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創新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工程質量監管現狀進行分析,涉及法律法規、監管職責、監管模式等方面。提出新時代背景下,監管機構應積極采取創新措施,通過完善質量監管相關法規、明確監管機構職責、優化質量監管模式、加強人員素質培訓等方式,提高質量監管效率,并對未來監管模式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工程建設;工程質量;監管;創新方法
引言
在工程建設行業飛速發展的形勢下,工程質量始終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中之重,工程質量的優劣對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直接影響。當前,我國工程質量監管體系雖已成型,但在實際監管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需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與時俱進,提高質量監管效率和水平,使工程質量得到切實保障。
1工程質量監管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工程監督管理已逐漸形成完整的監管體系,并在建筑質量監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建設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質量監管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無形中增加管理難度,受諸多因素影響,監管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監管現狀不容樂觀。1.1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當前,工程質量監管的主要根據是國家和地方頒布的現行政策、法規制度、技術標準等。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規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響質量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1)新技術和工藝的應用日益普及,但與之對應的新規范卻尚未出臺,原本的制度規范較滯后,難以為當前質量監管工作提供充足的參考依據。2)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對于施工企業的不良行為,參照法律與現實情況的差距較大,法律內容脫離實際,缺乏適度可行的處罰依據,易被違法企業鉆空子,不利于建筑市場有序運行。3)當前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建設與施工企業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規定,一些施工單位開始“打游擊”,責任難以追究。
1.2監管機構職責不明
當前,部分監管機構職責不明,主要體現在監管方式、性質與內容等方面。一些監督工作與監理方、施工方的責任混淆,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多方推諉,很難及時找到第一責任人進行處理。質量監管工作可由政府相關部門實施,也可將該項工作委托給資質優良的工程質檢部門,但在監督機構的性質方面不明確,其究竟是執法單位還是技術部門、監督人員是政府人員還是技術執業人員有待明確。此外,監管機構的職責不明確,監管機構只是單純具有質量監督執法檢查權力,沒有處罰權,一旦在檢查中發現質量問題,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的方式,影響執法權威;監管內容與方式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監管效率的提升。
1.3監管形式單一落后
政府對工程監管形式單一,未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如信用制度等提高工程質量。在實際工作中,以巡回監督的方式為主,針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待發現問題后進行處罰,此種監管形式單一落后,長此以往勢必增加建設、施工企業在質量監管方面對政府的依賴,不利于質量意識的樹立與提高。此外,當前工程規模不斷增加,材料日益更新,質量檢測的儀器設備不健全,難以保證質監工作的高效開展。究其原因,主要受經費和技術等因素影響,只有政府適當增加經費投入,提高信息化檢測水平,監管人員才能更好地用數據說話。
2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的創新方法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工程建設規模日益增加,質量監管內容與形式也隨之改變。針對質量監管存在的問題,應積極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通過完善相關法規、明確監管職責、優化監管模式、提高人員素質等方式,使工程質量得到切實保障,這對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1完善質量監管相關法規
法律法規是開展質量監管工作的重要依據,當前相關法規制度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監管工作的開展。為提高執法工作的可行性,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使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步入制度化、標準化軌道。1)加強法制建設,為質量管理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據,進而促進執法水平的提升;監督機構與人員代表政府開展監管工作,并將該項工作納入法制管理進程。2)科學編制建設標準設計方案,并由相關部門審核后進行推廣,為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標準與指南。3)明確工程參與方在施工中應遵循的各項規定,明確違反規定需承擔的后果。
2.2明確監管機構職責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監管,使企業行為得以規范,有助于保障國家與民族權益。對此,應對監管機構的職責進行明確,對各項相關法律與政策進行完善,使各級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目標、任務、職責與標準等清楚明了,由此提高執法的可操作性,使其[作者簡介]許傳軍,高級工程師,E-mail:正常有序地開展監管工作,促進工程質量監管進入良性循環。此外,還應提高監管機構的責任感,工程質監部門在對工程質量進行審查過程中,應嚴格把握工程質量情況,并及時向相關主管部門匯報審核結果。強化各部門對工程質量的主體責任,在監管工作中對工程各部位進行細致檢查,特別是一些強制性的標準,更要重點關注;列舉典型的工程范例,對劣質工程中相關責任者給予嚴厲的處罰。
2.3優化質量監管模式
在信息時代,信息化管理成為質量監管的主流趨勢。現代化質量監督離不開先進的監督手段,可使工程質量效率、透明度得到顯著提升,實現動態管理目標。1)應構建工程質量監管網站,實施聯網制度。通過網絡下載監督任務,存儲監督資料,將整改指令全網,有關人員可隨時查閱規范標準;工程質量監管網站還具備網上報建、備案、投訴等辦公手段,使辦事效率得到顯著提升。2)采用試點數字化工地取代部分現場監督工作,通過計算機技術等,實現對工程質量的遠程監控,隨時了解工程的進展情況。
2.4提高管理團隊素質
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將直接影響監管水平,對此,應積極構建善于學習、廉潔高效、嚴謹認真的監管隊伍,使質量監管工作需求得到充分滿足。1)完善監管工作制度、崗位責任制度以及責任追求制度,通過開展培訓教育活動,提高監管人員的業務技能與執法水平,使其能知法懂法、嚴格執法守法。2)加強對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與人員的考核與評估,嚴格監督機構與人員的資格認定,要求監督人員不斷學習和掌握更多技能與知識,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3)完善質量監督手段,依靠先進的檢測設備,改變以往“敲、打、摸、看”等傳統檢查方式,加大監管工作的科技含量,使監管結果更準確真實、有說服力。
3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的發展趨勢
在工程質量監管方面,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轉變工作理念的同時對技術方法進行創新,牢牢把握技術要點,將強化監督與服務優化納入首要工作中。根據監管改革與建筑需求,嚴格把握主要矛盾,積極探索新思路,對監督模式進行調整,構建科學可靠的質量監督管理運行保障機制。
3.1抽檢型
傳統質量監督模式存在監督動態性與隨機性相沖突的問題,在檢查時需停工停產等待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對工期進度產生不良影響,易滋生腐敗行為。對此,在未來發展中,質量監管應盡量采用抽查型,加強對工程規范的構建與完善,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高效的抽檢制度,提高質量檢查效果,明確崗位職責,將質量檢查與責任主體有機結合,注重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監管。同時,還應采取日常隨機巡檢,加大日常抽查力度,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整體工程進行全面監督抽查。此外,還應注重專項監督檢驗,將日常抽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將實體監督與行為監督相結合,尤其是關鍵處與細節處的質量檢測,切實保障將質量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預防質量問題。
3.2執法型
執法型監督要求企業樹立質量意識,具有良好的自律性,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禁止投機取巧、利用法律漏洞違法違規;應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為社會發展提供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為對企業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保障其依法生產,政府可運用必要的執法手段。在未來的發展中,可將檢查監督轉變為執法監督,以此明確監督機構性質,通過履行監督職責保障工程質量。在行政執法方面,要求嚴格規范監督機構職責,確保政府執法效益,并將工程質監機構納入公務員管理序列之中。
3.3科技型
工程質監工作需要科技支持,科技支持不僅有助于監管體系的完善,還可以極大地促進監管效率的提升。通過運用先進技術可有效降低監管強度,不但節省時間,還能使工作效率顯著提升。科技型監督工作的開展需信息技術的支持,運用當前先進的網絡技術、視頻監控、遠程訪問、自動化故障診斷等,構建工程質量管理系統,下設系統管理、工程質量管理、信息與事務管理等模塊,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提高質量監管工作效率。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能及時發現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有效地解決,更快更好地完成監督工作。在科技的支持下監督工作更透明,借助網絡渠道實現數據信息共享與實時傳輸,為監管工作及時有效地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4結語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其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只有做好施工質量監管工作,才能使建筑質量得到切實保障。對此,質量監督管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與知識儲備,積極參與培訓教育活動,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監管措施,在健全成熟的監管政策支持下,提高監管整體工作效率,使建筑工程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軍.新時期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措施的分析與思考[J].居業,2016(5):160-161.
[2]陳世英.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創新與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8(14):193-194.
[3]林星友.新時期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措施[J].中國科技信息,2019(19):92.
[4]黨闖,石昌.論新時期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措施[J].名城繪,2018(5):43-43.
作者:許傳軍 單位:大連市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