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中小學校改擴建工程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代中小學教學用房逐步向靈活多樣的校舍空間發展,總的趨勢是需要滿足當下多樣化的素質教育形式,而且伴隨著教育、戶籍、生育等等國家政策的改革,城市部分中小學校校舍空間狹小,學生活動空間擁擠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周邊環境空間逐步形成,中小學校校園用地緊張,校園建設限制條件較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滿足校園新功能的同時,如何節約用地,實現校園空間的更新升級并付諸實施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校;改擴建
1研究背景與目的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教育政策、戶籍政策、生育政策的改革,部分現有西安市中小學校教學空間擁擠,教學功能不完善的問題愈加突出,當下急需進行改擴建工程以完善現有教學配套;而且西安市部分中小學校由于建設時間早,建設周期長,在建設的過程中缺乏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遠景考慮,現有學校格局往往布局零散,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學校建設完畢后,校園周邊已逐步形成復雜空間環境,為設計增加了難度。本文主要針對城市中小學校改擴建項目可能出現的難點進行歸納,并試圖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作為未來新建學校的參考與依據。
2以西安市某小學為例———探究城市中小學校改擴建設計難點
城市中小學校改擴建的目標主要是擴容、提升空間品質、營造美觀富有趣味性的中小學校空間環境,其中擴容是建設項目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西安市雁塔區某小學為例,學校建設與20世紀80年代中期,學?,F有48個教學班,2160名學生,伴隨著入校學生的增多,校園現有班級無法滿足使用需求,且舊有建筑設施老化,因此,急需進行校園的改擴建,目標形成60個教學班,2700人次的校園規模。項目在改擴建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如下:
2.1周邊環境變化帶來的設計難點
學校周邊的環境在這三十多年的時間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道路拓寬,軌道交通的建設占用基地,基地西北側形成多層社區,城市代征綠地等等,校園周邊已經形成復雜定型的城市空間。
2.1.1用地范圍的變化
依據規劃局提供的最新紅線圖,基地北側城市道路拓寬,校園北側容納15班的教學北樓未來將被拆除;基地東側已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現有校園有一部分處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控制線范圍,并且靠近軌道交通線路的一部分未來需要拆除,并嚴禁進行工程建設活動,本項目改擴建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校園可建設范圍的縮小。
2.1.2復雜的基地周邊建筑
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學校的西側與北側逐漸被大面積的多層住宅區所覆蓋,早期的住宅建設缺乏對基地界限的退讓意識,現已建成住宅在基地用地紅線上進行貼建(如圖1),在改擴建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校園未來施工不影響現有住宅,同時還需要保證原有住宅的日照與采光,對新教學樓的建設高度有了嚴格限制,需滿足基地西北側住宅大寒日2h的滿窗日照。
2.1.3周邊道路現狀變化
基地北側光華路未來將拓寬,基地東側將修建地鐵,總的不會影響現有校園出入口格局,但在城市道路拓展的同時,如何保證學生上下學的安全,并且減少對城市交通的影響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2.2校園自身需要解決的設計難點
2.2.1建筑安全隱患有待解決
目前西安市部分教學樓已經超過了建筑的使用年限,結構損毀嚴重;加之過去建設標準低,建造時樓道、樓梯設計過窄,在演練和逃生時極易造成踩踏事故,因此為了學生的生命安全,急需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迫切需要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教學建筑進行改擴建。
2.2.2日益多樣化的功能空間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實行,當下中小學校教學對空間的要求更加復雜化與現代化,興趣教室所占空間的增加、數字化教學對多媒體空間的需求、靈活可變的教學空間滿足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以及更加安全充足的學生活動場地等新功能空間,都對新建校園改擴建提出了特殊要求。
2.2.3學生規模變化
依據《陜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標準》城市小學生均用地面積24.29m2/生,生均建筑面積7.2m2/生,現有用地遠遠無法滿足,伴隨著校園的擴容,如何集約化利用土地,是校園擴容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3項目實施階段面臨的難度
2.3.1滿足國家規范、地方法規
城市中小學校首先必須滿足國家規范和地方法規,當下國家現行的《中小學校設計規范》、《陜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學?;巨k學標準》、《陜西省“雙普雙高”評估驗收標準》是以2002年版《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為藍本編制,因此大多數設計指標延續該規范,形成以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為源頭的規范族系。總的來說,建筑指標(如生均用地面積與生均建筑面積等主要指標)相較與2002年指標有明顯改善,但是從規范的編制理念上來說,規范依然缺乏對素質教育空間的研究,因此在中小學校的改擴建過程中,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需要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適當超前設計。
2.3.2工程建設的可實施性
學校現有班級48班,未來拓建60班,現有教學南樓拆除原址重建,將減少27個教學班級,如何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進行校園功能的拓展同樣是項目建設的難點。校園的建設在受到周邊環境不利影響的同時,還需減小項目改擴建過程中對周邊社區產生的不利影響,比如交通擁堵,噪音,日照遮擋等問題,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協調好與周邊街區的關系,方能確保項目建設的可實施性。
3改擴建方法與原則
3.1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整體規劃
中小學校由于城市周邊環境變化,實際建筑可建設用地范圍明顯變小;另外一方面由于學校建設周期長,并且在于學校的發展規劃中缺乏整體性,設備間、鍋爐房等建筑零星布置在整個場地內部,將完整的場地劃分的比較零碎,而且拆建代價大,因此建筑設計必須遵循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設計策略。上述小學考慮將基地南側地塊,統一規劃,化零為整,最終形成布局緊湊、功能完善的總體布局,高效率的利用場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動場地。項目方案階段對項目的進行swot分析,從項目的全周期進行可行性評估,最終形成過渡性方案、近期方案、遠期拓建方案三套方案,確保校園各階段的有序建設(見圖2)。
3.2空間緊湊、功能完善的建筑布局
考慮到教學建筑未來加建的難度,建議在改擴建設計中應當充分利用建筑豎向空間。首先建筑層數應不小于4F,嚴格劃分教學、辦公功能分區,將學生教室等經常使用的空間布置在教學樓的一到四層,教師辦公布置與四層以上;設計中充分利用建筑屋面,尤其是對于用地特別緊張的城市中小學,可以考慮屋面設置教職工活動場地;設計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設置校園內部停車場等輔助空間,緩解因學生接送帶來交通擁堵。
3.3安全可行的建筑施工實施方案
為了在施工階段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在項目建設初期:①完成中轉學生的臨時教學樓的建設;②規劃建設施工場地,隔離場地,確保施工過程中盡量小的對周邊環境的影響;③優化項目建設時序,提倡預制裝配式建筑,縮短項目建設周期,減小對日常教學的影響。
4總結
城市中小學校的改擴建不同與新建學校,需要多方面評估項目的可行性,考慮校園與周邊已建成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滿足當下功能的同時,在項目改建同時優化現有校園格局,為校園未來發展留有余地。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校設計規范》圖示[M].北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2012.
[2]王晶.基地緊張城市中小學校改擴建的幾點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
[3]《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2.
作者:文琳琪 陸凡 單位: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陜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