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專業園林樹木學課程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園林樹木學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專業性強。實踐教學是其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園林植物系列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文分析了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特點和實踐教學現狀,提出了精選教學內容及實習場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方式等實踐教學改革建議,以期為制定適合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課程實踐教學方案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環境設計專業
園林樹木學是對園林樹木的分類、形態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及園林應用等進行系統研究的一門學科,屬于應用學科范疇,是園林、環境設計、城市規劃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為園林規劃設計、綠化施工、園林養護管理等園林實踐工作打下堅實基礎[1-3]。園林樹木學是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園林樹木學實習是園林樹木學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體現。園林樹木學課程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通過理論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常見重要科屬的主要形態特征、分類依據及觀賞特點,結合課堂講授內容,通過實地觀察樹木形態、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生長情況、生境分布、園林用途等,幫助同學加深對主要樹種的認識,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內容。其中,掌握各種園林樹木的形態特征、觀賞特性及生態適應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樹木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是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實踐課程的學習,加深學生對園林樹木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及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親近自然、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向自然界學習園林植物配置和應用的知識的意識。筆者以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體系為例,分析實踐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及教學改革探索情況,以期為該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課程基本信息
園林樹木學課程是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園林樹木學課程實踐部分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園林植物系列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樹木學課程實踐的任務是使學生認識主要園林樹木(包括栽培和野生),掌握其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識別鑒定方法、觀賞特征及園林應用方式。目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該課程教學課時設置90學時,其中理論講解48學時、實驗12學時、實習30學時,較同類院校常設置的100學時來講有所縮減,實習、實驗學時所占比重有所增多。
1.1教學設計
針對園林樹木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專業性強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一特點,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設計主要是通過實地觀察和動手驗證課堂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加深對主要樹種的認識,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內容。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考慮教師主導作用,重視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此,實踐部分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園林樹木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培訓學生掌握該課程所必需的一些技能,如植物繪圖、植物標本制作方法、植物檢索表的編制方法、植物鑒定技能等。教學重點是植物識別及鑒定方法,教學難點是植物檢索表的制定。實踐課采用的教學方法為現場教學,實驗課在校園內進行,實習課在野外進行。采取教師講解、學生參與的方法開展實驗課,教師講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植物標本鑒定查閱植物種類各占一半的時間。課后布置實驗課作業,并與學生溝通交流上課效果,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整理用于后續教學。
1.2教學實施流程
(1)引入:教師介紹實踐開展場地情況,讓學生對實驗地有整體印象和了解。(2)課程講解:教師給學生講解實驗課內容、目的、重難點、教與學的方法,同時指導學生采集標本注意事項,隨后帶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植物識別講解,講解過程中將課堂上總論部分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時看到的實體植物進行關聯,幫助學生將理論融會貫通到實踐中。學生不僅要隨時記錄、拍照,還要采集植物樣本用于后續制作植物標本。因為課上時間有限,1個學生很難同時記錄、拍照又要采集植物標本,這就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本次實驗課。這種形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講解結束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獨立開展植物識別鑒定、植物標本制作工作。教師負責輔導、指導、引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課后作業布置:學生通過完成作業的過程,可以進一步加深課上所學內容的印象,便于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與深思,提高學習效率。(5)收集學生反饋信息:課后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便于老師了解學生,方便及時調整或改進后續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形式等。(6)考核方式:實驗部分成績包含實驗課平時成績(20%)、個人作業(40%)、小組作業(40%)3個部分。實習部分成績根據實習表現、植物標本、調查報告、植物識別4方面綜合評定,實習表現10%、采集標本30%、植物識別40%、調查報告20%。
2實踐教學改革建議
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教學目標及行業需求來確定教學實施方案,比如課程學時設置、教材及指導書、實驗實習場地、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確定和課程評分體系等方面。
2.1精選教學內容及實習場地
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內容多,教師全部講授很不現實,學生在短期內也難以接受。課時有限,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課上能帶學生識別的植物種類非常有限。學生對課堂反饋信息較少,不便于教師分析學情,進一步完善課程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模塊的設計與建設存在一定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應根據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的要求,精心篩選、慎重選擇實踐教學內容,并有側重點地進行講解。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掌握園林樹木分類知識和鑒定技能,掌握常見園林植物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及園林用途,為學生學好后續課程、參加園林生產實踐等奠定基礎。實踐教學基地應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經多方考察、聯系、討論、評估及預實習之后確定下來。良好的實踐教學場所不僅能夠滿足教學需要,而且還能夠節約教學成本,減少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4-5]。目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選擇的實驗實習場地包括野外的實習基地和校內實驗場地,校內實驗可以讓學生掌握園林綠地常見植物,校外實習可以鍛煉學生的植物標本制作能力,鍛煉學生自主進行植物識別鑒定技能。發揮實驗課和實習課的相互作用[5],實驗課程是在園林綠地如校園、植物園等場地進行,一般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實習課程是在野外進行,不僅具有很強的實戰性,而且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基礎。由此可見,實驗課與實習課相輔相成,既有交叉,又各具特點,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改進教學方法和方式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生源大多是藝術生,植物學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差。如果沒有良好的理論基礎作為鋪墊,樹木學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無法正常進行。然而,理論課程的學習不是機械的、被動的,而是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選擇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方式,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6],增加課堂討論,啟發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巧用現代工具和網絡資源,鼓勵學生利用線上公開課資源補充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等相關基礎課程的知識,為學生推送和介紹網絡植物數字資源,如在線植物志、植物識別軟件、植物分類公眾號等資源;第三,建立課程學習群,學生可以隨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群里共享,師生共同討論和交流。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學生補充基礎知識,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畏難情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4-5,7]。
2.3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聯系實踐教學和理論
教學不同步,實踐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8]。傳統教學采取先學習理論知識再開展實驗教學,進行樹木科屬種的識別,實踐課程通常集中時間進行。這樣的教學安排雖然符合教學規律,卻無法觀察到樹木本身生長發育的節律,學生只能觀察到樹種的特定物候階段,不能觀察到樹木的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影響學生對樹種識別要點的理解與掌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造成學生對樹木認知的深度、廣度及熟練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植物物候期觀測內容,可以考慮給學生布置作業,由學生自主觀察特定植物的物候表現。該方法既可以補充實踐課的不足,又可以督促學生親近自然、走近植物,增強學生對自然植物的好奇心及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9]。
2.4改革課程考核體系
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將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效果納入到總成績考核體系當中[9]。現有一些考核體系已將學生的學習態度、課程思政及課堂表現納入到考核系統當中,并且所占比重有所提高。這種考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認真完成作業,促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提高主動觀察、思考的能力。
作者:申建雙 朱向濤 齊豐妍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