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科臨床應用中成藥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兒童是臨床用藥的特殊人群,其身體發育不成熟,若使用不當,極易發生用藥問題,比如不良反應等。本文主要分析中成藥在兒科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旨在為兒科的中成藥合理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成藥;兒科;問題;應對策略
目前,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中成藥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中成藥在兒科中的廣泛應用,其中的一些問題日益凸顯,既降低療效,同時對用藥安全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重視中成藥在兒科中的應用,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
1問題分析
1.1用藥辯證不明
在兒科的中成藥使用中,往往存在用藥辯證不明的現象。比如在小兒咳嗽的治療中,不分寒咳、痰咳、熱咳等,盲目用藥。對于干咳無痰患兒,采用小兒肺熱口服液(具有清肺化痰作用),結果患兒的痰熱不能清化,效果不佳。
1.2藥物配伍不當
第一,與中藥配伍不當。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中成藥需要與中藥配伍,若配伍不當,則會降低療效。比如含有附子的中成藥(比如濟生腎氣丸)不能與含有半夏(如兒童清肺散)同用,否則就會降低療效。第二,與西藥配伍不當。據大量臨床實踐顯示,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合理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其效果顯著[1]。但是,若配伍不當,則會降低療效,或是引起藥源性疾病,危害患兒的身體健康。比如含鈣離子的中成藥(如龍牡壯骨沖劑)不宜與酸性西藥(如阿司匹林)合用,因為二者聯合使用會產生鈣離子絡合物,腸道難以吸收。
1.3不重視中成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隨著中成藥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的報道日益增多。中成藥的成分比較復雜,其中的某些成分,比如多肽、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會誘發過敏反應;雙黃連注射劑會引起藥疹、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含有朱砂的一些中成藥(比如冰硼散、紫雪丹),會誘發慢性汞中毒癥狀等。
1.4中成藥劑量、劑型選用不當
實際上,中成藥的應用同樣講究劑量,若劑量過大,會挫傷人體正氣;若劑量太小,則達不到預期的療效[2]。因此,在中成藥劑量把握中,需要根據患兒的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進行考量。中成藥的劑型比較多,包括注射劑、沖劑、湯劑、完等。在臨床應用中,需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通常情況下,輕、慢性疾病宜選擇丸、片劑;急、重癥適合選用注射液,因為其吸收速度快。但是,在兒科的使用中,存在急性選用不當的情況。比如在慢性疾病采用注射劑治療的情況。
2應對策略
2.1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
醫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醫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活動,對中醫中藥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全面提高醫務人員的中醫理論水平,深刻了解中醫辨證施治理論。在兒科中成藥的使用中,區分疾病分型,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癥用藥,遵循“寒者熱之、虛者補之、熱者寒之、實者瀉之”的原則,同時結合患兒的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在選擇中成藥時,不可無線擴大其使用范圍,并且要認識到中成藥同樣具有毒副作用,避免盲目使用導致患兒出現不良反應。
2.2加強中成藥的使用管理
醫院需要結合中成藥在兒科使用中經驗,同時廣泛聽取醫師的意見,通過建立健全臨床合理用藥健康制度、門診處方點評制度等方法,加強中成藥在兒科中的使用管理,促使醫師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患兒的實際病情等來選擇中成藥。比如在選擇中成藥的劑型時,綜合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
(1)疾病性質。比如在皮膚黏膜疾病的治療中,只需讓藥物在局部發揮藥效即可,故選用外用劑型(比如擦劑、膏劑等)。
(2)劑型特性。對于同一種藥物而言,其劑型不同,作用強度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選用劑型時,需要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
(3)方便服用。兒童年齡較小,服用依從性較差,需選擇甜味小、服用方便的劑型,比如糖漿劑等。對于嬰幼兒全身性疾病,則可采用直腸栓劑來治療,不僅給藥方便,而且可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
2.3充分發揮藥師的專業作用
在兒科中成藥的臨床使用中,醫院還要充分發揮藥師的專業作用,開展臨床藥學、藥學監護等方面的工作。與此同時,藥師要嚴格把好處方合理用藥這一關卡,充分考慮兒童的用藥特點等,確保兒科中成藥的用藥安全、經濟和有效。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兒科中成藥的臨床使用中,目前還存在用藥辯證不明、藥物配伍不當、不重視中成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問題。為了保障兒童用藥的安全、有效,需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中成藥的使用管理、充分發揮藥師的專業作用,為患兒的疾病治療提供良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春婷,李玉基,夏東勝,等.兒童用藥現狀及對策[J].中國藥物警戒,2013,10(08):492-496+500.
[2]田虹,田侃.淺議完善含毒性藥材的兒童用中成藥的管理規范[J].中國藥房,2014,25(23):2203-2205.
作者:吳秋蓮 戴幸釗 溫汝軍 單位: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