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心素養下的兒科護理實驗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在兒科護理實驗教學中培養護生核心素養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樣法,選取我校2018級護理專科班和2016級五年一貫制護理專科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于大專階段第三學期授課前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干預前后護生核心素養中的科學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和溝通能力、愛傷觀念、人文素養及實踐創新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結論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兒科護理實驗教學,可有效提升護生部分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兒科護理;實驗教學
患者數量增加、疾病日趨復雜、護患矛盾突出、醫療衛生服務多樣化,這些都對護理人員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護生是未來的臨床護理工作者,是護理隊伍的重要儲備力量,因此,培養護生核心素養對于提高其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有重要影響。核心素養培養需要以課程為載體[1],所以本研究根據林崇德教授研究團隊于2016年9月提出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總框架[2],嘗試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兒科護理實驗教學,培養高職護生核心素養。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在護生大專階段第三學期,采用便利整群抽樣法,選取我院2018級護理專科1~10班515人、2016級五年一貫制護理專科1~4班217人,共732名全日制高職護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護生。排除標準:病假、休學的護生。
1.2教學設計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是以育人為本、轉識成智與情境嵌入的教學設計[3]。所以,本研究根據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原則,對兒科護理實驗教學進行設計,具體包括體格測量、更換尿布、嬰兒撫觸和臀紅護理、嬰兒沐浴、光照療法、嬰兒喂養6個實驗項目,嘗試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兒科護理實驗教學(見表1)。
1.3調查研究
1.3.1研究工具以我國學生核心素養3個方面的六大素養為依據,查閱國內外文獻、參考馬俊卿設計的護理本科生核心素養現況調查問卷[3]設計高職護生核心素養現況調查問卷,邀請3名護理學專家和1名核心素養教育專家進行討論修訂。問卷包括一般情況調查和核心素養現況調查兩部分,共21道題。
1.3.2資料收集向被調查學生說明研究目的,用統一指導語進行現場指導,集中發放問卷,不記名填寫。被調查護生自行填寫,當場收回,避免相互交流影響調查結果。調查符合倫理道德委員會要求,護生均知情同意并可隨時退出調查。對收回的資料逐一進行人工篩選,剔除填答不全或未按要求填寫的問卷。干預前共發放問卷721份,回收有效問卷715份,有效回收率為99.16%。干預后共發放問卷728份,回收有效問卷720份,有效回收率為98.90%。
1.4統計學方法
問卷回收后由專人負責篩選,由兩人將問卷相關數據錄入Excel軟件進行整理與分析,比較兩人錄入結果是否一致,不一致時及時更改錯誤。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后,護生核心素養中文化基礎方面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術、科學精神,自主發展方面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愛傷觀念,社會參與方面的有效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較干預前明顯改善(P<0.05),見表2。
3討論
3.1高職護生核心素養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高職護生在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術、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有效溝通、團隊協作能力、愛傷觀念、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方面較薄弱。究其原因可能與長期以來我國沒有一套系統、科學的護理教育模式,多元化教學模式未得到廣泛應用,教學重專業知識講授、輕人文教育,學生重課堂學習、輕課外實踐等有關。社會、經濟、醫療環境的急劇變化,要求護士必須在動態環境中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護理人員核心素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4]。在護理教育中,只有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多元化學科教學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資源,不斷提高護生核心素養,才能滿足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才能促進護生自身發展。
3.2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兒科護理實驗教學提高護生核心素養
針對兒科護理實驗教學的內容和特點,在教學設計中加入核心素養培養內容,通過教學內容的文化營造、小組合作的日常塑造、情景教學的課程引導、實驗項目的社會實踐使護生核心素養在實驗教學情境中,由認識、熟悉到內化,逐步形成。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護生核心素養的科學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愛傷觀念、人文素養及創新意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與傳統教學設計相比,根據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設計的多樣化教學方案,其優勢在于:學生在飽含情感的專業特色情境教學中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護理文化,懂得換位思考,體會患者的痛苦,被護理人員為患者的付出感動,加深了對今后從事職業和對患者的了解,更容易認識、理解護理職業,從而熱愛護理事業,反思自己的行為;小組合作鼓勵護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學習主動性,鼓勵護生分析問題,合作完成任務,在合作中學習,在溝通中成長[5];核心素養的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培養過程中的體悟[6],所以護生通過社會實踐加強對社會和所學專業的認識與了解,了解所學知識特點的同時發現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及區別,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7]。核心素養的發展承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符合我國國情與現實需要[8]。所以,在教學設計與目標中融入傳統文化,通過課程教學培養護生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本研究中干預前后護生兒科護理職業認知、崗位內容與素質,職業規劃,藝術審美情趣,珍愛生命、重視健康,自我情緒調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對國家大事及國際形勢變化的了解等方面,與干預前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說明單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項目有限,一些核心素養條目未必對應某學科核心素養條目,可能對應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條目[9],所以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升華需要融入各個學科的課程教學。本研究亦存在不足,如主要研究單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研究對象目前只進行過6次實驗教學,僅通過對研究對象自身認知的前后對照來評價效果。單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不能脫離學科內容,有一定局限性;學科核心素養服務于核心素養這個總目標,所以還需開展多學科的、連續的、階段性的核心素養培養。
參考文獻:
[1]梁礫文,王雪梅.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模式[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2):61.
[2]林崇德.構建中國化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6.
[3]李潤洲.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8(7):35-40.
[4]臧格,時秋英,徐甜甜,等.核心素養在教育中的研究進展對我國護理學的啟示[J].中國實用神經病學雜志,2016(22):120-121.
[5]張玉蓮,王丹,惠蓉,等.護理專業小組模式培訓提高臨床護士核心能力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19):8.
[6]徐焱偉.淺談基于高職護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醫護英語課堂教學[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24):135.
[7]孫蕓.新形勢下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2019(7):65.
[8]趙景欣,彭耀光,張文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6):28.
[9]邵朝友,韓文杰.學科核心素養與核心素養的關系辨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9(6):42.
作者:高娟 呂立銘 單位: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