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貿易結構轉型下低碳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工業制成品為主的商品結構
近年來福建省出口產品主要是工業制成品。2013年福建省出口產品總額為1064.74億美元,從產品結構上看:初級產品出口量為85.8億美元,工業制品出口量為978.94億美元,工業制成品的比例占出口產品總額的91.94%。從2007~2013年以來,工業制成品占比均高于90%。
(二)一般貿易仍然是主要的貿易方式,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減緩
近年來,福建省的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從表1來看,一般貿易在我省對外經濟活動中比列明顯提升。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05年的242.98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1164.35億美元,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05年占進出口總額的44.66%增長到2013年的68.77%。我省一般貿易額增長較快,占貿易總額的半壁河山,且存在持續增長的趨向。雖然加工貿易總額由2005年的246.75億美元增長至2013年的432.65億美元,但與一般貿易相比,加工貿易的增長速度較慢。2005年以來福建省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逐漸下降,2013年其比重與2005年比較下降了約20%,也就是說,我省加工貿易的發展速度正在減緩。
(三)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低
高新技術產業是低碳產業的典范代表,以其低碳排放和高附加值產出的優勢,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核心產業。在發達經濟體中,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和領先的科技,高新技術產業在整體產業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自2005年以來,福建省高新技術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總額由2005年的78.22億美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155.22億美元。但是,從表2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在出口商品總額中占較小比重。2005~2013年之間我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出現降幅,由22.45%下降到14%左右。作為低碳產業典范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在福建省出口商品總額中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重,由此可見,福建省的產業結構還不完善。
(四)國際服務貿易行業發展失衡
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省的服務貿易增長部分緩解了傳統型制造業出口受阻的壓力。近年來,福建省抓住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以低碳增長為目標,在政府政策扶持下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服務貿易企業脫穎而出。2005~2012年期間福建省對外服務收益從49.36億美元漲到126.67億美元。政府規劃到2015年對外服務交易額越過250億美元大關,使對外服務收益能達到出口總額比例中的15%[1]。但是福建省對外服務的質量和競爭力與上海、北京等地相比處于弱勢。我省2012年旅游貿易額和運輸服務貿易額依次為63.54億美元與29.2億美元,二者依次占服務貿易總額的50.16%和23.05%。[1]兩大傳統對外服務交易量在對外服務交易量總額中占絕對優勢,其他對外服務交易量所占比重較低,對外服務貿易行業發展失衡。從世界范圍來看,發展高附加值、綠色型高端服務貿易,包括信息咨詢、專利使用和商業服務等領域,已經成為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因此,我省的貿易結構向低碳轉型就不得不重視新興高端服務貿易的發展。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福建省貿易結構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低碳經濟興起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產業對福建省對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福建省應針對當前綠色貿易的特征,盡可能促成貿易結構向低碳轉型。當前,福建省貿易結構轉型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福建省低效益的加工貿易,阻礙了貿易結構的優化
在福建省的出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且總量還在不斷的增加。然而,工業制成品出口量不斷增加,是因為我省低效益加工貿易的成長。加工貿易在我省對外經濟活動交易量中的比率雖不大,但出口加工貿易卻促進了我省產業和經濟的快速成長。出口加工貿易頻繁的活動也給我省帶來了資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飆升等問題。加工貿易集聚在能源消耗大戶第二產業中,其外延擴展為主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與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相沖突。福建省內數量較多的高能源消耗和重污染的加工企業,更加重了對外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沖突。此外,福建省出口加工企業大多數采取低成本的競爭策略,相對于價格高昂的清潔能源而言,加工企業首選價格低廉的傳統能源如煤炭等作為主要的消耗品。同時,為了節約成本,出口加工企業很少投入資金處理傳統能源使用后所產生的排放物和廢棄物,這對于福建省低碳經濟的發展相當不利。其次,以工業制成品為主的出口結構也推動了福建省的能源、資金和人力資源向第二產業流動。資源大量流入第二產業,投入其他產業的資源必定減少,這必然會影響到其他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才能有低碳和高效益的產品和服務產出。因此,福建省低效益的加工貿易的發展,不利于福建省貿易結構的優化,勢必會影響到福建省低碳排放綠色貿易的成長。
(二)福建省的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限制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借助微笑曲線分析我省出口企業的創新能力。圖2的微笑曲線是一條兩端朝上的曲線。商品收益來源最高的部分位于微笑曲線的頂端:技術、專利和品牌、服務;收益來源最低的部分位于微笑曲線的中間部分:組裝和制造。發達國家的企業每年投入大量的資源去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他們非常注重企業的創造能力。所以發達國家的企業大部分都位于微笑曲線的頂端,占據著高技術含量和高利潤的市場。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因為創造水平不高,只能承接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制造和組裝工作,因此只能屈居微笑曲線的中間部分。他們投入大量的能源和勞動力,取得的只是廉價的加工費。就現階段而言,我省的出口企業創新能力較弱,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占比例仍相對較高,而一些高附加值及高技術含量等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很低。我省的多數企業成為了出口加工企業,其主要原因是較低的企業創造能力。加工制造企業位于微笑曲線的底端,他們獲得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費,所以我省大多數企業不愿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回報周期長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最終導致我省加工制造企業很難生產出高技術含量的自主品牌。疲軟的出口企業創新能力,導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薄弱,高新技術產品占較小的對外貿易份額。為了優化我省貿易結構,提高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福建省出口企業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創新能力,出口低碳的高附加值產品。
(三)福建省服務貿易各行業發展不平衡和管理水平落后,束縛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服務貿易產業是一個能源使用較少,收益較高的低碳產業,從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產業發展水平中,就能看出其低碳經濟發展的水平。近年來,我省服務貿易的產業得到了快速和穩定的成長,但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首先福建省的對外服務交易量集聚在勞務輸出、海洋運輸及旅游服務等傳統行業。而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金融、信息等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方面,福建省的發展水平較低,這不利于我省對外服務產業的長遠性成長。其次,福建省服務行業內的許多部門經營機制僵化,管理水平較低,導致了福建省服務貿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最后,我省服務貿易相關的政策透明度不高,缺乏完善的法律規則以規范各行各業從事服務貿易的行為標準。
(四)福建省對外貿易市場分布不平衡,不利于貿易結構的持續性轉型
福建省對外經濟活動銷售的市場目前主要分布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我省2013年出口總額為1064.74億美元。其中對上述三大經濟體的出口額共占了我省出口總額的43.89%。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推崇低碳理念,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較高,因而對進口商品的環保質量標準較嚴格。福建省出口的消費市場主要分布在這些地區,必定會受到比發展中國家市場更嚴厲的低碳標準,甚至會受到低碳標準和規則的制約與處罰。同時,對外貿易市場分布不平衡也削弱了福建省出口企業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能力,如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直接導致了福建省多家出口企業倒閉。當前,福建省應大力開辟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出口相對優勢的產品積累資金,并進一步投入研發與科技創新,以推動我省貿易結構的持續性轉型。
(五)福建省對外貿易中外資企業仍占較大比重,不利于貿易結構的健康轉型
自從中國經濟特區設立以來,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通過各種途徑進軍中國市場。當前,外資企業在我省對外經濟格局中的作用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外資企業在當地經營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本屬于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對本土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勞動力價格日益上漲的今天,外資企業會因成本上升而進行產業轉移,這嚴重威脅到了福建省對外貿易的健康轉型。
三、低碳經濟視域下福建省貿易結構轉型的措施
(一)轉變進出口商品結構,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福建省當前應積極推動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針對不同的行業實行出口退稅政策,推動低碳產品出口,降低高碳排放行業產品的出口比重。當前我省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初步完成產業的更新換代。福建省應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中長遠規劃,注重對外貿易增長的質量和效率,延伸其產業鏈,推進加工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我省還要著眼于當前國際發展的新形勢,處理好產業之間內部聯系,分清主次與重點照顧對象,還要增強我省吸引外資的能力。當前我省的重要任務是“擴張”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擴大現有企業的生產范圍,加深企業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使加工制造的經濟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我省要充分利用沿海地區的出口加工制造優勢,利用更加優惠的經濟政策,讓更多制造業企業入駐我省,以高效益的出口加工制造企業群,帶動我省對外貿易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低碳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在貿易與環境的問題上,我省應積極與發達國家進行溝通,積極參與相關的低碳經濟國際談判;同時,應增加對國際環境標準和國家環境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其他信息的收集,并組織相關學者進行學習和研究,以期建立相關的信息中心、數據庫和咨詢機構以供本省企業的咨詢與參考。一方面,我省應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促進本省產業的升級。吸取發達國家企業低碳生產的有關經驗,提高本省企業的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最大程度的節約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還要鼓勵本省出口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的技術交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省應建立低碳技術發明獎勵機制,并為企業研發低碳技術提供相應的技術和政策支持,提高省內低碳技術的發展水平和經濟效益。
(三)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我省應在現有優勢服務貿易項目的基礎之上,推進金融和信息等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首先,政府要增加對服務行業的財政支出,完善服務行業的各項設施;其次,擴大傳統服務行業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增強整個服務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第三,要增強政府對服務貿易的立法工作,維護國內服務貿易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的政策透明度,規范各個行業從事服務貿易的行為;最后,要加強對從事相關服務貿易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從業素質,為福建省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福建省應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稅收優惠和政策傾斜來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引導本土企業向低碳過渡。同時,當局應當協助本土企業拓寬市場范圍。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積極與發展中國家進行談判,為本省企業發展謀求有利政策環境。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組織本省出口企業考察國外市場,為本省出口企業開發新興市場提供相關幫助,降低本省出口企業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賴,增強福建省貿易增長的穩定性。
作者:翁曼莉 單位:閩江學院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