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建筑的現狀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要想建設低碳建筑物,還必須逐步地將數據庫建立起來,對于多種不同的建筑材料還有建筑設施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能耗量進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統計,與此同時做好追蹤標識工作,給公司建造方案選取以及政府的監管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低碳建筑;發展狀況;激勵政策;建筑裝配式;激勵政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逐漸從之前的粗放生活轉變為現如今的精細化生活,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要求我們的國家,政府以及個人,為了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改變,來改善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最近這些年,我們的自然環境正在持續惡化,不但氣候異常,并且出現非常多的自然災害。氣候異常具體體現在氣溫的升高,自然災害的頻繁出現,很多專家表示有關氣候變暖是因為太多二氧化碳之類氣體大量排放造成的,處理全球氣候變暖的過程當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少被放置到很關鍵的位置,而低碳也變成現今非常熱門的話題名詞。
1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的必要性
所謂低碳經濟就是為氣候變化的緩解,憑借創新技術以及措施政策建立起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少的一種經濟發展的模式,屬于低碳生活,低碳技術,低碳產業以及低碳發展的一系列經濟形態的結合。低碳經濟的發展屬于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必須具備的表現。其不但屬于對于全球環境負責,同樣屬于對于自身發展前景的負責。而低碳經濟與很多發達國家中早就得到成熟的發展,而且屬于未來必然性的經濟發展形勢。作為碳排放的大國,我國可不可以把握這次的機遇挑戰,對于全球節能減排進度以及我國未來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聲望有直接影響。而令人高興的是,中國并沒有保持沉默,在2009年8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之上,總理第一次提出我國把低碳經濟培育當做新增長點,要培育低碳排放為特點的新型經濟增長點,建設低排放為主體的交通、建筑以及工業體系。建筑屬于排放溫室氣體的主要途徑之一,其對于氣候的變化具有關鍵的影響。詳細資料表明,在發達國家建筑的使用耗能占整個社會總耗能的40%左右,而我國建筑的使用耗能占整個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在未來這個比例肯定會持續提升。我國有著全球范圍內的最大建筑市場。我國的房屋總體面積早已高于400億m2,未來我國每年還會增加大約20億m2的建筑面積,直至2020年我國新增的建筑面積會達到200億m2。與此同時,伴隨經濟持續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城鄉的居民消費構造自衣食不斷朝著住行的方向發展,而生活方式自生存型朝著舒適型進行轉變,對于建筑舒適度以及建筑面積之類居住條件的標準不斷提升,使得建筑的能耗不斷增加,且將變成以后20年排放耗能的關鍵增長點。若是建筑節能減排工作不斷推進,就能使節能減排壓力得到大幅降低,使環境得到保護,節約能源。
2我國的低碳建筑發展狀況
民眾、房地產商以及政府都已經行動。而政府從重視建設施工環節節能朝兩端進行延伸,依靠布局規劃環節的節能直至建筑的報廢環節節能。現今,住房的城鄉建設部門正在自新建筑的節能監管工作、采暖區域改造工作、國家機關的建筑以及大型建筑的改造工作、促進新型材料的應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五方面進行建筑的減排工作。而有關房地產商角度,非常多的房地產公司以及企業家在環保節能以及綠色建筑方面得到很大成就,因此他們都贏得尊重以及市場。這些的企業家以及企業有著具體的企業氣候變化應對戰略,商務以及生產活動當中碳排放的減少都在做著努力的嘗試,很大程度支持且參與到減緩氣候變化以及相關適應的活動中,積極去履行公司的社會責任。在公眾角度,政府以及社會媒體對其引導之下,環保思想傳播的極為廣泛,低碳逐漸變成人們平常生活過程當中的主要詞匯,而低碳環保的建筑產品同樣在市場上得到群眾很大程度的歡迎。然而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和發達國家比較來說還有著非常大差距存在,低碳建筑發展成熟度也不夠,有著非常多問題存在。第一,我國政策較為滯后且制度不夠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對低碳建筑發展起到阻礙作用。現今我國的低碳建筑發展依舊處在起步的階段,而我國低碳經濟以及低碳建筑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仍然處在試點構想環節,政府也并沒有制定低碳建筑發展的有關政策方針,對于建筑耗能大戶氣體排量沒有采用有關強制性方法以及一致化標準,也欠缺對于低碳排放公司的激勵政策,因此節能減排大都依靠企業的自覺性。
3低碳觀念于建筑設計當中的處理技術
(1)低碳建筑內部功能房間需要我們合理充分的使用好太陽能對我們生活的貢獻,以及資源節約方面進行思考,太陽能屬于純凈、可再生以及無污染的一種自然能源,把太陽能當做建筑內部空間的采暖能源,能夠很大程度上節約常規性能源耗損,進而起到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的作用,能夠從真正意義上達到綠色低碳的建筑理念。再有就是從健康衛生角度進行思考,太陽光當中的輻射短波有著防腐殺菌的作用,如果室內的日照較為充分,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使得室內細菌滋生現象減少,從而提供給人們健康衛生的室內環境。(2)針對陽光間和主體間的相鄰空間的使用,在陽光間不僅有非常大的窗口可以吸收太陽光,同樣陽光照射的地面同樣可以蓄熱,陽光從玻璃照射在地面上來存儲熱量,進而使得室內溫度提升,主體間是通過和陽光間鄰近墻體或者窗戶獲得熱量。在夜間采用低傳熱系數的中空玻璃以及厚的窗簾來隔離室內與室外能量的傳遞起到保溫的作用。此外,為有效地避免陽光間在夏季陽光的直射,窗戶上可粘貼防護膜和設置遮陽板等措施來減少熱量傳遞。(3)建筑朝向優良之時,其面向南方大窗口,冬季之時可以收納大量陽光,而夜間便能夠利用專業保溫板對窗口進行遮擋。而建筑物室內地面必須采取較強蓄熱能力的材料,比如混凝土和磚之類材料,白天可以吸熱而且對熱量進行存儲,在夜間持續對室內進行熱量釋放,進而讓室內可以持續保持優良的溫度,別的朝向墻面構造需要強化其保溫性能,進而使得建筑物室內整體熱量的散失減少。(4)當條件制約而不能將主導風向避開之時,就應當于迎風面盡可能少的開啟門窗,與此同時建筑物需要將四周自然條件充分利用起來起到擋風作用。(5)建筑物熱特性需要與使用性質相適應,針對全天用房間需要有著較好的熱穩定性能,避免室外的溫度降低或者供熱間斷之時;針對只在白天進行使用的那些房間,就應當在供熱開始之后,其室溫可以迅速提高到需求標準。針對室外氣溫的晝夜變化,為了使室內的熱環境可以維持在需求標準,供熱方法上有關供熱間歇的時間不能夠過長,避免夜間的溫度不能達到基本的規范標準。(6)建筑裝配式的大力推廣可以節約材料,節約人工,減少室外現場污染都為低碳生活做出很大的貢獻,同時裝配式保溫一體化外墻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做好外墻的保溫減少室內溫度的流失,改善室內環境,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度,外墻保溫一體化的設計對建筑的防火也起到了保護作用,可以很好的把保溫材料包裹在不然材料內,起到防火隔離作用,提高保溫材料的防火等級。
4我國的低碳建筑發展方策
4.1政府必須健全完善有關政策和制度且提供有關發展條件
政府必須加緊制定出有關的政策和制度,強化在規劃,投標,建設,使用以及拆除過程當中全面建筑減排節能的監管工作。監管必須具備一定標準,然而現今我國還沒有一致化的標準規范。在國際上較為常用的屬于德國的DGNB建筑物壽命周期的碳排放計算,現今仍然沒有別的更加專業以及科學的計算方式,我國能夠在這種計算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來滿足于我國的建筑國情以及和國際市場進行接軌。我國要想建設低碳建筑物,還必須逐步地將數據庫建立起來,對于多種不同的建筑材料還有建筑設施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能耗量進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統計,與此同時做好追蹤標識工作,給公司建造方案選取以及政府的監管工作提供依據。
4.2廣泛采取鋼構造建筑代替老式的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筑
鋼構造建筑憑借自重較輕、防震性能優良、修復能力強、造價較低、節水節能以及材料的可回收以及可再生優點,而被稱作21世紀綠色建筑。有關鋼構造建筑造價和以往混凝土構造大體相當,然而其使用面積能夠多出5%,而且建筑材料碳排放的差別量非常大。依照武漢市某鋼構造工程有限公司的研究計算說明,鋼構造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鋼材用量是100~120kg左右,各種的建筑材料碳排放量是480kg/m2,混凝土構造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是7406kg/m2。使用房屋的過程當中,因為其采取節能的設計,建筑保溫節能的成效很好。所以在最終建筑的拆除環節,拆除鋼構造工作僅僅需要很少的物力人力,并且非常多的材料能夠循環進行利用。與此同時,鋼構造建筑對建筑產業化非常有利,依靠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使得住宅建筑能耗降低。依照統計,若是房地產行業的建筑產業化比例能夠達到10%,每年污水排放的減少量能夠達到十個西湖總量,木材砍伐的減少量能夠到9000hm2,用電的節約量能夠與葛洲壩一個月發電總量相當。但是,鋼構造建筑于我國建筑行業當中占比低于5%,然而發達國家早已超過50%。
5結束語
綠色出行、環境保護、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目前已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各行各業為此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發展低碳建筑可以有效的減少碳排放,給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也是我們意識到,低碳建筑、節能減排已成為以后建筑行業發展的大方向,對于企業而言屬于一次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自身的行業性質出發,不斷提升不斷改進。我們生活的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努力,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推廣低碳建筑合理開發低碳建筑,讓我們的居住生活環境更加節約、舒適、人性、合理,也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綠色地球。
參考文獻
[1]張志回.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J].節能經濟,2014(2).
[2]蔡肖爽.以LCA為基礎的低碳建筑評估分析[D].無錫:江南大學,2014.
[3]盧巖.低碳建筑物評估指標體系建立以及實踐分析[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作者:胡慶濤 單位:鄭州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