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主體性學習初中政治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標倡導建立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應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識,由教學中的“主角”“權威”轉變為“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現代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即教師要由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其授業技能的“演員”轉變為“導演”,使學生這個課堂教學的主體由“觀眾”“聽眾”轉變為“演員”,使學生在參與中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打破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因而,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主體人格的完善、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具有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通過問題或情境的設計,來維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主動性,支撐學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富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支撐學生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活動。同時提供機會支持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通過這些活動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關系,創建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參與中真正成為思想政治課的主體,使教師和學生成為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共同體,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合作共創“雙贏”的學習文化。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即教師將知識技能分解,并從部分到整體地加以呈現。學生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即使在教學中涉及問題,也大多停留在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上。結果造成學生不會質疑,不會根據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使教師重建自己的教學策略——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由重教師“教”向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成為必然。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陳舊向自主探索、交流合作,操作實踐轉變也將成為必然。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即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幫助學生設計學習活動,選擇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更多地讓學生思考、情境設計和教學資源的選取,要注重價值取向,加大信息量,引發學生思維的矛盾沖突,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對于學生的不同思路不輕易否定,使學生有思維創新的成就感,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學習知識的平臺。
三實施發展性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新課標主張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發展性教學評價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它是促進學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助推器。實施發展性教學評價,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有正確的評價目標。教師的評價目標要從靜態的、一維的、單一的、終結性的、刺激性的評價轉為動態的、多維的、綜合的、發展性的、激勵性的評價。(2)要從注重智力轉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現能力、應用能力、對知識的重組、想象能力、推理判斷能力、求異能力、質疑能力、批判能力、概括分析能力。(3)要從關注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轉為關注了解學生理解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創造了什么、發展了什么。教師要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產生更多的積極效應。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
四結語
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在實踐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涉及教育體制、課程結構、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等諸多方面。
作者:張恩增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義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