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情況所做出的價值判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完善的關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呈現出了新的時代特征,評價內容更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育管理部門和各高校要準確把握質量評價的時代特征,積極探索質量評價的實施路徑,構建出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真正發揮出質量評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時代特征
教育質量評估是評判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評估和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并且把評估機制延伸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當中,逐步建立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仍然存在著評價對象不明確、評價方法單一、評價指標不科學等問題。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與時代脫軌,與現有的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相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學習型社會、互聯網、大數據、融媒體視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的時代特征,從而探索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研究回顧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就以“高校德育評估”“德育工作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測評”等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對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的研究和初步探索。李印的文章《淺談高校德育評估》(1986年)強調了德育評估在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中的價值和意義;徐晨光的文章《試論德育評估原則、內容和方法》(1994年)系統性地分析了德育評估工作的開展;秦尚海的《高校德育評估論》(2006年)和趙祖地的《高校德育評估概論》(2003年)都是以高校德育評估工作作為專門研究對象的論著。2008年起,王平、唐道秀、宋志國等研究者深入探索了思政課質量評價的標準和方法。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專門成立重大研究課題,顧海良、馮剛等眾多教授、學者參與進來,也使得近兩年涌現出了大量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研究文章,成為教育學的研究熱點。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是從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的目的、對象、方法和指標等進行分析,為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路?!八枷胝谓逃边@種說法雖然在國外沒有出現,但西方也把德育評估融入到了教育測評中,例如運用操行評語法、考試測評法等方式對學生品德進行測評,這些方法為國內學者開展研究提供了借鑒。
二、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的時代意義
一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著如何培養人才這一重要問題。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人才隊伍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質量評價通過對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落實情況進行檢驗和評估,從而提升高校育人成效,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任務。二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質量評價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上是否到位、在育人方式方法上是否有所創新、在體制機制的建立上是否全面、在工作成效上是否取得了顯著效果等,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根據評價結果可以及時地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全面總結經驗和不足,并做出科學決策,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三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育人水平的需要。通過質量評價,有助于發現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和改進的建議或意見,從而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引導其承擔好育人責任,激勵其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形式,從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育人水平。
三、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的時代特征
(一)評價標準差異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要依據不同學校類型制定差異化的評價體系標準?!蛾P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促進高等學??茖W定位、差異化發展。根據不同的學校類型制定差異化的質量評價標準是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關鍵環節。各地區、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主體的類型差異、人才培養的能力水平、教職工的隊伍建設水平、教育資源供給能力、辦學水平等因素制定差異化的評估標準和評估策略。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政府、學校、專業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各高校不僅要進行自我評價,教育管理部門也要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價。除此之外,教育管理部門還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評估,或者成立專門的思想政治工作督導部門,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確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結果公正和可靠的有力保障,但同時也要理清不同評價主體在參與評價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保證評價主體之間的協調性。
(三)評價方式現代化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搜集匯總評價數據,使較為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量化為可評判的質量評價指數,從而能夠更加清晰反映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實現數據的共建共享,便于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各地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
(四)評價內容要符合時代特征馮剛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應從教育主體、客體、介質、環境等多維度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價值意義。”作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的內容選擇也要與變化發展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相吻合。結合時代背景和教育發展現狀,重新對教育主體、客體、介質、環境四要素的內涵進行界定,并且從四要素入手來分析質量評價內容的時代特征。1.對教育主體的評價。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發起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們在教育活動中承擔著“教育者”的角色。高校黨組織、共青團、領導干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都屬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主體。教育者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和道德素養直接關系著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決定著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成效。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教育主體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加強學校黨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統一領導,學校黨委要深刻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責任,確保學校辦學的正確方向,因此,對學校黨委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對高校教師能力和素養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了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衡量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加強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考核有利于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形成長效機制。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還要加強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考核,激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跟上時展的步伐。除此之外,還包括對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考核、對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考核等都應納入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中。2.對教育客體的評價。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參與者、體驗者和受益者。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為直接的客體,德育的過程同時也大學生成長成才、健全人格品德、不斷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過程。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同時也是見證者。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斷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和服務對象的主體地位,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放在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接受程度上,建立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指標。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教學效果上,只注重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考核,而忽視了德育工作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長遠影響。對教育客體的評價要立足于發展性評價,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通過恰當的方法和策略收集學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判斷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改進的建議。3.對教育介質的評價。思想政治教育介質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媒介和載體,是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相互作用的“橋梁”。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思政課從線下走到了線上,網絡思政課成為了學生的“第二課堂”,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思政課教學更加便捷。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路徑,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APP等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宣傳教育活動,使思想政治內容變得更加鮮活、育人方式更加多樣?!陡咝K枷胝喂ぷ髻|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十大育人體系,這些育人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的關鍵,因此,要以評促建,通過質量評價不斷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和發展。4.對教育環境的評價。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對的外部客觀存在,包括家庭、社會、校園環境等。家庭環境在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初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隨著學生的成長、進入學校學習、脫離家庭教育而逐漸減弱。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發揮著引導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操,因此,對校園環境的考察是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育人氛圍。黨的四中全會提出,要“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質量評價要充分體現學習型社會的發展要求,將終身學習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加強對高校貫徹和宣傳終身學習理念、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服務終身教育體系的情況進行考核。
四、科學構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
(一)政策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依據。1.初步探索階段。為了加強教育管理部門對高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監督和管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85年)提出要強化教育監管職能,加強對高等教育的評估和指導,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開始認識到評估工作對高等教育的推動作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年)提出,要建立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質量評估和檢查。更進一步地明確了質量評價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除了對教學質量高度重視外,教育行政部門還意識到德育工作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在衡量高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性,于是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1994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1995年)、《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0年)三份文件,對德育評估工作提出意見?!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強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情況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因此要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并且要納入學校的黨建工作中。由此可見,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已經成為衡量學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標尺。2.指標形成階段?!度珖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測評體系(試行)》(2012年)提出了科學的評價指標,標志著質量評價體系已基本形成。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也需要不斷地完善和創新,《關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12年)、《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6年)等文件從質量評價制度、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陡咝K枷胝喂ぷ髻|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2017年)則提出了第三方參與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更為客觀、公正。3.制度完善階段?!蛾P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2020年)強調質量評價體系要科學有效并且多元化,要建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機制?!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020年)強調建立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體制機制的完善是確保質量評價體系長效化的關鍵。
(二)構建原則1.政治導向性原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不僅僅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情況的檢驗,同時也是對高校政治站位的考驗。只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確保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服務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為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情況作為重點考評內容,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擔當。2.動態長效性原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改進。在建立評價體系時,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變化規律,堅持以事實為依據,設置動態、靈活的考核評價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還要建立長效運行機制,要將質量評價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推進,在評價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使質量評價體系不斷更新和完善。3.系統綜合性原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內容很廣泛,是一項復雜、系統性的工程。要從系統綜合的角度出發,來評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將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看成是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的整體,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全面考察、全面總結,形成不同角度的評價結果。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要綜合運用多樣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整體考核和綜合評定。
(三)實施路徑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需要通過確定評價范圍、選擇評價內容、確立評價標準、展開評價得出結論四個程序來完成,以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測評體系》(以下簡稱“測評體系”)為例:1.確定評價范圍。在建立評價體系之前,首先要確定評價的范圍是什么,是針對普通高等學校進行測評還是針對高職院校、成人院校進行測評,是針對全國性的高校進行測評還是針對某一地區的高校進行測評,《測評體系》就是針對普通高校的大學生進行測評的。只有定位好評價范圍,才能有針對性的建立切合實際的質量評價標準。2.選擇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是評價體系中最主要的部分,評價內容可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進行設置,通常情況下將評價內容分解為若干個一級指標項目,再將這些一級指標項目分解為若干個二級指標項目,并且針對二級指標逐條對應具體、詳細的考核內容或評價標準。例如在《測評體系》中,就設置了6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項目都對應地列出了具體的考核內容。在對評價內容進行指標設定時,要避免指標與指標項目之間的重復與交叉。考核內容的設定要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貼合實際,內容標準設定過高會使高校難以完成,從而失去了評價的意義。內容標準設定較低,無法真正檢驗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情況,導致質量評價沒有發揮出實際作用。3.確立評價標準。為了有效地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情況,通常采取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價方法。定量評價主要是通過數據反映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主要包括目標管理法、數量化評價法、分等加權法等方式,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是對每條考核內容設定分值,對完成的內容分值進行累加,最終得出總分。定量評價可以比較直觀的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成情況,但是有些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很難用數值來進行量化,例如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規劃、制度建設完成情況等內容的評價無法用一個數量標準來進行衡量,這時就需要采用定性評價的方法,來彌補思想政治工作部分內容無法量化的不足。定性評價主要包括觀察、訪談、問卷調查、資料審查、實地走訪、聽取匯報等形式?!稖y評體系》采取了定性結合定量的評價方法,將評價標準分為A、B、C、D四檔,并分別設定滿足條件,最終計算得出測評結果,同時還結合了材料審核和實地考察的定性評價方法。4.展開評價,得出結論??梢愿鶕u價標準對評價結果劃分為幾個等級,例如《測評體系》對評價結果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也可以對評價結果進行整體性的描述,從而總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和下一步的改進策略等。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立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是確保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當然,質量評價不僅僅是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還要注重評價的過程和結果,確保評價的公正、客觀。要加強對質量評價實施過程的監管,保證評價結果的公開透明,不能因為追求好的評價結果而弄虛作假,要真正發揮出質量評價的作用和意義。此外,質量評價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最終環節,各高校還要及時建立質量評價反饋機制。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形成評價結果,而是要通過評價結果來不斷地加強和改進工作。因此,要將評價結果定期的反饋給各高校管理者,以便更好地掌握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總之,構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相互協作,共同提升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馮剛,嚴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理論思考與發展展望[J].云夢學刊,2019(4):81-88.
[2]童忠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9.
[3]覃紅,許亨洪.試論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3):19-23.
[4]秦尚海.高校德育評估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作者:解玉嬌 單位:河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