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課堂創新教學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全憑課堂上的學習。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走進物理世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愿望和興趣,從而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環境,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創新方法
一、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習慣,為有效學習打基礎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內容的設計、目標的制訂、方法的選用、教學設備的運用等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圍著學生轉,都應該為學生更好、更有效地學習、積累物理知識而服務。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因此,物理教師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教學的第一內容。首先,要讓學生重視預習。實踐證明預習過的學生和沒預習過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是不一樣的。只有課前認認真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熟悉新課內容,學生才能在課堂的學習中有的放矢,有緩有急,有詳有略,保證學習的有效性。第二,讓學生學會總結。中考狀元、高考狀元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總結。如將出錯的題抄在錯題本上,用以總結糾正,就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實踐證明,通過總結,熟悉各種題型和解題辦法,確實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解題的能力。
二、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對于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來說,物理抽象難懂、高深莫測。這種畏學思想,既不利于教師的物理教學,也不利于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所以,消除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揭開物理學科的神秘面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勢在必行的。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掘物理知識的實用性,把它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消除學生對物理的距離感。物理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完全可以從設計內容、目標制訂等方面入手,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把抽象物理知識融入生活,并通生活情境,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物理的親切感,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把日常生活與學生的理解能力聯系在一起,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更好地學習和理解,也有利于營造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給學生教學“摩擦力”時,教師完全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摩擦力,通過聯系騎自行車剎車、車輪上制造花紋、開瓶蓋包毛巾等生活常識或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實現有效學習。
三、巧用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實驗是學習物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認知過程。相對于比較抽象的理論講解,物理實驗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物理非常有利。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針對需要實驗的章節內容、知識點,要給學生安排充足的課堂試驗時間,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從準備實驗器械、設計實驗方案到參與過程觀察、分析,總結結論等,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看到課本上抽象的知識是如何通過一點一滴的試驗層層遞進,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來。比如,在“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討論、分析、驗證這一理論的正確性,讓學生對最終的結論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結合實驗的教學,既形象地剖析了理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又明顯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提升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總之,作為新時代的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有新的認識與改變,要與時俱進,敢于嘗試,敢于創新,絕不能在新課程改革下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在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情況下,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地學習,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瑪依努爾•及力哈斯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
[2]鄧書祥.淺談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書文摘,2017(14).
作者:楊建國 單位:甘肅省甘谷縣土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