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院病種成本核算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病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醫院雖然是服務性的機構,但是為了維系自身生存發展,因此各類治療費用都需要病人來承擔,我國在過去幾十年間一度出現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實際上便是因為醫療費用的增加,導致了病患消費能力不足的情況。而通過病種成本核算,不僅可以直觀地預測治療所需費用,同時還幫助制定了科學化的治療方案,降低醫院成本進而減少治療花銷,減少了病人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
2病種成本核算的步驟
2.1科室成本核算
科室是基于病種細化職能而設立的醫院內部部門,諸如門診科室、住院科室、化驗科、藥房等,無論何種病癥其治療過程都需要多個科室的配合。醫院要想實現經濟核算,提高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就必須將科室核算與醫院改革相結合,特別是單病種的核算必須以科室核算數據為基礎參考。主要包括:科室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等。由于病種的不同,治療過程和主要負責的科室也不同,因此需要適用不同科室的數據完成對不同病種成本的核算工作。
2.2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
醫療服務項目雖然種類多、構成復雜且計算困難,但卻是醫療成本中最為細致具體的核算內容。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是以醫療服務項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分開實現費用的預算、核算、歸集和分配,對醫療費用造成直接的影響,例如醫院服務定價、效益評估等多以此為直接參考。雖然它不能直接反映出單一病種的成本,但是通過一系列的整合和分析就基本可以得出某病種治療所需成本。
2.3病種成本核算
以上述兩種成本核算為基礎,實施病種成本核算,所得出的結論更加客觀真實可靠。通過不同的核算方法,可以對單一病種的收費進行規范和評價。核算內容包括:病房成本、檢查化驗成本、手術成本、藥品成本、衛生材料成本、護理成本等。以病種為對象,實現了費用的有效歸集和分配使用,便于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費用標準,同時建立起標準成本、歷史成本、平均指標等一系列內容,以對各種不同病情的治療工作提供保障。
3病種成本核算方法
3.1標準成本核算法
通過針對性地“病種診療技術與費用方案”并投入實施,使醫院治療過程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其中,關于診療過程中所需要的手術等級、麻醉事項、護理類型、住院安排、藥劑用量用法、檢查化驗項目等都需要嚴格注明和制定。該核算方法的特點是具備鮮明的要素標準,能夠實現病歷的小樣本操作(調查、對比、分析、研究),有效地節省了大樣本病歷的消耗。
3.2歷史成本核算法
以大樣本病歷回顧調查為基礎,調查所得資料作為基礎資料,進而開展項目歸集和成本核算工作。與此同時,非項目科室成本(科室間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攤,然后進行歸集,形成最終的病種成本。以回顧調查所獲得的數據為參考進行歷史比對,查看兩者之間的差異,并記錄和分析比對結果,作為下一階段工作設計的原始素材。
3.3企業成本核算法
即借鑒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相關方法,對醫院病種成本進行核算和控制。基本思路是以預算控制的辦法,對每天病人所需要的診療項目進行規范,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整合并核算成本,它是建立在既定項目和數額之上的成本核算,因而具有較強的精準性。此外,此成本核算還需更加客觀,例如藥品、衛生材料成本的核算,不僅要考慮到醫院內部的消耗或收益問題,還應當隨時與市場價格進行比對實現成本的動態核算。此外還要考慮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在規范醫療項目的同時還要做好市場調查和醫院自身競爭力的評估。
3.4項目疊加核算法
以醫院項目成本核算為基礎,實施醫療項目疊加法,將病種成本科學地看作是各種項目收費的集合體,經過細算后注意疊加得出病種成本。這種病種核算方法尤為簡便,可以針對當前醫院項目預付費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核算出病種成本。基本思路為:病種成本=醫療項目成本+藥品成本+單獨收費材料成本。
3.5CBR預測法
以臨床路徑為基礎,對病種成本進行預測。首先是要建立一個較為齊全的病種成本數據庫,根據核算對象病種在數據庫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比對,進而預測成本值。由于每個類型的病種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異性,因此預測雖然能夠較為科學地判斷出一個數值,但是在實際診療過程中可能因為隨時突發的情況而產生實際成本與預測成本不一致。
4病種成本核算難點
4.1核算工作難開展
①由于醫院所適用的成本核算模式相對滯后,而傳統的核算模式在醫院中已經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完全性地改革和創新必定存在較大阻礙,病種成本核算的推廣仍需要進一步落實。
②新型成本核算模式的運用,要求相關科室部門在完成自身部門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下一步的成本計算,無疑加大了工作量,對于原本工作就十分繁重的醫院而言,實施難度較大。
③由于病種成本核算的經驗不足,可能導致前期核算結果失真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容易引發工作人員的質疑,是否繼續開展該工作,將會成為一個考驗醫院的難題。
4.2核算機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組織體系的缺失,難以形成較為成熟病種成本的核算管理體制,如核算程序、核算功能、核算效力、評價標準等。財務部門在落實病種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時,不能夠獲得配套管理系統的輔助,反而是沿用傳統的管理系統因而受到制約,導致工作的聯動性和實效性不足,所以影響核算效果。二是在分工方面,未能意識到病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不做精細化地分工,不設置專門的病種成本核算部門,使得各種工作相互交叉,變得紊亂。
4.3監督評價不到位
病種成本核算工作雖然同醫院其他成本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它以單一病種為對象的基點卻是與眾不同的,因此原有的評價機制不一定適合該工作類型。缺乏能夠精準評價病種成本核算的制度和標準,極有可能導致該工作開展的方向和目的不明確,造成其效果的弱化,不能準確有效地核算出病種成本,或是核算的結果運用不當甚至無處運用。此外,對于病種成本核算,應當具備專門的部門責任,即對相關財務人員下達核算任務和配套權限時,必須給予相應的責任,對于工作不當者及時進行處理。
5不同病種核算方法的對比
根據對不同病種核算方法的對比可以得出,病種核算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是仍舊沒有發展出具備各種優勢和特點的高效能方法,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5.1便捷性
從前文可以看出,病種核算方法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以單一病種為對象,進行“一條線”式的核算和后期控制,以此達到醫院成本控制和醫院效益提升的目的,它簡化了原有的成本核算、部門控制、歷史比對等多個環節的工作,但是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之間的便捷性也是不同的。例如:歷史成本核算法與項目疊加核算法,后者明顯具備更加簡潔的操作流程,無論是工作速度和工作效果上都較前者更佳。
5.2實效性
以CBR預測法和企業核算法為例,成本預測雖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普遍性,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前期宏觀規劃和客觀因素的考慮,因此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將其核算結果用于醫療過程中必定會滋生一系列的問題。而企業核算法則是集中了“限定”“預測”兩個過程,通過限定了項目的基數之后再逐一進行核算,就算是核算結果與實際結果有所偏差,這個差值也會被局限于較小的范圍內,因此具有更高的實效性。
6未來發展建議
6.1發展方向的思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院在治療技術、設備、藥品等方面也在隨之變化,而病人人數、病情等也不是固定的,因此只有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核算方法才更為可取,所以相較之下項目疊加核算法和標準成本核算法更加具備與時俱進的特點。如何以此為靈感,思考病種成本核算的未來特征,并付諸實施還有待進一步討論。但可以設想未來病種成本核算應當做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整:①核算方法應當進一步簡化,可以嘗試項目疊加核算法與標準成本核算法的結合,將核算變得更加直觀,同時又具備前置規范性;②關于分類數據庫的構建,即以病種為單位,實現成本數據的集中分析與存儲。
6.2保障機制的構建
需建立起配套的聯動保障機制,首先是衛生主管部門,通過加強宣傳和推廣的形式,使轄區內醫院嘗試并實施病種成本核算,打開新時期醫院成本管理門戶;其次醫院應當順勢建立其相應的財務制度,劃分病種成本核算任務,并做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核算的結果應當充分利用起來,作為減少醫療費用提高醫院效益的基本素材;最后是要加強內部人員素質的培養,包括醫院領導病種成本意識的提高、財務部門人員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保障、科室人員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的培養等,打造能夠快速響應病種成本核算以及相應后續工作計劃指示的高素質團隊。
7結語
我國醫院的病種核算辦法仍舊處于發展階段,各項工作和指標制定尚需要進一步實踐和研究,特別是標準的制定,不同醫院和地區應當有所差異,要想實現普遍性地統一制定與實施,就必須要參考這一系列的差異性。當前形勢下,要想真正地做到既優惠于民又能保證醫院效益,就必須要以各種實際差異為基礎,包括醫院級別、地區物價等因素,制定出適應于具體地區的收費和核算標準。
作者:吳金長 單位:福建省寧德人民醫院財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