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特色安全工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建立農業安全工程專業的背景
多年來,國內各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為國家培育和輸送了大批具備行業理論儲備與工程實踐技能的安全技術人才,廣泛分布于礦山安全、通風、防塵、防毒、機電安全、交通安全、航運安全、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系統工程等領域,為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然而,目前國內高校中已開設的安全工程專業主要側重于礦山、化工、機械、交通等危險行業,覆蓋的領域與行業相對較窄,針對農業生產安全、農村安全等領域的安全管理理論和技術尚屬空白,而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發展急需一大批懂農業又了解安全學科知識的基層安全管理者。基于此,作為農業部和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農業院校———湖南農業大學,為順應社會發展和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的趨勢,從安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認證對學生知識結構的要求及國家對注冊安全工程師知識結構的基本要求出發,結合湖南農業大學生態環境、農業基礎專業特色,于2009年成功申報了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在2010年正式招生。該專業形成了農產品安全監測與分析、農村社會安全、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機利用安全4個研究方向,從而彌補了國內高校在上述領域安全管理理論、技術方向學科建設的空白,意義深遠。
安全工程教學體系主要由理論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實踐教學體系被列為我校農業特色安全工程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和綜合性,也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是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能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3實踐教學體系結構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校安全工程專業依托于農學專業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態環境專業特色背景,以現有的實踐教學基礎和經驗為出發點,在同步農業特色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對實踐教學體系結構進行設置,在開放式實踐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提出了模塊式分層教學、講—學結合案例討論式教學等方法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法。
3.1模塊式分層教學
根據專業實踐體系的需要將模塊式分層教學分為基礎實驗教學、開放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
3.1.1基礎實驗教學基礎實驗室主要針對專業必修課開設的配套實驗進行建設,有現代工程制圖及設計基礎實驗室、安全工程基礎實驗室、安全系統工程與信息實驗室、環境工程學實驗室、化工安全實驗室、安全檢測技術實驗室、職業安全與健康實驗室和農產品安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
3.1.2開放實驗教學
1)針對大空間相關實驗內容開設的實驗平臺,主要實驗內容有:防排煙實驗,火災報警系統實驗、建筑滅火器的使用實驗等。
2)在我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現有特色資源的基礎上,定期開設針對農產品安全監測與分析方向的大型儀器操作技能培訓。如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儀、傅里葉紅外吸收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及質譜儀等。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安全工程專業知識體系,同時又將安全理念延伸到農業實踐領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農業安全專業特色課程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3.1.3多媒體教學對危險性較大的實驗,建立計算機仿真實驗室,虛擬完成實驗項目。讓學生對較大危險性實驗或者無法在實驗室完成的相關實驗既有感官上的認識,又能保證學生在操作上的安全性。例如:地質災害與事故仿真模擬、重大危險源監控仿真實驗等。同時,引進系統故障樹可靠性分析軟件,圍繞故障樹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模式、影響和危害性分析3個模塊開展系統故障樹分析技術教學。以工程實例為主線,詳細闡述故障樹分析技術,指導學生進行故障樹的創建、簡化、定性分析、定量計算、可靠性和安全性評定等內容的學習。
3.2講—學結合案例討論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從教學環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教學內容以案例的形式,采用文字、圖片、視頻影像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中,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師生的互動活動。
3.2.1優化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優化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環節的措施:
1)改革設計任務書選題模式。設計任務書要多樣化,不僅包括用安全工程專業的優秀畢業設計提煉而成的任務書題庫,也包括結合現場實際案例提煉而成的任務書題庫,以滿足不同學生要求,使得設計由模仿型轉變為思考型。
2)突破傳統設計組織形式。把傳統的由單人完成的設計改成以2~3人小組形式進行。注重學生差異化管理,在設計分組時,盡量平衡基礎不同的學生。
3)改革互動模式。應用現代通信工具,增加設計的交流機會。設計組交流平臺不僅開設了飛信、QQ、電子信箱、短信等現代化通信手段,還建立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交流咨詢網站。網站存放所有設計任務書、歷年優秀的設計案例、現場資料、相關參數、設計規范以及設計進度安排等,便于學生在網上進行設計選題,查閱相關的資料、要求和規范;并設計答疑專欄論壇,方便學生在專欄上提問,也可以在論壇上自由討論,教師可抽時間予以指導,加強學生與老師間的交流,克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而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3.2.2農業安全與生態環境安全的人才培養與創新基地通過實踐平臺,使學生學會和體驗安全工程專業的實踐性。
(1)結合校、院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請、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以及校、省、國家級各類相關大賽,為學生提供設計、制造的基本的、相對獨立的、相對集中的工作環境、條件和場所;
(2)建設大學生安全文化平臺,如聯合消防部隊組織學生進行消防安全演練及相關講座,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術。
4實踐教學體系的配套工作
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完成質量與一系列相關配套工作的建設是密不可分。根據我院各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經驗,本體系從校內外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4.1加強校內外實踐資源建設
4.1.1加強校內實踐資源建設一要加大農業特色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投入,建立安全工程專業實習檔案;二要樹立大實驗室觀念,盤活校內實踐資源。
4.1.2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從農產品安全監測與分析、農村社會安全、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機利用安全的農業特色安全的角度出發,以人才市場需求為指導,與各企事業單位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已在省內外建立了湖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沙第二污水凈化中心、湖南農業大學農藥殘留檢測基地、湖南正清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湖南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和湖南依愛吉華安全系統設備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不同行業和類型的校外實習基地。
4.1.3以科研促進實踐教學
1)我校每年為學生提供了“湖南農業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請平臺,以高年級學生為主體,指導老師輔助的方式,從搜集資料、寫申請書、中期考核答辯到最后撰寫總結報告,并發表相關論文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學生獨立完成。截至2014年,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參與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人數占總學生人數的38。為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利平臺。
2)開展助學助研活動,鼓勵、吸引高年級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身為農業院校,我校教師的科研項目多與農業環境、生態和生產密切相關,將教師的科研項目分成不同子課題,讓學生參與項目立項、收集資料、現場觀察、數據處理以及報告的編寫。這樣既能鍛煉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也能拓寬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增加農業方向的知識儲備量。
4.1.4增加與國內外專家的交流互動聘請國內外具有豐富農業環境或安全生產實踐經驗的科研工作者及企事業從業者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鼓勵學生現場提問互動交流。
4.2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5名,助教3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為100,博士學位的教師占69。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專業技術隊伍,對實驗課程的完成質量是一個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我校建立了詳細的師資培養制度,如定期培訓制度(包括要求教師通過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等安全資格證考試)、教師四項全能比賽(包括中文演講賽、英文演講賽、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教研教改論文大賽)、年輕教師培養責任制(由經驗豐富的教師一幫一對年輕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指導,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表彰先進教師),而且要求教師經常參加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學生年會等交流工作,使教師理論與實踐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此外,定期選派教師有針對性地到國內外一流高校進修相關專業課程,并赴安全生產先進的國家進修考察,提高業務水平和實踐教學授課能力。
5結束語
5年來,具有農業特色的湖南農業大學安全工程專業,以培養優秀的安全工程師為主線,以立足湖南、面向全國的信心,探索出具有農業安全特色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安全工程專業內涵建設的同時,進行農業特色實踐教學的建設,以期培養出吃苦耐勞、德才兼備、高素質、強能力、善于創新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我國農業安全生產輸送人才,保駕護航。
作者:廖嬋娟 羅琳 魏祥東 盧麗麗 蔣嬌蓮 蘇龍 鄧娜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