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分子影像學范文

分子影像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分子影像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分子影像學

第1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關鍵詞】 帕金森病;分子探針;SPECT/CT;PET/CT;fMRI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表現為黑質紋狀體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及缺失,殘余區域出現Levy小體等特征性病理變化,但從病理發生變化至出現臨床表現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前期過程。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計算機體層攝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計算機體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分子影像技術可在分子水平顯示PD的神經病理學損害,近幾年發展迅速。

1 轉運體和受體顯像

腦內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均與轉運體和受體的變化有關,根據PD的特征性病理變化,應用特異性放射性分子探針,在分子水平上檢測黑質紋狀體通路的DA能神經元系統的功能及其生物學作用,有助于PD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1〕。主要包括DA能神經元末梢突觸前膜DA轉運體(dopamine transporter,DAT)顯像、微囊泡轉運蛋白(vesicle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AT2)顯像、DA顯像;突觸后膜部位的DA受體即D1樣和D2樣受體顯像。PD常引起DAT及D1樣、D2樣受體的密度、數量、親和力、功能紊亂及信號轉導功能失調,在影像上呈現出相應的變化。

1.1 突觸前膜轉運體顯像

DAT是DA能神經末梢突觸前膜的單胺類特異轉運蛋白。許多研究發現,黑質紋狀體DA能神經元的變性、缺失累及DAT密度的變化要比突觸后膜DA受體的變化更為早期、敏感和直接。VMAT2主要位于中樞神經系統內的DA能、去甲腎上腺能、5羥色胺能神經元及其終末內,其活動與突觸間遞質傳遞有關,突觸間隙的DA經DAT攝取至突觸前末梢內,再由VMAT2介導轉運至囊泡內,VMAT2在DA重新攝入中發揮關鍵作用,可準確反映DA能神經元的密度變化。多巴(Dopa)是合成DA的前體物質,用18F標記多巴(18FDopa)后,也可評價DA的合成、存儲和釋放狀況,進而評估黑質紋狀體通路DA能神經元的數量和功能。

99TcmTRODAT1(99Tcm2β〔N,N′雙(2巰乙基)乙酰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2〕、123IβCIT〔123I2β甲基酯3β(4碘苯基)托烷〕〔3〕以及11CβCFT〔11C 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4〕、18FβFPCIT〔18F 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5〕等已成功用于DAT顯像。

99TcmTRODAT1是目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DAT顯像劑。健康志愿者99TcmTRODAT1 SPECT/CT顯像紋狀體特異性攝取99TcmTRODAT1良好,以尾狀核和殼核為著,呈“八”字形態,左右對稱;PD患者雙側紋狀體攝取99TcmTRODAT1較健康志愿者明顯減低,體積變小,形態異常,分布、結合位點、密度和活性減少,以臨床表現較重一側肢體的對側紋狀體為著〔2〕。研究發現枕葉、額葉及小腦一般不含DA能神經元,通過“紋狀體/枕葉”或“紋狀體/小腦”特異性攝取比值的半定量分析發現,紋狀體99TcmTRODAT1結合減低的程度與PD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相關,HoehnYahr分級Ⅰ級PD患者僅出現患肢對側殼核放射性分布減低,而Ⅱ級和Ⅲ級則可累及尾狀核甚至整個紋狀體,放射性分布減低更為明顯〔6〕。DA能神經元喪失較PD臨床癥狀出現早4年~6年,99TcmTRODA1 SPECT/CT顯像能夠顯示DAT的變化和減少,反映早期PD患者尾狀核,前、后殼核DA能神經元喪失的程度,進而早期診斷PD,靈敏度為79%,特異性為92%,還可有效鑒別早期PD和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ET患者雙側紋狀體濃集99TcmTRODAT1良好,形態大致正常,PD則明顯減少〔7〕。

中腦攝取123IβCIT可鑒別PD和不典型PD綜合征,PD型多系統萎縮(Parkinson variant 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P)者中腦、殼核及尾狀核攝取123IβCIT減低,鑒別兩者的準確性達95%〔8〕。DAT SPECT/CT顯像還可鑒別PD和血管性PD綜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VP患者雙側紋狀體攝取DAT分子探針呈對稱性,殼核攝取無明顯減低,紋狀體/枕葉放射性比值與健康志愿者無明顯差異;而PD則呈明顯不對稱性,患肢對側殼核攝取及紋狀體/枕葉比值均明顯減低〔8〕。

DAT PET/CT顯像使用11CCFT、18FFPCIT等分子探針,靜脈注射后>95%與紋狀體DAT結合。11CβCFT主要濃集在健康志愿者雙側尾狀核和殼核,而各葉皮層、小腦、丘腦很少。PD患者主要表現兩側尾狀核及殼核11CβCFT濃集明顯減少,以殼核中后部為著,患肢對側尾狀核及殼核區降低更明顯〔4〕。DAT PET/CT顯像與DAT SPECT/CT顯像的結果是一致的,殼核功能減低較尾狀核和整個紋狀體功能減低更早發生,18FFPCIT PET/CT顯像能夠早期發現殼核后部DAT的密度減低,可能更早地診斷PD,顯示PD嚴重程度并且可監測疾病進展〔5〕。

11CDTBZ是目前報道的惟一能夠對VMAT2進行顯像的分子探針,能更準確的反映PD患者紋狀體DA能神經末梢的密度,早期發現PD并及時干預。早期PD患者的尾狀核、殼核攝取11CDTBZ即明顯減低。HoehnYahr分期Ⅰ期PD患者無癥狀肢體對側殼核攝取11CDTBZ亦減低,可提示黑質紋狀體通路的亞臨床病理過程〔9〕。對靈長類PD動物模型行11CDTBZ PET/CT顯像表明,紋狀體VMAT2減低是發生在DA能神經元變性之前的一個關鍵致病因素,PD早期紋狀體VMAT2的密度和活性即減少,先于DAT和D2受體的減低,且遺傳或環境因素導致的VMAT2減少可能是PD發病的重要因素〔10〕。

研究發現,黑質DA能神經元變性缺失50%,PET/CT即能探測到18FDopa的攝取量減少。早期PD患者紋狀體18FDopa攝取減低,以患肢對側殼核減低為著。同時,PD早期皮質運動區18FDopa攝取減低,而黑質、中腦藍斑18FDopa攝取正常或代償性增加,至晚期則影響到額葉連合區、下丘腦,最終可累及紅核、丘腦底部、腹側丘腦及松果體等部位〔11〕。總之,18FDopa PET/CT顯像有助于進一步理解PD復雜的病理學機制,還可探測尚未出現錐體外系癥狀的PD患者腦內DA能神經元的早期損害〔11〕。

1.2 突觸后膜受體顯像

DA受體屬于G蛋白耦聯受體,在PD的發病演進過程中,D1樣受體和(或)D2樣受體的密度和功能也隨之上下調節。11CSCH23390是臨床常用的與D1樣受體特異性結合的分子探針,但目前對PD患者D1樣受體變化的研究尚不成熟〔12〕。部分11CSCH23390 PET/CT早期研究發現,PD患者尾狀核及殼核部位的放射性分布無明顯變化。

D2樣受體顯像的分子探針主要包括123IIBZM〔123I左旋2羥基6甲氧基n(1乙基2吡咯烷)甲基苯酰胺〕〔13〕和11Craclopride(11C雷氯必利)〔14〕等。臨床期PD動物模型11Craclopride PET/CT顯像發現雙側紋狀體D2樣受體放射性分布不對稱,毀損側功能出現代償性上調,而亞臨床期D2樣受體的功能無明顯變化〔14〕。未經治療的早期PD患者D2樣受體攝取123IIBZM明顯增加,活性增強即D2樣受體功能上調,以患肢對側紋狀體為著。經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等擬DA類藥物長期治療后,紋狀體殼核攝取123IIBZM逐漸減低,D2樣受體功能逐漸恢復正常,這是由于Ldopa的替代治療反饋地引起D2樣受體下調〔13〕。D2樣受體PET/CT顯像更適于監測Ldopa的治療療效并評估PD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

2 腦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謝顯像

SPECT/CT腦血流灌注顯像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和成熟的腦功能影像技術,典型PD患者99TcmECD SPECT顯像特征為雙側大腦血流灌注明顯減低,即兩側基底節區、丘腦、額葉前部、額葉外側及頂枕葉的血流灌注均較健康志愿者低下,并且臨床表現越重、患病時間越長,后聯合皮層血流灌注減低越明顯,而多系統萎縮患者僅顯示殼核和丘腦對稱性的血流灌注減低〔15〕。

局部腦血流量可能與認知功能損害密切相關,PD伴重度認知功能損害的患者,其腦血流灌注明顯減低,尤其體現在左側優勢顳頂區〔16〕;而嗅區的局部血流灌注減低可引起該區的功能下降,進而導致PD患者嗅覺喪失及認知功能損害〔17〕,目前認為這種嗅覺減退或喪失可作為PD早期及亞臨床診斷的標志之一。

18FFDG PET/CT顯像顯示,PD患者腦代謝下降,雙側紋狀體代謝不對稱,早期PD患者可出現豆狀核、丘腦和腦干代謝水平增高。豆狀核的代謝狀態與運動遲緩癥狀密切相關,代謝水平越高,運動遲緩癥狀越嚴重。中晚期PD患者尾狀核代謝水平下降,低代謝皮質區范圍更為廣泛,背外側前額皮質及后部皮質代謝減低可能與PD患者伴發認知障礙有關〔18〕。18FFDG PET/CT顯像還能有效鑒別多系統萎縮(MSA)P和PD患者,視覺分析敏感性可達95.8%,優于顱腦MRI〔19〕。

3 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可無創性地對人體大腦進行功能分析,同時獲得解剖與功能影像。血氧水平依賴fMRI用于研究PD患者發生震顫、運動遲緩及伴神經系統其他障礙時的功能變化,PD患者尾狀核、輔助運動區功能減低,而雙側小腦半球和對側運動皮層功能增強,同側小腦半球功能增強可能是紋狀體功能損害的代償機制。發生單手震顫時,輔助運動區興奮性減低,fMRI信號明顯減少,且與HoehnYahr分級相關〔20〕。PD患者運動遲緩則與基底節向輔助運動區、額葉相關皮質及前額葉背外側神經投射fMRI信號的選擇性減低有關〔20〕。此外,額葉等皮質的低活化可能與PD伴發癡呆密切相關,PD伴癡呆者fMRI額頂葉皮質表現為明顯的低信號〔21〕。

灌注加權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能夠顯示PD早期階段嗅覺系統的異常,嗅覺受損可能是PD運動變化前的一個標志物,可成為早期篩查PD的工具〔22〕。測定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PD患者殼核、腦橋和額葉白質區的ADC與健康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而MSA患者殼核和腦橋的ADC值明顯增高,可有效鑒別二者〔23〕。

彌散MRI(Diffusion MRI,DMR)是測量PD患者水分子彌散運動與成像的唯一方法,主要包括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主要用于PD的鑒別診斷,但對原發性PD診斷的幫助不大。DWI通過測定殼核后部ADC值和Trance(D)值,可鑒別PD和MSAP患者〔24〕。DTI感興趣區的部分各向異性分數與MRI其他序列聯合應用時,發現小腦中腳萎縮可作為PD區別于MSA的重要指標〔25〕。

MRI波譜成像(MRI spectroscopy,MRS)可提供PD患者腦部物質代謝的信息。用于PD研究的MRS分析方法主要有1HMRS和31PMRS。1HMRS可測定腦內代謝物的濃度,如N乙酰天門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肌酸(creatine,Cr)、膽堿(choline,Cho)等。新發PD患者運動皮層的NAA/Cr減低,可作為新發PD的一個輔助診斷指標。PD伴認知障礙者顳頂葉皮質的NAA/Cr比值下降,表明神經線粒體功能受損〔26〕。丘腦底核腦深部刺激后皮層NAA/Cr、NAA/Cho比值明顯增高,提示治療有效〔27〕。31PMRS可定量測定無機磷與三磷酸腺苷(Pi/βATP)的比值,反映細胞氧化磷酸化的狀態。PD患者31PMRS雙側顳頂葉皮質Pi/βATP比值升高,而蒼白球、黑質、中腦βATP含量降低,出現顳頂葉皮質Pi/βATP比值減低可能與PD患者認知功能下降有關〔28〕。

綜上所述,PD是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神經退行性疾病,黑質紋狀體通路DA能神經元的變性及缺失是其特征性的病理改變,分子影像技術PET/CT、SPECT/CT顯像能夠特異性地可視化這一病理變化,從突觸前膜DA重攝取位點的密度、DA能神經末梢DA的合成儲存及釋放、突觸后膜DA受體變化、腦血流及代謝等多角度評價PD的病理生理改變,被認為是PD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療效評價最為有效的工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MRI相關分子成像序列的發展快速,在PD患者的鑒別診斷及評價PD伴神經系統其他障礙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Booij J,Knol RJ.SPECT imaging of the dopaminergic system in(premotor)Parkinson′s disease〔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7;13(13):4258.

2 張海鷗,林志堅,賈少微,等.腦多巴胺轉運蛋白SPECT顯像在帕金森病臨床診斷中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8):6889.

3 Scherfler C,Seppi K,Donnemiller E,et al.Voxelwise analysis of〔123I〕beta CIT SPECT differentiates the Parkinson variant of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from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J〕.Brain,2005;128(7):160512.

4 何婷婷,王瑞民,田嘉禾,等.多巴胺轉運蛋白PET成像診斷帕金森病〔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6(2):947.

5 Feng T,Wang Y,Ouyang Q,et al.Comparison of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between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Parkinsonian type and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l Res,2008;30(4):37782.

6 Geng Y,Shi GH,Jiang Y,et al.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99mTcTRODAT1 SPECT imaging in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J〕.J Zhejiang Univ Sci B,2005;6(1):227.

7 Chou KL,Hurtig HI,Stern MB,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99mTc〕TRODAT1 SPECT imaging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4;10(6):3759.

8 Vlaar AM,van Kroonenburgh MJ,Kessels AG,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diagnostic accuracy of SPECT in parkinsonian syndromes〔J〕. BMC Neurol,2007;7:27.

9 Martin WR,Wieler M,Stoessl AJ,et al.Dihydrotetrabenazin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in early,untreated Parkinson′s disease〔J〕. Ann Neurol,2008;63(3):38894.

10 Chen MK,Kuwabara H,Zhou Y,et al.VMAT2 and dopamine neuron loss in a primat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chem,2008;105(1):7890.

11 Moore RY,Whone AL,Brooks DJ.Extrastriatal monoamine neuron 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an 18Fdopa PET study〔J〕.Neurobiol Dis,2008;29(3):38190.

12 Zhang J,Xiong B,Zhen X,et al.Dopamine D1 receptor ligands: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J〕.Med Res Rev,2009;29(2):27294.

13 Verstappen CC,Bloem BR,Haaxma CA,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asymmetric striatal D2 receptor upregul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an〔123I〕IBZM and 〔123I〕FPCIT SPECT study〔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7;34(4):5027.

14 邊艷珠,張錦明,田嘉禾,等.帕金森病模型猴11CRaclopride多巴胺D2受體PET腦顯像〔J〕.中華核醫學雜志,2005;25(3):1468.

15 Van Laere K,Santens P,Bosman T,et al.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of 99mTcECD SPECT in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with predominant Parkinsonian features: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parameters〔J〕.J Nucl Med,2004;45(6):93342.

16 Derejko M,Slawek J,Wieczorek D,et al.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rkinson′s disease as an indicator of cognitive impairment〔J〕.Nucl Med Commun,2006;27(12):94551.

17 Nobili F,Abbruzzese G,Morbelli S,et al.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rkinson′s disease:a brain perfusion SPECT study〔J〕. Mov Disord,2009;24(3):41421.

18 NaganoSaito A,Kato T,Arahata Y,et al.Cognitiveand motorrelated reg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FDOPA and FDG PET studies〔J〕. Neuroimage,2004;22(2):55361.

19 Kwon KY,Choi CG,Kim JS,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brain MRI and 18FFDG PET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arkinsoniantype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from Parkinson′s disease〔J〕.Eur J Neurol,2008;15(10):10439.

20 Yu H,Sternad D,Corcos DM,et al.Role of hyperactive cerebellum and motor cortex in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image,2007;35(1):22233.

21 Stefanovic B,Warnking JM,Pike GB.Hemodynamic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to neuronal inhibition〔J〕.Neuroimage,2004;22(2):7718.

22 Seppi K.MRI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parkinsonism in clinical practice〔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7;13(pl 3):4005.

23 吳武林,王小宜,婁明武,等.擴散加權成像在鑒別多系統萎縮與帕金森病中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25(6):9814.

24 Seppi K,Schocke MF,PrennschuetzSchuetzenau K,et al.Topography of putaminal degeneration in multiple system atrophy:a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J〕.Mov Disord,2006;21(6):84752.

25 Nilsson C,Markenroth BM,Brockstedt S,et al.Tracking the neurodegeneration of parkinsonian disordersa pilot study〔J〕.Neuroradiology,2007;49(2):1119.

26 Lucetti C,Del Dotto P,Gambaccini G,et al.Influences of dopaminergic treatment on motor cortex in Parkinson disease:a MRI/MRS study〔J〕. Mov Disord,2007;22(15):21705.

第2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關鍵詞】 自殺傾向

自殺與人類文明同時存在,居全世界第10位死因〔1〕。在中國,自殺居第5位死因,每年約有287萬人死于自殺,是15~34歲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2〕。自殺意念是自殺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3,4〕。本文以自殺意念和性相關行為為研究重點,以醫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醫學生自殺意念與性相關行為的聯系,分析性相關行為與自殺意念的交互作用,為自殺干預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分層整群抽取某醫學院1~5年級本科生50個班,1550人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問卷1466份(946%)。其中男生936人,女生530人,年齡18~25歲,平均(2057±144)歲。一年級491人,二年級311人,三年級401人,四年級216人,五年級47人。來自城鎮學生725人,來自農村學生741人。獨生子女326人,非獨生子女1140人。

12 方法 參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險行為監測系統(YRBSS)項目〔5,6〕,結合我國青年學生自殺和性相關行為研究實際情況,確定35項相關因素和行為編制調查問卷。對認真考慮過自殺條目肯定回答者定義為有自殺意念,對制定過自殺計劃肯定回答者定義為有自殺計劃,對自殺未遂肯定回答者定義為自殺未遂。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3個調查項目肯定回答任意一項及以上者統計為有自殺傾向。調查現場發放問卷,現場匿名獨立填寫,當場回收。

13 統計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20軟件,主要統計分析有χ2檢驗、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男女生自殺傾向報告情況 調查醫學生1466人中有182人報告有自殺意念,發生率為1241%。男女分別為1314%和111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56,P=0262)。有128人報告有自殺計劃,發生率為873%,男女分別為887%(83/936)和849%(45/53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0,P=0806)。有108人報告有自殺未遂,發生率為737%,男女分別為865%和5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83,P=0012)。累計有234人報告有自殺傾向,發生率為1596%。男女分別為1699%和141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29,P=0154)。

22 不同生源的自殺傾向報告情況 來自城鎮和農村學生的自殺意念發生率分別為1352%和113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603,P=0205)。自殺計劃發生率分別為910%和83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49,P=0618)。自殺未遂發生率分別為717%和75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0,P=0778)。累計來自城鎮和農村學生的自殺傾向發生率分別為1710%和148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94,P=0238)。

23 不同年級自殺傾向報告情況 1~5年級自殺意念發生率分別為998%,997%,1596%,1296%,2128%,年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Kruskal-Wallis Test χ2=950486,P=0000)。自殺計劃的發生率分別為713%,579%,1072%,1111%,1702%,年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Kruskal-Wallis Test χ2=1064885,P=0000)。自殺未遂的發生率分別為570%,547%,973%,1065%,213%,年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Kruskal-Wallis Test χ2=1107221,P=0000)。累計1~5年級自殺傾向發生率分別為1303%,1222%,2170%,1574%,2340%,年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Kruskal-Wallis Test χ2=835342,P=0000)。

24 獨生子女自殺傾向報告情況 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自殺意念發生率分別為1902%和10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813,P=0000)。自殺計劃發生率分別為1319%和7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460,P=0001)。自殺未遂發生率分別為1288%和5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694,P=0000)。累計自殺傾向的發生率分別為2301%和13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508,P=0000)。

25 自殺傾向與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1)

表1 醫學生自殺傾向與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略)

26 自殺傾向與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自殺傾向作為因變量,以全部31項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最后入選方程的有12項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見表2。

表2 醫學生自殺傾向與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略)

3 討論

本次調查醫學生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發生率分別為1241%,873%,737%,累計自殺傾向的發生率為1596%,與文獻報道近似〔5〕。男女學生、不同生源自殺傾向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中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獨生子女發生率高于非獨生子女,與國內外有關報道相似〔3,6〕,可能與獨生子女自身具有好強固執、孤獨、情緒不穩定等人格特點,容易產生抑郁等不良情緒有關。對1~5年級自殺傾向發生率進行分析,高年級自殺傾向發生率高于低年級,可能隨著大學生進入學校時間的延長,學習上、經濟上、感情上的困擾增多,臨近畢業找工作的壓力巨大,如果不能及時的疏導緩解,將增加發生自殺傾向的危險。對自殺傾向與相關因素和性相關行為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單因素分析顯示,被醫生告知患性病等27項因素和行為與自殺傾向發生有統計學聯系。其中與同學保持廣泛友誼、有知心同學、自信等3項是自殺傾向的保護因素。多因素分析顯示,自殺傾向與經常怨天尤人等12項因素和性相關行為有聯系,提示在消除混雜因素作用之后仍然有多項性相關行為與自殺傾向的發生有關,說明性相關行為在自殺傾向的產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是自殺傾向的重要危險因素。自殺與心理危機已經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對于自殺重在預防,為預防大學生的自殺,高校應建立危機干預體系,制定危機干預方案,協調處理自殺、暴力或其他突發事件。應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戀愛、性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并進行心理疏導,防止抑郁、焦慮情緒的產生,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對篩選出有自殺傾向的高危人群要及時提供心理輔導,保持家庭、學校老師、同學、朋友的關心和幫助,避免自殺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Rachel Jenkins.Addressing suicide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J].Lancet,2002,9:359:813-814.

〔2〕 Michael R Phillips,Xianyun Li,Yanping Zhang.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99[J].Lancet,2002,9:359:835-840.

〔3〕 趙靜波,季建林.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行為[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24:163.

〔4〕 Stein D,Brom D,Elizur A,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suicide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dolescents[J].Acta Psychiatr Scand,1998,97:1950.

第3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MRI;B超

[中圖分類號]R737.3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a)-154-01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腫瘤之一,80%發生于絕經年齡婦女。以前對內膜癌術前影像檢查主要依靠診刮和B超 ,隨著高場強MRI 掃描儀的出現,內膜癌的術前診斷與分期準確率有了很大提高。本研究探討子宮內膜癌的MRI 與B超影像學特點,同時評價MRI 及B超對其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4例患者均已婚,12例生育,年齡38~40歲,患者宮內無節育環且均為月經后第3~4天做MRI檢查。檢查前經診刮病理為內膜癌的有9例。臨床主要癥狀: ①持續或間歇性陰道出血。②2例陰道液為膿液。③下腹痛。1例患者在體檢時偶然發現,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經子宮全切術后病理最終證實。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公司生產1.5TMR 機型行T1WI、T2WI及脂肪抑制成像,層厚5 mm,層間距 2 mm。10例行增強掃描。采用ACCUSON 公司生產的ASPEN 彩超儀經陰道途徑多方位實時動態掃描。

2 結果

2.1 MRI影像學特點

全部患者均表現為子宮內膜增厚,信號不均,其中2例表現為局部增厚;子宮肌層侵犯<1/2 者6例,其中,結合帶部分斷裂4例,完全斷裂2例;肌層侵犯>1/2者5例,其中子宮頸受侵3例;1例腫物穿過子宮漿膜外,陰道受侵,盆腔淋巴結轉移。

2.2 B超影像學特點

內膜增厚、局限增厚2例;回聲不均勻、子宮肌層內膜基底線消失受累5例;深肌層受侵3例;宮頸受累2例;盆腔腫物1例。

2.3 術后病理表現

14例患者中12例為內膜樣腺癌,Ⅰ期為10例,Ⅱ期為3例,Ⅲ期為1例。2例為內膜肉瘤。

3討論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尚不詳,主要觀點有:①長期應用雌激素刺激,使本病的危險性增加2~8倍;②子宮上皮肉瘤樣變,包括子宮內膜腺瘤型增生、過長及子宮內膜原位癌;③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易發生內膜癌;④遺傳因素。患者臨床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臨床多用有創性診刮診斷內膜癌。

3.1子宮內膜癌的MRI與B超影像學特點

3.1.1 MRI影像學特點T2WI子宮內膜厚超過5 mm,或內膜在正常范圍內,癌破壞內膜形成局限性、彌漫性缺損。若肌層受侵,結合帶斷裂,肌層內異常信號;若向下侵及宮頸,宮頸變為高信號;若穿過漿膜,漿膜不完整,正常低信號被腫瘤代替,同時盆腔內淋巴結腫大,鄰近臟器侵犯等。

3.1.2 B超影像表現內膜增厚,局限性或彌漫性不均勻回聲;當病變侵及肌層時,局部內膜基底線消失,肌層病變區域內見片狀或不規則回聲;當宮頸受累時,宮頸肥大、變形,宮頸回聲明顯增強或結構不清;當腫瘤侵犯宮體外時,宮旁出現低回聲塊影。

3.2 子宮內膜癌的MRI與B超影像比較分析

子宮內膜癌及其病理分期制定,要求影像能清晰地分辨子宮各層結構,B超分辨不出結合帶,子宮與周圍組織界限不如MRI分辨明了,對判斷肌層浸潤程度和宮頸受累的有無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不能作出子宮內膜癌分期的較好指標。 而MRI是目前分辨子宮內膜內外各組織、結構最為清晰的影像檢查,且分辨腫瘤與組織差異敏感度最好,是目前對臨床提供病理分期最為準確、全面的影像檢查。

3.3 臨床評價

對于子宮內膜癌影像診斷,MRI及B超均有較高的特異性。但MRI有著比B超更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尤其對臨床診刮及宮頸檢查不能判斷內膜癌肌層浸潤情況及病變侵犯范圍時,基于簡便,應首先做超聲檢查,根據超聲提供結果,選擇再做MRI掃描,進一步明確診斷及術前病理分期。

綜上所述,如條件許可,MRI檢查可更全面、細致地顯示病灶,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術前分期,MRI對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精確度更高,特異性更好。

[參考文獻]

[1]周康榮. 體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147-1150.

[2]汪龍霞.婦科與產科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03.92-95.

第4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漢語言中國文學影響漢語言文字,作為中國所特有的一種文字形式,無論是在它的音,還是外形亦或是文字的拼寫方法上,都深得中國文學的精神的影響,使得中國文化看上去博大精深。中國具有5000年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變遷中,中國在文化底蘊上是非常深厚的,二漢語言文字,在中國文學的發展史上,起著傳承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也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其應有的貢獻。漢語言文字,事實上是中國文學的一個主要的架構,是中國文學特性體現的一個重要的代表,本文將通過對漢語言文字的特性進行介紹,并且對中國文學進行剖析,在這樣的基礎上談及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本文一環扣一環,文章的脈絡顯得非常的清晰。

一、漢語言文字的發展

在我國的漢語詩歌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漢語詩歌采用的比較普遍的,通常都是四言體、五言體和七言體,等等,并且,在這其中,還穿插了一些文體形式,如四六文體的駢文,以及那些可以配以歌曲和音樂的宋詞元曲,這些文體形式的出現,與漢語言文字都有莫大的關系。

漢語,是從單音節逐步發展起來的。在文字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字都是有一個音一個詞的。這樣,使得文字的發展形式非常的豐富。再后來,很多的雙音節詞也由單音節的詞衍化出來,并且在衍化的過程中,這些詞語出現了很多新的含義,而且俺帶有一種音樂的效果。在漢語言文字的遣詞造句的過程中,中國古人往往采取一種對仗的方式,這樣,不僅僅是使得語句的形式非常的工整,與此同時,詩句也讀起來朗朗上口,體現出漢語言文字的對稱美和形態美。在這樣的語言文學中,漢語言文學顯得非常有藝術氣息,漢語言的這種形象的氣質也感染者中國的大量的詩歌,使得這些詩歌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著漢語言書法的內涵。

如今,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家家戶戶門口的對聯,這些對聯的書寫,不僅僅是工整,而且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這是傳承中國文化所留下來的風俗,并且這種文化的沿襲將一直流傳下去,成為中國最有特色的一種文化形式。

在中國的詩句中,王勃的滕王閣序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在千年古詩滕王閣序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珍,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臺陵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這些詩句,在我們讀起來,是非常有韻味的。詞藻非常的華麗,使我們能夠非常的形象的感受到當時王勃看到的場景。這樣的作品,對仗工整,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從整體的效果上看,也是非常之美觀。中國古代詩人遣詞造句的功力,真是不得不為我們所驚嘆。在字里行間,只要我們用心去去揣摩,我們就會發現,詩人在運用漢語言文字方面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合理的運用漢語言文學,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美感,并且將會對后世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二、漢語言文字的特性

談及以上的這些漢語言發展的背景知識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漢語言文字,最初也只是同其他的文字語言一樣,用來溝通和交流,使交談的雙方之間能夠相互理解,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漢語言文字還具有其獨有的特性。

第一,在語音的讀音上和語義上與其它語言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第二,漢語言文字的結構非常的簡單,經常性的出現一音多字的的情況;

第三,漢語言文字構成的詞匯非常容易記住,并且讀起來也是非常順口的;

第四,漢語言的語音抑揚頓挫,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

第五,漢語言文字中,存在著非常多的四字成語,也存在著很多的諺語,這些語言形式,使得漢語言的文字非常豐富,當然也使得整體的結構非常的簡單;

第六,漢語言文學的詞句,具有非常多的深意。,能帶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

1.中國文學的風格

中國文學的風格非常的獨特,那么,中國文學具有哪些風格呢?

第一,漢字十分的直觀,但是表達的寓意非常深刻。漢字起源于圖畫,這樣,文字就是從中這種形象的圖畫中延伸出來。但是漢語言文字的詞義是非常豐富的,這樣使得漢語言文字的寓意也非常豐富。

第二,文字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文章的韻律非常的強,讀起來朗朗上口。

第三,漢字的語法簡單,便于讀者進行使用。

2.漢語言文字對于中國文學的影響

(1)漢語言文字使中國文學具有獨特性

漢語言文字,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讀音上,都具有其獨特的氣息,這樣,使得中國文學有具有獨特性。

(2)漢語言文字使中國文學具有想象的空間

漢語言文字的一詞多義,使得語句在讀者的意念中能有一個想象的空間,這也展示了中國文學的魅力。

(3)在漢語言文學的影響下,中國文學將面向國際化

第5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中圖分類號】B846 R395.6 R195

【文章編號】1000-9817(2011)09-1125-03

【關鍵詞】自殺;社會經濟因素;回歸分析;學生

近年來,大學生自殺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和研究熱點:26.5%的大學生偶爾有自殺念頭,21.0%經常有自殺念頭。大學生自殺除了與人格特征、精神疾病或認知等個體內在因素有關外,還與社會文化、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等外在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本研究探討與大學生自殺傾向密切相關的社會影響因素,為今后更有效地進行全面完善自殺行為預防與危機干預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分階段整群抽樣方式,抽取廣州市9所高等院校共3500名全日制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每個年級各抽取2個班,涉及不同性別、院校類別(一本、二本和職專技校)、年級、專業和學歷。共發放問卷3500份,回收有效問卷3214份,有效回收率為91.8%。被調查者年齡范圍為17~31歲,平均年齡為(21.00±1.65)歲。

1.2方法 (1)大學生自殺傾向量表。該量表是由劉貴浩等以Mann的自殺應激素質模型為理論依據編制的,是國內首次針對大學生人群自殺傾向的篩查工具。量表共23個條目,包括5個維度:應激事件、精神障礙、絕望情緒、自殺企圖和消極應對。在本研究中,全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數為0.872,而量表條目與分量表得分的相關系數在0.602~0.823之間。證實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適合于研究應用。(2)一般情況調查表。在回顧和總結既往國內外關于自殺風險因素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自行編制了一般情況調查表,共23個題目。

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的統計方法主要有X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果

2.1不同人口統計學指標大學生自殺傾向情況大學生自殺傾向量表總分為(15.13±9.90)分。以21分為劃界分,結果表明,有自殺傾向的大學生有682人,自殺傾向陽性率為21.3%。由表1可見,不同院校類別、學歷、專業滿意度和年級之間的自殺傾向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自殺傾向率在不同性別、專業、學生來源和是否獨生子女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2.2不同健康狀況大學生自殺傾向比較由表2可見,身體健康自評差和有慢性疾病的學生自殺傾向率較身體很好者和無慢性疾病者高,有睡眠問題的大學生自殺傾向率高于無睡眠問題者。

2.3不同家庭情況大學生自殺傾向比較單親家庭或由他人照顧的大學生的自殺傾向率高于非單親家庭的大學生(P

2.4不同個體經歷大學生自殺傾向比較見表4。

本研究中約13.7%的大學生報告有童年不愉快經歷,其中17.3%有父親或母親去世,19.3%父母離異,14.1%曾被暴打虐待或待,53.2%報告有其他的不愉快經歷,主要以童年時期被忽視以及父母關系不和為多見。

2.5大學生自殺傾向的社會人口學因素Logisties回歸分析為考察大學生自殺傾向的社會影響因素,以有無自殺傾向為因變量,將上述自殺傾向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社會人口學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級、專業滿意度、與父母關系、身體健康狀況、睡眠問題、睡眠滿意度、親友自殺史和童年不愉快經歷均進入回歸方程,該回歸方程能解釋大學生自殺傾向變異的18.5%。見表5。

3 討論

第6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 英語教育 影響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128-02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國際化進程腳步日益加快,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目前英語是中小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必修學科之一,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隨遷的農民工子女在英語學習方面水平低下。因此,了解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對于激發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現狀

在調研中,我們對寧波市3所招收農民工子女的初級中學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對象包括初一年級的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學生,現狀分析如下。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農民工子女自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較差,而大部分城市學生則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屬于中等偏上。授課教師認為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學生確實存在較為顯著的差距,學習興趣也不濃厚。調查中,有近一半的農民工子女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這一點也在任課老師處得到了印證。農民工子女缺乏興趣主要表現為被動學習,課堂不能集中注意力,課后不能主動學習,學習的態度有待改善。通過對教師和家長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農民工子女的學習態度并沒有得到老師、家長的J可。具體表現為作業敷衍了事,不愿多花時間思考,正確率低;幾乎不主動預習和復習。接近四成的受訪家長表示其孩子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少于半小時。

另外,農民工家庭中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高中以上的家長屈指可數,很多家長甚至從未接受過英語教育,難以為孩子提供相關輔導。很少有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英語補習班,但還是會為孩子購買一些如輔導用書、復讀機等資料和工具。

二、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

通過文獻梳理和實際調查,我們認為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及學校因素等三個方面。

(一)學生自身因素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民工子女在英語學習中有以下顯著的特點。1.學習基礎薄弱。農村小學或者民工子弟小學的英語教學起步時間晚,師資力量欠缺,對英語教學重視不足。導致學生難以打下堅實基礎,影響以后發展。2.學習動機不明確。在日常生活中,農民工子女缺乏運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對英語的理解與運用僅僅停留在課堂和書本中,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成就與樂趣。英語學習僅僅是應付學校要求,難以在思想上真正重視。3.學習習慣不科學。課堂上大多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極少發言、交流。在課外沒有良好的聽讀、背誦詞匯句式的習慣,對于課后非紙質作業,多忽略不做。對于紙質作業存在馬虎、遲交、漏交、抄襲等問題。此外,缺乏學習主動性,幾乎沒有預習、復習、上課做筆記的良好習慣。4.學習興趣不濃厚。農民工子女對于現有的初中教材內容,包括課文、語法、句式等適應度不佳,在學習英語時普遍自信心不足,難以產生成就感,甚至存在畏懼心理。隨著年級的升高,英語學習難度逐漸加深,其接受、掌握新知識的信心會越來越弱,基本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5.性格原因。開朗的性格是學習英語的有利心理因素,外向的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上更占優勢。農民工子女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進入城市后大多較為內向,加之學習水平、生活條件等與城市學生存在差距而易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學習上更加被動。

(二)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提高孩子學習水平的重要保障,農民工家庭與城市家庭相比有自身的特點。1.家長文化水平偏低。較低的學歷說明大部分農民工英語水平低下,有的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英語教育,難以在學習上給孩子提供指導。導致農民工子女經常出現有問題得不到解決、知識無法鞏固、作業質量難以保證的情況,進而影響其學習的效果。也未能真正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上對子女的要求并不高,相比于學習,農民工更關注孩子的生活狀況。2.農民工工作強度大。農民工在城市中多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長,薪資較低,且工作不穩定。長時間在外工作導致農民工把重心放在工作上,缺乏對子女學習的有效監督,使得子女在英語學習上較為松懈。3.居住環境不理想。農民工因流動性強,一般租住在其工作的城鄉結合部,多為民房、工棚,空間狹窄擁擠,條件簡陋,周邊環境比較嘈雜,衛生臟亂,人員成分復雜,難以為農民工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甚至極易讓他們沾染上不良習氣。

(三)教師及學校因素

民工子弟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授課方法和學校環境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契合他們的需求。1.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需求。大部分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乃至城市中學中,英語教師在內容上主要以講授語法、單詞、課文內容以及書本問題為主,在方法上多為填鴨式教育,口語練習的時間較少。教師主導課堂,未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互動中不能充分考慮到民工子弟的性格特點。造成民工子弟易被忽視。2.師生關系不盡融洽。大部分教師都跟農民工子女有過英語學習上的溝通交流,但多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不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由于多數農民工子女較難管理,很多老師有時難以做到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交流,這也導致一些農民工子女對教師產生畏懼感,使得師生關系疏離。3.教學軟實力較弱。民工子弟學校在英語教學硬件上已有很大進步,但在一些軟件方面與城市學校相差甚遠。特別是師資力量的差距將很大程度上制約民工子弟的英語學習。

三、對策建議

若要從整體上提高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學習成績,單靠任何一方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注重引導,培養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多種重要角色,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團體的管理者,更加是學生的朋友和心理的輔導者。英語教師的工作對學生英語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1.尊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農民工子女多存在著自卑心理,對學習英語存在畏懼感。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農民工子女樹立自信。在英語學習中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在贊美中樹立起對學習英語的信心。[1]在與民工子弟交流時,要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避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2.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特魯?赫伯認為,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義的傳遞藝術。課堂上教師運用風趣語言完成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也可以讓原本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同學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2]3.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可以為英語水平較低的農民工子女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要注意循序漸進,保證所有學生不掉隊。4.鼓勵學生協作學習。教師因時間精力有限,無法在課外為所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同學提供輔導,這就需要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幫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以優帶差,互助學習。5.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教師要經常與農民子弟及家長溝通。多關注農民工子女的課堂表現,了解他們英語學習情況及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征求他們對英語課的意見和建議。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做好農民工家L的思想工作,向他們闡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僅事關孩子的升學,也關乎他們將來能否適應社會國際化的需求。通過多方互動,實現提高孩子英語學習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營造氛圍

學校教學環境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1.增強學校硬件設備。硬件設備是幫助學生學習的重要物質保障。豐富的電子教學資源可以把視、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習效率。現在大部分學校都裝有多媒體設備,但部分設備的使用率不高,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說明學校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多媒體可以彌補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漏洞,如標準發音的錄音材料可以彌補教師發音不標準的缺陷,讓農民工子女學到純正的英語,提高他們的口語和聽力水平。教師利用課件可以把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地表現出來,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沒有那么枯燥。如果教學資源能夠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可以為學生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2.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讓學生在課后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學校應該重視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晨讀、出英語板報、編寫英語校報等增加學生與英語的接觸機會。也可定期組織英語特色活動,如英語口語、寫作競賽,或用英語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每學期學校可以舉辦一些講座,為學生如何高效學習英語提供一些指導,并組織一些英語成績突出或者進步明顯的學生分享英語學習經驗。

(三)家長助力,多方互動

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甚至比學校教育對孩子有著更深遠的影響,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農民工不僅要在生活上照顧子女,更要關注子女的學習,承擔起監督子女學習的責任。1.轉變思想,重視英語教育。當今社會已逐漸轉變為一個知識型社會,不能單單只靠體力勞動,沒有知識,人就失去了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農民工應把目光放遠些,讓子女多學習一些英語知識,不僅僅是為孩子升學考慮,也是為了能讓孩子參加工作后能夠適應社會國際化的需求。2.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家長有義務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保障孩子在課后可以安心完成作業。雖然農民工家庭經濟條件不占優勢,但家長還是應該在可承受范圍內加大對孩子英語學習的投入。3.與教師、學校保持溝通。雖然一些家長不能提供學習上的指導,但是可以通過交流多了解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況。家長可以經常向孩子詢問其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翻閱孩子的作業本,了解其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初中的孩子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家長在溝通時要以鼓勵和贊揚為主,多跟孩子講道理,盡量避免責罵孩子。農民工子女一般都比較缺少關愛,家長要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給予他們愛和支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結語

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學習問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處理時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要想提高農民工子女整體的英語水平,需要教師、學校、家長三方的全力支持,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只有通過多種途徑,讓農民工子女聽得懂英語課、有興趣學習英語、有信心學好英語,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問題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第7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關鍵詞:區域性;數字化教學資源;影響因素

1概述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學資源日益數字化,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成效。為了更好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展校際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已成為必然趨勢。影響校際間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找出并分析其中的關鍵因素對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校際間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蘇州國際教育園作為一個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區域性教育園區,軟硬件條件相對較好,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校級間的共享開展得較早,共享機制相對成熟,共享行為相對活躍。

本文以蘇州國際教育園人駐的13所院校作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資料,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檢驗(P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蘇州市國際教育園人駐的13所院校,其中本科高校2所、高職(大專)院校7所、基礎教育學校2所、中職學校2所。每所學校隨機抽取訪問20名對象發放調查問卷,所有問卷現場回收。

2.2調查量表設計與檢驗

2.2.1量表設計

為了做好研究,經過不斷甄選優化最終選取五個影響變量作為數字化教學資源校際共享關鍵影響因素備選題項做成客觀題量表,見表1。

2.2.2量表信度檢驗

為了測試量表的可靠性,我們對回收來的260份問卷采用SPSS19.0進行整體信度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表2可以看出影響變量的Cronbach’s a系數都在0.7以上,這說明該量表是可靠地,可以用于調查研究。

2.2.3量表效度檢驗

在效度分析中采用對問卷整體進行KM0和Bartlett球體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

由上表可見KM0=0.788>0.6,并且P

2.3資料收集與統計方法

每所學校隨機抽取訪問對象20名發放調查問卷,所有問卷現場回收。對收集到的資料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檢驗(P

3研究結果

3.1結果比較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砜矗5種主要影響因素中主觀能動性的確定回答數為238,其中肯定回答為154(占64.7%);資源數量的確定回答數為242,其中肯定回答為166(占68.6%);資源質量的確定回答數為254,其中肯定回答為206(占81.1%);基礎平臺的確定回答數為230,其中肯定回答90(占39.1%);引導鼓勵的確定回答數為234,其中肯定回答190(占81.2%)。資源數量、資源質量和引導鼓勵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2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數量、資源質量和引導鼓勵作為自變量,影響因素肯定回答n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3個變量全納入最佳回歸方程,可得到蘇州國際教育園數字化教學資源校際共享的關鍵影響因素模型回歸方程:

第8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66

開放式教學的主要理念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相對于傳統教育而言,開放式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在潛質,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其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學態度;二是課程;三是教學資源;四是開放的空間。在素質化教學背景下,教師應及時順應時展潮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將開放式教學理念運用在金融證券投資課程教?W過程中,抓住教學重點,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發展需求,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1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應用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性

金融證券投資屬于當前金融類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直接關系著學生對市場敏感程度的形成,影響著學生對金融市場的判斷與把握。但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大多數教師依舊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教師應意識到轉變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將開放式教學方式應用在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1提升金融證券投資課程教學的信息化程度

當前互聯網已經逐步普及,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生活方式,金融行業亦是如此,支付寶、網上銀行、網上證券投資都需要依賴計算機設備。因此,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也應及時跟上時展潮流,積極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進行教學。通過運用開放式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專業計算機能力,使其具備應對金融行業中網絡挑戰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開放式教學方式的作用,協調好計算機知識與專業知識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使用計算機提升學習效率,主動破除當前金融行業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如不法分子的侵犯等。

1.2提升金融證券投資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

提升金融證券投資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是開放式教學方式的主要作用,金融證券行業對于實操性的要求較高,如果需要從事相關職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應了解證券行業、金融行業的基本發展趨勢以及經營環節。但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學校與社會的接觸仍然較少,學生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踐機會。通過開放式教學方式則能夠較好的改善這一局面,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多,有利于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1.3增加良性師生互動

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的是,開放式教學方式強調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與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兩者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可根據教學內容發表自身想法,教師則需要結合學生金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適時予以指導,從而增加良性師生互動。

2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應用開放式教學的途徑

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應用開放式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合理創新課程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具體而言,可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2.1科學轉變金融教學理念

為促使開放性教學方式在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順利運用,教師必須順應時展潮流,轉變金融證券投資教學理念,協調好開放性教學方式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首先,在學校中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推出完善的金融證券課程組織領導制度,研究開放式教學方式的具體應用途徑;其次,創建金融證券教師的考評制度,對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應用進行全面評價,針對實施效果較好的教師,應設立合理的獎勵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增加對開放式教學方式的經費投入,支持有關開放式教學有關的科研活動。如可以舉辦“金融證券投資課程開放式教學”課程示范活動,擴大開放式教學理念的影響力度。

2.2配置完善的基礎設施

學校應加大對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投資力度,重視完善校內基礎設施,包括網絡軟件、硬件設施,如網絡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以計算機設備支持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應用:(1)建立健全教師教學平臺,通過網絡教學,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系統,同時,也方便開展課外輔導工作,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上傳有關“證券投資”課程的PPT、FLASH、微課視頻,以便學生課后進行復習,充分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2)建立學生自我評價網絡平臺,通過該平臺,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金融證券投資課程的學習方向,如平臺中可以設置“模塊測驗”,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任務進行評估,確保學生可以及時消化新知識,提升課程學習的有效性;(3)建立學生管理平臺,掌握學生對金融證券投資課程的興趣愛好變化趨勢,及時創新開放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4)建立課后交流平臺,加強良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多引入最新的金融市場案例,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協調好不同平臺之間的關系,合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密切金融證券投資課程與其他課程,提升課程整體教學有效性。

2.3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金融證券投資課程的實踐性、操作性較強,但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偏重于對“股票”、“證券”等理論知識的講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課程的有效性。在應用開放式教學方式時,教師應注重加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首先,在金融證券課程中增加實踐模塊,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組織,重視與金融機構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直接接觸金融、證券行業,使其更好的了解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其次,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深入工作崗位,熟悉金融業務的操作流程,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應用開放性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應科學開展模擬金融證券投資實驗,如在學習“證券行情動態分析系統”時,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探究“大盤分析”、“報價分析”、“多股同列”等知識,使其了解系統中不同圖形、符號的含義。

2.4更新金融證券投資課程教材

教材是開展金融證券投資課程的主要依據,為擴大開放性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應結合開放性教學理念,編寫科學的課程教材,增加金融證券投資課程的實踐模塊,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充分發揮開放性教學方式的作用。同時,在編寫課程的過程中,也應適當刪減難懂的教學內容,轉換為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此外,也應根據教學內容配置課件,明確教材知識的重難點,培養學生良好動手操作能力。

3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應用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注意事項

金融證券投資課程中應用開放式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兩方面:(1)堅持因材施教,開放式教學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因此,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當學生對金融發展提出不同看法時,教師不可一味否定,應在知識正確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身想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2)重視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為確保開放式教學理念的順利應用,學校應加大對教師培養的重視力度,按時開展教師培訓,如聘請有關開放性教學方式方面的專家,實地指導教師課程開展等。同時,學校也應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提升金融證券投資課程的學習質量與效率。

第9篇:分子影像學范文

【關鍵詞】 自殺;橫斷面研究;因素分析,統計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B 8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2-1083-02

Preval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tempted Suicide Among Students in Guangzhou/SHI Wen-juan*,MA Shao-bin,WANG Sheng-yong. * Nan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hai(5282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prevalence of attempted suicide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With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under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elf-filed questionnaire. After that,qualitative study method: focus group discu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uicide behavior. Results 6.0% students reported they had ever attempted suicide in the latest yea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sex,colleges or majors. Students from urban areas showed higher risk(6.6%) with attempted suicide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4.2%,χ2=4.71,P=0.032). Further analysis disclos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d attitudes towards suicidal behavior,suicidal behavior in friends or family relatives,pass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while social support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cus group discussion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had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s the suicidal behavior and there was almost no school education in preventing suicide in their colleges. Conclusion In spite of the complexity of suicide,suicidal behavior can be prevented through reducing the risk facto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ve factors.

【Key words】 Suicide;Cross-sectional studies;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

自殺已經成為一個世界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且已成為整個人群第13位和14~44歲年齡段第4位的死亡原因[1]。在中國,自殺是全人群第5位和15~34歲年齡段第1位的死亡原因[2]。為了解廣州大學生嘗試自殺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筆者進行了此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廣州市8所高校中抽取2 56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2 564份有效問卷中,男生1 278名(49.8%),女生1 286名(50.2%);平均年齡(20.61±1.46)歲,年齡最小17歲,最大28歲;理工類655人(25.5%),醫學類764人(29.8%),文史類516人(20.1%),經管類629人(24.5%);來自城鎮的大學生1 945名(75.9%),來自農村的大學生619名(24.1%)。

1.2 內容 (1)嘗試自殺的評定,以過去12個月內有明確自殺企圖的自傷行為,如選擇“有些符合”和“完全符合”者為有嘗試自殺行為。(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由27項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應激的負性生活事件構成,每項事件的刺激強度根據經歷該事件時的心理感受分“未發生、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進行評定(相應評分為1~5分),累積各事件分值為總應激強度。(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4)簡易應對方式問卷,涉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能采取的不同態度和措施,為自評量表,有“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和經常采用”4種選擇(相應的評分為0~3分),結果為積極應對平均分和消極應對平均分。

1.3 方法 問卷調查由經過統 一培訓的調查員按技術要求發放問卷,采用專題小組討論和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專題小組討論按專業和班級集中由學生獨立填寫,當場經檢查后回收。發放調查問卷2 617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2 564份,問卷的合格率為98.0%。

1.4 數據處理 將調查資料量化,使用SPSS 11.5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描述性分析,t檢驗、χ2檢驗、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嘗試自殺率 對“過去1 a內曾在明確的自殺企圖下有自傷行為”問題的問答。選“不符合”的有2 410人(94.0%),選“有些符合”的有135人(5.3%),選“完全符合”的有19人(0.7%)。嘗試自殺報告率為6.0%,其中“完全符合”的占0.7%。

2.2 不同特征人群嘗試自殺率比較 不同學校、專業學生之間嘗試自殺報告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生嘗試自殺報告率為5.3%,女生嘗試自殺報告率為6.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城鎮學生嘗試自殺報告率為6.6%,高于農村學生的4.2%(χ2=4.71,P=0.032)。

2.3 嘗試自殺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采用二分類的Logistic回歸分析,引入變量的方法為向前似然比法,引入變量的標準P=0.05,剔除變量的標準P=0.10。對自殺行為的態度、朋友和家人有過自殺行為、消極應對、負性生活事件等是嘗試自殺的危險因素,獲得社會支持是保護因素。見表1。

2.4.1 與自殺行為有關的認知現狀 學生普遍覺得自殺行為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經常聽別人說有,但是自己沒有親身看到過”;“大學生中自殺行為應該很低吧,至少我感覺我身邊是這樣”; “我自己沒有這樣的想法,別人有沒有,也沒想起要過問”。

2.4.2 對自殺行為的態度 大部分學生“理解他們自殺,我不會自殺,但生死是他們的選擇”;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有些人心理承受力弱,生不如死,是一種解脫,贊同”;只有極少數的人 “反對自殺,生命可貴”。

2.4.3 自殺行為問題健康教育現狀 參加小組訪談的學生一致認為“從小到大,學校中幾乎沒有與預防自殺行為有關的內容”;“在電視媒體中偶爾見到過自殺行為的宣傳,但因為我沒這方面的想法,覺得是在宣傳一件與我生活無關的事情”。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市大學生近1 a內嘗試自殺報告率為6.0%,低于李光友等[3]報道的中專生近1 a內嘗試自殺報告率(7.5%),高于Rey等[4]15~20歲在校學生過去1 a中嘗試自殺的結果(3%)。說明大學生中與自殺有關的行為并不是個別現象,應引起相關部門和社會的廣泛重視,并采取干預措施。

來自農村的學生嘗試自殺率低于來自城市的學生,與李光友等[3]的結論有相似之處,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農村文化、經濟、教育、衛生服務與城市相比均有相當大的差距,來自農村的學生從小吃苦較多,承受能力比較強;來自城鎮的學生經受的挫折較少,承受能力較差,遇到負性生活事件時容易采取過激行為。有血緣關系的人有過自殺行為是嘗試自殺的危險因素,提示嘗試自殺和遺傳因素有關。

與同學關系不密切是嘗試自殺的危險因素。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與社會隔離常常先于自殺行為[5]。朋友有過自殺行為、家庭成員有暴力行為、飲酒、很少體育鍛煉、負性生活事件、消極應對等也是大學生嘗試自殺的危險因素,而獲得的社會支持是保護因素。

對自殺行為的態度是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通過定性訪談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對自殺行為持中立態度,還有部分學生持贊成態度,只有極少數學生持反對態度。一方面是較高的嘗試自殺報告率現狀;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對自殺行為的漠視及學校預防自殺行為健康教育工作的空白。由此可見,預防自殺行為,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緩。

4 參考文獻

[1]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Geneva:WHO,1999.

[2] PHILLIPS MR,YANG GH,ZHANG YP.Risk factor suicide in China: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 autopsy study.Lancet,2002,360:1 728-1 736.

[3] 李光友,陶芳標,許玲.2所中專學校學生自殺行為及其人口特征學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4,25(3):316-318.

[4] REY GC,NARRING F,FERRORON C.Suicide attemps among adolescents in Switzerland:Prevalence,associated factor and comorbidity.Acta Psychiatr Scand,1998,98(1):28-33.

[5] MARTS RW.Pathways to suicide:A survey of self-destructive behaviors.Baltimore:ML.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1.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免费看片a|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黄色电影|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青春草在线视频观看|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体验区|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播放| gogogo高清在线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更新8|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 jizz国产精品网站| 最新日韩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 99re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天堂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jizz性欧美12|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被农民工玩酥了的张小婷|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在线精彩视频|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精品|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