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最開心的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四川省雅安市 四川省雅安市第八小學三年級 李澤允
我最開心的事是畫畫。
每當我拿起筆在紙上畫畫時,心里像在唱歌一樣,我把心里想到的人物、景物,一筆一筆地勾畫在紙上。
我會畫孫悟空、數碼寶貝、奧特曼等等。我畫的孫悟空打妖精的畫中,孫悟空顯得十分威武,他手持金箍棒,奮力地向妖精打去。
作者:實驗小學五(4)班 姚佳寧
春節到,福星到,紅紅火火過大年!雖然春節即將過去,可是,我們依然沉浸在其中。
春節的生活真可謂多姿多彩,開心的事情數不勝數,可是,最令我們難忘的不是拜年、串門,而是大年初一晚上放飛孔明燈……
“嘩——”五彩的煙花漫天飛翔,“啪——”響亮的鞭炮不停叫喊……初一的夜晚多姿多彩,天邊的煙花五彩繽紛,閃耀在我們心中……咦,那是什么,那是載滿愿望的孔明燈,它在為人們傳遞愿望……
“姐姐,姐姐,放孔明燈了!”姐姐提著兩個孔明燈跑來了,我十分緊張,這畢竟是我第一次自己放孔明燈啊!為了安全,我把大人們拉了過來。
段晟昊
暑假里開心的事有很多,但對于我來說,最開心的事是8月2日參加溜冰比賽。
吃完中午飯,我就和段玉敏去蓮興廣場等教練來,我們自由地在溜冰場溜了一個多小時,到了3點鐘,教練才來。教練簡單地給我們交代了比賽要注意的事項,比賽就開始了。我和一個跟我技術差不多的人一起參加了溜冰運氣球比賽,我倆夾著一個氣球從這里溜到那里,又從那里溜到這里,來回六趟,我一口氣運了6個氣球,呵呵,真過癮,我感覺自己發揮得很好。
然后,我又參加了畫葫蘆比賽,我腦海里先想象著爸爸種的葫蘆樣子,然后一口氣依腦海里的樣子就畫完了,我感覺畫得真像。最后,我得了第二名,教練還給我發了獎品和獎狀。
我高高興興地拿了獎狀和獎品回家,爸爸、媽媽看到我捧回的獎狀和獎品,表揚了我,還要求我不驕傲,要繼續努力,我聽了,很高興!
作者:段晟昊
你坐在書桌前,面前放著一個作文本,一手托腮幫,另一只手把筆來回地扔。腦袋里那一團漆包線,鉆過來鉆過去,就是找不到斷掉的另一部分,緊接著,它們越找越糟,愈找愈爛,最后變成了一鍋泥巴!就在這燃眉之時,一根細小的漆包線找到了同伴的身子。雖然沒有找到頭,但頭緒已從科多拉多回來了!腦袋一動,“唰唰唰”三個閃亮的電燈泡冒了出來,有了頭還怕沒有尾巴?抓起筆,寫下想好的頭緒——其實后邊的不用想,有了頭,就能“身臨其境”的寫下去了!只要有了頭,你還用動腦嗎?
再說,思緒在腦中紛飛,靈感源源不斷地涌上來——那是什麼感覺——忘我!為所欲為!暢想欲言!渾身充滿力量!干勁!——那是什麼境界——縱情!所向無敵!
飛揚的思緒沒有盡頭;流淌的感情沒有顧慮...
那種感覺,簡直就是驢友到了人間天堂;食客吃了豪華盛宴;讀者看了稀世之作;作家穿越想象極限...哇!那可真棒!
吃過年夜飯后,我要做的事是玩鞭炮。于是,我便急匆匆的走向樓頂,走在半路上,我就聽到了炮響。是誰在那里玩鞭炮啊?哦,原來是“大小孩”哥哥和“小玩童”弟弟在放鞭炮啊!太氣人了,放鞭炮也不叫上我。我就用盡了平生最快的速度,趕到樓頂。在樓頂外,我看見他們那開心的樣子,我心里就來氣。正想向前找他們“評理”,就看見腳底下有一盒火柴炮……
這時,一個‘壞’念頭漂浮在我的腦海。說壞不它壞,說壞它不壞:就是我點燃一個火柴炮,扔去他們那,嚇嚇他們。我說干就干,點燃一個火柴炮扔到他們那。過了許久,我還沒聽見炮響,就很納悶了。就走進樓頂外面一看,震耳欲聾的聲音不斷響起,炮紙彈到我的手上,我嚇的急忙跑回樓頂。原來我中了他們的陷阱,他們事先把我扔進去的火柴炮弄熄滅,然后,用我在等的時間,‘埋’下陷阱。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雖然這次,我們三個都受家法斥候,但在這家法斥候中,你看我,我看你的,那滑稽的樣子,都忍不助笑了起來。新的一年,也在這鞭炮聲中響起,來到我們身旁。
2、有兩樣東西別人搶不走,一是你吃進肚子里的食物,另一個是你藏在心里的夢想。所以我要做個有夢想的吃貨。
3、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吃。我愛吃,愛吃,就愛吃,我是吃貨我驕傲!
4、人是鐵,飯是鋼,吃貨總比癡貨好。
陪伴是最好的“腦力開發”
很多孩子不快樂的來源是他們最親愛的父母。在父母強迫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時,都是說“我是為了你好”,但是沒有人停下來想一想,英語補習班、心算班、速讀班、記憶班……真的是對他好嗎?即便是好,有這個必要嗎?
好多父母說,“孩子的腦是最珍貴的資源,不可以浪費”。沒錯,“孩子的腦力需要開發”,而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腦力開發者,父母的關心與愛心是他的大腦最渴求的東西。把孩子帶在你的身邊,讓他聽到你每天所說的話,讓他看到你每天所接觸的事,這就是最好的腦力開發。
因為他以后要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眼睛所看到的,就是他以后生存所必須會的技巧,他耳朵所聽到的,就是他以后所必須說的語音,還有什么比這些未來必用的知識更能開發他的大腦呢?
更何況,把孩子帶在身邊時,給他很大的安全感,一個在媽媽懷中或背上的孩子是最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的眼睛骨碌碌到處轉,敢放膽探索每一個新東西,而實驗顯示:早期情緒的依附經驗對孩子后來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再昂貴的益智玩具,再好的補習班,都比不上親子共處的時間和親子共讀時的效果。
讓大腦中的“原生木”自然成長
其實,腦力是不需要“開發”的,它需要正常的發展。就像一塊土地,里面已經有很多歷年來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樹木所遺下的種子,如果有好的陽光和水,這些種子就會發芽,長出適合這個環境的樹來,欣欣向榮。
如果種了很多其他外來種的樹苗,那么原有的種子可能沒有機會發芽,因為所競爭的資源就是那么多,刻意栽種的概率,通常比自然發生的高一些,有的時候,外來種會長得很好,取代原生種,有的時候,外來種水土不服,長得不好,這塊地便變成了荒地。
那么父母的準則是什么呢?一個好的園丁應該密切注意每一棵新長出來的小苗,如果是想要的,護呵它;如果是不想要的,拔除它;如果有空間,手邊有喜愛的樹苗,可以在不妨礙原生樹苗生長的條件下,栽種它。
因此,教育孩子應以適應性為上,凡是適合他本性的能力,不需鼓勵也會自己顯示出來,凡是不適合他本性的能力,特別用力也不一定做得好。父母不必因為別人在彈琴,就趕緊送自己孩子去彈,說不定他本來的長處在二胡,但是因為逼迫練琴,把他本來的對二胡的興趣也抹殺了。
做父母是件不容易的事,而愛心、信心與耐心是教養孩子的不二法則,不論時代怎么變,孩子永遠需要父母的愛與信任。
左右腦是同時工作的
大腦是個機動性的組織,絕對不可能只激發右腦,而讓左腦躺著不動,更不可能“讓右腦停工,甚至養成罷工的習慣”。有廣告說,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多用了他的右腦,“要復制愛因斯坦的成功經驗,便是較早開發右腦”。這是完全錯誤的看法。
愛因斯坦的腦在他死后捐了出來,并被做了詳細的分析,發現他在掌握空間的頂葉顳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但是愛因斯坦到3歲才會說話,如果生活在現在,會被認為語言遲緩,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布后,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
他的右腦比較發達,很可能跟他左腦功能不甚強有關,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長的腦去處理信息。如果他母親每天逼他讀書寫字來“補差”、訓練他不強的左腦,他可能一直是瑞士標準局的一名小職員,混一碗飯吃而已。他的例子,反而是讓我們看到父母應該順其自然,就孩子的長處去發揮。
從發展的角度來說,空間能力好的人往往語言能力不怎樣;語言能力好的,空間能力常較差。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總共就是這么多財產,哥哥分多了,弟弟就得少一點。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
學習窗口打開有早晚
從演化上來說,每一種功能學習窗口開放的時間不定,有的早早打烊,有的比較晚,人類如果沒有這個特性可能活不到現在。
美國底特律兒童醫院的柴加尼醫生研究發現:人類情緒的窗口開的時間很短,他認為四、五歲之前的情緒經驗,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會有長遠的影響。但是有的功能在任何年齡都有機會改變,例如沒有手的人,他的腳趾可以畫畫、寫字。
父母只要用心想一想這些例子,就知道孩子的大腦不需要花大錢去“開發”,愛因斯坦的媽媽,并沒有買這些昂貴的魔術方塊給他玩,他也拿到了諾貝爾獎。
天才絕對不是只會用右腦的人,他是放對“位置”的人。現在很多孩子不快樂,因為他的興趣、長處不符合主流的趨勢,而被強壓了下來;更多時候他是忙著補習,玩父母要他玩的東西,念父母要他念的書,被動地在過日子,沒有時間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在哪里。學習是個習慣,當孩子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后,再好的天賦、再大的腦力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關鍵詞:創新資源;最優化配置;邊際績效;產出彈性
本文為2010年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基于開放式創新的河南省體育產業升級研究”(課題編號:B691)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自從Solow發現創新和技術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后,很多企業就建立了大量的內部研究機構,進行發明創造,然后將發明轉化成產品,通過銷售渠道讓客戶接受,從而取得高額利潤。在早期,封閉式創新可以實現技術的保密,讓企業壟斷技術,從而壟斷市場,獲得壟斷利潤。但隨著封閉式創新費用的增加,市場開拓風險的增加,經常使很多創新不能轉化為商品,企業因此而遭受很大的損失。同時,許多企業的內部研發人員不斷外流,有的員工利用曾經工作過的企業的技術創建自己的公司,成為原來企業的競爭對手,對原來的企業構成威脅。特別是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從外部得到企業所需的技術變得更為容易,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減少了研發失敗的風險,縮短了產品的生命周期,使企業更快地實現利潤成為可能。所以,開放式創新越來越受到企業和學者的關注。
開放式創新模式下,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能只依賴于企業的自主研發,要改變內部研發的模式,強調用戶、供應商、風險投資家、知識產權工作者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業內外知識和資源,構建新的創新體系,創造全局性的可持續的創新能力。
開放式創新可以使企業較容易地從外部獲得創新技術和理念,快速地將創新轉化為市場需要的商品,但如果一味地依賴于外部技術,將使企業喪失核心競爭力,最后只能成為市場的被動者,沒有主動權。所以,現在更多的企業是通過吸收外部技術,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從而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因此,企業應恰當地為增加自身科研能力和吸收外部科研成果進行資源配置,以實現創新績效的最優化。
二、開放式創新下的資源配置
根據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陳勁教授和陳鈺芬博士的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在開放創新體系下,企業的創新投入包括企業內部創新投入和企業外部知識投入。企業內部的創新投入包括研發費用(R&D)、非研發投入(NRD)。非研發投入包括新產品的生產性準備投入(NP)、新產品試銷費用(NM)和員工的技術學習費用(NL)。企業外部知識投入(EK)包括用戶參與的創新費用(UE)、供應商參與費用(SE)、種子資金和風險資金發生額(VE)、知識產權的支付經費(IPE)和技術購并經費(TAE)。為了便于研究創新投入對創新績效的關系,本文將從一個簡單的模型入手進行研究。在這里,設企業內部創新投入的總和(x)與外部知識投入總和(y)為創新投入構成的兩個變量,作為創新績效(U)的兩個自變量,構造以下創新績效模型:
MaxU=U(x,y)
約束條件為:x+y≤C
在此模型中,U表示創新投入所產生的績效,x表示內部創新投入費用,y表示外部知識投入費用,C代表企業投入的創新費用總和。
一般情況下,企業對創新的投入費用是固定的。假設在固定的費用下,如何配置內部創新費用和外部知識投入費用,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基于生產函數模型的創新資源配置和績效最優化
生產函數是最常用的計算產出的函數模型,在本文中也借鑒生產函數模型來模擬績效函數。假設績效是內部研發投入和外部知識投入兩個生產要素的函數,在理論上可以得到績效最大化模型。由于生產函數模型較多,在這里選取最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模型。
1928年美國數學家Charles Cobb和經濟學家Paul Dauglas提出的生產函數的數學形式,此模型為:
其中,參數分別是資本與勞動的產出彈性。某投入要素的產出彈性被定義為,當其他投入要素不變時,該要素增加1%所引起的產出量的變化率。產出彈性是從動態變化的角度衡量生產要素對產出量的影響的指標。這個模型假定兩種生產要素之間具有有限可替代性。這個模型是迄今為止應用最為廣泛的生產函數模型。基于此模型,構造出創新績效的最大化模型:
約束條件為:x+y≤C
此模型中的α和β分別是內部研發創新和外部知識投入的產出彈性。基于此模型推出,當x=,Y=時,取得最大的創新績效。從這個結果來看,最大的創新績效的資源配置主要取決于內部研發投入和外部知識投入的各自投入彈性的大小。
產出彈性表示某種創新投入對績效的影響度,只要某種創新投入的影響度大,給這種創新的投入就應該較大。從現實問題的角度來看,主要就是要確定哪種創新投入的邊際績效或產出彈性大,就將創新資源優先分配給影響度較大的資源。而每種創新投入的邊際績效或產出彈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面將分析它們的影響因素,并進一步確定,每種創新投入對績效影響度的大小。
四、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的影響因素
內部研發投入費用和外部知識投入的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的影響因素,首先是兩者的具體投入費用,也就是投入成本,另外就是創新項目的成功率。根據其他較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影響創新項目成功率的因素有技術因素、市場因素、生產因素、資金因素、管理因素、政策因素。其中,資金因素就是投入成本因素,這里不再分析。技術因素和市場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本文中重點分析技術成功率和市場投放的成功率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根據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的定義可知:若在相同的績效下,投入成本越小,則邊際績效會越大,產出彈性越大;若投入成本確定,技術成功率越高,所得績效就會越多,則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越大;若投入成本確定,市場成功率越高,則績效就會越大,則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越大。
(一)內部研發費用的投入構成和成功率。有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鼓勵企業的全體員工參與到創新中來,并對提出有效創新建議的員工給予獎勵,例如上海寶鋼、杜邦公司等。所以,對公司員工的創新獎勵費用也應該作為內部創新費用的一部分。結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陳勁教授和陳鈺芬博士的研究成果,企業內部創新費用應包括企業研發投入和非研發投入。企業非研發投入包括:員工的技術學習費用、員工創新獎勵費用、新產品的生產性準備投入和新產品試銷費用等。在這幾種費用中,企業的研發費用占的比例最重,失敗的風險比較大,也就是說技術成功率不高。如果研發時不結合其他部門特別是銷售和市場分析部門的創新意見,則市場成功率也不高。
要減少失敗風險率,提高技術成功率和市場成功率,就必須增加企業的非研發投入,特別是員工的技術學習費用和員工創新獎勵費用。而這兩項費用即使增加,所占的內部研發投入的總比重也不會增加太多。因為對于員工技術學習的投入和創新獎勵的投入是人工投入,而這些投入對于員工來說相當于是福利和對其能力的重視,從激勵因素上來說,這是給予員工自我實現的一種機會和重視,提升了員工的成就感。所以,即使是給員工較少的獎勵,也會獲得更多的創新產出和績效,并大大提高內部研發的技術成功率和市場成功率。
(二)外部研發費用投入成本和成功率。企業外部知識投入包括創新參與費用和技術購買費用。創新參與費用包括用戶參與的創新費用、供應商參與費用。技術購買費用包括:種子資金和風險資金發生額、知識產權的支付經費和技術購并經費。在這幾種費用中,種子資金和風險資金發生額、知識產權支付經費和技術購并經費所占的比重較大。因為在技術購買的過程中,既要支付技術研發組織的研發費用,還要支付技術提供組織較多的利潤和傭金,所以,技術購買費用要比單純的技術內部研發費用要高很多,甚至是技術內部研發費用的幾倍。但是,購買技術時一般都是購買先進的較成熟的技術,所以技術成功率較高,但市場成功率不一定高。
在外部研發投入中,用戶和供應商參與費用較低。這是因為,基于雙贏的理念,用戶想得到他所需要的產品,而供應商想賣出他的產品,就必須和企業合作,愿意幫助企業進行創新。所以,支付給用戶和供應商的參與費用較低。同時,由于用戶代表著最明確的市場信息,所以市場成功率較高。供應商的合作可使企業的生產準備費用降低,所以技術成功率較高。
將上述關于各種研發投入費用的特點和對成功率影響度的討論進行總結,得出表1。(表1)
(三)企業創新資源最優化配置的結論。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創新資源的配置應根據企業內部創新投入和外部知識投入的邊際績效或產出彈性大小來確定。而影響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的主要因素有內部研發投入、內部非研發投入、創新參與投入和技術購買費用。根據各種因素對技術成功率和市場成功率的影響分析,可以認為,在創新投入中,應加大內部非研發投入和創新參與投入。技術購買費用一般較高,如果不考慮技術壽命,可減少這方面的投入。如果在有時間限制,并且內部研發能力不高的情況下,可增加技術購買投入。通過員工的技術培訓,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企業內部的研發能力是可行的。
五、結束語
本文根據企業創新費用構成以及各種費用投入的邊際績效和產出彈性,從理論上分析了企業進行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方法。如果要使此方法確實可行,還應從實證角度分析出企業的創新績效模型,對各種創新投入的技術成功率和市場成功率進行定量分析,則更具有實踐價值。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陳鈺芬,陳勁.開放式創新促進創新績效的機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9.7.
[2]余芳珍,唐奇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開放式創新源管理[J].科學學研究,2007.6.
[3]王圓圓,周明.企業開放式創新中的利益相關者管理[J].市場研究,2008.4.
訊:北京時間4月8日午間消息,英國目前正在考慮是否對最新iPad的市場營銷展開調查,原因為此前有客戶投訴稱蘋果宣傳iPad的4G功能是種誤導,英國目前還沒有使用4G網絡。
第四代或4G技術能夠使用戶更快地訪問互聯網寬帶服務。
英國廣告標準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 ,ASA)一名發言人上周六表示:“我們已收到24份投訴,都是有關蘋果網站宣傳新款iPad的4G功能的投訴,我們正在評估是否有理由對此啟動調查。”
蘋果公司拒絕對此置評。
蘋果在澳大利亞也遭遇了相似問題,上個月,澳大利亞的消費者監管部門采取了法律行動,以確保蘋果公司使消費者了解到其最新版本的手持式iPad在澳大利亞不能連接4G網絡,促使蘋果向受此影響的所有澳大利亞用戶退款。(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