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執勤執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TRIPS協議中國知識產權侵權法歸責原則
TRIPS協議,即《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是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它旨在減少國際貿易扭曲與障礙,給予知識產權有效和適當的保護,同時確保實施知識產權的措施和程序不會成為貿易障礙,并通過多邊程序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我國在加入WTO法律文件中承諾,“中國將在完全遵守WTO協定的基礎上,通過修改其現行的國內法和制定新的法律,以有效的和統一的方式實施WTO協定”。為此,我國對國內知識產權立法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先后分別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修改了《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頒布了《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以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是侵權法律領域中最具時代特征的沖突形式,因而成為國內法、乃至國際法規范所著重控制和規范的對象。隨著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關系的日益緊密,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也成為國際合作和協調的主要問題。中國加入WTO以后,《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中有關知識產權侵權的規則,不可避免地對我國知識產權侵權法律制度產生直接的影響。
本文擬就TRIPs對我國現行知識產權侵權法律制度構成影響的幾個方面進行一些粗淺的分析,并就TRIPs與我國知識產權侵權法的某些沖突與協調提出自己的見解。
第一、在侵權的歸責原則方面
在傳統民法上,民事侵權的歸責原則大體上有二大原則:一是主觀歸責原則,以行為人的主觀意志狀態作為確定責任歸屬的根據,即是以當事人主觀上的過錯作為構成責任的必要條件,“有過錯始有責任,無過錯即無責任”,通稱為“過錯責任原則”;二是客觀歸責原則,以人的意志以外的某種客觀事實作為確定責任歸屬的根據,即將特定損害結果或致害原因作為構成責任的充分條件,只要有特定損害結果或致害原因存在,即不得免除責任。此一原則亦稱“無過錯責任原則”或“嚴格責任原則”。對于一般侵權行為,現代各國普遍實行的是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在一些受害人難以證明被告人有過失的情況下,如動物致損和建筑物致損,則采用“過錯推定”,即原告若能證明其所受到的損害是由被告所造成的,而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法律上就推定被告負有過錯并應負民事責任,它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法。無過錯責任原則肇端于近現代的工業事故,并逐步延伸至交通事故、環境污染、核反射以及產品責任等。但對于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是適用過錯原則還是無過錯原則,理論上一直存在爭議,許多國家也作出了不同的規定和判例。在我國,也存在應該適用過錯責任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分歧。鄭成思先生在總結一些國家的立法和判例后認為,無過錯責任原則已為許多國家所確立,并極力主張放棄傳統的過錯責任原則,普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TRIPs對知識產權侵權的規定中,并沒有關于歸責原則的概括性規定。它一方面在有的條文規定了有過錯才承擔責任,如:第45條第一款規定,“司法當局應有權責令侵權人向權利持有人支付足夠的損害賠償,來補償由侵權者侵犯其知識產權所造成的損失,且侵權者知道或有充足理由知道他正在從事侵權活動。”第37條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善意侵權”行為規定“不知道所銷售、進口或配送的物品中含有布圖設計因素時,不應視為侵權行為”。在第44條第一款中,對進口、購買或訂購侵權物品的情況也做了類似規定。另一方面,該協議第45條第二款又明確規定了無過錯承擔責任的情形,即:“司法當局也應有權責令侵權人向權利持有人支付全部費用,可包括合理的律師費。在適當的時候,即使侵權人不知道、或無合理理由知道自己正在從事侵權活動,締約方也可以授權司法當局責令其返還所得利潤,或令其支付法定賠償額,或二者并處。”
對于TRIPs協議上述規定的理解,筆者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從現代侵權法的發展現狀來看,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仍然是極其有限的,主要是涉及高度危險和產品責任等行為。在知識產權侵權領域,一般也認為,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仍然有國內法與國際法的依據。盡管如此,對于知識產權來說,其最重要的特點是“無形”,權利人往往只能在其主張權利的訴訟中,才能顯示出自己是權利人;權利人之外的使用人因不慎而侵權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有形財產的使用人。而且,與這一特點相聯系,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中,原告要證明被告有過錯往往很困難,而被告要證明自己無過錯又很容易。因此,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如果按照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來處理,顯然制裁不力,不足以激發人們創新或創作的積極性,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如全面適用無過錯原則,則打擊面過寬,容易造成權利人在市場上的壟斷,從而阻礙生產力的進步。另一方面,從TRIPs的現有規定的結構來看,第45條第一款規定的是以侵權人主觀上“知道”或“應該知道”為條件,該規定放在該條款的首要地位,其指向應該是明顯的;第二款則規定在某些“適當的時候”侵權人返還所得利潤或支付法定賠償費用,它不以主觀上是否知情為條件,其適用范圍是受到限制的。而且,從條款的法律性質看,第一款是強制性條款,成員方應在國內法中加以確認;第二款則是一個選擇性條款,成員方不采取這一規則,并不能認為違反了協定。因此,認為TRIPS協議確認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原則,依據是不足的。在筆者看來,結合侵權法的發展現狀、知識產權的自身特點以及Trips的上述規定,將TRIPs的歸責原則理解為“以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為主,特定條件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是較為合理的,也具有現實的意義。
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已經根據TRIPs協議的上述要求進行了修改。1992年的《專利法》規定了善意使用原則,使用或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的,不視為侵權行為。修改后的《專利法》對此作出了限制,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第62條)新《商標法》也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第56條)可以看出,這些修改限制了免責事項范圍,在侵權的損害賠償方面,確立了根據主觀有無過錯而區別對待的原則,與TRIPs協議的要求保持了一致。
第二、在“即發侵權”理論引入法律方面
“即發侵權”被認為是對傳統民事侵權行為理論的一種超越。“即發侵權”,英文稱為ImminentInfringement,是指在侵權活動開始之前,權利人有證據證明某行為很快就會構成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侵犯,或該行為的正常延續必然構成侵權行為,權利人可依法予以。這類可訴行為就是“即發侵權”。“即發侵權”的理論依據在于知識產權的特殊性:一是,知識產權的權利是“無形的”,它不能象有形財產的所有人那樣,通過占有來達到保護其財產的目的;二是,知識產權的客體具有“開發難而復制易”的特點,它較其它財產權更容易受侵害,一旦受到侵害,其損失也往往巨大。因此,當今許多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均明文規定了“即發侵權”,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規制,不再僅局限于侵權行開始之時,而是擴展到侵權行為開始之前,即從事后救濟轉向事前防治,以更為有效地保護權利人的利益。
TRIPS協議第50條第一款規定,對即將發生的侵權行為,權利人有權提出申請,“司法當局有權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以“(1)阻止任何侵犯知識產權的發生。(2)制止侵權貨物流入市場,或經海關檢查扣留制止其進口或出口。(3)保護侵權訴訟的證據,即訴訟保全。”根據這一規定,WTO的成員應授權司法當局采取及時有效的臨時措施,一是頒發臨時禁令,以制止即將發生的侵權行為;二是采取證據保全措施,對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獲得的證據可以采取緊急措施加以固定和保存。這種規定顯然是引入了“即發侵權”理論的結果。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中原來對“即發侵權”并無規定。原則上講,只要侵權未真正開始,權利人即無權訴訟。1992年的《專利法》要求對侵權的認定必須以已經造成的實際損害為條件,強調對已構成侵權行為的處罰,并未對“即發侵權”作出相關規定。對于專利侵權案件的臨時保護,主要依賴于民事訴訟法中的“訴訟保全”和“證據保全”兩種方式,但都不能在之前禁止侵權行為。我國立法機關已經根據TRIPs協議的相關規定,在法律的修改中及時地引入了“即發侵權”理論,增加了訴前的三種臨時措施,包括“訴前禁令”(也即“臨時禁令”)、“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其內容是:權利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專利法》第61條、《商標法》第57、58條、《著作權法》第48條)“為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權利人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商標法》第58條、《著作權法》第50條)這樣,經過修改后的知識產權法,全面引入了TRIPS協議中的“即發侵權”規定,突破了民事訴訟法的限制,擴大了對權利人的保護,完善了臨時保護措施,使得侵權行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制止。
但是,立法仍有不足。上述修改僅就訴前臨時措施作了規定,而對于在訴訟中發生的當事人請求法院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頒發“禁止令”制度,卻未能作出相應規定,提供訴訟中的保護。而在實踐中,專利案件的審理時間往往較長,權利人在這段時間里仍面臨著持續的或不可挽回的侵害的威脅。
第三、在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方面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由科學技術而產生的知識產權在國際經濟、國際貿易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知識產權的突出特點在于,它作為智慧財產,要想突破、創造它十分困難;但是,一旦有所突破,他人要模仿、假冒它卻十分容易。因此,對于這種無形財產的保護,便成為國內法和國際法調整的重點。對于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也即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客體),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建立世界知識產權公約》的規定。該公約第2條將知識產權定義為發明、發現、作品、商標、反不正當競爭等“一切”智力創作活動所產生的權利。這種規定顯然屬于廣義的知識產權。但目前各國立法中,大多采用狹義的、或稱傳統的知識產權,它包括工業產權與版權兩部分;其中,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禁止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權等,版權則包括作者權與傳播者權等。
TRIPS協議所說的知識產權,是特指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從貿易的角度出發,TRIPS協議主要突出以下內容:明確將計算機軟件作為文字作品予以保護;強調對馳名商標、地理標志的保護,尤其是酒類地理標志的保護;強調對幾乎所有的發明給予專利保護,統一專利的保護期為自申請之日起的20年。除此之外,還突出了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其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是第一次納入國際公約的范圍。具體來講,TRIPs協議所涉及的知識產權范圍是:(1)版權與鄰接權;(2)商標權;(3)地理標志權;(4)產品外觀設計權;(5)專利權;(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7)未披露的信息專有權。
加入WTO以后,我國立法對知識產權權利保護的范圍作了調整,使得我國知識產權權利體系更為完整,其主要的變化有:
第一、完善了原有三部知識產權法律的權利體系。在專利法中,增加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而進行“許諾銷售”的行為屬于侵權的規定(第11條);在商標法中,增加了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將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從己注冊的商標擴展到了未在中國注冊的商標(第13條),以及作出了馳名商標持有人申請撤銷惡意注冊商標的時間“不受五年期限的限制“的特別規定(第41條),以及增加了對地理標志的保護(第16條),明確規定地理標志可以作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注冊(《商標法實施條例》第6條);在著作權法方面,擴大了作品的范圍,增加了“雜技藝術作品”、“建筑作品”、“模型作品”等。更為重要的是,突出加強了對網絡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增加規定了作品、表演和錄音錄像制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第10條)以及對“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的保護規定(第47條第6、7項)等。
第二、在新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中,將計算機軟件的保護延伸到“最終用戶”。所謂“最終用戶”,就是計算機軟件的實際使用者。最終用戶侵權,主要是指購買、使用、復制非法軟件,也包括將合法購買的正版軟件未經授權擅自復制提供給他人使用的行為。這種規定突破了以往將計算機軟件盜版主要界定為非法復制的界線,其影響是深遠的。
第三、新增加了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保護。過去我國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知識產權從法律上未予以保護。新頒布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根據Trips的要求,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提出了三個層次的保護要求:布圖設計本身、含有布圖設計的集成電路以及含有布圖設計集成電路的物品,包括設備儀器等。這意味著不僅非法使用他人的布圖設計來制造集成電路產品是侵權,利用侵權的集成電路組裝其他產品也是侵權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調整盡管反映了TRIPs協議的要求,但并非以TRIPs協議的七項權利簡單地取代我國原有的知識產權體系,它是我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以及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向國際標準進一步靠攏的體現。
但是,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法中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對于商業秘密權的保護,TRIPs只要求商業秘密具有“商業價值、是秘密的、權利人采取了保護措施”這三個條件;而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則規定,商業秘密除了以上三個條件之外,還必須是“實用的”,這種保護顯然低于TRIPs的標準,需要予以研究和解決。
四、在侵權損害賠償制度方面
侵權責任是侵權行為的法律后果,它反映出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否定性評判。在民法上,各類侵權行為的責任形式,歸結起來,有停止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和消除影響等,其中的損害賠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知識產權侵權中,由于“損害”在知識產權侵權的構成要素中不占有核心地位,損害賠償在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體系中的位置就不如一般的民事侵權。在實踐中,許多情況下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不法利益或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往往難以計算,因而如何確定賠償范圍和賠償額便成為審判機關的一大難題。而如果侵權損害賠償的問題解決不好,又會在事實上不能真正有效地制裁和制止侵權活動。
TRIPs協議的執法部分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并不多,大量條款都集中在停止生產、停止侵權銷售活動、銷毀冒牌及盜版產品等方面。但是TRIPS協議中,多次提及法定賠償額問題。TRIPs執法條款第45條規定,“成員方可以授權司法當局責令侵權人返還所得利潤或令其支付法定賠償額,或二者并處。”這種“二者并處”,實際上是一種懲罰性措施。為了表明懲罰性賠償是對故意侵權行為的懲罰,TRIPs還在第45條第1款中突出了“明知故犯地(knowingly)或有理由認定知道(withreasonablegroundtoknow)”的侵權活動的較為嚴格的賠償標準,即“支付足以補償因他侵權而受到的損失”的賠償金,而且還要“支付有關費用,包括律師費在內”。可見,TRIPs協議確立了知識產權侵權的法定賠償制度。
我國原來的知識產權法中對損害賠償的規定是不完善的。舊《專利法》并未規定損害賠償,新修改的《專利法》吸納了法定賠償制度。該法明確規定了侵犯專利權的賠償額,即“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第60條)新《商標法》和《著作權法》除了規定損害賠償額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或者“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外,還明確規定,前述“因侵權所得利益”或“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商標法》第56條、《著作權法》第48條)。可以看出,以上規定充分反映了TRIPs法定賠償制度的要求,也使我國的知識產權侵權法律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結語
TRIPS協議的主要內容集中在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上,而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又必須依賴于國內法對侵權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在入世之前以及入世之時,中國已經廣泛地按照TRIPS協議的要求對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進行了及時、大幅度的修改,同時加快了對新法律的立法,力求使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符合WTO的基本要求。在司法實踐方面,中國的法院在入世之前,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也已經總體上適用了TRIPS協議的規定,中國法官通過司法實踐完善和豐富了知識產權的侵權理論,高度重視過錯推定原則在確定侵權的民事責任中的運用,并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審理中逐步形成了若干共識。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在中國的整個法律體系中,是最為先進和最為接近國際水平的。
無庸諱言,中國入世后在知識產權的實施方面,如何切實而有效地保護本國和他國的知識產權,仍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不僅涉及立法、行政和司法,還涉及全民族的知識產權意識,這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世界貿易組織的一些成員,尤其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可能會以中國沒有認真完全地執行或實施TRIPS協議為由,發起針對中國的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程序,甚至以訴諸貿易制裁相威脅。對此,我們應該給與足夠的重視并及早研究對策。
但是,筆者認為,在按照TRIPS協議的基本原則和規定來進行立法和司法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深入透徹地研究TRIPS協議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定,務求使我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既符合TRIPS協議的要求,又與我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有學者在總結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時,尖銳地指出我國立法和司法中已經存在對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以及保護水平持續攀高的問題。因此,在確定我國知識產權侵權法的歸責原則、保護范圍以及損害賠償等問題時,仍然需要我們認真理解TRIPS協議對侵權界定的最低標準和其它相關規定,加強對國際、國內知識產權侵權以及知識產權發展的關注和研究,避免在立法和司法中出現違背公平原則,過高保護知識產權的現象,以減少可能出現的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或消極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Baker&Mckenzie:《GuidetoChina&theWTO》,AsiaInformationAssociatesLimited2002,HongKong
2、鄭成思著:《知識產權論》(修訂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北京
3、吳漢東著:《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北京
4、湯宗舜著:《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北京
5、趙維田著:《世貿組織(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6、主編:《WTO與中國法律制度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4月,北京
7、張德霖主編:《中國加入WTO經濟法律調整概覽》,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
8、王家福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3年9月,北京
9、王利明著:《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北京
10、鄭成思:“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知識產權法”,載2000年3月25日《人民法院報》
11、鄭成思:“民法典(專家意見稿)知識產權篇第一章逐條論述”,載《環球法律評論》2002年秋季號
12、蔣志培:“中國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與展望”,載鄭成思主編:《知識產權研究》第7卷,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北京
13、喬生:“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與思考”,載《法商研究》2002年第3期
SomeReflectionsonTrips’EffectsonChina’sTortLaw
ConcerningIntellectualProperties
關鍵詞:秦皇島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3-0286-01
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的秦皇島市,擁有上萬年的人文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占據了很大比例。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古老的民間音樂文化資源逐漸脫離現代生活,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保護,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將成為歷史永遠脫離人們的視野。
一、秦皇島音樂類非物質文化資源概況
秦皇島市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資源主要包括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皮影、滿族寸子秧歌、青龍猴打棒、青龍皮影戲、撫寧鼓吹樂、撫寧太平鼓、北戴河的任家班鼓吹樂、山海關喇叭等。目前,一部分民間音樂文化資源還有演出的空間,但多數都由于生存環境的變化,已經逐漸脫離人們的視線,如果不加以保護,遲早會淡出現代生活。
二、音樂類非物質文化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使音樂類非物質文化實現產業化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現實問題需要一一解決。
(一)民間藝人缺乏產業化發展意識。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人主要是民間藝人,由于民間音樂文化多在民間傳播,民間藝人多數不具備產業化發展的意識,要將民間音樂文化引上產業化發展之路,需要民間藝人扭轉陳舊觀念,針對現代社會人們的欣賞需求,創新傳統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和發展思路,同時也不能失去原有的藝術精髓。
(二)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相關政策尚不完善。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方面,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已經引起了秦皇島市各級政府的普遍重視,但是針對音樂類非物質文化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政策還不夠明確。作為民間音樂文化資源,如果缺乏政策扶持,很難順利實現產業化。
(三)針對音樂類非物質文化的投入和開發力度不夠。對于還處于產業化發展初級階段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來說,投入力度大小直接決定著其是否能夠得到充足的發展資本,而充足的資本則是一個新興業態順利發展的關鍵。目前,秦皇島區域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產業發展上需要有關部門給予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另外,秦皇島區域豐富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資源多數還沒有被開發出來,這些散存在民間待開發的音樂文化資源造成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四)音樂類非物質文化的市場空間還有待進一步拓展。雖然秦皇島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并且具有獨特的風格魅力,但是不少民間藝人仍然過著貧困的生活。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民間藝人市場意識薄弱,不會將資源轉化為商機;2、缺乏系統的組織機構,沒有一個帶頭人將本地的民間音樂文化表演組織起來,打開市場;3、政府對于民間音樂文化的市場開發不夠重視;4、民間音樂文化主管部門的宣傳力度不夠,當地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外界的充分認識;5、當地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機構,沒有形成針對民間音樂文化市場的宏觀調控措施;6、有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經驗的人才又不懂民間音樂,復合型人才相對較為匱乏。
三、與旅游業相結合是音樂類非物質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捷徑
問題自查自糾工作報告一
近日,教務處組織校內各二級教學單位進行了期中教學檢查。各二級教學單位從聽課、教學大綱撰寫、評估發現問題跟蹤整改、學生試卷和畢業設計(論文)歸檔情況、師生座談會等方面,對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現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教學整體秩序良好
各學院普遍比較重視教學工作,加大了教學管理工作力度。院系領導、青年教師、教學督導按照學校要求開展聽課。多數教師能夠在開學初向學院提交教學大綱,一些學院建立了院系兩級審核制度。對上學期評估中發現的學生試卷和畢業設計(論文)不規范問題,已責成相關教師予以改正。課堂教學方面,大部分教師上課認真,內容新穎充實,教學方法得當,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輔助環節落實基本到位。
檢查中也發現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校區上課教師調課率偏高。部分教師對課程教學目標如何與畢業要求相對應理解不到位,教學設計比較空洞。一些課程教學大綱更新不夠,沒有很好地體現教學改革理念和課程建設成果在教學中的運用。外聘教師教學大綱提交情況不佳。
二、各學院教學工作穩步開展
(一)文傳學院
1、一些教師嘗試手機終端進課堂,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課前預習、課中師生交互、課后輔導答疑等,豐富教學手段,拓展延伸課堂教學活動。
2、在新生中持續開展青藍講壇,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教育學院
1、建立學院督導聽課、教學管理人員巡查、學生信息員反饋構建的教學秩序管理網絡,確保日常教學秩序穩定。
2、XXXX級音樂系新生舉辦入學專業技能匯報音樂會,使新生快速進入專業學習氛圍。
3、要求高年級學生采風、報告、展演一體化匯報課程學習成果,充分展示學生運用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綜合能力。
(三)環建學院
1、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模板,完善學院實踐環節課程教學大綱,對教學大綱進行院系兩級審核。
2、對原化環學院和建筑系的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和整合,完善學院教學激勵機制,匯編完成《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管理制度匯編》。
(四)機械工程學院
1、堅持每周一院系領導、實驗中心主任聯席會議,討論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部分老師開通微信公眾號加強與學生互動,分享學習資源。
(五)思政部
1、開學第一周教師將課程教學大綱提交課程組長初審,然后再提交教學副院長復審,第二周教學大綱全部上網。
2、制定試卷裝訂情況檢查表,重點考察試卷裝訂的規范性、完整性,考試成績提交時間等,要求任課教師自查,再小組全面審查,督促教師養成規范保存教學檔案的習慣。
(六)計算機學院
1、組織大一各專業核心課程集中輔導答疑,在線答疑與現場答疑相結合,周一到周五每天安排教師團隊輔導學生課外學習。
2、制定項目類課程、課程設計教學檔案規范;建立教師定期尋訪、學生分散實習網上跟蹤機制。
三、評估問題整改
針對前期專項評估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各學院制訂整改措施,積極查漏補缺,進一步規范教學過程。廣電專業存在教學設施落后,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已起草實驗室建設計劃到學校相關部門,同時核查整改了實踐教學檔案中的問題。電智學院對評估中發現的實習過程管理檔案不全、實驗報告批閱、畢業設計題目難易度不合適等問題進行了整改。經管學院進一步規范了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對校內仿真實訓條件不佳的現狀,提出了嚴格選擇實習單位,明確實習計劃,規范實習指導書,強化學生日常專業寫作訓練的要求。環建學院建立一整套實習管理規章制度,明確了實習課程檔案歸檔要求,實現了全過程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實習質量。
部分學院制定檢查表,通過教師自查、系初審、學院復審等多個環節,查找和規范學生試卷和畢業設計(論文)中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進一步完善學院實踐各環節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質量標準。
問題自查自糾工作報告二
根據通知要求,xxx鎮組織人員對去冬今春的綠化工作進行檢查,檢點為津保路和大廣高速兩側種植的樹木,同時對各村村內綠化情況進行檢查。現將檢查結果回報如下:
一、樹木成活率
通過加強對去冬今春綠化工作的檢查、及時督促各村進行澆水等措施,現在轄區內樹木成活率良好,均在85%以上,樹木長勢良好,其中郭家營村、石家營村成活率超過90%。
二、病蟲害防治情況
開春時鎮政府統一發放藥物,組織各村進行了春尺蛾防治工作,成效良好。氣溫回暖以來,發現有小范圍春尺蛾爆發現象,針對這一情況,鎮政府積極行動,組織人員,對發現春尺蛾的千里堤、xxx二村等集中噴灑藥物進行防治,效果顯著。
三、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部分村民和工作人員對綠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仍有待提高。有部分村民存在管種不管養的心態,致使部分地塊存活率低于平均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加強病蟲害監控。加大對春尺蛾、美國白蛾等病蟲害的監控力度,一旦發現后,及時組織進行藥物防治,將病蟲害的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是加強對已植樹木的養護和管控力度。在各村明確專人負責綠化樹木的養護和管控工作,對死亡樹木及時進行補植,保證樹木成活率。
問題自查自糾工作報告三
根據省人民政府糾正行為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對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部門進行重點評議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隊自月日起,結合當前開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和“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鑄造忠誠警魂、樹立良好形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認真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堅持以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為核心,以強化隊伍管理為重點,認真組織,強化責任,廣泛征求意見,深入查擺問題,切實改進作風,扎實開展重點評議政風行風自查自糾活動,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周密組織部署自查自糾工作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為了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不走過場,大隊成立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和部署政風行風自查自糾自改活動。制定了《x大隊迎接省糾紛辦重點評議方案》,及時召開民警、協警動員大會,使全體民警、協警清醒地認識到此次查擺整改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認真地投入到重點評議活動中。
(二)開門評警,廣納民意。一是召開廉政監督員座談會。為切實找準交通管理工作和政風行風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我隊采取“自已找,群眾提”等形式,邀請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客運企業領導、駕駛人與群眾等各行業代表召開廉政監督員座談會,與群眾進行零距離接觸,廣泛征求廉政建設、依法辦事、履職效率、管理效能、服務質量、服務環境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二是發放問卷調查。組織民警深入轄區企業、學校等向群眾發放測評表。
(三)自我梳理,認真查擺。各中隊、股、車管分所按照糾紛辦的要求,積極查擺自身存在不足,正視自己的缺點,比較客觀的查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及作出工作承諾。
二、分析查擺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是民警法制意識較淡薄。部分民警法律法規知識貧乏,執法水平、業務能力不強,表現在糾正交通違法行為運用條款不熟練,辦案證據收集不齊全,工作耐心程序不夠等。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表現在路面執法中的文明用語、執勤執法手勢不規范,如糾正違法時不敬禮等。
三是個別民警工作責任心不強。個別民警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對困難的工作相互推諉或馬虎應付,工作效率低,質量不高。
四是少數交通協管員法制意識不強,組織紀律性相對低下,業務技能不精。
五是對個別路段的管控不力。近年來,我縣的交通流量不斷增加,人、車、路的矛盾日益突出,民警承受著趙來越大的工作壓力。由于受警力限制,特別是鄉鎮道路秩序始終得不到有效管控,鄉鎮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有待提高,加強交通安全知識教育。
三、多措并舉,邊查邊改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隊在對隊伍思想狀況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加大管理整治力度,堅持立說立行立改的原則,加強隊伍建設和存在的問題整改。
一是加強教育,提高覺悟。以“重點評議”、規范執法和“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繼續加強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牢固樹立民警的宗旨意識,做到警鐘常鳴,教育不松、力度不減。
二是加強管理,防患未然。實行量化考核制度,加強隊伍的管理和監督。認真貫徹落實《公安機關窗口單位服務規定》《交通警察道路執勤執法規范》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范》,牢固樹立廣大民警的宗旨意識、法制意識和服務意識,打牢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同時,要求窗口民警認真貫徹落實好便民利民措施,做到辦事文明、說話和氣,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三是抓好隊伍規范化建設。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潔、說話要和氣、辦事要公道”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規范化建設,嚴格執行《內務條令》、《五條禁令》,建立規范的工作、生活、學習秩序,切實加強對民警的教育、管理,從民警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抓好,促進民警的作風養成,塑造x隊伍的良好形象。
一、宣傳發動聲勢大,民警思想認識到位
2月3日,我支隊總支迅速召開會議對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進行了工作部署,研究成立了機關效能年活動領導小組和相應的辦事機構。支隊于2月26日印發了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實施方案,并在調研的基礎上,反復討論,圍繞推進“三項建設”、服務__“六大產業”、優化城市交通,打造宜居城市、加強交通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預防能力的七大塊26個項目制定了《交警支隊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項目安排表》,將重點工作和特色工作細化,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落實時間、工作要求。2月26日,支隊召開全警動員大會,組織干警認真學習省、市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關于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的重要文件;組織學習了我市袁州公安分局黃啟才同志的先進事跡;組織開展了“領導談效能”和“民警談效能”征文活動。共收集到支隊領導和民警撰寫的論文16篇。通過學習討論動員,使全體民警、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了參與機關效能建設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為營造機關效能建設的濃厚氛圍。支隊還設置了專門的宣傳欄、懸掛宣傳橫幅,有關科室還設置了專門的學習專欄,大力宣傳機關效能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
二、項目計劃周密,工作推進有條不紊
按《交警支隊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項目安排表》,我支隊嚴格按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狠抓落實。一是優化城市交通。對城區主要路口進行改造,并根據我市實際情況,擬訂電動車管理辦法,獲準后盡快實施;二是迅速推出和落實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如車管業務向工業園延伸,在園區設立代辦點;車管所派駐民警到一檢站履行車輛查驗職能,豐城大隊派民警入駐二站,高安大隊派民警入駐三站;市縣兩級車管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為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及投資企業辦理車管業務;創造條件,逐步向縣市大隊下放大、小車輛登記業務,選擇條件成熟的中隊,進行摩托車牌證業務辦理試點。三是開展了對涉企“三亂”行為的專項治理。在各單位自查自糾的基礎上,支隊還從各科室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巡邏督查組,對基層單位和一線民警依法辦事、文明執法、便民利民情況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并消除“三亂”問題的隱患;四是對本單位評比、達標、表彰活動進行了清理規范,把機關民警尤其是一線民警從煩瑣的迎檢工作中解放出來;對本單位收費項目進行了清理登記,經自查,我支隊收費項目經歷年精簡,現有收費項目、標準都是經上級審批核準的,已申請全部保留;五是建章立制。制定了《機關學習制度》、《接待群眾制度》、《上下班制度》、《黨風廉政制度》,全部懸掛上墻。六是規范值勤執法。編印了公安交警常用法律法規、制度規范。制定了業務培訓計劃,目前已辦事故處理培訓班1期(30人)、執法培訓班1期(30人)、新版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培訓班1期(46人),共106名民警參訓。七是和電信部門合作開通移動信息平臺。5月1日正式啟用了“警務通”,路面值勤民警能實時查詢駕駛員、車輛信息,實時收閱網上文件,確保上級的精神和布置的工作任務能及時傳達到一線民警手中。八是全面推行網上辦公。組織開辦了三期辦公自動化培訓班,全體民警、干部、職工都參加了培訓,經培訓考核人員基本掌握辦公軟件應用、網上文件傳輸、信息發送等。6月1日實現網上傳遞、簽收文件,將大大節省文件傳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辦公成本。
三、排查問題全方位、多角度,落實整改徹底
機關效能年活動組織實施階段,根據支隊機關效能建設自查自糾工作方案。各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圍繞機關效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八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開展了自查自糾,共梳理出“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群眾意識不強、服務群眾水平不高、辦事效率不高”四個方面的問題。4月9日,我支隊邀請縣市大隊領導代表、中隊長代表共36人進行座談,就機關效能年活動開展以來,在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設、隊伍建設、執法執勤規范建設中遇到的困難、發現的問題、總結的經驗展開討論,對支隊在提高工作效能、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方面多提建設性的意見。此次座談會共收集建言58條,梳理出隊伍建設、經費保障、執法環境、業務工作四個方面11條意見。對自查出的問題和基層意見,支隊已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逐步解決。
為廣納群言,我支隊在__市主流媒體上刊登了《致廣大市民的公開信》,請廣大市民、機關單位、 社會團體給我市交警隊伍找問題、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意見、出點子。信件刊登后,群眾反響熱烈,如華僑理工學校和__浙贛友好醫院就提出在相關路段設限速警告標志及安裝減速帶的建議,經支隊科學論證,已經于5月12日前安裝好限速標志和學校提示標志。
【Abstract】When coal enterprises facing the baptism of its operation, the reduction of the capacity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become the normal. Meanwhile,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situation puts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ternal security work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this paper takes the XinTun mine as an example, and makes some brief analysis ,for reference.
【關鍵詞】新常態 ;保衛工作;新途徑
【Keywords】new normal; security work; new way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5-0110-02
1 抓好三項建設,夯實隊伍建設基礎
1.1 加強隊伍建設,培訓過硬的經濟保衛團隊
工作中應結合上級要求和企業實際工作需求,開展“七教、四保”活動,從政治理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工作作風、工作技能、責任意識、職業道德等方面對隊伍進行培訓教育,做到人員、時間、內容、效果四保證。同時,積極開設“理論1+2”課堂,把政治理論學習和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學習等結合起來,不斷提高隊伍成員的理論素養和法制意識。在加強工作作風建設中,要定期開展“思想紀律作風教育整頓”活動,提升隊伍素質,從而為企業穩定提供堅強保障。另外,要堅持開展軍事化訓練,提高隊伍成員處置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并樹立良好的執勤形象。
1.2 加強制度建設,做到有規可依,有制可循
為適應新形勢,保衛部門應根據本單位治安保衛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制定和完善各項治安管理制度,并把管理制度的標準落實到安全保衛工作當中,真正發揮制度的作用,用規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堵塞各種漏洞,解決問題,杜絕不安全行為,同時要用規章制度檢驗管理行為的正確性,規范企業的經濟保衛管理工作。
1.3 加強陣地建設,樹立良好的經濟保衛形象
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應加強保衛工作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基礎的治安防范設施、辦公環境和警營文化陣營進行改造,籌建辦案區、辦公區、等待區。如新屯礦保衛科在基礎化設施建設中安裝了公安網電腦4臺,互聯網12路,并購置了刑事勘察箱、指紋采集儀、照相機、執法儀、錄像機、對講機、復印機、警械器具,同時投入專項資金20萬元,籌建了110視頻監控指揮中心,確保經濟保衛工作的總體協調。
2 深化三個防范,構建防控網絡體系
采取人防、技防、物防管理機制,不斷細化防控工作措施,不定期的組織警員對轄區重點、要害、易發案部位進行巡邏檢查和蹲守,從而構建治安防控工作的網絡體系,為企業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2.1 夯實人防基礎
堅持開展階段性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制定實施方案。對確定的重點防控部位,制定周檢查推進表和周一聯查的工作機制。同時,加大門崗安監工作力度,實施“驗、查、詢、記、跟”五步工作流程,對外來人員和車輛等,必須檢驗有效證件,詢問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和來礦事由,并認真查看有無可疑物品攜帶進礦,確認無誤后登記在冊,并電話聯系當事人進行跟蹤管理。
2.2 加強物防保證
添置安保器材,在保衛室配發橡膠棒、防暴盔、武裝盾牌,并自制防爆叉等,同時開展以“防搶、防爆、防火及突發事件”為內容的應急預案演練,通過模擬演練,提高正確操作和使用各種自衛武器、報警裝置、滅火器等物防工具的能力,增強案件防范意識以及提升應急逃生救助能力的成效。
2.3 完善技防手段
建立“天眼”工程,在重要部位安裝視頻監控探頭36路,全面覆蓋職工工人村生活區和生產辦公廠區的主要部位和路段,實現天網全覆蓋,從而起到時時監控和報警作用,防止企業和居民產的丟失。
3 突出四項措施,確保企業安全穩定
經濟保衛工作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安全工作,只有不斷地提高防范意識,才能確保企業的安全穩定。因此,我們要從“重、巡、危、打”四個方面,不斷加強企業的安全保衛工作,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穩定運行。
3.1 開展重點防范工作
針對重大節日、重要會議、大型活動期間的安保工作,與基層單位黨政領導簽訂《治安綜合治理責任狀》、《消防安全管理責任狀》和《危爆物品管理責任狀》,以明確職責和責任。同時,對全礦實行“雙值、雙檢”工作措施,及時發現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隱患和問題,及時整改各類治安安全隱患和問題,要特別加強對“重點要害部位”、“消防重點部位”、“火工品”、“危化物品”的安全防范力度。
【關鍵詞】動態窗口;輪廓查詢技術
1 輪廓查詢技術研究現狀
空間數據庫系統是描述、存儲和處理空間數據及其屬性數據的數據庫系統。空間數據庫是隨著GIS的開發和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數據庫新技術。它不是獨立存在的系統,而是與應用緊密結合,通常是GIS的核心。空間查詢優化是空間數據庫相關技術研究的難點和突破點,輪廓查詢技術已經成為空間查詢及優化領域的熱點課題。“輪廓”(Skyline)這個概念最初是2001年Borzsonyi等人在VLDB(Very Large Databases)會議上作為一個操作被提出來的。由于輪廓查詢技術有著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所以一直是相關領域專家們的研究重點。下面分別介紹國內外的研究成果。
D&C(Divide-and-Conquer)分治輪廓查詢方法[1],2001年ICDE(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會議上,Borzsonyi等人提出。該方法將數據集劃分成多個分區,然后利用主存算法來分別計算每個分區內的局部輪廓,最終的輪廓通過將局部輪廓篩選并獲得。該方法僅對小數據集有效。因為,如果整個數據集符合內存大小,那么僅需要應用一次主存輪廓算法即可。對于大數據集,分區的過程就需要至少一次讀和寫整個數據集,因此,導致嚴重的I/O代價。這種方法不適合在線處理,因為它不能在分區階段完成之前返回任何輪廓點。
BNL(Block Nested Loop)塊嵌套循環輪廓查詢方法[1],2001年ICDE會議上,Borzsonyi等人提出。這種方法就是基于這個思想掃描數據文件,在主存中保存一個輪廓點的候選列表,開始的時候列表中包含第一個數據點,隨后的點p分3種情況:
(1)如果p被表中的任何一個點支配,那么p會被刪除,它不是輪廓的一部分。
(2)如果p支配列表中的任何點,那么p將入列表中,并且列表中所有被p支配的點都將被刪除。
(3)如果p既不被支配,也不支配列表中的點,那么它將入到列表中,它有可能是輪廓的一部分。
BNL的一個問題就是列表可能變得比主存還要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所有溢出的數據點都被添加到一個臨時文件中,這就需要多次執行BNL。BNL的優點就是它廣泛的應用性,因為它無需索引或將數據文件排序就可以應用到任意維上。BNL的主要問題就是對主存的依賴和在漸進處理方面存在缺陷。
位圖輪廓查詢方法(Bitmap)[2],2001年VLDB會議上,Tan等人提出。將所有的信息在位圖中編碼來確定一個點是否在輪廓上。位圖法的效率依賴于位圖操作的速度。這個輪廓的計算是昂貴的,因為對于每一個要檢測的數據點,必須檢索所有點的位圖來得到對應位。如果不同值的數目非常大,那么,空間代價可能會很高。而且這種方法不適合動態數據集。
NN(Nearest Neighbor)最近鄰輪廓查詢方法[3],2002年VLDB會議上,Donald Kossmann等人提出。它利用最近鄰查詢的結果來遞歸劃分數據空間,分別求得輪廓。最近鄰方法的查詢速度比前幾種方法都快,但是對于高維數據來說,該方法存在嚴重的空間重合問題。
SFS(Sort Filter Shyline)排序過濾輪廓查詢方法,2003年ICDE會議上,Chomicki等人提出了BNL的改進方法。根據一個優先選擇函數首先對整個數據集進行排序,候選點按照分值以升序插入到列表中,因為具有低分值的點可以支配大量的點,因此,使得修剪更有效。SFS展現出漸進的特點,因為數據的預排序能夠確保支配點p’的點p必須在p’之前被訪問,因此,能夠立即將插入到列表中的點作為輪廓點進行輸出。然而SFS不得不掃描整個數據文件才能返回一個完整的輪廓。
BBS(Branch and Bound Skyline)分支限界輪廓查詢方法,2005年TODS(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會議上,D.Papadias等人提出。它與前面的最近鄰輪廓查詢方法類似,采用分支限界矩形圖,通過深度優先遍歷算法來進行輪廓查詢,該方法沒有考慮到用戶后期篩選計算的方便性,缺少一定的實際應用性,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以上幾種輪廓查詢技術的比較如表1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本論文將采用基于動態窗口的輪廓查詢技術,可以較好解決以上查詢方法存在的缺陷。
2 動態窗口輪廓查詢技術
2.1 空間數據庫輪廓查詢示例
在d維空間中,輪廓是一個d維點的集合,點集合是由在所有維上不被其它任何一個點支配的點組成。假定一個點的集合P1,P2,…,Ps,點Pi支配點Pj當且僅當點Pi在任意軸上的坐標都不大于點Pj對應的坐標。查詢結果返回所有的點Pm,Pm是不被任一個Pn支配的點。
輪廓在涉及多標準決策的應用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出行選擇交通工具時,有火車和飛機可供選擇,可是飛機價格比火車票貴一些,但乘坐火車花費路途時間又太長,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最佳的方案,輪廓的計算可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如圖1所示:
用x軸來表示乘坐交通工具的價格,用y軸來表示路途花費的時間,兩個坐標軸表示的事物不同,所以單位尺度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坐標系中的點表示花費的時間。
點a,b,c是最優候選集,這3個點不被空間中任何其它對象支配,其它的點相對這3個點不是費時長就是價格高或者二者都有,都不理想。點a時間相對來說長,有最長的時間但是價格低,點b時間相對a來說短一些,但是價格相對高一些,點c價格最高,但花時最少,根據用戶自己的實際情況可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
2.2 基于動態窗口查詢的輪廓查詢算法
2.2.1 算法思想[4-10]
基于動態窗口查詢的輪廓查詢算法通過窗口查詢q來訪問所有輪廓點集合中的點,是將單個輪廓查詢轉換為多個不同的動態窗口查詢,只有查詢窗口的右邊界是移動的。查詢窗口不斷變化來縮小查詢空間,訪問有可能是輪廓上的點,并且每個數據點只訪問一次。不用訪問空間對象集合中的全部數據點。
如圖2所示,N1,N2是空間中的兩個最小邊界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MBR是用來界定地圖大小的,確保要查詢的空間信息都在該范圍內,MBR可人為設定,一般以地圖的左下角和右上角標注。首先生成一個查詢窗口q,窗口的長q.length是與y軸距離最近的MBR到y軸的距離,即q.length=|0F|(0是原點),其寬q.width是與x軸距離最遠的MBR到x軸的距離,即q.width=|AF|。搜索到點a和h在查詢窗口q中,因為在查詢窗口內只有空間數據點a和h,沒有其它的點的橫坐標小于點a和h,且h的縱坐標小于a的縱坐標,所以點h支配點a,點h是輪廓點的點。點h支配矩形ABCD內的數據點,因此矩形ABCD內的所有點肯定不是輪廓中的點,有可能成為輪廓中的點的數據點必定在矩形DCEF內,下一步就不必對矩形ABCD進行搜索了,只要對矩形DCEF進行搜索即可。那么就以點h(點D)為查詢窗口的一個頂點對矩形DCEF進行搜索,采用相同的方法不斷修剪查詢空間。
對于每一個查詢到的輪廓上的點p來說,都對應著一個有效區域V,這個有效區域V就是以點p為左上角頂點的區域。如圖3所示,點p是剛查詢到的輪廓點,陰影區就是點p對應的有效區,接下來要查找的輪廓點都在這個有效區V內。因為區域A內的空間數據點已經經過查詢判斷,區域B內的點全部被點p支配,所以只有區域V是輪廓點所在的區域。這樣就只對這點p的有效區進行查詢,不必對整個空間進行查詢。
2.2.2 算法描述
算法說明和分析中用到的符號表示如下:
S表示空間數據點集;p表示空間數據點集s中的數據點;L表示輪廓列表;Li表示輪廓列表中第i個輪廓點;Pn表示第n個查詢窗口;VU表示查詢窗口上邊界的速率;VB表示查詢窗口下邊界的速率,VR表示查詢窗口右邊界的速率;N表示MBR構成的中間結點;q.length表示查詢窗口q的長度;q.width表示查詢窗口q的寬度;p.x表示數據點p的x坐標;p.y表示數據點p的x坐標和y坐標。
基于動態窗口查詢的輪廓查詢算法具體描述如下[11]:
2.2.3 算法分析
基于動態窗口查詢的輪廓查詢算法將單個輪廓查詢轉換為多個不同的動態窗口查詢,只有查詢窗口的右邊界是移動的,其他邊界都是靜止的。算法僅需要對有效區內的空間數據點進行查詢,無須對整個空間的數據點進行搜索查詢,有效地減少了查詢空間,被訪問點的數量明顯減少。
查詢窗口只訪問輪廓點和與輪廓點具有部分相同坐標的點,并且每個數據點只訪問一次。被查詢窗口檢索到數據點不一定就是輪廓點,需要根據其坐標情況進一步的判斷才行。被檢索到的數據點主要有下面3種情況:
1)有多個數據點同時落入查詢窗口中,即這些數據點具有相同的x坐標。如圖4所示。
圖4 情況1 多個數據點落入查詢窗口
圖5 情況2 落入查詢窗口的數據點與輪廓點部分坐標相等
2)新落入窗口的數據點與上一個插入到輪廓列表L中的輪廓點具有相同的y坐標,根據輪廓的支配定義可知,新點被支配,不是輪廓點,所以將新點刪除。如圖5所示。
3)落入查詢窗口但又不滿足前兩個條件的數據點肯定是輪廓上的點,將其加入輪廓列表L中。
3 基于動態窗口輪廓查詢技術設計與實現
下面舉例對基于動態窗口查詢的輪廓查詢算法對人員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對象(靜態數據對象)進行輪廓查詢,詳細分析并說明其具體查詢過程。
假設有空間數據點集S,S={a,b,c,d,e,f,g,h,i},空間數據點的坐標分別為a(1,9),b(2,10),c(4,8),d(6,7),e(10,8),f(7,5),g(5,6),h(4,4),i(3,2),j(10,4),k(9,1),m(6,2),n(8,3)分別表示流動人員暫住地、流動人員工作地、發現流動人員位置、執法人員固定執勤點、發現大量流動人員位置、執法人員流動執勤點、臨檢人員、臨檢固定點、臨檢發現流動人員處、執法單位駐地、地方政府所在位置、臨檢流動點,如圖6所示。
根據這些點,生成其MBR如圖7所示。
假設所有空間數據點都在坐標系的第一象限中,建立坐標系。設輪廓點集為L,查詢過程:首先輪廓點集L設為Φ,生成一個查詢窗口q,查詢窗口的一個頂點在原點0,其長q.length是與y軸距離最近的MBR到y軸的距離,其寬q.width是與x軸距離最遠的MBR到x軸的距離,如圖8所示。當前檢索到點a落在查詢窗口內,將點a插入L中,L={a}即首先檢索到的是流動人員暫住地,并成為首個輪廓點。
然后查詢窗口q改為以點a為一頂點,其寬q.width是-a.y,其中a.y表示點a到x軸的距離,負號表示y軸負方向的長度,這樣點a是查詢窗口的左上角頂點。相反,正號表示y軸正方向的長度,那么點a就是查詢窗口的左下角頂點。查詢窗口q的長q.length由0開始不斷增加,直到查詢到中間輸入,并且有空間點落入查詢窗口中。如圖9所示,點i落入查詢窗口,i.y≠a.y,則將點i插入L中,L={a,i}即臨檢發現流動人員處成為輪廓點。
接著,查詢窗口q改為以點i為一頂點,其寬q.width是-i.y,其長q.length由0開始不斷增加,直到有空間點落入查詢窗口中。如圖10所示,點m落入查詢窗口,m.y=i.y,因為點m被點i支配,則點m不插入到L中,所以L={a,i}。
繼續查詢窗口q改為以點m為一頂點,其寬q.width是-m.y,其長q.length由0開始不斷增加,直到把空間點落入查詢窗口中。如圖11所示,點k落入q中,k.y=i.y,將點k插入L中,L={a,i,k}即地方政府所在位置成為第3個輪廓點。
按照上面的方法繼續執行,當查詢窗口到達MBR的右邊界時,結束查詢。如圖12所示,查詢結束,最終結果L={a,i,k}。
圖13是查詢所得的輪廓,輪廓上有數據點a,i,k即流動人員暫住地、臨檢發現流動人員處和地方政府所在位置3個空間位置為輪廓點。
綜上所述,窗口查詢掃過的區域如圖14陰影部分所示,空間直線右上側的點不在查詢范圍內,所以在查詢過程中不必對它們進行訪問,從而大大減少結點訪問數。
【參考文獻】
[1]BorzsonyiS,KossmannD,StockerK.The Sky line Operator[C]. ICDE, 2001.
[2]Tan K, Eng P,Ooi B,Efficient Progressive Skyline Computation[C].VLDB,2001.
[3]Kossmann D,Ramsak F,Rost S.Shooting Stars in the Sky: an Online Algorit -hm for Skyline Queries[C].VLDB,2002.
[4]Yu Jing, Liu Xin,Liu Guo-hua.A Window-based Algorithm for Skyline Queri -es[J].Computer Society,2005,9.
[5]Stojmenovic I,MiyakawaM.An Optimal Parallel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Maximal Elements Problem in thePlane[J].Parallel Computing,1988,7.
[6]Matousek puting Dominances in En[C]//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1991,38.
[7]Roussopoulos N,Kelly S,Vincent F.Nearest Neighbor Queries[C].SIGMOD,1995.
[8]Hjaltason G,Samet H.Distance Browsing in Spatial Databases[C].ACM TODS, 1999,24.
[9]Kossmann D Rost S Rost S.Shooting Stars in the Sky:an Online Algorithm for Skyline Queries[C].VLDB,2002.
公安高等教育的職業特點和公安院校的辦學方向是決定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構建緊密型校局合作關系的現實依據。一方面,我國公安高等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特點,由此對構建緊密型校局合作關系提出了客觀要求。具體表現在:第一,我國公安高等教育具有較強的政治性,要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通、警紀嚴明、雷厲風行的法律捍衛者、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守護者。作為公安機關有機組成部分的公安院校,只有與公安機關加強密切合作,才能保障其在政治上與公安機關保持同步,同時這種政治上的要求會被同步要求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第二,我國公安高等教育具有明顯的專業性,是為公安工作特殊崗位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一般來說,公安院校培養的是公安機關各專業崗位的應用型人才,是按照公安機關的專業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的。要促進專業對口,符合公安機關的人才需求,必須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合作共同育人。第三,我國公安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教育與社會具有互動發展的關系,隨著社會發展速度加快,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在公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中,應重視組建有當地公安機關專家、領導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當地公安機關領導或專家參與教學改革,修訂培養方案,改進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在當地公安機關選聘一定數量的教官參與教學工作。通過與當地公安機關加強合作,確保人才培養較好地服務于地方需求。第四,我國公安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應突出應用性。我國公安院校培養的學生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方面應該通過強化實訓,強化教學內容的崗位針對性訓練來促進學生熟練掌握應用技能。除了通過在校內實施模擬訓練以外,通過校局合作在校外建立實戰化教學基地是增強教學內容實用性的最佳途徑。第五,我國公安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應具有前瞻性。多年來由于體制和機制等約束,各公安院校都或多或少存在教學落后實戰的問題,在國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新形勢下必須改進知識老化、技能落后的狀況,需要關注基礎理論前沿,同時關注公安機關最新管理方法和應用技術,并在培養目標、專業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等方面及時調整和吸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頂崗實習,直接接觸新設備,吸納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第六,我國公安高等教育培養對象的就業去向具有特定性。公安院校學生的就業就是應該到公安工作崗位上從事公安工作。目前國內有些公安院校到公安機關的就業率較低,這是上級公安機關應該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重點予以解決的問題。公安院校應主動爭取公安機關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通過校局緊密合作,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公安機關滿意人才,促進畢業生到公安機關專業崗位就業。
另一方面,我國公安院校的辦學方向要求在教育教學的主要環節上應有明確的職業對應性,由此也為構建緊密型校局合作關系提供了客觀基礎。具體表現在:第一,在培養目標上,要以到公安機關就業為導向。公安院校必須始終明確自身的職能定位,為公安機關培養和輸送專業應用人才,人才培養的著眼點應放在對學生公安業務能力的培養上,通過緊密型校局合作,努力提高學生相應專業能力,提高學生在公安機關的就業率,從而形成招錄、培養與就業的良性循環。第二,在培養規格上,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立足點。公安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應重點強調學用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公安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場問題處置能力,對人員管理、機制運行等方面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成為具備開展群眾工作、偵查辦案、糾紛調解、治安保衛、行政管理、信息處理與應用等能力的公安專門人才,培養出能夠從事公安基礎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的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員。第三,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以培養“雙師型”教師為目標。“雙師型”教師既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功底,又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師除了要求教師有較高理論水平之外,還特別重視教師從事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教師大都要有兩個職稱,即工程師和教師。①目前公安院校大多以校內教師與實戰教官組成團隊的形式開展教學,今后公安院校應通過校局合作加強教師實踐鍛煉,以及從實戰單位引進理論水平較高的教官,不斷壯大“雙師型”師資隊伍。第四,在專業設置上,要以堅持公安機關崗位需求為標準。公安院校按照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專業設置上應注意根據公安機關體制與機制改革變化情況,結合在社會管理創新、偵查破案機制創新等方面的需求進行詳細調研,通過科學論證,再決定設置哪些專業或專業方向。當然專業設置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相對穩定性,同時需要考慮學校師資情況和設施條件,否則辦學質量難以保證。第五,在課程設置上以理論課為基礎,要以實踐訓練課為主導。公安院校應按照公安工作專業崗位對應用能力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基礎理論教學的原則是“必需、夠用”,不一定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與完整,應強調業務技能的熟練性和執法的規范性。在教育教學中應注重實踐性教學,在分析確定崗位能力的基礎上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從職業信念、職業態度、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公安業務的基本實踐技能,強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綜合實踐能力以及規范執法能力,盡力縮短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的適應期,減少用人單位在學生就業后二次培訓的壓力。-105-第六,在教學條件配置上,要以加強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為重點。公安院校校內實訓基地要根據公安機關實戰要求結合教學的特點進行建設,要求符合仿真性高、模擬性實、開放性大等基本要求,具備基本的模擬技術教育學習環境。同時通過校局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利用公安機關的資源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真正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建設好校內實驗、實訓設施,既可以發揮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作用,還可以發揮其在職培訓和對外服務的功能;建設好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可以減少學校的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成效,實現學校教育與公安工作運行的有機融合,達到校局雙贏的效果。
二、建設緊密型校局合作的主要環節
緊密型校局合作的內容比較廣泛,從公安院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來說都可以開展合作,但從公安機關的業務角度來說合作的形式必須有所選擇。第一,在招生與就業方面雙方進行合作。公安院校公安專業學生的招生規模、各專業招生人數,應與公安機關協商確定,按計劃招生;學生畢業時,由公安機關按照公務員招錄條件和程序要求招錄公安院校畢業生,按照崗位需求安排就業;招生和就業程序由校局雙方合作共同完成。第二,在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制訂方面的合作。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何種專業的人公安機關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公安院校應通過廣泛的調研,在弄清需求的基礎上,與公安機關協商論證設置公安機關需要的專業,擬訂培養目標,確立培養模式,形成聯合培養人才的培養方案。第三,在課程設置與教材編寫方面的合作。在確定了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為實現培養目標開設什么樣的課程,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與教學方法,乃至業務教材的編寫,公安院校應協調公安機關各業務部門并組織相關業務專家詳細進行研討與論證,確保教學內容科學合理,能夠實現培養目標。第四,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合作。公安院校定期選派教師到公安機關掛職鍛煉,公安機關選擇業務能手和專業骨干到學院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定期的雙方人員交流的換崗實踐,在學校形成“雙師結構”的師資力量,努力培養出“雙師型”教師,促進教學貼近實戰。第五,在科研方面合作。要充分利用學院研究人才的優勢與公安機關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共同解決公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江蘇警官學院專門成立警務研究中心,近年來每年組織人員與省公安廳和地市公安機關合作開展警務課題研究,每年都形成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并促進了這些成果在實踐中轉化,為江蘇公安工作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第六,在實踐性教學環節方面開展合作。公安院校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學生的實訓、實驗教學,學生見習與實習,學生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等方面,可以組織學院老師與實戰部門的教官共同開發實訓和實驗項目,共同設計學生見習與實習方案,共同設計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選題,教師與教官組成團隊共同開展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指導以及考核工作。第七,在大型活動安保等公安業務方面的合作。近年來國家的大型活動很多,從奧運會、亞運會、青奧會、亞青會、大運會等大型賽事活動,到演唱會、展覽會、燈會以及重大節日慶典等大型活動的安保工作需要大量的警力,往往需要學院的學生參與安保活動,這就要在公安機關的主導下,校局雙方共同研究安保方案,共同協調警力部署;在民警的主導下,組織學警開展安全檢查、執勤巡邏、重要場所警戒等工作,通過雙方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安保任務。另外,公安院校結合自身條件與公安機關在偵查破案、公安信息化建設、專項業務培訓等方面也可以開展合作。
三、校局合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校局合作一般是基于校局雙方共同需求建立的合作關系。學校一方對公安機關的實戰環境、信息資源、教官資源等有需求;公安機關面臨的是警力不足,人手緊缺,需要實習生作為警力補充,雙方的需求構成校局合作的基礎。但在校局合作中也會出現一些偏差或問題,需要注意避免。
(一)公安機關對實習生的需求是校局合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不能盲目服從這種需求。校局合作是公安院校為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公安機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也可以說是公安職業教育的基本范式,公安院校的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等教育教學環節,以及校局合作的動機、過程、合作方式和基本方案,都應符合公安機關的實際需求,但并不是說公安機關缺什么人才,學校就得辦什么專業,培養什么人才。從公安院校現有的條件和運行體制來看,學校培養的人才只是公安機關人才來源的一個主要渠道,有些專業性很強的人才,諸如計算機工程、醫學等高級專門人才需要從其他社會大學招錄,因為多數公安院校還達不到國內相關專業的領先水平或不具備相關專業的辦學條件。從公安院校的角度看,校局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條件和能力有限,面對公安機關對各類人才的不同需求,只能根據自身實際,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選辦公安機關最緊缺、學生崗位適應性較廣的專業,并辦成品牌特色專業,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校局合作是培養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但不能削弱校內教育。校局合作是公安院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著形勢的發展,會逐步擴大合作范圍,逐漸增加合作內容,不斷提升合作水平和合作效果。校局合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具有較強的優勢,但學校不能過度依賴校局合作,更不能因此削弱校內教育。校內教育包括文化知識傳授,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實訓,特別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以及警察基本素養的養成,校內教育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是別的教育無法替代的。公安機關實戰崗位上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由于民警的個人素質、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以及過早接觸社會黑暗面較多,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校局合作中應樹立正確的觀念,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校內教育是合格警務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我們通過校局合作,加強學生實習工作,開展教學向實戰單位延伸,同時也要防止學生在校外公安機關實戰單位時間過多,導致校內教育作用淡化。
(三)校局合作重點是全日制學生的培養,也要注意不斷拓展合作空間。目前各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的合作一般大多停留在對全日制本、專科生的培養上。從培養對象來說,還可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民警培訓、研究生培養方面開展合作,從培訓或培養計劃的制定,到教師的選擇,教學過程的組織等都可以共同合作完成。從業務范圍來說,既可以在人才培養方面合作,也可以在警務課題研究、科研技術攻關方面開展合作;既可以在教學各環節方面開展合作,也可以在公安機關大型活動中合作。校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取決于當地公安機關對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取決于公安院校自身辦學理念、辦學思路以及開展校局合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