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不必否定

眾所周知的“中國四大發明”為:造紙、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這是三百年來西方科學家、思想家為中國古代科技總結出來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四大成果。自培根、史密斯,到馬克思、恩格斯,都是這么提中國的四大發明,當然最有影響的,要算是撰寫《中國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英國的世界級科學家李·約瑟對中國四大發明的描述和傳播了。

有人提出:中國古代科學智慧和科技發明中,有許多遠遠超出上述四大發明價值的成果,僅李·約瑟在《中國古代科技史》就總結出中國明朝以前有1600多項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其中就有不少價值遠高于“四大發明”的成果,因此必須改變、否定,甚至廢除西方人為我們界定的“中國四大發明”,而要重新評選、確立更有權威的“中國四大發明”。

本人認為:現有的“中國四大發明”,雖然是西方先賢為我們提煉的貢獻給世界的四大科技成果,但卻是出自于世界眼光關注、關懷中國科技的一番善意,雖非最佳,但卻最早;雖然不盡準確,但卻約定俗成;雖然掛一漏萬,但卻被世界公認。以至于如今,我國的中小學課本都是一直這么表述、傳承的,可謂婦孺皆知。故此,既定的“中國四大發明”的內涵,不必否定。甚至值得我們感恩。

今天有關方面組織研討“中國新四大發明”,重新梳理一下中國還有哪些最具世界影響力和貢獻度的科學技術成果,以增強國人信心,推動今人創新。很有價值,很有必要。

二、界定發明、發現

與創建三大成果類型

有一位研究、實踐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大師級人物,在中山大學哲學系的一次講座中,率先提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概念,那就是:易學、中醫、風水學、天相學。他認為這些中國古人的四大發明比西方給我們提出的造紙、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這“四大發明”,無論是對人類的貢獻、還是對世界的影響,都大多了。

本人原則上贊同這位大師的意見,既不否定原有約定俗成的“中國四大發明”,又要評選、提煉出中國“新四大發明”,還要弘揚中華優秀的本原的科學文化瑰寶。不過,這其間牽涉到概念的內涵、外延界定與表述的學術話語問題。譬如中醫,它是一種中華先賢獨創的科學文化理論體系,既包含了某種認知人與天地萬物及其相互關系的系統辯證哲學思想與方法論;也包含了某些人體與外部世界關系和人體內部關系的客觀規律的科學發現;還包含了諸多運用這些規律造福人類健康的技術發明。這就必須掌握評選、確立“中國新四大發明”的一個前提,那就是:界定發明、發現與創建(科學文化理論體系創建)三大概念的區格與關系,在此基礎上評選、確立中國新四大發明、發現與創建三種不同類型的成果。

發現,即科學發現,是對客觀自然存在的天、地、人乃至宇宙萬物生滅、運行、發展、互動、循環的客觀規律的率先認知與總結??陀^規律不能發明、創造,只能發現、認知、總結、適應、遵循和運用它,更不可違背它,否則便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發明,即技術發明,是遵循和運用客觀規律率先創造的用于造福人類的器物、技術與方法。

創建,即科學文化理論體系創建,是人類率先創立的認識自然、社會與人乃至天地宇宙萬物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文化體系,它指導并包含了科學規律的發現,也可指導并包含技術、方法與器物的發明。

要評選、確立“中國新四大發明”,就必須給予上述概念的界定與確認,同時評選、確立中華古代四大發現、新四大發明和四大創建。對此可設定五條標準為:

1.對造福人類貢獻度最大的;

2.對世界影響力最大的;

3.人類至今還在分享、傳承或在其基礎上創新發展的;

4.對人類未來認識世界和造福自身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的;

5.中國古代的,即清朝及其以前的。

三、中華四大體系創建

中華四大體系創建即中國四大科學文化思想理論體系創建,本人推崇如下四大體系:

(一)中華第一大體系創建:易學體系

易學,是中華圣祖先賢創建的認知天、地、人與宇宙萬事萬物生滅、運行、發展、互動、轉換、循環及其規律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文化理論體系,揭示了宇宙與人萬事萬物的密碼,提供了認識世界、適應世界、改造世界、發現規律、探索真理、造福人類自身的系統方法,為中華民族和世界人類已經作出和正在作出、并且還將繼續作出巨大的貢獻。

從8千年前的中華始祖伏羲察天俯地、一畫開天,發現了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因而用圖像描繪和創立了太極陰陽和合、四象八卦變易無窮的認知天文、地理及其人本身的太極陰陽和合理念,形成了中華易學思想的基礎和萌芽;到5千年前流傳后世的揭示宇宙萬物運行規律及其數理的河圖、洛書以及再后來的九宮圖;到3300多年前的周文王在獄中用文字全面、系統解析、演繹了先人的圖文易學陰陽八卦及河洛數理思想,著述而成了中華文化的“六經之首”——《易經》(亦稱《周易》);再到2500多年前的“太上老君”老子,對伏羲、文王以來的太極陰陽互動和合天道思想進行了天才的集成與提煉,留下了解密宇宙天道、追求天人合一理想的指南《道德經》;還有接踵而來的“至圣先師”孔子,對《周易》思想進行了創造性的注釋、解讀、闡述和發展,撰寫了指引后人學習、運用《周易》的寶典《易傳》,因而數千年中華先祖共同創建了完整、系統的易學思想理論體系,永遠啟迪和造福著后人與世界。

(二)中華第二大體系創建:中醫體系

中醫,即中華醫學科學文化和醫療技術體系,是中華民族圣賢創建的系統認知和調節人的身心及其與外部世界相互關系并使之達成平衡、健康、和諧狀態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體系,既包含了認知與調節人的身心內部運行、變異的規律及其與外部世界相互關系的陰陽辯證方法、五行生克平衡的易學哲學思想體系;也包含了率先對人本身客觀存在的、至今人體解剖學尚未能發現的諸如經絡、穴位及其運行的客觀規律的科學發現;還包含了運用客觀規律率先發明了一系列救治患者、調節健康的自然療法(諸如針灸、氣功、推拿等)、生物療法(諸如以動植物為主體的中草藥治病等)。

從5千多年前的中華圣祖炎帝神農,為試驗療效、救治病人而嘗遍百草,同時代的中華圣祖軒轅黃帝,運用伏羲創立的陰陽辯證和合互動的哲學思想,殫精竭慮地領銜探索、認識、調節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和諧的規律與方法體系,后人傳承、記錄整理出中醫學的第一部“醫經”——《黃帝內經》;到2500多年前的“醫祖”扁鵲、1800多年前的“神醫”華佗、1300多年前的“醫圣”孫思邈,乃至數百年前的明朝“藥圣”李時珍撰寫系統囊括、闡釋中草藥的藥典《本草綱目》,等等,他們共同創建了中華醫學科學文化體系,至今并將永遠成為人類健康的福音!

(三)中華第三大體系創建:堪輿學體系

堪輿學,民間俗稱風水學,是中華智慧先祖創建的勘察、勘測和選擇順應地氣、磁場及地球運轉方位的適宜人類的陰陽宅居與場地的傳統思想理論和方法體系,是系統探索、勘測宇宙磁場、地球磁場和人的主體生命磁場天、地、人三重磁場與運行方位相互感應關系及其正反效應的中國古代傳統科學體系,至今被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及東南亞各國等世界主流國家的科學文化界所認可、傳播和運用(據報載,不僅中國的故宮,而且美國的五角大樓、英國的白金漢宮、韓國的總統府等,都是運用了中華堪輿文化原理和科學技術體系勘察、設計)的學科體系,它不僅蘊含了中華太極陰陽和合辯證哲學思想的內核,也率先發現了天、地、人客觀存在的氣場、磁場及其方位、運行的客觀規律,并且運用這些科學規律率先發明了勘測磁場、氣場方位,指導人們優化出行、居住等滿足生活、工作和健康需求的羅盤等器物和技術、方法。“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便是指導人們出行(包括航海)的方向、方位磁場的羅盤器物中的一個部件。至今,這些堪輿學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仍在指引和造福并將繼續指引和造福人類的生活、健康與事業發展。

(四)中華第四大體系創建:天相學體系

天相學,即中華古代天文學,是中華圣賢與智者創建的觀察、認知日、星、月、地及宇宙時空的運行規律,并據此確立歷法周期以及日月星辰運行對地球人類的影響的科學文化體系,包含了中華星相學、陰歷歷法、赤道坐標系以及二十四節氣等等,也包含率先發現的月亮與地球海潮、人的經血來潮關系及其周期的地月感應互動規律等,還包含了運用天文規律率先發明的渾天儀與地動儀等觀測天體運行、預測地震等天災的器物和技術方法。這些中華古代天文學的科學文化和技術方法體系,至今仍在并將繼續造福人類的生活、生產與健康、安全,還將持續和永遠啟迪人們探索宇宙時空奧秘、預測和防治生態災變等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升級。

四、中華四大科學發現

從上述中華四大科學文化理論體系的辨析中,便可看出中華四大科學發現的端倪。在中華先賢無數的科學發現中,本人認為以下四大發現的人類貢獻度和世界影響力為最:

(一)萬物陰陽五行及其運行規律

中華古代圣賢在太極陰陽和合為內核的易學思想體系指導下,幾千年前便率先發現并總結了萬事萬物都有陰陽,且遵循金、木、水、火、土五種氣質和元素相生相克運行、發展、互動、循環的客觀規律,并由此奠定了中醫辨證哲學和科學理論體系的內核。

數千年后的今天,當代國際物理學也認為:宇宙萬物大到星云、星體,小到電子、粒子,都有陰陽,連物質、能量都有陰物質和陽物質、顯物質和暗物質、陰能量和陽能量、顯能量和暗能量之分,只不過科學界對陰物質、暗物質和陰能量、暗能量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和應用。

(二)人體經絡穴位及其運行規律

中華古代先賢運用易學和中醫思想體系,率先發現了肉眼不能看到的人體客觀存在的經絡、穴位路線、方位及其運行和對人的五臟六腑乃至生命健康關系的客觀規律,并由此率先發明了合理刺激、調節經絡、穴位來治療人體疾病、提升人體健康的針灸、推拿、氣功、按摩、點穴等一系列器物、技術和方法(后將詳述),至今并將永遠造福人類。

現代西方解剖學至今只能發現、觀察到人體的血脈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還沒有用肉眼和顯微鏡觀察到經絡穴位系統,然而它又是一種客觀存在,故今西方醫學家感嘆中醫的神奇。不過,美歐、日本西方現代科學已經能運用科學儀器檢測到經絡、穴位及其調節其運行的氣功客觀存在的磁波、電波數據和指標了,這將對于進一步科學研究經絡穴位運行規律并造福人類健康,開啟了巨大的空間。

此外,有人認為,西方當代醫學科學發現并可檢測的人體微循環系統,可能與中醫先賢發現的經絡穴位運行系統有關聯。

(三)天地人氣場磁場及其運行規律

中華智慧先賢運用堪輿學思想體系率先探索并發現了客觀存在的天、地、人三重磁場和氣場,即宇宙磁場和氣場、地球磁場和氣場(簡稱“地氣”)以及人的生物磁場和氣場及其運行和相互感應關系的規律,并運用這些客觀規律率先發明了勘測磁場、氣場及其方位、指導人們確立出行方向、優化居住環境、勘測地下資源等滿足生活、生產和健康需求的羅盤、指南針等器物和技術、方法,至今依然且將持續助益人類生活、健康和事業發展,并啟迪科學家們進一步探究和運用宇宙、地球和人體磁場、氣場的奧秘造福人類。

繼中華先賢智者千年之后,西方科學家方用現代科學儀器發現和檢測到宇宙、地球和人體三種磁場和氣場,并逐漸形成了宇宙磁場學、地球磁場學、人體生命磁場學以及場論等相關學科,推動了磁場、氣場科學的發明與運用。

(四)地月感應互動及其運行規律

中華智慧祖先運用中華古代天文學(天相學)理論體系,勘天測地探究宇宙奧秘,率先發現了月亮與地球(海潮、氣候等)、月亮與地球人類經血來潮的關系及其周期等地月感應互動規律,并且運用月亮與地球海潮、氣候等關系的運行規律,預測風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變,指引人們安全生產與生活,運用月亮與人的經血來潮等關系及其規律,指導人們調節經絡經血運行的時空點,把握治病、養生、鍛煉的時機與方法,造福人類健康。至今,仍有科學家在運用地月感應互動及其運行規律,研究發明預測地震、風災、水災的系列科學方法。

五、“中國新四大發明”

我們今天要研討的”中國新四大發明”,是相對約定俗成的古代“中國四大發明”而言,即中國古代“新四大發明”,不是指中國當代的“新”發明。

其實,從上述中華四大體系創建和中華四大科學發現的研析中,便可引伸出中國古代系列重大技術發明。本人依舊拋磚引玉,從中提出以下對人類貢獻度最高、對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古代新四大發明”:

(一)“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針灸

中華圣祖、先賢運用中醫科學思想體系及其發現的人體經絡穴位等運行規律,率先發明了一系列治病救人、健康養生的器物、技術和方法,如診脈、針灸、氣功、按摩、推拿、點穴、火罐、刮痧、拔毒等等。但比較而言,自古及今,對醫療界運用最廣、對世界影響力最大因而對人類貢獻度最高的,應屬針灸。一根輕如鴻毛的小小銀針,根據受者病癥和體重,運用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氣血運行規律,幾下輕輕扎入,便往往針到痛止、手到病除。至今猶令世界尤其西方醫學界感嘆“神奇”。

(二)“中華新四大發明”之二:羅盤

中華智慧先賢運用中華堪輿學體系及其發現的天、地、人三重磁場和氣場感應關系與運行規律,率先發明了得以勘測宇宙、地球和人體三重磁場與氣場及其運行方位的羅盤及其技術和方法,用以指引人們出行路線、優選優化居住環境和工作場地、甚至勘測地下資源等滿足人類生活、生產、工作和健康等需求。至今依然在全世界廣泛運用。數百年來被世界嘆為觀止因而公認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只是其羅盤的一種類型的一個部件而已。

(三)“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三:陰歷歷法

中華圣祖觀天察地,運用易學、天相學思想體系以及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以月亮與地球運轉關系為依歸,根據其運行時空周期規律,創造性地獨家發明了中華陰歷歷法,用來計算、衡量和記載人類社會歷史紀年、年代和年、月、日、時、刻的時間運行,成為中華數千年來記載年代、計量時間的歷代公認標準和共同方法。同時這套頗具中華特色的時間計算標準和方法體系即中華陰歷歷法,包括立春、冬至等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定位,還能應用于掌握氣候變化、指導農業生產和衣食生活的安排,因此又稱之為“農歷”,至今仍在中華大地和東亞地區廣泛運用,并與世界統一使用的陽歷歷法(以太陽與地球運轉關系為依歸而發明、制定的歷法,亦即公元歷法)同步對應使用,相得益彰。

(四)“中國新四大發明”之四:渾天儀與地動儀

2000多年前的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運用中華天相學體系(即中華古代天文學)和中華堪輿學體系(即中華古代磁場學),總結和運用天體運行規律和古來地震、山崩的規律,率先發明了能夠觀測天體運行狀況和能夠事先預測、感應地震災變的渾天儀與地動儀。據記載,渾天儀與地動儀歷代多次成功預測預報了地震的發生,挽救了無數人群的生命財產。其方法和原理,至今仍在啟迪著中外科學家進一步研發地震預測預報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器物,永遠造福著人類與眾生。

六 、中華四大創建、發現

與發明的關系

上述中華四大體系創建、四大科學發現和四大技術發明,其間具有一種特殊的淵源關系??梢砸韵聢D表簡約顯示: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看出:中華四大體系創建之一——易學體系之中,產生了中華四大發現之一——萬物陰陽五行規律;中華四大體系創建之二——中醫學體系,產生了中華四大發現之二——經絡穴位運行規律,而運用這個發現的規律,產生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針灸;中華四大體系創建之三——堪輿學體系,產生了“中華四大發現”之三——天、地、人三重磁場與氣場客觀規律的發現,而這個規律結合“中華四大發現”之一——萬物陰陽五行規律的運用,綜合產生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三——羅盤;中華四大體系創建之四——天相學體系,則產生了中華四大發現之四——地月感應互動規律,而這個規律的運用,結合“中華四大發現”之三——磁場氣場運行規律的運用,綜合產生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四——渾天儀與地動儀。

第2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中國歷史上的發明家排名前十

1.魯班

魯班字依智,人稱公輸盤、班輸,尊稱公輸子的春請求時期魯國人,在2400多年間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均集中在其一人身上,并先后制作出墨斗、多種木工師傅的手工工具、農業機具、鎖鑰、傘等作品的中國土木建筑鼻祖。

2.蔡倫

蔡倫字敬仲,是于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的東漢宦官,在位尊九卿兼任尚方令后開始總結人們以往的造紙工藝,改進造紙術,并最終制成蔡侯紙,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后世將蔡倫奉為造紙鼻祖。

3.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也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隆中的中國古代杰出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和文學家,除了創作過出師表、誡子書的散文代表作,還先后發明出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是中國傳統文化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4.馬鈞

馬鈞字德衡,是出身貧寒的家境,有著口吃的毛病的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并且在魏國擔任官職時,先后還原指南車、改進織綾機、發明龍骨水車、制作輪轉式發石機、制作水轉百戲圖,改制諸葛連弩的發明家。

5.僧一行

僧一行這個唐朝著名的圣人,本名為張遂,是有著大慧禪師謚號,博覽經史,并通曉陰陽、五行之學的唐朝著名天文學家和釋學家,最主要的成就就在于編制大衍歷,并在制造天文儀器、管澤天響、主持天文大地測量等方面做出過重大貢獻。

6.畢升

畢升是在杭州書廝中專事手工印刷的北宋發明家,是于北宋仁宗慶歷年間汲取前人的經驗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的發明家,而這個傳奇人物的事跡也僅見于沈括的《夢溪筆談》。

7.張衡

張衡是舉孝廉出身,先后出任太史令、侍中等職位的東漢時期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文學家和地理學家,也是先后創作出靈憲、渾儀圖注、歸田賦、二京賦等作品,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對天文學、地震學和機械技術有著杰出貢獻的漢賦四大家之一。

8.蘇頌

蘇頌字子容,是出身閩南望族的北宋中期著名官員、天文學家和藥物學家,是于1042年登進士第,入朝后長期廣涉古籍,留心醫學,對算法、地志、山經、本草等學術無所不通,并主持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了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

9.杜詩

杜詩字君公,是于光武帝時期入朝,成為侍御史,于建武七年擔任南陽太守時創造了水利古風器、水力傳動機械等設施,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的東漢著名官員、水力學家和發明家,并因使得郡內因此富庶起來而被后人冠以杜母的美稱。

10.黃道婆

第3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祖國的成長》。

我們在爬滿甲骨文的鐘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于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在最初的蠻荒時代,人類沒有美麗的衣服,沒有統一的文字,也沒有統一的過度??墒枪爬系闹袊嗣駞s用自己的智慧為文明添上了燦爛的一筆,他們創造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曾驚訝地說,在太空上看地球,只能看到兩樣東西。一是荷蘭的梯田,二就是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由此可見,早在XX多年前,勤勞的中國人民早已把足跡印在地球上了。中國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萬里長城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你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人民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生活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上,我聞到了空氣中飄蕩的墨香,看到了古人們智慧的結晶。還有那些耳熟能詳、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中華五千年文化將由我們傳承。唐詩泛指創作于唐代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宋詞則是一種詞歌,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等,其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訪小調”。明清小說則是一種小說,其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并列的地位。四大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韻,與歷史爭奇斗艷,歷史與四大詩歌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則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智慧。這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并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史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四大發明凝聚著我們祖先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第4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1、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后,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并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制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2、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于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于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一、充分開發歷史圖冊這一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課程性質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述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是課程改革的題中之意。而在歷史教學中,地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歷史填空地圖冊。教材中的許多插圖為歷史比較法的實踐運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比較,有助于幫助學生發現各種變式事例中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點;通過比較,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區別各種變式事例中不同事物間的本質差別。有比較才有鑒別。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二、合理利用歷史圖冊這一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固守某一種課程資源,而應該多種資源綜合利用;不能只利用熱門資源,普通資源有時候更有效。比如與教材配套的《歷史圖冊》作為課程資源就應該充分利用起來,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壁w恒烈先生也認為:“合理的想象在嚴肅的歷史科學中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痹谥v“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時,我試圖給學生介紹詳細的四大發明資料,但查閱的資料總是非常繁瑣,不好講解,而《歷史圖冊》上每一項發明都有相應的考古圖片和想象圖,還附了一定的文字介紹,我發現學生只看《歷史圖冊》就能對四大發明的人、事、物有較為直接、形象的認識。加之圖冊上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播路線圖》和《四大發明向外傳播時間表》,不但使學生了解了四大發明,而且對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和成就有了更多的感悟,比起自己空泛的講解來,有效多了?!爸袊糯臅ㄋ囆g”一課中,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五大書法字體在《歷史圖冊》中也都有相應的實物圖片,配有簡練的文字說明,都編排在同一頁,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各種字體的魅力,有利于引導學生對五種字體進行對比研究,讓學生對各種字體的特點有更深入的把握。比起課件動態展示時學生無法集中精力來真正體會書法的魅力這一弊端,《歷史圖冊》的效果明顯占了優勢。在此教師可首先布置感知的任務:在預習正文內容的基礎上,仔細讀圖,展開合理想象,然后陳述當時浮現于腦際的觀念。運用這種方式的教學,一方面給了教學對象以想象的廣袤空間,激活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鍛煉了他們的歷史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因為回答的需要而進行了精心的語言組織,則又使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與提高。

三、強化教學中歷史圖冊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圖冊中的圖片是對歷史知識的某些片段、側面的狀態和形貌的“寫真”,是對某一歷史事件、人物活動和歷史現象的“空間描述”,是形狀化、立體化的歷史教材,它和教材文字敘述相互呼應,互為補充,完整構成系統的歷史知識,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歷史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進行插圖教學,不僅可以使抽象的歷史概念形象化、直觀化,激發學生興趣,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痹跉v史教學中,學生對老師所講的知識感興趣,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教學效果就好。而一節課能否有個好的開頭,直接影響到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利用插圖,精心設計導語,是眾多導人法中的一種,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顯著。歷史插圖再現歷史現象或事件,使抽象的歷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如教學《秦朝的統治》一課,首先引導學生看《秦始皇圖》:秦始皇頭戴冕旒,身著龍袍,躊躇滿志,左手執劍,右手指點江山。從而激發了學生了解秦始皇的興趣,同時也為突破“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一重點奠定了基礎。

強化教學中歷史圖片的問題設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鑒別能力

如現行高級中學課本《中國近現代史》上冊第54頁的《時局圖》。該圖繪于19世紀末,是一幅寓意深刻,具有警世作用的政治性漫畫。據該圖進行如下問題設計:

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圖中各種動物的寓意是什么?

2.該圖的作者認為當時清政府的統治狀況如何?

3.在此情況下,中國還有一支怎樣的力量?他們的反應如何?

4.作者“不言而喻”,觀者“一目了然”的“時局”是什么?

通過設問,對插圖進行觀察、分析、解答,初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透過歷史事物的現象,抓住其本質,揭示其內在聯系,進而構成立體式、網絡狀的歷史知識結構。這樣既加深了對中國這段屈辱歷史的理解,又鞏固了對其具體歷史知識的記憶,還可達到以史為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第6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北宋時,我國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事業,13世紀則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并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關鍵詞】四大發明;經濟文化;世界;啟迪

在歷史定論中,我國的科學技術上在兩宋之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并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兩宋時期將其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在談到宋代的科技成就時曾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學史料時,往往會發現他的焦點在宋朝。”不僅如此,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經評價到,“中華民族之文化,歷經數十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睆闹型鈿v史學者的高度評價贊揚中,或許,我們對于宋朝的印象會被打破甚至顛覆。

翻查宋代所取得的諸多科學成就,我們會發現它的科技成果涉及了包括農業,醫藥學,數學,天文,地礦等諸多領域在內科學實用成就(其由沈括主編的《夢溪筆談》中對宋代科技成就做了詳細介紹)。而,在這令人咂舌的成果之中,又以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四大發明的重大完善和突破為代表。他們的影響是世界性的歷史性的??梢院敛豢鋸埖恼f,他們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狀態和聯系。

首先從印刷術說起,兩宋時期,社會上廣泛使用雕版印刷術。并使之達到一個新的高峰,至今,宋刻本仍被當代收藏家視為珍品。隨著北宋的平民藝人畢昇發明了膠泥焙燒而成的活字印刷的技術之后,該技術從中東傳入歐洲,1456年歐洲人才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制第一本《名登堡圣經》。這比歐洲早了400年左右。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加速了印刷業和文化傳播業的發展。書籍發行量的增多,使得更多的人學習文化知識,豐富宋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前面提到活字印刷術所帶來的印刷業的繁榮也帶動了造紙術的發展。宋代的造紙術廣泛使用楊桃藤,黃蜀葵等浸出液作成的“紙藥”,紙漿變得更加均勻,產量和質量都有極大的提高,價格也不斷下降,種類更加繁多。在印刷術和造紙術改良的雙重作用之下,交子的出現在技術方面已完全可能。而下層普通平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成本和機會,也更低,更多。

其次是指南針,我國古代先人在戰國時期發現了磁鐵的指向性,并使用天然磁石發明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但碩大的司南置于地面不僅摩擦力大,造成指向不準,而且天然磁石制成故又極其容易失掉磁性,弊端諸多,到了宋代,不知是海洋貿易的需要促進了指向工具的跨越發展還是指向工具的改進促進了海洋貿易的發展,或者是二者相互促進,亦或是其他因素??傊藭r的人們創造性地發明了人工磁化的方法,方法分為兩種:一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鋼針的針鋒,使其獲得磁性;其二則見于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的記載:將鐵片剪成適當的形狀,并用火燒紅,將其尾部對準北方,迅速放入冷水中,最后放入密閉的磁性匣子。在北宋時期指南針一開始用于軍事,主要用于在黑夜和大霧環境下指示方向,再到后來指南針演變為羅盤(磁針和方位盤連成一體的羅經盤)。到了1125年也就是北宋后期,指南針用于航海,而后來的南宋將其推而廣之。他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的航海貿易,是當時的海上商路極其繁榮,關稅成為了當時南宋稅收的重要一部分,商品經濟更加活躍,同時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中外的文化交流。

火藥的改進和使用也同樣意義重大,火藥其實在唐代就被一群追求長生不老的道人們在煉“仙丹”的時候發現并記載下來:將硫磺,硝石,碳混合在一起,一旦遇火就會燃燒或爆炸,這種最初的黑火藥,起初僅用于節日歡慶的煙火,而“火藥”一詞最早見于北宋年間的《武經總要》,據其記載,當時的已有較大改進,形態由原來的膏狀變為固體,并且添加量更大的硝石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火藥的威力更加威猛。其實在唐末的戰亂中火藥已小范圍使用,而到了宋代,由于火藥本身配方的改進以及用火藥制造的兵器也取得巨大進展如“鐵火炮”’“突火槍”等,大大提高了殺傷力和破壞力而被廣泛的應用于軍事戰爭中。

其實在這里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宋代軍事上固然處于積弱局面,但正是由于在當時如此精良的武器裝備,極大地彌補了這一缺陷,或許大宋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靠這些武器延長壽命??闪钊送锵У氖牵好鎸摿χ薜幕鹚?,宋朝以后的統治者并沒有大力發掘,反而用他們制造供貴族們娛樂的煙花爆竹,而在歐洲,他的命運卻大有不同,他們用此制作先進的洋槍火炮,且資產階級最終用它們將以國王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打出歷史舞臺并建立資產階級制度,最終在開拓世界市場和海外殖民的道路上用這些武器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除了上述的四大發明外,在宋代的天文歷算中,出現了世界上最糟的天文星圖之一——《天文圖》;世界上第一臺“水動天文鐘“以及在歷法中的《統天歷》確定的回歸年與現行的公歷長度絲毫不差。數學以秦九韶的《九章算術》為代表。醫學也留下了《政和本草》與《洗冤錄》等經典著作。

正如斯塔夫理阿若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所說的:‘商業革命的根源在于經濟生產效率的顯著提高,技術的穩步提高了傳統的工業產量。’就是在這樣的技術突破中,宋代的商品經濟火速發展,并使得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而科技的發展也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加有效地載體,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宋代有個更加的發展也更大范圍的走進尋常百姓家。

雖然兩宋的科技成就如此之輝煌,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理論與實踐的剝離。這似乎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社會。雖然宋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一定措施獎勵科技發明,但社會環境,文科取士的科舉,后世封建政府的高壓政策以及中國古代固有的迷信學說等在內諸多因素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科技得向前推進以及向理論化和系統化的發展,并最終在以后的幾百年間被西方反超。

【參考文獻】

[1]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李約瑟.《中國古代科技史》.

第8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在談到中國古代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這四大發明的時候,通常都說是四大科學發明或者四大科技發明。實際上,這四大發明盡管非常偉大,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但是它們都不是科學,而只是技術。由于我們的祖先沒有刨根問底地去研究這些技術背后的規律,因此不但沒有發展成為化學、電磁學、地球物理、自動化等科學學科,就連當時先進的技術在后來也逐漸被西方超越。

北京大學的曉毅教授最近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時,引用了一個美國科學家對于中國古代沒有研究科學的后果的評論(2012年6月8日《文匯報》),這說明美國人很清楚中國為什么落后,當然也很清楚他們的發展方向。里面有段話是這樣說的:1883年,美國科學家羅蘭在美國《科學》雜志上撰文,有幾句話非常刺激。他說,“我時常被問及,科學與應用科學究竟何者對世界更重要。為了應用科學,科學本身必須存在,如停止科學的進步,只留意其應用,我們很快就會退化成中國人那樣,多少代人以來他們都沒有什么進步,因為他們只滿足于應用,卻從未追問過原理,這些原理就構成了純科學。中國人知道火藥應用已經若干世紀,如果正確探索其原理,就會在獲得眾多應用的同時發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因為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遠遠落后于世界的進步。我們現在只將這個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當成野蠻人。當其他國家在競賽中領先時,我們國家(美國)能滿足于袖手旁觀嗎?難道我們總是匍匐在塵土中去撿富人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并因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認為自己比他人更富裕嗎?不要忘記,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來源。”

李約瑟難題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也比西方發達,但卻在人類認識宇宙的七次飛躍中都無所作為。在理論方面,中國古代的天文發展成了占星術,但是沒有發展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學;在技術方面,中國古代的天文主要是服務于農業,但是沒有產生現代科學。因此就有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并被引申為如下形式:“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技術都遠遠比西方發達,但是為什么沒有產生現代科學?”

對李約瑟難題的研究直到今天都一直很多,對此,我也有一些個人看法。

我曾經聽過一個“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到底是早晨還是中午太陽距離我們近,肯定只有一個答案,但是這個故事沒有得到這個答案就結束了,而且這個答案中國人始終也沒有得到。至于故事里面談到的現象,本來是嚴肅的地球大氣科學、光學、測量學等科學問題,但是兩千多年以來,在中國一直沒有作為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反而作為孔子的笑料。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詭辯代替刨根問底,以贏得辯論代替追求真理的例子。

TIPS

我的意思不是現在中國人仍然不理解這個問題。我想說明的是,直到西方科學傳到中國之前,中國人一直沒有認真地研究并解決這個問題。蘇定強院士在給本文作者的信中指出,上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的戴文賽先生研究過這個問題并發表在《南京大學學報》。

“杞人憂天”的寓言故事在中國則是更加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成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皮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氣、日、月、星宿和地為什么不塌,都是嚴肅的地球大氣科學、天文學、力學和地球科學等科學問題,但是兩千多年以來在中國僅僅作為嘲笑“不切實際”之人的笑料而廣為流傳,并沒有作為科學問題進行研究。這是一個以自圓其說代替刨根問底,以實用主義代替追求真理的例子。

想一想,在我們身邊是不是還在不斷地發生著類似上面這兩個寓言故事的事情:以詭辯或者自圓其說代替刨根問底,以贏得辯論,或者以實用主義代替追求真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中國的傳統思想和實用傾向對中國人的思維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是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嚴重缺乏科學精神的主要原因。

TIPS

蘇定強院士在給本文作者的信中對有關“辯日”問題做了精彩的評論,現摘編如下:“中國古代這個故事流傳了兩千年,如果量一下太陽的角直徑就會知道,水平方向早晨和中午相同(微小的差別古代人是量不出的),垂直方向早晨的角直徑小一點(太陽升起時是扁的),也就是太陽早晨的視面積比中午小一點,得到的結論應是太陽早晨遠,然后就會聯想到,看起來早晨近(大)是視覺錯誤。但太陽早晨的視面積比中午的小得不多,不至于引起早晨比中午涼那么多,于是會猜想地面可能存在大氣,大氣會吸光,早晨涼主要是陽光穿過大氣的路徑長,太陽形狀扁很可能也是大氣造成的,會得到好幾個科學結果和猜想。如果更進一步,一年四季頻繁地測太陽角直徑,就會發現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甚至得到運行時相同時間掃過相同面積,如果這種測量在開普勒之前,那就對于地球(一顆行星)而言,我們比開普勒更早得到了開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有了這樣的結果就很容易推廣到其他行星。”

中國并不缺乏思想家,也不缺乏對整個宇宙的思考。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人和自然、人和宇宙的關系,并不重視探索統治自然和宇宙的規律,更不重視研究可以實證的規律。中國的傳統思想家滿足于形成一套可以自洽的思想體系,而不重視思想體系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應用,以及預言新現象。因此這些思想體系不能、也沒有被發展成為真正的科學理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缺少基本的科學理念,也就是任何現象都受基本規律的制約。毋庸置疑,中國古代的技術曾經領先世界,對整個人類文明做出過輝煌的貢獻。中國古代的農學、藥學、天文學、數學等都曾經世界領先,但是在這些方面強調的是實用性,都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產生一些實用的知識,而沒有對這些知識做出進一步的理性和系統的整理和抽象概括,不曾探索內在規律成為系統的科學理論。

因此中國古代科學發展落后,或者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科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古代的技術極端強調實用性。但是實用性眼光不夠遠大,設定的發展空間極小,一旦現實不提出直接的需求,它就沒有了發展的動力。這一點和西方所開創的科學體系完全不同:不以實用為目的,為追求規律而追求規律,這就為科學的發展開辟了無限的空間,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學革命,而科學革命最終(可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命,這在天文學以及現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歷史中都得到了清楚和生動的展示。但是中國在歷次科學或者技術革命中都無所作為,甚至是受害者。盡管清朝時中國的GDP已經世界第一,但是仍然沒有避免大清王朝的衰亡,并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多世紀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沒有刨根問底的慘痛教訓,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現在中國的科學落后于發達國家,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前面討論的中國社會普遍缺乏科學精神應該是一個關鍵原因,而整個社會的狀況則和教育密不可分。任何一個社會在某方面的狀況總是由該方面的最杰出人才所代表的。比如眾所周知,美國現在是國際上科學和技術創新都最先進的國家,技術創新的代表人物就是家喻戶曉的蓋茨和喬布斯,而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科學創新的代表人物(當然很多諾貝爾獎也授予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技術創新,比如光纖通信、CCD、全息、綜合孔徑、激光等重大技術)。中國在科學方面的落后就表現在沒有科學大師,而這必然是學校的教育出了問題,因此就有了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

第9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范文

一、對外交往路線經歷了由陸路為主到海路為主的變化

我國的對外交通在兩漢時期初步形成。在張騫“鑿空”的基礎上,絲綢之路逐步形成規模,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這時雖有海上絲綢之路,但由于我國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在黃河中上游地區,同時造船技術不發達等因素,所以不占主要地位。到唐朝時期,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和造船技術的進步,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一樣成為主要通道,形成了“水陸并舉”的局面。到了宋代以后,因為經濟中心南移,北方處于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西北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而造成交通不便,造船技術和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等航海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尤其是到明清時期,不管是鄭和下西洋還是荷蘭侵占臺灣都是通過海路。

二、交往的商品由絲綢為主到瓷器為主

在我國古代的對外交流的商品中,絲綢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為我們贏得了“絲國”的美譽。尤其在古羅馬,來自東方的絲綢一度成為奢侈品的代名詞,備受貴族的推崇,以至于羅馬皇帝被迫下令禁止穿著絲綢。但就整體而言,古代交往的主要商品還是發生了變化。唐代之后,瓷器在對外交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瓷器的英文china也與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緊密相連。發生變化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一些:一是養蠶繅絲技術的外傳。在漢代時期,通過絲綢之路,我國的鐵器、絲綢和養蠶繅絲技術,以及鑄鐵技術、井渠法就先后西傳。二是陶瓷業的發展。唐代“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宋代景德鎮瓷都的出現,元代青花瓷的創造,標志著我國陶瓷技術的發展。正是瓷器制作越來越精美,所以大量的瓷器外傳。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群神圖》中,畫家就把來自中國的青花瓷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當時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格外珍視。三是交通的變化。我國對外交通經歷了由陸路為主到海路為主的變化。在陸路,絲綢因為輕且不怕顛簸運輸更加便利,而在海路,瓷器不怕雨水的侵蝕而更適合運輸。

三、科技文化的交流歷經了東學西漸到西學東漸的過程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交流的變化主要源自于古代科技地位的變化。由于國家統一穩定,經濟發達,教育完善,古代科技在宋元之前一直領先于世界。在此基礎上,對外傳播科技一直是古代對外交往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漢代至宋元,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鑄鐵技術、養蠶繅絲技術、數學、醫學等就不斷向外傳播,從周邊國家到西亞再到歐洲、非洲。尤其是四大發明的傳播,對歐洲歷史的發展進步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為歐洲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及資產階級革命創造了條件。但是到了明清時期,由于專制制度的空前強化和文化專制政策,導致中國古代科技沒有能夠轉化為近代自然科學,在近代自然科學方面我們開始落后于西方。一些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華,把西方的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知識傳入中國,如利瑪竇、南懷仁。中國的士大夫知識分子也積極引進西學,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在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就專門介紹了《泰西水法》,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也收錄了西洋紅夷大炮鑄造法。這表明海外技術的傳入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

四、對外政策由開放到閉關鎖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yy4080李崇端60集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已婚同事11p| 免费看成年人网站|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天下第一日本高清国语在线观看|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av色综合网站|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柏欣彤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天丁香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 尤物视频193.com|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巨粗挺进女县长|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色香蕉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古代级a毛片在线|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欧美日韩生活片|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王雨纯脱得一点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