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中醫基礎理論教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基礎理論教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基礎理論教程

第1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同時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將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互動式討論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新性,從而有利于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對于醫學院校學生,鍛煉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臨床多向發散思維的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整合已有零散的醫學知識,不失為提高醫學生臨床素質的適宜教學方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無定法,往往在一節課中,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靈活、交叉和綜合運用,未必自始至終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穿插運用講授法、情景法、研討法、問題法、案例法以及輔導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也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如問題討論式、布置小課題作業、合作辯論式和學生講課式等。我們通過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運用該方法,發現其優勢和劣勢如下:

1.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方式在中醫學基礎中的優勢

中醫學基礎是中醫學的基礎課程,具有極其豐富的理論,它從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維方式并對其進行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哲學原理的整合。課程中很多知識點,都會涉及諸多學科內容。課程開設在大一階段,而大一的學生從未接觸過中醫學文化的有關知識,對于中醫學文化既缺乏文化背景基礎,又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學習到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等章節時,感覺抽象、模糊、深奧難懂。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激蕩,就存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感覺乏味、缺乏對中醫學基礎內容的體會和認識。

而在中醫學基礎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比如課堂提問引起互動,可以設問:精氣的含義是什么?由于學生們對自然界的氣體都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又往往能聯系身邊的實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將會給后面進行更深人的探討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如,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提出帶有創新性的穿插提問,這也是一種良好的互動討論方式。在提出“如何理解肝木克土”這一問題時,同學們就會聯系實際從不同方面進行討論,除了強調的內容外,還增加了不少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的辯證思維能力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方式在中醫學基礎課程中的弊端

1)在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法運用中,學生的知識結構點必須在原有的一些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但學生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使組織難度加大;2)大一學生缺少活動經驗,思路不夠開闊,容易在選題上出現從眾的現象,需要老師給予的指導和幫助,但不可包辦代替,這樣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歸納互動問題,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備課;3)精選案例式互動雖然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但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討論性教學法量較小;4)多維思辨式互動,能夠使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5)為了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一個理論問題,學生事前也要查閱很多資料,需要學校圖書館和學院專業資料室的幫助才能完成。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學習的圖書資料、教學手段設備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3.建議

關于互動式教學思想的論述最早可見諸《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里的教學相長實際上就是古代樸素的互動思想。“問題”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確保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教師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相比較而言,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屬于應試教育,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比較缺乏,仍然多依賴教師的講解和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方式的突然出現,學生需要了解、習慣和適應,否則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或者困惑茫然、甚至感覺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和麻煩。所以這種教學方法必須循序漸進,進行部分知識點的改革和嘗試,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后,摸索更好的融合方法。

第2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從2001年以來,在積極推動英語等外語對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進行教學的思想指導下,全國很多中醫藥院校都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迎接現今時代所賦予的挑戰,中醫藥專業的雙語教學無疑勢在必行。[1]但有研究顯示由于中醫藥的特殊性,其雙語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關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視。[2]因此本文通過闡述國內相關著作發展情況,從而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縱觀近20年國內中醫藥英語翻譯著作的發展狀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中醫藥相關英文著作

1.叢書系列

1990年張恩勤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英漢對照新編實用中醫文庫》。其中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上、下冊)、《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各科》(上、下冊)、《中藥學》、《方劑學》、《中醫養生康復學》、《中國針灸》、《中國推拿》、《中國藥膳》、《中國氣功》、《中國名貴藥材》、《中國名優中成藥》,該套叢書在國內尚屬首部。之后1991~1994年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編了一套《英漢實用中醫藥大全》,其中包括《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單驗方》、《常用中成藥》、《針灸治療學》、《推拿治療學》、《醫學氣功》、《自我保健》、《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骨傷科學》、《直腸病學》、《皮膚病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急癥學》、《護理》、《臨床會話》等。2002年左言富任總主編、朱忠寶等總編譯,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漢對照)新編實用中醫文庫》,該套從書包括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國針灸》、《中國推拿》、《中醫養生康復學》等14個分冊。2001~2006年間劉公望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圖書《針灸基礎學》、《針灸臨床學》、《方劑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發揮》等,同時劉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編了《針灸學基礎篇》和《中醫臨床基礎速覽(傷寒、金匱、溫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2.教材

1998~2000年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編譯了高等中醫藥院校英漢對照教材,并由學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英漢對照中醫本科系列教材”《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基礎理論》等系列叢書。在2007年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來華留學生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漢英雙語教材編審會指導下,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漢英雙語教材,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針灸學》、《推拿學》、《中醫養生學》、《醫學基礎知識導讀》。

3.單個著作

(1)英文

1)中醫基礎理論

2003年劉干中、徐秋萍、王臺主編《中藥基礎知識》(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醫臨床

1998年徐象才主編,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書籍《諸病中醫中藥外治大全》。2007年李經緯主編的《中國傳統健身養生圖說》(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謝竹藩編著了《英文中醫名詞術語標準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針灸推拿

1981年ChenChiuHseuh編著《Acupuncture:AComprehensiveText》。1999年程莘農主編,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書籍《中國針灸學》。2002年金義成、彭堅所著《中國推拿學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李鼎原著,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編譯《針灸學釋難》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2)漢英或英漢

1)中醫基礎理論

1990年陳慰中著,俞昌正譯《西方的中醫五行學說(英漢對照)》由學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馬偉光、和麗生主編《英漢雙解簡明中醫基礎理論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醫臨床

3)中藥學

2006年蘇子仁、賴小平主編《漢英·英漢中草藥化學成分詞匯》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4)針灸推拿

4.工具書

二、討論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醫藥英文著作中,叢書系列大致可分為四套,主要為漢英或者英漢雙解形式編寫。教材主要有兩部,基本包括中醫藥主要科目知識,一部全英文,一部漢英雙解。而個人著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較少;中醫基礎理論兩部,中醫臨床三部,針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漢英或者英漢形式出版;中醫基礎理論兩部,中醫臨床各科及詞匯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針灸推拿學的著作編寫,共有二十八部,中藥學僅一部。工具書包括有十六部,均為漢英形式。

1.目前國內中醫藥英文著作以及普及存在的問題

(1)專業英語教材:專門針對中醫藥院校學生學習的中醫藥專業英文雙語教材還呈現一個短缺狀況,尚需進一步編輯完善。

(2)專業英語人才培養:還缺乏一支數量充足,既掌握中醫藥專業技術,又精通中醫專業英語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隊伍在醫療實踐中大力宣傳中醫藥,使中醫藥難以進入國際醫藥主流市場,在國外醫療體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際認同。

(3)全英文著作:中醫藥英文著作目前主要還是針對國內相關從事中醫藥人士的學習,因此編寫形式以漢英或英漢雙解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編寫的著作相對較少;中醫藥知識全面傳播還尚存缺限。

(4)中藥學以及其他中醫藥經典醫籍:由于國際社會對于針灸推拿已經比較認同,但對中藥學和一些中醫經典醫籍,如《金匱要略》等的英文著作編寫較少,相對限制了有關理論的交流和傳播。

2.解決之道

第3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關鍵詞: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癥狀特點;中醫證候特點

中圖分類號:R57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7717(2008)11-2409-05

Study on TCM Symptoms and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 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

LI Fengyi1,TIAN Delu2,SUN Jinhui2, ZHANG Daoming3, ZHAO Xianjun4,BATU Deligen5,LI Qunwei6

(1.No. 302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39, China; 2.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3.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 100029, China;

4.Medical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0, Jilin,China;

5.The Affiliated Hospital Innermongoli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ongliao 028000,Innermongolia,China;

6.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 was the investigative emphasi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TCM had some advantages in prevention and cure 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 study on "syndrome" was TCM research focus nowadays.Though adopt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overally gathered the data of four methods of examination and correlat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the study discuss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and TCM pathogenesis from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Key words: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 TCM symptoms characteristics; TCM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酒精性肝纖維化是國內外酒精性肝病研究的重點,近10余年來在臨床及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中醫藥防治酒精性肝纖維化有一定的優勢,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在臨床及基礎研究領域都獲得了許多成果。酒精性肝纖維化“證”的研究也是當今中醫研究的熱點,但至今尚無一致可重復的相關文獻報道,更缺乏數理統計支持的多中心證候特點分布臨床資料。本研究試圖在此方面進行探索。采用臨床流行病學的原則和方法,在明確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的基礎上,較全面地收集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的中醫四診資料和相關臨床檢查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應用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酒精性肝纖維化的臨床信息,以期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對酒精性肝纖維化臨床中醫證候的特點以及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病機的特點進行探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多中心前瞻性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所有病例于2004年6月-2005年12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消化科、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消化科、延邊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泰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共5家醫院,按統一研究方案收集,包括門診及住院病人。最后共收集合格病例199份。調查表均由消化科醫院臨床醫生填寫。

調查表中酒精性肝纖維化臨床資料的內容:包括中醫面色、舌脈、全身癥狀(口味、肌膚、二便)、脾胃癥狀群、肝膽癥狀群、腎及血證癥狀群等共136項(詳見《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臨床證候調查表》)。全部癥狀均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標準進行分級量化:按癥狀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性質程度與外界刺激關系等4個方面進行綜合量化,分為無、輕、中、重4級,分別量化為0、1、2、3;難以分級的分為不出現與出現,記為0、1。

1.2 研究方法

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證候特點的研究應用主成分分析(FACTOR ANALYSIS)的方法[1]。主成分分析就是尋找潛在支配因子的分析方法,即將相關性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癥狀)歸于同一類中,用少數幾個因子來描述許多變量(癥狀)之間的聯系。主成分分析的工作原理比較符合中醫“辨證”的思路,“證”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綜合分析患者出現的各種癥狀、體征等,對疾病所處一定階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勢等所作出的病理性概括,即“證候”,是潛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因子);癥狀是機體內在病理狀況的外在表現,是外在的、受“證”支配的因素(變量)。本研究就是根據主成分分析的理論,將酒精性肝纖維化四診信息中的相關部分提取為支配這些信息的因子,進而依據中醫基礎理論和“證”相關臨床判斷標準來分析酒精性肝纖維化的證候特點。

2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2.1 病例納入標準

參照2002年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南京的診斷標準和日本的診斷標準制定。①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酒精量>40g/d,女性略低;或2周內有暴飲史;②過度飲酒出現肝損傷的臨床表現,影像學診斷為酒精性肝纖維化者;③肝活體組織檢查符合酒精性肝纖維化組織學改變者;病變的主體:a、中央靜脈周圍纖維化;b、肝細胞周圍纖維化;c、從肝細胞囊開始的星芒狀纖維化。出現其中一項或全部;④未見明顯炎細胞浸潤和肝細胞壞死者;⑤血清HBsAg陽性但HBV-DNA陰性者;⑥年齡范圍為25~70歲;⑦合并脂肪肝的纖維化(即脂肪肝加肝纖維化)病例亦歸入此類。

肝纖維化的定性診斷注意事項:①據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很難診斷酒精性肝纖維化。在未做肝活檢情況下,應結合臨床影像學檢查結果。測定門靜脈、脾靜脈內徑,可間接了解肝纖維化的有無,門靜脈主干內徑>13mm,脾靜脈內徑>8mm時,排除測量時的影響因素,提示有門脈高壓的形成,肯定已有肝纖維化的存在。②肝和/或脾大。

2.2 病例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25歲以下或70歲以上者;②妊娠或準備妊娠婦女,哺乳期婦女;③血清HBsAg陽性,HBV-DNA陽性者;④血清學檢測證實有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膽性肝炎或隱源型肝炎者;⑤合并肝癌、肝性腦病、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嚴重并發癥者;⑥肝功能失代償期患者;⑦原發性和/或繼發性心腦血管、肺、腎、內分泌、神經和血液系統疾病者;⑧精神異常不能表達自身感受者。

2.3 中醫相關辨證標準

參見《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相關內容。

3 結 果

3.1 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癥狀分布特點

對199例患者88個癥狀、舌脈進行頻數統計,結果初步表明(見表1),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中醫癥狀分布相對比較集中于消化系統癥狀。舌脈病態改變也較突出,在以上88個癥狀中占有相當的比例。

3.2.2 主成分法提取因子 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有12個,其對總方差的累計貢獻率為70.241%。

3.2.3 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證候分布特點 用主成分法,經最大方差旋轉法旋轉變換,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以下結果(見表3,僅列出大于0.3的因子系數)。

從表3得出的12個因子所包含的變量按因子系數大小排列如下:

F1:腹痛欲泄泄后痛減,手足麻木,胃脘疼痛,消谷善饑,饑不欲食,頭暈,心悸(心慌),潮熱盜汗,怯寒,夜尿頻多,骨蒸發熱,皮下瘀斑,齒松發脫,腹痛綿綿,口渴喜飲,口渴少飲,頭身困重,喜太息,形體消瘦,腰膝酸軟,減退,(肝區、胃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健忘,牙齦腫痛,口淡不渴,氣短,五心煩熱,耳聾,口燥咽干,懶言,耳鳴,齒衄,情緒抑郁,自汗,浮腫,腸鳴,矢氣,,身熱不揚,煩躁易怒,呃逆,噯氣,便血,失眠,胃脘灼熱,口膩,便溏不爽,大便稀,吞酸,遺精,神疲,胃脘嘈雜。F2:身目發黃,口干而苦,小便短黃,胃脘嘈雜,不欲食,吞酸,胃脘灼熱,脘悶,便溏不爽,口膩,肝和/或脾腫大,口燥咽干,食少,面部赤絲,失眠,腸鳴。F3: 噯氣,呃逆,自汗,耳鳴,情緒抑郁,便血,吞酸,胃脘灼熱,矢氣,煩躁易怒,惡心嘔吐,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頭暈,心悸(心慌),口渴喜飲,失眠,骨蒸發熱,健忘,口膩,腸鳴。F4:腹脹,食少,口淡不渴,腸鳴,不欲食,便溏不爽。F5:面部赤絲,減退,齒衄,肝和/或脾腫大,(肝區、胃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尿頻多,煩躁易怒。

F6:大便秘結,排便無力,懶言。F7:肌膚甲錯,身熱不揚,失眠,牙齦腫痛。F8:乏力,神疲。F9:脅肋(肝區)疼痛,惡心嘔吐,肝和/或脾腫大。F10:脘悶,口膩,不欲食。F11:矢氣,腸鳴。F12:牙齦腫痛。

根據中醫基礎理論和“證”相關臨床判斷標準來分析上述12個因子所包含的變量,可以得出每一個因子所代表的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證候特點:

F1的證候特點:屬寒熱虛實錯雜;從所包含的變量分析,臟腑定位不明確,但主要癥狀表現為肝膽脾胃系統,兼見其他系統表現,與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臨床錯綜復雜的癥狀較符合,故F1的癥狀群代表“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的臨床綜合表現。F2的證候特點:屬邪實,主要表現為肝膽熱盛,病位在肝膽。因較符合“肝膽濕熱”的辨證標準,故擬為“類肝膽濕熱”。F3的證候特點:屬邪實,主要表現為肝氣郁結;病位在肝。因較符合“肝氣郁結”的辨證標準,故擬為“類肝氣郁結”。F4的證候特點:屬實證,主要表現為脾為濕困的臨床表現。病位在脾,故擬為“類濕邪困脾”。F5的證候特點:屬虛實夾雜,虛癥主要表現為腎陰虛,實證表現為瘀血表現,擬為“類腎虛血瘀”。F6的證候特點:屬虛證,主要表現為脾氣虛,病位在脾,擬為“類脾氣虛”。F7的證候特點:該因子所含變量無內在聯系,臟腑定位不明確,無法判定證候歸屬,予以刪除。F8的證候特點:屬脾氣虛證,與F6的證候特點相同,根據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二者可合并,擬為“類脾氣虛”。F9的證候特點:屬邪實,主要表現為瘀血阻絡,病位在肝脾,擬為“類瘀血阻絡”。F10的證候特點:屬邪實,主要表現為脾為濕困,與F4的證候特點相同,根據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二者可合并,擬為“類濕邪困脾”。F11的證候特點:該因子所含變量較少,只是脾胃系統的一個癥狀,無法判定其證候歸屬,予以刪除。F12的證候特點:該因子只有一個癥狀,缺乏臟腑定位變量。無法辨別證候歸屬,予以刪除。

3.3 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證候特點分布(見表4)

4 討 論

證候的辨證可劃分為古典(傳統)辨證診斷和現代辨證診斷研究兩個歷史階段。前者的方法包括“依據癥狀診斷”、“結合病因診斷”和“治療性診斷”3種,都是定性的經驗診斷[1]。后者是從80年代開始,目前正在進行探索期間,其特點是:一方面逐步引入“臨床流行病學”方法,力求進行半定量化、定量化、客觀化和標準化診斷研究的各種探索;另一方面建立西醫微觀指標與中醫“證候”的聯系:目前尚未達成共識。

隨著中醫學科建設的發展及臨床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中醫規范化已成為中醫界研究的重大課題。傳統的辨證過程,即醫家以“四診”為手段,獲取了患病個體的直觀信息,進而根據中醫學理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分析、思辨,并借助一定的標準,將其歸屬于相應的證候類別。今天,人們稱之為宏觀辨證,其作為判別依據的標準則稱之為“證候宏觀標準”。而制定“證候宏觀標準”的過程就是證候規范化的過程,是對中醫學術系統整理、統一規范、全面提高的過程。它是辨證論治規范化的基礎。規范化、標準化,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一門學科成熟的標志。中醫對證的診斷為中醫學所特有,故應立足于建立自己的科學標準,以提高臨床診療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且利于對外交流。

本課題采用臨床流行病學的原則和方法,遵循中醫臨床觀察的特點,設計癥狀、體征調查表,在明確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的基礎上,較全面地收集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的中醫四診資料和相關臨床檢查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應用統計軟件處理分析酒精性肝纖維化的中醫臨床證候特點,為該病中醫證候的分類、病機的探討以及臨床治療措施的制定等方面做些探索性研究。

4.1 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臨床表現以消化系統癥狀為主

研究結果初步表明,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癥狀。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中醫癥狀出現頻率大于50%的依次為:舌苔厚膩、神疲乏力、脅肋(肝區)疼痛、蜘蛛痣、肝掌、惡心嘔吐、小便短黃、肝和/或脾大、腹脹、食少、口干而苦、脘悶、舌胖大榮潤有齒痕、身目發黃、舌苔白、氣短、大便稀、煩躁易怒。該結果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舌脈病態改變與臨床基本符合,提示在臨床診治該病時應重視舌脈在酒精性肝纖維化辨證中的重要地位,酒精性肝纖維化的患者早期臨床上可無任何不適癥狀,也既是所謂的“無證可辨”,此時對舌脈的診察就顯得尤為重要。

4.2 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病性以邪實為主 虛實夾雜

應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6類中醫證候特點中,具有類似“邪實”性質的有4類;在199例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中,這些證候特點的分布也以類似“邪實”的為主(63.30%)。邪實,主要包括(類似)濕/濕熱、氣滯、血瘀;類似“虛實夾雜”性質的也有相當高的發生率(14.57%),主要表現為類似“腎虛血瘀”的證候特點;虛證主要表現是脾氣虛(22.11%)。

4.3 酒精性肝纖維化病位主要在肝脾 與膽胃腎關系密切

應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4類類似“邪實”證候特點中,“類肝膽濕熱”(16.08%)、“類肝氣郁結”(10.05%)和“類濕邪困脾”(23.61%)的病位主要與肝脾(膽胃)有關;在“虛實夾雜”中,“類脾氣虛”(22.11%)的病位與脾有關;“類腎虛血瘀(14.57%)”的病位與腎有關;“類瘀血阻絡”(13.56%)無定位依據;從所涉及的證候特點分布頻數及結構比來看,病位主要在肝脾,與膽胃腎關系密切。

4.4 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病機主要為濕熱內蘊 氣滯血瘀兼有正虛

中醫學中雖然沒有“酒精性肝纖維化”的病名,但中醫對酒及過量飲酒導致肝臟疾病的記載和認識遠于西方各國。中醫學認為,酒屬濕熱有毒之品,味甘、苦辛、性濕、有毒,入心、肝、肺、胃經。酒邪傷人,多現濕熱實證,也可以直接損傷人體正氣,導致臟腑虧虛。古代醫家把過量飲酒導致肝臟病的病因概括為“熱”、“毒”、“濕”、“痰”、“虛”、“瘀”等。對于病因的認識,歷代醫家不但認識到酒性(外因)在本病形成和病機演變中的作用,還揭示了體質內因是本病發生和病機演變的基礎。如《世醫得效方》曰:“大抵五疸以酒疸變癥最多,蓋酒之為物,隨人性量不同,有盈石而不醉,有濡唇而輒亂者”。說明酒邪傷人,因人稟賦不同而異。

導師田德祿教授在繼承古代醫家對酒精性肝纖維化認識并結合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認為酒精性肝纖維化歸屬中醫“酒癖”范疇,脾胃虛弱貫穿于酒癖病程的始終;肝郁脾虛,氣血不和,氣痰瘀互結是酒癖病機的關鍵。導師認為酒精性肝纖維化的病機演變規律分3期。初期:病機為酒毒濕熱之邪蘊結中焦,傷及脾胃,運化失司,濕濁內生,蘊而化熱,濕熱搏結,或阻于脘腹,或停于脅下,為傷酒之證。此時病位在肝脾(胃),證多屬實屬熱,以氣滯、血瘀、濕阻為主。中期:病機為酒毒濕熱之邪留滯中焦,聚而為痰,阻礙氣機,致氣血痰與酒毒濕熱相互博結,凝結成塊停滯于腹中則為積塊,或留置脅下而為痞塊。病位在肝、脾,以氣滯、血瘀、痰阻為主,為酒癖之證。后期:病由肝脾及腎,邪勢未衰,正氣已傷,正虛邪戀,此時氣滯、血瘀、水停、正虛交織錯雜,而成酒臌之證。導師根據以上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病機的認識,結合長期臨床實踐,擬出具有疏肝理氣、益氣健脾、清熱祛濕、活血軟堅作用的復方“調肝理脾方”治療酒精性肝纖維化,在臨床實踐和實驗室基礎研究都得到了驗證 [3-7]。

本實驗應用數理統計方法歸納總結出的類似證候的特點是以為邪實為主,虛實夾雜,邪實表現為濕熱、氣滯、血瘀;正虛主要是脾、腎虛。臟腑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膽胃腎。從中可以部分歸納出酒精性肝纖維化的中醫主要病機為濕熱內蘊、肝郁脾虛、氣滯血瘀、脾胃虛弱,這與導師田德祿教授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病機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8],本研究結論驗證了導師田德祿教授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病機把握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張文彤.SPSS11統計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190.

[2] 張道明,王遠新,趙洪川,等.酒精性肝病-附136例臨床與病理[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1996,5(3):196-201.

[3] 丁霞,田德祿,焉小麗,等.調肝理脾方治療酒精性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3(1):58-61.

[4] 趙麗云,丁霞,蒙一純,等. 調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纖維化大鼠的免疫組化及圖像分析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3(2):25-27.

[5] 丁霞,田德祿,蒙一純,等.調肝理脾方對肝臟星狀細胞增殖的影響[J].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2000,7(2):15-18.

[6] 丁霞,蒙一純,田德祿,等.調肝理脾方對HSCDNA及RNA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0,6(2):23-25.

第4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個案研究;護生

吉林省人民醫院是吉林省省屬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集預防、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是我省眾多醫學高等院校如吉林大學、延邊大學、北華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的臨床醫療與護理的教學實習基地,每年承擔著大學的教學實習任務。每年接納實習生約700多人次,進修生300多人次。由于與我院合作的各高等院校的教學水平與質量差別較大,因此來我院實習學生的文化基礎及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教學實習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本文僅以來我院中醫科的實習護生為例,探討護生帶教問題。近年來,隨著實習護生的逐年增多,我科的帶教任務也日趨繁重。尤其是近兩年來,我科接受的護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中專生、進修生等多個層,學歷層次跨度較大,紀律性、學習能力以及對護理工作認識的差別都很大。為確保服務質量,同時圓滿完成帶教任務,我科在護理部的支持和領導下,對實習生帶教不斷改進,總結經驗,根據本院及本科室的實際情況探索使用探究式學習(enquiry based learning, EBL)帶教法[1],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簡介如下,以資相關人員參考。

1帶教對象和教師

帶教對象為201007201204期間在本院中醫科臨床實習的護生共89人,女性,年齡18~24歲;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12人、大專50人,中專生24人,每批實習8周。帶教教師均為本科室臨床經驗豐富、學歷層次較高的護理人員,共5人;年齡38~43歲,工作年限15~21年;其中本科學歷4人、大專1人;按職稱統計,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3人。

2入科培訓及測評考察

主要包括介紹醫院的整體結構、實習流程、科內帶教程序、本科室當前的護理模式及形勢、服務禮儀、醫院相關制度、安全管理規定等等。每批護生進入科室開始實習時,進行筆試和現場測評,考察實習護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一對一交談了解護生的心理壓力來源。

3帶教方法

在此基礎上,應用EBL帶教模式[1, 2],主要包括個案研究、分組學習、情景模擬、反饋信息收集及評價等環節。

31病案研究(case studies)EBL是一種共享性學習方法,主要通過病案研究(某個典型患者的完整病歷)來完成,包括3~5次理論講座(有關該患者的特定典型疾病)、專題討論和臨床技能訓練等等[3, 4]。根據我們多年的摸索和體會,病案研究應在五個主要學習領域,即生物科學基礎理論、心理和社交溝通技巧、臨床決策和技能、個人和職業發展的關系以及循證實踐,對護生進行教育和培訓。每個案例的學習,在一周內由不同帶教老師以講座的形式呈現給護生。

個案研究討論的方式主要是借助電腦、多媒體、網絡技術呈現給護生。與單用紙質形式相比較而言,這種方式具有更強的現實感,并且容易被鏈接到與實踐緊密相連的電子病歷,因此更易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在可能和適當的情況下,經征得患者同意并簽署協議,在工作中我們對特殊典型的個案病倒采用腳本和臨床拍攝場景、真實的影像敘事、原始照片等方式進行記錄和收集。有時也根據教學需要,制作一些虛擬病歷,提供給護生進行學習討論。科室內的每個網絡終端均提供與醫療護理相關的政府法律法規、各級醫療管理制度等官方文件的實時網絡鏈接,便于帶教老師和護生隨時查閱。

32分組學習我們采用以六至八人為一組的協同學習方式進行帶教,每組設主帶教老師1名,輔教2名。護生們利用他們已有識和經驗,反思性、批判性地討論每個病案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病案研究中的問題不但能引導護生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涉及到廣泛范疇的主題,如一組癥狀、治療方案、護理中的社會倫理問題以及臨床醫療程序等。這種方式使護生們開闊了他們對各領域主題的理解(如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等),認識到自己基礎知識和技能與臨床實踐的差距,從而為后續的自主性階段學習制定出小組學習目標及個人短期目標。通過學1~2周的臨床跟教實踐,然后各小組重新集會分享、討論他們所學知識、技能的應用體會及遇到的新問題,從而對每個護生來說都有一個新的起點。以此類推,當所學案例新的信息呈現時,這一過程可重復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病案研究完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深化了他們對護理實踐中遇到的復雜問題的理解,發展了他們從各種來源信息中定位、同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其具備在陌生環境下的應對能力。同時,小組內的不同觀點也可進一步豐富個人實踐經歷,提升她們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增強信心、增進相互了解。此外,通過小組內部的分工協作,也可鍛煉護生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與他人團結協作的能力。

33情景模擬EBL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即人們通過應用經驗和分析來創造知識和意義[3, 4]。其基本原則是學習的過程必須基于以前的學習,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溫故而知新”。Matt等認為,當把學習的過程置于解決問題的背景活動中時,其效果最好[4]。同理,我們采用情境式情景來模擬臨床實踐中護生需要學習的主題。而病案研究則作為開啟護生背景經歷的一個觸發機關。這就會為下一步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從而讓護生能有意識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將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的知識歸納、強化、遷移、拓展,并建構知識網絡,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在帶教過程,我們盡量鼓勵護生在模擬場景中反復操作,強化熟練程度。

另外,我們也發現,EBL帶教模式相比其他方式更適于護生學習和臨床實踐技能的掌握。眾所周知,護生基本都是成年人,而對成人來講,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做”,特別是以小組方式協同工作。在以小組為單位的模擬情景中,護生們往往能自我激勵,與帶教老師良性互動,加深對不同病例護理原理、程序的理解,有利于更好掌握臨床護理技能。

情境模擬還有助于形成和諧、溫馨的情感氛圍。通過不斷設置問題或任務,引導護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能愉悅地、主動地學習。帶教老師則時刻保持熱情、友善態度,有步驟、分重點的進行講解,減輕護生們的陌生感;還應及時疏導、努力排解護生的焦慮和不安,將操作規范細化,分解為具體問題和任務,鼓勵學生自主思考。

4反饋評價

對EBL帶教方式效果的評價,我們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發送電子調查問卷表,了解護生本人及其畢業院校以及其畢業后的從事護理的工作單位對其護理基礎理論知識、護理技能、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與同事的協作能力等進行評價。二是帶教結束前,對每位護生進行1~2項實際臨床操作(如靜脈滴注、測量血壓、插導尿管、胃管、心電監護等)或咨詢服務活動(如詢問并記錄病史、分發藥品、回訪調查等)考核。

從我們近兩年收到的百余份調查問卷來看,護生本人對我科EBL帶教效果的滿意率超過89%,護生畢業院校對我們帶教效果的滿意率約為84%,其工作單位的滿意率接近80%。總體上看,學歷層次高的護生的各方面的滿意率也較高,年齡在20歲以上的護生各方面的滿意率也較高。顯然,這與不同學歷層次教學質量的高低以及成年后責任心的強弱有較高的關聯性。

參考文獻

[1] Rush B, Barker JH Involv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rs in nurse education through enquirybased learning Nurse Educ Pract, 2006, 6(5): 254260.

[2]Ashby J, Hubbert V, CotrelGibbons L, et al The enquiry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 An evaluation project Nurse Educ Pract, 2006, 6(1): 2230.

[3]Stacey G, McGarry J, Aubeeluck A, et al An integrated educational model for graduate entry nursing cirriculum design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2, pii: S02606917(12)002778 doi: 101016/jnedt,2012,08:014.

第5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關鍵詞:PBL教學法 蒙醫外科護理臨床帶教 引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07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16-02

PBL(Problem based learn)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將以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為中心,強調以病人的疾病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從問題著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展知識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從而使她們成為獨立的學習者[2]。

1 PBL教學法的誕生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該教學法的核心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強調從問題著手,學生去探索知識,并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1]。20世紀70年代,PBL教育模式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的認可,目前國外醫學教育普遍采用該教學法。PBL之所以受到醫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大家的青睞,主要原因在于它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基礎學科與臨床醫學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3]。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符合培養醫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改革思路,值得探索和研究這一教學法的提出使得師生的角色發生了的轉變、學生自主學習、教學與實務的融合應用等方面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不僅是就學期間,更無限延長至畢業后的終身學習、逐漸地開創出教學上的新紀元。而今PBL在全球各領域的教育單位中占有一席之地,采用的領域包含醫學、護理、藥學、企管、法律、心理、哲學、工程教育、通識教育等。

2 PBL教學法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2.1 PBL教學法在醫學領域的應用[2]。醫學教育改革和從專業的方向上來講,我們目前只能涉及醫學教育的PBL問題,醫學是目前大學內容最多,各個科目鏈接最不密切的一門學科,1990年代起,世界各地風起云涌地展開醫學教育改革,全球(包括世界醫學教育聯盟及美國醫學院聯合會)之醫學教改,主要是針對百年來醫學教育的恒定模式以及其繁復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PBL教學法中,多余的東西就成為改革的對象。當今的醫學教育改革有以下幾個主流方向:①小組學習。②問題導向學習。③基礎與臨床課程之整合。④強化醫學人文教育早日接觸臨床的工作。⑤學習面向基層醫療照顧及社區醫療。

2.2 PBL在我國護理學領域的借鑒。從20世紀90年代起,PBL教學法在我國護理教育中得到了嘗試在我們臨床護理教學中,護理教學查房時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傳統護理教學查房學生一般處于被動狀態,主要由帶教老師進行提問,學生根據問題回答,此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護理實習生的學習要求[2]

3 PBL教學法在蒙醫護理臨床帶教的借鑒

蒙醫護理學是一門以蒙醫藥基礎理論為指導思想,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的研究維護、促進、恢復人類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是蒙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4]。眾所周知教學的目的,是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又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工作的能力[2]。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保守,使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聽課興趣,更談不上課后溫習了,那么怎樣提高蒙醫護理學課堂教學水平,提起學生的興趣及愛好,提高教學質量呢?筆者用PBL教學法的三個步驟來借鑒蒙醫外科臨床護理的帶教的難題。

3.1 預備步驟:臨床帶教老師將精心準備的討論問題提前一段時間周分發給學生,進行討論準備,要求學生根據相關內容準備在討論時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此階段,學生需要根據提出的討論問題,學習有關蒙醫古籍背景的相關護理方面的知識,查閱有關資料文獻,并與組內同學進行合作和討論,在理解的基礎上準備發言[3]。

3.2 提問討論步驟:在課堂上或興趣蒙醫護理學的論文及相關文獻/小組中進行討論,學生先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以使同組學生的觀點統一。然后帶教老師隨機挑取一位同學進行討論問題的講解,并對其背景知識進行陳述,允許學生補充發言;陳述完畢后,其他同學可進行提問,由該學生進行回答;其后,學生們就存在的疑問再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這樣學生對遇到難題時,培養學生對疑難病及常見病護理能力。

3.3 點評思考步驟:通過充分的討論結束后,教師在幾分鐘時間內進行點評,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反思,同時對經過討論仍末明確的問題,作為課后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學。

4 小結與展望

總之蒙醫護理是蒙醫學專業的重要一門課程。通過PBL臨床帶教法和蒙醫傳統教學法相結合,提高蒙醫外科護理臨床帶教的教學水平及良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上來,讓他們在“疑”中“思”,“思”中“學”[5]。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蒙醫護理學的興趣愛好,更可以提高蒙醫護理臨床帶教的質量,達到學生蒙醫護理的臨床帶教實踐與理論知識的提高及蒙醫傳統醫學真正的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 霍仲厚,劉厚波.醫藥衛生科技查新教程[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5:5

[2] 莫海英,方亦倩.PBL聯合多媒體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390-392

[3] 劉麗,何歡,包世秦,等.PBL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6(6):351

第6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1臨床技能競賽開展的背景

2010年4月,由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主辦,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中心承辦的“第一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成功舉行。此后又相繼在廣州、重慶、武漢等地舉辦了6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競賽旨在培養醫學生臨床專業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及運用能力,倡導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及創新意識,提升醫學生的科學精神及人文素養,加強了醫學生“三基”培養,即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培養。通過觀察,開展臨床技能競賽不僅鞏固了臨床技能培養在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也切實提高了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水平,有助于建立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臨床技能訓練體系,調動臨床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此次競賽重新詮釋了基本技能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對于注重實踐的婦產科臨床教學的促進作用也十分顯著[2]。

2臨床技能競賽效果的評價

自臨床技能競賽開展以來,本院便積極組織學生及培訓教師認真參與并反饋。臨床技能競賽效果評價是以無記名形式對本院學生及參與的主要培訓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學生普遍對臨床技能競賽的重要性持肯定的態度,認為臨床技能競賽可以增加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主動性,提升對臨床課程的興趣,獲得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并有助于鞏固臨床課程的學習效果。再者,培訓教師也基本肯定臨床技能競賽的重要性,認同臨床技能競賽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本校教學水平、促進各院校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本院臨床教學的規范及標準化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問卷結果也反映出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群對本院臨床技能大賽的開展并不滿意,主要原因有:(1)參賽學生及教師人數有限,實際受眾人群所占比例小,并未真正從整體上促進教與學;(2)無系統的培訓教程,培訓教師經驗不足;(3)競賽還未能營造好促進交流與學習的大環境氛圍;(4)競賽結果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實的教學情況,代表性差。綜上,臨床技能競賽對婦產科學教學的促進作用受到認可,但其開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總結臨床技能競賽的促進面,同時認清其不足并繼續加以完善是必要的。

3臨床技能競賽對婦產科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3.1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對學生而言,當下的婦產科學教學由于教學模式陳舊,患者對婦產科學實踐教學排斥導致的臨床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與學的約束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進行臨床技能實踐練習的機會減少,影響了其對臨床技能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及重視程度[3]。然而臨床技能競賽作為一項全國性的專業競賽,在同行中享有頗高的認可度,可為廣大醫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鍛煉機會及實踐平臺。再者,選手的選拔形式主要為理論筆試和技能操作考試,醫學生們為獲取參賽資格必將認真地投入臨床實踐,不斷提升學習效率,積極拔高技能水平[4]。同時,激烈的競爭氛圍可以鍛煉醫學生們自身耐受外界壓力的能力,完善其面對不同境遇時的心理素質。最后,競賽所設置的團隊協作形式還將倡導并發揚隊員與隊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精神及共同創新意識[5]。

3.2對教師的促進作用

對于老師而言,一方面,臨床技能競賽以比賽的形式不僅直觀地表現出各校參賽學生的技能水平,也反映了各校老師婦產科教學的水平,由此形成各校間的良性競爭,使得各院校對于婦產科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不斷鞏固臨床技能培養在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鑒于日常婦產科學工作及教學研究的任務較重,院校和學科間的教師缺乏相互的交流及經驗總結,臨床技能競賽恰可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幫助各院校的老師通過競賽的方式更好地交流教學經驗和相關方法,也將更多、更科學的實踐教學方法引入到平時的婦產科教學當中去,推動婦產科學教學的發展和創新[6]。

3.3對各院校婦產科學教學規范化、標準化改革的促進作用

由于全國范圍內,醫療衛生水平發展不均,因而對于婦產科學技能教學的標準差異較大。臨床技能競賽通過賽前培訓促進了帶教老師、科室、醫院和地區間的操作標準、操作觀念的進步。同時競賽過程中通過以標準化的形式對參賽選手進行評判,考察各參賽院校臨床操作的優缺點,并進行相互補充。這對各地醫療教學的標準化、規范化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婦產科學生更扎實地打下技能操作基礎提供了保障[7]。

4臨床技能競賽對婦產科學教學的啟示

隨著醫學教育不斷改革,本科醫學教育中開始逐步實行注重綜合能力的教學形式,這成為了一種全球的趨勢。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本科醫學教育依然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綜合能力。目前,本校婦產科教學采用理論、課間實習及實習的教學模式,其中課堂教學仍占有較大的比例,而這種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顯然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及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際調查也證實,臨床技能競賽的開展將有助于婦產科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對參賽經驗及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得到了如下關于婦產科學教學的啟示[8]。

4.1改進傳統教學模式

為了使臨床技能競賽惠及更廣大的學生群體,真正從整體上促進教與學,首先應當從改進教學模式出發,將臨床技能競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單一枯燥,缺乏與實際情況的良好結合,改進后的教學方式應做到教學形式多樣化及教學內容的豐富化。臨床技能競賽相關理論知識可通過不同的形式對傳統婦產科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如病例小組討論、床旁教學、基本技能模型訓練、婦產科學專題講座及基于問題學習(PBL)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9]。同時將臨床技能競賽的實踐內容加入到平時的學習當中,在進入臨床實習前通過仿真模具設備及器材進行強化訓練,進入臨床實習后應做到規范化標準化的教學,如每周安排進行規范化的病案討論,病例查詢書寫及規范化的教學查房;在規范化實踐過程中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及時輔導,使學生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操作規范標準[10]。

4.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就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院師生對于目前臨床技能競賽開展不滿意的又一重要原因即沒有系統的培訓教程且培訓教師經驗不足。因此,培訓教師作為教學中重要一環需要加大對其投入。通過加強教師的教學素養、教學能力及教學經驗,使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加強教師教學素養主要以高資質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隊的形式,對年輕教師進行一對多或一對一的培訓。培訓形式包括課前試講,集體備課,教學心得交流,年輕教師試講及觀摩教學等,以提高年輕教師教學素養[11]。同時學校應當加大投入,提高教學環境,實驗設備等。大力提高教師課時費,引入考核機制,對于優秀教師進行大力表彰和宣傳,通過考核競爭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應當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校外交流培訓,通過互補學習,豐富教師教學經驗。

4.3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中醫療風險意識的培養

婦產科學實踐教學有其特殊性,為了能夠更好地配合婦產科教學,還需要特別注重對教師及學生的醫療風險處理培訓。首先,婦產科教學診療常涉及患者隱私部位,因此需要學生謹記對患者的隱私保護并在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再者,對于操作應強調必須先實習后實踐,即先在模具和仿真器械上進行訓練,入崗前先考核再實踐確保具備扎實的技能基本功及過硬的心理素質。因為婦產科教學中很多操作,一旦稍有不當即可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如清宮術。最后,要加強學生對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條例學習,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醫療責任心,同時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患者及醫院的權益,以期幫助營造更加健康和諧的社會醫療氛圍[12]。

5結語

醫學教育是國家醫療事業健康發展并壯大的重要支撐,醫學生是推動醫療事業不斷向前的后備主力軍。婦產科教學作為醫學教育的一部分理應擔起責任,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完善與革新。臨床技能競賽的開展既可看作對傳統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的一種挑戰,也為臨床醫學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就筆者的感受與思考,臨床技能競賽的加入對婦產科學教學產生了上述頗多的促進作用,希望今后能以此為突破點,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創新出更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廣大醫學教育者所用。

參考文獻

[1]遲寶榮.臨床技能競賽對醫學臨床教育的促進與影響[J].醫學教育管理,2015,4:307-310.

[2]楊曉巍,梁皓,孫成光,等.全國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對臨床技能教學的促進作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5,37(24):3827-3829.

[3]楊志海,張新宇,石紅.婦產科臨床實踐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78-179.

[4]張津銘,劉春艷,劉文勵,舒濤.醫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對臨床技能教育的啟示[J].醫學與社會,2013,26(4):85-88.

[5]遲心左,李大蓉,張海珍,等.婦產科學臨床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模擬輔助教學效果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1):157-159.

[6]李梅,方鶴,胡吉富.全國臨床技能競賽對醫學院校臨床世界教學促進作用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4,4(22):656-659.

[7]廖丹,鄧亞麗,唐梅艷.臨床技能競賽對婦產科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4):551-552.

[8]JiangG,ChenH,WangQ,etal.NationalClinicalSkillsCompetition:aneffectivesimulation-basedmethodtoim-proveunde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inChina[J].MedEducOnline,2016,21:29889.

[9]蔡東紅,張穎,鄧敏.婦產科學臨床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現代醫生,2011,16(49):155-157.

[10]易媛媛,其木格.婦產科臨床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S5):766-768.

[11]盧書明,路巖,李艷霞,等.以臨床技能競賽為契機不斷提高臨床教學質量[J].西北醫學教育,2013,32(21):166-169.

第7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醫學生生物醫學工程C語言程序設計融合教學一、引言

生物醫學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 起源于20世紀60 年代,它綜合了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理論與方法,是多門理工類學科向生物與醫學滲透并相互交叉,從工程學的角度展開研究,以解決人體醫療的若干問題的學科。因此,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多個學科發展到一定水平交叉產生的新型高技術邊緣學科。隨著IT產業與醫療行業的高度融合,培養高層次的研究型、應用型技術人才逐漸成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

當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生面臨的工作需求不僅包括傳統的醫療設備管理、銷售、操作和維修,還包括信息化醫療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生產等。而醫學類院校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過于偏重語法基礎知識,教學案例與醫學專業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因此,醫學院校有必要從教學、管理和實踐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適應新型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模式。

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開設現狀及問題分析

“C語言程序設計”是理工類大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也是醫學類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必修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設計方法和技巧,為醫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動腦、獨立實踐的機會,培養醫學生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和醫學專業知識奠定基。各醫學類院校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難度大

一方面,目前醫學類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大多選用理工類非計算機專業的通用教材,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本身具有概念抽象、語法結構復雜、數據類型繁多等特點。因此,對醫學生而言,利用較少的課時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仍然具有不小的難度。

另一方面,為使醫學生系統地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課堂知識容量過大的情況,這都不利于醫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學習興趣低

目前,醫學類院校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更加側重C語言語法結構等基礎知識,對各種應用實例的開發、運行過程講解得深度不夠,學生實踐練習機會少,學習過程較為枯躁。另外,教學實例多選用教材上的小程序,雖然方便學生預習復習,但由于缺乏界面設計、模塊接口設計等實踐操作,無法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研究方向和實際需求相結合,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

3.計算機知識與醫工專業知識教學融合度低

當前,大部分醫學類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的計算機課程除了“C語言程序設計”之外,還包括匯編語言、數據庫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各門計算機課程與醫學專業課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例如,醫學類專業課“醫用傳感器”實驗中需要用匯編語言編寫程序與單片機連接進行模擬實驗。從這方面來說,計算機知識與醫工專業知識存在較高的融合度。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醫學生更加注重醫學類專業課的學習,因此容易忽視“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與其他專業基礎課之間的聯系,更談不上與這些學科之間的融合學習。從而導致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失去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服務性地位,降低了計算機知識與醫學專業知識的融合度。

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融合教學研究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融合教學是指根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特點,在相關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將C語言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技巧融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實際需求中,統籌課程體系中的各要素,整體協調,相互滲透,形成基于專業、依托學校、聯合醫院和企業的“三位一體”融合式教學培養模式。

1.基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調整“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

C語言是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對于醫學生來講,C語言的地位就相當于一門外語,是人和計算機相互交流的工具。所以,醫學生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就像人學習外語一樣,主要要學習本語法、語義和認知過程。C語言的語法規則主要包括常量和變量定義方法、數據的運算規則、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順序、選擇和循環)、函數定義及調用方法等。C語言的語義規則要求學生掌握三種基本結構、利用數組批量處理數據、利用函數進行模塊化程序設計以及利用指針促進程序模塊化進程的思想和方法。C語言的認知過程,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編碼規范。

由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與智能醫療器械設計、批量數據處理、故障檢測等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因此,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常用的語法和語義規則外,還要重點學習數據的批量處理技術和模塊化程序設計等知識。

2.依托醫學院校,形成多學科交叉發展

根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發揮“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礎性作用,形成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核心的多學科交叉發展。例如,對于相對晦澀的匯編語言課程的學習,可以在安裝C語言編程平臺(MicrosoftVisualC++ 6.0)的同時,再安裝另一調試工具軟件OllyDBG。對于調試版(Debug編譯選項組),使用MicrosoftVisual C++6.0進行調試,將C++源代碼反匯編;而對于版(Release 編譯選項組)使用OllyDBG進行調試。

例如,某醫院“專家預約系統”程序實例。該醫院某科設有5個專家診室,為保證看診質量,平均分配醫療資源,醫院規定:①每個專家每天只接待20個患者;②患者就診診室采用循環預約的方法,即1到5號、6到10號……患者分別預約1至5號專家,如此重復至所有專家預約完畢。編寫“專家預約系統”程序,要求約診單上提示患者預約了哪位專家,應該去幾號診室就診。

分析,在Visual C++6.0環境下,使用循序程序結構與多分支結構進行嵌套實現上述功能。程序命名為“專家預約系統.cpp”,代碼如下: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 100

void main()

{ int i,j,m;

char flag[30];

for(i=1;i

{ printf("\\n請按“預約專家”按鈕開始預約!");

gets(flag);

m=i%5;

switch(m)

{ case 1:printf("\\n您預約的是%d號專家,請到%d號診室就診\\n",i,m);break;

case 2:printf("\\n您預約的是%d號專家,請到%d號診室就診\\n ",i,m);break;

case 3:printf("\\n您預約的是%d號專家,請到%d號診室就診\\n ",i,m);break;

case 4:printf("\\n您預約的是%d號專家,請到%d號診室就診\\n ",i,m);break;

case 0:printf("\\n您預約的是%d號專家,請到%d號診室就診\\n ",i,5);break;}}

printf("對不起,今天預約人數已達上限,請轉到普通診室或明天預約!\\n");

程序執行過程中,以“Enter”鍵代表“預約專家”按鈕,按其他鍵不執行預約專家操作。在Visual C++6.0中編譯、鏈接、執行后,生成可執行文件“專家預約系統.exe”。程序運行結果(部分)如圖1所示。

運行OllyDBG,打開上例中的生成文件“專家預約系統.exe”,得到反匯編代碼如圖2所示。

將C語言與匯編語言以及醫學常見現象進行融合教學,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礎性地位,使醫學生迅速理解并掌握匯編語言程序。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編程語言之間的融會貫通,極大地調動了醫學生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3.聯合醫院和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

生物醫學領域獨占鰲頭的美國,大多數高校都與企業簽有聯合培養實習計劃。醫學生的實習多在高年級完成,因為高年級學生已經完成了通識教育知識的學習,并且在工程、數學、生物工程設計、儀器、生物及生物材料等方面已有了足夠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參與生物工程方面的實踐項目。聯合醫院和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一方面,可以使醫學生在專業領域的聯合培養實踐活動中獲得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專業實踐活動又能夠很好地促進對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理解。因此,聯合醫院和企業開展專業實習實踐活動,通過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有助于促進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術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扎實學生的基本功,提高醫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結束語

本文建構的“三位一體”融合教學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開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充分發揮“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基礎性地位,對提高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提升醫學生實踐水平,都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宮照軍,顧寧,梅漢成.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范圍[J].生命科學,2009,(04):212-215.

[2]寧祿喬,王新昊,康振華.基于專業培養目標的C語言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5):59-60.

[3]劉芳,秦興國,王宇英.《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5):51-52.

[4]劉志宏,劉舟荷,張雯暉.項目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04):139-140.

[5]宮照軍,顧寧,梅漢成.中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比較與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1,(05):132-136.

[6]譚浩強.C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0.

第8篇:中醫基礎理論教程范文

【關 鍵 詞】養老服務人才 現狀 對策 培養培訓

21世紀是全球人口老齡化的世紀。面對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的急劇發展變化,傳統的養老方式和陳舊的老齡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隨著我國家庭結構的改變,個人和家庭應對養老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人口老齡化和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使得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迫在眉睫。而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良性運轉,需要一定的人力資源做保證。我國在解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構建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時,缺乏基本的人力資源基礎。為此,必須開展老年服務人才的調查研究,探索人力資源構建策略,有條件的高校應開設老年服務類專業,培養和培訓適應我國養老服務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研究對山東省淄博市19所養老機構的200名養老服務人員進行調查,同時選取了部分淄博市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為個案進行了研究。

(一)養老服務人員數量不足

國家民政部頒布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指出“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應有1名大專學歷以上、社會工作類專業畢業的專職的社會工作人員和專職康復人員。為老人服務的機構有1名醫生和相應數量的護士。護理人員及其它人員的數量以能滿足服務對象需要,能提供本規范所規定的服務項目為原則。”[1]此規范對養老服務人員的數量仍未作出明確的量化和統一標準。

關于養老服務人員需求數量的量化引起了有關學者和社會工作者的關注。如張良禮先生在借鑒我國香港地區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人員配置情況的基礎上,按照我國養老機構中每5個床位配備1個服務人員的標準,計算出養老服務人員的需求模型為:所需養老服務人員數=養老機構所需床位數÷5。[2]

目前淄博市有養老機構75所,擁有床位數5655張,運用此公式可計算出淄博市養老機構所需服務人員數量為1131人。根據2004年《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白皮書公布,我國共有各類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3.8萬個,床位數112.9萬張,平均每千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擁有床位8.4張。而在發達國家養老床位數約為老年人口總數的3%-5%。假如中國養老機構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從現在的0.84%提高到發達國家目前的低限3%,按入住老人與護理人員之比3:1測算,即可提供150多萬個就業崗位。[3]

由此可知,社會化養老服務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隨著老齡化發展趨勢的加快,這個需求會不斷擴大。從長遠看,政府必須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各高等院校加快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培訓,為各養老機構輸送高質量的充足的專業人才,以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保證養老服務事業的良性運轉。

(二)養老服務人員素質偏低、結構不合理

1、職業道德有待提高。養老服務事業是關愛夕陽人生的朝陽產業,也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與其他人員相比,養老服務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道德素養,需要有更多的愛心、關心和耐心。對任何一所養老機構而言,從業人員對老人的關愛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務是其盛衰的關鍵所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金喬老年公寓非常重視員工的職業道德修養,向員工提出“五心”“六多”和“七不”的要求。五心即:滿懷愛心、一片熱心、處處關心、事事操心、周到耐心;六多即:多一聲問候、多一句解釋、多一點同情、多一份關愛、多一些笑容、多一聲祝福;七不即:不禮貌的話不說、不耐煩的話不說、傲慢的話不說、責難的話不說、泄氣的話不說、庸俗的話不說。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濃濃的親情充盈著公寓的每一個房間。

據了解,有些養老機構的管理者和服務人員對老人缺乏愛心,缺乏職業道德,缺乏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工作中,對老人表現出不耐煩、厭惡、冷漠等態度,對老人的要求視而不見,甚至有些服務人員對老人有粗暴行為。

2、年齡偏大。據調查,淄博市養老服務人員集中在36至50歲這個年齡段,而且46至50歲人員最多。(見表一)

養老服務人員年齡結構偏大的優勢在于,此年齡階段的工作人員心理較為成熟,有一定社會生活經驗,做事穩妥,更懂得如何關心照料老人。但因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較重,在工作精力和工作熱情方面不及年輕人。養老機構應進一步吸收工作熱情、學歷層次較高的年輕人充實其中,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

3、學歷層次偏低。淄博市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學歷在初中層次或者以下的占75%(見表二)絕大多數未接受過專業學習和培訓。因此,如何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如何吸引更多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從事這項工作,依舊是各養老機構面臨的重大課題。

4、性別結構不合理。淄博市養老機構從業人員90%以上的從業人員為女性,性別結構極不合理。原因在于,目前全市社會化養老服務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處在較低水平的層次,服務內容大多為日常生活服務,如洗衣、做飯、衛生清理等,僅僅滿足老人的生存需求,把養老服務看作是伺候人的工作。從社會分工看,女性更仔細、更有耐心,所以更適合這項工作。但是從高素質老年人入住的增多和養老機構的發展看,養老機構同樣需要更多思路開闊、有魄力、高素質的男性從業人員。

5、專業知識缺乏。養老服務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養老服務的提供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養老服務人員需要進行專業化的培養和培訓。在日本,從事老年福利工作的人員需要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經過考核,取得一定的技術資格后才能擔任養老服務工作。而目前全市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經過專業學習和培訓的很少,工作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知識,這是造成養老服務質量不高的直接原因,嚴重影響著養老機構的入住率。

(三)養老服務隊伍不穩定

由調查可知,從業人員普遍工作年限較短,缺乏工作經驗。原因是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太大,尤其是年輕一些的員工,職業思想不穩定,只把當前職業看作臨時性的工作,不打算長期從事本職業。究其原因,一方面,社會對這一行業還存在偏見,認為本職業是伺候人的工作,從事這一職業的人感覺被人瞧不起;另一方面,目前這項工作待遇不高。養老機構人才外流嚴重,一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又難以引進,致使養老服務人才十分短缺。養老服務隊伍的不穩定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影響著養老機構的聲譽和效益。為此,政府和養老機構一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出臺優惠政策,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待遇,力爭“待遇留人”。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大力宣傳我國尊老、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提高養老服務行業的社會影響力,讓每所養老機構都能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服務隊伍。

二、思考與對策

針對目前養老服務人員素質、專業水平較低的現狀,各政府部門、養老機構與高等院校應將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根據《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的建議,在有條件的職業學校開設老年學專業和社區服務類專業,培養從事老齡工作和社區工作的專門人才。制定社會福利崗位專業標準和操作規范,開展系統的專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并編輯老年服務專業教科書。總之,應著重加強在崗服務人員的培訓,注重培養專業人才,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養老服務質量。

(一)加強在職培訓,提高在崗人員素質

我國老齡化的快速增長期將于2015至2020年開始,加上顯著的高齡化趨勢,從現在開始儲備養老服務人力資源可能是最好的時機。[4]從長遠看,政府必須加大資金投入,支持養老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快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培養,為養老服務事業積蓄更多、更高層次的人力資源。然而人力資源的儲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應對目前各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人才緊缺的局面,短期內,必須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經過培訓來彌補當前的人才缺口。正如《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要求,加強社區老年管理與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立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服務人員培訓率達到60―80%,經過考核,持證上崗。[5]

1、了解在崗人員的培訓需求

表四看出:95%以上的養老服務人員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專業培訓,只有4.3%的人員參加過崗前培訓,而且時間非常短,一般5-10天。98%的服務人員認為當前知識不能滿足工作需要。95%以上有參加培訓學習的意愿,要求以短訓為主,因為養老服務人員大多在35歲以上,他們自身家庭負擔較重,除了工作學習外,還有家庭、孩子、老人等需要照料。為此,養老機構應與開設本專業的高等院校共同努力,了解在崗人員的培訓需求,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

2、加強在崗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1)培訓形式:從養老服務人才的培訓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如針對年輕人精力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情況,開展為期1-2年的長期培訓班,讓他們系統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業務工作能力,為養老服務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針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的現象,開展一個月或三、五個月不等的短期培訓班,使他們在兼顧工作、學習和家庭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高校還應派出業務能力較高的教師深入各所養老機構,為機構員工舉辦專業知識講座。

(2)培訓內容:調查表明,有15%左右的人員需求管理知識,46%需求護理知識,25%需求保健知識,9%需求文化、體育等娛樂知識,需求其它知識的占5%。其中需求護理知識的人員最多。除護理知識外,還應有老年營養保健、老年娛樂活動、老年人權保障等培訓內容。使他們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及時、有效的服務。

3、建立養老服務人才資格認證制度。養老護理職業的發展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國際公認的一個專業行業。這個專業有獨立的知識體系,獨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社會認可的職業準則和專業的認證制度。而長期以來,我國對護理員的技能要求卻沒有規定,職業定義、職業等級、職業鑒定、培訓要求、知識結構等都還是一個空白。直到2002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出臺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定義為“對老年人生活進行照料、護理的服務人員”。《標準》中對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從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標準。2004年9月了首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自此養老護理員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

政府、學校在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時,應以《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建立一套完備的資格考核制度與體系,從培養培訓到持證上崗,再到上崗后相應的繼續教育、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建立一套激勵措施,使從業人員不斷追求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專業技能的提高,逐漸提高服務質量,增強養老服務機構的生命力,使其向著專業化的方向健康、蓬勃發展!

(二)增設老年服務類專業,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2001-2005)》指出:“加強人才培養,為老齡事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6]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正式設立了老年學專業。另外,一些高校在本專科階段對個別專業學生開設了老年工作相關課程,如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開設了“老年心理學”課程;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的公共事務管理專業開設了“老齡事業管理”課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社會工作與管理與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社會工作專業開設了“老年社會工作”課程,首都醫科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醫療系開設了“老年醫學”課程。[7]老年服務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養老服務人員應具有從事老年服務工作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只掌握某一門課程的知識技能。為此,1999年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在國內開辦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具有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另外,還有長沙民政學院等十余所學校開辦了同類專業。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于2007年錄取了首批“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此專業的開設引起了政府民政部門和各養老機構的廣泛關注,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也表現出較高熱情。

此專業的開設應對了社會需求,從全球和我國老齡化發展可看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在21世紀是一門有著廣闊前景的朝陽專業。但是目前辦學中存在著大量問題:如辦學層次較低,多為中專或大專;辦學模式多以職業教育為主,國家對于這樣一個社會需求量大的新專業還沒有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大綱,缺乏統一的教材,缺乏完善的辦學條件,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教師等。所以本專業的研究和開設還應注意以下主要問題。

1、完善條件,開拓思路,提高質量。盡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已在全國不多的高職高專院校生根發芽,但是各所院校的專業條件參差不齊,大多數學校教學設施不到位。因本專業涉及老年生活護理、老年心理健康咨詢、老年心理護理、老年膳食與營養、老年活動組織與策劃、老年健身與娛樂等多門學科知識,許多學科知識需要在設備器材的操作中輔助學習。有些學校雖有一些專業訓練器材,但多為擺設,使用率低。為此需要學校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施。

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研究和辦學前景遠大,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相關院校應開拓思路,參加或舉辦相關學術探討和辦學經驗交流會,加強與相關院校的合作,學習和吸收其它學校辦學的有益思想和經驗,將大大促進本專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比我國早一個世紀,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比我國早得多,他們辦學思路的廣度和深度都強于我國,他們的投入也較多。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加強與國外開設本專業的學校聯系,派出教師外出學習,或聘請他國教師來校講學,進行辦學的互動和交流,借鑒發達國家辦學的理念和經驗,融入我國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培訓中。如大連職業學院與日本東北福祉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定期派出教師或學生交流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辦學質量。

另外,許多學校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教師。特別是缺乏老年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教師。由于上述原因導致我國目前專業教學水平較低,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各所院校應在設備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加以完善,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2、加強社會輿論宣傳,鞏固學生專業思想。目前人們對本專業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本專業存有偏見,認為養老服務工作是一項技術性不強、伺候人的極為繁瑣的工作,而且面對的是老氣橫秋的老年人,工作環境死氣沉沉,遠沒有幼兒園朝氣蓬勃。如此的偏見直接影響著本專業的招生和就業。學生不是心甘情愿選擇的本專業,即使選擇了本專業,也沒打算將來從事本專業。對我校老年服務專業調查,有14.3%的學生認為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很吃虧,37.8%的學生希望畢業后改行。

學校應廣泛介紹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形勢,以喚起全社會對老齡事業的重視,讓全社會都能正確認識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重要性;尊重養老服務人員,讓那些接受過正規教育或培訓的高素質專業人員學有所用,讓他們充實到老年服務與管理隊伍中,提高老年服務與管理水平。

3、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養老問題從本質上說是一個實踐性的問題。對于實踐性問題,除了需要理論的宏觀、微觀指導外,更需要解決問題的具體操作方法。本專業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學中,一方面要提升學生的理論高度,讓他們站在更高、更廣的層面上看待老齡化問題,步入工作崗位后,具有一定的研究、決策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對老年醫學、老年心理學、老年護理學、老年教育學、老年營養學、老年文化娛樂等課程既要全面掌握,又要有所側重。讓學生從相關課程中專修、精修一兩門并能熟練掌握其技能,將他們培養成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能力的老年服務專業人才。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指出,重視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社區人力資源,大力發展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積極鼓勵在校學生以各種形式參加養老服務,形成專、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8]為突出職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學校可加強與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的聯系,讓學生深入到養老機構實習,并加強專業指導。大學生社團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引導老年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學生成立“為老年服務志愿者”團隊,并動員吸收中小學生及其它高校的志愿者參加,吸引社會上希望加入該團隊的熱心人參與其中。還可與較有經濟實力的企業聯合,向企業募集部分資金,動員其員工加入志愿服務隊伍。舉辦“我為老年人獻愛心”活動,激勵學生和企業員工為老年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進行捐贈。通過整合多方資源,使老人、學生、員工、企業、學校多方受益,老人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多方照顧,“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提高了組織實踐能力,中小學生和員工為社會做了有意義的事情,感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對于企業和學校來說,這是活生生的無價廣告,在團隊活動中,企業形象、學校辦學聲譽日益彰顯。

4、拓展就業渠道,保持本專業持久的生命力。本專業雖前景廣闊,但目前各所院校的招生形勢并不十分理想。大連職院首屆44名學生畢業時雖百分之百就業,但時隔一年,僅有不到一半的畢業生仍從事本專業工作。長沙民院首屆畢業生同樣存在著對口就業機會,而真正實現對口就業的畢業生還不到40%。[9]

“就業率”是本專業的命脈所在,學生就業率的高低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程度直接決定著該專業的招生數量和質量。為此,學校應積極拓展就業渠道,與各養老機構建立互助關系,提高養老機構的人才意識,大膽使用具有專業知識的畢業生,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的待遇。只有養老機構員工素質提高了,才能提高養老機構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才能吸引更多老人入住,使養老機構效益上升,經營走上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OL].hnyzmz.省略/html.2005-6

[2][4]張良禮.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及規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95,92.

[3]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OL].news.省略/,2004-9-7

[5][6][8]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OL].news.省略.2006-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放荡女同老师和女同学生|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免费| 丰满多毛的陰户视频| 里番库全彩本子彩色h可知子| 波多野结衣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国产91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看免费毛片天天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xxx69视频| 窈窕淑女韩国在线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www.亚洲一区| 波多野结衣两部黑人mp4| 国产美女mm131爽爽爽毛片| 免费黄色网址入口| 中国一级特黄特级毛片|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综合色| 97在线公开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 第一福利社区导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伊人久久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 一人上面一个吃我电影|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