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老年護理知識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護理知識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護理知識培訓

第1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關鍵詞】老年臥床;照顧者;家庭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由于老年人衰老多病,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數在逐漸增加[1],目前我國老年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家庭是他們療養和康復的主要場所。本文對60例老年臥床患者的居家照顧者進行調查并針對性地給予健康教育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就診于干部門診及入住家庭病床中符合老年臥床患者的居家照顧者60名。入組標準:①患者的主要照顧者,照顧時間≥1年;②知情同意;③年齡≥18歲;④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男26例(43.3%),女34例(56.7%);照顧者為患者的配偶者19例(31.7%),患者的雙親或子女者14例(23.3%,患者的兄弟姐妹或遠房親戚12例(20.0%),受雇傭者15例(25.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48.3%),中專或高中20例(33.3%),大專及以上11例(18.3%)。

1.2方法

1.2.1調查照顧者存在的家庭護理問題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以面談形式了解60例老年臥床患者的居家照顧者對常見的家庭護理問題,包括日常生活行為訓練、功能康復訓練、營養管理、心里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等的知曉率,然后進行為期6個月的針對性培訓,培訓后對調查對象進行再次評定,以了解他們接受培訓后對患者的家庭護理問題的掌握情況。

1.2.2干預的內容內容:①日常生活行為訓練;②功能康復;③營養管理;④心理護理;⑤預防并發癥護理:最常見的壓瘡、攣縮、感染、尤其是對鼻飼患者最常見的返流、誤吸、便秘、營養不良等并發癥進行預防性照顧護理和肢體被動的功能鍛煉等。

1.2.3組織與實施①成立培訓小組:由經過統一培訓的6名護士組成。每人分管10名照顧者,負責一對一的家訪指導。另由2名專業治療師專門負責康復訓練的指導。②編制《老年臥床患者保健手冊》及《老年臥床病人照顧者健康教育手冊》,并發放給每位照顧者。③培訓方法:針對照顧者個體差異,每周1-2次由培訓小組護士到家中對其一對一的講解指導。每周電話隨訪2次,每周固定在院內干部門診開設護理知識咨詢,也可隨時通過固定電話得到指導。

1.2.4培訓的評價方法培訓前后對照顧者在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訓練、功能康復訓練、營養管理、心理護理及預防并發癥護理等方面的家庭護理知識的知曉率進行評價,采用u檢驗進行對比分析。

2結果

培訓前后照顧者對老年臥床患者家庭護理知識知曉率的比較,見表1。

3討論

隨著愈來愈多的高齡、多病患者最終走向長期臥床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如果得不到細心照料,其生存時限會明顯縮短。因此照顧者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次調查發現,培訓前照顧者的家庭護理知識與照顧技巧的知曉率較低,通過實施有計劃有系統的培訓,照顧者對鍛煉患者日常生活行為、功能鍛煉、營養管理、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的護理等方面知識的知曉率顯著高于培訓前(P

第2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目前,我國從事養老的護理人員主體有兩方面:一是醫院里的護士及老年病房的護士、護理人員,二是來自下崗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他們普遍缺乏醫療護理專業知識、文化水平偏低。這兩類護理人員由于養老護理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很少,提供的只能是保姆式護理服務,主要停留在照顧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綜合上述,我國目前雖然已經開始摸索性工作,但無論醫學院校學生還是已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都缺乏系統正規的專業化教育培訓,同時對于養老護理人員專業培訓體系的研究也還很缺失。

2國外養老護理教育發展概況

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發達國家的養老護理業有許多值得稱道之處。例如美國在60年代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老年護理專業,70年代開始發展老年護理實踐的高等教育和訓練,培養高級執業護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他們具備熟練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研究生學歷,經過認證,能夠以整體的方式處理老年人的復雜的照顧問題。高級執業護士包括老年病開業護士(GeriatricNursePractitioners,GNPs)和老年病學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NursesSpecialists,CNSs)。美國早期有關老年護理的研究側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護理人員的特征、教育與態度。目前開展更多具有臨床意義的研究,例如:在約束與跌倒、壓瘡、失禁、譫妄與癡呆、疼痛等研究領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美國護理協會每年為上萬名護理人員頒發老年護理專科證書。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在養老護理、家庭護理和臨終關懷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時,國外許多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養老護理領域,體現了人性化護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3我國養老護理教育發展的建議

3.1建立以提高護理核心能力為目標的養老護理分層教育培養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與社會老年學科的發展,人們對人類個體老化和群體老化的認識發生了改變,養老護理不僅只是簡單的生活照料,實際上還是老年人身心健康問題。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人員除了負責日常常規護理工作外,還要為養老機構和家庭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核心能力,即評判性思維、溝通交流、專業技能、健康指導、心理護理、健康評估、疾病管理、護理管理等核心能力。因此,要逐步建立以提高護理核心能力為目標的養老護理分層教育培養模式,是構建專業化養老護理教育培訓體系的關鍵。

3.2進行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

逐步建立與養老護理專業培養模式相匹配的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技能課程體系是改革的核心。還應進一步強化職業素質教育,加深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和愛崗敬業的理念,側重培養養老護理人員的評價和判斷性思維,讓護理教育課程真正為培育目標服務。我們認為通過建立養老護理教育實訓基地,實施專業化養老護理教育培訓體系,首先要針對老年護理是實踐性很強、個性化特點突出、涉及專業內容及領域廣泛且復雜,加強技能實訓和靈活創新適應能力的培養,構建新型的養老護理學實踐教學新體系。將現有養老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老年護理實踐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基礎與專業實驗教學課程,即各學科開設綜合性、設計性、新興學科實驗,還包括實驗室對在培人員開放,讓具有一定能力的養老護理人員早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二是實踐教學課程,涵蓋了養老護理員所在養老機構和培訓院校建立的實踐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結業小結。

3.3完善教育制度,推進專業化養老護理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第3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關鍵詞 助老志愿者;居家護理知識;調查結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2-0013-03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home care knowledge of the community volunteers for helping the elderly people in Zhijiangxilu

YU Ying

(Zhijiangxi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degree of home care knowledge in the volunteers who helped the elderly people in Zhijiangxilu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ome care for the community volunteers. Methods: A total of 80 volunteers in Zhijiangxilu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to b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 mad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all volunteers were generally low. The mal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one and the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bu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with age. Conclusion: Most of the volunteers have not received the home care training and their awareness degree of home care knowledge needs to be enhanced and nursing skill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volunteer for helping the elderly people; home care knowledge; survey result

榱私廛平西路街道助老志愿者對居家護理知識的知曉程度,并為廣泛推廣社區助老志愿者居家護理服務提供理論依據,2015年以芷江西路街道的80名助老志愿者為調查對象,采用自擬問卷進行詢問調查,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 . 1 對象

芷江西路街道老年協會自2013年起,開展了“夕陽互照”―老年人結對關愛服務項目,成立了一支80人的助老志愿者隊伍,助老志愿者是指社區內身體健康又有空余時間的低齡老人,本次調查即以這些助老志愿者為調查對象。

1 . 2 方法

采用自擬問卷進行詢問調查,要求被調查者在45 min內完成,現場回收。內容包括志愿者基本情況、培訓情況及居家護理知識測試等。其中培訓情況為了解志愿者是否參加過除普通健康知識以外的居家護理專業培訓,及其參與培訓的意愿等等。

居家護理知識測試共50道單項選擇題,涉及老年人常見疾病、問題及居家護理專業知識,包括常見疾病護理(如骨質疏松、高血壓、糖尿病、青光眼、皮膚瘙癢等),滿分為40分;合理用藥知識(如用量、時間等),滿分為10分;居家安全知識(如意外防范和應急處理等),滿分為20分;飲食生活起居(如飲食、飲水、休息、運動、著裝等),滿分為30分,共計100分。

1 . 3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 . 1 受調查者人群基本特征

志愿者平均年齡為(60.63±4.71)歲,學歷以初中或以下居多(57.50%),基本未從事過護理工作,從事志愿者工作年限為(1.67±0.88)年;調查顯示,近半數志愿者認為有培訓的必要,且多數人愿意接受培訓(表1)。

2 . 2 志愿者居家護理知識測試結果

助老志愿者基本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其中2人雖從事護理工作多年,但也從未參與過居家護理和老年護理,因此所有志愿者的總得分普遍偏低,為(26.58±6.26)分。其中,對飲食起居方面的知識了解相對較多,為(9.13±2.81)分,而合理用藥知識則最為欠缺,為(1.83±1.57)分。

3 討論

3 . 1 社區老年護理需求日益增加

現階段,中國人口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發展的3個新特征,居家護理服務需求不斷上升。

劉俊超等[1]于2011年1―4月對深圳市256例老年人進行入戶調查的結果表明,60.2%的居家老人有居家護理服務需求,老年人居家護理需求項目位居前3位的是血壓監測、血糖監測和肌內注射。

曾友燕等[2]在2006年對上海市500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家庭護理服務需求進行入戶評估的結果顯示,81.2%的老年人有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其中老年人血壓監測、健康咨詢和照顧者指導等服務需求較大。

肖惠敏等[3]在2007年3―5月對福州市212例老年居家護理需求調查的結果表明,93.4%的患者認為需要在社區開展居家護理服務,需求最高的幾項服務內容為定期測量血壓、體溫、脈搏、呼吸;有關疾病及預防并發癥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指導正確服藥、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有關飲食、運動、控制體重等生活方式的指導等。

3 . 2 目前的護士配置無法滿足社區老年護理需求

目前社區護士的配置量不足以應對社區老年患者龐大的護理需求[4],大部分社區護理工作仍集中在機構內的基本醫療服務上,和二、三級醫院的護士沒有本質區別,未能充分發揮“六位一體”的職能。宋效丹[5]對吉林省社區護士的調查顯示,社區護士參加治療工作占工作總量的80.3%、健康教育占50.4%,而慢性病管理僅占2.0%。萬巧琴等[6]對北京市社區護士的工作調查顯示,社區護士工作內容排在第一位的是機構內的基本醫療直接護理。

3 . 3 “醫養結合”成為解決社區老年護理需求新途徑

目前我國城市48.5%的老年人有各種各樣現實的養老服務需求,然而總的滿足率只有15.9%,其中需要護理服務的占18.0%,而護理服務滿足率僅占8.3%[7]。在嚴峻的形勢下,如何將醫療機構與社區養老機構及家庭有機結合,探索醫院為服務輸出端并將服務拓展到社區和家庭的養老模式時不可待[8]。

“醫養結合”模式是由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牽頭,民政部等有關部門配合的護理事業與老齡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它以重大社會公共問題為切入點,以老年護理需求為工作導向,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醫療與養老服務的連續性、接續性、協調性和整體性的重要措施,在滿足人群照護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照護服務的質量[9]。

3 . 4 助老志愿者是開展社區老年人護理服務的理想執行者

助老志愿者是指社區內身體健康又有空余時間的低齡老人,他們多為被照顧老人的鄰居,每天會到結對高齡老人的家中為其提供生活幫助和精神慰藉。目前社區高齡老年人的主要照護者為配偶、子女或保姆,但其配偶的年齡一般與之相仿,照顧能力有限;其子女受工作等因素影響,日間對老人照顧不足;而保姆照護患者往往缺乏工作主動性。助老志愿者與之相比,身體素質尚能應對多數照護工作,且熱心公益事業,與老人也沒有交流障礙,是開展社區老年人護理服務的理想執行者。

3 . 5 助老志愿者居家護理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居家護理知識不同于普通健康宣教知識,而助老志愿者均未接受過相關培訓,也從未參與過居家護理和老年護理,因此所有志愿者的知識水平普遍偏低,總得分率僅為26.58%。其中,對飲食起居方面的知識了解相對較多,得分率為30.43%;而合理用藥知識則最為欠缺,得分率為18.30%。因此,助老志愿者非常需要這方面專業知識的培訓,以彌補其在居家護理知識上的盲點和薄弱之處,使之提高護理技巧,并具備替代社區護士完成一些需求量大但操作簡單的基礎護理工作的能力,滿足社區老年人的基本護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⒖〕, 周育瑾, 秦紅. 社區居家老人護理需求調查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17): 166-168.

[2] 曾友燕, 王志紅, 呂偉波, 等. 上海某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需求的調查分析[J]. 護理雜志, 2008, 25(3): 31-33.

[3] 肖惠敏, 姜小鷹, 張旋, 等. 福州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護理需求的調查[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2008, 42(1): 73-75.

[4] 周英鳳, 馮正儀, 陳利群, 等. 上海市全科團隊中社區護理人員配置的研究[J]. 中國全科, 2008, 11(6A): 932-934.

[5] 宋效丹. 吉林市社區護理現狀及對策[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1, 30(4): 599-601.

[6] 萬巧琴, 尚少梅, 侯淑肖, 等. 北京市社區護士工作現狀與問題的案例分析[J]. 中國護理管理, 2011, 11(12): 14-18.

[7] 劉媛. 城市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問題及護理對策[J]. 上海醫藥, 2013, 34(22): 55-57.

第4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干療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目的:探討低年資護士對老年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法:針對老年病科低年資護士健康教育存在問題,采取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病房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結果:培訓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滿意率顯著提高。結論:健康教育能力培訓提高了低年資護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滿意率。

關鍵詞 低年資護士;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158-01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在我院的深入開展以及近年來醫院的快速發展,我科的護士日益呈現年輕化趨勢。我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齡80歲,均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并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上升,預后差 ,死亡率高。臨床工作中低年資護士與老年患者護患溝通能力普遍欠缺,存在不少問題, 為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現將存在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5月一2015年7月住院患者257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76例,平均年齡82歲。

1.2方法:利用醫院統一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住院周期短的患者在出院時進行調查,長期住院患者每月月末進行調查。

2存在問題

2.1老年病科患者特點

2.1.1生理特點:大腦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記憶力和聽力下降、聯想速度緩慢。接受健康教育知識緩慢,易遺忘。

2.1.2患病率特點:隨年齡增加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發病率顯著增高,病情復雜、病程長,大量復雜的專科知識,使病人難以掌握。

2.1.3心理特點:有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識、易產生焦慮、抑郁孤獨等心理問題。老年患者易形成依賴行為,不易接受先進科學的健康教育知識.[1]

2.2低年資護士特點:

2.2.1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不扎實:知識面窄、理論與實際不能有機結合,健康宣教沒有內涵。

2.2.2缺乏臨床經驗:病情觀察中缺乏判斷力,健康教育形式單一、沒有體現個性化。

2.2.3溝通交流能力欠缺:語言貧乏、宣教照本宣科、無法體現宣教重點、不能及時解決患者的疑問。

2.2.4不能正確使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對護理程序的步驟、方法、優先原則、循環等了解較少。

3對策

3.1理論知識培訓

3.1.1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積極參加院內外的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實施程序和方法的理論學習。

3.1.2疾病相關知識:強化學習專科知識、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疾病預防、藥理學、營養學等。

3.2實踐技能培訓

3.2.1情景模擬法:一名護士扮演患者、在高年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訓練。接著在病房進行“實戰演練”,科室護士長督促、高年資護士現場指導。鼓勵低年資護士積極利用每月科室健康教育講堂,根據需要集中講授教育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鍛煉溝通能力。[2]

3.2.2案例分析法:由老師根據事實再現臨床典型案例的發生經過,圍繞案例展開討論,低年資護士輪流分享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的相關經驗,最后一起分析,進行歸納總結。全程不斷互動,調動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低年資護士的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不斷總結與思考。[3]

4討論

通過理論知識培訓,實踐技能培訓,并教會護士充分利用護理部提供的健康教育資料、健康教育處方、內網藥典等資源對我科老年患者進行重點突出,反復強調,簡單易行,書面總結的健康教育。使我科“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中關于健康教育的調查知曉率、滿意率由86.9%上升到92%。

臨床低年資護士是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 其素質不僅直接影響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而且也影響著護理質量的提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影響因素,對于先進科學的健康理念不易掌握。因此,加強低年資護士健康教育理念、實踐的培訓,提高臨床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才能切實提高護理質量、促進護理學科發展。

參考文獻

[1]辛少芬,李順燕,黃愛英.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76.

[2] 季聯群.情景模擬急救演練對提高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211.

第5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方法:選擇我院就診的60例急診搶救室留觀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顧性的分析患者的情況,分析醫療護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評估其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并對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提出相應的應對對策[1]。

結果:急診搶救室留觀老年危重患者的護理存在如下問題:醫院護理資源不足,醫護人員的綜合水平欠佳,未能達到老年危重患者對護理的需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類型呈現多樣化,并且極易出現并發癥。

結論:急診搶救室留觀的老年危重患者,疾病類型多樣,但是護理人員資源及水平不足,為提高護理水平質量,需要適當的改變護理模式,增強護理人員的綜合知識水平,加強對老年疾病知識的認識和掌握,來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急診搶救室 老年危重患者 護理風險 相應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424-02

我國老年人比例日益增加,老年人機體機能下降,身體疾病發生率較高,老年人健康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我院急診室留觀的患者來看,老年人占絕大多數,故老年人的急癥發病率較高。一般來說,老年危重患者的病情較嚴重,并且并發癥較多,故及時搶救、護理適宜得當,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地指導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回顧性的分析了我院的6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析探討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現報道如下。

1 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就診的60例急診搶救室留觀的老年危重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為68.4歲;留觀時間為6―20天;疾病類型:心血管系統疾病15例,呼吸系統疾病15例,神經系統疾病15例,其他類型15例。人力資源方面:1天中平均每班護理人員4名,累計搶救的危重患者為19例,每位護理人員負責5位危急患者的搶救及觀察護理工作。

1.2 方法。選擇我院就診的60例急診搶救室留觀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顧性的分析患者的情況,對護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評估其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并對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提出相應的應對對策。

2 結果

急診搶救室留觀老年危重患者的護理存在如下問題:醫院護理資源不足;醫護人員的綜合水平欠佳,未能達到老年危重患者對護理的需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類型呈現多樣化,并且極易出現并發癥。

3 討論

3.1 護理存在問題探討分析。

(1)醫院護理資源不足。醫院搶救室護理人員接診急癥患者,平均每位護理人員負責5位危急患者的搶救及觀察護理工作,人員的嚴重不足,很難保證老年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

(2)醫療護理模式,未能達到老年危重患者對護理的需求。隨著經濟水平提升,人們對醫療保健水平的要求也逐日提高。老齡化人口的加重,急救護理服務需求提高,由于搶救室急診工作的特殊性,忽視了老年患者的整體及個體需求[2],基礎護理工作有所忽視。搶救室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護理工作,使危重老年患者的基礎護理不到位,不利于治療恢復。

(3)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類型呈現多樣化,并且極易出現并發癥。老年患者病因復雜,病情發展迅速,多病夾雜;老年患者搶救監護時間長,并極易合并并發癥,因此對醫護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基礎護理要求高。

3.2 護理存在問題的應對對策。

(1)增加護理人員,合理安排急診室的人力資源。引進合同制護理人員,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壓力。實施責任制的工作護理模式,每位護理人員有各自負責的老年患者,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水平分配具體負責的工作內容:基礎護理工作、治療護理工作、新入搶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等。

(2)老年護理知識加強培訓,經常組織課程學習。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類型呈現多樣化,并且極易出現并發癥,故對醫護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基礎護理要求高。醫護人員應自學加強對老年疾病專業知識及疾病相關的病理知識等的學習,提高個人的護理操作水平。日常需要準確的了解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高質量的急救護理,在改善老年患者的疾病本身即預防并發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日常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的相關的各方面知識的培訓,危急重癥的急救處理措施、常見并發癥的預防、細化強化基礎護理技能等方面[3]。

(3)提高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意識。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強求一步到位。多組織課程學習,使護理人員有一定思想意識,加強對老年危重患者基礎護理的重視。老年患者疾病易發并發癥,護理人員需要提前有效的預防,做好各項具體的預防工作[4];提倡護理人員主動詢問、主動服務,耐心主動觀察患者的癥狀,而不是患者或者家屬提出要求或者不滿。認真完成護理工作的交接班,急診患者全面考慮各種可能性,不要漏掉任何的潛在危險。

急診搶救室留觀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顧性的分析患者的情況,發現護理工作存在各種的問題:醫院護理資源不足,醫護人員的基礎護理知識急待提高,服務意識等也需要進步。針對各方面的不足,院方需要增強護理人員的綜合知識水平,加強對老年疾病知識的認識和掌握,來提高護理質量,可以更好的完成護理的工作,增加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邱巧靜.急診搶救室留觀老年危重患者的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62-63

[2] 韓躍輝,王宏秋.急診搶救室留觀老年危重患者護理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3):41-43

第6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1 本干休所全方位護理服務內容

完成治療室日常靜脈輸液、肌內注射等護理工作;為行動不便老干部上門進行注射、換藥, 更換胃管、導尿管;家庭病房每日上門護理查房、護理操作工作;開展心電圖室、理療室、氧療室日常工作;陪送老干部體系醫院就診;參與老干部急救工作;協助保健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協助保健醫生進行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參加門診部日常值班等工作。

護理服務的工作形式由過去的單一化轉變全方位護理服務, 既要完成干休所門診部內的護理治療工作, 又要深入老干部家庭開展護理服務, 特別是家庭病房和空巢老干部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本干休所現有老干部、配偶、遺屬近500名, 按照干休所編制設置, 本干休所只有3名護士, 開展全方位護理服務難以落實。本處試行聘用地方護士充實護理工作, 緩解老干部的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和現有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的矛盾, 受到了一致好評。

2 應對策略

2. 1 規范化培訓 聘用護士的實習醫院不同, 護理知識、技能層次不同, 上崗前必須統一進行崗前培訓, 由護士長負責制定培訓計劃并實施, 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操作、醫德醫風、溝通技巧、護士禮儀培訓、護理安全、職業防護、法律法規等。

2. 2 掌握急救操作技術和流程 干休所的老干部年齡已在80歲以上, 不同程度的患有心腦血管疾病, 急救工作隨時可能展開, 急救技術事關老干部寶貴的生命。由保健醫生擔任培訓, 并不定期進行模擬搶救演練, 逐人逐項進行考核, 要求每位護士必須做到:牢記搶救應急預案流程;熟練完成徒手心肺復蘇的操作;熟悉急救箱內藥品的品種及應用;獨立操作心電監護儀、除顫器、簡易呼吸機、氣管盲插管。

2. 3 健康教育培訓 將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護理知識, 合理用藥常識、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健康危險因素, 季節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和預防知識編制成冊, 保健醫生輪流培訓, 要求新護士全面掌握。她們與保健醫生相互配合, 可以做到健康教育無縫隙, 促使老干部實現知一行一果的良性循環, 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

2. 4 心理護理照料 目前在老年人群中廣泛出現的“離退休綜合征”、“空巢綜合征”等都是由于老年人心理自調不足、家庭溫暖不夠, 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重視, 最終引發身體機能障礙。因此需要保健護士將在校所學老年心理知識應用于實踐, 幫助老干部正確理解 “健康”的涵義, 利用走訪、巡診的時機及時發現不和諧因素的源頭, 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化解。

2. 5 鼓勵繼續學習 護理工作的實踐性較強, 護理人員必須接受終身培訓, 才能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適應新環境, 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1]。除了護士長、老醫生的傳幫帶, 請體系醫院干部保健科的高年資護士來所授課, 防止知識老化, 提高整體保健水平。鼓勵聘用護士參加在職繼續教育。門診部定期業務學習, 制定學習計劃, 輪流講課, 互相提問。一方面可以 提升業務知識, 一方面增加聘用護士的心理素質。

2. 6 明確的獎懲制度 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 責任到人, 定期請工休人員進行民主評議, 優秀護理工作者給予一定獎勵并在全所公示。

第7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關鍵詞:社區;護理教育;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60-02

一、老齡化社會中護理人員短缺成為世界性的難題

西方發達國家的老齡化程度高于發展中國家。2014年,德國老年人比重上升至21.1%,法國老年人比重年上升至18%;美國由于移民政策相對寬松,社會老齡化程度達到13.5%。即使老齡化程度相對較輕的美國,也面臨著老年人的日常護理及人員短缺問題。有關調查研究表明,美國約有280萬護士,其中80%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護士的平均年齡為45.2歲,社區護士的年齡相對較大,在加利福尼亞有83%的醫院沒有足夠的護理人員。”[1]另據美國醫學會統計:“全美有12.6萬護士空缺,到2020年將會有40萬護士空缺。”[2]英國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近年來英國的社區護士人數下降了6%,衛生防視員人數下降了0.4%。1990年以來,30歲以下的英國護士人數減少了17個百分點,從26%減少到9%,而55歲以上的護士人數則上升了6個百分點,升至15%,2003年有28000個護士職位空缺”。[3]由此可見,英美發達國家老齡人口和患者增多與護理人員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我國1999年已成為跨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占總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4]然而,據我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2013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為249.7萬人,這些護理人員遠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齡化社會的發展需求。目前我國老年護理仍沿用傳統的方法,大多數老年人采取居家養老模式。無論家庭中的子女還是聘用的家政服務人員,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老人護理教育和培訓,即使養老院、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也缺乏專業護理人員。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迫切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社區護理體系,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質量。因此,面對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齡化群體,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和護理人員如何滿足老年人的自理需求和健康保障,這是對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的嚴峻挑戰,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二、老齡化社會中社區護理教育對策

(一)國家出臺扶持養老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首先,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國家需要制定老齡人口養護的相關政策和法規,明確國家、社會機構和家庭子女在老人養護方面的義務和責任;其次,各級政府需要加大養老事業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要逐步增加經費投入,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機構和完備的養老服務設施,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強化老年護理教育和培訓,幫助學校和社區建立全方位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護理機制;第三,在國家相關養老政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機構,滿足老齡群體的不同需求,促進養老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加大護理人員培養數量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加大了醫學人才的培養力度,并取得可喜成績和階段性成果。據我國國家衛計委統計,至2014年底,我國各級各類醫護院校,已經培養并完成注冊的護士達到300.4萬人。根據我國《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將造就一支數量規模適宜、素質能力優良、結構分布合理的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其中,注冊護士將達到314萬人,基本滿足我國老齡化社會和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需求。

(三)增設老年醫學和社區護理專業相關課程

目前我國各類醫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缺乏專門的老年醫學和護理學專業,難以培養專門的老年護理人才。因此,培養的衛生人才無法全面掌握老年醫學和護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嚴重影響了老齡化社會的健康發展。為此,各類醫護院校要設置老年醫學和護理專業,開設老年醫學和護理的相關課程,編寫老年醫學和護理類的教材,加強老年醫學專業臨床實踐,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四)建立老年護理實習基地

國外社區護理教育十分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占據醫護教育相當大的比重。實踐教學基地眾多,主要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站、康復中心、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疾病控制中心等多種類型的護理技能培訓基地。老年護理實習基地的建立有利于與社區居民聯系和溝通,同時醫學生定期參與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為不同層次的老年人提供各種疾病的護理、用藥指導、精神支持、語言治療、健康訪問及不良行為的干預等多種服務。[5]

(五)加強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

在國外,社區護理必須持有社區護理資格證書,才能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社區護理資格證書的獲得必須在經過正規護理教育基礎上,再接受系統的社區護理教育和社區實踐,考試合格后方能成為社區護士。由于我國社區護理起步晚,一方面可以采取醫院工作的護士轉型到社區工作的方式,實施轉崗培訓教育,以彌補社區老人護理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面向社會招收護理學員,采用業余或全脫產的學歷教育方式,有計劃地、定向培養一大批具有社區護理知識和技能,熱心從事社區老人護理工作的、合格的、有資質的社區護士,以提高社區老年護理的質量。

(六)強化社區護理的服務意識

人步入老年后,身體器官逐步老化,各種疾病不斷出現,性格、心理也隨之發生變化。作為社區護理工作者,應該了解老年人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與老年人多溝通、交流,及時發現他們的身心變化,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并針對社區老年人的意外情況,制定各種應急預案,及時采取相關護理、醫療措施,全方位、全天候地為老年人做好身心護理工作,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七)加強家庭子女、家政服務人員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教育

目前,居家養老是中國最傳統的養老模式。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隱私性較強,舒適度和成本方面也有優勢,所以居家養老是比較普遍的養老方式。但是,居家養老也存在著安全性、突發性身體意外等隱患。因此,居家養老離不開老人子女或家政護理人員的關愛和護理方面的相關技能。老人的子女和家政服務人員應當接受老年醫學知識和老人護理醫學方面教育和培訓,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變化,以及護理、康復與保健知識,了解和評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狀態,制定護理計劃,提供有效護理和其他衛生保健服務。

(八)培養居民對社區護理的認同感

培養居民對社區護理的認同感,提高全體居民的參與度,這是全方位社區護理實施的基本條件。通過報欄、展板、宣傳畫和區域傳媒、現場健康講座等多種途徑,讓社區居民了解社區護理的基本知識和常見疾病的預防、護理措施、康復指導、健康教育,讓居民對社區護理產生信任感,樂意接受和主動尋求社區護理服務。有了社會的認同和全體居民的參與,社區護理才能全方位充分發揮作用,不僅僅為老年人,而且讓所有人享有全面的衛生保健服務。

總之,在當今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將成為社區護理的重點,并激發醫療護理人員的需求。這不僅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還需要醫學院校重視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社區應建立規范的老年護理實習基地,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增加居民對社區護理的認同感,調動和匯集全社會的力量,讓全社會都參與到社會養老事業中,從而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Donley.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s.美國婦科、產科和新生兒護士協會(AWHONN),2005.4.7.

[2]Peter Buerhaus.Experience the qualifications attestation of CGFNS.美國醫學會雜志,2000,(6).

[3]Mohr WK.Partnering with families.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2000,38(1):15.

第8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關鍵詞】 護理專案; 高危跌倒; 老年患者

中圖分類號 R47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5-0069-02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ject on 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senile patients in hospital.Method:Three hundred and eighty-five high risk of fall senil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were nursed with the usual care,and four hundred and fifty-two high risk fall senil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were nursed with the nursing project.The ratio of practical appraisal,the incidence of high risk of fall and the fall inju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while the fall knowledg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nurses and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practical appraisal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high risk fall ratio and fall injury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project; High risk of fall; Senile pati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Shaoguan 512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5.035

護理專案是指對護理業務定的主題,加以有系統的控制及分析,以達到特定目標的一種活動[1]。跌倒是指突發、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變,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將跌倒分為從一個平面至另一個平面的跌落和同一平面的跌倒兩類[2]。據文獻[3-4]報道,患者在醫院內發生跌倒占醫院不良事件的38%,而醫院內65歲的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達到30%,跌倒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痛苦,也可能給醫院帶來醫療糾紛。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跌倒實施監控與預防,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發生勢必在必行。筆者所在醫院于2014年1月開展對住院老年患者運用護理專案,有效降低了跌倒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運用Morse跌倒評估量表,對筆者所在醫院年齡≥65歲的老年患者進行風險評估,評分≥45分者作為高危跌倒患者。選擇2013年7-12月筆者所在醫院高危跌倒老年患者385例作為對照組,按照常規跌倒護理。其中男207例,女178例,年齡65~95歲,平均(72.00±6.42)歲。選擇2014年1-6月筆者所在醫院高危跌倒老年患者452例作為試驗組,實施護理專案管理。其中男284例,女168例,年齡65~92歲,平均(73.00±5.38)歲。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慢阻肺、腦卒中后遺癥及糖尿病等。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護理專案小組 由老年專科護士2名、老年專業護士2名、老年專科小組聯絡員16名、各科室責任護士組成護理專案小組。小組對跌倒發生進行原因分析,制定培訓內容,督促專案改善措施的落實。

1.2.2 醫院現狀分析 2013年7-12月,各科室預報高危跌倒老年患者302例,實際高危跌倒老年患者為385例,實際評估率為78.44%(302/385)。跌倒發生22例,其中有損傷的12例,無損傷的10例,高危跌倒發生率為5.71%(22/385),跌倒損傷率為54.55%(12/22)。

1.2.3 跌倒原因分析 對住院老年患者發生跌倒的不良事件進行分析,運用魚骨圖分析法,從人員、物品、方法、環境四個方面分析跌倒發生的原因,篩查出引起跌倒發生的6個末端原因,包括:(1)患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服老;(2)患者腿腳無力;(3)服用引起跌倒風險的藥物;(4)患者未掌握防跌的技巧;(5)地面濕滑;(6)責任護士對患者跌倒評估有欠缺。

1.2.4 制定培訓內容 (1)以PPT授課形式組織全院護士學習跌倒評估工具:Morse跌倒評估量表,識別跌倒的高風險人群。(2)以工作坊的形式組織老年專科小組成員學習預防跌倒的措施及宣教內容。(3)以工作坊的形式組織老年專科小組成員學習預防跌倒的護理流程。(4)以工作坊的形式組織老年專科小組成員對一些復雜個案的進行討論。(5)以工作坊的形式組織老年專科小組成員對用藥的安全管理培訓。(6)制定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1.2.5 督促專案改善措施的落實 專科護士分片區督導,培訓護士:專科護士不定期到各科室進行巡查看防跌措施的落實情況。同時,科室一些復雜、疑難的個案,會通過護理會診的形式請專科護士進行護理會診,專科護士從專科角度提出建議,現場指導。科室發生跌倒不良事件后,要求科室除填寫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護理部外,還要求科室24 h內以電話的形式上報所管轄區的專科護士,專科護士在2 d內到科室了解情況,并分析引起跌倒的原因,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同時參與科室的不良事件討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高危跌倒患者的實際評估率、高危跌倒發生率、跌倒的損傷程度,并對護士進行跌倒知識考核(包括跌倒高風險的評估識別、預防跌倒的措施及宣教內容、患者防跌倒護理流程等),60分為合格,患者、家屬對跌倒知識知曉情況采用問卷調查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高危患者實際評估率、高危跌倒發生率、跌倒損傷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高危跌倒的實際評估率明顯提高,跌倒發生率及跌倒損傷率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71.46,P

2.2 兩組護士對跌倒知識考核及患者、家屬對跌倒知識知曉率的比較

試驗組護士對跌倒知識考核的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字2=14.54,P

3 討論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病理、生理及心理因素:如年齡大、體能虛弱、平衡能力下降、骨質疏松等因素的影響,極易發生跌倒[5]。根據Morse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25分,評分≥45分確定為跌倒高風險,25~45分為中度風險,

參考文獻

[1]單妙航,盧婉嫻.護理專案降低ICU高危壓瘡患者壓瘡發生率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2):6-7.

[2]彭剛藝,劉雪琴.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M].第2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454.

[3] Kim E A,Mordiffi S Z,Bee W H,et al.Evaluation of three fall-risk assessment tools in an actue care setting [J].J Adv Nurs,2007,60(4):427-435.

[4] Gates S,Fisher J D,Cooke M W,et al.Multifactorial assessment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 for preventing falls and injuries among older people in community and emergency care setting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8,19(1):130-133.

[5]廖長青,任會.Morse跌倒評估量表在老年住院病房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6):712,718.

[6] Chow S K,Lai C K,Wong T K, et al.Evaluation of the Morse Fall Scale:applicability in Chinese hospital populations[J].Int J Nurs Stud,2007,44(4):556-565.

[7] 胡敏,胡紅玲. 跌倒風險評估高危老年患者的護理干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2):144-145.

第9篇:老年護理知識培訓范文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對醫療保健制度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的時候,兒女因為工作繁忙無法顧及時,更希望相關的護理人員能夠認真負責,做到有效的護理,對醫護人員的素質也有了更高要求[1]。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模式,該模式以病人健康為主導,在骨科患者的治療、護理、康復過程占據重要地位。由于骨科患者治理過程很長,老年患者的理解配合度差,康復中訓練難度很大,因此對健康教育要求更高。 我們針對不同的病人,采取了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加強護士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培訓 健康教育不只是要求護理人員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更要有專業知識、社會知識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因此科室應制定護理人員的培訓目標及方法,進行系統培訓[2]。

2 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由醫生和護士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綜合康復訓練計劃,由護士、患者、家屬三方共同監督執行,出院后交給社區護士或陪護監督執行。每月電話隨訪1~2次,觀察期3個月。

3 個性化健康教育內容

3.1 心理輔導 組織患者各自介紹康復的訓練情況及成功經驗,讓患者知道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有希望,需要長期堅持。

3.2 健康知識宣教 采取宣傳小冊加個體指導相結合的形式,內容包括骨折知識、老年骨折患者臥床并發癥的預防,制動和平臥硬板床的時間、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功能訓練的意義及注意事項。

3.3 床邊功能鍛煉指導 根據骨折部位選取相應的鍛煉方法,如手指伸展、腕關節背伸、肘關節屈伸、肩關節前屈、屈髖伸膝、伸髖屈膝等訓練,3次/天,每次20min。

3.4 提高認知能力、配合理療 講解超聲波治療的原理,通過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肌群主動收縮進行功能訓練,2次/天,每次30min。

3.5 步行訓練指導 3次/天,分早、中、晚,每次30min,步行距離因人而異。

3.6 出院后續訓練和復查時間 由社區護士或陪護監督,訓練強度視恢復程度而定,電話隨訪,每月1-2次。

4 討論

4.1 老年骨科患者多因突發意外致軀體損傷,并出現不同程度的好的障礙或癱瘓,其預后直接影響患者日后的生存質量[3]。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促進老年骨折后的運動功能恢復 根據老年患者臥床時間長、心情郁悶和理解接受能力差和記憶力差的特點,利用個體化健康教育加健康宣傳小冊,直觀、具體、針對性強、可重復記憶等制作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老年骨折患者恢復時間長,功能鍛煉總則是活動量由少到多、負重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至長進行,視患者的癥狀、體征及X線照片表現及時調整康復鍛煉方法,需在不同時期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導配合。4.2 個性化健康教育可降低老年骨折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老年患者住院時,由于居住環境的改變,易心情不佳、情緒低落,同時又由于對疾病不了解,對于疾病的轉歸過度擔憂,常會憂心忡忡,從而產生焦慮影響療效。健康教育是通過多種方式、多條途徑對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以及防病技能的普及來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以達到自我保護和加強預防疾病的目的。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從患者的心理、認知能力、功能鍛煉、理療配合、出院指導等多方面出發,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同時,作為健康教育的實施者,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健康教育方法,才能達到健康教育的預期目標[4]。

參考文獻:

[1] 趙玉嫦. 健康教育在骨科臨床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7)144-145.

[2] 何娜,李小雪.優質護理服務在眼科病房工作在的實踐與人文價值[J]西部醫學雜志,2013,25(9)1410-14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色狠狠一区二区| 2022福利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专区| 女人zozozo与禽交|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污小说总裁整夜没拔出| 日本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a级高清观看视频在线看| 老子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mv手机免费高清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拍拍拍|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中文乱码字幕午夜无线观看| 麻豆国产入口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久久久男人天堂|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 日本特交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poren日本|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eeuss影院www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