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

第1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創新心理素質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并在創新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有關創新心理素質的構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內部心理傾向,表現為好奇心、求知欲、懷疑感、創新需求、思維的獨立性等方面,它是創新心理素質形成的必要前提。創新能力是創新活動中所達到的能力水平,表現為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新心理素質的核心,是衡量個體創新心理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競爭心是不甘落后積極進取的內在動力,是創新個性的重要表現方面之一,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是創新人才在社會競爭中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雖然在創新心理素質的構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創新意識是形成創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強化創新能力;競爭心可激發創新意識,促使創新能力更好的發揮和運用;創新能力反過來又能增強創新意識和競爭心。我們認為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競爭心是創新心理素質的三個重要構成部分,它們水平的高低可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個體創新心理素質的高低。

心理健康狀況作為影響個體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會對創新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國內有關創新素質的理論探討比較多[3-4],具體的實證性研究比較少,而有關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雖有報道,但缺乏深入系統的實證研究[5-6]。鑒于此,本研究擬對我國中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與其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學校創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研究方法

2.1被試北京市、河北省兩普通中學學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測評工具

2.2.1創新心理素質量表該量表為王極盛編制,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競爭心三個子量表,每個子量表初步由20個項目組成,采用5級評分作答,從1~5分別表示從無、偶爾、時有、經常、總是。

2.2.2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該量表由60個項目組成,共有十個分量表,分別為強迫(MH1)、偏執(MH2)、敵對(MH3)、人際關系敏感(MH4)、抑郁(MH5)、焦慮(MH6)、學習壓力(MH7)、適應不良(MH8)、情緒不穩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該量表為王極盛(1997)專門針對我國中學生所編制,信度、效度較高[7]。

2.3施測與數據處理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抽取被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采集的數據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管理與統計處理。

3結果

3.1創新心理素質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項目與總分的相關

分別計算三個子量表各項目得分與其相應的子量表總分的相關。創新意識各項目與其總分的相關在0.41~0.69之間,創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項目與其總分的相關在0.45~0.76之間,競爭心子量表中,除第58項與其總分的相關為0.31,其余各項目與總分的相關在0.42~0.79之間。

3.1.2因素分析和結構效度

分別對這三個子量表進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將區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個項目剔除后再次進行主成分分析。根據卡特爾“陡階檢驗”原理,結合碎石圖可以看出,創新意識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為7.45,其余特征值較小可以舍棄,因素1所能解釋的變異數為41.4%,該子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的18個項目在因素1上均有負荷且負荷量均高于0.54。對創新能力子量表進行同樣的分析,發現其因素1的特征值為8.65,其余因素較小可以舍棄,因素1所能解釋的變異數為48.1%,該子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的18個項目在因素1上均有負荷且負荷量均高于0.51。對競爭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為8.66,其余因素較小可以舍棄,因素1所能解釋的變異數為54.1%,該子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的16個項目在因素1上均有負荷且負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三個子量表的同質性信度(Cronbacha)分別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別為0.87、0.88、0.91。

3.2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整體特點

將三個子量表所含項目的評分之和除以其項目數作為該子量表得分,中學生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上的得分分別為3.38±.76、3.32±.81、3.52±.83。

3.3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3.3.1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得分與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總均分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創新意識與抑郁、焦慮、學習壓力呈顯著負相關;創新能力與抑郁、學習壓力呈顯著負相關,與適應不良呈顯著正相關;競爭心與抑郁、焦慮、學習壓力、總均分呈顯著負相關。4討論

4.1創新心理素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對創新心理素質三個子量表分別進行項目一總分相關分析,正式項目與其對應子量表總分的相關均在0.50以上,表明這些項目均有較好的鑒別力。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三個子量表均有一個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說明該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個子量表的項目在該子量表的這一因素上均有較高的負荷,這一結果與我們編制量表時的理論構思基本吻合,從而表明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對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的信度進行考察,發現其同質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個子量表的信度較高。

4.2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一般特點

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創新心理素質整體狀況不錯。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熱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權威,具有很大的創新潛力。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處于一生創造力最佳發展年齡區的前端,可塑性較強,因此大力開發青少年的創新潛能,使其具備更為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這應是我國創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強的個體,體驗到的學習壓力、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個體在創新意識和競爭心上要顯著優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學生。創新能力屬于創新心理素質的認知結構,創新意識和競爭心則屬于創新心理素質的動力結構,因此相對而言后兩者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要比前者更為密切些。已有學者[5-6]對創新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理論探討,本研究從實證的角度進一步證明兩者關系緊密。創新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歸分析表明,學習壓力對創新意識和競爭心的影響作用較大,創新能力受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和抑郁的影響作用較大。現在中學生的主要壓力來自學習方面,巨大的升學壓力、繁重的學業任務使他們體驗到較強的壓力感,從而引發焦慮、抑郁等不良應激反應。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充分發揮智力效應,思維活躍,聯想豐富,提高創新敏感性,對有關創新的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從而極大的提高創新效應。時常處于抑郁、焦慮、緊張狀態下的個體,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受到抑制,難于保持較高的水平。學習壓力對創新心理素質的三個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這就提示我們,如何將學習壓力調控到一個較為合適的水平,以便促進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這是創新教育中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另外,本研究還發現創新能力與適應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適應不良對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這一結果較為有趣和費解。我們推測這可能與創新能力愈高,個體行為方式獨特性愈強,導致有時與外界的常規不太適應有關,具體的原因尚有待今后進一步的探索。總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創新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心理條件,健康心理的培養和維護有利于促進創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長。

5結論

5.1自編創新心理素質量表包括三個子量表即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競爭心,經檢驗這三個子量表均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較為密切,創新意識與學習壓力、抑郁、焦慮顯著負相關,創新能力與學習壓力、抑郁顯著負相關,與適應不良顯著正相關,競爭心與抑郁、焦慮、學習壓力、總均分顯著負相關;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創新意識和競爭心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學習壓力對創新意識和競爭心的預測作用較大,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和抑郁對創新能力的預測作用較大。

【參考文獻】

1戴春林.創新心理素質淺論.教育發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貴.論心理科學視野下的學校創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51(1):5-13

4顧明遠.基礎教育與創新精神.中國教育學刊,1999;94(2):23-25

5王極盛.創新時代.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9:125-146

第2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競技健美操,動機

 

1 前言

競技健美操是一項年輕的體育運動項目,我國青少年健美操競技水平的培養還屬于剛起步階段,經歷了從無到有,然后逐步發展,對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動機的調查研究更是有限[1]。目前要繼續發展競技健美操,就要加強對青少年健美操的重視和研究[2],因此各相關體育職能部門應明確青少年參加培訓的動機進而完善管理制度[3],提高健美操競技水平,加強科研力度和健美操人才的培養等舉措是我國健美操運動蓬勃發展的重要前提[4]。因此,分析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動機顯的十分重要,本文將對南京市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動機作調查,旨在為有關職能部門在制訂相關政策時提供參考。為各教練員提供心理依據,以便因材施教、培養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動機,提高青少年訓練水平。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南京市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青少年。2.2 研究方法

2.2.1 問卷調查法:以動機的種類來制定統一的問卷表。(樣本含量50)其中小學生26人體育論文體育論文,中學生24人。發放問卷50份,收回問卷50份,回收率達100%。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100%。

2.2.2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與本論文的相關文章和心理學文獻資料約30篇。

2.2.3 數理統計法:通過問卷反映出的數據用百分比計算法進行統計。2.2.4 訪談法:通過對王連睿教練等多名教練員進行訪問,得到有關材料。

3 結果與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是激發和推動人去從事某種活動,并將活動導向某種目標的行為動力。人的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5]。通過筆者的調查,大多數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絕非只有一個動機。本文是對南京市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動機的調查分析論文提綱格式免費論文。

興趣直接影響到動機的形成。興趣是人探究某種事物并與肯定的情緒態度相聯系的心理傾向,興趣使人對某種事物給予優先的注意,并帶有向往的心情,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6]。興趣可激發人的求知欲,是鼓舞人們尋求知識的重要力量,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能開闊人的眼界,豐富人的生活,促進個性發展。興趣對青少年動機的形成有特別重要作用,有人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7]。因此,明確青少年對學習競技健美操的興趣,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顯的十分重要。

3.1 促使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原因

表1 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興趣程度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64%的青少年表示喜歡競技健美操,健美操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以它特有的運動形態和價值吸引著人們參與的熱情。青少年在具有鮮明節奏和音律感的現代音樂伴奏下進行身體練習,使其產生歡快,奔放,振奮和激情的情緒,體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從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精神,運動員隨著音樂活動,動作優美協調,動作的靈活和反映的靈敏以及勝利的喜悅,都給人以美的情感的體驗體育論文體育論文,人們能從中分享起美的歡躍,因此競技健美操很容易被青少年喜歡,更多人開始認識競技健美操。

調查結果表明36%的青少年表示一般或不喜歡競技健美操,這部分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并非個人喜好,有可能是出于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看人家參加培訓自己不甘心落后;因為好玩或可以多交朋友等等其他因素的驅使。小學生和中學生人數相比較來看,中學生的影響因素比小學生要多。小學生更多人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是因為喜歡,很少收外界壓力比如父母或老師強迫,升學需要等因素的影響,而中學生參加培訓的外界因素就比較多,從表2看因“升學需要”、因受“父母或老師強迫”的中學生占多數,可見中、小學生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動機,有相當大的差異。

表2 青少年參加競技健美操培訓的原因

 

原因

小學生人數

中學生人數

喜歡競技健美操優美的動作

喜歡競技健美操歡快的音樂

競技健美操有健身價值

體現良好的精神風貌

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

不甘心落后

可以廣交朋友

因好玩

升學的需要

父母強迫

5

3

9

6

1

1

1

1

5

4

2

2

5

3

第3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

1.引言

激烈的社會競爭不但影響著社會中工作的成年人,也對在校園中學習的中學生帶來諸多影響。學業壓力的增大使得學校、家長、學生對體育課這類非升學科目非常忽視,使得我國中學體育課程的質量長期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時,學生課外時間被諸多補習培訓占用,無法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導致當今的中學生長期運動量不足。

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人們逐漸意識到體育鍛煉有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研究,但其影響似乎僅存于學術界,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并沒有顯著影響。2005年較1995年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顯示,我國學生雖在形態發育方面有所提高,營養狀況方面顯著改善,但肺活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素質等方面均明顯下降,肥胖和視力不良檢出率明顯升高。辛自強研究發現,我國中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長時間以來持續增加,心理健康水平緩慢下降[1]。

本文通過對中學生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進行分析,在介紹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討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存在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并提出建議。

2.概念界定與理論模型

心理健康是指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狀態,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2]。如性格、心理動力系統、認知風格、自我、應對方式以及人際素質和適應狀況等[3]。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機制有以下幾種理論模式:

2.1 轉移注意力假說

一般認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特別是情緒方面存在抑郁、焦慮等問題的人,注意力往往專一、持久地集中在特定事情上。體育鍛煉對生理資源的占用能使個體將生活中的不良情緒暫時忘卻,或積極宣泄,體驗鍛煉的快樂感。Bahrbe等認為,體育鍛煉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機制之一是為參與者提供了分散注意力的途徑,避免深陷困擾[4]。

2.2 興奮與抑制平衡理論

體育活動中,由于各種感覺信號輸入機體引起喚醒水平的提高,使人精神振奮。馬爾蒂森認為運動具有抗輕、中度抑郁的效果。

2.3 社會交往假說

社會適應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體育鍛煉通常涉及與他人共同參與,促進人際交往的發展。任若鵬認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常有自閉傾向,引導和鼓勵參加體育活動能增加其交往的機會,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積極發展[5]。

2.4 內啡肽假說

這種假說認為,身體鍛煉能促進內啡肽的分泌,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抑制低落情緒,減少痛苦感,使人在運動之后精神狀態良好,精力充沛。

2.5 認知行為假說

自我效能是指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種任務并達到預期效果所持有的某種信念。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在完成鍛煉的過程中能體驗到運動的愉和成就感,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泛化于生活的其他方面。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對抵制不良情緒的影響有很大作用[6]。

3.研究成果

在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中,以中學生為被試的研究較少。在整理分析相關文獻后可以發現,由于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課程任務的特殊性,相關研究更多的考慮了學業方面的因素。具體研究方面如下:

3.1 與抑郁、焦慮相關的研究

錢青文發現初中生較少進行有氧運動,學習和娛樂導致的久坐行為卻不斷增加,與抑郁和焦慮癥狀的發生相關密切[7]。邱遠在對中學生抑郁、焦慮與體育鍛煉的關系考察中發現,體育鍛煉的喜愛程度、周煉次數、次煉時間、運動強度和堅持程度對改善男生的抑郁有顯著積極影響,喜愛程度和次煉時間對女生有顯著作用;在焦慮方面,周煉次數的積極效果最明顯[8]。

3.2 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的研究

孫利紅發現,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與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相關最強[9]。袁貴勇的研究發現,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情感平衡存在相關,運動時間與運動頻次對生活滿意度和情感平衡有良好預測作用。經常參與體育鍛煉能顯著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促進身心健康。宋鋒在調查中發現,有運動習慣的青少年主觀幸福感較高;在家庭形式的體育鍛煉上主觀幸福感最高,然后依次是與同伴一起、學校組織、單獨一人;印證了中等運動量的青少年主觀幸福感較高的結果[10]。

3.3 與心理韌性相關的研究

戴麗玲的研究顯示,不同鍛煉次數的中學生在心理韌性的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維度存在顯著差異;不同鍛煉時間的中學生在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和情緒控制維度存在顯著差異[11]。歐陽翠云發現,參與體育鍛煉的中學生有更高的心理韌性,表現在人際交往、問題解決、積極認知、自我悅納、情緒的穩定與控制上;體育鍛煉可通過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等中介變量對中學生心理韌性產生影響[12]。

3.4 與整體心理健康相關的研究

蔣碧艷調查發現,體育鍛煉能有效降低負面情緒,提高自尊感,中等到較大的運動量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效應[13]。蔡賡發現,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活動后疲勞程度和參與體育活動的外部動機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內部動機是導致心理健康產生變化的根本因素,因此通過體育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徑是強化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14]。盧宏偉發現,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較高,尤其在抑郁、焦慮、偏執、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敏感性、強迫癥等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上有明顯差異[6]。

4.存在的不足及對未來的展望

對相關文獻整理后發現,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作用在中學生中效果顯著,體育鍛煉水平高的學生更少出現抑郁和焦慮癥狀,有更多主觀幸福感和更強心理韌性,總體上顯現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態。但同時也發現,大多數學者采用相關研究方式,少有干預方法的研究。因此,國內鮮有能成功運用到現實教學中的研究成果。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應在考察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基礎上,加強干預模式的研究,解決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發展。

參考文獻:

[1] 辛自強,張梅.1992年以來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變遷:一項橫斷歷史研究.心理學報.2009, 41(11):69 -78

[2] 王永麗,俞國良,林崇德.學習不良兒童心理健康的特點研究.心理科學, 2005, 28(4): 797~800

[3] 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編制.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7(1):107-111

[4] Bahrke, M. S. and Morgan, W. P. Anxiety reduction following exercise and meditat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978,2:323-333

[5] 任若鵬.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與體育運動.四川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7,17(5):61-62

[6] 盧宏偉.中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現狀及其相互關系的研究――以成都市第46中學高中生為例.碩士學位論文.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5-7

[7] 錢文青,孫瑩,王彩紅等.蚌埠市初中生有氧運動及久坐行為對心理認知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2):1479-1481

[8] 邱遠.中學生抑郁、焦慮、人際敏感與體育鍛煉關系的調查研究.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04,18(4):1-4

[9] 孫利紅.高中生主觀幸福感與體育鍛煉的關系研究.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5,21(2):36-39

[10] 宋鋒.青少年體育鍛煉中主觀幸福感與運動習慣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37-39

[11] 戴麗玲.身體鍛煉對中學生心理韌性的影響.內江科技,2010,6:164-165

[12] 歐陽翠云.體育鍛煉與中學生心理彈性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福州:福建師范大學, 2010:43-44

第4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讀寫沙龍精神家園

編輯部要成立讀者俱樂部和小記者團了

如果你熱愛語文、熱愛閱讀、熱愛寫作,如果你想廣交天下同齡書友和筆友,就快來參加《中學生閱讀》初中版、中考版讀者俱樂部和小記者團吧!

《中學生閱讀》初中版、中考版讀者俱樂部,是讀者交流思想、結交朋友的沙龍,兩刊讀者均可報名參加。雜志將開辟專欄,作為讀者俱樂部的活動陣地,為讀者提供交流機會、閱讀資訊和優質服務。成員均發放會員卡,憑卡可優先參與本刊組織的各項活動、優惠訂閱雜志、優惠購買圖書。

《中學生閱讀》初中版、中考版小記者團,是初中生中熱愛寫作者的家園。凡有一定寫作基礎的初中生,均可申請加入。雜志將開辟“生活采風”專欄,刊登小記者的作品,引導小記者關注社會、發現生活、記錄心靈、積累素材、提高作文水平。小記者團成員均發放小記者證,并享受讀者俱樂部成員的相應權益。

在讀者俱樂部成員和小記者團成員集中的地區,將聘請特約輔導老師。

做個好讀者,與書友、筆友共享精神的芬芳;做個好作者,用文字收藏青春的風景和夢想;做個熱愛語文的人,學習和體會漢語之美。快來加入咱們自己的“組織”吧!這里有心靈的碰撞,精神的應答,友情的溫暖,學習的快樂。參與辦法,請留意本刊第11期相關啟事。

信息

2007年1~6月

《中學生閱讀》中考版什么樣?

2007年1~6期:主題詞為“訓練、預測、調整”。“訓練”即圍繞考點組織高質量的專題訓練;“預測”即組織專家對2007年中考命題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調整”即幫助考生進行精神和心理調整,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復習、應對考試。具體內容如下:

備考特別行動:語言積累與運用復習特輯、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復習特輯、作文復習特輯、中考語文模擬題(中考語文命題人、著名中考研究專家擬題)等。

閱讀板塊: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學作品、熱點新聞、古詩文、古典名著、中國現當代名著、外國名著閱讀、閱讀題解答技巧等。

作文板塊:考場議論文記敘文佳作展評、考場議論文記敘文敗筆例析、議論文記敘文寫作技術、作文專題寫作指導等。

語言板塊:字詞、名言警句、對聯知識、仿寫句子、作家作品常識、讀表和讀圖、語言實踐、材料探究等。

信息板塊:命題人語、中考趨勢、創新題型研究、備考方略等。

忙中偷閑吧:心靈互聯網、初三故事、漫畫成語、語文游戲廳、心靈對白、心靈游戲、開心果園等。

來信

一 路 有 你

廣東東莞市黃江中學 陳妙娥

紫音的話:2006年中考,本部《中學生閱讀》初中版和《中學生閱讀》中考版有71道大題被選入全國55個省市中考試卷。我們像十月的農人,抱著沉甸甸的谷穗喜不自勝。有不少讀者說,中考成績不俗,證明自己當初選訂《中學生閱讀》初中版、中考版沒有錯。下面刊發的這封來信,是一個老師的用刊感受。信原來寫得長,情感充沛,細節動人。因篇幅所限,不得不割愛刪削,在此向陳妙娥老師表示歉意。

7月7日傍晚,我終于從學校領導那里,看到了中考成績。我教的實驗班,語文最高分梁嘉敏798分(標準分),有8個同學考了700分以上,全班平均612分,比同類班高出60分(滿分900分,全年級只有9個同學上700分),這個成績在鎮辦中學中是很突出的。

看著辦公桌上幾十本《中學生閱讀》初中版和中考版,我心里明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它們。正是它們,一路上陪伴著我,讓我的語文教學永葆青春和活力!和《中學生閱讀》初中版結緣,是在199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一本,立刻被她的內容和氣質深深吸引,于是自費訂閱,一訂多年。

2004年,我帶的初一學生都訂閱了《中學生閱讀》初中版。從此,她真的成了我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好幫手:每個早讀課,學生手里少不了她,學生喜歡朗讀其中的美文佳作;在學生的日記本上,很多人摘抄了里面的佳作。學生模仿佳作的寫法,學會了不少寫作技巧。

初二開始,學生對《中學生閱讀》初中版“同題作文擂臺賽”很感興趣,常常自己組織寫作比賽,相互切磋。有一次,我發現幾篇關于“門”的話題作文寫得很好,于是作了一些修改,把作文寄給了編輯部。結果彭苡菲同學寫的《一個半世紀的跨越》和林經緯同學寫的《跨越那門坎》,被刊登在雜志上,這給全班同學很大的鼓舞,此后他們積極參加校內外征文比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編者注:廣西河池市非課改區卷2006年作文題是“以‘門’為話題作文”,此話題與我刊2005年11期“同題作文擂臺賽”欄目所設話題完全相同。)

第5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觀點材料;區分;發現聯系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議論文,比較簡單是顯而易見的,觀點鮮明,材料具體。學生學習議論文,如果能夠區分觀點與材料并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斷就比較容易。怎樣讓學生能夠從區分觀點與材料并發現聯系上進行議論文學習呢?

一、讓學生在多讀上認識觀點

應當說入選于初中語文教材的議論文其觀點都是比較明確的,有的觀點完全就是題目。但也必須看到的現實是,初中學生還不見得就能夠完全理解作者所議論的觀點,這就必須讓學生去比較充分地讀文,當學生能夠把簡單議論文讀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議論的觀點學生就可以去感悟出來。這感悟不僅僅就是看到文本題目意義上的感悟,而是從自己的心理真實意義上明白這觀點就是人們所必須去崇尚的觀點。學生在多讀上認識觀點,還必須能夠在閱讀基礎上去提煉觀點。從相關意義上說,初中語文教材中一些相關性的議論文,其觀點有時也不都是直白的,這就需要讓學生自己去提煉出觀點。可以這樣去說,初中生閱讀簡單議論文,從教材文本中提煉觀點有難度,但也完全有可能。關鍵要充分信任學生,要敢于放手于學生,要善于引導好學生。譬如教學《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應當說學生從文本中去發現作者所說明的觀點,是比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學生中建立起比較深刻的印象。因此,則有必要在學生學到一定地步時引導學生去思考一個人靈魂的高貴的體現,再讓學生去比較“高貴”和“高尚”,進而在比較真實意義上去發現作者所闡明的觀點。學生便比較深刻地明確一個人靈魂的高貴必須是那樣的有思想,必須是那樣有豐富的精神財富,更必須具有一種純正的追求。學生便比較準確地感悟到人的“高貴”強調的應是人要“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二、讓學生在多讀上認識材料

一般說來,即使是比較簡單的議論文,也都是利用具體材料來表現觀點的,材料為觀點去服務是議論文的一個最為明顯的要求。觀點與材料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但表現觀點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現觀點之材料的表現手段也有著一定的不同。學生學習議論文,不僅僅就是知道服務于觀點的有著哪些材料,而且應當讓學生去思考這些材料是否就能夠去服務觀點,或者就是怎樣去服務議論文之論點的。平時的議論文教學,讓學生去多讀,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材料。以教學《懷疑與學問》為例,這篇論文圍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并以兩個分論點進行闡述,第一“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第二“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教學時,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認識證明論點的具體材料,如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要求學生去細讀,讓學生去思考:這里的材料有“懷疑、思索和辨析”,這樣的材料能否調換位置?為什么?學生在讀后進行比較,發現這里所論證觀點的材料是不能去調整位置的。學生經過比較,不但說出不能互換的原因,而且說出一些比較具體的道理,學生們說出對于書本和學問不容易產生懷疑,人們很容易對傳說產生懷疑,只有人們對傳說產生懷疑,才有可能對書和學問產生懷疑,這是一種符合人們認知規律的排列順序。學生學習議論文,學生多認識材料比較重要,只有學生能夠認識材料的議論文教學,才應當是比較實在和有效的議論文學習。

三、讓學生在多讀上發現聯系

議論文圍繞論點進行論證是議論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是議論文論證過程的具體體現。初中學生學習的議論文雖然都比較簡單,但學生通過學習發現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那種邏輯關系是完全必需的。離開了學生的發現,那學習議論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初中學生所學習的論文一般都是立論性的,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是立論性論文的具體表達方式,這對學生發現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有一定的幫助。但不讓學生去讀,學生是很難感悟到論點和論據的邏輯聯系的。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多一些寬容》,學習本文就是要讓學生能夠領會提倡寬容的意義,就是要讓學生在探究文本思路嚴謹結構緊湊上理解寬容的涵義,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譬如讓學生認識作者論述多一些寬容的方法,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悟出了論點和論據之間先總說后分說的處理方式,學生從三個“一種”知道作者對寬容進行了定位。學生從讀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的分說中,感到作者所證明的內容由輕到重,安排得相當講究。議論文一般都是以擺事實和講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寬容》是怎樣行文的呢?學生在自己讀時,就比較理想地發現:這篇論文是以講道理為主的,基本沒有擺事實。在學生發現后,給了學生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為這互諒、互讓、互敬和互愛補上幾個事實論據,并要求學生所補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夠與上下文比較自然地銜接起來。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時,所選的材料都能夠與觀點相匹配,比較理想地證明著作者的觀點,如有學生圍繞“互敬”,舉出的一個實例,說總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時,碰見一個清潔工人,總理主動緊緊握住工人的手說“同志您辛苦了!”十分尊重別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國人民對他的尊重的例子,較好地形成了學生與作者的有效互動。

區分觀點與材料并發現聯系的議論文學習,作為語文老師還不僅僅只去思考和研究這些,還必須去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予以實踐,并做出比較深刻的分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好議論文,使他們形成更為理想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第6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一、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不樂意讀,那效果不堪設想。閱讀的興趣可分為直接閱讀興趣和間接閱讀興趣。直接閱讀興趣指由讀物或閱讀活動本身引起的興趣;而間接閱讀興趣是由閱讀活動目的、任務引起的興趣。國外閱讀學研究中有一種稱為“杰克現象”的,是說一個叫杰克的學生,父母埋怨他過分地迷戀閱讀,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一張舊報紙,一份雜志,一紙什么說明書,甚至一頁廣告都可能使他百看不厭。然而杰克的語文老師卻反映,杰克是一個缺乏閱讀興趣的學生,杰克常常抱怨課文太沒有味道,不精采,沒意思而難以卒讀。教師也可以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課本外,學生愛不釋手,一旦選入課文內,就了無情趣。“課內海明威沒有課外的海明威精彩。”這是中學生常見的閱讀心態。

其實,教師對學生這種閱讀的心態不必過分擔心,只要引導得法,“課外的海明威”并不可怕,通過引導,課外閱讀必定有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當然主要還是一個興趣培養問題,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

第一步,放手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直接閱讀,教師不提什么要求,只推薦有趣的讀物,以增強閱讀的指向性,放手讓學生進入,老師不要奢望閱讀效果的立竿見影。如果有些學生觀望,教師還可以講些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學生進入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

第二步,問題驅動。教師可以采用設懸念的形式,使學生產生迫切的閱讀動機。比如“蘇小妹三難新郎”中,蘇小妹出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而少游又是如何對出下聯的呢?比如“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中王安石這“老太師”對蘇軾所提的:“如意君安在否?”之類的問題,如何能夠隨問隨答呢?在“煮酒論英雄”中,劉備為何被雷聲嚇得連筷子都拿不住了?《儒林外史》里的嚴監生死前為何總豎起一個指頭,遲遲咽不下最后一口氣呢?教師通過類似這些有趣問題的提出,學生定會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這樣,閱讀者不僅增強了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記憶和推理等思維活動,還可以對材料的形式、內容、意義進行探索,達到克服憑興趣出發毫無目的的閱讀心境。即便閱讀到一定難度、不合自己口味的讀物,也能堅持下去,既培養了學生的意志力,又使學生的閱讀面增寬,同時吸收了各種知識營養。

第三步,開展競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搞一些競賽,如:(1)講故事;(2)閱讀各種文體;(3)辦手抄報;(4)出墻報、櫥窗;(5)作文;(6)演講等等。競賽富有刺激與挑戰,會使學生熱心投入,也可以讓一些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強,演講能力強的同學脫穎而出。

二、要顧及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學生有了興趣閱讀,教師在顧及年齡、心理特點的同時,適當加強一點閱讀的針對性,減少盲目性,以提高閱讀效率,增強閱讀效果。初中生,半懂事、半不懂事;半兒童、半成人;半自覺、半盲目。在觀察復雜事物時往往不能看出其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正處在一個情緒、情感發展的轉折期。老師可以向初一的學生推薦童話、寓言或其他有故事情節的讀物;對初二學生,可推薦些名人傳記、青年修養、政治和科普讀物;對初三學生,可推薦中外古典文學名著的選本,還可適當推薦一些評論性文章。高中學生心理、生理發展日趨成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思維更具概括性、辯證性,擴散思維活躍,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讀些哲學論文,美學論文以及一些文藝評論方面的文章,為參加高考及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做準備。高校學生最需要的是具有從說明議論性文章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另外,無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選擇讀物都必須以現代文為主。

三、要結合課文開展課外閱讀

課內學節選部分,課外讀全篇(部);課內學了同一作者的部分作品,課外讀更多作品;課內學的是有關的評論性文章,課外則讀具體作品。既豐富了課外閱讀,又反哺了課內閱讀。比如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水滸傳》;學《人生的境界》,讀《馮友蘭學術文化隨筆》;學《訴肺腑》讀《紅樓夢》等等。為了加深對課內文章的理解,學生是會樂意地去進行拓展閱讀的。

四、要顧及學生的閱讀時間

現在的中學生,課業負擔繁重,真正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非常有限,語文老師應適當空出課堂上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拓寬學生視野,調劑學生學習。沒有時間閱讀,再有趣味的讀物也枉然。

第7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字:中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

自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后,很多學者對自我效能感在學習上的表現進行了研究、確認:學習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己能否完成學習任務的行為能力的信念,對學生目前與將來的學業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是個體身心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研究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及相關因素,并對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進行有效指導與干預有重要意義。

現已有研究表明: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家庭教養方式、學業歸因、目標設置、學習興趣、學習和考試焦慮、自我調節這些重要的學習變量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且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到的結論有一定出入,特別是學習效能感與四分成就目標之間。本研究希望就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其三個相關因素(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四分成就目標)進行探究,為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正確養成提供實踐依據。

一、調查對象與工具

本調查中用到的問卷有:《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邊玉芳,2003)《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岳冬梅等,1993)《多維度多歸因量表》(Lefcourt等,1979)《四分成就目標量表》(劉惠軍,2003)。以上四個測量工具的信度、效度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

本調查選取了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初一、二年級的共計295名學生作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四個量表為一份,共發放295份,有效回收284份,有效回收率96.3%。

二、數據分析

本研究對初一、初二年級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進行了三個角度的數據分析:

(1)學業優良與不良學生的四個量表間的差異比較;

(2)學業優良與不良學生的四個量表間的相關分析;

(3)分別對學業優良與不良學生,以學習效能感為因變量,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為自變量的回歸分析。

1.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的差異分析

注:F1――父親溫暖理解;F2――父親嚴厲懲罰;F3――父親過分干涉;F4――父親偏愛被試;F5――父親拒絕否認;F6――父親過度保護;M1――母親溫暖理解;M2――母親過干涉、過保護;M3――母親拒絕否認;M4――母親嚴厲懲罰;M5――母親偏愛被試。(下同)

注:*p

可知:(1)學習效能感、基本能力感、控制感、母親溫暖理解、學業能力歸因方面,學業優良的中學生極其顯著高于學業不良的中學生;(2)父親偏愛被試、父親拒絕否認、學業背景歸因、成績―回避因素上,學業不良的中學生顯著高于學業優良的中學生。

2.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與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的相關分析

在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兩個分量表(基本能力感、控制感)與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各緯度存在下列主要相關關系:

(1)學業優良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與父母親的溫暖理解、學業努力歸因、學業能力歸因、成績―趨近、掌握―趨近之間存在極其顯著的正相關,與母親拒絕否認、母親嚴厲懲罰、學業運氣歸因、學業背景歸因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2)學業優良中學生的基本能力感與父母親的溫暖理解、學業努力歸因、學業能力歸因、成績―趨近、掌握―趨近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母親過干涉和過保護、母親拒絕否認、母親嚴厲懲罰、學業運氣歸因、學業背景歸因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3)學業優良中學生的控制感與母親的溫暖理解、學業努力歸因、學業能力歸因、掌握―趨近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父親拒絕否認、父親過度保護、學業運氣歸因、學業背景歸因、成績―回避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學業不良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與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方式間相關:

(1)學習效能感與父母親的溫暖理解、母親偏愛被試、學業努力歸因、學業能力歸因、成績―趨近、掌握―趨近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父親過度保護、母親拒絕否認、學業運氣歸因、學業背景歸因、成績―回避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2)基本能力感與母親的溫暖理解、母親偏愛被試、學業努力歸因、學業能力歸因、成績―趨近、掌握―趨近、掌握―回避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父親嚴厲懲罰、父親過度保護、學業運氣歸因、學業背景歸因、成績-回避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3)控制感與父母親的溫暖理解、母親偏愛被試、學業努力歸因、掌握―趨近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父親拒絕否認、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干涉和過保護、母親拒絕否認、母親嚴厲懲罰、學業能力歸因、學業運氣歸因、學業背景歸因、成績―回避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3.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與父母養育方式、學業歸因、成就目標的回歸分析

結果表明,學業優良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的各緯度均與家庭教養方式各因子、學業歸因各因子、四維成就目標間存在下列回歸效應:

(1)掌握―趨近目標對學習效能感、總分感有顯著回歸效應;

(2)學業能力歸因對基本能力感有顯著回歸效應;

(3)掌握―趨近目標對控制感有顯著回歸效應。

結果表明:學業不良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及兩個分量表(基本能力感、控制感)與家庭教養方式各因子、歸因方式各因子、四維成就目標間存在下列回歸效應:

(1)掌握―趨近對學習效能感總分有顯著回歸效應;

(2)掌握―趨近對基本能力感有顯著回歸效應;

(3)掌握―趨近對控制感有顯著回歸效應。

三、調查結果

本調查的結果顯示出中小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在學習效能感、基本能力感、控制感、母親溫暖理解、學業能力歸因、父親的偏愛與拒絕否認、學業背景歸因、成績―回避方面有顯著差異。

2.學業優良與不良的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的各緯度均與父母親的溫暖理解、學業努力和能力歸因、掌握―趨近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與父母拒絕否認、過干涉、過保護、學業的運氣和背景歸因存在顯著負相關。

3.掌握―趨近能極其顯著預測學業優良與不良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四、討論與建議

父母親的溫暖理解越多,越有利于孩子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當中學生將努力和能力認為是學習進步的主要原因,其學習效能感越高;越將學習的目標定位于對求知識的掌握,其學習效能感越高。反之,父母對孩子表現出過多拒絕否認、過干涉、過保護時,孩子的學習效能感越低;中學生將學習的成功歸因于不可控的運氣和背景原因時,學習效能感更低;學業不良中學生的成績回避傾向和學習效能感有極其顯著的關系。

無論是學業優良還是學業不良的中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渴求都是其學習信心的前進動力。因此,對于學業優良與不良的中學生,在教育方法有共性也有不同。對于學業不良學生而言,引導正確的父母教養觀、適宜的學業歸因訓練、消除對學習成績的焦慮、建立對知識掌握的正確認知尤為迫切。

參考文獻:

[1]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繆小春,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04-341.

[2]邊玉芳.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編制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3:33-85.

[3]汪向東,王希林,馬宏.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161-167.

第8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一、強化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并使學生學會“數學地”閱讀材料、理解材料

通過數學閱讀,能促進中學生數學語言水平的發展以及認知水平的發展,有助于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自覺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閱讀,有助中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講,中學數學教學也必須重視數學閱讀. 作為中學數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注重教給學生有效閱讀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使中學生體驗到數學閱讀的樂趣及對學習的益處,從而在興趣及利益驅動下,自覺主動地進行數學閱讀.

(1)讓學生學會說題. 所謂說題,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題目后,進行分析思考,說出題目所提供的信息條件、現象過程、解題思路及應采用的規律方法,等等. 教學中可讓學生通覽全題說題目要素;也可以讓學生剖析字句,說題目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形成解題思路后,說解題步驟.

(2)組織適當的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常常需要教師給出一個中心議題或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或班級形式圍繞議題發表見解、互相討論. 實踐證明,課堂討論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討論時學生獨立活動的自由度增大,可以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提問、反駁、論證、收集資料、統計數據等多種活動,并與別人的思想進行比較,以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課堂討論不僅適合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對知識的理解.

(3)創設寫數學的機會. 讓學生“寫數學”,就是要學生把他們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反思和研究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并進行交流.如可讓中學生寫知識小結、解題反思、調查報告和小論文,等等. 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數學寫作、閱讀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與探索研究能力.

二、加強學生用函數建數模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是能有效地進行學習的基礎,更是將來能適應經濟時代的必備心理素質. 基于這樣一個事實,許多國家都把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作為數學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 因此中學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加強實際問題的教學,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中發現數學、創造數學、運用數學,并在此過程中獲得足夠的自信,從而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

例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做這樣一個實驗:用一個長度為a的細鐵絲圍成一個矩形,怎樣的圍法可以使矩形的面積最大?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并用二次函數求最大值的性質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9篇:中學生心理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字:人格 人格培養 中學生 體育教學

一、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的重要性

什么是人格? 人格也稱個性,這個概念源于希臘語Persona,原來主要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類似于中國京劇中的臉譜,后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也會根據社會角色的不同來換面具,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現。面具后面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真我,即真實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因此它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㈠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013年9月14日,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辦公室備課時,被其學生割頸殺害。據相關部門通報,學生雷某是因不滿老師的嚴格管理而動殺念。由于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的原因,造成了許多青少年的人格的發展分裂等,因此人格的健康培育已經迫不及待了,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是中學生人格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式。體育活動對應激、緊張、心境、抑郁有積極的作用,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學生控制感與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㈡能夠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人格的健康發展是體現也個國家民族的素質的一個體現,一個民族的國民如果懂得愛祖國,愛勞動,樂于助人,那這個民族一定是高素質的民族,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通過體育活動,培養中學生吃苦耐勞,愛勞動的精神,促進中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進而提升他們的素質,從而促進國民的整體素質。

㈢能夠有利于國家的發展。青少年中學生是國家民族的希望,因此通過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來對他們進行人格培養,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發展培育有用的人才。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㈠學校和教學老師方面的問題。成都中考網2013年11月5日中提到,很多家長抱怨學校以初中為主,恢復學生補課。由于傳統的學校教學問題和教師的傳統教育思想,使得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方案難于實施。例如學校以學業為主對中學體育課實施占課行為,還有就是老師實行放養政策,對學生的體育課沒有上心管理,再有就是在體育課中老師沒有根據學生的特性來進行教學。因此要想解決這方面問題就必須要求學校和教學老師對體育教學課高度重視,大力支持,認真對課。

㈡學生方面的問題。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中學生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居多,獨生子女大部分具有被寵溺性,叛逆心強;另一方面是一些學生由于家庭分裂等原因,導致心理的封閉性。 由于這些方面的影響,使得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體育教學活動問題屢出。因此對于這方面問題我們應該實行針對性體育教學,根據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讓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能夠真正的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康發展。

三、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的方法

㈠教師應該適當降低身份,體育活動中組織并參于學生的活動,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培育學生樂觀,活躍的人格。

㈡在體育活動中,適時當眾表揚學生難得的優點。促進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和肯定,培養學生自信的人格。比如通過體育比賽,對應的比賽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

㈢根據不同的學生調整體育運動的訓練項目,方式和強度。能夠培養學生控制感與自我控制的人格,能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有的學生適合籃球運動,有的學生適合足球運動,有的學生羽毛球,我們可以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優勢來進行體育活動。

㈣鼓勵學生在體育課中多交朋友。能夠培養學生的分享,開放的健康人格。比如體育老師可以通過體育課的項目游戲,如籃球比賽,跳繩比賽等等活動,讓學生們都參與,這樣可以促進同學的交流,認識更多的朋友。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學體育肩負的任務已經不再是傳統單一的健體強身,更多的是趨勢與學生人格的培育和鍛煉身體的相結合。為什么呢?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能夠促進中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提升中學生的總體素質。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健康人格培養,能夠促進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養,為我國的未來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錢勇;分層教學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中的實踐探索[A];浙江省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2] 嚴賽君;試論體育教學在學生人格發展中的作用[A];浙江省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李小璐三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牛牛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超爽人人爽人人做|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色多多免费视频观看区一区|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成年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波多野结衣33|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全彩调教侵犯h本子全彩网站mj|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俺也去色官网 | 公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 91资源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2019天堂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护士撒尿xxxx18|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王小明恶魔手机催眠1-6|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色|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午夜三级三级三点在线| **aaaa**毛片在线播放| 成年女人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天堂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