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大學生驗證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驗證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驗證報告

第1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1.1重理論知識理解與驗證,輕實驗實踐能力培養

在大學物理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將重心放在大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取與驗證,忽視大學生實驗實踐能力的培養,偏離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的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

1.2實驗教材偏理論性,實驗思想和方法不足

大學物理實驗教材是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基礎工具,直接影響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教材大多理論性偏強,物理實驗思想和物理實驗方法不能很好的體現.大學物理實驗更應注重物理實驗思想和物理實驗方法的教育.

1.3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輔

目前我國各高校開設的大學物理實驗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驗證性實驗相對于新技術和新方法運用類型的實驗更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課堂氛圍會比較呆板沉悶,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很大一部分學生只滿足于測出所需的實驗數據,完成格式化的實驗報告

1.4實驗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實驗較為被動

目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形式相對固定,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忽視各學科之間的兼容性和互補性.由于教學形式的固定,教學方法的單一使大學生做大學物理實驗時比較被動消極.

1.5強調按規定的實驗步驟操作,忽視靈活性與創新能力培養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應適應時代和科學發展的要求,應不斷求思、求變和求新,要給大學生營造和創設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比較強調按規定的實驗步驟操作,嚴重忽視大學生靈活性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2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五維一體改革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五維一體綜合改革由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理念改革維度、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維度、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維度、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改革維度和大學物理實驗成績評定改革維度這五個維度構建形成一個綜合改革體.

2.1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理念改革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要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從傳統的學生接受性學習轉移到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及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大學生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貫徹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理念,使大學生能夠將大學物理實驗中學習到的理論、思想、方法和技能等運用于其專業領域,并逐步培養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針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低,探究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少,忽視創新能力培養等問題,通過學習、反思與討論,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報告撰寫及實驗成績評定方式改革等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和幫助,減少實驗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的束縛,以提高大學生做大學物理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團隊合作意識,開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

2.2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改變目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以探究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為輔的局面,過多的驗證性實驗會束縛大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力開發探究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增加探究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比例,提高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質量,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及其興趣特長選擇實驗,切實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針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開展調研,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方式向實驗教師和實驗學生進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改革調研,以更好的設計并確定適合本校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方案.開設了尊重學生求知欲和興趣的“基礎實驗,綜合應用實驗,設計研究實驗”課程體系.開設的壓力傳感器實驗、半導體溫度傳感器實驗、電表的設計和改裝等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改變了學生實驗熱情不高的狀況,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很多學生還將大學物理實驗與自己的專業背景結合,深入研究探索,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與設計性實驗相關的研究論文.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效果顯著.

2.3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目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更多的采用教師講解→教師演示示范→學生自己操作→教師總結點評→學生完成實驗報告→教師批改實驗報告的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固定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特別不利于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更多的采用實驗探究法、提問解問法、小組研討法、課題引領法、課內課外融合法、師生團隊法和設計創新法等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變,具有創新因子,有效地提高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針對教學方法也開展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建立了信息平臺,實現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意向自主選擇實驗時間、實驗教師及實驗內容;其次,教師實現了網上評定成績、網上教學質量分析;另外,針對創新意識及能力較強,且對科研具有較高熱情的學生選擇性地開設與目前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相關的研究性演示實驗,向學生展示更多的學科前沿實驗內容,展示物理實驗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并為學生將來走上其專業相關的研究領域及研發崗位培養濃厚的興趣,奠定良好的科研基礎.通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切實高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

2.4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改革

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實驗報告的撰寫是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能夠通過大學生撰寫的實驗報告了解學生的實驗完成情況,實驗報告也是對學生進行實驗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目前,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所采用的傳統實驗報告書寫格式相對固定,都是格式化的模板,大學生依次填入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及處理、誤差分析與討論以及對實驗的體會就完成了實驗報告的撰寫.有特色、有創新的實驗報告很難見到,很難體現出學生的探究與創新,面對雷同的實驗報告,實驗教師也很難給出科學恰當的評定成績.要結合本校的條件和特色,對具體形式不做過多固定要求,不采用格式化的實驗報告模板,采用形式多樣化的開放式實驗報告形式,增加實驗探究、實驗發現、實驗提問、實驗擴展、實驗改進、實驗設計、實驗綜合和實驗創新等板塊,還可設置一定比例的按照科技小論文寫作格式與寫作方法來完成實驗報告.目前對于少部分設計性實驗鼓勵有能力的學生采用開放式實驗報告.以硅光電池特性研究實驗及核磁共振實驗為例,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并最終以小論文形式完成實驗報告.這和傳統的實驗報告撰寫方式相比,能夠更多地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目前,這種實驗報告完成方式有必要進一步推廣擴大,但這必須建立在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和數量的擴充上.

2.5大學物理實驗成績評定改革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大學物理實驗成績評定一般分為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考核參考出勤、預習報告等情況給出成績;實驗成績的評定則根據實驗操作、實驗原始數據記錄和實驗報告撰寫等給出.這往往使大部分學生忽視探究問題能力的提高.大學物理實驗成績的評定要增加以下內容:(1)要求學生在預習報告中寫出自己對于本實驗的理解,并提出自己思考的問題;(2)實驗中可以4名學生組成一個實驗小組(每位學生都有一套完整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每位學生都要完成整個實驗),針對不同實驗,學生輪流進行實驗講解,并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實驗教師根據學生參與實驗討論的情況判斷學生對于實驗的預習程度及學習積極性,據此給出相應成績;(3)實驗完成后,激勵學生把實驗改進、實驗與自己專業的聯系、實際應用鏈接、實驗設計及實驗創新等寫入實驗報告,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目前,已進行與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相適應的成績評定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實驗采取不同的方式評定成績.基礎實驗仍根據預習、操作和報告三個模塊評定成績;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則通過實驗選題、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報告或小論文和簡短答辯方式綜合評定實驗成績.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基本功,打好基礎,又能夠進一步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小論文和答辯方式成績評定的進一步大范圍推廣也有賴于實驗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數量的擴充.從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實驗報告撰寫和實驗成績評定方式方面全面進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實踐,并通過反饋信息進一步進行改革——實踐——再改革的循環,將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經驗進行推廣,對其他專業課實驗課教學改革起到輻射和推動作用.

3結論

第2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關鍵詞:數學實驗;教學改革;科研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2-0095-02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通過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1]。而數學實驗課程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在數學實驗課程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研究性教學,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計算機的出現,數學實驗的內涵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數學實驗方法的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數學家的工作方式也得到了極大地改變,數學的性質正在被計算機改變;數學正在成為一門實驗科學[2]。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完善和普及,各種功能強大的數學軟件平臺隨之出現,如:Matlab、Mathematica、MathCAD等,這些軟件不但可以基于函數作圖,進行符號代數運算,而且可以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為數學實驗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

在國外,1989年,美國Mount Holyoke College的數學系開設了當時稱為數學實驗室的數學實驗課,并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于1997年出版了《數學實驗室》一書。這本書很好地體現了用數學實驗進行數學教育的指導思想。1991年《實驗數學》季刊的問世也推動了數學實驗的發展。

在國內,1995年在國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中“理科非數學類專業的數學課程體系和內容改革項目”的總體構想報告中把數學實驗列為高校非數學類專業的數學基礎課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一些高校如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積極創造條件,準備開設數學實驗課,將這項改革付諸實踐[3,4]。2000年,在教育部高教司主持編纂出版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系列報告》的《高等數學改革研究報告》中,把數學實驗列為高校理科類專業的基礎課之一,并明確指出了數學實驗在數學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等[5]。實踐證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數學實驗在數學教育,特別是數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數學實驗這種新的數學學習及研究方法。

一、數學實驗的教學狀況及現存問題

目前,數學實驗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方面至少還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在教學理念上,學校普遍比較重視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不夠重視數學實驗課程在拓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學校往往把數學實驗課程看作是次要課程或理論課程的練習版,而忽略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談不上制定其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所以數學實驗課程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得不到充分體現。

2.在教學內容上,主要以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為重點,對探究性實驗、應用性實驗以及拓展性實驗的學習課時少;普遍強調對程序語言、程序內容、程序步驟的細節性描述,很少有程序思想、程序設計思路等內容。

3.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針對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學生普遍在教師示范下進行數學實驗,或者根據教材自我練習。學生練習過程中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往往直接傳授解決辦法,而缺乏引導,這樣,數學實驗課程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和效果就無法體現。另外,數學實驗教學中缺乏教與學的自由度,過分強調教學要求的統一性,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制約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表現,一些學生的創新設想很難實現。

二、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數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1.改革教學內容。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創新是學生對知識深度和廣度的進一步拓展,興趣與創新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因此,在國家號召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訓練的大環境下,我們在講授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應讓學生重點學習探究性實驗、應用性實驗以及拓展性實驗,即在講授程序語言、程序內容、程序步驟的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程序思想、程序設計思路等內容的引導。我國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大學生自主申請的研究項目三種。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需要把數學實驗課程與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緊密結合。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引入探究性實驗,把數學建模競賽賽題引入應用性實驗,把教師的科研項目引入拓展性實驗,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開放、探究、合作式的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在數學實驗課程的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興趣和個體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除去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以外,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我,分組討論,討論對象自由結合,討論時間自由選擇,課下可以延續課堂的討論。在課堂上,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不同類型的實驗。對于應用性實驗,我們結合數學建模課程,從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模型的魅力。對于探究性實驗,我們結合已有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教師從中提出問題,學生大膽猜想,教師引導學生朝著預先設計的方向提出實驗方案,預測可能的結果,然后學生進行數學實驗,驗證猜想,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數學、獲得知識。對于拓展性實驗,我們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提高學生創新研究的層次和水平。教師從科研項目中提出問題,學生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設計多個實驗方案,進行數學實驗,最后找出正確的實驗方案或者最優的實驗方案,得出結論。這種模式重點不再是獲得正確的結論,而是對過程和結論的探索和創造,學生以一種發現數學問題的方式進行發現式學習。數學實驗課程不但為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科研創新活動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而且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各種形式的科研創新活動,感受到了它們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對科研創新活動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形成了一種科研創新與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環,使學生逐步成長為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

近兩年,我校理學院每年近90%以上的二年級學生踴躍報名參加了校級數學建模競賽,選撥出的優秀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其中國家獎的獲獎率以及總體獲獎率在逐年上升并連續創歷史新高。每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申報數量也在逐年上升,并且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獲批項數也在逐年上升。另外,部分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本科生導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在更高層次上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以及與他人分工合作能力等,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3.擴展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空間。為了滿足部分學生的實驗興趣,鼓勵學生鉆研實驗,我們建立了開放實驗室,由學習興趣小組輪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實驗研究,幫助學生完善實驗設計,為學生的科研創新活動提供時間以及實驗條件的自由度。

針對數學實驗課程的特殊性,我們重新全面確立課程考核體系,使課程考核從單純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考核,向既考核教學過程又考核第二課堂過渡,從單純考核知識掌握的程度,向既考核知識又考核能力的綜合性考核過渡。目前,我們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筆試成績,第二部分是實驗考查與創新設計,第三部分是課外科研創新活動,此部分屬于附加分值,在總成績的基礎上直接加分,即參與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及導師的科研課題等,根據參與程度與級別直接加分。這樣強化了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獎勵機制,增強了學生創新的原動力,而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另一方面擴展了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自由選擇科研創新活動的內容。實踐證明,這種改革讓學生不會只對書本知識進行機械記憶,而是普遍認識到數學素質、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Z].新華網,2012.

[2]鄭毓信,王憲昌,蔡仲著.數學文化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姜啟源.數學實驗課程教學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大學教學,1999,(5).

第3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1.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意義

1.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實踐課的興趣

傳統的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實驗內容多數是驗證理論知識,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上的方法和步驟就可完成實驗,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完全是被動的[1]。這樣的驗證實驗不能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難以激發學生的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要求參賽學生在四天內完成從選題、搜集資料、設計方案、分析論證、元器件選擇、硬軟件設計、組裝、調試、測試、排除故障、做出成品和撰寫設計報告的全過程,并且要求三人組隊參賽,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核,具有極大的挑戰性[2]。比賽中既要動手操作,又要理論分析。經過培訓和參加競賽的學生,其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激發了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

1.2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就業能力

在電子設計競賽中能脫穎而出的都是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經過嚴格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優秀學生。無論獲獎與否,參加過培訓和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在系統設計、方案論證、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畢業設計中受到老師的青睞,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較好的獨立性,創新精神、協作能力與競爭意識,得到社會及用人單位一致的肯定和好評,增強了就業能力[3]。

1.3有利于推動電子技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

電子競賽題目是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專家根據電子技術發展的最新信息擬出的。選題涵蓋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單片機應用、可編程器件、傳感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EDA等課程的內容[4],競賽中既要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要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創新能力;既有涉及知識面廣、功能多的系統設計,又有單一功能的電路設計;既有以指標性設計為目的的題目,又有以功能性設計為目的的題目;既有基本要求,又有發揮部分,同時在電子設計競賽中又鼓勵學生使用新技術、新器件和新電路,以滿足先進的技術指標。所以,對電子技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

2.對參賽學生的能力要求

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包括[5]: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及使用方法、印制電路板設計與制作等電子設計制作基礎;集成直流穩壓電源、運算放大器電路、信號產生電路和處理電路、顯示電路和A/D轉換器等單元電路設計;通用鍵盤及顯示電路、單片機與液晶顯示接口電路、單片機與D/A和A/D轉換電路等單片機最小系統設計;FPGA最小系統和配置電路的設計及FPGA的最小系統板下載等可編程邏輯器件系統設計,以及資料查閱、綜合系統設計、創新設計和撰寫設計報告等。

3.電子設計競賽中反映的問題

我校歷屆培訓及競賽現場,主要表現出以下一些問題[6]。

(1)查閱參考資料的能力差。在拿到競賽題目后,學生都是先翻教科書,不去查找具有最新技術的期刊文獻,特別是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差。

(2)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不強。對一個制作項目能夠提出的設計方案很少,不能對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和比較,生搬硬套參考電路,不能設計出簡單先進的電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反映我們的實踐教學缺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訓練。

(3)新技術、新器件的應用能力差。有的制作項目如能采用新技術、新器件,如FPGA、CPLD等實現系統設計,不僅性能指標優于傳統電路,而且電路簡單。反映我們的實踐教學內容陳舊,不能緊跟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

(4)不適應工程設計技術指標要求。競賽中學生對競賽題目的各類技術指標的實現和改善上感到無從下手。

(5)實驗動手能力不強。競賽過程中,一部分同學在安裝、焊接、電路調試、故障查找和排除等過程中操作不熟練,不能適當地設計實驗數據表格,不能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歸納、總結去分析、解決問題。反映我們的實驗教學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少,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

(6)單片機知識的應用能力有限。很多競賽題要用到單片機的知識去完成設計,部分參賽同學因單片機知識與應用能力不夠,未能取得較好的競賽成績。

(7)設計報告撰寫的質量不高。設計報告的格式與內容存在很多缺陷,方案論證不夠充分,理論分析不夠嚴謹。反映我們的實驗課教學忽視了實驗報告這個重要環節。

4.電子技術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

根據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內容及要求,針對學生在培訓和競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我們對電子技術類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如下改革。

4.1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學科專業特點,結合我校實際,將實踐教學從理論教學中分離出來,單獨設課、單獨考核,構建起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互匹配,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對獨立、科學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驗教學環節劃分為三個層次[7]。

(1)基本技能訓練層:以電子工藝實習、實訓為教學內容,掌握萬用表的使用,電子元器件識別、檢測,印制板制作、焊接,直流穩壓電源組裝,收音機安裝調試等基本操作技能。以電路分析、電子測量、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專業基礎課的實驗為教學內容,掌握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培養正確記錄、處理數據及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2)課程設計實驗層:以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EDA技術等課程的實驗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對簡單電路的設計,熟悉常用電子元器件,學會查閱元器件手冊及通過互聯網尋找所需資料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安裝調試,學會通過調整元件參數,滿足實驗指標要求。

(3)綜合設計實踐層:以傳感器技術及應用、單片機技術、EDA技術、電子系統綜合設計等課程實驗、電子設計競賽等課外活動為實踐教學環節,掌握用最先進的設計平臺和最新的工具進行高效的綜合設計,用組裝的系統電路板,用電子設計自動化仿真軟件Matlab、Muhisim等工具,進行“虛、實、軟、硬”相結合的現代電子技術設計實踐。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從設計到制作的全過程,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電路級的綜合設計能力以及系統級的開發應用和創新能力。

4.2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根據認知規律、學科特點、實踐教學自身的規律和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更新實驗內容。

(1)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應用性、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增加DSP、PLD、FPGA、嵌入式系統和虛擬儀器等先進的實踐教學內容[8]。增加單片機課程設計的實驗課時,加強其實驗和設計應用,增加EDA技術和Protel課程設計的實驗課時,加強Protel電路設計軟件和EDA電路設計仿真軟件的實踐應用;增加電子實習課時,增加和競賽有關電路的制作內容。實踐教學內容要體現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新的實驗技術和新的實驗方法,實現實踐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

(2)增加能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工藝性操作實踐。注重電子元器件特別是新型元器件的使用[9]。元器件選擇方面,除個別驗證性實驗仍保留部分分立器件外,其余均采用集成化,數字化,模塊化的器件,如集成穩壓電源、集成運放、集成功放、集成A/D,D/A等器件,RAM、EPROM集成電路,以及ASIC可編程控制器。對于綜合型、設計型實驗,指導學生選擇最新器件來完成設計。

(3)對整個課程體系的實驗內容進行整體優化組合,將同類課程體系或同類學科的實驗項目合并,創建新的綜合實驗課程,實現學科之間實驗內容的互相交叉滲透。修改綜合設計內容,把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同單片機技術和PLC技術更多地結合應用,并把電子設計競賽知識結合其中。

(4)設立學生科研基金,資助運用新技術、新器件、新思想的電子設計與制作的學生課題[10]。把科研引進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和生產中急需解決或探索的實際問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方案論證、裝配、調整、檢測,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總結歸納,撰寫科研論文等能力。

4.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1)實施開放式實踐教學

在實踐內容、實踐時間、實踐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實行開放式教學,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提供給學生進行創造的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11]。在實驗內容上,設定必做實驗、選做實驗和自主實驗的比例,前者保證教學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訓練,后者則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與興趣,在眾多的實驗課題中選擇,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課程設計、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師只提出設計的總體要求和要達到的效果,不制定統一的參數指標,設計步驟,給學生一個較大的創造空間。提倡方案的多樣性,給學生充分的創新機會。由學生完成從方案制定、電路設計、元件篩選、焊接組裝、程序設計、系統調試到設計報告撰寫、答辯等全部過程,教師變指導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增大實驗室開放的力度

在安排好課內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制訂實驗室的開放項目、開放計劃。在實驗室開放時間里,為學生提供實驗場地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萬用表、信號源、示波器、電類實驗箱、單片機實驗箱等設備,還安排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建立現代化的實驗中心網上實驗預約與管理系統,在開放的平臺上,選做實驗和自主實驗學生可以個人預約,預約的內容包括實驗時間、場地、內容、指導教師等,這種“集中”和“自由”相結合的開放管理方式,提高了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利用率。

(3)開設電子技術實踐選修課

根據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情況,我們為電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如“電子制作”、“電子創新設計”等選修實踐課,內容包括簡單電路、系統電路和有創新特色的電子電路等的設計與制作等,為愛好電子設計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4)舉辦校內電子設計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校每年舉行的全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按照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方式進行,在為電子設計愛好者提供施展才能機會的同時,也為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選拔了隊員。在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影響下,參賽人數逐年增多,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已成為我校學生最喜愛的科技活動。

(5)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我校是專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電子類專業的辦學時間不長,基礎薄弱,參加全國性的電子設計大賽的經驗更少,我們把參賽作為學習、實訓、取經、提高的過程,參賽成績逐年提高。

第4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實驗舉例

增量調制系統Systemview實驗利用Systemview軟件實現增量調制系統,波形圖可見,輸入信號與編碼輸出序列符合該調制系統的特性,波形清晰、正確。有利于學生采用現代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取代傳統硬件實驗箱實現通信系統信號的模擬。同時,該軟件信號調節參數方便,既讓學生了解了計算機輔助分析和設計的方法和優勢,又能借助于軟件豐富的功能給善于思考的學生以更多發揮的空間。采用實驗箱實現增量調制系統觀察波形。實驗中,學生了解了增量調制系統編/譯碼硬件電路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理解增量調制輸入模擬信號與編碼輸出數字序列之間一一對應的調制關系。信號測試簡單,方便觀察實現現象,但系統穩定性和精確度一般。增量調制系統Matlab設計實驗采用Matlab對增量調制系統進行設計[4],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結合數學分析,學生深入分析不同量化噪聲的產生機理。經新算法實現后,實驗結果對PCM系統一般量化噪聲無明顯改善。而M系統量化寬度固定時,易產生過載量化,采用自適應間隔量化算法則減小了信號誤差,克服了固定量化臺階的自身不足。Matlab計算能力強大,設計算法較為靈活,可滿足訓練學生開展拓展性系統設計要求。

改革效果

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及全國的各項大學生創新活動。基于通信原理眼圖分析系統性能的選題簡易數字信號傳輸性能分析儀獲得2011年9月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2009年至今,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和畢業設計后獲獎10項以上,申報獲批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計劃8項,4篇,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6項,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共計6人次獲得全國二等獎,30多人獲得江蘇省賽區一等獎、二等獎,學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結語

第5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論文摘 要:在環境工程本科學生培養方案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是相互配合、相互貫通的有機統一體。專業實驗教學是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部分。針對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存在主動性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等問題,本文就如何使傳統實驗變為專業綜合實驗,使實驗與學生參與度相結合進行分析,以探討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從而培養高素質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

在人口過度增長、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要培養集理論性、實踐性于一身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然而,在實際中,剛畢業的環境專業人才受到冷遇,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動手能力。因此,為了給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環境專業人才,就必須對傳統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

一、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開展綜合實驗

傳統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課程一般是按照各門專業課程劃分的,而且幾乎都是基本技能實驗,其中大多為驗證性實驗。在環境監測實驗課中的煙氣流量及顆粒物濃度的測定實驗項目,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流程,按照選擇測試位置、測點、測試、分析計算的步驟,寫出實驗報告就算完成實驗了。整體過程中學生都是按照具體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并沒有深入思考。因此在實驗教學改革中可以把環境工程專業課與實驗融為一體,稱為專業綜合實驗。專業實驗的目的主要就是把一些可以并入綜合性實驗的驗證性實驗不再單獨進行,這樣一方面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驗證性實驗數目,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學生在實驗中對專業課程融會貫通,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橋梁。所以開展專業綜合實驗是重要的途徑。

在專業綜合實驗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專題實驗。實驗的具體方案都是由學生來制定,這樣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過后,要求學生寫出專業的實驗報告,這也能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總結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專業綜合實驗、專題實驗之外,學校也應該大力鼓勵大學生的創新實驗。大學可以通過設立創新實驗研究項目,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自主進行實驗方法的設計、組織設備以及材料、實施實驗、分析數據、撰寫實驗報告等。這種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展,一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二是通過開展創新性實驗項目,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改革完善實驗室管理,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改革和完善實驗室改革是進行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保障。要根據專業綜合實驗的特點,把以前分散的實驗室進行合理的調整、合并、重組,從而為開展專業綜合教學實驗提供保障,同時也便于實驗室的管理。科學合理的實驗室體系,一方面使得實驗室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實施,大大保障了專業綜合實驗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實驗室體系建立的基礎上,也要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和實驗考核制度。實驗室管理要實現專人管理、專人維護、專人使用等原則,確保實驗設備和材料正常使用。在綜合專業實驗的背景下,實驗考核要從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實驗分析、問題處理、實驗結果、實驗總結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核,這樣既保證了實驗考核的科學性,也大大鼓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實驗教師隊伍是實行專業實驗教學的主要保障,他們在實驗中起到指導、審核、完善學生實驗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大力開展綜合專業實驗的基礎上,也要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實驗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從此要求出發,學校一方面可以從高等院校引進高水平教師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生產和實踐的社會一線引進實驗技術人員,加強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此外,學校也要對引進人才配套相關政策支持,使得實驗教師可以全身心投入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工作中。

通過開展專業綜合實驗、專題實驗,并且鼓勵學生大力參與創新實驗研究,這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設計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同時通過改革和完善實驗室管理的相關制度、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也為開展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確保了實驗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第6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信度效度因素分析考試焦慮是指因參加學業考試、心理測試或其它資格考試而引起的緊張不安情緒,也稱“測驗焦慮”(TestAnxiety)。有關考試焦慮的測量研究始于1938年美國學者Brown。此后,西方學者編制了數十種考試焦慮的測量工具,其中,比較著名的有Mandler和Sarason(1952)的測驗焦慮問卷(TAQ),Sarason(1958,1972,1978)編制和修訂的考試焦慮量表(TAS),Spielberger(1978)編制的考試焦慮調查表(TAI)。國內學者王才康(2001)對中文版TAS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檢驗。葉仁敏和Rocklin(1988)、王才康(2003)對中文版TAI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檢驗。

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些高校決定學生能否取得學士學位和用人單位衡量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此,大學生在面對英語四、六級考試時,焦慮現象尤為突出。國內學者在對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進行研究時均采用一般考試焦慮量表,至今還沒有針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的專門測量工具。為使研究者更方便、有效地開展相關研究,也為使大學生能更準確地了解自身在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前的焦慮狀況,并及時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本研究擬編制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量表,并對量表的信、效度進行初步檢驗。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研究樣本來自長春市四所高校(一本一所,二本兩所,三本一所)。以學校為單位隨機抽取1200名備考英語四、六級的在校大學生施測,有效樣本921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529人;大一學生108人,大二學生677人,大三學生136人。

1.2量表編制

1.2.1理論構想

量表維度的確定主要參照了Sassenrath和Sarason的觀點。Sassenrath(1965)提出考試焦慮主要包括七個因素,涵蓋了認知反應、生理反應和行為反應等多方面;Sarason(1984)提出考試焦慮者的思維、身體反應、情感和可觀察到的行為在評價情境中具有顯著特點。結合大學生英語四、六級的實際情況,初步確定量表的四個維度,即情緒情感、認知、生理喚醒和行為。

1.2.2題庫的建立

題目主要依據各維度的操作性定義,并結合重點人群訪談結果進行編制,部分題目參考已有的焦慮類量表并進行改編獲得。初設共53個項目,其中認知維度17題,行為13題,生理喚醒11題,情緒情感12題。

1.2.3項目篩選和量表初步編制

預測。采用6點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記,記分為1~6分。在東北師范大學和長春大學隨機抽取60名備考英語四、六級的在校大學生施測,獲得有效樣本54份。根據項目分析的結果,縮減為51個項目。

正式施測。對長春市四所大學發放1200份,共921份有效樣本。通過分層抽樣,458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463份做驗證性因素分析。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和結構構想,最終確定17個項目。對17個項目的結構進行驗證性分析,數據擬合良好,確定最終量表。用921份樣本中17道題目對應的數據,對量表進行項目分析、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分半信度分析。

1.3校標量表

Sarason編制,王才康修訂的考試焦慮量表(TAS)中文版。該量表在國內大學生中進行驗證,得到較好的信、效度(重測信度r=0.62,p

1.4統計方法

將測試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t檢驗、信度檢驗、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7.0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2結果

2.1項目分析

根據被試在各項目上的得分計算出量表的總分,對總分進行排序以總分前27%和后27%為標準劃分出高焦慮和低焦慮組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結果顯示各個項目在高、低分組得分差異顯著(p

2.2效度檢驗

2.2.1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初步確定量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經過Varimax旋轉后,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個,選擇解釋率較大且與構想維度內容一致的4個因素,分別是情緒情感、生理喚醒、認知和行為,可解釋總體方差的50.85%,剔除因子負荷值低于0.4的項目,保留題目的因子負荷情況見下表:

2.2.2驗證性因素分析

采用的數據分析軟件為Amos7.0,用剩余的463份樣本對17個項目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通過分析得到,各主要的擬合參數為,X2=337.673、df=113、p

2.2.3效標關聯效度

最終量表與TAS考試焦慮量表在東北師范大學同時施測,向備考四、六級英語考試的學生隨機發放100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86份。使用SPSS19.0進行相關檢驗,r=0.683(p

2.3信度檢驗

內部一致性信度:總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情緒情感0.86,生理喚醒0.83,認知0.81,行為0.62。

分半信度:總量表分半信度為0.90,情緒性感0.86,生理喚醒0.80,認知0.81,行為0.61。

2.4常模的建立

對于焦慮水平,性別之間t檢驗結果表明差異不顯著(t(1.908)=0.85,p=0.394);以學校為自變量(一本、二本、三本),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存在學校主效應(F(2.918)=2.38,p=0.093)。因此,可直接將總體的平均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不必建立以性別或學校為變量的常模。

用921份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得出17道題目總分樣本平均分為47.425分,標準差為16.03,量表總得分在63分以下設定為輕度焦慮(占總樣本的32.46%);63~79分設定為中度焦慮(占總樣本的11.07%);79分以上設定為重度焦慮(占總樣本的4.02%)。中度和重度焦慮會影響考生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

3討論

本研究在確定考試焦慮維度的過程中,對大量的歷史研究、焦慮理論進行了多次探討,并結合大學生訪談結果和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的自身特點,總結出四個維度,即情緒情、生理喚醒、認知和行為。情緒情感,即在四、六級考試前出現喜怒無常、壓抑、心煩、害怕等情緒情感體驗;生理喚醒,是指四、六級考試前表現為心率加快、肌肉緊張、呼吸急促、胃腸不適、多汗尿頻、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等生理反應;認知維度,即個體在四、六級考試前出現記憶力減退,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對考試難度、重要性以及自身復習狀況做出正確評價;行為上表現為四、六級考試之前表現為坐立不安,回避四、六級考試的相關問題等平常狀態下沒有的行為反應。

在信、效度分析中,對量表的Cronbacha系數和Spearnman―Brown分半系數均進行了統計分析,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總體信度系數均在0.85以上,可用于對個體或群體焦慮水平的預測和評價。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因子負荷良好的題目,驗證性分析的結果表明數據對新量表的結構模型擬合良好,有較好的構想效度。

自編《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量表》針對備考英語四、六級的大學生焦慮狀況進行評價,較普通考試焦慮量表有更強的針對性。此量表不僅在題目的設置上是針對備考生的特殊的焦慮特質,而且量表編制過程中數據均采自備考英語四、六級的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從量表的信度方面可以看出,此量表的同質性信度a系數和折半信度均高于TAS量表,說明此量表對備考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生考試焦慮測量更準確。在問卷的形式和題目的數量上,六級評定法較“是”“否”評分法更科學準確。研究最終形成17道題目量表,較其他量表精簡,便于測量和統計。且此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分析,均達到測量標準。因此該量表可以幫助備考英語四、六級的同學了解自身的焦慮狀況,為及時進行自我調整或者尋求幫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未來研究方向

由于本次研究的對象為備考英語四、六級的在校大學生,在量表的施測時間上有嚴格的要求(考試前兩周內施測),因此再次施測難度較大,沒有進行重測。本次研究中,問卷的施測范圍僅長春地區,取樣范圍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時在被試的類別方面,雖然此次的研究選取了來自不同大學類別(一本、二本、三本)的被試,但主要包括文科類和理工科類備考英語四、六級的考生,沒有涉及藝術類考生,在樣本取樣的備考生專業類別上沒有做到全面,有待在以后研究中繼續完善。

參考文獻:

[1]Brown C.H.,Emotional reactions before examination:Ⅱ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sychology,1938,(5):11-26.

[2]Mandler G.and Sarason S.B.,A study of anxiety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166-173.

[3]Sarason IG.The Test Anxiety Scale:concept and research.In C.D. Spielberger & I.G.Sarason(Ed.)Stress and Anxiety(Vol. 5)[M]. Washington D.C.: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1978.

[4]Spielberger CD.Test Anxiety Inventory:Preliminary Professional manual[M].Palo Alto,CA: Consulting Psychology Press,1980.

[5]王才康.考試焦慮量表(TAS)在學生中的測試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8(4):96-97.

[6]葉仁敏,Rocklin T.測驗焦慮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學通訊,1988,(3):25-29.

[7]王才康.考試焦慮量表(TAI)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1):69-70.

[8]凌曉,楊潔芳.醫學生英語等級考試之焦慮狀況調查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4):129-130.

[9]楊禮賓,沈永江.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焦慮學生的甄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8):60-62.

第7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與工程應用聯系十分密切,國內幾百所高校設有此類專業。因此,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質量對材料與材料成形產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目前對于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中外用人企業的共同反映是:上崗適應慢,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項目研究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較差、敬業精神等人文素質薄弱等。反思目前的高等院校在大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尤其是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科技進步及社會發展對工科大學畢業生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培養模式落后

目前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在培養過程中上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注重理論與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教材和教師課堂講授在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基本上是在被動的學習,自我培養的意識和能力差;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書面考試成績,缺乏對學生在培養過程中能力表現的評價。

2.大學生專業項目研究能力培養不夠

國內的工科院校比較注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研究以及畢業設計訓練,一些科研條件比較好的工科院校還設立了大學生創新研究基金,支持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讓大學生結合實際科研項目開展畢業設計,這些做法在培養大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及科研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數的創新研究項目以及畢業設計題目僅是指導教師科研課題的很小部分內容,學生僅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某一科研項目中的部分內容的實驗或驗證,缺乏對學生進行項目研究全過程的培養,尤其是對大學生從事專業項目研究能力的培養作用很小。

由于上述原因,畢業生就業后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具體的生產問題,上崗適應慢;進行創新、改革及項目研究的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一種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是一種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某一真實、復雜的問題,仔細設計某項任務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基于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國外已經得到較多研究和應用。例如在美國,基于項目的學習是其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學習模式之一。英國、新加坡等國的一些高校也已經采用了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

采用基于項目學習的培養模式,具有一些傳統培養模式不具有的特點。

首先,采用基于項目學習的培養模式,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型培養模式改革為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習型培養模式,學生可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及時間合理安排相關環節的學習和研究,非常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和進行探索研究的意識和能力。而這正是高等工科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次,可以采用小組的形式開展項目研究,同學之間通過分工合作、相互研討、相互學習,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以及合作能力。

再次,通過典型項目的設計和研究,讓學生完整經歷問題提出、資料查閱、方案設計和論證、設計或實驗研究、中期報告、研究報告撰寫、結題驗收答辯等項目的全過程鍛煉,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并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實際問題,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能力、書面報告及口頭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

基于項目學習模式強調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精神、協作精神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符合國內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國內高等工科院校在進行教育改革時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沒有現成的項目供教師使用,可借鑒的案例也比較少。尤其是國內在大學教育中的應用很少。因此,在借鑒國外的先進培養模式進行教育改革時,結合學校特點和條件開展基于項目學習的應用研究,對于推廣應用該模式,提高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哈工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基于項目學習培養模式

如何發揮各學校、各專業的優勢與特點,形成特色的培養模式是成功應用基于項目學習培養模式的關鍵。

多年來,哈工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非常重視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11年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哈工大試點學院之一,開展基于項目學習的培養模式改革,并制定了基于項目學習的培養方案,在學院已有的工作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完善課內外培養計劃,以突出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意識為中心,以突出培養學生的專業項目能力與素質為特色,初步形成了基于項目學習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培養模式。

1.教學計劃外開設能力培養講座

第一學年在教學計劃外開設4次《綜合能力培養講座》,內容包括:專業介紹及發展、專業資料查詢、繪圖軟件使用、學術報告PPT制作等;第3學期開設2~3次《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講座》;第5學期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開設2~3次《項目工程能力培養講座》。

2.大學生創新項目訓練

第一學年在教學計劃外開展創新項目訓練,鼓勵學生自擬訓練題目,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時間為2個學期,學生可以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不要求進行實驗,但要經歷項目研究的全過程訓練,包括查閱資料、撰寫開題報告、開題答辯、方案制定及研究、中期檢查、結題答辯。

該環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建立項目研究的基本概念,培養學生的項目意識與能力。

3.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研究

第二三學年在課題組、研究室、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平臺支撐下,鼓勵和支持學有余力和興趣的學生參加國家、學校及材料學院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研究,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提供實驗經費支持。

該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動手實驗能力。

第8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實驗;綜合素質;教學

作者簡介:張大平(1965-),男,廣西合浦人,欽州學院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廣西欽州535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09C08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6-0104-02

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等院校辦學的根本目標,也是檢驗高等院校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7個方面[1]。“數字電子技術”是高等院校自動化、電氣、電子、通信、計算機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數字電路設計的基本技能,筆者所在學校開設了“數字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讓學生受到系統的實驗技能訓練,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科學實踐問題的能力。怎樣利用實驗課程的教學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我們一直努力探索的問題,這同樣也是同行們關心和探究的熱點問題。

一、利用實驗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1世紀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知識,會做事,更重要的是會做人。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的人,有科學文化知識和開拓能力的人,有志有為德才兼備的人。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吸取和借鑒社會的先進經驗,深刻理解和運用科學技術的特點、作用,使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能力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為大學生思想的進一步成長和科學文化知識的繼續積累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的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實驗儀器儀表,愛護公共財物,使學生養成遵守紀律、愛惜他人財物的良好品質。其次,嚴格要求學生的實驗報告要真實地根據該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撰寫而成,而不是捏造或抄襲他人的實驗數據,使學生養成不空想、重實際、一絲不茍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作風以及誠實的良好品格。另外,實驗是學生做實驗而不是教師做實驗,因此,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主動根據實驗的任務目標完成實驗項目,并且認真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容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可能造成實驗結果有較大誤差,甚至得到錯誤的實驗現象。這樣可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之養成不論學習還是干什么事都認真對待的好習慣和主動做事的良好品格。

二、利用實驗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認真預習是做好實驗的關鍵。預習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實驗能否順利進行,而且直接影響實驗效果。因此,實驗前要求學生必須參照實驗指導書,對實驗目的、原理和內容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做到認真復習有關實驗的基本原理,掌握有關器件的使用方法,熟悉實驗電路,擬出實驗方法和步驟,設計實驗表格,對如何著手實驗做到心中有數,并用電子仿真軟件Multisim對所預習的實驗內容進行驗證,以保證所預習設計的內容正確,這樣做不但可拓寬設計思路,也可大大節省實際上在實驗室操作的時間和排錯的時間,提高實驗效率,而且大大提高學生查找、收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的能力,極大地培養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利用基礎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專業文化素質

“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數字電路的概念,明確邏輯和電路之間的關系,基礎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其目的是教會學生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電子電路的測試方法、集成邏輯電路的應用、基本實驗技能,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調動手能力和基本概念。基礎實驗內容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為載體,強調與課堂講授相輔相成、相互補充[2]。比如,通過用異或門、與或非門、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分別和與非門一起實現全加器的實驗,使學生熟悉各種中規模集成數字電路的邏輯功能及其應用,系統掌握了組合邏輯電路的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嚴格抓好基礎性實驗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原理、基本電路,能夠系統地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設計及應用方法,以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提高學生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四、利用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設計性實驗是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實驗。一般的做法是先給出實際問題(設計任務)和主要集成芯片,然后學生根據所學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步驟,根據實際問題要求列出真值表,寫出表達式,畫出邏輯電路圖,通過選件,連接電路調試完成設計任務,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通過這樣的實驗訓練了學生分析和設計電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為了激勵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獨立分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增加了設計性實驗的比例,或者在驗證性實驗中增加設計的內容,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受到訓練。比如,在驗證了數據選擇器74LS153的邏輯功能后,讓學生用它來實現全加器的功能;在驗證了譯碼器74LS138的邏輯功能后,讓學生用它來實現全加器的功能[4]。又如讓學生驗證了計數器CC40192的邏輯功能后,讓學生用它來實現7進制、12進制等N進制計數器[5]。

另外,教師給出實驗任務時,注意強調各種設計方案的實現與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鼓勵創新與突破,同時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數字電子技術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方法;盡可能多地接受與“數字電子技術”相關的工程實踐訓練,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利用排除故障,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實驗過程完全不出現故障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正常的。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大多數實驗項目是在實驗箱上完成,而每塊集成芯片和少量元件都是插在管腳座上,每個實驗線路就是通過導線把芯片與芯片或芯片與元件連接而成,因此,接線錯誤是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中最為常見的故障,其包括漏線、錯線、斷線和線路接觸不良等。當學生實驗出現電路故障時,指導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予必要的指點和提示,經過學生自己思考,弄清楚前因后果后自己動手糾正,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外,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人為設置故障,讓學生根據故障現象,先根據實驗原理、電路的組成,分析產生故障現象的原因和可能出現故障的部位,然后讓學生動手排除故障,這樣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探索問題的精神,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主動性及動手能力。

六、利用共同完成實驗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由于客觀原因,有相當多的實驗項目是要求兩人合作、共同完成的。原則、感情與共同的利益和目標,是維系一個團隊的紐帶;有團隊精神,才能產生發展和創新的力量。兩人要共同完成某一實驗項目,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要團結一致,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互相配合,為完成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但要完成這個實驗項目必須做許多工作:設計電路、選擇元器件、連接電路、讀取數據、記錄數據、分析數據等。這就要求團隊成員合理分工,如果不能合理分工,就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實驗項目,這就促使學生有合作也要有分工,形成團隊合作精神。如果在實驗中有一位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了技術上的難題,只會自己冥思苦想亂翻書,卻不屑于向坐在旁邊的高手請教;而這位高手此時不是把他當做共榮共辱的合作伙伴,而是坐在旁邊等著看笑話,那么他們共同承擔的實驗項目又怎么能按時完成?

另外,要求學生抓住實驗這個機會鍛煉表達能力,積極表達自己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的看法和意見,并掌握與人交流和溝通的藝術,培養自己良好的與人相處的心態,這也是培養團隊精神的需要。

七、利用撰寫實驗報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實驗報告是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它能很好地鞏固實驗成果,加深對基本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擴大知識面。我們要求學生每做一個實驗,在課后都要撰寫一份實驗報告,主體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環境、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實驗結論、實驗體會與建議等。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每次實驗,不是實驗做完就結束了,而是通過撰寫實驗報告總結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并理解透徹,使以后遇到相似問題知道如何處理,真正提高自己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要求文字通順,字跡端正,符號標準,圖表規范,內容清楚,討論深入,結論簡明,行文排版要符合規范要求,這樣可提高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方案表達能力。

當然,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不是通過某一個實驗或者某一門實驗課程就能全面達到的,而是通過一個個實驗、一門門課程,一點一滴的積累和培養而提高的。因此,我們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學好每一門課程,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實踐中不斷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爭取把自己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文迤.提高與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3):78.

[2]陳榮.對獨立學院《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的探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0):146.

[3]劉銀萍,王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5):105-107.

第9篇:大學生驗證報告范文

1我院以往的微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實驗內容較單一,探索性、設計性實驗缺乏

以往,我們微生物實驗大多數是根據實驗教材內容安排微生物形態觀察、微生物簡單染色、革蘭氏染色、生理生化試驗、微生物計數、培養基的配制及滅菌等驗證性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沒有或較少,實驗內容多是對理論課程的簡單驗證,缺少創新性。當然,這部分驗證性實驗對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起重要作用[3],但各個實驗彼此之間孤立進行、缺乏內在的聯系, 學生對各個實驗的用途及地位認識不足, 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缺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程能力[4~5]。

1.2 教師包辦多,學生被動接受

以往我院學生雖然也參與了實驗活動,但實際上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都受到限制。原因是實驗課教學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實驗思路的設計、到實驗器材的準備都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書的步驟按部就班完成實驗。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乏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而且容易造成學生課前不預習,實驗過程中不認真、不主動,實驗結果分析不到位,課后不認真總結思考,甚至出現缺課、抄襲報告等不良現象。

1.3 考核方法單一,學生忽視實驗操作過程

以往學生成績的評定主要看實驗報告,但實驗報告只單純的顯示出了實驗結果,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實際實驗操作情況。在實驗中,一旦操作出現錯誤或沒有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有的學生不是就此尋根追源、討論分析、總結教訓,而是為了實驗報告得到教師的“好評”而編造數據。更有甚者,有的學生不親手做實驗,只做實驗的旁觀者,最后為了完成實驗報告抄襲他人的結果。這樣學生不僅錯過了熟練掌握實驗技能、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而且容易養成投機取巧的壞習慣,這種考核方式也導致了學生對實驗過程的不重視。

2教學改革采取的方式措施

2.1 優化實驗內容,合理安排實驗內容,合理利用現有條件

我們在多年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分析問題、集思廣益,對微生物實驗內容進行了優化。目前,我院的微生物實驗內容分為課程實驗和綜合實驗兩部分。課程實驗30學時,包含了驗證性實驗,專業方向實驗和綜合實驗。在這些實驗中,我們既開設了培養學生基本微生物操作技能的驗證性實驗,如顯微鏡使用技術、細菌的染色技術、無菌操作技術、微生物分離、純培養技術等實驗,又開設了集綜合能力及創新思維為一體的綜合實驗“土壤中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等實驗。同時,針對各專業特點,我們開設了不同的方向性設計試驗,如食品專業根據本身特點,開設了“牛乳中微生物的檢測,酸乳的制備”實驗,生物工程專業開設了“酵母細胞的固定化”實驗,生技專業開設了“微生物的誘變育種”實驗。這些實驗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在課程實驗的基礎上,在學期的后期,我們又安排了為期一周的微生物綜合實驗,教師給與學生一定的輔助指導,但從藥品配制、菌種篩選到菌種鑒定等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進行了一個較為完整和系統的微生物學大實驗。通過這些實驗的進行,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運用的綜合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又培養了他們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重視課前預習課后小結,注重實驗過程指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準備工作

微生物實驗內容比較繁雜,加之因課時限制,往往一次課要做多個實驗項目,學生如果實驗前不進行充分的預習,只能按老師板書內容和教師所講悶頭去做,對實驗的全過程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勢必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強調:(1)每次實驗前,學生必須閱讀有關內容,了解實驗目的、原理和內容,寫好預習報告。在實驗開始之前,堅持抽查預習報告,提問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對要做什么、怎么做、關鍵步驟是什么?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2)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如玻璃器皿的洗滌、包扎,無菌水的分裝、滅菌,試劑和培養基的配制,儀器的調試、保養等工作,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機會和實驗課之外的知識,同時,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3)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指導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驗操作,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應該作為重點巡查的對象,指導他們耐心細致地完成實驗。另一方面,實驗教師要善于根據實驗內容給學生提示觀察要點,對學生觀察到的反常現象或實驗失敗,教師應及予提示,找出原因,使之重新把實驗做成功。(4)每次實驗課結束前,教師一定要安排時間對本次實驗進行小結:揚長避短、解釋某些實驗現象、表揚實驗做得好的小組或學生。實驗結束后學生要堅持做到將用過的物品清洗干凈,擺放整齊,原始數據經教師看過簽字后才能離開實驗室,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和科學的態度。

2.3 鼓勵學生參與科研課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驗課因受課時、資金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安排一些基本的內容,較深的內容、耗時較多的內容、顯示專業特色的內容就不可能面面俱到[6]。因此,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寬松的實驗和研究環境,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創新項目[7]。根據以上情況,我們提倡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申請學校和省部級立項的學生課題,或者組建興趣小組等形式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實驗室也全天候為他們開放,教師積極為他們指導。目前,我院大學生先后參加了國家級創新項目如“利用噬菌體肽庫高通量篩選水產品致病菌特異親和多肽的研究”、“用配體絡合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穩定肉制品色澤研究”等,校級創新實驗項目“魚皮膠原蛋白美容肽” “面條品質改良劑的研制及應用研究”等。另外還參加了第三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高校首屆“創意創新創業”電子商務挑戰賽以及“2009年美國大杏仁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等,其中有4人獲大學生創新國家級獎勵,5人獲省級一等獎,學生參加發表研究論文40余篇。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實驗報告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學生的實驗課成績大都根據實驗報告的質量來評定。為什么呢?由于許多實驗分組進行,有時2~3人一組,不少學生應付了事,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我們采用考試的辦法來檢驗學生獲得知識的程度、評價教學效果和水平,達到促進學生認真學習[10]。我們對微生物實驗考核采用了實驗理論筆試、操作考試、平時成績、和實驗報告總評的辦法,明確規定:實驗理論筆試內容包括實驗原理、試劑用途、實驗方案的設計、注意事項等。實驗操作考核由教師確定實驗題目,內容包括器皿的包扎、接種和制片技術、顯微觀察等,學生通過抽簽選取題目進行操作考試,教師根據規范程度進行評分。平時成績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率、上課實際動手操作情況來評定,實驗報告根據學生書寫的內容、分析討論的情況來給分。以3∶3∶2∶2的比例來對學生的實驗成績進行考核,即實驗理論筆試成績占30%,實驗操作考試占30%,平時成績占20%、實驗報告占20%。總之,通過采用多層次的系統考核體系,督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對微生物實驗課的重視,增強了實驗效果。

3結語

如何更快、更好地推進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我們實驗教學改革的宗旨,也是一個任重而道遠、 逐步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重視和全力支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堅持不斷地總結經驗、交流心得,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葉明.微生物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錢存柔,黃儀秀.微生物學實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設,2003.

[3] 李云琴.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淺儀[J].科技信息導報,2010:153~154.

[4] 張家棟,路勇.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8):167~168.

[5] 郭鑫.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四個”關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2):214~215.

[6] 李靖,周玉林,關杰.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9,36(11):1766~17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攻在开会男受在桌子底下| 任你躁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5在热|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三级中文无码视频| 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嫩草影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传媒网站免费| 99精品小视频|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久精品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肉体中文字幕电影| 成年人免费视频观看| 免费观看毛片视频|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牲交a欧美精区日韩| 在线小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人与动人物欧美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美国农夫激情在线综合| 夜爽爽爽爽爽影院| 亚洲人jizz| 被两个体育生双龙9| 就去吻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