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第1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學家才用域、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加以分類。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類,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二、七年級上冊生物結構

生物的基本特征、顯微鏡、細胞、生物的生活環境、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的主要類群[包括環節動物(例:蚯蚓)、節肢動物(例:蜘蛛)、魚類、鳥類、哺乳類]、動物的運動、動物的行為(包括先天和學習行為)、病毒、細菌、真菌、生物的分類(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

三、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四、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五、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六、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啟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系;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系展開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①有做事的過程;②有明確的目標;③有明確的結果;④使用語言傳達信息⑤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有利于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2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Thinking on Improving the Campus Environment of Tangs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ian Shuai; Zhu Min

(①Tangs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1,China;②Yixian Tanghu Junior High School,Yixian 074204,China)

摘要: 本文通過對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近期校園環境的改善現象,分析了校園環境中的物理環境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探討了校園物理環境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改變物理環境,促進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Abstract: By the improving of resent campus environment in Tangs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en discussed how di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ha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behaviors, as well as how to promote and protect students' mental health by chang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關鍵詞: 物理環境 心理 隱形教育

Key words: physical environment;psychology;recessive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1-0208-01

0引言

高職學生由于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確定,易受外界影響,且他們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校園中度過,故校園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作用。本文根據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校園改造后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著重研究校園物理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1校園物理環境的涵義

物理環境是指研究對象周圍的設施、建筑物等物質系統。校園物理環境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下來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總稱。主要包括校園主題建筑、校園文化建筑和校園藝術生態三個方面。它是學校精神風尚的物質環境。[1]

2校園物理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1 教育引導功能學校的職責主要是教育和引導學生,這種職責不只表現在讓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方面,還表現在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其它方面。和有聲的傳統教學相比,校園物理環境就像一個無聲的“老師”,通過學生在環境中的所見所聞,采用暗示的方法,讓學生在無意識過程中了解學校的精神理念。這種教育引導是隱性的,間接的,能夠幫助學校達到“育人”的目的,以產生“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2 陶冶熏陶功能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從心理教育的角度,校園物理環境主要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場”,學生在“場”中學習、生活。通過無意識的學習和模仿,使學生在無聲的教育中得到感染和熏陶。

2.3 調適功能校園環境通過創造一致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氛圍,運用模仿、從眾、暗示等手段幫助調適學生當中存在的違道德,偏離社會常態的一些現象。它使學生能自覺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一般的社會行為規范。另外,優美的物理環境還能夠緩解壓力,調節心態,使學生能夠消除不良情緒,恢復心理常態。

3校園物理環境對學生心理、行為的影響

3.1 校園環境的改善減少了學生之間的沖突學校改造后擴大了原有食堂等場地的規模,增大了學生人際交往空間的距離,減少了學生之間由于過度的密切接觸而引發的沖突。根據空間關系學理論,人類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仿佛一個便攜式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在不同的個人空間里,我們會需要不同間距的氣泡。[2]一般把對空間的需求分為四種模式,即:私密空間(半徑為15―45厘米),與我們在感情上特別親近的人或動物在進行私密身體接觸時,我們才允許他人進入該空間;私人空間(半徑為0.46―1.2米),這是熟人交往的空間;社交空間(半徑為1.2―3.6米),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時,人們一般保持這個距離;公共空間(半徑為3.6米以上),這種空間的交往適于大眾演講。可以看出,和不同類型的人交往需要不同的空間距離。如果和我們不很熟悉或是陌生的人侵入我們的私密空間,我們會感覺反感甚至憤怒。由此可知,如果在食堂等公共場合,由于空間的不足,學生人口密度過大而侵入了彼此的私密空間,容易引發學生之間的沖突。食堂等場地改造后面積擴大,這一矛盾便得到了緩解。

3.2 校園環境的改善影響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校園物理環境的改善另一個突出表現在于校園整體的整潔度有了大幅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學生破壞環境的現象得到了遏制。心理學中的破窗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這一理論提示我們:環境對一個人的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有時甚至會起到決定作用。[3]現代心理學認為: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稱之為從眾。對于群體一般狀況的偏離,會面臨群體的強大壓力。因此,任何人對于群體的偏離都有很大冒險。如果一個環境中,到處布滿垃圾,草坪被隨意踐踏,那么其他人也會不自覺地效仿,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環境越變越差,相反的,整潔的校園環境能夠減少學生對環境的破壞。

4改善校園物理環境的相關對策

4.1 重視環境的暗示作用在現實中,越是整潔的環境越為人們所愛護,反之,越是污損的環境越容易加劇對環境的破壞。如果在“禁止倒垃圾”的牌子下堆著一堆垃圾,在“禁止踩踏”的草地旁布滿腳印,那這種對行為后果的默認,就是對這類破壞行為的鼓勵,其結果只能加劇對環境的破壞。因此,對校園環境中存在的任何消極暗示都應及時清除,這樣才能消除消極暗示帶給我們的影響。

4.2 注重環境使用者的特征和需求學校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在校園中,學生是校園環境的主要使用者。那么在建設校園物理環境時,應該考慮學生的身心特征和他們對環境的需要。例如:可以將一些強制的禁止性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身需要,如“禁止吐痰”,可改為“為了你的健康著想,請不要隨地吐痰”,這樣可以把外在的要求與自身需要聯系起來,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更易接受。

5小結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不應僅僅表現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上,更重要的是,利用物理環境的無聲教育,對學生心理和行為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通過物理環境的改善,發揮它的心理功能,這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歐陽梓華.論公安院校開展隱性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途徑[J].公安教育,2007,(5).

第3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污泥堆肥;環境溫度

中圖分類號:S141文獻標識碼:B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

Song Ying-ming, Liu Rui-long, Geng Chun-mao, Xu Rong-hua, Wang Yan, Su Jin-jie

(Zhong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 CO., LTD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00)

Abstract: Sewage sludge compost affected by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n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affection of ambient temperature, we made sewage sludge compost on different season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warming up time, the change of compost temperature and the compost period were highly affected by ambient temperature. Compost in summer was better than winter for compost period and compost quality.

Kyewords: Sewage sludge compost; Ambient temperature

前言

城市污泥是采用活性污泥處理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過程中的產物,其一直是市政管理中的重要問題之一[1]。據估算,在2015年末,我國脫水污泥年產量將超過2600萬噸[2]。城市污泥內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鉀等植物所需物質,可作為優質有機肥使用[3],但同時它也含有病原微生物、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并容易產生惡臭,若不進行處理直接使用,極易造成二次污染[4],因此,污泥處置和利用是一個引起廣泛重視的問題。高溫堆肥處理是城市污泥處理的一個常用方法。經過高溫堆肥處理可以有效消滅城市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減少有機污染物、鈍化重金屬、減輕惡臭,防止二次污染,并可以獲得富含有機質的有機肥料[5]。同時,污泥經堆肥處理后還是一種良好的土壤結構改良劑,不僅可以改變土壤物理性質[6],還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及土壤團粒結構穩定性[7]。

堆肥過程中,溫度是影響堆肥工藝的過程成敗的重要因素[8,9],而環境溫度的變化對堆體溫度也有所影響。本試驗通過在不同季節進行污泥堆肥,以驗證環境條件對污泥堆肥過程的影響,并找到消除該影響的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污泥來源于華容縣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脫水污泥,平均含水率為80%。填充料為粉碎至3~5cm的玉米芯顆粒。菌種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堆肥用復合微生物菌劑。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點為湖南省岳陽市香山家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華容縣污泥堆肥廠,試驗日期分別為2012年7月1日~7月30日,2012年8月1日~8月30日,2012年12月1日~30日及2013年1月1日~30日。堆肥系統采用通氣靜態條垛式堆肥;堆體規模100噸,使用鼓風機24小時連續曝氣,供氧量為0.05Nm3/min;堆體溫度通過埋設溫度計進行測定,配料質量比為濕污泥:玉米芯=2:1;初始平均含水率分別為63.5%,62.7%,60.1%和61.8%。為了詳細表征升溫狀況,每隔1小時對堆體溫度進行了一次測量。

2 結果與討論

2.1 環境溫度與堆肥起始升溫情況的關系

4批試驗分別處于夏、冬兩季,實驗中研究了環境溫度對堆肥起始升溫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環境溫度與升溫時間的關系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warming up time.

如表1,7、8月進行的兩批實驗表明,堆肥能夠在6小時左右升溫到50度以上,而12月和1月的堆肥表明,堆體升溫到50度需要35小時左右。這表明在堆肥的升溫階段,環境溫度極大的影響了堆肥的升溫期長短,這是因為接種的微生物菌群在低溫下活性相對較低,適應環境并進行生長的過程中消耗了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對于冬季堆肥有一定的不利影響,由于遲遲未達到高溫期,堆體水分蒸發速度降低,堆肥周期相對延長。

2.2 環境溫度與高溫期關系

如圖1,4個試驗中都出現了外界氣溫的波動。高溫期內,外界氣溫波動對堆體溫度的影響較為明顯。處于高溫期時,環境溫度的變化,會導致堆體溫度有所變化,但當堆體內菌種適應后堆體溫度便會恢復。這說明高溫期內,堆體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產生的熱量與堆體的散熱量相當,進而維持堆體的高溫,但一旦環境溫度發生了變化,堆體的散熱量就會受到影響,使堆體溫度發生變化。但當微生物對溫度適應以后,便會自發地調整降解速率,以維持自身的生長與繁殖,使堆體溫度趨于平穩。這從12月的溫度變化中能看出,在11d左右環境溫度的下降導致堆體溫度下降了5℃左右,但在14d時能看出微生物已對溫度有所適應,堆體溫度回升。同時,從圖中1月的溫度變化中能看出,環境溫度的上升對堆體溫度也有一定的影響。環境溫度的上升使堆體散熱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對堆體的升溫有幫助。

從圖1中也能看出,夏季堆肥堆體在高溫期內平均溫度較冬季堆肥的高,也表明了環境溫度對高溫期內堆體溫度有所影響。

圖1堆體溫度與環境溫度關系

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st temperatur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2.3 環境溫度與堆肥周期的關系

堆肥過程可分為升溫期、高溫期和降溫期。高溫期結束進入降溫期表明堆體內微生物活性下降,含水率降低,易降解有機質大都被分解,殘余半纖維素、木質素等難降解有機質。

如圖1,堆體溫度在7、8月時于6h左右進入高溫期,14d左右開始下降,進入降溫期;12、1月時于35h左右進入高溫期,20d左右進入降溫期。這表明夏季時微生物活性較高,堆體水分的揮發較快,對堆體內有機質的分解效率更高,使得夏季堆肥較冬季堆肥效率更高,進入降溫期更快,堆肥周期更短。

2.4 夏季與冬季堆肥產品質量的比較

如表2,能看出堆肥結束以后,無論夏季堆肥還是冬季堆肥,其種子發芽率及大腸菌值均比較接近。但其堆肥產品的含水率指標夏季堆肥產品明顯較冬季堆肥產品低,從產品外觀也能看出。這是由于冬季氣溫較低,且環境濕度較大,對堆體內水分蒸騰有一定的影響。上述情況表明了夏季堆肥產品質量較冬季堆肥產品質量好。

表2污泥堆肥產品質量

Table 2. Quality of sludge composting product

2.5分析討論

本次污泥堆肥試驗為大規模污泥堆肥,相對于小型堆肥實驗而言,在工業應用上的意義更大。相比部分資料中溫度變化會影響堆肥過程的進行,環境溫度降低至5℃以下時污泥堆肥難以進行[10],本次堆肥試驗中環境溫度變化對堆體溫度的影響并不大,而且能較快的修正,同時即使環境溫度低于5℃,堆肥依然能繼續進行。根據分析,存在此差異的原因在于本次堆肥試驗規模較大,提高了堆體的保溫性能,使其對溫度的適應性更好,而且本次試驗使用的菌種為公司自主研發的堆肥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經過公司研究人員長期的篩選和馴化,菌劑發酵能力及對環境的耐受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工業生產中,為提高冬季堆肥效率,建議在環境溫度低的時期采取地熱、供暖、造粒烘干的余熱回收等措施提高堆肥車間內溫度,以縮短堆肥周期并提高堆肥質量,增加工業化生產的速度。

3 小結

通過不同季節的城市污泥堆肥情況,本研究表明:

1)環境溫度對起始升溫的時間有較大影響,夏季與冬季相差約30小時。

2)高溫期內,環境溫度對堆體溫度影響相對較大,但能通過微生物的適應性恢復進行調整。

3)環境溫度對堆肥周期有較大影響,環境溫度越高,堆肥周期越短。

4)夏季堆肥產品質量相對較優。

5) 冬季可采用烘干肥料后的熱空氣加熱堆肥車間的溫度,以達到短期堆肥的目的,提高生產量。

參考文獻:

[1] 陳玲, 趙建夫, 李宇慶等. 城市污水廠污泥快速好氧堆肥技術研究[J]. 環境科學, 2005, 26(5):192-195.

[2] 中國水網.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報告(2011版)[R]. 中國水網,2011. /report/2011/2011wunireport/

[3] 高定, 陳同斌, 黃啟飛. 城市污泥堆肥過程自動測控系統及其應用[J]. 中國給水排水, 2005, 21(4):17-19.

[4] Nasr F. Treatment and reuse of sewage sludge[J]. The Environmentalist, 1997, 17:109-113.

[5] 康軍, 張增強等. 污泥好氧堆肥過程中有機質含量的變化[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9, 37(6):118-124.

[6] Debosz K, Petersen S O, Kure L K. Evaluating effects of sewage sludge and household compost on soil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2, 19(3):237-248.

[7] Albiaeha R, Caneta R, Pomaresa F. Organic matter components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amendments to a horticultural soil[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1, 76(2):237-248.

[8] Wat P. The principal of composition and utilization in practise[J]. Control Tech, 1975, 47(4):741.

[9] 李艷霞, 王敏健, 王菊思. 有機固體廢棄物堆肥的腐熟度參數及指標[J]. 環境科學, 1999, 20(2):97~103.

第4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一 社會調研過程簡述

1.選題目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大氣污染,水污等都給居民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環境污染給農村居民帶來的影響。

2.調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會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資料以及訪問的形式。

3.調查過程

(2)走訪調查:7月22~24號這兩天我走訪了本村的幾戶居民,其中包括鄰近廢水坑和遠離廢水坑的居民。

(3)調研匯總:20xx年7.25~7.27號將7.20~24這四天搜集的資料以及尋訪的筆記予以整理,理清撰寫報告的思路。

(4)撰寫報告:20xx年7.25~27號,根據前六天的收獲,參考《社會調研報告撰寫規范》撰寫報告。

二、社會調研結果與分析

我家的門口不遠處有一個土坑,周圍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還經常有一些野狗,像這種土坑我們村中有五六個,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亂排、垃圾亂扔,這在農村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也是一個很嚴重的污染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村民們對待環境問題也是很重的。父輩的村民們都記得原來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還有小魚,河蝦,夏天人們經常到河邊游泳,捉魚摸蝦,等到我們小時候河水已經臭了,每次過河人們都掩面而過,罪魁禍首就是河兩邊的造紙廠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來清澈的河水變的黑臭,也把人們的歡笑帶走了。

后來為了迎接奧運,進行了整改,將造紙廠都關閉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資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給河周圍幾個村帶來的問題卻沒有停止,尤其使水質問題,大人們都說原來的白開水都是清甜的,現在的水總有一股臭紙漿味,很難喝,村中的條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沒有資金,居民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沒有幾戶人家喝純凈水。

近兩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開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體會。因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難受。妹妹從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學來找她玩,我訪問了一下她們,她們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沒有我妹妹的嚴重。村中的大人們都說是水的問題。

聽村中的人說奧運嚴查后造紙廠將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來越嚴重,村民們對飲水問題更為關注,通過兩天的走訪,我對農村居住環境問題有了一些了解,發現農村環境問題真的日益嚴重了,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村民們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自身也要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解決存在問題的具體對策與個人調研收獲。

第5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 有機質 礦物質 鐵 氧化物 環境

中圖分類號:Q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10-112-02

1 引言

最近幾年來,關于微生物圈和地圈最外層地帶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被社會所關注。這些離地表只有幾米的區域,支撐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因此,它們現在成為了“關鍵區”。不可否認的是,現代人類通過大量開采和使用地球資源對這些地帶造成巨大影響。據估計,直到19世紀20年代中葉,人類活動所消耗的資源接近于自然消耗的總和。

本文中,對于礦物質-(有機體)-微生物相互影響的理解認識是通過以鐵元素為中心的例子來描述的。它們包含了鐵礦物質的微生物氧化還原作用,以及它們對攜帶溶解金屬的流體遷移的影響等。這類研究在礦物—微生物相互影響的潛在技術應用,“環境清理”中的合成生物礦物質過程,或者是工業生產過程(如:工業催化過程)中,都有所涉及。

2 礦物-有機質相互影響

在最基礎的階段,礦物表面和微生物的相互影響其實就是表面與有機分子之間的相互影響。運用分子尺度上的表面性質理論,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和認識這種影響。其實,在分子尺度上對這種相互影響的研究,現在已經可以通過實驗或者計算的方法得以實現。例如:在三種對立有機分子:甲酸,吡啶和四氯化碳影響下,對磁鐵礦(111)表面原子分辨率的研究。

第6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 西安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的補償機制研究 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績效工資的現狀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物零差價補償機制探討 早期胰島素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治療費用的影響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現狀與策略分析 藥品費用控制與基本藥物“零差率”政策的研究現狀分析 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藥物零差率銷售與衛生經濟補償的探討 藥物銷售零差率“陷阱” 柳州市柳北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源調查 廣州市綜合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互動的意愿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轉型現狀分析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成本測算研究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零差率”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促進農村衛生工作的優越性 北京市朝陽區管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情況的調查 實施藥品零差率對婦幼保健機構財務收支的影響及對策 基本藥物“零差率”基層醫院會受賄?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淺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糖尿病防治的效果觀察 濰坊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配置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及疾病知曉率的影響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1-04-14.

[3]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7.

[4] 張文彤.SPSS11統計分析教程高級篇[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75.

[5] 黃業姣.北京地區18所高校醫院2007~2008年口服降糖藥采購數據分析[J].中國藥房,2009,20(20):1534-1536.

[6] 白德華,徐俊杰,鄭淑美,等.北京市藥品“零差率”政策對農村慢性病患者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135-137.

第7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如果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選擇在河流上進行建造堤壩,那么必然在壩上的區域內會有范圍較廣的水域,就會造成原來的水的特性發生變化。比如原先是急速流動的水,可能因為水利工程中的大壩的建成,就變成了靜水,進一步會導致原有的水溫變化,甚至于水質的變化。上游的水的特征受到影響,相應下流的水也會產生變化。在變化后的水中,其水體很可能出現富營養化,泥沙的含量大增或者是水中的指標發生變化。在下游的水域,會因為上游壩中的水質發生變化,相應的導致其水體的變化,對于下游水域中本身具備的自我凈化的能力也很可能會喪失。在一般情況看來,如果在沒有污水排入河流內的情況下,河流的自我情況比較好的情況下,在這里建成的水利工程對下游的水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河流中水之前就被有污染過,那么就會對下游的水質造成巨大的破壞。

2.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中氣候的影響

2.1水利工程建設對大氣溫度會造成影響

在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水庫的區域原先可能是陸地,現在為了能夠適應水利的需求,就將其改造為水面,這樣大氣和陸地之間的空氣對流就變成了和水面之間的對流。所以能量的交換的強度和方式都與之前不同,那么必然會導致大氣的溫度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冬天的時候空氣和水庫之間的溫度要比陸地的高,但是在夏天就截然相反,空氣和水庫之間的溫度要低的多。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設對大氣溫度有明顯的改變和影響。

2.2水利工程建設對雨水會造成影響

隨著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對當地的雨水的量和降雨的時間都會造成影響。在影響降水的諸多因素中,其中一個是如果溫度比較高,導致水面蒸發的水蒸氣比較多,那么空氣中的濕度會相應增加,從而會導致降雨。另一方面,如果在起大風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流線輻射,這樣對降水量會造成減少。因為庫區是水面,若是在暖季的時候,水面的溫度會比較低,其大氣的結構會比較穩定,從而不容易發生對流,也會致使降雨量降低。由于水利工程的建成,就會有水庫的存在,那么在不同的季節,就會對降雨有極大的影響。在空氣濕度比較大的地區,其空氣中蘊含的水蒸氣比較多,那么這時降雨的條件就取決于對流的發展或空氣上升運動的強弱,因此在氣候較暖的時候,庫區上方氣壓穩定,就會導致其附近的降雨量的減少。相反在氣溫比較低的季節里,庫區的上方氣溫比較高,空氣濕度大,所以就會導致附近地區氣溫降水比較多。對于在比較干旱地區建成的水庫,由于水庫的影響,水庫所在區域常年的空氣濕度比其他干旱區域要大的多,因此無論氣溫是高還是低,都會有較多的降雨量。

3.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壞境其他方面的影響

3.1對生物的種類會造成影響

對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就會對經過長期優勝劣汰形成了的物種平衡的一種狀態造成影響。對于生態環境是需要平衡的生態體系和規律的,這其中生物的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種類的繁多對生態環境也是重要的構成環節。隨著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水中的生物和陸地上生存的生物都會產生影響,影響了它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據調查情況來看,在水利建設工程中對生物種類的影響,其主要原因是人為的因素所造成的。在眾多的影響中,對于在建造水利工程的水域中的生物的影響是最大的。在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比如會導致在水庫中的儲存的水比外界的水位要高,那么在水中生存的生物如果遇到要產卵,其需要的壞境就發生了變化,就會比之前要困難的多。同時,水位的升高會造成河流的生態環境和系統發生變化,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也會受到影響。在河流中生存的魚有其本身的生存習性,比如其每年都會在規定的時間進行遷徙,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建成,造成其遷徙路線的路線被阻斷,那么就會使得魚的種類急劇的下降,從而對魚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影響。不僅是水中的生物會遭到影響,對于陸地上的生物也不能免于受影響。如果需要建成一個水利工程,就會占用陸地,那么就會占用陸地生存的生物的土地,對這些土地的開發和利用而造成的破壞是永久性的。因為水利工程的用地,那些生物永遠都不能回到他們原來的家園。與此同時,對于水利工程所占用的地區的土地,其會造成土地的土壤的特質發生變化,其中土壤很可能會出現鹽堿化和沼澤化,這樣對生態壞境的破壞非常大。總之,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水會淹沒大量的地區,奪取了各種生物的生存地點,和改變了它們的生存環境,這就造成了生物種類的急劇減少。

3.2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會造成影響

為了適應我國發展的需求,水利工程的建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逐漸擴大,但是與此同時給生態系統的平衡也造成了巨大了破壞。水利工程的建成,可以對我國生產用水上有巨大的幫助,同時可以根據意愿調節水量,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設整個過程中,必然會占用土地,各種施工材料的運輸,人員的工作,各種施工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在水庫建成后,對當地的環境和氣候也造成了改變,從而對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影響,因此對整個的生態系統的平衡產生了破壞。水利工程的建設,會淹沒大量的草地和森林這些寶貴的生物資源,使原先生存在那里的生物造成了影響,同時對氣候、降水、土壤等各種方面都會造成破壞。而且水利工程的建筑選址會在高山峽谷地區,這都是一些生態壞境好和生物種類豐富的地區,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就會使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造成了破壞,而且會造成永遠也無法恢復的狀態。

4.結語

第8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一、生物技術應用引發的生物安全問題

生物技術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要技術:基因技術、細胞技術、酶技術、發酵技術和蛋白質技術。其中,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其他生物技術都是以基因技術為底座發展起來的[1](P.5)。基于此,本文探討的生物技術主要是指基因技術,簡單來講,基因技術就是指重組DNA技術。(DAVID NAIOU:BI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Regul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health,and safety laws,OXFORDUNIVERSITY PRESS,p.5(2009).)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類大規模地開發生物資源,生物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生物安全問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生物安全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范圍內,由于自然或人類活動引起外來物種遷移,外來物種在定居、建群、繁衍、擴展的一連串過程中造成的對本土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威脅、危害,使之衰退,甚至退化和滅絕;或者由于人為造成環境的劇烈變化,導致生態環境的破碎化、邊緣化和退化,從而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和威脅;或者任意盜用和掠奪生物資源,砍伐和捕撈過度,嚴重時會導致物種瀕危或滅絕;或由于在科學研究、開發、生產和應用中造成對人類健康、生存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有害影響。而狹義的生物安全問題主要是指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所產生的轉基因生物體及其產品的安全性問題,包括轉基因生物體及其產品可能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人體健康問題以及社會經濟問題等。本文探討的正是這種狹義的生物安全問題,即基因工程技術引起的生物安全。

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健康、對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都會存在一些潛在的威脅,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安全性帶來威脅。概括起來主要是:(1)毒性問題。人們對基因活動方式的了解還很不透徹,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有效控制基因調整后的結果,因此,人們普遍擔心基因的突變演化可能導致有毒物質的產生。(2)過敏性反應問題。轉基因作物因為引入外源性目的基因后,會使轉基因生物帶上新的遺傳密碼而產生一種新的蛋白質,這些新的蛋白質可能引起食用者或接觸者出現過敏反應。(3)抗藥性問題。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被轉入人畜消化系統中的細菌體內,使其對抗生素藥物的治療產生抗性。(4)有益成分問題。有研究發現,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有益成分,導致營養質量的下降。(5)免疫力問題。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可能降低動物乃至人類的免疫能力,從而對動物及人類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存能力產生影響[1](P.54)。

第二,轉基因生物對自然生態環境存在潛在的風險。

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可以是馬上出現也可能是延遲出現的。這種風險具體體現在轉基因生物的“基因污染”可能造成的生態風險。“基因污染”即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轉基因能通過花粉(風媒或蟲媒)所進行的有性生殖過程擴散到其他同類作物上,在遺傳學上稱為“基因漂散”(gene flow)。而這種人工組合的基因通過轉基因作物或家養動物擴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種并成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環境生物學上則稱為“基因污染”。(注:南寧政務信息網:“淺析基因污染的概念及應對措施”,2005年6月1日。)例如,利用基因技術種植抗干旱、抗伏倒、高產量的玉米或者是抗干旱、抗蟲害的棉花,但是由于沒有對特殊基因物質進行有效的控制,其通過風媒或蟲媒散播了,結果在玉米或棉花旁邊長出了抗伏倒、抗干旱、抗蟲害、高產量的雜草。這種雜草比其他植物在自然中散播和存活的時間長,因為轉基因技術賦予了這種雜草與其他植物競爭的優勢并可以侵占其他植物的領地[2](P.106)。(注:DAVID NAIOU:BIOTECHNOLOGY&NANOTECHNOLOGY-Regul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health,and safety laws,OXFORD UNI-VERSITY PRESS,p.34(2009).)這不僅增加了除草的難度,也給對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利用造成困難或使其成為不可能。不僅如此,受基因漂散過程影響的植物,其從轉基因中獲得的性狀因為是未經過自然選擇過程的,其結果將會打破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所以,“基因污染”對地球生態系統具有潛在危險,忽視這種危險,可能將重蹈工業革命對環境大規模破壞的覆轍,招致一場不可收拾的災難。與其他形式的環境污染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可能使基因污染成為一種蔓延性的災難,而更為可怕的是,基因污染是不可逆轉的。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注:人民網轉基因專題:“基因污染威脅中國生物安全”,2004年10月20日。)

第三,轉基因技術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物種的引進和馴養問題。引進物種的原因可能是有意識的,有時也可能是偶然的錯誤。無意識的引進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損害。物種的混雜使某些物種會損害當地的物種,改變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例如,滇池到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繼消亡,存30余種,禍害就是一種外來的名叫鳳眼蓮的植物,它嚴重破壞了滇池水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導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注:參見“國家漁政部門表示我國欲建外來物種預警機http//www.legalinfo.gov.cn/gb/special/2003-01/15/content_10032.htm.)此外,有意識的引進物種行為也并不全都會結有益之果。有選擇的馴養物種,也會破壞生物多樣性,以法國為例,在19世紀,法國可以生產2 000多種蘋果,但是后來由于農民有意識地選擇市場更樂于接受的品種,今天法國的蘋果品種只有10余種;此外,栽培與推廣單一的高產品種,人工林品種單一化都影響到生物多樣性的質和量,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使得人們無法從中培養和馴化更好的生物品種,這必然會影響到人類未來的食物結構[3]。由此可見,物種的馴養和引進會影響生態平衡,改變生物多樣性,從而影響人類的生存。

2.轉基因品種的大量繁衍和克隆物種的危害。轉基因技術大量的被應用于農業、醫藥和工業。在自然界種植轉基因作物可能給野生生物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而且移植的基因可以越過性別障礙,并將遺傳特征轉給一種臨近的生物,因此,風險是廣泛存在的。如通過基因改良培育活的有機體,在環境中能夠潛在繁殖,一旦基因改良體成為一種嚴重的害蟲,要將其消除將十分困難。然而,更另人擔憂的是克隆技術。可以預見,自然界原有的優勝劣汰和進化過程將會因為這種技術的出現而受到影響,生態系統的自然演變因而增添了更多的干擾因素。毫無疑問,克隆技術增加了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可能方式。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選擇性繁衍物種的能力得到增強的同時,意味著生物界自我循環的能力將受到更大威脅。

在農業領域,如果對植物品種授予專利,為了實現壟斷權,專利權人會對其研發的植物進行全面的控制,這將斷絕他人改良植株的機會,因此,有可能導致植物基因退化,從而影響生物多樣性。另外,大面積的單一種植使得整個農業建立在僅僅幾十個物種的基因基礎上;單一物種的次生林破壞了天然林豐富的遺傳基因;選擇多產的植物或家養動物取代利潤較低的更接近野生的品種。這些生產方式勢必會導致遺傳基因的貧瘠,長期下去,也會嚴重影響人類自身的食物結構和發展需要。再者,利用基因技術恢復已經喪失的生物基因并將其重新引入環境,也有可能破壞生態平衡。在工業領域,大規模工業化帶來的污染使得物種多樣性的破壞加速,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城市化、人炸、沙漠化、濕地干涸等等因素甚至直接帶來了物種的消失[4]。

目前,生物技術的應用對人類和環境影響的中期和短期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但是生物技術的應用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還不具有確定性,特別是,生物多樣性問題一直以來被不確定性嚴重困擾著。今天,我們僅僅粗略掌握了物種消失的速度,到下個世紀物種可能消失多少是不得而知的。物種的消失不同于其他的環境損害,因為一個物種消失后就永遠消失了。而且生物多樣性的大規模滅絕如果在目前得不到控制,將不僅使目前一半以上的物種遭到滅絕,而且使整個生物圈缺乏物種的時間至少達500萬年,相當于人類出現以來的20倍時間[5](P.62)。

二、風險預防原則指導下生物技術專利的慎重保護

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對生物技術重要作用的認識,生物技術的法律保護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特別是生物技術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國家的關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末,國際社會通過了《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和《國際承認用于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公約》,以及歐洲國家締結的具有重要影響的《歐洲專利公約》,這些立法對許多國家產生了很大影響。在這種影響下,國際生物技術保護形成了兩類保護模式。第一類,雙軌制保護,即專門法和專利法保護兩種模式。第二類,單一制保護,即或采取專門法或采取專利法保護模式。

雖然形成了上述保護模式,但是,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社會有爭議的問題之一,也是WTO烏拉圭回合談判過程中的一項議題,不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巨大分歧,而且發達國家之間也存在許多爭議。各國對生物技術專利保護的差異,不僅和各國專利制度的歷史、經濟政策以及技術發展特別是生物技術發展的水平相適應,也反映了各國對生物技術專利的接受程度。

目前,我國對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完全達到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要求,而且對可授予專利的生物技術的范圍也是比較寬泛的,基本上和發達國家一致。但是,我國專利法忽視了生物技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忽視了生物安全問題;另外,我國專利法也沒有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為專利審查的內容和標準,這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一體化的要求。實際上,對生物技術可能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損害,有關部門已經予以了重視,例如,我國農業部頒布實施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對危害公共利益、生態環境的新品種不授予品種權。這一規定實際上就是將對生態環境帶來損害的生物技術排除在法律保護之外。這一點,部門立法反倒走在了前面。

筆者認為,我國對生物技術進行專利保護時應當采取慎重的態度,應該在風險預防原則的指導下對其決定是否予以保護,這不僅將對維護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作為限制外國生物技術專利的合法、有效的手段。

風險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在理論上對其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解釋是:“風險預防原則也稱風險防范原則、防備原則、謹慎原則,是指如果對某種活動可能導致對環境有害的后果存在著很大的懷疑(strong sus-picion)最好在該后果發生之前不太遲的時候采取行動[6](P.89)。國內學者都按《里約宣言》的規定,將其解釋為:“為了保護環境,各國應按照本國的能力,廣泛適用預防措施,遇有嚴重或不可逆轉損害的威脅時,不得以缺乏科學充分確實證據為理由,延遲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環境惡化。”以上解釋都表明這樣一個基本精神:當遇有嚴重或不可逆轉的威脅時,不得以缺乏科學上的證據為由,推遲或拒絕采取行動保護環境。

風險預防原則立法興起于20世界80年代,其最初是德國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隨后被一系列保護海洋的國際文件所采納。風險預防原則在國際環境法律文件中,例如,《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卡塔赫拉生物安全議定書》中都得到了肯定。同時,該原則在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明確得到了承認,例如,非洲《關于生物技術安全示范法》中明確規定了嚴格的事先預防原則。(注:Edited by LUC BODIGUEL and MICHAEL CARDWELL:The Regul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Comparative Approach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p.2(2001).)

促使風險預防原則進入現代環境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包括生態危機在內“環境風險”等問題的出現。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方面為人類解決環境或生物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如有毒化學品、轉基因產品釋放等導致的環境風險和生物風險。對這類風險目前在科學上沒有一個清楚、確定的認識,如果因此拒絕采取任何預防性措施,一旦危害后果出現,則不可逆轉。為了應對這些以不確定性為特征的環境風險或生物風險,遵循“風險預防原則”無疑是決策者的理智選擇。尤其在生物安全方面,由于現代生物技術、轉基因生物體等所導致的生態不安全風險很難得到科學確定性的證明,因而對生態風險更需要適用“風險預防原則”,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和行動[6](P.89)。

在風險預防原則進入現代環境法以前,如果一種活動或者物質在被證明是危險之前則被假定是安全的,而風險預防原則轉變了這種假定,當一種活動或物質不能證明是安全的以前,則被假定是危險的。風險防范原則在環境保護中的運用改變了原來環境法在面臨不確定性時采取等待態度的做法,這反映了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轉變。

我國引入風險預防原則決定于是否對生物技術予以專利保護具有必要性。如前所述,生物技術對人類健康、對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都會存在一些潛在的威脅,一旦這些威脅轉化為現實,其后果往往非常嚴重,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為了防止這些威脅而導致的生物安全問題的出現,我國有必要引入風險預防原則。正如歐盟委員會一直堅持,由于科學證據無法充分證明部分創新性技術的安全性,因此該新技術即具有風險;因此,決策者在制定政策決定時,除應考慮該風險所可能引起之疑慮外,還應通過預防性措施將該風險消除或降至可接受的程度之內;這種不待相關科學知識之發展而先行采取措施的決定,即屬“預防性策略”[7](P.89)。

除去必要性考慮之外,我國引入風險預防原則還取決于對生物技術予以專利保護是否可行。對于生物技術的安全問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27條賦予成員國自行采取措施對威脅公共健康、生命或環境的發明可以拒絕授予專利的權利,也賦予了成員國以國內法控制生物技術風險的責任。根據該規定,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為維護我國利益,面對生物技術可能引發的生物安全,我國完全有權利將可能損害生態環境的生物技術排除在專利保護之外。

引入風險預防原則對生物技術予以專利保護的具體做法是:(1)修改現行專利法補充規定對可能造成環境損害的生物技術專利不授予專利權。(2)修改專利法補充關于“對已經授予專利權的生物技術規定可以通過無效宣告程序宣告其無效”的規定。在專利法中引入風險預防原則對于維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環境問題的解決僅僅依靠環境法是不能完成的,在專利法中引入風險預防原則對于維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各個法律部門的相互合作與協調,這樣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注釋:

[1]劉長秋等著:《基因技術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唐安幫主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前言問題與WTO知識產權協議》,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張金屯著:“論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載《經濟地理》1999年19卷第2期。

[4]汪惠敏:“科技和法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互動關系”,載《生物法律》2004年第2期。

[5]唐雙娥著:《環境法風險防范原則研究-法律與科學的對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9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文

    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可以分為評價篩選、確定評價范圍、確定影響源和受影響者、影響的定量化、提出緩解措施以及剩余影響評估6部分[5]。評價篩選評價篩選用來決定某個項目是否需要部分的或者完整的環境影響評價,是確定評價范圍的基礎,確定了需要深入研究的關鍵影響因子。考察工程項目影響的區域是否位于已確認的生物多樣性敏感區(如自然保護區等),工程是否影響到重要物種的棲息地,是否直接危害到珍稀物種的生存。如果存在上述問題中的某一問題或多個問題,則需要評價工程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確定評價范圍確定評價范圍要充分立足于現狀的數據信息基礎,需要的基礎數據資料包括:保護區的位置及邊界、珍稀動植物生活環境、受保護物種的分布區、被受保護物種所利用的動植物的分布等,在劃定評價范圍的時候都要給予充分的考慮。確定影響源、受影響者和影響途徑從影響成因、影響結果確定工程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包括確定是否侵犯了珍稀物種的棲息地、破壞了非生命環境或直接引起某物種的滅絕;確定工程的哪一部分哪一階段對生物多樣性產生了影響,是施工過程還是工程的正常運營,還是工程設計的問題;確定工程如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也就是確定影響途徑。影響定量化根據上面對影響源、受影響者和影響途徑的分析,科學預測生物多樣性受影響的程度。如:生物棲息地將遭到破壞的面積,受影響珍稀物種的數量,受影響生物體數目占該種生物體全部數目的比例,物種數量的變化對其它物種將造成的影響,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造成的影響等。制定解決措施根據定量化影響分析結果,針對性提出減少負面影響的對策。依據生物保護目標,解決措施分為3類:避免、減緩和補償措施。避免措施:采取可行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潛在影響;采取合適的替代方案;針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巨大的項目考慮采用“不實施”方案。減緩措施:對于不可避免的影響,應采取一切可能的可行的減緩措施,包括:工程設計時盡量考慮保護生物多樣性;采用影響較小的新技術;移植或遷移保護;將工程施工限制在特定的地域和季節內;工程建成后改善或恢復受影響區域的生態系統。補償措施:因工程建設而消失的物種或棲息地可以在其它地方得到重現。補償性種植(如森林等);重建新棲息地(如濕地、人造海岸等);原有棲息地的擴建及改善。生物多樣性具體評價過程中優先考慮采取避免措施,其次考慮減緩措施,最后是末端措施也就是考慮采取破壞后的補償措施。剩余影響評估與決策綜合分析結果,預測執行緩解措施以后工程所剩余的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出現的可能性。在剩余影響評估中要創建公眾參與平臺,積極進行公眾調查,確定剩余影響的可接受程度。決策者根據剩余影響判斷是否實施該項目,或確定實施哪套可選方案。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引入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的必要性

    生物本身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要素,表征生態系統的資源屬性,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進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貫徹堅持以保護生態為前提全面加強水電開發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途徑。我國傳統的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對于生物多樣性的衡量和監測、工程的間接影響、未列入保護范圍的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非珍稀物種的保護、不同利益團體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水平等方面的問題沒有深入考慮,亟待于將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納入到環評中,深入研究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在水電開發過程中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4水利水電工程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在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主要開發方式有:大江大河上的區域性重點工程(如三峽工程)、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南水北調工程)、河流梯級開發、地方性中小型電站等。水利工程和水電工程可能帶來的生態影響有如下:一般的水利工程對于河流生態系統的脅迫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0]:(1)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包括河流平面形態直線化,即將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線或折線型的人工河流;河道橫斷面幾何形態規則化,即把自然河流斷面的復雜形狀變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規則幾何形狀;河床和邊坡材料的硬質化,即渠道的邊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質材。自然河流渠道化必然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兩岸生態環境的變化與水文環境的改變,對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2)自然河流的非連續化。非連續化包括沿水流方向及垂直水流方向的非連續。一類是筑壩使沿水流方向的河流非連續化,改變了天然水文情勢的變化,流動的河流生態系統變成了相對靜止的人工湖,流速、水深、水溫及水流邊界條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對生物的生境與棲息地產生極大的影響,導致生物種類與數量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另一類非連續化是由于河流兩岸建設的防洪堤造成的側向水流的非連續性,堤壩妨礙了汛期主流與岔流之間的溝通,阻止了水流的橫向擴展;把干流與灘地和洪泛區隔離,使岸邊地帶和洪泛區的棲息地發生改變;原來可能擴散到灘地和洪泛區的水、泥沙和營養物質,被限制在堤防以內的河道內;該類非連續化終而導致兩岸植被面積明顯減少,魚類無法進入灘地產卵和覓食,失去了避難所,魚類、無脊椎動物等減少,導致灘區和洪泛區的生態功能退化。水電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的興建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水體的天然狀態,必然會對其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水電工程(尤其是水庫大壩工程)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水庫蓄水、下泄受阻、流水貯存以及下泄控制4個方面造成的[11]。本文從影響途徑來進行大壩工程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分析。(1)水庫蓄水。①增加巖石壓力——增加地震頻次——影響陸生動物數量——改變陸生生物多樣性;②庫區土地淹沒——損失岸邊棲息地——岸邊動植物數量改變——改變岸邊生物多樣性;③地下水位上升——增加庫區周圍土壤濕度——影響岸邊植物數量——改變岸邊生物多樣性;④增加淺水面積——形成新的岸邊棲息地——岸邊動植物數量改變——改變岸邊生物多樣性;⑤壩上形成湖泊——改變壩上水生生物棲息地——昆蟲種類及數量增加;⑥被淹沒的有機物分解——釋放營養物質——影響浮游生物數量——富營養化風險/魚類食物增加——影響魚類的種類和數量——改變水生生物多樣性;⑦有機物分解增加氧消耗——形成厭氧環境——影響浮游生物及水生動植物數量——改變水生生物多樣性。(2)下泄受阻。①水庫入流流速減緩——庫尾泥沙沉積——庫區水生棲息地改變——影響上游河濱植物數量及庫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影響水生動物種類及數量——影響河濱及庫中生物多樣性;②水庫泥沙沉降——庫中水體混濁度下降/營養物累積——影響水庫浮游生物繁殖——影響水生動物種類及數量——影響庫中生物多樣性;③下游清水下泄——改變下游河道沖淤——改變下游河道形態——影響下游水生動植物種類及數量——改變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樣性;④清水下泄——減少河漫灘泥沙淤積——改變河漫灘形態及營養含量——影響河漫灘動植物種類及數量——改變下游河漫灘生物多樣性;⑤清水下泄——減少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積——改變海岸形態及營養含量——影響河口三角洲植物種類及數量——改變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樣性;⑥阻擋遷徙物種的運動——影響河流中的遷徙物種——改變下游河道、河漫灘、河口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3)流水貯存。①水庫表面熱輻射——調節局部空氣溫度——影響岸邊植物種類及數量——改變岸邊生物多樣性;②水庫表面蒸發——增加局部空氣濕度——有利于昆蟲生長繁殖;③水庫水體熱量分層——改變水庫的物理化學性質——影響浮游生物繁殖及庫中植物種類及數量——影響庫中動物種類及數量——改變庫中水生生物多樣性;④水庫熱量分層——影響下泄水溫——改變下游河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影響下游浮游生物及植物數量——影響下游動物種類及數量——改變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樣性;⑤減少年平均下泄流量——增加下游河水鹽度——影響下游浮游生物及植物數量——影響下游動物種類及數量——改變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樣性;⑥下泄水流吸收空氣中的氮和氧——影響壩下魚類生存環境——改變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樣性。(4)下泄控制。①水庫水位波動——庫岸侵蝕——影響庫區植物數量——改變岸邊生物多樣性;②庫岸侵蝕——水庫中侵蝕物分解——庫中營養物增加——影響浮游生物及水生動植物的數量——改變庫中水生生物多樣性;③水位波動——影響庫中水生棲息地——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種類及數量——改變庫中水生生物多樣性;④降低下游洪峰流量/改變河流自身規律——減少下游漫灘洪水——改變河漫灘的鹽平衡/減少河漫灘營養物泥沙含量——影響河漫灘動植物種類及數量——改變河漫灘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⑤下游頻繁快速的流量變化——改變河岸及河床侵蝕——改變下游河道形態——影響下游水生動植物種類及數量——改變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樣性;⑥改變洪峰的大小及時間——改變遷徙信號——影響河道中遷徙魚類的數量——改變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樣性。基于以上分析,水利水電工程通過改變流域和河流的水土資源時空分布、工程產生的占壓、水力隔斷和遺傳基因阻隔作用,最終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產生不利影響,特別在我國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一般與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相重合。因此,開展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盡可能地避免或緩解不利影響,是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软件| 小草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三级黄色录像片|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快速| 午夜在线观看福利| 偷窥自拍10p|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男女午夜特黄毛片免费| 天天看片天天爽_免费播放|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的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果冻传媒91制片厂|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丰满人妻被黑人中出849|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双腿搬开让男人桶|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最新浮力影院地址第一页| 李丽莎1分37钞视频最大尺度|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中文版邻居的夫妇交换电影|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黄页网址大全免费观看12网站|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天天摸日日摸人人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免费无遮挡毛片|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