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固定資產投資

第1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企業家們為了加速產能擴展,把企業做大做強,都樂意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以達到擴大再生產的目的。但固定資產投資、產能的擴張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的風險,若盲目投資反而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宜審慎。

關鍵詞 可行性研究 評價 審慎

企業若想發展壯大,固定資產投資成了必不可少的課題。固定資產的投資當然不乏成功者,投資成功者往往令企業迅速膨脹,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但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更多的是失敗者,失敗者輕則使企業損失了部分財富,嚴重的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層,使企業退出市場競爭的洪流。因此,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宜審慎。本文就如何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進行探討,以確保投資能達到預期效果,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為單位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成功與失敗

1.成功者的代表之一: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

創建于1992年的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在發展初期僅只是一家占地不足一萬平方米,整車生產只有幾千輛的小型企業。但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從2000年開始迅猛發展,至今,占地面積達60萬平方米,整車生產能力250萬輛。自2003年以來一直成為全國摩托車托車行業的龍頭企業。

2.失敗者的代表之一:江門市高路華集團有限公司

江門市高路華集團有限公司在1997年也遭受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財務危機凸現,大量的供應商到江門總公司追討貨款,公司的管理層只好采取以存貨抵供應商款項的策略,暫時緩解了財務危機。在資金依然吃緊的情況下,集團公司的決策層未有正確分析形勢,依然大規模興建東寧高科技大樓,1998年至1999年動用的建設資金達兩億元,導致了資金鏈的斷層,也為2002年開始走向敗亡之路埋下了伏筆。

由此可見,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宜多方位評估,投資宜審慎。

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步驟和方法

由固定資產投資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可見,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除了影響項目本身的損益外,還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金狀況。所以,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宜建立在多方位評估的基礎上,避免盲目投資。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一般應遵循一定的步驟和方法,使投資者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步驟主要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詳細可行性研究、出具項目評價報告、投資決策等。

能否對固定資產投資作出正確的決策,取決于能否對投資項目進行有效、合理的評價,而對投資項目的評價需要建立在充分調研評估的基礎上。所以,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首先要進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應不僅僅著眼于項目本身,還應從企業的角度全面考慮。固定資產投資的可行性研究可分為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詳細可行性研究兩個階段。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務是提出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的建議。其主要內容包括投資方案、市場需求預測、環境保護、生產技術、工藝流程、配套資源、人員配備、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建設進度、投產時間等。

1.投資方案、市場需求預測

進行可行性研究,要清楚項目提出的前景和意義。通過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市場占有率和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預測產品未來的銷售情況和潛在的市場,為進行投資項目的進一步可行性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和支持。

2.環境保護

對環境有不利影響的項目難以順利投產,所以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不能忽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生產技術、工藝流程

固定資產的投資,無論是增加生產能力還是技術改造,均與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工藝流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也要考慮投產后是否縮短工藝流程或提高了生產效率。

4.配套資源、人員配備

初步可行性研究還要對配套資源及人員的配備進行調研,分析項目能否有相應的資源配備和足夠的技術支持。

5.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建設進度、投產時間

項目的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建設進度、投產時間是初步可行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備件,它為進一步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固定資產投資的詳細可行性研究

詳細可研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階段,它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決策提供技術、經濟、生產等各個方面的依據。詳細可行性研究需要對企業現在的生產能力、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市場競爭情況、員工狀況、企業的資本結構、財務狀況、主要經營問題等進行調研和分析。

1.生產能力的調研

企業的生產能力與產品的銷售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當企業的生產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銷售的增長時,往往需要通過固定資產投資或技術改造來滿足市場需求。但這并不是必然的,是否需要擴大再生產還需要衡量其他指標。例如:企業的年生產能力為100萬噸,產品的年銷量為105萬噸,是否需要擴大產能來滿足市場需求呢?回答是不一定,因為擴大產能需要增加較大的成本,所以銷售105萬噸產品所獲取的利潤并不一定比銷售100萬噸的利潤高。所以還需要深入分析,如產品銷售增長是否有持續性等。

2.原材料供應的調研

生產量的增長往往會帶動原材料采購量的增長,而采購量的增長將使采購方獲得相應的采購折扣而使采購成本下降。但調研時也需要考慮其原料供應商距離的遠近,原材料的供應能否滿足產能的擴張等。

3.產品銷售及市場競爭的調研

通過調研產品的銷售情況及市場的競爭情況,了解企業的銷售政策,企業的產品的銷售增長是否有持續性,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能否從銷售收入中得到相應的補償。

4.員工狀況

通過員工狀況的調研,了解人員的素質和結構、教育培訓狀況、企業的福利待遇,了解員工的操作技能和隊伍的穩定性,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所要增加的人力資源成本。

5.企業經營情況、資本結構和財務狀況的調研

通過對企業經營情況、資本結構和財務狀況的調研,分析企業投資前后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固定資產的投入能否通過自有資金解決,是否需要籌措資金等。

(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價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價是根據可行性研究搜集的資料,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投資的經濟效益進行全面的評價和分析,為決策者對投資項目作出最后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會計利潤分析法和現金流量 分析法兩大類。

1.會計利潤分析法

會計利潤分析法是通過估算項目投資后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等,比較投資前后企業的會計利潤,分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本量利分析法,測算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然后分析預測的銷售量是否大于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據此評價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會計利潤分析法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評價時,如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所需的資金是通過籌資獲得的,在估算時該部分的投資成本確已包含在內。但如果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所需的資金是通過自有資金來解決的,這部分資金所喪失的機會成本不容忽視,特別是靠自有資金解決的數額較多的企業,因資金若存在銀行也有相應的利息,這也屬于投資的成本。但許多企業在進行可行性評價時往往忽略了這點。

2.現金流量分析法

現金流量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項目經濟效益的評價方法,它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整個壽命周期內的現金流量,據此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的方法。

現金流量分析法包括投資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

(1)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回收期法的主旨是測算自項目投建之日起,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累計到與投資額相等所需要的時間。在方案選擇時,投資回收期最短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2)凈現值法:凈現值,是指在項目計算期內,按設定折現率或基準收益率計算的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的代數和。凈現值法,是通過計算項目的凈現值,據此評價投資項目可行性的方法。當凈現值大于或等于零時,項目才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選擇時,凈現值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3)內含報酬率法:內含報酬率法是根據方案本身內含報酬率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若內含報酬率大于企業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則該項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選擇時,內含報酬率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4)現值指數法:現值指數法,是通過計算未來現金流人現值與現金流出現值的比率,據此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的方法。若現值指數大于或等于1,則該項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選擇時,現值指數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3.會計利潤分析法和現金流量分析法的優缺點

會計利潤分析法和現金流量分析法在投資者的決策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會計利潤的分析法的優點在于:會計利潤的分析可結合基期的實際數據,輔以項目投資后將產生的收入、成本、費用、稅收等,即可對項目的可行性作出評價,操作成本低,而且測算的結果直觀性也較強。它的缺點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若用于資金投入大,投資周期長的項目,測算的結果會有較大的偏差。

現金流量分析法的優點是: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它對項目的評價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缺點是未來現金凈流量數據的獲取必需在占有全面詳細資料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地預測,分析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貼現率難以正確地估算。

(四)投資決策

投資決策是項目評價的最終目的,在得到項目分析評價的結果后就可進行相應的投資決策,投資決策既需果斷,又不失謹慎。

固定資產的投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又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評價。所以,對投資項目的研究和評價應建立在充分調研和評估的基礎上,作分析時也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比和測算。這樣,才能使固定資產的投資真正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起到推動的作用。

總之,固定資產投資是單位增加生產投入,提高生產能力,從而增強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單位要高度重視,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進行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投資進行決策,確保投資實現預期的效果,從而增強單位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確保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周立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前期決策體系的探討.采礦技術.2006(1).

第2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關鍵詞:國有企業 ;固定資產;投資;改革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發展,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變得日益重要。企業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之一是固定資產,這一要素可以為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固定資產的結構、狀況和管理情況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下去,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直接關系到社會效益的取得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探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策略對于企業和社會來說都具備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聯系當前形勢下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情況,深入的分析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幾點對策。

一、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立法不完備。雖然不少地區都出臺了有關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這些制度不管從制度理念、制度設計、制度內容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來看,都與當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現狀及其切實需求存在明顯的錯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立法位階較低,范圍較窄。使得這些法律法規缺乏較高的法律效力,責任機制缺失。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還是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378號)、《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指南》,缺少專門規定,而各個地區的政策性規定不規范,導致法律法規的協調性不足。這就使得在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立法方面存在諸多爭議。

(二)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造成企業家底不清。部分國有企業并未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和實物賬,沒有指派專業人員來管理固定資產,完全以財務部門賬面資產為主;對于閑置報廢資產,沒有經過審批、沒有辦理處置手續就進行隨意的處置;國有企業內部不同的部門之間對固定資產在沒有辦理財務調撥手續的情況下就進行相互轉移,導致固定資產的賬實不符。比如,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根據規定來進行審批手續的辦理,造成了固定資產的隨意購置,使得國有企業不能夠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還有是只設置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但沒有實物卡片賬,長期未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最終導致賬物不符、賬賬不符,造成固定資產記錄不清;利用“小金庫”等賬外資金違規購建的固定資產,為逃避監管而不入固定資產賬或部分入賬;會計差錯,即已報廢、盤虧的固定資產未及時進行賬務處理,造成賬有實無。

(三)投資項目管理不規范。雖然國有企業加強了投資項目的咨詢評估、規劃計劃、項目審批、監督檢查、竣工驗收和后評價等管理工作的力度,但與提高企業投資效率、效益和效果的要求還存在差距,部分管理還不到位。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監督檢查、后評價管理、檔案管理、招投標監管、保密管理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投資重點不突出。在傳統的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過程中,都會把爭取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增強自身科研實力、增厚“家底”的珍貴機會,出現了盲目投資,造成了投資方面重點不突出,沒有在形成較大規模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投資項目。

二、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策略分析

(一)健全固定資產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加強投資領域立法和監管維護投資和建設市場秩序。國家應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強對投資的引導調控投資規模。改革政府對企業投資的管理制度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落實企業投資自。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情況應進行定期專項審計,實施嚴格的審計監督,將企業資產運營狀況,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等指標納入對經營者任期內業績考核。對資產管理不善,企業資產質量下降,給予嚴肅的處罰,對于失職、讀職、甚至違法犯罪,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盤點制度,保證各項固定資產賬實符合。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盤點制度,在年終或者半年的時候,必須全面清查所有固定資產的數量和狀況,將國有企業的家底摸清楚,要查明盤盈、盤虧的資產形成的原因,并且要嚴格落實責任,根據財務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及時做好適當的處置,保證各項固定資產賬實符合。與此同時,應該認真分析固定資產的結構和管理現狀,盤活存量資產,防止固定資產的積壓閑置,使所有固定資產都能夠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功能。

(三)優化資源配置,使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應該合理調劑閑置的固定資產,另一方面,也必須對已報廢的固定資產進行再利用。對于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資產管理部門必須及時掌控,并且對于閑置的固定資產應該進行妥善的保管,積極組織專業人員對閑置設備進行鑒定。

(三)對于現有固定資產的潛力進行不斷的挖掘,促進固定資產經營效率的提高。首先,應該加強對于當前在用的各項固定資產的管理,促進固定資產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其次,應該處理好閑置、報廢和積壓資產,積極進入資產市場,按照市場情況將這些資產快速變現和增值;再次,對于閑置資產的調劑活動,應該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最后,資金投入必須嚴格控制,并且,必須加強資金投入項目的管理,使固定資產的投資收益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長期低下,產生資產閑置、企業過度競爭、負債過高、虧損嚴重等不良后果。投資的低效率也使投資的產出率下降,造成投資與就業、收入增長循環鏈條的斷裂,導致需求增長減緩并由此制約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這些約束又進一步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因此,為促進企業經濟增長,加大投資力度,必須注重投資效率的提高,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關鍵就是加快體制改革,加快市場化的步伐,讓市場來配置資源。

(五)推進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由于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規模龐大,種類繁多,各項管理工作僅靠傳統的手工管理、手工統計已遠不適應工作要求,必須實現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包括固定資產的采購、入庫、保管、使用、折舊、報廢、租借等種種變動情況,借助計算機管理使固定資產管理達到科學化、現代化的目標,提高管理工作的時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充分認識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策略的重要性,對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推動企業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單位:平高集團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

參考文獻:

第3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一、煤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稅務籌劃的必要性

(一)稅務籌劃是使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

稅收具有法律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這種依法征收同時也是對納稅單位和個人的財產、行為、所得等的法律確認,即依法納稅后的財產、行為、所得等是法律認可并受法律保護的。稅收可視作經營費用,是企業純利潤的減項,企業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不納稅或少納稅,就意味著花少量的費用獲得了同樣的法律認可和國家法律保護。稅收是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政府根據市場規律制定的產業政策、產品政策、消費政策和投資政策等無一不在稅收法規上得到充分體現。企業在仔細研究稅收法規的基礎上,按照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安排自己的經營項目和經營規模等,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收法規中對自己有利的條款,無疑可以使企業的利益達到最大化。

(二)稅務籌劃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的促進力

企業的經營管理不外乎是管好“人流”和“物流”兩個流程。而“物流”中的“資金流”對企業經營如同血液對人體一樣重要。稅務籌劃是一種高智商的增值活動,為進行稅務籌劃而起用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必然會為企業經營管理更上一層樓奠定良好的基礎。稅務籌劃主要就是謀劃資金流程,它是以財務會計核算為條件的。企業要進行稅務籌劃,就必須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規范財會管理,從而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躍上新的臺階。高素質的財務會計人員,規范的財會制度,真實可靠的財會信息資料是成功進行稅務籌劃的條件,創造這些條件的過程,也正是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過程。

(三)稅務籌劃是維護企業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證

盡管我國已經進行了好多年包括稅法宣傳在內的法制教育;盡管人們已在生活中感受到納稅給自己帶來的益處,但納稅仍然是極容易引起人們心理不平衡的事情。如果沒有稅收籌劃,偷逃稅就會成為人們尋求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但是,一方面,由于稅收法規及相關的法律日益健全,稅收征管日益嚴密,執法力度日益加大,偷逃稅成功的概率越來越小,而且,一旦被發現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輕則補稅罰款,重則拘役或判刑;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和社會成員法律意識、平等競爭意識日益增強,偷逃稅者會因其破壞了平等的競爭環境而受到社會各方面的譴責而名譽掃地,甚至將無法在競爭中生存。這雙重損失使偷逃稅者懸崖勒馬,越來越少。那么,怎樣才能既保持企業良好形象,又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呢?有句話說得好:野蠻者抗稅,愚昧者偷稅,精明者進行稅務籌劃。

隨著煤炭開采技術的提高和安全生產難題的逐步解決,我國礦井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多達300萬噸/年-1000萬噸/年甚至更大,其中固定資產投入占礦井建設、生產投資比例也越來越大。據我國目前大型、特大型煤礦企業財務報表反映:固定資產多占企業總資產的46%-69%。可見,固定資產投資在煤炭企業生產經營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使固定資產投資的稅務籌劃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和必要性。

二、煤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稅務籌劃點

煤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具有耗資多、時間長、風險大等特點,其納稅籌劃涉及成本、收益、折舊、投資方向以及市場等諸多因素。我國稅法(細則)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和工具等。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過兩年的也應作為固定資產。

(一)根據稅法的如上規定,固定資產涉稅籌劃應注意的三種情況

1.凡屬企業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只要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論其價值多少,均應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2.不屬于企業生產經營主要設備,凡符合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下和“使用年限不超過兩年”的條件之一者,可以不作為固定資產。

3.可不作為固定資產處理的物品,應視為流動資產進行核算,僅就實際交付使用的數額列為當期費用。

(二)在日常工作中固定資產投資的稅務籌劃點

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在歷史成本法下,固定資產的不同取得方式影響著企業的收益

(1)固定資產的現購方式

現購是指以貨幣資金購置各種固定資產。由于貨幣資金不需計價,購入固定資產時支出的價款及發生的附帶成本都可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成本。

(2)固定資產的賒購方式

通過賒購取得固定資產,通常有一般賒購和分期付款賒購兩種方式。一般賒購方式是指在未來某一時期以賒購價格一次清償價款,購入固定資產;分期付款賒購,是指賒購固定資產時采用分期付款的辦法。

賒購固定資產不僅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而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還相應減少了利潤,有利于企業合理避稅。

企業在購買固定資產時都采用現購的方式,是與合理周轉資金、實施稅務籌劃背道而馳的。因此筆者建議:采購人員在購買固定資產時應盡量用賒購的方式,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2.折舊方法及折舊年限長短的選擇,影響著企業的資金時間價值

眾所周知,加大成本會減少利潤,從而使所得稅減少。如果不提折舊,企業的所得稅將會增加許多。折舊可以起到減少稅負的作用,這種作用稱之為“折舊稅抵”或“稅收擋板”。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包括兩大類:一是直線法;一是加速折舊法。雖然從固定資產的整個使用期來說,兩類不同的折舊方法的折舊總額是不變的,對收益總額也無影響,但是,加速折舊法在最初的年份計提折舊多,沖減了稅基,減少了企業應納所得稅,相當于企業在最后的年份得到了一筆無息貸款,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而煤炭企業目前普遍采用平均年限法。筆者建議:企業可參照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標準,盡可能地調低企業折舊年限,盡可能少地交納當年所得稅,以降低企業資金使用成本。

3.用足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各種減免稅是納稅籌劃的溫床,稅收中一般都有例外的減免照顧,以便扶持特殊的納稅人。筆者認為:年產1000多萬噸、設備年采購額約4個億的大型煤炭企業更應用足其中“為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力度,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經濟穩定發展,對我國境內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其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這一優惠政策。如:新增近4個億的固定資產中至少可將20%-40%

設備投資證明、掛靠為技改設備,至少可為企業合理、合法地節減所得稅3200-6400萬元。

4.用足20種小型煤專設備作為材料核算的煤炭行業政策

目前,我國《增值稅暫收條例》規定:除東北老工業基地試行消費型增值稅,即購置固定資產時增值稅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外,其他地方采購固定資產發生的進項稅一律暫不予抵扣。但是,針對煤炭企業20種煤專小型設備(例:7.5KW及以下的電動機;10KVA及以下的變壓器;礦燈;各種小型動力配電箱,照明配電箱,按扭箱等),具有消耗大、磨損快等特殊性,煤炭行業有關政策規定:企業可將其視同材料核算,但要作為固定資產管理。這意味著對年產1000萬噸的煤炭企業來說,一年中如果有3000-4000萬元的一般納稅人的煤專小型設備采購額發生,用于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至少可合理、合法地節約510-680萬元。

因為以上涉稅籌劃是零風險,因此筆者建議:企業應將煤專小型設備攤銷期規定為一次性攤銷、五五攤銷或一年期攤銷;必要時,可報當地稅務局備案。

5.嚴格固定資產計劃、采購、驗收、核算等管理環節

禁止設備申購單位為逃避單位材料費、維修費等可控成本的考核,將設備原值的20%-30%維修用配件、材料隨設備一同采購并作為固定資產入賬驗收和核算,以免白白損失這些所謂的設備配套的配件、材料的17%的進項稅抵扣;同時也可以使企業避免超前支付不必要的所得稅。為保全企業內部單位局部小利益,而放棄維護企業合法的整體利益,實在是得不償失。

6.重視企業在建工程合同、預算、轉資等工作細節,從源頭上控制房產稅的稅基

對于年產1000萬噸大型煤炭企業而言,其建筑工程投資約占總投資的18%-20%,而建筑工程中的房產投資要占51%-52%。如果企業基建期間合同、預算、結算人員對建筑工程立項要求不細,在建工程轉資時財務人員轉資工作不仔細,對待攤投資攤銷時不加以仔細分析攤銷等,都會無端地加大房產稅的稅基,多支出企業的房產稅稅款。如果合同、預算、財務等相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細節,即可每年為企業合理節約房產稅約50-80萬元。

(1)建筑工程預、結算時,嚴格區分房屋、建筑物、設備基礎、各種管道(如蒸汽、壓縮空氣、給水及排水等管道)、電力、電訊、電線的敷設工程等。

對其中的設備基礎,尤其是室內不難區分的較大型的設備基礎(如:礦山主付井絞車房、壓風機房、扇風機房、變電所等)應盡可能地不進入房屋總造價,可將其對應地攤入需安裝設備;日常預、結算過程中嚴禁相關人員為圖工作省心、方便,將房屋、工廠設施、必要的設備等都攪在一起以某某工業區房屋性質的固定資產入賬。

(2)在建工程轉資時,首先對其中可不構成房屋的建筑工程要盡可能地分別轉資到建筑物、線路、管路及進入需安裝等;其次對約占總投資10%-11%的待攤投資額的攤銷應格外地注意分析:土地征用費、煤炭資源使用費等不要誤進待攤投資;如果已經誤進,可將其直接轉資形成無形資產等,而不應將其部分費用誤攤入房屋總造價;筆者建議,對地質勘察、探礦許可費用等根據費用性質,將其全部攤入礦井建筑物,而不必按慣例將其全部平均攤入轉資工程,以致增加部分房產總造價,如此等等。

三、實施固定資產投資稅務籌劃應注意的問題

在具體實施固定資產稅務籌劃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培養正確的納稅意識,建立合法的稅務籌劃觀念

以合法的稅務籌劃方式合理安排經營活動;深入研究掌握稅法規定,充分領會立法精神,使稅收籌劃活動遵循立法精神,以避免避稅之嫌。同時應注意:進行稅務籌劃時不要過分地受利益驅動,否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稅收籌劃不要超過合理的界限,要能夠準確評價稅法變動的發展趨勢。

(二)了解與投資、經營、籌資活動相關的稅收法規、其他法規以及處理慣例

由于稅收籌劃方案主要來自不同的投資、經營、籌資方式下稅收規定的比較,因此,對與投資、經營、籌資活動相關的稅收法規、其他法規以及處理慣例的全面了解,就成為稅收籌劃的基礎環節。只有有了這種全面的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的納稅方案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做出對納稅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經營決策或籌資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稅收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三)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必須要有緊迫感,注意用足、用好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的稅制建設還很不完善,稅收政策變化較快,納稅人必須通曉稅法及會計財務制度,充分利用稅務政策與會計財務制度的差別,將二者結合起來。在利用某項政策規定籌劃時,應對政策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防范籌劃的風險。原來是稅收籌劃,政策變化后可能被認定是偷稅,所以,目前稅收籌劃的重點應是用足、用好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讓稅收優惠政策盡快到位,這個空間非常大。許多納稅人對有些稅收優惠政策還不十分了解,有些政策還沒有被完全利用。因此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必須要有緊迫感,否則,有些稅收優惠政策過一段時間就取消了。

(四)注意保持賬證完整

第4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投資;項目管理

固定資產投資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是否完善高效,將直接決定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鑒于此,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地位,必須要做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工作。當下,很有企業出現破產、倒閉或者經營不善等現象,重要原因在于沒有很好地管理其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工作,一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出現大的風險,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便失去了經濟基礎保障。因此,提高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規范性有效性對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的基本情況

(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的特點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不同于企業其他資產的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項目管理有一定的合規性要求。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必須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禁止的投資領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得隨意進入相關投資市場。其次,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是一種規范化的管理。不同于個人投資項目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必須根據公司建立起來的規章制度,有關責任人員應嚴格按照公司章程及其他有效文件的約定,規范管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最后,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管理的工作內容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其包括了投資計劃制定、項目審批等多個環節,歷經的管理周期也往往比較長。

(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的步驟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的管理一般包括前期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及竣工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企業通常要制作項目建議書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待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企業方能進行項目可行性的研究,最終企業會就固定資產項目投資的可行性出具可行性分析報告。需要注意的是,可行性分析報告的作出并不意味著企業就可以開始施工。可行性分析報告只有再次獲得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后,項目方才可以進行施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施工階段有規范化的運作要求。項目方必須嚴格按照可行性報告的所說明的要求,委托符合資質要求的機構編制進行施工圖的設計,設計完成后,還必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審批,審批通過后方能按照施工圖進行施工。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的竣工階段,項目竣工后,上級主管部門會組織專門的人員就項目竣工所耗費的成本進行竣工決算審核,審核通過后,上級主管部門會再組織人員進行驗收,項目驗收合格后即可完成固定資產的交付。

二、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存在的問題

(一)前期項目準備工作不足企業固定資產項目投資的邏輯是在擬展開項目投資前,應當就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系統分析,制定合適的投資決策。但從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現狀來看,企業在對擬展開的企業固定資產項目往往忽視了項目可行性的研究,反而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分外看重該項目是否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對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開展的要求十分嚴格,導致了企業在項目前期的準備階段,會加班加點制作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這種速成的項目分析報告,不論對項目可能產生的問題是否分析到位,其對于市場定位、市場分析都不可能獲得大數據的支撐。

(二)項目規劃嚴重不符合實際情況項目規劃是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從當下企業對于項目的實施管理情況來看,有些企業往往忽略了項目規劃這方面的工作,很多情況下這些企業只是做一個簡單的項目規劃或者根本就沒有項目規劃,對項目進行施工,這直接導致了項目規劃與實際情況脫節。除此之外,有些企業經常將項目規劃的工作直接交由設計單位來完成,問題在于設計單位對于企業的具體情況往往不是很了解,出具的項目規劃書與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很難實現有效銜接。這樣,不但會造成人力財力上的耗費,而且也可能會滋生一些腐敗問題。實踐中,已經出現了有些設計單位為了在項目中謀利擅自進行超標設計,這不但影響項目的成敗,而且對項目的安全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項目管控不符合標準為了增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實踐中可控性,防止違法違規行為,政府針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從制度層面進行了多項規范要求。包括對投資項目的招投標管理、財務管理及工程管理,也包括對投資項目審批、驗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通過這些頂層制度設計來保證投資項目的順利運營。然而問題在于,在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實踐中,很多企業為更快地推進項目進程,在具體開展投資項目的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國家關于投資項目標準的要求執行,由此導致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由于項目整體建設水平尚沒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整個投資項目的建設情況存在潛在的風險。

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優化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項目評估體系項目評估體系對于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而言非常重要,要保證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的準確性和可實施性,企業在前期準備工作階段就要做好項目的科學統籌工作,要對項目認真進行策劃和調查,這是項目得以順利開展的一個基本前提。在項目評估體系的構建上,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項目分類工作。企業要對項目前期的調查與策劃工作進行細致的分類,對于每一類工作都應該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員來承擔,明確分工。其次,參與項目調研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應樹立牢固的責任意識,企業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健全合理的責任追究制度。在調動相關工作人員積極性的同時,做好責任管控這一關鍵環節。最后,要規范工作模式,將相應的工作內容進行規范。投資項目模式的構建可以利用數據庫來輔助,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確保數據庫的真實性,因此要不斷地對數據庫進行更新,確保項目決策依據的準確性。

(二)建立統一的項目規范標準由于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可能會涉及到企業各個部門人員,各個投資項目的順利開展實際上依賴于企業各個部門的合力協作。基于此,企業固定項目的管理工作就不應該局限于某個部門或者某個責任人員,項目管理工作必須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統籌,要對參與項目建設的所有部門、所有人員進行統一的管理,督促各個部門之間協力配合保證項目順利開展。此外,為保證各個部門之間的有效協作,防止各個部門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出現爭執或者責任推諉的現象,企業應當為項目開展建立一個完善的項目規范標準,要求所有參與項目開展的部門、人員要嚴格按照項目規范標準開展工作,避免各個部門之間因標準不同而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提高項目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過程管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在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工作中。在這個長期的系統工作中,勢必會涉及到眾多工作環節,而每一個工作環節的失敗都有可能導致整個投資項目失敗。因此,對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來說,要切實加強項目每一個環節的管控力度,對于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應該做好記錄。除此之外,在企業固定資產項目投資的管控工作中,企業不但要根據項目的實施情況做好跟蹤記錄,同時還要對這些跟蹤記錄進行整合分析,加強企業對于項目的管控力度。如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工作,企業要對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出具進行明確規范;在項目實施階段,要嚴格按照審批的內容開展工作;在項目完成階段,要加強對項目質量的評估工作,保證項目能夠順利竣工。

第5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關鍵詞:財政改革 稅收 投資策略

增值稅作為我國核心的一項核心稅種,其充分發揮了保障政府財政收入的基本功能,同時也實現了對宏觀經濟的科學調整。消費型增值稅在我國有著多年的歷史,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增值稅也必須要進行必要的轉型與調整,才能有效促進其功能更好的發揮。

一、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意義與影響

(一)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意義

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變是增值稅轉型的根本體現,增值稅轉型對于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消除重復征稅。在這種情況下,不同專業之間會越來越細化,同時也能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消費型增值稅與傳統的增值稅抵扣制度有著較大的區別,對于投資者的實際稅負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對于投資者的積極性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會造成投資項目的失敗。增值稅在我國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其也是政府收入的基本保障,在轉型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無法估算的。

(二)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但是生產型增值稅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在抵扣外購固定資產的基礎上再進行應納稅額的計算,而利用這種算法所得到的數據,必然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在實現消費型增值稅轉型以后,企業生產所需要的設備以及其他固定資產在進行納稅額計算時是允許抵扣進項稅,所以這樣就避免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另外,這種稅額計算方法也能夠減少企業在稅務方面的支出,對于企業利潤的增加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作用

(一)增值稅轉型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

增值稅實現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企業在實際稅負方面有大程度的降低,這對于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積極性也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固定資產投資有了穩步的平均穩定的增長,這是通過國家宏觀的數據統計來證明了的結果。實現增值稅的有效轉型,企業在固定資產的進項稅方面便可以進行必要的抵扣,這種抵扣能夠大幅度降低企業稅負,也為企業的長遠投資提供更為有效的依據和保障。

(二)增值稅轉型后所形成的的一定良性效果

增值稅轉型這一政策,使得企業的稅收負擔大大降低。通過消費型增值稅政策的實施,就讓企業的投資減少,讓現金流增加。這樣一來就使固定資產用不含稅的成本入賬,讓以后的年度固定資產的折舊變小。受到消費型增值稅的主要是企業的現金流,而在投資策劃這一方面上來講,現金流又是非常重要的。鑒于實行了增值稅的抵扣,企業的技術改制的相關的成本有所減少,這樣就有效的刺激了本地各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技術改造。

(三)固定資產投資與產業結構

在增值稅轉型期間,資本以及技術的相關的密集型企業的基礎行業還有高科技企業的受益較大,勞動力密集的加工工業的受益相對較少。根據現有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消費型增值稅中受益較大的,便是那些資本密集程度較高,同時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傳統行業。

三、增值稅轉型后的投資策略

(一)大體分析

增值稅轉型對于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對于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甚至同一行業種不同的企業都有著不同的影響,這與企業自身的固定資產投資、企業設備使用的折舊頻率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增值稅轉型并不是對所有的企業都會產生較大的意義。通常情況下,對于需要大量買入固定資產和生產商設備以及需要技術改革的企業,稅收減負的作用更加明顯,相對于其他企業來說,作用就稍減。因此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必須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長遠可行的投資策略,才能實現企業效益的增長。

(二)結合企業發展戰略來考慮投資方向

增值稅轉型是當前我國一項十分重要的減免稅負的政策,同時其也是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保證。企業在進行長遠的投資計劃時,必須要從戰略的角度出發,用長遠的眼光,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下,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進行發展戰略的制定。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固定資產投資戰略,這對于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要對與之相配套的固定資產的配備情況以及技術水平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同時掌握增值稅轉型的優惠政策,才能促進企業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

(三)結合企業經濟實際來考慮投資方向

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不僅能夠促進企業資本性投資的增加,同時也能夠實現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企業在進行投資計劃的制定時,需要以生產成本為基礎,對不同階段的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必要的分析,同時對企業預期的資金流向進行全面的分析,針對資金緊缺的情況要能及時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證固定資產的投資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符,才能制定出科學的投資計劃。

四、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值稅轉型也將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對于增值稅轉型所產生的影響也必須要有全面的認識。目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融資渠道仍然不夠廣泛,同時在生產經營資金方面也較為缺乏,所以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必定要堅持謹慎性原則,對投資項目風險有全面的把握,才能有效的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嘉明,董來公.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分析[J].稅務研究,2005;(3)

第6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關鍵詞]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 期望價值 投資價值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及國民投資理財意識增強,進入資本市場參加上市企業投資的投資者急劇增加。為了使投資者更好地理解上市企業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分析每股凈資產(元)、每股資本公積金、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及每股現金含量等重要財務指標,綜合估算企業的未來投資價值,合理做出恰當的投資決策方案,必須客觀分析企業會計報表及固定資產會計信息。

從客觀的角度看來,現在公開披露利潤表反映的是企業過去的盈利能力信息,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反映卻是資源給企業未來帶來經濟利益的盈利能力信息。尤其是占有份額大、使用目的多、事業支撐元素強的固定資產,更加對企業未來收益起著決定性作用。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代號排行前(600001-600007之間)5家企業在2006年9月30日披露資產負債表的調查分析看來,5家企業持有固定資產平均比率占總資產平均額的61.14%,超過資產總額一半以上,其中最高是中國國貿(600007)的固定資產金額占資產總額的92.29%。可見,企業的每股凈資產金額中所含固定資產份額較高,也就是說能給企業未來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一半以上是固定資產。因此,要合理估算企業的未來投資價值,就必須詳細了解企業資產,特別是占有份額大而且使用元素多的企業固定資產,通過綜合分析固定資產的會計特征,全面評估企業價值。

2. 固定資產取得成本的確定性與期待價值增值

企業在根據本身經營戰略決策進行事業投資過程中,取得并持有土地、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其目的是同過運用投資固定資產進行生產經營,并取得超過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以上的事業收益。

2.1固定資產取得成本的確定性

企業資產負債表披露的固定資產賬面是取得固定資產的全部成本。由于企業取得固定資產屬于事業投資行為,所以購入費用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也就是說,從購入固定資產開始到交付使用為止的全部費用支出額,作為固定資產的投資原價并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及計量,并且在未來的使用年限內,通過折舊分攤費用的形式,收回固定資產這一事業投資確定成本。可見,固定資產購入時賬面價值高,此時表現出來的每股凈資產價額也高,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及折舊核算,表現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在減少,每股凈資產價額也隨之降低特點。

2.2固定資產取得的期待價值增值

企業購買固定資產的目的一般是通過使用取得固定資產進行產品生產經營,并獲得超過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以上的期望價值。

企業固定資產事業投資成本收回及實現期望價值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在這一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一方面隨著生產技術的熟練完善、市場的不斷開拓及產品銷售量的擴大,營業利潤會不斷增;另一方面,隨著固定資產的折舊會計處理,其賬面價值不斷減少,需要分攤的費用總額在降低。加上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年限長于折舊年限,也就是說企業固定資產經常是在累計折舊全部計提完畢之后,仍然還在使用并創造收益。因此,投資者在分析企業固定資產信息時,必須了解企業使用中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呈減少趨勢、而投資可能實現的期望價值卻呈增加趨勢。

3.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少與絕對收益增加

根據我國2007年1月1日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以下簡稱“會計準則”)第三條規定,企業有形固定資產是為商品生產、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使用目的而持有,并要求在使用期間實行按“使用壽命”期內攤銷的核算方法。由于固定資產本身具有多重效用的客觀特性,同一固定資產、同一核算成本、不同的持有目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將帶來不一樣的經濟收益。

3.1固定資產持有的原價減少性特征

根據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固定資產一經取得,不管使用效益如何,都按照固定資產取得原價,確認及計量于資產負債表之中,并且設立“累計折舊”科目核算固定資產減耗量。根據固定資產折舊處理的理論依據:在企業生產及經營正常進行前提下,由于物理的,機能的因素將導致固定資產使用價值和價值損失,為了合理反映這種價值減少,會計核算實行對使用固定資產在“經濟使用年限”內進行折舊會計處理,通過固定資產的原價分攤形式收回其投資成本。

可見,在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處理過程中,無論選擇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等折舊方法中的哪一種,都表現為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在減少、折舊累計收回投資額在增加,即體現了持有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少性特征。

3.2固定資產的金融價值性特征

企業持有的土地、倉庫、廠房及建筑物或以“在建工程形”形式核算的土地等有形固定資產,本身具有客觀金融性特征。根據會計準則規定,企業保有固定資產不管是使用目的還是投資目的,持有期間都實行折舊核算,使得若干年經過賬面價值變得越來越少。事實上,隨著我國土地價格及建筑成本不斷上升,這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公允價值遠遠高于賬面價值。

然而,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保有這部分金融性固定資產,由于具有巨大含溢價值。由此,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可能選擇改變固定資產使用目的為金融投資目的,轉為把這些固定資產在市場上以市價賣出實現變現,將取得巨大營業外收入,實現企業利潤增加。

4.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以外挖掘企業投資價值

由于企業有形固定資產種類繁多、使用狀況復雜、確定成本核算單一,因此,投資者必須善于有效分析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結構、使用狀態及性質,從理論上發現企業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以外客觀存在的未來投資價值。

4.1 善于發現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收益

根據固定資產折舊理論依據我們知道:一方面,固定資產對企業經營利潤有貢獻,并且這一貢獻額度是通過固定資產本身的機能減耗換取而來的。一方面,在假設企業持續經營前提下,固定資產取得原價就等于資產的潛在經濟使用能力。其實,對于企業生產經營長期使用的固定資產來說,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物價水平的不斷上升,企業品牌價值的不斷提高,固定資產在經濟年限內所帶來的單位年間經濟收益,將大大超過原價折舊額。因此,投資者須詳細了解企業固定資產項目及使用狀況,善于發現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收益。

4.2善于認識固定資產的金融性價值收益

由于企業有形固定資產的確定核算特征,使得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客觀呈減少趨勢,而投資可能實現的期望價值卻呈增加趨勢。在這基礎上,如果改變固定資產使用目的為金融投資目的,把金融性固定資產以市價賣出變現,將實現巨大的經濟收益。

實際上,金融性固定資產按現在市場公允價值交易,將使其隱含在該資產中的“含溢”價值部分得以實現,形成企業的確定收益。這樣的結果將會直接帶來企業每股收益及現金流量增加的同時,創造超過期望價值、使用價值以上的擴大價值額,形成擴大面積的增值空間。

4.3挖掘超過賬面價值以上的多元投資價值

第7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 推動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實證分析 影響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因素的實證分析 廣西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效率的實證分析 開發性金融助推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的機理分析 石家莊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分析 山西省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分析 新疆各地州固定資產投資效益DEA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探析 “十五”以來我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益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區域固定資產投資效益評價 固定資產投資與GDP關系的實證研究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類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房屋銷售價格與固定資產投資關系的實證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對江蘇省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我國貸款利率對固定資產投資影響的實證分析 安徽省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稅率降低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DID實證分析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績效的實證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7]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Z].國發[2012]44號.

[8]王志忠.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 推進制造業邁向中高端[N].新華日報,2015630(15).

[9]趙靜揚.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率約50%[EB/O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TIAN Ping

(Finance Department of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442000, China)

第8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關鍵詞]粗放式發展;R&D創新;固定資產投資;競爭優勢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3)08-0014-10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自我國“九五”期間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以來,已近20年,一直面臨挑戰,如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至今仍是困難重重(Jia,2011)。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受到了傷害,都把加快創新促進經濟增長作為后金融危機時代走出困境和蕭條的重要實現手段(Hausman,et al.,2013),對我國也是非走不可的道路(歷以寧,2011)。這就需要研究我國企業粗放式發展的形成機制,包括粗放式發展的特征標志,企業核心競爭力如何形成,我國粗放式投資對企業競爭力所產生的影響。通過這些研究,才能找到改進我國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模式,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從歷史看,在我國改革開放輝煌的30年里,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作為我國政府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手段,并不需要企業很高的技術研發和知識含量,就能有效地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促成企業的快速成長。或者說這種快速的經濟增長并不依賴于企業的技術進步,只需要大量固定資產的投資拉動。這種不依賴于企業技術研發與知識含量的經濟增長是我國粗放式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標志。要改變這種狀態和粗放式發展的特征,就需要改變投資的方式,比如,增加企業員工創新教育與技術培訓的投資(Tim,2011)。

那么,在這種粗放式發展的投資環境下,會對我國企業的創新行為和競爭優勢產生怎樣的影響?或者說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行為會對企業創新投資行為產生什么影響,又如何影響企業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對此,本文從宏觀層面的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和微觀層面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兩個視角,來探討我國粗放式投資環境對企業創新投入與競爭優勢影響的內在機理,目標是為我國政府提出的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企業創新決策提供理論與實證支持,這也是企業創新,促進技術進步的社會責任(Oana,2011)。

本文的特色與創新性:我國企業粗放式發展,“九五”期間就提出了轉型,到“十二五”已近20年,成效不大,本文對此的研究,有利于企業理解轉型升級的困境,建立轉型升級的內在機制,有效地選擇轉型升級的策略。此外,在我國現有關于企業R&D創新和固定資產投資研究中,前者主要集中在R&D活動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后者主要集中于宏觀層面上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對行業或區域增長的貢獻,很少將這兩個層面的研究與我國企業粗放式發展模式聯系起來,不利于把握企業創新能力與企業外部投資環境的內在機理,以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對此,本文將把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兩個維度,來研究企業粗放式發展的動機,對企業創新行為和競爭優勢的影響,以從更高層次揭示我國企業創新行為與粗放式投資環境的內在聯系,為我國政府和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行為、企業創新與核心競爭優勢的形成提供政策建議。

本文的研究思路與框架如圖1所示:首先,在確定R&D投資對企業競爭優勢是否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后,通過觀察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競爭優勢的調節作用,來判斷政府與企業粗放式投資對企業創新效果與競爭優勢的影響,以揭示出我國企業創新行為,競爭優勢與粗放式投資環境的內在聯系。

二、我國粗放式發展與企業投資行為

(一)我國經濟粗放式發展的特征

(1)固定資產投資。改革開放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甚至出現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過度依賴能源資源的投入(謝伏瞻,2011)。據統計,在改革開放的1978年到1989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達21%,累計總額達到24 074億元,即使在國務院于1988年底“關于清理固定資產投資再建設項目、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的通知后,從1990年至1999年這10年間,也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發展最快的時期。此后,從2000年至2009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較為快速。以2009年為例,我國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 8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3.9%,中部地區增長36.0%,西部地區增長35.0%。從2005年到2009年的5年時間內,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153%,投資增長速度非常快。①

(2)經濟規模的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效果顯然。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約10%的高速增長中,其中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社會擴大再生產。原因是固定資產投資,比如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和生產工具,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投資環境的要求,而且所產生的規模化生產能不斷地滿足和帶動消費者需求的增加。比如,有統計顯示,我國1991年~2005年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力與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則分別為64.85%、6.65%與28.70%。這有力地說明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高速發展所發揮的作用,相比之下,勞動力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重較低。這個結果也說明我國固定資產的大量投資是我國粗放型發展的典型特征。

經濟增長受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反過來,也誘導和驅動著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促進經濟的增長,形成兩者的互動循環過程。比如,DeLong(1990)通過對美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進行檢驗發現,廠商的機器設備投資每變動1%,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0.33個百分點;而且Blomstrom & Lipsey(1996)還驗證了人均實際GDP增長率與后一期投資率也有高度的相關關系,會促成后續期的資本形成與積累(Kravis,1982),形成更大規模的發展。

(3)低附加值的高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相關研究成果很多,而且幾乎所有結果都顯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靠固定資產投資驅動(楊召文、劉志杰,2005),創造高附加值的效率很低,屬于粗放型發展。比如,徐瑛,陳秀山和劉鳳良(2006)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經濟在1987年至2003年長達17年的發展進程中都主要是靠投資增加來拉動經濟增長,有的時期還導致經濟增長過熱,相比之下,技術進步的拉動作用非常微弱而且波動很大,后勁不足。原因是固定資產的大量投資既可以滿足擴大相關部門物質資料和科技設備等的需求,也可以直接擴張或間接地刺激相關部門的消費增長(趙夢涵,2002),對GDP增長非常顯著(李朝鮮,2007)。即使是分區域的研究也表明,我國區域各省的經濟增長,其主導因素也是物質資本而非技術進步或技術轉移(徐現祥,舒元,2004)。但另一方面,從效率上看,我國當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效率不甚理想(和宏明,2006);投資每提高1%,經濟增長率相應卻只增加0.04%(鄒薇,周潔,2007)。這意味著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靠的是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屬于低附加值的高速發展。

(二)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粗放式投資的激勵影響

(1)激勵了企業粗放式的投資。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是基礎設施,比如,加大地區內的橋梁、道路等公共設施建設,大幅地降低了這些地區企業經營的公共交易成本,如倉儲與運輸成本;同樣,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區域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將促進這些地區物流、配送等服務業的興起,會大幅地降低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激勵的是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資,使企業有能力用更低成本的資源,承擔更低的風險來促成企業的快速成長,或者說相比R&D技術創新投資,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會有更高的經營效率,更能快速地促成企業的成長。

(2)弱化了企業R&D投入的動機。在這種粗放式、低成本使用資源的投資環境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本身也能在多方面促成企業的快速成長和發展,比如,可以迅速擴大企業的生產能力,滿足我國龐大市場的需要,取得市場收益;同時,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產生的規模效應還能降低生產成本,也會增加企業的價值。企業在這內外兩種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下,有動機追隨和利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低成本投資優勢,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而不是技術創新投資,以獲得企業快速的粗放式發展,弱化了企業R&D投入的動機。

(3)增加了企業創新投入的機會成本。在這種粗紡式投資環境的激勵下,企業R&D投資的外部性,比如,R&D溢出效應,也降低了企業進行R&D投資的動力。原因是R&D投資產生的溢出效應,使企業的創新技術很快被其他企業模仿而迅速地失去研發優勢,導致企業R&D投資需要承擔很高的風險。相反,企業利用政府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低廉物質資本投資,收益快,風險小,結果使企業有很強的動機跟隨政府的粗放式投資,加大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這意味著政府固定資產的大量投資,增加了企業進行創新投入的機會成本。

三、文獻回顧與理論假設

(一)我國企業走出困境,獲得競爭優勢的實現手段

當前,我國企業走出困境,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改變企業在價值鏈中位置,占據有競爭優勢的高端價值鏈的地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誰的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誰就能最早搶占市場最高點,取得產品價格上的優勢。而產品的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靠的是企業的研發活動所形成的發明創造和專利產品(徐欣,2010)。企業的這些發明創造和產品專利,構成了企業取得成本優勢和差異化優勢的基礎和前提,是企業獲得高端價值鏈,取得競爭優勢的源泉。

國外對此的相關研究包括:R&D投資對企業銷售增長、邊際收益率等指標產生的影響,從而得出R&D支出與企業業績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比如,研究表明,企業R&D支出會顯著影響企業市值與賬面之差(Ben Zion,1978);企業的利潤增長與公司專利權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Grabowski,1968;Koeller,1995)。隨后的研究包括:Chan,Lakonishok(2001)發現R&D投資水平與其后的超額報酬率顯著正相關;盡管R&D研發的失敗風險可能會模糊或抵消掉R&D價值創造對企業業績的影響,但Asthana與Zhang(2006)的研究已表明,R&D活動給企業帶來的超額報酬率大于R&D項目本身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消極影響。

國內對此的相關研究,也得到了許多的結果,比如,盡管中國上市公司R&D投資水平比較低,但R&D投資不僅與公司業績正相關(程宏偉,2006),與股東報酬顯著正相關(馬嘉應,2003),而且R&D活動還可以帶來企業期權價值的增長(陸桔利,2006),對企業經營業績所產生的貢獻要高于固定資產投資(薛云奎、王志臺,2001);企業R&D投資是企業知識創造與積累的重要過程,得到的研究結果是專利權與企業的研發投資顯著正相關(李春艷,2011)。

從國內外的研究看,R&D投資與企業利潤、回報和價值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說明企業R&D投資是企業獲得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原因是企業R&D投資可以使企業在市場上有更大的盈利空間和更多的經營決策主動權,更有能力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采取不同的經營策略,即使在上下游產業的競爭與價格變動的沖擊下,也能保持更高的承受能力。理論上,盡管企業價值活動來自于企業的研發、設計、制造、生產、營銷和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但創新和技術進步在知識經濟下所創造的價值份額越來越重,尤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和強化,越來越依賴于R&D投資。事實上,早在1912年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就指出,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動力,只有技術創新才會打破經濟“循環流轉”的僵局,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形成差異化優勢,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經濟增長。一旦新技術只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這些企業不僅可以通過新技術降低產品成本,建立價格優勢,迅速地搶占市場,而且還可以通過網絡和渠道鎖定客戶市場,形成競爭對手進入這些市場的高壁壘。

更重要的是,R&D投資是通過技術進步作為企業增長的主動力,相比固定資產投資所產生的投資誘導效應,在到達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衰減趨勢,呈現出邊際報酬遞減現象,經不起市場的波動,而企業R&D投資可以獲得持續的競爭力。比如,華為始終將R&D創新投資放在重要位置,所形成的核心競爭力,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巨大沖擊下仍然保持了逆勢強勢增長的勢頭。事實上,企業越早認識到R&D投資的戰略意義,越易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力。原因是企業越早形成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首先從生產環節就領先競爭對手,其次由于新產品的差異化,進入的是一個空白市場,可以獲得與上下游商家的議價能力,在賺取高回報的同時,還領先于后來的競爭者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使企業的競爭力得到持續的發展。綜上所述,可提出如下假設:

H1:企業R&D投資可以顯著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粗放式投資環境如何影響企業的創新行為與競爭優勢

為什么粗放式投資環境有利于促成企業成長?根據Solvay和Sanglier等(1998)設計的一個公司成長模型。他們認為企業成長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各種市場因素引起的需求,二是企業長期技術進步的趨勢。在我國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不僅為有效地擴大市場供給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前期準備,而且可以有效地擴大需求,鼓勵和引導市場消費,因而在我國企業成長的這兩個因素中,是市場需要,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物質匱乏導致的市場需求促進了我國企業的快速成長。

粗放式投資環境會對企業的許多投資行為與R&D投資效果產生影響。首先,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影響。政府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意在實現GDP的快速增長,但同時,政府營造的投資環境與政策也是企業投資行為的風向標。比如,政府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會引導企業利用政府的投資來改變預期企業的投資前景,將更多的資金投資于見效更快、風險更小的固定資產投資,或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來為企業謀求更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投資并不是完全出于市場化程度下的最理性投資,對形成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具有非理性的選擇。顯然,這樣配置的資產,與企業R&D投資所需要固定資產的配置結構并不完全一致,不利于企業R&D投資的價值創造,或者說R&D投資對企業績效的貢獻水平將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與發揮。尤其是對非常看重GDP增長的一些地方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提升地方政府績效更有刺激作用,更驅使著企業跟隨政府行為,對政府投資政策做出積極響應,比如,驅使著企業搞好政企關系,進行公關游說以獲得最大的政策優惠和經濟效益。從這個意義上看,政府固定資產的大量投資,不僅會削弱企業R&D投資的積極性,也會削弱R&D投資所能形成的競爭優勢。

其次,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投資乘數理論,政府增加投資會使得國民收入更大幅度的增長。在此基礎上,許多學者對該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將其拓展成了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和產業乘數效應。根據產業乘數效應,在一定區域和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以特定產業或企業投資為誘導因子,帶動相關產業的擴張,產生集聚效應,最終帶動該區域的經濟成倍增長。在這種乘數效應的誘導與激勵下,政府更有動機加大固定資產的投資,使得一定數量的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能刺激出企業或社會投資數倍于政府投資的數量,促成經濟的粗放式快速增長。粗放式增長又反過來促成政府進一步加大固定資產的投資,并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該投資又會通過多級傳導與擴散對相關產業產生影響,通過企業與居民的投資產生放大效應,導致更深層次的粗放式發展。這種互動的循環作用,會更嚴重地削弱企業R&D創新投資的動機和R&D投資所能形成的競爭優勢。

綜上所述,政府大幅度的固定資產投資,會直接或間接地導向、影響和干預企業的創新行為與創新效果,使得企業在粗放型發展中有動機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尋求成本更低的增長方式,結果會導致企業投資行為偏離R&D形成競爭優勢的方向,削弱了企業R&D創新形成的競爭力。由此可提出假設:

H2: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會削弱企業R&D投資所能取得的競爭優勢。

(三)企業粗放式投資如何影響R&D活動形成的競爭優勢

在成熟市場上,企業R&D投資決策由市場的需求與競爭決定,非常復雜,因而圍繞企業R&D活動所配置的固定資產投資也有多種選擇。比如,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是為了實現企業R&D成果的轉換,則企業配置的固定資產應與R&D投資策略保持一致,以形成固定資產的專用性。根據已有的研究,若固定資產投資的專用性越高,那么取得和維持這種資產的準租金就會越高,不僅可以使企業形成行業壁壘,進而獲得超額利潤,同時還能擴大企業產能,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經濟(Klein,1978)。在這種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與R&D投資具有高度的戰略一致性,這時的固定資產投資已成為企業R&D成果轉化的重要實現機制,也是實現企業R&D投資轉化為競爭優勢的有效手段。如果企業R&D投資是為了形成、改進和改良企業現有的固定資產,那么,企業R&D投資的結果將形成或增強固定資產的某種專用性,同樣能使企業獲得R&D投資所能產生的競爭優勢。

在這些過程中,固定資產就成為企業R&D技術轉化的物質載體,所產生的競爭優勢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是否與R&D活動的匹配和協調性程度相關,也決定了R&D成果轉換為企業競爭優勢與R&D價值創造能力的程度,圖2是其作用原理。

從圖2可以看出,企業R&D活動形成的競爭優勢與企業R&D投資和相匹配的固定資產投資相關。對于成熟市場中的投資行為,兩者的匹配和協調程度較為一致,R&D所形成的競爭優勢就較為明顯。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新興市場機制的不完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與R&D投資存在著不一致性,因而R&D投資所產生價值取決于兩者的相互作用,即:

R&D投資與固定資產投資的相互作用=

λ固定資產投資*R&D投資*cosα (1)

其中λ表示與固定資產投資和R&D投資額無關的常數因子,圖2中的角α則代表固定資產投資與R&D目標間的契合與一致程度。當α=0°,則代表固定資產投資滿足R&D成果轉化所需的全部固定資產與硬件資源,兩者的投資方向和決策依據的參數完全一致;當α=180°,則代表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的R&D投資所依據的決策參數完全不同,這樣的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R&D投資所需要的技術轉換背道而馳,特別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會阻礙R&D成果的轉化和R&D技術在企業中的有效應用和實施。

在許多企業的實際情況下,α是介于這二者之間的。比如,當0°

盡管R&D活動通過改進現有產品或通過新產品的差異化來贏得企業的競爭優勢,但這種優勢在固定資產投資的調節作用下可能產生兩種結果。第一種可能是為了R&D成果的轉化而購進必需的技術設備、生產線,或是為了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進行學習與升級,此時的固定資產投資與R&D投資的目標是一致的,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強R&D投資對企業績效的貢獻,二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將產生“1+1>2”的效果。

第二種結果是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乘數效應作用下,新增固定資產是為了擴大原有產能,目標是通過大量資源與生產要素的投資,而不是通過R&D創新投資來獲得粗放式的快速成長。在追隨這種粗放式快速成長的過程中,當企業超過一定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就會出現邊際收益率遞減的趨勢,這時的企業如果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更是以生產要素的投資帶動企業的成長,這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長模式,結果會導致企業在價值鏈上處于越來越低的位置,甚至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將與R&D投資的價值活動要實現的目標背道而馳,結果只會削弱R&D投資所能產生的價值和所能形成的競爭優勢。

根據上述分析,在我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許多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為了順應政府提供的投資環境,將大量的生產要素投資到見效快,利潤來源直觀的項目,但缺乏技術創新與技術含量的支持。或者說,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僅消弱了R&D投入的動機,也與R&D投資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配置背道而馳,導致企業邊際報酬率遞減,企業最終沒有持續的競爭力,后勁不足,甚至產生嚴重過剩。由此可提出如下假設:

H3: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會削弱企業R&D投資所能形成的競爭優勢。

四、研究設計與實證檢驗

(一)如何刻畫企業R&D投資形成的競爭優勢

企業競爭優勢一般包含3個方面:①差異化形成較高的市場份額;②低成本形成超出同行業收益的平均水平;③集中優勢形成較高的經營效率。對企業R&D投資來說,這3個方面產生競爭優勢的過程主要表現為新產品的增加或現有產品的改進所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產品成本的有效減少,最終結果都會體現在銷售毛利率的提升上。因此,R&D投資能否產生競爭優勢,可以通過銷售毛利率來有效地刻畫,這是本文用銷售毛利率刻畫競爭優勢的重要依據。事實上,銷售毛利率的本質反映了企業的銷售定價與成本之間的相關關系,該指標越高,則說明成本與價格之間的空間越大,企業由此產生的議價能力也越大,在同行業中處于更加優勢的地位,這也是R&D投資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的重要標志。

因此,毛利率作為衡量R&D投資是否形成競爭優勢的重要指標,它可以反映出產品的競爭力、行業內地位和生產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也代表了企業產品銷售的獲利能力。如果企業可以通過研發活動提高毛利率,意味著企業新產品的增加或現有產品改進,可以在材料成本、生產技術水平、供求關系和市場定價權等方面形成的優勢,在同類產品市場上擁有更大的伸縮空間,即使面對上游成本上漲和下游價格打壓的競爭與沖擊,也有很強的承受能力。這是企業 R&D形成競爭優勢與高端價值鏈的典型特征。因此,企業毛利率是R&D投資是否獲得競爭優勢的有效替代變量,也是衡量和刻畫企業競爭優勢的最基本指標。同時,考慮到企業研發活動產生的績效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但實證研究卻并未得到一致的結論(程宏偉,2006)。本文在研究中也考慮了這種滯后性,同時也作為檢驗和判斷本文結論是否具有穩健性的敏感性測試方法。

(二)數據樣本與模型變量設計

自“九五”提出轉型以來,2003年~2007也是我國粗放式高速發展時期,因而選擇2003年~2007年間在滬深兩地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有利于研究企業粗放式發展對企業R&D創新行為的影響。相關財務數據來源于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庫(CCER Data);R&D支出數據是從各家上市公司的年報中手動收集而成,年報來源于巨潮網(.cn);各地區當年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取自中國統計年鑒“各地區按主要行業分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共涉及13個行業。剔除了金融行業的公司,最后我們得到在連續3年時間內至少披露過一次R&D支出的上市公司數據,有效樣本容量為896。

在此樣本期間,考慮到我國2002年《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R&D支出數據,但沒有具體規定在哪個科目進行披露。為統一口徑,本文研發費用從“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明細項目下提取,提取的科目包括“技術開發費用”、“技術改造費用”和“研發費用”(謝小芳,2008)。模型變量如表1所示。

(三)模型設計

為檢驗假設1、假設2和假設3,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GPM=a0+a1RD+a2RDt-1+a3RDt-2+a4FAI+a5lnPA+a6CONTROL+a7lnTA+a8LEV+a9lnNOC+a10AREA+a11IND (1)

GPM=a0+β1govFAI*RD+a1RD+a2RDt-1+a4FAI+a5lnPA+ a6CONTROL+ a7lnTA+ a8LEV+ a9NOC+a10AREA+a11IND (2)

GPM=a0+γ1FAI*RD+a1RD+a2RDt-1+a4FAI+a5lnPA+ a6CONTROL+ a7lnTA+ a8LEV+ a9lnNOC+a10AREA+a11IND (3)

所有這些模型的實證檢驗都是采用STATA9.2完成。

四、描述性統計與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1. 企業競爭優勢的總體狀況

本文對896家樣本企業毛利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GPM表示毛利率,wGPM則分別代表修正首尾各1%的異常值以后的毛利率指標。從表2中可以看出,毛利率處于

-0.1138與0.7631之間,均值為0.2440;除了少數毛利率為負之外,大部分企業的毛利率均屬于正常范圍。

2. 主要變量相關系數

根據模型變量的計量方法,可以得到各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為:

企業R&D支出在當期、上一期以及上上期之間的相關度為30%~40%左右,均非常顯著;企業各期固定資產投資與R&D支出或者沒有相關性,或者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說明各期的固定資產投資與R&D投資或者相對獨立,或者沒有關系,原因與我國粗放式投資環境的影響相關;企業毛利率與當期、上一期以及上上期的R&D支出都呈現出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R&D支出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實證結果分析

1. 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機制

為檢驗假設1,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方程(1),多視角地觀察了R&D活動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和貢獻,這包括考慮了不同時期的R&D投資(模型1和2),不同樣本(模型3)和企業規模(模型4和模型5)的影響,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中的各個模型看,企業的競爭優勢與企業R&D創新投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而與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企業固定資產存量和總資產規模都沒有相關關系。這說明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不是靠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與資源要素的投資形成的,而是靠R&D活動的知識積累與技術含量獲得的。這個結果提供了區分和甄別粗放式與知識型企業的重要實證證據。

根據表4中模型1和2的結果,當期及上一期R&D投資均與當期企業的毛利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而上上期的R&D活動對當期的毛利率幾乎沒有任何貢獻了。這意味著R&D投資對企業當期及滯后一期的毛利率的貢獻非常顯著,而滯后兩期的效應就很微弱了。這個結果一方面說明,毛利率作為企業是否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標志,R&D投資能夠在投資的一段時間內有效地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個結果也從側面說明我國企業技術更新、產品升級換代的速度基本為1年~2年。因此,企業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不僅需要R&D 投資,還需要持續的R&D投資,才能使自己的產品永遠走在市場的前列。

考慮到企業披露R&D信息可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導致每年披露研發投資的樣本也不相同,對此,我們選取連續3年披露R&D信息的企業(共183家)作為樣本,回歸結果如模型3所示,其結果與前文完全一致;同時,考慮到企業的總資產規模擴大時,會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降低相應企業的平均成本,還設計了模型4和5的檢驗來考察上述結論的穩定性,結果相同,說明其實證結果是穩健的。

根據上述模型結果和分析,不難得出結論,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的R&D創新投資,而且這種競爭優勢一旦形成,還需要持續的投資,才能形成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

2. 粗放式投資環境對企業R&D投資競爭優勢的影響

為檢驗粗放式投資環境對企業R&D投資形成競爭優勢的影響(假設2),通過回歸方程得到的結果如表5中模型1所示。

從表5中的模型結果看,盡管R&D投資對企業競爭優勢有顯著的影響,但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營造的環境卻對此帶來的是反向的負面影響。從表5的模型1結果看,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R&D投資的交叉項對于企業毛利率的回歸系數為負,且具有顯著性。這說明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R&D形成競爭優勢產生的是負向作用,不僅無助于提升企業R&D創新獲得的競爭優勢,而且還顯著地削弱了企業R&D活動在提高企業競爭優勢中的能力。

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R&D投資形成競爭優勢產生的反向結果表明,政府投資規模越大,對企業R&D投資產生的競爭優勢削弱程度越大。這意味著企業R&D活動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越大,相應地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R&D活動產生競爭優勢的負面影響越大,進而對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優勢也會產生更大的削弱作用。

為什么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R&D投資的交叉項系數會顯著為負?這說明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R&D投資的目標發生偏差。原因是企業在追隨政府投資的行為過程中,導致企業大量投資的資源偏離了企業R&D投資的核心目標,屬于粗放式投資,阻礙了企業R&D活動核心價值的實現能力。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會削弱企業R&D投資所產生的競爭優勢,也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R&D投資效果的影響

為檢驗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R&D投資產生競爭優勢的影響(假設3),利用回歸方程得到的結果如表5中模型2所示。

從表5中模型2的結果看,盡管企業R&D投資對企業毛利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提高了企業在同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不是由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相反,總起來看,表5中的各個模型結果都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反向地降低和削弱了企業R&D創新投資所帶來的競爭優勢。也就是說,當企業增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會顯著地降低企業R&D創新活動所帶來的競爭優勢。因此,如果企業為了迎合粗放式投資環境,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取得短期的經營業績,而不是有效地配合企業的R&D投資與R&D價值創造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結果將顯著地阻礙企業R&D投資形成的競爭優勢,是企業微觀層次粗放型成長的典型標志。

表5中模型3的回歸結果,是基于企業固定資產存量對R&D投資效果影響的研究。與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相比,固定資產存量反映的是企業現有固定資產積累的總量,得到的結果依然是企業固定資產的存量與R&D投資形成競爭優勢呈現負相關。

上述這些結果說明,企業固定資產資產,無論是增量還是存量,都顯著地抑制了企業R&D投資形成的競爭優勢。原因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粗放式發展中,企業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雖能擴大再生產,增加產能,形成規模效應,但對企業R&D活動應形成的競爭優勢產生了明顯的抑制效果。這個結果意味著在我國粗放型增長方式下,企業R&D創新與企業固定資產擴張朝著各自不同的目標進行,最終導致了R&D投資本應形成的競爭優勢被粗放式的投資增長削弱了。

根據上述結果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會削弱R&D投資對市場競爭力的貢獻。因此,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只是要做出固定資產決策,更重要地是要做出R&D決策,而且要還使這兩個決策的目標與決策依據保持一致,才能取得持續的競爭力。相反,簡單地追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產生的乘數效應,企業將難以提升R&D創新所產生的競爭優勢。

穩健性測試:本文從多個視角,通過不同模型和樣本進行了檢驗,得到的結果都相同。同時,還通過對異方差可能引起的偏差進行了修正,其結果也相同,這說明本文得到的這些結論是穩健的。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1)R&D投資可以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且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這個結果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原因是企業R&D投資形成的競爭優勢最終會轉化為企業的利潤和價值增加,這是企業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2)盡管我國政府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可以降低企業的公共交易成本,有利于企業降低經營成本,但對企業投資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削弱了企業R&D投資所形成的競爭優勢。原因是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的帶動效應,使得企業忽視了R&D投資與應配置的固定資產投資的一致性,削弱了本應形成競爭優勢的內在聯系,結果導致了企業投資行為的短視。

(3)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使得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削弱了企業R&D投資所能產生的競爭優勢。原因是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動機是擴張企業規模,促成企業快速長大,而不是通過提高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技術含量,做強企業。這種企業層次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導致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并沒有與R&D合為一力,結果是R&D投資的競爭優勢被減弱。

(二)政策啟示

結論1的啟示:在我國粗放式發展過程中,政府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使得許多企業的投資行為都存在著短視化行為,是固定資產投資誘導的粗放型增長。對此的政策啟示是,企業要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到R&D投資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的核心體現在企業要瞄準市場定位,且這種定位決策不宜受太多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企業要堅持R&D創新投資,才能形成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與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結論2的啟示:在我國粗放式發展過程中,我國很多地方政府幾乎都以GDP總額作為地區經濟增長的唯一參考因素,而固定資產投資無疑會刺激GDP迅速增長,產生乘數效應。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作用下,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沒有對企業R&D創新投資本應形成的競爭優勢產生積極作用,反而是削弱的負面影響。這個結論的政策啟示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需要政府自身在拉動社會投資的過程中,考慮對企業和社會創新行為的影響,即政府投資的資源配置應考慮如何支持和促進企業R&D投資形成的競爭優勢。比如,政府應加大對公共服務及產學研等科技合作平臺等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目標是引導出企業進行R&D創新投資的市場化行為,減少非市場化因素的影響,才能使政府推動的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效率,創新型國家建設才能落到實處。

結論3的啟示: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盡管所形成的商業環境為企業提供了許多的投資機會。但企業面對這些機會時,需要企業從可持續發展和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長遠戰略來選擇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以確保企業R&D投資本應產生的競爭優勢不被削弱或消失。反之,若企業在追隨這些投資機會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固定資產投資擴張與R&D投資活動不配套、不同步,盡管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能獲得短期的可視效益,但卻是以犧牲企業R&D投資本應產生的競爭優勢為代價,得不償失。對此,企業應將目光放到增強自身持久競爭力上來,確保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與R&D投資合為一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注 釋]

① 資源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

[參考文獻]

[1] 程宏偉,張永海,常勇. 公司R&D 投資與業績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2006(6):110-113.

[2] 和宏明. 我國當前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6(1):102-103.

[3] 李朝鮮,白先華. 投資周期波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7(5):41-44.

[4] 歷以寧. 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機遇與挑戰[J].經濟研究,2011(6): 12-13.

[5] 李春艷.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產出的關系研究——基于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J].集體經濟,2010(4):111-112.

[6] 馬嘉應. 信息電子產業研究發展支出費用與股東報酬之關聯性[J].中國會計評論,2003(1): 93-109.

[7] 謝小芳、李懿東、唐清泉. 市場認同企業的研發投資價值嗎?[J].中國會計評論,2009(3):299-314.

[8] 謝伏瞻. 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機遇與挑戰[J].經濟研究,2011(6):4-6.

[9] 徐現祥,舒元. 中國省區經濟增長分布的]進[J].經濟學季刊,2004(3):619-638.

[10] 徐瑛,陳秀山,劉鳳良. 中國技術進步貢獻率的度量與分解[J].經濟研究,2006(8):93-104.

[11] 薛云奎,王志臺.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及其價值相關性研究——來自上海股市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1(11):40-47.

[12] 楊召文,劉志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投資與經濟波動的實證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5(4):9-12.

[13] 趙夢涵. 論我國擴大內需條件下的固定資產投資及宏觀調控[J].東岳論叢,2002(3):31-34.

[14] 鄒薇,周潔. 中國省際增長差異的源泉的測算與分析:基于“反事實”收入法的經驗研究[J].管理世界,2007(7):37-46.

[15] 陸桔利. R&D和企業增長價值:我國上市企業的實證檢驗[J].經濟論壇,2006(1):126-127.

[16] 徐欣,唐清泉. R&D活動、創新專利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4:20-29.

[17] Asthana, S. C., Zhang, Y.Q.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on persistence of abnormal earnings[J]. Reviews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6, 5:124-139.

[18] Benjamin Klein. Competing Monies,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and the Dollar: The Case Against the Europa[J]. UCLA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1978, 115.

[19] Ben-Zion, U. The investment aspect of non-production expenditures: an empirical test.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78, 1: 224-230.

[20] Blomstrom, M. Lipsey R. and Zejan, M. Is Fixed Investment the Key to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 1:269-276.

[21] Chan Louis, K. C. Lakonishok. 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6:2431-2456.

[22] De Long J. B. Interpreting Procyclical Productivity Movements: Evidence from a Cross-Nation Cross-Industry Panel[J]. J. Bradford De Long's Working Papers ,1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Economics Department, 1990.

[23] Grabowski, H.G. The Determinants of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Study of the Chemical. Drug, and Petroleum Industr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8, 2: 292-306.

[24] Jia Xiaowei, Sun Qi, Gao Yanfeng. New Approaches to the Green Economy of China in the Multiple Crises[J]. Energy Procedia, 2011, 5:1365-1370.

[25] Hausman, A., Johnston, W.J. The Role of Innovation in Driving the Economy: Lesson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 in press.

[26] Koeller, C.T. Innovation, Market Structure and Firm Size: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95, 3:259-269.

[27] Kravis. World Product and Inc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Real Gross Product[J].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28] Oana, P., George, C. D., Catalin, M. Promoting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a Green Economy and Innovative Jobs[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15:1020-1023.

[29] Oana, P., George, C. D., Catalin, M. Promoting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a Green Economy and Innovative Jobs[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15:1020-1023.

[30] Solvay J. and M. Sanglier. A model of the Growth of Corporate Productivity[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98, 5: 463-481.

[31] Tim Jackson, Peter Victor. Productivity and Work in the Green Economy: Some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and empirical tests[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 2011, 1(1):101-108.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ang Qingquan ,Li Hongwei ,Li Haiwei

(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

第9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投資力度,不僅新建、擴建、改建了許多科研、生產基地,也添置了許多新設備,在此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是建設項目立項、實施、竣工驗收等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形式的真實記錄,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建設、運行、維護等各項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1.是項目竣工驗收的前提條件《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驗收辦法》(科工辦〔2007〕161號)和《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工作管理辦法》(科工計〔2015〕931號)中明確規定:“項目檔案驗收是項目竣工驗收的必備條件之一。未經項目檔案驗收或者項目檔案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進行或通過項目竣工驗收”。項目檔案專項驗收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加強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確保項目檔案的完整、準確、系統、安全和有效利用。2.是項目順利推進的有力支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不是簡單的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檔案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三納入”“四參加”“四同步”管理,全面跟進項目建設,對項目實施有效的監管和控制。項目檔案的形成與管理貫穿整個項目建設過程,通過規范項目檔案管理工作,可以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力的檔案支持。3.是項目后續維護的有效憑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真實記錄,在今后項目工程的實施、改建、擴建,設備采購、運行、維護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具有原始記錄性,是檢驗項目質量的重要依據,是追溯責任的有效憑證,也是企業維權的有力證據。

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重視程度不高首先,檔案部門在科研單位中屬于科研保障部門,主要任務就是做好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為科研技術人員提供檔案支持。軍品科研單位為了實現盈利和自身的更好發展,以科研生產為主要任務,雖然檔案工作不可或缺,但對其重視程度明顯不高,這樣就增加了開展檔案工作的難度。其次,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不同于科技檔案,它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因此部分單位領導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從而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同樣,項目管理人員和建設人員也存在著輕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的情況,認為可有可無,這就直接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文件材料收集不齊全、不完整。此外,許多企業普遍存在著檔案工作崗位待遇低下的問題,造成業務骨干流失、人才缺乏,特別是人員更替頻繁的現象突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具有專業性強、涉及知識面廣、建設周期長等特點,新職工缺乏相關的業務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勝任這方面的工作。這些都是阻礙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不利因素。2.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收集不完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的收集工作是項目檔案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做好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項目檔案驗收檢查的關注點。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檔案收集的完整性一直是困擾檔案部門的一大難題。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建設周期往往是一年、兩年甚至幾年,項目建設周期長,在此期間不免會發生人員變動,文件材料交接不清楚、不完整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涉及部門繁多,對外有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等,對內有項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設備使用部門、檔案部門等。因此工程建設期間,產生的檔案文件材料數量大、類型多,既有管理性文件材料,又有專業技術性文件材料。這些問題都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的收集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整理不規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來源渠道多,如基礎建設項目,參建單位各自完成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在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時各單位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檔案管理崗位上的人員不同,各自對標準規范理解的程度不同,這些都會造成在進行檔案移交時檔案狀態的多樣性。同時,在項目檔案整理的過程中,由于沒有統一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整理規范,經常會出現項目檔案整理不規范的情況。常見的問題有:應歸檔文件材料遺漏;接收了歸檔范圍之外的無用的文件材料;歸檔文件材料不是原件;文件簽署不齊全、簽章不完備;歸檔文件材料隨意涂改;歸檔文件材料附件、相關資料不完整等。這些檔案整理不規范的問題都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4.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人才缺乏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復雜性高、專業性強、涉及知識面廣,包括土建、設備、工藝、監理、招投標等相關專業領域,這就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檔案部門作為企業內部職能部門,檔案管理人員日常工作量大、兼職多,每天忙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缺乏對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業務提高,從而使檔案管理工作消極被動;另一方面,檔案管理人員在單位中一般地位不高,低收入留不住真人才,檔案管理崗位人員流動性較大,而新員工自身缺乏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的整體了解,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過程中往往力不從心。

三、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的應對措施

1.提高全員認識,健全規章制度要始終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和檔案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項目管理部門和項目檔案管理部門統一認識,始終把創建一流項目檔案作為我們的工作目標。在項目檔案管理上,應始終堅持實行前端控制,全過程參與,與項目建設同步。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制度,針對項目檔案歸檔范圍、保管期限、管理方式等具體問題,編寫相應的管理文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通過對規章制度的宣傳貫徹,實現全員檔案意識的明顯增強,為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良好基礎。2.制定歸檔計劃,優化收集工作健全完備且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是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收集工作的堅實后盾,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檔案歸檔計劃是促進項目檔案收集工作的有力措施。在以往的工作中,往往會出現為了應付檢查而臨時補訂歸檔計劃的情況,這無疑沒有發揮歸檔計劃的實際作用。在編制歸檔計劃時,我們應做到多方面溝通,不能閉門造車,任何單方面制定的歸檔計劃都是不完善、不全面的。單位項目管理部門每年應按照項目節點制定項目檔案歸檔計劃,在檔案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明確各類檔案文件材料的責任歸檔部門和歸檔時間,并按計劃進行檢查,督促項目檔案責任部門做好項目檔案文件材料的積累和移交工作,以確保各類檔案文件材料的及時歸檔。3.轉變工作方式,規范整理工作針對參建單位多、各單位之間檔案整理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建設單位檔案管理部門應轉變工作方式,提前介入項目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根據各單位參與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明確歸檔范圍;及時跟蹤項目建設進度;定期對項目管理人員、建設人員的檔案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導項目檔案工作時,要加強對重點檔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如項目前期管理性文件、隱蔽工程文件,項目開、竣工儀式照片、錄像等。4.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專業素養檔案管理人員作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的行為主體,其自身素質至關重要。因此,要做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必須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首先,要加強檔案管理人員對建設項目的整體了解,做好檔案管理“三納入”“四參加”“四同步”,全面跟進項目的實施;其次,定期組織檔案管理人員參加項目檔案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第三,開展實地考察,學習其他單位先進的工作方法和成熟經驗;第四,實施獎懲激勵機制,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者給予表彰和一定獎勵,鼓勵檔案人員積極主動地提升檔案管理水平。多項并舉,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檔案管理隊伍,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員保障。5.做好自檢工作,備戰檔案驗收《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辦法》中明確規定:“在項目檔案驗收前,項目建設單位(法人)應組織項目設計、施工、監理等方面負責人以及有關人員,根據檔案工作的相關要求,依照《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內容及要求》進行全面自檢”。各單位在申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專項驗收前,都應組織開展項目檔案自檢工作。項目檔案自檢工作是推動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力舉措。通過檔案自檢工作可以發現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自檢報告,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的質量,為順利通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專項驗收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亞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策略[J].機電兵船檔案,2011(1):38-40

[2]周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質量控制策略[J].機電兵船檔案,2007(1):5-8

[3]劉曼.關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的體會與思考[J].檔案工作,2015(8):71-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专区|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 久久不射电影院| 美女的扒开尿口让男人桶动态图|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51影院成人影院|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免费人成网址在线观看国内| 在线免费你懂的| 日本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久久婷婷| jizz大全欧美|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高潮视频| 人妻内射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欧美丰满白嫩bbw激情|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青青草成人影视|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色|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污视频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xxxx性开放xxxx|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版在线3| 冻千秋的堕落h污文冬妃| **aa级毛片午夜在线播放| 成年人网站黄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