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衛星通信的好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衛星通信的好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雨衰的機理及影響

1、雨衰的產生

當電波穿過降雨的區域時,雨不僅吸收電渡能量,而且對電波產生散射。這種吸收和散射共同形成電波衰減?散射還能導致大范圍無線電干擾,并對電波存在去極化效應,稱這些衰減和干擾為雨衰。

這種衰減呈現非選擇性能和緩慢的時變特性,是導致信號劣化,影響系統可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雨衰問題也就成為系統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雨衰的大小與雨滴直徑與波長的比值有著密切的關系,當信號的波長比雨滴大時,散射衰減起決定作用。當電磁波的波長比雨滴小時,吸收損耗起決定作用。無論是吸收或散射作用,其效果都使電波在傳播方向遭受衰減;當電磁波的波長和雨滴直徑越接近時衰減越大,一般情況下(比如中短波)電磁波的波長遠大于雨滴直徑,故衰減很小,C波段信號受雨衰的影響也可以忽略。對于10GHz以上的電磁波,雨衰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了,在鏈路計算中必須考慮雨衰的影響。頻率越高,雨衰的影響越大,大雨和暴雨對電磁波的衰減要比小雨大得多。圖1是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現為國際電聯(ITU))提供的雨衰與頻率和降雨大小的關系圖,從圖1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Ku波段信號受雨衰的影響。如圖1所示,降雨對電波的衰耗為實線,而云、霧引起的衰減為虛線。Ku波段頻率較高[(12-18)GHz],波長與雨滴的大小可比擬,受雨衰的影響比較嚴重。由圖1和圖2可看出,在Ku波段,中雨(雨量為4mm/h)以上的降雨引起的衰耗相當嚴重。若電波穿過雨區路徑長度為10km時,對于Ku波段上行線路,衰耗為2dB左右,下行線路的衰耗為1dB左右;在暴雨(雨量為100 mm/h)情況下,每公里的損耗強度較大,但雨區高度一般小于2km,暴雨引起的衰耗將超過10dB以上。隨著降雨強度的加大,在Ku波段降雨衰減系數也急劇增加,其降雨衰減量與降雨強度幾乎成正比。而對于C波段[(4-6)GHz]來說,雨衰的影響就不是很明顯,中雨區上行線路的衰耗為1dB左右,下行衰耗僅為0.4dB左右,即使是暴雨區上行線路總衰耗值也僅為1dB左右。

2、降雨噪聲

降雨引起的對電磁波吸收衰減也會對地球站產生熱噪聲影響,這種降雨噪聲折合到接收天線輸入端就等效為天線熱噪聲,對接收信號的載噪比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與衰減量的大小和天線結構有關。

根據經驗,每衰減0.1dB,噪聲溫度增加約57K。一般情況下,天線的仰角越高,降雨噪聲的影響越小。這是因為電磁波穿過降雨路徑較短,衰減量就小一些。 在沒有雨衰時,噪聲溫度不增加;在沒有波導損耗時,噪聲溫度只和降雨衰減量有關。由于噪聲溫度的增加直接影響到接收系統的G/T值,也就是直接影響到接收信號的載噪比,對信號可用度的影響甚至比降雨衰減更明顯,在鏈路計算時必須考慮其影響。

3、去極化現象

降雨不僅會使電波衰減,還會產生去極化作用,所以降雨對電波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也與入射波的極化波面有關。由于空氣阻力使雨滴變成略微扁平的形狀,在雨滴的兩個軸向引起的衰減稱為微分衰減,相位移稱為微分相移。這種現象對單極化傳輸系統影響并不大,但對于正交極化復用的雙極化傳輸系統,會造成極化隔離度降低,導致正交極化的信號互相干擾加大。這種降雨引起的去極化現象,對線極化和圓極化都有影響。我們常使用交叉極化鑒別度來表示極化純度。一般情況下,當天線仰角大于15°時,交叉極化鑒別度在超過年平均時間的0.1%時,可望達到27dB,0.01%時為20dB,0.001%時為15dB。如圖3所示。暴雨區Ku波段的微分衰減可達2dB左右(雨區高度按2km計算)。對于正交極化復用的衛星系統,降雨引起的去極化作用會使極化隔離度降低,產生極化誤差,導致干擾增加。

降低雨衰影響的措施

考慮Ku頻段抗雨衰策略時,首先應準確得到某一特定區域的降雨衰減。它要求進行長期的觀察測量,得到長期連續的降雨實測數據(如連續多年的每分鐘降雨率),獲取該區域精確的降雨統計特性,并通過實測數據,計算該區域的降雨衰減。通過迭代,補充完善降雨統計特性,以獲取該區域在各種條件下降雨衰減的真實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采取如下抗雨衰策略:

1、鏈路的備余量

它是傳統通信鏈路設計中常用的方法。如C頻段衛星通信鏈路通常留3dB余量,Ku頻段衛星通信鏈路通常留6dB余量。在一些降雨較少的地區(如沙漠地區),完全可通過鏈路余量來滿足系統可用度要求;在高降雨地區,完全靠這種方法不現實,應在具備適當鏈路余量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其他方法。但這種方式將會占用過多的衛星資源,在晴空時造成資源浪費,下大雨時,可能又不夠用。

2、功率控制

對于Ku波段的衛星通信系統,建議在地球站設置上行鏈路自適應功率控制(AUPC),或者進一步采用以網絡管理為基礎的全網自動功率控制(APC)或動態功率控制(DPC)系統,才能有效地對抗降雨衰耗的影響。

(1)上行鏈路自適應功率控制(AUPC)。如果系統設計采用傳統的功率余量方法,將嚴重影響系統的通信容量,而且降雨的時間比例較小。因此,必須采用自適應功率控制技術以提高系統通信容量并保證鏈路的可靠性。其基本原理是:各地球站在監測來自衛星的信號強度的同時,計算鏈路降雨衰耗,然后自適應調整地球站的發射功率,從而動態地補償鏈路的雨衰,使信號保持在一個合適的工作電平,從而使衛星轉發器接收到地球站發射的信號電平與晴空時基本相同。在更先進的衛星系統中還能做到衛星轉發器進行自適應功率控制,這樣能更好地克服雨衰對Ku波段衛星通信的影響。上行功率控制又分成開環上行功率控制和閉環上行功率控制兩種。

設備的開環上行功率控制是地球站利用接收衛星信標信號電平的變化量測出下行線路的雨衰值,進而去控制地球站發送設備的中頻衰耗器或射頻衰耗器,使衰減器減小的數值與上行線路雨衰值大體相同。開環上行功率控制工作原理比較簡單,所用設備較少,投資較小,但精度較低。

閉環上行功率控制是地球站將接收來的衛星信標信號,與通過衛星轉發器環回信號或某一特定信道的通信業務信號的C/N(或S/N)值進行比較,然后去控制地球站的上行功率。這樣一來,上行信號的雨衰值和上行功率控制的控制量有較高的準確度。因此在閉環上行功率控制中必須將控制信道與通信信道分開,所用設備較多,費用較高。

(2)自動功率控制(APC)。上行功率控制是針對衛星通信上行線路的降雨衰耗所采取的技術措施,但對于衛星通信的下行線路也要充分考慮降雨衰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己成功研制了同時控制上行線路和下行線路降雨衰耗的自動功率控制系統(APC),這種動態功率控制是以衛星通信的網管系統為基準的。該網管系統能實時地測出各個地球站的接收電平值,將該值與基準電平(晴天時的正常接收電平值)進行比較,將比較結果通過網管信息傳輸通道傳送給相應的地球站,控制該地球站的發信設備的輸出功率。因此,采用自動功率控制能使衛星通信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也使衛星通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大地節約衛星通信的資源。

3、采用編碼及降速率技術

在雨衰較大時,可以采用前向糾錯編碼技術(FEC)來減小傳輸的誤碼率。通過減小編碼率來獲得編碼增益的提高,如編碼率為1/2的卷積碼,當采用維特比譯碼時,其編碼增益可達5dB。當然減小編碼率也必須有個限度,一方面當編碼率減小到一定程度時,若再進一步減小編碼率,多獲得的編碼增益將改善很小;另一方面減小編碼率會導致系統容量的減小。此外,還可以通過自適應速率降低技術(ARP)來克服雨衰的影響,通過減少衰減信道的數據速率來增加信道容量,降低速率所帶來的增益與速率減少成正比,例如速率減少至1/4時,增益為5dB。使用糾錯編碼和降速率技術,可以補償不同程度的雨衰;但隨著深度的增加,有效可用容量減少。

4、空間分集技術

在多雨或衛星仰角很低的地區,由于Ku波段的特點,降雨衰減非常大,采用空間分集技術(也稱站分集技術)是一種很有效的辦法。其原理是基于降雨的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在相隔一定距離的兩個地點設置地球站,通過兩個地球站進行信號的分集接收,類似于地面蜂窩移動通信的空間分集技術,也可以單獨切換到雨衰較小的地球站進行單鏈路通信。主要從分集改善因子和分集增益兩個指標來衡量分集改善的質量,其分集改善的效果隨兩站間距離的增大而增大。但超過一定距離后,其改善程度就非常小。在空間分集帶來增益好處的同時,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網絡投資成本大幅上漲,而且需要非常復雜的網絡控制技術。需要指出的是空間分集技術不僅僅局限于兩個站址,可以采用多個站址同時分集接收,當然其代價就更高了。

5、極化方式的選擇和天線的選擇

不同雨滴形狀對信號的衰減也不相同。隨著雨滴的體積的增大,雨滴在水平方向的直徑也逐漸增大。

此時,雨滴對水平極化波的衰減比對垂直極化波的衰減大,這也意味著在10GHz以上頻率,垂直極化波比水平極化波的抗雨衰性能要好。接收天線的增益與接收天線的口徑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適當加大接收天線的口徑,可以較明顯地提高天線增益。口徑越大,其增益越高,系統覆蓋范圍越大。當然,其成本也會明顯增加。

6、采用低噪聲高增益的優質高頻頭(LNB)現用于接收Ku頻段衛星信號的LNB,一般噪聲系數為0.8dB,噪聲系數在0.6dB便是十分低的噪聲,如使用噪聲系數為0.7dB的,其增益可達到60dB。如果受某些因素的制約,而不想或無法去增大接收天線的口徑,可首先考慮使用低噪聲高增益的優質LNB,而且這要比增大天線口徑的成本低。

第2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CMMB風起云涌

1.CMMB走進生活

在前不久的北京奧運會那段全民關注的日子里,在北京的朋友也許會經常看到有人拿著手機在收看奧運直播節目。如果你湊近了瞧瞧的話,會發現這種電視手機的效果已經可以和家里的電視相媲美了,它就是傳說中的CMMB電視手機――那么什么是CMMB呢?

CMMB是英語Ch i na Mobi le Mu lt imed i aBroadcasting 的簡稱,翻譯過來就是“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移動終端系統,它面向手機、PDA、MP3、MP4、數碼相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移動設備,利用S波段衛星信號實現“天地”一體覆蓋,支持全國漫游,能夠接收到25套高清電視節目和30套廣播節目(圖1)。2006年10月24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確定采用CMMB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移動多媒體廣播行業標準。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這下你多少對CMMB有點了解了吧?雖然現在CMMB離你的生活可能還比較遙遠,但是它在北京奧運會上已經大放異彩。截止目前,全國37個城市,主要是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已經開通了CMMB服務,現正處于免費試運營階段。到明年,CMMB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進入商業運營。到那時,隨時隨地的電視就將全面走進我們的生活。

2.CMMB優勢明顯

如果你已經對了CMMB有了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咱們再一起來看看它還有哪些好處。

前文已經說過,CMMB是一種移動即時信息終端系統。它可以為用戶提供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信息和緊急廣播等公共服務。因此用戶在擁有CMMB設備后,除了接收電視外,還可以在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發生時,通過CMMB設備接收到政府或其他部門的緊急廣播。試想,大到地震、暴雨等自然災害,小到堵車、天氣預報等生活消息,人們都可以通過CMMB設備在第一時間內掌握。這其中的積極意義,已是不言自明。

此外,CMMB使用范圍廣泛。在安裝了CMMB標準信道解調芯片之后,無論是手機、PDA、MP3播放器,還是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均可以作為小型接收終端(圖2)。相對于目前移動信息主力接收設備的手機來說,CMMB采用衛星通信,衛星通信與手機以基站為基礎的通信相比,在信號接收范圍和流暢程度方面均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CMMB信號質量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與先前信號較差的普通電視手機相比,CMMB設備的電視視頻可以達到每秒25幀。這個速度和家用電視機已經基本相同,收看起來不會出現延遲拖影現象。同時,由于信號接收的改善,“鬼影重重”和“滿天雪花”的情況將不會在CMMB設備上出現(圖3)。

在CMMB誕生之前,我們在手機上看視頻節目總是會感覺節目太少。而CMMB由國家廣電總局管理,具有豐富的電視內容資源。想讓CMMB設備和自家的電視機一樣接收到幾十個頻道的節目,這并不是什么難事。

CMMB的運營體系是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方式,這就使用戶全國漫游變為了可能。只要是衛星節目,你走到全國各地都能看。

CMMB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它收費低廉。由于CMMB采用了衛星通信的發送方式,因此它不會像IP通信那樣按流量收費,而是會以包月方式收費,這和平時我們繳納的閉路電視費差不多。另外考慮到CMMB還具有國家媒體信息功能,它的收費不能也不可能會太高。

CMMB,移動新享受

在對CMMB有了全面認識之后,你是不是有點摩拳擦掌,準備去買一部CMMB設備了呢?目前市場中的CMMB設備主要有GPS、數碼播放器和手機三種。CMMB GPS價格不菲,CMMB數碼播放器的便攜性又稍差,還是CMMB手機最為實用――一機在手,娛樂通訊兩不誤。

對于手機要求比較高的商務人士和智能手機玩家,你們可以考慮聯想最新上市的Window Mobile手機ET880。除了智能系統為手機在商用和娛樂方面帶來的強大支持以外,ET880的CMMB播放器具有頻道切換快,播放流暢的特點。它還支持節目錄制、抓屏拍照、電視節目向導等眾多個性化的功能。用它來看CMMB電視,將會是一種享受(圖4)。

酷派6168則是商務人士的另一個選擇。作為首款TD網絡的CMMB電視手機,它將兩個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CMMB視頻的播放流暢度也相當不錯。無論從手機造型,還是安全功能、商務軟件等等方面都流露出濃烈的商務氣息。只不過它“長得”實在太“硬派”,不太適合MM使用(圖5)。

第3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其它通訊準備種類繁多,僅無線電對講機就有多種。北京新名東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本著“為社會創造安全產品及服務”為己任,弘揚“立德善道、善于學習、追求卓越、責任鑄就輝煌”的企業精神推出的WH558、WH668、WH568、WH66、WH28、H23、W3600K9Ⅱ等種類齊全、功能強大的對講機,成為此次會展對講機中的佼佼者。

原國營第七八三廠(現在四川九洲電氣集團)的應急機動指揮通訊系統,有指揮、通訊、保障、信息采集強大的功能,針對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性事件,為高端信息化時期踢狗應急準備和做好處置能力。該系統充分考慮了機動靈活、平戰結合的特點,有機集成了多種硬軟件設備,構建了具有多種通訊手段及保障措施的可靠移動指揮通信平臺。既能滿足現場指揮需要,也能與同定指揮中心聯網協作,實現統一指揮、統一調度、資源共享的優勢。電子通訊系統作為應急機動指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指揮系統中尤為重要。它分為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集群通信、VSAT衛星通信、無線電寬帶圖像傳輸系統、有線通信及指揮調度、報警控制、視頻會議特點。從時間和速度上。從地面和空間上增強指揮的及時性、靈活性、機動性。是和平時代事發現場的救援指揮中心。

國際海事衛星車載型用戶終端是美國Glocom公司設計的第10了類車載型衛星用戶終端。有外形小、防水、安裝簡單、配置堅毅等特點,成為國家、省、市、縣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必選。

日本艾可慕IC-2720H雙波段移動電臺是雙波段動式電臺,通過VHF/UHF全功能操作提供VHF/VHF,UHF/UHF同時接收能力,簡單的按鍵操作就可以改變發射波段。同時還有IC-F6028H(B)、IC-7200等車載電臺等功能巨大的電臺。

IC-7000 HF/VHF/UHF全模式收發信機里有數字中頻濾波器、手動陷波濾波器、數字式雙PBT(通頻帶調整)以及更多的先進電路單元。在這個緊湊型無線電臺里,提供了出眾處理能力的兩個DSP芯片,合成出最新的數字特性。它是HF、50MHz、144MHz和430/440MHz多頻段車載電臺,具有先進的高品質中頻DSP數字信號處理能力,其技術特性和技術優勢甚至超越以往的基站式機型,通過DSP系統,AGC自動增益控制的能量可以從一個信號濾波器輸出。你可能沒有料到AGC是模塊化的,數字中頻濾波器和手動陷波濾波器都是設計在AGC電路里面的。對于各操作模式,根據慢速、中速、快速(或者AGC關閉),AGC時間常數是靈活可調的。還有相當數量國外先進電臺和對講機也進入此次會展。

北京港中通訊是專業經營日本YAESU八重洲對講機、日本COEMT慧星天線、威泰克斯對講機、摩托羅拉對講機、建伍對講機、好易通對講機、健伍對講機、北峰對講機、好靈通對講機、科立訊對講機、HYT對講機、以及對講機耳機、對講機電池等的產業,此次推出的FTDX-5000、FT=2000、FT-950、FT-897D、FT-SB7D等電臺和對講機也獨占一角。

此次會展還有相關其他產品展出,參展產品涵蓋了從救災救援設備到特種車輛,從災害預警監測設備到應急通訊指揮系統,從救災儲備物資到活動板房,從減災通訊衛星、無人機到地面減災設備,從大型救災設備到家庭個人應急產品等各個領域。

第4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一、應急通信概述

現代意義提及的應急通信,通常指的是發生由自然或人為引起的突發性緊急狀況,或者舉行重要集會、會議以及節假日等通信需求驟然增加的情況下,調動通信資源,完成救援保障、大規模的緊急救助以及必要通信所需要的技術手段或者方法。應急通信本身具有如下特點:(1)通信的臨時性;(2)時間的突發性;(3)地點及容量的不確定性;(4)地理環境的復雜性;(5)業務的多樣化;(6)現場應用的高度自主性等。就應急通信的特點來說,應急通信設備應能自成體系,不依賴于公網,才能更好的進行應急保障。應急通信系統在搭建時,也要求裝備便于攜帶、電源自備、快速組網、功耗小、業務涵蓋音視頻及數據傳輸、性能優良等特點。目前,從總體技術層面劃分,應急通信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方式。無線應急通信仍然是以電磁波傳輸信息,是目前有效的傳輸手段。

二、《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課程建設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的,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來設計學生知識結構和培養方案,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應具有專業理論知識適中有發展性、專業技術應用操作能力強等特點,本著應用為目的來創建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通信類高職院校唯一一個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在財政部、教育部組織的驗收中獲“優秀”,也是中國人民定向培養直招士官試點院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培養院校,承擔著重要的通信類高職人才培養任務。校內建有應急通信實驗室,同時建有移動通信類各種實訓室,涵蓋2/3/4G及優化等方面。應急通信實驗室建設涵蓋了應急調度指揮子系統、衛星通信子系統、微波通信子系統、短波通信子系統及無線網子系統等。架構如圖1所示。與實驗室配套的專業課程《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的設置,也走在了高職院校前列,為培養應急通信技能型人才做出了前瞻性的實踐。

三、《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一體化課程建設思路及措施

《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課程的設置,是通信類專業、士官生培養必不可少的。這門課程對理論和實踐方面要求都比較高,前續需要學習《數字通信原理》這樣的專業課,同時在前序課程中,經過大量的練習,提高自己在實踐技能方面的操作水平。

1、課程建設思路《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設置為通信類專業的專業限選課,為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以項目制為導向,實施主講負責制,教師不僅講授理論,還要帶領學生實訓,完成項目。課程著重技術應用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組建及維護應急通信系統為主要目的。

2、課程教學對象《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課程教學對象為大二、大三年級的通信類專業、學生、士官生。每班限選人數為40~45人。

3、教學內容設置《應急通信系統組建與運維》課程教學內容分為三大模塊,基本素質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及專業擴展模塊。基本素質模塊為應急通信系統原理,主要介紹應急通信常用手段、系統組成,以及電源、衛星通信、短波通信、集群通信、微波通信等原理。專業技能模塊為應急通信系統組建,主要介紹應急通信系統各子系統設備及其搭建與維護,除了專業知識教學外,該部分還穿插有各手段的實訓課程。專業擴展模塊,設置有模擬場景下的多個系統的搭建、聯動等項目。整個教學內容以任務引領為主線,將原理、設備及操作契合在一起。在完成該課程的學習后,學生能掌握應急通信系統的各部分原理,熟悉各子系統常用設備的操作使用,熟悉一定的應急組織預案,為日后走上應急相關崗位打下基礎。課程內容設置如表1所示。

4、課程教學模式該課程教學開展在多媒體教室、應急通信實驗室內或者室外的調度場地上。采取以任務引領型的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式,所有理論教學均為實踐打基礎,以實踐需要來加入理論教學。該模式下,將工作任務引入為中心,從而選擇與組織課堂教學。應急通信課程的學習任務,是整個課程的重要載體,設計時滿足幾個要求:(1)內容要具有項目形式:項目的規模可大可小,一個大項目,也可以包含多個小任務和項目。如:“運動會場景下的系統對接與調測”這個項目,就可以包含“衛星通信系統搭建”、“調度與其余子系統的對接”及“調度與保障的實現”這樣三個小任務。(2)要有專業知識及技術含量:既然該課程還是一門專業課,那就必須把相關原理類專業知識的傳授作為重要目的,將技能的訓練作為主要目的。在教學課時中把專業知識及技能訓練系統的整合在一起,將應急通信類知識及設備操作技能進行循序漸進的設置。(3)設計合適的教學時長:應急通信類設備的搬運、組裝及操作占用的時間較長,每個任務應設計合理的教學課時。按照教學的一般規律,小任務時長在2~4個課時。(4)教學中要設置障礙: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對設備設置障礙,采用解決問題的引導方式,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錯誤和失敗中實現進步,這正是用到了這一學習規律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實際場景中,設備在復雜的環境中經過顛簸運輸,可能會出現障礙。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排除之,不僅使課程貼近現實環境,也可以提高其綜合能力。(5)團隊式的教學:集體學習的方法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溝通來提高效率,培養其在特殊環境下的應急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6)教學方式應當靈活:不同的場景下,教師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先講后練、邊講邊練、部分講部分練或以練代講后總結點評等多種形式。不管哪種,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系統原理、搭建及排障技能。

5、課程考核體系課程的考核分為三部分:項目完成考核、論文考核、平時考核。(1)項目考核:項目考核占比60%,課程設置了六個項目,每個占比10%。考核側重于學生的設備安裝、系統對接能力及項目報告三方面。選擇項目考核為主,是適應一體化教學的隨時考、項目中考試、考試中實踐的方式,不再期末集中考試。(2)論文考核:論文考核占比30%,由于課程期末不進行期末集中考試,在課程結束時采用課程論文的方式來考察學生對于應急通信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期末論文以應用為主,要求學生以某一場景為例,按照課堂所學知識來組建應急系統方案,繪制系統結構圖,完成多種業務的傳輸等。其中,論文有固定的格式模板,學生必須按照格式完成。該部分考核除了考察了學生的知識掌握,還考察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3)平時考核:平時考核占比10%,主要是考勤及課堂表現。

6、能力培養目標在進行該課程學習以后,學生可以培養出以下能力:(1)特殊場景下的團隊協作能力:應急系統搭建時,需要團隊的協作,實際工作當中也迫切需要這種能力。課程教學當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按組對設備進行不同的搬運、組裝、調試及維護等操作,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協作能力。(2)應急通信系統的組建能力:課程設置的專業教學模塊內容涵蓋應急通信的常用手段及設備,學生學習后可以自行組裝子系統,完成業務傳輸,獲得系統組建能力。(3)應急通信系統的維護能力:在系統組建的過程中,教師會設置多種障礙,學生要想實現相應的功能,需要對問題現象進行分析,排除故障,實現正常通信,獲得相應的維護能力,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4)初步方案寫作能力:學生的期末論文要求制定具體的方案,完成論文,從而能夠在前期課程學習基礎上,獲得方案的寫作能力。

四、效果總結及問題改進

經過校內實施,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積極性很高,興趣很強,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求知,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較難的專業知識掌握也變得容易。本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了總結和經驗提煉,發現了如下問題:

1、應急通信大型實訓時,由于多個系統對接,所處室內室外場景較多,調度點分散,教師課堂控制力被弱化;

2、課程所需的專業知識跨度較大,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需課后主動大量學習:

3、因從事過應急通信的教師較少,教師隊伍需要較多強化培訓。針對第一個問題,筆者本人在在第一、二個場地較為集中的項目實施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主動性傾向,選取他們為團隊負責人,加上調度系統的大屏幕分屏調度、對講系統的通話,從而實現了對團隊的控制,團隊成員的控制則交由團隊負責人處理,較好的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其余問題將在課程的實施中持續改進。

第5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加快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公路客貨運輸的需求不斷增加,公路運輸也日益繁忙,而公路交通事故及運輸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公路長途客貨運輸由于線路和運行時間較長,其安全狀況難以監督控制。采用車輛動態安全監控系統對車輛尤其是長途車輛進行安全監控,是保障公路運輸安全的重要措施。

2國內外發展概況

2.1交通運輸與車輛定位系統的發展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進人交通運輸部門,逐步生成一個新的工程領域,即智能運輸系統(功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仃S)。所謂智能運輸系統,就是通過采用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形成的一種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的新型現代交通系統。GPS車輛定位技術是仃S的核心技術之一。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它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定位的能力。GPS導航定位具有精度高、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使用廣泛等特點,在海、陸、空移動物體的導航、制導、定位、測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世界上GPS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在車輛上,它幾乎占整個用戶量的三分之二。目前車載GPS系統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如日本的車輛自主導航系統,另一類為車輛跟蹤系統,如美國的緊急救援系統、中國的調度指揮系統。

2.2國外車輛跟蹤系統現狀

國外車輛定位跟蹤系統的發展大體分為兩大流派:美國派和歐洲派。美國派主張利用各類無線網絡,如常規(VHF/L舊F)、集群(T扭吐edRadio)、衛星系統和標準的蜂窩網,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手段;歐洲派則主推GPS/GSM系統。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通常由車載子系統、數據通信子系統和控制中心子系統三大部分組成。目前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主要有五種通用類型:l)無源跟蹤系統:這是一種最廉價的車輛跟蹤方式,無需實時傳送數據,因而一次購置設備以后不用再支付其它無線網絡的運行服務費用。它實際是駕駛員的工作記錄,把行車的路線軌跡存儲起來以供回來后重新送入數據庫系統。這種系統也可用于其它的野外采集數據后人工回復數據的場合。2)有源跟蹤系統:這是最典型的一種車輛跟蹤方式,必須配有無線網絡系統,無線網絡可以用衛星通信系統、蜂窩電話系統等。3)點名應答系統:許多情況下系統無需連續跟蹤,但要保證在任何需要的時候能隨時找到這一車輛。由于系統中使用了微控器,所以系統兼備了有源跟蹤和點名應答雙重功能。但必須在控制器中建立合適的碼,它能在收到控制中心的指令后實現兩種模式的相互切換。4)失竊車輛尋找系統:這是點名應答系統的一種變形系統。5)車載監控系統:該系統適用于作為移動指揮中心,與控制中心一樣配有電子地圖和監控軟件。

2.3國內車輛跟蹤系統現狀

我國GPS車輛跟蹤系統的開發應用,是從九十年代初開始的。從1999年開始,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的市場出現了快速增長勢頭,相應的技術也有了提高和發展。國家信息產業部為推動我國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發展,成立了衛星定位系統應用標準工作組,以便創造一個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技術的政策環境和經營環境。目前我國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在城市交通車輛安全動態監管方面得到了應用,例如運鈔車、救護車、救火車、公安巡邏車、迎賓車等特種專用車輛的定位跟蹤等。在出租車上和防止車輛被盜等方面也都有所應用。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應用于集裝箱等長途貨運車,貨主就可隨時掌握貨物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調動指揮,這對加速貨運周轉、縮短空駛里程、保障安全都將十分有效。

3主要技術方案設計

3.1關健方案選擇

目前常用的幾種無線電通信方式有:l)常規無線電臺通信系統根據我國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分配給陸地移動通信的頻率范圍以及各種其它因素的綜合考慮,真正適合當前作陸地移動通信的有15OMHz,23OMHZ(數據傳輸用),900MHz等幾個工作頻段,而900MF匕作為GSM公用移動通信頻段,實際留給常規無線電臺的頻率資源非常有限。此外,限制在車輛動態監控系統中使用的另一個問題是它的覆蓋范圍。它的一般作用距離限制在40kill左右,不適用于長距離范圍的應用。2)集群電臺通信系統集群系統是移動通信專用網,它采用大區聯網方式工作。集群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共用頻率資源,共享覆蓋區。由于采用大區聯網方式,因而可得到較寬的業務覆蓋區,適合于已經建有集群通信網的地區和業務覆蓋范圍較大的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由于集群系統不是專為GPS系統而建,就有一個業務分配的問題。如果所有信道都隨機分配給GPS業務和非CPS業務,在兩者業務都繁忙時,就會發生相互影響;如果撥出一部分信道給GPS信息傳輸專用,那本身和常規無線電臺無多大差別。而且集群系統信令傳輸要占去相當長的時間,每一個頻道的利用率必然要低于常規無線電臺。實踐證明,在集群系統留給GPS定位信息傳輸可用的信道不多的情況下,這種傳輸方式并不適宜較多車輛的GPS定位傳輸系統應用。3)短波電臺通信方式對于丘陵、山區或通信條件落后的偏遠的地方,用短波電臺傳輸GPS信息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但由于短波通信存在嚴重的電波衰落現象,它的允許傳輸速率較低,一般可用范圍是300一600飾s,比超短波段電臺的2400一9600bPs小得多。因而每個頻點內允許使用的車輛數較少。另外短波通信雖然可傳輸100小2000km或更遠的地方,但在60~10()larn范圍為它的盲區。4)衛星通信方式采用通信衛星系統,可將GPS信息傳送到那些目前其它通信手段無法碩蓋的地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通信方式,但這種通信系統目前的主要缺點是通信費用較高,因而也不適于車輛動態監控系統采用。5)GSM公用移動通信網通信系統采用GSM公用移動通信網進行傳輸GPS信息的應用系統,就是利用移動通信的短消息服務功能來實現GPS信息傳輸。短消息服務是GSM中唯一不要求建立端—端路徑的業務,而且它是通過信令控制信道進行信息傳輸的,在僅有話音傳輸時,信令信道十分空閑,這就為利用短消息服務傳輸GPS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外在利用短消息服務傳輸GPS信息的同時,仍然可以進行通話,真正做到了數話兼容的目的,從而為GPS定位跟蹤系統增加了許多為用戶服務功能的可能。由于GSM數字公用移動通信網班蓋范圍廣,系統可靠性好,這種通信方式非常適合在長距離GPS車輛定位跟蹤系統的推廣應用。由于“車輛動態安全監控系統”在長途車輛上使用,要求有連續的長距離班蓋范圍的通信環境,其所應用的系統也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經濟適用性。采用GSM公用移動通信網通信系統作為通信平臺,是目前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3.2Gls開發方式選擇

地理信息系統根據其內容可分為兩大基本類型: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和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統。目前應用型Gls開發的有三種實現方式。3.2.1獨立開發指不依賴于任何GIS工具軟件,從空間數據的采集、編輯到數據的處理分析及結果輸出,所有的算法都由開發者獨立設計,然后選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如VisualC料、Delphi等,在一定的操作系統平臺上編程實現。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無須依賴任何商業Gls工具軟件,減少了開發成本,但一方面對于大多數開發者來說,能力、時間、財力方面的限制使其開發出來的產品很難在功能上與商業化GIS工具軟件相比。3.2.2單獨二次開發指完全借助于Gls工具軟件提供的開發語言進行應用系統開發。Gls工具軟件大多提供了可供用戶進行二次開發的宏語言,如Maphifo公司研制的MaplnfoProfessional提供了MapBasic語言等等。用戶可以利用這些宏語言,以原Gls工具軟件為開發平臺,開發出自己的針對不同應用對象的應用程序。進行二次開發的宏語言功能較弱,用它們來開發應用程序仍然不盡如人意。3.2.3集成二次開發集成二次開發是指利用專業的GIS工具軟件,如戶JcView、M叩hifo等,實現Gls的基本功能,以通用軟件開發工具尤其是可視化開發工具,如Delphi、Visua1C抖、VisualBasic、powerBuilder等為開發平臺,進行二者的集成開發。車輛動態監控系統軟件采用了集成二次開發形式,它的優點是既可以充分利用GIS工具軟件對空間數據庫的管理、分析功能,又可以利用其它可視化開發語言具有的高效、方便等編程優點。

3.3地圖的獲取

3.3.1空間地理數據的獲取方式l)使用數字化儀:使用手扶跟蹤數字化儀,通過人工選點或跟蹤線段產生坐標數據。2)利用掃描儀:利用掃描儀把圖紙信息掃描后以柵格數據結構形式存儲,再經其它圖象處理軟件進一步處理改善圖象質量,并把柵格數據轉換為矢量數據格式。鍵盤鍵入:在計算機終端上輸人地圖數據。購買商業性數據:目前常見的電子地圖產品有:衛星影象圖—地球資源衛星獲得、.產、‘產內、︸4的地表景觀影象數據;電子地形圖—通過分層技術將多種地理要素分成獨立的信息層,每層具有同一屬性的地理要素,如等高線、行政界線、道路、水系等;專題電子地圖等。5)從其它部門獲得數字拷貝:根據某些部門標準的原始數據文件,進行數據格式轉換,最終形成Maplnfo可以識別的數據格式。

3.3.2應用分析

在上述各種方式中,前兩種方式獲取數據比較精確,也十分專業,但是均需要購買昂貴的專用設備及數字化軟件包(常用的有ALTOCAD、CorelDraw等),成本太高;純粹的手工操作費時費力,容易出錯,已無法滿足現時的需要。因此車輛動態監控系統采用購買地圖數據文件,在M叩hifo中調人,并對文件進行配準,采用手工輸入和繪制方法,自定義新的圖層并繪制相關地理對象。

4系統試驗

4.1系統設備構成

測試系統主要由監控中心驗設備主要由車載終端、GSM、GSM無線網絡、車載設備三部分組成。系統試通信系統、監控中心及相應的實驗車輛等組成。

4.2系統主要功能

系統軟件由主控程序調用各功能模塊,完成包括導航定位處理、地圖顯示、地圖維護、指令信息與報位信息處理、自動報警維護處理、歷史軌跡管理與回放、移動目標管理等功能,在子功能完成后返回主控模塊。

4.2.1主控功能

主控功能是對接收用戶從鼠標、鍵盤輸人的命令,按照不同的命令要求調度各個功能模塊完成相應的功能。

4.2.2導航定位處理模塊功能

1)對定位單元進行控制,包括對定位單元進行初始化,接收定位數據等。2)定位數據和其它信息的處理。3)實時記錄GPS定位數據,保存軌跡。

4.2.3地圖顯示功能模塊功能

監控系統軟件為地圖處理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一致性。可以同時打開多幅矢量圖和柵格圖,也可以多次打開同一幅地圖,從而能夠同時顯示不同地圖所對應的不同區域以及同一地圖的不同部分。根據定位數據或用戶的要求,顯示相應地區的數字地圖,并做到對數字地圖進行放大、縮小、漫游顯示。當車輛移動位置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地圖顯示也能夠自動切換或漫游。

4.2.4報警處理模塊功能

移動目標可向監控中心發送報警信號,并采取相應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對于報警區域及性質進行控制,通過在地圖上顯示報警區域的形狀及其填充模式,對報警進行直觀的監視和控制,同時可以改變報警的性質。例如:為了對某條固定線路上運行的車輛進行監控,可將報警由駛人報警變為對其固定線路進行駛出報警。另外針對車輛超速而引發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可對道路進行分段超速報警。

4.2.5歷史軌跡管理與回放模塊功能

支持對多條軌跡的存儲、管理和回放功能,以方便事后分析。l)軌跡存儲,將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接收到的GPS信號轉變為軟件系統可以識別的文件格式進行存儲。2)軌跡管理,通過友好的菜單界面對軌跡按性質或車組進行分組管理。3)軌跡仿真,軌跡仿真即為軌跡重放,將存儲的軌跡數據進行仿真處理,將以前的軌跡,進行重新播放。

4.2.6指令信息與報位信息處理模塊功能

指令信息與報位信息處理模塊使用戶能夠對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配合通訊網路可以進行車輛報位,可以發送信息。在主控制窗口的底部,有一狀態欄,該欄可以標識車輛的各種常用的狀態。可以標識目標車輛的經度、緯度、速度和方向等參數,可以精確地了解車輛的基本行駛狀態,如行駛的方向、目前所在的位置及當前的速度等。

4.2.7移動目標管理模塊功能

移動目標管理模塊主要完成對移動目標的跟蹤和管理。該模塊的具體運行機制和“指令信息與報位信息處理模塊”中的部分有所重合,要求目標車輛輸人連續不斷的報位信息,這樣該模塊就可以實現對目標車輛行駛軌跡的仿真處理。

4.2.8地圖維護模塊

該模塊的主要功能是針對地圖進行諸如添加、刪除、設置報警顯示等操作,并將操作修改的結果予以保存。由于這些操作均涉及到對“層”中“對象”的進行修改。如果要修改必須調出相應的層,因此地圖維護模塊還涉及到地圖“層”的維護。

5系統測試與應用

系統前期研究側試分別在北京市區道路和京滬高速路上進行,以保持研究測試環境與實際車輛運行環境一致性。同時將此技術成果應于公路運輸企業中,在京滬高速路上完成“車輛動態安全監控系統”項目技術的實際應用。

5.1環婉試驗

京滬高速公路較長而且系統運行條件比較單一,北京市區道路狀況較為復雜,要求的精度更高。在北京市區道路上進行系統的試驗與調試,不僅能真實地反應實際道路的測試結果,而且能更好地校正相應的技術參數。因此本系統試驗主要以北京市區道路為主,京滬長途高速路為輔。

5.2技術的應用實施

京護高速公路縱貫我國東部六省市,全長1262km。京滬高速公路采用結點運輸方式,在沿線一些城市站點允許旅客乘降和小件快運貨物的收發,由此產生大量的車輛、客、貨信息流。基于GSM、GPS技術開發的“車輛動態安全監控系統”的實施,實現了對車輛的超速檢測、安全報警、調度指揮等的長途車輛運輸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目的,同時促進了企業營運客車的運輸安全規范化管理。

第6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關鍵詞:光纖;光纖通信;通信技術;通信網絡

Abstract: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pow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s the use of light waves i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is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the major means of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ts advantage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light transmission of optical fibe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 all aspects of appli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twork

中圖分類號:[TN91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

光纖通信是以光作為信息載體,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通信方式。光纖是通信網絡的優良傳輸介質,光纖通信是以很高頻率(1014Hz數量級)的光波作為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通信。光纖通信的誕生與發展是電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纖通信技術發展所涉及的范圍,無論從影響力度還是影響廣度來說都已經遠遠超越其本身,并對整個電信網和信息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1.光纖通信技術概述及應用領域

1.1光纖通信技術概述

光纖通信是以光波作為信息載體,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通信方式。從原理上看,構成光纖通信的基本物質要素是光纖、光源和光檢測器。光纖通信的原理是在發送端首先要把傳送的信息(如話音)變成電信號,然后調制到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強度隨電信號的幅度(頻率)變化而變化,并通過光纖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檢測器收到光信號后把它變換成電信號,經解調后恢復原信息。

光纖通信之所以發展迅猛,主要緣于它具有以下特點:通信容量大、傳輸距離遠;信號串擾小、保密性能好;抗電磁干擾、傳輸質量好;光纖尺寸小、重量輕、便于敷設和運輸;材料來源豐富,環境保護好,有利于節約有色金屬銅;無輻射,難于竊聽;光纜適應性強,壽命長。

1.2光纖通信技術的應用領域

光纖通信的應用領域是很廣泛的,主要用于市話中繼線,光纖通信的優點在這里可以充分發揮,逐步取代電纜,得到廣泛應用。還用于長途干線通信過去主要靠電纜、微波、衛星通信,現以逐步使用光纖通信并形成了占全球優勢的比特傳輸方法;用于全球通信網、各國的公共電信網(如我國的國家一級干線、各省二級干線和縣以下的支線);它還用于高質量彩色的電視傳輸、工業生產現場監視和調度、交通監視控制指揮、城鎮有線電視網、共用天線(CATV)系統,用于光纖局域網和其他如在飛機內、飛船內、艦艇內、礦井下、電力部門、軍事及有腐蝕和有輻射等中使用。

它適合于光纖模擬通信系統中,而且也適用于光纖數字通信系統和數據通信系統。在光纖模擬通信系統中,電信號處理是指對基帶信號進行放大、預調制等處理,而電信號反處理則是發端處理的逆過程,即解調、放大等處理。在光纖數字通信系統中,電信號處理是指對基帶信號進行放大、取樣、量化,即脈沖編碼調制(PCM)和線路碼型編碼處理等,而電信號反處理也是發端的逆過程。對數據光纖通信,電信號處理主要包括對信號進行放大,和數字通信系統不同的是它不需要碼型變換。

2.光纖通信的發展過程

光纖通信是現代通信網的主要傳輸手段,它的發展歷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經歷三代:短波長多模光纖、長波長多模光纖和長波長單模光纖。采用光纖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變革,美、日、英、法等20多個國家已宣布不再建設電纜通信線路,而致力于發展光纖通信。中國光纖通信已進入實用階段。光纖通信的誕生和發展是電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與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并列為20世紀90年代的技術。進入21世紀后,由于因特網業務的迅速發展和音頻、視頻、數據、多媒體應用的增長,對大容量(超高速和超長距離)光波傳輸系統和網絡有了更為迫切的需求。

通信的發展過程是以不斷提高載波頻率來擴大通信容量的過程,光頻作為載頻已達通信載波的上限,因為光是一種頻率極高的電磁波 ,因此用光作為載波進行通信容量極大,是過去通信方式的千百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光通信是人們早就追求的目標,也是通信發展的必然方向。

光纖通信與以往的電氣通信相比,主要區別在于有很多優點:它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傳輸損耗低、中繼距離長;線徑細、重量輕,原料為石英,節省金屬材料,有利于資源合理使用;絕緣、抗電磁干擾性能強;還具有抗腐蝕能力強、抗輻射能力強、可繞性好、無電火花、泄露小、保密性強等優點,可在特殊環境或軍事上使用。

3.光纖通信工程技術的發展應用

近幾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電信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電信市場的逐步全面開放,光纖通信的發展又一次呈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以下對光纖通信工程技術的發展應用做簡要探討。

3.1 波分復用技術

波分復用技術(WDM)是將一系列載有信息、但波長不同的光信號合成一束,沿著單根光纖傳輸;在接收端再用某種方法,將各個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分開的通信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同時在一根光纖上傳輸多路信號,每一路信號都由某種特定波長的光來傳送,這就是一個波長信道。

近年來波分復用系統發展迅速,目前1.6Tbit/s的WDM系統已經大量商用,同時全光傳輸距離也在大幅擴展。提高傳輸容量的另一種途徑是采用光時分復用(OTDM)技術,與WDM通過增加單光纖中傳輸的信道數來提高其傳輸容量不同,OTDM技術是通過提高單信道速率來提高傳輸容量,其實現的單信道最高速率達640Gbit/s。

僅靠OTDM和WDM來提高光通信系統的容量畢竟有限,可以把多個OTDM信號進行波分復用,從而大幅度提高傳輸容量。偏振復用(PDM)技術可以明顯減弱相鄰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歸零(RZ)編碼信號在超高速通信系統中占空較小,降低了對色散管理分布要求,且RZ編碼方式對光纖的非線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適應能力較強,因此現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統基本上都采用RZ編碼傳輸方式。WDM/OTDM混合傳輸系統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統中。

3.2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是一種特殊的ps數量級的超短光脈沖,由于它在光纖的反常色散區,群速度色散和非線性效應相互平衡,因而經過光纖長距離傳輸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變。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為載體實現長距離無畸變的通信,在零誤碼的情況下信息傳遞可達萬里之遙。

光孤子技術未來的前景是:在傳輸速度方面采用超長距離的高速通信,時域和頻域的超短脈沖控制技術以及超短脈沖的產生和應用技術使現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傳輸距離方面采用重定時、整形、再生技術和減少ASE,光學濾波使傳輸距離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獲得低噪聲高輸出EDFA。當然實際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許多技術難題,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使人們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長距離、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統中,有著光明的發展前景。

3.3全光網絡

信號只是在進出網絡時才進行電/光和光/電的變換,而在網絡中傳輸和交換的過程中始終以光的形式存在即為全光網絡。因為在整個傳輸過程中沒有電的處理,所以PDH、SDH、ATM等各種傳送方式均可使用,提高了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全光網絡以光節點代替電節點,節點之間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終以光的形式進行傳輸與交換,交換機對用戶信息的處理不在按比特進行,而是根據其波長來決定路由。

但是全光網絡中沒有路由協議這類東西。目前,光網絡設備運行在點到點或環路拓撲結構中。點到點是指,光脈沖要么由設備A傳送到設備B,要么不傳送。如果電纜出現中斷,點到點方式沒有后備連接。像SONET的自動保護交換這樣的環路技術提供了略好一些的冗余性,一旦電纜出現中斷,環路可以繞過去。而任何更復雜的拓撲結構都需要路由技術。 路由決策屬于光網絡的邊緣,只要全光網絡很小并且簡單。如果交換機制造商真正想增加銷售量,他們就需要在他們的設備中提供更多的智能。全光網絡的另一主要障礙是找到一種緩沖光的方式。沒有一種光設備可以像電子設備緩沖數據包那樣減緩光的傳播速度或存儲光。無法緩沖光使得全光網絡設備在任何存在擁塞的環境中不具有實用性。目前,全光網絡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但它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無法緩沖光的情況可能會改變。但目前還面臨較大的困難,還需不懈堅持研究才能投入實際應用。

3.4新一代的光纖

近幾年來隨著IP業務量的爆炸式增長,電信網正開始向下一代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而構筑具有巨大傳輸容量的光纖基礎設施是下一代網絡的物理基礎。傳統的G.652單模光纖在適應上述超高速長距離傳送網絡的發展需要方面已暴露出力不從心的態勢,開發新型光纖已成為開發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為了適應干線網和城域網的不同發展需要,已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新型光纖,即非零色散光纖(G.655光纖)和無水吸收峰光纖(全波光纖)。

3.5光接入網

過去幾年間,網絡的核心部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交換,還是傳輸都已更新了好幾代。不久,網絡的這一部分將成為全數字化的、軟件主宰和控制的、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網絡。而另一方面,現存的接入網仍然是被雙絞線銅線主宰的(90%以上)、原始落后的模擬系統。兩者在技術上的巨大反差說明接入網已確實成為制約全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唯一能夠根本上徹底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的長遠技術手段是光接入網。接入網中采用光接入網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維護管理費用和故障率:開發新設備,增加新收入;配合本地網絡結構的調整,減少節點,擴大覆蓋;充分利用光纖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好處:建設透明光網絡,迎接多媒體時代。

結論

從現代通信的發展趨勢來看,光纖通信也將成為未來通信發展的主流。人們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網絡的時代也會在不遠的將來如愿到來。光纖通信相關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這一次發展涉及的范圍更廣,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娛樂等各個方面,真正使通信與信息產業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陸江鋒.通信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求索.決策與信息,2006(4).

第7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關鍵詞】Android;定位;搜索;應用程序

1.引言

當前3G網絡在中國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發展,隨著國家對移動運營商4G網絡牌照的發放,可以預見智能手機終端用戶將呈現愈加迅猛的增長,手機網絡各項數據業務將進入了井噴式的流量“爆發期”。最近報告預測,2012年全球移動廣告及移動內容產值將達670億美元,整體移動媒體行業產值將達1498億美元,移動數據流量產值將增長9.5%,達到828億美元,其中應用及服務相關的產值將增長16.1%,達到176億美元,占總體移動媒體收益的11.8%。和手機移動設備有關的手機搜索、手機定位、身份識別、手機監控、流媒體應用等許多的數據業務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專家普遍認為定位和搜索就是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潛力應用所在,不同于傳統的功能式手機,andriod智能手機在請求權限允許的前提下,具有隨時隨地都可以訪問到用戶需要的信息的能力。由于andriod平臺手機的開放性、豐富的硬件選擇性和便捷的無縫結合Google應用,已經成為連接用戶和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紐帶。因此基于andriod平臺的手機做起定位及搜索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手機就可以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用戶只需簡單地在andriod平臺手機嵌入谷歌分析標簽,就能發現最有價值的關鍵詞,并且使用這一信息,通過豐富的、分段式的、戰略型顯示來覆蓋移動互聯網上的搜索數據。

2.Andriod平臺手機定位

2.1 手機定位的方式

常見的手機定位方式一般是使用GPS模塊,其定位精度取決于很多方面,比如來自于GPS系統的衛星鐘差及軌道差等因素,但一般輔以模塊內部的RTC,可獲得較高精度的時間參考量值。GPS定位通常可以在靜態與動態情況下進行切換,且動態定位精度優于靜態定位。需要指出的是,GPS走的是衛星通信的通道,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也能用。

andriod基站定位另外一種常見的定位方式。首先要通過TelephonyManager得到手機的信號信息,比如基站的國家編碼,小區id等,然后通過網絡訪問一些定位服務,獲取并返回對應的經緯度坐標。基站定位的精確度不如GPS,但好處是能夠在室內用,只要網絡通暢就行。

android的Wifi定位與基站定位原理類似。需要把WIFI的MAC地址提取出來,并上傳給google服務器,通過訪問網絡上的定位服務以獲得經緯度坐標。考慮到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都需要使用網絡,因此在Android上一般都把它們統稱為Network方式。

最后需要解釋一點的是AGPS方式。很多人將它和基站定位混為一談,但其實AGPS的本質仍然是GPS,只是它會使用基站信息對獲取GPS進行輔助,然后還能對獲取到的GPS結果進行修正,所以AGPS要比傳統的GPS更快,準確度略高。

2.2 Android平臺手機接口

Android上如果需要獲取定位信息,一般使用異步方式。

其中部分代碼:

(01)locManager=(LocationManager)this.getSystemService(Context.LOCATION_SERVICE);

(02)locListener=new Location-Listener(){@Override public void onStatusChanged(String

(03)provider,int status,Bundle extras){//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Override (下轉第26頁)(上接第14頁)

(04)publicvoidonProviderEnabled (Stringprovider){//TODOAuto-generated-methodstub}

(05)@Override public void onPro-viderDisabled(String provider){//TODO Auto-generated

(06)method stub}@Override public void onLocationChanged(Location loc-ation){//TODO

(07)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obileLocation=location;}};

(08)locManager.requestLocationUpdates(LocationManager.GPS_PROVIDER, 0,0,locListener).

3.Android平臺手機合理定位方案

編譯器可以通過aidl文件生成一段代碼,通過預先定義的接口達到兩個進程內部通信進程的目的。如果需要在一個Activity中,訪問另一個Service中的某個對象,需要先將對象轉化成AIDL可識別的參數(可能是多個參數),然后使用AIDL來傳遞這些參數,在消息的接收端,使用這些參數組裝成自己需要的對象。得到定位管理對象,通過它可以得到當前位置信息,還可以通過它添加位置監聽器。當在添加位置監聽器的時候并沒有一起設置監聽器的觸發時間間隔,第一個參數的通知的最大時間間隔,第二個則是最小時間間隔。通過這些方法的設置我們就可以定時得到當前的位置信息了。

圖1 定位搜索機構示意圖

4.結束語

以Android平臺構建起的手機操作系統有巨大的開放性優勢,并且由于其良好的可擴展性,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移動廠商把andriod移植到其他移動式電子產品上。Android在定位及搜索技術中正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服務提供商及應用開發人員為他們的用戶新的軟件應用成為可能,Android平臺提供給第三方開發商一個十分寬泛、自由的環境,不會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阻擾,因此在定位及搜索方面有著極大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張云濤,余宙.Echpse精要與高級開發技術[M].2006:33-35.

[2]李小斌.基于JZME的移動設備編程技術[J].微機發展,2008:60-62.

[3]曾岳敏.基于android的移動應用編程[J].2008.

[4]龔黎云,彭宇峰,高傳善.JZME類庫的實現及優化[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5.

[5]孟文生,王紅.移動電子商務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8:235-237.

第8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論文摘要] 本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二灘公司一個在建和一個在運行的水電站通信組網方式,并對各水電站到該公司電站運行集控中心的通信方式進行了構想,也對建立通信網管網的必要性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同時對水電站通信組網方式的合理性及經濟性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1.引言 

我國的(大型)水電站一般都地處高山峽谷,河床狹窄,兩岸山體地勢陡峭。自然地理條件十分惡劣。而根據地形條件和樞紐布置需要,地下廠房引水發電系統設在山體內,主廠房及相應的機電設備基本布置在地下洞室內。而根據工程需要,交通及相關隧道和洞室里程數在數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不管是是建設期還是在運行期,水電站對通信的需求大且重要。而且水電站的站址一般都遠離通信發達的地市級城市,建站前的通信并極不發達,甚至是通信的盲區。這就要求通信網在建設時應根據現場的實際需求組建良好網絡架構,在保證通信暢通的前提下,節約投資,同時又能兼顧電站運行時的大部分通信,而在電站運行前,只需建設部分生產通信即可。下面就二灘水電開發公司在建的錦屏水電站和在運行的二灘電站的通信組網方式進行介紹,探討水電站通信組網方式的合理性,希望能為水電站的建設和運行的通信組網方式提供相關借鑒。 

2.水電站建設期通信組網方式 

這部分主要介紹是錦屏水電站通信組網方式。 

2.1合理引進社會通信資源組建從施工區到通信相對發達的區域中心城市的干線傳輸網并建設場內無線通信網絡和有線通信網絡 

錦屏電站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和木里縣境內,施工場地分散,施工前期距西昌市公路里程約200km,在建站前交通極不發達,周圍無可利用的公網通信,建設者們根據這一條件,與涼山州所有社會通信資源提供者(電信公網運營商)進行了洽談,很多電信公網運營商因前期施工艱難、運行時維護困難、投資巨大且回收無把握而退卻,只有兩家(一家從事無線通信,一家從事有線通信)愿意,并與業主方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兩家基本上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不產生不良競爭,工作的重心基本上只需放在網絡的運行維護上,對提高網絡的質量、保證通信暢通有很大的好處。 

有線通信網絡是負責傳統的pstn和ip網絡系統,能解決固定語音通信、傳真和因特網等的需求,主要滿足各露天營區人員聚居的地方。 

而無線通信,主要是移動通信。隨著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加之施工現場場地分散,對外專用交通公路的里程很長,且公路也沒有移動信號覆蓋,故在施工區域和對外專用交通公路移動信號的覆蓋方案基本是這樣的:在露天區域,采用的是宏小區基站,采用定向天線或全向天線,這樣移動信號覆蓋的區域相對比較廣,對有山峰阻擋部分山溝無移動信號的作業區,可采取在山峰合適的地方加裝同頻或移頻轉發附近基站信號的裝置,滿足生產現場的需要;在主要交通隧道和主要洞室,則采用一體化基站或直放站,采用定向天線,基站方式一般能覆蓋5公里,直放站能覆蓋1公里多一點,這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決定;而對于正在開挖的重要洞室,因作業現場環境特別惡劣,可能會有強巖爆、塌方、地面涌水等安全隱患存在,因而在掌子面作業現場,保障通信暢通顯得尤為重要,需要覆蓋,而在該洞室的其它段,因對通信的需求不是很強烈,為節約投資,可以不考慮覆蓋,這就可以采用根據作業面的改變而搬移直放站或一體化基站的辦法來解決作業現場對通信的需求。 

2.2 依托高等級電壓輸電線路的opgw(地線復合光纜)建設干線傳輸線路 

這種輸電線路主要是110kv電力線路,指的是從地市級電網的某個變電站到施工區域的某個變電站,在電站建設期,為施工現場提供電源,而在電站運行期,是需要作為電站的備用電源而永久留下來的,這趟線路是需要業主投資,業主可以與地市電業局共用opgw的纖芯,opgw這種光纜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很高,故障率極低,基本不需維護。錦屏工地對外opgw光纜從建成到現在還沒出現過中斷的問題。考慮地市級電網通信需求和業主自己通信的需求,一般建議使用16芯的opgw。其中業主使用的部分,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提供給進入施工區電信公網運營商作為備用路由。這是因為從通信相對發達的地方到電站施工現場,這些區域經常發生泥石流、塌方、飛石等,往往這些事故發生時,運營商通信光纜經常被砸斷,并且一般是幾處同時被砸斷,經常造成施工現場與外部通信中斷,少則幾小時,多則幾天才能搶通。如果業主能將自己的這部分光纜提供幾芯給電信運營商(包括以后電站運行時),作為施工現場到外面匯接局的備用路由,通信暢通的保障率將為大大提高。 

2.3依托場內施工電網合理建設自有的場內臨永結合通信網 

水電站建在高山峽谷中,施工場地特別分散,錦屏電站尤其如此,場內散布了14個變電站或開關站為施工提供相關電源,而且還有不下10處散集的施工人員居住處,因分布分散,部分是電信運行商不愿意進行有線通信覆蓋的,因為投資大且沒有什么收益,而這些點的大部分點,如一些變電站,是在電站運行期還需留下來繼續使用的,因而通信問題是需要永久解決的,因此,在連接各變電站的電力線路上架設opgw光纜或adss光纜,組建自有的場內臨永結合通信網是十分必要的,這不但能給自用工程施工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大壩施工監視系統等提供通信網絡,也能給電信運行商提供通信備用通道,能很好地解決場內內部通信的需求。

    2.4 應急通信的建設 

這主要指的是衛星通信,相對前面而言,這部分通信網的就不用建設了,只需購買不同的衛星終端,數量足夠即可。這在工程前期特別重要,因為那時前面的所述的通信網絡基本還沒建成,對外溝通就指靠它們了,當然在前面那些網絡建成之后也能備不時之需。 

3.水電站運行時的通信組網方式 

3.1二灘水電站的通信組網方式介紹 

二灘水電站的通信組網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種: 

3.1.1與四川省調之間的直接連接。這部分由二(灘)—自(貢)—成(都)微波和川西南opgw光纖環網(屬四川電網)組成。因為現在的通信網絡都趨向于光纖網,故二—自—成微波鏈路基本不傳輸重要的電力數據業務。二灘電站是作為川西南opgw光纖環網的一個網元,所以,四川省調所需的二灘水電站的所有運行相關的數據信息是通過這個主用通道來傳輸的。當然二灘水電站與四川省調之間的調度、行政電話是通過這兩個通道來連接的。 

3.1.2通過電信公網到四川省調。因為,目前電信行業幾乎所有的干線鏈路都是由光纖環網組成。這部分鏈路主要是租用2m電路專用通道(二灘—四川省調)作為電力運行相關數據信息傳輸的備用通道。 

這兩個通道相互備用,能很好地保障電站電力相關運行數據信息準確、安全地傳輸到調度。 

3.1.3通過攀枝花電信公網傳輸語音和網絡數據信息。 

這個通道主要是滿足員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對語音和網絡信息的需求。 

4.各電站到二灘公司集控中心通信組網方式的構想 

目前,二灘公司集控中心還在籌建中,因為,到時該集控中心要集中監視和控制二灘公司所有電站機組的運行狀態等,故電站到集控中心的通信(主要解決電力生產的數據傳輸)是很重要的,通過對3的介紹,相信大家也知道了怎么解決,那就是向四川電網專用通信網及電信公網分別租用相應2m電路,組成相互熱備用通道,滿足電力生產需要。 

5.建立通信網管網 

通信網管網能很好地監控到通信設施及設備的運行狀態,對及時發現通信設施及設備的故障和減少通信中斷時間是很好的手段。特別是在電站建設期,施工環境灰塵大、施工車輛時常撞斷通信光纜及撞壞通信設備、時有發生的施工正常非正常停電等,這些都市導致通信局部中斷的因素,當然這些主要是指運用商的通信網絡。因而不管是在運營商的通信網絡還是在業主的通信網絡,不管是在干線還是在支線通信網絡,建立通信網管網,監控通信設施及設備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通信設施及設備的故障,減少通信中斷時間,這是保障通信暢通是十分必要的。 

6.結語 

雅礱江的水電站工程項目是我國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之一,加之這些水電站基本地處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為提高雅礱江流域水電站的施工管理水平和保證電站發電及防汛的安全穩定運行,電站與電網調度及本公司集控中心等的通信暢通就尤為重要,錦屏電站施工通信網完全組建完之后,錦屏電站施工現場與外界的通信就沒有中斷過,而二灘電站與四川省調的各種通信也沒有出現中斷的現象。因此,在雅礱江的水電站建設期以電信運營商通信網為主,以業主建設通信網為輔,并相互提供網絡支持,而在電站運行期,通過租用電網專用通信網和電信公網的2m電路來解決電站到集控中心通信,這種通信網絡組網方式是合理的,也是經濟的,對保障通信暢通提供了強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第9篇:衛星通信的好處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專業;應用;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9-0173-03

隨著中國近幾年物流業的蓬勃發展,國內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物聯網技術的誕生進一步推進了物流產業的發展。然而,對于這個新興技術的應用,在當今物流人才培養方面,許多院校卻沒有跟上步伐。因此,在新形勢下,合理利用物聯網進行物流專業教學,對學生理解并掌握物聯網技術,對提高物流專業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物聯網技術的基本特點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物流網概念早在1999年便已提出,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以及其他各類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以實現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條件下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最終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是繼互聯網與移動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術革命。它可以廣泛應用于軍事、環境、交通、醫療、制造、科研、教育等各領域,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物流領域。

物聯網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提高社會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把原來不能實現或者難以實現的功能實現了。通過把沒有智慧的“物”植入無線智能芯片,使得人類的感知更靈敏,控制更自如,生活更方便。

利用物聯網相關技術進行物流專業課程教學

物流是極具時代特征和實踐操作性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要突出對學生行業知識及技術技能的培養。在新形勢下,將物聯網這種新興技術引入物流專業課程的教學,對提高物流專業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前沿技術技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利用物聯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定位跟蹤技術

在物聯網應用中,與人們生活結合最緊密的就是定位跟蹤管理。定位跟蹤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品。通過定位跟蹤管理或以其為基礎,才能發展出更多的應用,實現“物物相聯”。

定位跟蹤管理可以應用于諸多物流領域,如人員定位跟蹤、車輛定位跟蹤、物品定位跟蹤、集裝箱定位跟蹤、飛機輪船定位跟蹤等。定位跟蹤技術除了射頻識別技術(RFID)以外,還涉及二維條碼技術、GPS、GIS、無線通信、衛星通信等等。

在物流管理專業中,《運輸管理》課程的核心就是運輸調度、線路規劃和商品貨物的跟蹤管理。利用物聯網,可以事先選定某一物流公司某批同時裝運的貨物,通過實時信息傳輸來掌握車輛貨物的運行狀態,包括運行路線,貨物的裝卸貨、轉運、分撥等一系列過程。最后,跟蹤與記錄該批貨物的運行軌跡,運行軌跡在圖上進行形象直觀的回放,形象地反映貨物當天行走的軌跡。

對于《配送管理》課程,通過物聯網,學生可以了解商品集貨、分裝、配送及選擇配送線路等過程。

這樣,在進行專業課教學時,就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有更加理性和感性的認識。

(二)利用物聯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識別技術

物品的標識類似于人的身份證,對物品進行標識有助于實現企業的現代化和數字化管理。不僅如此,對物品進行標識是實施定位跟蹤的前提條件。物品定位跟蹤的原理就是經自動采集設備感應貼有RFID標簽的物品,由定位中間軟件計算得出該RFID標簽的位置和狀態信息,以此來判斷物品的位置和狀態信息,并顯示在位置地圖界面上。當物品的位置發生變化時,人們便可以感知到。

在《配送管理》課程中,通過物聯網,學生可以了解到商品的采購、進庫、盤點、分揀、出庫等操作環節,可以比較系統地掌握商品的配送流程;通過商品標識條碼管理,了解商品的基本屬性,包括商品的分類、批次等信息;通過商品包裝RFID標簽管理,可以了解包裝箱號以及放入包裝箱內的物資信息。

在《倉儲管理》課程中,通過物聯網,可以讓學生了解倉庫管理中的出入庫管理、盤點管理、庫位識別等真實情境。

在《庫存管理》課程中,通過物聯網,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曉庫存商品的一系列管理過程:(1)錄入過程:通過掃描送貨單據上的二維條碼,將商品的文字、圖形信息快速、準確地錄入。(2)出入庫商品自動清點:通過安裝在貨架上的RFID讀寫器讀取出入貨架的商品包裝箱上的RFID標簽信息,快速取得包裝箱內的商品信息。(3)庫內商品盤點:使用手持RFID讀寫器讀取包裝箱上的RFID標簽,獲取商品信息,掃描貨位標識條碼,經過確認后,數據傳送到系統中,系統自動顯示盤點結果,包括庫位信息及相應庫位內存放的商品信息。(4)庫位識別:采用圖形顯示貨位布局,選取某一貨位,貨架上相應位置的有源RFID標簽進行聲光提示。

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利用物聯網還可以清楚地讓學生們了解物資的流通過程,如零部件的采購、產品的加工、產成品包裝和分銷等環節。

(三)利用物聯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遠程控制技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 美女隐私免费视频看| 强挺进小y头的小花苞漫画| 免费a级片在线观看| 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 果冻传媒麻豆电影| 国产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与子乱刺激对白在线播放| 疯狂做受xxxx高潮不断|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伊人网| 脱顶胖熊老头同性tv|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扁豆传媒在线入口|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日本工囗邪恶帝全彩大全acg| 办公室震动揉弄求求你| 3d玉蒲团之极乐宝鉴|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2021av网站|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奶大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手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18美女腿打开无遮挡| 日日操夜夜操天天操|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雯雯的性调教日记h全文| 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试看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