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新年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能性較強的學科,主要任務是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服務,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應注重將生活背景引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聯系自己熟知的生活素材和經驗加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使課堂氛圍充滿靈動與激情,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關注學生對信息技術方法的積累和感悟。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高中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已初步接觸信息技術,學生對許多知識失去萌芽階段的新鮮感,高中階段要提升學習的深度和精度,單純依賴理論講解,會讓課堂變得枯燥和乏味。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營造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將抽象的信息知識轉變為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生動與靈活的教學模式中感受信息技術的奇妙和魔力,積極調動自己已有的社會生活體驗,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信息技術。
比如:在入學篇《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咱們學校老師周末計劃到郊外游玩,不知道天氣是否適合,老師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取得天氣信息呢?學生紛紛出計獻策:要弄清周末郊外天氣情況,通過電視、手機、計算機網絡等方式,有的說可以撥打電話121臺查詢。教師針對上述信息獲取過程進行評價,給學生歸納信息獲取的環節,明確定位、來源、方法、評價,更好地理解信息獲取原理。
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就在自己的身邊,點燃進一步探究和學習的積極性,重新產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好奇心,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選擇生活素材,強化技術學習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選擇與學生校園學習和活動、課外生活等相關的事項作為素材,用生活化教學資源作為載體,讓學生將教學目標與生活問題結合思考,將課堂中學會的知識及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操作能力,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和生動,實現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功效。
比如:在《因特網信息的查找》教學中,很多高中學生都會上網,但是,對搜索引擎的具體技巧和意義尚未清晰。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探究活動:中秋節即將來臨,同學們用網絡搜索引擎搜集中秋節的相關信息,對中秋節的由來、歷史、習俗、月餅的種類、全國各地中秋節的異同點、本地的習俗特點等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以學習小組競賽的方式分工合作,形成一份小組合作的問卷信息,每組派出發言人對小組合作成果發言匯報。這是一種開放式的主題學習模式,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教師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巡視和交流,隨時指導和點撥學生,調動課堂互動的氛圍和方向。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生活化問題作業:搜集本地區的風景、社會情況資料,了解我們的家鄉。
通過生活化教學理念在課堂的滲透,引導學生科學、理性、文明上網,讓學生感知到網絡世界對人類更大的價值和意義在于生活本身。
三、處理生活化問題,培養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學生在課后使用計算機時,也會經常遇到技術性障礙或困擾,對網絡運行緩慢、網絡安全性、鏈接故障等問題沒有較強的解決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單純講授理論,應結合學生實踐中的需要進行針對性講授,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和參與,經過實踐動手操作,進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增強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如果學生能將課堂中學到的技巧和方法直接用于生活和學習中,將會拓展知識的廣度,實現信息技術學科的實用性價值。
比如:當前電視中熱播的《中國好聲音》、《蒙面歌王》等節目,以其平民參與性與流行時尚的特點吸引廣大青少年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文件的下載》教學后,布置學生下載這些節目中的歌曲,以學生感興趣的歌曲為背景任務,讓學生運用上節課搜索引擎的技術,練習本節課有關下載的路徑、方法、文件類型和文件名如何構成等內容。信息技術在生活中反復運用能提升熟練程度,也會方便學生的學習和娛樂,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教師可以針對一些抽象的、有難度的課程設計生活化習題,例如:《信息的編程加工》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校召開運動會的100米、400米決賽成績,運用輸入和排序的程序過程表現出來,讓學生在學練結合中鍛煉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四、注重生活體驗,提升教學深度
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高中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活動設計,不僅關注知識和能力目標,還應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使理性的信息技術內容變得更加感性,增加教學的深度和寬度。
比如:在《視頻、音頻和動畫信息加工》教學中,學生學習視頻的采集和加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拍下父母在家勞動或者親子互動的畫面,運用課堂講授的技術進行精心加工,然后,用音頻采集和加工技術錄制自己想對父母說的一些感恩的話,配上網絡下載的音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相互觀賞和交流,教師加以指導和提升,最后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技術作品,作為禮物獻給自己的父母。這樣的教學已經超越了一門技術本身承載的內容,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課堂滲透了人文主義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更加關心父母,懂得感恩和回報。將生命和生活注入到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改變信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使青少年意識到自己的父母、親人、老師、同學都可以成為信息技術服務的對象,在冷冰冰的技術上面感受到人類的溫暖和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