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安全教育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安全教育的資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為主,兒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護的一方,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兒童網民上升情況明顯,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中小學及以下、初中學歷人群的占比分別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體中的升幅較為明顯。這表示兒童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直接使用網絡安全教育資源。面向兒童設計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對兒童來說,他們對網站認知、理解與應用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網站建設必須從使用者的年齡特點、認知情況和接受能力方面出發,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將網站的受眾分為學前兒童用戶(7歲以下)、小學兒童用戶(7~11歲),初高中兒童用戶(12歲~成年),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征定位受眾,來保證網站的內容、風格和運營等符合受眾需求,從而保證用戶的忠誠度和粘性,以確保網站的應用價值。國內外以兒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按以上三個年齡層定位受眾的網站較少,美國我的寶貝網,有專門對7歲以下兒童提供安全資訊和產品的服務;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即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歲以下兒童的意外傷害和死亡。
二、支持者———家長、社會、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必須考慮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兒童安全,這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家長、社會、甚至政府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支持者定位受眾,往往決定了網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對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需求是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寶貝”網會提供論壇服務,在論壇中大量兒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無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為兒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廣;社會上的組織機構可以提供一定的兒童安全教育資源,需要網站具有資源和在線專業及技術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網站具有線上與線下互動的功能。例如,美國國家兒童安全理事會就是致力于兒童安全的慈善組織,該組織提供300多類兒童安全教育材料,輔以50多個安全顧問,每年為40多個國家,約6000個公共安全機構和超過16000000兒童提供兒童安全資料。
三、實施者———教師
面向實施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需要考慮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長的輔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處,也是在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對網站有相應需求,但對兒童安全教育資料的使用需求更顯著,這類資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蓋、專業的信息分類形式呈現,或學習、交流線上與線下聯合活動的形式呈現。如,信息覆蓋類型的小精靈兒童網站的兒童安全頻道提供了分類比較全面的兒童安全資料:游泳安全、自然災害、社會安全、疾病預防、遠離、飲食安全、網絡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動型的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兒童安全組織,通過授權認證為當地社區教師提供安全教育計劃(組織活動)。
四、總結
關鍵詞:兒童安全教育;受眾分析;網站建設
我國對兒童安全教育十分重視,頒布了各種兒童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1991年9月4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2年頒布《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采取了多方面的方式和手段,1996年起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兒童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特別是近些年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它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與服務,使兒童安全教育類網站成為兒童安全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媒介?;ヂ摼W媒介建設與運營的重要支點之一就是受眾定位。網站受眾的定位決定了網站信息內容的取舍、風格的定位、運作模式和發展方向。兒童安全教育類網站的受眾定位,應注意兒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兒童能夠逐漸產生一種安全意識,以及應對危險的能力,這離不開家長、社會、政府的參與、溝通與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也離不開兒童安全教育的實施者――教師。因此,定位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受眾,需要根據,接受者,兒童;支持者,家長、社會、政府;實施者,教師三個角色進行分析。
1接受者――兒童
兒童安全教育的資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為主,兒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護的一方,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兒童網民上升情況明顯,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中小學及以下、初中學歷人群的占比分別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體中的升幅較為明顯。[1]這表示兒童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直接使用網絡安全教育資源。
面向兒童設計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對兒童來說,他們對網站認知、理解與應用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網站建設必須從使用者的年齡特點、認知情況和接受能力方面出發,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將網站的受眾分為學前兒童用戶(7 歲以下)、小學兒童用戶(7~11 歲),初高中兒童用戶(12 歲~成年)[2],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征定位受眾,來保證網站的內容、風格和運營等符合受眾需求,從而保證用戶的忠誠度和粘性,以確保網站的應用價值。國內外以兒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按以上三個年齡層定位受眾的網站較少,美國我的寶貝網(My Precious Kid:/),有專門對7歲以下兒童提供安全資訊和產品的服務;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即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歲以下兒童的意外傷害和死亡。
2支持者――家長、社會、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必須考慮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兒童安全,這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家長、社會、甚至政府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支持者定位受眾,往往決定了網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對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需求是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寶貝”網會提供論壇服務,在論壇中大量兒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無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為兒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廣;社會上的組織機構可以提供一定的兒童安全教育資源,需要網站具有資源和在線專業及技術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網站具有線上與線下互動的功能。例如,美國國家兒童安全理事會(NCSC:)就是致力于兒童安全的慈善組織,該組織提供300多類兒童安全教育材料,輔以50多個安全顧問,每年為40多個國家,約6000個公共安全機構和超過16000000兒童提供兒童安全資料。
3實施者――教師
面向實施者的安全教育類網站需要考慮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長的輔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處,也是在獲取知識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對網站有相應需求,但對兒童安全教育資料的使用需求更顯著,這類資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蓋、專業的信息分類形式呈現,或學習、交流線上與線下聯合活動的形式呈現。如,信息覆蓋類型的小精靈兒童網站的兒童安全頻道:/news/mulu/16/,提供了分類比較全面的兒童安全資料:游泳安全、自然災害、社會安全、疾病預防、遠離、飲食安全、網絡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動型的radKids:/,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兒童安全組織,通過授權認證為當地社區教師提供安全教育計劃(組織活動)。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是否能夠準確定位受眾對網站的建設和發展有直接影響,國內兒童安全教育網站面向受眾一般比較單一,致使網站應用性一直不夠理想,例如之前提到的“小精靈兒童網站兒童安全頻道”僅作為兒童網站的子頻道存在,對兒童安全教育的傳播與發展有限。可多借鑒國外運營較好的兒童安全教育網站的受眾定位,針對某一細化對象或針對多個對象進行綜合網站建設,可根據國內具體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因素,國家和地方地域因素面向更廣泛的受眾對象,起到國家兒童安全教育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一、當前小學安全教育的現狀和不足分析
1.目前,我國大多數學校在學生安全教育方面都采用比較固定的教育形式和模式。通過升旗儀式、制作海報、班會宣傳、看圖展等陳規的教育形式,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然而,這種安全教育模式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過度關注安全理論教育,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這種形式之下的安全教育很難走入學生的內心,學生也失去對其學習的興趣。
2.此外,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也存在局限性。學校和家庭十分重視一些常見的安全問題和隱患,例如防火、防盜、防溺水、用電安全、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等知識。但是,很少涉及學生感興趣的安全教育內容,例如當下的網絡安全、突發事故的自我保護意識等。由此可見,安全教育的內容亟須更新和完善。
3.因為安全教育牽涉到多方面的理論和知識,所以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與支持。在現實生活中,學校是安全教育的主力軍,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安全的教育職責。然而,家庭往往會疏忽安全教育,殊不知一些普遍的安全問題和隱患都經常發生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小學生天生善于模仿的特性,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傳授一些科學的、正確的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除此之外,街道社區、公益組織、社會各領域等力量也應積極參與到小學生安全教育中,既能廣泛地傳播自身的正能量,又能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觀念。
二、新形勢下加強小學安全教育的措施及其應對策略
1.重視細節,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針對小學生年紀尚小、心智發育不成熟等特點,學校和社會在安全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觀念。就人類現實生活而言,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遵循“細節決定成敗”這一自然法則。因此,抓住細節是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具體的安全教育過程,學校和社會組織應重點把握好安全細節,例如家庭用火、用電、用水等安全教育;學生外出時所注意的交通安全;學生個人生命安全等方面。班級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教育的重心。作為安全教育的組織者和策劃者,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引領學生學習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安全常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學生安全教育意識和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地實現安全教育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解決圍繞在小學生周圍的安全隱患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實施小學生安全教育計劃。由此可見,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師應將安全管理工作置于教育教學工作之上,努力把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滲透到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巧妙地挖掘小學生的家庭與學校生活細節,并主動從小學生的具體生活細節方面入手,例如上下學應遵守交通規則、課間活動注意人身安全、班會安全警示教育、遠離高壓等諸多的具體細節。生活處處有細節,細節處處有安全,安全處處有教育。
2.增強實踐能力,儲備安全知識
當前的小學生安全教育主要局限在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培養學生的安全實踐能力和自我動手能力。因此,學校和社會各方面應努力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安全教育環境,例如模擬地震演練、消防演練等活動,提高學生安全自救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增強學生安全教育意識和觀念,從而為學生儲備更多有用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3.講究教育方法,實現安全教育目標
在學校安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采取一些有效果的教育方法,并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例如舉辦教育知識講座、觀看安全教育影片、排查教室安全隱患、利用班會宣傳安全教育知識、模擬事故現場及綜合實踐活動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與觀念,而且也為學校安全教育提供多樣的學習和教育平臺。除此之外,學校還應十分關注學生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問題,可通過學生自己出黑板報和手抄報、主題班會、安全教育圖片展覽等教育形式,
加強當下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觀念,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安全自救能力,增強小學生對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儲備,進一步達到全方面系統的安全教育,實現和完成小學生安全教育目標。
三、結束語
關鍵詞:大學生;社區衛生教育;必要性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影響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標準也有所變化,通過調查統計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大學生中健康問題的發生率在連年升高,大部分學生都伴有一種甚至多種健康問題[1]?,F代健康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性知識,引發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大學生衛生教育意義
1.1 促進大學生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衛生教育是一種把健康知識即由教育的方式轉變為個人及社會所能接受的健康行為。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衛生教育活動,能夠使大學生自覺的采用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此來使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排除,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預防,使健康系統工程更加健全[2]。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發展階段,很容易接受一些知識。學??梢蚤_展如講座、電視、電影等衛生教育的宣傳方式,使學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個人衛生等多個方面知識得到更深的認識和提高,也要可以使學生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得到改善,提高學生自我保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常見的疾病和多發病發生的幾率控制到最低程度,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證。
1.2 促使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環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務因素等,人們認識到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學校大力開展衛生教育工作,培養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呼吁大學生從自身做起,共同攜起手來創造良好的、整潔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以此來避免影響學生健康的因素產生,使學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2]。
1.3 增強了學生立志成才的責任感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3]。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使他們能夠切身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感,使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2.大學生對衛生教育內容的需求
2.1 心理衛生教育
大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發展過程中一個帶有轉折性的關鍵時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這個階段是大學生學知識、長才干、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極好時期,同時也是他們心理問題和矛盾沖突較多而自己又缺乏相應成熟解決能力的特殊時期[4]。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經濟、學習、擇業等壓力不斷加大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負荷越來越大。近年來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呈逐年上升之態勢,眾多誘因導致大學生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對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許多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甚至少數大學生因心理危機而導致自殘、自殺。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5]。
2.2安全衛生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大幅增加, 當代大學生雖然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存在三個不足的方面,一是社會經驗不足;二是獨立生活能力不足;三是自我保護意識不足[6]。隨之而來,侵犯大學生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增多,高校安全問題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為維護學校和學生的安全問題,防止學生人身、財產受到損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發生,除了加強校園綜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切實開展好消防安全教育、網絡安全、防盜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他們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范能力,確保校園安全和穩定。
2.3生殖與性教育
2.3.1 性知識教育
大學生是即將步入社會面臨戀愛、結婚、生育等問題的群體,學校和家長要改變思想,要在性健康教育的觀念和服務上充分理解、尊重和幫助他們,不要避諱和學生談論性的問題,在高校應當開設有關性知識的選修課程,讓學生了解男女雙方的生理結構,解開性的神秘面紗,同時還要傳授一些相關的避孕措施,知道正確的避孕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品質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戀愛觀與性價值觀。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生理心理變化充滿了好奇和困惑,他們非常渴望從自己所尊敬的師長那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引導[7]。他們希望通過健康教育得到這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性方面的問題,避免隱患的發生。
2.3.2艾滋病教育
艾滋病自被發現以來,嚴重地危害著人類健康、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大學生處于艾滋病感染高危多發年齡段,屬于艾滋病防治的生理學意義上的重點人群[8]。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后期,思想和行為都較為活躍,戀愛和擇偶已成為校園生活無可回避的問題。但由于安全防護意識不足,大學生群體正日益成為艾滋病傳播的易感人群。高校應進一步加強系統、持久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在教學中增加一些案例和情境分析,將性病艾滋病預防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避免空談艾滋病基本知識和預防原則,增強大學生應對危險情景和拒絕不安全行為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減少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風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