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色金屬加工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宗商品 有色金屬行業 股票市場
一、國際大宗商品變動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影響
(一)有色金屬行業的基本面分析
2011年以來,主要金屬價格走出震蕩向下行情,截止到2011年12月2日止,倫敦金屬交易所6種基本金屬均為下跌,鋁,銅,鉛,鋅跌幅在10%-20%之間,同期黃金,白銀和原油價格分別上漲22.9%,6.4%,10.8%。而美元指數下跌1.3%。
圖1-1基本金屬價格走勢(2011年以來)
基本金屬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有色金屬行業復蘇動量放緩,需求減弱,今年以來,中國,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PMI指數出現下滑態勢,并且中國,日本,歐元區都下降到了榮枯平衡線50以下,顯示了經濟復蘇的動量在放緩,雖然美國制造業指數有所抑制,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下滑的趨勢沒改變的情況下,美國未來走勢還有待觀察。
然而小金屬價格表現明顯強于基本金屬,稀土在經過上半年的大幅上漲后處于回調之中,但全年的漲幅依然比較大,圖1-2,1-3。
圖1-2主要稀土產品價格變化(2011年以來)
圖1-3 主要小金屬價格變化(2011年以來)
從國際宏觀經濟形勢來看,由于整體經濟復蘇動量放緩,導致對有色金屬需求疲軟,從而使有色金屬價格有可能保持震蕩格局。另外,由于歐美依然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之新興市場國家也逐漸加入寬松貨幣政策的行業,這些因素對金屬價格形成正面影響。從整個國際形勢看,如果歐洲的情況不進一步惡化而拖累全球的經濟的情況下,基本有色金屬下跌基本到位,稀土永磁及小金屬由于剛性需求,仍有投資機會。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正在步入結構調整和轉型中,上升勢頭比前幾年有所減緩,隨著經濟的疲軟,對有色金屬的需求相對也在減弱。但總的情況仍然要好與同期的大盤指數。
圖1-4我國有色金屬與同期護深300指數的比較
2011年以來,隨著經濟的調整,在市場極度低迷,有色金屬行業在隨同大盤大幅回落之際,到2011年12月末,有色金屬板塊個股多數跌幅均超過20%,中長線投資者可逢低逐步布局該板塊。由于經過市場的大幅調整,有色金屬板塊的估值己經越來越具有吸引力,有色金屬板塊的投資價值也正在逐步凸顯。
(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的傳導機制
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交易的商品不僅具有商品屬性,而且具有金融屬性,因此,國際大宗商品不僅僅是生產的必須物資,也是重要的投資工具。在實體經濟傳導路徑方面,大宗商品市場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國際貿易的成本路徑來表現的,這個過程是相對緩慢的,有一定的時滯效應。而在金融經濟傳導路徑方面,大宗商品是投資工具,它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復雜多變的,這種影響或正或負,并且速度是相當迅速的。因此,僅僅通過實體經濟路徑,間接地研究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夠的,還必須以金融市場的角度,直接地將它們放在一起來考慮。隨著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性改革的推進,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市場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之間的聯系必然愈來愈緊密。
綜上所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市場的溢出效應主要有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兩條路徑。而其中,實體經濟路徑是通過物價水平作為中介變量發揮作用的;而金融經濟路徑是通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與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市場相關性發揮作用的,理論上,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市場投資者可以通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來分散投資風險,但是,由于金融市場制度上的特殊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市場的溢出效應可能并不一定十分顯著。盡管如此,無論是哪條路徑都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們之間存在特定的關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市場的實際溢出效應到底怎樣,需要進一步通過計量模型實證來研究。
二、國際大宗商品變動與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股價變動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與處理
本文選用路透CRB(CRB: 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現貨價格指數作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代表變量,選用有色金屬(YS)代表股票市場變量,選擇與CRB商品結構對應的國內有色金屬上市公司股的板塊指數,分別收集了Cu:銅,Al:鋁,Pb:鉛,Ni:鎳, Zn:鋅的板塊指數來綜合分析其對A股的總體影響。
本文采用自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間的月度數據,共50個觀測值。所有數據均是公開數據,其中,大宗商品價格(CRB)數據來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官方網站,各板塊的指數來自于東方則富通軟件。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本文對所有數據做對數處理,并選用EVIEWS6.0做數據處理。
(二)實證檢驗過程
1、平穩性檢驗
本文選用的檢驗方法是單位根檢驗中的ADF檢驗方法,根據AIC準則和SC準則,取兩者皆為最小值時的滯后階數為最優滯后階數,在此,選擇的滯后階數為2,相關的檢驗結果如表2-1所示:
表2-1 ADF檢驗結果
由表2-1分析可以看出,上證指數YS、CRB指數以及各板塊指數的月度數據序列均為不平穩的,但各組數據均滿足一階平穩,這說明變量之間存在某種長期的均衡關系。
2、格蘭杰因果檢驗
Granger因果檢驗是用來分析兩個序列的因果關系是否存在,本文要研究CRB指數對十上證綜指YS以及各板塊指數的影響,進而說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我國股市的影響,在此,選擇二階滯后,分析結果如表2-2:
表2-2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由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得出,在1%的顯著水平下,除農林牧漁板塊以外,CRB指數是上證指數、鋼鐵、煤炭、石油以及有色金屬板塊的Granger原因,因此,我們推斷,長期趨勢下,CRB的上漲會推動上證指數以及除農林牧漁板塊之外以上各板塊指數的上漲,而以上各板塊大幅上漲的同時必然帶動股指上揚。
3、協整分析
為了進一步確定協整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多種穩定的線性組合,我們選擇Johansen檢驗來分析變量的長期均衡穩定關系,分析結果如表2-3:
表2-3 Johansen檢驗結果
通過協整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5%的顯者水平下,Trace統計中,統計量10.34小于臨界值20.26,并且概率值0.133大于0.05,說明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協整關系而同理Max-Eigen統計也顯不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因此本文則認為這些變量中僅存在一個協整關系,估計出的協整方程為
ECM=YS-0. 1289CRB-3. 11
(0. 16) (0. 0l)
從協整方程可以石出,CRB指數的增加會對上證指數產生正的效應,即在長期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會引起我國A股市場的上漲。從另外一方而可以石出,國內的期貨市場并沒有有效地分散A股市場的風險,因此,A股市場易受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影響。
4、誤差修正模型
協整檢驗并不能準確給出這些變量偏離它們共同的隨機趨勢時的調整力度,為此需要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考慮到本文的數據量有限,在此我們采用一階滯后,得到的誤差修正模型如下:
D(SHANGZHENG)=-0.297131245535*(SHANGZHENG(-1)0.365906621836*CRB(-1)-4.34004758151)-0.211605847649*D(SHANGZHENG(-L))0.512694612419*D(CRB(-1))-0.00654445349211
R2=0.8021 AIC=-3.68 SC=-3.52
可以觀測到,上證指數YS與CRB指數的關系是成正相關的,后者增加必然引起上證指數的上漲,并且上證指數YS的增長幅度受上一期的增量的影響。誤差修正系數的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本模型所得到的誤差修正模型的系數為-0.297,系數為負,符合反向修正的原則,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狀態向長期的均衡狀態趨近,上期的YS高于均衡值時,本期的YS漲幅則會下降;反之相反。從修正的相關系數大于0.8來看,誤差修正的整體效果比較好。
(三)檢驗結果分析
第一,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我國的有色金屬商品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頗大。進而與之相對應的有色金屬在國內股市的反應也比較明顯。這種特點是由大宗商品的供給需求方式決定的。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一般是應對經濟增長的需要,即便形成了下跌趨勢,其短期剛性需求卻難以改變甚至仍然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增長。而且,大宗原材料市場往往會形成寡頭效應。因此,相對于國內上市公司而言,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巨大波動時,國內相關資源類商品價格也會隨之發生變動。對于資源類板塊的上游企業,由于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利好影響,其產品價格必然隨之上升,公司利潤增加,企業經營績效大幅提升,表現為股價上漲,該板塊的指數也會大幅上揚;而對于資源類板塊下游公司而言,情況截然相反,由于我國現在處于工業化后期,對于各種資源已形成了剛性需求的局而,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下游公司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一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那么必然引起該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提高,國內企業在大宗商品定價權方而的被動地位決定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必然會受到嚴重沖擊,在目前通脹處于高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的業績必然大幅下滑,財務狀況不佳,利益受損,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破產清算,對應其股價下挫,拖累該板塊指數表現,進而影響整個股票市場的表現。所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以上各板塊的影響比較顯著。
第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在長期內會化解其對我國有色金屬上市公司股市的不利影響,但在短期內會產生顯著負而影響。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部門加快商品期貨市場建設
從實體經濟路徑來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中國物價水平有正的均值溢出效應,也就是說,中國物價會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同方向波動。為了保證中國經濟的獨立性,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快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建設,這有利于擴大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進而提高中國期貨市場的定價能力,這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中國物價水平受制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狀況。因此,對于主要的商品,就必須推出相應的期貨合約。
(二)利用商品市場分散股票市場風險
由于商品市場與股票市場相關性較弱,因此,可以利用商品市場來分散股票市場風險。但是,目前由于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存在許多制度性的缺陷,導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股市投資者不能很好地利用中國期貨市場來分散風險。因此,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大中國期貨市場的改革力度,從而使得股票市場的資金可以更為方便地流入到期貨市場上。其中,介紹經紀商制度(Introducing Broker, IB)可以起到這一作用,但是,目前中國期貨法律卻規定,只有當期貨公司受證券公司控股、控制或受同一股東控股、控制時,證券公司才可以作為期貨公司的介紹經紀商,而國內很多期貨公司都不具備這一條件,因此,這實際上限制了期貨公司通過證券公司發展業務。因此,應當適當放松介紹經紀商制度的管制,這樣才能使得股票市場上的資金順利地流入期貨市場。
(三)推出期貨市場指數化產品
即使介紹經紀商制度得以完善,仍然不能保證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能夠很好地借助期貨市場來分散風險,其原因在于期貨市場上的交易制度與股票市場存在較大差異,只有機構投資者才具備期貨市場投資風險的控制能力。為了使一般股票市場投資者都能參與到期貨市場上,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推出期貨市場指數化產品。商品期貨指數化產品有三個優點:首先,商品期貨指數更直觀,方便投資者判斷市場走勢,投資操作上也更為簡單,易于理解;其次,進行指數化產品交易更簡單,這類似于股票市場上交易所指數型基金(ETF 基金)一樣,因此股票市場參與者會更熟悉這一操作方法,而不用去理解復雜的期貨市場交易規則;最后,利用商品期貨指數,更容易進行相關績效考核。
參考文獻:
[1]孫長華,丁浩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J]金融探討、2011年第04期
[2]Cheng F.Lee,Raymond M.Leuthold and Jean E.Cordier.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Diversification and Arbitrage Potential,Financial Analysis ournoal[J].July-August 7995,53-60
[3]Bartram,Sohnke M..The Impact of Commodity Price Risk on Firm Valu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Commodity Price Exposures[J].Multinational Finance Journal,2005,vo1.9,no.3/4,pp.767-787
[4]Masters,Michael W..Are Index Investors Driving up Commodity Prices[J] 2008
[5]張翼.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與中國物價變動的關系研究―基于CRB指數的實證分析[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關鍵詞]變形鋁合金 熔鑄工藝 工藝分析
中圖分類號:TG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9-0022-01
引言
鋁加工業的發展使鋁材的應用更加廣泛,尤其是在目前的航空航天工業、軌道交通業、乘用車輛制造業、軍工材料及民用產品的開發行業中,鋁材應用的市場被開拓發展成為了十分廣闊的大市場,因此就對鋁材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而鋁材的熔鑄是鋁材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主要是是為鋁材軋制、鍛造、擠壓生產提供優質錠坯。錠坯的冶金質量的高低,是在后續的工序中再難以進行更改的。因此,控制好錠坯的生產與質量是發揮鋁材的潛力的重要前提。要以先進的工藝技術和最低的成本獲得高性能、高質量的鋁合金鑄錠使之滿足后續工序及最終成品的需要是現代化鋁材應用所追求的。
一、變形鋁合金熔鑄
鋁熔鑄是利用電解鋁液、返回廢料、中間合金為主要入爐原料,經熔化、保溫、精煉、鑄造成錠,鑄錠經鋸切、銑面處理成壓延車間需要的合格扁錠,或者鑄軋/連鑄連軋成板帶坯。其主要的工藝過程為熔煉、熔體處理、鑄造。鋁熔鑄的這三個主要工序過程是緊密銜接、相互制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熔鑄過程。在此過程中,如何發揮設備壽命期內的能力,提高生產力,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越來越受到鋁加工行業的關注。
二、變形鋁合金熔煉
熔煉過程為了使熔體內部成分、溫度均勻,需要采用適當的攪拌技術,建議采用電磁攪拌。電磁攪拌的主要優點是:減少爐內各部位熔體的溫度差;熔體成分均勻;由于提高了熱的傳輸,能耗下降;爐渣下降。
鋁熔體處理一般指對熔體進行合金化、凈化與細化。合金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強度,此外,還應該考慮改善加工性、抗蝕性、耐磨性、硬度、液態金屬的流動性、表面性能以及其他特殊性能等。凈化處理或精煉是采取措施使鋁熔體中不希望存在的氣體與固體物質降到所允許的范圍以內,以確保材料的性能符合標準或某些特殊要求。鋁熔體的凈化處理主要是將氫及氧化鋁降到所要求的水平或更低一些。為了獲得鑄錠均勻細小的最佳晶粒組織,主要途徑有控制凝固時的溫度制度,細化處理。
三、變形鋁合金鑄造
鋁合金鑄造是將經檢驗合格的鋁熔體澆注到帶有水冷卻設施的結晶器中,使熔體在重力場或外力場的作用下充型、冷卻、凝固成鋁錠坯的工藝過程。變形鋁合金鑄造主要有半連續鑄造、鑄軋、連鑄連軋三種鑄造工藝。半連續鑄造屬于靜模鑄造,鑄軋和連鑄連軋屬于動模鑄造。對于變形鋁合金鑄造來說,作者認為動模鑄造是發展的方向,它可以實現液體金屬一次加工成材,達到節能、降耗、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動模鑄造可分為四類:其一是輥間鑄造,液體金屬從供流嘴流到一對相向轉動的軋輥之間冷凝成形并被壓延成板材,典型的輥間鑄造是連續鑄軋技術;其二是輪間鑄造,用帶定型槽溝的環形輪和鋼帶組成結晶器,金屬液進入結晶腔內,隨鑄輪同步運行,在鑄輪與鋼帶分離處,熔體凝結成坯并以與鑄輪周邊相同的線速度拉出錠坯;其三是帶間鑄造,結晶器由兩條相互平行的履帶式類型的鋼板模或鋼帶組成;其四是無接觸鑄造,氣化層鑄造以及電磁鑄造屬此類的鑄造方式。對于變形鋁合金板帶的成型,選用鑄軋和連鑄連軋的優勢明顯。
(一)半連續鑄造坯錠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直接水冷立式半連續鑄造機,它可以生產各種鋁合金牌號和規格的扁錠以及實心和空心圓鑄錠。鑄造過程中鋁液重量基本壓在引錠座上,對結晶器壁的側壓力較小、凝殼與結晶器壁之間的摩擦阻力較小,且比較均勻。牽引力穩定可保持鑄造速度穩定,鑄錠的冷卻均勻且容易控制。其中尤以液壓鑄造機的應用最為普遍,特別是內導式鑄造機的優點更為明顯。
(二)鑄軋
鋁熔體從凈化處理裝置流出后,進入可以控制液面高度的前箱內。通過前箱底側的橫澆道流入由保溫材料制成的供料嘴中,液體金屬靠靜壓力由供料嘴直接進入一對相反方向旋轉的鑄軋輥中間。鑄軋輥使液體金屬快速結晶。隨著鑄軋輥的轉動,鋁熔體的熱量不斷通過凝固殼被鑄軋輥帶走,結晶前沿溫度持續下降,結晶面不斷向熔體內部推進,當上下兩個結晶層增厚并相遇時,即完成鑄造過程而進入軋制區,經軋制變形成為鑄軋帶坯。鋁帶坯連續鑄軋技術代替了通常鑄錠熱軋工藝生產帶坯所需的鑄造、鋸切、銑面、加熱、熱軋等全部工序。
(三)連鑄連軋
連鑄連軋工藝是一種工藝設備緊湊,在連續鑄造機后面緊接著配置熱連軋軋機組的緊湊生產線,是從液體到板帶材一次性完成的連續生產線。顯然,連鑄連軋不同于連續鑄軋,后者是在旋轉的鑄軋輥中,鋁熔體同時完成凝固及軋制變形兩個過程。但是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均是將熔煉、鑄造、軋制集中在一條生產線,從而實現從鋁液到鋁板帶坯連續性生產,比常規的間斷式生產流程少了多道工序。
在連鑄連軋工藝中,鋁熔體通過鑄造前箱及鑄嘴進入運動的雙鋼帶水冷模腔。前箱安放在鑄機的進口處,進入前箱鋁液的流量大小由流槽上的浮漂式控制器來控制,控制信號大小由鑄造速度傳感器反饋。鑄嘴上開有小孔,在小孔中通入低壓惰性氣體等,均勻地分布在鋼帶和鋁液之間,起到鋁液和鋼帶間的熱傳遞,使進入鋼帶口的鋁液凝固均勻,不會使鋼帶間產生急速的熱脹冷縮,引起鋼帶變形,影響鋁板帶表面的平整度。在鋼帶的下部安裝有釹-鐵-硼強磁體支撐輥,產生的強磁力對鋼帶有極強的吸引力,使鋼帶限制在鑄機規定的范圍內運動,鑄造出來的鑄坯截面是矩形的。
結語
綜上所述,在變形鋁合金板帶材生產的工藝選擇上,連鑄連軋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對于鋁熔鑄的工藝配置應該是針對企業對產品定位方面的考慮,單就產能及基本投資而言,從產品產能的靈活性以及生產產品的多樣性考慮,首選的應該是普通熱軋工藝流程。但是對于剛剛起步或初涉獵鋁加工的企業來說,選擇成熟的鑄軋工藝也不失為一種少投入、快見效、迅速回收成本、產能雖小不會被套牢的工藝。
參考文獻
[1] 刁莉萍,梁巖.鋁合金熔鑄配料工序的工作原則和依據[J].輕合金加工技術,2006,03:11-14.
[2] 吳樹文.提高鋁合金熔鑄質量的技術措施[J].青海科技,2008,03:83-85.
[3] 謝曉會,冀中年,李素娟.變形鋁合金熔鑄工藝綜合分析[J].輕合金加工技術,2013,08:22-25+50.
關鍵詞:金屬材料加工工藝材料特性
金屬材料加工單位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不斷降低能耗,節約資源,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隨著節約型社會的建立,在進行金屬材料加工過程中,材料加工企業要不斷引進先進的節能生產技術工藝,有效的降低企業生產加工成本,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滿足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金屬材料單位要分析不同類型金屬的特點,對當前的加工工藝技術進行探索,不斷開發新的加工技術,提升生產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潤。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金屬材料特性,接著針對金屬材料加工工藝展開論述,從而為金屬材料加工制作提供參考意見和建議。
1金屬材料的特性
在人類文明長期發展過程中,金屬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通過不同的具體形式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推動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但是金屬材料具有其特殊的性能。金屬材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是晶格結構的固體表現形式,具有良好的導熱和導電性能,表面擁有獨特的色澤,并且延展性很好。金屬材料通過加工制作,可以制成各種金屬間化合物,與其他金屬可以融合,形成合金,有效的改善原有金屬的性能。另外,大部分金屬具有活潑的化學性能,很容易出現氧化現象,需要加工技術人員結合產品設計標準,選擇不同的加工方式。
2金屬材料加工特性分析
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金屬材料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由于不同類型的金屬,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技術工藝,才能發揮金屬材料最大的作用。下面就針對金屬材料加工特性展開論述。第一,金屬材料鑄造工藝。在通常情況下,鑄造工藝對金屬材料進行高溫加熱,在金屬材料呈現出液態以后,根據產品設計標準,進行重新的制作。但是在實際鑄造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金屬在液態情況的流動性和收縮性,最終降低金屬產品的質量,影響產品使用性能。第二,鍛壓工藝。就是加工技術人員在進行鍛壓過中,根據金屬材料的特性,提升其抗沖擊能力。鍛壓技術對生產制作條件要求比較高,一旦出現變形情況,就可能導致金屬材料出現裂縫情況,無法滿足產品生產加工的質量標準。第三,焊接工藝。在進行金屬材料焊接過程中,焊接要避免出現縫隙或者氣孔問題,提升金屬產品的使用壽命,提升其性能,保證焊接質量。第四,切削工藝。加工技術人員根據產品設計標準,對金屬材料進行相應切割或者削切,但是會受到材料自身性能以及硬度的影響,需要切割人員根據金屬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切割方法。第五,熱處理性能,根據字面意思,就是在進行金屬加熱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特性。
3金屬材料加工方法分析
在進行金屬材料加工過程中,加工技術人員要結合金屬材料的特點,根據產品設計標準,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從而保證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下面就針對金屬材料加工技術方法展開論述。
3.1熱處理加工方法
在通常情況下,金屬材料熱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加熱、保溫以及冷卻等過程中,需要加工技術人員做好各個階段的銜接工作,利用陶瓷換熱器,提升金屬材料的導熱性和抗氧化性,提升預熱的回收率,降低企業實際的生產成本,獲得良好的效果。在實際加工操作過程中,就是加工人員把金屬材料放到一定的介質里,然后通過加熱或者冷卻,促進金屬材料內部結構出現變化,從而改變原有金屬材料的特性和性能。這種方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就是在金屬材料加熱過程中,金屬零件會發生養護反應,就會對整個零件性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加工技術人員需要采用一定的保護措施,控制好加工的環境和溫度。但是在加工期間,氣溫不是恒定的,需要經過加熱超過箱變氣溫,從而滿足金屬零件加工溫度的標準。在進行冷卻過程中,加工技術人員需要結合金屬材料加工工藝的不同,控制好冷卻的速率,保證產品的生產質量。
3.2高速切削加工技術工藝
為了做好金屬材料切削,需要控制好切削的速度,避免在受熱的情況下,導致形狀發生改變。首先,加工技術人員要選擇合理的刀具,保證具有良好的硬度和硬性特點,在通常情況下,加工技術人員可以選擇陶瓷刀具和涂層硬質合金刀具等。在選擇具體切割技術工藝過程中,需要控制好切割每一個環節,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系,控制好金屬加工剩余數量,從而為后續加工切割創造良好的條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提升金屬材料切削的精度。
3.3溫擠壓成型加工技術工藝
在進行金屬材料溫擠壓成型加工過程中,主要利用金屬材料的可塑性特征,把金屬放置在擠壓模具里面,然后通過外界的擠壓力,從而讓保證金屬材料達到設計的規格和形狀。第一,在選擇擠壓模具過程中,需要控制好模具的尺寸、形狀,提升模具的精度。在進行擠壓模具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金屬零件的特點,明確設計方案,控制好設計工序,精確計算擠壓壓力,科學設置模具結構,從而滿足實際金屬材料加工的要求。第二,在擠壓溫度控制過程中,溫度越高的,相應的變形抗力就會越低,可以減少額外的施加機械能。根據大量實際復合擠壓的情況,當溫度達到200℃作用,相應的施加壓力就會減少10%。另外,在進行冷擠壓成型材料擠壓過程中,材料變形在達到70%左右過程中,相應的擠壓里不會出現明顯的白哪壺,需要把實際擠壓的溫度控制在400到500℃之間,才能保證實際擠壓的效果。第三,一旦擠壓模具連續在高溫下進行作業,就會大大降低模具的性能和強度,不僅會影響到實際擠壓的效果,而且會縮短模具的壽命。因此,實際技術操作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擠壓方法。比如在進行小批量作業過程中,可以通過壓縮空氣的手段,冷卻金屬材料凹凸模;在進行大規模生產過程中,為了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在每完成一次行程以后,送一個毛坯,從而保證模具的冷卻時間,選擇不同的冷卻方式,可以在模具開設一些小孔或者采用噴霧冷卻的方式,從而滿足實際生產的技術標準,保證產品的生產質量。
3.4金屬材料焊接技術工藝
在進行金屬材料焊接過程中,對焊接人員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通常情況下,金屬材料焊接包括多種焊接方式,需要結合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焊接方式,從而滿足不同性能產品的要求。在通常情況下,金屬材料焊接主要包括電弧焊、電渣焊以及爆炸焊等。第一,在進行釬焊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利用黃銅或者釬焊料等進行金屬焊接,才能保證焊接質量。第二,在進行碳鋼和金鋼焊接過程中,需要做好碳鋼預熱和熱處理,從而提升焊接應力。第三,在進行不銹鋼焊接過程中,焊接人員要充分考慮到晶間腐蝕問題。在進行馬氏體不銹鋼焊接過程,要焊接前預熱和焊后熱處理工作,把溫度達到設定的標準。第四,在進行有色金屬焊接過程中,需要焊接人員結合不同的金屬材料,選擇不同的焊接方式。對銅焊接,需要采用釬焊的方式;鋁制金屬材料主要采用氬弧焊;鈦主要采用自動焊接的方式。綜上所述,在進行金屬材料加工過程中,加工技術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不同類型的金屬材料,采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工藝,控制好加工過程,明確加工技術標準,提升加工質量,不斷打造金屬精品,為金屬材料加工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方靚,馬牧群.金屬材料在現代工藝加工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
[2]馬紅超.試論金屬材料加工工藝中激光技術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6(25).
[3]荊永麗.金屬復合材料加工工藝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6(12).
【關鍵詞】連續擠壓 常見缺陷 解決措施
連續擠壓技術作為一種最新最高效的加工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我國銅加工等很多領域當中,下面就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并研究相應的處理方法。
1 充不滿現象
制品的充不滿現象一般出現在擠壓寬的大斷面或異形排的時候,并且充不滿的缺陷呈鋸翅狀。通常造成這種缺陷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桿坯的表面被污染,比如桿坯的表面上出現油、水或灰等臟物,使其表面光滑并減少了桿坯與擠壓輪的摩擦,進而使充不滿現象出現。二是受擠壓系數與擴展比的影響,變形腔的斷面積與產品的斷面積的比值就是擠壓系數,制品連續擠壓變形的程度與擠壓系數成正比,所以制品擠壓力越大擠壓系數就越大。擠壓產品的最大寬度與桿坯直徑之比就是擴展比,因此擴展比大與擠壓系數小容易造成斷面不均勻導致鋸翅狀的缺陷發生。
采取的方法如下:(1)使用不同長定徑帶和偏心結構的擠壓模具。平模結構在連續擠壓模具時較常用的,因為連續擠壓模具是個復雜過程,所以在擠壓生產過程中必須反復試模或修模才行。(2)增加擴展槽,在桿坯進到模腔后先預成型,規格不同的制品在預成區域的高度不同,在擠壓不易充滿的制品時,為了能更好的擴展成形需加大金屬流動過程和角度。(3)合理設計阻流環不僅減少流動的不勻使金屬向難變形處流動,還要拋光處理后摩擦減小使金屬向邊部流動。
2 壓過載現象
通常在擠壓銅及銅合金制品時,使用單輪槽連續擠壓機利用單根進料單孔出料的方法,對斷面小于10mm2的制品不易擠壓。在擠壓負荷大時容易悶車和在出線速度快時容易堵模,還有溢料較大,產量較低和工裝模具壽命較短等缺點,在小規格產品使用一模多出的擠壓方法有很多優勢,不但使模腔負荷和堵頭溫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模腔的使用年限和生產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關鍵點在于:為了避免金屬流動不勻以及型材扭曲等問題需采用合理配置模孔,以及出線和收線速度達到一致就可以避免粘連或堵模。
3 夾雜缺陷
成因及方法的分析:(1)接觸磨損容易在擠壓輪輪槽和壓實輪、刮刀、靴座中的模腔堵頭處出現,因此以擠壓輪輪槽為準,對模(靴)座軸向位置采取準確定位。(2)由于擠壓間隙較小,使接觸磨損出現在模腔密封面以及刮刀與擠壓輪的弧面上,不但要調整好刮刀與擠壓輪之間的間隙,還要使模腔密封面與擠壓輪圓弧面銜接好。(3)在高溫高壓下長期運行使擠壓輪破壞嚴重,不僅要使用穩定性好的工裝模具,還要定期檢查或更換。(4)堵頭變形問題,不但應及時檢查和更換堵頭,還要選耐熱、性能好的材料。(5)坯料內部的夾雜對制品的影響很大,可以使用過濾裝置及時過濾掉銅液中的雜物,使桿坯更加干凈。
4 氣泡缺陷
成因及方法的分析:(1)在桿坯鑄造時,鑄桿內有含氧和氫等超標氣體的氣泡,在到達模腔后由于溫度高、壓強大使氣泡受到強烈壓制,致使氣泡突然爆破,進而產生氣泡缺陷。不但對桿坯含氧量嚴格掌握,還要用行星式輪刷裝置清掃表面。(2)高溫模腔中有水跡或油跡,就會使氣體蒸發進而出現氣泡,所以儲存時間盡可能減短。
5 冷隔缺陷
成因及方法的分析:(1)桿坯表面被污染或氧化,前面講到桿壞表明被油、水或灰等臟物污染,使其表面光滑并減少了桿坯與擠壓輪的摩擦,使鐓粗和擴展成形的過程不能焊接進而產生缺陷,所以桿坯表面要干凈。(2)不均勻的桿坯硬度使擠壓溫度的波動較大、使桿坯被迫均勻,進而出現額外力致使冷隔缺陷現象的發生。因此鑄造速度和冷卻強度保持協調才能保障合適的鑄桿硬度。(3)不合理的擠壓溫度和速度不僅使擠壓過程無法順利完成,還嚴重影響了擠壓的質量和產量,因此降低缺陷的方法之一就是保持恒定規范的擠壓溫度和速度。(4)當桿坯直徑越大時,桿坯中心與表層溫度差別就越大,導致金屬流動均勻性下降進而出現缺陷。所以當進料桿坯直徑很大時,用感應加熱法降低內外溫度。具體操作中不易掌控,有待進一步討論。(5)在堵頭拱起或將側面掛底銅刮時,使桿料與擠壓輪間銅與鋼的摩擦系數小于正常系數進而使擠壓驅動力不足,并出現打滑使內部疏松或分層現象發生。
6 硬度超標缺陷
目前,尚無明確的理論知識規范擠壓形材的硬度,擠壓制品的硬度與擠壓的溫度以及過程長度有關系,擠壓過程長和擠壓溫度高致使制品硬度較低,如果加長擠壓過程阻力也隨之增加,所以正確規范擠壓過程長度很有必要。同樣的制品在使用不同設備擠壓出的硬度也不盡相同,現在擠壓制品的硬度很難把握,還需對其進行大量的研究。對于擠壓硬度來說,擠壓過程的長短對其影響較大而擠壓溫度影響則較小。
7 結語
本文通過對連續擠壓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充不滿現象、壓過載現象、夾雜缺陷、氣泡缺陷、冷隔缺陷及硬度超標缺陷等問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具體應對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銅加工企業 危機 競爭力
一、銅加工企業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行業發展方面的原因
(1)尚未形成世界級的銅加工龍頭企業。中國2000多家銅加工企業中至今還沒有一個企業能與世界同行業先進企業抗衡,在生產規模、管理水平和資金實力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規模和實力。目前國內銅加工行業內仍存在大量小型加工企業,未形成完整產業鏈。
(2)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中國的大多數銅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生產分散、技術裝備水平不夠先進、產品質量不穩定、相互間無序競爭、價格多變、粗加工產品多,產品附加值低,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弊端,難以抗拒原材料價格波動和經濟風險。相較于世界銅加工企業集團化、名牌戰略、以優競爭的態勢,我國銅加工產業有待于通過深入的結構調整進一步增強行業集中度,從而優化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產品技術附加值、降低生產成本。
(3)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消化銅價劇烈波動的風險而被迫停產。近年來,銅價的劇烈波動和持續高企,給銅加工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流動資金壓力,銅價的大幅度波動也對中小企業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存貨管理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導致企業面臨嚴重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中小企業難以消化銅價劇烈波動的風險,被迫減產、停產甚至出局,而大型銅加工企業借機擴大產能、并購同行以整合行業,中國銅加工業的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行業龍頭企業的作用日益凸顯。
(4)產能利用率略有提高,但部分子行業產能擴張過快。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分析,2008年我國銅加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比2003年提高6.7個百分點,2009-2011年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在今后幾年內將迎來新增產能的集中釋放期,預計產能利用率可能出現平緩下降。
(二)企業經營面臨的問題
銅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采用的是“以銷定產”的經營方式,一般采用“原料價格+加工費”的計價模式進行產品銷售,按照這種經營方式,原料價格完全是由下游用戶承擔,在理論上銅加工企業并不會受到銅價波動的影響,也不會承擔由于銅價波動所造成的損失。但是,如果銅加工企業由于生產組織節奏以及銷售、采購銜接等原因不能夠作到原料購銷之間完全平衡的話,那么企業就會面臨銅價波動的巨大風險。
在銅價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和健全的風險防范措施,銅價波動的風險可能還不太明顯。而當銅價逐漸上漲而且波動程度日益加大的時候,銅價波動的風險就開始逐漸顯現。當銅價在20000元/噸的時候,銅價波動10%不過2000元/噸,對于大部分銅加工企業來說還能夠接受;而當銅價在50000元/噸以上的時候,銅價10%的波動就意味著5000元/噸以上的市場風險,這基本上就吞噬了企業全部的加工費收入。在高銅價狀況下,下游用戶長期訂單開始減少,原料供應又日趨緊張,加上由于流動資金緊張的影響,企業生產組織難度逐漸加大的因素的作用,由于原料價格波動給企業所造成的風險就會日益加劇。
二、銅加工企業危機下的管理策略
(一)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重組建議
企業是生產發展的主體,中國銅加工業總體上是大而不強,然而企業眾多,生產集中度很低,企業又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產量大于10萬噸/年很少,因此,從微觀分析中國銅加工企業狀況是小而不強,因此企業做大強任務十分艱巨,必須根據本企業實際情況,確定主導產品,然后根據國內外先進企的經驗,對本企業進行改組改造,優化重組,依靠技術創新,建立節能、環保生產線;國家應有計劃的支持一些有條件企業做大做強,能夠確定20個重點企業,政策給予扶持,采用一攬子扶持計劃,這是行之有效方法,是改造中國銅加工大而不強的重要舉措。
(二)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資源和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的兩大問題。從我國目前嚴峻的資源與生態環境形勢看,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今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銅加工業的循環經濟包括銅及其合金元素—金屬加工—再生銅(用戶使用邊角廢料及零部件廢品、加工過程氧化物、爐渣等)—原料—金屬加工,在一循環中,再生銅處于非常重要位置,其中充分利用再生銅原料對節銅和節能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制定鼓勵再生銅原料進口和鼓勵直接利用再生銅生產銅加工材的有關政策;研制、開發、生產出高效、環保、節能、自動化、連續化、專業化、低成本的銅加工技術裝備和生產線。
(三)推進技術創新的管理建議
技術創新投入不斷增加,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發中心正在普遍建立,創新工作正在受到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力量已向自主開發目標推進。技術創新的重點方向是加工過程連續化、自動化。傳統的壓力加工模式和工藝流程正在被打破,工藝流程不斷縮短,使銅加工生產過程進一步向節能、節材、環保方向發展。技術創新工作將進一步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方向發展,技術創新的選題將進一步圍繞著市場競爭、增加產品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展開,重大課題與生產過程急需解決的問題都將受到高度重視,以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為內容的技術創新活動將全面展開。
通過采取正確的發展戰略,提高行業整體的競爭實力,避免整個行業在激烈的行業重組過程中受到較大的傷害,是我國銅加工企業所不可忽略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控技術;等離子切割機;切割技術
0.引言
在不同種類工作氣體的作用下等離子切割機可以對各種金屬進行有效切割,特別是對有色金屬有著很好的效果。對于某些金屬薄板,等離子切割機能夠保持較快的切割速度,切面也十分平滑,并且不會出現明顯的熱變形。由于工作氣體主要是等離子弧電介質,因此在切割的過程中需要將切口附近的融化金屬進行排除。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數控等離子切割機普及面還不夠,這也就使得金屬切割的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某些落后地區金屬加工的主要方式還是以手工為主,這不僅僅帶來了較大的資源浪費并且也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了很大的體力負擔。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數控等離子切割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某些環節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
1.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的主要參數
1.1.切割速度
切割速度是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的重要參數之一,在切割速度選定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確定。在切割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多種金屬材料,而不同的材質、熔點、導熱率都會影響切割速度。切割速度的有效調控將是保證切割質量的關鍵,主要表現如下:(1)適宜的切割速度能夠提升切割質量,讓切口更加光滑并且能夠緩解因為切割所帶來的變形情況。(2)如果切割速度過慢就會對等離子弧的穩定性帶來較大的影響,此時陽極區會出現電流傳導區域,從而產生大量的熱,這就會讓切口寬度加大,并且會出現掛渣的情況從而造成切口邊緣出現圓角。(3)如果電壓速度過高會讓切割熱傳導出現阻礙,使得切口表面出現參差不平[1]。
1.2.電弧電壓
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在運行的過程中會承載較高的工作電壓,在進行氣體電離時為了讓等離子弧能夠穩定的工作,電壓還會進一步升高,這樣才能夠讓等離子弧的焓值得以保證。與此同時需要對相應的氣體流速進行控制,通過升高氣體流速并降低射流直徑來獲取更好的切割質量。
1.3.工作氣體流量
工作氣體又分為切割氣體以及輔助氣體,在工作氣體的篩選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挑選。在等離子切割機正常的運行過程中既要求工作氣體流量能夠達到等離子射流的需求,同時也要保證工作氣體流量能夠滿足去除切口中的熔融金屬和氧化物的流量需求。如果氣體流量過大就會讓等離子電弧的熱量散失,并且會影響到射流長度,從而使切割能力下降。如果氣體流量過小就會使得切割不能夠達到有效深度并且會產生掉渣的情況。目前大部分等離子切割機都是以氣壓來對氣體流量進行控制,在孔徑大小為定值的情況下以氣壓為變量來達到控制氣體流量的效果[2]。
1.4.切割功率
在等離子切割機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為了得到更好的切割效果一般會將噴嘴孔徑縮小,并加長孔道長度來獲取更好的冷卻效果。在等離子切割機運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功率損失,損失率一般高于25%,但是低于50%。
2.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2.1.工作氣壓不能夠達到工作標準
當工作氣壓較低時會讓離子弧的噴出速度出現下滑,這樣空氣流量就有可能達不到切割標準從而造成切口的光滑程度受到影響,如果氣壓嚴重不足很容易出現切口積瘤,這對于切割的整體質量將帶來極大的影響。氣壓不足主要是由于電磁閥內存在污垢以及空壓機空氣輸入不夠所導致的。所以在機器進行切割之前首先應該對空氣壓縮機的相關參數進行密切的監控,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參數進行調整,讓工作氣壓能夠滿足負荷[3]。
如果氣壓過高則有可能讓等離子弧的弧柱被吹散從而使得等離子弧的切割強度出現下滑。氣壓過高主要是由于空氣調節不合理所造成的,另外空氣過濾減壓閥故障也會造成工作氣壓過高。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空氣壓力進行檢測,一旦發現減壓閥出現問題就需要對其進更換,保證機器能夠良性運行。
2.2.輸入電壓過低
輸入電壓過低會給等離子切割機的實際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而造成輸入電壓過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局部電路故障所致。所以在機器使用之前應該對電網設備進行檢查讓供電電壓能夠達到等離子切割機正常工作的標準。另外還需要考慮機器的安裝位置,讓切割機盡可能地遠離大型用電器,避免出現電氣干擾。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進行定期維護、檢查,一旦發現故障就需要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故障排除。
2.3.割炬噴嘴燒毀
由于等離子弧在切割的過程會放出大量的熱,從而導致割炬噴嘴局部溫度過高,如果冷卻水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就很容易讓割炬噴嘴出現燒毀的情況。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出現,在割炬噴嘴使用過程中首先應該對標準擋位進行調節并將割炬噴嘴穩固,提早將冷卻水循環裝置打開以此來保證割炬噴嘴溫度控制在適宜范圍之內[4]。
2.4.地線接觸不良
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工作時間較長,會出現線路老化的情況,這就會使得地線接觸不良。如果地線表面存在絕緣物也會讓地線的正常作用受到制約。因此需要對等離子切割機配置單獨的接地工具,并在使用之前對線路進行檢查,確保地線的質量。如果發現存在老化線路應該及時進行更換。
3.結語
當前我國的等離子切割技術正處于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還需要深入的完善。相信隨著我國數控技術、電子技術、切割技術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將能夠達到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張洪海,朱華,王波.小型數控等離子切割機控制系統優化設計[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1(10):123-124.
[2]關紅波.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維修[J].科技創新導報.2010(31):145-146.
[關鍵詞]多晶硅;化工節能;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TQ1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5-0038-01
前言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晶體硅原料生產、硅棒與硅片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組件封裝、光伏產品生產和光伏發電系統等環節。其中硅原料是最重要的生產環節,在業界曾有“擁硅者為王”的說法。目前,世界上太陽能光伏電池90%以上以是單晶硅或多晶硅為原材料生產的。目前擺在多晶硅生產中有四個主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提高質量、擴大產量。我國太陽能硅材料行業目前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必須提高技術改變受制于人的局面。
1、多晶硅的生產工藝
目前多晶硅的生產技術主要包括:改良西門子法、物理冶金法和硅烷法。改良西門子法能耗較高在80-200kWh/kg,純度可以達到電子級多晶硅標準9N-12N;物理冶金法雖然能耗較低為30-50kWh/kg,但是純度只能做到5N-6N,而且生產出的多晶硅存在純度不均勻,產出的電池存在轉換效率衰減等問題;硅烷法可以生產12N以上的電子級多晶硅,但是硅烷屬于易燃易爆物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改良西門子法因技術相對成熟,可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生產出高純度的多晶硅,是目前多晶硅生產的主流技術,占全球多晶硅產能的80%,在中國的多晶硅產能中份額超過90%。
2、多晶硅的生產技術現狀分析
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高純度硅料不僅要求硅的純度高達7~9.9,而且其中的硼、磷等雜質限制在幾十個ppt(萬億分之一),它是光伏企業生產太陽能電池所需的核心原料。因此,高純度硅料的合成、精制、提純、生產也就成為光伏產業集群中最上游的產業。目前,盡管中國的硅原料礦藏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5%,但是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如尚德、天威英利等)所需原材料絕大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這是因為用于太陽能電池生產的硅料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提煉方式從硅原料中提煉而成的單晶硅和多晶硅。在中國,現有的高純度硅原料生產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產量和能耗等方面尚有不足之處。如此一來,這不僅大大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更成為制約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向上游環節發展難以逾越的“瓶頸”,使我們國家用很低的價格賣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粗原料的同時,用極高的價格購回高純硅料。
據了解,雖然我國硅料工業起步較早(20世紀50年代),但由于生產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環境污染嚴重、消耗大、成本高,絕大部分企業因虧損而相繼停產或轉產。到2004年我國只剩下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和洛陽單晶硅有限公司兩家生產企業,其生產能力僅為100噸/年,且能滿足太陽能電池生產需要的硅料實際產量只有80噸。專家預計,2010年我國用于太陽能電池生產的硅料需求量將達到4365噸,2015年為1.62萬噸。若不以自主知識產權改變國內多晶硅的生產現狀,我國硅料工業受制于國際市場的狀況將無法改變,這將危及我國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3、多晶硅化工節能生產技術及實現的措施
現代化工過程對節能工作非常重視,國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節能技術的開發,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措施、新方法不斷問世。我國的多晶硅生產,在采用化工上已經成熟的先進技術后,將不再是“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而是“綠色的陽光事業”。對多晶硅精餾過程進行研究,在運用精餾節能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節能:
3.1 實行多效精餾,使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多效精餾是將原料分成大致相等的N股進料,分別送入壓力依次遞增的N個精餾塔中,N個塔的操作溫度也依次遞增。壓力和溫度較高塔的塔頂蒸汽向較低塔的塔釜再沸器供熱,同時自身也被冷凝,以此類推,這樣就節省了低壓塔再沸器的能耗和高壓塔冷凝器的水耗。在這個系統中,只需向第一個最高壓力塔供熱,系統即可進行工作,所需能量約為單塔能耗的1/N,如將三個塔串在一起采用三效精餾技術,其能耗僅用原來的1/3,節能幅度達到67%,節能效果非常明顯。
3.2 提高分離效率,降低回流比,進一步實現節能降耗
分離過程中,分離效率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排放、提高回收率、提高企業效益。在多晶硅精餾過程中,采用高效導向篩板、新型填料等新型分離設備,可以提高其分離效率,降低精餾塔的操作回流比,由于精餾塔的能耗與回流比呈線性關系,這樣就成比例地降低了能耗。提高分離效率也是提高多晶硅產品質量和降低四氯化硅排放的最有效方法。
3.3 全面優化流程,實現節能
將多晶硅生產各股物料進行全面的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考察其能耗的合理性,采用熱集成技術,將流程優化,最大限度地節能降耗。通過貫穿生產線的節能和清潔生產,并在生產過程中實現閉環清潔生產,達到降低能耗和Si(硅)、H2(氫氣)、Cl2(氯氣)等原料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使產品具有國際競爭能力,質量符合目前和未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太陽能電池的要求。
尾氣、副產物、余熱的回收綜合利用可以降低多晶硅項目對環境的污染,從而進一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國外多晶硅企業的建廠,大多是與化工企業結合,在“化工集團傘下”經營,容易實現集團內部的“循環經濟”,廢物可以做到“零排放”。例如德國瓦克公司就實現了多晶硅的全封閉循環生產,硅材料生產年銷售額在30億歐元以上,其中有10億歐元就是對多晶硅副產物進行深加工的有機硅產品所得。除了把四氯化硅氫化成三氯氫硅回收利用外,還可以利用四氯化硅、氯化氫等制成目前市場上需求的氣相白炭黑、硅酸乙酯、有機硅產品、人造石英等材料。
3.4 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光伏材料的轉換效率和降低太陽電池的制造成本是光伏工業一直追求的兩個目標。多晶硅硅片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核心部分,硅片的質量對于太陽能的光電轉化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普通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光電轉化率為10%~14%,而高純度硅片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轉化率可達16%,甚至更高,因此,對于太陽能電池的生產過程來說,多晶硅的生產更加至關重要。
多晶硅材料是整個光伏發電成本中最高的部分。在大多數國內光伏企業中,硅材料的成本占到了太陽能電池總生產成本的56.2%以上,約占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成本的30%。
因此,進一步地降低成本,提高多晶硅材料的市場競爭力,對推動整個光伏產業鏈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應對方法有:一、引入新型的分離傳質設備,如北京化工大學的高效導向篩板塔和填料塔對加速多晶硅生產精餾過程的一體化并實現閉環清潔生產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二、通過引入新型精餾裝置從而提高多晶硅產量,實現多晶硅生產的大型化;三、開發和應用大型合成爐和還原爐。
目前85%以上的太陽能電池都是用晶硅片制成的,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還不可能有其他材料可以完全替代硅材料來制作太陽能電池。多晶硅產品純度高,工藝要求嚴格,行業技術進步快,研究費用投入大,生產中的副產物和三廢處理投入較大,產業鏈和規模效應明顯。國內多晶硅廠家今后也會在人才、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和價格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參考文獻
[1] 韓曉艷,宋行賓等.中國光伏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太陽能,2011,02:18-21.
[2] 曾亞龍,丁國江等.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還原新技術研究進展[J].四川有色金屬,2011,02:7-10.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行業結構;測度指標;遼寧
中圖分類號:F407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8)10-0049-05
一、問題的提出
以配第、克拉克、庫茲涅茨、羅斯托、錢納里、霍夫曼和赤松要為代表的眾多經濟學家對產業結構升級理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是產業結構升級理論一直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其標志是對產業結構升級程度的判斷十分粗略。比如,錢納里等人倡導的標準產業結構是通過對各國同一發展階段上產業結構的統計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而得出的,然后以此為依據判斷產業結構的升級程度。衡量一個產業結構系統升級的演進程度,可以采取標準結構方法和相對比較判別法來對兩個產業結構系統進行比較[1]。但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原因是各國國情不同,而且使用的統計數據只是對過去平均狀態的總結。
很多學者站在一般分工的基礎上對產業結構升級程度運用指標體系進行分析和測度,主要是分析和評價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的變化。宋錦劍認為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內涵較廣,主要表現為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指標、霍夫曼比例指數、重化工程度指數、工業加工度指數和智力技術密集型集約化程度指數等9個方面[2]。程如軒和盧二坡[3],宋國宇和劉文宗[4]等都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的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指標群。龔仰軍認為在可反映我國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判別指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人均收入水平指標[1]。郭克莎和王岳平等學者則是在特殊分工的基礎上對工業結構升級給出了一個全面的評價指標。郭克莎認為應該從產值結構高度化、資產結構高度化、技術結構高度化和勞動力結構高度化等四個方面對工業結構高度化進行分析和評價[5]。王岳平對于工業結構升級給出了一個全面的評價指標:(1)高技術部門比重;(2)部門內的加工深化;(3)要素密集度和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4)生產率的提高;(5)向符合需求升級方向的結構轉換和新部門的形成;(6)產業組織和生產方式的革新[6]。錢納里和庫茲涅茨等很多國外學者研究了制造業升級,總結了制造業結構變遷的規律,指出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標志著經濟增長不斷地邁向高級階段。王岳平等很多中國學者對20世紀末中國制造業的升級變化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中國制造業整體上朝著結構升級的方向轉換的結論。
不同的學者由于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所依據的理論基礎不同,因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工業結構升級分析和評價指標。郭克莎、宋錦劍和王岳平等都對工業結構升級給出了一個全面的評價指標,這些工業結構升級分析和評價指標有所交叉,但不適宜特殊分工基礎上的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是在一般分工所形成的系統內再進行特殊分工所形成的更加細化的行業結構升級,是單一產業內部行業結構升級。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建立的目的在于認清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優化升級的現狀和發現差距,為我國裝備制造業進一步優化升級提供指導。在把裝備制造業作為一個同質系統的前提下,為了反映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有序性和差異性決定的內部行業升級狀況,以便為決策層發展裝備制造業提供參謀數據及咨詢建議,需要建立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
二、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系統性和針對性的原則
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是在裝備制造業系統內以特殊分工為標志形成的次一級的細化型的結構升級。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構建必須遵循系統性原則,從整體出發,統籌考慮內部各個行業的比較優勢和戰略地位。針對性是指指標體系既要有針對性地體現出裝備制造業這個特殊系統的特性,又要使測度指標體系符合產業規律和產業發展戰略。
(二)需求性和動態性的原則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需求結構的升級,因此,指標體系要符合需求性和動態性的要求,一方面能夠反映出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與滿足本國生產和居民生活質量趨高化需求的關系。另一方面,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和本地要素稟賦的不斷變化,指標體系要動態地反映出在結構合理化基礎之上符合產業結構高度化趨勢的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
(三)可持續性和循環性的原則
指標體系要建立在節約資源,減輕對自然資源消耗的基礎上,要以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生態效益為先,體現發展綠色制造,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思想。指標體系要體現出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強化資源利用率,提高物質循環利用率,強調循環經濟,體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理念。
(四)科學性和可行性的原則
指標應具有可測性,能夠反映出裝備制造業系統內各個行業的投入、產出情況,指標不遺漏,盡量避免過于龐雜,統計口徑和分類方法要一致,計算方法合理。可行性表現為指標體系所需的數據要比較容易取得,計算方法簡單,計算結果有明確的釋義和現實指導性。
三、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的構成
本文設計出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模型為:
EMI=f(Q1,Q2,Q3,Q4,S,T)
其中,EMI為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程度;Q1為技術結構系統;Q2為資產結構系統;Q3為勞動力結構系統;Q4為產出結構系統;S為空間變量,即某一區域;T為時間變量,即不同的發展時期。
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包含的四個子系統之間是密切聯系的。技術結構高度化是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關鍵性動力,是產出結構高度化過程的保證,也是聯系資產結構和勞動力結構高度化的紐帶。資產結構高度化是產業結構高度化的中心,它推動產出結構高度化,并帶動技術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高度化。勞動力結構較為直觀和統計資料易于取得,所以在實際測度產業結構升級時廣泛采用。產值結構則是產出結構在一定價格體系中的表象,所以,通過產值結構來分析和評價產出結構就成為觀察產業結構的一個重要視角。每一個子系統是由多個指標來構成:Qi=f(Qi1,Qi2,Qi3,…,Qin),i=1,2,3,4
本文根據裝備制造業自身特點和測度指標體系構建原則,選取如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
(一)反映裝備制造業技術結構高度化的指標
技術結構升級是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核心和主要動因, 反映裝備制造業技術結構高度化的指標很多,這里主要采用:
1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指標。這是反映裝備制造業技術結構高度化的指標,它反映了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中高技術密集型行業所占的比重。公式為:
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產值(增加值)+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產值(增加值)/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100%
2新興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指標。這是傳統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的反意指標,反映了以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公式為:
(1)新興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新興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100%
(2)新興裝備制造業企業數比重=新興裝備制造業企業數/全部裝備制造業企業數×100%
3傳統裝備制造業技改指標。這是反映以信息產業為手段對傳統裝備制造業進行技術改造情況的統計指標。支持有市場需求的裝備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淘汰技術落后和無環保的設備,實行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是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應設立以下指標:
裝備制造業現有企業技改率=裝備制造業中已有技改的企業數/裝備制造業中應該技改的企業數×100%
技術結構還可以從相對裝備率、比較勞動生產率和比較資本收益率3個指標得到反映[7]。
(二)反映裝備制造業資產結構高度化的指標
生產設備是直接作用于勞動對象的勞動資料,是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物質基礎。反映裝備制造業資產結構高度化的指標主要有:
1技術裝備先進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凈值 (或數量)/裝備制造業總資產凈值(或數量)×100%
2技術裝備國內先進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設備凈值 (或數量)/裝備制造業總資產凈值(或數量)×100%
(三)反映裝備制造業勞動力結構高度化的指標
高素質勞動力是裝備制造業生產過程中具有決定作用的一個因素,列寧稱之為“全人類的首要生產力”[8],文化程度是表明勞動力資源素質的重要標志。反映和分析裝備制造業勞動力結構的指標有:
1知識型勞動力平均比重=知識型勞動力平均數量裝備制造業勞動力總數
2工程技術人員平均 比重=與裝備制造業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平均數量/裝備制造業勞動力總數
3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該年限人數)/裝備制造業全部勞動力總數
(四)反映裝備制造業產出結構高度化的指標
這是反映裝備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產品加工程度高低的指標。產業結構升級的基本特征是產出結構升級必須與消費結構升級相一致,因此,該類指標主要有深加工度指標、行業成長符合度指標和行業產品滿足率指標。
1深加工度指標。這是反映裝備制造業內部中由初加工、組裝為重心向深加工、成套為重心演進的指標。主要有:
裝備制造業深加工度=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金屬制品業產值(增加值)-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值)×100%
2行業成長符合度指標。行業成長符合度指標主要反映未來裝備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的發展與消費需求結構高級化的適應狀況,可用需求收入彈性來反映。計算公式是:
Em=(ΔQ/Q)/(ΔY/Y)=(ΔQ/ΔY)×(Y/Q)
其中,Em表示某行業需求收入彈性,ΔQ/Q和ΔY/Y分別表示某行業產值(增加值)和人均收入變動的百分比。
3行業產品滿足率指標。產業結構的變化必須與消費需求結構變化相吻合,才有發展的市場,才具備升級的基礎。市場上產品供過于求的行業,無須升級發展,必須壓縮調整。公式為:
行業產品滿足率、裝備制造業內部某行業產品社會需求量/裝備制造業內部該行業的生產供給量×100%
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測度指標體系模型除了包括技術結構、資產結構、勞動力結構和產出結構四個子系統的高度化外,還包括時間變量和空間變量,可以研究不同時期某一區域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程度。本文以遼寧為例來測度分析與評價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程度。
三、遼寧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程度的測度分析與評價
(一)裝備制造業內部技術結構高度化分析
技術結構、資本結構和勞動力結構共同構成投入結構的三個主要方面,使很多學者更多地通過生產率上升率(即技術進步率)的計算來測算產業結構升級程度。技術進步率=產出增長率GY-α勞動力增長率GL-β×資本增長率GK。這是一個科學的測度方法,但由于數據的取得和計算的難度較大,所以,實際中很少采用。技術結構分析是對投入結構分析的深化,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是以技術創新為推動力的,使裝備制造業在產品開發、業務流程、管理體制和生產模式等方面提高生產效率,信息技術的發展與裝備制造業的繁榮保持著一種長期穩定關系 [9]。2006年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 0894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631%,比上年增長276個百分點。其中,知識技術含量較低的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0063億元,增長5372%,而技術含量較高的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181億元,增長了3287%。但遼寧裝備制造企業數2006年比2005年增加1 240個,達到5 134個,增幅為3184%。2006年遼寧省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不含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產值)為1234%,比2005年低137個百分點,而同期廣東和江蘇兩省的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分別為5043%和3831%。遼寧以電子通訊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裝備制造業產值比重更低,2006年僅為1026%,比廣東和江蘇分別低3562和2419個百分點。
從以上的數字可以看出,遼寧裝備制造業存在著投資擴張沖動,注重鋪新攤子、上新項目,而忽視了裝備制造業的規模經濟和技術創新。2007年遼寧省統計局對遼寧813家裝備制造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情況抽樣調查,發現有技術創新活動的有484家企業,占595%。2006年遼寧省裝備制造業技術改造項目只有69項,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10],導致新興裝備制造業市場絕大部分為外商所占領,光纖制造設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設備的80%都要進口。知識技術含量和進人壁壘低的金屬制品業、通用類和中低檔裝備生產能力嚴重過剩。
(二)裝備制造業內部資產結構高度化分析
資本投入結構標志產業的潛在生產能力,它與技術結構具有某種對應性,通常用各部門固定資產存量比重和技術裝備先進率來描述。遼寧裝備制造業資產存量較多,達1 183多億元,但總體看技術裝備水平低,生產工藝落后,目前的技術進步率僅為5%。以技術裝備為例,在全省工業設備中,20世紀50―60年代出廠設備占60%以上,30―40年代設備還占有30%。綜合估價全省工業設備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僅占有72%,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占183%。按機臺計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僅占38%,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占233%,相當于國內一般水平的多達587%,處于國內落后水平的占142%[11]。綜合測算,遼寧國有工業裝備的技術水平居全國第8位,落在上海、天津、江蘇和廣東等省市之后,全省工業裝備總體水平落后國際先進水平20―30年。再從生產方式上看,遼寧的10大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的生產方式,77%以機械化、半機械化為主,重工業生產設備基本上以半自動化為主,自動化為輔;輕工業設備基本上以機械化為主,半自動化為輔 [12]。
遼寧裝備制造業資產結構低度化的結果主要反映在總資產貢獻率上。總資產貢獻率是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獲利能力的指標,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表現。從2004―2006年遼寧裝備制造業內部各行業資產及其貢獻率看,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制造業雖然總資產不多,但其總資產貢獻率卻是最高的,為1113%,代表新興裝備制造業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總資產貢獻率最低,說明新興裝備制造業投資不足或投資后貢獻期還沒有到來。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的資產總額較大,但附加值高、帶動性大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總資產增長661倍,在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總資產貢獻率連續3年在7%左右,說明企業盈利能力不強。資產技術含量較低的金屬制品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卻有較高的總資產貢獻率。
①此圖和下圖中的C指裝備制造業,其中:金屬制品業(C34)、通用設備制造業(C35)、專用設備制造業(C36)、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C37)、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C4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C41)、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C42)。
(三)裝備制造業內部勞動力結構高度化分析
在勞動力能夠自由流動的商品社會,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一般會趨向于收入較高的行業。勞動力在裝備制造業內部不同行業間的分布,就形成了勞動力結構。盡管通過勞動力結構來觀察產業結構高度化在理論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但由于勞動力結構較為直觀和統計資料易于取得,因而成為最早考察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的結構指標。
從勞動力結構來看,遼寧裝備制造業中的勞動力結構近3年變化不大,但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其勞動力流動呈現出分化現象。一方面, 知識技術含量較低的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勞動力總數雖有所減少,但比重卻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另一方面,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作為新興裝備制造業的代表對勞動力具有明顯的吸納效應,使勞動力總數和比重明顯地上升。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內部勞動力結構的變動趨勢與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不太一致。
(四)裝備制造業內部產出結構高度化分析
在利用產值結構分析裝備制造業產出結構高度化時一定要注意所采用的價格體系。只有價格體系中裝備制造業內部各行業產出的比價是合理的,產值結構才能準確反映出裝備制造業的產出結構。從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率來看,產值結構的變動趨勢與遼寧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的內在要求不太一致。從產值比重來分析,傳統的通用設備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所占的比重較大,而新興裝備制造業所占比重下降。從變動幅度來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的降幅較大,都超過了5個百分點,而增幅最大的是技術含量低的通用設備業和金屬制品業,反映了裝備制造業產出結構中技術含量較低,物耗比重較高的現實。
2000年中國機械類工業的深加工度指標僅為332,不但大大低于美、日、德、英、法五個發達國家1992年928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韓國1991年469的水平[14]。以裝備制造業與黑色金屬及有色金屬加工業的產值比例來看, 2006年遼寧省為136,而廣東、江蘇分別為1286和36,說明遼寧省的原材料工業與裝備制造業之間加工關聯度不高。2006年遼寧省裝備制造業深加工度為6323%,比2005年低117個百分點,而同時期的廣東、江蘇分別為8727%和7451%,導致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同時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生產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外商投資企業占有較大比重,并且掌握著產品設計、核心技術和總裝等關鍵環節,使利潤的大部分都流向國外,而國內民族企業承擔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組裝工序,實際技術密集程度、研發比重和附加值都比較低,存在著虛高度化現象。從行業成長符合度來看,美國、日本等國家都非常重視“以大用戶為中心”來發展成套類裝備,努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下游產業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生產, 積極依靠生產來滿足消費需求結構高級化,并把生產視為創造新價值的源泉。我國核電設備、干線飛機、高速鐵路設備、數控加工中心等需求收入彈性較高的大型國際先進成套設備不得不靠進口滿足需要。遼寧省裝備制造業雖然擁有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主機制造企業,但零部件、元器件等中游產業薄弱,產品質量不高,規格不齊全,缺乏與主機廠配套的能力, 行業產品滿足率低,核心零部件、基礎件和功能件的相當部分都依賴進口,成為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四個子系統的分析可以發現,遼寧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不足,競爭力較弱;資產存量較大,但技術裝備水平低,資產運行效益較差;高素質技術工人缺乏,勞動力結構變動帶有一定的市場波動性;裝備制造業深加工度不高,先進成套設備和中游產業薄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夯實基礎工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自主創新體系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由技術引進型向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型過渡,切實增強裝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加快發展區域性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平臺,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研發機構和試驗基地,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二是推動裝備制造業企業信息化,鼓勵企業積極采用計算機輔助制造、柔性制造系統、先進控制技術等信息技術改造工藝技術和裝備,大力推進先進的制造技術、先進的制造模式、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全方位的信息制造活動。三是為企業籌集科技開發經費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可以允許科研設備實行快速折舊,為高科技研究與開發提供低息的科技貸款和風險支持等。四是積極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和標準國際化,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商品。
(二)盤活資產存量,加大對傳統設備的改造
在積極培育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業的同時,也要重視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裝備制造業。深化對現有企業的改組與改制,積極用高新技術改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產出的傳統設備,實行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區域產業的重新定位整合資產,積極發展產業集群,小企業和效益不高的附屬設備要盡快剝離或淘汰。積極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逐步建立以產品為龍頭,以資本為紐帶,以設備成套為中心的集設計、開發、制造、銷售、施工和服務于一身的跨行業、跨地區的成套設備集團。
(三)推廣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加強裝備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
充分利用公共媒體和基礎設施來舉辦各種類型的科技活動,通過建立一批科普基地來推廣實用技術。建立多層次的裝備制造業研發設計和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裝備制造業適用的高級技術人才和技工。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解決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人才缺乏的問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強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建立創新、創業文化。針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多的省情,積極搞好下崗失業職工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
(四)延伸和做強產業鏈
遼寧要成為裝備制造業基地,關鍵是生產出來的產品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實現由“機械加工基地”向“裝備制造基地”跨越,實現“遼寧裝備”裝備中國。要從新型工業化的角度來延伸和做強產業鏈,形成以主機制造廠為核心、上下延伸的包括概念創意―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客戶服務―產品回收再利用等過程在內的強大產業鏈。大力推進由中小企業構成的中游產業的發展,形成以價值鏈分工為主導的裝備制造業集群內產業結構升級模式和以競爭互補為主導的裝備制造業集群內產業結構升級模式。
參考文獻:
[1] 龔仰軍產業結構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71-82,97
[2] 宋錦劍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測度問題[J]當代經濟科學,2000(3)
[3] 程如軒,盧二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計指標體系初探[J]中國統計,2001,(7)
[4] 宋國宇,劉文宗產業結構優化的經濟學分析及測度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5,(7)
[5] 郭克莎中國:改革中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38-265
[6] 王岳平中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工業結構升級[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36,150
[7] 劉志彪,等長三角托起的中國制造[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34
[8] 列寧列寧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1
[9] 高良謀,路通遼寧裝備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改造的長期趨勢與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7,(6)
[10] 李江,佟國順我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03,(11)
[11] 劉春芝集群式創新――以遼寧裝備制造業發展為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84
[12] 趙忠華發展新興裝備制造業與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19
Study on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Measur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 Review of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Wang Fujun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
Abstract:
The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some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however, a vacant area as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special Producing labor materials, ie, means of labor, its upgrading of interior structure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indicator system of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measur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signs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interior structure upgrading measur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se principles and discusses further the upgrading of interior structur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