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案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科學教學;問題意識;培養;淺析
學生如果產生問題意識,伴隨著就會出現解決問題的需要及強烈的內驅力。在試圖精確提出問題以及提出解決問題各種設想的時候,學生必須要充分地調動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和動手能力等。這樣在“做中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造力得到了培養。然而并不是全部的教育都能夠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學生,某些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只是注重單純地傳授知識,以及對現成的知識理解,并且要求全體學生幾乎用同一種思維方式來解答問題,并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在學生的身上,從不考慮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勢必會扼殺創造力于萌芽之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因此,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個起點,學生只有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尋找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地解決問題過程當中,才能夠具有科學的創造品質和探索精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讓學生對這一門課程產生問題興趣。興趣是學生研究、認識獲得知識的一個心理特征,是提高學生求知欲望的內在力量。學生如果對初中科學這一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持續地研究它,不斷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從而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由于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課程,這就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通過良好的實驗設計來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實驗設計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實驗的科學性、合理性、系統性以及趣味性等,再加上實驗課程本身就具有的探索性,非常容易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探究式”的實驗設計的方式,由學生自己進行設計,也可以由教師與學生共同來設計。由于探究式實驗將學生的推理、判斷、觀察、分析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有機結合在了一起,從而激發出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之后,才會去樂意去學習,才能夠積極思考,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真地學習和鉆研,提出的問題也就更科學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教師隨后的課程設計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學方式主要以授受式為主,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許多的學生還是比較習慣于讓教師自己提出一個個的問題,學生絲毫地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即使學生有疑問也都不敢向教師提出問題。造成這一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沒有真正地轉變教育觀念,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夠重視。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怕學生亂問影響到自己的權威;其二是怕擾亂正常的教學程序,因為一節課就40分鐘,學生問得太多的話會占用到其他課程安排的時間。因此,整個的課堂就會出現“師問生答” 、“師講生聽”等的不良現象,學生的思維一直在跟著教師走。如果要改變目前這種不良的局面,教師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多一些允許,少一些不準,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地敢做、敢說、敢想,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創設問題的情境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離不開科學探究的過程,而探究是源于問題的,問題又源于發現,而發現源于情境的創設,創設問題的情境是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的外在因素。當前,學生一般認為“問”的內容就是指對教師講授的課程沒有聽懂、沒有學會的地方。這樣一來基礎差的學生不想問,因為如果一旦問了就表示自己沒有學會、沒有聽懂,輕則就會遭到同學們的譏笑,重則還會遭到教師的嚴厲訓斥;而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都聽懂了、學會了,沒什么可以問的了。因此,在課堂上容易造成沒有學生提出問題的局面。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愛好與特長、智力與能力、知識水平等各個方面的情況,通過綜合分析學生的整體情況,精心設計出問題情境。例如在學習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提出磁場能不能產生電流。教師在科學史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親歷的生活原型,以典故、民俗、諺語、社會熱點以及學生實驗操作等來不斷地豐富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出現認知沖突,誘發出學生問題意識。通過教師創設問題的情境以及在學習興趣濃厚的基礎之上,學生就會有問題想問,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培養的學生問題意識,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呵護,同時教師也要有寬廣的心胸,能夠容納學生各種各樣的奇思怪想。初中學生求知欲旺盛,思想非常活躍,對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這就是問題意識的一個種子。在科學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這種現象教師不要一味的批評訓斥,而是要耐心地查找出現問題的原因,仔細地講解實驗步驟,消除學生因為害怕、沮喪等原因產生的心理障礙。教師不能嘲笑,不能夠求全責備,不能蔑視,而是要讓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以滿腔熱情主動地去接受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對提出問題要積極地尋求合理的部分,并要及時地給予肯定與表揚,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充分地體驗到提問、思索的樂趣,逐漸地從愛問到好問再到樂問。同時,在科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以簡單地介紹學生們所做的實驗等知識是由誰創造的,講解一下歷史趣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知識。而且,教師的那種誨人不倦、耐心指導、熱情和藹的真摯情感等,都會在學生心中打上深深地烙印。通過教師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五、總結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其實比解決一問題更為關鍵”。這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需要人們綜合地運用知識,而提出一個問題則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的表現。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總之,問題意識是當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特別是進行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的心理機制。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下大力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同時,在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文關懷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 季炯達.淺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版),2008(02)
[2] 陳小琴. 在問題中創一流人才――淺談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 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7)
[3] 段德松, 尹貽忠.“問”智之道――淺議小學語文“自問自探”教學模式下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0(11)
[4] 應慈軍,林溫云.美麗“預設”美中不足,動態“生成”動不失時――試論高中語文教案研制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