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醫養結合存在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養結合存在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養結合存在問題

第1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綜述 國內外電子商務模式研究綜述 國內外商業模式研究綜述 Mashup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內外“面子”研究綜述 國內外社會惰性研究綜述 國內外小費研究綜述 移動閱讀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內外組織承諾研究綜述 國內外組織傳播研究綜述 國內外工業旅游研究綜述 國內外完美主義研究綜述 國內外休閑體育研究綜述 國內外盈余質量研究綜述 國內外導游素質研究綜述 國內外信息消費研究綜述 國內外盈余管理研究綜述 國內外創業環境研究綜述 國內外教科書插圖研究綜述 國內外農業物流研究綜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經濟的人口圖譜 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DB/OL]. .

[3] WHO. Home-based and long-term care, Report of a WHO study group(R).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98.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4] Allison M. Williams,Li Wang,Peter Kitchen.Differential impacts of care-giving across three caregiver groups in Canada:end-of-life care, long-term care and short-term care[J].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4,22(2): 187-196

[5] France Portrait, Maarten Lindeboom, Dorly Deeg.The use of long-term care services by the Dutch elderly[J].Health Economics,2000,9(6):513-531.

[6] August ?sterle.Long-term Care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in Addressing a ‘New’ Social Risk.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J].Volume 44, Issue 4, August 2010:461-480.

[7] Shwu Chong Wu,Chao-Mei.ChuPublic .Attitudes Toward Long-Term Care Arrangements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J].Australian Journal on Ageing,1996,15(2):62-68

[8] Jutta Pulkki, Prof. Marja Jylh, Leena Forma, et al. Pekka Rissanen.Long-term care use among old people in their last 2 years of life: variations across Finland[J].Health &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6,24(4):439-449.

[9] SunWoo.Long-Term Care Policy for Functionally Dependent Older People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4,57(2):47-62.

[10] 吳侃,錢佳慧,羅會強,等.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構建現狀及存在問題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6(10):1805-1807,1811.

[11] 劉穩,徐昕,李士雪. 基于SWOT分析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11):815-817,822.

[12] 劉清發.嵌入性視角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35(6):94-97.

[13] Nicholas Barr.Long-term Care: A Suitable Case for Social Insurance[J].Reforming Long-Term Care in Europe,2011:3-18.

[14] Cullen T Hayashida.Leading long-term care indicators for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Developmental efforts from the US[J].Geriatrics & GerontologyInternational,2004,4(1):309-310.

[15] Joan Costa-Font.Reforming Long-Term Care in Europe[J].Wiley-Blackwell,2011(9):20.

[16] Joan Costa-Font, Jose-Luis Fernandez , Katherine Swartz.Transitioning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Long-Term Care Systems[J].Health Economics,2015,24(1):1-3.

[17] Barbara Da Roit, Blanche Le Bihan,August sterle.Long-TermCare Policies in Italy, Austria and France: Variations in Cash-for-Care Schemes[J].Reforming The Bismarckian Welfare Systems,2009:118-135.

[18] 俊峰,王碩. 城市“醫養結合”型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以合肥市為例[J].城市問題,2016(6):92-97.

第2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今日是國際家庭日,省衛生計生委則發表了《遼寧省農村家庭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幫助市民了解遼寧省農村家庭基本狀況及女孩家庭發展需求。

具體表現為家庭養老保障功能弱化、養老模式單一、養老機構匱乏、獨女家庭養老困難等問題。報告分析認為,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為缺乏經濟來源、社會養老服務水平低、獨女家庭養老能力較弱等。

要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可以增加公立養老機構的資金投入,推廣實施家庭養老服務大院新模式、在社區建立微型養老院或形成微型-大型養老院模式,推崇醫養結合;同時,針對獨女家庭養老經濟收入來源單一、家庭醫療護理缺失的困難,加大家庭養老扶助支持力度,提高獨女家庭養老質量;鼓勵支持社會養老,發展養老服務行業。

在農村家庭子女教育狀況方面,農村家庭的子女教育負擔沉重、子女教育費用來源單一、子女教育機會存在性別差異等方面均存在問題。

報告提出了提高計生女孩家庭教育資助水平、提高助學貸款申請成功率、增加貧困學生兼職收入等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相應對策。

第3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健康產業 發展現狀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a)-0082-02

我國的健康產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產業,其產業經濟方面,包括醫規模和總容量都在不斷擴大[1]。近年來,濰坊市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擴大,內部結構優化,健康產品質量提高,健康服務功能完善提升,輻射健康種養業、健康制造業、健康服務業在內的健康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1 健康產業發展現狀

(1)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具規模。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69處、農村幸福院480處、互助養老服務點1200個、醫養結合服務機構9家。全市現有養老床位4.1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28張。培育或引進品牌養老服務組織41家,建成縣級養老信息化平臺7處。社會化養老發展迅速,全市登記注冊社會辦養老機構達83家,其中在建51家,設計床位3.1萬張。大力推廣“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形成了濰城區華都頤年園、高新區鶴祥安養中心為代表的一批“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機構。

(2)健康商貿流通體系規模擴大。形成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山東康惠醫藥有限公司、山東遠東醫藥有限公司等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醫藥流通龍頭企業12家,其中,過10億元的3家,過60億元的1家。奎文醫藥物流園、寒亭臨港物流園、濰城魯東物流園等與健康產品相關的物流園已經建成運營。具備完善的醫藥產品零售市場,山東海王星辰民康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濰坊百姓福醫藥連鎖公司等連鎖經營門店均在50家以上,藥品質量優、品種全、覆蓋面廣、服務規范,滿足了人民群眾安全和便利的購藥需求。

(3)形成了較強的醫藥研發能力。已初步形成“科研孵化―成果轉化―產業化”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重點開展中藥現代化、生物工程、海洋藥物、醫療器械、現代農業等相關領域的研發及產業化發展。其中生物醫藥產業園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是山東省最早的“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化孵化器”,建有生物醫藥公共技術平臺、智能孵化器和企業研發中心,配置近2億元的國際先進儀器設備,已聚集150多家企業,涵蓋中藥、生物制藥、醫藥中間體、海洋藥物等新醫藥的研發生產銷售。

(4)健康農產品生產水平較高。全市建成國家級蔬菜、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26處,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處,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2處,市級優質農產品示范園區150處。“三品”認證總數量達到1 370個,基地總面積發展到540萬畝。峽山區創建為全省唯一一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在安丘市實施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產業集群建設,在壽光、諸城、高密實施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企業基地建設。

2 健康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1)產業層次不高。濰坊市健康產業尚未形成一體化發展,重要的行業細分領域布局分散,發展水平較低。在以醫藥、醫療器械、保健品為主的健康制造領域尚缺乏具有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龍頭企業。在全國2 100多家同類企業主營業務排名中,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第533位,山東濰坊精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排名第744位,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排名第934位。

(2)產業政策體系不健全。濰坊市健康產業尚無系統全面的產業發展政策,健康產業細分領域方面,如保健品、中醫養生健身等,尚未出臺針對性的政策對其進行引導和監管。機構養老方面,缺乏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評價標準。

(3)高素質人才缺乏。高端健康產業人才如研究開發、醫療服務、企業孵化人才嚴重缺乏。優秀企業管理人員多為外地引進人才,本地成長人才缺乏,適應國際化發展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更為匱乏。高素質職業人才普遍不足,健康管理服務、養生保健服務、健身健體、健康體檢服務等健康服務機構專業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弱、數量少[2]。

(4)產業投資規模小。雖然濰坊市健康產業投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與其他行業比較,健康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有待加強。特別是藥材種養、醫藥制造、保健食品、科技研發等領域投資較少,與行業整體發展目標差距較大,制約我市健康產業發展。

3 推進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1)培育龍頭企業。著力培育華都養老集團、濰坊鶴祥安養中心、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壽光富康制藥有限公司、魯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澤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興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等健康產業龍頭企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引領濰坊市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2)擴大中成藥生產。立足濰坊市現有藥材種養基礎和藥材品種特點,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利用現代醫藥理論和高新技術嫁接改造傳統中成藥劑型和成方,推進中藥現代化,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創新產品,打造中成藥現代化生產基地。重點以山東沃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為基礎,加強中藥提取、分離、純化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加快心可舒、腦血疏等心腦血管用藥、速效劑型的開發。以諸城浩天藥業為基礎,加快超臨界萃取、超微粉碎、噴霧干燥、大孔樹脂吸附等中藥提取新工藝的推廣應用,提高中藥提取物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質量。

(3)“互聯網+”融合發展。把握“互聯網+”時代來臨機遇,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智慧健康管理、智慧養老服務、溯源產品生產等為主體的智慧健康產業的發展。利用云計算技術,以大數據管理為支撐,建立“濰坊健康云”,提高全市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

(4)搭建市場平臺。引導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廣交會、風箏會、菜博會等市內外重要展會,加強與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等城市的對接與合作,充分利用展會平臺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協調推動區域內電子商務發展,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電子商務新業態,構建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信用體系,支持各類電子商務平臺跨區域建設、運營,不斷地豐富商品和服務種類,逐步形成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體系。

4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水平的提高,健康產業越來越成為人民關注的焦點[3]。因此,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直接關系國計民生,極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參考文獻

[1] 張俊祥,李振興,田玲,等.我國健康產業發展面臨態勢和需求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1(2):50-53.

第4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 民辦養老機構;錯位發展;珠海市

據統計顯示,珠海市已于2011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的局面日益加劇,社會化養老問題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機構養老作為實現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一直受到政府與社會較多的關注。伴隨近年來機構養老需求的不斷加大,民辦養老機構在數量和規模上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現有法律法規、金融信貸、護工嚴重不足等原因,嚴重的制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如何破解發展困局,成為了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民辦養老機構的基本現狀及存在問題

1、起步較晚,規模偏小

珠海市第一家民辦養老機構開辦于1997年,截止到2015年,全市民辦養老機構僅10家。全市床位數總計1096張,入住老人667人,平均入住率為60.86%,占地面積5000平米以上的僅2家,投資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僅3家。養老產業作為一項長效、微利的產業,規模小就形成不了規模效益,無法更好的分攤運營成本,收費就難以降低,最終使低收入老人無法涉足。

2、政策利好,落實艱難

根據《廣東省民辦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規定》和《珠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辦法》等有關文件,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可以享受稅收、土地、信貸、水電、燃氣和床位補貼等優惠政策,但有關部門沒有制定可操作的辦法,致使優惠政策落實難的情況普遍存在。根據訪談有關民辦養老機構管理人員,機構除享受到了稅收、床位補貼、水電費優惠外,在信貸利息、人身意外險、土地使用、通訊費等方面則基本沒有享受。

3、經營困難,人才缺乏

從訪談中了解到,民辦養老機構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大多依靠自籌資金,只有個別機構爭取到少量的社會捐贈。由于前期較多的硬件投入,回收周期長,加上入住率較低等因素,目前只有6家機構能持平或微利運營,仍有4家機構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本市機構共有護工總數195人,平均一個護工需要護理4個老人,護工嚴重不足。由于勞動強度較大、工作時間長、待遇較低,機構大多通過勞務市場、熟人介紹等方式招聘護工,多為外地40-50歲的農村婦女。機構普遍反映護工招聘難、流動性高,更無法考慮護工的培訓和發展問題,由此造成護工的護理知識和技能缺乏,護理水平難以提升。

4、缺乏特色,定位混亂

在與公辦養老機構先天不公平競爭的環境下,民辦養老機構定位混亂,沒有凸顯經營特色。公辦養老機構的定位是“保基本、兜底線”,重點為“五保”、“三無”和城鄉困難老人兜底,其他老人則由民辦養老機構唱主角。但現實中公辦養老機構利用現有資源優勢,與民辦養老機構爭市場,以收養自費入住老人為主,造成公辦排不上隊,民辦住不滿的情況普遍存在。同時,走訪發現所有民辦養老機構收養的老人從完全自理型、半自理型到不能自理型,甚至延伸到“臨終關懷”的老人,雖然在收費標準上均體現為一級、二級、三級及專門護理,但實際老人大多處于混住狀態,也沒有配備相應級別的護理人員,同時在硬件配備、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等方面并沒有因護理等級的不同而有所區分。

二、錯位發展是民辦養老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錯位發展是指行為主體在競爭中依托自身優勢形成的獨特的發展模式,是采取規避劣勢、以錯位優勢來實現自身發展的競爭性戰略。相比公辦養老機構,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歷史短,缺乏整體規劃,社會聲譽不高,同質化競爭較為普遍,必須找準空缺,“有所為,有所不為”,采取錯位發展戰略,才能實現民辦養老機構的良性發展。

1、對比公辦養老機構,要打造品牌,提升競爭力

在養老服務行業的功能格局中,公辦養老機構致力于“有沒有”,而民辦養老機構需要注重“好不好”的差別化發展。民辦養老機構應以品牌戰略來推動機構的強勁發展,在研究分析老年消費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基礎上,挖掘自身優勢,差異化經營,區分建設成普惠型、高檔型和護理型養老機構,構建福利性、公益性和經營性并舉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作為全國最佳宜居城市和文化旅游城市之一,珠海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圍繞這些特色優勢,興建一兩家高端養老機構,滿足高端人才的敬老需求,同時為港澳乃至全國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人提供“旅游養老”和“候鳥養老”,提升珠海養老產業發展水平。另外,對于部分醫療基礎較好的養老機構,可以選擇“醫養結合”的模式。比如,機構配備相應的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滿足有慢性病老人的治療康復需求;與醫院距離較近的養老機構,將醫院的醫療資源無縫引入養老機構;鼓勵部分資本投入老年康復醫療行業,給養老機構配套服務,實現醫養結合等。

2、按照照顧程度需求不同,調整規模結構

一方面,條件較好,資源較豐富的民辦養老機構可以向規模經濟的方向發展,按照“輕度護理”、“中度護理”、“重度護理”進行細致的服務劃分,分別收養生活自理能力程度不同的老人,以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另一方面,規模較小的民辦養老機構,將服務異質性和類型多樣化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逐步提高收養需重度護理老人的比重,加強個性化養老服務,在硬件條件不具有比較優勢的時候,重點發展精神層面的養老需求,推出特色養老服務,凸顯機構在行業競爭中的區別性特征。

三、整合各方資源,破解制約因素

1、破解資金制約

第一,走“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的道路,政府在創辦和運營經費方面給予民辦養老機構資金支持。第二,政府可以制定相對靈活的貸款政策,明確銀行在民辦養老機構發展過程中應發揮的作用。對于資金不足,但有潛在償還能力且信譽良好的機構,可以以國家信譽擔保為機構籌集必要的運營資金。同時,適當的允許民辦養老機構以部分地產抵押貸款,并給予低息或是免息照顧。第三,成立“政府牽頭、社會共同參與”的“為老服務基金”。政府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引導基金,用于吸引社會資金共同投資,并留一部分資金作為公益補償基金。如果民辦養老機構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不能按時償還銀行貸款,由補償基金代為償還。[1]

2、破解結構制約

建立民辦養老機構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功能,引導建立防范機制,有效防止民辦機構之間以及民辦機構與公辦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推動民辦養老機構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自律軌道。[2]行業協會應做好機構養老需求調研,制定發展規劃綱要,協調各民辦養老機構找準定位,形成結構合理、不同類型機構互補發展的局面。

3、破解人力資源制約

目前養老服務急需的護工缺口大,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組建護工儲備庫,由協會負責組織護工的招聘和培訓,持證上崗。各機構與協會簽訂協議,向協會上交會費和培訓費,從而獲得穩定的有一定技能保障的護工來源,免除機構發展的后顧之憂。同時,民辦養老機構可以從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中招收醫療護理、營養保健等專業人才,充實到養老服務隊伍中來,也可以通過減免學費、選送培訓、定向委培等形式,培養緊缺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和養老機構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第5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

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醫患關系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尚不能完全滿足我國全體國民的需要。

1 醫療保障覆蓋的范圍面小,人均分布不均衡

1.1 我國地域遼闊,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但醫療保障的面卻很狹窄。截至2005年底全國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709萬,農村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17900萬,醫療保障覆蓋面太小,仍然有44.8%的城鎮人口和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1]。這對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而現行的農村醫保主要采用自愿參加的原則,事實上只有農村中生活水平相當的群體才能參加。而最貧困的農村居民,卻因為缺乏經濟來源而無法參加醫保。使得大量的農民缺少醫療保障,他們的健康權缺乏制度保障,國家的醫療保障制度運作過程中無法充分體現公平性,廣大農村缺醫少藥、因藥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1.2 各地方經濟發展又極不平衡,特別是東西部。社會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性,使得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人均收入和實際支付能力差距很大。如2000年,農民人均衛生總費用為188.6元,城市居民人均總費用則為710.2元,前者僅為后者的1/4[2]。使得經濟發展水平已成為制約擴大醫療保障覆蓋范圍的關鍵因素之一。

1.3 城市和農村保障存在著不合理的差距 受歷史余留下來的城鄉二元化格局影響,使城市和農村保障存在著不合理的差距,醫療保障的覆蓋率明顯不同。見表1。

從以上可以看出城市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醫療保障覆蓋率明顯上升,而農村各個水平都比較均衡。但總體上城市的覆蓋率都比農村高,特別是城市高收入的要比農村低收入的高4倍多。這主要是城鄉的二元化格局,城鎮實行的是高就業、高補貼的社會保障制度,即有了城市戶口和穩定的工作,就可享受社會醫療保障。而農村實行的是國家救濟和群眾互助為主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從而使醫療保障水平低于城市。

1.4 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和醫療資源的浪費之間的矛盾。

1.4.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對醫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已經不局限于有病才去看醫生的傳統觀念,追求的是提前的預防和保健。他們使得有時本不需要的資源得到的浪費。而占大多數的貧困人卻支付不起這高額的費用,使得他們有病也沒錢去看。從而使貧富的差距又進一步拉大。

1.4.2 而作為醫院財富創造者的醫生,為獲得更大的利潤,出現濫開藥、濫開檢查單和藥價虛高等現象大大加劇患者的負擔。而導致醫院的濫開藥、濫檢查和藥價虛高的主要原因則又是有一種一直未能被人們所重視的醫保和醫療運作機制,特別是一些藥商直接與醫生聯系,通過醫生多開藥可多拿回扣等途徑,從而進一步加劇的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看不起病的矛盾。

2 醫療保障體系中的藥品供應

2.1 當前藥品供應的現狀 藥品的生產和流通領域存在著嚴重問題,普遍存在的現象致使藥品虛高定價,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現在有很多的制藥廠家直接與醫院掛鉤,表面上實行的是競標制,其實有好多都是誰給的回扣多就給誰。另一種情況是,推銷商直接與科室醫生聯系,通過開多少藥可以拿多少回扣的原則,間接鼓勵醫生多開藥。使老百姓一有病到醫院看下,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從而使他們有病也不敢去醫院看,醫院成為富人的地方。醫院“以藥養醫”的補償機制,藥品生產和流通體制的弊端,對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順利運轉形成了嚴重的沖擊。新醫改方案也提到以后醫院不直接接觸藥品,而是通過衛生局作為中介。隨可省去醫院與藥商的接觸,但新矛盾也一定會隨之出現。

2.2 為解決存在問題,政府要加強藥品供應體系的建設,完善藥品市場競爭機制,解決城鄉居民的購藥價格問題。

2.2.1 藥品價格一直是普通老百姓最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其能不能很好的解決,是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其主要由市場決定,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藥品供應狀況、市場競爭程度等多種因素制約。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藥品的審批力度、加強對藥品競爭市場的監督,建立健全藥品安全監管網絡。從而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2.2 加強藥品市場宏觀調控,進行積極引導,保證有足夠多的企業進入藥品市場,讓它們進行公平競爭。要加強對藥品企業數量、布局、質量等方面的宏觀調控,避免藥品供應企業布局“一窩蜂”現象,尤其要鼓勵和引導那些實力雄厚、經營規范、規模較大的企業向邊遠、貧困的鄉村縱深連鎖,保障農村地區的藥品供應[4]。

3 醫療保障體系中的藥品供應和醫患關系

3.1 醫患關系的現狀 醫患關系是指醫生、護士、醫技人員以及管理人員與患者以及有關的家屬、監護人、單位組織等群體之間的關系[5]。現在有很多醫患之間缺乏信任、溝通不夠,是造成醫患矛盾的重要原因。臨床醫療工作的部分醫務人員有時不能設身處地替患者著想,有時較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這樣使患者對醫務工作者產生不信任。同時有些患者及家屬對醫務人員也缺乏理解,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急于求成,達不到要求時,就會對醫務人員產生懷疑和不信任,不能積極配合整個治療過程,因此就會產生許多矛盾;有了矛盾,醫患之間又缺乏溝通,從而使矛盾進一步激化,最后導致醫患關系的不和諧。醫務工作者是人,而不是“全能的神”,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有時是患者及家屬的期望值過高,即使醫生盡心盡力去救治每一個患者,但仍會有一些患者由于種種原因而達不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有的甚至死亡,再說,有時一個疾病的誤診、療效差,不單純是醫生的技術水平問題同時還涉及臨床思維方法、知識廣度、當時的客觀條件等等,就患者而言,誤診、療效差除了疾病本身的復雜性外,還與求醫者當時的心態。以上只是影響醫患關系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醫療運行體制余留下來的弊端,只有正確處理好才能使醫患關系變得和諧。

3.2 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最主要矛盾―“以藥養醫”,這同時也是醫改的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和用藥安全,控制藥品價格上漲。陳竺部長在介紹新醫改方案時也多次強調,公立醫院將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運行與藥品銷售的利益聯系,從而降低藥品價格[6]。可見國家也逐漸認識到現行醫療體制下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之所在。只要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使問題較好得到解決。

4 對醫療保障體系的藥品供應和醫患關系問題提出的舉措

4.1 轉變醫療運行機制,確實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 現行醫療運行機制的弊端已經漸漸暴露出來,其中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看不起病便是其高度體現,如果政府不采取相應措施將會使該問題成為阻礙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新醫改便是在這樣一個條件下孕育而生了,體現政府一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但接下來任務更加艱巨,政府應該好好把關,嚴厲打擊非法藥品促銷,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使人民不會再因看病貴、看病難、看不起病而煩惱。

4.2 逐步完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舉措 要想讓中國人都能有錢看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健康,就必須逐步完善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構建全民醫保,發揮政府有效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但醫院由于其特殊性,決定了我國醫療市場必然走政府主導與引入市場體制相結合的模式,政府為其提供一個公平和效率的環境,讓它們進行公平競爭。我國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有著明顯差異,社會的各個群體收入不同,經濟能力不同,如果沒有中央財政支持,覆蓋全民的醫保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政府在監管同時,應該加大對醫療體系的投入,使醫療保障覆蓋面更加廣。

4.3 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解決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 醫療保障制度的目標是利用最少資源為最多數人口提供健康保障,不能僅僅使部分健康的人群更健康,而首先應當使那些沒有健康保障的人群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障,這樣才符合社會福利最大化原則[7]。但是好多邊遠地區的貧困農民連溫飽問題有時都顧不上了,哪有錢在去看病請醫。政府應該對這些群體加大救助力度,只有把失業、下崗及其他貧困人員安置好,才能保障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人民才能從根本上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溫暖。

4.4 醫保、醫療、醫藥“三改聯動”,創造醫療保障制度實施的良好環境 醫療、醫保和醫藥是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三個組成部分,只有三個方面協調運作,才能保障整個醫療系統正常地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醫療、醫保和醫藥在醫療系統中的定位和相互之間的密切關系,決定了三項改革必須聯動,齊頭并進[8]。政府要通過采取適當措施轉變陳舊“以藥養醫”的模式,嚴格把握藥品生產和流通環節,防止出現濫開藥、濫開檢查單和藥價虛高等現象。從而用最少的資源滿足我國最大全體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

4.5 可建立多層次服務機制,分層次滿足公民醫療服務需要 可將醫療分為基本醫療服務和非基本醫療服務。對于基本醫療,以政府投入為主,針對大部分常見病、多發病,為全民提供所需藥品和診療手段的基本醫療服務,從而滿足全體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對于非基本醫療服務包以外的醫療衛生需求,則由居民自己承擔費用。做到使國家有限資源更加合理、有序得到配置,從而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4.6 可通過吸收愛心人士捐贈,發行健康福利彩票等方式,來彌補資金短缺問題 許多海外華僑愛國人士發達不忘祖國,非常愿意為經濟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同時政府也要嚴格監督,防止慈善基金落入個人腰包。有資金做保障,醫院醫院可以給患者開辟“綠色通道”,為不享受國家醫療保障,又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醫療條件。也可以借鑒福彩發行,發行健康福利彩票,建立我國的健康福利公益金,為尚無制度保障的公民,經濟有困難的患者,提供生命保障。

參 考 文 獻

[1] 李健.完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為醫患關系的和諧提供制度保障.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112(02):32-34.

[2] 高潔芬.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面臨的主要困難及對策.衛生經濟研究,2005,(03):20-21.

[3] 房莉杰.我國城鄉人口醫療保障研究.人口學刊,2007,162(2):48-53.

[4] 楊愛民,張新輝.切實加強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齊魯藥事,2008,(01):10-11.

[5] 李倩.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華現代醫學與臨床,2007,6(06):77.

[6] 張超.醫改大廈已經破土動工.中國衛生產業,2008,(04):30-33.

第6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國醫療衛生領域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老百姓的醫療健康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以藥養醫”醫療衛生體制存在諸多弊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更不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雖然近年來我國各地在積極探索醫藥分業的模式。但由于醫藥分業的復雜性以及體制性的障礙.現有的醫藥分業模式從其實施效果來看都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現有醫藥分業模式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醫藥分業模式——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具體論述該模式的基本構架、運行機理、創新之處以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進而探討該模式實施的體制保障和資金來源問題。該模式的提出及實施,旨在突破“以藥養醫”的體制,實現真正的醫藥分業,為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新的視角和路徑,以促進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解決。

二、我國公立醫院醫藥分業現有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1.我國公立醫院醫藥分業現有模式概述

(1)藥房改建模式。藥房改建模式是藥房權力幾乎沒有讓渡的一種模式。該模式指醫療機構把所擁有的藥房從醫療體系中獨立出來。以藥品零售的角色參與市場競爭。但醫療機構仍擁有藥房所有權和經營i權。改建模式帶來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如株洲市醫院實行藥房改建后。有效抑制了處方外流現象,醫院收入不降反升(黃興華,2007),同時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但該模式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由于藥房還是屬于醫院經營.沒有從根本切斷醫院與藥品收入之間的聯系,所引入的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只是提高了“以藥養醫”的效率,并沒有真正實現醫藥分業。

(2)藥房托管模式。在藥房托管模式中,藥房權力有了一定的讓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課題組,2007)將藥房托管定義為,醫院藥房實行企業化托管經營。即醫院所有者通過契約形式。將醫院藥房交由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并能夠承擔相應經營風險的法人去有償經營,是一種通過明晰醫院藥房所有者、經營者權利關系。保證醫院藥房財產保值增值并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經營活動。藥房托管模式的特點是藥房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醫療機構不再過問藥房經營細節,只分享企業利潤。該模式同樣擁有改革阻力較小、醫藥相互促進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例如,由于醫院在藥品采購目錄上還擁有很大的決定權.政府補償機制沒有實施到位.存在供貨的及時性與連續性以及托管企業的選擇等問題。藥房托管模式雖然實現了藥房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但醫院與藥房仍然存在隸屬關系.并沒有完全分離。(3)藥房剝離模式。與前幾種模式相比,藥房剝離模式權力的讓渡更為徹底。醫療機構采取出售、招標、重組等方式將藥房分離出去,完全交給企業經營管理,使之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自主經營,照章納稅。與社會藥店展開公平的競爭,醫院不再參與藥品利潤的分成。其特點是完全取消了醫療機構對藥房的所有權與經營權,藥房與醫療機構在經濟利益上完全分離。該模式打破了醫療機構對藥品消費的壟斷,切斷了醫藥之間的經濟利益聯系。具有明顯的改革效果(宋芳,2007)。但同時剝離模式也存在一些發展的問題.如改革難度較大、藥房產權不清、藥品供應不足,以及管理、經營理念與原醫務人員的融合、醫藥流通監督、如何形成規模效應等。

2.我國公立醫院現有醫藥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

(1)醫生和藥品銷售的利益關系難切斷。現有醫藥分業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從根本上切斷醫生處方和藥品銷售的利益關系,醫藥分業并不徹底。“改建”模式中,醫療機構仍擁有藥房所有權和經營權,只是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業;“托管”模式中,醫院享受托管企業的利潤分成。在藥品采購目錄上擁有很大的決定權,決定了醫院、醫生和藥品銷售仍存在利益關系。

(2)政府補償及稅收問題。在“醫藥養醫”體制下,公立醫院維持正常運營的費用主要來源于藥品銷售收入。醫藥分業面臨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分業之后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問題。事實上這是制約醫藥分業的重要瓶頸,也是影響到能否真正實現醫藥分業的關鍵之一。此外,在分業之前,公立醫院銷售藥品是無須納稅的,但實行醫藥分業管理后,藥房就成了自負盈虧的藥品零售企業,必須照章納稅。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壓縮藥品銷售的利潤空間,進而削弱醫藥分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醫藥分業的順利進行。

(3)老百姓的醫藥費用負擔并未實質性減輕。醫藥分業的出發點是要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目前幾種醫藥分業模式實施的效果來看,盡管老百姓的醫藥費用支出有了一定的降低,但是由于上述幾種醫藥分業模式并未真正實現醫、藥分業,公立醫院和藥品銷售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各種利益聯系。醫和藥的這種關系決定了它們之間仍然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其必然的后果是:醫療費用居高不下,老百姓的醫藥費用負擔并未實質性減輕。

(4)藥品供給難以得到保障。實施醫藥分業之后,藥品的銷售渠道由醫院轉為社會零售藥店。醫藥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個別藥品缺貨或供應不及時,特別是那些利潤低、用量少的藥品,難以保證及時供應:另外,特需急需藥品儲備不足,無法保證患者及時用藥。因此,在實施醫藥分業的同時。應建立合理的藥品流通體系,加強對零售藥店的監管。

三、醫院藥店超市模式是我國公立醫院醫藥分業的一種新模式

1.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構架鑒于當前我國醫藥分業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以及老百姓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現實需求。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醫藥分業道路.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醫藥分業涉及到政府、公立醫院、患者與藥品經營企業等不同主體的利益。醫藥分業模式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協調好四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方利益關系以及實際可操作性,本文提出一種新的醫藥分業模式——“醫院藥店超市模式”。該模式的框架如圖l所示。.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運行機理從圖1可以看出,醫院藥店超市模式中,醫院和藥品銷售是相互獨立的。公立醫院采取招標的方式出讓店面,將藥房分離出去,完全交給企業經營管理,使之成為獨立法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醫院不再參與藥店藥品銷售利潤的分成,只向藥品經營企業收取藥房場地的租金。在醫院藥店超市模式下.患者到醫院就診,醫生對其開通用名處方。采用藥品通用名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制訂的合理用藥指標之一(李欣,2006)。通用名處方不僅切斷了醫生開處方與藥品銷售的利益關系,有利于制約醫生開單提成、收受回扣的行為,使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用藥;更重要的是將藥品的選擇權交還給了患者自己。患者憑借通用名處方既可以在就近醫院藥店超市購買相應的藥品,也可以在其他社會藥店購買。另外.對門診患者購買藥品實行兩條線分別管理,即患者獲得醫生處方后,不同性質的藥品通過不同途徑和方式進行購買結算。對于一般藥品,患者需要憑處方到醫院藥店超市內購買。藥店超市至少由3家藥店組成,并且藥店超市內的每家藥店都實行藥品集合報價競價智能銷售系統。智能貨架實際是信息化物流管理,患者的電子處方傳至藥店,經確認后,同種通用名的藥品在相應的貨架位置上的指示燈亮,患者自行選擇需要的藥品。患者憑購藥單證,結算時統一開具醫院發票。而如果患者需要的是特殊藥品或門診輸液藥品,則需要到醫院專門設置的中心藥房購藥。設置醫療機構中心藥房,主要是基于特殊藥品的規定和用藥安全的考慮。醫院藥店超市模式不僅通過出租門診藥房。在藥房所有權方面體現了醫藥分業,而且通過開通用名處方,鼓勵處方外流等措施,在患者的就診環節也實現了醫藥分業。

2.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創新之處

(1)采用出租門診藥房的方式,徹底切斷了醫院與藥品經營企業的利益關系,使其在經濟利益上完全分離,符合國際上關于醫藥分業的要求和趨勢。真正實現了醫生和藥師的分工、藥品處方權和調配權的分離。

(2)規定門診醫生在開處方時,統一書寫藥品的通用名。在我國已有的三種醫藥分業模式中,均未提出采用通用名處方,在這種情況下,醫生還是可能和社會藥店的銷售人員有利益關系。本模式中患者持有通用名處方可以自主選擇藥品.徹底切斷了醫生和藥品銷售的利益關系。通用名處方的規定,使在醫生開處方這個環節實現了醫藥分業。

(3)智能銷售系統是一種信息化的物流管理,目前國內實施該系統的藥店還比較少。實行這個系統有兩個好處:一是方便患者購藥,患者不用親身步入每家藥店.就可以知道每家藥店藥品的價格,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減少差錯。二是防止了藥店人員銷售高價藥行為。因為患者在購買藥品時,通常情況下藥店人員會憑借信息優勢,向患者推薦價格比較高的藥品。在實施智能系統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顯示出每家藥店同種藥品的價格。供患者自己選擇,使患者在選藥購藥的過程中做到了醫藥分業。

(4)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在實施初期允許藥店開具醫院發票。在實施新模式初期,由于我國醫保政策體系的限制.患者在一般的藥店購買的藥品不能報銷。為了避免醫藥分業之后給患者醫保報銷帶來不便,藥店在銷售藥品時統一開具醫院發票:同時這也使藥店享受到免稅優惠,這也是該模式不同于剝離模式的地方。

3.醫院藥店超市模式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兼顧了患者、公立醫院、政府以及藥品經營企業等多方利益.能夠達到“共贏”:

(1)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傳統的醫療服務過程中,患者在用藥方面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者:既不能享有藥品的選擇權,在藥品購買時又不能討價還價。由于醫院藥店超市模式通過開通用名處方、實行智能銷售系統,給予患者更多的主動權:在選擇購買藥品時。既可以選擇這個品牌的藥品,也可以選擇那個品牌的藥品;此外,對于同一品牌的藥品還可以貨比三家,買到性價比最高的藥品。由此可見,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給老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可以有效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醫院藥店超市模式有利于公立醫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將門診藥房完全出租給藥品經營企業之后,醫院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醫院的經營管理中,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另外醫藥分業后,如果醫院招標的藥店藥品價格下降,也會吸引更多的患者到該醫院就診.在獲得醫療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醫院的知名度。有利于促進公立醫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實施有利于政府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在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公立醫院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個重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實施有利于還原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為老百姓提供價廉物美的公共醫療服務。本文所提出的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具有很強的現實可操作性.對于打破固有的“以藥養醫”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于政府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具有建設性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4)醫院藥店超市模式有利于提高藥品銷售企業的專業化經營水平。醫藥分業之后,整個門診藥品市場交給了藥品銷售企業,通過專業化經營管理,在正常的市場競爭下銷售藥品,市場空間的擴大使藥品經營企業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利潤。此外該模式實施初期。進駐醫院的藥品經營企業銷售藥品可以開具醫院發票。即可以享受免稅待遇,降低了藥品經營企業的成本,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藥品經營企業進駐醫院的積極性.有利于醫藥分業的順利推行。

四,我國公立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實現的體制保障我國公立醫院要實施藥店超市模式。真正實現醫藥分業.還需要從相關體制上予以保障:

1.相關政策的支持

(1)醫保政策。目前我國的醫保報銷體系是以醫院為主體的報銷體系。不能滿足醫藥分業的要求。實行藥店超市模式后,患者購藥的主要途徑由醫院變為社會零售藥店。以醫院為主體的報銷政策意味著大多數在藥店購買的藥品不能報銷,從而給患者醫保報銷帶來了問題。另一方面,如果在藥店購買的藥品不能報銷。不利于藥店藥品銷售和市場競爭,會降低零售藥店參與醫藥分業的積極性。因此,在實行徹底的醫藥分業之后,應該對醫保政策進行改革,由原來的以醫院為主體的報銷體系轉變為以社會零售藥店為主體的報銷體系——在現有數量的基礎上。適量增加定點藥店的數量。將盡可能多的藥店納入醫保體系中。

(2)稅收政策。在該模式實施的初期階段,允許藥店開具醫院發票,意味著藥店可以享受免稅優惠。表面上看來這與我國現行的稅收政策是不吻合的,但本質上與稅收政策是一致的。因為在醫院藥店超市模式實施初期,之所以允許藥店開具醫院的發票,主要是考慮到方便患者報銷醫藥費用。另一方面,藥店可以將減免稅收的資金用于自身規模的擴大,形成規模經濟。有利于降低藥價。所以在該模式實施初期,需要稅收部門的支持,應該改變傳統的觀念,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調整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同時對藥店的行為進行監督.如果其將減免的稅收用于其他不利于醫藥分業的途徑。醫院可以取消其通過開具醫院發票獲得的免稅資格。

2.建立合理的藥品流通體系現階段,我國藥品流通體系不健全。藥品經營銷售市場非常不規范,基本上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為了保障公立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順利實施.必須建立健全藥品流通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速整合醫藥批發企業。目前,我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缺乏規模經濟效益,不能滿足全藥品零售的龐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速整合醫藥批發企業。藥品批發企業應當通過重組、合并、聯合等方式做大規模.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升級管理水平和硬件水平。保證自身具備滿足零售藥店對藥品運輸和倉儲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擴大零售藥店的規模,加強零售藥店管理。醫藥合業背景下。社會零售藥店在藥品銷售方面一直處于劣勢地位,導致目前的大部分零售藥店規模小,資金分散,在藥品種類、硬件條件、執業藥師等方面和醫院門診藥房差距很大。因此,醫藥分業后需要建立一大批上規模的、規范的藥店。政府部門可以在政策上支持零售藥店的發展,比如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同時應該加強對零售藥店的監管,避免出現零售藥店惡性競爭的局面。

3.資金來源保障

要保證公立醫院藥店超市模式的順利實施,除了要有醫保、稅收等方面政策體系的支持外,還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來源,以保障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在醫院藥店超市模式中.用于補償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可以分為五部分(如圖l所示):(1)政府財政補助,(2)醫療服務合理定價,(3)中心藥房收入,(4)民間資本的引入。(5)藥店租金。其中,中心藥房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特殊藥品和門診輸液藥品的收入,藥店租金就是通過出租門診藥房獲得的收入。醫藥分業后。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主要體現在政府財政補助、醫療服務合理定價.以及民間資本的引入三種形式。(1)政府財政補助。實施醫藥分業的同時,政府要承擔應有的責任,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以保障公立醫院的正常運行。首先,要合理確定公立醫院的補助范圍。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補助核算方法,探索具有激勵作用的補償方式。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要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方法進行。最后,要加強財政補助資金的監管。對補助前的預算、財政補助資金的流向、用途以及財政補助的效果進行監督管理。(2)醫療服務合理定價。當前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存在扭曲現象,即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與醫療服務成本的背離:一是大多數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項目收費價格較低甚至低于成本;二是少數大型設備檢查和新特項目定價較高,遠遠超}{{成本。對醫療服務的價格進行適當調整:一方面提高基本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標準,比如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化驗費等:另一方面適度降低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項目的收費標準。(3)民間資本的引入。公立醫院醫藥分業后政府需加大財政投入,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財政投入的加大或許并不存在困難。然而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政府財力有限,所以引進民間資本是保障資金來源的一種重要選擇。引入民間資本具體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民間捐贈,政府部門應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為慈善活動提供必備的法律和經濟支持,鼓勵其向公益性的醫療衛生領域投入,壯大衛生資源總量。二是股權融資,通過股權改造,不但可以引入增量資金用于醫院發展建設,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和醫院經濟壓力.還可以通過治理結構的變革促成醫院內部管理體制的改變。借鑒企業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萬劫、吳可、史錄文等,2010)。三是建立公立醫院發展基金,可以充分借鑒財團法人的模式,將所籌集的資金成立基金會.按照財團法人的形式進行管理。在民間資金與醫院之間設立一個緩沖帶。規定投入該基金會的資金,只能按照非營利性組織的模式進行管理,基金取得的收益不能回饋給個人,醫院解散后的資產也應交由基金會共同處理,或者作為新增資產投入到新的非營利性醫院的建設中。

第7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一、存在問題

曲靖市的動物診療機構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規模偏小、設施設備簡陋、內部管理不規范、服務質量和診療水平不高等問題。一是大部分動物診療機構經營規模偏小,診斷、手術、冷藏、常規化驗、污水處理等器械設備不完善,服務項目單一。二是動物診療機構名稱使用混亂,條件較差的也在使用“動物醫院”名稱。三是動物診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混亂,寵物診療機構存在人藥獸用現象。四是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的人員少(截至2013年,全市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65人,助理執業獸醫師102人),且多為畜牧獸醫系統內人員,無法滿足診療市場需要。五是部分縣對無證診療的清理取締不到位,無證經營現象還有少量存在。

二、工作建議

1.廣泛宣傳培訓。要加大對《動物防疫法》《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執業獸醫管理辦法》《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要及時向社會公示動物診療機構審批條件、辦理程序,獸醫從業人員注冊、備案和登記等規定,并印發到每個動物診療機構,切實履行好告知義務。要組織做好動物診療機構和動物診療人員政策法規、業務技術的培訓。通過宣傳培訓,提高動物診療機構及人員依法行醫的自覺性和技術水平,使動物診療機構熟知申辦動物診療許可證的條件、程序等內容,規范申辦,合法經營。

2.嚴格行政審批。縣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行政審批程序和標準。對于新開辦動物診療機構的,要嚴格按照《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規定,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嚴格條件,統一標準,堅持程序,恪守紀律,做到符合條件一家發證一家,取得動物診療許可證后方可經營。對已經開辦但未取得動物診療許可證的動物診療機構,要責令其關門整改,限期辦理,逾期未辦理或達不到動物診療許可證核發條件的,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3.加大寵物用獸藥的生產供應。由于寵物個體較小,對藥品的安全性要求高,動物診療機構選用一定數量的人用藥開展診療實屬市場上缺乏適合寵物使用的相應獸藥。因此,要引導獸藥生產企業加大寵物專用獸藥的研發、生產力度,生產適銷對路、性價比高、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的寵物專用獸藥。

4.嚴格診療從業人員的準入管理。獸醫診療人員是動物疫病診治的具體實施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動物疫病診療的質量和公共衛生安全。各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獸醫從業人員的管理,嚴格執行《執業獸醫管理辦法》和《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嚴肅查處無證行醫、無處方權出具處方等違法行為。動物診療機構要按規定聘用持有執業獸醫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診療活動。要鼓勵診療輔助人員參加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營造尊重獸醫、依法行醫的良好氛圍。

5.加強服務指導,提高行業自律能力。各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建立掛鉤指導制度,指派專業人員,幫助指導動物診療機構建立和完善診療規程、病歷登記、免疫登記、處方管理、化驗、獸藥使用、衛生消毒隔離、疫情報告等制度,不斷提高診療服務水平,規范內部管理,逐步做大做強,創造條件申報分級評審。要倡導組建動物診療行業協會、獸醫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行業服務標準制定、技術評比、交流、培訓、從業規范等活動,提高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能力,樹立行業誠信經營、健康有序的良好形象。

6.強化日常監管。各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制度,把加強日常監督管理與動物衛生綜合執法和規范審批行為等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完善動物診療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加強對動物診療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增加檢查頻次,規范動物診療機構經營活動,嚴肅查處無證經營、超出動物診療許可范圍從事診療活動和不規范使用獸藥等違法行為。督促動物診療機構做到管理制度完善、收費標準公開、監督電話公示、執業獸醫信息上墻、醫療廢棄物處理達標、疫情報告及時。

7.實施分類管理。動物診療機構的規模和規范化程度與城市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寵物飼養量有直接關系,應實施分類管理。由于該市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鄉村設立的獸醫店,主要為本鄉(村)畜禽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戶提供上門診療服務,根據《鄉村獸醫管理辦法》第三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筆者認為在鄉村開辦的獸醫店,暫應按照鄉村獸醫登記管理。市、縣城區設立的動物診療機構,要按照《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規定的建設標準,嚴格管理,規范提高,確保達標持證,示范帶動全市動物診療機構規范發展。

第8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1存在問題

1.1全縣畜禽養殖組織化程度低

盡管全縣畜禽養殖戶數多、總量大,但其合作意識差,農戶與農戶、農戶與企業之間關系松散。畜產品加工企業少,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產加脫節,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1.2政府扶持乏力

近年來,政府部門在畜牧業方面的投入較少,4年來縣級惠農政策不能兌現,養殖企業貸款、融資難的問題成為困擾發展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的情況得知,很多企業和農民對養殖愿望非常迫切,沒有養殖場的想建設,已有的還想擴大規模,完善養殖設施,但苦于資金短缺,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1.3環保壓力加大

目前畜牧業面源污染嚴重,尤其是新農村建設、城鎮擴張對養殖空間形成了巨大的擠壓,一些原有的養殖場不再符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的規定要求。特別是中等規模養殖場的糞污得不到有效處理和利用,據調查,全縣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只有50%左右。

1.4畜牧業科技推廣能力不足

近年來,受經費的限制,畜牧部門在新型畜牧業技術引進和推廣方面困難多、難度大。在隊伍建設方面,十多年來政府部門沒有給畜牧獸醫部門補充過專業技術人員,主要技術力量還是1994年接班頂替的老職工子女,學徒出身,知識結構單一、服務技能有限。目前,全縣養殖業仍處于較低水平飼養管理階段。

2辦法和措施

針對以上七點意見建議,提出如下辦法措施。總體思路就是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個確保。

2.1狠抓規模健康養殖工程

(1)繼續抓好畜牧龍頭企業建設,以點帶面,形成示范帶動效應,促進畜牧產業化發展。

(2)抓好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做好畜禽禁養區、限養區、易養區規劃,嚴格落實畜禽養殖場區備案管理制度,加強新型養殖設施、圈舍建設技術推廣。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

(3)推進養殖業污染治理。按不同畜種、不同規模總結出大、中、小三類養殖企業的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加以推廣,促進畜牧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狠抓動物疫病防控工程

(1)突出抓好強制免疫。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

(2)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和應急處置,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2.3狠抓畜禽產品監管工程

(1)繼續開展好飼料、獸藥、生鮮乳、畜產品質量安全“四個”專項整治行動;

(2)加強檢疫環節監管,申報檢疫率達100%;

(3)加強病死動物無害處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四要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生鮮乳“三聚氰胺“每季度監測10份,生豬出欄“瘦肉精”按不低于10%的比例進行抽檢。確保不發生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2.4狠抓畜牧項目建設工程

切實抓好畜牧項目及政策性補貼等國家和省投項目的爭取、實施、完善和驗收工作,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

2.5繼續落實惠農政策

政府要繼續出臺一系列的惠農政策,針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畜牧企業制定幫扶辦法,引領其在擴規提檔,產品加工,廢物處理等方面做出大量有效的工作,為推動全縣畜牧產業化建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2.6狠抓牧醫隊伍建設工程

(1)加強培訓,提升全員業務素質;

(2)繼續鞏固學習教育活動成果,切實轉變作風,扎扎實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3)進一步健全制度,嚴肅紀律,嚴格落實各項工作責任制,鼓足干勁,努力實現全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3意見建議

3.1調整生產結構

根據全縣現有的生產布局和畜禽產量,確定南片以生豬養殖為主、中北片以蛋雞養殖為主、山區丘陵地帶以生態畜牧(肉羊、肉牛)為主,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壯大生豬產業,其他畜禽適度發展。同時,要發揮蔭城荊圪道紅腸加工廠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企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和產業化經營,鼓勵企業實行畜產品深加工,推出一批高端畜禽產品,成為名副其實的生豬養殖強縣。

3.2轉變生產方式

開展標準化養殖場示范創建活動,積極推行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畜牧龍頭企業,創辦產加銷一體化工廠,開設家庭牧場等。逐步完善機械化畜牧生產,減少人工成本。加大主推良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力度,加快畜禽品種改良,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生產效益。

3.3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

主要指動物防疫體系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3.4強化畜牧生態環境建設

當前畜牧業發展進入新常態,養殖發展與環境保護需協調發展,畜產品質量安全需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控需持續加強,因此要積極強化畜牧生態環境建設,規模養殖場必須配套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

3.5積極探索畜牧業的“互聯網+”模式

在“互聯網+”大環境的驅動下,大膽嘗試將畜牧業發展融入其中。探索通過電商進行資料采購和產品銷售。

3.6全面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

第9篇:醫養結合存在問題范文

1 病證癥診療體系的提出

1.1 癥、證、病的概念與關系

中醫學對疾病本質的認識是通過辨癥、辨證、辨病三個方面來進行的,要建立中醫診療體系,必須首先澄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關系。“癥”包括癥狀與體征,是機體患病時所表現的各個現象。“證”是對疾病發展過程中某階段的病位與病性等本質所作的概括。“病”是對疾病全過程的特征與規律等本質所作的概括。“癥”、“證”、“病”三者, 含義各不相同, 但都統一于“疾病”總概念之中, 都是由疾病的病理本質所決定。癥是辨證、 辨病的主要依據, 病的本質一般規定著病的表現和證的變動。病代表疾病全過程的根本矛盾, 證代表病變當前階段的主要矛盾。病的全過程可以形成不同的證, 而同一證又可見于不同的病之中, 因而病與證之間是縱橫交錯的關系。

1.2 病證癥相結合的中醫診療體系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點與精華,尤其是近40年來更是大力倡導,占據中醫臨床的主導地位,成為一種公認的診療模式。但辨證論治并非診療的唯一途徑,過分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勢必忽略對病認識的深化,辨證論治的局限性也日益顯露。因而很多醫家提出了應當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相結合[1,2],并從診斷、病機、治療等方面闡述了辨病論治的重要性。同時,癥狀不僅是辨證與診病的主要依據,有時還成為病變中診療的關鍵,且疾病過程中還會出現并發癥等情況需要加以處理,因而實際上還存在著辨癥論治。早在80年代,蔣紅玉等曾有“三辨論治”的命題[3],最近歐陽先生著有《中醫癥病證三聯診療》一書[4],黃培生亦有“新的中醫診療體系設想”的論文[5]。為此,我們特提出建立“病證癥相結合的中醫診療體系”,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的頒布,已基本建立了病證體系的框架[6]。中醫學這一完整診療體系的建立,將加深中醫學對疾病的全面認識與正確處理,促進中醫學對病、證、癥之診斷、治療、方藥等的系統研究,從而有利于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

此外,中醫學現在還有辨體質而治(察體論治)、病因辨治、因人因地因時診治、方證論治等提法。雖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醫診療的基本思路,但并非中醫診療的主導思想和主要特征,究其實質,仍屬于辨證論治的范疇,如“辨體論治”主要是強調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氣郁質等素體特征,臨床時應據之而進行論治,但“證”是邪正關系綜合反應的結果,患者之所以會形成陽虛證、痰濕證等,本身就包括了體質的因素在內,故可融于本體系之中。

2 三種辨治的淵源與存在問題

2.1 辨證論治的沿革與存在的問題

辨證論治的形成、發展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內經》為辨證論治奠定了理論基礎,自張仲景以來的歷代醫家,分別從六經、臟腑、經絡、八綱、病因、氣血津液、衛氣營血、三焦等不同角度進行深入研究,總結出各自的經驗,形成了諸多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近現代又開展了辨證論治規范化和微觀化的研究,加深了對辨證論治規律與本質的認識。雖然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診療疾病時應遵循的基本方法,是中醫理論的精髓,但至今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①歸類辨證論治的方法有七八種之多,相互錯雜而不統一;②證只是病變某階段的本質,而對疾病全過程的本質認識不足,缺乏診療的預見性;③有的病情缺少主觀癥狀,而客觀檢查卻有病變,從而形成無癥可辨;④有的病情雖有一定的癥狀與體征,但病變的位置與性質仍難以明確,形成無證可辨;⑤雖然辨證正確而似無誤,但按證論治卻無效;⑥過分強調辨證論治,則束縛了其它認識的發展,如所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實際上形成重證輕病的誤導,而視病為可有可無。

2.2 辨病論治的沿革與存在的問題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病的概念,《內經》已提出了300余種病名,《金匱要略》、《諸病源候論》等都是論病為主的著作。因此可以說,中醫對“病”的認識早于對 證的認識,診療的主要目標就是針對“病”,“證”只是對內臟疾病難以認識其本質的情況下,而據全身表現進行診療的補充措施。

盡管中醫辨病論治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由于各種原因卻對病本質的認識存在不足和針對病進行的治療缺乏有效手段。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中醫學的診察手段原始,通過“望聞問切”所獲得的病情資料有限,只能起到“司外揣內”的作用,難以認識疾病內在本質,因而許多病名,尤其是內科疾病,不少是據癥狀而命名,而癥狀只是現象,難以明確規定疾病的內涵與外延,因而成為中醫診斷的極大薄弱環節。

另一方面,是過分地強調和依靠辨證論治,而視辨病為可有可無,因而未重視對疾病規律的認識與總結,未重視針對病的治法與方藥的探討,在現有中醫以病為綱的著作中,很難找出真正針對病進行治療的有效治法與方藥。特別是近代中西醫的病證結合,實際上取消了中醫的病,更不利于中醫對病的診療的深入研究,形成用西醫方法診病、治病,用中醫方法只是辨證、治證。

2.3 辨癥論治的沿革與存在的問題

雖然古代無“癥”字,僅有證字,而為癥證通用。然而在遠古時期,應當說最初只是對癥治療,即解除痛苦,還不可能對疾病的本質——病與證作出明確的診斷。事實上所謂“審證求因”,其本義應是指探求出現癥狀的原因,即據癥求因。辨證的本義也是辨癥,證據也,辨證論治是根據癥狀的不同特點而采取不同的治療。同時,中醫臨床上總結、積累了豐富的針對癥進行診療的有效方法和方藥。

由于中醫學對內臟疾病認識不夠,往往是以癥代病,并未真正形成對癥狀的鑒別診斷。特別是有一種錯誤的觀點,把對癥治療看成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認為是診療水平低下的表現,甚至當作是醫療活動的缺點。因而妨礙了對辨癥論治的深入研究。同時癥本身也欠規范,存在著一癥多名或一名多癥等現象,給臨床帶來困難。

3 三種診療體系的必要性

3.1 辨證論治的優點、必要性

辨證論治的科學性與必要性,幾千年來的醫療實踐,已為中醫界所公認,主要是能從整體上把握病變過程中邪正斗爭的狀況,根據每個具體病情進行靈活處理,其優越性無須贅述。然而現在中醫臨床上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往往是以西醫的病作為診斷,辨出西醫病后,再據其所列證型而對號入座地進行治療,真正按中醫學理論進行分析、體現辨證論治的精髓不夠。

3.2 辨病論治的優點、必要性

由于辨病能夠把握疾病全過程的特點與變化規律,同種疾病應當具有共同的病因、病理、病狀、演變、預后等本質與特征,應有共同的治療規律和治法方藥,因而辨病論治具有疾病的共性突出,治療的針對性強等特點。所以中醫學不僅要提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還應補充同病同治、異病異治或異證同治、同證異治,如此則更有利于對病變的全面、深刻認識。

3.3 辨癥論治的優點及必要性

癥的出現是疾病本質的外現,它是醫生認識疾病的航標和紐帶,是辨病和辨證的主要依據。臨床上對癥的變化性和多樣性不可不辨。辨癥論治具有應急性的優點,臨床上一般是以病為本、以癥為標,但標本各有緩急,對于大失血、劇痛、尿閉等嚴重、危急癥,有時已成為整個病情的關鍵,即急者為先,此時需要采用止血、止痛、導尿等急則治其標的方法,解決緊急情況;辨癥論治還要求具有靈活性,治法、主方確定以后的所謂“加減靈活在變通”,其中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根據主癥而加減用藥;此外,辨癥論治還具有實用性強的優點,臨床上有時病、證一時難以明確,而病情又不能不進行診療,此時則只能根據主癥進行暫時性診斷,并作出恰當治療。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等針灸療法,實際在相當程度上是對癥處理。

4 病證癥診療體系的重點研究內容

4.1 辨證論治的重點研究內容

首先應當對現有的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對與辨證論治相關的診療方法,如辨體論治等進行挖掘整理,認識其各自的特 點與相互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整理歸納而建立起統一的辨證體系;其次是要明確構成證名診斷的基本要素,如辨病位與辨病因病性等,并確定辨證的主要項目,如心、肝、脾、濕、痰、氣虛、血瘀等;第三是要根據辨證基本內容,規范已有的和臨床上常見的各種證候名稱;第四是制定每一規范證候的診斷標準,包括常見癥狀、體征及必要的檢測指標等;第五是確定與每一規范證候相對應的治法、方藥、針灸等療法;第六是按規范證名進行診斷與治療方藥及療效的統計處理、分析校正,從而建立起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

4.2 辨病論治的重點研究內容

首先是建立起中醫學的疾病體系,如克服以頭痛、發熱、咳嗽等以癥為病的現象,確定和分化病種,建立中醫系統內科學,對外科等病種則應規范病名;其次是制定各病的診斷標準,包括發病學資料、病因、主要表現、檢測指標、轉歸預后等;第三是統計研究單病種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轉歸等特點與規律,包括各病的常見證型及演變等,總結病與證之間的相互關系;第四是總結、尋找和研究創立針對病進行治療的專法、專方、專藥等,從而加深對病的認識,建立起辨病論治的完整體系;第五是探討盡管證名相同,但由于病種不同,其治療方藥的差異性,深化病證結合的認識。

4.3 辨癥論治的重點研究內容

首先是要為辨癥論治正名,充分認識辨癥論治的意義;第二是癥名的規范,現存在著一癥多名,或多癥一名,其間是非難辨,應予統一;第三是建立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學,即每一主癥可見于那些病、證,其診斷與鑒別的依據應當加以明確;第四是進而確定每一癥狀對有關病、有關證的貢獻度,即對各癥與病、證間的診斷關系進行計量刻畫,建立起中醫計量診斷學;第五是清理治法、方劑、藥物、針灸等中涉及針對癥的提法,如止血、消腫、平喘、退熱、透疹等,規范治法功效等用語;第六是整理歸納針對癥進行治療的有效常用方、常用藥、針灸、外治等療法。

4.4 病證結合的診療方法

“病”與“證”是不同的診斷概念,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疾病本質作出判斷。通過病名診斷,可以確定該病全過程的病理特點與規律;通過辨證診斷,可以確定疾病在某一階段的病理性質。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只有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才有利于對疾病本質的全面認識。 在對病癥診療時,或在辨病論治,確定專方、專藥的基礎上,根據疾病階段性的不同,辨別證候的寒熱虛實等性質,進行加減用藥;或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將治療疾病的有效專法、專藥等運用始終。如癉病類疾病的病理實質為熱,故清熱祛邪為其治療大法,而不同的癉病又各有相應的方藥,如肺癉(熱病)之麻杏石甘湯、肝癉(熱病)之茵陳蒿湯、膽癉之大柴胡湯、腎癉之八正散等。又如肺癆,一方面是尋找以殺滅癆蟲為主的基本方藥,另一方面是根據辨證的結果,或以清熱為主,或以養陰為主,或以益氣為主,各隨其證而治之。通過研究,若能完成以上任務,則中醫病證癥相結合的診療體系已基本建立。臨床時不僅要進行辨證論治,并且一定要結合辨病論治,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辨癥論治,三者可有主次,但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全面認識疾病的本質,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謝建軍.略論中醫辨病論治的重要性.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1(3):11~12

2 朱文鋒,陽 曉,王行寬.辨病論治體系初探.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20(6):2~5

3 蔣玉紅,劉安國.論中醫“三辨論治”新模式. 中國醫藥學報,1996,11(增):91~94

4 歐陽.中醫癥病證三聯診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japanese酒醉侵犯|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色妺妺在线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日本免费无遮挡吸乳视频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久草福利资源网站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极品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看 |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中文字幕第三页|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青青草视频偷拍|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99爱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欧美亚洲777| 欧美乱大交xxxxx另类|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 亚洲美女综合网| 亚洲天堂2016| 最新免费jlzzjlzz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免费传媒网站免费| 18av黄动漫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