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護理教育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教育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理教育的認識

第1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護理人員繼續教育應對措施

進入21世紀后,人類對自身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使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與變革階段[1]。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各種新理論、新技術、新業務不斷涌現,護理專業的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及臨床實踐的經驗式的傳教已無法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2]。有A研究顯示,連續5年不學習,知識陳舊率達50%,8年不學習,知識陳舊率達75%[3]。在職護理人員只有通過繼續教育活動來補充和更新自身知識,才能為人類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能促進醫院護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4,5]。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對在職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知識技能更新、補充、拓展與提高的一種追加教育[6]。護理人員要學習新理論、掌握新技能、獲取新信息以不斷全面發展自我能力,優化護理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服務技能,推動醫院護理事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強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7]。現就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綜述如下。

1 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者支持力度不夠,存在認識偏差

1.1.1加強繼續教育的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加速護理人才的培養是振興護理事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必要要求[8]。但是目前醫院各級主管部門對護理工作認識存在問題,對護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繼續教育不能占用工作時間、不完全負責繼續教育的費用等。這就使得繼續護理教育工作缺少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繼續護理教育的順利開展。

1.1.2 醫院領導對護理工作認識存在偏差。大多醫院領導認為護理工作附屬于醫療工作,對知識水平要求不高,只需要醫生就能保障醫療安全,護士只需執行醫囑就行,不需要知識的不斷更新。

1.1.3護理人員自身認識存在問題。認為護理工作沒有創新的價值,安于現狀,原地踏步,不思進取。

1.2管理層次缺乏組織體系的保證 ?繼續護理教育是醫院管理中一個不可忽視的

重要環節。醫院應設有專門的組織機構來對全院的繼續護理教育進行規范與管理。目前大部分醫院的護理人員由護理部全面主管,沒有設立專門的教育管理部門,由于護理部平時工作繁雜,且繼續護理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缺乏組織體系的保證,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9]。

1.3 缺乏對護理人員的知識需求分析 ?護理人員的需求分析是開展護理繼續教育的第一步,是在規劃與設計每個繼續教育項目前,由相關組織人員對其組織及成員目標等進行系統的分析,以確定開展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內容[10]。然而有些護理繼續教育組織者在開展護理繼續教育過程中忽略了這項基本工作,未做到因人施教。

1.4 護理繼續教育的內容缺乏新意 ?隨著醫療環境的轉變,護理理念、護理模式、護理技術也隨之發生變化,培養適應臨床需要的新型護理人才成為當務之急[11]。護理人員迫切需要通過繼續教育來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12]。然而很多繼續教育項目內容多年不變,缺乏新意,使得護理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能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達不到更新知識的目的。

1.5 護理繼續教育學習流于形式 ?繼續護理教育是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保證。但許多護理人員并未引起重視,參加繼續教育單純為學分而學習[13];由于相關管理者忽視這個方面的反饋與考核,很多護理人員并不重視繼續教育的內容。

1.6 護理繼續教育的發展不平衡 ?由于各個醫療單位及各個專業之間結構差異大,每個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職稱結構變異性大,具體開展繼續護理教育確實有相當的難度。

2 完善繼續護理教育的應對策略

2.1 轉變領導的認識,健全繼續教育管理機構 ???改變護理人員在晉升、晉職政策上的不合理待遇;醫院領導提高認識,把繼續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2 加強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護士素質 ???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工作專業態度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護理隊伍的職業道德修養。

2.3 更新觀念,強化意識 :醫院領導及護理主管部門要認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有關規定,讓每一個護理人員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和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

2.4 不斷更新繼續教育內容,豐富繼續教育形式,與時俱進 :繼續護理教育內容應貼近國內外護理臨床發展的動態,緊扣當前護理理論及臨床醫學的熱點問題,滿足廣大護理人員的需求。

2.5 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增加學習時間,保證足夠的繼續教育時間 :醫院應為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創造必要條件,通過科學管理使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有機會參加繼續教育活動。有條件的醫院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教育,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彌補教育覆蓋面狹窄的缺陷,還可以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學習最先進的護理理論技術[14]。

2.6護理繼續教育要營造良好學習氛圍[15] :醫院可以擴大護理人員的學習經費,鼓勵護理人員參加自學考試,對護理人才形成有組織、有計劃的長期培養機制。

3 展望

護理學科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繼續護理教育是培養護理人才、提高護理整體質量的主要途徑。醫院管理者要克服困難,繼續做好繼續護理教育的工作;護理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與技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繼續護理教育工作會得到更多關注,會更加法制化、規范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小妹.護理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0.

[2] 王茜.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9(14):2128-2130.

[3] 黨新紅,殷彥.從整體護理的實施論護理繼續教育開展的重要性[J].護理教育,2006,24(18):72-104.

[4] 鄧少娟,張國龍,賴英桃,鄭惠萍.區級中醫院護理人員繼續教育方案的探討[J].護理研究,2010,24(9):2337-2339.

[5] 朱玲玲,姜安黎.我國繼續護理教育現狀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4):333-334.

[6] 陳嘉莉,李季,張小紅.我院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效果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3):2963-2964.

[7] 張貞,劉勉.精神科護理人員繼續教育探討[J].九江醫學,2009,24(3):79-80.

[8] 郭秀靜,王玉瓊.醫院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分析和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9] 阮洪,江燕.醫院護理人員培訓發展體系的建立[J].上海護理,2004,4(5):47-49.

[10] 鄭水利,車文芳,鄭雪梅,等.繼續護理學教育現狀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1):114-116.

[11] 李銀雪.重視高級護理人才發揮其最大潛能[J].中國護理管理,2006,6(8):5-6.

[12] 王雪寶,王鵬.問題式教學與護士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探索[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19):2017-2018.

[13] Gould ?Dinah,Kelly ?Daniel,White ?Isabel,et al.Training ?needs ?analysi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appraisal[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Nursing ?Studies,2004,41(5):471-486.

[14] 魏紅蕾,王華芳.我國護士院內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集發展趨勢[J].護理研究,2005,19(2A):195-196

第2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1、本專業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2、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醫學基礎、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學科:倫理學、心理學、護理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倫理學、心理學、病因學、藥物治療學、診斷學基礎、護理學基礎、急重癥護理、內外科護理學、婦兒科護理學、精神護理學、預防醫學、護理管理學等 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川崎病;人文關懷式護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how is better to care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Methods Pay more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and give more health-lectures on patients family.Results 40 patients got well and ther family were obedient.Conclusion It was believed that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care patients and giving more health-lectures on ther family would help them convalescent.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Humanistic care;Health-lectures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MCLS),是一種以變態反應性全身小血管炎為主要改變的結締組織病,它以發熱、皮疹、球結膜及口腔黏膜充血、淋巴結腫大、指趾末端腫脹和膜狀脫皮為主要臨床特征,以5歲以內的嬰幼兒發病為主,男孩多見,該病四季均可發病,但每年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發病相對較多。我科2005~2008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兒40例,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加強了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及健康教育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40例病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6個月~6歲,所有病例均有發熱現象,32例有皮疹,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頸淋巴結腫大,指趾末端腫脹,24例口唇皸裂出血,指趾端皮膚脫屑。

1.2 治療及結果 早期大劑量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和應用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配合精心的護理,并加強了健康教育工作,40例患兒均臨床治愈出院,出院時查心電圖及心臟彩超均無異常。

2 觀察及護理

2.1 高熱護理 患兒急性期多為高熱,體溫39~40℃以上,呈稽留熱或弛張熱,應予臥床休息,以降低代謝,減少能量消耗,予多喂水補充水份,保持室內通風,松解衣服,及時控制體溫,以物理降溫為主,多采用溫水擦浴,在大血管行徑的部位反復輕搓擦,以增加降溫作用,并于體表大血管處冷敷或冰敷,以幫助皮膚散熱,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百服寧等藥物降溫,以防止發生高熱驚厥。退熱時出汗較多,要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受涼。

2.2 皮膚黏膜的護理 加強口腔清潔護理,用1%碳酸氫鈉液清潔口腔,每天2次,口唇皸裂者用魚肝油涂抹,注意動作輕柔;32例眼結膜充血均為非炎癥性充血,給予加強眼部清潔衛生,每天用生理鹽水洗眼1~2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衣被質地柔軟而清潔,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每次便后清潔臀部,勤剪指甲,以免抓傷、擦傷,對半脫的痂皮應用無菌剪刀剪除,切忌強行撕脫,防止出血和繼發感染。

2.3 心臟損害的觀察與護理 川崎病病變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統,心血管損害的高危期在發病后2~3周[1],嚴重者將導致心肌梗死而猝死,應嚴密觀察患兒面色、精神狀態、心率、心律變化,給予心電監護,注意觀察血壓、四肢末梢循環及尿量等變化,保持患兒安靜,臥床休息。輸液過程中注意加強巡視,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避免發生心功能不全。

2.4 藥物治療的護理 ①應用丙種球蛋白的護理:早期靜脈給予丙種球蛋白可預防動脈瘤產生,主要是阻斷免疫激活反應或提供了特異抗體和抗毒素[2]。靜脈穿刺時應盡量選擇外周粗靜脈,盡可能使用靜脈留置針,以便于患兒變換及肢體活動。丙種球蛋白對川崎病有較好的療效,但其有多種副作用,常見的有發熱、寒顫、皮疹,也可見腎臟、血液、神經系統及病毒傳染等方面的副作用,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協同處理。此外,丙種球蛋白的副作用不是在輸入時即出現,如腎臟損害、神經系統損害、病毒傳染、過敏反應等,故在用藥期間及用藥后仍需觀察,必要時監測肝腎、神經系統功能[3];②應用阿司匹林的護理:阿司匹林具有抗炎和抗凝作用,但在大量或長期服用時可形成藥物性潰瘍,嚴重時可致消化道出血,因此在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患兒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定期檢查出凝血時間和大便潛血,盡量選用腸溶阿司匹林片,宜在飯后服用,并同時使用胃黏膜保護劑,以減少胃腸道刺激。

2.5 飲食護理 為保證患兒機體需要,應根據患兒的飲食習慣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勿過熱過咸,以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口唇皸裂出血者于進食前后予魚肝油涂口唇,減輕疼痛的刺激。

3 健康教育

3.1 疾病知識宣教 向患兒家長介紹該病的有關知識,如臨床表現、患兒病情、并發癥、治療方面及預后等,提高患兒家長對疾病的認識,減輕焦慮,達到配合治療和護理的目的[4]。

3.2 指導家長對患兒發熱時的正確護理及做好皮膚護理 持續發熱是本病的主要表現,應耐心向家長做好解釋工作,勸解家長勿急躁,不要擅自使用退熱藥,指導給予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如溫水擦浴、冰敷等,告知家長患兒出汗時應及時更換汗濕衣服,防止受涼。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口唇涂魚肝油以保持濕潤,避免或減輕干裂所致的疼痛、出血,避免哭鬧,以免加重口唇破裂。指趾末端脫皮時,告知家長不要用手撕脫,避免發生皮膚撕傷。每次患兒便后予清洗臀部保持清潔干燥,衣服應柔軟,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3.3 用藥指導 丙種球蛋白是一種血液制品,同時又是一種異性蛋白,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且價格昂貴,使用前應向家長解釋清楚,取得家長的同意和理解。阿司匹林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服用時間長,應告誡家長不可自行隨意停藥或減量,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復發。

3.4 出院指導 患兒出院時,指導家長按醫囑堅持給服藥,觀察藥物的副作用,注意讓患兒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定期帶患兒回醫院復診,復查血小板、血沉、肝功能等,定期復查超聲心動圖。

4 討論

川崎病臨床表現多樣,因就診時間不同,病情輕重不一,且由于該病高熱持續時間長,大部份患兒口唇破裂,應用抗生素無效,加之缺乏該病的知識,使家長容易產生焦慮心理,故應對患兒進行精心細致的護理,同時對家長及患兒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幫助他們獲得該病的相關知識及護理技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李文益.兒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川崎病).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74.

[2] 梁翊常.川崎病的診斷與治療.中華兒科雜志,1994,32(3):175.

第4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信息化建設 勞動教育 人事管理 互動研究

1前言

當前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面臨著這樣的形勢:一是人口和勞動力流動日益頻繁,跨地區業務辦理需求愈發迫切。取消農村勞動力進城和跨地區就業的限制,完善參保人員社會保險關系轉移、銜接的政策措施,探索解決人員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問題的有效辦法。二是社會各界對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

2.1形勢分析

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要與這些要求相適應,為跨地區的人員流動、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社會保險待遇享受及跨地區的管理服務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地了解勞動保障的各項政策和辦事程序,為他們提供方便的網上直接辦理各項勞動保障事務的服務;通過網絡架起勞動保障部門與廣大勞動者之間聯系的橋梁,及時地了解社情民意,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主動應對安全的挑戰,在化建設中同步實現安全。在此形勢下,加強信息化建設與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的互動研究是必要的。

2.2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要求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保障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民服務”這一理念。三是安全變得愈發重要。勞動保障系統管理著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和數以億計的人員,牽涉到每一個勞動者和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出不得半點問題。同時,隨著公共服務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系統的用戶范圍將急劇擴大,通過互聯網的訪問和傳遞將逐步增多,系統面臨的風險逐步增大。

2.3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保障化建設必須適應勞動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

需要將系統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將系統的覆蓋人群從城鎮參保人員和就業職工擴展到進城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參保人員等,部分地區的覆蓋人群還要從從業人員逐步擴展到全體城鎮居民,甚至全體城鄉居民;通過系統整合,實現各項勞動保障業務之間、勞動保障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業務之間的協同辦理,為建立勞動保障工作長效機制提供技術支撐。社會經濟和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對勞動保障化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也為勞動保障化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解決好這兩個問題的化也關乎國計民生。

3對策分析

3.1建立健全勞動教育與人事管理保障制度及運行機制

逐步實現就業比較充分,分配格局比較合理,勞動關系基本和諧穩定,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管理服務規范高效的發展目標。勞動保障化建設要適應勞動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努力滿足事業發展中的新要求。這就迫切需要將系統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將系統的覆蓋人群從城鎮參保人員和就業職工擴展到進城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參保人員等,部分地區的覆蓋人群還要從從業人員逐步擴展到全體城鎮居民,甚至全體城鄉居民;通過系統整合,實現各項勞動保障業務之間、勞動保障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業務之間的協同辦理,為建立勞動保障工作長效機制提供技術支撐。

3.2技術與勞動保障業務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勞動保障化水平

通過形成財政投入為主體的經費保證機制、實施三項重點行動計劃、理順化工作機制、健全勞動保障化標準和規范體系、建立和完善化規章制度、加強化隊伍建設、加強對化建設的宣傳等措施,重點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設,開展金保工程二期建設,強化數據中心建設,實現全網整合,突出公共服務功能,切實提高各項勞動保障業務化水平。社保的網絡是面向多種不同應用的網絡,需要無故障,無中斷地運行;社保的網絡要能夠面向未來,能夠應對未來的應用的增加,有很強的擴容能力;社保數據的長期保存需要建設穩定的數據中心,還要抵御病毒和黑客,并建立災難備份的機制等。隨著勞動保障系統建設的日趨完善以及基礎數據的積累,宏觀決策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3.3利用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技術支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的宏觀決策

通過統計分析和查詢手段實現預警功能。勞動保障工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勢必要求勞動保障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民服務”這一理念。通過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地了解勞動保障的各項政策和辦事程序,為他們提供方便的網上直接辦理各項勞動保障事務的服務,通過網絡架起勞動保障部門與廣大勞動者之間聯系的橋梁,及時地了解社情民意,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參考文獻:

[1]毛叢群,趙新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民權利體系探討[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1.

[2]陳焱光.農民基本權利保障與新農村建設[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7,01.

[3]曹緒紅.發展權視角下的農民工社會保障[J].農業經濟.2009,12.

[4]姜璐.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淺析[J].商品與質量.2012年S5期

作者簡介:

第5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摘要] 目的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基于勝任力的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求,為科學合理地制定社區護士繼續教育計劃提供參考。 方法 本研究來源于江蘇省高等學校護理學優勢學科開放課題,利用自制調查問卷在南京地區的社區護士中開展需求調查,分析結果。 結果 自制問卷Cronbach's alpha為0.988,條目CVI達到0.966編制合理,社區護士有40個條目得分超過4.5分繼續教育需求旺盛,影響繼續教育需求最關鍵的因素是“性別”、“城鄉”。 結論 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培訓內容需要進一步規范。

[關鍵詞] 勝任力;社區護士;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3(b)-0150-05

The stud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requirements based on competency in community nurses

XU Y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community nurses'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competency-based understanding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needs of community nurses. Methods The needs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rough the use of homemade questionnaire in the community nurses of Nanjing area, which from the open issues of advantages disciplinary of Jiangsu Province nursing colleges. Results The Cronbach's alpha was 0.988, entry CVI reached 0.966 preparation reasonable of homemade questionnaire, community nurses had 40 entries scoring over exuberant 4.5 continuing education need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s of impac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demands were "gender", "urban and rural". Conclusion Community nurses' continuing education needs further strengthening, training needs further specification.

[Key words] Competency; Community nurses; Continuing education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社區衛生服務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保障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部分。社區護士必須具備普通的護理知識,還要具備包括心理輔導、疾病篩查、預防保健等一系列醫學綜合知識才能適應“走出醫院、走進家庭”的模式,成為健康教育和家庭訪視的主要力量。本研究旨在以勝任力為基準制定社區護士培訓需求問卷,通過個體調查分析不同層次社區護理人員針對勝任力五個維度的教育愿望,為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提供參考。

1 問卷編制

1.1 編制依據

1.1.1 勝任力相關理論 勝任力(Competency)[1]是David McClelland教授在1973年首先提出。長期以來很多學者都對這個概念給出過自己的定義,雖然他們對具體概念有各自的理解,但其觀點中對勝任力包含的主要內容還是比較一致的,包括動機、特質、自我概念、社會角色、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的認知、可識別的行為技能、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個體特征,其基本內容主要是“動機”、“態度”、“知識”、“技能”和“個體特征”[2-5]。

1.1.2 政策依據 本問卷編制的依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原衛生部2002年頒布的《社區護理管理指導意見(試行)》[6]、2008年頒布的《關于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的若干意見》[7]、原衛生部科教司2001年頒布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大綱(試行)》[8]、《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教材(試行)》[9]。

1.1.3 其他依據 除了國家衛生主管部門相關政策外,本問卷的編制還依據“整體護理理論”、“護士崗位職責”及“護理程序”等。

1.2 編制過程

1.2.1 初稿編制 通過檢索醫學文獻元數據網(MML)、維普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及使用Google、soso、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國內外相關文獻,通過文獻回顧法和專家訪談法,確定相關指標條目,編制“基于勝任力的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求調查問卷(初稿)”。調查問卷初稿包括2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一般資料包括8個條目,第二部分為繼續教育需要調查,包含81個條目,分布在以勝任力為基準劃定“動機”、“態度”、“知識”、“技能”和“個體特征”五個緯度里。

1.2.2 德爾菲咨詢 根據研究內容,聘請5名在“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及“社區護理”領域具有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護理專家對初稿進行評判。通過電子郵件向專家發出第一輪咨詢問卷,請專家對問卷中的結構緯度與設計的指標一致性程度進行逐條評估,此外,各緯度最后提出了開放性問題“需要增加的條目”。在第一輪咨詢表格回收后,根據專家評價對問卷進行修改。

將修改后的問卷連同第一輪統計結果統計再次通過電子郵件向專家發放第二輪咨詢表,請專家根據個人經驗并參考第一輪專家咨詢統計結果,再次對問卷條目的一致性再次進行評估。收回第二輪專家咨詢表后,對數據進行再一次的統計分析形成問卷試用版。

1.2.3 預實驗 在指定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擇10名在職的社區護士使用《基于勝任力的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求調查問卷(試用版)》進行預實驗,要求他們找出問卷中表達不清楚、存在理解歧義或者有其他疑問的條目,并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預實驗得出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預實驗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利用SPSS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算Cronbach's alpha,完成問卷的信度檢測。此外還對參加預實驗的對象進行了訪談,對問卷指標、“條目順序是否流暢?”、“表述是否清楚?”、“理解上是否會存在歧義?”等進行了解,針對試用人員意見,在試用版問卷基礎上增加了填寫說明,形成了問卷終稿。

1.2.4 信效度檢測 對問卷的信度檢查是通過利用SPSS軟件統計預實驗結果,以克隆巴赫系數來檢查問卷的內在一致性,本次問卷的各緯度的克隆巴赫系數:動機0.866、態度0.872、知識0.876、技能0.874、個體特征0.864,總體0.886,該問卷符合信度要求。

對問卷的效度調查是利用專家評判檢查問卷的內容效度,將問卷發放給7位專家,請專家就每一條目與相應內容緯度的關聯性做出評判,結果問卷的第一部分CVI值0.986,第二部分各緯度CVI值分別是“動機”0.952、“態度”0.911、“知識”0.971、“技能”0.974、“個體特征”0.952,問卷總體0.966,且單個條目最低為0.857,問卷的內容效度符合要求。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9.0版本進行數據統計,了解社區護士個人基本情況及繼續教育需求情況。

2 問卷調查

2.1 調查對象

根據南京市衛生局相關數據,結合對社區衛生機構的調查,南京市現有在職在崗社區護士約2600名,通過對照量表[10-13],本次需要調查的樣本量為335份,考慮到問卷回收等因素,發放問卷400份。針對南京市社區衛生機構分布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12個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個鄉鎮社區衛生院的在職在崗社區護士中發放問卷。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69份,問卷回收率為92.25%,其中有效問卷339份,問卷有效率為91.87%。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如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2.2 調查結果

利用Likert 5分法[12-14]將教育需求進行計分統計,“完全不需要”、“不需要”、“一般需要”、“較需要”、“非常需要”分別對應1、2、3、4、5分,通過計算各條目的得分來判斷需求程度,并使用SPSS軟件分析,通過SPSS軟件計算出本次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為0.988。問卷有較高信度。統計的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社區護士對于這個基于勝任力設計的繼續教育培訓課程體系擁有高度的需求性,所有題目的平均得分均高于4分,設計的條目體系符合社區護士的培訓需要。“動機”、“態度”、“知識”、“技能”、“個體特征”五個緯度的平均得分分別是4.48、4.56、4.54、4.45、4.30分。所有條目中有40個條目超過了4.5分。這次問卷調查中得分最高的緯度是態度緯度,總平均分為4.56分,總共有8個條目有7個超過了4.5分,尤其是該緯度得分最高的是“患者目標安全”(4.61)這與護理人員白衣天使的形象是極為相符的。護理人員由于職業的特殊性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需要用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病患、尊重生命,所以在繼續教育中引入“護理工作標準”、“護理質量標準”、“護理法規”、“護患人際溝通”、“社區護士禮儀”、“患者安全目標”、“護士道德與行為準則”、“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法規”等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對社區護士自身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問卷調查中得分較低的是個體特征緯度,這體現了社區護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希望在繼續教育中更多地吸收專業知識,能直接運用于工作實踐,該緯度得分最低的也是本次問卷得分最低的條目是領導力(4.17分),可能一線的社區護士會認為與自身工作意義不大,實際上“學歷”、“評判性思維”、“領導力”、“壓力管理”、“創新教育”、“人文素養”從長遠上看,會對改善這一群體整體素質和社區護士未來的職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于這方面培訓還需要加以引導,改變觀念。

2.3 影響不同緯度繼續教育需求的關鍵性因素

在SPSS軟件中使用線性回歸對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分析影響不同緯度繼續教育需求的關鍵性因素。在回歸變量的選擇上,由于對各項因素的主次順序并不明確,所以采用逐步的方法對回歸方程進行優化。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得出了影響各緯度繼續教育需求的關鍵性因素及其權重如表3。

通過SPSS軟件對樣本進行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各緯度繼續教育需求的關鍵性因素,其中影響“動機”緯度的有6個,“態度”緯度的有5個,“知識”緯度有3個,“技能”緯度有7個,“個體特征”緯度的有6個。

對所有緯度繼續教育需求影響最大的因素都是“性別”,這與樣本中男女比例差異巨大有直接關系,由于339份問卷中男性僅有5份僅占總數的1.5%,所以因素的高權重并不具有指示意義;除了性別外,在“動機”、“態度”、“知識”、“技能”四個緯度中權重最高的影響因素為“所屬單位類別”,即城、鄉社區護士,在這四個緯度中明顯超出除性別以外的其他因素;“是否開展家庭訪視”也是對所有緯度繼續教育需求均具有影響的關鍵性因素,這與深入家庭開展訪視這一社區護士未來工作的發展方向是吻合的。

影響“動機”、“態度”、“技能”和“個體特征”四個緯度繼續教育需求的關鍵因素還有“年齡”、“社區護理從業年限”,“動機”緯度的還有“來源”,“技能”緯度的還有“人員編制類型”和“職稱”,“個體特征”緯度的還有“人員編制類型”和“學歷”。

3 討論

《基于勝任力的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求問卷》編制合理,通過專家評判檢查問卷的內容效度,問卷第一部分CVI值0.986,第二部分的“動機”緯度CVI值為0.952,“態度”緯度CVI值為0.911,“知識”緯度CVI值為0.971,“技能”CVI值為0.974,“個體特征”緯度CVI值0.952,問卷所有條目總的CVI值0.966,且所有條目CVI最低為0.857高于0.78有很高效度,問卷總的Cronbach's alpha為0.988,各緯度的Cronbach's alpha:動機0.957、態度0.977、知識0.977、技能0.988、個體特征0.964,有很高信度,問卷可以用于開展繼續教育需求調查。

南京市社區護士人力資源結構總體合理,年齡結構、整體學歷、從業年限、來源情況良好。當前社區護士中“25~

基于勝任力設計的社區護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有很強的針對性,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求旺盛,有40個條目得分超過4.5分達到非常需求,“態度”和“知識”兩個緯度平均得分均超過4.5分達到非常需求;社區護士最需要的條目排名前十的分別是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識、社區護理相關知識、社區緊急救治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相關知識、養生康復相關知識、老年保健相關知識、常見慢性疾病護理與康復知識、社區傳染病防護、社區護理新進展及社區護理保健,這些均屬于社區的專項知識,這些條目的需求度高與醫學院校沒有開展專門的社區護里專業,社區護士主要來源于臨床護士轉崗和有一定的關系,社區護士需要補充學習這些專項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一般通用的護理操作雖然也有較高的需求,但與這些社區護理專科知識相比較,需求度還是較低。

影響各緯度教育教育需求差異關鍵性因素為“性別”和“是否開展家庭訪視”,“所屬單位類別”在除“個體特征”外的其他緯度也有很高的影響系數。

[參考文獻]

[1] McClelland David. 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 胡艷曦,官志華.國內外關于勝任力模型的研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8,11(556):248-250.

[3] 唐玉鳳,繆翼,何尚英.國內外關于“勝任力”研究綜述[J].管理科學,2009,6(27):63-65.

[4] Spencer LM. Commence at Work [M]. 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3:256-258.

[5] 胡蓓,張文輝.職業勝任力測評[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261-270.

[6] 衛生部.社區護理管理指導意見(試行)[J].中國護理管理,2002,2(1):1-2.

[7] 衛生部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繼續護理學教育試行辦法[J].繼續教育,1998,3:57-58.

[8] 衛生部科教司.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大綱(試行)[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1,(2):10-11.

[9] 衛生部科教司.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35-44.

[10] Nunnally. Psychometric Theory [M]. New York:McGraw Hill,1978:245.

[11] Lynn MR.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ontent validity [J]. Nursing Res,1992,5(4):382-385.

[12] 楊小平.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88.

[13] Krejcie RV.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70,30:607-610.

第6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腦膠質瘤 靜脈炎 化療 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9.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6-0161-02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膠質細胞瘤),占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具有侵襲性生長、血管化程度高等生物學特點,治療困難。目前仍然是采用在手術切除腫瘤的基礎上輔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生物治療等措施,以提高療效,減少復發,延長生存期限[1] 化療期間患者易出現靜脈炎,它不僅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穿刺的難度,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

1 資料與方法

1.1選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的腦膠質瘤化療患者100例(患者均應用尼莫斯汀+順鉑方案,第一天應用尼莫斯汀+順鉑靜脈滴注,第二、三、四天靜脈滴注順鉑,藥物劑量按患者體重計算,間隔28天,再行下一周期化療,共進行六個化療周期治療).單盲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29.5±1.5)歲,其中男24例,女26例。對照組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0.5±2.0)歲,其中男28例,女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表一:

男 女 年齡 平均年齡

觀察組 24 26 22――45 30.5±2.0

對照組 28 22 25――48 29.5±1.5

由于此方案周期短兩組圍化療期均選用7號頭皮針按靜脈輸液操作規程靜脈輸入化療藥物,從遠端開始使用靜脈。靜脈穿刺后先用生理鹽水輸注,確定針在靜脈內方注入化療藥物,用藥途中,經常觀察給藥部位有無紅腫、外滲,出現外滲立即拔出穿刺針,并詳細記錄滲漏的情況。物注射結束后,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水快速沖洗管道和針頭后再拔針。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做好預防護理。

2 觀察組從以下方面做好預防護理

2.1靜脈的選擇

盡量選擇前臂靜脈,避免多次穿刺,避開靠近關節、瘢痕、受傷、感染的靜脈,24小時內被穿刺過的靜脈穿刺點遠端避免再次穿刺化療[3]。

2.2崗前培訓

對化療藥的藥理作用、用藥原則及防護知識進行培訓。按要求充分稀釋藥物,并做到現配現用,聯合用藥應根據藥物的性質合理安排順序。

2.3穿刺前的護理

在穿刺前5min用熱毛巾濕熱敷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能使局部淺表血管擴張,對減輕血管刺激癥狀,保護靜脈、減少損傷療效顯著。

2.4輸入藥物的護理

將藥液加熱至28℃左右,輸入恒溫的藥液可使血管受熱后管腔增大,液體的黏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加快。

2.5在輸液過程中穿刺肢體的護理

持續用熱療法,采用干熱療法,用熱水袋水溫60℃~70℃能使患者感覺舒適,還能改善血液循環,加快靜脈回流,增強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創傷的修復,增強了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4]。

2.6進行必要的知識宣教

在輸液前向病人耐心講解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不良應,施以靜脈輸液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病人配合。在用藥中、用藥后及時觀察病人對藥物的反應,施以健康指導,用愛心和過硬的技術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和護理。

3 評價標準

根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所規定指標,將靜脈炎分為3度:Ⅰ度: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度: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局部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度: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

4 結果

對照組產生靜脈炎11例(其中Ⅰ度6例,Ⅱ度4例,Ⅲ度1例),觀察組產生靜脈1例(為Ⅱ度)

表 二:兩組患者靜脈炎產生例數、百分率比較

組別 例數 例數 百分率

觀察組 50 11 22

對照組 50 1 2

t值 4.0703 2.7642

P值 <0.01 <0.01

5 討論

5.1靜脈炎多是由于選擇靜脈血管不當,輸入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未執行無菌操作,或者同一靜脈反復多次穿刺造成的靜脈感染,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表現為:注入化療藥所在的靜脈部位疼痛,皮膚發紅或色素沉著,血管變硬,呈條索狀或樹枝狀[5].

5.2我們通過化療前的衛生知識宣教,穿刺前濕熱敷穿刺部位,化療過程中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控制輸液速度和溫度,穿刺肢體持續熱療等預防性護理,很大程度減少了靜脈炎的的發生。

5.3此研究要求護士在化療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嚴格無菌技術操作,防止因操作不當造成的感染;認真執行熱療的操作規程,防止燙傷發生 ;嚴格控制藥物加熱溫度,確保藥物的性能。

腦膠質瘤患者心理負擔重,而化療又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 并發 靜脈炎加重了患者的痛苦,我們應控制化療的整個過程,減少任何一個可能引起靜脈炎的環節,體現“預防護理”在防止發生靜脈炎中的首要地位,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仇海燕.膠質瘤術后靜脈化療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5) .

[2] 張修云.靜脈炎的預防與護理[J].心理醫生,2010,06-064-01.

[3] 來張維琴,張靜 .輸液性靜脈炎的預防和護理進展.全科護理,2010,7,8,7,186.

第7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摘要:腦血管疾病是指各種原因致使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部疾病的總稱,由于本病涉及危險因素較多,發病后的致殘率高、等,病后怎樣配合治療就成為目前患者就醫的首要問題,我科總結了162例腦卒中患者實施責任小組負責制,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認為效果較好。

關鍵詞:責任小組式護理健康教育腦血管疾病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25-02

腦血管疾病是指各種原因致使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部疾病的總稱,由于本病涉及危險因素較多,發病后的致殘率高等,病后怎樣配合治療就成為目前患者就醫的首要問題,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對腦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及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本科,對156例腦卒中患者實施責任小組負責制,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11月-2012年2月收治腦卒中患者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齡17~84(58.3)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02例,初中及以上54例。

1.2方法。健康教育方法:實施常規治療、護理,護士依據患者資料進行評估后自行制訂健康教育計劃,按計劃施教。實施責任小組負責制,由責任小組對患者和/或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病房內設組長1名及責任小組3名,組長主要負責指導并檢查本組責任小組的護理和健康教育質量,指導各級護士嚴格按護理程序工作,參與健康教育。責任小組共同分管4~8張床位,白天保證有1名責任小組當班,負責所管患者的全部治療、護理和健康教育1。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性別、疾病的種類和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患者的接受能力而實施個體化教育。1次/d,15~30min/次。教育內容以卒中教育單上所列的內容為主,讓患者選擇其想知道的內容,并將選擇結果作標記;患者也可根據自己的病情提出相關問題。教育目標由護士和患者共同制訂。護士根據患者選擇的教育內容和相關問題進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以語言教育為主,輔以小組示范性教育與實物教育、個別指導、床邊教育和書面教育。有系統、分階段、由淺入深地進行宣傳教育并定期檢查患者的健康教育落實情況。適時聽取患者及家屬對教育形式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及時調整或重新制訂計劃,直到實現教育工作落實。

2健康教育

2.1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為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使教育達到預期的目的,將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制定成標準護理教育計劃。

2.1.1疾病知識方面。①疾病的名稱;②誘發因素;③講解腦血管病的癥狀體征及病情好轉或加重時的表現;④發病時的自我保護措施。

2.1.2藥物知識方面。①應用藥物的名稱;②作用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③用藥時的注意事項。

2.1.3飲食指導。①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素飲食;②食量;③戒煙限酒。

2.1.4心理指導。

2.1.5語言、肢體功能障礙康復指導。

2.1.6臥床患者預防并發癥的指導。①預防褥瘡;②預防墜積性肺炎;③預防泌尿系感染;④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2.1.7出院康復指導方面。①預防再發作措施;②出院后服用藥物的名稱及用量用法;③病情觀察知識;④到醫院復查指導。

2.2健康教育的方式。健康教育過程中我們考慮到因人而異,盡量符合個體化患者的需求,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育。

2.2.1口頭教育。口頭向患者講解本疾病的基本知識,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2.2.2文字敘述。將入院介紹、防病保健、出院指導等打印成卡,在護理查房中適時指導患者學習,對不識字的患者進行個別講解。

2.2.3互相交流。請癥狀典型且治愈的患者于出院前與新入院患者開交流會,并介紹自我護理及保健的經驗和體會。

2.2.4示教。對有語言及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親自實施康復鍛練,指導并教會患者家屬功能鍛練的方法。

2.3教育內容。

2.3.1心理健康指導。腦血管意外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變化外,還有因腦受損的部位范圍、程度而產生較嚴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礙,由于初次患病或發病后出現語言及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易出現抑郁癥,表現為悲觀、失望、焦慮、失眠、企圖自殺等2。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大腦皮質功能紊亂使高級神經系統對情感釋放失控,使患者情緒極不穩定。我們應以和藹熱情的態度、恰當的運用語言交流的方式向患者講解腦血管病的病因、誘發因素及臨床表現,指導疾病的發病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保持良好心態,安心治療,可為腦血管病的治療創造良好的基礎。對有語言及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要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能用健康平和的心態面對現實。

2.3.2飲食指導。腦血管病患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在飲食上要做到飲食有節,每餐不宜過飽,戒煙酒。如低鹽飲食:人體對鹽的生理需要量為5g/d,而國人的食鹽量大大超標,以小號中華牙膏蓋子一滿蓋為1g,患者可自行控制。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應避免食用肥肉、動物的皮、內臟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帶、山楂、木耳等降血脂的食物。

2.3.3藥物指導根據患者需要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用藥指導:講解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劑量、服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心中有數,主動配合治療,如出現不適,需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如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療,可致胃腸道反應或潰瘍,應告訴患者飯后服用4。在用藥的過程中,若有皮膚瘀斑、牙齦出血或胃出血,應及時將信息反饋給醫護人員,以便調整用藥。用降壓藥或降糖藥時,應按醫囑定時、定量服用,不可憑自覺癥狀擅自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如靜脈輸液20%甘露醇250ml應在30min內滴入;如為復方甘油500ml應以25滴/min為限。講解用藥中的注意事項。

2.3.4語言及肢體功能鍛練指導。首先講解語言及肢體功能鍛煉的意義,其次保持患肢良肢位,防止肢體攣縮、變形,在病情穩定后再進行肢體康復功能練習 通過鍛煉防治癱瘓肢體的萎縮,促進運動代償機制的發展。通過采取按摩患肢被動運動,健肢的主動運動,調整姿勢,使肢體的各個關節全方位地活動。在活動中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密切觀察鍛煉時的生命體征變化及肢體的恢復情況。

2.3.5并發癥的預防指導。臥床患者應按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并叩背,預防褥瘡及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

3小結

將腦血管病的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護理方式融于護士職責并在護理活動中加以應用,以達到完善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3,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識,做到自我護理,自我保健。這充分體現了護士的價值,同時也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責任小組負責制使護士相對固定,責任小組在尊重和關心患者的同時,將自己良好的服務態度、高度的責任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術全面地展示給患者,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了良好的心理效應。這種人性化服務,受到患者及家屬普遍的贊賞。

參考文獻

[1]袁凌.腦卒中患者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第8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空間教學;案例引導式任務教學法;內科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08-0058-03

《內科護理學》內容繁雜,傳統教學中,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極易產生厭學情緒,教師教學壓力大。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教學領域。“世界大學城”是 2010 年5 月由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廳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以用戶空間為基礎的資源共享型網絡服務平臺――世界大學城網絡學習平臺”,[1]從此引發了網絡空間教學革命。目前,對空間教學的研究集中在對課程的總體建設方面,[2] [3]對具體教學方法在空間的應用報導較少,案例教學和任務教學法在傳統教學中報導較多,空間教學很多情況下亦采取任務引導型教學方式。本研究依托于世界大學城云空間,將案例引導式任務教學法應用于《內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為探討新的教學方法提供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從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護理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2個班共11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另抽取2個班共115名學生為對照,實驗組采用基于空間教學的案例引導下的任務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PPT教學法。

2.方法

(1)案例引導式任務教學法空間教學的實施過程

設計任務:教師將精心設計的任務交給學生。以臨床案例為基礎,創造真實生動的專業問題情境,設計任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確定與臨床護理程序(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配合的教學任務。

分析任務:指導教師介紹相關教學資源(網絡交互學習平臺、動態教學過程),完成必要的知識講授,明確完成任務的過程與方法。

完成任務:在完成空間任務時,學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在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與其他同學共享,按照已有的分組情況,每組在本組群內進行交流討論,學生討論時,教師加入其中鼓勵,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并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總結評價:各小組在班級群組中匯報自己的結論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任務教學法不只是讓學生完成任務,而且要讓他們理解任務背后的關系和機制。教師在班級群組中點評每個小組的完成方案。在課堂上,選擇2個小組作現場匯報,并順勢利導,總結完成任務所需要用到的知識,提煉出本次課的知識點和考點。

指導并監測學生完成空間布置的作業(主要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習題)。

(2)調查方法

參考文獻報導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4][5] 問卷包括對教學內容、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自主性、學習效果等的評價。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內科護理學課程考試成績。

(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軟件包作統計學處理,對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1,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內科護理學課程成績比較見表2。

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內科護理學課程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理論和實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

三、討論

1.網絡空間平臺改變了學習環境,豐富了教學資源

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改變了學習方式,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時間,更利于個性化學習。內科護理新知識和新技術在網絡空間教學中能得到及時反映,教學資料齊全、實用,實踐教學內容實用知識較多,課程內容及設計體現了多學科知識的綜合,作業能覆蓋相關知識范圍,有助于強化知識點。

2.基于空間教學有利于教學過程的交互性,提高學習自主性

信息化空間教學能扭轉教學枯燥乏味的狀況,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在空間創建課程討論群組和班級教學群組,完成任務時,學生可以在空間與教師互動,也可以在空間與同學互動,不但促使教師加深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同時能使學習交流變得更主動,使學習的興趣得到提高,從而真正實現學生成為課題教學過程主體的目標。[6]

3.基于空間教學的案例引導式任務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

有典型的病例為服務對象,有明確的任務要完成,學生就有了具體的學習目標,有利于加強其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能從空間隨時掌握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在空間建立學生聯系表,對學生個人空間進行超鏈接,定期布置空間作業,并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追蹤、評價和監督,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4.基于空間教學的案例引導式任務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空間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7] 案例引導式任務教學法融合了案例教學與任務驅動教學的優點,以真實的臨床案例為基礎,以典型的工作過程作為任務,以任務引領知識、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訓練技能、獲得職業能力。小組協作學習有利于互幫互助,發揮各自的特長與優勢,能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在完成任務的實踐中摸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效促進學習能力的培養。

5.空間評價考核有助于監控學習過程,多元考核評價更客觀地反應真實學習水平

考核貫穿于學習過程中,考核項目包括團隊完成任務情況、團隊演示的成績、學生參與群組討論的情況及作業完成情況等,多階段、多角度的考評方式使評價更加全面、公正。

參考文獻:

[1]關健華.PBL教學法在大學城空間教學中的運用[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3(2):225.

[2]余瀅.工學結合的空間課程包的開發――基于云平臺的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2(3):85-86.

[3]李紅.高職《使用UML進行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課程空間教學的應用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2(10):143.

[4]康丹,謝麗琴.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護理課程學習活動設計研究――以“護理綜合技能訓練”課程為例[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9(4):125-127.

[5]王芳.基于網絡空間教學平臺的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改革實踐[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0(1):95-97.

第9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普及率;人力資本;區域經濟增長;面板數據

一、 引言

據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互聯網+”成為時下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隨著網絡技術的繁榮發展,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基礎建設分布差異性,導致互聯網發展存在較大區別。互聯網技術能否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助力?這種影響作用是否存在地區差異?這一問題值得研究與探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資本作為利用互聯網技術的重要主體和推動者,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現實中,由于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而引起人力資本分布不均等的情況較為明顯,并且考慮到不同性別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有所差異,因此,探討異質性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也具有現實意義。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升級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常態時期,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需要尋找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基于以上現狀,本文從互聯網、人力資本的視角出發,分析其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這對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 文獻綜述

互聯網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始于1990年,國外研究者運用理論和實證的方法探討了兩者的關系。理論方面,已有研究基于新古典經濟理論,提出互聯網技術加速了市場競爭,對經濟增長有重要貢獻作用(Goel,2002)。實證方面,發現互聯網對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互聯網普及率提高10%帶動人均GDP提高0.49%~0.63%(Chu,2013;Pradhan,2014)。然而,也有研究提出互聯網與經濟增長呈負向關系,特別是在欠發達國家,由于缺乏物質資本、人力資本以及網絡基礎條件等,互聯網發展存在“數字隔離”(Forman,2012)。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實證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研究表明互聯網建設對經濟增長有較大貢獻。但由于各地工業化水平發展差異,互聯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胡鞍鋼,2002)。

人力資本由舒爾茨提出,后經貝克爾等人補充形成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包括人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健康狀況等特征,對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Romer,1986)。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大多數研究利用平均教育年限來反映宏觀層面人力資本,發現其對經濟增長有直接貢獻(Mincer,1984;Lucas,1988)。國內研究中,姚先國等(2008)發現勞動力教育程度對地區經濟增長有重要的貢獻作用。還有一些學者運用教育基尼系數測算出人力資本結構,研究發現其對經濟增長有負向影響,并且在不同區域間表現出一定差異(Birdsall,1997;Castelló,2002;李忠強,2005)。此外,由于不同性別的人力資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的差異,因此關注人力資本異質性對區域經濟影響作用也有重要意義(潘錦棠,2003;陳建軍,2014)。

綜上所述,國外關于互聯網與經濟增長的研究豐富,然而結論存在一些爭議;國內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探討和定性分析,按照互聯網發展程度對各省市進行區域劃分的研究較少。再者,分析互聯網對區域經濟影響作用時,要考慮人力資本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從互聯網、人力資本視角出發,探討兩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進而豐富相關領域研究。

三、 我國各省市按互聯網資源的聚類劃分

參照已有研究,采用多指標面板數據聚類法,對31省市進行劃分(肖澤磊,2009)。本文選取2002年~2014年各省市的CN域名怠⑼站數量及互聯網普及率3個指標來衡量互聯網資源,同時綜合考慮面板數據包含“時間”和“截面”維度信息,分別計算這3個指標的年度均值、年均增長率和年均增長量,并運用因子分析對其提取公因子。經檢驗可知,3個指標的年度均值、年均增長率和增長量的KMO值均大于0.65,并且Bartlett's球形度檢驗的Sig.均小于0.05,表明這些指標的相應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中,CN域名數量、網站數量以及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取度均超過75%,并且方差解釋達到80%以上,包含了變量大部分信息。使用系統聚類分析法中離差平方和法以及歐式平方距離,對我國各省市區進行互聯網發展的地區劃分。具體聚類結果如表2所示。

由聚類結果可知,第1類地區多屬于沿海省市,經濟較發達,資源較豐富,為“互聯網資源發達區”;第2類地區主要包括部分東部以及發展較好的中西部省市,這些地區基礎建設發展較快,多處于產業結構優化轉型階段,為“互聯網發展中等區”;第3類地區多屬中西部地區,互聯網基礎建設相對落后,為“互聯網發展緩慢區”。互聯網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即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互聯網資源豐富,信息化水平比較高;而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通信基礎設施落后,資金投入有限,互聯網發展相對緩慢。

四、 互聯網、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

1. 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本文數據來自歷年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和《中國統計年鑒》等。變量說明如下:經濟增長用人均GDP來衡量,并除以當年的CPI為進行價格調整,互聯網普及率用各省市網民數除以年末總人數得到,來衡量該地區互聯網發展程度;異質性人力資本水平用平均教育年限分性別計算各省市的男性和女性人力資本水平,選取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比例作為教育年限權重;異質性人力資本結構參照已有文獻,用各省市人力資本基尼系數來反映,其數值越大表明該地區的人力資本分布越不均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除以地區的人口總數計算得出,并且用相應年份的CPI進行調整;勞動力比例用各省市16歲~65歲的勞動適齡人數除以該地區的年末總人數來衡量;產業結構用第二、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總產值比重來衡量。

2. 變量基本描述。表3中列出按地區劃分的變量均值和標準差。結果顯示,人均GDP和互聯網普及率方面,地區1均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2與全國接近,而地區3要遠低于全國標準。異質性人力資本方面,分性別的人力資本水平和結構均有明顯差別,男性平均教育年限要高于女性,并且男性人力資本結構分布更均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地區1和地區2要高于全國平均,但其方差較大,而地區3要低于全國平均,但其方差較小。勞動力比例方面,地區1和地區2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及地區3。產業結構方面,地區1第二、三產業產值占比明顯高于全國,地區2與全國接近,而地區3明顯低于全國水平。

3. 面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

(1)面板數據模型設定。本文基于C-D生產函數模型,運用2002~2014年31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來控制不可觀測個體異質性,并將涉及的變量取對數處理,模型形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GDP表示人均GDP,Internet表示互聯網普及率,Hc_male和Hc_female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資本水平,Gini_male和Gini_female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資本結構,K表示人均固定資產投資,L表示勞動力比例,IS表示產業結構。αi為相應變量的彈性系數,μi表示不隨時間變化的因素,εit為隨機擾動項。

(2)模型實證分析結果。由于本文變量均為面板數據,在建模前需要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在通過ADF和LLC單位根檢驗的基礎上,進行面板數據回歸。一般用Hausman檢驗來識別固定或隨機效應模型,經檢驗各地區樣本均選用固定效應模型較合適。之后,以人均GDP為因變量,以互聯網普及率、異質性人力資本為自變量,加入控制變量之后,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中顯示,各地區模型中互聯網普及均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互聯網普及提高能促進人均收入增長。同時,互聯網普及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有差異,對互聯網發展緩慢區影響作用更大。在異質性人力資本方面,男性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僅對互聯網發展中等區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女性人力資本的提升能引起全國、地區1和地區3人均GDP的快速增長。在分性別人力資本結構方面,男性系數為正,并且在全國樣本作用顯著;而女性系數為負,并且全國及地區1作用顯著。

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系數均顯著為正,對地區1和地區2的貢獻作用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對地區3的作用相對較大。這是因為,由于資本投資的效用遵循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王輝,2016),地區3由于資本不足,因此資金投入對經濟增長有較大促進作用。勞動力比例和產業結構對地區1的影響作用不明顯,但對其它地區的經濟均有明顯促進作用,。從勞動力比例來看,地區1就業人口趨于飽和狀態,而地區2和地區3仍存在一定勞動力缺口,通過合理引導勞動力流入,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從產業結構來看,地區1的第二、三產業產值已占據較大比重,因此作用并不明顯,而地區2和地區3產業結構的優化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最后,模型檢驗可知,各地區模型R方均大于0.85,擬合優度較高,且Wald檢驗也表明擬合效果較好。

五、 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互聯網普及率、異質性人力資本水平及結構等因素對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其貢獻程度有所差異。具體結論和建議如下:

互聯網普及率對各地區經濟增長均有有促進作用,并且這種作用對互聯網發展緩慢區更大,互聯網技術推廣會帶來較多紅利。面對網絡資源的差異,政府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政策,統籌城鄉信息化,重點推進互聯網發展中等區和緩慢區的普及率。同時,要因地制宜平衡地區間的發展需求,引導地區間的技術轉移,使不同地區信息化發展同步,都能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

人力資本水平和結構是導致經濟差距的另一重要因素,要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機會的公平,強化人才培養。質性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影響機制不能一概而論,加大女性人力資本投資,減少落后地區“重男輕女”的觀念有助于帶動經濟增長。此外,對于男性人力資本投資應在現有基礎上加強高等教育培養,以滿足經濟發展對精英人才的需求;女性應側重基礎教育發展,加大初高中教育普及,重視落后地區的掃盲工作,提升平均水平。

此外,由于各地區基礎建設不平衡,經濟增長動力存在一定區別。互聯網資源發達區應大力推廣信息技術應用,積極優化勞動力在產業、行業及地區間的分布;互聯網發展中等區和緩慢區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對于互聯網設施建設,加快區域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也要以經濟發展為目的,以需求為導向,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發,以市場化手段來吸引高新技術人才的流入,通過縮減區域間“數字鴻溝”來減小經濟差距。

參考文獻:

[1] 胡鞍鋼,周紹杰.新的全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數字鴻溝”[J].中國社會科學,2002,(3):34-48.

[2] 李忠強,黃治華,高宇寧.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不平等與地區經濟增長:一個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5,(S1):105-110.

[3] 潘錦棠.性別人力資本理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17(3):94-104.

[4] 肖澤磊,李幫義,劉思峰.基于多維面板數據的聚類方法探析及實證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9,28(5):831-838.

[5] 姚先國,張海峰.教育、人力資本與地區經濟差異[J].經濟研究,2008,(5):47-57.

[6] 王輝.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增長[J].現代管理科學,2016,(9):60-62.

[7] Birdsall N, Londono J L.Asset Inequality Matters:An Assessment of the World Bank's Approach to Poverty Redu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2):32-37.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市民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選擇與收入差距研究”(項目號:71403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婷婷综合激情网| 最近日本字幕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jizz视频在线观看| 西西人体www44rt大胆高清|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清超市欲目录大团结| 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肉伦禁忌小说小可的奶水| 婷婷激情综合网|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更新8|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看| 四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www.99热| 欧美一级www|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 色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