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白蟻的危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對農作物的危害,一般來說,白蟻對我國農作物還不是重要的害蟲,主要對經濟作物甘蔗的危害比較大。
2、對樹木的危害,白蟻對樹木的危害就很大了,像破壞韌皮部,如果造成環蝕,這就相當于樹干上的樹皮被環剝一圈,樹的根系將因得不到有機物的供給而死亡,不久后整棵樹也將死亡。還有破壞木質部,阻斷水分和無機鹽向葉片輸送等等。
3、對房屋建筑的破壞,白蟻對磚木結構、木結構建筑的破壞很嚴重。它們往往隱藏在木結構內部,破壞或損壞其承重點,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給人們造成巨大損失。
關鍵詞: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humans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liminate white pollu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hite pollution and harm,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pollutants from our side will disappear.
Key words: white pollution;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X5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產量急速增加。近幾年來,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等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不可否認,塑料方便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著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壞了市容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給垃圾綜合利用帶來困難。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們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種高分子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動時聲音發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則較柔軟,抖動時無發脆聲音;發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燒時有濃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塑料進入廣泛實用階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優點:它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加工方便,質地輕巧,因此塑料一問世,便深受世界歡迎,它迅速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譽為白色革命。
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在我們學校,隨處可見一次性飯盒、各色塑料袋,起風時候,塑料袋到處飄揚,嚴重影響校園的美觀。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2001年第1號消費警示:當溫度達到65°C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國家經貿委了〈〈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告〉〉,要求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
2、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萬以上,只有分子量降為2000以下時,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這一過程至少需200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從而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 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 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白色污染”現狀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防治“白色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污染”問題,使市容、景觀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強化管理,促使企業和個入對自己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妥善收集、處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舊塑料包裝物對生態環境長期的、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廢舊塑料包裝物實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還應加強研究開發符合實際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現就加速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游、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采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關鍵詞] 慢性腎小球腎炎;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中圖分類號] R69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2(a)-095-0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Cystatin C and uric microalbumin in evaluating the early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ZHOU Biyan, LI Youyong, ZHONG Debin, QIN Zheng, WEN Yanfe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Cystatin C (Cys C) and uric microalbumin within 24 hours (24 h U-mAlb) in the early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Methods: The serum Cys C and 24 h U-mAlb of 43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3 healthy subject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serum Cys C and 24 h U-mAl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remarkab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Cys C and 24 h U-mAlb are all sensitive in evaluating the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can become two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early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Key words]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Serum cystatin C; Uric microalbumin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簡稱為慢性腎炎,系指由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通過免疫及非免疫機制等引起的雙側腎小球彌漫性或局灶性炎癥性改變,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病變緩慢、病情遷延,腎功能不同程度受損,最終可發展為慢性腎衰竭[1]。目前臨床中用以評價腎功能的指標很多,如血中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素氮、肌酐,尿液中的溶菌酶、淀粉酶、β-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等[2],但是上述指標有的僅在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才會有所變化,并不都適合作為評估早期腎功能損害的特征性指標。本文通過測定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清Cys 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探討了血清Cys C與24 h U-mAlb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腎功能損害的評估價值,以期為Cys C與24 h U-mAlb的檢測應用于臨床診斷和監測腎臟疾病提供參考性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腎小球腎炎伴有早期腎功能損害患者43例,均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2006年《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及《實用內科學》[3]中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15~68歲,平均49.3歲;病程2個月~25年。另選取在我院接受體檢的43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16~66歲,平均48.1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標本收集
抽取所有研究對象外周靜脈血5 ml,常溫下自然凝固后,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用以測定血清Cys C;同時,要求所有研究對象自行收集并記錄24 h內總尿液量,集尿過程中在收集尿液的容器內中加入15 ml防腐劑二甲苯,混勻尿液后,取5 ml送檢,用以測定24 h U-mAlb。
1.3 檢測方法
血清Cys C與24 h U-mAlb測定均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測定工作由專人負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進行檢測,測試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作參數間的相關性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清Cys C和24 h U-mAlb水平
觀察組患者血清Cys C和24 h U-mAlb的檢測值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血清Cys C及24 h U-mAlb水平比較(x±s,mg/L)
2.2 Cys C與24 h U-mAlb高于正常參考值檢出率
以正常對照組受試者檢測指標數值為正常參考值,觀察組患者血清Cys C 高于正常參考值者有34例(79.07%),24 h U-mAlb高于正常參考值者有31例(72.09%)。血清Cys C與24 h U-mAlb的檢出率略有不同,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血清Cys C及24 h U-mAlb高于正常參考值的檢出率分析
2.3 Cys C與24 h U-mAlb相關性回歸分析
Cys C與24 h U-mAlb在觀察組患者血中和尿中均可明顯檢出,且血清Cys C與24 h U-mAlb呈顯著正相關(r=0.864,P
3 討論
mAlb是由肝臟實質細胞合成的一種中分子蛋白質,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帶負電荷,由于電荷選擇性屏障作用,正常人血中mAlb一般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尿液中的mAlb含量甚微(5~30 mg/24 h,排泄率
Cys C又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是一種小分子非糖基化的堿性蛋白質,機體內所有的有核細胞都能穩定地產生,且不受年齡、身高、體重、運動、炎癥、感染、腫瘤等腎外因素的影響,在血中的水平較為穩定[5]。Cys C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但幾乎全部在近曲小管處被重吸收和分解,且不能被腎小管主動分泌。有研究報道,血清Cys C濃度與腎小球率過濾(GFR)密切相關,與GFR呈負性相關,Cys C可作為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或腎功能受損程度的內源性標志物質[6-7]。研究報道指出,與血肌酐相比,血清Cys C能更精確地反映出GFR,特別是在腎功能輕微受損時,其敏感性高于血肌酐,血清Cys C有取代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而成為臨床常規指標的趨勢[8-9]。
本文選擇24 h U-mAlb、Cys C為檢測指標對43例慢性腎小球腎炎伴有早期腎功能損害患者和43例健康受試者進行了檢測分析,結果表明,在腎臟損傷時,24 h U-mAlb、Cys C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參考文獻]
[1] 張連云.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清凝血酶激活的纖溶抑制物和腫瘤壞死因子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15):2359-2361.
[2] 張成祿,王前,謝健敏.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變化及其診斷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3):233-235.
[3]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153-2157.
[4] 穆亞東.尿微量清蛋白測定在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2):16-17.
[5] Weinert LS, Prates AB, do Amaral FB, et al. Gender does not influence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Clin Chem Lab Med,2010,48(3):405-408.
[6] Trof RJ, Di Maggio F, Leemreis J, et al. Biomarkers of acute renal injury and renal failure [J]. Shock,2006,26(3):245-253.
[7] 蘇艷丹,趙瀅,左薇薇,等.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在評價腎小球濾過功能中的價值[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7,22(5):102-103.
[8] 謝群芳,王葉舟,戴文森.血清胱抑素C清除值估測腎小球濾過率的臨床評價[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9):1969-1970.
【關鍵詞】 視黃醇結合蛋白;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2型糖尿病; 早期腎損害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4-0041-03
Diagnostic Value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Cystatin C andβ2 Microglobuli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arly Renal Damage/SU Wen-tang,LIU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41-4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cystatin C(Cys C) and β2 microglobulin(β2-MG) in early renal damage.Method:125 case of T2DM were selected.The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 of 62 Patients with T2DM was less than 20 μg/min was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the UAER of 63 patients with T2DM was situated between 20 μg/min and 200 μg/min was microalbuminuria group.45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as control group.RBP was tested by the immune turbidimetric method,Cys C and β2-MG were test by particle enhanced immuno turbidimetric assay.Result:The content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RBP,Cys C,β2-MG、ureaand creatinine in microalbuminuri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other two groups(P
【Key words】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Cystatin C; β2 microglobul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arly renal damage
First-author’s address:Huaihua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aihua 418200,China
糖尿病(DM)最嚴重、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腎病(DN),其起病及演變隱匿,一旦腎臟損害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則病情不可逆轉,如果不進行有效干預,則會發展至終末期腎病。因此發現早期糖尿病腎損害,引導干預,延緩或逆轉糖尿病早期腎損害,顯得尤為重要。近來的大量研究表明RBP、Cys C與DM關系密切,為此本文檢測了125例T2DM患者血清RBP、Cys C及β2-MG含量,以探討血清RBP、Cys C和β2-MG水平對T2DM早期腎損害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4月湖南省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及湖南省懷化市腫瘤醫院內分泌科、老干科住院的T2DM患者125例,病程5~20年,患者病情穩定,無急性代謝紊亂,無急性腎臟疾病,兩周內未使用有影響腎功能的藥物。T2DM診斷符合WHO1999年標準。根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將所有入選T2DM患者分2個亞組,既T2DM腎病的前2個階段:正常蛋白尿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齡(51.6±15.2)歲,UAER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清晨空腹采靜脈血4 ml,2 h內離心分離血清,密封靜置-40 ℃保存待檢,尿素(Urea)、肌酐(Crea)用美國杜邦公司產Dimension AR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為杜邦公司配套試劑。RB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試劑由上海北加生化試劑有限公司提供。β2-MG、Cys C采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6.0版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三組血清RBP、Cys C、β2-MG、Urea及Crea含量
正常蛋白尿組RBP、Cys C及β2-MG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三組RBP、Cys C、β2-MG、Urea、Crea及聯檢陽性率
微量蛋白尿組血清RBP、Cys C、β2-MG、Urea及Crea陽性率較另外兩組高(P
3 討論
T2DM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由微血管病變導致的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要是能做到對各種并發癥的盡早監測,提前預防,對糖尿病患者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常用清蛋白排泄率來判斷腎損傷的程度,但在尿清蛋白未明顯升高前,既UAER
RBP是血液中視黃醇的轉運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為一種低分子量蛋白,廣泛分布于人體血清、尿液,腦脊液等體液中[1]。血液中游離的RBP可自由經過腎小球濾過,并且絕大部分被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血流量或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時,導致RBP蓄積,血RBP會顯著升高,因此檢測血清RBP既可以用于腎小球濾過功能評估,又可作為腎小管早期損傷的重要指標[2]。本研究顯示,UAER正常的T2DM患者血清RBP就有升高,陽性率25.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Cys C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在幾乎所有有核細胞內以恒定的速率持續的轉錄與表達,不受年齡、性別、體質量、炎性反應的影響。腎是清除Cys C的唯一器官,Cys C在生理情況下帶正電荷,由于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被完全降解,而腎小管也不分泌Cys C,因此其血濃度主要是由個體的腎小球濾過率(GFR)決定,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較好的內源性指標[3],是一種反映早期糖尿病腎損傷的理想標志物[4]。在本實驗中,UAER正常的T2DM患者血清Cys C有升高,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β2-MG主要由淋巴細胞分泌,腫瘤細胞可大量合成,由于分子量小,可自由通過腎小球,99.9%被近端腎小管重吸收,當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早期,其血中濃度即可升高[5]。本實驗顯示,對照組β2-MG陽性率達13.3%,而UAER正常組β2-MG含量、陽性率較對照組高,但比微量蛋白尿組低(P
有研究發現,腎臟在無原發病變的情況下,早期腎功能異常往往表現為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6-9]。RBP、Cys C及β2-MG這些指標可從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重吸收、腎小球微血管等多方面反映腎臟損傷,通過聯合檢測可以提高檢出率,在本實驗中,RBP與Cys C聯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兩指標單獨檢測(P
總之,RBP、Cys C及β2-MG可作為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的有價值的指標,聯合檢測意義更大。
參考文獻
[1] Shaw A.Update on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cardiac surger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3(3):676-681.
[2]依力夏提?依麻木,徐世茹,田剛.視黃醇結合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腎損傷患者中的檢測意義[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2,27(2):128-129.
[3] Muntner P,Vupputuri S,Coresh J,et al.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re present in adults with elevated serum cystatin C[J].Kidney Int,2009,76(1):81-88.
[4]何國榮.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檢測意義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8):106.
[5]謝朝歡,賴樹佳.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對2型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193-194.
[6]趙同軍.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7):87-88.
[7]姜璐,馬鳳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9):16-17.
[8]余曉敏.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8):45-47.
[9] Chang Y K,Lee S J,Chung B H,et al.Renal histology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serum creatinine and concurrent normal urinalysis [J].Clin Nephrol,2012,77(4):283-289.
目的調查掌握浙中(金華地區)古建筑白蟻危害基本情況,為綜合治理提供基礎數據。方法對浙中26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白蟻危害情況進行調查。結果浙中古建筑白蟻危害率為84.6%。結論浙中古建筑白蟻危害率高,造成的損失較大,亟需進行綜合治理。
關鍵詞:
古建筑;白蟻;文物保護
古建筑在歷經滄桑的保存過程中,由于人為的和自然力的因素,使其遭受損害、破壞甚至毀滅,其中白蟻危害(屬生物破壞范疇)就是自然因素之一。白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會性昆蟲,它在地球上至少已有1億5千萬年的生存歷史[1]。浙中(金華地區)氣候濕潤溫熱,適合白蟻生存繁衍,金華地區已發現有白蟻2科13屬35種[2]。白蟻以取食木質纖維為主要營養來源,并且可在較大型的建筑木構件內筑巢,古建筑的建筑特點和微生態環境正好與白蟻的生物學特性相吻合,成了白蟻的聚居地和重災區。為了給浙江省住建廳下達的“浙中古建筑白蟻綜合治理”科研項目提供基礎數據,我們進行了浙中古建筑白蟻危害調查,基本摸清了浙中古建筑的白蟻危害現狀。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樣本篩選截至2014年,浙中(金華地區)共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個,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80個。經過充分的探討,將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古建筑(文保單位)列入調查范圍:①建筑類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②村落(建筑群)類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代表性建筑;③明代以前的建筑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清代以前的典型房屋建筑。依據上列篩選原則,適當考慮入選樣本的分散性,兼顧各縣(市、區)的數量分布。共篩選出26處古建筑列為調查對象,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個。
1.2調查準備工作為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對列入調查的古建筑進行基礎資料的收集和相關準備工作,包括:①通過文保部門網站獲取古建筑的概況和保護現狀,含規模、功能、區域環境、近年維修情況等;②從文保部門取得古建筑的平面圖;③向當地白蟻防治部門了解近年白蟻危害及治理情況;④由金華市文物局印發《關于開展金華市文物保護單位白蟻危害專項調查的通知》。
1.3白蟻危害檢查全面檢查古建筑近地面構件、梁柱架構、屋頂、庭院綠化、展陳物品、環境等區域,檢查是否有白蟻危害或活動跡象、是否有活體白蟻、是否有白蟻筑巢等,采集白蟻標本或判斷危害白蟻種類。
1.4白蟻危害等級評定以對房屋結構性破壞為主要依據,制定白蟻危害等級評定標準為:已對房屋結構性產生嚴重破壞,被危害的承重構件已不能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的評定為Ⅲ級;已對房屋結構性產生破壞但不嚴重,被危害的承重構件仍能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的評定為Ⅱ級;有白蟻危害(或有白蟻潛在危害風險)但未對房屋結構產生破壞性影響的評定為Ⅰ級。
2結果
2.1白蟻發生種類經對列入調查的古建筑白蟻危害點和采集到的白蟻標本進行初步甄別,危害浙中(金華地區)古建筑的白蟻種類主要有2科3屬(未進行種名鑒定),即: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的乳白蟻屬Coptotermes和散白蟻屬Reticulitermes;白蟻科Termitidae的土白蟻屬Odontotermes。其中以散白蟻分布最廣,80%以上古建筑有散白蟻危害。
2.2白蟻危害情況列入調查的古建筑大多有白蟻活動或陳舊的白蟻危害跡象,總體蟻害率達84.6%。部分古建筑發現多點、大量白蟻活體且活動頻繁,白蟻群體的分布密度較高;古建筑的各部位,如屋面、墻體、柱、梁架結構、斗拱、雀替、天花、門、窗、室內隔斷等都有被白蟻危害的現象,有的古建筑柱、梁架結構等受白蟻嚴重危害,被白蟻蛀空或在內部筑巢,失去承重功能,造成安全隱患。白蟻危害等級情況。調查表明,浙中古建筑白蟻危害部位多、白蟻群體分布密度高、危害范圍廣、危害程度重、危害時間長。
2.3白蟻多發的原因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食物是白蟻孳生的三大必要條件,浙中古建筑白蟻多發的原因主要有:
2.3.1古建筑用材決定其易受白蟻侵害古建筑多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成為白蟻豐富的食源和主要侵害對象。空斗墻、大型的木質柱、梁等為白蟻提供了筑巢的空間,更加劇白蟻的危害程度。
2.3.2古建筑微生態和結構特點適宜白蟻生存古建筑內多有天井、庭院等露天空間,導致室內地坪含水量高,屋面望板等也常因瓦片滲漏而受潮[3],且古建筑有一定的溫度調節功能,內部小環境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為白蟻生存提供了適合的溫濕度條件。此外,空斗墻、入墻柱、覆層、梁架斗拱等建筑結構和建造工藝,適于白蟻孳生且使白蟻危害難以被發現。在白蟻分飛季節,古建筑環境蟻巢內飛出的有翅成蟲,會飛入古建筑筑巢繁衍,造成危害;周邊的白蟻群體也會通過覓食行為,侵入危害木構件。
2.3.3治理(管理)欠缺許多散落在鄉村的古建筑,一方面由于產權、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白蟻危害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治理;另一方面,室內常有大量雜物堆放、屋面漏水致木構件糟朽霉爛等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蟻群體不斷發展壯大,白蟻危害情況逐年加重。
3討論
白蟻的取食行為能直接破壞古建筑,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失。文物古建筑往往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唯一性,一旦破壞便無法復原,其損失無法用經濟指標來衡量。白蟻是一類喜歡取食木材等含纖維素類物質的昆蟲,古建筑木構件一旦遭受白蟻侵害,內部將逐漸被蛀空,其強度將直接受到影響,尤其是建筑承重木柱、梁架等構件[4],白蟻危害不僅影響古建筑的正常使用,有的還引發建筑倒塌、人員受傷等嚴重后果。白蟻群體在生存發展過程中要構筑大小不一、位置不同的各類蟻巢結構,有的在房屋建筑地基或墻體內部筑巢,破壞地基的整體性或影響墻體的強度,嚴重的導致地基斷裂、墻體破裂,對文物建筑造成破壞的同時還影響其安全性。白蟻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繁殖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白蟻特殊的生物習性和古建筑結構特點決定白蟻治理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古建筑白蟻治理必須堅持“控制蟻害、保全構件、綠色環保”三者并重的原則,基于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理念,以白蟻生物學、生態學為基礎,綜合運用監控技術、餌劑技術、屏障技術、噴粉技術等多種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古建筑白蟻危害,達到最佳的人文、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譚速進.白蟻在地球上的生存歷史怎樣表述才科學[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4,20(3):296.
[2]任慶偉.金華市白蟻分布及危害的研究[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5,21(2):182-186.
[3]張金龍.浦江“江南第一家”白蟻危害現狀及治理[J].城市害蟲防治,2008,3:26-27.
2、可在窗外裝一盆水,用移動光源打一束光在水面,白蟻會向水中的“燈光”飛去,掉到水里面后,白蟻會被淹死。
3、晚上7時到9時是白蟻活躍的時間。此時可打開窗戶,把照明設備關上,讓白蟻飛出室外。
4、家中潮濕地帶保持干燥通風,定期清除家中的雜物。
5、用滅蟻藥粉根治,滅蟻藥粉具有傳染性,散在白蟻身上,讓它在蟻巢內傳播,能起到根治效果。而且蟻群越多效果越明顯。
白蟻的危害:
1、對農作物的危害:一般來說,白蟻對我國農作物還不是重要的害蟲。但是對經濟作物甘蔗來說危害還是較為嚴重的。其種類主要有:臺灣家白蟻,黃翅大白蟻。
2、對樹木的危害:危害樹木的白蟻種類很多,其主要種類有:新白蟻,堆砂白蟻,家白蟻,樹白蟻,散白蟻,木鼻白蟻,土白蟻和大白蟻,原白蟻等。
關鍵詞 白蟻;危害現狀;防治技術;水杉大道;銅山湖森林公園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9-0152-01
銅山湖森林公園是2003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準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河南省泌陽縣城東20 km處,公園面積1 996 hm2,水杉大道林位于銅山湖森林公園主山門內側,銅山湖大壩下旅游路兩側,總長500 m,是20世紀70年代銅山湖修建后栽植的風景林。夏季蔭郁蔽日,秋季金光閃爍,是銅山湖森林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具有極高的旅游風景價值。可近年來,由于白蟻害蟲的危害,對水杉大道林造成了重大損失,旅游價值下降。筆者根據白蟻的生態學特性,提出具體的防控技術,以期將該蟲害控制在極小范圍內。
1 白蟻生物學特性及其危害現狀
白蟻是世界性大害蟲之一,屬等翅目白蟻科,種類繁多,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淮河及其以南的廣大區域,是水利壩堤、房屋建筑、橋梁船舶及多種農林作物的大害蟲,被我國列為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之一[1]。白蟻營社會性巢居生活,個體間有明顯分工,可分為翅蟻成蟲、兵蟻、工蟻、蟻王、蟻后等。蟻巢一般位于0.8~3.0 m深的土壤中,一個成熟巢群白蟻數量可達數萬頭甚至上百萬頭,大的蟻巢直徑約1 m。
銅山湖水杉大道兩側樹木上發生的白蟻為黑翅土白蟻,是白蟻中危害性較大的一種,可危害杉木、水杉、馬尾松、樟樹、板栗、側柏、楓楊、泡桐、楊樹、柳樹等逾70種針闊葉林木,其營巢于土中,常危害苗木及林木的根莖部,并在樹干上修筑泥被,啃食樹皮,嚴重影響樹木生長,重者會造成樹木死亡。因該類害蟲常群居地下或在泥被、泥線中活動危害,在發生初期不易察覺,也往往被人們疏忽其害,而一旦發現樹木遭受嚴重危害時,說明白蟻種群已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數量,蟻患已相當嚴重。
據專業技術人員近期調查,銅山湖水杉大道兩側,有近1/2的水杉樹具有白蟻危害的痕跡,尤其道路中東部北側受害水杉高達70%,有2株已瀕臨死亡,水杉大道北側水庫大壩下部生長的側柏、松樹及南側的楊樹,也有20株以上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個別樹上,白蟻修筑的泥被(線)直伸樹干逾3 m高,有10株以上水杉樹皮被啃食逾1 m高,露出了木質部。總體來講,該處蟻害已達中等程度,對水庫大壩及周圍樹木生長已構成很大安全隱患,應采取措施及時除治,防止蟲害進一步擴散蔓延。
2 防控措施
2.1 成立組織
縣政府成立白蟻防控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林業的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縣林業局、縣旅游局、縣銅山湖水庫管理局的領導和相關技術人員組成。領導小組制定目標管理責任,將白蟻防控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制定科學的防控計劃和工作預案[2]。
2.2 撥付專項資金
縣政府撥付專項防控資金30萬元,專款專用,用于購買防治白蟻的黑光燈、火煙筒、噴霧器及藥物等,支付人工費用等款項。
2.3 組織專業人員專防專治
縣林業局、旅游局、銅山湖水庫管理局組織有關人員專防專治,根據白蟻的生物特性和活動規律,科學進行防治,適時采取多種靈活措施,布控白蟻,徹底消滅蟻群。
3 主要防治技術
3.1 人工防治
根據危害區地形特點、被害狀特征、地表小氣候特征、蟻路和泥被線特點、分飛孔分布等地面特點,分析判斷蟻巢位置,或沿蟻路追挖,準確找到蟻穴后,挖除蟻巢,并向蟻巢穴內噴灑敵敵畏500倍液,徹底消滅蟻群。
3.2 物理防治
一是燈光誘殺有翅繁殖蟻。在4―6月有翅繁殖蟻繁殖分群季節,利用有翅蟻的趨光性,安置黑光燈誘殺。或采取人工撲打、藥物滅殺等方法消滅有翅繁殖蟻,防止新的蟻群產生[3]。二是利用誘殺物誘殺。在被害林木附近挖誘殺坑,坑的體積為0.3 m×0.4 m×0.2 m,放入松木屑、甘蔗渣,加入適量的洗米水,再用松針或稻草蓋好,加泥土填平踏緊,一段時間后若誘來白蟻,則取出誘殺物,噴施滅蟻靈粉5~10 g或其他滅蟻藥劑殺滅白蟻;或將白蟻喜食物品經1∶5的亞砷酸水浸后放在被害處進行誘殺;或用蔗糖100 g、細谷糠150 g拌勻,放入1 000 g水中加熱成糊狀,稍冷后將70%滅蟻靈粉劑15 g和樂斯本10 mL加入混合,涂在紙上或板皮上制成誘殺片,在樹基處放置誘殺。
3.3 化學防治
一是噴灑或使用化學藥物防治。①確定準蟻巢、找到主道后,在蟻道口插入1個漏斗,先灌入5 kg 左右的清水濕潤蟻道,而后再灌入80%敵敵畏乳劑500倍液或辛硫磷乳劑200倍液10~20 kg,或向蟻道、蟻巢內噴施滅蟻靈10~20 g。②用100份砂土摻1份5%米樂爾顆粒劑,距被害樹基0.3~0.4 m處挖一周15 cm深的小溝,均勻環施;或澆灌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③將含有亞砷酸、滅蟻靈、氟蟲胺等慢性藥物成分的花粉撒在白蟻較多的地方(如蟻路、分群孔處等部位),用螺絲刀插幾個洞將藥粉適量地噴進去,使白蟻帶藥回巢,起到毒殺作用。④在白蟻活動的高峰期,對上樹危害的白蟻,用樂斯本1 000倍液或溴氰菊酯500倍液(砷素劑、氯氰菊酯、吡蟲啉殺白蟻懸浮劑亦可),噴灑在泥線或泥被上,以泥線充分濕潤而泥土不落為宜,可取得良好的殺蟲效果。二是壓煙防治。在找到白蟻主道后,將壓煙筒的出煙管插入主道,用泥封嚴道口,再把殺蟲煙劑放入筒內點燃,扭緊上蓋,毒煙沿蟻道壓入蟻巢,殺蟲效果良好[4]。
3.4 生物防治
做好白蟻預防工作,清除一切能誘集白蟻的垃圾廢品、遺棄木材、雜物、枯枝等,創造不利于白蟻生存的環境;同時,要注意保護和利用螳螂、山青蛙、蝙蝠、各種螞蟻、蜘蛛等白蟻的天敵,充分發揮生物防治作用,以期將蟻群數量控制在極小范圍內[5]。
4 參考文獻
[1] 梁玉勇,程森弟,涂業茍,等.園林植物白蟻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7):50-53.
[2] 張東升,謝寶豐.小浪底工程白蟻防控措施及初步成效[J].人民黃河,2013,34(12):109-111.
[3] 尹冬勛.桂林市園林樹木白蟻危害與防控措施[J].南方園藝,2010(1):37-39.
【關鍵詞】水庫大壩;常見病害;危險因素;應對措施
1 水庫大壩常見病害及危險因素分析
水庫大壩是一個很龐大的建筑工程,因此,隨時會受到很多病害的威脅,而這些病害以及危險因素會對大壩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從而可能會對國家以及當地居民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下面就大壩常見危害及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1.1 地震
水庫大壩的建設可以說是對自然環境的一個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水庫的建設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問題,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地震的問題。我們在進行水庫的建設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地震,水庫在蓄水的過程中引發出來的被稱為水庫地震,而引發的原因是由于水庫建設區的地質結構很活躍,而水庫蓄水可能會引發巖體的變裂導致能量的釋放,從而產生斷層,進而引發地震,這樣會對水庫產生很大的危害性。
1.2 白蟻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白蟻可能會對大壩產生毀滅性的影響,白蟻對大壩的影響,可能會引發滑坡、管涌以及牛皮脹等的危害,而白蟻對大壩的本質性的危害主要是對土壩的危害,是通過在壩內挖掘眾多的蟻道,從而聚積很多的主巢腔,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產生垮壩的危險。
1.3 滲透
滲透對大壩的影響也是很有破壞性的,滲透的破壞類型分為四種類型,流土、接觸沖刷、管道以及接觸流土,對壩體的危害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滲透破壞以及變形破壞。滲透會對壩基的滲透,會使巖土中的某些顆粒成分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而這種顆粒結構發生變化的現象可以叫做滲透變形。如果大壩的滲透量過大,可能會降低水庫的效益,從而產生不利的影響。滲透也會降低結構面的強度,從而使得巖體發生斷裂,導致相鄰的低谷或是壩基的壓力增加,后果可能會造成地下水位的抬升,使得地基被浸沒或是失穩。變形是在水流的作用下,導致大壩強度的下降,從而導致大壩的某些部位發生變形或是下滑,從而使得大壩發生變形或是滑坡等的危害。滲透變形對大壩的地基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滲透在汛期的危害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決口,而這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2 水庫大壩常見危害的應對措施
水庫大壩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工程,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在因此,針對水庫大壩常見的危害與危險因素,如何提出措施解決,從而維護大壩的安全以及正常的功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下面就水庫大壩常見危害的應對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2.1 防震措施
地震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地質結構以及土質結構有關的,而采用砂基或是砂土的土石壩,抗震安全性方面是遠遠不夠的,或者在地震的影響下可能會發生液化破壞。因此,防震措施首先是要對水庫壩區的地質結構進行考察,并且針對大壩的等級以及可能引發的危害,利用FMECA、事件樹的方法對地震造成的危害進行分析,并且對水庫大壩進行破壞的概率以及絕堤的模式進行分析。此外,還要對地震潰壩可能給下游帶來的潛在危害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原則,對地震的風險進行實時的預警,并隨時的進行監控,以使地震造成的危害防患于未然。對土石壩的防震措施,可以利用人工加密、置換以及拋石壓重的方法進行防范,人工加密是指可以利用振沖以及強夯等的措施,對砂土的密實度進行加密,以使其可以達到抗壓的作用;置換是將那些液化的砂土進行挖除,利用性能好的填筑塊石等的材料進行重新的填充;拋石壓重是提高砂土的效應力的有效途徑,可以再沙土的表面采用壓實的方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2.2 應對白蟻的措施
白蟻的危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因此,對白蟻危害的防范需要水庫大壩的維護人員加強日常的管理維護工作,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保證做到定期檢查、按時巡視,并且要時刻保持警惕。
(1)水庫大壩區白蟻的來源
壩區白蟻的主要來源是,首先,在水庫大壩周圍,植被比較茂盛,而這給白蟻提供了好的生存條件,濕潤的土壤和植被適合白蟻的生存和繁殖;其次,水庫大壩周圍照明性比較好,而白蟻有很強的趨光性,因此,水庫大壩區白蟻較多。
(2)檢查白蟻危害的方法
白蟻是否已經對大壩造成威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根據白蟻的生長環境,對壩區的植被以及山地情況進行觀察;根據水庫大壩區內的庫容量的升降幅度進行檢查;還要檢查水庫大壩有無滲漏的現象;對白蟻的生長活動進行和仔細的觀察,看是否有白蟻在壩內的活動跡象。
(3)應對白蟻的措施
第一,利用投放誘餌的方法,使用白蟻喜愛的食物加入適量的有毒藥物,引誘白蟻進食,使它們中毒身亡;第二,噴施滅蟻粉劑,白蟻數量很多時,可以利用噴施滅蟻粉劑的方法來消滅白蟻;還可以利用灌漿毒土的方式,這些方法都比較簡單,而且操作方便。
2.3 滲透的防范措施
滲透對水庫大壩的破壞是很嚴重的,特別是平原地區的大壩,滲透是最重要的破壞方式。防范滲透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進行監測,包括非壩區的降水量的強度以及數量的監測,對大壩區內的水位的監測,對壩基滲壓進行的監測,而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智能儀器進行降雨量的測量,通過埋設滲壓計的方法來對滲流的壓力進行測量。監測工作一定要遵守相應的操作規范,真實記載,做好數據的采集工作,從而可以為防滲工作做好基礎。除此之外,還要定期的對進行檢測的結果進行分析與研究,對水庫大壩的狀態定時的進行評估,保證針對防滲工作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除了定期的進行監測外,還要加強水庫大壩的防滲加固工作。對于混凝土材質的大壩,針對橫縫易受破壞的情況,可以利用灌漿、澆筑防滲面板等方法做好防滲工作,而對于漿砌石材質的拱壩,可以利用噴涂防滲層的方法做好防滲工作。
3 結語:
水庫大壩關系著國計民生,是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項偉大的工程,水庫大壩具有防洪、發電、灌溉以及蓄水的功能,有著很大的效益。但是,水庫大壩在使用中,經常會受到很多的危害以及危險因素的影響,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維護水庫大壩的安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加強水庫大壩的管理,做好大壩的安全工作,對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陶波.水庫大壩病害分析及整治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06)
[2]譚界雄,位敏.我國水庫大壩病害特點及除險加固技術概述[J].中國水利,2010 (18)
[3]張其生.水庫大壩常見病害及危險因素和防治措施[J].城市建設,2010(14)
[4]路立有,劉奇.大田水庫大壩病害及其加固措施[J].山東檔案,2008(05)
2012年6 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了《關于印發全國白蟻防治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標志著我國白蟻防治工作進入了一個科學發展的新時期。《規劃綱要》明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提出白蟻防治工作要緊緊圍繞“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統籌發展、和諧發展”十六字方針,為我國白蟻防治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白蟻防治、 轉型、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Q969.29文獻標識碼: A
一、白蟻防治“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簡介
(一)、《規劃綱要》的編制背景
1、白蟻防治事業快速發展。
21世紀60年代,白蟻防治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實事工程在房管部門開始展開,從剛開始的修房、筑漏、捕殺白蟻,慢慢的形成了一支專業的白蟻危害治理隊伍。到了90年代建設部《城市房屋白蟻防治管理規定》頒布之后,為了控制白蟻危害,保證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新建房屋的白蟻預防工作全面展開。隨著白蟻防治事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并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現在各種體制并存,激勵性機制缺乏,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當前工作的發展。
2、人員隊伍不斷壯大。
隨著白蟻防治工作的深入發展,為防災減災和保障經濟建設,白蟻防治規模不斷擴大,防治人員的隊伍迅速擴大。從原來的2、3個人一個組,發展為十幾,甚至二十幾個人的防治站、所,從單一的滅治處理發展到房屋新建預防的全覆蓋。隊伍的壯大,知識的更新,從原來的幾個泥工、木匠,發展到具有白蟻防治專業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為白蟻防治科技領域向縱深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存在人員結構的老化,不注重專業人材的培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難以吸引高素質技術人材,新藥物的研制和新技術的應用拓展面小,施工設備、施工技術、人員知識的更新成為當前白蟻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3、化學藥物大量使用。
從目前的白蟻防治預防處理的方法,主要依靠毒土屏障和藥物滅殺的方法,大量的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積累性的人工合成有機氯殺蟲劑,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給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了潛在威脅,為了淘汰氯丹和滅蟻靈在我國白蟻防治領域的使用,我國政府與全球環境基金和世界銀行合作,開發了中國白蟻防治氯丹、滅蟻靈替代示范項目,逐步推廣應用環保型白蟻防治新技術,引入和推廣以監測控制技術為主的害蟲綜合治理(IPM)進行白蟻防治示范,明確了監測控制技術在白蟻防治領域的應用,為項目的可持續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監管不力現象仍然存在。
由于單位存在體制上的差異,部分白蟻防治單位集“運動員”和“裁判員”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對從業單位監督管理的力度不夠,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監管和服務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們白蟻防治行業要完善單位內部管理,堅持弘揚“重規則、守契約、講信用”的誠信精神和行為操守。以頒發《全國白蟻防治行業信用建設指導意見》為契機,白蟻防治行業積極推進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加大貫徹和宣傳力度,成為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過程,成為不斷保障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的過程,從而真正使我們的白蟻防治工作成為群眾滿意工程。
5、行業政策法規與標準相對滯后。
與《城市房屋白蟻防治管理規定》相配套的制度建設相對滯后,缺乏白蟻防治工程質量管理等配套性文件,為引導和推動白蟻防治事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2011年成立了全國白蟻防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門開展白蟻防治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研究,環保型白蟻防治新技術的推廣政策還有待加強。為了盡快推廣和使用白蟻防治監測控制技術,浙江省白蟻防治中心正在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編制浙江省《房屋白蟻預防工程監測控制技術規范》。
(二)、《規范綱要》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履行國際公約為契機,以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為基礎,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轉變發展理念,破解現實難題,加強行業監管,提高科技水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白蟻防治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2、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白蟻防治工作要緊緊圍繞“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統籌發展、和諧發展”十六字方針,力爭實現以下總體目標:
(1)轉變防治方式,促進轉型升級
建立環保型白蟻防治新技術推廣機制,實現白蟻防治方式轉型升級。“十二五”后期,省會城市應用IPM技術防治白蟻的面積力爭達到白蟻防治總面積的50%以上,其它城市達到30%以上。白蟻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化學藥物使用量大幅降低,實現白蟻防治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和諧發展。
(2)擴大覆蓋范圍,保障經濟建設
進一步提高白蟻防治覆蓋面,開展白蟻預防地區的新建房屋的預防率達到95%以上。積極拓展業務新領域,實現白蟻防治在水利工程、核電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訊、農林果木和園林綠化等領域的廣覆蓋,充分發揮白蟻防治在防災減災和保障經濟建設成果中的作用。
(3)完善科研機制,提高服務能力
建立健全聯合科研機制,發揮各地白蟻防治機構的優勢,形成合力,培養一批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科研帶頭人,培育一系列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促進行業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行業的技術服務能力。
(4)加強規范管理,實現持續發展
進一步完善白蟻防治政策法規體系和各項工作制度,加大白蟻防治單位規范化管理能力,建立以誠信建設為核心的行業自律管理機制,實現白蟻防治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規劃綱要》的主要特點
《規劃綱要》深入分析了我國白蟻防治行業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科學地把握住行業發展的趨勢和規律,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十二五”時期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導,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1、體現了科學發展的理念。
《規劃綱要》指出,正確認識白蟻防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理念,正視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事實,適應傳統白蟻防治方式向現代有害生物綜合治理轉變的需要,抓住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為白蟻防治工作提供的新機遇,關注水利工程、核電工程、文物古建、農林果木和園林綠化等方面白蟻防治的要求,科學謀劃白蟻防治工作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發揮白蟻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積極作用,促進白蟻防治工作與經濟社會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
2、強調了轉型升級的要求。
當前,發達國家的白蟻防治方式已由化學防治逐步轉為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但我國白蟻防治仍以化學防治為主,無論是防治手段還是防治理念,都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傳統的以施用化學藥劑為主的防治方式,與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類健康要求不相協調,與國際上提倡的IPM策略不相適應,成為制約白蟻防治事業發展的瓶頸所在。為此,《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環保型白蟻防治新技術推廣機制,實現白蟻防治方式轉型升級。解放思想,轉變發展觀念,積極推廣應用環保型新技術,以替代傳統的以噴灑化學藥劑為主的防治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化學品用量,將成為今后白蟻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3、注重行業的規范化管理。
《規劃綱要》提出從政策完善、機構能力建設和行業信用建設三個方面,加強對白蟻防治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首先,加強上層管理的建設,從政策層面進行規范。適時修訂和完善《城市房屋白蟻防治管理規定》以相關的配套措施,以政策法規來規范政府與行業的行為,推進白蟻防治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第二,加強能力建設,從軟硬件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提倡要逐步推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健全質量管理體系,達到規范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第三,加強誠信建設,從信用評級方面進行規范。建立白蟻防治從業單位信用等級評價制度,運用信用評價、信用警示等自律機制,加強信息公開,揭開行業公信力,從而有效規范服務行為。
4、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不可否認,白蟻防治事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白蟻防治方式亟需改變,行業監管有待加強,配套制度仍需完善,專項基金缺乏保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規劃綱要》提出把轉型升級、規范管理、科技創新、信息建設和人才培養等作為行業的工作重點,期望在今后五年內的發展過程中解決好上述問題。
5、進一步拓寬白蟻防治領域。建設部130號令主要是對城市房屋白蟻防治進行了規定,而《規劃綱要》不僅把房屋建筑作為白蟻防治重點,提出開展白蟻預防地區的新建房屋的預防覆蓋率達到95%以上,而且首次提出各地要積極拓展業務新領域,實現白蟻防治在水利工程、核電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訊、農林果木和園林綠化等領域的廣覆蓋。這是進一步拓展了白蟻防治工作的領域,為廣大白蟻防治單位指明了發展方向。
二、白蟻防治的轉型升級
(一)、POPs和POPs公約
1、POPs的危害。
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r的縮寫,即“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具有下列四個方面的重要特性:
(1)環境持久性。在自然條件下很難發生降解,一旦進入環境中,它們將在水體、土壤和底泥等環境介質以及生物中長期殘留,這個時間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
(2)生物累積性。由于不溶解或者微溶解于水、而易分配在脂肪中,野生動物及人體中都含有相當數量的脂肪組織,當POPs通過各種途徑為生物體所攝入后,就會在脂肪組織中積累而形成“生物蓄積”,無疑人類會意味著將受到高濃度的POPs毒害。
(3)長距離遷移能力。由于POPs具有半揮發性,使它們能夠通過蒸發進入大氣中,通過大氣的流動進行遠距離遷移。
(4)高毒性。這里的毒性是一個廣義的詞,POPs大多具有強烈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長期接觸將導致生殖、遺傳、免疫、神經、內分泌等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危害身體健康。
2、POPs公約簡介
POPs公約是在聯合國環境規劃處(UNEP)的主持下,為了推動POPs的淘汰和削弱、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的危害,2001年5月22—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了外交全權大會,來自127個國家、11個聯合國專門機構、4個政府間組織、68個非政府間組織共60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通過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從此國際社會在有毒化學品管理控制方面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我國于2001年5月23日簽署公約,是POPs公約的正式締約方,2004年11月11日,公約對我國正式生效。10年來我國一直在按照《中國履行國家實施計劃》,分階段、分區域、分行業地削減、淘汰列入公約首批受控清單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2009年5月開始,我國境內全面禁止了滴滴涕、氯丹、滅蟻靈的生產、流通、使用和進出口,兌現了我國政府的莊嚴履約承諾,實現了階段性履約目標。中國將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監管,構建POPs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二)、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基本任務
1、轉型升級任務。
(1)繼續推動全行業認真履行POPs國際公約,禁用氯丹和滅蟻靈等高毒殺白蟻藥劑,保護生態環境。
(2)總結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加快以白蟻監測控制技術為核心的IPM技術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應用。
(3)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積極推廣應用環保型白蟻防治新技術,逐步替代傳統的以噴灑化學藥劑為主的白蟻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品用量。
(4)擴大新技術的應用范圍,在農林果木、水庫堤壩和園林綠化等領域的白蟻防治中推廣應用環保型新技術。
2、人才培養。
(1)落實白蟻防治從業人員崗位培訓考核制度,建立證書定期檢查登記制度,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十二五”后期,上崗人員持證率超過95%。
(2)建立和實施全國白蟻防治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制定白蟻防治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技術標準。
(3)建立白蟻防治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制度,規范繼續教育培訓管理體系,加快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更新和專業技能的提高。
(4)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培訓,加大IPM技術的培訓力度,采取所(站)長輪訓和專業技術人員普訓等形式,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
3、規范管理
(1)適時修改完善《城市房屋白蟻防治規定》繼續加強《城市房屋白蟻防治規定》貫徹實施工作,開展《房屋建筑白蟻防治工程質量管理辦法》調研和起草工作,做好《白蟻防治專業術語標準》、《白蟻防治監測控制裝置技術》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開展《水庫、堤壩白蟻防治技術標準》和相關白蟻防治產品標準前期調研及立項工作,力爭出臺白蟻防治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規定,以規范白蟻防治專項資金使用。
(2)完善白蟻防治單位部門設置,有蟻害地區的省會城市白蟻防治單位質量檢測部門和標本室建立率達100%;地級市白蟻防治單位質量檢測部門和標本室建立率達80%以上;縣(市 )級白蟻防治單位標本室(柜)建立率達80%以上;各白蟻防治單位藥物專用倉庫和檔案室(柜)建立率達100%。
4、科技創新。
(1)基礎研究方面。以白蟻生物學、生態學與行為學為基礎,研究全球變暖對我國白蟻分布與危害的影響,建立我國白蟻危害區域的認定制度,制訂白蟻危害程度的等級標準、申報流程及認定管理細則。
(2)應用技術研究。以節能減排為目標,大力開展綠色環保、低能耗的白蟻防治新技術研究。以白蟻監測控制技術為核心,開展高效、持久的白蟻引誘材料和餌劑研究,開發白蟻入侵自動檢測技術和長久有效的白蟻監控裝置,建立白蟻監測控制技術在古建筑(仿古建筑)、土質堤壩和經濟林木方面的應用標準和評估細則。
(3)新技術成果轉化。鼓勵研發白蟻防治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保護知識產權,加大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建立白蟻防治產品與科研成果的評估、論證及推薦制度,最大限度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5、信息建設。
(1)建立和完善白蟻防治行業信息數據庫。“十二五”期間,逐步建立和完善白蟻防治行業從業單位的基礎信息庫、全國白蟻種類分布信息庫、重點項目白蟻防治信息庫、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信息庫等基礎數據庫。
(2)以全國白蟻防治行業網絡為平臺,以《城市害蟲防治》及《白蟻防治》等刊物為載體,進一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加大IPM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技術的宣傳力度,著力提高社會公眾的防蟻意識和行業認知。
(3)組織開展國內外白蟻防治信息咨詢服務,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和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實現信息共享。
三、白蟻防治的發展趨勢
(一)、IPM技術的應用
1、IPM簡介。
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簡稱IPM),指對有害生物進行科學管理的體系。它從生態系統的總體出發,根據有害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發揮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協調應用一種或多種必要措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損害允許水平以下,以期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保護生態環境迎合可持續發展。
我國新建項目的白蟻預防目前普遍采用化學防治法,大量的化學藥劑噴灑在建筑物周圍,并且許多有機化學污染物還可隨食物鏈積累,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構成了地方性乃至全球性的威脅。而白蟻防治工作的初衷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和財產安全,如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得不償失的,白蟻監測控制技術正符合這個要求,它的問世為在白蟻防治工作中兼顧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提供了可能,迎合了可持續發展這一21世紀的世界性主題。
3、創新理論前沿順應行業發展。
隨著國際公約《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簽定,化學防治法已經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我國的政策指令要求新建項目白蟻預防的包治期不得少于15年,目前的白蟻防治藥劑以難以達到氯丹、滅蟻靈等有機物那樣持久高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必然產生對能夠長期控制白蟻危害的環保型替代方法的迫切需要。IPM策略就像白蟻防治行業理性前行的指南針,白蟻監控技術順應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強烈呼聲,正是緊跟這一理論前沿的標志性產物。
4、關愛人類健康堅守為民宗旨。
白蟻無孔不入,對國民經濟的危害滲透到各個領域,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國對新建房屋的白蟻預防有強制性規定。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白蟻防治工作過度倚重于化學方法,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因此白蟻防治專業機構除了需要對人民群眾進行必要的白蟻科普知識的普及宣傳,以提高他們對監控技術的認可度之外,理應率先采用更加安全、健康、環保的防治措施,用實際行動帶領人民群眾理性地前行,這是白蟻防治行業的職責所在,是推廣應用白蟻監測控制新技術的根本出發點和最深刻意義所在。
(二)、監測控制技術
1、白蟻防治監測控制技術原理。
監測控制是在房屋四周或內部設置白蟻監測裝置,定期檢測;發現白蟻危害時施放滅治藥物,殺滅白蟻;確認白蟻群體被殺滅后,對監測裝置繼續定期檢查。白蟻監測控制技術可以有針對性使用微量的白蟻藥物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在對監測系統進行有效維護的前提下,可以持續地監測控制白蟻危害。
2、監測控制裝置的類型。
(1)根據安裝部位分類。根據監測裝置的安裝部位、環境和作用,監測裝置通常分為地上型和地下型,地上型監測裝置主要用于房屋內部,地下型監測裝置主要用于房屋外部。
(2)根據性能構造分類。根據監測裝置的性能構造,通常分為普通型、有線電子型和無線電子型。
3、監測控制技術的發展前景
白蟻監測控制技術是依據白蟻生物學和行為特性,研究開發的白蟻防治新技術,是一種以巢群所有全體為靶標的白蟻控制技術。
(1)主動控制。符合種群控制的白蟻防治理念,通過控制白蟻種群,消滅目標區域內的白蟻種群,使保護目標不受白蟻危害,減少白蟻危害的風險和可能性。
(2)針對性強。在我國白蟻危害區,地下白蟻是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蟻種類,白蟻監測控制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各類白蟻防治項目,無論是新建住房、林木綠地的白蟻防治,還是水庫堤壩、古建筑等,白蟻監測控制技術均有效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