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壤的用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土壤肥料;有機肥;化肥;測土配方施肥
土壤與肥料各具酸堿性,在酸性土壤上選用堿性肥料,在堿性土壤上選用酸性肥料,是減少肥料養分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效的合理施肥。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民朋友對土壤和肥料的酸堿性知之甚少,因而,他們在施肥中往往出現失誤,結果是肥料用了,但增產效果不顯著,甚至還適得其反。土壤養分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肥料則是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從肥料含量上看,在我國占所有耕地60%以上的中低產田中,普遍存在著養分貧瘠的問題,絕大多數耕地缺氮,1/2的耕地缺磷,1/3~2/3的耕地缺鉀,還有相當大比例的耕地還同時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問題。從肥料的結構上看,20世紀50年代我國農業發展靠的是有機肥,有機肥料提供的養分比重占95%以上,化肥的比重很少;60年代有機肥的比重占80%,化肥的比重占20%左右;70~80年代有機肥的比重占60%~80%,化肥比重占30%~40%;進入90年代,有機肥的比重只占40%,而化肥的比重達到60%以上。現就土壤肥料的施用闡述如下。
一、合理施用有機肥
有機肥料是農村中利用各種有機物質,就地取材、就地積制的自然肥料的總稱,又稱農家肥料,根據其來源特性和積制方法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糞尿肥,包括人糞尿,家畜糞尿,廄肥,禽類、海鳥糞以及蠶沙。第二類是堆漚肥,包括堆肥、漚肥、秸稈直接還田利用以及沼氣池肥等。第三類是綠肥,包括栽培綠肥和野生綠肥。第四類是雜肥,包括泥炭及腐殖酸類肥料、油粕類肥料、泥土類肥料等。
堆肥是以雜草、垃圾等原料積壓而成的,可因地制宜使用,最好結合春、秋耕地時作底肥。綠肥最好作豆料作物的底肥或追肥,利用根瘤菌固氮作用來提高土壤肥力。豬糞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較多,腐熟的豬糞可施于各種土壤,尤其適用于排灌良好的熱潮土壤。牛糞養分含量較低,是典型的涼性肥料,可將牛糞曬干,摻入3%~5%草木灰或磷礦粉、馬糞進行堆積,加速分解,提高肥效;最好與熱性肥料結合使用,或施在砂壤土和陽坡地。羊糞屬熱性肥料,宜和豬糞混施,適用于涼性土壤和陰坡土地。家禽類糞養分含量高,可作種肥和追肥,最適用于蔬菜。人糞尿發酵腐熟后可直接使用,也可以與土壤混成大糞土作追肥用。
二、科學施用化肥
化肥,化學肥料的簡稱,就是用化學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的肥料。只含有一種可標明含量的營養元素的化肥稱為單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鉀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一要避免盲目過量單用、連用化肥。一方面,土壤是化肥的第一載體,用工業化代替生物化,用化學過程削弱生物過程,會使土壤板結,結構破壞,降低生物活性,降低肥力,如氮肥,若未被吸收,會隨水流入地下水源,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污染江河和飲用水;尿素中氧化亞氮大量釋放到空氣中,會帶來溫室效應。過量使用化肥會使氧氣減少,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氮增多,導致全球變暖。另一方面,化肥多是無機鹽,過量、連施會產生鹽類累積,在降水少的地區或干旱年份,特別是溫室、大棚在無自然降水和無排水的條件下,會產生土壤次生鹽漬化,從而被迫進行大水洗鹽或換土,有時還會造成作物受害,從而造成減產;同時也會增加經濟成本,降低產出效益。
二要平衡施肥。首先對土壤進行診斷,對作物的需要進行分析,在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釋放相關條件變化特點的基礎上,確定施用肥料的種類、配比和用量,科學施用。植物為了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各種營養,而不同的作物需要的營養也不同,因此要掌握各種作物的需肥特點和需肥規律,因作物、因生長季節合理施肥,做到營養平衡。土壤是作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化肥施入土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被土壤保蓄起來,還有一部分隨水流失或變成氣體而損失,因而土壤因素是施肥必須考慮的前提,只有在土壤對某一養分供應不足時才需要施肥,而且肥料在施入土壤后會發生一系列變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肥料的效果。因此,要對土壤進行科學的診斷,遵循“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施什么”的原則,因土壤缺乏而施肥,因作物需求而施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三、測土配方施肥
所謂測土配方就是國際上通稱的平衡施肥,一是測土,取土樣測定土壤養分含量;二是配方,經過對土壤的養分診斷,按照作物需要的營養“開出藥方,按方配藥”;三是合理施肥,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
從廣義上講,應當包括農家肥料和化肥,配方施用,因為農家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可以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改善土壤、水、肥、氣熱狀況,不僅能補充土壤中含量不足的氮、磷、鉀三大元素,而且可以補充各種中、微量元素。實踐證明,農家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5%~10%。生理酸堿性,就是把肥料施入土壤,經過植物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現的酸堿性。根據肥料施入后土壤中呈現的酸堿性不同,可將肥料劃分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堿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硫酸銨是一種常用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為銨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雖然這兩種離子均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銨離子量遠遠大于硫酸根,因而大部分硫酸根遺留在土壤中。在植物吸收銨離子的同時,又釋放出氫離子,使土壤呈酸性,稱為生理酸性肥料。硝酸鈉、硝酸銨等肥料施入土壤后,經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呈現堿性,因而稱為生理堿性肥料。碳銨、硝酸銨、尿素等,施入土壤經植物吸收作用后,土壤呈現中性或接近中性,稱為生理中性肥料。
參考文獻:
關鍵詞:藍莓土壤;糠醛渣;草炭;pH值
中圖分類號:S156.2 文獻標識號:A 1001-4942(2017)01-0098-05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urfural residue in the improvement of blueberry cultivation soil, a pot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and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furfural residue and sulphur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ueber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pH value obviously decreased after applying sulphur for 73 days. 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sulphur ranged from 1.0 kg/m3 to 1.5 kg/m3,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n soil pH was the best. The furfural residue could take the place of peat through adding a certain amount of sulphur, which ha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pH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s of ammonium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the soil were also increased. Therefore, it wa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roduce goo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by means of applying furfural residue in blueberry production.
Keywords Blueberry soil; Furfural residue; Peat; pH value
土壤是植物生長過程中重要的因素,是農業生產不可忽視的一部分[1]。由于有些土壤可能不適合農作物生長或者產量較低,因此通過一定的技術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成為農業生產中的常用手段[2-4]。藍莓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被人們所喜愛,但其栽培土壤條件較為苛刻,成為限制其移栽和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5]。藍莓正常生長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極為嚴格,最適pH值為4.0~4.8,pH值高于5.5時藍莓生長不良甚至死亡[6]。藍莓栽培生產中一般采用施用硫磺的方法降低土壤pH值,但硫磺的過度使用會改變土壤生物結構以及提高土壤含鹽量,而且成本較高[7]。另外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鐵和硫酸鋁也能降低pH值,但是對植株的根系有一定的毒害作用[8]。
糠醛渣是一種強酸性物質, 其含有較高有機質及氮、磷、鉀等有效成分,另外還含有多種作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和微量元素, 用其改良堿性土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9]。如楊柳青等[10]改良蘇打鹽漬土性質的盆栽研究;紀寶華等[11]采用盆栽與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糠醛渣對土壤的改良作用;蔡阿興等[12]通過微區和盆栽試驗證明糠醛渣具有較好改良土壤的作用。本試驗采用以糠醛渣為材料的土壤改良措施,研究糠醛渣對藍莓土壤的影響,以期豐富藍莓改土的技術理論,也為形成一套糠醛渣綜合施用技術體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設計
試驗在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試驗苗圃進行。供試土壤:膠南藍莓園土,土壤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分別為28.97、14.15、105.00 mg/kg,有機質含量12.33 g/kg,pH值6.00。供試有機物料為草炭和糠醛渣,其基本化學性狀見表1。
試驗從2014年10月5日開始,試驗設計如表2,按照硫磺用量0、0.5、1.0、1.5、2.0 kg/m3,各處理編號為K1~K5、C1~C5。糠醛渣和園土、草炭和園土的體積比均為1∶1,總體積為1 L。去離子水調節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80%,按試驗設計用量混合裝盆,保鮮膜封口,室溫培養。稱重法補充水分。試驗開始后1、4、7、10、13、16、21、27、33、65、73、84、98、110 d取土樣測定其pH值和EC值,試驗結束后取出土壤風干,研磨并過1 mm篩,用于測定相關指標。
1.2 測定項目及方法
土壤pH值用pH計測定,EC值采用電位法(土水比1∶5)測定;土壤交換性鹽基總量的測定采用GB7864―87[13],土壤交換性酸、交換性Al的測定采用1 mol/L KCl交換―中和滴定法[14];土壤N用2 mol/L KCl溶液浸提,NH+4N用靛酚藍比色法測定,NO-3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15]。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制作圖表,DPS v7.0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用單因素試驗統計分析方差和最小顯著差異法(LSD) 比較不同處理間差異性(P
2 結果與分析
2.1 糠醛渣對土壤pH值的影響
藍莓園土中添加不同有機物料及不同量硫磺粉進行室內培養,加入有機物料后隨時間的延長土壤pH值的動態變化如圖1所示。對于處理K,培養時間越長,pH值越低;在培養中后期,施硫磺量越多的處理,土壤pH值降低越明顯,并且培養時間越長,處理間的差異越顯著。處理K的pH值變化范圍為4.88~5.98,至73 d時,土壤pH值明顯降低;之后至110 d,土壤pH值變化趨于平穩。K5的最終pH值和C3的最終pH值相近,這說明添加一定量的硫磺,糠醛渣可以代替草炭,起到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
對于處理C,在培養中后期,隨施硫磺量越多的處理,土壤pH值降低越明顯,并且培養時間越長,處理間的差異越顯著;隨培養時間的延長,處理C3、C4、C5整體呈下降趨勢,而處理C1整體呈上升趨勢,C2整體變化平穩。在110 d,處理C3、C4、C5的pH值分別為4.63、4.08、3.75,顯著低于初始pH值。過量施入硫磺不利于藍莓生長,考慮到經濟效益,施入硫磺量在1.0~1.5 kg/m3時適合改良藍莓土壤pH值。
2.2 糠醛渣對土壤EC值的影響
藍莓園土中添加不同有機物料及不同量硫磺粉進行室內培養,隨時間的延長土壤EC值的動態變化如圖2所示。對于處理K,EC值變化范圍為1 035~1 707 μS/cm,施硫量越大,EC值越高,且表現為K1
對于處理C,添加不同用量硫磺粉處理培養13天前EC值差異較小,之后隨培養時間延長,施硫量越大,EC值越高,表現為C1
2.3 糠醛渣ν寥瀾換恍閱艿撓跋
土壤酸化能使土壤交換性酸和交換性Al增加,交換性鹽基減少,鹽基飽和度降低。表3顯示的是不同有機物料對土壤交換能力的影響。對于K處理,K4處理的土壤交換性酸顯著高于對照K1,其它處理與對照K1差異不顯著;K1~K5處理間的交換性Al差異不顯著;整體上看,施硫量增加,C處理的土壤交換性酸和交換性Al呈上升趨勢;施硫水平在0和0.5 kg/m3時,K處理的土壤交換性酸和交換性Al高于C處理,施硫量在其它水平時,C處理明顯高于K處理。
隨硫磺施入量增加,處理C的交換性鹽基、有效陽離子交換量(ECEC)均呈下降趨勢,其中C4、C5的交換性鹽基比C1分別下降了33.05%、34.48%,且差異顯著;ECEC值C5比C1下降了23.91%,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隨硫磺施入量增加,處理K的交換性鹽基、ECEC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其中K2~K5與K1差異均不顯著。
自然狀態下,達到動態平衡后,酸性土壤的酸度主要是由交換性Al引起,而交換性氫所占比例較小。表3結果表明,隨施硫量增加,C處理(C2除外)的交換性Al/交換性酸逐漸減小,土壤變酸因素由交換性Al轉變為交換性氫引起; K處理中,K4、K5的交換性Al/交換性酸顯著低于K1。
在各個施硫水平上,K處理的交換性Al/交換性酸明顯高于C處理,說明糠醛渣在提高土壤交換性Al/交換性酸方面優于草炭。
處理C的土壤鹽基飽和度隨施硫量增加而降低,C3、C4、C5比C1分別降低了4.19%、11.43%、13.88%,且差異達顯著水平;而K處理的土壤鹽基飽和度變化范圍小,K1~K5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
2.4 糠醛渣對土壤銨態氮和硝態氮含量的影響
銨態氮和硝態氮含量的測定結果(圖3)表明,K處理的銨態氮和硝態氮含量隨施硫量的增加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施硫量為1.0 kg/m3的K3銨態氮和硝態氮含量最高,與其它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C處理的銨態氮含量則隨施硫量的增加一直呈上升趨勢,C1與 C5差異顯著;相反,C處理的硝態氮含量呈下降趨勢,C1與 C5的差異顯著。
3 討論與結論
草炭在藍莓栽培過程中應用廣泛且用量較大,由于其資源不可再生性,在改良土壤時用量較大,費用較高。因此,選取替代基質將有利于生產,降低費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13]。故而本試驗選取糠醛渣,期望能夠部分替代草炭。糠醛渣的理化性質與草炭顯著不同,首先表現在pH值上,草炭pH值在4左右,而糠醛渣pH值則低于2,這正是以糠醛渣降低土壤pH值的基本理論依據[16];另外,糠醛渣中含有的腐植酸、醋酸和游離的硫酸根對降低pH值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糠醛渣用在降低土壤pH值上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17]。其次,糠醛渣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摻入土壤中能夠降低土壤粘度和pH值,提高土壤通透性;糠醛渣中全鉀和有機質含量高于草炭,因此將糠醛渣摻入土壤必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植株生長[16]。
藍莓園土添加糠醛渣后施用不同濃度硫磺處理,栽培基質pH值的降低主要發生在培養時間的73 d前,之后至110 d,pH值變化趨于平穩。施硫磺量在1.0~1.5 kg/m3時,土壤pH值適合藍莓生長,糠醛渣能夠代替草炭,改善土壤質地,有利于高效利用和節約成本,增加糠醛渣的新用途,提高其利用效率,有利于節能環保。整體上看,施硫量增加,土壤EC值提高,但硫磺在草炭與園土中比在糠醛渣與園土中更有利于提高土壤EC值;土壤交換性酸和交換性Al呈上升趨勢,這是由于施加了酸性物質,土壤pH值降低,可使土壤氮素中銨態氮含量增加,促進硝化作用。未施硫時,糠醛渣的土壤交換性能高于草炭,這可能是由于糠醛渣本身的理化性質決定的,但是它的持續效果時間短,需要施入更多的硫磺才能達到與草炭相同的效果。施硫磺量增加,交換性Al/交換性酸逐漸降低,這表明土壤酸化成分中交換性氫的主導作用在加重。
N是植物生長中較為重要的營養元素,也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其含量升高可以促進植物生長[18]。本研究表明糠醛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銨態氮和硝態氮含量,這可能是因為糖醛渣降低了土壤pH值,而酸性環境中,pH值越低,土壤中部分礦化微生物的豐度較高,越有利于微生物將礦化N轉化為銨態氮和硝態氮[19]。因此,本研究結果表明添加糖醛渣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可為藍莓生長提供一定有利條件。
參 考 文 獻:
[1] Pender J L, Kerr J M. Determinants of farmers’indigenou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vestments in semi-arid Indi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6, 11(4):113-125.
[2] 劉方春, 邢尚軍, 馬海林, 等. 根際促生細菌 (PGPR) 對冬棗根際土壤微生物數量及細菌多樣性影響[J]. 林業科學, 2013, 49(8):75-80.
[3] 趙珊珊, 李亞東, 張志東,等. 秸稈改良土壤對越橘葉片生理指標的影響[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9, 40(11):47-51.
[4] 劉方春,邢尚軍,馬海林,等. 干旱生境中接種根際促生細菌對核桃根際土壤生物學特征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14, 25(5): 1475-1482.
[5] 文榮, 曾瑋瑋, 李云霞,等. 高叢藍莓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及其抗旱性綜合評價[J]. 園藝學報, 2012, 39(4):637-646.
[6] 董克鋒, 劉方春, 姜惠鐵. 青島藍莓園土壤pH值與主要養分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16, 32(3):141-145.
[7] 付燕, 楊芩, 張杰,等. 幾種物質對藍莓土壤pH值及有效N、P、K的影響[J]. 北方園藝, 2016(12):179-182.
[8] 于智衛, 傅友強, 沈春鵬,等. 不同作物對赤紅壤酸鋁毒害的響應研究[J]. 土壤通報, 2011,42(6):1476-1480.
[9] 孫軍娜, 董陸康, 徐剛,等. 糠醛渣及其生物炭對鹽漬土理化性質影響的比較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4,33(3):532-538.
[10]楊柳青, 付明鑫. 糠醛渣對蘇打鹽漬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 土壤與肥料, 1992(1):13-16.
[11]紀寶華, 胡童坤. 利用糠醛渣改良堿性中低產土壤[J]. 新農業, 1993(11):13.
[12]蔡阿興, 俞仁培. 低礦化堿性水灌溉引起土壤次生堿化的防治[J]. 土壤通報, 1993,24(4):148-150,153.
[13]劉光菘. 土壤理化分析與剖面描述[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14]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5]魯如坤.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16]Zwieten L V, Kimber S, Morris S,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from slow pyrolysis of papermill waste on agr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il fertility[J]. Plant and Soil, 2010, 327:235-246.
[17]劉方春, 馬海林, 馬丙堯, 等. 容器基質育苗中保水劑對白蠟生長及養分和干物質積累影響[J]. 林業科學,2011, 47(9), 62-68.
關鍵詞:土壤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熱源熱匯
引言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熱舒適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室內環境不再是“冷在三久,熱在三伏”,而是全年維持在一個舒適的水平上。熱泵由于集供熱與制冷于一機的良好性能,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暖通空調領域一顆炙手可熱的新星,異軍突起,發展十分迅速。本文著重介紹土壤熱交換式地熱熱泵。
一、土壤源熱泵的優點
土壤源熱泵的優點
1、資源可再生利用
土壤源熱泵技術利用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而地表淺層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器,收集了47%的太陽能,相當于人類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多倍,且不受地域、資源等限制,真正是量大面廣、無處不在。這是儲存于地表淺層近乎無限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潔能源。與地面上環境空氣相比,地面5m以下土壤溫度全年基本穩定且略低于年平均氣溫,可以分別在夏冬季提供相對較低的冷凝溫度和較高的蒸發溫度。所以從熱力學原理上講,土壤是一種比環境空氣更好的熱泵系統的冷熱源。而且土壤源熱泵系統不會把熱量、水蒸氣及細菌等排人大氣環境,符合當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通常土壤源熱泵消耗lKW的能量,用戶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熱量或冷量,這多出來的能量就是來自土壤的能源。另外,地能溫度較恒定的特性,使得熱泵機組運行更可靠、穩定,也保證了系統的高效性和經濟性。據美國環保署EPA估計,設計安裝良好的土壤源熱泵,平均來說可以節約用戶30%~40%的供熱制冷空調的運行費用。高效的土壤源熱泵機組,平均產生1冷噸的冷量僅需0.88kW的電力消耗,其耗電量僅為普通冷水機組加鍋爐系統的30%~60%;
2、投資少,運行費用低
與傳統空調系統相比,其一次性投資可節省15%~25%,每年運行費用可節約40%左右。采用土壤源熱泵系統,由于土壤的溫度理,土壤源熱泵可以比風冷熱泵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可靠性,其熱源溫度全年較為穩定,一般為l0-25℃。而且土壤源熱泵系統可用于供暖、空調,還可提供生活熱水,一套系統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空調制冷裝置或系統,一機多用;不僅適用于賓館、商場、辦公樓、學校等建筑,更適合于別墅住宅的供熱和空調。此外,機組使用壽命長,均在20年左右;機組緊湊、節省空間:維護費用低;自動化控制程度高,可無人值守。土壤源熱泵中的熱源不是指地熱田中的熱氣或熱水,而是指一般的常溫土壤,所以對地下熱源沒有非凡要求,可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應用。 土壤源熱泵系統的COP值一般在3~6左右,與傳統的空氣源熱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運行費用為普通中心空50%~60%。
3、占地面積少
機房占地面積小,節省空間,可設在地下;
4、綠色環保
土壤源熱泵系統利用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沒有燃燒,沒有排煙及廢棄物,情節環保,無任何污染,土壤源熱泵的污染物排放,與空氣源熱泵相比,相當于減少40%以上,與電供暖相比,相當于減少70%以上,假如結合其它節能措施節能會更明顯。雖然也采用制冷劑,但比常規空調裝置減少25%的充灌量;土壤源熱泵系統屬自含式系統,即該裝置能在工廠車間內事先整裝密封好,因此,制冷劑泄漏機率大為減少。該裝置的運行沒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區內,安裝在綠地、停車場下,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棄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且不用遠距離輸送熱量。土壤源熱泵系統沒有冷卻塔和其它室外設備,沒有中心空調集中占地問題,節省了空間和地皮,為開發商帶來額外利潤,產生附加經濟效益,并改善了建筑物的外部形象;
5、自動化程度高
機組內部及機組與系統均可實現自動化控制,可根據室外溫度變化及室內溫度要求控制機組啟停,達到最佳節能效果,同時節省了人力物力; 可自主調節機組,能夠任意調機,投資者可按需要調整供給時間及溫度,完全自主; 一機多用,即可供暖,又可制冷,在制冷時產生的余熱還可提供生活生產熱水或為游泳池加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能源。
土壤源熱泵的缺點
1、埋地換熱器受土壤性能影響較大,土壤的熱工性能、能量平衡、土壤中的傳熱與傳濕對傳熱有較大影響; 2、連續運行時熱泵的冷凝溫度和蒸發溫度受土壤溫度的變化發生波動; 3、土壤導熱系數較小,換熱量較小。已有的經驗表明,其持續吸熱速率一般為25W/m2,所以當供熱量一定時,換熱盤管占地面積較大,埋管的敷設無論是水平開挖布置還是鉆孔垂直安裝,都會增加土建費用。
二,土壤源熱泵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土壤源熱泵與空氣源熱泵的工作原理相同,即夏季從室內取出余熱釋放到室外,冬季從室外取熱釋放到室內。圖1示出土壤源熱泵系統。夏季,即制冷工況時,熱泵工質在室內側換熱器的蒸發將室內余熱取出,在室外側換熱器(大地盤管)中進行熱量交換,將余熱放至室外,室內空氣得到了冷卻;冬季,即在制熱工況時,四通換向閥轉換方向,熱泵工質在室外側換熱器(大地盤管)內蒸發而從室外吸取熱量,在室內側換熱器中將熱量釋放給室內空氣,實現向室內供熱。土壤源熱泵以大地為熱源和熱匯(heat source and heat sink),利用埋在地表淺層的換熱器作為中間換熱設備,冬季從大地取熱,夏季向其放熱。
土壤源熱泵的特點
土壤源熱泵具有許多優點,它對節能和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首先土壤源熱泵具有較高的經濟性,節能效果明顯。將土壤源熱泵和空氣源熱泵進行對比便可說明土壤源熱泵是高效的。空氣源熱泵利用室外空氣作為熱源和熱匯,而室外空氣隨季節變化十分明顯,圖2示出我國幾個典型城市室外空氣溫度全年變化曲線圖。由圖中可以看出,各地室外空氣全年溫度變化較大。這便使得空氣源熱泵的制冷、制熱量隨季節變化而波動幅度很大。在冬季最冷月,室外空氣溫度也達到全年最低,空氣源熱泵的工質從室外吸取熱量也變得越發困難;夏季則相反,最熱月空氣源熱泵工質向室外空氣放熱則越發困難[3]。這常常使空氣源熱泵的制冷量、制熱量達不到用戶要求
土壤源熱泵具有良好的環保特性。我國城市化的發展,迫切需要減少城市燃煤采暖造成的污染。而同時,人們又對制熱制冷提出更多的要求。土壤源熱泵恰好提供了這一矛盾的解決方法。土壤源熱泵的熱源和熱匯是大地,屬可再生能源,無任何燃燒設備,無排煙,沒有廢棄物,雖然其驅動能源仍是直接或間接使用化石燃料,但與燃燒化石燃料的鍋爐供熱方式相比,大大減小了對環境的污染。據資料介紹[3],熱泵供暖的能耗約為鍋爐供暖能耗的0.78,CO2和SO2的排放量分別為鍋爐供暖的0.78和0.65。
此外利用土壤源熱泵供暖具有良好的舒適性。普通的空氣源熱泵常有吹冷風的感覺。因其處理后的空氣溫度雖高于室內空氣溫度,卻低于人們皮膚的溫度。土壤源熱泵便不會產生這種現像。其處理后的空氣溫度高于人們皮膚的溫度,因此有良好的舒適性[4]。
當然,同空氣源熱泵相比,土壤源熱泵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土壤源熱泵的占地面積較大。據國外的一些報導,大于20JRT(JRT日本冷噸,1JRT約合3.861kW)小于30JRT,對于水平熱交換器,一個典型的停車場的地表面積不夠[1]。
對于這一點,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使其揚長避短。例如,在土壤熱交換器的上方可建造停車場,或者可以作為運動場,或者進行園藝綠化等等。
而且土壤源熱泵初投資較大。土壤源熱泵初投資不但包括傳統空調系統的地面上的管路及設備的費用,還要包括地面下的換熱器的費用,而且還包括初期的勘測、鉆孔、及地下管路敷設等費用。北方地區還要考慮防凍,水管要進行保溫,也增加了初投資。據統計,當土壤熱交換器的投資較低時,投資回收期在0.5到3年之間,大多低于2年;當土壤熱交換器的投資較高時,多數情況下投資回收期在2到3.5年之間[1]。
七,結束語
被告(上訴人 反訴原告):王某
2006年5月20日,王某(乙方)與回車鎮黃灣村十一組(甲方)簽訂“征荒坡協議”約定:“……乙方征用甲方坡地及土地總費用為3萬元。乙方必須將征地款一次性付給甲方,否則甲方有權終止合同。乙方在施工過程中,甲方負責協調好當地鄰里關系,若發生糾紛,甲方負責協商解決。本次乙方征用甲方坡地為一次性買斷,乙方擁有征用地的使用權。乙方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自行在征用的坡地上進行合理的改造和建設。……”2010年1月20日,王某與楊某簽訂“地皮轉讓合同”約定:王某將自己原買來的黃灣村河邊組公路邊一塊地皮轉讓給楊某,轉讓價24.3萬元;合同簽訂時交款10萬元,剩余款待地皮挖好后交清;王某負責處理村組糾紛和河邊道路不讓過車事情;楊某負責處理土地和公路交費事情;如有違約支付對方違約金10萬元。2010年1月21日,楊某支付王某地皮轉讓費10萬元,王某給楊某出具了收條。楊某將荒坡挖至與西淅公路基本相平后,準備用以建設加油站,后由于某些原因無法實施,于是楊某以“地皮轉讓合同”無效為由,要求王某返還已付款10萬元,為此雙方發生糾紛。在庭審過程中,雙方對荒坡上原有樹木被毀損失及現有場地恢復至原有荒坡能種植附屬農林作物的狀態所需要的費用協商確定為共計1萬元。
另,在二審過程中,原告王某提交五張照片,依此證明雙方爭議的土地開挖后的現狀。
一、楊某的訴訟請求
1、雙方所簽訂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無效。
2、王某返還楊某已付款10萬元。
二、王某的答辯理由及反訴請求
答辯理由:
1、雙方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協議實屬是一種土地承包權流轉,應是有效的合同。
2、楊某違約在先,應承擔違約責任。
反訴請求:
1、楊某應支付違約金10萬元。
2、若合同無效,應賠償損失或恢復原狀。
三、王某的上訴請求
1、原審適用法律錯誤,雙方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協議實屬是一種土地承包權流轉,原審認定雙方簽訂的合同無效錯誤,該土地并不必要征收為國有。
2、楊某建設加油站與我無關,應當認定為合同有效,楊某應承擔違約責任。
3、原審判決顯失公平,明顯偏袒被上訴人,由于楊某的原因不愿履行合同,違約在楊某,而原審法院在沒讓楊某承擔開挖荒山時將荒山上的黃土、巖石丟棄給我造成的損失請求的情況下,判令對我造成的損失雙方各承擔50%顯失公平。
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一、二審訴訟費用由楊某承擔。
四、楊某的答辯理由
1、上訴人稱其與答辯人所簽約“地皮轉讓合同”是土地承包權流轉合同完全是無理狡辯,不論是從合同的字里行間所表現的內容,還是從字面所反映出的本質性質,均反映出該合同是土地使用權的轉讓,而不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根據法律規定,土地在任何情況都歸國家或集體所有,但這并不是影響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況且能轉讓的就是土地使用權,所有權不能轉讓,因此,上訴人關于合同性質的辯解是謊謬的。上訴人在上訴狀中多處稱“上訴人擁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權,轉讓的也是一種使用權”,充分表明了合同轉讓的是土地使用權,而不是承包流轉。
2、根據《合同法》第58條關于無效合同的處理結果,一審關于返還和賠償的判決公平合理,完全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應當駁回上訴人的無理請求,維持原判。
一、一審法院的認定和判決
王某與回車鎮黃灣村十一組簽訂的“征荒坡協議”的合同目的是轉讓土地使用權,王某利用受讓的土地使用權進行建設施工。王某與楊某簽訂“地皮轉讓合同” 的合同目的也是轉讓土地使用權,楊某利用受讓的土地使用權建設加油站。合同的目的和內容決定合同的性質,王某與黃灣村十一組之間不是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王某與楊某之間也不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關系,而是土地使用權轉讓關系。本案雙方當事人的合同標的是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該土地未被國家征收轉為建設用地,楊某建設加油站也非經依法批準興辦鄉鎮企業,或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因此楊某與王某簽訂的“地皮轉讓合同”違反上述法律強制性規定,屬無效合同。楊某主張合同無效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
無效的合同無須履行,不存在違約的問題,故王某主張楊某承擔違約責任,本院不予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據此規定,楊某要求王某返還已付款1O萬元理由正當,本院予以支持。
楊某、王某均應當知道該土地歸集體所有,王某無權轉讓該土地使用權,轉讓該土地使用權的合同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因此楊某、王某對造成合同無效均有同等過錯,應當按照各自的過錯賠償對方5O%的損失。
綜上,一審法院判決:一、原告(反訴被告)楊某與被告(反訴原告)王某于2010年1月20日簽訂的“地皮轉讓合同”無效。二、被告(反訴原告)王某返還原告(反訴被告)楊某已付款10萬元。三、駁回被告(反訴原告)王某的其他反訴請求。案件受理費2400元,反訴費2300元,合計4700元,楊某負擔200元,王某負擔4500元。
二、二審法院的認定和判決
一直以來,師生普遍認為有關地圖的知識不僅枯燥而且有一定的難度。筆者有幸觀摩了衡水中學的一堂課,感覺受益匪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地理組如何實施地圖這一節內容的教學。
一、制定明確目標,合理突出重難點
該節課教學目標的制定立足教材,符合實際,內容言簡意賅。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地圖三要素和地形圖的判斷與繪制。目標簡潔,學生看后一目了然,易于完成教學任務。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動手繪圖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來講至關重要,應貫穿于整個地理教學過程中,而本節的地圖教學與實踐聯系密切,要求學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自己動手作圖。3.德育目標:使學生了解地圖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將比例尺、方向、等高線的判讀、地形剖面圖確定為本節重點,不偏不漏。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向來都是教學中的難點,該節課對這個知識點給予了充分的關注。
二、教材分析精練,教具展示適時
地圖是多種信息的綜合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廣泛。本章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講述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第二部分講述在地圖上辨認地面上的高低起伏、分析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教師從整體上對教材先做大致介紹,讓學生對教材有初步了解,為后面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盡管學生手中也有相關圖例,教師仍用板圖或投影圖展示,這樣便于老師指點,學生齊找齊看,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讀圖更有針對性,既可縮短讀圖的時間,也可增強讀圖的準確性。
三、三段式講練結合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原理講解――舉例分析――練習鞏固
1.在教師講解地圖三要素時,首先提出問題:“地圖的三要素是什么”;接著,帶領學生共同分析比例尺的定義;其次,讓學生看書,總結出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再次,做練習題,教師提問并檢查教學效果。在檢查教學效果時,教師啟發誘導,提醒學生在分析比例尺時應注意兩個問題:(1)比例尺是個分式;(2)要注意比值的大小。最后,教師總結導入下一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并非一直占主導地位,而是師生互動,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知識、技能并重。
2.在利用地圖判斷方向的教學中又貫穿了這些思想: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表達,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具體方法如下:(1)要求學生進行文圖轉換。(2)要求學生進行圖圖轉換。教師通過投影舉例,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圖例,課堂氣氛活躍。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任務時還可在集體回答中很快得到啟示,以便所有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立即輔以適當的練習,及時提問檢查,并對圖例、注記、高度的表示做簡單提示,讓學生接著看書。
3.多幅投影和板圖引導學生分析等高線地形圖。這一舉措更加體現了“三變四讓”的精神,尤其是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知識技能并重,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用投影圖展示等高線的繪制,從圖上判讀坡陡坡緩,引導學生學會判讀五種地形等。在多幅投影和板圖引導學生分析地形剖面圖的過程中,教師請學生自己動手畫鞍部。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掌握了畫圖的技巧,有助于加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土地使用權轉讓;計稅價值;評析
【引言】目前土地使用權轉讓稅收問題,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程度商對轉讓的法律依據不明,對轉讓的規范程序不清、對轉讓標的土地使用權內涵范圍和內涵價值不透造成的。在此,筆者對這些情形結果分門別類地加以闡述和明晰,以求得相應的稅負合法與公平。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概念內涵及程序
1.1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法定特定涵義。
出讓土地使用權已經形成較為規范的法律體系,其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據此,土地使用權轉讓法律概念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等方式,轉讓是按法定的程序和條件進行的。這個概念中,土地使用權,性質是國有,取得類型是出讓。平常所說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法律概念就是如此,全面的描述就是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轉讓。不能把其他類型或性質的土地使用權與之相混淆,而在操作中按雷同程序轉讓。對此,國家專業機構也許對此比較清楚些,但是被管理對象也許含混些。
1.2土地使用權轉讓特定概念的例外。
1.2.1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實質。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是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例外,實質是補辦出讓等有償使用手續或補辦其他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手續,與此同時劃撥土地使用權本身的價值也在市場主體之間發生轉移。轉讓所涉及的當事人有三個,包括國家、原劃撥土地所有權轉讓者、土地使用權和所附著不動產的受讓者。在此,從劃撥土地使用權概念和轉讓程序的角度予以明晰。
1.2.2劃撥土地使用權法律概念。根據《房地產管理法》,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通過各種方式依法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里說的無償取得是相對的,相對于國家這一主體而言的,肯定是無償的,而相對于國家之外的其他權利主體,不一定是無償的。
1.2.3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根據《房地產管理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準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
按此程序,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實質是國家是對受讓方直接或間接實現所有權。先行對不動產轉讓方實施出讓行為,然后再行轉讓,就屬于國家對不動產受讓方間接實現土地所有權;此外,國家可以對不動產轉讓方直接實施出讓行為而實施土地所有權。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可以使用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受讓主體,可以保留取得方式,但是在法律上,依然是國家行使所有權,重新以劃撥的方式配置了土地。
1.3集體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1.3.1集體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內在涵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集體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在此,使用集體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享受的集體土地使用權,“確定”的行為涵義就是取得的方式為劃撥,就形成了集體劃撥土地使用權。
1.3.2集體劃撥使用權轉讓前置程序。按照目前的法律制度提供的途徑,并且這樣的途徑在可實施情況下,先將集體土地征收為國家所有,再按照國有土地出讓和轉讓的法律程序進行轉讓,從而間接實現集體劃撥使用權轉讓。這里的轉讓實質含義只能是前一主體讓出土地使用權,后一主體得到使用權,但前者讓出的土地使用權與后者得到的使用權在性質和類型上迥乎不同,有時還可能附帶性出現用途的變更。此過程中,涉及的民事主體有轉讓方、受讓方、集體土地所有者、出讓方,另外還有實施審批行為的行政主體。這里所要提及的是轉讓前置程序的例外,就是當時受讓方是符合使用集體土地使用權的主體時,實質上就成了純粹地面上建筑物、構筑外等的轉讓,集體使用權的被所有者重新予以了相應的配置,只須轉讓方、受讓方、所有者三方依法合意即可,在受到申請時,法定的行政主體予以備案,而沒有審批的必要。
1.3.3集體土地所有權征為國有的方式。集體土地所有權征為國有,主要有強制性和非強制性兩種方式。征收是屬于強制性的方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以及如此等有關條款,可以認定征收土地具有強制性;征購屬于非強制方式,但法律對征購的概念與實際應用鮮有提及,筆者認為,非直接公共利益的需要或非公共利益的需要,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征為國有的,屬于土地征購行為,屬于較為平等的民事主體關系行為。
二、對應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的計稅依據
2.1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中的計稅依據。
根據《契稅暫行條例》、《契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契稅征收中幾個問題的批復》[財稅[1998]96號]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計稅依據是成交價格,即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確定的價格,包括承受者應交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或者其他經濟利益。因此,合同確定的成交價格中包含的所有價款都屬于計稅依據范圍。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房屋買賣的成交價格中所包含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屬于成交價格的組成部分,不應從中剔除,納稅人應按合同確定的成交價格全額加行政事業性收費計算繳納契稅。所以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時,稅收機關和作為協助執行機關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或出讓人要求土地受讓人提供稅收價值構成依據時,主要應當包括出讓金收據、轉讓前的納稅收據以及其他一切行政事業性收據。在轉讓時,沒有成交價格或成交價格明顯偏低,則應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關契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34號】的要求,征收機關可依次按下列兩種方式確定:1、評估價格:由政府批準設立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根據相同地段、同類房地產進行綜合評定,并經當地稅務機關確認的價格。2、土地基準地價:由縣以上人民政府公示的土地基準地價。當然第二種情況需要稅政機關專業人員熟練完成基準地價在具體宗地條件下的價值轉換工作,否則,會因忽視容積率、時點、宗地個別條件等引起的價值差異而導致稅負的不公平。
2.2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中的計稅依據。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關契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34號】,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其契稅計稅價格為承受人為取得該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全部經濟利益。先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后經批準改為出讓方式取得該土地使用權的,應依法繳納契稅,其計稅依據為應補繳的土地出讓金和其他出讓費用。已購公有住房經補繳土地出讓金和其他出讓費用成為完全產權住房的,免征土地權屬轉移的契稅。
所以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其劃撥價格在轉讓方、受讓方之間轉移,其交易價格是計稅的價值依據;但同時出讓手續時發生了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交易行為,計稅依據是應補繳的土地出讓金加其他出讓費用。因此在直接出讓土地使用權給受讓方的情況下,受讓實際納稅的計稅依據依然是全部土地價值。如果直接出讓給轉讓方,此時,還沒發生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的交易,轉讓的納稅依據是應補繳的土地出讓金加其他出讓費用。直接補辦出讓手續給轉讓方還是受讓方,納稅程序是有所差別的。
2.3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中的計稅依據。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有兩種情形,一是不符合使用集體土地的受讓者,按照征地前置程序實現轉讓、受讓行為的,按照上述出讓和轉讓程序計算計稅依據,二是符合使用集體的受讓者,按照集體土地使用權依法另行配置的程序,實現“轉讓、受讓”行為,這個程序中,因為是非交易行為,依法不屬于征稅范疇,交易者所以繳納的只是房屋建筑物、構筑物、附著物等的契約稅。
三、結論。
在現行土地產權制度下,涉及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法律、法規、規章眾多,法律體系復雜,形成了不同土地使用權權性質、類型,其轉讓所以適用的法律、法規和程序比較專業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必須率先熟練掌握,才能很好的協助稅政機關正確征稅;稅政機關只有根據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并結合稅收的方面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配套適用,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的土地使用權流程的環節、弄清交易過程環節的計稅依據所包含的價值內涵,才能做到納稅與否正確、納稅依據客觀,體現土地使用權轉讓稅負上的社會公平。
參考文獻
[1]崔建遠. 中國房地產法律研究[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 [2]王衛國,王廣華. 中國土地權利的法制建設[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3]羅楊東. 劃撥土地使用權有關法律問題研究[J]. 新時代論壇,2003(4)
[4]于東,張繼安. 淺議劃撥土地的收益征收[J]. 北京房地產,2005(6)
[5] (美)雷利?巴洛維. 土地經濟學[M]. 谷樹忠譯.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9
[6]王. 城市土地市場供應法律問題[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關鍵詞:土壤污染修復 鐵錳氧化物 作用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環境保護不當導致我國的土壤污染逐漸嚴重,但是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鐵錳氧化物在當前的土壤污染修復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對于改善土壤的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的土壤污染缺少規范的治理導致污染土壤難以及時有效地恢復。在今后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土壤污染質量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當前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當前我國的土壤污染情況逐漸嚴重,這對于我國的環境建設和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農村等人們依靠土地生活的地方,土壤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一些土壤污染很難進行短時間的修復,這對于環境的保護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當前土壤污染比較嚴重的主要是以下兩種情況:
1.重金屬對于土壤的污染
重金屬對于土壤的污染在當期的土壤污染治理中比較難治理,由于重金屬在土壤中具有難降解,毒性強和積累效應等等特征。我國土壤的重金屬污染主要是當前一些化工企業的污染五未能及時合理的處理,將一些污染物進行掩埋等造成的土壤污染。但是重金屬對于土壤的污染十分嚴重并且難以治理,這對于土壤污染治理部門提出了眾多的挑戰。當前對于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治理方法就是一方面在土壤中去除重金屬另一方面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態。當前主要的技術就是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等,但是并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土壤污染現狀并沒有得到有效地改善。
2.土壤的有機污染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的另一重大來源就是有機物污染,相對于重金屬污染,這一污染更加嚴重,污染的種類比較繁多。在有機物污染中其中塑料對于土壤的污染十分嚴重,而且大部分的塑料污染物是難以降解的,這對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并且這一污染還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傷害甚至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另外由于化學農藥對于土壤的污染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對于土壤的危害十分嚴重,甚至會影響到地下用水,影響人們的生活健康。但是當前我國的土壤有機污染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整治,一些相關的治理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并且治理并不徹底。
二、鐵錳氧化物在土壤污染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鐵錳氧化物在當前的土壤污染修復中逐漸得到應用,并發揮出一些作用,大大改善了當前的土壤質量。但是鐵錳氧化物對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鐵錳氧化物的應用范圍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展。
1.鐵錳氧化物在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中的應用
鐵錳氧化物作為土壤中的主要礦物元素,在當前的土壤污染修復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當土壤被重金屬污染之后,土壤吸持重金屬例子時,土壤中的鐵錳氧化物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土壤中Cu、Ni、Zn、Cr、Co 元素的吸附主要受鐵氧化物的控制。土壤中沉積的鐵錳氧化物對于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和富集,這對于減少重金屬對于土壤的污染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鐵錳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和層狀硅酸鹽礦物質對于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工合成的鐵錳氧化物和天然的鐵錳氧化物有著不同的作用,導致我國的土壤中鐵錳氧化物應用于重金屬的土壤污染修復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鐵錳氧化物對于吸附重金屬作用的研究,盡量充分發揮鐵錳氧化物在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2.鐵錳氧化物在治理土壤有機物污染中的應用
鐵錳氧化物對于土壤有著一定的凈化作用,當前土壤的有機物污染逐漸嚴重,嚴重影響了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正常應用。鐵錳氧化物對于環境中的有機毒害物有一定的降解功能,可以利用于土壤污染的修復工作中。在污染土壤的修復工作中利用鐵錳氧化物對于土壤的修復作用和凈化工作,充分提高土壤自身的治污能力和降污能力。當前土壤中含有一些天然的鐵錳氧化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規律,降解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鐵錳氧化物在土壤污染治理中有著節約成本,效果明顯的優勢,在今后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倡這一方法,充分利用鐵錳氧化物對于土壤污染的治理,緩解當前土壤污染嚴重的現狀。
3.土壤污染治理的其他措施
土壤污染對于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當前國家逐漸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土壤污染更需要進一步加強治理。在今后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治理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土壤污染治理法律可以有效地規范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同時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一些企業的污染治理積極性,減少企業污染物的排放,督促企業加強對污染物的處理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對于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進行嚴格的懲治。對于一些對土壤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需要加強治理,對于企業的污染物處理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對于一些特別嚴重的企業可以進行關閉,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企業和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尤其是土壤污染的教育,對于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進行宣傳教育,使企業和工作人員認識到土壤污染的嚴重危害性。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和研究一些新的土壤污染修復措施和方法,盡量減少污染物對于土壤的污染,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
三、結語
隨著當前工業的發展,我國的土壤污染逐漸嚴重,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當前我國的土壤污染修復措施并不十分完善,一些方法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這導致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難以進行。鐵錳氧化物作為土壤中的一種豐富的物質對于環境當前的土壤污染有一定的作用,并且這一土壤污染修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優勢。在今后的土壤污染修復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充分利用鐵錳氧化物的土壤修復作用,同時還需要積極開發一些新的土壤污染修復方法,盡量減少土壤的污染程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公路建設; 綠化; 土壤肥力; 土壤改良
1引言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是很有道理的。當前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形勢一片大好。這一切都與公路的建設是分不開的。華東地區經濟發展如此之快,也與當地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設,是必不可分的。可見,公路的建設對于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言,意義重大。
公路綠化的功能要求:1)安全功能。植物配置模式首先必須滿通要求,防止眩光,保證司機視線暢通。在彎道及出口處,植物應對司機起著誘導、指示等作用;兩側應能有效阻止行人等進入公路區域等。2)防護功能。能有效保護路基、路面,防止水土流失;途徑居住區時,能明顯削弱噪音對居民的影響等。3)景觀功能。公路的空間構成是以汽車的行駛速度為標準劃分的,故綠化應以大尺度、大塊面給人留下瞬間整體的印象。由于行車是很單調的,為創造舒適環境,應做到整體規劃,全面考慮不同路段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樹種和配置,注意植物色相、季相和樹形的合理搭配。4)生態功能。綠化應盡可能恢復原有景觀,使之能與周圍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為各種生物的生長繁衍提供棲息地。
2楊高路的土壤質量分析和評價
2.1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要想做好公路土壤的改良與利用,首先必須了解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是土壤為植物生長供應和協調養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的綜合反應。四大肥力因素有:營養因素:養分、水分;環境條件:空氣、熱量。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特性的綜合表現,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質的本質特性。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結合形成的經濟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質、氣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征的綜合表現。人工肥力是指通過人類生產活動,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與人工肥力結合形成的經濟肥力,才能用以為人類生產出充裕的農產品。經濟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統一,是在同一土壤上兩種肥力相結合而形成的。
2.2楊高路土壤性狀的差異比較
圖1 楊高路土壤pH分布
土壤的pH 8.0~8.5的堿性土壤占58.7%、pH 8.5~9.0的強堿性土壤占35.7%、pH 7.5~8.0的弱堿性土壤占5.6%。
圖2 楊高路土壤EC分布
土壤EC的絕大部分分布在0.1-0.3mS·cm-1,表明土壤沒有明顯的鹽分積累,基本符合上海市綠化建設綠地土壤檢測項目指標
(0.1~0.5 mS·cm-1)。
圖3 楊高路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布
有機質含量>20 g·kg-1的土壤只占30.16%。所有樣品中,表土層平均值為19.75 g·kg-1,心土層平均值為15.48g·kg-1,表土層的有機質高于心土層有機質,說明植物種植利用后,表層的有機質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總體來說,土壤還是缺乏有機質的,對于深根性的植物生長不利,尤其是公路綠化中常用的喬木和花灌木。
2.3 土壤質量綜合評價
表1 楊高路土壤質量的綜合評價
土
統計
PH
EC
有機質/
全氮N/
速效K/
有效P/
壤
分析
mS · cm-1
g · kg-1
g · kg-1
mg · kg-1
mg · kg-1
層
合格
≤8
0.1~0.3
≥20
≥75
≥75
≥20
次
賦值
表
土
層
樣本數/個
77
77
77
77
77
77
平均值
8.40
0.162
19.75
187.6
15.99
最小值
7.65
0.053
9.82
45.1
1.58
最大值
8.93
0.329
49.25
377.7
65.16
心
土
層
樣本數/個
49
49
49
49
49
49
平均值
8.44
0.195
15.48
128.8
10.57
最小值
7.64
0.045
5.38
35.4
0.38
最大值
8.81
0.707
74.48
327.7
47.39
全
土
層
樣本數/個
126
126
126
126
126
126
平均值
8.42
0.175
18.09
164.7
13.88
最小值
7.64
0.045
5.38
35.4
0.38
最大值
8.93
0.707
74.48
377.7
65.16
表1對楊高路土壤質量的數據進行了定量化處理,由此可見該路段的土壤主要為客土,土壤質量總體水平不高,pH主要表現為堿性和強堿性,有機質、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鉀、全氮含量充足,在上海浦東公路綠地中,很多路段的土壤都象楊高路一樣,綠地植物長勢總體還可以,但土壤有堿化趨勢,植物的長勢大不如前,土壤質量仍是限制綠地進一步發揮生態景觀效果的重要因素。
3公路綠化土壤改良與利用對策
那么,如何在公路綠化中做好土壤的改良與利用工作?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從整體上而言,高等級公路建設填挖方工程導致大量的山體表土裸露、原生植被破壞、自然景觀切割、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植被作為公路路域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的主體,具有工程措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綠化施工中,要注意栽植樹木對視線的誘導。其次才考慮景觀效果。2)在公路綠化過程中,在植被栽植前,必須清除建筑廢棄物,改良或換填腐殖土,保證種植土具有較好的通氣、透氣和保肥能力。種植土中不允許含有粘土或似粘土的物質,不允許含有粗砂、石頭、土塊、雜草、有害種子,保證種植土的整體成分與結構的一致。在種植施工時如果土壤不符合種植要求時要進行換土處理,在種植不易成活的常綠植物時要增加必要的措施以保證苗木的成活率。3)更換種植土。高速公路路基邊坡填方土壤復雜,且土源不一,其組成及各項指標也差別較大。對部分土壤條件差,無法改良或改良后仍無法滿足植物生長要求的,采用了更換好土的方法。更換土選用土壤質地均勻、團粒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表層壤土。4)施加農家肥。農家肥不僅可以改良土壤環境,改變土壤團粒結構,增加持水、持肥能力,還可以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農家肥主要為綠肥和廄肥。5)施加復合肥。高速公路路域土壤的特點決定了各種營養成分缺乏,難以提供植物所 必需的營養。為了保證生長及成活效果,必須及時補充營養成分。復合肥料含多種營養元素,有效成分高,施用方便,養分分布均勻,每株植物都可吸收均勻濃度的養分,無用的副成分含量很少,減少了對植物和土壤的不良影響,生產成本降低,是補充養分的最佳選擇。6)施加堆肥。把堆肥施入土壤可改進土壤的持水量、適耕性以及通氣性,使土壤微生物量增加,代謝強度提高,從而改變土壤的生物學性狀。
4結語
總而言之,公路的綠化是公路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公路綠化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土壤的改良與利用,切實做好土壤的改良和維護,才能做好公路綠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梁愛學.高速公路綠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初探.公路交通科技,2004(07).
關鍵詞 烤煙;土壤調理劑;農藝性狀;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1-0048-01
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是一種新型產品,主要通過高活性物質與水的媒介作用,促進土壤迅速形成團粒結構,降低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活躍土壤微生物,增強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為探索出疏松煙田土壤的有效途徑,促進烤煙優質高產,特在烤煙上使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研究其對土壤容重、含水量、孔隙度以及烤煙生長發育、產量品質的影響[1-4]。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保康縣馬良鎮云旗山村,試驗地前茬為小麥。供試烤煙品種為K326。供試土壤調理劑為免深耕土壤調理劑。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大區對比試驗,設置3個處理:噴施1次調理劑(A);噴施2次調理劑(B);以不使用調理劑作對照(CK)。每個大區500株,行株距120 cm×55 cm。
1.3 試驗實施
處理A在起壟時進行,將土壤調理劑均勻噴灑在壟體上,然后覆膜;處理B分2次進行,第1次在整地起壟前40 d進行,用背負式噴霧器把藥液土壤調理劑均勻噴灑到處理田塊,第2次在起壟時進行,噴灑在壟體上,然后覆膜。除試驗要求外,其他措施均按保康縣烤煙生產技術規范執行。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測定根系的動態變化:7月2日、8月2日、9月2日各處理環刀取土,取樣品煙6株。分別在團棵期、旺長期、成熟期測定煙葉的光合指標和葉綠素含量,利用烘干法測定土壤質量、含水量、總孔隙度。調查各主要生育期各處理煙株的農藝性狀,統計各處理的煙葉經濟性狀[5-8]。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團棵期,CK在葉長、葉寬、葉片數、葉面積上均高于處理A、處理B,處理B葉長、葉寬、葉面積明顯好于處理A;旺長期,各處理農藝性狀表現為處理B>處理A>CK,表明施用土壤調理劑能有效改良土壤通透性,有利于煙株生長;成熟期,農藝性狀以處理B表現最好,使用土壤調理劑株高、莖圍、葉片數均高于CK。
2.2 不同處理對烤煙經濟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B上等煙比例、中上等煙比例、產量、產值、均價高于處理A及CK;處理A上等煙比例、中上等煙比例、均價低于CK,但產量與CK相比有較大幅度提高。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烤煙上使用土壤調理劑,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為植物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促使植物根系始終處于適合生長發育的環境,形成健壯的功能根群,促進根系對肥、水的吸收利用,為植物高產優質培育一個強“源”大“庫”;對煙葉產質量有一定影響,對產量影響較明顯,但只施用1次土壤調理劑不能有效提高煙葉質量[9-13]。
4 參考文獻
[1] 徐陽春,沈其榮,茆澤圣.長期施用有機肥對土壤及不同粒級中酸解有機氮含量與分配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02,35(5):403-409.
[2] 高振寧.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有機農業[J].農村生態環境,2001,17(2):1-4.
[3] 王立剛,李維炯,邱建軍,等.生物有機肥對作物生長土壤肥力及產量的效應研究[J].土壤肥料,2004(5):12-16.
[4] ,瞿興,楊躍,等.菜籽餅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對烤煙生長及土壤養分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6(2):50-54.
[5] 林桂華,楊斌,上官克攀,等.施用有機肥對龍巖特色煙葉香氣質量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03(3):9-10.
[6] 石俊雄,鄭少清,刁朝強,等.有機肥及施氮水平對煙葉質量和可用性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04(2):42-45.
[7] 張忠峰,王麗卿.農業生態措施對改善土壤性狀及煙葉品質效應研究初報[J].中國煙草科學,2001(3):11-14.
[8] 周寬余.旱地烤煙施用餅肥試驗設計[J].中國煙草科學,1998(4):25-26.
[9] 曹志洪.優質烤煙生產的土壤與肥料[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1-24.
[10]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56-187.
[11] 周冀衡,楊虹琦,林桂華.不同烤煙產區煙葉中主要揮發性香氣物質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