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

第1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檢驗醫學;緊密結合

【中國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247-01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涵蓋的內容

現在,我們去醫院檢查身體,再不是過去的望聞問切了,而是基本上是采用西醫的方式,用儀器進行檢驗,早已告別了手工操作時代。對于醫院來說,也在這種趨勢之中改變了原來的醫用設施,原來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早已是昨日黃花。目前,一般有條件一點的醫院都擁有具有良好的工作組織和工作條件的現代化實驗室。走的是技術化的路子,技術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說,我們現在做臨床生物化學檢測技術方面的實驗時,早已摒棄了原先使用的化學方法,而是采用更為精確靈敏度更高的酶偶聯對比法。在檢測時,引用了現在比較先進流行的方法,是酶偶聯連續檢測的免疫學方法。另外,在試劑的選擇上,也是選了更為合適的液體雙試劑,相比之前采用的凍干試劑,采用現在的試劑可以使檢測結果更精確、更準確。在臨床免疫學方面,檢測技術也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克隆抗體出現以后,很多地方需要檢測技術的應用。比如說克隆技術中需要放射性元素標記的地方很多,標記免疫學在此過程中也得到了發展。在此過程中,各種光化學免疫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應用。這些學科的發展,使得我們在進行抗原抗體的檢測中,靈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樣的,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方面,同時也滲透有檢驗醫學的內容,也會應用到檢驗技術。由于檢驗醫學的出現,各種試劑的標準化、商品化得以實現,各種培養基的質量也得到保證。

2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方法

2.1加強檢驗醫學的整體協作:現在的檢驗醫學比其他的醫學專業更加注重整體協作,這是檢驗的醫學的不同之處和優勢所在。現在的檢驗醫學,已經不僅僅是過去的尿、血、便的三大常規方法了,而是更為細致和精確的檢查。現在一進醫院,你會覺得不論你是生的什么病,首先面對的是琳瑯滿目的檢測項目越來越準確的檢驗要求。這個過程只中的每一個環節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需要整體的協同運作的。檢驗技術中的整體協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強檢驗技術的整體協作是提高檢驗技術的方法之一。現在采用整體協作技術的檢驗技術,無論從檢測結果還是涉及到標本采集時間、部位、方法確定時,都是具有十分大的優勢的。檢驗技術應該在整體的協作中,在選擇檢驗方法時,應該做到五個“盡量”:盡量減少不同試劑檢測同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個體操作時間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試劑檢測統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儀器檢測同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實驗間的差異。在這五個“盡量”中,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到,出現了失誤,很大程度上會最終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不客觀。

2.2注重新技術在檢驗技術中的應用:檢驗醫學由于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也是在新技術充斥的環境中誕生的產物。相對于醫學上的其他技術來說,檢驗醫學新技術的應用比其他專業更為敏銳。在檢驗技術中,學科的發展與新技術的關系更為密切,新技術應用在檢驗技術中可以促進其進步。比如說在生物學技術中,分子生物學中檢驗醫學的工作范圍與過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工作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以前的檢驗是一種事后性的判斷,是病變發生了以后,才能檢測得出來。但是,現在的檢驗技術已經可以做前瞻性的檢驗了,也就說,在病變出現以前,通過檢測,可以預測到以后可能會出現的疾病。由事后治療向事先預防方向發展了,這樣的檢驗技術使得我們的醫學更加進步。它的檢驗范圍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能檢測的項目增加了很多。預測檢測占據了擴展內容中的很大一部分,比如說有預后的評估、預測個體發生疾病的趨勢、臨行病學以及目前健康狀態的評價等。

2.3融入自動化技術:在現在臨床醫學的檢驗技術中,檢測速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時時間就是生命,早點確認檢測結果,可以為病人爭取時間來治療。所以說,提高檢測速度也是提高檢測技術的方面之一。而在檢測技術中融入自動化技術可以更好的提高檢測速度。在自動化技術融入以后,臨床醫學實驗室將面臨著一個質的變化。更加快速化、自動化、一體化和智能化的檢測手段,消除了原先臨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血液學之間存在的明顯分界線。因為原先必須分離的檢測項目現在可以一起檢測出來,更快速的得到更全面的檢測結果,分析病人或是其他實驗的整體狀態。

3總結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在現在的醫學中顯示出其極大的應用性,更方便對它的需求也是有增無減的,所以提高檢驗技術是醫學發展的需求。檢驗醫學作為一門交叉性的學科,要提高其技術可以從很多方面著手。在本中,筆者是從三個方面分析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方式的,但是,這遠遠是不夠的。在此,筆者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加入其中,進行討論,為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出謀劃策。筆者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各方面技術的成熟,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會發展得更加成熟,會更好的服務大眾。

參考文獻

[1]陳軍政.加強檢驗科的質量管理和與臨床科室的聯系.現代檢驗醫學雜志[J].2005,20:68

[2]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及對策[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8):483.

[3]康克菲.中國檢驗醫學與臨床[J],2000(1).

第2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檢驗醫學,轉換角色;;伍床醫學

檢驗醫學是指對臨床標本進行正確地收集和測定,提供準確和及時的報告,并能為l臨床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臨床將這些數

據正確地應用于診斷治療和預防工作中去的一門學科。它的基

本任務是通過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抗體、細胞或其它體液的檢驗,與其它檢查技術相配合以確定患者的臨床診斷。

1檢驗醫學的涵蓋內容和擴展更加廣泛

現在,醫院檢驗早已經告別了手工操作時代,目前各種類型的自動化化學分析儀已經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而醫院實驗室從原來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組織和工作條件的現代化實驗室。其技術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臨床生物化學的檢測技術方面,原先所用的化學檢測方法逐步為靈敏度更高的酶偶聯比色法所替代,同時引人酶

偶聯連續監測的免疫學方法。在試劑的應用上,也由原來的凍干試劑發展到液體雙試劑,從而使臨床標本的檢測結果更具精確

性和準確性。在臨床免疫學方面,隨著單克隆抗體的間世,標記免疫學的發展以及各種光化學免疫分析方法的應用,也使得抗

原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大大地提高。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方面,各

種試劑的標準化、商品化,使得各種培養基的質量得到保證。尤其在應用了核素14C標記技術和特殊的C02感受器以及利用熒光洋滅的原理來判斷血培養的結果,并采用微生物數字分類鑒定和計算機專家分析系統進行結果分析,不僅使整修檢測時間大大縮短,結果更加詳細準確,而且整修流程更顯得標準化。在血液和體液的檢測方面,由于全自動多分類血球計數儀和凝血儀進入實驗室,淘汰了凝血時間的手工測試,同時擴展了白細胞表面分子標記物的檢測,從而使得DIC診斷及臨床抗凝療法的監測更為可靠。白血病的分類從原來單純性的形態學分類發展到目前及將來的染色體、遺傳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綜合分類,大大提高了白血病診療的準確性。

在這種情勢之下,傳統醫學檢驗本身巳經不能完全涵蓋因

82I大眾健康2012第5期

此而給檢驗帶來的巨大變化。而這正是檢驗醫學產生并得以迅速發展的緣由。

2檢驗醫學己發展成一門學科

隨著醫學檢驗的不斷發展,其不僅與傳統醫學檢驗的差別越來越巨大,它區別于其他醫學專業的特點也開始表露出來:

2.1它比其他醫學專業更加強調整體協作。現在的檢驗醫學,早

已突破了過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規為主的檢驗。面對琳瑯滿目的諸多檢驗項目和越來越準確的檢驗要求,非常需要整體協同運作。僅就檢測結果準確性要求而言,不僅涉及到標本采集時間、部位、方法的確定,還包括對檢驗方法的選擇,以盡量減少不

同方法檢測同一目標時的干擾、盡量減少不同試劑檢測同一目

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儀器檢測同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個體操作間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實驗室間的差異,如果這其中有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就會導致最終檢測結果的不客觀。

2.2檢驗醫學對新技術的應用比其他專業更為敏銳,其學科的發

展與新技術的關系也更為密切。以分子生物學技術為例,對于檢驗醫學來講,分子生物學使檢驗醫學的工作起圍得到了極大的

拓展,不僅使檢驗可以從事后性判斷向前瞻性轉變,而且其應用范圍也可以擴展到診斷、治療效果的評價、預后的評估、預測個體發生疾病的趨向、流行病學、健康狀態的評價、藥敏靶點的選擇。

2.3自動化的融入使檢驗更迅速。這一點對于治療至關重要。在

不久的將來,臨床醫學實驗室將面臨著一個質的變化:首先是臨床生物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和血液學之間將不再存在一個明顯的學科分界線,檢測手段將更加自動化、一體化和智能化。大

量的生物技術如:基因克隆技術、生物芯片技術、核酸雜交技術和生物傳感技術以及各種PCR等技術的應用和引進,將使得|臨

床實驗室的科技水平更高、學術氛圍更濃、人員素質更好。

3較色轉換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愈發的明顯,它不僅與病人、

醫生息息相關,還跟整個醫院的醫療水平密切相關。準確的檢驗指標不僅可以評價治療效果,而且可以指導醫生臨床用藥,這就為提高醫藥的整體醫療水平提供了相當的可能。例如:當敗血癥血培養陽性時,既可明確疾病的病原診斷,進一步的藥敏試驗又為患者的治療提出明確的辦法。這就避免了醫生根據自己的用藥習慣,對患同一種疾病的不同患者,使用同樣的醫療方法和藥品問題。

另外,它在疾病的預防中的作用也非常顯著,這是因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顯癥狀和體征,患者一般不加以注意,往往是通過實驗室檢查得到確診,并接受及時的治療。今天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角色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已經從醫療輔助角色轉變為現代醫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4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系密不可分,臨床實驗室工作的

核心是檢驗質量問題,為此檢驗科負責人應主動與臨床科室交

流、溝通、對話、協作。

4.11S015189文件的核心是醫學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強調醫學檢驗的分析前、中、后全過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質控中,要求檢驗人員對所?結果進行合理解釋,并收集臨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饋意見、接受合理建議、要求、改進檢驗科工作,或開展新業務,滿足臨床需求。在交流、對話中,檢驗科人員還可以宣傳、講解、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意義,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幫助臨

床醫生對疾病進行診斷。如厭氧菌培養,雖然不是新項目,但很多醫院,甚至較大醫院臨床科對其使用并不夠多,其中有對該項

養,回報結果未生長細菌時,醫生則認為檢驗科技術欠住。實際上很可能是厭氧菌感染而醫生未申請做厭氧培養所致。

4.2在醫院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案中檢驗科負責人參加臨床會診,

病例討論等,有利于雙方溝通和提高。而檢驗醫師更應主動走出去,到臨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對檢驗過程中的可疑結果,進行

調查核實。

4.3檢驗科主動參與協作:由檢驗醫學的地位與作用,說明檢驗醫學的任務絕不僅是被動地提供數據或結果。過去很長時期,檢驗科被定位于"輔助科室"。即檢驗科只能向臨床醫生提供所需求的檢驗結果,一旦檢驗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檢驗結果,就被認為"越位",這種片面、消極的,落后于時代的偏見應予糾正。

檢驗醫學是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與臨床在高層次上的結合,是門多學科交叉,相互滲透的新興學科。目前正朝著高理論、高科技、高水平方向發展。由于檢驗科開展項目的增多,新技術的應用及方法學上的革命性變革,使檢驗質量和水平顯著提

高,使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依靠檢驗信息綜合分析,進行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故實驗室的工作在臨床診療工作中發揮著重

要作用。總之,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必須緊密結合,互相滲透、溝通,

相互學習,才能使以病人為中心的共同目標真正落實,才能更完美的實現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僅關注某一個檢測項目,而忽略了疾病變化過程中所有檢測項目的變化。目前的教學中均以檢驗項目的參考值、結果分析及臨床意義為重點,但許多疾病的某一檢測項目會有相同或相似的變化,而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某一檢測項目也可能呈現不同的變化。所以,應加強檢驗項目與疾病關系的綜合分析。比如肝功能檢測一章,課本上往往對肝功能檢測3大方面(蛋白質功能檢測、膽紅素代謝功能檢測、血清酶類檢測)進行重點講解。在蛋白質功能檢測一節,又分為白蛋白及總蛋白水平升高和降低以及球蛋白和總蛋白水平升高和降低等。那么,是否可以嘗試一種新的方法,按照內科學中肝臟常見疾病依次講解,如急性重癥肝炎、慢性重癥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過程中,應選擇哪些監測指標;在肝性昏迷的患者中需要監測哪些指標。根據疾病的需要詳細地進行講解,使臨床醫學生更能明白針對這些患者應該開什么樣的化驗單,如何使用這些檢測項排除某些疾病等,從而加強臨床醫學生疾病綜合分析的能力。

    2教學內容脫離臨床

    在臨床醫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中應以“臨床應用為導向,兼顧檢驗醫學”。

    2.1應向學生介紹實驗方法學,了解每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根據不同需要合理選擇檢測方法。比如梅毒的血清學檢測,在臨床應用中主要有3種方法: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檢測、非特異性快速梅毒過篩實驗、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那么,哪種試驗適合作為初篩,哪種試驗適合作為確診,哪種試驗適合判斷療程等,應結合實際病例進行講解。目前臨床實驗室已采用化學發光法進行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以前的檢測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務臨床,尤其是急診患者,但臨床醫生對此還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黃疸時,理論上尿膽紅素檢測為強陽性,尿膽原檢測為陰性。但因為尿膽原檢測過程中,當尿膽紅素水平較高時,會干擾尿膽原的檢測,所以會導致梗阻性黃疸患者尿膽原假性輕度增高的現象。

第4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在醫學檢驗專業本科開設時,絕大部分院校均定為五年制,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也有極個別院校設為四年制,畢業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而在199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規范專業設置時,統一規定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為五年制,畢業學生可授予醫學或理學學士學位。近年教育部有規定,新設置的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學制一律為四年制,畢業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在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新專業目錄中,已明確統一規范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歸屬醫學技術類,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二、重新認識和定位新專業目錄及培養目標

新專業為“醫學檢驗技術”,雖然名稱沒有太大改變,但明確歸屬新單獨設立的醫學技術類,統一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使本專業其內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認為,學制、學位及歸屬類別的改變,主要是強調、突出了該專業的“檢驗技術”屬性,而淡化“臨床檢驗診斷”屬性,即業務培養要求由“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應該轉變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基礎及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醫學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而有關診斷性報告的簽發、檢驗所獲信息的應用、轉化及臨床檢驗診斷,應由具臨床檢驗醫師資質的專業人員承擔。

三、正確處理幾點轉換和關系

1.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培養目標的轉換。

原有目錄中醫學檢驗專業,由原歸屬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可授醫學學士或理學學士的五(四)年制專業,明確歸入新設立的醫學技術類中,意味著本專業的醫學檢驗技術類人才的培養定位,淡化了其臨床醫學內涵。因此,本專業原有培養目標(1998年教育部專業目錄),即“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應進行相應調整。新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改為“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及醫學檢驗相關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力,能在各級醫院、醫學研究、血站、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及生產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2.教學思想、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轉換。

由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本專業教學指導思想一直強調培養既有醫學檢驗基本技術、又具有將檢驗信息轉化為臨床信息、能積極參與臨床的人才,因此,從課程體系、專業課教材建設及教學內容都體現了這一要求。如前期課程與臨床醫學專業基本相同,并有一定的臨床課,不少五年制院校還有臨床實習環節;專業課教材編寫及教學內容上,技術相關內容越來越淡化(也與臨床檢驗日益試劑化、儀器化、自動化相關),而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病理生化知識及臨床相關內容越來越多;部分專業課教材體系也按臨床醫學的有關器官系統疾病體系編寫等。為適應新專業目錄的要求,首先,教學思想應明確統一在新的人才培養要求上,突出醫學檢驗技術的基本屬性。因此,應按照新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思想,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不能簡單的認為只需將有關臨床課(僅約一學期)砍去即可。并且根據新人才培養要求,“醫學檢驗儀器學”“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課程必須開設或加強。在人文公共課不能動、多數院校實行菜單式課程組合的現狀下,怎樣得到其他教學單位的支持,構建保證本專業獲得所需的基礎及相關臨床知識的課程體系?臨床醫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如何設置?其次,專業課教學內容應按新的本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進行較大的改革調整。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和知識結構的轉換是基礎(目前,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專業背景的師資同時并存),是新課程體系建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此外教學內容上在保證醫學檢驗技術為主的同時,在學生臨床醫學知識較薄弱的背景下,怎樣處理無法回避的與臨床的聯系和結合?

3.配套專業課教材建設的思路轉換。

現有教材的編寫者,主要以早期開設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教師為主,應該說是主要適應5年制醫學檢驗專業要求,并且過多強調各專業學科的完整理論體系,重復介紹學生已學過的相關基礎及專業基礎學科內容較多,對醫學檢驗近年出現的新技術介紹不足,未能充分體現“醫學檢驗技術”的特色,與培養目標和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實際工作存在脫節。怎樣建設與新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思想匹配的專業課教材,是新專業教學質量保證的重要工作。專業課實驗教材已有按技術為主線進行編寫,也符合教育部關于實驗課程獨立開設,自成體系要求的改革。專業理論課教材編寫是沿用原器官系統疾病體系,還是借鑒國外相關專著按技術及檢測物理化、生物學特性為主線進行編寫?怎樣合理處理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病理生化及臨床知識與檢驗技術的關系及比例?怎樣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體現教材一體化設計、立體化建設,加強技術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

4.四年制本科培養與應用技術本科的區別。

第5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 新儀器;新技術;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4[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0)10(c)-129-01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為人類社會前進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1-2],醫院科室建設,也離不開文化的哺育和支撐[3]。加強臨床醫學檢驗科室的科學管理,是保證和提高醫院的整體醫療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現就本院檢驗科室建設,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

1 引進先進儀器,提高檢驗質量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儀器不斷出現,促進了醫學檢驗的迅速發展。檢驗工程也可以說是一種生產力,當前國內外先進的檢驗工程都依靠儀器與新技術,已達到能更精確地反映人體組織器官中的生理病理狀態水平。

目前,由于電子學的發展,尤其是微型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使幾乎所有的檢驗手段均向著快速、微量、自動化方向發展,現代化的設備和開展新項目是有機的整體。從重視它的作用和地位,能看到檢驗科室的展望,因此,筆者在完成檢驗日常工作的同時,必須抽出一定的時間從事檢驗方法的改革。

由于本院的人才引進,患者量相對增加,新病例增多,本院相繼開展了新項目。目前,本院引進IMS-972型電解質分析儀,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MT-300尿常規分析儀由原來的10項檢查更新到12項檢查等。這些電子化學儀器的引進,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可靠依據。一個醫院檢驗科的基礎建設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個醫院的業務水平,是能夠吸引廣大醫務工作者與患者的“廣告”,是提高醫院競爭能力的重要措施。

2 搞好人員自身建設,提高業務水平

醫療服務工作是技術密集型的協同,不但要求醫生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輔助科室同樣應該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水平以及先進的儀器設備,而且只有臨床與輔助互相促進,才能使臨床的診斷與治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目前本院檢驗科人員,都是大學、高等專業學校畢業的,他們受過較系統的醫學檢驗專業的培訓,基礎較扎實,不斷更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為了搞好自身建設,本院檢驗科人員都繼續學習高等函授醫學專業,即要掌握醫學理論及臨床知識,又要掌握檢驗技術專業與電子技術,提高檢驗人員與檢驗室的知名度與信任度。本檢驗室的規模逐步擴大,陸續引進大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使醫學檢驗技術發生很大的變化,為了更好的消化和發揮效益,本院在檢驗實踐中積極掌握現代化科技信息,以適應當前臨床醫學迅速發展的需要,爭取做到臨床醫學與醫學檢驗同步發展。

3 做好科學管理,保證檢驗工作順利發展

檢驗科的科學管理,是保證檢驗醫學健康發展的關鍵,就是說,通過科學管理,檢驗工作做到電子化、自動化、標準化、規范化。檢驗科的科學管理,也可以包括人員管理,建立工藝流程,儀器管理與維護,試劑鑒定,對外服務,經濟核算等[4]。

檢驗科的科學管理,首先是人員的管理,要建立現代化的檢驗科,必須加強和擴大檢驗技術隊伍。目前本院工作量加大,患者量增加,尤其是俄羅斯患者的顯著增加,本院現有檢驗室人員明顯不足,因此,需要引進一批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建立工藝流程體系,本院結合檢驗室的實際情況,打破過去按人分工項目的做法,結合項目,按項目的工藝流程組成人員,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統一進行,這樣能夠解決本院檢驗室項目多,人員少,任務重的實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工作效率。檢驗科的科學管理,最重要的是質量管理,為了確保檢驗質量,檢驗室開展了室內質控和室間質控,并主動與臨床各科室聯系,了解臨床對檢驗的要求以及檢驗的反饋意見,保質保量地完成臨床提出的檢驗項目。檢驗科的科學管理,還要注意儀器管理與維護,做好試劑鑒定,檢驗工作離不開試劑用品和大型儀器,離不開一定的檢測方法和操作技術。因此,檢驗科的科學管理,不僅要調動檢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還要保證儀器與試劑的效益,這些是檢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可靠的生產力。

4 醫院檢驗室建設的意義

本院檢驗科雖然規模不算大,但能充分發揮所有優勢,不僅完成門診及住院患者的檢驗任務,本院還有對俄服務項目,而且走出醫院面向社會,開展更廣泛的檢驗工作。近年來,本院檢驗科主動、積極地面對現實,科室工作已基本做到電子化、自動化,逐步走向標準化、規模化管理,這是本院努力引進新技術、新儀器所帶來的良好效果。

醫院檢驗室的建設是提高檢驗質量的前提,在新形式下,醫院檢驗科必須加強改進技術設備,提高人員素質,做好科學管理等方面的基礎建設,保證臨床醫學與檢驗醫學同步發展,為建立現代化的醫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肖先福,劉援增,崔曉東.新世紀醫院管理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17(10):581-583.

[2]簡光澤.談醫院的文化建設[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0,16(1):23-24.

[3]馬驄,徐武夷.加強科室文化建設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 20(3):189.

第6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醫學檢驗;培養目標;教學體系;教學思想;專業目錄;

作者簡介:陳婷梅,女,博士,教授,從事醫學檢驗專業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原有的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1003)中授予醫學學士的五年制醫學檢驗(100304)專業,2013年統一劃歸為新單獨設立的醫學技術類(1010)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101001),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這一規定對當前我國高等醫學檢驗專業教育提出了不少重要而緊迫的問題,我們亟需探索與新專業目錄及新培養目標適應的新教學體系。本文就新專業分類、新學制背景下的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思想,提出一些思考。

一、回顧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發展簡史

1982-1985年,先后有八所院校開設醫學檢驗本科專業,開始了該專業本科層次學生的培養。從1986-2003年,平均每年增加1-2所開設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院校[1]。而2003年后,一些中專升格為應用技術專科,又升格為本科。國內開設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院校快速增加,每年約6-8所。到2011年,至少已有100余所院校開設了醫學檢驗普通本科及高職本科專業,并出現綜合大學直接開辦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情況(如蘭州大學)。在國內醫藥類開設的專業中,僅次于臨床醫學和藥學專業,位居第三。若按平均50名/年/校的規模計算,每年培養近5000名醫學檢驗本科生。

在醫學檢驗專業本科開設時,絕大部分院校均定為五年制,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也有極個別院校設為四年制,畢業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而在199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規范專業設置時,統一規定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為五年制,畢業學生可授予醫學或理學學士學位。近年教育部有規定,新設置的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學制一律為四年制,畢業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在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新專業目錄中,已明確統一規范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歸屬醫學技術類,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二、重新認識和定位新專業目錄及培養目標

新專業為“醫學檢驗技術”,雖然名稱沒有太大改變,但明確歸屬新單獨設立的醫學技術類,統一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使本專業其內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我們認為,學制、學位及歸屬類別的改變,主要是強調、突出了該專業的“檢驗技術”屬性,而淡化“臨床檢驗診斷”屬性,即業務培養要求由“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應該轉變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基礎及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醫學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而有關診斷性報告的簽發、檢驗所獲信息的應用、轉化及臨床檢驗診斷,應由具臨床檢驗醫師資質的專業人員承擔。

三、正確處理幾點轉換和關系

1.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培養目標的轉換。

原有目錄中醫學檢驗專業,由原歸屬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可授醫學學士或理學學士的五(四)年制專業,明確歸入新設立的醫學技術類中,意味著本專業的醫學檢驗技術類人才的培養定位,淡化了其臨床醫學內涵。

因此,本專業原有培養目標(1998年教育部專業目錄),即“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應進行相應調整。

新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改為“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及醫學檢驗相關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力,能在各級醫院、醫學研究、血站、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及生產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2.教學思想、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轉換。

由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本專業教學指導思想一直強調培養既有醫學檢驗基本技術、又具有將檢驗信息轉化為臨床信息、能積極參與臨床的人才[2],因此,從課程體系、專業課教材建設及教學內容都體現了這一要求。如前期課程與臨床醫學專業基本相同,并有一定的臨床課,不少五年制院校還有臨床實習環節;專業課教材編寫及教學內容上,技術相關內容越來越淡化(也與臨床檢驗日益試劑化、儀器化、自動化相關),而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病理生化知識及臨床相關內容越來越多;部分專業課教材體系也按臨床醫學的有關器官系統疾病體系編寫等。

為適應新專業目錄的要求,首先,教學思想應明確統一在新的人才培養要求上,突出醫學檢驗技術的基本屬性。因此,應按照新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思想,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不能簡單的認為只需將有關臨床課(僅約一學期)砍去即可。并且根據新人才培養要求,“醫學檢驗儀器學”“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課程必須開設或加強。在人文公共課不能動、多數院校實行菜單式課程組合的現狀下,怎樣得到其他教學單位的支持,構建保證本專業獲得所需的基礎及相關臨床知識的課程體系?臨床醫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如何設置?

其次,專業課教學內容應按新的本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進行較大的改革調整。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和知識結構的轉換是基礎(目前,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專業背景的師資同時并存),是新課程體系建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此外教學內容上在保證醫學檢驗技術為主的同時,在學生臨床醫學知識較薄弱的背景下,怎樣處理無法回避的與臨床的聯系和結合?

3.配套專業課教材建設的思路轉換。

現有教材的編寫者,主要以早期開設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教師為主,應該說是主要適應5年制醫學檢驗專業要求,并且過多強調各專業學科的完整理論體系,重復介紹學生已學過的相關基礎及專業基礎學科內容較多,對醫學檢驗近年出現的新技術介紹不足,未能充分體現“醫學檢驗技術”的特色,與培養目標和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實際工作存在脫節。

怎樣建設與新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思想匹配的專業課教材,是新專業教學質量保證的重要工作。專業課實驗教材已有按技術為主線進行編寫[3],也符合教育部關于實驗課程獨立開設,自成體系要求的改革。專業理論課教材編寫是沿用原器官系統疾病體系,還是借鑒國外相關專著按技術及檢測物理化、生物學特性為主線進行編寫?怎樣合理處理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病理生化及臨床知識與檢驗技術的關系及比例?怎樣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體現教材一體化設計、立體化建設,加強技術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

第7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醫學檢驗 質量分析 控制方法

當前,隨著醫學檢驗科學的發展,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客觀上要求檢驗人員不斷掌握新技術、新知識,臨床醫護人員也需了解檢驗技術的新動向,充分掌握檢驗新技術,提高診斷與治療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而檢驗報告是醫生進行診斷治療疾病的依據,也是記錄醫療過程和效果的重要資料,因此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治療效果。

1 影響檢驗質量的原因分析

在臨床醫學中,檢驗結果對于疾病的診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檢驗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檢驗實驗室的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檢驗結果的正確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臨床工作中依然經常聽到臨床醫生的抱怨,他們主要抱怨的核心內容就是有些檢驗結果有出入。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生呢?下面我們對以下幾個原因進行具體的分析。

1.1對標本質量的分析 影響標本質量的因素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一般要求在晨起空腹時采集標本。空腹標本是指進食8h后所采集的標本,空腹時間過長,其標本同樣不能準確反映機體的真實情況。

1.2對放置時間的分析 血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實驗室接到標本后應盡快進行檢查。若不能及時檢查,應將血清或血漿分離出來,放置于冰箱中低溫保存,盡可能減小對結果的影響。

1.3如何進行實驗操作,實驗操作要注重科學性 要對檢驗人員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上崗前要系統學習檢驗理論知識,并熟練掌握各項檢驗技能,熟悉常用檢驗儀器、設備試劑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同時還應掌握檢驗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及故障維修技術,保證檢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于檢驗標準,每個檢驗工作人員都要心中有數,做到判定標準統一,盡可能減小誤差,使化驗結果成為“真值”。另外,如果要想得到一個有價值的“真值”檢驗數據,還要進行醫學檢驗結果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質量控制保證,以便去除以上可能影響臨床檢驗結果的若干因素。

2 采用循證技術,使臨床檢驗更優化

循證檢驗醫學的的思想是:“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現有臨床研究中的道德最新,最有力的科學研究證據來對患者作出的醫療決策。”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循證檢驗強調的是對證據的重視和遵循。循證檢驗是通過大量文獻復習和臨床總結,不斷對實驗項目進行方法學、臨床價值及經濟學評估,把最直接、最準確、最合理地組合實驗項目用于臨床診斷和治療。這些依據是通過嚴格篩選和評價方法從大量科學文獻中概括出來的,因此它被認為是評價臨床治療的“金標準”。循證檢驗技術根據以患者為中心,為臨床提供正確可靠的檢驗信息這一前提,臨床實驗高質量管理主要應考慮整個檢驗系統的嚴格控制,保證檢驗結果的正確及開展實驗的合理性、有效性。

2.1研究內容循證檢驗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用循證醫學模式評價和重新評價一些實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2)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并評估應用價值,進一步加強對臨床診斷與治療發揮作用。(3)對檢驗項目進行合理及方法選擇,篩選可靠指標用于臨床,廢除不合理并對臨床無診斷治療和預后無價值指標,達到檢驗項目標準化、規范化。(4)結合臨床不斷修訂實驗室指標的診斷標準來指導臨床應用。

2.2操作方法與步驟 經過多年的臨床檢驗實踐體驗,以及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并通過隨機對照實驗和薈萃分析對實驗指標進行評價,對以前發表的文獻報道進行統計學分析,對這些指標和方法進行有效評估。可以把循證醫學檢驗步驟歸納為以下幾步:(1)明確要分析的問題。(2)對問題進行綜合評估,查詢文獻資料,尋找出最佳證據。(3)批判性地評價有關證據,對可靠性、有價性等關鍵參數進行分析尋出最佳證據。(4)將結論用于臨床。(5)最終對臨床應用情況進行性能評價。

第8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檢驗醫學;臨床醫學;溝通;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80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239-01

1 引言

現今的醫院里面愈來愈多的臨床醫生依靠檢驗科室的額檢驗信息及結果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所以現代檢驗醫學在臨床診療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現代國際社會中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的應用,意見在檢驗醫學新方法的不斷出現,使得檢驗醫學的水平和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 檢驗人員與臨床科室溝通的意義

檢驗技師與臨床醫師要共同制定、宣傳和執行標本采集、轉送的操作規范。檢驗科在進行臨床標本檢測的過程中,若發現異常結果應適時與臨床聯系,決定報告能否發出,檢驗科應積極參與臨床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并指導臨床。與臨床醫師定期交流,交換意見,這對只接觸實驗室標本的檢驗人員尤為重要,因此除了合格的標本、準確的操作外,臨床用藥等治療措施也會影響檢驗結果。如判斷血氣酸堿分析結果就與病人的輸液、特別是堿性液相關,不了解此情況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又如應用過速率法座測定的檢驗人員都知道由于其靈敏度高于過去的賴氏法,使得臨床醫師很難適應,如今的血液分析儀測得的直方圖、MCV、MCH、MCHC、RDW 等對血液病有很好的診斷意義,而有的臨床醫師仍僅會應用個別項目,許多藥物及生理性波動對檢驗結果影響較大而臨床醫師又誤認為檢驗結果不正確。

3 擴展檢驗醫學的涵蓋

當今醫院檢驗早已經告別了手工操作時代,目前各種類型的自動化化學分析儀已經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而醫院實驗室從原來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組織和工作條件的現代化實驗室。其技術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在臨床生物化學的檢測技術方面,原先所用的化學檢測方法逐步為靈敏度更高的酶偶聯比色法所替代,同時引入酶偶聯連續監測的免疫學方法。在試劑的應用上,也由原來的凍干試劑發展到液體雙試劑,從而使臨床標本的檢測結果更具精確性和準確性。在臨床免疫學方面,隨著單克隆抗體的問世,標記免疫學的發展以及各種光化學免疫分析方法的應用,也使得抗原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大大地提高。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方面,各種試劑的標準化、商品化,使得各種培養基的質量得到保證。尤其在應用了核素 14C 標記技術和特殊的CO2感受器以及利用熒光淬滅的原理來判斷血培養的結果,并采用微生物數字分類鑒定和計算機專家分析系統進行結果分析,不僅使整修檢測時間大大縮短,結果更加詳細準確,而且整修流程更顯得標準化。在血液和體液的檢測方面,由于全自動多分類血球計數儀和凝血儀進入實驗室,淘汰了凝血時間的手工測試,同時擴展了白細胞表面分子標記物的檢測,從而使得 DIC 診斷及臨床抗凝療法的監測更為可靠。白血病的分類從原來單純性的形態學分類發展到目前及將來的染色體、 遺傳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綜合分類,大大提高了白血病診療的準確性。

4 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必要性

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系密不可分,臨床實驗室工作的核心是檢驗質量問題,為此檢驗科負責人應主動與臨床科室交流、溝通、對話、協作。

4.1 強調醫學檢驗的分析前、中、后全過程的管理,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醫學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在分析后質控中,要求檢驗人員對所測結果進行合理解釋,并收集臨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饋意見、接受合理建議、要求、改進檢驗科工作,或開展新業務, 滿足臨床需求。在交流、對話中,檢驗科人員還可以宣傳、講解、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意義,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幫助臨床醫生對疾病進行診斷。如厭氧菌培養,雖然不是新項目,但很多醫院,甚至較大醫院臨床科對其使用并不夠多,其中有對該項目認識理解問題,也有取材等問題。

4.2 醫院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案中檢驗科負責人參加臨床會診,病例討論等,有利于雙方溝通和提高。而檢驗醫師更應主動走出去,到臨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對檢驗過程中的可疑結果,進行調查核實。

4.3 檢驗科主動參與協作:由檢驗醫學的地位與作用,說明檢驗醫學的任務絕不僅是被動地提供數據或結果。過去很長時期,檢驗科被定位于“輔助科室”。即檢驗科只能向臨床醫生提供所需求的檢驗結果,一旦檢驗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檢驗結果,就被認為“越位”,這種片面、消極的,落后于時代的偏見應予糾正。

4.4 學習臨床知識加強臨床意識:檢驗醫學的特定地位決定了它們必須與臨床保持雙向聯系。檢驗科除了加強自身建設,還必須加強臨床意識。實驗室的工作應能為臨床科室提供被測項目的臨床資料,比如:根據患者病情和實驗結果,應能為臨床提供如何選擇實驗,進行疾病的確診和療效觀察的信息,如何對檢驗結果進行解釋,幫助臨床醫生正確分析、合理使用檢驗報告,這就要求檢驗人員有一定的臨床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檢驗科組成多以從事技術人員為主,而欠缺臨床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與臨床的溝通。故檢驗科應改變現有的知識結構和人才結構,引進醫療系畢業生,或選調臨床醫生到檢驗科工作,設置檢驗醫師崗位,有助于加強臨床意識,才能更好的使實驗室工作與臨床診療工作緊密結合,提高檢驗醫學的整體素質。

5 檢驗人員與臨床科室溝通的必要性

實驗室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對話。檢驗技師與臨床醫師要共同制定、宣傳和執行標本采集、轉送的操作規范。檢驗科在進行臨床標本檢測的過程中,若發現異常結果應適時與臨床聯系,決定報告能否發出,檢驗科應積極參與臨床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并指導臨床。與臨床醫師定期交流,交換意見,這對只接觸實驗室標本的檢驗人員尤為重要,因此除了合格的標本、準確的操作外,臨床用藥等治療措施也會影響檢驗結果。如判斷血氣酸堿分析結果就與病人的輸液、特別是堿性液相關,不了解此情況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又如應用過速率法座測定的檢驗人員都知道由于其靈敏度高于過去的賴氏法,使得臨床醫師很難適應,如今的血液分析儀測得的直方圖、MCV、MCH、MCHC、RDW 等對血液病有很好的診斷意義,而有的臨床醫師仍僅會應用個別項目,許多藥物及生理性波動對檢驗結果影響較大而臨床醫師又誤認為檢驗結果不正確。

6 結語

檢驗科醫師與臨床醫師主動溝通,相互學習,這樣才能使以病人為中心的共同目標真正落實,才能更完美的實現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共同發展。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第9篇: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一、檢驗與臨床溝通的現狀

目前,檢驗新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涉及多個領域,而絕大多數臨床醫生跟不上檢驗醫學的快速發展的步伐,對新技術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檢驗新技術、新項目。盲目求快已成為檢驗與臨床在實際工作中不和諧的音符,臨床醫生往往過分強調快出結果,這也成為制約檢驗與臨床和諧共進的一個因素。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是復雜的,疾病發生的不同階段其檢驗結果是不一樣的。而目前常見的一種現象是,當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合時,不少臨床醫生首先考慮到懷疑是檢驗科的問題,甚至當著患者或患者家屬的面指責檢驗科的結果不可靠,增加了醫患糾紛的風險。

二、檢驗與臨床溝通的重要性

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對檢驗科管理要求體現在質量及服務滿意上,要求患者、醫師、護理人員對檢驗部門服務滿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溝通。實驗室質量管理分為分析前、中、后三個階段,由于實驗室的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使得分析中的質量出差錯的概率逐漸減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錯率較高。因此,為了提高分析前的質量控制,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加強檢驗與臨床的溝通交流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檢驗醫學通過與臨床醫學的有效溝通,可促進臨床標本的正確采集以及檢驗結果的正確解釋和應用,把實驗室單方面的質量控制發展為全面質量控制,同時實驗室也可從臨床上獲得許多有用的反饋信息,借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室的方法學以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并推進新項目、新方法的開展、普及。

三、檢驗與臨床溝通的具體措施

提供及時準確的報告是檢驗科的責任和義務,但一張報告單要經過標本采集、收集、離心、實驗操作等諸多環節。檢驗結果準確性涉及很多方面:標本采集方法是否準確,采集標本是否符合檢驗要求,標本送檢是否及時,臨床使用藥物影響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1、送檢標本是檢驗與臨床溝通的第一環節

送檢標本是否合格,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此階段是從臨床醫生選擇檢測項目提出檢測申請單,直至檢測標本送至實驗室這一環節。這一階段質量環節是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中最主要、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如這一環節得不到保證,就會使標本在未送到實驗室之前就發生了變異,即使有最好的儀器、最好的方法,檢測出的結果也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病人當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誤導作用。

2、培養檢驗科工作人員的“臨床意識”

“臨床意識”是強調檢驗科工作必須與臨床醫療工作相結合的檢驗醫學發展建設的重要理念,檢驗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基礎醫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完善知識結構。走出實驗室,與醫護人員合作,參加臨床會診與查房,共同探討技能的病因特點發展規律,病情變化與實驗指標的關系。根據質量控制情況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排除影響結果的各種因素后,給臨床提供可靠的根據。臨床提出的各種疑問要進行總結和改進,當臨床對檢驗質量提出疑問時,應立即總結這方面的工作和有關職責進行審核,及時制定糾正措施。報告單上也可備注相關情況(如標本溶血、標本已復查、建議復查)對于不符合標注的標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對),要及時通知臨床重新留取。

3、檢驗科在引進新設備新項目前應認真聽取臨床意見,防止糾紛

在新的檢測項目開展和新設備使用前,首先應征求臨床醫生的意見,通過舉辦講座、編寫“檢驗快訊”等形式向臨床科宣傳指導,將有關方法原理、影響因素、藥物影響和臨床意義等的相關信息傳遞到臨床,使每一個檢驗項目都發揮其最大優勢。醫療糾紛的發生是個系統工程,不是單純局限在某個環節上面,一旦發生糾紛,各個科室的工作其實都是臨床工作的一個基礎,像檢驗科這些輔助科室工作的規范與否直接關系到醫療糾紛的舉證是否得力。而恰恰是這些二線科室對于醫療糾紛的防范意識很淡漠。而檢驗報告在病歷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是做出診斷和治療措施的客觀依據。因此檢驗報告必須具備證據學的屬性,即客觀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缺少任何一個都可能導致后續的診斷和治療依據的喪失。準確性是指送檢的標本符合檢驗要求,檢驗操作無誤,數據準確。完整性是指檢驗報告完整,沒有丟失或缺失。

4、臨床醫護人員要了解檢驗相關程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给我个免费看片bd| videos欧美成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男人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99国产小视频|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免费下载|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看美女吃男生私人部位|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军人同性videos|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蜜中蜜3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а√在线官网| 乡村乱妇一级毛片| 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性欧美video视频另类|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挡网站| 日本69xxxx|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青青草视频偷拍|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