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氣自動化市場分析范文

電氣自動化市場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氣自動化市場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電氣自動化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課程定位;學習情境;教學方法;課程實施;評價考核

作者簡介:耿凡娜(1978-),女,陜西渭南人,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陜西 咸陽 712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工學結合的工廠配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教學改革與設計研究”(課題編號:JY11-0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8-0031-02

說課是教師闡述一門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定位、教學目標、課時分配、課程設計思路、教材內容取舍與序化、教學條件、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課程考核等一系列教學元素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1]說課可以考查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和課程設計、開發、實施的能力,近幾年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教育教學質量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將系統介紹“工廠變配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說課的主要內容和設計方法。

一、基于專業體系的課程定位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三個國家級示范專業之一,“工廠變配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則是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強電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通二專三結合”中專業專項能力學習領域之一,由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其前身為“工廠供電”、“供配電技術”,該課程不僅為專業課程體系的前導后續課程涉及的設備提供電力供應與保障,更為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類學生畢業前獲取中、高級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有利支持。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設計

本課程依據由市場分析及社會需求調研—定位培養目標及就業崗位—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轉化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的理念和思路,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學生邏輯推斷能力較弱、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的特點,由企業人員、教育專家及雙師型教師廣泛合作參與開發。選擇企業供配電系統中實際的電力設備為載體,設計出基于完整工作過程的四個學習情境(如圖2所示)。從應知理論、應會技能、職業素養三方面明確課程目標(如表1所示),旨在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

圖2 基于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設計

表1 課程目標

核心崗位 中高級維修電工、電氣安裝工

應知理論 掌握供電方面的法律法規、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和相關制度與規定;掌握供電系統的組成;掌握用電負荷的基本計算;掌握短路電流的計算;掌握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接線與整定;掌握供電安全技術;掌握變電所高低壓電器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常見故障的分析處理;掌握供配電設備電氣安裝標準、安裝工藝和電纜接線工藝

應會技能 具有安全操作、安全供用電方面的技能;能夠熟練進行供電系統的分析與接線;能夠正確進行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接線與整定;具有工廠供電系統用電負荷的統計與計算的能力;具有對供電系統的設備、電纜及變電所高低壓電氣設備的選型、安裝、使用、調試、運行維護和常見故障分析處理的能力;設備資料閱讀、安裝圖紙繪制

職業素養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團隊意識強;工作完畢后必須清掃場地,保持工作現場整潔,產品擺放整齊;提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師以基于典型的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的學習領域課程為引領組織實施教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匯報、項目演示、答辯等方式進行授課。[2]可根據課程內容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輔之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及教學用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教學內容理解。

案例:學生學過了高壓開關柜的結構和特點后,進入低壓配電柜的學習之前,教師使用引導文教學法設置表2中若干個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自行控制學習,通過學生提前自我查找資料、自我探索解答、課后自我反饋提高極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體系構建,也為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課程實施配套條件

1.師資隊伍

課程組教師現有成員10人,其中教授1人,高級工程師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工程師2人,技師1人,助教1人,具有碩士學位6人。團隊呈現專兼結合、專業方向優勢互補、梯隊結構合理的“雙師”結構。

2.實訓條件

與秦川機床廠、西安鳴士機電、陜西金山電氣、西電三菱電機開關設備、西安西瑪電機、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等企業合作建成6個校外實訓基地,形成了“實訓室—校內實訓基地—校辦實習工廠”三級配套并向校外產業基地和實習基地延伸的實踐教學與學生能力訓練體系。

3.課程資源

已建成的網絡課程中配置有視頻庫、動畫庫、工程案例、行業標準等貼近生產的素材以及電子教材、習題庫、試題庫,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五、課程評價與考核

課程改革效果評價可由校內督導、校外專家、行業企業專家、學生共同完成,用學生技能證書一次性通過率、技能大賽獲獎率、專業招生及就業率等直觀數據來說明。課程考核從專業知識能力、社會能力、工程報告等多方面入手,以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等實現考核的過程化和多元化。考核內容如表3所示。

六、課程特色與改革

本課程將教室設在校內實訓室,采用理論與實踐相融的一體化教學方法,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實現了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教室與實訓室一體、教師與師傅一體、學員與徒弟一體、教材與職業標準一體。

在本門課程開發和本次說課設計過程中均關注到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三個方面(職業發展規律與職教發展規律的關系、教育普遍性與職教特殊性的關系、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關系),[3]實現了教學內容職業化、方法手段靈活化、評價考核多元化。通過自動化0801、0901、1001班三年的試點表明,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艷莉,于泓,周凌云.《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說課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12,(10).

[2]江大源.關于職業教育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

第2篇:電氣自動化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DCS;控制系統;水泥余熱發電

我國是世界水泥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近年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發展迅速,技術、設備、管理等方面日漸成熟。目前國內已建成運行了大量 2000t/d 以上熟料生產線,新型干法生產線與其他窯型相比在熱耗方面有顯著的降低,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對電能的消耗和依賴依然強勁,因此,新型干法水泥總量的增長對水泥工業用電總量的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電能的供應緊張局面。而目前國內運行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采用余熱發電技術來節能降耗的企業極少,再者,國內由于經濟潛力增長加劇了電力短缺的矛盾,刺激了煤電項目的增長,一方面煤電的發展會加速煤炭這種有限資源的開采、消耗,另一方面煤電生產產生大量的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劇了對大氣的環境污染。因此在水泥業發展余熱發電項目是行業及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此外,為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擴大產品的盈利空間,國內的許多水泥生產企業在建設熟料生產線的同時,也紛紛規劃實施余熱發電項目。水泥余熱發電項目充分利用熟料煅燒生產時排放的大量廢氣進行回收發電,既可降低水泥熟料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又能保護環境,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完全符合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是 21 世紀的新技術產業,推廣應用的前景十分廣闊;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在我國水泥行業推廣應用,對提高我國的能源利用水平,保護環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電力系統在水泥余熱發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主要采用的是DCS控制系統,本文詳細介紹了DCS控制系統在水泥余熱發電中的應用。

1 DCS 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DCS,即所謂的分布式控制系統,或在有些資料中稱之為集散系統,是相對于集中式控制系統而言的一種新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統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DCS的核心結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三點一線”式結構。其中計算機網絡是整個DCS系統的骨架,作為“三點一線”其中的一線,“三點”則是指的操作員站、工程師站、現場I/O 控制站,其中操作員站面對的是操作人員,工程師站面對的是監控管理的人員,現場I/O 控制站是工業現場中面向控制現場的。操作員站、工程師站、現場I/O 控制站通過網絡進行傳輸信息,是DCS系統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以上論述,經過分析,DCS呈現以下趨勢:

1) 開放性。集散控制系統中所使用的設備現在都正在通用化, 專一化的產品越來越少,計算機和網絡通用化更高。高性能的工控機、工作站等設備大量采用,專用網絡產品逐漸被淘汰,通用網絡產品正在盛行。網絡通信規約逐漸向標準靠攏, 系統集成方式構成的應用系統方法越來越多的瘦到應用。

2) 分散化和智能化。現在被大量采用的主要是智能儀表、智能電子設備及現場總線技術將, DCS的體系逐步的分散,數字控制已經成為其中的重點,DCS逐步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3) 系統的構成的多種多樣。目前,集散控制系統已經成了廣義的概念,不再單純的指傳統的DCS,新一代的集散控制系統,其構成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而不同。

4) 自動化的綜合性高。集散控制系統正大闊步的朝著綜合的自動化方向發展,系統的相互關聯與影響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2余熱發電的工藝流程概述

由于熱力系統的的不同,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在工藝上也將不同。余熱發電利用較多的是雙壓補汽式余熱發電熱力系統,雙壓補汽式的汽輪機是由兩股蒸汽從不同的部位進入汽輪機做功,參數較高的主蒸汽從汽輪機前端經過主汽門、調節汽閥進入汽輪機做功;參數較低的蒸汽經過補汽閥,從汽輪機補汽口進入漸縮式蝸殼補汽缸,與該處的主蒸汽充分混合后一起做功。從窯頭熟料冷卻機廢氣出口出來的廢氣,溫度大約在400℃左右,將從AQC爐的頂部進入AQC爐,同時自下而上的流動的水將于廢氣進行反向熱交換,AQC爐的水吸取熱量后會產生兩種蒸汽。此時出AQC爐的煙氣,煙氣溫度大約是在90℃左右,然后經過電除塵器,最后排入大氣。出窯尾預熱器的廢氣,廢氣溫度大約在350℃左右,將會從SP爐的頂部進入SP爐爐膛,和自下而上流動的水工質進行反向熱交換,水工質吸熱后產生壓力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的主蒸汽,該主蒸汽進入汽輪機之前先與AQC產生的主蒸汽在中壓集汽缸混合,最后一起進入汽機房的主蒸汽母管。補充蒸汽和主蒸氣作為做功介質進入汽輪機做功,做完功的乏汽,然后進入凝汽器進行冷卻,被凝結成水,然后凝結水經凝結泵被送入到真空除氧器,經過除氧 并加熱的工質由給水泵送入AQC爐省煤器,在省煤器被加熱至飽和狀態后,分別進入到AQC爐的高、低壓汽包和SP爐的高壓汽包。

3 DCS 在余熱發電中的應用

余熱鍋爐系統的組成包括煙氣、鍋爐本體、除氧供水、加藥等部分。若僅僅依靠單元組合儀表進行控制,實時數據無法記錄,如果長時間處于手動運行狀態,鍋爐的超溫超壓缺水滿水等異常將狀況無從查實,因此鍋爐工藝的控制要求將無法滿足。一個完善的儀表系統應是集參數檢測、自動調節、連鎖保護、順序控制、顯示、報警、歷史記錄、趨勢曲線、報表設置、監控管理等為一體的控制系統。鍋爐檢測儀表的不完善將會對鍋爐的安全運行造成威脅。

集散控制系統主要由工程師站、操作員站、通訊站、現場控制站(I/O 站)構成。現場控制站包括主控單元設備和 I/O 單元設備。工程師站和操作員站運行相應的組態管理程序,實現人機通訊,對整個系統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余熱發電的 DCS 控制重點是鍋爐汽包水位的控制環節、汽輪機保護控制、凝汽器熱水井及除氧器水位控制和除氧器溫度、壓力及閥門控制四個環節。

參考文獻:

[1] 俞捷.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發電能力之我見[J].水泥工程,2009(5): 83-84.

[2] 倪申舉.水泥線純低溫余熱發電安裝項目市場分析[J].結構與設備安裝,2009(12):18.

第3篇:電氣自動化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三螺旋;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高校面臨的問題也愈來愈多,其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問題日趨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高等教育的發展。為此,黨的十七大報告已明確提出了“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思想,這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求,也是繁榮創業型經濟、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現實需求。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渴求、對高校科技成果的更多關注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因此,要貫徹落實這一戰略思想,就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三螺旋創新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是將理論研究、教育和商業訓練結合起來,通過研究、模擬演練,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心理品質和能力,為從事商業、企業活動和就業做準備的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創業創新教育的目標,是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內涵要求為依據,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艱苦創業、勇于創新的精神,強化創新創業意識,開發、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能力和精神品質,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擇業理念,激發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形成一定的創業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大學生的成才。[1]可以說,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統一,是知識教育與創業訓練的有機統一,其中創新教育是前提,創業教育是根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高等院校或教育系統的任務,它應該需要社會多個系統的合力。

美國學者亨利?埃茨科威茲創立的大學一政府一產業三螺旋創新模式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一些重要啟示。該理論認為,由于現代社會中知識日益以科學與合作為基礎,創新日益以組織或機構范圍間的協作與合作為特征,創新活動需要大學、產業和政府三方參與、協同作戰。在三螺旋結構中,大學、產業和政府在創新過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根螺旋線可以代替另一根成為主驅動力,而此時原來起核心螺旋線作用的那個機構就成了支撐機構,大學、產業、政府都可以成為創新的領導性機構,三者相互作用,實現動態平衡。創新創業教育既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其本身又一種重要的創新活動,在這個創新活動中,高等院校將作為核心螺旋線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而產業和政府則是不可或缺的支撐機構。

二、高校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螺旋線

作為教育訓練的主要場所,知識生產的主要園地,大學無疑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當然,在此過程中大學并不是孤立無援的,政府和產業應作為支撐機構積極參與,最終形成“大學―產業―政府”的動態三螺旋。“如果某一功能已經由核心機構實現,那么作為次要機構的用處就是為實現這一功能做貢獻。” [2]

1.重視綜合知識積累,夯實創新創業基礎。

一方面,創新不是憑空設想,離不開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創新。一項創新活動不僅需要廣泛的知識和深厚的理論功底,還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另外,加強概括能力的培養,掌握創新方法,增強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培養敏銳洞察力等思維知識也是創新中不可缺少的。而創業活動也是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和依托的,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業活動就不可能成功,創業教育只能建立在專業知識積累的基礎上。

另一方面,創業又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過程,涉及許多領域的知識,如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稅收、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高校應開設完備的相關的創業知識課程,將創業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完善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

2.培育創新創業意識,改革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培養個別精英,而在于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為其長遠發展提供一種開拓性價值取向和素質,營造一種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創新文化氛圍。[3]創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應該構建以創業教育為龍頭,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文化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內容體系和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課程形式結構體系。[4]美國的以創業過程為主線的成功教學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可以邀請產業、社會及政府部門的善于處理各種創業問題,如法律、稅收、知識產權、企業評估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加入課堂教學。

3.積極探索多種途徑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以問題為導向的創新實踐。問題意識是創新意識的基礎。認識問題,提高問題意識,確定有價值的真正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基于問題創新的核心。[5]以“研究課題”為形式組織開展的課外活動就屬于基于問題創新的實踐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組成課題組,查閱資料、動手實驗、搞社會調研、進行市場分析都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僅做適當的指導。基于問題創新的實踐有利于推進“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理念,鼓勵學生發展求異創新思維,擅于向老師、課本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其次,以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器為平臺開展社會實踐和創業實踐。孵化器是為了實現大學的教育使命和促進經濟發展使命等應運而生的。大學科技園是以大學或大學群落為依托,通過集成各類創新要素和資源,采用政府資金、企業資金、金融資本與風險資本等多元化的資本運作方式,以實現大學科技成果向企業和社會有效轉化為核心功能的科技園區。[6]大學科技園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和創業課程。縱觀國外大學科技園的發展進程,科技園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斯坦福大學是“網絡億萬富翁農場”,是硅谷創業天才的制造中心。鑒于大學科技園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特點,作為大學應該可以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充分利用大學科技園“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功能,輸送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二是可以鼓勵有創新成果的學生進行創業實踐。

三、產業是推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三螺旋中,產業是重要的支撐機構,它通過以下途徑發揮著積極作用:

1.與大學合作共建規范的實踐基地。這是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一種途徑,我國可以學習借鑒美國“ERC模式”。美國的工程研究中心(ERC)是高等工程教育與企業界成功合作的范例。在ERC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與企業是密切聯系的。體現在:①學生可以針對實踐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去請教企業工程師,企業工程師也可以參與學校的理論實踐研究和教育計劃的制定,輔導學生學習解決有關工程實踐中的問題與方法;②大學與企業界共同完成研究項目,而且一起努力將工程科學基礎性的成果積極投入到與企業界直接利潤相關的技術產出上,以實現科技成果轉移;③將大學與企業界合作研究中提煉出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作為課程教材,讓更多學生掌握先進的、成功的技術創新思想和方法。筆者認為,這種模式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因此,我國可以提倡企業與大學共建開放型的實驗室作為學校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也可作為校企合作的平臺。在這個實驗室里,大學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企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共同參加某一與企業實際緊密結合的研究課題的研究,學生就有機會對企業生產管理實踐親身感受,從而提高創新素質,學習創業知識。

2.提供人力資源支持。一方面,企業應當應大學邀請或定期選派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高校作報告、開設學術講座,或開展專題研究,或兼任教師,參與并指導課程教學改革、創業實踐、就業指導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企業提供學生到企業實踐的機會,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生產、管理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鍛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悉企業經營管理流程。

3.提供資金扶持大學生創業。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利用自己的科技知識或已有的科技成果創辦公司是一條重要的創業途徑。但大學生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管理經驗不足的問題,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在這兩方面的優勢扶持大學生。大學生和企業可以尋找對雙方有利的途徑,如學生以高技術成果入股,企業以資金入股等。

四、政府是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保障

在亨利?埃茨科威茲的三螺旋創新模式中,政府的獨特身份是作為契約關系的來源,確保穩定的相互作用與交換。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來說,它作為支撐機構發揮著關鍵性的宏觀引導作用,這種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制訂優惠扶持政策

創新創業有風險,需要鼓勵和扶持,尤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如,政府有必要在投入、信貸、稅收、獎勵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向創新創業者傾斜。國家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就已經反映出這方面的政策精神:進一步形成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中央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協調、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目標責任明確的就業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有利于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政策框架體系,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推進畢業生就業市場與各類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的聯網貫通,進一步發揮市場在畢業生人才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切實的政策扶持,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能夠有效開展并取得成功。

2.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一個企業的創辦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鑒于政府是契約關系的來源這一獨特的身份,因此,良好的社會環境尤其需要靠政府來營造。政府應該通過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對學生的創新行為進行鼓勵和保護,制定鼓勵冒險、分散風險的風險投資制度,為自主創新提供金融支持體系等方式來降低創新創業者的風險。同時,要鼓勵創新、推動創業,政府還應該規范市場行為,建立統一開放、平等競爭、規則健全、運轉有序的市場體系,確保經濟環境中每一個市場主體都能夠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去運作。

參考文獻

[1]南昌教育學院課題組.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0(03):47-49. 

[2][美]亨利?埃茨科威茲. 周春彥.三螺旋[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19.

[3]王鋒.我國高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04):101-105.

[4]梁士朋.美國創業教育的研究及啟示[J].醫學教育探索,2006(6):493-497.

[5]尹成湖,等.創新的理性認識及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av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韩国爱情电影妈妈的朋友|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国产手机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www.青青草| 触手怪入侵男生下面bl的漫画| 欧美一级二级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男同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2022国产精品视频|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影视|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么公的好大好深视频好爽想要| 黄人成a动漫片免费网站| 日本xxx片免费高清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 99久久国产视频| 男男高h粗暴黄车文| 少妇丰满大乳被男人揉捏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最近中文AV字幕在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