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醫療保險條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保險條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保險條例

第1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關鍵詞:醫療保險;基金管理;醫療費用

中圖分類號:F842.6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6)05-0052-01

目前,國人對醫療保險的要求隨著醫療保險不斷發展而提高。盡管在一系列改革和創新中,醫療保險基金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然其中問題仍不可忽視,尤其是研究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這一層面的工作還很不到位,為此,有必要對這一領域加大研究力度,從而建立健全有關于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這一層面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一、我國目前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的基本情況

目前,中國大陸的醫療保險基金多為收入和支出“雙單一”(基金積累方面也基本如此)的形式。中國大陸從有醫療保險基金制度以來,一直采用結合社會其他保障基金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也正因如此,基金往往難以和其他機構有各種形式的資金來往,而只能劃轉到財政專戶,從而也使其他支付業務無從談起。相關的財政部門在經辦機構需要輸出資金之際,只能將財政專戶中的基金根據支出計劃,向基金支出用戶轉款,在此過程中,支出用戶只能接受財政專戶對其撥入的基金和利息。

二、我國目前的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所面臨的挑戰

盡管中國大陸人口數量自從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人口老齡化這一副作用一直沒有改善,以至于“未富先老”這一不正常現象有所顯現。這一現象帶來的最主要問題就在于醫療衛生消費支出層面壓力陡增。相關統計顯示:如果醫療服務價格變化層面發生的各種影響不予考慮的話,中國大陸醫療費用往往會由于人口老齡化而年均上升1.22%。由此可以預見,在未來15年時間內,醫療費用將會因為人口老齡化而上升至目前數字的127.6%。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愈發加深,患病者數量也會隨之上升,中國大陸老年人口比重和醫療費用同步上升的狀況,往往會極大程度上對醫療保險基金壓力起到拉動作用,以至于醫療保險基金也同樣面臨挑戰。

三、我國目前的城鎮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所要解決的問題

1.醫療費用負擔過重。醫療保險費用在一些醫療統籌的參加地區往往顯得相對較高,也造成了入保人負擔重大,同時就醫手續和形式等方面也顯得很復雜,在此背景下的醫療保險費用制度方面的各種問題未獲解決,尤其是醫療保障制度缺乏應有的層次感,而一系列相關制度卻仍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建立,也正因如此,城鎮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也顯得“任重道遠”。2.覆蓋范圍和繳費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截至目前,城鎮醫療保險獲得了頗廣的覆蓋面,不僅包括各種形式的企業,還包括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諸多形式的社會團體。而就鄉鎮企業層面來說,職工擁有的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往往還顯得較為狹窄。很多城鎮個體經濟業主、從業人員往往需要相關部門加以分析,才能決定是不是可以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來對其加以覆蓋。依據國務院出臺的相應規定,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這一活動的主體應該是用人單位和職工兩個方面。二者繳納錢財數額的比例依據則是其獲得的實際收入,用人單位繳費總比例一般情況下占據職工收入總額的6%左右,而職工繳納比例則是其經濟收入的2%左右。

四、完善醫療保險基金管理體制的措施和方法

1.完善保障體系,擴大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若打算真正對醫療保險覆蓋面加以擴充,首先要對醫療保險發展對象進行明確定位,并在此基礎上“重點突破”。在此方面,主要應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努力做好一些大、中城市中的相關工作,以各種辦法,將城鎮個體經濟業主、從業人員納入參保范圍,提高參保率;其次,努力提升縣級地區工作,將相應的城鎮醫療保險工作加以全面啟動;第三,努力抓好醫療保險基金重點單位方面的工作,將省屬單位、中央部署單位的相關政策貫徹落實好,將參保率進一步的提高。除此之外,更應注重對參保人員中一些經濟條件較差者問題的解決,對接續保險這一方面的問題加以創新和突破,使就業人員參保管理工作靈活化和完善化。2.拓寬醫療保險基金的收入來源。至今,“統賬結合”這一方式在中國大陸已普遍應用,而事實證明,該制度仍需深化創新和改革,在對城市社會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問題加以轉變和解決的同時,更重要的則是對農村居民在這一層面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加以處理。就醫療保險基金收入而言,應逐漸將其向農村和城鎮居民的方向加以轉變,一方面有效擴大其功能,另一方面則對其渠道加以拓展。作為管理部門,完全可以在社會醫療保險機構范疇中“吸納”社會福利機構。

五、結語

如今,當前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工作中提升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這一活動已經成為重中之重,只有將其有效地加以完善,方可真正為國民做出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蔡豐兵.試析我國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江蘇商論,2012(8).

第2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授權性條款的運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立法技術問題,中國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正處于改革發展過程中,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出現,需要繼續探索和實踐,為此保持了必要的靈活性,留待以后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是回避一些牽涉各方既得利益卻未達成一致意見的問題。無論是基于以上哪種原因,這些授權性條款為制度完善和機制創新留出了空間,客觀上都要求我們通過多渠道完善這部法律,制定相關配套法規來使其明確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對《社會保險法》中的原則性規定,條例應明確其具體內容,對已經明確的內容,在程序方面進一步加強完善,保證《社會保險法》的順利實施。

二、制定配套法規

(一)基本養老保險行政法規的制定

在養老保險方面,《社會保險法》對基本養老保險進行規定的條文只有13條,1000余字,法律供給嚴重不足,對一些基本問題規定很少或語焉不詳,例如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費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性質,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關系等。國務院2014年2月7日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此為契機,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加快《養老保險條例》的出臺,更好地保障公民的養老保險權益。在制定條例時,宏觀上應該堅持《社會保險法》中的基本原則,維護其權威性,同時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既要堅持立法技術的科學性原則,又要堅持法律制度自身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最重要的是,應當突出《條例》對《社會保險法》內容的具體實施,并體現其實踐可操作性。微觀上應重點關注以下重大問題,包括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養老保險的制度碎片化,養老保險參保結構性矛盾,財務可持續性的挑戰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帶來的隱形債務問題等方面。

(二)基本醫療保險行政法規的制定

在醫療保險方面,世界各國醫療保險法律制度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醫療保險法律制度是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實施和改革完善的依據和法律保障,同時,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醫療保險法的基本法淵源是《社會保險法》,但其對醫療保險的規定只有10條,856個字,僅對醫療保險的制度框架作了規定。對于作為醫療保險制度必備要件的城鄉醫療保險統籌、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籌資機制、費用分擔機制、支付制度等內容,《社會保險法》卻無明確規定,用的是法律的“授權”性規定,如“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或類似表述。因目前沒有醫療保險單行法律或單行條例,現實中只能依據國務院的決定、通知、指導意見和部門規章,例如,1998年國務院的《關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7年國務院的《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等。地方層面多通過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指導當地醫療保險工作,但是法律責任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法律的強制性和懲罰機制被弱化,使醫療保險的有效實施打了折扣。在制定《基本醫療保險條例》時應重點關注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問題、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問題以及繳費年限的確定。

(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條例的制定

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方面,我國沒有專門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相關立法,主要是體現在一些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例如。如1999年1月國務院頒布《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07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控制暫行辦法》等。這些法律規定的要么過于原則化,要么過于具體,只局限在某一個問題上。在立法中,重點關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定位、組織形式、運行機制和其與政府的關系以及政府的責任等問題。

三、結語

第3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生育保險條例最新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職工在生育期間得到基本的經濟補償和醫療保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以下稱職工)的生育保險,適用本規定。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的生育保險,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生育保險工作應當貫徹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協同推進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生育保險工作。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照本規定具體承辦生育保險工作。

第五條 根據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本省行政區域內生育保險費的征收、繳納,適用該條例。

第六條 生育保險基金及其收益、生育保險待遇按照國家規定不計征稅費。

第七條 生育保險的統籌層次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統籌層次一致。

中央、軍隊駐本省單位以及省屬單位,按照本單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辦法參加其所在地的生育保險。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審計、人事、衛生、人口計生、藥監、物價、稅務、工商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生育保險工作。

第二章 生育保險基金

第九條 生育保險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籌集。

第十條 生育保險基金由下列各項資金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生育保險費;

(二)生育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生育保險費滯納金;

(四)財政補貼;

(五)依法納入生育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十一條 生育保險費由用人單位按月繳納。職工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費。

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保險費。生育保險繳費比例由所屬統籌地區人民政府根據生育保險待遇的項目和費用確定,并根據費用支出情況適時調整,最高不超過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1%。

第十二條 生育保險基金應當存入國有商業、國有控股銀行開設的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生育保險基金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計息辦法計息。

第十三條 生育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下列費用:

(一)不符合國家和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項目及相關就醫管理規定的費用;

(二)因為醫療事故發生的費用;

(三)分娩期外治療生育并發癥的費用。

第三章 生育保險待遇

第十四條 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用人單位為職工累計繳費滿1年以上,并且繼續為其繳費;

(二)符合國家和省人口與計劃生育規定。

第十五條 生育保險待遇包括:

(一)生育醫療費。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內,因為妊娠、生育或者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

(二)生育津貼。女職工產假期間享受生育津貼。生育津貼以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產假期計發。生育津貼低于本人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

(三)一次性分娩營養補助費。按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具體比例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確定。

(四)計劃生育手術費用。包括職工因為計劃生育實施放置或者取出宮內節育器、流產術、引產術、絕育及復通手術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五)男職工假期津貼。已參保的男職工按規定享受的看護假假期津貼,以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假期時間計發。

本條規定的生育保險待遇項目中,除第(一)項應當支付外,第(二)項至第(五)項是否支付由所屬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六條 申辦職工生育保險待遇手續,由用人單位持當地鄉鎮(街道)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機構簽發的相關證明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其中申辦生育津貼或者一次性分娩營養補助費待遇的,還應當持嬰兒出生、死亡或者證明。

第十七條 申辦生育保險待遇的期限為:

(一)生育醫療費,應當在女職工妊娠至生育或者前申辦;

(二)生育津貼、一次性分娩營養補助費和異地就醫的生育醫療費,應當在女職工生育或者后1年內申辦;

(三)計劃生育手術費用,應當在手術前申辦;

(四)男職工假期津貼,應當在其配偶生育后1年內申辦。逾期申辦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予受理。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期限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參保職工申辦生育保險待遇的,該職工的生育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按照所在統籌地區的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

第十八條 參保職工接受生育保險醫療服務,應當在所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內選擇就醫。

第十九條 參保女職工在異地妊娠、生育或者的,可以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異地就醫手續。異地就醫發生的生育醫療費在統籌地區規定的給付標準內的,按照實際發生額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超出部分不予支付。

第二十條 參保職工在省內跨統籌地區變換工作單位的,應當辦理生育保險關系轉移手續,轉移生育保險繳費年限。轉入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準予轉入。

跨省變換工作單位的,轉移手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章 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生育保險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實施生育保險有關法律、法規、規章;

(二)制定生育保險改革方案和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三)制定生育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并負責定點醫療機構的資格審查;

(四)指導、管理、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工作;

(五)依法監督各項生育保險規定執行情況;

(六)審核生育保險基金的預決算;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二十二條 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項目及相關就醫管理規定,制定本省相應的實施標準和辦法。

第二十三條 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具體承辦生育保險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生育保險業務流程;

(二)辦理生育保險登記;

(三)按照規定負責生育保險基金的管理;

(四)與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生育保險醫療費用和計劃生育手術費用結算;

(五)按照規定核定和支付生育保險待遇;

(六)為用人單位和職工提供生育保險查詢服務;

(七)編制生育保險基金預算、決算;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二十四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承辦生育保險業務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由同級財政撥付。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下列有關生育保險工作:

(一)生育保險財務會計制度的制定、執行和監督檢查;

(二)生育保險基金財政專戶核算工作;

(三)審核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出的生育保險基金用款計劃和結余額的安排等;

(四)匯審生育保險基金收支預決算。

第二十六條 人口計生部門或者工作機構應當為參保職工出具計劃生育證明。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委員會對生育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各項生育保險規定的貫徹情況進行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補繳欠繳數額外,按規定加收滯納金。未繳納生育保險費期間,用人單位所屬職工的生育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按照所在統籌地區的待遇項目和標準向職工支付。

第二十九條 騙取生育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追回其全部騙取金額;情節嚴重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以5元以上1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 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上級機關應當責令其改正,追回挪用、流失的款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對有關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擅自增收、減免生育保險費、利息或者滯納金的;

(二)不按規定支付生育保險待遇的;

(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生育保險基金流失的;

(四)截留、侵占、挪用、生育保險基金的。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本規定自年7月1日起施行。

相關閱讀

海南省:6月起城鎮從業人員生育保險條例施行

據了解,在我省生育保險條例制定之前,施行的《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生育保險辦法》是以省政府令于20xx年7月頒布實施的。

以往參加我省生育保險的職工,在生育期間都沒有享受生育津貼。這種狀況下月起將得到改變,《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生育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我省的生育保險體制將變得更加實惠和利民。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這些年的執行過程中,生育保險待遇水平不高,全省生育醫療費均按照醫療費支付范圍的8%支付,個人負擔2%。

基金支付比例低,個人自費負擔重,沒有體現生育保險待遇應當高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待遇的基本原則。另外,生育津貼沒有被列入待遇項目,也造成生育基金大量結余。這些都為參保人所詬病。

為了糾正這些問題,讓生育保險真正利民惠民,省人大會今年年初通過的《條例》,體現了這一指導原則。簡單來說有三點最明顯的提高待遇和擴大待遇范圍的變化。

第一是是增加了生育保險基金列支項目。

《條例》增加了生育津貼這一列支項目,女性參保人在生育期間可以享受一定的津貼,這在以前是沒有的。一般情況是9天的津貼,難產者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15天。

第二是提高了生育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

符合規定范圍的生育醫療費用由原來基金支付8%提高到全額支付。在此之前,據估算我省人均實際自費高達約4%。

第三是擴大了享受待遇的主體范圍。

《條例》規定,夫妻雙方只有男方參加生育保險的,其未就業的配偶可以享受除生育津貼之外的生育保險待遇。也就是說如果女方沒有就業,仍然可以按規定報銷生育醫療費。(記者袁鋒)

生育保險個人無需繳費

我省城鎮從業人員生育保險條例即將施行,許多人關心這項保險的繳費問題,根據條例,這項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據《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按本單位從業人員月繳費工資總額不超過.6%的比例繳納生育保險費,具體費率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并可根據生育保險基金收支情況適時進行調整。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向征收機關足額繳納生育保險費。從業人員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費。

《條例》規定,繳費基數以用人單位從業人員本人實際工資總額確定。但不得低于所在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的6%,也不能超過所在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生育保險基金結余過大,已不利于發揮基金的社會效益,必須進行調整。以20xx年為例,當年參保人數79萬多人,享受生育保險待遇1.1萬人次,當年基金結余3967萬元,歷年基金累計已結余1.6億元左右。

第4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我國《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都已出臺,生育保險適用的卻只是試行辦法,制定專門的《生育保險條例》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其次,不同立法之間存在矛盾。由于《生育保險條例》尚未出臺,《社會保險法》對生育保險的規定又過于簡單,因此,《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和《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仍然是我國生育保險方面的主要立法。然而現存的立法之間存在沖突。例如在生育保險待遇方面,《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中規定生育女職工的產假工資為百分之百,而《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規定生育女職工的生育津貼按照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計發。[3]立法之間的沖突成為制約生育保險法制化建設的瓶頸。最后,立法內容不規范,缺乏統一的標準。現有的生育保險立法內容不規范,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城鄉之間、不同省份之間生育保險待遇差距過大。雖然《社會保險法》已經提高了統籌層次,規定除養老保險以外的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但是該規定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

逐步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是大勢所趨,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保護生育公約》就是最好的例證,其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護生育公約》﹙第3號﹚保護的婦女僅涉及那些在公、私營工業或商業企業中的婦女,而《保護生育公約》﹙第183號﹚適用于所有女性,范圍既包括受雇婦女,也包括從屬性工作的非典型的形式婦女。[4]﹙P153158﹚我國生育保險的覆蓋面與國際公約差距過大。《社會保險法》出臺后,情況有所改善,生育保險適用對象不再局限于以正規方式就業的城鎮女性勞動者。然而,離全民生育保險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應通過具體的規定,將非正規方式就業的城鎮女性勞動者、失業婦女、農村婦女、非婚生育婦女甚至男職工都納入到生育保險的覆蓋范圍,最終實現全民生育保險。男職工享受生育保險的權利,主要表現為男性有權休育兒假,做節育手術有權享受生育保險。在丹麥、芬蘭、瑞典等國,父母雙方都可享受育兒假。《生育保險公約》﹙第183號﹚也規定了男性的父育假和育兒假。我國西安、內蒙古、沈陽等地也逐漸開始確認男性育兒假,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國外生育保險待遇普遍比較優厚,而我國的生育保險待遇,無論是產假標準、生育津貼,還是生育醫療費用都相形見絀。奧地利生育產假為16周,英國生育產假為24周,瑞典生育產假為480天﹙約69周﹚。[2]﹙P32﹚第183號《關于修訂1952年生育保險公約》規定:就業婦女經出示預產期的醫療證明,有權享受不少于14周的產假。[5]﹙P238﹚根據中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第8條的規定:目前我國“女職工產假為九十天,……難產的,增加產假十五天”。可見,我國的生育產假標準不僅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沒有達到最低國際標準。此外,生育津貼也低于國際標準。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有關保護生育的國際公約和建議書中,都明確要求生育津貼應當足以維持產婦和嬰兒的生活和健康,在可行的情況下,生育津貼可達產前收入的100%。我國《社會保險法》規定:“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由于目前我國職工的工資收入中,基本工資僅占收入的一半左右,實際上,女職工在生育期間領取生育津貼,即使按工資的100%領取,由于缺少獎金和各種津貼,其收入水平也下降許多。[6]﹙P251﹚

我國的生育津貼不僅存在整體水平較低的弊端,而且缺乏統一的規范,各地待遇標準差距過大。提高我國生育保險待遇的重要性,大家已經達成共識,其可行性也不言自明。2010全年生育保險基金收入160億元,支出11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5%和24.5%。年末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存261億元。[7]毋庸置疑,261億元結余為提高我國生育保險待遇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鑒于很多發達國家都曾面臨社會保險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8]﹙P55﹚甚至一些國家至今仍沒有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9]我國提高生育保險待遇應當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逐步推進。除了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面、提高生育保險待遇之外,提高生育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改進生育保險的監管措施等內容也應在《生育保險條例》中有所體現。

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實施

在我國,生育保險作為一種獨立的險種,與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相并列,構成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然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并未將生育保險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保險險種,而是將生育保險與其他險種合并在一起管理。追溯生育保險產生之初,它就是作為疾病保險的一部分。生育保險最早的立法是1883年德國頒布的《疾病保險法》,當時生育保險就不是作為獨立的險種,而是疾病保險中的一部分。[6]﹙P247﹚現如今,各國生育保險管理模式各異,但絕大多數國家依舊將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管理。將二者合并實施管理,絕非偶然,是基于二者之間密切的聯系和二者合并管理的諸多優勢。

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是很多國家將二者合并管理、實施的前提和基礎。首先,生育活動的前后與醫療保健密不可分,因為生育過程本身就要涉及到檢查、手術、住院等醫療服務;其次,生育社會保險的給付除了醫療服務外,還涉及到生育津貼、產假等,這又與疾病給付在性質上甚至在標準上十分相似。[10]﹙P221222﹚正是基于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很多國家將二者合并管理。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管理的優勢在各國都十分明顯:既能節省和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又能避免生育并發癥等方面發生的費用承擔上的分歧;既能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又能方便職工群眾。[5]﹙P241﹚不僅有利于抑制生育醫護費用的膨脹,避免投機行為,也有利于增加保險基金抗風險的能力。[11]﹙P185﹚在我國,生育保險是五大社會保險中最弱小的一個險種,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相對而言,醫療保險開展較早,較為成熟。將二者合并管理,有利于掃清我國生育保險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有利于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各國在充分考慮政治、經濟、文化條件的基礎上,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生育保險制度。因此,各國生育保險制度的設定并不要求整齊劃一,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然而,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管理的優勢在各個國家都十分明顯,我國也不例外,同樣適合我國的國情。現階段,我國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實施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我國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顯而易見。首先,我國有些地區已經采用了生育與醫療合作操作的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上海在生育保險制度上就采用生育與醫療合作操作的方法。上海市的生育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醫療保險基金不對生育和疾病進行區分,一律按照疾病的支付標準進行支付,一般為85%的支付比例。生育職工的差額部分由生育醫療費補貼補足。生育醫療費補貼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出。[4]﹙P185﹚

此舉措不僅為上海市生育保險工作的廣泛展開掃清了障礙,而且增強了生育保險基金的抗風險能力,提高了上海市生育保險待遇水平。其次,二者合并實施最大的障礙在于:醫療保險需要個人繳費,而生育保險中個人不必繳納生育保險費,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所在。但是,個人逐漸負擔部分生育費用,是我國生育保險改革的趨勢。因此,這一障礙將不復存在。最后,二者合并實施的必要性還在于抑制生育醫療費用的膨脹。由于我國生育費用個人無需負擔,醫療費用需要個人部分負擔,而生育醫護與普通醫療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醫院也是一個需要營利的單位,因此,就會導致生育醫護費用的過度使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沒有對不規范收費的控制和監督檢查手段,也沒有生育醫療服務范圍目錄或細則,導致個別醫院擴大收費范圍,也導致生育保險醫療費用快速上升。[4]﹙P182183﹚將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二者合并管理,可以有效地抑制生育醫療費用的膨脹。在《社會保險法草案》第54條中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生育保險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最后正式通過的《社會保險法》中又去掉了這一條款,筆者對此感覺十分遺憾。

拓寬生育保險基金籌集渠道

無論是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還是不斷提高生育保險待遇,都需要充足的生育保險基金作保障。我國同發達國家相比,生育保險基金籌集渠道明顯過窄。探析其他國家生育保險基金的來源,對拓寬我國生育保險基金的渠道,保證充足的生育保險基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調查發現,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由被保險人、雇主和政府三方或者雇主與雇員兩方負擔的方式,如歐洲的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家,亞洲的印度、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國家。[12]﹙P413﹚

不同國家生育保險基金來源渠道差異較大,多種負擔方式中,筆者更傾向于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方式,即由受保人、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負擔生育保險基金。由三方共同負擔生育保險基金,不僅有助于拓寬生育保險基金的籌集渠道,還符合權利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在我國,根據1994年頒布的《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第4條的規定,我國企業職工的生育保險費仍然由企業來負擔。至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生育社會保險費則由國家財政單獨承擔,個人則無需繳納任何費用。《社會保險法》第53條也規定,職工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僅生育社會保險基金的擴大要受到影響,而且還會造成女職工費用意識薄弱,使享受者的權利和義務脫節。[10]﹙P232233﹚

基于此,建議我國也應采取受保人個人、雇主和政府共同承擔生育保險費的模式。筆者曾經在濟南市的部分企業﹙如濟南毛巾廠、濟南蘇寧電器等﹚、事業單位、婦幼保健院做過小范圍的隨機調查,大部分受訪者不愿意繳納生育保險費。由此可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仍將采用雇主負擔的模式。然而,隨著我國生育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保險待遇的不斷提高,最終將形成由受保人、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負擔的生育保險基金籌集模式。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這種模式。有學者反對職工個人繳納生育保險費。理由是基于生育保險的特殊性,如果要求職工繳納生育保險費,必將遭到其中的男職工和過去未享受生育保險的已生育女職工的強烈抵制。而如果只讓未生育女職工繳費也不可行,因為一個單位中未生育女職工畢竟只占整個職工總數的很小比例,……因此個人繳費并無多大實際效果。[13]﹙P371﹚

筆者認為上述觀點值得商榷,向什么主體征繳生育保險費,征繳多少,這是制度設計的問題,繳費主體的意愿只能作為參考。也有學者反對職工個人繳納生育保險費,是因為生育行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筆者以為,不必基于此,就完全免除受保人的繳費義務,受保人可以承擔相對較小的繳費義務,這里面存在利益衡量的考慮。受保人承擔生育保險費用的理論基礎是權利義務相統一原則和遏制生育保險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受保人繳納生育保險費不僅有助于增強生育保障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遏制受保人與醫療機構結成心照不宣的同盟,防止過度使用生育保險醫療費用現象的發生。此外,為加快完善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的進程,國家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正如前文所言,世界上很多國家政府都負擔部分生育保險費用,尤其是那些通過某種國民健康服務制度,使醫療照顧適用于全體居民的國家。[12]﹙P413﹚我國生育保險制度起步較晚,生育保險覆蓋面過窄,生育保險待遇標準過低,這些都增加了生育風險。中國每年大約有7000名婦女在分娩中死去,占全球孕產婦死亡總人數的1.3%。[14]

第5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A勞動者承諾不簽合同,用人單位照樣支付雙倍工資

【案例】2013年2月1日,打工妹嚴倩入職時,公司表示,如果同意并愿意出具表示“系本人自愿不簽訂勞動合同,一切后果與公司無關”的承諾書,則可以上班。4個月后,嚴倩因曠工而被公司解聘。嚴倩要求支付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而公司則以已有承諾,其自愿擔責為由拒絕。

【點評】公司必須向嚴倩支付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也指出:“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后,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因此,盡管嚴倩已事先承諾,但并不等于真的就是“一切后果與公司無關”,公司同樣必須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擔責,即:“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B勞動者承諾工傷自負,用人單位照樣承擔工傷責任

【案例】2013年2月15日,蘇萌入職一家公司時,公司要求蘇萌承諾“工傷自負”,否則便不予錄用。一個月后,蘇萌因在上班途中遭遇車禍,經有關部門認定為工傷后,公司以蘇萌已承諾為由,拒絕承擔任何費用。

【點評】公司必須承擔工傷責任。《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雇工合同“工傷概不負責”是否有效的批復》則規定得更為明確:“工傷概不負責”,“既不符合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也嚴重違反了社會主義公德,應屬于無效的民事行為。”鑒于公司未為蘇萌辦理工傷保險,也就必須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擔責,即應“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C勞動者承諾不辦醫保,用人單位照樣賠償相關費用

【案例】2013年3月1日,許靚與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按照公司要求出具了“自愿不要公司辦理醫療保險”的承諾書。兩個月后,許靚不慎摔傷,面對許靚的上萬元醫療費用,公司以承諾書為據拒絕給予補償。

【點評】公司應賠償許靚的損失。《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也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也就是說,許靚的承諾書因沒有法律約束力。公司對許靚因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所導致的不能從社會保險機構報銷醫療費用的損失,因存在行為違法而必須“買單”。

D勞動者承諾自愿加班,用人單位照樣支付加班工資

第6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牙科納入醫保范圍的主要是:

1、補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療費);

2、拔牙;

3、治療牙周病、牙齦炎等牙病發生的費用。

第7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效益和實力自主舉辦的一種補充性醫療保險形式。主要通過社會醫療保險機構、商業醫療保險機構、大型企業集團自主經辦等形式進行保障。1998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之后相繼出臺了《關于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社【2002】18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27號)》,目前,對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政策的主要依據是上述三大文件。海南省1995年頒布《海南經濟特區城鎮從業人員醫療保險條例》,2001年頒布《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條例》。《條例》分總則、基本醫療保險費征繳、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和監督、法律責任、附則7章60條。2001年7月1日并施行《海南省社會補充醫療保險辦法》,主要明確了社會補充醫療保險覆蓋范圍、費用征收金額、征收方式、所享受的待遇、管理辦法及其它特殊行業交費標準、執行時間等。2007年7月,海南省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省本級社會補充醫療保險費征收標準的通知(瓊府〔2007〕51號)》。

二、海南省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海南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現狀

海南省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政府強制性基本醫療保險,其它社會補充醫療保險作為輔助醫療保險制度。各公司在實施時有自己不同的詮釋和操作方式:投保自愿、選擇自由、形式多樣;基金籌集來源為單位、個人或共同投保;服務項目和承保范圍可以是基本醫療,也可以是特殊醫療,個別病種等;投保對象是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或已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經營目的和管理形式為商業保險形式、職工福利保障形式、與關聯單位采取相互合作、儲蓄積累等;費用報銷給付補償方式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其它形式給付。

(二)海南D公司企業補充醫療保險

的實施情況1.公司基本情況海南D公司是一家國有電網資產公司。公司業務涉及全海南島各個市縣,總部位于海口市,目前全公司員工約為12000人,資產總額約人民幣150億元。自2009年12月公司通過《海南D公司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辦法(試行)》后,2010年1月1日開始為已在公司社保部參加海南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和退休人員建立了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并將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也納入享受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待遇范圍。2.基金籌集使用方式海南D公司在參照國家關于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相關規定以及我國電力行業對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籌集做法后,規定補充醫療保險基金于每月由公司財務部門在參保人員的工資總額中按2%提取。3.醫療費用補助標準對年度內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的于最高限額內的個人支付部分補助標準為退休人員補助90%,在職人員補助80%;對年度內超過大額醫療救助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以上部分,由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按照80%給予補助。對于部分重大或特殊疾病,其門診及住院在起付線以內的個人自付部分按90%給予補助。參保人員一次住院使用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限額以上個人負擔部分,由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按70%給予補助4.管理監督與制度運行現狀分析(1)管理監督方面:D公司成立了由公司社保部帶頭、其它各部門負責人及職工代表組成的補充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各政策及實施管理辦法、審核監督各制度執行及保險資金使用情況、協調各部門對保險運行及各特殊重大事項的研究決定工作等。(2)制度運行情況:海南D公司從2010年起開始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所有參保人員費用從工資總額的2%進行扣繳。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公司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共收繳了5218.34萬元,其中補助支出2348.25萬元,結余2870.09萬元。海南D公司2010年至2012年基金收支情況表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費用支出不高,資金余額高,2010年度(此為保險實施第一年)的結余比例達62.5%,這說明公司的保障待遇水平可能不高;其它兩年結余比例在50%左右,這說明D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適合大多數基金保險管理條例,在企業內部實行有效。海南D公司2012年醫療補助費用情況如表2:如上表2可以看出海南D公司參保人員的補充醫療保險待遇保障水平不足,個人承擔費用仍然很高,平均支付費率為30%以上,也就是說個人最終負擔醫療費用的壓力仍然很大。

(三)海南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問題分析

以海南D公司實施現狀分析,海南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在實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國家或地方對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尚不健全,實施參保人員對象、范圍不合理。2.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與企業職工收入水平不協調,嚴重影響了補充醫療保險的發展與普及,全國各地國有企業對補充醫療保險費用征繳辦法、交費標準規定均不統一,完全由企業自己制訂,因此各企業操作各不相同。3.企業社會補充醫療保險實施限制條件太多,補助標準范圍有限。隨著物價、醫療費用的不斷上漲,公司承保范圍小,醫保標準低,員工就醫仍然困難。4.由于相關衛生醫療、醫藥體制不太配套,企業在實施補充醫療保險時增加了風險和難度;另外,各省、市縣地區的制度不統一,出現異動就醫難、補助爭議等情況。5.政府權力機構在實施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夠清晰,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企業對基金費用的合理使用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

(四)完善海南省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對策建議

1.完善海南省國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議(1)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嚴格遵守國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規及其政策規定。制度所配套的資金需集中的使用和管理,不能隨意進行調整。(2)必須切合企業實際情況。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經營情況確定比例,以不超過工資總額5%為上限。(3)堅持員工福利的基本原則。國有企業在制定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時,應當考慮全局,公平與效率有效地結合。(4)保證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要科學利用好基金,就應反復測算,還要進行充分論證,才能使基金盡可能發揮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完善海南省國有企業實施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措施(1)規范保險人員實施范圍。企業在具體執行時,應當嚴格規定人員適用范圍,避免出現人情關系,影響公司員工的心態及情緒穩定。(2)確定保險基金籌集。按照上一個年度工資總額的適當比例或當年執行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來計算和提取。(3)調整保障范圍標準水平。完善及擴大疾病醫療保險范圍;相關補助標準與參數需結合自身和同行水平等因素,經過調研、論證及測算之后確定。(4)提高特殊人員補助標準。在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時,重點應考慮一些特殊群體,如家庭困難的、有特殊貢獻的退離休老干部、老工人等,需要加大力度核實討論,盡可能加大對其補助力度。(5)加強管理監督、健全相關制度。制定相關配套的管理制度與人員責任約束機制,對經辦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監督及審核。

三、結論

第8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農村姑娘小程前不久隨丈夫一起來城里打工,丈夫在一建筑工地當瓦工,他則在工地給工人做飯,每天中午十點到十二點工作兩小時,下午五點到六點工作兩個小時。工資按小時計算。因為是小時工,工地負責人說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養老、醫療、工傷等各種保險都要自己上。因為舍不得花錢,這工地負責人所說的各種保險她都沒有上。最近小程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因為住院治療費用開支巨大,還可能有致殘的危險,小程家人提出讓用人單位分擔一部分賠償責任,卻遭到拒絕,請問小程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嗎?

冬 梅

冬 梅:

第9篇:醫療保險條例范文

1、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

2、按月享受傷殘津貼,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補足差額;

享受待遇的要求是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補足差額。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边吃奶边做爽动态爽|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国产小视频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污污免费在线观看| 粗大白浊受孕h鞠婧祎小说| 我叫王筱惠第1部分阅读|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噜噜嘿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三人性free欧美多人|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COM|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毛片男人18女人19|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亚洲av综合色区| 青青草国产免费久久久下载|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三级网站免费观看| 男人桶爽女人30分钟视频动态图| 国精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下载|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两根巨大挤入|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国产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美国玩尿眼道videos|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