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

第1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暖通空調;系統優化;能量管理;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U8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5-0106-01

1、國內暖通空調系統優化控制與能量管理現狀

1.1 系統優化控制

在系統設定點優化控制方面,羅啟軍等人通過動態優化技術,在某一具體期間內,繪制出了峰值能耗或運行成本最小的房間溫度曲線,并通過計算得出了暖通空調設備的最佳開/關時間。S.W.Wang基于整個系統環境的預測響應及能量運行,采用自適應性控制理論優化控制某海水冷卻空調系統,提出優化多個設定點達到降低系統能耗和改善系統響應時間的目的,

在整個空調系統的控制方面,更多的學者根據暖通空調系統中每個設備的非線性特性,更加注重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此外,部分研究者們在暖通空調的優化控制應用先進的智能優化方法和建模方法,注重變工況點的在線優化控制,取得了顯著效果。

總之,國內對于暖通空調系統優化控制的研究還處的初級階段,相比實踐成果,仿真研究較多。

1.2 能量管理

江億等人通過啟/停中央控制管理機器,實現了參數設定值的修改;曹秋聲充分應用變頻技術,結合模糊控制和最優控制方法,研制出了具有負荷隨動跟蹤特性的專用管理系統軟件;翁史俊根據冷水機組的冷水供回水溫度和溫差等基本信息,通過控制現場智能操作臺,實現對風機、水泵和制冷熱泵機組的聯鎖、邏輯、順序啟停和節能控制,并得出了暖通空調系統運行的最佳的設備數量和組合方式;晉欣橋根據ASHRAE通風標準對新風量的要求,在分析研究多區域變風量空調及其控制系統的基礎上,通過仿真分析的方法,得出了VAV末端再熱控制并結合AHU送風溫度優化的控制方案是最佳的方案,不僅有效降低系統的能耗,而且解決了多區域VAV空調系統的新風分配問題。

總之,隨著計算機的全面普及,暖通空調系統的和管理設備逐步取代常規儀表,并在系統能量管理方面主要體現在工作時序優化、設備組合優化以及各種能量指標的考核、計量和統計方面。

2 國外暖通空調系統優化控制與能量管理現狀

2.1 系統優化控制

L.L u等人通過對空調主要設備進行數學建模,進行全局最優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未能考慮水溫是分布參數以及每個設備是一致的假設致使結論存在缺陷;N.Nassif等人在溫度優化設定中應用多目標遺傳算法,獲得了令人舒適的溫度和最佳的能量利用效率,并采用雙對象進化算法,優化了暖通空調預測控制策略的設定點,節能效果提升了19.5 %;W.J.Cai基于能量平衡和換熱原理,建立了一種簡單精確的空氣處理單元工程模型,通過最小二乘法和非線性規劃測算出了模型的三個參數,但這種方法是在整個工作范圍內和實際性能更加匹配的情況下進行的,具有很強的魯棒性;Q.Song等人結合定位比例控制算法的優勢,應用魯棒神經網絡算法,有效滿足了參數不斷變化以及空調系統中負荷擾動范圍大的特點,但缺點是魯棒性較強。

此外,暖通空調系統中單個或多個局部子系統控制的設定點問題一直是研究的難點和焦點問題,國外一些研究者通過應用二次函數和模型進行優化方法研究。

2.2 能量管理

J.B.Rishel在變熱量和變冷量負荷的冷熱水系統中,應用先進的變頻泵和數字控制,減少了熱水和冷水分配系統對設備的需求;F.Engdahl等人研究出了最優的供風溫度,相比恒定供風溫度運行方式,減少了暖通空調系統的能量消耗;S.C.Sekhar等人對室內空氣質量和濕度在舒適度條件下設定期望值,提出了一種新的空調空氣質量和能量消耗的控制方法,但是,該種方法未能考慮在不同條件下同種空調系統的整體能量優化效果;J.Xu等人應用神經網絡、拉格朗日松弛法、動態規劃等方法,得出了暖通空調系統的日常能量管理公式。并通過控制暖通空調每個單元的能量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整個系統的能耗;M.Zaheeruddin從暖通空調系統時間調度操作方面提出優化控制策略,即在給定的空氣狀態情況下,考慮夜間啟停、應用模式和能量核算等建筑物的運行調度,計算出了區域質量流量的最優值、供水溫度值和供風溫度。

3、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發展方向

3.1 單元控制器方面

當前暖通空調控制系統的基礎控制單元器是設備順序、邏輯控制開關量和傳統PID為控制策略的回路控制,CPU主要采用8位單片機。隨著智能控制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嵌入式系統的成熟,在多工況、變負荷等條件下,實現控制對象能夠逐步學習、每個環節自適應的單元控制器必然成為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發展方向。

3.2 管理功能方面

監控功能是暖通空調系統管理的主要功能,具體表現為對基礎控制單元的信息進行集中報告、管理、報警、狀態監測等,隨著能量消耗最小化的基本要求,如何在現有基礎功能是增加能量管理功能,實時監測暖通空調每個環節末端用戶能量使用情況必然成為研究的重點。

3.3 每個設備最佳參數值設定方面

以定工作點的方式實現每個設備的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的控制是當前暖通空調系統的主要方式,在某一條件下每個設備都具有最佳的設定點。但是,在整個暖通空調系統中,如何在各個負荷下,設定每個設備最佳參數值仍然是系統優化控制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3.4 網絡技術方面

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系統的設備運行和能量管理信息也將納入到以Intranet和Internet構成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中。由于當前暖通空調控制系統在開發環境、技術標準以及控制協議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中如何實現信息的交換和數據的共享,是暖通空調能量管理與優化控制的又一個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何世達.試論暖通空調系統節能設計[J].江西建材,2015(04).

第2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所謂的環境監測技術,就是指一種為了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現代化科技手段,利用此項技術手段可以對環境污染的狀況進行調查、采樣測試以及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綜合評估,從而為制定環境保護方案提供一些技術支持。環境監測技術作為環境檢測和保護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為環境決策的提供重要的依據,而且還能夠為環境執法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在我國,雖然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基本上可以滿足環境監測的技術要求。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現狀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在環境監測技術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技術監測體系。二是環境監測儀器的研制和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在環境監測儀器生產方面不僅增加了資金的投入,擴大了生產的規模,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環境監測儀器的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三是環境監測實現了連續性的自動監測,克服了傳統間斷性環境檢測操作存在的弊端,提高了環境監測的效率,最重要的是還提高的環境監測的精確性。雖然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諸多問題,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難以真正充分發揮環境監測技術的積極作用,這些問題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的素質偏低,環境監測的質量難以保障。二是環境監測儀器的質量不高。三是總體來說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偏低,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污染問題的變化。

2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2.1環境監測技術向多元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技術必然會向著多元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污染的種類逐漸增多,因此要大力發展多種環境監測技術。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加強生態檢測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面檢測,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其次,我國的環境監測單位一定要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提高環境監測技術的水平提供支持服務。最后,我國的環境監測部門還要積極的向外國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專業技術經驗,為國內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水平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為我國的環境監測提供服務。

2.2環境監測隊伍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環境監測屬于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涉及到的學科領域較多,并且專業性也非常強,相應的對監測技術人員的要求就非常高,但是在實際的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偏低,和要求存在很大一段距離,因此導致環境監測的質量難以保證,這個問題已經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因此未來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會大大提高,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這同時也是提高環境檢測技術水平,強化環境檢測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2.3環境污染物分析向著對有機污染物研究的方向發展

通過相關的環境調查表明,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各種化學物品等有機物的污染已經成為當前環境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治理環境污染的當務之急,因此未來環境監測一定會向這方面側重,針對具體的情況建立合理的監測方案,并開展相關的整治工作。

2.4環境監測儀方向著自動便攜式的方向發展

環境監測需要用到大量的監測儀器,因此對于監測儀器的研制成為一個重要的工作。當今社會,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逐漸嚴重,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會持續的發展,由于這兩種環境污染類型具有難以控制的特性,因此需要研制出自動化便攜式監測儀器,用以實現對空氣和水污染現象的連續分析和自動監測。

2.5加強對突發污染物事故和重點污染地區的監測研究

加強對突發污染事故和重點污染地區的監測和研究,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對突發污染事故全過程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事前的預防工作、事中的監測分析工作以及事后的評價工作。其次,加強對重點污染地區的調查和監測的力度,并根據調查和監測的結果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為其它地區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2.6監測管理向著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方向發展

監測管理向著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方向發展是環境監測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也是必然的一個發展趨勢,這是因為實驗室管理系統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能夠促進環境監測技術向前發展。實驗室管理系統不僅可以提高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效率,最主要的是能夠提高環境監測管理的質量,通過實驗室管理系統,可以使環境監測管理人員及時的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盡快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提高了監測工作的效率。另外,利用實驗室管理系統,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動化程度以及準確性,從而保障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質量。

2.7加強對污染源總量控制的研究

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問題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家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制定了一系列的對策,其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因此加強對污染源總量的控制是環境監測的一個重要趨勢。

2.8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為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以更好的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勢在必行。這個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對大氣、水資源以及噪聲監測的質量管理。首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根據環境監測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標準,明確建設質量管理體系的目標。其次,設置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對環境監測的質量進行評價和反饋,從而促使環境監測人員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

3結語

第3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實驗室;管理;信息化管理

“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一個由國家教育部批準組建成立,同時得到了重慶市政府、市教委和市科委大力支持的研究中心,與之并列的還有一塊牌子:“時柵傳感及先進檢測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心下設精密位移傳感器實驗室、納米時柵微位移測量實驗室、高端精密測控技術實驗室以及精密機械加工車間。工程中心以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為宗旨,同時兼顧本科教學與研發工作,以及學科建設等高校任務。像這樣一個機構復雜,體制交叉,功能多樣,儀器、設備、工具、原材料繁多的綜合性教學科研機構,其專職實驗室管理人員只有1-2人,可以想象在實驗室管理中有多少不盡人意之處。這種情況在全國各高校實驗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高校實驗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筆者曾在英國樸次茅斯大學和當地物流公司工作,回國后進入該中心任教,一直試圖借助國外先進管理工作經驗用于實驗室管理。本文通過我們的一些具體思路與做法,與同行交流。

1.人員管理

本中心在重慶理工大學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驗室,主要人員為教師、碩士生和博士生。由于人員眾多,而實驗室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因此在日常的實驗室管理中不能面面俱到,學生在實驗時未按要求進行登記,實驗完成后實驗工具未按要求放回原位的情況時有發生。盡管多次強調實驗登記和工具擺放問題,但效果仍不明顯,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監控和合理的管理。雖然國內各個學校在總體方針中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但是由于實驗室各學科、功能和用途不同,使得這些宏觀管理辦法并不適合實驗室的管理,因此需要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2]。國內大學通常都是由一位老師對多個實驗室進行統一管理,但由于各個實驗室情況不同,使得管理有些混亂。而英國樸次茅斯大學許多個學生實驗室都有一位專職教師進行管理,在實驗室中有一個用玻璃窗分割出來的小房間作為實驗室管理老師的辦公室。樸次茅斯大學的實驗室并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實驗室的使用是通過學校課程管理系統進行預約的,由于有專職實驗室老師進行監督管理,學生們都能夠自覺按要求進行試驗,并保持試驗室的整潔。而國內實驗室管理人員較少,學生對實驗室保持整潔的意識也相對較差,所以給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國內許多實驗室都是以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強制約束學生,但效果并不滿意。本中心結合樸次茅斯大學的實驗室管理經驗與國內的實際情況,采用“以人制人”,由學生管理學生的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按課題分組”而不是按年級分組或按實驗室進行分組。按年級分組似乎便于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但是由于同一個試驗可能由多個年級的學生參與,從實驗室的使用管理來看并不合適,按實驗室的使用進行分組也是存在同樣的問題,同一個試驗可能會使用多個實驗室。本中心按課題進行分組(如圖1),每個課題組都有專門的導師及各個年級的學生,在每個課題組中選出一名助管同學,配合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試驗的準備和清理工作,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管理可以有效促進實驗室衛生的保持及實驗器材的整理。在這種機制下,較少的實驗老師只需主要對助管同學進行管理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國內的現狀,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培訓[3],使其快速熟悉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賞罰制度可以提高大家的自覺性,長期監督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引入信息化管理可以方便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統計。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實驗室管理人員數量,進行更加細致的分工,肯定將更有助于實驗室的管理及對學生的監督。

2.設備管理

隨著本中心實驗室不斷發展,購置的設備越來越多,對設備的整理、擺放、登記、維護等問題也越發突出。沒有對應的信息管理系統,管理人員習慣只有儀器設備的物和帳的原始記錄,而忽視了人員變動后的帳和物的實時核對,甚至出現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的現象[4]。由于每個人的記錄格式不盡相同,因此給數據統計和記錄交接帶來了諸多不便。實驗室的設備是由各個老師申請,學校采購中心統一采購的,大部分設備信息都是由各個老師和采購中心掌握的,而實驗室內部并沒有做統一的整理和登記,這就導致在設備出現問題時無法及時聯系到供應商進行售后維修或維護,從而耽誤了實驗工作進度。有時新設備到貨后,出現無處可放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對儀器設備的擺放進行統一的規劃,沒有及時與實驗室管理人員溝通,不但浪費時間,也影響實驗室的整體美觀。實驗室有些大型設備使用率不高,閑置時間長[5],缺少定期的保養維護,而且能夠熟練使用的人員也十分有限,在臨時使用時也會出現各種問題。儀器設備是進行科學研究和驗證實驗的基礎,管理好儀器設備是對實驗安全、實驗準確性和實驗真實性的有效保障。儀器設備驗收合格自投入使用之日起,設備管理就進入到了一個動態化的管理過程[6-7]。在實驗室管理體制設計中,我們借鑒了市場上物流方面的成功經驗,通過引入SKU(stockkeepingunit),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對于放置儀器的柜子和儀器設備進行系統的編號成為庫位編碼,將儀器設備的SKU編碼與庫位編碼相對應,這樣做不但便于查找,也能夠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建立格式統一的儀器設備電子檔案,需記錄儀器編號、庫位號、名稱、購置日期、售后電話等重要信息,利于今后查找。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借用參照圖書館的書籍借閱管理,都應該進行預約登記制度,不但便于管理,也能夠責任落實到個人[8],保證個人在使用過程中對儀器設備的保護。貴重設備需要進行網上申請,登記使用日期、內容、人員等,通過審批后方能使用,也便于今后上級部門對儀器使用情況的檢查。儀器設備的說明書也要進行統一管理[9],隨用隨借,并且進行電子備檔,方便多人同時查閱,也能避免因說明書丟失帶來的麻煩。

3.系統管理

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是能夠提供實驗室各種信息儲存、交換和統計分析的網絡化平臺,實現數據網絡化共享、無紙化辦公、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10-11],但是目前很多實驗室都沒有真正使用信息管理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是今后的必然趨勢,能夠促進并帶動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12-13]。以前本中心的實驗室只有簡單的指紋門禁系統,而且并未接入網絡,只能進行簡單的身份認證識別,不利于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設備、工具、資料的使用、借用記錄等都是通過紙質表格記錄的,不利于查找和保存。缺少有效的電子監控,實驗室亂拿亂放的現象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沒有實驗室預約系統,實驗室的使用變得比較混亂,實驗室的隨意使用使得管理人員無法有效進行監管。因此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由攝像頭,門禁系統,設備終端控制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等組成的立體化監控管理網絡能夠有效地保證實驗室的安全、整潔及數據的統一管理。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各個公司的ERP系統,高校的管理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政府部門管理系統等都是信息管理系統應用的體現,因此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應用也是實驗室管理發展的方向。使用網絡化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是本實驗室的下一步目標(如圖2)。在圖書館管理系統中,圖書借閱和實驗室的設備借用,閱覽室和實驗室的預約,在系統中對于學生的分類管理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物流管理系統中,貨物的采購和設備采購,貨物中轉和設備轉移,貨物出庫和電子元器件的領用等也都有相似之處,因此還是有很多經驗值得實驗室管理系統借鑒的。網絡攝像頭及指紋門禁系統能夠很好地實現對實驗室安全的管理,使用終端控制設備能管理和記錄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14],借鑒企業的ERP系統也能夠實現實驗室日常辦公的人員,設備記錄管理。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配備相應的管理系統及硬件,并與學校一卡通系統聯網,就能夠更加容易對實驗室人員進行管理。

4.結束語

第4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環境監測;在線監測技術;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 A

1環境在線監測技術的應用分析

1.1水質總磷總氮在線自動監測技術

(1)儀器。水質總磷總氮在線自動監測技術所使用的儀器主要有:TN-TP在線監測儀器;分析電子天平;電熱恒溫水浴鍋;不銹鋼手提式壓力蒸氣滅菌鍋;自動雙重純水蒸餾器;PH計。(2)試劑。過硫酸鉀溶液;酒石酸銻鉀;氫氧化鈉溶液;硫酸溶液;鹽酸溶液;抗壞血酸溶液;磷標準溶液;氮標準溶液。

1.2 COD在線監測

根據所使用的氧化劑的種類,一般可以對污水COD的在線監測方法進行分類,即:重鉻酸鉀法、高錳酸鉀指數法、臭氧法、羥基自由基法等。而根據其工作原理差異,也可以分為化學法、電化學法、光譜法和生物法四類。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形成了集約型的大生產模式,而對生產污水的集中處理也成為大勢所趨。COD在線監測系統在采礦排污監控點、污水監測站、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地區水界點、水質分析室等方面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在環境監測中心數據庫管理系統與在線監測系統相連接時,會接收子站傳輸的信息和其他監測點源的監測信息,可以有效對污染源排放點進行監控和監督,減少或杜絕偷排現象的發生,這樣就推動了我國水體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的發展。

2環境監測與在線監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2.1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

環境監測技術在環境保護工作過程當中起著良好技術保障作用。然而綜合觀察我國目前環境問題的現狀以及從環境保護具體工作情況上來看,我國應當繼續以保護國家環境的目標與計劃作為指導,按照環境保護的需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全面的提高監測技術從而為環境的保護工作有效地提供技術保障。其中還需進一步發展環境監隊伍的綜合素質,吸納、培養頂尖的專業化技術型人才,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是環境監測發展的首要任務。

(1)還需要對環境污染物進行分析,應當強化對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據相關調查表明,隨著當今工業的開發與發展,大批化學物品等有機污染物已經逐漸成為了目前環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為此,有關應當有針對性的建立起一個有效地監測方案,然后開展研究整治工作。

(2)應當注重環境監測儀器的研制與創新設計,保證設計儀器的實用性。因為水類污染以及空氣類污染問題的逐步惡化以及難以控制的特性,為此必須強化對自動化的便攜式監測儀器等的開發或研制,有利于加強對水、空氣污染現象的自動檢測與連續分析。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一些重點污染地區或者是突發污染事故的監測研究。一方面,不僅要做好在突發污染事故之前的預防工作,還要在事故過程當中的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監測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評價與恢復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求對重點污染地區進行強化檢測與調查工作,并相應地作出防治措施。

(3)監測技術應向著現代化、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首先,應當大力地發展多項監測技術,從而適應不同污染程度的監測需求。然后,由于生態監測屬于新興的監測技術,因此需要對其加強研究,從而實現突破性的進展。與此同時,還應當充分的借鑒世界上先進的專業技術經驗,從而提高我國的相關技術水平。最后,爭取充分利用當前的科學技術與成果,為環境監測技術服務做出貢獻。

(4)環境監測管理應當朝著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方向進行發展。這是因為實驗室管理系統對環境監測而言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通過實驗室管理系統,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準確性以及自動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的發現、掌握以及完善在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提高了監測工作的有效性。

2.2在線監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監測事業取得了十分巨大的進展,為環境的管理作出了很大貢獻。通過對國內外環境監測工作發展的歷史、規律及特點的分析,可以對我國的環境監測在線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總結和歸納:

(1)以有機污染物作為在線監測技術的主要目標。通過對大量的研究數據和結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國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十分嚴峻。作為我國監測工作的難點之一,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工作能實時有效和及時的將有毒有害污染物監測出來。

(2)擴展監控介質范圍,對有毒有害的物質進行全面監控。多環芳烴類、多氯聯苯類以及某些重金屬有毒污染物會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影響下,在不同的環境介質中進行積累、遷移和轉化,而要能保障環境安全,需要考慮它與水體相關的環境介質作用,不能僅僅局限在對水質的監測和保護。

(3)運用痕量分析,提高檢測精確程度。對于人體而言,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會破壞人體的正常活動,造成嚴重的影響,損害人體基本機能,甚至會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運用痕量分析以及超痕量分析技術,提高檢測精確程度,以掌握它們的污染現狀。

(4)監測分析器趨于小型化,現場快速分析技術得到普及。由于環境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實際需要,在對一些污染事故的現場和污染物排放源進行監測時,所需要的數據也許不是污染物的濃度值,而是污染物的類型或構成,這就需要在污染現場對污染進行定性和分析,而監測分析器的小型化也為其提供了物質保障。

(5)實驗室管理系統得到大量應用。利用LIMS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以及對于數據進行分析和采集的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干預,從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可以有效節約人力成本;可以對分析檢測工作的流程進行規范,從而實現分析檢測工作系統化和流程后;可以加深管理人員對實驗室的認識和了解,及時發現不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行為,并加以改進,對實驗室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和限制,提高分析數據的可靠性,降低實驗室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6)快速監測工作的發展方向。這類的監測工作主要是為了應對突發應急事件,主要是要求監測的數據能夠比較快速、及時的得到,而且得到數據的成本相對較低。所以說這些監測要求成本相對較低,而這類技術另外一個發展方向就是需要普及,很多地方都需要這類快速的監測結果,如超市對于上架的蔬菜的監測,對于水源的監測等等都需要,隨著人們對所生活環境更加重視,對于環境快速監測的需求也將會不斷增加,這是快速監測工作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結束語 :

通過對環境的監測,既能夠給人們提供環境方面的信息,還能對一些違法排污進行監測,防止一些工廠非法排污污染環境。而環境監測技術的完善,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了解其發展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監測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環境管理的能力的強弱。

參考文獻

[1]趙燃,崔再斌.中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6):224~225.

第5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LIMS;B/S三層架構;SSO單點登錄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2-0000-01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tudy and Design Based on B/S Three-tier Architecture

Wang Shuo

(Jina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Jinan 25002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put forward based on B/S structure of the three layer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some key techniques of the system.

Keywords:LIMS;B/S three-tier Architecture;Single sign-on

根據國際上的相關調查表明,造成實驗室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是每天的重復性工作以及人工報告結果的方法,例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因此現在國際上相關實驗室均已實現先進的網絡化管理。國內同行業的實驗室許多也配備了網絡系統。但濟南市目前絕大多數實驗室的情況是儀器設備比較好,分析檢驗任務繁重,急需LIMS提供輔助管理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對實驗室中各類業務及數據進行信息化管理。服務器為雙CUP,4GB內存;Windows 2003 Server企業版;數據庫Oracle 11g。

系統要求全面支持 B/S 模式、擴展性接口、支持單點登錄、支持統一展現、人員權限集中設置、應用級數據備份等。

LIMS必須符合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要求有管理體系、文件控制等;技術要求有檢測方法及方法確認、測量溯源性等。

系統采用內外網物理隔離,用J2EE技術構建三層B/S/S應用架構。Java中間件平臺為Tomcat6.0及Websphere 6.1 企業版;使用oracle 11g建立后臺數據庫。

系統具有樣品受理、樣品檢驗、標準庫管理等11個模塊。

樣品受理:有委托協議書、樣品的登錄與編號、生成檢測任務單等功能。

樣品檢驗:根據實驗室儀器及試驗數據自動出具原始底稿。

模板定義工具:完成各類報告的模板定制。按用途分為檢驗報告模板、衛生學評價/匯總報告模板、原始記錄模板等。

留樣管理:通過樣品受理中登錄的樣品庫對應樣品編號可自動選擇樣品的保存條件、處理方式等項目。

標準庫管理:有國家及各級相關標準的錄入更新、修改審核等功能。

標準品管理:有實驗所需標準物質等物品的存貯、更新處理等功能。

資源管理:包括設備管理、材料預約管理、材料請購申領管理等

日常事務:匯總業務及實驗數據,有報表統計和網上信息采集、整理功能。

檢測收費:根據交費通知單(走減免程序的除外)及樣品編號報財務收費。

查詢統計:根據授權級別可查詢樣品檢測進度,數據處理過程等。

系統維護:可系統權限管理、系統還原與備份、數據庫管理等。

部分關鍵特征問題的解決

一、SSO單點登錄過程

把SSO Server 的LOGIN頁面導向瀏覽器,同時把門戶的授權頁面作為SERVICE處理。用戶輸入身份進行認證,SSO Server調用認證模塊處理,到LDAP目錄進行用戶身份、密碼驗證;SSO Server設置Cookie給瀏覽器。SSO Server把登錄成功或失敗頁面導向瀏覽器,同時把票據ST送給瀏覽器。瀏覽器用SEVICE和票據(ST)通過HTTPS請求門戶。門戶用ST到SSO Server進行是否登錄的驗證。SSO Server進行ST的驗證,以及返回登錄狀態、登錄ID,和服務器票據;門戶激活授權模塊進行授權,這個步驟直到LOGOUT才重復。用戶通過SSO PORTLET訪問外部應用服務,首先要用服務器票據和外部SERVICE通過HTTPS訪問SSO Server,進行驗證。SSO Server驗證服務器票據并返回訪問外部應用令牌PT。SSO PORTLET訪問外部應用服務帶著PT。外部應用服務的認證、日志過濾器使用PT通過HTTPS到SSO Server進行驗證請求是否服務合法。SSO Server把門戶用戶、應用的用戶信息返回外部應用服務的認證、日志過濾器。門戶的認證過程和外部應用的認證過程記錄日志。

二、單點登錄過濾器接口規范

SSO過濾器安裝于受保護應用系統的服務器上,并將以下代碼加入被單點登錄的應用程序頁面代碼開始部分:

import="javax.servlet.http.*,javax.servlet.*,org.ssogroup.ssoframework.util.*" %>

HttpSession session1 = request.getSession();

Use appUser=(User)session1.getAttribute(org.ssogroup.soframework.client.filter.AppSSOFilter.SSO_FILTER_APPUSER);

EequestDispatcher dispatcher =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

("/page/test.jsp?userName=" + appUser.getUserName() +

"&password="+appUser.getUserPassword());

Dispatcher.include(request,response);

%>

隨著實驗室需求變化對該系統要不斷的更新和完善,未來實驗室的LIMS應當是高度專業化、智能化、空間跨距大以及多學科交叉的。LIMS的實現將會提高實驗室管理能力和檢測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對檢驗工作的有效監督管理,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英國實驗室系統公司,傅學勝.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的進展和發展趨勢[J].上海計量測試.2003,30(4):36~37

第6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 信息化 實驗室 建設思考

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實驗室,在信息化時代下仍然滯后,與當前的教學不相適應。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及小學科學等科目的信息化教學中,實驗教學明顯與信息化不相適應,更多實驗還仍然遵循舊有模式,顯得陳舊、老套。筆者就如何建立信息化實驗室并進行信息化實驗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化實驗室管理及教學系統

信息化實驗室管理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采用數據庫技術對實驗室進行信息化管理、并利用信息化教學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是包括信息采集設備、數據通訊軟件、數據庫管理軟件、實驗室的內部管理在內的高效集成的管理系統。它要求將初中實驗室信息以數據采集、錄入、檢索、存儲、傳輸、共享、演示實驗、使用流程等整合,將電子交互與實驗平臺共建共用,實現成員、材料、設備、技術、方法、資料檔案等資源的有機結合,構建規范、科學、先進的信息化實驗教學和管理體系,以學生小組為實驗主體,自覺、自主、自我體會實驗,并檢索、資源共享,討論、探索,形成完整的影像實驗和實物實驗。它連接實驗室、管理及用戶的信息平臺。

二、信息化教學實驗室的設計

(一)信息化平臺

信息化實驗室平臺的設計,主要著眼于構建與信息化教學發展相適應的集教學、實驗為一體的自主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核心是將教學資源、教學軟件、實驗室儀器設備、藥品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科學管理,為實驗室管理、教師教學和科研、學生的自覺、自主、自我實驗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平臺。創建開放、自主、學術、實驗、交流、探索等多維度的實驗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實驗室管理和實驗教學模式,體現以內容為主、學生優先、師生互動、人機互動、資源共享、自主探究的信息化實驗教學。

(二)平臺布局

信息化實驗平臺以互聯網為基礎,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實驗室數據庫,分階段、分層次,配備齊全硬件和軟件。平臺功能布局,可以分為:

1.接入互聯網。互聯網絡是校園綜合信息平臺最基礎的硬件設施,接入互聯網就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為信息化實驗室提供信息資源基礎,并為建立信息化實驗室數據庫創造條件。

2.建立數據庫。數據庫是整個信息化實驗平臺的應用基礎,它包括若干個數據庫等信息資源,包括實驗設備、實驗資料、實驗視頻、藥品使用、實驗流程、實驗室管理網絡等,不同的數據庫之間應建立較強的相關性和交互性,以便在進行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時能夠有更高級的擴展應用。

3.基礎應用信息服務。基礎應用信息服務是實現信息交流的軟件基礎,包括信息共享、文件傳輸、電子郵件、遠程信息檢索等。

(三)信息化實驗室平臺模式

初中實驗科目的教學及實驗操作舊有的模式都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雖能直觀呈現,但缺乏生動和親自體驗,故對學生來說,實驗印象不深刻,實驗過程抽象化。初中信息化教學及實驗平臺模式主要體現實驗藥品狀態、性質、顏色及實驗具體操作過程。它最直觀的模式是以視頻播放形式呈現給實驗主體,讓學生在觀看或忘記實驗流程時,通過觀摩,再到親自動手操作。這樣既能夠減少實驗事故、藥品浪費、設備破壞等,又生動性、趣味性更強,易于學生掌握、教師教學、管理者操控。所以模式以實驗室局域網為基礎,采用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服務器、WWW瀏覽器、投影儀實現。

(四)信息化實驗室平臺的構成

1.網絡平臺。目前,農村校園基本實現信息化、網絡化,所以為信息化實驗室平臺的建立提供便利條件。信息化實驗室通過組建局域網,校園網接入CERNET和Internet,從而使實驗室在實驗資源相對薄弱的農村學校建立成為一種現實可能。譬如,有些條件差的學校,沒有實驗設備和儀器,但通過信息化實驗室的實驗模擬和動畫演示,同樣能夠實現和真實實驗情景一樣的效果,學生可用虛擬藥品、設備親自完成實驗過程。

2.硬件平臺。計算機實驗室以教師和學生上機實驗為主,兼顧多媒體教學,在硬件設備方面,除微機之外,還配備有服務器、交換機、功放和音箱等設備,從而為應用實驗教學提供強力支持。為防止計算機病毒的侵襲,學生誤操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硬盤數據混亂或丟失,實驗室采用硬件控制方法,即海光藍卡保障硬盤的數據安全。

3.軟件平臺。軟件平臺是信息化實驗室教學和管理的核心。軟件平臺包括系統軟件、教學應用軟件、實驗室門戶網站、實驗教學論壇、多媒體教學系統和實驗設備管理數據信息系統等應用系統平臺,應用系統平臺的建設是軟件平臺建設的關鍵。

(五)創建應用系統平臺

農村學校應用平臺創建,聘請專業人員,建立實驗室門戶網站,集成其他應用系統,將教學資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1.實驗室門戶網站。實驗室門戶網站是實驗室信息化平臺的主要組成,是實驗室外聯窗口。網站主要以用戶(老師和學生)教學、實驗體驗為主,采用多維信息整合、信息、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管理體制、實驗規程、教研、在線留言、在線調查、內容檢索、教學論壇、實驗設備管理等功能模塊于一體,主要為實驗教學服務,也輔以拓展教研、交流、社會服務等資源共享。

第7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 計算機實驗室建設

管理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C-

0143-02

信息化的計算機實驗管理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高職院校在實驗教學方面的管理水平,也使得高職計算機實驗室作為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與校園網絡的理念和手段促進高職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不僅可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可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實驗教學與管理水平。計算機實驗信息化管理主要依賴于高職的校園信息網絡,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資源優勢對實驗室進行信息化的建設,構建實用、高效的實驗教學與實驗管理新體系。

一、高職計算機實驗室信息化建設

高職計算機實驗室信息化建設主要依靠現有的校園網絡的信息處理化、科學管理化、高效節能化等優勢,促進計算機實驗室各項工作的全面建設和發展。高職計算機實驗室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提供實驗教學的軟件資源共享和處理、實驗教學與管理方面的網絡平臺建設、各種儀器硬件設施的科學管理與利用等。本著節能、高效、便捷等原則,根據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教學需要,設計開發適合該院的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平臺,方便本院師生以教學與管理之用。

(一)利用校園網絡構建信息化平臺。校園網絡本身應具備信息暢通的網絡環境。通過學院網絡管理中心將各計算機實驗室、教師辦公室,學生宿舍,圖書館等場所劃分合適的網段,連接成局域網絡,并通過網絡管理中心的路由器連接至因特網的網絡架構。網絡管理中心為學院的部門或根據科研需要的教師,提供網絡空間或網絡服務器,并統一為網絡的安全做好保障。通過校園網絡空間或服務器,開發出基于校園網絡的實驗室管理系統、實驗儀器管理系統、實驗教學管理系統等實驗室應用系統,構建信息化的網絡辦公與教學平臺。

(二)建設多媒體教學實驗室。自國家級示范院校及骨干院校建設以來,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建設了多個多媒體實驗室。多媒體實驗室集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有助于教師進行課堂的教學,方便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直接向學生進行演示與講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易于掌握。多媒體實驗室主要包括音箱、話筒,投影儀,視頻監控等設備。不僅從教學上起到了良好的積極作用,而且滿足于國家級考試的標準化視頻監控考場的要求。從安全的角度考慮,24小時的視頻監控為實驗室的財產安全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創建遠程登錄的虛擬實驗平臺。虛擬的教學實驗室一般適用于仿真的實驗教學,而創建遠程登錄虛擬的教學實驗平臺則可以服務于校園網內的任何一個連接點。虛擬的網絡教學實驗平臺可由網絡管理中心提供服務器,為學生提供實驗賬號,分配一定的磁盤容量,共享虛擬的網絡空間。學生在宿舍可通過連接校園網,進入虛擬的教學實驗平臺中進行實驗。學生在虛擬的教學平臺中,根據不同的實驗要求,分別完成不同的實驗內容,并通過相應的提問機制,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平臺向教師提問,教師通過相應的權限,在服務器端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評價,解答學生在實驗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從而達到完成實驗教學的目的。這樣打破了實驗教學必須被固定在特定的實驗室里完成。從實驗時間來看,學生可以自由地在任何地點自主地進行學習,并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虛擬的網絡教學實驗平臺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交互式、全方位、個性化的學習環境,豐富了實驗教學手段。

(四)網絡視頻教學實驗基地建設。計算機的教學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專業的教學,對于程序設計類、網頁制作類、圖形圖像設計類、動畫設計類的學習,都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并進行實踐。因此網絡視頻教學實驗基地的建設,有助于在校學生及廣大計算機愛好者的學習。網絡視頻教學實驗基地的建設需要長期的準備工作,需要提供大容量的硬盤空間存放視頻教學文件,根據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課程,緊緊圍繞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從視頻的錄制,剪輯整理,到視頻網站的,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視頻的錄制剪輯集視頻、聲音、教師講授的PPT講義于一體,讓學習者通過網絡視頻教學感受到與課堂教學一樣的效果。網絡視頻教學按專業,課程的劃分,進行詳細的視頻教學錄制,通過視頻點播的方式播放教學課程中的每一個章節。并以實際的工程項目作為實驗案例,既能讓學習者熟悉實際工作環境中遇到的問題,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法,又能增加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習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

二、計算機實驗管理信息化

(一)計算機實驗日常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的建設促進了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實驗管理方面的高效化、規范化的進程,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信息資料的收集、加工和存儲,根據該院計算機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信息資料主要包括實驗教學日志的資料、儀器使用方面的資料、每周的實驗課程安排表、實驗員的信息資料、機房的軟件安裝情況、工作人員勞動工作量的統計,等等。日常要對這些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匯總加工。融合這些信息資料,開發一套規范的計算機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以網站的形式放在校園網上便于檢索與查詢,方便實驗教學管理,實現了無紙化的辦公,節省了資源。例如,對每學期開學前實驗室軟件的安裝情況統計及開學后每周實驗室課程安排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每學期開學前,每個實驗室需要根據課程的安排及軟件版本的更新等情況,需要對實驗室的軟件安裝的版本進行統計,并要求在上課前安裝好教師所需的軟件,通過校園網的數據統計與顯示,方便了師生了解實驗室軟件安裝的情況,避免因為軟件安裝的問題導致師生無法進行實驗的教學事件發生。另外,從開學后每周的實驗課程安排來考慮,每周的實驗安排可能會因各種教學需求而發生變化,同時也是為了更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通過系統的查詢,可以進行適當的課程調整,避免了同一實驗室同時安排兩個班級實驗產生的實驗教學沖突,保證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高職實驗教學項目管理信息化。實驗教學項目主要是學生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以實際工程項目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進行綜合檢驗的過程。以項目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加強專業能力的鍛煉,提高專業技能。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提前對綜合實驗項目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解,便于實驗前的預習和實驗后的總結,從校園網上,學生可根據所學專業與課程,對所開設的相關實驗作全面的了解,包括實驗項目的內容、目的、原理、要求以及實驗的操作步驟等,制定統一規格的實驗報告模式,并提供相應的樣板供學生參考。

(三)學生實驗成績考核信息化。對學生實驗成績的考核,是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運用等各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價,考核辦法依照實驗教學大綱,從實驗的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核評價,對優秀的實驗結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實驗結果不充分的,應給予指導性建議,對實驗成績需要實行系統的錄入和評價,學生可根據成績的優劣及教學的評價,客觀地去學習掌握所學的內容。

三、實驗儀器管理信息化

實驗儀器設備是學院實驗教學、科研必需的基礎性設施,關系到學院教學質量,科研水平以及學院骨干院校建設之重要物質基礎。根據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學院實行二級管理之后,不同的部門都有各自的儀器設備,因此學院成立了設備管理中心,采用統一領導,歸口分級管理和管用結合的原則,有利于教學資源的使用與管理。針對計算機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開發:一是開發實驗儀器設備管理系統,二是開發實驗儀器設備維修審批系統。

(一)實驗儀器設備管理系統。實驗儀器設備管理系統首先需要對各實驗室的使用或各部門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登記,由專人負責管理,對設備的使用、閑置、更換、報廢等情況進行系統的錄入,對設備的借入借出需要進行嚴格的系統登記,通過實驗儀器設備管理系統實現對設備儀器進行統一編號管理,并實現對設備數量的統計,實現按不同的條件或要求進行查詢教學儀器的基本使用情況等功能。

(二)實驗儀器設備維修審批系統。計算機實驗設備中有很多的易耗品,經常有損壞或需要更換配件的現象發生,為了更有效率地對設備進行維修或更換處理,則可以通過使用基于校園網絡的實驗儀器設備維修審批系統,該系統是按不同的權限對申報維修系統進行管理,由設備使用者通過系統提出維修的申請,再由部門的領導通過系統審批,最后歸口設備管理中心通過審批。系統依次設置好各級管理者的權限,逐級申請,各級管理者不能越級處理。歸口設備管理中心通過系統審批后,則通知設備使用人進行維修,并轉交學院報賬平臺系統處理,由單位財務部門進行報賬處理,既能實驗維修的各個流程,又能實驗維修后費用的處理。

綜上所述,計算機實驗室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是高職院校實驗室發展的必然趨勢,將理論知識、實驗教學、社會綜合實踐、網絡教學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計算機實驗室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標志著學校實驗室建設的發展水平。然而,實驗室系統的開發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需要更多地依靠學校專任教師積極地參與。信息化的計算機實驗管理系統的設計,可使高校計算機實驗教學、實驗設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高效化。應以信息化帶動實驗教學改革,在培養學生技能方面的同時,簡化實驗室管理程序,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時性,合理利用了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迅速準確地進行實驗資源供需動態分析,適時滿足教學和科研需要,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周艷榮,張玉蓮,劉松平.高校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32)

[2]陳麗春,謝安俊.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教育信息化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7(8)

[3]周瑩,楊燕婷.以信息技術促進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改革.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09(1)

[4]韓也,汪躍,趙越.信息化條件下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發展趨勢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8(4)

[5]王小賓.淺談信息技術對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影響[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6)

[6]可燕,蔣海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設想[J].中醫藥導報,2009(1)

【基金項目】2012年度廣西高等學校立項科研項目(201204LX565)

第8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信息管理系統;動態管理;信息同步;云存儲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7)01-0169-03

1 引言

實驗室設備儀器管理是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儀器設備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類固定資產,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生活和行政等各項工作的重要工具和物質基礎,也是反映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指標[1-3]。隨著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實驗室儀器設備無論從數量、質量、種類上都不斷增加、擴充。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設備也會產生更新換代的需求。在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中,也會出現實驗設備在課程之間互借、損壞維修、部門之間調撥等情況。這種儀器設備狀況發生動態變化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在這種情況下,實驗室管理工作日趨復雜,存在如下難點:

(1)管理人員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不能及時跟蹤設備儀器變化,很難做到賬物相符。儀器設備管理是一項細致的工作,面對大量的儀器設備信息處理任務,只用Exel、Word等辦公軟件進行處理顯得力不從心。(2)管理要素之間缺乏溝通,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如果高校實驗室采取統籌-分散自主管理模式,由于缺乏溝通反饋的有效手段,當設備發生調撥、維修、報廢、借用等操作時,變動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到相應的實驗室管理崗位上,造成信息更新不同步的情況。(3)使實驗室制定的設備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很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得到執行。一些有利于管理的必要的手續需要執行,比如設備的外借報廢審批手續,如果操作繁瑣不便,給制度的執行、監管帶來難度,造成對儀器設備的不規范處置。面對日趨復雜的實驗室管理需求,如何對實驗室儀器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有其深刻的實踐意義。

筆者根據這種情況,基于服務于動態化、協同化管理思路,設計了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系統基于WEB技術與數據庫技術,并整合了”云存儲”機制,突出對儀器設備的動態化管理功能,提供協同化管理公共平臺。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能夠起到以下作用:

(1)減少管理者的工作量,使管理者從手工記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了管理效率。(2)保證管理流程的規范化實施。申請、審批等操作通過線上完成,提高了實驗室管理制度完成的可操作性。(3)提供了公共的信息反饋平臺。通過多角色分配機制,提高了管理員之間的分工協作,保障了管理要素之間信息的一致性[4-5]。因此系統的設計為實現科學化、動態化、精細化管理理念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技術手段。

2 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管理系統需求分析

2.1 管理系統用戶劃分

根據集中-分工協作的實驗室管理模式,系統管理角色劃分為:系統管理員、分實驗室管理員、辦公室三個角色。設備管理員負責整個系統的運行維護,保證系統正常運行,根據需要對實驗室管理員進行操作權限分配,它擁有系統設置,基本信息管理,設備錄入,修改,刪除,置換,查詢等權限。分實驗室管理員:根據系統管理分配的權限進行操作,包括查詢設備信息,查閱公告欄,進行本實驗室設備維修、調換、借還的申請,而打印報表和報廢設備管理等另由專人負責,實驗室管理員不負責此工作。辦公室:根據平時工作要求及系統權限分配,辦公室角色負責設備日常的管理,包括:報廢、調撥、維修、借還申請以及審批,報表的打印,資產信息的查詢等。通過管理角色劃分,建立對實驗設備分層管理、互相制約、相互協助的管理模式。

2.2 功能需求分析

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功能模塊可分為:設備儀器信息管理,設備信息查詢,設備變動管理、信息統計報表,系統信息設置等功能模塊部分。系統功能模塊劃分如下:

(1)設備儀器動態管理模塊,包括:設備信息記錄變動登記,報廢、維修、調、日常維護管理等功能,此模塊針對儀器設備日常的變動進行動態、實時的精細化管理。(2)設備查詢功能模塊。包括查詢在用設備、閑置、報廢、保修、調撥、借出設備等的基本信息。同時能夠實現根據輸入查詢條件式,進行高級綜合查詢的功能。(3)設備統計報表模塊。實驗室資產設備眾多,種類繁雜,并且定期需要進行資產清查,并結果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因此,如何根據各種統計需求進行報表統計打印,就顯得尤其重要。打印報表由辦公室角色來完成。(4)系統設置功能模塊。此模塊包括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對系統登錄用戶權限設置、數據的批量導入導出、數據庫初始化、備份,系統日志文件記錄等功能。另一部分是系統基本信息設置,包括對資產類別、學校部門、管理人員、實驗室信息、供應商等信息進行增、刪、查、改等功能。(5)公告留言模塊。此模塊是為方便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信息交流。根據多校區\實驗室分布分散,各分實驗室管理員辦公地點不集中等特點,為方便信息與溝通,預留此功能。實驗室管理人員可以利用此模塊查看消息通知,并可在其中進行留言,進行交流。

3 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系統設計

3.1 系統架構設計

針對多校區實驗室分散分布、實驗管理員辦公地點不集中的特點,為方便管理,體現集中-分散式管理原則,本系統采用B/S結構,即服務器/瀏覽器模式。這樣,客戶端不需要安裝專用軟件,只要有IE等瀏覽器,能進入局域網或互聯網就能使用系統。其由三層結構組成,邏輯上包括表現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訪問層。從物理組成上對應的是:客戶機、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其工作原理是:“用敉ü瀏覽器向中間業務邏輯層的Web服務器的應用程序發出操作請求服務,當Web服務器收到用戶發來的服務請求后,便通過特定的ODBC數據庫接口驅動程序把請求傳給數據庫服務器讓其完成相應的處理,數據庫服務器把處理結果再通過數據庫接口通知Web服務器,Web服務器再把結果轉化為用戶能理解的網頁形式傳達給用戶”。和C/S架構比較,只需維護服務器端,客戶端零維護,適合于客戶端分布分散且有互聯網應用的場景。而其也具有系統開放性強,信息、交流方便等功能優勢。這種B/S結構的使用,后臺數據的改變不會影響客戶前端,而后臺數據庫對使用者透明,用戶不能直接訪問,并且系統易于移植、維護和升級。

按照分層架構系統可分為:數據表示層,數據邏輯層,數據層。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數據表示層:對應系統界面.aspx,是用戶輸入數據與系統交互的媒介。數據邏輯(業務)層:實現與表示層分離,提供系統邏輯控制。數據核心層:存放數據表格,是系統的核心。

3.2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在系統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系統的功能模塊。模塊功能分布采取樹狀結構,每個模塊由多個子模塊組成。模塊設計遵循“高內聚、低耦合“原則,模塊之間盡量保持功能獨立,模塊內盡量保持功能相關[6-8]。系統包括以下幾個模塊:系統設置、基本信息、設備管理、設備信息查詢模塊、報表統計模塊、公告留言模塊以及預增模塊。

3.3 系統數據庫設計

經過針對實驗室管理系統需求進行分析,抽象出一系列概念實體,分別是:實驗室設備基本信息、管理員信息、用戶角色權限信息、實驗室信息、資產類別信息、二級資產類別信息、設備維修信息、設備調撥信息、資產清查信息、設備報廢信息、設備借還信息等,通過UML的E-R圖設計把概念實體轉換成與之對應的數據模型-數據庫表,以供數據庫進行邏輯處理。每個表都有不同字段,并設置不同的數據格式,并且為了規范化并便于操作,每個數據表都設定主鍵。數據表包括設備基本信息表、資產調撥信息表、資產報廢信息表等。其中各表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

4 利用云存儲技術實現信息共享與更新

當今互聯網技術已經普及,云存儲技術日臻成熟。在此條件下,設備儀器信息系統具有的查詢、統計以及導出數據的功能,可以與云存儲技術相結合,把相應的操作結果形成的數據文件,存儲到云存儲文件夾中,供全體管理人員共享使用。由于目前實驗室計算機大都運行在Microsoft Windows平臺下,從成本以及易用性、兼容性方面考慮,采用OneDrive云存儲服務,使系統具有最低廉的成本與最廣泛的兼容性。OneDrive已在操作系統下默認安裝,用戶只需一次注冊后即在任意一臺安裝了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甚至是Android手機上中使用。在用戶計算機硬盤上會有一個OneDrive文件夾,用戶可以如同訪問本地文件夾一樣訪問此文件夾,操作起來非常簡便易行。例如,利用系統進行設備的條件搜索,或者進行設備信息的修改,然后利用系統導出功能把數據表導入OneDrive文件夾,則使用同一賬號登錄的各個終端設備中的OneDrive文件夾內容會同步進行更新,從而實現了一處修改、處處更新的信息同步、共享機制。

5 結語

根據經貿類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實際情況,分析設計了適合經貿類二級學院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的信息系統。并進一步借助網絡及云存儲技術,便捷的實現管理文檔的同步與共享。該系統通過功能結構設計及用戶角色劃分,滿足了實驗室儀器設備實際管理中“集中-分散”的管理原則,實現了實驗室設備的動態化、精確化、智能化管理,從而大大提高了設備儀器管理的效率以及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劉昕.高校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現狀與發展趨勢綜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7):44-45.

[2]高培峰,趙睿英,張繼霞,等.高校儀器設備協同管理模式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1):267-268.

[3]鄭小慎,盛莉莉.基于web的海洋觀測儀器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5(32):152-153.

[4]羊海棠,彭采宇,王園朝,等.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儀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7):148-149.

[5]劉琦,高培峰,張繼霞,等.豐富管理手段加強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284-285.

[6]俐,張維璽.基于B_S的實驗室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5):80-81.

第9篇:實驗室管理系統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環境監測 技術 問題 發展趨向

中圖分類號:B82-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愈加增多,因此,導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之間無法達到平衡,進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污染環境的物質與日俱增,且越來越多樣化,特別是在人們不合理利用有機物后,導致污染問題更具有復雜性,如今,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如何有效監測環境儼然是大家探討的重點。在“十一五”期間,

人們就提出要增強對環境的監管問題,完善對環境的管理等要點。環境監測技術作為環境監測的重要執行手段,得到了許多專家的重視,在不斷的專研之后,也取得了許多積極的效果。本文基于我國環境監測面臨技術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環境監測技術在當前的應用現狀,以及未來技術的展望。

二、環境監測的目的

環境監測的目的是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污染物及其濃度(強度)作時間和空間方面的追蹤,掌握污染物的來源、擴散、遷移、反應、轉化,了解污染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對環境污染作出預測、預報和預防;了解和評價環境質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掌握其變化規律;收集環境背景數據、積累長期監測資料,為制訂和修訂各類環境標準、實施總量控制、目標管理提供依據;實施準確可靠的污染監測,為環境執法部門提供執法依據;在深入廣泛開展環境監測的同時,結合環境狀況的改變和監測理論及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革和更新監測方法與手段,為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三、存在的問題

1、監測結果尚不能全面反映環境質量

(一)監測指標。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項目與環境狀況并不完全相適應。一是監測項目缺乏針對性,對某些污染程度較輕的項目重復監測;二是漏測能表征污染狀況的有害參數,應該增加的污染指標遲遲未增,在發達國家已經對特征有毒污染物進行控制之時,我國仍以非特異性指標如化學需氧量、石油類、非甲烷總烴等作為有機污染控制指標。由此造成按目前的監測因子和指標體系評價,一些地區環境質量“良好”,而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群眾對周邊環境質量并不滿意。

(二)監測頻次。受人力、物力、財力限制,目前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監測的頻次偏低,所得結果不能完整、準確地反映實際的環境質量和污染狀況,在環境質量評價、企業排污行為判定等方面造成環境管理的被動。

(三)監測要素。目前我國僅對水、大氣等環境要素開展例行監測,對土壤、底泥、固體廢棄物、大氣顆粒物、生物體等諸多環境要素中的有害物質均未系統監測,缺乏對區域環境總體質量的把握。

(四)評價方法。環境監測的“產品”是大量的監測數據,目前往往是對照有限的控制標準值,用超標與否來評價結果,普遍缺乏對監測數據的深度加工,更缺乏相應規范對監測數據本身的背景、相關性深入分析,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較低。

2、監測手段落后,已有的標準監測方法不成體系

目前我國污染物的采樣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統性,不同類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樣和分析方法。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 3838 - 2002)中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項目”為例,其中80個項目需要采用近20種國標或行標方法、近60種其他約定的方法,每種方法均有單獨的樣品采集、保存、前處理及分析方法,光配齊所有項目所需的試劑就耗時耗力,給現場樣品采集和實驗室分析帶來很大的麻煩,不利于監測項目的開展和標準的執行。再以環境中POPs為例,國外對此已開展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近年來國內由于環境履約的需要,也有一些高校、研究機構對POPs的本底污染情況作了研究,但所研究的地域范圍及環境介質均有限。由于缺乏適合國情的統一的標準監測方法,加上人力、裝備有限等因素,基層環境監測部門無法對本地區的POPs開展例行監測調查,造成至今僅有的一些POPs研究成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國水、氣、土壤、生物體中POPs的污染現狀,嚴重制約了POPs污染的來源和危害分析及污染控制等后續工作。

3、應急監測技術相對落后

目前,我國的應急監測技術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針對突發污染事故,已有的標準監測方法大多不適合現場快速、動態測定,且分析成本較高。環境監測系統所配置的應急儀器、設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而且應急儀器方法多為非標方法,許多監測數據只能作定性或半定量使用。加上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某些邊遠地區交通很不方便,各地監測部門只能根據現有條件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趨勢與展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環境監測事業取得了很大進展,為環境管理做出了重大貢獻。綜合國內外環境監測工作發展的歷史、規律及特點,我國環境監測發展趨勢有如下特點:

1、環境污染物的分析項目

環境污染物的分析項目將以監測有機污染物為主。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工作已成為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適時、全面、系統地開展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已刻不容緩。

2、監控介質

從監控介質上,將對水、懸浮物、沉積物、大氣、生物界面整個體系的有毒有害的“三致”物質作全面監控。基于多種有毒污染物如多環芳烴類、多氯聯苯類、某些重金屬等在環境介質中能積累、遷移、轉化的事實,要保障環境安全,不能局限在只對水質加以監測、保護,還要考慮與水體相關的環境介質(水/懸浮物/沉積物/大氣/生物界面)的綜合作用。

3、監測分析的精度

在監測分析的精度上,將向痕量乃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發展。許多有毒有害物質,其濃度雖然很低,但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因此,要想控制這類污染物質,必須先發展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術,掌握其污染現狀。

4、分析技術

連續自動化和現場快速分析技術將得以廣泛應用,監測分析儀器趨于小型化和復合化。由于環境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對于一些污染事故的現場和污染物排放源的監測,往往亟需回答的不是某種污染物濃度值,而是“是什么(類)污染物”,這就要求發展能在現場定性或快速定量的分析技術。

5、實驗室管理系統

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將得到廣泛應用。使用LIMS,能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和分析數據采集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干預,確保數據的原始性和準確性,節約人力成本;能規范分析檢測工作流程,實現分析檢測工作流程化;能使實驗室管理人員對實驗室的每個情況了如指掌,及時發現不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行為,并加以改進、規范實驗室工作流程,達到能提高分析數據可靠性,降低實驗室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結論

國家和省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履行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行政監督和質量管理職能,國家和區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技術中心加強質量控制技術支持、技術指導和考核評估,各級、各類環境監測機構建立科學的、系統的、全過程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程序,從而構建起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克服我國現有質量管理的不足,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和可靠,適應科學化、信息化、定量化、法制化的環境管理需求。

【參考文獻】

[1]高華,杜艷雷. 環境監測與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J].科技資訊. 2011( 15) : 152 - 153.

[2]姚琳琳,方小萍. 淺談我國環境監測技術[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0( 09) : 167 - 169.

[3]王小印. 淺談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現狀[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下旬刊) . 2009( 04) : 103 - 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777| 91热久久免费精品99| 99精品热女视频专线|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8|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伊人成人网|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的一级毛片| 免费看片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污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色在线|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日韩欧美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视频www色|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女人体a级1963免费|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偷炮少妇宾馆半推半就激情|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一级毛片www| 24小时日本电影免费看| 91视频完整版高清|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美团外卖chinesegay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