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臨床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呼吸機;報警知識;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9-0184-02
呼吸機廣泛應用于重癥監護、急救復蘇和手術麻醉等領域,呼吸機治療是搶救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護理人員在應用呼吸機治療的過程中,呼吸機報警是臨床經常遇到的問題[1],參數的正確設定,報警原因的準確識別和及時處理是呼吸機治療安全性的保障。本文就護理人員對呼吸機報警、參數設置等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為針對性培訓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對本院21個臨床科室的326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采取自設問卷,問卷經查閱相關文獻及有關專家審閱修改,內容包括護士的一般資料,呼吸機報警及處理的相關知識、呼吸機參數設置及調節、培訓方式等。對呼吸機報警相關知識及參數設置回答正確的記為正確,未回答或答錯者記為錯誤,本研究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26份,收回301份,有效率為92.33%。
1.2.2 統計學方法:原始數據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301名護理人員中副主任護師20人,主管護師52人,護師84人,護士 145人,其中本科46人,大專213人,中專41人,年齡(32.6±11.7)歲,接觸過呼吸機人數284人,接觸呼吸機時間(7.5±5.2)年,工作年限(12.2±9.3)年,常用呼吸機科室(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老年科、急診科、胸外科、呼吸科、監護室)142人(占47.18%),普通科室159人(占52.82%)。
2.2 常用呼吸機科室與普通科室護理人員呼吸機報警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
2.3 常用呼吸機科室與普通科室呼吸機參數設置與調節正確率比較:見表2。
2.4 護士對呼吸機相關知識培訓的需求:74%的護理人員接受過科內組織的呼吸機相關知識培訓,96.01%的護理人員要求護理部統一制訂呼吸機培訓計劃進行系統培訓。
3 討論
3.1 護理人員對呼吸機報警原因的知識掌握欠缺:在機械通氣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常見的困難是呼吸機出現報警找不到原因。本調查結果顯示:呼吸機回路積水引起分鐘呼氣量高限報警的回答正確率最低,僅16.28%;當病人自主呼吸加快出現呼吸頻率高限報警和分鐘通氣量高限報警,氣囊漏氣或注氣不足出現氣道壓力低限報警和分鐘通氣量低限報警,呼吸機回路漏氣或脫開引起氣道壓力低限報警和分鐘通氣量低限報警的回答正確率均較低,分別為28.90%、29.24%、29.90%;氣道分泌物增多和支氣管痙攣出現的氣道壓力高限報警的回答正確率為52.16%和42.86%。筆者在臨床中發現不常用呼吸機的科室在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常出現報警上下限設置不正確,導致呼吸機報警,護理人員找不到報警原因。
3.2 護理人員對呼吸機參數缺乏必要的了解:本組調查顯示:參數調節掌握程度低于參數的正常值設定,這與臨床上呼吸機參數由醫師調節,而護士只觀察呼吸機參數變化有關。45.85%的護理人員知曉潮氣量的設置范圍,21.93%的護理人員會根據肺功能狀況調節潮氣量;45.57%的護理人員選擇肺功能正?;颊呶鼩鈺r間為0.8~1.2s,吸呼比為1∶1.5~2,19.93%的護理人員知曉吸氣時間調節應考慮患者基礎疾病、肺功能狀態及吸呼時間對自主呼吸的影響;44.85%的護理人員選擇氧濃度設置范圍是30%~60%,37.54%的護理人員能根據病情、呼吸衰竭類型,PaO2調節氧濃度。以上參數是臨床使用呼吸機一直需要重點觀察的指標[2],護理人員掌握了每一項觀察指標和相應的理論知識,就能主動將病人病情與參數變化相結合,及時向醫師提供信息,能增加工作主動性和預見性,有利于呼吸機治療的安全有效。
3.3 常用呼吸機科室的護理人員對呼吸機報警知識及參數設置調節回答正確率明顯高于普通科室,P
3.4 護理人員對呼吸機報警及參數設置與調節知識缺乏的原因:可能與護理人員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不知曉呼吸系統的病理生理,未掌握呼吸機參數設置的理論依據,遇到報警時,不能從理論上進行正確的分析與處理;有些護理人員未掌握呼吸機性能、操作程序、主機屏幕菜單中的英文詞匯,操作過程中出現管道連接錯誤、壓力傳感器接錯、報警上下限設置錯誤等。有些護理人員認為呼吸機參數設置調節是醫師的事,缺乏學習興趣,遇到報警時,不愿意分析原因,而是直接報告醫師處理。
3.5 系統規范的呼吸機相關知識培訓十分必要:如今,除CCU、ICU及呼吸科使用呼吸機外,普通科室使用呼吸機的頻率越來越高,調查顯示有96.01%的護理人員要求進行呼吸相關知識的系統培訓。建議護理管理部門將呼吸機相關知識作為崗前培訓和5年內護士培訓項目,培訓內容包括呼吸機參數的設置與調節、常見報警原因分析及應急處理、呼吸機上機操作。讓護理人員系統全面掌握呼吸機相關知識,保證呼吸機治療的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康杰,夏文俊,王志穩等.臨床護理人員呼吸機報警知識掌握情況及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06,20(3):679-680
關鍵詞:心理素質;護理質量;提高;提升
【中圖分類號】R1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266-01
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必備條件,是護士職業素質的基礎[1]。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以病人為中心”人性化整體護理的開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地不斷改變,患者不僅要求身體疾病上的護理,對心理上的護理越來越重視,對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成為一名優秀護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實的基礎護理理論知識及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術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2]?,F在,一些護士在心理健康上出現不容忽視的問題,工作中會產生不良情緒和壓力,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疾病的康復。因此,加強心理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護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文素質,可保證護士護理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1 目前護理人員問題和壓力
1.1 社會偏見對護理工作存在歧視,護士社會地位低,在醫療工作中處于從屬地位,不重視護理工作,發展前途小。
1.2 護理人員人力資源配置不足,繁忙而辛苦的護理工作,風險高,壓力大,易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給護理工作帶來潛在的危險。
1.3 醫院合同護士越來越多,工資收入低、待遇差,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護士大量流失,護理隊伍不穩定,導致護士嚴重缺編。
1.4 護士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適應社會能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質差。
1.5 護士長期倒夜班,生活不規律,超負荷的勞動,體力不支,身體素質差。
1.6 少數護理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工作能力差,而知識更新快,競爭激烈,護士很少有進修學校的機會,在工作中產生精神上的壓力。
1.7 患者維權意識增強,醫療護理糾紛增多,護理工作壓力過大。
2 對策
2.1 加強自身修養:培養誠實、勤奮、嚴于律己、積極向上的人格,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護士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護理事業,具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精神。培養護士自身的觀察力、鑒別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做真正的白衣天使。
2.2 加強學習:護士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要掌握和了解醫學、護理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法律學、美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和文學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修養。醫院定期組織“三基三嚴”知識培訓,為護士提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以適應現代護理事業發展的需要。
2.3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護士應具備樂觀、開朗的性格,穩定的情緒和寬容、豁達的情懷,要善于調節控制自己的心態,以飽滿的熱情面對護理工作,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突出的應變能力,當遇到危重搶救時,應沉著、冷靜、快速準確、有條不紊地實施搶救措施,使患者得以救治。這就需要在平素里注重訓練和提高護士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同時也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2.4 加強溝通:培養護士善于溝通的能力,使護士能夠與患者親切交談,做好護患溝通、護護溝通、護醫溝通,以增進心靈上的感情交流,創造一個和諧、團結的工作氛圍。護患之間的溝通,要學會傾聽,理解患者,懂得換位思考,以一顆寬容之心做好解釋工作,如遇患者有不良情緒時,努力化解矛盾,減少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應以平和的心態,詳細的為患者講解病情,不能厭惡、嘲笑患者,從自己內心中樹立起“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3],特別是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的關鍵時刻,更要臨危不亂,給患者和家屬以良好的心理暗示,使之積極配合,提高搶救成功率,從而增加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早日康復;護護之間溝通,應取長補短,互補漏洞,相互學習,團結協作,使護士保持愉快的心情,全心全意為患者做好護理工作;護醫之間的溝通,體現在醫療護理工作中的密切合作,在護醫溝通時護士應明確自己在地位上與醫生是平等的,要把患者當作一個整體,注意工作的協調與配合,并正確、及時的執行醫囑,保證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救治。
2.5 以人為本,實行高品質人性化服務:愛心是護士職業素質中最核心的要素。護士應關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耐心、細心、信心、誠心和愛心,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最佳護理,這就要求護士應將愛心貫穿于工作的始終,充分了解患者的要求,及時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工作,用溫和的語言,尊重、理解、關懷、照料病人。護士要樹立病人第一、服務第一的觀念,以精湛的技術,廣博的知識,良好的道德修養,盡職盡責地為病人提供高品質人性化服務,做到“三好一滿意”。
2.6 健康的體魄:醫院應當加強健康指導培訓,提高護士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之余鍛煉身體,放飛心情,經常組織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護士業余生活,以減輕、緩解工作上的心理壓力,增強護士身體素質,有一個強壯、健康的身體,才能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之中去,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7 社會地位:隨著護士學歷水平的提高,社會地位也逐漸增高。護士的學歷已從中等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水平,護士的素質修養也在不斷完善。但是,護士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社會支持度越高,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才能適應現代護理專業的需要。
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可以調動護士在護理工作中的積極性,認真完成護理任務,還能有效地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因此,為護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減少護士的工作量,減輕護士的心理壓力,使護士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全社會要重視護士的身心健康,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還要不斷加強護士心理素質的培養,密切護患關系,以確保護理安全,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章霞,陸美芳.護士情商培養與臨床護理[J].淮海醫藥,2008.26(6):55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患有內科疾病患者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0例,女110例,平均年齡49歲。所有患者在正式治療前除了病變部位外其它器官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240例患者中心血管系統存在異常的有90例,占37.5%,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的有65例,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有70例,患有其它種類內科疾病的有15例。把24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20例,每組患者則的性別、年齡、病況以及受教育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在對照組中采取傳統的一般護理方法,在研究組中采取優質護理方法。具體優質護理方法的內容見下所述。
1.2.1對護理服務的過程進行規范優質護理的實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對各個護理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盡可能的讓護理過程能夠充滿尊重以及人性。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相關的護理人員要最大程度的遵守“六個一”原則,讓患者能夠在親切的氛圍之內以比較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和護理。另外相關護理人員也應該注重病房、病區衛生的保持,讓患者能夠在潔凈的環境下接受治療。
1.2.2護理人員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由于在內科所接治的患者中,其所患疾病種類多樣,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多種疾病的相關知識,因此要想做好優質護理,護理人員必須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盡可能的能夠讓自己符合現代化內科護理的要求,為給患者最優質服務的提供創造條件。
1.2.3加強獎勵措施的落實優質護理的實施離不開相關激勵措施的制定與落實,因此在優質護理推行的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注重護理質量的提升。內科護理管理人員應該根據具體的患者情況制定出適合護理人員的考核標準,一般情況下護理的考核內容應該包括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以及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所表現出的專業程度,另外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應該被納入考核內容考慮范圍之內。護理人員應該的把護理情況上報至相關人員,其要對自己的護理效果及時反饋給相關的醫生,從而為醫生治療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據。在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情況進行評估后,相關部門應該根據評估結果對護理人員進行績效工資或者獎金等的發放,從而最大程度的使得護理人員能夠積極的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為其護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動力。
1.3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的收集及處理均采用軟件SPSS10.0,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護理后,對照組對于治療和護理過程非常滿意60例,占50%,對治療過程以及護理情況呈現還算滿意40例,占33.3%,對治療和護理過程表現不滿意20例,占16.7%,總滿意率為83.3%,研究組對于治療和護理過程非常滿意90例,占75%,對治療過程以及護理情況呈現還算滿意25例,占20.8%,對治療和護理過程表現不滿意5例,占4.2%,總滿意率為95.8%。
3討論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林小娟(1981-),女,福建漳州人,護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摘要: 目的: 了解同事離職對臨床護士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為醫院管理者制定管理措施和方案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身邊有同事離職的臨床護士,在同事離職后的第3個月時,對其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 同事離職會對臨床護士產生的不良影響:包括降低工作積極性、增大護理工作壓力、降低所在科室凝聚力、增強個人離職意向等。結論: 通過醫院重視臨床護士的護理工作、患者和家屬對臨床護士工作的尊重、臨床護士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等有效方法來減少同事離職對臨床護士的不良影響,提高工作積極性,從而保證護理質量。
關鍵詞: 離職;臨床護士;影響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74-02 隨著醫療的發展,護理工作的范圍也日益擴大,客觀上迫切需要更多的護士參與護理工作。而現實是護士十分短缺,護士的離職使得這一短缺問題更為嚴峻,由此導致醫院的護理質量下降,醫療水平難以提高。護士離職是國內外各醫院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同事離職對臨床護士的不良影響,維持護理質量,是醫院管理者需要極其重視的現實問題。本文對同事離職對臨床護士的不良影響進行了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身邊有同事離職的臨床護士為調查對象,共216名。均為女性;年齡20~46歲,其中30歲以下153名,30~40歲48名;40歲以上15名;護理年限1~21年,其中1~10年185名,10年以上31名;已婚144名,未婚72名;大專以下學歷171名,大專以上學歷45名;正式護士194名,非正式護士22名;護士142名,護師38名,主管護師26名,副主任護師10名。
1.2 方法: 在同事離職的第3個月時,對選取的調查對象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同事離職對臨床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護理工作壓力、所在科室凝聚力、個人離職意向有無不良影響;如何減少不良影響等。
2 結果
2.1 產生的不良影響
2.1.1 降低工作積極性: 同事之間良好的人際互動和工作氛圍,能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同事離職影響到這種良好的人際互動和工作氛圍。有些臨床護士認為缺乏良好的人際互動和工作氛圍,自己無法做好護理工作,進而嚴重降低工作積極性。
2.1.2 增大護理工作壓力: 臨床護士的工作是高負荷的,頻繁加班導致的身體疲勞以及護理工作的高準確性、高責任心所導致的心理疲勞長期困擾著臨床護士[1]。而由于同事的離職,使得原來由離職同事負責的護理工作轉為其他未離職的臨床護士承擔,進一步增大了這些臨床護士的工作壓力。
2.1.3 降低所在科室凝聚力: 同事未離職前,在同一科室,每個臨床護士按照分配的任務,各司其職,共同做好護理工作,相互之間維持著一種和諧關系。同事的離職打破了原有的和諧關系。有的臨床護士承擔的護理工作變得較多,有的則變得較少,工作量不相等。承擔護理工作較多的臨床護士容易心理不平衡,產生不滿情緒,影響到與同事之間的關系,進而降低所在科室的凝聚力。
2.1.4 增強個人離職意向: 護理工作壓力大、工作辛苦,有些臨床護士不能適應這種工作,本來就有離職意向。同事離職,對有離職意向的臨床護士是一種刺激,極易形成跟從效應,增強個人離職意向。
2.2 減少不良影響的方法
2.2.1 醫院重視臨床護士的護理工作: 醫院應重視臨床護士的護理工作,幫助其解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減少諸多因素對護士進修、深造以及晉升等方面的制約,拓寬護士職業發展空間,同時適當提高臨床護士的福利待遇,以減少同事離職產生的不良影響,安心做好護理工作。
2.2.2 患者和家屬對臨床護士工作的尊重: 近年來,醫療糾紛和暴力事件不斷增多,增加了臨床護士的顧慮和壓力,來自外界的負面評價直接影響到護士對護理工作價值的認識,并對護理工作產生不滿[2],降低工作滿意度,從而離職。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臨床護士的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愿呈負相關,工作滿意度越高,臨床護士的離職意愿越低。護理工作應該是受社會尊重的職業?;颊吆图覍賾鹬嘏R床護士的工作,理性對待護理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使臨床護士保持較高的工作滿意度,減少同事離職產生的不良影響,降低離職意愿。
2.2.3 臨床護士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由于臨床護士心理壓力較大,應學習行為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加強意志鍛煉,調整好自我心態,學會放松[3],從不同角度正確看待同事離職問題和工作壓力,適時向同事或者親屬朋友傾訴,釋放不良情緒,保持樂觀態度,減少同事離職產生的不良影響。
3 討論
同事離職會對臨床護士產生不良影響,而通過醫院重視臨床護士的護理工作、患者和家屬對臨床護士工作的尊重、臨床護士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等方法可有效減少不良影響,提高臨床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保證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美麗.避免心理疲勞 防范護理差錯[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1999,1(4):25-27.
【關鍵詞】下肢骨折;臨床護理;舒適護理;價值
隨著我國建筑業、交通業的迅速發展,下肢骨折的發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對于下肢骨折的治療,通常實施手術治療,而術后極易產生疼痛并發癥。因此,必須加強臨床護理。舒適護理屬于創造性、個性化、整體性護理程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1]。筆者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例,其中75例實施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75例。研究組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6.51歲,37例股骨骨折、15例踝骨骨折、13例脛骨骨折、10例髕骨骨折。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46.48歲,36例股骨骨折、14例踝骨骨折、12例脛骨骨折、11例髕骨骨折。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飲食以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高熱量食物為主。完成手術后,將患肢抬高,進行功能鍛煉,行X線檢查,若顯示內固定可靠、骨折穩定,可將外固定解除。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步驟如下:①環境護理:對于患者的病室安排,選擇雙人間,如條件允許,可設置單人間。對于個性開朗者,可安排于多人間病室,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對于性格孤僻者,可安排于單人間、雙人間,防止病房喧鬧,導致患者不良情緒。保持病房通風,一日3次,一次25min,控制室溫于23攝氏度,控制濕度于55%,確保充足的陽光。確保床單的干燥、衛生、清潔,以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與安靜環境。②心理護理:在治療期間,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悲觀、恐懼等負面心理癥狀,導致患者失去治療和生活的信心,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醫護人員需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仔細觀察,積極同患者進行溝通,使醫患關系趨向良好,將患者心理引向積極,穩定患者情緒,調整好心態,重樹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過程中告知患者高血壓雖不能完全治愈,但通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藥物治療,加上合理飲食、睡眠充足、適當鍛煉可達到對病情的有效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2]。③疼痛護理:若患者在手術后出現嚴重的疼痛,可給予鎮靜、止痛藥物,防止患者由于疼痛難忍而導致不良并發癥,確保患側肢體的安全,換藥時應輕柔。④功能鍛煉:鼓勵患者及早進行功能鍛煉,先開展肢體遠端活動,再試試全身活動、被動活動,直至患者可主動活動,在活動時,控制好力度、速度、時間,應由慢至快、由小至大、由短至長[3]。
1.3療效判斷根據WHO疼痛分級規范,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定。
1.4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據全部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X2檢驗,P
關鍵詞:臨床護理;老師;素質
護理學是醫學科學領域里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不僅要求特別強調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扎實的護理理論和人文科學知識。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改變,優質護理的實施,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提高護士素質,發展護理事業,關鍵在于臨床護理老師,臨床護理帶老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做到一個合格的臨床護理教師應具備以下的素質要求。
1思想素質
帶教老師是護生的良師益友,是護理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更是思想靈魂的塑造者,要政治立場堅定、實事求是,自覺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要用遠大的理想去熏陶護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護生教育不僅學好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做人,帶教老師應不斷加強個人修養,以身作則,樹立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的理念,樹立為護理事業獻身的崇高理想,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發揚南丁格爾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建設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2人文素質
帶教教師的職責是以準確、正規的理論與操作技能,精心指導護生進行多種護理操作,使護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能夠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強化與升華,實踐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因此,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應具備高尚的醫德和師德,以其嚴謹的工作作風、高度的敬業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對護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帶教老師要熱愛護理事業,以救死扶傷為宗旨,具有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工作中隨時隨地以身作則,既要有言傳又要有身教。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運用護理程序,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滿足其身心需要,使其成為患者利益的保護者,健康的照顧者。帶教老師在工作和教學中應保持樂觀自信和奮發向上的積極情緒,并以良好的心態去對待護理工作中的繁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以行示人。要關心護生的生活和學習,關心她們的進步,融洽師生關系,亦師亦友。要有較好的溝通能力,注意提高老師與學生雙方的人際交往能力。
3專業素質
實習過程是護生理論應用于臨床,將知識從抽象變為具體的過程,故臨床帶教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精湛的臨床技能、獨到的見解,還要用清晰、明確、流暢的語言表達出帶教內容,指導和幫助護生對具體的護理工作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性知識,并通過實踐,使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帶教的內容要豐富不枯燥,對被帶教護士提出的問題能清晰的解答清楚,使被帶教的護士有興趣學習,多讓學生操作,嚴格檢查質量,做到放手不放眼。帶教的方法要靈活多樣,要有藝術性,要根據每個護生的理論知識、接受能力及性格愛好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護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動手動腦,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能力。例如:靜脈輸液,首先應解釋其目的、用物準備、操作要領、三查七對制度以及無菌技術,然后,再對整個操作過程進行示范,帶教老師在作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時,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正規操作,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并養成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4法律意識
隨著醫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普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護理工作稍有疏忽就會造成患者和家屬的不滿,以至于護士是個高風險職業。而護生剛開始實踐,工作經驗缺乏,是發生護理風險的高危人群,因此,帶教老師身負雙重風險因素,在帶教過程中對護生嚴格把關,堅持耐心講解,正規示范,避免護生操作不慎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
5創新意識
隨科技水平飛速發展,醫療設備不斷更新,為了提高臨床帶教的質量,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能,帶教老師要不不斷地接收新理論、新技能、新方法,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科研動態和新技術等,有意識地進行相關訓練,積極參加各項帶教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帶教水平,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自我,不斷以新的理論充實自己,培養創新思維,帶動護生不斷學習新知識,激發護生學習熱情,培養護生強烈的創新意識,以適應社會需求,推動學科發展。
6結論
臨床護理教師的帶教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工作能力及業務發展方向,好的臨床護理教師對于臨床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臨床老師,應具備以上五種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帶教老師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新型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鄭修霞.當代教育學理論與護理教育[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12:293.
【關鍵詞】內科;臨床護理;質量措施 The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Surger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improving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concept of the medicine, medicine clinical care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new forms of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onerous task and the patient and family to heightened expectations are increasing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obviou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s each medical health care workers currently face and soul-searching ques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mpact classific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of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n to the DuoNian medical care practice experiences, puts forwar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Medical ;Clinical nursing;Quality measures
臨床護理是衛生醫療的一個重要方面,因臨床護理質量問題而引發的醫療事故也并不鮮見,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成為目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
1影響內科臨床護理質量提高的因素
1.1 護理觀念缺失:態度決定一切。在很多工作領域,思維意識的建立對行動的有效指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目前的情況下,多數的護理人員都不具備科學的護理觀念,在臨床護理整體意識和護理個性化方面表現尤其突出[1]。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對護理理論知識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提高內科臨床護理質量必須從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觀念和意識做起。
1.2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導致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形成的一種對內科臨床護理的錯誤理解,對于內科護理工作者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與此同時,人們的健康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使人們對臨床醫護工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提出了對提高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的迫切要求。
1.3 醫護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不足:醫護工作者綜合素質較低是內科臨床護理質量難以得到根本提升的硬傷。在我國多數的醫院,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效益,對護士實行聘任制,一大批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粕划厴I就走上了內科臨床護理的崗位,在實施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難以滿足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需求[3]。而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普遍存在護理記錄不及時或者護理記錄缺失等問題,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不重視對患者情況的及時記錄導致患者病情與搶救記錄缺失為醫患糾紛埋下隱患。
2提高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的措施
2.1推行護理風險管理,在分析護理風險成因的基礎上,對醫院的臨床護理推行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新興的臨床護理控制理論。存在于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內科臨床護理方面,收治是大量的急、危、重病人,同時由于內科病人病情復雜,增加了臨床護理的難度;其次,近年來各種介入法成為內科疾病診治的一種手段,但是其自身存在的高風險性以及對護理的高要求大大增加了內科臨床護理的風險。
2.2引入層級管理,完善內科臨床護理,層級管理也是一種新型的內科臨床護理管理模式[4][5],其基本的框架結構為:專科護士長—專科護理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成層級結構由上到下。通過實行層級管理,能夠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醫院的護理資源,在清晰明確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有目標的將分內的工作做到最好。
2.3建立差錯事故報告登記制度,確保護理安全加強質量控制,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安全隱患,鼓勵大家積極上報。對積極上報者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減輕處罰,對故意隱瞞不報者施以懲罰。
2.4培養醫護人員的慎獨精神[6],醫護工作是直接為病人的生命和健康進行護理服務,因此,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方面的慎獨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負責。醫護人員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高質量的完成臨床護理工作、保障醫患健康安全的基礎。
3結語
通過上文對影響內科臨床護理質量提高因素的分析以及進一步的對提高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策略的研究,能夠對我國內科臨床護理方面有一個深入性的了解。同時,對于提高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策略的分析能夠幫助有關單位發現自身問題并進行合理的改正與建設,有利于我國醫療改革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潘少山,孫方敏.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49.
[2]張密香.急診科護士出診工作中常見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95.
[3]鄭群怡,張秀英,張海燕.適應新的護理理念,加強對護士的培養[J].中國護理管理,2005,(06):31-33.
[4]呂華,李忠麗,張艷紅.我院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做法與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02):25-26.
【關鍵詞】 優質護理模式;冠心??;臨床應用
冠心病發生率呈現日益上升的趨勢, 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其治療以綜合性處理為主, 在臨床治療基礎上輔以優質的護理服務尤為重要。醫學模式的改進, 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護理的中心由疾病轉向個人, 開展優質護理模式適應時代人們的要求, 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促進患者迅速康復[1]。本文就吉林省人民醫院86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觀察研究, 探討優質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分析其有效性, 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內科收治入院的冠心病患者86例, 男51例, 女35例, 年齡在38~76歲之間, 所有患者均進行綜合性檢查明確診斷為冠心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評估指標 依據臨床自評量表SAS / SDS 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狀況, 通過問卷調查評估患者的舒適度及滿意度, 在護理前后進行比較分析。
1. 2. 2 優質護理模式
1. 2. 2. 1 加強基礎護理管理 每日的責任護士進行每日工作的整理, 做好基礎的晨間、晚間護理工作, 提供患者的一個好的就醫生活環境;協助不能自理的患者進行進食及翻身的日常生活, 做好皮膚、口腔等基礎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做好護理分級;嚴格進行交接班工作, 巡視病房注意觀察病情, 與患者多溝通[2]。
1. 2. 2. 2 加強冠心病患者專科護理 冠心病患者入院時即評估患者的病程、疼痛部位、持續的時間、此次發病的誘因及減輕疼痛的有效方法, 并進行記錄;實施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原則, 操作要力求準確, 動作輕柔, 注意與患者進行交流, 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進行非藥物治療, 監測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壓情況, 以便調整為適宜水平利于疾病恢復;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 糾正其不合理的飲食習慣, 囑其禁止煙酒, 強調吸煙室冠心病患者的重要危險因素;提高護理人員的冠心病專業知識, 做好??谱o理, 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 配合護理人員工作。
1. 2. 2. 3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向患者交代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的相關知識, 強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必要性, 利于促進疾病的恢復,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反復強調不良的生活方式與冠心病的相關性, 交代患者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避免吸煙飲酒, 避免高脂、高熱量的食物, 避免暴飲暴食, 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 鼓勵其進行日常生活中自理;囑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診, 監測血糖、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的變化, 嚴格按醫囑服藥, 禁止自行更改藥物或停止用藥。
1. 2. 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計量資料用百分數表現, 數據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所選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2.82±6.47)、(45.7±7.10)、(25.4±6.11)、(27.85±6.12), 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后為25.4±6.11、27.85±6.12, 護理后明顯較護理前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冠心病發生發展跟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均密切相關, 諸多因素影響冠心病的治療、預后及康復情況, 其治療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優質的護理服務, 較高的護理質量是現代醫學、社會發展的需求[3]。在冠心病患者, 通過優質護理模式, 護理人員在基礎護理管理、專科護理及健康宣教上均有針對性的措施, 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護理滿意度, 從而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本文觀察結果顯示, 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后, 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舒適度較高, 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明顯減輕。優質護理模式改變既往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把患者作為護理中心, 做好患者的疾病服務之外, 滿足患者心理社會上的需求, 保持患者的良好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 利于疾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馬翠榮, 趙士雅.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提高病人滿意度的作用. 中國保健營養, 2012, 22(11):4482.
【關鍵詞】護理程序 臨床實習 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267-02
護理程序作為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已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護理工作的各個領域。我院的臨床教學安排,與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變。在臨床學習中如何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護理程序這一方法,將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很好的結合是臨床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在臨床教學中對此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
1 臨床教學模式
我院的臨床帶教主要由帶教老師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結合具體病人,把護理程序作為基本的工作方法貫穿在臨床教學中。
2 護理程序的應用指導
護理程序分為5個步驟,分別是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護理程序的每個步驟都是相互聯系的,每個步驟都有賴于前一個步驟的正確性,評估和評價與診斷,計劃和實施都相關。
2.1 評估
評估是護理程序的第一階段,是指有計劃地系統地收集資料,以了解病人目前的健康狀態,并評價起過去和現在的應對形態。評估是確定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的依據。在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將理論學習中的主觀資料,客觀資料與所護理病人的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等資料很好的聯系起來。
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問診。剛剛接觸臨床的學生在問診時往往抓不到疾病的特點,常出現的問題是過于細致描述病人的飲食、睡眠、排泄、活動等情況,而忽視病人的一些重要癥狀。收集的資料沒有特異性,抓不住病人的主要健康問題。
其次,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身體評估是另一重要的學習內容。這一部分往往是護理專業學生欠缺的地方。指導學生明確身體評估是發現病人健康問題,提出正確護理診斷的重要資料。如某病人主訴有痰,咳不出,這時應指導學生評估病人的呼吸頻率,節律,深度等,進行肺部聽診,了解有無呼吸音的異常,以全面收集主、客觀資料。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結果是客觀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經常不能很好的利用這部分資料將其作為護理診斷的重要診斷依據。指導學生理解每一項重要檢查的意義,分析檢查結果是教學重點。如某病人主訴食欲差,進食少,查體病人消瘦,結膜、甲床蒼白,學生考慮病人存在護理問題“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應提醒學生還應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如病人血紅蛋白,血清蛋白是否降低等,這樣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病人的資料。
心理社會評估是護理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此普遍比較重視。教學的關鍵在于指導學生在與病人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上,很好地運用溝通交流技巧收集資料,避免問診的模式化和生硬感。
在全面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資料的整理和核實,可采用讓學生病歷匯報的方式,鍛煉其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2.2 診斷
護理診斷是關于個人、家庭或社區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或生命過程的反應的一種臨床判斷。指導學生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提出正確護理診斷,是這一階段的教學重點。雖然學生在理論上學習了很多護理診斷的相關知識,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很多問題。
2.2.1 正確區分護理診斷的依據和相關因素
診斷依據是一些可觀察到的跡象或推論,即上述相關的、支持護理診斷的主客觀資料。相關因素則是促使護理診斷成立或維持的情況,包括病理的、生物的、環境的、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如學生曾提出“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呼吸快,咳嗽有關”,其錯誤在于混淆了兩個感念?!扒謇砗粑罒o效”,其相關因素可能是疲乏無力,傷口疼痛,痰液粘稠,不會有效咳痰等原因,應根據病人的情況分析主要因素。而診斷依據則應包括呼吸異常,呼吸頻率或深度的變化,無效的咳嗽,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區別這兩個感念。
2.2.2 將護理診斷與基礎知識銜接
在臨床學習中,指導學生將護理診斷的相關因素與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知識聯系起來,可以加深學生對疾病及護理診斷的認識,將基礎知識與目前病人的健康問題聯系起來。如為某支氣管哮喘病人提出護理診斷“低效型呼吸形態,與支氣管痙攣,通氣障礙有關”,對肺炎病人則為“低效型呼吸形態,與支氣管黏膜水腫,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有關”。
2.2.3 區分易混淆的護理診斷
在臨床學習中,學生常出現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相似的護理診斷,如“低效型呼吸形態”與“氣體交換受損”,活動無耐力“與”“疲乏”。教師應根據每個護理診斷的定義,相關因素,診斷依據,并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2.3 計劃
制定護理計劃過程中的難點是護理目標的制定。由于學生臨床工作不足,對護理問題的理解有時不夠深入,在制定護理目標時常出現問題主要有護理目標的時間不恰當,護理目標不可測量和評價等。如學生為開胸術后病人提出護理診斷“不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與疼痛、咳嗽無力、痰液粘稠有關”,護理目標為“3日內病人能有效的咳痰”。該時間的制定顯然是錯誤的。
護理措施的制定是對學生臨床技能的訓練,這也是學生開始臨床學習時薄弱環節。通過這一步驟的訓練,讓學生掌握采用何種方法解決病人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每一措施的科學依據。這樣,避免了學生在臨床學習中盲目忙于臨床操作,動手不動腦的問題。如學生針對肺氣腫病人“低效型呼吸形態”這一問題制定護理措施,指導病人進行縮唇腹式呼吸,學生應明確進行這一呼吸訓練的具體方法,措施依據中應闡明這一方法對改善病人呼吸狀況的作用。
教師在這一階段的任務還應指導學生掌握專科護理技術,有關藥物的使用及護理也應在此很好的體現。在書寫護理計劃時,學生常出現的問題是護理措施與護理問題不一致,護理目標與護理問題不一致,這些都提醒臨床教師應在臨床技能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2.4 實施
這一步驟是學生將護理計劃付諸行動的過程,教學的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正規的護理操作對病人進行健康指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學生在最初面對病人時常表現為缺乏自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在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護患關系的建立,有效的溝通交流,提高??谱o理技能等方面重點加強學生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