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腦梗康復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腦梗死 康復護理 心理護理
中國分類號:R493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218-02
腦梗死的高發病率對人類的健康是極大地危害。雖然大量患者經過救治得以存活,但80%的患者往往面臨著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負擔。現代醫學認為,腦梗死不能單純靠藥物治療應在發病的同時給予康復等綜合治療。我院于2007年4月-2008年10月對收治的4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肢體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和分組
入選腦梗死患者98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并經CT證實。排除嚴重心、肺、肝、腎并發癥,病情輕微僅有感覺癥狀或肌力不低于4級。根據患者所接受護理的不同自然分為2組,觀察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8-72歲,平均62.7±9.8歲,均于發病7天內住院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肢體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對照組58人,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52-70歲,平均63.5±7.8歲,均于發病10天內住院治療,因個人原因(經濟原因,對非藥物治療不信任)只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治療前運動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和心理狀態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藥物治療 脫水,抗血小板、改善腦供血、營養神經、抗自由基,控制血糖,降血脂,控制血壓等治療。
1.2.2 常規護理 即腦梗死疾病護理常規。包括呼吸的維護、排尿功能的維護、皮膚完整性的維護等。
1.2.3 肢體康復護理 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學癥狀不再發展后48小時即可開始,開始時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較好的交流能力,但應警覺,具備一些交流能力以及對痛有反應。采用Bobath 的成人偏癱訓練法和運動再學習法,每日1次,每次1小時。
康復護理內容:
(1)良肢位的設計與操作方法:良肢位與功能位不同,是從治療的角度出發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包括:
仰臥位:患側肩胛骨前突,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伸,手指伸展,掌心朝下。患側下肢及膝關節外側下方放一枕頭,防止膝關節外旋。
患側臥位:頭部稍前屈,軀干稍向后,患側肩胛骨前伸,肘關節伸展手指伸展,掌心朝上。患側下肢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健側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屈曲,放于枕頭上。
健側臥位:患側上肢向前伸出,肩關節屈曲約90度,上肢下面放一枕頭手指伸展,掌心朝下。健側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屈曲,置于枕頭上。
床上坐位:髖關節盡量保持90度的屈曲位,背部用枕頭墊好,雙上肢伸展放在床前桌上。
(2)床上康復訓練:在生命體征穩定后可做一些功能鍛煉,以被動鍛煉為主,主動鍛煉為輔。包括:
仰臥位時上肢的康復護理:掰肩胛骨,揉肩關節,抖肩、送肩,上肢上舉及外展,,肘關節旋前旋后及屈伸訓練,掌指關節被動運動訓練。
坐位時上肢的康復護理:肩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上肢肌力及負重的訓練。仰臥位時下肢的康復護理:下肢揉髖、送髖,抖腿部、拍腿,小范圍屈髖屈膝,下肢伸屈訓練,患腿向健側邁,患腿內收外撇,壓腿,床上的單橋、雙橋運動。
(3)站位時下肢的關節訓練:
協助患者站立;在操作者的保護下,做身體向左、向右的平衡訓練;患者平衡功能增強后作單腿站立訓練。
(4) 步行期訓練:這是運動功能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項。訓練內容主要以Bobath法為主,以坐位平衡轉身、站立中心轉移、跨步、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為主[2]。姚海珍[3] 認為,腦卒中的移動動作依靠下肢,因此軀體和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程度是反映病人日常活動能力的一個主要因素。隨著病人負重能力的增強,訓練由床至椅移動,進出衛生間,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等,循序漸進,逐漸讓病人獨立完成。
1.2.4 心理護理
據文獻報道,60%的腦梗死患者早期因肢體功能及語言表達障礙,日常生活難以自理會出現抑郁癥,做好心理護理是訓練成功的基礎和保證。患者存在自棄、孤獨、執拗等心理問題,如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則可產生矛盾、恐懼甚至絕望的心理。因此護士要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發現不良心理變化,給予安慰、疏導,鼓勵患者,使患者心理平衡并樹立積極向上、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療效評定標準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21天后進行療效評分。
1.3.1 患肢運動功能評定(FMA)
用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運動積分小于50分為嚴重運動障礙,50-84分為明顯運動障礙,85-95分為中度運動障礙,96-99分為輕度運動障礙,100分為運動功能正常。
1.3.2.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
Barthel指數分級法。有10項內容分3級:總分為100分,總分大于60分為良,60~41 分為中,有功能障礙,稍依賴,小于40分為差,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分值越低自理能力越差。
1.3.3.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SAS)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法。用4級評分,標準分低于50分,說明心理狀
況正常,超過50分說明有焦慮癥狀,分值越高,說明焦慮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資料用x ± s 表示,均數間比較用t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前兩組患者FMA評分 ADL評分及SAS得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治療后觀察組FMA和ADL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 具有統計學意義 (P
2.3 治療后觀察組SAS值明顯低于對照組 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梗死后早期康復訓練是從障礙學的角度出發對患者的功能及形態障礙、能力障礙、社會障礙運用治療、適應和改造的方法使患者全身的功能障礙盡可能地減少到最低限度,以便他們重新適應社會生活。國內外有資料表明,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介入越早,其功能恢復與整體療效越好[4,5]。
早期康復訓練,可以促使腦的側枝循環及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與代償,從而促進了腦的可塑性。由于受損神經細胞不可逆轉,此時功能的恢復依賴于神經系統的代償功能,而功能的代償不是自發的,有賴于學習和訓練[6]。規范的康復護理是患者功能的再學習和訓練。
從本實驗觀察,觀察組在患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程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治療三周后,心理狀態明顯好轉,而對照組心理狀態改變不大。腦梗死患者常有自悲、孤僻、抑郁、急躁、固執等病態心理。在護理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患者的獨特性,了解、分析和矯治患者的心理障礙,克服負性情緒,維系患者的希望,維護患者的自尊,發展個人潛在的精神力量,調適別人對患者的反應,積極鼓勵家屬參與患者康復過程[7] 。有效的康復護理不但能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還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增強患者的信心。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功能障礙,促進生活能力的恢復。因此,我們應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使康復護理早期介入腦梗死治療的觀念深入人心,使患者各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并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中華神經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 陳文.急性腦卒中早期康復的護理[J].現代臨床醫學,2006,32(1):59-60.
[3] 姚海珍.腦卒中病人運動功能康復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07(1):7-9.
[4] 張少萍,張淑美.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康復,2005,20:163-164.
[5] Hayes SH ,Carroll SR. Earl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 67: 319-321.
關鍵詞 腦梗死 康復訓練 低頻電刺激 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04-0051-03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IN Zhi-ping, LIU Xue-yuan
(1.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engxian, Shanghai, 201401;2.Tenth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on th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ND) scores and ADL scores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Ninety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with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A group),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group (B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 group) (n=30). The patients of A and B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drugs and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the patients in the A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ithin 48h occurrence. Then the changes of the ND scores at 21d and ADL scores were observed. Result: 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ose three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ND scores and ADL scores (P>0.05). Compared with B and C groups, the ND scores and ADL scores in A group were remarkably turned for the better at 21d after treatment (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low frequency electric stimula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腦梗死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有很高的致殘率,在存活的患者中,僅有10.00%能恢復正常,50.00%以上的患者將遺留有嚴重的后遺癥。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表明,低頻電刺激可以引起局部腦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增加,減輕缺血性腦損傷,具有明顯的神經保護功能[1]。我們在使用雙乳突法頭部低頻電刺激治療的基礎上,對3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了早期康復訓練,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關鍵詞]臨床路徑;腦梗死;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13-0030-01
臨床路徑(clininalpathway,CP)是指醫院內各個學科的專家,對某種疾病或手術方式制定公認的治療模式,讓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治療,并根據臨床路徑的結果進行分析,評估每位患者的差異,以免在下一個患者身上發生同樣的錯誤,同時依此模式控制醫療成本,維護和提高醫療水平。腦梗死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老年人致殘的主要原因。康復訓練可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我科自2007年3月`2008年5月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CP早期康復訓練,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病例均經CT或MRI證實,且患者無明顯精神、意識障礙,無心、腎及呼吸系統等并發癥。將所選病例隨機分成兩組,CP康復組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發病年齡平均(61.5±14.2)歲;對照組53例,男性36例,女性17例,發病年齡平均(62.6±11.3)歲。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伴發疾病及既往史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選病例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和護理,病情穩定48h后即開始康復訓練,其中對照組進行傳統康復訓練,CP康復組患者自入院就進入臨床路徑康復訓練,具體步驟如下。(1)發病后,保持良肢位的擺放,給予患肢被動運動。兩周后,隨著腦水腫的下降,在語言、站立、行走等方面進行室內訓練。隨著腦水腫的進一步消失,進行室外長距離步行及上、下樓梯訓練。(2)出院前對家屬進行康復訓練指導,交待家庭康復訓練時的注意事項,并留聯系電話以便隨訪。
1.3 隨訪 CP康復組和對照組兩組病人在發病3個月時隨訪。隨訪內容包括語言和肢體功能恢復的情況、日常生活自理情況。
1.4 康復評定及資料處理 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后、出院及隨訪時均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簡式Fugl-Meyer評價法評定其運動功能各1次,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
2 結果
腦梗死患者CP康復組與對照組24h后Bar-thel指數和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一個月時和三個月時指標較入院24h時均有所改善(P
3 討論
3.1 cP在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過程中的可行性近年來,隨著腦梗死的診斷與搶救水平的明顯提高,死亡率明顯下降,但致殘率卻有所增加,極大地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CP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的運用主要是為了適應新醫學模式的轉變,統一標準,項目完善,避免因護理人員責任心和水平的差異而遺漏項目。無特殊儀器設備購置和成本支出,在各級醫院均可推廣實施。
3.2 實施CP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和滿意度 腦梗死后早期活動可增強病人的自信心、自理能力和成就感,護理小組遵循臨床路徑,使病人及其家屬了解康復的基本知識和技巧,以及早期康復的意義,消除病人的顧慮,并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醫療護理過程中,促進了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和病人的滿意度。
【關鍵詞】腦梗塞恢復期丹紅注射液康復
腦梗塞是危害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目前康復訓練是公認的治療腦梗塞恢復期的最有效方法,中醫藥治療在腦梗塞恢復期的作用,還存在爭議。本文就丹紅注射液結合康復治療中風恢復期的療效,進行了觀察和總結,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98例病例均來自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病區2007年1月~2007年6月住院腦梗塞患者。入選標準:①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mr1檢查證實,臨床表現以偏癱、語言障礙為主;②發病在1個月以上,生命體征穩定,無意識障礙;③年齡在40歲~70歲之間,能配合檢查和治療。WWw.133229.coM排除病例標準:①伴意識障礙者;②經檢查證實由腦腫瘤、腦外傷、腦寄生蟲病、代謝障礙引起中風者;③40歲以下,70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衰、各種癌癥、傳染病、惡性高血壓等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伴有精神病或重型抑郁癥的患者;⑤3個月內有嚴重出血性疾病者,或血小板計數低于9萬/mm3;⑥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將患者按入院順序采用隨機法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0歲,平均62.89±6.25歲;對照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41~70歲,平均61.76±6.59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既往史、伴發疾病和病情程度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以bobath療法為主;治療組:患者在以上康復療法基礎上,給予丹紅注射液靜滴治療。丹紅注射液(濟南步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批號:20026866),一次40ml,加入5%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釋后,緩慢滴注,1日1次。
bobath療法:每次治療40min,患者須每日在康復師指導下練習2~3h以上,每周治療5次,持續4周。
主要訓練內容:臥床期保持良好、交換、被動運動、起坐訓練、床上運動訓練等;離床期進行坐位運動、平衡運動、起坐訓練、認知功能訓練、adl訓練、作業療法訓練;步行期進行步行訓練、上下階梯、跨欄等實際步行訓練等。
1.3療效評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參照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法》[2],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對患者進行一次評定。
以上兩組治療前先行功能評定,然后分別采用上述治療,4周后,再由同一個人進行評定。兩組病人必要時均接受常規藥物治療。
1.4統計處理應用spss11.5進行統計學處理。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應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采用t檢驗。
2結果
2.1療效比較對輕型神經功能缺損患者治療效果,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中、重型患者治療組療前與療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治療組對中、重型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優于對照組。
2.2安全性分析治療組僅1例出現輕度惡心,持續用藥消失。對照組無不良反應。兩組治療前后肝腎功能、血尿常規無異常變化。
3討論
中風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愈率低的特點,是當今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本試驗表明,輕型神經功能缺損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對中、重型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優于對照組,從而說明了丹紅注射液結合康復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純康復治療。丹紅注射液做為國家級重點發展的藥物,經多種相關性實驗研究證實,它可以降低血漿內皮素,抑制血小板積聚和黏附,降低血液黏滯度,使內皮素和一氧化氮平衡,通過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糾正內皮功能紊亂,抑制動脈內膜增生,丹紅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環,使缺氧缺血的大腦組織得到供血供氧,從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丹紅注射液由中藥紅花和丹參科學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為紅花黃色素、丹參酮和丹參酚等,可降低總n0s及in0s的活性,從而減少n0的生成,減輕組織損傷,具有明顯抗氧化損傷作用。因此可認為中藥在腦梗塞恢復期在的治療中與康復訓練具有協同作用。
參考文獻
作者:李玲,袁華,牟翔,徐莉
【關鍵詞】 康復
關鍵詞: 康復;腦梗死;基因,Fos;熱休克蛋白質類70
摘 要:目的 研究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大鼠大腦皮質Fos,Hsp70表達的影響. 方法 采用60只SD大鼠制作腦梗死模型;1d后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制動組;康復組每天給予平衡、抓握、旋轉、行走等訓練,制動組置于網狀籠內固定,各組在1,7,14,21和28d檢測Fos,Hsp70蛋白表達. 結果 康復組和制動組大鼠大腦皮質出現Fos和Hsp70陽性反應神經元,康復組反應明顯較制動組強,對側較梗死側多. 結論 康復訓練可激活腦梗死大鼠大腦梗死灶周圍和對側相應皮質神經元功能,促進運動功能恢復.
Keywords:rehabilitation;cerebral infarction;genes,Fos;heat shock proteins70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Fos and Hsp70in the cortex of cerebral infarcted rats.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give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ided into2groups at random1d later: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given balancing,grasping,rotating and walking exercises everyday,while immobilization group was fixed in cages.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intect the Fos and Hsp70expression1,7,14,21and28d after in-farction respectively.RESULTS Fos-like immune reaction and Hsp70active neurons appeared in cortex of both sides.
Rehabilitation group responded stronger than the immobiliz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alateral cortex stronger than that around the infarction area.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activate the neurons around the infarction and in the contralateral cortex,and thu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rats’motor functions.
0 引言
腦血管意外是一類死亡率、致殘率很高的疾病,隨著急救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其后遺癥的康復日益受到重視.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梗死患者在改善感覺、運動,行為能力方面可獲得明顯的療效[1] .以往的實驗觀察到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大鼠運動、記憶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2,3] ,但其機制尚不清楚.我們采用光化學誘導的大鼠腦梗死模型[4] ,給予運動功能訓練,在不同時期檢測Fos,Hsp70在大鼠皮質中的表達,以探討功能康復可能的生物學基礎.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由本校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質量(240±50)g,12wk大鼠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制動組,各組再隨機分為1,7,14,21和28d組(n=6).康復組每天給予平衡、抓握力、旋轉、行走等訓練.制動組置于長40cm,直徑6cm的網狀籠內固定,在頭端有一容器給予食物和水,四肢和身體處于固定狀態.兩組分別于造模后1,7,14,21和28d處死,進行免疫組織化學反應;②實驗材料:光源采用西安激光儀器廠生產的B氦氖激光雙管治療機,輸出波長632.8nm(可見紅光),輸出功率8mW,采用原光束雙管照射.康復評估與訓練器材均采用自制設備[4] :自制滾筒式網狀訓練器訓練大鼠的抓握、旋轉、行走等運動;平衡木用以評估及訓練平衡功能;轉棒訓練評估及訓練動態平衡功能;網屏訓練評價前爪抓握能力及肌力情況.
1.2 方法
①實驗模型:用10g L-1 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3mL kg-1 ),股靜脈注射CPD4 (葉綠素光敏劑,杭州民生藥廠生產)(40mg kg-1 ),10min后,將鼠俯臥位于腦定位儀上,沿頭顱正中偏右切開頭皮暴露顱骨前沿部位,在前囟后1.8mm,正中線向右旁開約2mm處用中央有一8mm×5mm小孔的黑色避光紙遮避周圍組織,He-Ne激光(輸出波長632.8nm,輸出功率8mW,原光束雙管)照射20min,術后縫合頭皮,避光24h.康復訓練組置于滾筒式網狀訓練器內轉動訓練行走及抓握功能,平衡木、轉棒上進行靜態及動態平衡訓練,30min d-1 ,5次 wk-1 ;②大鼠在戊巴比妥鈉深麻醉下,經主動脈灌注生理鹽水100mL,再灌注40g L-1 多聚甲醛400mL,取腦置于300g L-1 蔗糖的0.1mol L-1 PB中,4℃過夜,冰凍切片機連續切片,厚30μm,隔5取1收集于0.01mol L-1 KPBS中.兩套切片經漂洗3×10min后入含Triton X-100的KPBS30min(室溫);一套入兔抗鼠Fos抗體(1 1000,Santa Cruz),另一套入兔抗鼠Hsp70抗體(1 3000,Sigma)各4℃孵育48h;再各經生物素化二抗(1 500,Sigma)室溫孵育2h,再入ABC復合物(1 500,Sigma)室溫孵育2h,而后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鎳銨加強法呈色,常規貼片、干燥、脫水透明、封片.每步間均用0.01mol L-1 KPBS漂洗.
1.3 圖象分析
每只大鼠大腦皮質切片在同一部位隨機選取5個視野,進行圖像分析(瑞士Leica公司Quentiment570圖像分析儀),計算Fos樣免疫陽性反應細胞的個數(cells),康復組與制動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梗死側與對側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2.1 光鏡觀察
康復組梗死1d,兩側大腦皮質即出現大量Fos樣免疫反應物質和Hsp70陽性神經元,從第7日開始梗死灶周邊出現大量星形膠質細胞,向外周逐漸延續為正常神經元,在梗死側梗死灶周圍皮質的Fos和Hsp70比對側相應皮質少,隨時間增加,陽性反應增強,梗死側皮質14d時反應最強(Fig1,2),隨后開始降低,各時間段梗死側陽性物質均少于對側對應皮質.制動組梗死1d Fos和Hsp70陽性神經元反應與康復組基本一致,7d時梗死灶周邊膠質細胞很少,雙側皮質陽性反應增強,梗死側梗死灶周圍皮質陽性神經元數目比對側相應皮質少,兩側皮質陽性神經元數目均少于康復組.
2.2 圖象分析
計數各時間段大鼠梗死側和對側皮質單位面積的Fos免疫陽性物質的個數,再計算其平均數及標準差進行統計分析,2組及各時間點均有明顯差異(Tab1).表1 腦梗死大鼠皮質Fos免疫陽性物質計數(略)
3 討論
本實驗所用的光化學誘導劑CPD4 可以產生單態氧或氧自由基對內皮細胞造成直接損傷,隨后凝血因子釋放,血管收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大腦發生缺血損傷[5] .缺血可使Glu含量劇增,通過NMDA受體影響c-fos基因表達.Fos蛋白是即刻早期基因家族中一類c-fos的蛋白產物,在很多種刺激下,通過不同的第二信使(Camp,Ca2+ ,甘油二酯等)引起神經元c-fos轉錄增多,形成c-fos mRNA,再翻譯成Fos蛋白,與另一即刻早期基因c-jun的表達產物Jun蛋白形成二聚體,立即轉入核內,調節靶基因的表達,引起一系列細胞反應,促使神經細胞對刺激、損傷產生不同的適應性變化,增強神經元的修復能力,加速神經元網絡的重建,以恢復其正常功能.因此也被視為第三信使.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神經元的功能活動,因此常被用于示蹤神經功能通路[6-8] .本實驗中Fos陽性神經元在梗死后出現,康復訓練后大量增加,提示康復訓練可使皮質神經元功能激活.康復訓練組的Fos表達有一個先升高后回落的過程,而制動組的Fos表達隨時間延長而降低,提示康復訓練和制動對大鼠腦皮質的影響明顯不同,康復訓練可以激活大量神經元,而制動則減少神經元活動,這可能是康復組大鼠功能較制動組明顯恢復的原因之一.
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是一類進化上高度保守的應激蛋白,在多種刺激作用下表達增加[9] ,Hsp70可促進某些變性蛋白的降解和清除,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保護細胞功能,并增強對應激因子作用的抵抗力[10,11] .本實驗中梗死后Hsp70出現表達是大鼠腦對不良刺激的應激反應,康復訓練后Hsp70的大量增加,可為梗死灶周圍的皮質神經元提供保護作用,這可能是神經功能恢復的基礎.對側相應皮質也有陽性表達,對此我們考慮一方面是康復訓練過程中,尤其是早期未癱瘓側肢體承擔了大量的運動功能,從而激活了梗死對側的皮質神經元,另一方面可能對側相應皮質將通過兩側皮質間的聯系而部分代償梗死側皮質的功能[12] .
梗死后1d梗死側和對側大腦皮質均出現了大量Fos和Hsp70陽性神經元,陽性神經元在皮質各層均有分布,這與Dalton等[13] 報道一致.康復組Fos和Hsp70陽性神經元接受康復訓練后繼續升高,隨著功能恢復逐漸下降,而制動組則沒有先上升的特點而是逐漸下降,提示康復訓練使大腦接受外周傳入的信息和向外周傳出的沖動增多,整個大腦皮質的功能都增強.康復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梗死側皮質的輸 入刺激而維持和調節皮質對外周的“最高中樞”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刺激對側相應皮質而促進其代償功能.我們以往研究結果顯示:康復訓練組大鼠的前爪抓握力及肌力、平衡及協調能力的恢復快[2] ,大腦功能的康復一方面是由于梗死灶周圍水腫消失的自然康復,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康復得益于運動訓練,Fos和Hsp70表達增加可能是康復訓練對促進偏癱鼠神經功能恢復的一個環節.
另外,在康復組觀察到梗死灶周圍非常明顯的星型膠質細胞反應,1~2wk尤其明顯,而后逐漸減少.受傷的腦組織會產生一些因子(IL-1,IL-6,TNF,NGF等)促進星形膠質細胞的過度生長和肥大[14] .損傷部位因缺血導致代謝產物堆積和電解質紊亂,也可直接刺激星形膠質細胞肥大增生的膠質細胞一方面充填空缺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會形成和分泌一些神經營養因子促進中樞神經軸索的生長和存活,從而起到一定的修復作用[15,16] .在經康復訓練后梗死灶周圍的膠質細胞反應明顯比對照組強,其提供的修復作用可能也是康復訓練后大鼠運動功能恢復較快的原因之一.康復訓練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機理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參考文獻:
[1]Yan TB,Dou ZL.Shiyong Tanhuan Kangfu(Pract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ralysis)[M ].Beijing:Renmen Weisheng Chubanske(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9:96-104.
[2]Xu L,Li L,Cheng JZ.Effect of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the recovery of the rats’neural function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J].Zhonghua Wuli Yixue yu Kangfu Zazhi(Chin J Phys Med Rehabil),2000;22(1):12-14.
[3]Li L,Xu L,Yuan H,Yi N,Wei ZJ.Effect memory function re-new 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cerebral infracted rat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12):1555-1559.
[4]Xu L,Li L,Cheng JZ,Shi XY,Guo ZY,Wang B,Yuan H,Yi N.Rat model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duced by chlorphylly pho-tochemistry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5):S104-S106.
[5]Yang YW,Lu CY,Wu Y.Chlorophyl dynamic therapy on ne-vus flameu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7;18(6):582-585.
[6]Qiao JT,Han JS.Shenjinyuan Tongxun(Neural Communica-tion)[A].In:Han JS.Shenjing Kexue Yuanli(Principles in Neuroscience)[M].Beijing:Beijing Yikedaxue Chubanshe(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1999:265-428.
[7]Su CJ,Lin H,Rao ZR.Expression of Fos-like protein in the rat brain following phenylephrine-induced hypertesion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8):1015-1019.
[8]Wan XC,Yang TZ,Xu CT.Xiandai Shenjing Shengwuxue(Modern Neuroscience)[M].Beijing:Beijing Yikedaxue He Zhongguo Xiehe Yikedaxue Lianhe Chubanshe(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China Xiehe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1999:246-250.
[9]Yuan H,Cheng JZ,Li L.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sp70in rat’s brain after infrasound exposure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8;19(6):606-608.
[10]Shang W.Heat shock protein and nerve system [J].Guowai Yixue Shengli Bingli Kexue Yu Linchuang Fence(Foreign Med Sci Sect Pathophysiol Clin Med),1999;19(6):458-461.
[11]Lau SS,Griffin TM,Mestril R.Protection against endotoxemia by Hsp70in rodent cardiomyocytes [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0;31(5):1460-1465.
[12] Liu CZ.Higher Clinical Neurology [M].Dalian:Dalian Chubanshe(Dalian Publishing House),1996:343-346.
[13]Daiton DW,Truettner J,Prado R,Stanliano NE,Zhao WZ,Busto R,Ginsberg MD,and Watson BD.Thromboembolic events lead to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and expression of c-fos,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and heat shock protein70mRNA in rats [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0;20(1):103-111.
[14]Komoly S,Hudson LD,Webster HD.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gene expression is induced in astrocytes during experimental demyelination [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1894-1898.
【摘要】
目的 研究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大鼠神經功能及聽覺P300認知電位的影響。 方法 選擇75只SD大鼠制作腦梗死動物模型,1周后隨機分成康復組、制動組和自由組。康復組每天予康復訓練,制動組置于網狀籠內固定,自由組置于普通籠內飼養。3組分別在造模后1,2,3,4周進行神經功能評估及聽覺P300認知電位測試。 結果 康復組在進行康復訓練后各項神經功能評估中均優于制動組和自由組,P300認知電位潛伏期縮短,P300波幅增高;自由組較制動組也有所恢復。 結論 康復功能訓練可促進腦梗死大鼠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 事件相關電位 P300 誘發電位 聽覺 大鼠 Wistar 疾病模型 動物 認知 腦梗死 康復
近年來,腦血管病的康復日益受到重視。為減少殘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神經康復訓練在腦血管病康復中的作用也日益為臨床醫師所重視。研究表明,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神經功能[1]。為進一步觀察康復功能訓練對神經功能恢復的作用,本研究應用腦梗死大鼠模型,探討康復訓練影響其神經功能恢復及認知能力的電生理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 健康雄性SD大鼠86只,體質量(250±50)g,12周齡,清潔級,由福建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合格證號410116,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鼠類實驗室(閩實動條準第0119號)內飼養,溫度23~25 ℃,濕度60%~70%,12 h光照,自由飲食飲水。
1.2 模型制作 參照小泉線栓法制成大鼠右側大腦中動脈栓塞腦缺血梗死模型[2]:8%水合氯醛4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臥固定于手術臺上,頸部右旁正中切口,分離頸總動脈(CCA)、頸外動脈(ECA)和頸內動脈(ICA)。血管夾結扎ECA遠端,在ECA起始處剪一個直徑為3 mm的小口,插入直徑為0.22 mm的尼龍線(末端涂一層聚胺酯清漆,末端直徑
1.3 康復訓練 采用滾籠訓練器、網屏訓練器、平衡訓練器訓練大鼠的抓握、行走和平衡的能力。
1.4 動物分組 75只大鼠隨機均分為3組:(1)康復組,每天給予平衡、抓握力、旋轉、行走等訓練3次,每次10 min,共持續4周;(2)制動組,置于長40 cm、直徑6 cm的網狀籠內固定,在頭端有一容器給予食物和水,四肢和身體處于固定狀態;(3)自由組,置于普通籠內飼養,可自由活動。3組分別于造模后1,2,3,4周進行神經功能評定。
1.5 神經功能評定 按Bederson等制定的標準評分并分為4級[3]:0級,未見行為缺陷;1級,前肢屈曲(即提尾懸空實驗陽性);2級,側推抵抗力下降(即側向推力實驗陽性),伴前肢屈曲,無轉圈行為;3級,側推抵抗力下降,伴前肢屈曲,有自發性旋轉。
1.6 聽覺P300認知電位測試及分析 神經功能評定后,將待測大鼠置于限制籠中,作顱骨電極植埋術。大鼠固定在立體定位儀上,剃除耳后、頭頂部毛,乙醇消毒皮膚。用3.3 cm毫針刺入至矢狀縫與兩外耳道連線交點頭皮下,斜向前約0.5 cm接記錄電極;分別于雙耳乳突部刺入3.3 cm毫針,并連接參考電極;地線接3.3 cm毫針刺入鼠尾根部。記錄電極和參考電極阻抗均小于2 kΩ。將限制籠放入自制P300測試箱中,動物頭前方箱壁上裝有聽覺刺激揚聲器。雙耳通過隔音音罩接受聽覺信號。按Yamaguchi等的方法,采用Neuromatic2000型肌電圖誘發電位儀的聽覺oddball程序進行記錄[4]。
1.7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x±s表示,并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顯著性t檢驗,以P
2 結 果
2.1 Bederson神經功能評定 康復組與制動組2~4周比較,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聽覺P300認知電位測試結果 造模1周后3組P300潛伏期及P300波幅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組與自由組及制動組比較,2周后(即進行康復訓練1周后)P300潛伏期縮短、P300波幅升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康復訓練可通過以下機制促進腦梗死大鼠神經功能的恢復:(1)促進腦梗死大鼠的腦血管生成,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供應,減少皮質缺血性壞死神經元的數目[5];(2)使鄰近的非損傷區發生功能重組,而非損傷區在運動功能恢復上發揮重要作用[6];(3)促進大腦損傷區形成功能環路的重建[7];(4)通過多條途徑誘導突觸的可塑性變化,導致皮質功能重組,從而改善運動功能。
康復訓練不僅可使腦梗死鼠健側大腦突觸界面結構參數發生改變,還可使梗死大鼠海馬突觸界面曲率和突觸后致密物厚度增大以及穿孔性突觸的百分率增多,使不同活性區傳遞功能大大增強,同時海馬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通道開放電導水平、開放時間和開放概率的改變,進一步增強了突觸的傳遞功能,使其反映學習記憶的敏感指標長時程增強電位(LTP)形成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8],從而影響整個腦的場電位P300,影響梗死鼠的學習記憶行為。
神經功能評估可反映腦缺血性損傷的程度,而且與皮質缺血性壞死神經元的數目密切相關[9]。筆者采用Bederson神經功能評估,反映大鼠腦梗死康復訓練前后神經行為方面的改變,發現康復組與自由組及制動組比較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
P300是潛伏期在300 ms左右出現的“晚正向復合波”,能客觀地反映大腦對信息的初步認知功能,其改變與大腦的神經電生理活動改變密切相關,如潛伏期延長反映各種腦病所致的認知功能障礙,而波幅下降則表明大腦對信息加工時有效資源動員的程度降低[10]。筆者研究結果顯示,自由組及制動組P300潛伏期明顯長于康復組,波幅也明顯低于康復組,表明康復訓練促進腦梗死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恢復。
總之,康復訓練的作用可能是多種積極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關于這幾種因素相互間的影響及各種因素對大鼠神經功能改善貢獻的大小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Ernst E. A preview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physiotherapy[J]. Stroke, 1995,25(1):6568.
[2] Koizumi J,YoshidaY,Nakazawa T,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schemic brain edema. A new experimental model of cerebral embolism in rats in which recirculation can be introduced in the ischemic area[J]. Stroke, 1986,16(8):18.
[3] Bederson J B, Pitts L H,Tsuji M, et al.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a neurologic examination[J]. Stroke, 1986,17(3):472476.
[4] Yamaguchi S,Globus H,Knight R T, et al. P3like potential in rats[J]. Electroenceph Chlin Neurophysiol, 1993,88(2):151.
[5] Black J E,Isaacs K R,Anderson B J, et al. Learning causes synaptogenesis, whereas motor activity causes angiogenesis in cerebral cortex of adult rat[J]. Proc Natl Acad Sci, 1990,87:55685572.
[6] 高 謙. 康復訓練促進缺血性腦梗塞后運動恢復的神經基礎研究新進展[J]. 現代康復, 1998,2:544545.
[7] Benecke R,Meyer B U,Freund H J. Reorganization of decreasing motor pathways in patients after hemispherectomy and severe hemispheric lesions demonstrated by magnetic brain stimulation[J]. Exp Brain Res, 1991,83:419426.
[8] 余 茜,李曉紅,吳士明. 運動訓練后腦缺血大鼠學習記憶與健側腦內突觸結構變化的關系[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2,24(7):342399.
痊愈:洼田飲水試驗正常,吞咽障礙評價7級;好轉:洼田飲水試驗為可疑,吞咽障礙評價4~6級;無效:洼田飲水試驗為異常,吞咽障礙評價1~3級。
2結果
32例吞咽障礙的腦梗患者經過系統的護理,吞咽障礙痊愈7例,好轉13例,無效12例,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3吞咽障礙的護理和康復訓練
3.1輕度吞咽障礙的護理①的選擇:進食時,患者能取坐位的盡量取坐位,不能取坐位的取半坐臥位,頭頸部向前微曲,防止食物反流或誤吸;偏癱的患者于患側肩部墊軟枕抬高頭頸部,進食后保持頭頸部抬高30min左右,避免食物向鼻腔逆流。②攝食的護理:患者有輕度吞咽障礙,一般應給予軟食,1次以1湯匙為宜,不要太多,完全咽下去以后再給下一湯匙;患者口腔有問題時,不能直接把食物推到咽部,應把食物推到舌根部,依靠吞咽反射將食物咽下去,選擇糊狀的食物較好,1次1湯匙。
3.2重度吞咽障礙的護理重度吞咽障礙的患者容易誤吸,經口腔進食的可能性較小且風險大,容易因為誤吸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對于此類患者的護理為盡早進行鼻飼,鼻飼時抬高患者床頭30~80cm,胃管的插入長度增加8~10cm,確定胃管在胃內后先注入10~20ml的溫開水,然后以8~10ml/min的速度鼻飼150~250ml準備好的溫流質飲食,鼻飼后保持半臥位不要翻身,防止食物反流,2~3次/d擦洗患者的口腔,防止口腔和肺部感染。溫流質飲食根據人體營養所需的飲食結構合理搭配。
3.3康復訓練①通過發音運動訓練和常規的鼓腮、磕牙、咳嗽、排痰等動作來促進口唇肌肉運動;②用冰棉棒刺激患者的腭弓,增強吞咽反射;③按深呼氣-憋氣-咳出的步驟進行呼吸訓練,提高患者的咳出能力;④吸吮及喉抬高訓練:體驗吸吮及喉抬高感覺,模仿吸吮及喉抬高動作,至中度吸吮力量時進行吸吮,然后立即作喉抬高訓練。
需要治療的是病理性腦萎縮。這種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衰退性疾病,最常見的致病因素有高血壓病、腦梗塞、腦出血、冠心病等。另外,長期飲酒、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病變、維生素缺乏、煤氣或慢性酒精等中毒、腦炎、腦部腫瘤、腦血管畸形、腦外傷、壓力過大等,也可以導致病理性腦萎縮。
病理性的腦萎縮常常表現為頭暈、記憶力逐漸減退,丟三落四,剛吃完飯就不知道吃的什么。定向力判斷下降甚至喪失,出門找不到家,經常忘路。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動作遲緩、手足震顫、行走不穩。嚴重者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多大年紀,有的大小便失禁,長年臥床不起,機體控制能力全面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更大的影響則是給家庭、社會帶來非常大的負擔。所以,不只是中老年人,社會、家庭,也都應對病理性腦萎縮引起高度重視。
防治病理性腦萎縮的關鍵,在于對原發疾病的積極治療和康復訓練。患者應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定期檢查身體。如有明顯癥狀,可以進行康復訓練。如有言語障礙,可加強舌體運動,鍛煉聲帶,強化發音器官功能。訓練內容應形式多樣,饒有趣味,根據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而定。康復訓練關鍵在于堅持,天天學,天天練。也不宜操之過急,過多過重訓練會讓老人承受不起,進而成為一種負擔,影響康復效果。
王老炳一個惡夢醒來時,發現自己右半身活動不靈,想喊叫,舌頭卻像是一夜間長肥了似的,不聽使喚。好在家人發現得早,把他送進醫院。
王老炳患的是急性腦梗死。病情穩定后,醫生告訴他可以在床上做肢體功能訓練了。王老炳老伴認為身體剛好轉幾天,虛得很,急著做什么訓練?等出院后咱慢慢調理、訓練也不遲。王老炳也覺得有道理,就把醫生的話當耳邊風。而鄰床的謝老頭,人家也是腦梗死,幾乎也是同一天入院,人家可是把醫生的話當回事,老老實實地進行訓練。兩個月后,王老炳還在床上“靜養和調理”,而謝老頭早已丟掉手杖出院了。
凝望著謝老頭康復后身輕如燕的身影,愛寫詩的王老炳,竟然大發感嘆:
同是腦梗把情結,
有人康復有人瘸;
康復訓練可恢復,
不聽醫生悔不迭……
那么,腦中風多久進行康復訓練最好呢?我們且聽知名教授的解答吧――
1
腦中風多久就應進行肢體康復訓練?
甘照儒教授:據報道,80%步行功能的恢復是在發病后的前11周,之后恢復的只占5%,手功能的恢復也在14周內。也就是說,腦卒中后,其上下肢功能的恢復大都在3個月內,以后再獲得較大程度的進步和恢復是不可能的。所以腦中風的康復治療要根據病情,越早越好。一般來說,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后即可進行康復治療;腦出血可稍推遲至7~10天左右,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對患者進行早期、科學、合理的床邊康復治療,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殘疾對正常生活的影響。如不早期康復,肢體的運動可呈現異常行走模式,即誤用綜合征或廢用綜合征的形成,如肌肉萎縮、關節攣縮和變形、骨質疏松、直立性低血壓以及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深部靜脈血栓等。因癱瘓引起的繼發障礙,不僅加重了病情,而且給日后康復帶來困難。
2
康復訓練的時間、強度有什么講究?
甘照儒教授:康復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的原則。最好是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按計劃進行,切忌急于求成。一般每周訓練3~5天,每天1~2次,每次約30~40分鐘。運動量應適度,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勞為度,否則會誘發其他疾病,或導致肢體功能障礙加重,從而影響康復過程,達不到肢體功能康復的目的。尤其是因心臟疾病引起的附壁血栓脫落形成腦栓塞的患者,劇烈運動可能會造成栓子脫落而引起再次中風。因此,對這類患者,應該通過口服抗凝藥物、控制房顫等來控制栓子的形成,并且選擇適當的運動,制定出合適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計劃,嚴格控制運動量,同時應將訓練內容納入日常活動之中來進行。
患者有以下情況時不應做康復訓練治療:(1)安靜休息時心率>100次/分,舒張壓>120mmHg(毫米汞柱);收縮壓>195mmHg,有勞累性心絞痛,心功能不全在Ⅱ級以上,重度心律不齊,合并有心肌梗死;(2)上消化道出血;(3)呼吸道感染;(4)腎功能不全;(5)體溫在38oC 以上。
3
一個康復療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價格如何?
甘照儒教授:康復活動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不可能在短期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根據臨床實踐證明,腦中風后其上下肢功能恢復大都在3個月內,也就是說腦中風后功能恢復的最佳時間是3個月內,以后恢復就很緩慢了。所以要想產生良好的鍛煉效果,達到預期的肢體功能康復的目的,必須強調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必須根據已經制訂的計劃進行認真科學地訓練,不能中斷,除非特殊原因不能堅持如病情加重、勞累過度等需要暫時性的休息。有的患者經過康復訓練后恢復很好,回到家后仍需要結合日常生活情況進行康復或不定期到社區醫療點進行維持性康復。至于康復的價格各地定價不一樣,不同的康復項目收費也不一樣(具體按當地的物價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
4
醫院用的康復器械有那些?
甘照儒教授: 1.運動治療:訓練用墊和床,肋木,姿式矯正鏡,常用規格訓練棍和球,常用規格的砂袋和啞鈴,墻拉力器,劃船器,手指肌訓練器,股四頭肌訓練器,前臂旋轉訓練器,滑軟吊環,常用規格的拐杖,常用規格的助行器,助力平行木。
2.其他物理治療:中頻治療儀,低頻脈沖電療機,音頻電療機/超短波治療機,紅外線治療機,生物反饋治療器。
3.作業治療常用器械:沙磨板,插板或插件,螺栓,訓練用球類,日常生活訓練用具,認知功能訓練用具等。
4.功能測評常用器械:關節功能評定裝置,肌力計,其他常用功能測評設備等。
5.言語治療常用器械:錄音機或言語治療機,言語測評和治療用具(實物、圖片、卡片、記錄本),非語言交流用字畫板。
5
家人如何配合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甘照儒教授:在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家屬的積極配合對患者的康復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關系到偏癱患者能否回歸家庭,是否可以重返社會。那么家人應該如何配合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呢?首先,作為患者的家屬,應從感情上對患者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親友的關愛,并及時糾正患者因病或功能障礙所導致的不良的心理反應,幫助其增強戰勝殘疾的信心和勇氣。其次,在協助康復醫師或治療師實施康復訓練時,不應急于求成,應做到耐心、細致和訓練速度得當,以保證其訓練效果。有些患者和家屬心急,患肢稍能活動,就迫不及待地由幾個人扶著強行練走路或爬樓梯,而不注重患者運動模式所處的階段,忽視康復基本動作的訓練,極易損傷膝關節,引起疼痛的發生,影響康復訓練的效果。第三是應學會觀察患者的一些常見病情及殘障變化,在訓練中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分析原因和向康復醫師報告,以避免因某些病情發生變化,卻未能及時報告、處理而導致殘障程度加重和出現意外等。
6
針灸、推拿在中風康復治療中的地位如何?
甘照儒教授:針灸和推拿治療中風歷史悠久,有一定的療效。它可以改善患者的腦血液循環及腦缺氧狀態,對腦組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還能改善患側肢體的血液循環,減輕患側肢體疼痛,降低肌肉張力,防止褥瘡形成,改善患者的康復狀況和心理狀況。但是,針灸、推拿對腦中風來說都不是“特效療法”,不可能對中風尤其是中風的后遺癥有“治愈”作用。不過,這些療法都屬于中國傳統的康復療法,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風康復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中風后的患者,建議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除了藥物治療、現代康復治療外,也可以根據辨證論治應用針灸和推拿治療。
7
活血化淤類中藥物在康復中的地位如何?
甘照儒教授:活血化淤類中藥是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腦中風的有效藥物。由此類藥物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降低血漿黏度和血漿脂質過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不易在動脈堆積形成血栓的作用;并且能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對已生成的動脈壁上的脂質物質能夠有效清除,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為腦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同時能夠增加動脈血流量,提高腦組織的耐缺氧能力,保護血管壁內皮細胞,使其不易受損,預防血栓形成。腦中風是多病因引起的復雜的腦血管性疾病,尤其在腦中風急性期,其特點是“障礙與疾病共存”,所以臨床上應根據腦中風急性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等不同階段的治療重點,采取康復與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并進的個體化方案,這樣可在恢復腦神經系統,改善腦中風癥狀,同時防止腦中風復發,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中風康復中如何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礙?
甘照儒教授:由于中風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多并發癥的“四高一多”疾病,其帶給患者的心理壓力和障礙,比其他疾病要大得多。做好中風患者的心理康復工作,直接關系著患者的整體康復效果。對于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使患者重新回歸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風患者患病后,大部分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影響患者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的能力。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往往出現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有的有精神緊張、煩躁、焦急和恐懼情緒,甚至有絕望、依賴的心理出現。受這些心理狀態的影響,患者往往不會主動進行功能鍛煉,因而偏癱肢體功能恢復差,生活自理能力也差。針對以上情況,首先醫護人員和家屬要給予關心照顧,講明疾病的發展與轉歸,使患者及時轉換角色,增強戰勝疾病、恢復生活能力的信心。其次對患者要有耐心,要說服開導,消除疑慮及恐懼,振作精神。要讓患者了解疾病的恢復過程,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鍛煉措施,循序漸進地進行科學鍛煉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應特別注意幫助其克服被動地依賴于他人的心態,在講清道理的同時積極鼓勵其自主活動,并指導其進行主動活動。必要時可請一些恢復好、精神狀態好的患者,講體會、談感受。由于每個人的病情程度及體質不同,其偏癱后肢體功能的恢復不可能都處在同一水平上,有先有后,但只要堅持科學的功能訓練,就有可能最終得到康復,重新回歸社會,成為有用之人。
9
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康復訓練機構有哪些?
甘照儒教授: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康復訓練機構有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附屬博愛醫院,國內各大醫院的康復醫學科如中國人民總醫院康復科、北京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科、北京宣武醫院康復科、北京協和醫院康復科、上海中山醫院康復科、上海華山醫院康復科、廣州中山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華東邵逸夫醫院協作病區康復醫學功能訓練大廳、武漢同濟醫院康復科、中南大學附屬湘雅醫院康復科、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康復醫學科、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康復科、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康復科、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康復科、廣西區江濱醫院康復醫學科、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康復病區等。
10
中風康復期間應注意哪些問題?
金永壽教授: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應注意的問題不同。被動運動如按摩患肢,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維持關節韌帶活動度,減輕肌肉痙攣。每日2次,每次30分鐘。主動運動從單個關節運動開始,直至多關節運動,運動時盡可能帶動患肢一起活動;可由家屬協助。有失語或構音、吞咽障礙時就需要進行相應康復治療。另外心理治療也很重要。
注意遵守以下原則:持之以恒,每日至少鍛煉1次;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運動的難度和運動量;因人而異,要根據各自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和活動量;勞逸結合,不能急于求成,防止心跳過快及心律紊亂、血壓過高;加強正常肢體及軀干功能的鍛煉,以代償殘肢功能;預防廢用綜合征,要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置,做到手指關節應伸展、稍曲,肘關節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伸髖、膝關節,踝關節稍背屈,在下肢外側部放沙袋支撐防止外旋;在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要學習使用輔助裝置及簡單工具如手杖等。可適當配合針灸、氣功、按摩、水療、溫熱療、超聲波、低中頻電療、生物反饋等理療,促進功能恢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