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第1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內容摘要: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期,如何能夠順利保證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國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成為政府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中國經濟制度改革的歷程,然后就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存在的監督問題及國外相關經驗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實施法律監管的路徑。

關鍵詞: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 投資 法律監管 制度構思

在人口紅利時代結束之后,內部經濟進入一種疲軟狀態,內部消費成了一個自身需要維持的問題,而外部貿易的方式,往往受到政治和軍事等國際因素的限制,成為一種不能夠過分依賴的方式。因此需要進行投資方面的建設,以此來推動經濟的增長,而這一措施,在經濟改革之中的中國,還需要很多的輔助工作來完成。

中國經濟制度改革歷程

(一)公有制為主導的起步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呈現一種宏觀調控為主導的特點,這一點是這三十五年改革的基礎理論所在。1984年中國政府頒布的文件《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這種改革的目標是打破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一種市場為主導的商品經濟社會秩序。在政府的主導下,中國經濟體制的探索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步。到1987年,中國首個證券交易所成立,標志著中國的市場化經濟,走上了新的臺階(李新、劉曉丹,2006)。在這期間,政府投資于國內建設,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建設國家基礎設施。這一時期的國家財政,在對國家建設方面所做的貢獻,不是以刺激經濟增長為目的,而是一種引導。

最初的經濟改革是較為順利的。中國經濟在經過大膽而細致的改革探索之后,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期。國有企業在全國經濟體系之中,起到了旗艦一樣的作用,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方向,提供了特殊時期的特殊力量。

(二)非公有制經濟的慢進

肯定非有公有制經濟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的經濟改革探索者而言,是一種嘗試和進步。中國一直堅持在政治和經濟兩個領域,強調社會主義的公平和民主,這樣的經濟體系建設,限定了其改革范圍必須要在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指導其他經濟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漢斯約爾格·赫爾、潘德平,2008)。

非公有制經濟形式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中,逐漸活躍起來。只是,筆者認為這種活躍是小心翼翼的,這種進入也是一種“慢進”。時至今日,中國的經濟總量當中,國有經濟所占的比重,也遠遠大于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尤其是在關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域,比如公路、航空、三峽大壩等重要的耗資巨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方面,更是嚴格限制民間私有資本和其他非公有制資本的進入,理論上講,是出于政治安全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個擔憂點。

(三)國家基礎建設投資為主力的部署

截止到2007年,中國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占到了全國經濟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一點七,超過了國有經濟所占比重(蘇金生,2010)。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經濟體系之中,國有經濟喪失了主導地位。在經濟改革之中,并非數量上的優勢是經濟控制的根本所在,而是在于這種經濟的投資,是否具有長遠的戰略性價值。對于中國而言,對能源、航天等方面的資源控制,其重要性遠遠比控制更多物質價值的非戰略基礎性資源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所探討的重點也將放在對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一種規整,這一規整,關系到國計民生。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監管的缺失及國外經驗借鑒

(一)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監管缺乏

在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目標之中,“穩定增長”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當人民內部市場消費和國外市場的不景氣成為大的經濟環境前提下,保證政府基礎設施的投資刺激,擴大就業,刺激經濟消費增長點,成為我們不多的選擇點之一。但是,這種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投資,卻缺乏必要的監管,成為經濟制度建設之中的硬傷。

據新浪新聞報道,中國大型的基礎設施所引發的事故,在最近四年之內,造成了近千人死亡,損失更是慘重。最近一次的哈爾濱橋斷事件,造成3死5傷的嚴重后果,只是最近幾年中國各地,見諸報端的基礎設施事故之中很小的一部分。從全國的經濟發展大局來看,這起事故并沒有對整體的經濟造成創傷,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事件,對于國民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心理影響,是決定性的。筆者隨機對22人進行了調查,絕大多數人對當下國家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做法,是支持和理解的,但是對于國家在實踐中,投資建設基礎設施的效果,持保留意見的態度。如果不能夠完善必要的監督,不能夠保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利國利民,就不支持建設。

2012年10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疲軟的外貿和實體經濟數據成為國家新一輪基礎設施投資的依據。經濟學界普遍認為,在新一輪的保增長過程中,中國政府加強政府投資主體控制地位,將投資大量集中在公共基礎設施,尤其是長遠設施的建設之中(歐陽嵐,2005)。筆者認為,在這樣的投資過程中,從政策的出臺到實施,往往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和快速性。大量的資金在市場中流通,由政府作為主導,這實際上是政府在通過宏觀調控,對經濟進行一種積極影響。而這個快速化的過程,往往缺乏及時有效的配套制度進行規制,因此,基于中國現有經濟體制的弊端,這樣的投資,有可能在經濟和政治上受到雙重的損失。

(二)國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監管經驗

世界經濟危機和次貸危機之后,世界范圍內對于政府為主導的宏觀調控機制,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在歐洲,尤其是經濟發達程度相對落后的東歐國家,對宏觀調控政策有著較深的體會。希臘經濟在關鍵時刻,是將希臘國內的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作為政府保證國內就業率不超過紅線的手段來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希臘政府面臨的一系列政策上的困境。盡管人們認為,希臘沒有完全從經濟危機和國家破產的陰影之中走出來,但是也應看到希臘在擴大就業等方面,由政府主導的采取有效的經濟投資措施,所達到的效果和目標,以及在采取措施過程之中,所匹配的相關制度措施,對中國而言,是一種經驗借鑒。筆者注意到,希臘政府在推動國內基礎建設投資措施的實施當中,嚴格依照法律程序進行,將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納入到國內現有法律體系的監管之下,而不是繼續由國家主導推動(黃元元,2000)。資金進入市場之后,就是市場運轉的元素,而政府的參與,很大程度上將回到這一運轉,違背市場的運行規律。政府的宏觀調控,要有適當的度,而不是政府取代市場成為規律的主導者。

美國經濟也并不理想,除施壓人民幣升值之外,美國也注重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安中仁,2003)。有媒體報道稱,在2012-2013年度的美國財政預算報告之中,美國加強了對國內基礎設施和軍費的開支。從廣義上而言,軍費的開支拋卻政治因素而言,筆者認為也屬于基礎設施投資。美國具有不同于中國的政治制度,兩國的比較不能說明彼此在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態度高度,但共同的一點是,美國的財政預算方案比中國的更為嚴格,其制定和審核時間,都是漫長而嚴格的。這些國家財政資金進入到實施過程之中,將會接受來自各個方面的監督和約束,比如美國各個州有自主的監督權力,美國的民間機構也具有相應的檢驗機制,對于國家財政的基礎設施投資監督,就目前來看,在世界上是排名前列的。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法律監管思路

(一)投資決策的民主監督

面對中國政府四萬億的救市資金投入,有很多人認為這說明中國政府依舊癡迷于大規模的投入資金建設基礎設施,這是不理智的。盡管也有專家指出,中國是一個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發展中國家,目前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只是滿足發展過程之中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政府投入是巨大潛力的一部分,不會對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甚至有專家認為,在目前的中國消費內需市場,依舊存在較大的需求空間,這一空間就是適合由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喻永昌,1997)。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只是過去的經驗證明了,政府大規模地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其美好的動機,并沒有完全實現刺激經濟增長的目標,反而出現了經濟虛假膨脹的副作用。這樣的資金投入,不但存在經濟整體發展的膨脹風險,也同樣不能克服市場對本身對資金吸收能力的缺失這一弱點。據統計,中國為保持增長,近幾年來對大型基礎設施投入資金,導致建筑材料價格上漲,間接成為房價屢控不止的因素。因此,一些民間分析人士認為,政府應該放開綁架市場的政策決定,將解決市場問題的根本復原到市場本身之中。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僅僅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是不行的,還要從政治上探討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中國的投資決策不足夠民主開放化。國家財政的資金投入開支,要經過一個專業而民主的過程。中國三峽大壩的建設,是中國民主決議投資的一個典型代表,盡管社會上對這一投資本身,還存在一些懷疑,比如近來的報道之中,有人認為三峽工程的投入,影響到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當地的地質環境。但是就這一投資本身的決策過程而言,是民主的。這樣的投資,首先確保了國家在對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大眾能夠對國家的投資建設做一肯定的評價。其次,民主的投資可能有損于效率,但是能夠保證資金運作的安全和有效。

(二)投資落實過程的監督

如果說對決策過程的監督,是依靠制度和政策,對于民主政治出發點的考慮,那么,對于資金的運作,則更多的出于對技術的考慮。資金的運作,必須要有一個會計意義上的嚴格程序。我國當前重大的貪污案件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暴露在有關建設領域。國家用于基礎建設的資金,往往并不是由專業的工程或經濟專家進行操作,而是由政治人員進行操作。這些人盡管在管理方面有著很深厚的功底,但是,對于市場經濟的認識,還處于一種較為初級原始的階段(吳敬璉,2004)。實際上中國并不缺乏政府采購和競標之類的法律,但是,相對而言,中國局限于政治能動性較為強大的現狀,官員對于資金運作的能力,不能夠保證資金的高效受益。因此,筆者認為很有必要通過立法或相關單位內部規則制定,來保證國家大量資金安全地進入和高效地運作。

結論

對投資的監管,是多個方面的,但是其核心監管應當是法制監管,應當將法律作為國家投資的根本保障,而不是將監督寄希望于政策和人。中國目前有很多的國家投資,往往缺乏監管,因為這些資金的運作者自身,正是人們所看到的資金使用者本身。目前法律所規定的監管制度,其制定者甚至也是政府自身。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現有的法律監管體系,能夠按照制度設計的初衷,將監督的目的實現?

法律監管的體系制度,并非是簡單的立法所能夠完成的。立法本身是一個抽象而復雜的工作,更是一個漫長的工作,不能夠簡單地立法就希望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將立法,放置到更大的視野之中,作為根本性的問題去審視。在此之前,技術人員的培養、施工過程的嚴密監督、責任制度的劃分明確等,都是需要政府積極考慮的。

參考文獻

1.李新,劉曉丹.轉型國家經濟改革的經驗教訓及其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J].俄羅斯研究,2006(4)

2.漢斯約爾格·赫爾,潘德平.從金融角度分析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J].財經科學,2008(12)

3.蘇金生.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時代要求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J].信息通信技術,2010(3)

4.歐陽嵐.關于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的思考[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5.黃元元.國家知識基礎設施建設芻議[J].華東經濟管理,2000(4)

6.安中仁.私營力量參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研究[J].中國水利,2003(12)

第2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摘要: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甚至成為制約現代城市發展的瓶頸。究其原因,在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投融資渠道不足。本文對傳統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BOT、TOT、PFI以及新興的ABS、PPP等形式進行比較研究,以對拓寬基礎設施投融資渠道進行探討。

關鍵詞:基礎設施;城市;項目融資

作者簡介:吳時舫(1968-),女,襄樊學院經濟與管理學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綠色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8)10-0038-03

我國正處于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產業化與市場化的進程之中,由于企業的市場參與所帶來的投資主體多元化, 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商業融資手段的不斷完善,為融資手段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城市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以人為主體,以自然環境為依托,以經濟活動為基本內容,按自身規律不斷運轉,社會聯系極為緊密的有機整體;是人類集中,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空間資源和智力資源,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載體;是設施建設、經營、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社會實體。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甚至成為制約現代城市發展的瓶頸。究其原因,在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投融資渠道不足。對傳統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BOT、TOT、PFI以及新興的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伙制)等形式進行比較研究,對拓寬基礎設施投融資渠道進行探討是必要的。

一、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資方式

BOT意為“建設―經營―轉讓”,實質上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BOT最本質的特點是使私營企業資金用于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其典型形式是:項目所在地政府授予一家或幾家投資人所組成的項目公司特許權利――就某項特定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籌資建設,在約定的期限內經營管理,并通過項目經營收入償還債務和獲取投資回報。約定期滿后,項目設施無償轉讓給項目所在地政府,項目設施的所有權最終歸屬于政府,因此,BOT模式有時也被稱為“暫時私有化”過程。

簡而言之,BOT一詞是對一個項目投融資建設、經營回報、無償轉讓的經濟活動全過程典型特征的簡要概括。BOT方式不僅是一個融資的協議,而且還是一個長期專業化的協議。在協議的基礎上,公私雙方建立起伙伴關系,并向公眾提供經濟、高效的服務。

20世紀70年代后,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政府的財政預算越來越緊張,而面對的基礎設施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由政府充當基礎設施投資主體越來越困難。BOT方式作為一種新的投融資方式,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滿足了普遍性的內在需求。各國都開始運用這種新的模式進行城市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英法海峽隧道、馬來西亞南北高速公路、我國第一個正式批準的BOT試點項目――廣西來賓電廠等。

BOT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操作過程復雜,中間環節較多,涉及到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諸多問題,需要通過規范的運作程序和比較完善的特許協議來規避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在BOT項目中,最重要的是資金的融資方式、風險的分擔、資金的結構、回報率的確認以及政府與項目公司各自的地位等問題,這關系到項目的成功與否和雙方合作關系的長久維持。此外,BOT項目需嚴格控制工程的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BOT模式適用于那些投資額巨大、投資回收期長、建成后具有穩定收益的建設項目。經營性政府工程,如污水處理廠、發電站、高速公路、鐵路等公共設施具備這一特點。通過BOT模式,政府得以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利用民間資本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減少項目建設的初始投入,將有限資金投入到更多的領域。目前,BOT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應用較為廣泛,已成為經營性城建項目中一種較為成熟和有效的融資模式。

二、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融資方式

ABS是以項目所屬的資產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具體而言,它是以項目所擁有的資產為基礎,以項目資產可以帶來的預期收益為保證,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的一種項目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的特點在于通過其特有的信用等級提高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級較低的項目照樣可以進入國際高檔債券市場,利用該市場信用等級高、債券安全性和流動性高、債券利率低的優勢,大幅度降低項目融資成本。

同其他融資方式相比,ABS證券可以不受項目原始權益人自身條件的限制,繞開一些客觀存在的壁壘,籌集大量資金,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其優勢具體表現在:(1)政府通過授權機構投資某些基礎設施項目,通過特設信托機構發行ABS證券融資,用這些設施的未來收益償還債務,可以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刺激經濟增長。這樣,政府不需用自身的信用為債券的償還進行擔保,不受征稅能力、財政預算(如發行債券)法規約束,不會增加財政負擔,緩解了財政資金壓力。(2)采用ABS方式融資,雖然在債券的發行期內項目的資產所有權歸SPV所有,但項目的資產運營和決策權依然歸原始權益人所有。因此,在運用ABS方式融資時,不必擔心項目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項目被外商所控制和利用。這是BOT融資所不具備的。(3)發債者與投資者純粹是債權債務關系,并不改變項目的所有權益。因而,避免了項目被投資者控制,保證了基礎設施運營產生的利潤不會大幅度外流。作為業主的政府無需為項目的投資回報做出承諾和安排。(4)減輕了銀行信貸負擔,有利于優化融資結構,分散投資風險,也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更廣的投資渠道。

三、TOT(Transfer-Operation-Transfer)融資方式

TOT意為“轉讓――經營――轉讓”,此模式是指通過出售現有投產項目在一定期限內的現金流量,從而獲得資金

來建設新項目的一種融資方式。在約定的時間內,投資者擁有該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通過該資產取得現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資和合理的回報后,再將該資產的產權和經營權無償轉交給原產權所有人。

TOT模式與BOT模式不同在于:TOT模式是投資者購買已經建成項目,政府獲得此資金建設新項目,而BOT是投資者通過建成項目,從而得到政府的特許經營權的一種融資模式。

四、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融資方式

PFI意為私人主動融資,是指私營企業或私有機構利用自己在資金、人員、設備、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主動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建設、經營。在此模式下,私營企業與私有機構組建的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的設計、開發、融資和建設,項目公司把項目出售給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

PFI模式與BOT模式的區別在于:PFI實行全面制,人包括咨詢公司、設計院、監理公司和建筑管理公司,由這些人實施并完成項目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等,同時PFI模式并不完全遵循BOT的3個過程:建設――經營――轉讓。根據資金回收方式不同,PFI模式可以分為三類:

(1)獨立運作型。基礎設施項目開發,遵循“建設――經營――轉讓”3個過程,在遵循有關法律基礎上,PFI公司獨立經營、自行收費、自負盈虧,項目期滿后轉交政府。

(2)建設轉讓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以后,政府根據所提供服務的數量等情況,向PFI公司購買項目經營權,不遵循“建設――經營――轉讓”3個過程,但在一定期限內,PFI公司負有對項目進行維修管理的責任。

(3)綜合運營型。對于特殊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由政府進行部分投資,數量因項目性質和規模不同而不同,資金回收方式以及其它有關事項雙方在合同中規定,這類項目有時也稱為“官民協同項目”。

五、 PPP(Private-Public-Project) 融資方式

PPP即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營利性企業和非營利性企業以某個項目為基礎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的模式。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單獨行動更有利的結果。合作各方參與某個項目時,政府并不是把項目的責任全部轉移給私人企業,而是由參與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和融資風險。

PPP是一個完整的項目融資概念,其最原始的形式是在1985-1990年備受關注的BOT模式。較早的、比較正式的PPP模式出現在1992年英國保守黨政府提出的“私人融資計劃”(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中。當時,PFI模式大多用于運輸部門的建設(在英國曾高達85%)。但是現在,作為PFI的后繼者,PPP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

確切地說,PPP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系列可能的選擇,如服務或者管理合同、計劃―建設、計劃―建設―運營,等等。這些不同的形式具有一些共同之處:(1)希望轉移更多的風險到私人部門;(2)提高工程項目的成本利用效率;(3)提高對社區使用者的收費效率和水平。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綜合服務的物質載體,是城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城市現代化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融資模式只是從形式上對資金需求給予基本保證,但要從根本上克服資金短缺的瓶頸,除了要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種方式、多方面籌集資金之外,還要積極進行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內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才能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模式的順利推行提供制度保障,應放松準入限制,促使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以政府為主體、民間和外資積極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競爭機制。

參考文獻:

[1] 鄧淑蓮.中國基礎設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07).

第3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Abstract: The Common Framework of Indicators System in Budge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vides the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indicators system given by the document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befor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added and refined the indicators to improve the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關鍵詞: 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績效評價;指標

Key words: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icators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0-0232-05

0 引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往往存在盲目擴大投資、資源浪費現象。科學合理地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政府投資效益成為財政部門亟待解決問題。顯然,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工作對于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效益有著重要作用。

然而現階段績效評價工作中,評價指標過于單一,不能全面反映項目建設以及運作效果的實際績效情況,限制了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深度推進。本研究通過收集整理相關實踐資料結合相關文獻,在《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框架》(財預[2013]53號)(以下簡稱“《53號文》”)基礎上,對指標進行補充與細化,歸納出四層級績效評價指標。

1 相關文獻綜述

1.1 績效評價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作用研究現狀

Kenneth認為,績效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評價的結果能夠客觀的反映項目建設中的管理能力、效率以及運營期間項目向社會提供的服務質量等情況[1]。Osborne等認為績效評價能夠將以往對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只注重過程向以建設成果價值轉向[2]。柯洪將“績效評價”的概念進行分解,認為“績”反映了項目的結果情況,而 “效”則側重于過程 [3]。另一方面,部分學者還認識到,績效評價對提高以后同類項目的績效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尹貽林等認為績效評價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效果的尺度[4]。朱衍強研究發現,完善的績效評價工作對我國政府公共粗獷性建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

可見,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進行績效評價,不僅能夠反映出項目的實際建設情況,更能為下一個建設項目提供經驗教訓,明確績效改進的方向。

1.2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基本原則

對于績效評價基本原則的探討,國內外學者均作了較為豐富的研究。James認為績效評價應以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成果為標準,從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成本費用投入為標準來評價政府績效的經濟行為[6]。這些學者較為明確地指出了績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認為績效評價應從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創新等方面進行,但沒有考慮到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本身建設技術特性。鮑良等人認為績效評價工作應立足于項目建設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可行性研究到項目投入運作[7]。

在此基礎上,陳工等認為績效評價結果導向不再是簡單的產出考評,而是考慮效果情況的結果考評[8]。因此,在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進行評價時,還應注重技術層面的評價。

1.3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的指標對于待評價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的實質性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定在績效評價中非常關鍵。Owen提出了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績效管理著名的“3E”目標,及Economy 、Efficiency和 Effectiveness[9]。Robert等學者發明了平衡計分卡,通過設置相關財務指標來評價行動所產生的結果[10]。孫健針認為對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應充分反應出項目的效果[11],從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出發選取合適的指標已完成指標體系的構建[12]。

2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2.1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補充

本文在《53號文》給出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從投入、過程、產出、效果情況四個方面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指標進行補充。

2.1.1 投入階段指標的完善

《53號文》從項目立項以及資金落實兩個層面對投入階段的績效情況設置相應的指標。實踐中,建設項目前期還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包括明確項目選址與建設用地,基礎建設項目設計,明確項目建設目標,建設總體規劃等內容。同時,建設項目地質勘查,項目招投標工作的組織也是項目投入階段的重要工作。

除此之外,《53號文》從資金到位情況角度考察了建設項目的資金落實情況,實踐中,資金到位的前提是資金的籌集或申請,同時自己落實后如何分配也是項目投入階段資金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考慮到實際項目前期對資金管理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將投入階段的三級指標進行補充。如圖1所示。

2.1.2 過程階段指標的完善

《53號文》在對項目建設過程進行績效評價設置了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兩種二級指標。對于業務管理,《53號文》從管理制度、制度執行以及項目質量三個層面設置相應的次級指標。

實踐中,除管理制度,質量目標,合同管理等內容也應是評價重點。并且設計文件是項目管理中的重要依據,其提供了較為完備的項目建設目標規劃,詳細的設計方案等內容,為項目的合同管理、進度控制等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礎;對于財務管理內容,《53號令》給出了有關制度方面的指標,實踐中,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類似,所有制度功能的發揮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因此在該指標下,增加組織機構的次級指標,并保留《53號文》給出的三個指標。如圖2所示。

2.1.3 產出階段的指標完善

《53號文》在產出階段設置“項目產出”一個二級指標,并分別從完成結果、時間、成本以及質量四個層面設置相應的次級指標。

除此之外,安全與環保等也是現代項目建設所追求的目標。因此,在項目產出階段添加安全、環保以及節能等三方面的指標。如圖3所示。

2.1.4 效果階段的指標完善

《53號文》在考察項目建設完成后的效果時,從項目的經濟性、社會性、環保性等方面選取了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五個具體指標,也是廣泛應用于項目效益績效評價的指標,因此,本文保留《53號文》給出的指標。如圖4所示。

2.2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四級指標構建

為了進一步完善《53號文》的共性指標體系,需在三級指標基礎上進行四級指標的開發。

通過對相關文獻以及實踐經驗進行指標開發,具體開發過程如表1所示。

通過對上述四級指標來源的統計情況,可以發現大部分指標的統計頻數是2及2以上,可作為指標集的指標,通過對三級指標的細化,得到四級指標,自此,得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初始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3 結論

本研究基于《53號文》的相關規定,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對《53號文》給出的指標體系框架進行了補充,以保證其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結合相關文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進行了進一步拓展,使指標更具有針對性。通過三級指標的完善與四級指標的拓展,保證了所建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績效評價初始指標集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提高了績效評價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P. Kenneth Prewitt. Principles of American Government[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5.

[2]Osborne,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From the Schoolhouse to Statehouse[M]. Mass: Addison-Wesley, 1992.

[3]柯洪.基于企業代建模式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4]杜亞靈,尹貽林.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08(2):13-17.

[5]朱衍強.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績效評價[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6]James Q, Wilson B. 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M].Basic Books Inc ,1989.

[7]鮑良,楊玉林.公共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研究與發展[J].資源與產業,2010,10(2):54-56.

[8]安秀梅.政府公共支出績效評估的基本理念[J].中國行政管理,2007(3):34-37.

[9]陳工,袁星侯.財政支出管理與績效評價[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10]Owen E, Hughes.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M].United Kingdom,21 February,1994.

[11]Robert S K, David P 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1996.

[12]孫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應用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4.

[13]吳建南,劉佳.構建基于邏輯模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以農業財政支出為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2):69-74.

[14]蘇頌平,陳秀毅.醫院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當代經濟,2012(5):24-25.

[15]張新宇.淺析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的指標和標準[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99-101.

[16]郭璐瑤.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17]叢樹,海周煒,于寧.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貿經濟,2005(3):37-41.

第4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一、牢固確立充分利用市場資源,集中優勢打短促突擊殲滅戰的指導思想

市場是社會資源配置的基礎,市場競爭實質上也是資源配置利用能力的較量。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要實現高速度建設、高質量取勝,必須面向市場,配置資源,武裝自己,發展自己。既要向市場要任務、要資金、要設備、要物資,也要向市場要人才、耍信息、要技術、要產權。要堅持“知識化競爭、高層次公關、專家型投標、精兵強將干活”的策略,依靠科學和知識、智慧和意志、汗水與真誠、質量與信譽,占領市場,擴大份額,在進一步鞏固現有施工領域的基礎上,全力以赴擴大工程經營成果,千方百計構筑以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為依托的經營大格局。

平攤兵力、分散資源不可能創造高速度;小別、鬧、墨守陳規不可能謀求大發展;等、靠、要更是坐以待斃。要加快,就必須短促突擊,集中優勢打殲滅戰;要發展,就必須提高效率,縮短工期,加速項目循環。只有堅持摒棄占項目、養隊伍、均資源、拖時間的陋習;徹底杜絕四面出擊、到處告急的現象發生;統籌安排,精心組織,速戰速決,出奇制勝,才能夠贏得時間,爭取主動。

二、全面推行精干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權責明確、層次清晰的管理體制;政令暢通、規范有序的運行機制;素質過硬、優勢突出的作業隊伍是干好在建工程,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必要前提。

在管理模式的設定上,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精干高效、均衡適度的原則,在不留管-理真空和責任死角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壓縮機構,裁減人員,提倡一人多崗,一專多能;二是鏈條清晰、一桿到底的原則,構筑起一個權責分明、統一協調的豎向垂直指揮系統,避免層次重疊、剝皮過重、扯皮過多的現象,確保企業戰略意圖和項目責任目標能夠全面落實,貫徹到底;三是職工擇業,服從市場的原則,破除崗位和技能不分,安置與配置不清的傳統觀念,變企業安置為市場配置,在強化基礎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做到市場需要什么就要去干什么,就要會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絕不允許以工種(專業)不對口拒絕就業或包工隊干活,內部職工放假歇業的情況發生。

在項目的組織管理上,要形成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科學的操作規程。堅持嚴格標準、公開競爭、擇優上崗,抓好項目經理的優選配置;堅持精干高效、動態配置、有序運行,規范項目管理運行機制;堅持綜合測算、分級負責、合同約束,強化項目管理效益責任制;堅持制度化管理、系統化控制、標準化作業,加強項目施工管理。扎扎實實地把企業的項目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在作業層建設上,要充分利用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工程增多的有利時機,盡快配置必要的設備、設施、迅速組建與企業資質主營兼營項目相配套的專業化施工作業隊。公開競爭,優選隊長、副隊長,加快培育領工員、技師、高級技師、特殊工種和缺門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能攻善戰、技術熟練、裝備先進的骨干作業隊伍。

三、努力營造快速、優質、豐產、低耗的決戰氛圍

高起點進入,高速度建設的決戰姿態;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的質量意識;高效益產出、低成本投入的創業理念是當前施工企業抓住新機遇,實現大發展的最佳戰略選擇。

快速,就是要堅持爭分奪秒。快速突破、快速轉場、快出效益的原則。工程一旦中標,就要快速安排部署,快速集結隊伍,快速調配資源,快速準備、快速建設、快速流動,通過科學的組織管理,依靠科技進步,創造一流的建設速度,擴展速度效應,搶時間、搶工期、搶市場、爭效益。

優質,就是要認真貫徹執行ISO9000標準,全面加強質量管理。通過完善和落實技術交底制度、培訓上崗制度、樣板引路制度、施工掛牌制度、過程三檢制度、質量否決制度、文件記錄制度和成品保護制度。按制度管理,按標準作業,按規落施工,一次成優,依靠一流的工程質量,擴展信譽,擴大份額。

豐產,就是改變企業廣種薄收或只種不收的現象,下大力氣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不能只單純追求量的擴張,重要的是轉變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方式,切實提高產值收益率。

低耗,就是要從源頭抓起,從點滴做起,精打細算,精耕細作,減少浪費,降低消耗,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四、廣泛掀起學邯鋼、抓成本、增效益的施工熱潮

市場競爭,效益為本。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高枝,爭魁首、至關重要的是緊緊抓住成本這個“牛鼻子”不放手,抓住效益這個中心不動搖,抓住成本否決這個關鍵不留情,這是邯鋼經驗的精髓,也是加快積累和發展的關鍵。施工企業只有真學真抓,才能真出成果。

一是建立科學的成本目標體系。即堅持以施工工序、操作工藝、規范標準為依據,建立科學的成本費用模式;以數量、效率、質量為主線,建立成本價值指標體系;以工程項目和隊、班組為對象,建立成本責任體系。并區別不同情況及時修訂各種消耗定額標準,做到支出有尺度、消耗有標準、考核有依據。

二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領導制度、科目負責制度、經濟活動分析制度和責任考核制度。抓住大頭降成本,點滴人手抓節約,多頭審查把關,依約結算付款,千方百計收錢。

三是強化基礎工作。主要是定額管理工作,成本費用支出的有關標準、計量工作,工程隊及班組的核算工作,專業人員的配備、培訓工作,以及責任制為核心的專項管理工作。

五、全力構筑黨政工團共同圍繞中心工作,發揮優勢,臺力攻堅的項目管理新格局搶占大市場,實現大發展,既是施工企業當前最大的政治,也是首當其沖的中心工作。企業黨政領導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在承攬工程任務上,放在抓好在建工程的管理上,放在加速發展的戰略目標上。認清形勢,把握大局,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從企業生存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各級指揮員要靠前指揮,精心組織,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重點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管理控制,推進科學進步,搞好協調督促和保障服務。黨群系統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深入發動群眾,掀起施工。在會戰中培養、考核干部。著力抓好黨員創崗建區活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活動和青年突擊隊活動。特別要圍繞重點工程,深入開展“五比”勞動競賽;圍繞難點、攻堅工程開展突擊賽、攻堅賽;圍繞管理和技術中的薄弱環節,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和技術攻關,組織職工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把勞動競賽引向深入。開創黨政工團齊心協力,發揮各自優勢,帶領職工攻堅克險,拚搏奉獻,決戰決勝,加快發展的新局面。

六、不斷抓好基地建設,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永恒主題

加強基地建設,既是各級領導干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基礎工程。分散、流動、艱苦是施工企業的基本特點,越是困難,越是條件艱苦,越是大干快上,就越需要關心職工疾苦,改善職工文化教育和生活條件,妥善解決職工群眾的醫、食、住、行。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尤其要把加強基地建設作為企業全面建設的永恒主題,因地制宜,常抓不懈,常建常新,持之以恒。

一是抓好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既要繼續貫徹企業、項目、工程隊多級投入的原則,確保基地基本需要;也要就地取材,勤儉持家,管好、用好器材設施,減少費用開支。

第5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技術;課程建設;計算機基礎教育

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具體任務,并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能否滿足社會的現實需求。因此,在課程建設中需要結合高校自身情況并堅持以需求導向型的原則。

1財經類高校的學科門類及本科生就業情況

與理工科大學和綜合性大學相比,財經類高校有著鮮明的學科和專業特色,并體現于本科生在學科和專業的分布上。以上海財經大學2007年本科招生計劃為例,1600多名學生分布在34個專業(方向)中,對招生數據進一步歸類和匯總,各大學科門類的學生分布如表1所示。表中數據所反映的學科和專業特色在財經類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財經類高校中,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的學生所占比例一般高達80%左右。其中經濟學覆蓋理論經濟和應用經濟兩個一級學科;在管理學中,以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的學生為主,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的學生所占比例則相對較小。因此,培養社會需要的經管類人才是財經類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前,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與高校的學科和專業特色有著密切的聯系。以上海財經大學2008年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如表2所示),表中數據較代表性地說明了財經類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行業流向。其中超過70%的學生就業于以金融、會計師和咨詢業為主的服務業。同時也說明,服務業對財經類高校培養的經管類學生有著較高的認同度和較大的需求。因此,了解和分析服務行業用人單位對經管類人才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需求將為財經類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方向。

2經管類人才應用數據庫技術的社會需求

高校教學應該面向社會需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有助于創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建設模式。因此,在財經類高校的“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中,有必要了解和分析社會(尤其是服務行業)對經管類專業人才應用數據庫技術的實際需求。

在前程無憂和中華英才等招聘網站上,我們以Access、SQL Server、Oracle為搜索關鍵字,對“數據庫技術與應用”相關職位描述進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將用人單位對數據庫技術的應用需求歸納為2類:第1類是利用數據庫技術及工具開發信息系統;第2類是利用數據庫技術及工具進行業務分析。其中,第1類需求絕大多數是針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而第2類需求中面向經管類專業的占了50%左右,服務行業對第2類需求較強。

事實上,數據庫技術的上述兩種應用需求與其本身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之前,數據庫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為了解決基礎業務數據的收集和管理問題,相應地體現為信息系統開發。但隨著互聯網尤其是萬維網、條形碼、智能卡、自助服務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信息系統開發經驗的日益成熟,業務數據的收集成本越來越低、收集效率越來越高,出現了海量業務數據。盡管人們曾經試圖利用決策支持系統、經理信息系統等技術來提高業務數據對管理決策的支持力度,但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現實工具。直至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及報表工具的成熟并與傳統數據庫技術相融合,業務數據對管理決策的支持價值才逐漸得到重視和利用,面向業務分析的數據庫技術應用需求也隨之運應而生。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歸納出如下結論:在財經類高校“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中,有必要將“面向業務分析”作為課程建設的新方向。

3基于計算機基礎教學新理念的課程建設

計算機基礎教學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與方法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各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有關問題”已成為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共識[1-3]。

但在現實中,“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主要沿用的是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大都以信息系統開發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并將數據庫原理、數據庫設計和優化、信息系統開發過程等作為相應的教學重點;而只將數據庫技術在業務分析中的應用作為一般要求,或者說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為了滿足經管類人才應用數據庫技術分析業務的社會需求,有必要在課程建設目標、授課和實驗平臺、教學內容、實驗數據庫等方面對課程進行創新性實踐。

首先,調整課程建設目標。結合數據庫技術在業務分析中的新應用以及經管類專業人才應用數據庫技術的社會需求,我們將課程建設目標描述為:堅持“較全面介紹關系數據庫基本理論”的原則,使學生在理解關系數據庫中的數據組織形式、數據之間的邏輯聯系及聯系方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掌握基于關系數據庫技術的數據分析方法;培養學生熟練使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RDBMS)軟件提取數據、加工數據和對數據進行組織輸出的實踐能力,以滿足經管類專業學生利用數據庫技術進行業務數據綜合分析和展示分析結果的社會需求。

其次,選擇具有易操作性和易實施性的授課和實驗平臺。經管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及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都較為基礎,因此,教師在授課和實驗平臺的選擇上應該注重易操作性和易實施性。相對于DB2、Oracle和SQL Server等大中型RDBMS軟件來說,Access具有可獲得性和實用性強、具有RDBMS核心功能、能夠利用查詢和報表對象進行業務數據綜合分析和展示分析結果等特性,因此,將Access作為授課和實驗平臺是較為適宜的。

再次,調整教學內容及重點。信息系統開發是為了解決業務數據的電子化存儲,強調經過數據庫設計將現實世界中與業務相關的各種事物及其聯系轉化為關系模型,需要通過編程和系統開發來實現數據訪問的正確性、實時性和安全性。而業務分析則是對已經存儲于計算機系統中的業務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利用,需要通過分析表間關系來理解關系模型所描述的現實業務,并強調分析結果能夠以表格或圖形等可視化形式從整體上反映業務狀態。因此,針對不同的數據庫技術應用方式,教學內容、重點及要求應該有所側重和不同(見表3)。

最后,建設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練習和實驗數據庫。由于課程建設的新方向是“業務分析”,因此需要建設用于練習和實驗的數據庫。可以將Access羅斯文示例數據庫作為練習和實驗數據庫,該數據庫包含了供應商、客戶、運貨商、商品、雇員等實體表,并通過“訂單”和“訂單明細”將這些實體表聯系起來,能夠為學習者提供與實際商業活動較為吻合的練習和實驗數據。此外,也可以考慮利用VBA編程生成和開發諸如面向客戶關系管理的零售業業務數據庫。

4結語

隨著數據庫技術的廣泛和深入應用,業務分析逐漸成為社會對經管類專業人才應用數據庫技術的一項新需求。因此,在以經管類專業為主的財經類高校中建設“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時,有必要采用不同于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并在課程建設目標、授課和實驗平臺、教學內容、實驗數據庫等方面對課程建設進行創新性實踐,才能更好地實現“有助于各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有關問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征求意見稿)[J]. 中國大學教學,2005(5):11-18.

[2] 陳國良,馮博琴,張龍. 抓住實施“質量工程”機遇 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水平[J]. 中國大學教學,2008(4):7-13.

[3] 王移芝,林艷琴.“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8):35-37.

Discussion on Demand-oriented Education about Basic Computer Course

CUI Jing-dong, YU Chang-ru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第6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參與全球化經濟的腳步在逐步加快,我國電力工程建設企業將目光瞄準國際市場,采取“走出去”戰略,以其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質量意識,在國際電力工程建設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項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項目的質量、成本、安全以及施工進度等。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國際電力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呢?

一、國際電力工程建設項目的流程

國際電力工程建設項目的流程可以大概分為立項、設計、招投標、土建施工、設備安裝調試幾個環節。各個環節的任務是不同的,需要做的工作當然更不相同。如在立項階段需要的是用戶、業主對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即解決建與否的問題;而設計階段則是由相關的設計部門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描繪項目的藍圖,這個階段解決的是如何建的問題,此時需要設計部門與城市建設部門合作根據本地的需求確定建設規模并作出工程概算;招投標就是由業主、用戶挑選符合條件的承建者的過程,這是解決由誰來建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項目就可以確定承建者,應該隨后設立項目組將項目細分為一個個的施工環節,這是實現項目建設的關鍵環節;土建施工則是建設基礎設施、廠房塔樓的環節,這些設施是電力設施發揮功用的平臺;而設備安裝調試環節就是電力工程項目建設完成的標志。

二、國際電力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管理部門的整體素質低下

由于國際電力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部門系臨時籌建,所以管理人員及多數的電力工程施工技術人員對于項目管理的必備素質缺乏,如效益思想不強、合同意識淡薄,控制成本造價的能力欠缺,可能導致的后果就是在簽訂合同訂購設備時未能在合同中明確許多應隨主機一起供應的附屬設備,結果造成不得不重新購買,進而造成價格超出預算很多。

又如合同意識的不足是所有中國人的通病,可能導致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合同辦事,認為完成項目施工就是對合同最好的履行,小節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而在出現狀況之后才想起合同,匆忙去查詢合同中有利于自己的條款,殊不知此時已經使自己落入了不利的境地,之前對合同的不遵守換來的必然是沉重的代價。相關專業能力和必備素質的欠缺直接導致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受制于人,外行人和內行人在合作中是不可能對等的,其結果便是效率低下、效益很差。

(二)業務流程不夠完善

在參與國際電力工程建設市場的競爭中,我國一些電力工程建設企業因為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管理層和施工建設者的素質層次不齊,導致整個業務流程中漏洞較多。例如工程決算一般應由施工單位在工程施工結束并且經業主驗收后進行,并且這個過程也并非是施工單位獨自進行,其決算結果須受到各方的審核通過才能讓用戶、業主支付工程余款和向施工單位支付建設施工費用、向材料供應商支付原材料費用和向設備供應商的設備使用費等各項費用余額。但實際操作中卻違規百出,如因成本控制不善而導致預算超額,進而擠占工程款、拖欠應支付費用,最終導致各施工單位間合作破裂。

(三)安全管理難以統籌

管理施工安全問題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雖然“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大紅標語橫幅飄揚在每一處施工現場,但對安全重視不夠、監督策劃不力,導致安全管理中薄弱環節層出不窮,生產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安全管理是一項投入產出比不甚明確的工作,花大力氣大幅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降低了損失,但對效益的正增加卻并不明顯。這也在客觀上導致對安全管理的重視讓位給更能帶來效益增長的方面,如加班加點的趕工期和壓縮安全設施的投入等,可以收到節省成本增加收益的效果,但恰恰是這些措施擴大了安全隱患,安全事故的發生也不可避免。

三、完善國際電力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途徑

(一)加強管理的規范化建設

以往的國際電力建設工程項目進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管理不夠規范,組織設置或者不齊全或者臃腫不堪,與國際通行的的項目經理責任制不接軌;崗位設置不甚合理,各崗位的職責不夠明確具體;還有就是目標設置比較模糊,不具有較強的操作性。這些都是管理規范性不夠的結果。應從這里開始對國際電力工程項目的管理進行完善。

首先,應指派項目經理組成項目部。項目經理領導整個工程項目工作,并且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達標責任,其是工程質量、安全的第一負責人。經理之下再設置相應的各部門負責人,并貫徹負責制,這樣一來項目組就具備了較為完備的組織體系。針對施工,項目經理領導的項目部必須提交“施工作業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書”等具體的施工文件。每個工序都應在上述施工文件指導下接受嚴格的安全、過程控制和監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崗位設置方面,項目部的各個崗位的職責都應明確具體到個人,每個人都應盡職盡責工作并且相互制約,這樣項目任何環節任何工序出現了問題都可以追查到個人。可以最大程度地預防人員瀆職造成的損失。最后在設置項目目標時應該將較宏觀的目標分解到各個工序之中,每個工序對本單元的目標都有特定的衡量指標,這樣就形成了圍繞項目總體目標并且依附于各工序的一個系統的目標體系,在實施時可以依據之制定激勵措施和規章制度,保證項目總體目標的完成。

(二)處理好跨文化管理

在國際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業主、監理、工程師以及各種項目的直接參與人員發生交往和聯系,不同的文化在交往中會產生碰撞和融合;但也會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交流溝通方面的障礙,如雙方談判風格迥異,中國人習慣于溫文爾雅,即使是在談判桌上針鋒相對,而西方國家的談判人員則表現得咄咄逼人,對每個條款都據理力爭――這并非是對方氣勢逼人,而是西方國家普遍認為談判是利益的直接交鋒,必須先兵后禮,雙方談判成功了才是皆大歡喜的時刻。所以在國際項目管理中必須對文化差異有足夠的認識并且在人員培訓等方面貫徹之。

四、結束語

國際電力工程項目管理對于我國的電力工程建設企業而言仍然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實踐中需要學習和了解之處很多。這就需要我們的國際電力工程項目管理者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堅決推行國際化管理,處理好跨文化管理,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參考文獻

[1]房穎.國際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2010.21.

[2]肖茂堂.我國承包企業如何做好國際EPC總承包項目[J].項目管理技術.2010.03.

[3]蔣敏.國際建筑工程項目中的跨文化管理[J].建筑經濟.2007.04.

[4]李興華 等.涉外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文化差異[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2000.06.

第7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電視攝像作為一門主干課程,在專業培養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電視攝像中技術部分占據了其創作過程中的主要部分,主要體現在對攝像機的恰當使用、燈光的處理、畫面的拍攝技巧以及攝像機的調度等方面。

所有高校的電視攝像課程都是配備實驗的,實驗對于本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門以技術為主的課程,理論和實踐的并行尤為重要。“從實踐中學習”無疑是我們的指導方針。如何把實驗設計得更合理,更符合當前市場的需要與學生的特點,如何更有效的進行教學,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電視節目制作方向課程教學改革,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二、電視攝像課程研究方向

電視攝像實驗在每所學校教學重點上的不同,相應設置的實驗會有所不同。但電視攝像實驗的實驗用機基本趨于小型化,以專業級為主。但是所有開設此專業課程的高校實驗具體內容就不一樣,無論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還是在實驗具體要求的設置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當然這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每所學校培養目標的不同。但如何更好地設計一套有用的、可以推廣的實驗體系正是本文闡述的重點之一。

三、實驗課程教學設計思路分析及課程改革

(1)實驗教學的場景應呈非課堂化和多樣化

“做中學”的教學理論意味著大學教學活動開始走出校園,從單一的課堂形式向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發展。在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合作教育”、“做中學”使大學的教學活動從課堂走向生產車間,并與企業結合在一起,由企業安排和負責學生的工作與實踐環節。美國的大學除合作教育外,流行的教學形式有“現場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電視編導教學也應當借鑒這些靈活的教學方式。例如講授“電視文藝晚會制作”時,教師就可以直接將學生帶入一個晚會錄制現場,針對現場場景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這種一一對應的講解方式比課堂理論教學更為生動直接。

(2)在實驗課程中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所謂閱讀量,是指觀看影片與節目的數量。教師在進行編導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布置學生對經典影片進行拉片訓練,同時也要其對課外瀏覽的作品寫觀片體會。“經典段落”的拉片練習對學生非常重要,一些他們無法想象與構造的段落,在經過拉片訓練之后許多的經典場景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作品在觀看的基礎上刺激了他們的創造靈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總之,培養好的編導就要培養他們多看、多背、多記的好習慣,讓他們體會其中的奧秘,最終融為自己風格的一部分。

(3)通過實驗,組織活動。鼓勵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創新是社會對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更高要求,這就需要相關院系對學生創作的熱情給予一定的支持。一方面院系可以將學生的實驗創作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作為對學生考核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院系應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與專業相關的大賽活動,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創新的靈感,進而養成一種創新的思維,并同時形成創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同時,院系還應該設立創新基金,對學生的科研創新項目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對在學術上有突出創新貢獻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課堂變成師生雙向互動的創新園地。

(4)逐步形成網絡環境下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教學模式

在這種新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行業不同角色的嘗試者和協作者,通過虛擬情境和真實社會環境實現了知識的建構,通過網絡環境的利用深化了自己對專業的認識,通過角色任務的完成過程學會了把握任務細節、環節的能力,通過同質不同類的難題的處理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有效遷移并在遷移中實現新的創意和創新。而在新教學模式中,網絡環境是前提,角色學習是核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指導,“工作過程”理論是評價的依據。

(5)專業課程的學習也應加大實踐分量

第8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關鍵詞:回用水 投資問題 污水回用

Abstract: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and reuse in China is analyzed. Main problems in Investment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and Reuse Construction Project are as follow: the investment proportion of urban drainage in GNP in China is far less than overseas,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the status of investment is not reasonable, capital raised is very difficult. The countermeasur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is presente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raisal 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tariff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Broaden the investment channels. The drainage system should be built ahead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Urban treated wastewater reuse plan must be set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overall plan and river basin plan. Develop the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policy for treated wastewater reu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for reusing the treated wastewater and need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stewater reuse action.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大量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任意排放,不僅造成水環境的污染,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同時制約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危害人民身體健康。而經過凈化的污水可以作為一種再生的水資源,具有量大、集中、水質和水量都較穩定的特點,能夠用于農業、工業和市政用水,不僅可以緩解城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而且還可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

到2000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17%。國務院2000年36號文提出,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處理率應達到60%,污水處理需要大量投資。隨著污水處理率的提高,大量處理后的污水可以作為回用水水源,污水回用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由于整個價格體系尚不合理,投資和運行費用較難落實。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的實施,其主要制約條件是投資問題。拓寬資金渠道,合理利用資金,保障運營經費,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一、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水現狀與問題

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長很快。根據建設部2000年統計資料,全國城市污水的有關情況見表一。

2000年城市污水處理現狀 表一 項目 全社會 市政系統內 排水管道長度(km) 141758 103246 污水年排放量 (108m3/d) 331.8 206.5 污水廠(個) 427 230 二級生物污水廠(個) 282 170 處理能力(萬m3/d) 2160 1720 生物處理能力(萬m3/d) 1470 1330 污水處理率 (%) 34.22 17.07

上述數據表明,城市排水管道的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還很低,大量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使大部分水資源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城市附近水域已遭受嚴重污染。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流經城市的136條河流中,Ⅳ類水質以下的有105條,不少城市周圍的河流已基本成為納污河道。

城市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早在"七五",已展開,"八五"在大連、太原、天津和北京等地建立了9套試驗基地。通過系統的生產性和實用性工程研究,提供了城市污水回用于工業工藝、冷卻、化工、石化和鋼鐵工業和市政景觀等不同用途的技術規范和相關水質標準。大連春柳河回用工程1萬m3/d,采用傳統深度處理后用于工業,經多年運行用戶反應良好。太原北郊回用水工程1萬m3/d,用于太原鋼廠直流高爐冷卻水。北京高碑店和天津東郊污水廠分別將1和0.4萬m3/d的污水經深度處理后用于廠內沖洗濾布、綠化及雜用等。天津還有一個120m3/d的回用水站,經微濾膜處理后用于沖洗汽車。山東棗莊和泰安分別建成3和2萬m3/d的回用水工程。河北邯鄲建成6萬m3/d回用水工程用于電廠冷卻水。最近北京高碑店污水回用一期工程投產,將20萬m3/d二級處理后的污水送到高碑店湖,作為熱電廠的冷卻水源,10萬m3/d二級處理后的污水送到自來水六廠,利用原有設施處理后,其中5萬m3/d用于東郊工業區,另5萬m3/d送至南護城河沿岸,用于公園、道路兩岸綠地、澆灑道路及河湖補水。總的來講,我國城市污水回用剛剛起步,目前運行的回用水項目規模除北京外均較小,在1萬m3/d左右,回用的范圍也是局部的。

目前正在建設的污水回用項目規模有所增大。國家計委在天津、大連、青島、西安和牡丹江五個北方缺水城市進行污水回用示范工程情況見表二。

正在建設回用水示范工程情況 表二 城市廠名 規模

(萬m3/d) 工藝與用途 總投資

(萬元) 擬收費

(元 /m3) 天津

紀莊子 53萬m3/d 工業用水采用傳統深度處理,2萬m3/d生活雜用水采用直接微濾膜過濾和臭氧消毒 11000 1.34 大連春柳河 71萬m3/d 化工和鋼廠用水采用傳統深度處理,6萬m3/d經二級處理后直接供石化用戶 8900 1.0 青島海泊河 4 采用傳統深度處理,用于工業冷卻、鍋爐補水、綠化及生活雜用水 4000 1.15 西安北石橋 10 采用傳統深度處理,8萬m3/d用于工業冷卻水,2萬m3/d用于綠化和澆灑道路 9900 1.0 牡丹江污水廠 5萬 采用傳統深度處理,用于工業冷卻、初加工用水、澆灑道路和綠化 9800 1.1

其它一些城市如鞍山西部回用水工程8萬m3/d和石家莊橋西10萬m3/d利用國債正在建設。保定魯崗回用水工程4萬m3/d和西安紡織城5萬m3/d,正在做前期準備。正在建設的回用水工程規模均在5-10萬m3/d之間,處理工藝多采用傳統深度處理,應用范圍也多集中在工業冷卻和工藝、城市道路和綠化、景觀水體用水,少數城市提出在居住小區沖廁用水。

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水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市污水處理設施仍然嚴重不足,特別是配套排水管網的建設滯后。80年代以來,特別是"九五",建設了一大批污水廠,2000年為427座,污水治理雖有了一定進展,但從總量上講,與國外發達國家污水處理設施比差距仍較大,美國已建有2萬余座污水廠,英、法、德均近萬座,平均每萬人即擁有一座污水廠,污水處理率和污水管網的普及率都在90%以上(二級處理80~90%)。因此我國的污水處理設施仍然嚴重不足。

城市污水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污水收集系統必須與污水廠同步或先行建設,才能達到污水治理的目的。目前城市排水管網普及率低,不適應污水處理的需要。特別是許多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滯后,污水廠建成后不能發揮效益。有的城市污水廠建設規模遠大于目前需要,造成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2、城市污水處理運營經費得不到保證。過去城市排水運營經費由政府財政撥款解決。1993年有關部門頒布了"征收城市排水設施使用費"的規定,但各城市征收的收費標準較低,一般在0.20-0.3元/m3 的范圍內(少數城市提高到0.6元/m3左右)。而實際城市排水處理成本要高出很多,包括折舊和還貸一般在1元/m3左右。由于運營經費的不足,有時不得已降低污水廠的處理負荷。

3、城市供水、污水和回用水的設施管理不統一。我國城市水的管理比較落后,城市供水和污水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城市工業廢水的監測由環保部門管理,城市污水處理由城建部門管理,特別是有的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廠也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加上回用水的利用涉及水資源管理、衛生和農業等部門,給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的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國際上發達國家均實施水的統一管理,使城市污水的治理能達到預期目的,污水回用也較順利。

4、供水、回用水和污水收費價格比不合理,落實回用水用戶比較困難。在缺水地區,利用處理后的污水是合理用水的一種途徑。如北京2010平水年(75%)的需水量22億m3,供水量15億m3,而2010年城市二級處理出水量可達12億m3,如60%污水回用,就可解決水資源矛盾。但由于利用供水和回用水的價格比例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城市供水的水價比較低,均在1-1.5元左右,而要使回用水有合理的回報,回用水的水價也在1元以上,國外如澳大利亞的回用水價為供水價的0.75左右。同時由于管理不統一,宣傳不夠,加上公眾對污水回用的安全性認識不足以及沒有配套的政策法規,落實回用水用戶比較困難。一些城市的回用水項目建成后,回用水能力不能發揮。目前正在建設的回用水工程均未與用戶簽訂協議書。新建回用水項目需要投資較大,污水資源化的全面推廣難度很大。

轉貼于 二、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投資狀況與問題

隨著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城市排水投資比重逐步加大

我國歷年城市排水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例 表三 年度 城市排水投資(億元) GNP(億元) 城市排水投資占GNP(%) 1953~1957 2.17 7247 0.030 1958~1962 2.09 11161 0.019 1963 0.19 1958 0.010 1973~1975 0.85 15014 0.006 1976~1980 4.17 34455 0.012 1981~1985 12.16 59913 0.020 1987~1990 19.94 58841 0.034 1991~1995 160.28 120151 0.133

到“九五”,國務院采取了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的政策,污水處理項目利用大量的國債資金,僅三河三湖,污水處理建設的總投資達159.7億元,相當于"八五"整個國家在排水工程上的投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見表四):

發達國家排水投資占GNP的比例

表四 國家 70年代排水投資占GNP(%) 80年代占GNP(%) 美國 0.29 0.80 英國 ~ 0.50 聯邦德國 0.32 0.88 法國 0.53 0.53 日本 0.55 0.75

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投資方面的主要問題有:

1、工程建設造價越來越高

城市污水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從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增幅相當大。

污水管道和污水處理工程單位建設造價比較表

表五 類型 1987年 1994年 污水管道(5 ~10萬m3/d)  元/m3/d/km 10~14  42~55 污水廠5~10萬m3/d 一級處理)元/ m3/d 130~150 850~1000 污水廠(5~10萬m3/d 二級包括污泥處理)元/ m3/d 300~400 1650~1900

由表五可以看出:工程造價由1987年至1994年(與目前基本持平)就增長了4倍左右。工程造價增幅大是多因素的,物價上漲是主要因素,其次間接費用也提高很多,尤其征地和拆遷費用大幅度增加,有的項目間接費用達工程造價的30~40%,另外部分污水處理建設項目利用了國外貸款,要購買昂貴的進口設備和承擔匯率風險,都使工程造價提高。如在污水處理中建設回用水工程,按照傳統的深度處理方案建設,綜合造價指標在650-800元/m3/d,工程造價進一步提高。

2、資金籌措困難

根據2000年國務院36號文,如到2010年城市排水管道普及率和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60%時,由于城市污水排放總量為464億m3,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將增加6157萬m3/d,預計建設項目的總投資約需2000億元(現價)。在三河三湖“十五”規劃中,將建設439個污水處理項目,總處理能力2288萬m3/d,總投資579.5億元。在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中,如10%的污水進行回用,僅回用水投資費用就達61億元。在“三河三湖十五”規劃中,將建設84個回用水項目,規模262萬m3/d,投資21億元。根據以上預測和規劃結果,城市污水和回用建設項目的投資來源和籌措問題是一個十分突出的難題,將直接影響到城市污水治理和回用目標的實現程度。過去這方面的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從各地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中解決。但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有限,分配給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項目的投資更少。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利用國外貸款和國債資金進行建設,不是長久之計。

3、投資利用狀況不盡合理

最近,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問題已引起高度重視,但有些城市對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重視不夠,可行性研究不深入,在沒有認真進行全面規劃和技術經濟論證的情況下,依據局部理由提出要建設一步到位和標準過高的建設內容,使投資不能合理利用。如在利用國債建設項目中,有的城市在污水管網還很不完善的情況下,就建設標準較高的污水廠;在利用國外貸款項目中,有的城市不從實際情況出發,選用處理標準較高的工藝,建成后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投資及相關政策建議

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近期有關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投資及相關政策的建議如下:

1、重視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

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是項目實施的基礎,而可行性研究是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理利用投資和控制投資額度的關鍵環節。為使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符合技術合理、經濟合算、運行可靠的要求,達到投資的預期效益,要重視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鑒于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建設項目日益增多,在我國對此類項目還缺乏足夠的建設經驗的情況下,應加強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使可研報告真正起到控制項目建設規模、內容、標準、投資的作用。同時應嚴格建設項目可研報告的評估和審批,提高投資效益。

2、盡快建立科學的城市用水和污水處理收費機制

建立科學的城市用水和污水處理收費制度是發展城市水工業的重要保證。城市供水成本由于物價、污染凈化和遠距離取水而不斷提高,但水價增幅跟不上成本的提高。合理的調整供水價格,同時考慮與回用水的比價,可以促進節水工作。排水處理收費制度雖已實施幾年,但大多數城市收費水平很低,僅為供水收費的30%左右。國外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水平與供水收費水平相當,有的城市污水處理費甚至高出供水水價。城市污水處理費的收取是管理城市污水處理的一項有效措施。利用價格政策可調節合理排水需求,消減排污量。

根據2000年國務院36號文,2010年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計算,粗略估計年運營費約需120億元(現價)。上述數字表明,污水處理運營經費問題比較突出,需認真研究解決。同時隨著大量污水回用工程的建成,運營費用還要增加,到2010年需16.7億元。合理的制定回用水的收費機制,是回用水項目正常運營的關鍵。

3、拓寬城市污水建設項目投資渠道

要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項目建設必須多方面籌集資金。現階段應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建立由財政投入、市場補償、有償使用、合理計價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渠道。1)地方自籌。除在城市建設維護稅中拿出一部分資金進行建設外,對新增污水和回用水收取建設增容費;還可利用社會集資;回用水在價格問題解決后可吸引民間資金。2)國家貸款或專項。在目前情況下,國家投資仍然是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的主要來源,國家可給予一定比例的低息或貼息貸款;對于涉及區域水污染防治的項目,國家應從專項基金中給予資助;對于回用水工程還可建立國家專項節水基金,發行債券等來鼓勵建設節水和回用設施。3)繼續利用國外貸款。近期仍是一種籌措資金的辦法。4)BOT是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一種有效途徑。目前國內在污水處理建設項目上已有實例,但都在建設中。國家應逐步建立相應的法規。

4、污水收集系統先行、污水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污水處理和回用相結合

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廠應進行配套建設。近期應首先完善城市排水管網,在此基礎上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污水處理應以滿足現有污水為主,處理程度應根據不同接納水域的要求確定,并留有進一步處理的余地;對城市排水管網服務區內的污、廢水,要求在達到允許排入城市下水道標準后納入城市污水相對集中處理,而對服務區之外的污水則宜分散處理;在污水廠建設時,應重點考慮污水的出路問題,其中污水的回用問題對污水廠的廠址和工藝影響較大。

5、城市污水回用規劃應納入城市總體(水)規劃和流域水資源規劃

由于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分屬不同的部門,城市供水規劃和城市污水(包括回用)規劃分別由不同的部門制定,因此首先應在城市內合并有關部門,建立城市統一的水管理部門,統一規劃城市的用水、和污水;同時城市的用水規劃應滿足流域水資源的配置,流域水資源管理部門應實施用水許可證制度,使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6、完善和制定有關技術政策和標準,積極鼓勵城市污水回用,重點解決回用水的用戶問題

由于各城市對污水回用大規模應用尚屬首次,不同的回用水用戶又沒有技術標準,制約了回用水的用戶;另外國家尚無統一的技術政策,各城市首先投入精力制定各自的政策,而不是根據有關政策落實用戶,建設回用水工程。實現城市污水回用的關鍵在于解決回用水的用戶問題,以用水大用戶為主要服務對象實現污水回用是我國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發展方向。分散小用戶的污水回用只能作為一種途徑,因地制宜地采用。

第9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范文

【關鍵詞】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預算;成本控制;對策

電力供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是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并且已經越來越成為衡量電力建設水平與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非常有必要對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的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對策進行一番分析與探討。不過,在對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施工預算以及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施工成本控制對策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

1 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

從整體上來看,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均為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的重要內容,并且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對于這個問題,為了理解與闡述的方便,我們主要可以從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聯系以及施工預算對成本控制的意義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聯系。施工預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礎與前提,有效的施工預算是實現成本控制科學與合理的重要依據;其次,施工預算對成本控制的意義。施工預算的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成本計劃的科學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對于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來說,則更是如此。科學合理的施工預算可以保證成本控制過程中問題的及時發現與高效處理,并能順利推動成本控制的實現,大大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2 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施工預算

所謂施工預算就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在借鑒以往施工條件、人員素質以及材料采購經驗的基礎上對工程項目所需費用作出的預測。一般來說,施工預算是發生在正式施工之前的,預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在后期施工中進行成本的控制與管理。對于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的施工預算這一問題,為了理解與闡述的方便,我們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其一,對施工工種以及人工費等的預算。對于施工工種以及人工費等的預算需要結合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的特點來進行,其中施工工種的預算可以根據工程施工內容來進行,而人工費的預算則可以將當地的用工市場價與以往的用工單價結合起來進行測算。無論是施工工種還是人工費的預算,都應盡量結合本工程的特點,以更好的保證預算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其次,對施工材料所需費用的預算。在電力建設工程項目中,施工材料費用也是非常大的一筆支出,所以同樣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與重視。對于施工材料的選擇與購買,必須首先進行全面綜合的市場調查,對所需材料的品種、規格等屬性進行熟悉與確定,盡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降低其價格。除此之外,對于施工材料的預算還必須將運輸、裝卸以及保管等過程中產生的費用計算在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材料預算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第三,對施工機械所需費用的預算。在電力建設施工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機械設備,所以對這方面的預算也要充分加以考慮,其計算采用的主要是施工方法套算與預算定額結合起來的方法,不過這還是會與實際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機械費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除了在預算方法上進行努力,最為關鍵和重要的還是要以工程項目所需設備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對購買、租賃或者是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維修、保養與管理的費用都要進行預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在具體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成本控制;第四,對施工間接費用的預算。對于電力建設工程項目來說,間接費用幾乎占到整個費用支出的20%左右,所以還是應該對其預算進行嚴格認真的分析。這些間接費用的內容主要包括施工人員的工資、財務費用以及辦公費等,一般來說,由于這些項目都比較固定,所以在具體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還是比較簡單的。

3 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施工成本控制對策

在對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的施工進行預算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對其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歸結起來,對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的施工成本進行控制的對策主要有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以及施工后控制等幾個方面。首先,施工前控制。施工前的成本控制內容主要為招投標控制,在招投標階段,為了更好的為后期成本控制奠定基礎與前提,必須對實際工程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切實掌握招投標的技巧與方法等;其次,施工中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要從多個方面來開展與進行,比如首先建立合理科學的成本管理模式,這一模式應對項目經理與施工隊之間的職權關系進行明確劃分,以更好的實現完整的成本控制有專人負責的管理體系,然后從施工的組織設計、物資管理以及質量管理等方面對成本進行多方面控制,具體來講就是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投入與支出,對物資進行管理與節約使用等;最后,施工后控制。在施工完成后,還需要對其成本進行控制,這是因為成本控制多數情況下是要貫穿于電力建設施工的全過程中的。具體來說,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對工程項目中所產生的各種結算依據等進行搜集與整理等。

4 結語

電力建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而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是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電力建設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我們必須首先對其施工企業項目的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進行分析與探討。本文從施工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施工預算以及電力建設施工企業項目施工成本控制對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希望可以為以后的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某些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在具體進行闡述的過程中,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在以后的研究與實踐中要加以規避。

參考文獻:

[1]戴亞斌.電力建設施工企業如何在工程施工階段進行成本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5).

[2]王荔.淺談電力施工企業的項目成本控制[J].新疆電力技術,2008(4).

[3]陳喜生.淺析電力企業建設項目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J].經營管理者,20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亚洲武侠欧美自拍校园|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高潮视频 | 欧美人与物另类|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在线观看日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欧美日韩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野外| 99re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护士xxxx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观看|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亚洲videos| 男人一进一出桶女人视频 |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 国产gay小鲜肉|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完全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3atv国产精品视频| 性放荡日记高h| 乱子伦一级在线观看高清|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综合激情校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