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才藝術與社交禮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教師口語教學 高等師范生 口才訓練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則必定是人才”。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嘴”上功夫的重要性。事業上,總統競選要演說,公務員考試要面視,崗位竟聘要演講,教師評職稱要論文答辯;生活中,親人之間要交流,朋友之間要交心,同事之間要交際,陌生人之間要小心。誰能離開這張嘴生存呢?誰都不會拒絕自己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而最需要的是誰呢?就是教師。
口才之于教師,有如眼睛之于射擊,槍炮之于戰士,是必備的工具或條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計算機和網絡普及的時代,現代教育技術廣為推崇,即便如此,現代教育技術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師,取代“口耳相傳”這種基本的教學形式。然而,傳統的教師口語教學內容較單一,訓練模式陳舊,與生活工作實際脫節,對提高高等師范生專業化素質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適應大學生未來工作、生活中口語交際的真正需要。所以,我在教師口語課堂上做了大膽的嘗試,目的就是讓師范生儲備一定的能量,練就一身的膽量,以備走出校園后,能魅力十足地在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實現自己,與時俱進。
一、轉變觀念,概念更新
傳統的教師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教學教育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名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但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一專多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極強的社會性,而語言能力的提高則是一個人社會性強的關鍵,為了學生擁有完美的職業生涯和美滿人生,我在教師口語課堂上增加了提高學生語言感受力、表現力,提升學生自信心的訓練內容。原有的教學模式中也有朗誦演講等訓練一般都有口語交際的內容,但學生都覺得使用范圍比較窄。如果一名師范生在課堂上不能侃侃而談,課下也是悶葫蘆,教師就要對其進行實用口才的教學引導、技能指導,如形體氣質的塑造、社交禮儀的掌握、面試應聘的技巧等。教師應把口語課堂變成真正專業化、多元化的教師口語課堂。
二、革新課堂,潛能開發
(一)良好的心理素質必將成就教師的課堂形象
心理影響人生,心態決定命運。“只要你站著和別人說話,你將發現自己并不比別人矮半截”,這是我每年上第一堂課必給學生講的一句名言。目的很簡單,第一讓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教師口語課時就明確一個問題,即教師口語課不是學普通話,而是教你練習怎樣說話,說怎樣的話的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第二樹立一個信念,即自強自信,真誠熱情,寬容果敢。一個人如果缺少自信必將一事無成,一個人如果缺少自信必將萎靡不振,縱使機會擺在面前,他也會拱手相讓,錯失良機。我們可以想象膽怯羞澀的師范生有一天面對眾多學生的目光時,會是怎樣一種局面:雙腿哆嗦,雙眼閃爍,雙唇緊繃,雙手緊握。這也是我教學以來,看到的大多數學生站在講臺上說話時的表現,其中不乏專業技能強,能歌善舞者。其原因很簡單,積極良好的心態是保證口語交際成功的決定因素。口語交際對人的心理素質方面的要求貫穿了從發聲訓練開始直至表達與交流完成的各個環節。因此,口才訓練應從心理訓練入手,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心理的調節能力,是一條科學有效的途徑。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我設計了很多的教學環節,實施了諸多教學方法,效果很理想。
1.堂堂圓星夢。課堂練講的“一分鐘個性自我介紹”延用到今天,已經發展成學生離不開的精神享受環節,也成為我課堂的招牌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與時代接軌,充滿機遇與挑戰。我沒有把這個環節當作課堂練習對待,而是當作我親自導演的一場最多10分鐘的節目。學生也沒有把這個環節當作課前練習,而是當作內心向往又遙不可及的中央電視臺的“星光大道”。學生從舞蹈與語言的結合到評書與語言的相配,從講臺上的鏗鏘之音到書桌間的柔柔細語,個性平臺在點點滴滴中成就了他們的星夢,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每位學生都能從心底里吶喊出:“相信我,我是最棒的!”
2.講臺競技場。教師口語課堂自然要以練口為主,所以,我通常是學完一項技能便考核成果。但我的課堂沒有以往的點名站好張嘴考試,而是,組織學生把每一次考核都搞成一次比賽。上課前,學生把教室布置好,如:配樂詩朗誦大賽,繞口令大賽等,椅子擺成半弧型,開場由主持人主持,結束由我當場宣布成績并點評,還要請同學提出疑義,這樣讓學生有一種正式登臺的感覺,同時成績細化公開,點評客觀有理,讓學生心服口服。
3.互助促進步。每次考試時我都會給起點低的學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從不要求他們超越某人,只要進步我就會支持。同時,我在指導練習時,總是把學生分成小組,給素質較高的學生施加壓力,鼓勵差生“拜師”,誰的進步大,誰的師傅就會得到獎勵,否則將會象征性地受懲罰。學生都非常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在每次練習考核后,都增進了彼此的友誼,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
(二)個性的語言風格必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彩,來源于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并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感情,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注入體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含蓄、幽默、富有啟發性的人的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語言觸動學生的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素質。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準確、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趣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有取得溝通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言語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能力,能根據需要靈活運用用得妥貼。我具體的做法:
1.幽默開朗展個性:幽默的人能給別人帶來無盡的快樂,人脈極強,這是一個人具有社會性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的幽默言語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形成獨特的個性形象。這既可以輕松課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又能夠感染每一位學生,使其成為交際高手。
2.鼓勵贊美展胸襟:教師是語言高手,不意味著每個學生都要達到其水準。要給學生一個階梯,讓其一級一級地攀登,要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而鼓勵贊美的言辭就是助力器。對待某項技能強的學生也不要吝嗇掌聲,把姿態放低,本著與學生互教互學的原則,這樣課堂氣氛就不會不輕松,研討氛圍就不會不濃厚,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只會更佩服尊重這樣的教師。
3.恩威并重展尊嚴:完美的教師形象絕不是一味的溫柔體貼,而是教師在學生面前的長者風范。所謂嚴師出高徒,情感上的關懷理解和理智上的嚴格教學應該是互相交融的。言語間把握好分寸,學生就一定會認同尊重教師,更會效仿這樣的教師。
4.一視同仁展品質: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口語教師有責任教育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口語交際技巧,但絕不可以影響學生正確的交際原則。一視同仁是讓學生對教師心服口服的重要條件之一,更是教師形象美丑的衡量標準。如果教師分等級區別對待學生,就會大大損害教師的形象,從而使學生的交際言語也隨之變味。
5.儀態萬方展性情:教師的儀表直接影響到師范生對未來職業性質的定位。張揚個性的年代固然需要我們放松心態,接受新鮮事物,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是我們教師本該具有的能力。矯揉造作,故弄玄虛,言語輕浮隨意,消極低靡,這都不應該在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隊伍中出現。
(三)專業的口語水平必將完善教師的職業形象
于丹的口才眾人皆知,其作為學者用其樸素而博學的講述方式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知識享受,她的語言表達可謂酣暢淋漓,自然大氣,在其言談中不難感受到干練、果斷、睿智、灑脫的教師形象。其聲音洪亮,表達精準,語速適中,流暢自如,是教師隊伍少有的典范。她的學生怎會不受其影響,在口語表述時必定會有她的影子,這就是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口語水平,對社會整體普通話的推廣,語言規范化的實施,具有特殊的作用。這一特殊作用,是由教師自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其實,在實際生活及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口語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語音不純,鄉音難改;夾雜方言語匯,語法錯誤;聲音嘶啞,尖細;語調平直無趣,缺乏節奏、情感,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啟蒙教育。特級教師斯霞說:“教師的語言,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素質,豐富語言,善于抓住評價時機,提高評價的有效性、針對性。同時,口語教師還要利用言語的及時性特點,對學生表現出的瞬間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所以,口語教師必須保證自己在課堂上的良好職業形象,言談舉止都要做到規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四)創新的思維方式必將影響學生的人生方向
有好口才的人的思維速度都非常快。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的語言風格,內向的人思維緩慢少言寡語,外向的人思維活躍語言豐富。教師的教學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就拓寬,教師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就會增強。我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時都盡可能地做到新、奇、特,一是感染學生,呼喚他們進行大膽嘗試的勇氣;二是調動學生學習探索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潛在的語言能力。
于是我的課堂教學充滿了與眾不同的因素:課前練講引領時尚――個性自我介紹、才藝大比拼、智慧人生等;課堂評價自由真實――自評、他評、自我激勵、親友團激勵,教師專家式點評;教學內容靈活實用――獲得掌聲的技巧、與領導說話的竅門、面試的禁忌、提升人脈的秘訣等;教學方法五花八門――表演法、示范法、錯誤情景再現法、心理受挫法,等等。比如演講比賽,課堂上沒有時間讓學生一一講完,但不給誰機會都是不應該的,所以,為了鍛煉全體,我讓學生分組表演,要求隊形排列造型美觀新穎,隊友間配合自然默契,彼此語言連貫自如,幾個人講要像一個人講一樣情感脈絡統一清晰。在這一比賽形式的準備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感受到了另一種新的演講風格,從中受到了更多的啟發。學生說:“這樣的課堂使我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而這些將影響我們一生的生活態度和方式。”
總之,教師口語是一門藝術,教師口才更是藝術中之藝術。學生學習教師口語可以成為專業的教師,學生具備教師口才,不僅可以在教師行業中成為佼佼者,更有助于成為社會各界的佼佼者。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合一”,教師口語教學更應該遵循這樣的教學原則,把技能訓練與社會實踐指導相結合,與時俱進,使師范生有實力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并能發展得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所以,我們要重視教師口語教學,更要重視教師口才的訓練和強化,讓師范生成為口才的傳播者,讓他們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