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的滋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溫馨的粥
“衛嘴子”愛喝稀飯,有人俗稱這是吃飽了灌灌縫。粥類大多與五谷雜糧相關聯,有的是用一種谷物熬制而成,有的是兩種以上谷物配伍而成,還有的是谷物加蔬菜、水果或肉類的復合味粥品。如小米粥、大米粥、秫米粥、玉米面粥、大麥仁粥、紅豆粥、綠豆粥、八寶蓮子粥、八寶江米粥、肉末米粥、燕翅麥粥、皮蛋粥、山芋粥、紅蘿卜粥、白菜粥、臘八粥、面茶等。津味稀粥大致可分為清香、微甜、咸鮮等不同味道。
部分老天津人早晨不習慣吃太油膩的食品,吃些素凈的圖個神清氣爽。清代天津極少見豆腐房、鍋巴菜鋪和炸果子的攤,這些早點的興起是前后的事。老輩“衛嘴子”早晨最愛喝又熱又甜的秫米飯,外加蒸餅、燒餅等小吃。
傳統的秫米飯是用白黏秫米攙少許糯米用文火慢慢熬成的粥,粥中還要加白糖和糖桂花汁,口感香滑柔糯,甜絲絲中帶著桂花的滋味。老年間的秫米飯像今天的豆漿一樣普遍,街巷隨處可聞粥挑子的叫賣聲,但要說賣秫米粥出名的還得數萬順成。前面說過的頗有名氣的萬順成小吃店除了肉鹵鍋巴菜之外,秫米飯、八寶蓮子粥也不乏特色。蓮子粥以江米和蓮子為主料,佐以核桃仁、青梅、瓜條、葡萄干、百合等小料,食客不斷。
熬稀飯熬粥是天津主婦的拿手好戲。家中用文火熬的菜與肉的“咸飯”也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特別適宜老人、小孩消化吸收。白米稀飯里加上各樣時鮮蔬菜末,或者肉末,乃至水果丁,文火慢慢熬制,咸鮮、清甜、濃香,那滑糯的粥中充滿家的溫暖。如果你哪天感冒了,一碗白米稀飯和一碟小咸菜或許是你最大的期盼。這時,油膩的腸胃拒絕了奢侈,更喜歡清淡的本源。
為了追求溫暖的本味,時下的許多大飯店在粥上大做文章,“粥王”、“粥府”、“粥嫂”等名號遍街閃炫,商人聰明,他們知道最讓顧客貼心的是什么。南方人煲粥的本領更豐富了“衛嘴子”舌尖的味道,可喝來品去,不少人仍舊留戀家里的那碗粥。
捶雞面湯與家常面湯
天津人的食俗有獨特的方面,天津人在南方飯店吃飯時若點一份面湯,服務員常常不解其意,人家俗稱湯面,而且其中的菜肉輔料很少,點綴而已。確實,津門廚師、天津主婦做面湯做出了花色。除了家常面湯,像什么捶雞面湯、柳葉面湯、貓耳朵面湯、鴛鴦面湯、蘿卜蝦干面湯、肉絲面湯、三鮮面湯、翡翠面湯、鱔魚絲面湯、清湯面等多達二三十種。
捶雞面湯要選用最嫩的雞胸肉沾上干淀粉,用木槌反復捶成薄片,改刀成肉糜后與蛋清、面粉、水和成較硬的面團,再搟成細面條。面條煮熟后加鹽、味精,澆上三合湯(雞肉、鴨肉、牛肉熬成)。它面絲雪白,柔韌光滑,湯色清亮,營養豐富。捶雞湯面、捶蝦湯面素來高貴,是老天津“成”飯莊中的經典美味。
天津媽媽愛做手搟面面湯,蝦皮(或海米)、蔥、姜熗鍋出香味,加白菜或青蘿卜絲,口感很好。另外,所謂的鴛鴦面是分別用蛋清、蛋黃和面,雙色面條加對蝦肉絲、鴨肉絲、嫩菠菜等,碗中雙色面條對半,煞是美觀。再如,有火腿絲、筍絲、海參絲相佐的雞湯三絲面上要點綴些鮮豌豆,堪稱色香味形俱佳的飯食。
直到今天,很多人酒足飯飽之后仍要吃一碗熱熱乎乎的番茄或榨菜肉絲手搟面湯。現在的城市人幾乎天天饕餮盛宴,但吃來吃去抵不過一碗家常面湯來得滋潤。
高湯餛飩
餛飩在華北一帶叫餛飩,廣東叫云吞,四川叫抄手。天津老味餛飩講究餡大皮薄,用鮮肉末加蔥姜等調料制餡,調制餛飩肉餡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兒,這樣調出的肉餡才好吃。餛飩講究現煮現吃,湯用雞湯或排骨高湯,稍加味精,開鍋熟。餛飩煮好一般要趁著燙的開頭兒盛餛飩,如果遲了餛飩在鍋里泡著,盛出來口感就差一些了。碗里還要先放蝦皮(或海米)、冬菜、紫菜等,澆上滾燙的湯,再撒少許香菜末,味道清香無比。愛吃酸的加點醋,愛吃麻辣的加點胡椒面,更加開胃。
第一餐——酸鹵排骨
味道:酸溜溜的,吃起來酸得使人……嘖嘖嘖!!
實記:放假第一天下午,我想邀幾個臨近的同學,一起去超市買文具。于是,我便高高興興從家出發了。來到第一個同學家,我敲了敲門,可她的媽媽卻說他等會要去上作文鋪導班。我只好來到第二個同學家中,可是她爸爸給她安排了英語提高班,從下午到寒假結束,待會就得去了。我也只好悻悻地回家。去不成,心里酸得可真不是滋味!
評價:這道菜吃不得,否則,可能酸得直掉眼淚!
第二餐——麻辣燙
味道:辣!辣味十足!
實記:今天夜里,我偷偷地打開電腦,一玩就忘乎所以,但不小心被媽媽發現了,此時此刻,鄰居們便又聽見了熟悉的尖叫聲``````
評價:來兩串,哪怕就是只吃一串,都使人反胃。
第三餐——“噴香火腿腸”
味道:人間第一香!
實記:哦耶!為了慶祝,晚上有水煮活魚吃啦!真是太讓我高興了,我做夢都夢不到今晚有這樣的大餐。
評價:本菜老少皆宜,說不定日后還想再吃。
尾餐——“苦瓜湯”。
味道:苦!比中藥還要苦!
實記:今天是寒假最后一天,原本計劃和媽媽出去廈門旅游的,為了這一天,我早已購齊旅游必備品。可是卻因為小車壞了而沒去成。唉,這一天就這樣無聊地過去了……
評價:苦得讓人高興的心情一落千丈!
天已經黑了,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皎潔的月光灑在地上,整個機場都死一般的寂靜。“嗚——”一架飛機著陸了,我跑了下來,沖進了媽媽的懷抱……
這時,我剛從澳大利亞回來。我在那兒呆了兩星期。天天和伙伴們玩耍、郊游。可這根本填平不了我想家的痛苦。晚上,和小伙伴們要入睡的時候,我么我希望媽媽給我一個擁抱,沒有。摔跤了,我多么希望爸爸對我說幾句安慰的話,也沒有。我一天比一天想家:想念外公做的飯菜,多么想念那間溫馨的小屋。一切都沒了,我一個人睡在床上,抱著一個枕頭當媽媽,不斷地蹭著,漸漸進入了夢鄉。我哭了,我揉了揉眼睛,繼續想著。天亮了,小伙伴們坐在床上,看電視。用來解悶,解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緊緊地握著手上的小手機,那是媽媽給我的。現在也只有他才能發泄我想家的滋味。按著手機上的小鍵盤,發出了一條條短信,也收到了無數短信。我這才從手機里得知,上海下雪了,好大好大。我更想回家了,想和爸爸打雪仗。我真恨不得馬上變成一只小鳥,飛呀飛呀,一直穿越太平洋,到中國上海。
“在想什么?飛飛。”直到媽媽這么喊了一聲,我才被驚醒。我終于又一次感受到了媽媽的懷抱中那特有的溫暖了。
過年前幾天是全家總動員日,大家圍坐在一起包油角、炸煎堆、釀豆腐、炸腐卷,大家一邊干活一邊說笑,那種溫馨快樂的場面至今仍讓我溫暖。除夕,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日子,成年人的任何煩惱絲毫也不影響我們對過年的喜悅和希翼。早早沖洗完畢換上新衣服,再把大紅燈籠掛上,對聯貼上,就等待年夜飯的到來。客家的年夜飯除了雞鴨魚肉外,客家釀豆腐和手打豬肉丸都是必備菜肴,寓意著團圓和興旺,吃飯前接過長輩們的壓歲錢仔細收好,小心眼就已經在歡天喜地盤算怎么使用這點小錢了。
初三,去花萼土樓參加祈福和祭祖儀式
初一早上早早起床,縣城舞獅隊的開始登門拜年。我們在兜里塞滿糖果炮竹后就跟在獅子后面穿街過巷,順便占據前排位置觀看精彩的舞獅表演,逗弄獅子的沙婆往往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小時候很少人知道我是表面文靜但背后調皮的女孩子,喜歡和哥哥拿著一堆散裝的炮竹和地老鼠藏身街邊騎樓后,看見有漂亮大小姑娘經過就點燃地老鼠扔到她們腳下,嚇得她們哇哇大叫后就乘亂溜走。
初二是全家回娘家日,我們和表弟表妹在田間野外偷瓜摘菜、捉迷藏、放煙花,喧鬧聲驚天動地。
初三一個大埔的親戚常常帶我們去花萼土樓參加他們家鄉的祈福和祭祖儀式,一大早我們跟在觀音神像后面,在炮竹聲中游走全村,所經之處村民們紛紛鞠躬迎香,行香結束后,全村人聚集花萼樓內,圓樓內分兩行擺上十余張八仙桌,桌面排放著家家戶戶敬奉的齋果,在長輩司儀的喝唱聲中,在觀音神像前斟茶敬酒,焚香點燭,叩首跪拜行大禮以表虔誠之心,祈求全村平安,家宅安康。祭拜完后,鼓樂齊奏,鞭炮齊放,彩旗繞行,土樓內霎時震耳欲聾,火花四濺,硝煙彌漫,場面熱鬧非凡。
初五是客家人的“出年卦”,商鋪在當天擺上香案開門迎客,炮竹聲響徹大街小巷,很多鄉下則有著迎灶神的風俗,熱鬧非凡。
最特別的“賞燈節”,相當于傳統的元宵節
賞燈有雙重意義,一是觀賞花燈,二是慶祝添丁(“燈”同“丁”諧音),以前凡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賞燈時舉辦筵席,邀請親友來慶賀,添了丁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盞大花燈。上燈活動十分隆重,要舉行“上燈”、“暖燈”等儀式,其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列祖列宗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愿,完畢后全族人開懷大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不過,“上燈”是與女孩子無關的,她們也沒資格在族譜里占一席之地,這也是當時重男輕女最典型的表現。
就在考完式的第二天下午,我們便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上了開往五道幢的汽車。經過4小時的旅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我們在車上受盡了“折磨”便草草的睡下了。
第二天清晨(6點)我們便聽到了響亮的口哨聲(我們和老師約好的暗號):教官來了!我們邊穿衣服變不滿的嘀咕:這是什么教官,一大早就把我們叫起來,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可是這是軍訓,我們也沒辦法,只好以最快的速度穿衣.洗漱。在以我最快的的速度奔向訓練場。可惜,還是晚了一步。那個虎背熊腰的教官已經到了,見我剛來,半話沒說就指著條小路說:“你為著這條小路跑一圈吧!”說完便扭頭訓斥后一個遲到生了。
我望了一眼那條小路,連邊都看不見。我打了個寒蟬------這要跑的什么時候啊!算了跑就跑吧,反正我體力好。跑了一圈,我不告數你我怎么樣了,但我在路上是休息28次,喝了3瓶水;午飯沒吃,晚飯也沒吃 ,就想躺在床。
我很喜歡讀《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這本書寫了一個小學畢業生項心儀在暑假嘗到獨特滋味,曾經親密相處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之后勞燕分飛,心中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她又遇到了新的同學和朋友。。。。。。
我最喜歡讀這本書的第三章:樓上掉下來的朋友。寫的是:有一天,項心儀家的電腦中病毒了,玩不了游戲,在家里很無聊。突然,掉下了一個紙球,紙球上吊著長長的細線,她把紙球從窗戶外拽進來。接著,樓上又掉下一個紙片,上面寫著:你干嗎搶我的紙球?就這樣,一來一往,他們聊開了,知道了各自就讀的學校,各自的愛好,以及將進入同一所初中學校,還望成為同桌冤家。。。。。。
正當項心儀要把這個意外交到朋友的消息告訴她的四個朋友的時候,她的朋友不是去補習,就是去旅游了,這讓她很失望。。。。。。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我的假期生活,爸爸沒時間帶我去玩,電腦又被媽媽設了密碼,電視卡又被爺爺拿走,只能寫作業、打電話跟同學聊天。。。。。。看來我的假期生活跟項心儀不一樣,猶如苦瓜,沒有一絲甜美。
在這間有一百多號人的外貿公司,謝小藍很平淡,長相大眾,又愛穿灰黑色衣衫。那些衣服縱然是新的,穿在她身上,也像舊了多年,黯淡,充滿細小褶皺,有剛從紅木箱底掏出來的感覺,離時尚和潮流那么遠。
沒人有進一步了解她的欲望,開大會即便她缺席,也沒人問起。
她在公司默默做了五年,也算小有資歷,可惜,每年公司春節例行的團拜會,老總挨個笑著握手時,依舊不能一口叫出她的名字。
更沒人知道,她其實很會做飯,媽媽在老家開著私房菜館。她并沒有學過,卻遺傳了飲食天賦。大學畢業后,上班、租房,第一次打開房東丟給她的半新不舊的煤氣灶,手握鍋鏟,往炒鍋里丟下甘藍的瞬間,她自己都詫異,那份從容和熟稔,好像熏陶多年的廚師。只有一個人知道她的秘密,段藹楊,公司最年輕最有前途的總經理助理。
2
超市,謝小藍吃力地拎一個手提籃,向冷鮮肉柜里的師傅喊:“哎,這塊豬尾骨,我要了!”
段藹楊站在柜臺另一側。一周幾乎有五個晚上,他都在外應酬,無聊而漫長的飯局,讓他特別想念母親做的那種家常豬尾骨燉蘿卜湯。
他幾乎從沒仔細逛過超市,超市讓他感覺像個雜亂的迷宮。在入口處,他就猶豫了,但是很快,他為自己選了個向導,一個女子,很平常的模樣,進來后,立馬從左側拎了個大號提籃,看上去從容不迫。他猜她是個居家過日子的人,他也拎起一個購物籃,就跟定她好了。
每每離開公司,謝小藍就像一尾被放回海洋的魚,多出一些活潑。她尤愛逛超市,游蕩在陌生的人群里,在此起彼伏盛開的食物氣息里,感受那種塵世的安逸和暖意。
雖然一個人住,她卻從不馬虎,做菜成了她的一種癖好。她喜歡秩序中的那點胡鬧,各種調料亂撒一氣,然后,在那濃郁復雜的幾乎讓人嗅覺失靈的香薰味中,滿意地笑起來。
今晚,她想給自己燉一個簡單的熱湯。豬尾骨不油膩,每次來都被搶空了,所以,當她看見冷柜里還有那么孤單的一條時,簡直沒法形容那種意外和歡喜。
3
段藹楊覺得自己像個特工,拎個空籃子,傻傻地跟在一個購物狂人身后。
他認出,她是同事,好像在審計部工作。有次他去她部門咨詢一筆賬務,由她負責回答。
她瘦弱的胳膊,提著那么一個沉重的購物籃,有招架不住的吃力,他忍不住上前,伸出大手,迎著她驚詫的眼神,“來,交給我吧,我姓段,天龍八部里段譽的段,你的同事。”
那晚,段藹楊一直熱情地把謝小藍送到了她租住的兩居室。做湯時,他在旁邊很有興趣地看。她往鍋里加了兩滴醋,他說:“咦,為什么?”她說:“加醋可以方便鈣質析出啊,這樣,一碗可以頂五碗。”她幽默地篡改了廣告詞,他發現她竟然很幽默。
那晚,段藹楊不僅喝到了想喝的豬尾骨燉蘿卜湯,還驚訝地發現,謝小藍是個很有意思的人,并且會做好吃的菜。
4
約會就由那碗最家常的豬尾骨湯開始。
每當下班沒有飯局時,段藹楊就給謝小藍發短信:今晚想吃魚,嗯,那種清蒸的魚。
有種撒嬌的肆意,看著短信飛走的時候,他心情特好。等他趕到她的住處,廚房的燈已經亮了。謝小藍穿一件粉色細格家居服,正在忙碌。
蒸魚前,要把盤子先蒸熱。她把步驟細細講解給他聽。每次她做飯,他都乖乖靠在廚房的門上,喜歡問為什么,這和他在公司里的博學精干形象,完全不符。
“因為盤子熱了,再把魚放上去蒸,可以縮短蒸魚的時間,保持魚的鮮味。”謝小藍總是很耐心,她喜歡看到他茫然不解的眼神。
“什么調料都不放嗎?”段藹楊繼續問。她笑而不語。
蔥姜蒜切成了末,小小地爆一下,內在的香味被逼出來。魚蒸好了,撇去汁,蔥姜蒜末撒上,然后,謝小藍取過一個瓶子,緩緩地在魚身上澆了一圈。“是什么?”段藹楊搶著要看。謝小藍故意不給,藏在身后。
“祖傳秘笈?”趁謝小藍一走神,他嘩地站起來,偷襲成功,瓶子被搶到手,而她的嬌小身段完全籠在了他的身影底下,他的雙臂正好箍住了她。她的身上,有股清蒸魚的味道,他忍不住突然在她臉上倉促地一吻,一只手里,還攥著那個調料瓶。
5
公司的午餐做得極差,因此,雖然是免費,很多同事仍然選擇叫外賣。或者,幾個人湊份子去附近的小館子,但是天天吃,也就沒了滋味。
有人開始帶便當,很快,公司里開始流行起來。每到中午,大家紛紛取出便當盒,加熱后打開,甚至開始比拼,好事者還推出優秀便當排行榜。
便當最誘人的,當推財務部的老岳,據說有個在某論壇當美食版主的老婆。因為要寫美食博客,老岳的便當,便成了她的試驗田,日日變換。
但是很快,總辦秘書安琪透露,老岳的便當比起總助段藹楊的,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于是,一幫好事之徒中午就毫不客氣地逼迫年輕的總助段藹楊,打開他的深桃紅色的便當盒。
那是個能拆卸的便當盒,里面分成幾格,一格是西蘭花炒蝦仁,蝦仁粉粉的,襯著西蘭花的深綠;一格是雞蛋炒臘腸,雞蛋金燦燦的,臘腸是西瓜紅;再一格,米飯,最普通不過的白米飯了,卻因撒了幾十粒黑芝麻,顯得格外高貴;最后一格,是幾枚洗得干干凈凈的新鮮草莓。
一幫同事的眼珠子都要掉地下了。因著段藹楊平日隨和低調,好事之徒們便在秘書安琪的示意下,開始逼供:“老實交代,家里是不是藏了位田螺姑娘?”
哄笑聲傳到公司審計部辦公室,謝小藍依舊坐在那里老老實實吃著公司食堂提供的難吃的午餐。段藹楊每天的便當,都是她的杰作,這是屬于他們兩個人的秘密。
6
秘書安琪是公司里的著名八婆,每天午休時分,總有好事者沖好奶茶奉上,然后紛紛圍住安琪,企圖套出一點屬于幕后的小故事。
安琪也很享受這種被重視的感覺,但凡知道點花絮,哪肯忍著不說,大嘴一張,就開始爆料。就像這個尋常午后,公司格子間里不時爆出驚嘆聲以及笑聲,處于中心位置的安琪,正繪聲繪色敘述昨天中午發生的“相親”事件。
熱衷做媒的總裁夫人,多次在公司酒會上高調宣布要給段藹楊介紹女朋友,弄得人人皆知。可巧她有個高齡表妹剛剛留學歸來,迫切想談場戀愛,于是,總裁夫人索性帶著表妹直奔公司。
衣著名牌的兩個女子突然駕到時,毫無防備的段藹楊,正滿心喜悅地打開便當盒。那天的內容一如既往的豐富――紅燒雞翅、西芹腰果百合,主食居然是可愛的壽司卷。
“誰做的?”總裁夫人臉色掠過不安,這么好的手藝,不是關系特殊,誰肯用心去做?“呃,是老家的堂姐,最近帶若小孩來這里讀書,每天順便給我做一頓午飯。”段藹楊隨口編出一段話。當然,事后他萬般懊悔。
謝小藍就坐在離安琪他們稍遠的格子間里,她正細心地把公司快餐盒里的大塊肥肉挑出來,表情看起來
相當正常。
“呀,總裁夫人逼親,誰能擋得住?如今這年頭,娶對人和嫁對郎的效果一樣,可以少奮斗很多年呢!”
“只是,便當女怎么辦?”同仁基本都已經認定,便當背后一定有個出色女人,因不知廬山面目,一律默契稱為便當女。
聽到老家堂姐一說――謝小藍抽出抽屜里的小圓鏡,想看自己一眼,我有那么老氣嗎?胳膊肘稍稍一帶,擱在桌邊的水杯竟被掃落在地,發出不小的聲響。
7
公司每月有中層例會,各部門主管匯報本月狀況,都是例行公事,這次會議因審計部主管出國探親,其他人員或公差或請假或推辭,謝小藍就被人事部主管拉來湊數――這也是慣例,免得總裁看見缺席的太多,臉色難看。
一個個輪著匯報,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模式,最后輪到謝小藍,她有些慌張,畢竟是第一次參加,不太習慣。還未開口,各主管都已開始關閉手提電腦,一副會議即將結束的神情,以為她不過是要隨口敷衍幾句。
但,沒想到的是,謝小藍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一口氣說出大約十點意見,直指公司流程、內部控制、財務結算等各項程序上的漏洞,參會人員聽得驚心動魄,總裁則聽得入神,氛圍一時空前安靜。
謝小藍又報出一組數字,指出公司汽車維修費高居不下,但據仔細觀察,均是事后使用人補簽字,缺少相關依據和必備手續。她原本還有結論,但畢竟知道分寸,說到此處,將下面想說的話都咽了回去。
依照謝小藍的分析提示,總裁授意段藹楊牽頭追查,果然,后勤部有人暗中勾結并做手腳,貪污汽車維修費約有十萬元。
總裁私下跟段藹楊感嘆,帶著無比的賞識,“沒想到審計部一個小職員,竟然如此用心做事,以前從未注意過她,你注意過嗎?”段藹楊心里也是感慨萬千,他想驕傲地說,我還知道她很會做菜。然而說出來的卻是:“我也沒注意過,看來有的人注定像曇花,只肯在暗夜飄香。”
8
晚上回家,謝小藍依舊煲湯,還是豬尾骨,小火慢燉,自己拿了本星座書,趴在餐桌一角閑翻。
白天,段藹楊找謝小藍到辦公室談話,總裁有意給謝小藍升職。這是兩人自相親事件后,首次單獨面對。
謝小藍搖頭,“我不適合。”段藹楊睜大眼,“為什么?”“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塊什么材料,適合煮什么樣的湯,家常的尾骨,終究代替不了能上臺面的魚翅。”她調皮地說。
段藹楊呆住,兩人目光相觸,又都迅速收回。秘書安琪正夾著文件夾,高跟鞋篤篤地敲進來。
謝小藍念――雙魚座女子的母性特征,是巨蟹座男人迫切需要的,兩個星座配對指數高達五顆星。因為同屬感情充沛的水相星座,所以,雙魚座和巨蟹座之間,就像一部愛情文藝片,充滿賺人熱淚的情節。
她是雙魚女,而段藹楊正是巨蟹男,她念著念著,覺得好笑,愛情文藝片?有過嗎?
尾骨湯的香氣漸漸從骨頭縫里逼出來,廚房玻璃窗蒙上一層溫濕的水蒸氣。而她的手機,在客廳茶幾上輕唱起來。“家常滋味才是永久的,想來喝湯,還有嗎?”短信,是他,巨蟹男。
有時我說話剛說到一半,爸爸媽媽就突然打斷我,不讓我說了。一次,我說想出去玩,還沒說“就玩半小時”,媽媽就說不可以,我就很生氣。還有一次,天很熱,我說想吃冰糕,也是還沒說“吃一根”,爸爸就說不可以,我很生氣。如果有一臺“改變性格機”,我一定讓爸爸和媽媽改一改,改成一個可以聽我說完話再發表意見的好性格!
我們都是演員
有一次,我把花瓶打碎了,爸爸暴跳如雷,大聲罵我,讓我出去。奶奶正好買菜回來,她把我送進屋里,說爸爸胡作非為,正好媽媽也下班了,我才安全到達了我的房間。這仿佛就是一場戲,我們都是演員。
這是孩子們的“心靈絮語”。
2001年,我跟孩子們一起開始了探索心靈的旅程。一個學期的心理活動課結束之后,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孩子做出評價,成為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我尚不足以對孩子們進行全方位的、科學的心理健康測評,簡單的問卷又不是我想要的,于是開始思考,我擁有什么樣的能力,我可以做什么。同時,我發現,在活動課上,老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其中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老師對他們的了解也會相對深入,另外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喜歡發言,由于時間有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發言,這部分孩子在想什么?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基于這些想法,我決定把期末的測評當作了解孩子、幫助孩子的渠道,就這樣,針對3―6年級的“心靈絮語”活動逐漸成形;1―2年級的孩子更喜歡畫畫,“我的自畫像”就成為了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方式。
不論是“心靈絮語”還是“我的自畫像”,都要求孩子們遵循規則,同時,老師要給予孩子極大的自,讓孩子明白,這個活動是為了自己的成長,這樣孩子們才會積極參與,才會說真話。“我的自畫像”要求孩子們畫出自己的樣子,認為自己是什么樣子就可以把自己畫成什么樣子,可以涂顏色,也可以畫出背景。然后,孩子要以自己為主人公創作一個心理故事。“心靈絮語”要求孩子們根據老師提供的題目,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來寫一段話,也可以自定題目,字數不限、內容不限,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
在我看來,提供什么樣的題目是做好這兩項工作的關鍵,我們在設置題目時往往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根據本學期學到的內容設置題目,二是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點來設置題目,三是根據孩子們關注的話題來設置題目。
3―6年級共享的題目:
1.你最喜歡哪節心理活動課?它帶給你的感覺與啟示有哪些?
2.你需要老師提供哪些幫助?
3.成長中的故事
4.老師,請聽我說
5.爸爸媽媽請聽我說
個性化題目:
三年級:最初的記憶
四年級:四環節課堂教學帶給我……
五年級:面對青春期
六年級:我心中的中學生活,最初的記憶
這樣的設計給了孩子們極大的選擇權,即使孩子不同年級時選擇同一個題目,因為時間變了,感覺也會變化,反映出來的問題同樣也會變,這便是成長。這兩項活動通常是在心理活動課上完成的,老師為孩子們提供安靜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進入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狀態中。我會給予孩子一個保密的承諾,讓孩子放下心理負擔,因為孩子也有小秘密,有了小秘密的孩子才會長大。
記得有人說過,哪怕再簡單的事情,只要長期堅持做下去,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效果。自這兩項活動實施以來,我確實收獲了很多。
首先,驗證了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小學一、二年級階段,孩子的發展性主題包括三個:入學適應性問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問題、感覺統合能力培養的敏感期問題。這也提示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內,要更加注重引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小學三、四年級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第二個高峰,也是發展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期。小學五、六年級階段,是孩子個性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中小學銜接的關鍵期。另外,學業成績成為孩子們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獲取良好的學習方法也成為孩子們的迫切需求。
其次,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心靈絮語”“我的自畫像”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創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教材分為三大板塊:一、二年級適用的《我的快樂我做主》,主要是學校生活的適應性輔導;三、四年級適用的《我的成長我做主》,主要是思維創造能力與自我約束能力的輔導;五、六年級適用的《我的發展我做主》,主要是針對記憶能力、走出自我中心的輔導。這套教材已經在2010年9月開始使用。
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通過這兩項活動,孩子們對自己一學期的成長有了一次總結與反思,這是孩子們成長的一條必經之路。同時,這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傾訴自己、了解自己的機會。
2、只要你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不要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3、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的漂亮。
4、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別人所不能忍的氣,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別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
5、人的才華就如海綿的水,沒有外力的擠壓,它是絕對流不出來的。流出來后,海綿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6、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失去,不可以失去希望,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失去,不可以失去信心。
7、在人生的旅程中,總有一些戰爭是需要一個人戰斗的,誰也沒辦法幫忙,所以,要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堅強,用最驕傲的姿勢走過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