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電廠環境保護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廠環境保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廠環境保護

第1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關健詞:二氧化硫脫硫FGD環境保護

引言:20世紀80年代后期,世界進入知識經濟和持續發展的時代。可持續發展戰略共識的要點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應超過環境允許的限度。人類的發展,絕不是憑借技術和資金,耗竭資源,犧牲環境,毀壞生態來取得的,而應堅持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方式,追求高質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生活。煙氣脫硫作為“末端控制”措施是當前應用最廣的有效技術,在SO2減排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火電廠來說,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煙氣脫硫仍然是首選的SO2減排技術。

一、大氣硫污染概述

1.1我要空氣排放現狀

根據環境年鑒資料,我國2000年SO2排放總量已達到1995萬噸,為世界之冠。SO2排入是構成我國酸雨污染的主要因素。

近十年來,由于國家推行清潔生產,加大環保投入,強化環境管理的結果,SO2污染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尚未發生根本變化,未來十年將是我國經濟待續高速發展的時期,如不采取有效措施,SO2污染可能制約發展的速度。

1.2二氧化硫危害

硫是地球上廣布而豐富的元素之一。大氣硫污染物包括SO2、H2S、亞硫酸鹽、硫酸煙霧、硫醇、硫醚和含硫有機化合物氣溶膠等。其中最重要的當首推SO2。

SO2的污染具有低濃度、大范圍、長期作用的特點,其危害是慢性的和迭加累進性的。大氣中的SO2對人類健康、自然生態、工農業生產、建構筑物材料等多方面都會造成危害和破壞。SO2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根源,當它轉化為酸性降水時,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更加廣泛和嚴重。

二、發電廠脫硫技術的應用

2.1常用燃料的含硫量。

燃煤發電廠與水電核電不同,產生大量的。常用燃料的平均含硫量見表:

2.2我國二氧化硫控制標準

煙塵的排放濃度是指鍋爐煙氣經凈化裝置后的煙塵排放濃度,我國的燃煤鍋爐二氧化硫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在Ⅰ時段不超過1200mg/m3,Ⅱ時段不超過900 mg/m3。

2.3掌握適用技術,確立我國的技術路線

近十幾年來,我國針對大、中型鍋爐,引進了一批先進的FGD技術與裝備,通過消化吸收和創新,必將逐漸形成我國的電閃電站鍋爐FGD適用技術。

我國已掌握的FGD適用技術如下表

為了探索中國自己的FGD道路,無數環境工作者和企事業單位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許多寶貴的貢獻,只要認真總結,就不難找到中國FGD的正確方向和技術路線。

2.3火力發電廠脫硫過程的化學基礎

FGD的目的是用化學方法除去煙氣中的SO2而使煙氣得以凈化。采用化學方法,首先應掌握SO2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煙氣脫硫的工藝主要是利用SO2的以下特性:

(1)酸性。SO2屬于中等強度的酸性氧化物,可用堿性物質吸收,生成穩定的鹽。

(2)SO2在水中有中等的溶解度。溶于水后生成H2SO3,然后可與其他陽離子反應生成穩定的鹽,或氧化成不易揮發的H2SO4。

(4)還原性。在與強氧化劑接觸或有催化劑及氧存在時,SO2表現為還原性,自身被氧化成SO2。SO2是更強的酸性氧化物,易用吸收劑吸收。

(5)氧化性。SO2除具還原性外,還具有氧化性,當其與強還原劑(如H2S、CH4、CO等)接觸時,SO2可被還原成元素硫。

2.4火電廠脫硫的幾種方法

采用石灰和石灰石人微言輕脫硫劑的FGD工藝,它有干式、濕式和半干式三種,其中以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最為成熟、可靠。它的主要優點是:1、脫硫效率高,一般可達95%以上,鈣的利用率高可達90%以上;2、單機煙氣處理量大,可與大型鍋爐單元匹配;3、對煤種的適應性好,煙氣脫硫的過程在鍋爐尾部煙道以后,是獨立的島不會干擾鍋爐的燃燒,不會對鍋爐機組的熱效率、利用率產生任何影響;4、石灰石作為脫硫吸收劑其來源廣泛且價格低廉,便于就地取材;5、副產品石膏經脫水后即可回收,具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由于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具有以上優點,這種工藝已為發達國家大多數發電廠所接受,特別是大容量機組,對大氣質量要求高的地區一般首選濕法脫硫。

2.5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

來自煙氣-煙氣加熱器的煙氣通過煙道的煙氣冷卻區域進入吸收塔。

在煙氣冷卻區域中,噴入補給水和吸收塔內漿液,使得煙氣被冷卻到飽和狀態后進入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形成的封閉的吸收塔入口煙室。裝在入口煙室下隔板的噴射管將煙氣導入吸收塔鼓泡區(泡沫區)的石灰漿液面以下的區域。在鼓泡區域發生SO2的吸收、氧化、石膏結晶等所有反應。發生上述一系列反應后,煙氣通過上升管流入位于入口煙室上方的出口煙室,然后流出吸收塔。煙氣離開吸收塔后,進入水平布置的除霧器去除煙氣所攜帶的霧滴,經GGH排出至煙囪。

吸收塔內漿液被吸收塔攪拌器適當地攪拌,使石膏晶體懸浮;由氧化風機送入吸收塔的氧化空氣在吸收塔的反應區,使被吸收的SO2氧化。

用石膏漿排出泵將石液膏漿送到石膏旋流分離器進行濃縮。濃縮后的石膏漿液進入真空帶式皮帶機進行脫水,用工藝水沖洗石膏,來降低石膏中Cl-的含量。脫水后石膏的含水率低于10%。

2.6廣東省佛山300MW機組脫硫前后煙氣含硫量對比:

本廠經過近十年對脫硫裝置的運行、維護及改造等方面的不斷探索,脫硫裝置的健康狀況和運行狀況日趨良好,保持了脫硫裝置與發電機組的同步運行,為提供潔凈電力,還蔚藍天空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第2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各位領導:

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在三岔河流域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的通知》(黔府辦發〔〕59號)和《關于下達三岔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目標任務的函》(黔環函〔〕143號)要求,區委、區政府積極謀劃、科學利用、突出重點、多措并舉,扎實推進轄區河流流域環境保護,積極履行河長制工作職責,現就我區開展重點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工作作如下發言:

一、深化認識,提高開展重點流域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識

市區地處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與珠江流域北盤江水系分水嶺南側,幾乎處于分水嶺的脊背上,境內東北部烏江上源三岔河,貓跳河上源邢江河水量較大;南部屬珠江水系的油菜河流程短、水量小;中南部河流伏流河段較多;西南部撈兜河、補董河、大屯河明暗流相間,可用水能不大。開展重點流域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綜合、系統和基礎工程,同時也是一項功在千秋、福利子孫的工程。鑒于安順城區附近沒有較大的河流和水源工程,城區水資源較為缺乏的實際情況,特別是隨著“引千入虹”工程的實施開工,突出加強轄區內流域環境保護,特別是千峰河重點流域環境保護,貫徹落實河長工作制,科學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對于改善西秀城區群眾居住環境,改善城區下游油菜河、龍宮、王二河乃至黃果樹等風景名勝區水資源環境的水量和水質,促進市旅游開發,提升安順國家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區百萬人口生態城市,推動西秀城市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加強領導,明確開展重點流域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對重點流域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鄉鎮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千峰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領導小組。建立了河長制專項保證金機制,制定了河長制專項考核機制,健全了河道治理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強有力工作格局。

(二)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結合區情實際,突出千峰河重點流域環境治理,制定了區千峰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實施方案,要求各相關鄉鎮和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時,進一步深化實施“一河一策”,將沿河排污口位置和污染源的排查工作列入“一河一策”考核內容,確保了轄區河流流域環境得到改善。

(三)加強督導、促進落實。不定期對轄區流域環境保護各階段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定期不定期地對千峰河流域環境保護進行現場督查,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對工作不盡職、不到位的單位進行問責,督促相關單位限時整改。同時,統籌安排重點流域環境保護資金,監督資金的合理使用,確保治理資金及時撥付到位,按時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三、多措并舉,扎實推進重點流域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結合區情實際,在抓好轄區河流流域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以突出抓好千峰河流域環境保護為重點,科學規劃、多措并舉,樹立保護與綜合防治的理念,以強力控源和流域管理為主,扎實推進流域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污染源頭治理。千峰河流域主要有轎子山煤礦、黃河溝煤礦、安順煤礦、黃果樹鋁業、西秀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主要污染企業。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強完善礦井廢水處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加強排污口治理,實現了礦井廢水達標排放。

(二)建立垃圾清運機制。投入資金46.5萬元實施千峰河流域環保治理項目,在千峰河流域轎子山鎮沿岸村寨修建垃圾池15個,配備清運垃圾斗車10臺,手推式垃圾清運車33臺,建立垃圾清運機制,定期收集清運生活垃圾。同時,結合“三創”、“整臟治亂”工作的開展,把轄區沿河村寨衛生納入“五新”村居創建管理,明確各村衛生管理制度,建立垃圾統一運輸、統一處理的轉運機制,極大緩解了沿岸村寨向河流傾倒垃圾的現象,減少對河流流域直接污染。

(三)定期開展水質監測。加強轄區流域水質監測,委托市監測站重點對千峰河水質進行監測,至底,轎子山鎮段面水質為三類水質,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水環境功能區類別,河流出境斷面穩定達標。

(四)加強村寨河道治理。投入資金99.2萬元,對千峰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投入資金42萬元對小寨村河床和淤泥進行了修茸和清理,投入資金49.2萬元實施平橋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投入資金8萬元,在千峰河流域的上游毛栗坡村栽種了1.2公里的護岸林。同時,對千峰河沿岸的旱廁、養殖場、占用河堤耕種等情況加大督查整改力度,有效遏制了煤礦廢水流入千峰河的情況出現。

第3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輻射環境 監督性 監測系統

中圖分類號:TM623文獻標識碼: A

一、概述

2012年2月8日,國家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建設規范(試行)》(環發[2012]16號)(以下簡稱“規范”),將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列為核電廠重要環保設施,要求實行“環保三同時制度”。作為核電廠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之一,對核電廠實施監督性監測,及早發現事故隱患并發出預警信息,以便及時采取防止措施,提高核電站運行的可靠性,以保證核電廠周圍輻射環境安全,對保障核電高效發展有重要意義,對緩解公眾質疑核電安全有重要幫助,對提升省級環保部門輻射監測水平有重要促進,也是福島核事故后我國進一步加強核電安全監管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大陸8個在建核電省份,11個在建核電廠址的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建設工作已經全面有序展開。遼寧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第一個通過了環境保護部組織的預驗收,目前設備性能穩定,系統運行良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借鑒意義。

二、遼寧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建設

遼寧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總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分為兩部分:

一是核電廠輻射環境監測系統:其中包括一個前沿站和九個自動連續監測子站。前沿站位于距紅沿河核電廠約22公里的復州城;九個監測子站中七個分布在核電廠各方位角,兩個參照子站分別位于前沿站和大連子站。

二是核電廠流出物監測系統:一方面配備獨立線路實現流出物監測數據的實時傳輸;另一方面,建設一個流出物監測實驗室,并配置必要的實驗室分析儀器設備。

同時,在前沿站建設一個標準氣象場,占地面積320平方米。

1.監測和分析內容

遼寧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監測系統由9 個監測子站和1 個前沿站兩部分組成,用于對環境輻射水平及相關氣象參數、樣品中放射性物質等進行監測和采樣分析,并實時按統一協議傳輸監測數據至省級數據匯總點。復州城前沿站的實驗室主要負責定期采集、儲存環境樣品,開展樣品前處理及分析工作。其實驗室測量分析內容包括:環境γ 輻射水平、陸地介質(空氣、陸水、土壤、陸上動植物等)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海洋介質(海水、海洋生物、海洋沉積物等)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遼寧紅沿河核電廠流出物監測系統由氣態、液態流出物在線連續監測子系統和1個流出物監測實驗室組成,前者共用核電廠自行實施的流出物在線連續監測系統的采樣與監測設備,配置獨立的相應傳輸機通信設備,實時同步傳輸在線連續監測數據至省級數據匯總點,進而傳輸至環境保護部現場監督單位、省區市及國家數據匯總處理中心。流出物監測實驗室則主要承擔流出物的抽樣監測并承擔事故時應急樣品的分析功能。

2.硬件

硬件能力指標如下:

監測子站大氣γ劑量率測量范圍:0~1Sv/h,能滿足正常和事故條件下環境輻射監測要求;

監測子站NaIγ譜儀能量分辨率<8%,能同時識別核素數≥13,并給出每個核素的劑量率貢獻;

監測子站所有取樣系統能夠在斷電恢復后自動累積取樣;

自動監測系統能夠24h不間斷工作;

通信系統具備雙路自動切換功能;

監測子站全年數據獲取率≥99%;

外電源喪失后非取樣設備(主要為大氣γ劑量率儀)持續運行超過72小時;

通訊網絡全部失效時數據能在現場儲存超過3個月;

防雷接地電阻不大于4 歐姆;

監測系統可在-30℃~45℃條件下正常工作。

3.使用壽命

遼寧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應確保其在遼寧紅沿河核電廠整個壽期內的監督性監測功能的實現,其首次投入安裝使用的主要儀器設備的質保期為三年。

3.系統調試

(1)前沿站

為確保前沿站實驗室功能的完整性,對實驗室主要系統進行了功能驗證,主要有:

前沿站氣體管路的氣密性試驗;

前沿站應急柴油發電機的切換試驗;

前沿站實驗室送排風性能驗證。

(2)監測子站

設備調試主要包括:

高壓電離室的穩定性測試;

NaI連續譜儀的能量分辨率測試;

取樣設備的功能性驗證;

UPS蓄電池續航時間測試;

子站接地電阻測試。

(3)數據傳輸及處理中心

數據傳輸及處理中心一方面接收來自各監測子站、標準氣象場以及核電廠流出物在線監測的數據信息,同時還需要將所采集的數據信息發送至省級數據匯總點。主要設備包括數據采集工作站、大屏幕控制工作站、值班計算機、圖形報表工作站、網絡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網絡機柜、軟件加密狗、打印機。

數據傳輸及處理中心的功能測試主要以軟件功能為主,主要測試的內容有:

顯示功能測試;

通訊連接及線路切換測試;

數據報警功能測試;

地圖功能測試;

報表生成系統測試。

4.試運行

2012年10月,環境保護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組織檢查組對紅沿河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進行了預驗收檢查,檢查組通過檔案文件審查、現場踏勘檢查和主要儀器性能的抽查測試,認為系統總體符合批復意見和建設規范(試行)的要求,連續監測系統已調試完畢,前沿站實驗室具備硬件監測能力,系統可由遼寧省核與輻射監測中心投入試運行。截至目前系統運行情況良好。

5.問題與建議

子站及數據匯總顯示軟件無技術規范要求,開發者僅能按照經驗和使用者要求進行軟件設計和開發,易造成開發功能不完善,后續不斷進行改進升級,影響系統穩定;

監督性監測系統應設定具體的系統設計指標,例如重要設備參數要求、在線數據獲取率等,以便完善系統功能要求,在設備采購、調試和試運行中能夠很好的進行監督與測試,保證系統滿足設計要求;

建設規范中流出物實驗室及前沿站的監測用房只給出了參考配置面積和功能用途,如進一步細化給出具體面積對應實驗儀器設備明細,可以使監測用房配置面積更加合理,有效避免空間浪費和不足。

三、結束語

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數據應按照及時、準確、公開的原則,通過省級環保輻射環境監測機構——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環境保護部三級較為嚴格的數據可靠性和準確性技術審核、校核、復核后,由環保部或省級環保部門向社會公眾實時公開。目前,各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建設工作已全面開展并陸續建成和投運,《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運行管理辦法》需要盡快出臺,這是確保監測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監測數據準確及時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第4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iability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n thermal power plan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access system and post evalu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unit industry,the selection of process and equipment,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n thermal power plant in our country,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finally,the application of reliability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s discussed.

【關鍵詞】火力發電廠;環保設備;可靠性管理及應用

【Keywords】 thermal power pl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M62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6-0030-02

1 目前我國火力發電廠環保設備的管理現狀

從世紀末起,我國對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規范越來越詳細,環境保護工作也從最開始的以末端治理為主逐漸轉變為重視生產及消費的所有環節的管理,管理力度也越來越嚴格,通過強制性的規范要求和市場引導方式相結合的治理手段,改變了傳統治理中只依靠強制性的管理這一種管理方式,這種做法有效地改善了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效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1]。就拿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來說,相比年的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年的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整體減少了,其中,電力方面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同比減少了。絕大多數的火力發電企業按照國家實施的相關標準執行脫硫工作,個別沒有遵循《“十一五”二氧化硫總量消減目標責任書》標準的火力發電企業按計劃在年年末建立脫硫運行的相關設備。調查中,有家火力發電企業脫硫設備運行有問題,按照相關的處罰條例,環境保護部門進行了相應的處罰和通報批評處理。因此,火力發電企業若要長期、有效的發展,就必須做好污染物管理工作,控制好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污染情況,積極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工作,從實際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制定出符合實際生產需要,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完善環保設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依照科學的發展觀進行進一步的深化,促進火力發電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 火力發電廠環保設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環保設備設施選用規范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火力發電廠中的環保設備設施選用的標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來說,以煙氣脫硫環節的情況為例,我國的環境保護總局在年實施了號公告,該公告批準《火電廠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等項標準作為推薦性標準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應用。不過,對于其他煙氣脫硫的具體做法并沒有任何的規范標準。目前,環保設備的工藝技術多種多櫻火力發電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情況選擇符合自身設備進行脫硫的處理。可以選擇氨水洗滌法脫硫、噴霧干燥法脫硫、海水脫硫、脈沖電暈放電等離子體煙氣脫硫等方法,并上報給國家環保部門審批通過后開始實施。在脫硫過程中,部分工藝的技術還不夠成熟,火力發電企業需要長期的應用研究才能逐步完善。值得一提的是,火力發電企業一旦選擇了某種脫硫工藝后,就不能夠再進行脫硫工藝的更改。這是由于,該種脫硫工藝的設計、安裝以及生產過程是不能夠進行更改的,該過程的設計規范和后期設備的養護、維修工程都是難以控制的。對于極少數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或者不能夠達到涉及排放標準的企業,只能在生產的后期加大對環保設備的改造,采取相應的工藝技術,加大企業的負擔。

2.2 設計與施工單位行業準入制度與后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環保總局最早在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相關的約束,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火力發電廠》中,為火力發電廠企業環保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部分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標準,對其進行約束。但是,對于有關的設計、施工單位是否具有資歷和能夠達到相關標準,并沒有相關的規范進行約束。我國的電力監管部門在年月日起,實施了《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承裝、承修、承試電力設施業務,應按照本辦法取得許可證[2]。任何沒有取得相關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不得從事相關業務。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沒有取得許可證的單位進行相關業務的環保設備工程的承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環保工程后評價制度還沒有建立,相關的工程評價體系也沒有明確的建立,相關的設計、施工單位的資質審查系統沒有制度的支持。

2.3 工藝及設備選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環保相關的產業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最近幾年,環保服務相關的企業在我國逐漸增加起來,但是,相關的法律規范和行業標準并沒有建立,使個別企業在運營中只注重自身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對于同樣的脫硫技術標準,引進的不同、設計方案的不同、制造單位的不同,都會使具體的工藝和設備存在差異化。其中,尤其是輔助設備的選擇方面,設計、制造單位的選擇范圍比較廣,相互之間的落差也比較大。近些年,脫硫產業的發展比較快,短短年的時間,與脫硫技術有關的企業就超出了多家,且其中的很多脫硫企業的技術引進都受到公司自身能力的限制,對引進的技術無法消化,不能很好的吸收,實際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同時,有些企業中也存在重復引進的情況,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資源的浪費。同時,受到工程競價方面的影響,各企業為了提高自身中標的優勢,往往將項目成本控制的非常低,這種情況造成的后果就是使選擇的設備可靠性不高,整體運行的能力水平較弱,為今后企業的維護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3 環保設備應用可靠性理論的作用以及對策

目前,國家對環保方面的工作越來越重視,節能環保的理念也越來越被應用于與其相關的各行各業的工作中,節能環保的標準正在逐步的貫徹和落實。在火力發電廠企業的運行過程中,環保設備可靠性管理能夠給企業的生產過程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規范出企業生產過程中應遵守的一些規范標準,杜絕企業只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帶來的其他損害,使火電廠企業的運行更加的安全、健康[3]。對于火電廠企業環保設備可靠性管理對策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討論:第一,可以借鑒國外科學的環保設備可靠性管理方法,填補我國火電廠企業中經驗不足的情況,從我國環保設備服務企業質量評價制度不完善的方面入手,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設立完善的高質量的評價體系。從應用規范方面開始做起,對環保設備的設計生產環節、生產機構的資質方面、設備的檢驗方面等多個方面進行統一的規范約束,進一步保證企業生產出的環保設備的高質量和功能性,為火力發電廠的環保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對于火力發電廠環保設備的管理人員,一定要進行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方面的培訓,只有保證了環保設備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才能夠保證環保設備管理的可靠性,強化環保設備的運行和維護工作。同時,對于環保設備后期的維修和保養也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進一步降低環保設備應用所需的成本。

4 結論

雖然我國火力發電企業正處于快速l展階段,但企業生產中環保設備的設計、制造還處于研發階段,相應的技術、服務以及管理還不夠成熟。環保設備的樣式多種多樣,關于脫硫技術的應用方式,根據引進的設備不同、設計流程不同,制造單位使用的工藝也不盡相同。同時,關于火力發電廠環保設備的可靠性管理及應用方面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行業規范標準也比較欠缺。因此,在發電企業實際運營中,很多設備的質量參差不齊,設備的使用效果與實際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對此,火力發電企業應吸取實際經驗,加大投入的力度,找出阻礙發展的因素,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相關的管理和運營。

【參考文獻】

【1】金熙,徐明德.火力發電廠環保設備的管理及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5):26.

第5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環境會計 發電企業 作業成本法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我國的能源消耗也越來越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資源的消耗殆盡和環境的嚴重污染。同時,經濟、能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對電力企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當前,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為標志的電力市場體系決定了發電企業必須大力降低發電成本來爭取在電力競價中的有利位置。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發電公司的發電成本一般只包括建廠成本、燃料成本及運行維護費用等,而不包括環境成本(環境控制成本、環境保護成本),這樣不僅導致部分電源的環境價值被無償占有,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還會造成清潔與非清潔電廠建設的不平衡發展,進而加重發電行業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環境會計是當前會計研究的熱點之一,主要內容是如何進行環境成本的計算。各種環境成本計算方法目前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環境成本計算的難點在于,環境成本產生于生產過程中,屬于現實的、客觀的成本,而有時又表現為無形的、未來的、或有的、形象關系或社會成本等,其不可計量性、不可貨幣化和難于與相應的收人(環境收入)相配比等特性,使得現有的會計方法對其加以核算與報告十分困難。因此,如何將環境成本從間接費用中分離出來并加以確認和計量,并準確分配給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就成了環境成本計算的關鍵。作業成本法是一種較為先進復雜的成本計算方法,其在我國的實際應用已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作業成本法可以通過設置作業成本庫,并通過成本動因科學地、合理地確認計量環境成本,所以它是選擇計算環境成本的方法之一。 本文以火力發電企業做為研究對象,對環境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探索性嘗試,并證明作業成本法是計算環境成本的可行方法,最后對發電企業如何合理運用環境會計提出了建議。

二、火電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要點

火力發電廠是一種以燃料取熱,以熱換電的能量轉化和傳遞過程的企業,期初期末沒有在產品,且屬污染企業。發電廠在發電的同時要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汽、廢渣,對周圍環境形成了污染,其中液態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硫酸氯化物、磷酸、鹽類、硼化物、懸浮狀固體、鉻酸鹽、油脂及有機物質;氣態排放物主要有顆粒,SO2、NO、CO、氨、烴類、酸類及其他有機化合物;固態排放物主要是底灰及回收飛灰。此外,電廠每年要對接觸不同污染的員工進行特殊項目的體檢,這些均應涵蓋在環境成本計算的范籌內。所以,在采用作業成本法界定火電廠的作業、建立作業成本庫、確定成本動因時,除考慮環境因素外,還應結合火電廠的生產特點、組織管理及生產流程。在建立作業成本庫時,還應注意其數量適中,數量過多會加大不必要的核算工作量與管理成本,數量太小使得成本計算結果誤差偏大。其核算步驟及要點如下:

1.界定作業 建立作業成本庫

假設火力發電廠(此情況具有一般性)的組織結構按設備不同分為7個分場,即燃料分場、鍋爐分場、汽機分場、電氣分場、化學分場、熱工分場、修配分場。其作業流程如下圖:

在這7個分場中燃料分場、電氣分場、熱工分場和修配分場的環境成本比較小,可以直接作為單獨的作業處理;相對來說,鍋爐分場的環境成本比較大,鍋爐分場的活動包括制粉、氣粉混合、燃燒、除灰、排放等,其中除塵器車間的主要作業活動是對將要排放的鍋爐廢氣進行除灰,這是一項重要的環境措施,應將除灰作為一項單獨的作業處理;汽機分場灰場的主要作業活動是對灰水混合物進行沉淀,灰水分離,在灰格填滿后進行灰格覆蓋,修壩鋪土植樹,主要產生環境成本,也應分離出來作為單獨的作業;化學分場的環保監測站的主要作業活動是檢測和處理電廠的生產污水,并進行化學分析,廢水處理可以分離出來做為單獨的作業;廠部的管理費用中的綠化費、員工體檢費、排污費等也應分離出來作為一項與環境業績有關的作業。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建立了11個作業成本庫 (見表)

2.確定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是導致成本發生的決定性因素,是將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分配到產品、勞務和客戶中去的標準。假設該企業共有3臺機組,進行成本分配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燃煤采購儲存作業成本以存煤量作為向各生產線,即1#、2#、3#機組分配費用的作業動因;水處理與化學分析作業成本以發電量作為成本動因;職工體檢作業成本以職工人數作為成本動因。其他不一一列舉。作業成本庫、成本動因、環境成本確定的情況(見表)。

表中的指標已經可以清晰地表明環境成本是怎樣被歸集,并通過比較恰當的成本動因(分配基礎)分配給各個機組(實際是不同產品或產品線)的。

3. 計算產品成本、環境成本

通過以上分析,作業成本庫及其相對應的成本動因均已確定,將各作業成本庫價值分配計入各生產線成本計算單,可計算出最終產品成本和環境成本。比如除灰作業成本,可按照1#、2#、3#機組消耗的燃煤數量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分配率,最終核算出計入各生產線的環境成本。

三、關于環境成本核算實施過程中的建議

針對以上環境成本的核算,我認為在今后的實務操作中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認真加以思考:

1. 建立和健全環境會計核算制度

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有關環境方面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具體規定,所以大多數污染企業對各種與環境業績有關的環境成本進行會計處理時,一般直接計人管理費用或制造費用等賬戶。這使得會計部門很難給企業管理層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環境信息,管理層在決策中也就無法就企業的環保措施,減少廢物流產生量作出相應的反應。此外,傳統會計以利潤為重點的短期業績評估,污染企業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也不愿意核算并披露環境信息。改革現行會計信息系統,建立和健全包括環境因素在內的會計核算制度,制定包含環境因素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2. 加強環保法規的執行力度

我國十分重視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工作,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制定了《環境保護試行條例》,80年代又將此條例完善為《環境保護法》。國務院也專門成立了“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并就鼓勵企業綜合利用三廢方面出臺了一些具體辦法。目前環保法規定要征收SO2的超標排放費,排放超過2100ml/M’的濃度標準就要收取l800萬元的排污費,有這項潛在成本作為參照,企業就會作出控制廢氣排放的相應措施。

3. 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

從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發電企業也必須將外部成本(環境成本)內部化,按照社會成本(生產成本+環境成本)來競價上網。在電力市場條件下,電能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決定了發電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是電價的競爭,發展企業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必須努力降低成本。美國通過實行排污權交易制度,不僅有效地降低了環境負荷,而且激勵了清潔電源的發展。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各項電力環保法規和排污收費制度將不斷完善,環境成本納入發電成本已是必然趨勢。

環境成本作為發電成本的一部分,一方面將環境保護和發電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緊緊聯系在一起,促使企業的減排污染物行為由被動變為主動。發電商為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會想方設法改進技術降低環境成本;另一方面環境成本低的電源項目會因此更加受到投資商的青睞,從而進一步激勵優質能源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等“綠色電力”的發展。我國目前的發電方式主要有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天然氣發電和風力發電等,其中水電及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對環境的污染幾乎為零。

4. 建立環境保護激勵機制

企業將外無疑將影響到企業的利潤,這點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相矛盾的。因此會導致企業沒有核算環境成本的主動性,不愿在會計報表中披露有關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環保的激勵機制僅限于鼓勵綜合利用工業三廢產品并適當減免稅收,所得利潤在規定期限內留給企業,對保護環境有成績的企業發給獎金。但是這些措施的覆蓋面不夠全面,不夠具體,難于操作,為此政府應建立和健全環境保護激勵機制,建立環保激勵基金和相關政策,對采取稅收減免等措施應制定出詳細的實施細則,以利于我國的環境保護和治理。

四、結束語

環境成本的確認、計量是難題,我們引人作業成本法并以火力發電廠為背景的研究結果也適用于其他行業的污染企業。因為通過作業分析,企業將會更容易發現產生環境成本的作業,并找到降低環境成本的方法,通過對生產過程發生的環境成本進行分離和控制,達到提高環境績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志軒:中國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控制綜合對策建議.中國電力,2005

第6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我國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和江西彭澤三個內陸核電廠已進入設計階段。這三個AP1000內陸核電機組,應按照已經頒布的《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2011)[1]和《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技術要求》(GB14587—2011)[2]進行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系統設計和排放管理。由于內陸核電廠的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是向內陸地表水排放,為了更好的保護公眾和保護環境,GB6249—2011和GB14587—2011對其提出了比濱海核電廠更嚴格的排放濃度控制要求以及排放控制的設計要求和管理要求,使得內陸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將實現“近零排放”。本文闡述了內陸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近零排放”的概念,描述了為實現“近零排放”而應采取的措施。

1內陸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近零排放”的概念就總體而言,廢水的“近零排放”指的是處理后的廢水幾乎復用,只有少量排放到環境中。對某一污染物而言,“近零排放”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含義,即排放的廢水中這種污染物的含量極少。放射性的“近零排放”就是指在排放的廢水中放射性含量極低,即排放總量或者排放濃度極低。

1.1放射性廢液管理的技術路線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對放射性廢液管理都有明確和相同的技術路線:高放廢液經固化后轉變成穩定的固體廢物進行地質處置;中、低放廢液進行凈化處理,處理殘留物經固化或固定后轉化為穩定的和標準化的固體廢物,進行近地表或中等深度地質處置,處理后的“干凈”廢液達標排放,按放射性液態流出物進行排放管理。核電廠運行產生的放射性廢液基本都是中、低放廢液,世界上所有核電廠都進行凈化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3]第四十二條規定,產生放射性廢液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標準的要求,對不得向環境排放的放射性廢液進行處理或者貯存。產生放射性廢液的單位,向環境排放符合國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標準的廢液,必須采用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排放方式。因此核電廠產生的放射性廢液應該進行凈化處理。

1.2經批準后向環境排放的放射性液態流出物相當于普通廢水眾所周知,放射性無處不在,因此從絕對角度來看,無論是生活廢物還是工業廢物,所有的廢物都是含放射性的廢物。為了在管理上區分放射性廢物和非放射性廢物(普通廢物),引入了排除、豁免和解控的概念。簡而言之,低于排除水平或豁免水平的廢物和低于解控水平而被解除控制的原放射性廢物,都是非放射性的普通廢物。對于固體放射性廢物,在環境中不易擴散,因此可以單獨作為輻射源來考慮,其豁免和解控適用于《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4]中的規定,即“如果經審管部門確認在任何實際可能的情況下下列準則均能滿足,則可不作更進一步的考慮而將實踐或實踐中的源予以豁免:a)被豁免實踐或源使任何公眾成員一年內所受的有效劑量預計為10μSv量級或更小;和b)實施該實踐一年內所引起的集體有效劑量不大于約1人•Sv,或防護的最優化評價表明豁免是最優選擇。”對于核設施向環境排放的氣態和液態流出物,應滿足監管部門批準的排放方式、排放總量和排放濃度的控制要求。其中,放射性液態流出物的排放是一種有限制解控,限制條件就是有可以排放的受納水體以及適當的排放方式,解控水平就是監管部門批準的液態流出物年排放量控制值和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的排放濃度限值。《放射性廢物的分類》(GB9133—1995)[5]給出的放射性液體廢物定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濃度超過國家審管部門規定的排放限值的液態廢棄物。因此,經監管部門批準排放的核設施液態流出物,就不是放射性廢液,而相當于是普通廢水。

1.3普通工業可能比核設施排放更多的放射性人為活動引起的天然輻射照射增加(NORM)是近年來廣泛關注的問題,其放射性對環境的影響高于核設施已經形成廣泛的共識。NORM問題主要涉及住宅氡的持續照射、航空飛行等NORM活動以及主要包括稀土提取工業、釷萃取和應用工業、鈮提取工業、非鈾礦山、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二氧化鈦工業、磷酸鹽工業、鋯和氧化鋯工業、金屬生產工業(Sn,Cu,Al,Fe,Zn,Pb)、燃煤工業、水處理(溫泉)工業、建筑材料生產及加工等工礦企業的NORM設施。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建立NORM輻射監管體系[6]。燃煤工業的主要環境影響是化學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通常認為放射性影響很低。根據《中國輻射水平》[7],在電廠周圍半徑80km范圍內,我國壓水堆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所致的公眾歸一化集體有效劑量在2.91×10-3~6.94×10-2人•Sv/GWa之間,而我國燃煤電廠氣載流出物排放所致的公眾歸一化集體有效劑量為16.5人•Sv/GWa,我國主要石煤電廠氣載流出物排放所致的公眾歸一化集體有效劑量約為7.0×103人•Sv/GWa,同時全國石煤碳化磚建筑物引起的居民年集體有效劑量約為3.3×103人•Sv。對于普通工業設施,通常認為是沒有放射性影響的,但其放射性的排放總量有時也可以與核設施相比較。水電站的環境影響是一個熱門話題,人們關注的主要是生態影響和誘發地震等,從來不會認為水電站會有放射性的影響,實際上也不會有放射性影響。攔河大壩是水電站的主要工程,因此從廢水排放來看,無論是經過水力發電機下泄的水還是大壩其它部分排出的水,從某種意義上說,都可以看成是水電站排放的廢水。盡管這種廢水中的放射性濃度和大壩上游的水中的濃度是一致的,但畢竟是廢水排放。鑒于河流流量的巨大,含有的放射性總量也是較大的。我們這里做一個簡單的估算。且不考慮三峽大壩,僅考慮年平均流量100m3/s的河流上的水電站。根據《中國輻射水平》[7],中國河流中U、Th、226Ra和40K的平均含量分別是2.56μg/L、0.33μg/L、6.2mBq/L和133.5mBq/L,這里取0.2Bq/L,則其年排放的放射性總量約為6×1011Bq。而GB6249—2011規定的一個核電廠址中所有核電機組(通常內陸核電廠址按照4臺機組考慮)向環境排放的除H-3和C-14外核素的年排放總量為2×1011Bq。顯然,這樣規模的水電站大壩下泄水中的放射性總量高于一個核電廠廠址排放的所有放射性(除H-3和C-14外)。盡管《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8]中將放射性列為一類污染物,但《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9]中并不對放射性進行排污收費,就是因為如果對核設施進行放射性排污收費,那么從理論上就要對包括水電站在內的大量的普通工業設施進行放射性排污收費,而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

1.4內陸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解控水平是相當嚴格的核電廠液態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分為H-3、C-14和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三類。H-3只發射低能β射線,劑量轉換因子較其它放射性核素低,對公眾產生的輻射影響較其它核素小。C-14的主要排放途徑是氣態,液態排放量較小。因此對于水環境影響來說主要關注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根據GB6249—2011和GB14587—2011的規定,內陸核電廠系統排放口處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的總排放濃度上限值為100Bq/L[1,2]。這個排放濃度限值是相當嚴格的。1)排放總量低。根據AP1000機組的安全分析報告,一臺機組的設計放射性廢水量為3000m3/a,經處理后滿足內陸核電廠液態流出物排放濃度限值排放。保守的假定排放的廢水中放射性濃度均為排放濃度限值100Bq/L,則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的年排放量為3×108Bq。實際上,排放的廢水不可能全部達到排放濃度限值,年排放量應該小于1×108Bq,僅為GB6249—2011規定的單臺機組排放總量5×1010Bq的0.2%。作為比較,根據國內運行核電廠年報,田灣核電廠核島廢水處理系統(KRT)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的實際年排放量為107~108Bq(排放濃度管理值為200Bq/L),秦山和大亞灣核電廠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的實際年排放量為108~109Bq(秦山核電廠排放濃度管理值為1000Bq/L,大亞灣核電廠正常運行時排放濃度管理值為500Bq/L,大修時為1000Bq/L)。作為內陸核電廠,由于排放濃度限值遠低于濱海核電廠,因此實際排放量會更低。2)排放濃度低。核電廠液態流出物中除H-3、C-14外其它放射性核素主要為活化腐蝕產物Co-60、Co-58、Mn-54、Cr-51和Fe-59及裂變產物I-131、Cs-137和Cs-13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標準(第三版)[10],上述核素的飲用水指導水平分別是100、100、100、10000、100、10、10和10Bq/L,鑒于正常運行時燃料包殼沒有破損,裂變產物比例很低,因此內陸核電廠液態流出物在系統排放口處(即排放罐中的廢水)就已經滿足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的指導水平,即可以作為生活飲用水直接飲用,且劑量小于0.1mSv/a。即使根據三門核電廠初步安全分析報告中給出的液態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比例,即在存在不合理高的Ru-106的情況下,將排放罐中的廢水作為生活飲用水直接飲用,產生的公眾劑量也小于0.5mSv/a[11]。

1.5用飲用水標準控制排放口下游水質是實現“近零排放”的根本保障飲用水水質標準是最嚴的標準。如果一種污染物已經達到了飲用水標準,還要說其對公眾和環境產生有害的影響是說不過去的。我國的飲用水標準[12]直接采用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的最嚴格的篩選水平作為放射性控制標準,即總β放射性1Bq/L,而排除了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的指導水平,因此比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標準更嚴格。考慮到電廠排放的廢水在排放口下游1km處將要求達到基本混合均勻,且要求在排放口下游1km內不得設有取水口,因此GB6249—2011和GB14587—2011中明確規定對排放口下游1km處的水質進行控制,使得其達到飲用水水質的要求,以實現保護公眾和保護環境的目的。特別說明的是,我國飲用水標準對H-3并沒有進行控制。為了保證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中H-3的排放對公眾和環境不產生較大的危害,GB6249—2011和GB14587—2011中明確規定將排放口下游1km處的H-3濃度限值定為100Bq/L。該值是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指導水平10000Bq/L的1%,也就是說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指導水平。對排放口下游水質的控制,不但控制了放射性液態流出物的排放濃度,也對電廠的排放管理和液態流出物受納水體的受納能力提出了要求,是實現內陸核電廠液態流出物“近零排放”的根本保障。

2實現內陸核電廠“近零排放”的措施GB14587—2011中不但規定了內陸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的排放濃度限值,而且規定了為實現濃度排放限值應采取的一系列設計和管理要求。為了實現內陸核電廠的“近零排放”,滿足GB6249—2011和GB14587—2011的要求,內陸核電廠應在核電廠選址、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系統的設計和排放管理方面做好下面的工作:

2.1選址時要充分考慮有滿足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解控條件的受納水體1)要有受納水體。放射性廢液處理后向環境水體達標排放是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可以解控的前提。沒有受納水體,經過處理后的廢水,即使達到排放標準,也不能直接向環境排放。GB18871—2002中8.6.2條規定的向普通下水道排放,不適用于核電廠。天然蒸發池是廢水處理設施,是將液態廢物轉化為氣態廢物排放的處理設施,如需在內陸核電廠應用,要受到更多廠址自然條件的限制,要改進設計并被證明是最佳可行技術,要滿足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2)受納水體要允許排放,即排放要與水環境功能管理相協調。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中對不可以設置廢水排放口的水體有明確的規定,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集中式取水水源保護區、經濟魚類產卵場、洄游路線、水生生物養殖場等環境敏感點,如《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規定的Ⅰ、Ⅱ類水功能區和Ⅲ類水功能區中的保護區等。3)受納水體要有足夠的稀釋能力。由于有排放口下游1km處水體放射性濃度的限制,因此受納水體的特征,特別是流量及水深的變化,要能夠對排入水體的廢水有足夠的稀釋能力。季節性河流、流量極小的河流、相對封閉的水庫和湖泊等可能不能提供足夠的稀釋能力。

2.2改進核電廠的工藝設計1)改進堆芯設計,減少源項。如改進燃料包殼的設計,提高燃料對放射性的包容性;選擇合適的堆芯材料,減少活化腐蝕產物的產生和向一回路遷移。2)改進核電廠一回路水化學控制,減少活化腐蝕產物向一回路的遷移。3)采用世界上先進的廢水處理工藝,滿足排放濃度限值的要求。4)根據受納水體的特性和排放管理的優化,設計足夠數量和容量的貯液罐和排放槽,以滿足排放口下游1km處水體放射性濃度限值的要求。5)根據受納水體的特征和周圍的環境特征,選擇最合適的排放口位置,以使得廢水的排放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盡可能小。6)根據受納水體的特征,設計恰當形狀的排放頭,增大初始混合區的面積和體積,使得在排放口下游1km處能基本達到均勻混合。

2.3優化排放管理優化排放管理是核電廠運行期間最應重視的工作。應根據受納水體稀釋條件的變化和電廠的運行工況,合理規劃和調整排放槽的液態流出物的排放速率,不但要滿足排放口下游1km處水體放射性濃度限值的要求,而且要使得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盡可能小。

第7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脫硫技術示范工程經濟分析環境效益

中圖分類號:TM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1 全國二氧化硫排放和控制狀況

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隨著煤炭消費的不斷增長,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連續多年超過2000萬噸,居世界首位,造成我國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日益嚴重。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的日益嚴格及執法力度的加大,未來10年內至少有400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裝機容量需要安裝煙氣脫硫裝置,因此,必須加快實現火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

1.2 火電廠煙氣脫硫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途徑

目前火電廠減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徑有:煤炭洗選、潔凈煤燃燒技術、燃用低硫煤和煙氣脫硫。煤炭洗選目前僅能除去煤炭中的部分無機硫,對于煤炭中的有機硫尚無經濟可行的去除技術。我國高硫煤產區中,煤中有機硫成分都較高,很難用煤炭洗選的方法達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由于火電廠生產用煤量大,鍋爐熱效率和煤炭轉換成電能的效率都較高,脫硫工藝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可有效加以控制,因此采取煙氣脫硫治理火電廠二氧化硫污染,環境效益顯著。根據我國國情,煙氣脫硫應是火電廠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途徑。

1.3煙氣脫硫面臨的形勢對二氧化硫如不加以控制,將造成城市大氣污染加劇,二氧化硫超標城市增加,酸雨面積加速蔓延,對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害,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已成為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勢在必行。

2.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及經濟性分析

目前,世界上燃煤電站鍋爐所采用的煙氣脫硫工藝達數百種。在這些脫硫工藝中,有的技術較成熟,已達到商業應用水平,有的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目前投入工業應用較為廣泛的煙氣脫硫工藝有以下幾種:

2.1濕法煙氣脫硫

濕法煙氣脫硫特點是氣液反應,其脫硫反應速度快、脫硫效率和鈣利用率高,這種方法適合于大型燃煤電站鍋爐的煙氣脫硫。但是,濕法煙氣脫硫有廢水處理問題,其投資比較大,運行費用比較高。有以下技術特點:

1) 技術成熟

2) 適應大容量機組的需要,煤種適應性強

3) 工藝系統較復雜,占地面積大,有廢水排放,一次性投資大,運行費用較高。從運行情況看,該工藝有如下特點:

1) 較傳統工藝降低了石灰石粉的純度和細度要求,原料來源廣泛,易于加工磨制,降低了加工運行費用;

2) 處理煙氣量減少,省去了煙氣再熱裝置,減少了吸收塔體積,節省設備投資;

3) 石灰石過剩率偏高,副產品石膏含水率偏高,脫硫率達不到理想效果。

2.2噴霧干燥法脫硫

噴霧干燥法是70年代開發的一種煙氣脫硫技術。該工藝以石灰漿為吸收劑,漿液霧化成細小液滴與熱煙氣相互接觸,液滴蒸發干燥與SO2 反應生成亞硫酸鈣。目前全世界約有130 套裝置應用于燃煤電廠,市場占有率僅次于濕法。我國的多個電廠先后采用了此脫硫工藝。技術特點:

1) 與其他類型的煙氣脫硫技術相比,其系統流程簡單,投資較少,運行時能耗較低,運行費用也不高。

2) 脫硫產物干干態,無廢水排放,如將該脫硫工藝用于現有電廠的改造,電廠原有的除塵和灰處理設備可以繼續使用。

3) 運行可靠,不會產生結垢和堵塞,只要運行中控制好干燥吸收器的出口煙氣溫度,對設備的腐蝕性不大,運行安全。

4) 以石灰漿作為吸收劑,品質要求嚴格,價格高。

2.3 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

該工藝采用循環流化床脫硫塔進行煙氣脫硫。在脫硫塔內煙氣中,SO2 與附著在煙塵及脫硫副產物顆粒表面的脫硫劑石灰漿液發生反應而被脫除,排出脫硫塔的固體物經旋風分離器分離后絕大部分返回膠硫塔進行再循環,繼續進行脫硫。該工藝在國內尚無先例,技術特點:

1) 占地面積較少,設備比較簡單,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對煤種的適應性廣,綜合脫硫技術性能達到并超過噴霧干燥法的技術指標,且比較適用于容為50~200M 機組的脫硫技術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機組的煙氣脫硫;

2) 脫硫率不高,在達到90 %脫硫率以后很難再提高。

2.4 電子束煙氣脫硫

電子束煙氣脫硫工藝(EBA) 是一種物理與化學相結合的新技術,利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等離子體氧化煙氣中的SO2 和NOX ,并與NH3 反應,生成(NH4) 2SO4 和NH4NO3 ,因而同時具有脫硫脫硝的功效。該脫硫技術在我國成都電廠得到了應用。技術特點:

1) 可以高效率地同時從煙氣中脫硫和脫硝,脫硫效率達到95 %以上,脫硝效率在80 %以上;

2) 設備結構對煙氣條件的變動適應性強,設備占地少,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3) 整個脫硫過程為干法處理,不需要排水及廢水處理系統;

4) 脫硫脫硝反應副產品為硫酸銨和硝酸銨化肥,經濟性好;

5) 相對于濕法工藝較簡單,且脫硫脫硝同時進行,投資少。

2.5 爐內噴鈣工藝與尾部增濕活化工藝

由于簡單的爐內噴鈣脫硫的鈣利用率較低,且其脫硫效率往往滿足不了環境保護標準對SO2 排放限制的要求。其中最為典型的脫硫工藝是由芬蘭Tempella 公司開發的LIFAC 法,該工藝在南京下關電廠得到了應用。技術特點:

1) 適用于燃煤含硫量為0.6 %~2.5 %燃煤鍋爐的脫硫,當Ca/ S = 1.5 – 2.0 時,根據采用干灰再循環或灰漿再循環系統的不同,總脫硫效率可以達到70 %~85 %;

2) 已具有一定的運行經驗,投資和運行費用低,運行費用為濕法煙氣脫硫的78 %;

3) LIFAC 系統占地面積小,安裝活化反應器時不影響鍋爐的運行,因此,它適用于改造現有運行的燃煤電廠鍋爐。

3.常用脫硫技術綜合評價

3.1 技術性能和應用情況統計

表3-1幾種脫硫工藝技術的性能與應用情況比較

3.2 影響脫硫技術應用的因素

從目前國內外的應用情況來看,各種脫硫技術各有特點。在對脫硫技術進行綜合評價時,應該考慮的問題或影響因素主要有:

1) 投資和運行費用與裝機容量的關系;2) 投資和運行費用與燃料含硫量的關系;3) 投資和運行費用與脫硫效率的關系;4) 投資和運行費用與洗滌比的關系;5) 能耗比較;6) 占地面積;7) 脫硫工程及運行費用

4.結論

現已投入工業應用的各種脫硫工藝都具有其各自的應用條件,我國各地情況不同對具體工程項目必須因地制宜進行比較,確定適宜的脫硫工藝。濕法脫硫工藝是應用最多、最為成熟的技術,其吸收劑價廉易得,副產品便于利用,煤種適應范圍寬,并有較大幅度降低造價的可能。煙氣循環硫化床工藝脫硫效率高、建設投資較省、占地少,在能滿足高品位石灰供應和妥善處理脫硫灰的條件下,具有較好前景。噴霧干燥法脫硫、爐內噴鈣尾部增濕活化脫硫、電子束脫硫等在國內已有示范項目,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用。

參考文獻

[1] 王小時等,我國燃煤電廠煙氣脫硫示范工程[J ] ,電氣環境保護,20001

第8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低壓轉子光軸 經濟分析 經濟效益

1 機組簡介

華電能源富拉爾基發電廠汽輪機為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的N200-130/535/535型超高壓一次中間再熱、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輪機,機組有三個低壓缸。總裝機容量 1200MW,分為二期建設,一期 3 臺 200MW 機組,二期擴建3 臺 200MW 機組,共 6 臺 200MW 凝汽式機組。汽輪機均為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八十年代產品,汽輪機為沖動式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輪機。分別于 1982、1983、1984、1987、1988、1989 年投產發電。其中二期 3 臺汽輪機分別在 1996、1997、1998 年采用全三維技術進行了通流部分擴容改造,額定功率達到 210MW。

2 低壓缸轉子光軸改造的原理

華電能源富拉爾基發電廠汽輪機為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的N200-130/535/535型超高壓一次中間再熱、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輪機,機組有三個低壓缸。汽輪機供熱汽源改造的思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向:(1)在汽輪機低壓缸聯通管處通過堵板實現打孔抽汽改造的目的,但是這種運行模式抽氣量小,需要經常拆裝堵板,供熱效果差,只適應供熱初期的負荷;(2)將汽輪機進行低壓光軸改造,將#2、#3號低壓缸解列,用新設計低壓光軸轉子代替原低壓轉子,但因其有三個低壓缸, #1低壓缸與中壓缸是一體結構,#2、#3號低壓缸對稱分布,低壓光軸供熱改造難度大。國內其它電廠已進行過低壓缸光軸供熱改造,并成功運行,但相關改造汽輪機只有一個對稱分布低壓缸,而富拉爾基三排汽200MW汽輪機有三個低壓缸,三缸不對稱性給汽輪機低壓缸的光軸改造帶來了新的挑戰。

改造后,低壓缸采用雙轉子互換形式,非供熱期仍采用原機組低壓轉子,低壓缸以純凝形式運行;供熱期低壓轉子采用低壓光軸,只起連接作用,低壓部分并不作功發電,中低壓聯通管排汽用于供熱,充分利用汽輪機排汽供熱,減少冷源損失,增大供熱量,以滿足冬季采暖供熱,擴大熱網供熱能力,降低機組運行熱耗,能有效的滿足富發電廠規劃的250萬平方米的供熱負荷,并為富發電廠新機供熱提供備用熱源,保障供熱安全。在參與電網深度調峰的同時,有效緩解了冬季“熱風搶發”的矛盾沖突,為電網的電源結構優化配置提供有償服務。

3 汽輪機低壓轉子光軸改造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汽輪機低壓缸進行光軸改造后,預計2016~2020年機組平均年供熱量增加117.76萬GJ,全廠機組年均發電標準煤耗率下降5.1g/kWh,在年發電量不變的情況下,全廠機組年總耗標煤量增加2.31萬t;2020年以后全廠機組年供熱量增加146.83萬GJ,全廠機組年均發電標準煤耗率下降6.1g/kWh,在年發電量不變的情況下,全廠機組年總耗標煤量增加3.01萬t。

3.1.1 低壓光軸改造供電煤耗

現在機組利用小時數為4073小時,折合75%負荷率運行時的小時數為5431小時。富拉爾基地區的供暖期為6個月,則機組改后供暖運行時間合4320小時,非供暖期運行時間合1111小時。鍋爐效率為90%,管道效率99%,廠用電率12%。改前純凝汽工況時,標煤耗:360g/kWh。改后標煤耗:5630.6 kJ/kWh/0.90/0.99/(1-12%)/29307.6 kJ/kg=245g/kWh 改后降低煤耗115 g/kWh

全年平均煤耗:

360×1111/5431+243×4320/5431 =268.5g/kWh

3.1.2 輔助調峰補償

通過開展“綜合供熱、蓄能調峰”項目和兩臺機組低壓轉子光軸打孔改造,根據《關于做好東北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模擬運行工作的通知》(東北監能市場[2014]240號)文件,每年可獲得東北電網輔助調峰補償約495萬元。

計算過程:光軸改造機組調峰深度為90 MW時,在90 MW~104 MW負荷區間可獲得0.40元/kWh的調峰補償,根據2014~2015年統計數據,采暖期機組低谷輔助調峰時長884h,調峰補償:0.40×(10.4-9)×884=495萬元,如表1所示。

3.1.3 熱電聯產機組利用小時數增加

通^供熱改造,富發電廠2臺機組可認定為熱電聯產機組,每臺機將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約200小時,年可增加發電收入1040萬元。

計算過程:若按富發電廠發電邊際貢獻0.13元/kWh計算,2臺機組年增加發電收入:0.13×20×200×2=1040萬元

3.2 環境效益

(1)汽輪機光軸改造完成后,汽輪機的熱量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機組冷源損失、廢熱排放量明顯減少,減輕了嫩江流域的生態影響,不致使嫩江流域的生物和植物遭受生命威脅,樹立環境保護的良好形象。

(2)汽輪機光軸改造后,機組供電煤耗顯著下降,每發一度電,向外界排放的NOX、COX、SOX含量大大減少,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環境污染,為遏制溫室效應做出了貢獻,同時還降低了脫硫、脫硝的成本,有效降低了機組的發電成本。

(3)汽輪機低壓光軸改造產生了很好的環境保護宣傳效果,該項技術一經推廣使用,必將在高寒地區熱電廠掀起波瀾,從而為環境保護注入新的捍衛力量。

3.3 社會效益

(1)節約煤炭資源,經汽輪機低壓缸光軸改造后,汽輪發電機組的供電煤耗低至268.5g/kWh,這是火電機組1000MW也達不到的水平,這樣的機組未社會節約了大量的煤炭資源,高效經濟。

(2)汽輪機低壓光軸改造技術如能順利用于熱電聯產,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必將引來無數熱電廠效仿,這樣好的技術得到推廣,也在全社會樹立了高效、節能、經濟、環保的好形象。

(3)參與調度深度調峰,給風電、火電、水電一個上網的平臺,為國家電網、為新能源入網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得“風熱競爭”現象得到很好的遏制。

(4)汽輪機低壓缸經光軸改造后,電廠已充分考慮了熱網未來5年的發展趨勢,五年內,在區域熱網合理發展的速度下,能夠保證區域內供熱保質保量。

第9篇:電廠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環境保護 發展 方向

1、目前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

1.1 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

(1)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2)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3)要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峽庫區、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力度。(4)要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1.2 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1)要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2)要加強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3)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4)要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1.3 以防治污染為重點,加強城鄉環境保護

(1)要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2)是要在建設中注重保護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涂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植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地區的生態平衡。(3)要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4)是要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5)要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6)要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

1.4 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

(1)要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2)要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3)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4)要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游開發的環境監管。(5)要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2、加強環境保護的對策措施

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監督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

2.1 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1)要抓緊制訂有關土壤污染、化學物質污染、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生物安全、臭氧層保護、核安全、循環經濟、環境損害賠償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修改并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做出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的規定,重點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2)要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不遵守排污許可證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游或者違規采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予以重點查處。(3)要完善對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機制,研究建立環境民事和行政公訴制度。

2.2 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完善環境監管制度

(1)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加大國家對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情況的監察力度,強化中央政府協調解決跨省界環境問題的能力,督促檢查突出的環境問題。(2)要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組織落實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任務,監督下一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環保工作落實情況,查處重點單位環境違法行為。(3)要各類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自身的環境問題,承擔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4)要強化環境管理,嚴格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把防范范圍由建設項目擴展到宏觀經濟發展的源頭,由投資領域擴展到消費和對外貿易領域,構建全方位的環境防范體系,體現“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實現環境保護從末端治理向源頭削減和全程控制轉變的目標要求。

2.3 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強化環境保護成果效應

(1)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和本系統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要提高環境意識,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認真抓好環境保護工作,并抓出成效。(2)要把環境保護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考核情況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3)要堅持和完善地方各級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環境保護主要任務和指標實行年度目標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結果。(4)要建立問責制,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環境執法問題,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要追究責任。(5)要在評優創先活動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而對環保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參考文獻

[1]趙永新.我國進入環境污染高發期[N].人民日報,2005-12-0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图片第一页|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免|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成人一a毛片免费视频| 人妻蜜と1~4中文字幕月野定规| 看**视频a级毛片|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免费视频专区一国产盗摄| a一级爱做片免费|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3p|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午夜性福利视频|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日本5级床片全免费|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视频999| 三级理论在线播放大全|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四虎影视1515hh四虎免费| 99re6免费视频| 搡女人免费视频大全| 亲密爱人在线观看韩剧完整版免费 | 绿巨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国产边摸边吃奶叫床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动交片免费播放|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深夜福利视频网站| 天天色天天干天天射|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