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端午節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了解了這一秘密,我馬上學著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里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關鍵詞:儀式 儀式教育 端午節
一.“儀式”與“儀式教育”概念厘清
儀式在《說文解字》中有如下解釋:儀,一種使人敬畏的嚴肅容貌和舉止,具有程序性,有適當合適的度;式,方式,法,表現內心信仰的外在方式。“儀”字本身包含嚴肅一意,講究內在的度,不是愚昧的害怕,而是內心的信仰與堅定,也就是所謂現在的信念。“式”一字包含方法,而不是形式,是一種將信仰通過合適的方法從而達到目的的手段,區別于形式。溯源至儒家文化,其最主要的內容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放在第一位,可見孔子很重視禮節對于一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性,他的“禮”包括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在人生的每個重要階段、重要場合都有我們必須掌握的禮節,這些禮節即是儀式,其中包括成人禮、結婚禮、喪葬禮、祭祀禮等等,這些儀式伴隨著文化的繼承也傳承至今。
重大節日所采取的特定儀式不僅僅是彰顯這個節日的重要性,其根本意義在于強化文化認同感,增強責任感與民族自信心。“由儀式所塑造或喚起的情感體驗能夠長期凝結在群體和個體的內心深處,能讓參加者反復回味和再體驗,并作為一種源動力固定下來。”[1]比如,每周一早上的升國旗儀式可以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如果這個儀式不舉行那么學生對于國家感情的體驗將會減少,從而減弱國家信仰。重大節日的慶祝儀式作為節日文化的載體不僅延續了文化的傳承,并且加深了人民感情,維護了社會秩序。
儀式教育就是將這些儀式貫穿于教育中,以隱形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心智與道德認知。儀式教育存在于社會節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發揮著隱形功能,常被人所忽視,但是自古以來這些儀式教育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信仰程度與道德認知水平。本文落腳于中韓端午節儀式教育方式之不同,從中窺探儀式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二.中國端午節文化儀式
端午節為中國傳統的重大節日之一,所謂“一年三大節,春節、端午、八月十五”。端午節又幾乎是一個我國各民族的共同節日,一般舉行于農歷五月初五,有端陽、端五、重五、沐蘭節、天中節、天長節、五月節、蒲節、女兒節、地臘節、龍船節、粽子節等異稱。端午紀念的人物,古來也有介子推、屈原、娥皇、女英、孟姥(風神)、陽侯(波神)、越王勾踐、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記載,而當今占主導的是屈原,紀念屈原愛國情懷。
粽子是端午節的必備食物,賽龍舟是普遍的節日內容,還有一些佩香囊、采藥、系五色絲、插艾、插香蒲、扎艾虎、吃五黃等一些節日活動儀式。但在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東西南北地域差異大,而且多民族共生始終是歷史的常態,因此,在中國不同的地域上,不同的民族中,不唯存有不同的端午節活動儀式,就是相同的端午節也呈現出特別豐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這樣的結局就是造成每個地域形成自己的端午節特色,而沒有全國性的深刻的端午節儀式。
根據一些民俗史料與地方志我們可以在苗族、藏族、土家族的端午節儀式相對來說較為豐富,包括賽馬、斗牛、對歌等儀式。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對于節日的理解也發生了改變,僅僅把節日作為一個休息的假期,一個與家人相聚的時機,節日的儀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與民族所淡忘、拋棄。這樣的后果就是后代對于我們節日的特色了解越來越少,而僅限于課本的了解。
三.韓國端午節文化儀式
韓國的端午節又稱之為端午祭較為合適,主要集中于韓國江陵地區,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最主要的參考憑據就是江陵一帶的端午祭習俗。誠然,江陵端午祭源于中國端午節,它是韓國向中國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雖然起源一樣,但韓國結合本地民俗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端午祭儀式。端午祭是在插秧結束之后緊接著舉行的大慶活動, 有點具有播種慶祝活動的性質;另一說是,“端午民俗是從部族國家時代開始起源的, 是從播種儀禮出發、具有強調辟邪進慶的信仰的意味, 以后,與秋千、摔跤等民俗藝能相結合,具有節日祝祭的形態特征。可見,韓國式的端午節,總的來看, 是以神話為中心的祈愿豐年和安寧的賽神和祭儀,具有豐農祈愿、災厄防止、世俗的解放等功能。”[2]
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江陵端午祭的活動儀式豐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禮(謹釀神酒DD送神儀式)、巫祭、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兒童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這些都是地區或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遺產)外,還有眾多的民俗活動,如漢詩創作比賽、鄉土民謠競唱大賽、全國時調競唱大賽、拔河、摔跤、蕩江陵端午祭秋千、射箭、投壺等;慶祝活動,如煙火游戲、端午放燈等;夜間活動,如國樂表演、伽琴并唱等;藝術活動更是豐富多彩。此外還有被稱為“亂場”的商品交易。現在,在江陵端午祭時還邀請國外民間藝術團體到場表演,增進各國的藝術交流和友誼,曾經邀請中國的戲劇參加演出。
四.中韓端午節習俗對比啟示
從中國與韓國端午節不同儀式看,中國的端午節儀式略顯單薄,活動內容過于單調,從而端午節節日的意義在縮減。韓國端午祭活動儀式與宗教祭祀關聯,并把民間的習俗儀式進行了較好的保護,每年安排較長時間籌劃端午祭,足見其對端午祭與民俗的重視。另一方面,韓國端午祭形成了一套民眾可以參與進來的節日儀式,這樣節日不單具有休息的功能,更加是通過這些全民可以參與的儀式增強社會民眾之間的感情,使其成為民族團結的有力紐帶。所以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示,以下是簡單的幾點看法。
1.全民增強儀式意識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不論是中國還是韓國,都對于一些節日儀式意識越來越淡薄,投入的精力與財力也越來越少。但是,節日儀式作為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儀式意識,保留文化傳承方式。當今急功近利的環境下普遍存在將儀式簡單為形式的現象,把祖先留給我們的敬畏的表達方式流于程序與過場,這是對人類文化的褻瀆與侮辱。增強儀式意識對于信仰迷茫的現代人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將文化信仰外化于行動,從而再加深認識與信仰。
2.國家重視儀式教育
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的一點還在于韓國政府的極度重視,一來重視文化傳承與保護,二來注重文化財產保護的立法。韓國的大部分文化與中國文化具有關聯性,但是它將這些外來文化卻很好的融入到自己習俗中,這就是所謂的文化生長。我們國家可以將以前優秀的文儀式挖掘出來并強制成為節日內容,將其扎根于人們心中,成為約束自己的準則與信仰。但是我們也不能拘泥于以前古老的形式中,應該秉承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事物,讓其隨著時代生長為自己合適的模樣。
3.學校重視儀式教育
學校是每個個體都接觸的場所,我們許多的文化學習來源于學校,所以學校有義務承擔起儀式教育的責任。升旗儀式、成人禮、尊師重道、開學儀式、畢業儀式等等基本儀式不能敷衍了事,每次儀式都應該創造良好的氛圍,將學生投入情境,加深理解與認同。切忌反對將儀式淪為形式,堅持儀式而創新儀式,讓學生全身心加入。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教會知識是一項重大任務,但更任重道遠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課堂的知識是必要的,學校更應該創造一些機會使孩子成為知識中的主人公去切身體驗知識,從而內化為內心信仰。
有人會認為儀式已經過時了,但是筆者反而認為儀式有著重要的作用。人在一些敬畏端莊的場合會更加自我約束,而這些儀式帶給人們深刻的情感共鳴,叢而使人們更加愿意繼續抱著這份信仰前行。
參考文獻
[1]胡寶國.儀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研究.2009.(9).
[2]黃崇浩.中韓端午節祭之關聯性論略[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3]程晗.讀懂儀式教育[J].中國德育.2015.(15).
[4]黃杰.從歲時民俗特征比較中韓端午節端午祭[J].2007.(4).
注 釋
[1]胡寶國:《儀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思想理論研究》,2009年第9期。
您好!
根據上級部門通知,端午節放假時間為:2018年6月16日(星期六)至18日(星期一),共3天,學生6月19日(星期二)返校,穿綠色校服。為確保您的孩子能夠度過一個平安快樂,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希望您積極履行家長的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如下安全教育指導工作:
1.防溺水安全。家長務必重視孩子游泳(玩水)安全教育。禁止孩子私自下水游泳;禁止孩子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禁止孩子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禁止孩子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塘水庫游泳;禁止孩子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2.交通安全。外出時,家長務必提醒孩子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無牌照的車輛,不坐超載車;禁止未滿十二周歲的學生騎自行車;嚴禁小學生騎電動摩托車等;教育孩子過馬路時一定要養成“一停,二看,三通過”的習慣,不能在馬路上嬉戲玩耍;坐公共汽車時要守秩序,等車停穩了再上下車,不要把頭、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伸出窗外,以免造成意外傷害;開私家車的家長,請注意開車安全,各行其道,路窄彎多慢行禮讓;不要超速,不要酒后駕車或疲勞駕車。
早上,我一起床,就和家人說“端午節快樂”。吃早飯了,吃的是我最喜歡的粽子和綠豆湯。吃完早飯后,媽媽買了艾草掛在大門兩旁。我聞了聞艾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看見家家都買來艾草掛在大門上兩旁,便問媽媽:“為什么要把艾草掛在大門旁呢?”媽媽說:“這是我們中國風俗,認為艾草是靈草,掛在大門兩旁可以驅邪避穢、保佑一家健健康康不生病。”
中午吃飯時,有許多可口的菜肴:蝦球、竹筍炒肉……,看起來讓人胃口大開,吃得真香呀。
晚上,媽媽和我商量好了要去廣場玩。我碰到了幾個好朋友:王金蕊、葉秋林……。我們玩丟手絹、主人和寵物的游戲。我們玩的開心極了。
1、傳統寓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月初五是眾毒之首,鴨蛋的蛋形和心臟類似,端午節的時候吃個咸鴨蛋可以使心氣充盈、精神飽滿。中養元口服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現代養生:咸鴨蛋性質微寒,有滋陰養肺的作用,夏天食用可以治療咳嗽、暑熱、喉嚨腫痛、牙齒痛、瀉痢等癥狀,而且,咸鴨蛋的口感細膩清爽,端午節的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咸鴨蛋,十分溫馨。
(來源:文章屋網 )
五一勞動節祝福語簡短(一)
1. 這些年,已經滄海桑田;轉瞬間,春夏冷暖變遷;你笑臉,不變的是思念;我祝愿,快樂幸福永遠。祝勞動節快樂。
2. 大海等你劈波斬浪,大地喚你威震八方;小鳥見你天下無雙,小花賞你大方光芒;勞動是良方,助你追夢想;勞動節快樂。
3. 祝:日子紅紅通通,生活火火風風;事業馬到成功,賺錢決不放松;現在如沐春風,將來傲視群雄。五一快樂。
4. 勤工作,多掙錢,快樂在人間;對酒歌,對花眠,幸福在身邊;心歡暢,體安健,逍遙似神仙;勞動節好好休息,祝君事事如愿。
5. 艷陽迎來勞動節,放下工作要休息;忙忙碌碌難得歇,歡歡喜喜過五一;我的祝福不停息,愿你天天甜如蜜。祝勞動節快樂。
6. 在肥沃的土上播種感情,用清澈的溪水澆灌言行;在蔚藍的天下工作不停,用鮮艷的花朵送來閑情;祝你五一快樂。
7. 大漠的孤煙,緩緩升上了天空,我寧靜的心遇到了你,泛起了漣漪,確定你就是今生唯一要找的愛人,祝五一節快樂!
8. 清新的早晨,溫暖的陽光,甜蜜的祝福,一切的美好祝愿來自你最好的朋友——我,祝你五一節日快樂,生活開心美滿!
9. 曬一曬溫暖的陽光,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想起我們永恒的愛情,那是我最甜蜜的生活,祝五一快樂,開心生活每一天!
10. 水越流越清,酒越久越醇,朋友越久越真,世間滄桑越流越淡,你我的感情越來越深,祝五一勞動節快樂,時刻好心情!
11. 五月陽光金燦燦,祝福你好運連連;五月花開香飄飄,祝福你和和美美;五月喜鵲叫喳喳,祝福你平平安安;五月有幸福多多,祝福你快快樂樂!
12. 我的關懷停在你的身旁,讓溫暖籠罩你;我的真情縈繞在你的心間,讓幸福陪伴你;我的祝福送到你的眼前,讓快樂擁抱你;勞動節到了,開心如意!
13. 勞動節快到了,想為你加油吧,油價漲了,太貴;想為你給力吧,力氣小了,太費;還是提前祝你開心吧,開心開薪,快樂成功都加倍,幸福生活更陶醉。
14. 勞動節快到了,鑒于你的良好表現:早晨不起床,天天不洗腳,鞋襪隨處放,是活不會干,就會瞎嚷嚷。特頒發個“最不會勞動獎”給你,祝你五一快樂。
15. 把大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換成你的好運;把天空中的每一朵云,都轉成你的成功;把手機里的每一句話,都變成對你的祝福,提前祝你勞動節快樂幸福。
五一勞動節祝福語簡短(二)
1. 踏上平安的旅途,收獲快樂的心情;欣賞如畫風景,收獲多彩生活;按下相機快門,定格永遠的幸福;發出問候短信,送上真心祝福;祝五一快樂!
2. 上帝看你工作勤奮,問你要什么。你說健康我要鈔票我要車子我要別墅我要美眉我要。上帝于是送給你我要節。五一快樂!
3. 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勞動再勞動!別怪我啰嗦,我只是想帶領你一起做五一口腔勞動!
4. 我很想K你一頓,T你一腳。但五一節到了,我想你請我去KTV,因為我好像,做一個V的手勢!曳~~!節日愉快!
5. 由于今天過節,短信服務中心繁忙,如有短信無法發出的情況,請把手機泡在水里水溫度并且高呼五一快樂!
6. 當你傷心時我會悄悄把快樂塞給你,當你幸福時我會默默祝福你,而在這個時候我會第一個祝你五一快樂。
7. 生命的色彩,用汗水涂抹;執著的追求,耐得住寂寞;花開花落間,將種子撒播;風雨洗滌后,去收獲碩果;記憶中有你,感動不曾消磨。五一臨近祝你快樂!
8. 如果收到短信,請把手頭的工作忘掉,請用一分鐘把煩惱拋掉,請對著手機屏幕偷偷傻笑:這個五一假期隨便你鬧,只要你過得開心就好!祝你節日快樂
9. 鮮花滿園,你是里而最美的一朵;星光燦爛,你是中間最亮的一顆;話語雖少,但每個字都是我真誠的祝愿。五一勞動節,愿朋友忙中偷閑幸福快樂每一天。
10. 五一,祝你“無一”:無煩無惱每一天開心歡笑,無病無災每一月健康安好,無阻無撓每一季風調雨順,無分無離每一年親情擁抱,無時無刻每一秒幸福圍繞!
11. 心善是根,人和是本;尊師是方,重友是法;能忍是聰;會讓是明;遇難有勇,遇困有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祝勞動節愉快。
12. 在五一節即將來臨之際,祝你工作順心如意,事業蒸蒸日上,前途陽光照耀,身體健康無恙,財運滾滾而來,愛情甜蜜美好,生活幸福快樂!
13. 五一節到了,愿你擁有“五個一”的快樂。祝你事業上一日千里,愛情上始終如一,金錢上財富過億,智慧上萬法歸一,把理想和現實合二而一!
一句平淡如水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一朵花代表一個祝福,我送給你整個春天!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運,我送給你整個天空!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帶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開心的粽子送給你們,祝爸爸媽媽端午節快樂!
一個節日思念無數,一條短信祝福萬千。端午節到了,祝你節日快樂,同時祝你健健康康地,快快樂樂地,和和美美地,順順利利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端午節短信
一個粽子代表一種思念,一片艾葉傳來一聲問候,一條龍舟伴著幾許牽掛,一杯雄黃內含多少心愿,一條短信傳達一生祝福:祝你幸福平安,端午節快樂!
一個粽子一份情,祝你天天好心情;一個粽子一顆心,祝你事事都稱心;一個棕子一種樂,祝你時時都快樂!端午節里寄心愿,合家歡樂福滿門!
一個粽子一顆心,祝您事事都稱心,一個粽子一份情,祝您天天好心情,端午節里寄心愿,合家歡樂福滿堂,手機短信傳祝福,單單祝你端午節快樂!
一黑一白,是元宵,一清一白,是粽子。黑白分明靠眼力,清白混濁憑心力。端午節到了,祝你:好眼力,黑白分明如元宵,好心力,清清白白如粽子!
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一句平淡如水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一句問候,一聲祝福,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一顆咸蛋,兩塊肉,三兩糯米,四片粽葉,做成粽子;放到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裹著無數祝福送給你,愿端午節好運!
其實海不寬,此岸到彼岸,其實夢很淺,萬物皆自然,其實天很藍,陰云總要散,其實淚也甜,祝你心如愿,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你快樂!祝端午節開心!
其實人生無需驚天動地,快樂就好;情誼無需花言巧語,想著就好;金錢無需車載斗量,夠用就好;朋友無需遍及天下,有你就好,祝端午節快樂!
其實天很藍,陰云總要散,其實夢很淺,萬物皆自然,其實海不寬,此岸到彼岸,其實淚也甜,祝你心如愿,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你快樂!祝端午節開心!端午節賀卡祝福語
悄悄的一條信息,帶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誼,一份如意,一份溫馨,一份守望,一份牽掛,一份安康都給你。端午節快樂。
悄悄為你降臨的,是平安。靜靜為你散放的,是溫馨。默默為你祝愿的,是幸福。深深為你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誠的祝福:端午節快樂!
親愛的,端午節:我粽是對你有不盡的喜愛與留戀!親愛的,端午粽:我粽是對你保存著那溫情與喜愛!親愛的,五月初五:你粽是留給了我無盡的溫馨。節日快樂!
青青的葉子,裝著滿滿的情意;靈靈的雙手,捻成巧巧的菱角;長長的絲線,系著柔柔的祝福;濃濃的清香,流露片片真情。祝端午節快樂!
青絲捆著祝福意,棕葉包著朋友情。糯米纏綿紅棗香,雄黃醉人龍舟行。雞蛋伴著艾葉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端午節快樂!
輕輕的問候融入了我所有的心愿,淡淡的祝福傾注了我無限的真誠,靜靜的一則短信悄悄地填滿屏幕!永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祝端午節快樂!
輕輕的粽葉,輕輕的走,輕輕的問候心底留;輕輕的微風,輕輕的舟,輕輕的祝福在心頭;輕輕的關懷送好友,愿你幸福久又久。預祝端午節快樂!
輕輕龍粽香,飄來一陣溫柔;濃濃賽舟意,比出一場激情;深深敬佩情,話過一生忠孝;樂樂假期到,玩出一番新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來臨,愿你小長假快樂!
清晨,為你端來一份白鴿,端來一份祝福:端走煩惱憂愁,端來快樂逍遙;端走辛苦疲憊,端來成功悠閑;端走所有的不如意,端來好運和幸福。端午節快樂!
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友誼甜甜蜜蜜,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清清淡淡酒飄香,醉入愁腸化思量;簡簡單單情不變,千里之外常掛念;長長久久勿忘懷,地老天荒的愛戀;又是一年端午節,彼此雖然難相見,一條短信表思念,端午快樂我心愿。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然除了可以吃到美味的端午粽子以外,還有必不可少的就是觀賽龍舟。而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賽龍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為什么要賽龍舟,希望你喜歡。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與來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浙江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pǐ)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廟宇,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以前,我們家過端午節都是吃吃粽子就沒了,但去年端午節我卻用電腦看了賽龍舟,卻使我記憶猶新。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興致勃勃地打開賽龍舟活動的現場直播,電腦視屏里,小河兩岸早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老人們從家里搬出靠椅,端坐著靜靜地等待。姑娘們如同參加一次盛會,各個穿著利落的新裝,唧唧喳喳地探討著這次比賽誰會是贏家。青年小伙雖然沒有能親身參加賽龍舟,卻也是熱情不減,臉上充滿了歡喜。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群中鉆來鉆去,有一些調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邊的高樹上,占據著好位置,居高臨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著四只最美麗的龍舟,船只狹而長,船舷上描繪著朱紅的線條。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于開始了。青年滑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回蕩,震耳欲聾。攝像機把直播放大了點,我清楚地看到青年橈手們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著動作一起一伏,額上布滿汗珠污漬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縱身一躍,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賽到緊張處,更是精彩異常,兩只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分出勝負,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龍舟直播結束了,我卻仍坐在椅子上回想比賽盛況。
我想,龍舟活動不就是要考驗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嗎?如果把它用在學習上,那才最好。我們真要學習這種賽龍舟的精神,讓我們在學習上有一個新的突破。
湖北武漢蔡甸區張灣中學初二:zhou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