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競技體育目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 要:電子競技運動是一項新興的競技體育項目,它與網絡游戲有著很大的區別,這項運動在高校里開展有著良好的基礎,本文通過對電子競技運動進入高校體育課的意義的分析。提出了電子競技進入高校體育課的途徑。
電子競技運動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軟硬件設備為器械、在虛擬環境中、在統一的競賽規則下進行的對抗性益智電子游戲運動。電子競技運動現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定為第78項體育運動。電子競技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反應和協調,可以培養參與者的團隊精神和毅力,這項運動特別受到大學生們喜歡,在高等學校里開展這項運動有著廣泛的基礎。
1 電子競技運動的特點及分類
1.1 電子競技運動的特點
電子競技運動是由“電子”和“競技”這兩個基本元素組成的:這兩個基本元素都為運動而服務的,“電子”是運動方式和手段,“競技”是運動的目的。
“電子”是指這項運動是借助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以各種軟硬件及由其虛擬環境來進行的一種運動,這相當于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中的器材和場地。這是電子競技運動有別于傳統體育的根本不同。
“競技”即對抗、比賽。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的體育的比賽一樣都是按照一定的競賽規則,并在這樣的規則保障下進行公平、公開、公正的比賽。選手的技術水平,是要靠嚴格的訓練來掌握和提高。
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的體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社會上有廣泛群眾性,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歡和普遍參與。
1.2 電子競技運動的分類
電子競技運動目前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對抗類項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和FIFA2003等。另一類是休閑類項目,這類項目它是電子化的傳統體育和民間娛樂項目,項目包括圍棋、中國象棋、橋牌、麻將、臺球等。
2 電子競技運動和網絡游戲的區別
從歷史淵源上來講,網絡游戲與電子競技本是同根生,電子競技運動與網絡游戲都來源于電子游戲,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點而走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電子競技運動項目由于具有的“對抗性”的游戲特征,最終成為體育項目的一種。電子競技運動和網絡游戲的最大區別就是電子競技運動是體育項目,而網絡游戲只是一種娛樂游戲。
2.1 本質上區別
電子競技運動這項體育運動,其器械、場地及比賽環境等等是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的。運動的方式是對抗和比賽,它有統一的規則和相同的技術手段,也有傳統體育比賽中的技、戰術。選手通過日常刻苦的的訓練,提高自己與電子設備這些比賽器械相關設備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使用的速度、反應和配合等等綜合能力和素質,通過技巧和技戰術水平的發揮,獲取在對抗中的勝利和好成績。
網絡游戲其運行的環境和電子競技運動差不多,有些規則也很相近,但是網絡游戲是以追求感受為目的的模擬和角色扮演,玩家體會的是自己角色的成長快樂,自娛自樂。
2.2 運行環境的區別
網絡游戲和和電子競技運動的運行環境都是依靠網絡來實現的,網絡游戲的運行環境是完全建立在國際互聯網上的,它離開了互聯網,根本就無法存在。而電子競技運動所依賴的是局域網環境,甚至可以是兩臺電腦的直接聯接,互聯網只是電子競技運動用來訓練或娛樂的一種手段而已。
3 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基礎條件
3.1 廣泛的群眾基礎
高校的學生年齡在18~24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對網絡游戲都十分喜歡,可以看出,如果在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是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個人電腦的不斷普及和電子競技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電子競技在高校將擁有更多的愛好者和參與者。
3.2 良好的軟硬件基礎和充足和時間
高等院校作為教學和科研單位,有著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豐富的網絡資源,這為學校電子競技運動奠定了硬件基礎。高校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能勝任電子競技運動教學和指導的也會大有人在的,這為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提供了要才保障。南方學校夏季炎熱,北方學校冬季寒冷,都不易開展室外活動,在這個時間段里是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最佳時間。
4 電子競技進入高校體育課的途徑
4.1 選擇適合學生的電子競技項目
選擇適合大學生開展的電子競技項目,就要根據大學生生活特點和成長的需要,充分發揮電子競技的育人優勢,要選擇一些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和毅力。例如可以選擇象賽車、足球、藍球等一些類似傳統體育的項目。最好不去選擇具有暴力、攻擊、戰斗傾向的電子競技項目,如反恐精英、星際爭霸等,此類項目很容易使大學產生好斗的想法,從而造成心理上障礙。
4.2 提高學生對電子競技的認識
目前在部分老師和學生中還是把電子競技運動看成是一種網絡游戲,對這項運動的開展持有排斥的態度。認為電子競技有礙學生的學習。為此就要求我們要向老師和學生們進行詳細的介紹,介紹電子競技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團隊精神、協調能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和提高對現代信息社會的適應力。因此,改變對電子競技的片面理解,消除人們對它的偏見,才能夠使這項運動健康、文明有組織的開展。
4.3 建設一批專門的師資隊伍
如果沒有一批從事電子競技教育的師資隊伍,那么就很難開展電子競技課程。其實在高校里擁有許多軟件開發、軟硬件維護和網絡維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和教師,這些人都有過硬的電腦軟硬件基礎知識,對他們進行電子競技運動的相關培訓,會很容易地勝任電子競技課程的教學工作。
4.4 配置相應的電子競技運動設備
電子競技運動水平的高低除了與參與者的技術水平和心理環境有關以外,電腦硬件和比賽的環境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開展電子競技課程,電腦設備當然不能夠過于落伍,而且每一新款游戲的推出對電腦軟硬件的要求都會有所不同,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配置相應的電子競技運動設備,是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課程的有利保障。
參考文獻
摘 要 傳統項目學校是我國培養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主要基地,關系到我國競技體育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湘南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競技體育作為湖南省競技體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體現湘南地區本身特色的同時必須適應湖南省及全國的發展形勢。筆者運用專家訪談法、調查問卷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湘南地區傳統項目學校管理現狀和體育經費的現狀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傳統項目學校 湘南地區 制度管理 經費
傳統項目學校是我國培養優秀競技后備人才的重要支柱,是我國輸送人才的重要梯隊,湘南地區是湖南省輸送競技人才的重要地區,傳統項目學校的制度管理模式的現狀直接影響到傳統項目的學校的發展,經費的使用情況對專業人才輸送的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湘南地區傳統項目學校為研究主體,對傳統項目學校中管理制度的現狀和經費的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通過查閱圖書館、CNKI數據庫、萬方數據庫進行檢索,查閱了1998-2013年關于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制度現狀以及經費使用相關論文100余篇,了解當前國內的研究現狀及發展的趨勢,為本論文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體育科研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及論文研究需要,設計“教練員問卷”,“運動員問卷”對湘南地區30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60名教練員(每個學校調查兩位教練員)、180名學生(每個學校調查6名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
3.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以專訪的形式對湘南地區體育局有關領導、高校的專家、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教練員進行訪談。通過訪談和交流,獲得了各方面人士對湘南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歸納總結。
4.數據統計法
運用Excel和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收集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5.邏輯分析法
對通過專家訪談和文獻資料查閱的內容進行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整理。
二、結論與建議
(一)湘南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體育經費現狀
1.湘南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經費的來源渠道
我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經費的來源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學校自籌,二是各級政府和體育、教育部門的專項撥款。目前湘南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體育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校的行政事業經費,省、市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的專項撥款較少。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學校的課余訓練逐漸向社會化方向發展,體育產業的概念逐漸深入到學校中。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單靠上級部門的專門撥款已經限制了其快速有序的發展,很多學校便主動拓寬學校體育經費的籌資渠道,大有超前意識和驚人舉措。例如個別學校發動母校情感攻勢,讓本校培養出來的在社會上有身份地位的商人來資助母校進行體育場館的建設;永州地區新田縣一中就采用向銀行貸款來改建田徑場,包括向世行貸款;為了臨武縣一中修建新的體育場館場館,縣委領導帶頭捐款,以此帶動全縣機關部門為新場館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耒陽市一中為了修建體育場,一方面讓基建承包商帶資入場動工,另一方面發動學校教職工捐資入股提息;還有一些學校在保證學校課余訓練的前提下,將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吸引社會各界人士進入場館進行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并從中收取一定費用,這樣既為人民大眾提供了健身娛樂場所,又“取之于民,用之于體”,緩解了學校體育經費不足的窘境。
2.湘南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經費的現狀
[關鍵詞]項目預算 管理 項目利潤
現在市場上的競爭更加,價格比以前更低,但是成本在增長,企業的負擔很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很多企業生產經營非常困難。面對難題和壓力,需要企業領導認清形勢,創新機制和體制,從項目預算管理著手,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要進行改革,企業要在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的同時,改善本企業的管理,充分發揮項目管理在企業戰略決策中的作用。
一、項目預算管理的強弱, 根本保證是體系制度
如何約束成本管理行為,確保企業項目責任目標的實施,增加公司經濟效益,就要更加完善公司的管理體制和有關制度。例如某些公司實行公司下設分公司,分公司下設項目部這樣的三級管理體制,分公司是利潤點和管理重心。這樣分公司一級的管理就可以取消,另外建立企業項目管理委員會,使得公司職能部門的管理力度加強,工作重心向項目轉移。
把項目管理作為主線,推行項目經理制,全方位推廣“項目法”施工,把責任成本承包作為主要的施工辦法,不斷地革新、改進各項管理。使業務流程更加順利,這樣才能實現項目預算管理的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二、為了把項目責任成本落到實處,就必須實施項目成本測算
在改進管理體制,項目管理責任進一步明確,并且管理效果很好的情況下。因為許多工程項目是一次的,所以就要要求各項目經理部和相關部門有關人員,在開工建設以前對每一個工程,研究不同的設計和組織施工,確保工期、質量、安全,還要進行不同設計效益的比較,選出一個最優方案,降低成本,項目部要依照選出的最優方案,編制設計和組織施工,并且上報企業的項目管理部門。企業項目管理部門的人員要到現場,根據實際情況、價格組成、價格分析、簽訂的合同以及編制的設計和組織施工措施,測算項目的成本。最終確定項目成本、上繳的利潤和費用、人員設備等內部資源配置計劃。
三、依據成本因素,完善成本控制
施工的方案、進度、質量安全等因素嚴重影響著項目預算管理的好壞,制約著項目成本中人力和物料的消耗。要完成項目預算管理,實現項目責任成本目標,當務之急是做好以下面四項工作:
(一)工資分配是否合理,影響職工的勞動積極
影響工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它也直接制約著項目直接成本的發生。關心職工收入的同時要考慮企業的承受力,勞動力價格是企業競爭力的一個因素,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已非決定因素。產品市場競爭更多地體現在科技含量、質量可靠、周到服務、適銷對路上,而不完全取決于生產成本。一味壓低勞動力價格,確實節省生產成本,但同時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挫傷了勞動者的積極性,結果生產效率反而會下降。倘若陷入成本與效率輪番下降的惡性循環,企業只能倒閉。
(二)強化現場材料的采購和管理
材料的采購和管理是整個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的采購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耗用資金最多的一個環節,它同時也是目前項目成本管理中普遍失控的環節,也是參與人員損公利己腐敗產生的環節;材料采購和管理的優與劣關系到了整個項目成本管理的成敗,它已成為對施工項目管理重點關注的領域;怎樣做好材料采購管理,成為我們需要正視并亟需解決的問題。
做好采購管理,應該從兩個層面著手,分別是從技術層面提高業務的執行能力和從系統建設方面創建采購的環境,并不斷從這兩個方面持續改進,最終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益。
(三)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施工組織設計
預算成本控制的關鍵是施工的合理安排,勞動組織與工程進度的速度相結合。與工程進度的加快相結合是最大的節約,反之就是最大的浪費,因為企業的經濟活動體現在施工生產的全過程,施工的安排合理與否,勞動組織和技術進步與否,資源的配置科學與否決定著企業的成本水平。
(四)強化分包合同管理,也是項目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
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與項目之間上下聯動,使整個管理過程透明化、程序化,形成一套系統的、規范化的操作程序,達到合作雙方的雙贏。分析分包工程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往往與未能規范合同簽訂和執行的程序有關。因為一項分包工程管理是否到位,效果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分包工程合同管理的水平。
四、為了保證項目預算管理,要對成本管理檢查考核兌現
通過項目管理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項目管理是經營管理的核心工作,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建立行之有效的監控機制是確保實現成本目標的必要條件。強化全員的成本核算意識是實現項目經營目標的基礎和保證。因此,項目目標成本管理是體現企業整體管理水平重要環節。
五、推行項目預算管理工作的體會
科學的項目預算管理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今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七建設公司開始推行項目預算管理,機電工程分公司5名財務經營人員按照“突出成本,創新經營,細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在蘭州、大連、玉門、克拉瑪依等15個項目部展開了項目預算管理工作。
項目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對項目質量、進度與費用的集中控制,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預算范圍內,將大量的人力、物力組織在一起,有條不紊地實現項目目標。企業財務經營人員要按照這一思路,使項目預算管理在各個項目部專業施工中有序推進,確保項目成本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喬雪蓮著,項目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北京: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12
關鍵詞:慕課;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近年來,“慕課”的興起成為促進國內課堂教學變革的一個契機。而“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概念往往又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慕課”借助于“翻轉課堂”來實現,其本質是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學習,把在傳統課堂上完成的那些不需要互動的事情,更多地移到課外,讓學生借助于互聯網工具先自主去做,而課堂上寶貴的45分鐘,教師通過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幫助學生解決復雜的問題,完成反思與評價,實現更有效、更高質量的教學。
“慕課”的實現手段就是學生在課前利用共享網絡平臺上的視頻資源,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自學,完成視頻里老師留下的練習。教師在管理后臺可以獲知學生的自學情況,了解哪些學生在哪個知識點遇到了哪些困難。在課堂上老師就不再花很多時間進行系統講解,而是利用寶貴的面對面授課時間,聚焦主要問題,師生互動交流,組織有針對性的答疑及各種有利于學生深度參與的互動活動。“慕課”利用網絡平臺、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將課堂的時間重點用于開展對學生深度學習更有價值的活動。
一、“慕課”實施的效果
(一)現行教育體制將深受沖擊
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到“慕課”中,部分高校還將聯合開發“慕課”課程,先從通識課程突破,將“慕課”引入正規教學,實現學分互認,通過“慕課”學習跨校積累學分,從而獲得學位證。可想而知這將給現有的高等院校帶來怎樣的沖擊。如何應對“慕課”對現行高等教育運行體制的沖擊,是教育管理者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教師教育理念大為改觀
傳統教師授課水平如何,只有觀眾才知道。但現在不同了,放在網絡上,所有人都能說三道四。由此一來,教師可以更清晰地認識自身的優缺點,有機會反省自己的教學及其效果。這對教師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慕課”來了,學生能在網上隨時看到名家課程,那么誰還會去選修那些非名家主講的相同主題課程呢?面對這樣的狀況,許多老師已經意識到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去聽名家課程,而將課堂教學改為解答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完成集體項目。從結果看,這種方法更有效,也頗受學生歡迎,因為這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恰恰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標。
對教師而言,借助于“慕課”的大數據和云平臺的支撐,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學生在哪個知識單元停留多長時間,反復回看了幾遍,回答對了幾道題……從而了解到學生哪方面學習有困難,并及時在課堂上給予更有針對性的反饋、指導,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學習質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慕課”應借助“翻轉課堂”來實現,但對于學習者來說具有一定的門檻,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和技術素養。[1]“慕課”要求學生在家或課下觀看網絡視頻課程,完成相應的學習項目。這有利于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學習,學生可以跳過自己已掌握的內容,重復播放難懂或還沒有掌握的部分。課堂上則主要與老師和同學一起互動,合作學習,老師的時間也不再用于講授新課而用在答疑解惑,這樣的效果遠好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因為那樣只能解決記憶層次和理解層次的問題,不能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標。據統計,“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將過去傳統課堂教學僅有55%的通過率提高到了91%,同時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有益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
“慕課”實施后會給傳統教學帶來極大的變化,產生強烈的沖擊,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根本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學習質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二、“慕課”的發展瓶頸及解決的措施建議
“慕課”對于現在的中國教育來講,還是比較高端的,以目前的發展水平來大面積推廣“慕課”還不太現實,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比如網絡支撐環境不夠,教師水平達不到,經費沒有保障等等。
(一)網絡支撐環境不夠。
實現“慕課”教學,需要有支撐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的軟件環境,提供教學分析、評價與診斷功能。然而,作為新興的學習方法,在技術和易訪問性方面他們也遇到類似的挑戰。科技、社交媒體和互聯網接入(無論是通過移動設備或一般計算機)仍然沒有在全球實現。在社會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人們仍然無法參與到這種新興的學習中,這種數字鴻溝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挑戰。[2]
信息技術在“慕課”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對于個性化學習來說如虎添翼。有條件的學校應為學生開發個性化的電子教材、電子課件,充分開放網絡,綜合化地應用信息技術設備和設施,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個性化學習,而不是僅僅只是支離破碎地利用信息技術,卻仍采取整齊劃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二)教師水平達不到
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讓老師學技術,第二階段是讓老師能夠使用技術去教,第三階段是根據技術發展的新要求來變革教學。目前我們的教師大多還處在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會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把自己的教學目標把握清楚,把知識教好,但還談不上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
中國式“慕課”應該是網上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的產物。引入“慕課”課程后,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綜合能力是個挑戰。因為所教的學生聽了世界名師的課程,與這樣的學生交流,老師也得有能夠交流的學識才行。微視頻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需要教師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串聯起來,系統化,形成“知識圖譜”,也叫做思維導圖,再把測驗、作業融入課程,減少實體作業的比例。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并進行探究創新。
課堂‘翻轉’后,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不僅沒有被削弱,相反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著老師改變‘以我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花更多時間去研究探究式、個性化的學習。
(三)制作成本太高,經費沒有保障
制作“慕課”課程,教師大力投入和回報之間的矛盾,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通過“慕課”授課,給老師帶來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老師都在想盡心思要吸引學生能夠選自己的課。制作完成一個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視頻,教師往往需要在正常教學時間之外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構架課程計劃,而錄制視頻,僅有教師是不夠的,還要有制作人、攝制團隊、后期制作等工種,整個制作流程堪比電影大片。比如要設計主題展現,如何把聲音、文字、圖片等元素巧妙結合在一起。一些企業性質的“慕課”平臺都有專門的視頻制作團隊,清華、北大在每門“慕課”課程上平均的投入是20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投入的所謂“課程裝修費用”甚至高達上百萬人民幣。所以如果各個學校、每個老師都被鼓勵去自己制作“慕課”課程,會造成極大的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學校、平臺和教師都應該改變教學理念,不應“各自為戰”,而要綜合考慮投入產出效益和技術模式的互通,把知識要點的講授交給大師,把學生的訓練、拓展、輔導引入課堂。鼓勵學生去聽那些已經“成熟”的精品網絡課程,而將教師的課堂教學改為解答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完成集體項目。從結果看,這種方法更有效,也更受學生歡迎,因為這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與主題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恰恰是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也是當今的“慕課”主流。
(四)沒有一種符合我國教育現狀的“慕課”標準
現階段“慕課”仍定位在對傳統課堂的補充與完善。
“慕課”的產生是基于美國的文化背景、美國人的價值觀,本土化“慕課”一定要植根于中國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鑒與創新。“慕課”進入中國必定會存在一個消化和探索的過程,如何確定一種統一通用的能夠衡量課程質量(課程設計、授課方式、授課效果)的指標十分重要。依據這個指標體系,可以先做試點嘗試,有了經驗后再推廣。到“慕課”平臺上選擇課程的學習者都是抱著極大的興趣而來的,對他們來說,最在意的是課程的質量。要保證課程質量就意味著,平臺方要對“慕課”課程進行嚴格篩選,并建立一定的評價機制。如果不能保證質量,而單純追求使用者數量的話,學習者流失也是必然。
(五)“同伴學習”的約束力有限;“面對面交流感”的缺失無法彌補
盡管“慕課”有其自身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它與真實的大學課堂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距離和差別。比如說,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生能在第一時間提出問題,并得到老師最有針對性的回答,直接互動交流,但在“慕課”上,就算學生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問題的答案,但卻無法讓思想碰撞出火花。學習者一開始抱著很大興趣去上一門“慕課”課程,但仍會有面對網絡時的孤獨感和無組織感,這種感覺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習者提前中斷學習的一個原因。
所以“慕課”課程中應盡量融入“同伴學習”的情景設計,如設置有大量練習題,學習者提交后,除了教師評分外,學習這門課的人之間互相評閱,還可以設計課程論壇,鼓勵同伴在論壇中互相交流和答疑。即便如此,這種線上學習的情景還是難以構建出同學圍坐一起的學習感受。此外,學生與教師之間“隔著屏幕”的交流感也遠遠低于面對面的交流感。所以僅有網絡教學是不夠的,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應該互為補充。
三、結束語
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教師因人施教,學生有效學習。一名合格的教師,授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信息,同時也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技能。
在大規模的“慕課”背景下,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未來: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發生根本改變。新型課堂正由傳統的講授式變為學生主動建構的課堂;在新型課堂關系中,老師是幫助學生獲取問題答案和發展高階能力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的學習不再那么依賴老師,而是自主的;同學之間不僅有競爭,還有合作與互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實現了學習目標,還將學會如何學習。未來的課堂上學生一定是處于主動地位的,而不再是被動的。
教師的職能將發生巨大變化。教師將分化為“慕課”資源的研發者和主導者、充分利用“慕課”資源的優秀課堂組織者以及課堂教學輔導員。
“慕課”將成為未來的主流。
參考文獻:
調建筑與環境和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討單體建筑項目設計與人和環境的協調性
關鍵詞:單體建筑;傳統建筑;協調性
Abstract: single building project design is more common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level, but in single building project design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concept has many striking resemblance, even in some ways since. Are strong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and monomer and the environment of coordination
Keywords: single building;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ordinatio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單體建筑項目設計雖多見于工程技術層面,但在單體建筑項目設計的實踐中,其理論體系與中國傳統建筑理念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方面同出一轍。都強調建筑與環境和諧的重要性。
單體建筑項目設計是從宏觀的角度把握具體建設項目所處的地段環境,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以基地現狀條件和相關的法規、規范為基礎,有效地組織場地中各要素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與其他要素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從工作內容上看,單體建筑項目設計即整個建筑設計中除建筑物單體的詳細設計外所有的設計活動,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設施、綠化景園設施、項目場地豎向、工程設施等的總體安排以及交通設施(道路、廣場、停車場等)、綠化景園設施(綠化、景園小品等)、項目場地豎向與工程設施(工程管線)的詳細設計。從建設流程來看:實際建設流程中,一般首先是業主確定一個建設項目,并取得了相應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師來設計,建筑師是在業主所提出的設計任務和基地條件的基礎上開始工作的。設計者在進行具體的設計一前要做細化和完善設計任務的工作。
城市規劃也影響著單體建筑項目設計,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的體現如下要求:1)體現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的控制之上。2)體現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是具體性的,對項目場地設計一有更直接的影響,單體建筑項目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項細則必須做出恰當切實的反映。單體建筑項目設計在現代建筑理論指導下偏重于工程實踐。但我覺得在指導思想上與中國傳統建筑是一致的,中國傳統建筑是人們在理想環境追求的指導下,通過工程實踐來營建詩意的空間。同樣都強調建筑與環境和諧的重要性。
1 單體建筑項目設計與傳統建筑具有相同的自然觀
單體建筑項目設計所賴以依存的對象是自然。作為人類營造家園的工程活動必須以大的自然環境為基礎,不能妄想去征服自然。人類作為一個生于自然,根植于自然,受自然哺育的群體,只在乎用自然的方法去尋找并發展與自然系統一致的法則。應該說,自然法則指導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規劃思想。當然,這種與自然的互動要通過一定的要素才能體現出來。項目場地設計中對諸要素的綜合考慮必須放在人與自然相互協調作用的前提之下。
這種思想不僅體現于中國傳統建筑的創作過程之中,而且始終貫穿于華夏文化與傳統建筑的觀念之中。作為中國所特有的宇宙觀,它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有機整體性上,不僅認為認識自然的組成部分與人是平等的,而且認為天地運動往往直接與人有關,人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在這種宇宙觀念的指導下,“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總原則。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認識論,從天、地、人與自然結合的觀念去看待事物并且長期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我們民族崇尚自然的風尚。同時,“道法自然”又為我們提供了方法論的依據,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成為我們日常行為活動的最高指導原則。
2 單體建筑項目設計與傳統建筑具有相同的有機整體觀
如果說城市規劃是從更大的范圍考慮城市各元素之間,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那么單體建筑項目設計則是從建筑具體地段環境來協調各方關系,但整體性的觀念、和諧的觀念始終貫穿其中。在尊重具體地段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協調氣候、土地、水、植物、建筑、人及道路、管網等之間的關系,使它們與具體地段相呼應,成為一個具有自身景觀特點的有機整體。
在場地規劃的實踐中,它既包括了整個建筑項目與地段環境的協調,盡可能少破壞自然環境,利用已有的自然環境;或采用合理的方式適當改造地段的環境使之符合人的理想環境要求,同時也包括了建筑與自然環境、建筑與人工環境、建筑與室內外空間的相互貫通和交融,效仿自然界有機理念,創造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境。
中國的風水學與單體建筑項目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是中國古代一種有關建筑環境的基址選擇與規劃設計的理論,又稱“地理學”.中國古代建筑成就矚目,恰恰是風水學術中記載的規劃、設計、建設的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建筑的輝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風水師也承擔了建筑師、規劃師、設計師的角色,研究風水淵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關聯了中國古代城市、村鎮、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質、生態、小氣候、綠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間設計、心理學、倫理學、哲學和美學等方面的話題。
3 單體建筑項目設計與傳統建筑具體處理手法上的一致性
在具體單體建筑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觀察地形、地貌,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植被以及水文資料,作出合理的判斷,進而形成符合具體地段環境場地的規劃設計。與此同時,在中國傳統建筑理論的相地理論里也同樣講究望、景、觀、卜,“望”是從遠處觀看地形、地貌;“景”是考察地段與太陽高度角、風向的關系;“觀”是去實地考察植被、水文情況;“卜”是指用龜背等器具來進行占卜。古人在進行完這些程序之后才具體來規劃用地建造房屋。
在上述“天人合一”的認識論,“道法自然”的方法論及有機整體論的指導下,單體建筑項目設計在具體的處理手法上,例如建筑的處理、樹木的處理、水體的處理、道路的處理以及景觀視覺處理都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營建方式極其相似。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原則講究“雖由人做,宛若天開”,因此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中國古典園林對于樹木、建筑、水體及其道路的營建都極力模仿自然有機形式,恢復人對自然共生本性的回歸,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環境。
4 單體建筑的處理-與環境共鳴的人工環境
建筑往往是一個基址上最重要的人工環境,是精神與物質的載體。物質可以通過具體的建造來完成,而精神需要與環境的共鳴設計來達到。西蒙茲認為理想的居所是自然場址和景觀環境的最佳組合,并把這一目標的實現程度作為衡量居住成敗以及居住者適應性、健康程度的標準。于是在建筑具體處理上往往通過分析場地,結合地形恰當布置田園和建筑,適應地質構造,盡量減少對現存生態系統的干擾,反映氣候條件并且考慮景觀的布局,強調最佳的效果,整合各種要素,營造理想的人居環境。
中國園林中的建筑既要滿足各種園林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園林景物之一,園林建筑是與園林環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結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環境的有利條件。任何建筑設計時都應考慮環境,而園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環境中的比重及分量應按環境構圖要求權衡確定,環境是建筑創作的出發點。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
園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與自然因素之間是有對立的一面,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統一起來,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氣息。園林建筑只是整體環境中的一個協調、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責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環境的美。
為解決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問題,中國園林建筑還應考慮自然氣候、季節的因素,因此中國南北園林各有特點。
關鍵詞:Multisim 10; 晶閘管; 調光電路; 計算機仿真
中圖分類號:TN91934; 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2)10018603
調光電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在教學中,它不僅是學習晶閘管應用的入門電路,也是中級維修電工電子技能實訓的經典項目。調光電路內容涉及廣,具體包括晶閘管、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等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角和同步觸發的概念、控制角對被控電壓的影響等。對于學生來說,要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借助傳統的儀器儀表獲取波形圖來分析無疑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利用Multisim 10軟件進行實驗仿真,可以動態直觀地觀察不同參數對調光電路性能的影響,對于理解原理,熟悉調試過程具有很大的幫助。
1 Multisim 10簡介
Multisim 10是美國國家儀器公司最新推出的版本。Multisim 10用軟件的方法虛擬電子與電工元器件,虛擬電子與電工儀器和儀表,實現了“軟件即元器件”、“軟件即儀器”,是一個原理電路設計、電路功能測試的虛擬仿真軟件。
Multisim 10的元器件庫提供了千種電路元器件供實驗選用,也可以新建或擴充已有的元器件庫,因此也很方便的在工程設計中使用。Multisim 10的虛擬測試儀器儀表種類齊全,有一般實驗用的通用儀器,如萬用表、函數信號發生器、雙蹤示波器、直流電源;而且還有一般實驗室少有或沒有的儀器,如波特圖儀、字信號發生器等。
Multisim 10不僅可以設計、測試和演示各種電子電路,而且還具有較為詳細的電路分析功能。可以完成電路的瞬態分析和穩態分析、時域和頻域分析等電路分析方法,以幫助設計人員分析電路的性能。
2 調光電路設計
2.1 電路組成
調光電路如圖1所示,由整流電路、觸發電路和主電路3部分組成。VD1~VD4組成的橋式整流電路和穩壓管VDZ組成的穩壓電路產生一個梯形波電壓,用來作為單結晶體管的電源電壓,也用來保證觸發電路與主電路同步。充電回路(R2+R3)C1和可編程單結晶體管PUT構成觸發電路,用來產生晶閘管的同步觸發脈沖。主電路由晶閘管VT1和照明燈X1組成,電源直接由220 V市電提供。
2.2 調光原理
接通電源前,電容C1上電壓為零。接通電源后,電容C1經由R2、R3充電,電容的電壓uC逐漸升高。當達到峰點電壓UP時,PUT的e~b1間導通,電容上電壓uC經e~b1向電阻R5放電。當電容上的電壓uC降到谷點電壓UV時,PUT恢復阻斷狀態。此后,電容C1又重新充電,重復上述過程,結果在電容C1上形成鋸齒狀電壓,在R5上則形成脈沖電壓。此脈沖電壓作為可控硅VT1的觸發信號。在VD1~VD4橋式整流輸出的每一個半波時間內,振蕩器產生的第一個脈沖為有效觸發信號。調節R2的阻值,可改變觸發脈沖的相位,控制晶閘管VT1的導通角,調節負載電壓UX1的大小,從而控制燈泡亮度。
3 搭建仿真電路
按如圖1所示電路搭建仿真電路。
圖1 晶閘管調光電路變壓器T1的選擇與參數設置。選擇路徑為:雙擊基本元器件庫快捷圖標“”,打開“Select a Component”(選擇一個元件)對話框,選擇“”(變壓器),在元件列表中選擇“TS_IDEAL”(理想變壓器),“OK ”確定。參數設置的目的是要把原邊的交流220 V變成副邊的交流36 V。因此,變比n=36/220=0.163 636 36≈0.163 4,所以在理想變壓器屬性對話框的“Value”選項卡中,設置“coefficient of coupling”(耦合系數)為0.163 4,其他參數不變。
穩壓管VDZ選擇型號為1N4745A(對應國產型號2CW11216 V、2DW6E),其穩定電流為15 mA,功率為1 W,穩定電壓為16 V。
可編程單結晶體管PUT的選擇。Mutilsim 10中可提供的PUT只有2N6027和2N6028兩種,路徑為:三極管元件庫“”單結晶體管“”。程控單結晶體管PUT,又稱可編程單結晶體管,實質上是一個N極門控晶閘管的功能,但因它與單結晶體管BUJ的用途相近,故納入單結管之列。程控單結晶體管可用外部電阻取代內部基極電阻Rb1和Rb2,只需改變二者的電阻比,即可從外部調整其參數值。圖1中PUT的分壓比為:η=R6R6+R4=240240+120=23≈0.67 照明燈的選擇與參數設置。選擇路徑為:指示器庫“”虛擬燈“”。參數設置為:220 V,5 W。
電位器R2的增量步長“Increment”設為1%。其余元器件的型號和參數選擇與設置參考圖1。
4 仿真分析
上世紀70年代臺灣地區進入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以至于忽略了農業的發展。為了走出農業萎靡的狀態,臺灣做出了農業轉型的決策,為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指出明路。最開始是農產果園為游客提供免費品嘗來引起游客注意,然后慢慢的向休閑農業區發展,再然后開始兼顧農業與農場的發展,最后開發出多樣化、規模大并具備體驗性質的產品,實現全面發展,縱觀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一共也是經歷了這樣的四個階段。休閑農業的核心是實現農業生產、生態和生活的全面協調發展,經過臺灣休閑農業的成功,這樣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逐漸的被人們就收并得到廣泛的推廣。
臺灣休閑農業經營是將大眾自然本來存在的景觀、生態和資源充分利用,實現大自然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特色的完美融合,最后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通過游客與農業、農村的親密接觸,實現休閑體驗目的。臺灣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累積了各方面的經驗,并收到來了顯著成效,而大陸的農村休閑產業還在起步階段,我們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借鑒臺灣休閑農業成功的經驗。
二、體驗經濟理論
早在上世紀40年代,體驗經濟就被提出來。在奧爾德森看來,僅僅的產品并不能真真的滿足人們的需求,只有切身的從產品中體驗才能有效提高他們的滿意度。在《未來的沖擊》中,托勒夫曾表示,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最后發展到服務經濟,經法發展最終將會轉向體驗經濟,將來人們將會更趨向于具有多樣性、多元化的消費體驗。以服務為宗旨,利用商品體驗吸引顧客,體驗經濟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社會演進階段。按照不同的需求,可以分為娛樂、教育和審美等方面的體驗,其主要特色是實現增加顧客的參與度,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并實現娛樂的過程。
三、休閑牧場體驗旅游產品開發
經過長久以來的不斷發展,臺灣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迅速,涉及到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其發展內容也越來越多樣化。在農業旅游的領導下,臺灣地區各個休閑農業區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臺灣休閑牧場體驗是休閑農業其中的一個小分支,其旅游產品是按照不同的體驗內容分類的,一般來說,一個休閑牧場是包括多個不同性質的景區快的,每個區塊滿足游客的不同體驗需求,比如說教育方面的體驗、以娛樂為主的體驗和審美體驗等等。
(一)教育體驗
臺灣休閑牧場中一般設有教育農園區域,將農場天然的環境和資源充分利用,將牧場打造成為一個天然的戶外課堂,成為一個兼具教學和休閑體驗的地方。比如說臺灣著名的飛牛休閑牧場,該牧場專門為乳牛、蝴蝶生態區和其他的可愛動物設計相應的區塊,園林區域類的各種植物、蔬菜瓜果以及蝴蝶之類的昆蟲都是現成的,每個植物都有掛牌對之進行標注,注明其相關信息,為游客們提供活生生的教材。另外,在牧場人員的帶領下,游客們還可以親自去體驗一下喂養小牛。小馬兒等小動物,或者是去感受一下擠牛奶的樂趣,甚至可以將自己勞動所獲的新鮮牛奶帶回家,體驗獨特的勞動樂趣。休閑牧場開發的教育體驗產品不僅僅可以讓人們身臨其境的體會大自然的奇妙之處,還可以學習知識性非常強的專業內容。通過全程親自目睹了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并置身于真實的農村生活氛圍里,讓來自城市的游客們更加深刻的了解農村文化。
(二)娛樂體驗
在休閑牧場里,游客們可以盡情的體驗各種野外游樂項目。在臺灣味全埔心牧場中,有規則簡單但是樂趣十足的滾草包、套馬挑戰或者是騎馬,另外牧場有非常多的牛,可以讓游客們體驗一下牛仔的樂趣,味全埔心牧場甚至配置了華麗的馬車,游客們可以乘坐高大上的馬車在牧場區域內游走觀看,體驗一次舊時的貴族待遇。味全埔心牧場區域范圍較大,游客可以選擇乘坐游覽車一睹牧場風采,還有水上區域為游客們提供豐富的游樂活動。除此之外,牧場還設有專門的露營烤肉區。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牧場,讓游客們享受無限的樂趣。
(三)審美體驗產品
在牧場,最多也是最平常的莫過于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彩、無際的草原以及成群結隊的牛兒馬兒,但是這些對于來自城市的游客們來說卻是難得的風光。臺灣的雪霸休閑農場位于海拔1923公尺高的地帶,被人們稱之為“山之巔,云之鄉”,這里擁有極為豐富的天然資源,自然景觀獨特,最讓游客為之著迷的就是這里涼爽宜人的天氣和美麗的風光,遠離城市喧囂,離開高樓大廈,置身云海之中,逍遙自在,看盡無限精致,享受大自然的美。雪霸休閑農場擁有著名的景觀,為前來觀光的游客提供了極致的視覺盛宴,除此之外,雪霸休閑農場讓游客們流連忘返的還有這里的奇異果和小藍莓,因為農場主人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這里的水果香甜可口,深得游客喜愛,加上農場提供的現摘現吃的體驗,雪霸休閑農場的常年游客不絕。
四、結束語
關鍵詞:工程項目;招投標;技術經濟性;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TU7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的技術經濟性
1)推行招投標制基本形成了由市場定價的價格機制,使工程價格更加趨于合理。推行招投標制最明顯的表現是引入了激烈的競爭機制,這種市場競爭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在價格上的競爭。通過競爭確定出工程價格,使其趨于合理或下降,提高新建、改建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性。
2)推行招投標制能夠降低社會平均勞動消耗水平,使工程價格得到良好掌控。在建筑市場中,不同投標者的個別勞動消耗水平是有差異的。通過推行招投標,總是那些個別勞動消耗水平最低或接近最低的投標者獲勝,這樣便實現了生產力資源較優配置,也對不同投標者實行了優勝劣汰。面對激烈競爭的壓力,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每個投標者都必須切實在降低自己個別勞動消耗水平上下功夫,這樣將逐步而全面地降低社會平均勞動消耗水平,使工程價格更合理。
3)推行招投標制便于供求雙方更好地相互選擇,使工程價格更加符合價值規律,進而更好地控制工程造價。由于供求雙方存在利益矛盾,采用招投標方式就為供求雙方在較大范圍內進行相互選擇創造了條件,為需求者(如建筑單位、業主)與供給者(如勘察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在最佳點上結合提供了可能。需求者對供給者選擇(即建設單位、業主對勘察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選擇)的基本出發點是“擇優選擇”,即選擇那些報價較低、工期較短、具有良好業績和管理水平的供給者,這樣即為合理控制工程造價、提高新改建工程的技術經濟性奠定了基礎。
4)推行招投標制有利于規范價格行為,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得以貫徹。我國招投標活動有特定的機構進行管理,有嚴格的程序,有高素質的專家系統,工程技術人員的群體評估與決策,能夠避免盲目過度的競爭和營私舞弊現象的發生,對建筑領域中的腐敗現象也有較強遏制作用,使工程價格形成過程變得公開、規范。
5)推行招投標制能夠減少交易費用,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進而使工程建設其它成本有所降低。我國目前從招標、投標、開標、評標直至定標,均有一些法律、法規規定,已進入制度化操作。招投標中,若干投標人在同一時間、地點報價競爭,在專家支持系統的評估下,以群體決策方式確定中標者,必然減少交易費用,對工程造價產生積極的影響。
2 當前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市場存在的問題
當前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發標中的歧視性條款問題
招標人不合理提高投標人資質門檻,按其承諾的投標人設定資格條件和強制性履約標準,以排除其他潛在投標人,實現明招暗定目的。歧視性發標采取的辦法是在招標文件中,將投標人的資質等級提高,或者按照其承諾的投標人的條件編制招標文件,給其他潛在投標人設置重重障礙,人為排斥其他潛在投標人。
2.2 工程量清單報價,價款不做調整,導致投標人單方承擔風險過大
目前財政投資等許多工程大多采用工程量清單報價方式,工程量清單有的是項目業主自己做,有的是業主委托招標機構來做。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業主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將清單成本壓得很低。招標文件中規定總價包死,工程量在結算時不做調整。有的招標文件規定設計變更超過30%才做調整,這使得中標人的風險大增。由于招標文件一般都規定“固定清單報價,價格不做調整”,因此這部分增加的材料價款,全部轉嫁給了中標人,這種招投標是不公平的。
2.3 招標人不給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所需的合理時間
《招標投標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招標人應當確定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時間;但是,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但實踐中招標人留給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的時間往往不足二十日,多數投標人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編制出有競爭力的投標文件。
2.4 借總承包之名違法分包問題
建筑法規定:建設單位不得將建設項目肢解發包給多個施工企業。總承包單位可以將工程主體以外的其他分項工程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隊伍。為了規避建筑法的上述規定,有的業主在進行招標時按建設工程總承包進行招標,卻將掙錢的項目肢解分包出去,如外墻保溫、內外墻乳膠漆、墻磚、電梯、消防、自來水、防水、弱電、強電、門窗、環境綠化、道路等等都被業主分包出去,由于分包承包人直接由業主控制,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在配合上極易產生矛盾,導致工程窩工、返工、質量標準下降。
2.5 “最低價”中標執行標準界定不清
《招標投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并且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作為投標人中標的條件。但實踐中“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往往被曲解為“最低價”。《招標投標法》規定“投標價格低于成本價的除外”,這就給合理低價設定了底線,就是不得低于成本價。如果招投標過程中只重視報價的評審,而輕視技術標的評審或對技術標制作合格性的評審,按最低價中標,必然導致中標標準沒有科學依據的問題。
2.6 串通投標、簽訂黑白合同問題
工程業主或招標機構與工程施工單位串通,先承諾后招標,內部串標,明招暗定,搞虛假招標,簽訂黑白合同的問題相當突出。所謂“黑合同”,就是業主在工程招標投標中,除了公開簽訂的合同外,又私下與中標單位簽訂合同,強迫中標單位墊資帶資承包、壓低工程款等。“黑合同”違反了招標投標法、合同法和建筑法的相關規定,極易造成建筑工程質量隱患,既損害施工方的利益,最終也損害建設方的利益。這個問題不僅相當普遍,而且難以查處。
2.7 招投標過程缺乏監督機制
由于招標投標法第四十四條第三款規定“評標委員會成員和參加評標的有關工作人員不得透露對投標文件的評審和比較、中標候選人的推薦情況以及與評標有關的其他情況。”因此,招標文件往往規定“不中標不解釋”,投標人未中標原因不明,這就使評標標準的執行情況缺乏公開性,給招標人暗箱操作留有余地,給投標人投訴和維權設置了障礙。
3 工程項目招投標過程中各種問題產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市場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市場僧多粥少,投標人處干弱勢地位,建筑市場為賣方市場;有的投標人在參與投標過程中,明知招標人嚴重違反法定招標投標程序,不依法招標、評標和定標,但投標人顧及自己在建筑市場的形象和聲譽,害怕對將來招標投標產生不利影響,往往不敢采取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3―0145―04
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在當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訓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科競賽不僅能活躍校園學術氛圍,還能促進相關學科的教學改革,從多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科競賽活動的專業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決定了學科競賽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科學合理、有效的指導模式是學科競賽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目前學科競賽的形式和內容多樣,不同的競賽因其特點各異,相應的指導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僅探討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的構建問題。
一 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構建的依據
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作為一種考查和評價學生綜合專業實踐能力的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對學生而言,參與多媒體學科競賽本質上是一項學習活動;對學校和老師而言,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是一項教學活動。我們認為,多媒體學科競賽與基于項目的學習特征非常吻合,基于項目的學習從理論上對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的構建具有指導價值,是我們構建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的主要依據。
1 基于項目的學習(PBL)的內涵與特征
(1) PBL的內涵
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簡稱PBL)就是學習過程圍繞某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充分選擇和利用最優化的學習資源,在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新中獲得較為完整和具體的知識,形成專門的技能和得到充分發展的學習[1]。其中“項目”(project)一詞是管理學科中“項目”在教學領域的延伸、發展和具體運用[2]。管理學中項目管理的“項目”有如下含義:“項目就是以一套獨特而相互聯系的任務為前提,有效地利用資源,為實現一個特定目標所做的努力。”[3]“項目是創造特定產品和服務的一項有時限的任務。”[4] 可見,PBL的核心內涵就是學習過程圍繞某個具體項目進行。換句話講,就是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限內,通過完成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任務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學習活動,隨著任務的完成,會產生特定的產品和服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主動性,在動手實踐、探索中獲得新知,發展能力。PBL的宗旨是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進行知識建構,把基于真實任務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作為最高的學業成就目標。PBL不僅重視學習結果,而且看重學習過程。
(2) PBL的特征
基于項目的學習具有多種特征[5] [6]:
1)學習情境真實而具體。基于項目的學習是按照實際需求立項的,項目一般取材于現實生活,學生面對的是真實而具體的任務,學習活動是基于現實生活進行的探究,學生通過探究獲得學科知識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2)學習內容綜合而開放。基于項目的學習所涉及的任務都是綜合而開放的,其綜合性表現在PBL融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于一個個項目之中,涵蓋了多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其開放性體現在PBL不局限于書本,也不局限于某個單一角度看待問題,它涉及的是真實的,活生生的,而且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解決。
3)學習結果最終表現為作品。基于項目的學習有一個或一系列最終作品,而且學生之間要就作品制作進行交流,在討論中得出結論并發現新的問題。
4)學習活動中強調合作。老師、學生以及涉及該項活動的所有人員相互合作, 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成員之間是一種密切合作的關系。
5)學習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基于項目的學習能促進學校與社區的聯系,學生的最終作品能夠與老師、家長以及商業團體進行交流和分享,甚至可以提供給商家在市面上銷售,從而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6)學習過程中需運用多種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會用各種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支持其學習。
2 多媒體學科競賽與基于項目的學習(PBL)特征比較
多媒體學科競賽與基于項目的學習特征非常吻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任務情境是真實而具體的。學生參與多媒體學科競賽,需要完成一個真實而具體的任務,即產生一個作品,這與相關課程教學中完成的作業有所不同。
(2)涉及的內容是綜合而開放的。當學生創作一個多媒體作品時,需要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甚至還要涉及其他學科知識,單純地依靠任何一門學科很難制作出高質量作品。
(3)都有一個或一系列的最終作品。多媒體競賽的最終呈現方式是電子作品,選手們努力的目的就是完成一個或一組能得到認可的多媒體作品,優秀的作品還能推銷給用戶,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都是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多媒體競賽作品的完成是一個創作過程,是一個通過不斷探究的創新過程,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獲得電子作品創作方面的原理性知識,并掌握電子作品的制作技能。
(5)都強調學習活動中的合作。參與競賽的活動中老師、學生以及相關成員需要通力合作,這是順利完成項目的基礎。
(6)都要運用多種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多媒體競賽活動需要借助各類軟硬件資源獲取創作過程中的支持,這些資源為多媒體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多媒體學科競賽作為學生創造性完成作品來參與的一項活動,實際上是學生親歷一個真實項目的過程,這里的項目正是“為創造特定產品和服務的一項有時限的任務”,即學生在一定時限內,借助多種資源創作電子作品的任務。而PBL的核心特征就是學生集中精力解決真實問題,并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問題解決的最終成果,然后把作品推銷給他人,成學習結果的分享。正是因為二者的相似性,使得基于項目的學習成為我們構建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的主要依據。
二 基于項目的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
借鑒PBL的思想,我們構建了基于項目的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該模式是根據PBL的實施步驟以及多媒體學科競賽活動的流程構建的,指導活動主要圍繞項目進行。具體來說,基于項目的學科競賽指導模式是以社會或企業的真實或模擬項目為載體,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基于真實的任務環境完成項目選擇、計劃、實施、展示與評價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職業角色和職業素養的一種教學模式。
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在操作上包括以下五個環節:項目確定、項目規劃、項目實施、參與競賽、總結反思,各個環節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如圖所示:
1 項目確定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項目確定是多媒體競賽活動的啟動階段,對于競賽能否取得好的成績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該環節的主要任務是“選擇項目,組建團隊”。學生首先結合自己的學習或生活體驗以及企業和社會需求初步選擇項目主題,然后在指導教師幫助下進行提煉、挖掘和提升,最終確定項目選題;項目確定之后,由學生發起并組建團隊。
項目確定階段,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教師要在學生初步選題的基礎上,從新穎性、時代性、需求性以及可行性等方面予以把關,協助學生完成項目論證;團隊是完成項目的基礎,恰當的團隊組合是成功的前提,教師應對團隊組建提供指導性意見,鼓勵和提倡優勢互補的團隊組合。團隊的發起與組建一般應由項目最初提出者完成,若多人提出同樣或類似提案,則經由協商產生一個項目負責人,必要時項目負責人可由教師指定。需要指出的是,在項目確定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輔助學生”而非越殂代皰。
2 項目規劃
謀定而動。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計劃清楚。多媒體競賽作品的創作也不例外,項目規劃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定計劃,成員分工”。在完成項目確定并組建團隊之后,項目小組要在負責人領導下制定全面而詳細的規劃,具體包括:明確項目范圍,組員合理分工,制定項目進度表等。
在項目規劃環節,指導教師首先要給學生集體傳授制定項目規劃的方法,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然后項目小組聯系所創作的作品制定相應規劃,明確項目范圍即項目中要完成的所有工作,并對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同時制定項目進度時間表。在制定項目規劃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適時予以指導。值得注意的是,項目規劃雖然是由項目負責人主要完成的,但規劃過程中需要團隊成員集體參與,協商確定。
3 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是產生競賽作品的實質階段,也是項目規劃的具體落實,主要任務是“分工實施,形成作品”。項目實施以團隊分工協作的形式展開,項目成員首先按照計劃分頭完成各自工作,然后整合形成完整作品。項目實施環節主要以填寫項目開發文檔的方式,對項目開展的各個步驟進行監督管理,明確每個成員需要完成的任務、職責,即說明什么人什么階段該完成什么任務,提交什么文檔,完成情況如何。
教師在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宏觀上監控項目實施的進展狀況,并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適時提供資源、方法、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同時指導學生掌握團隊協作策略,使各成員能積極投入創作活動并在協作中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協同工作,以保證項目團隊高效、順利完成任務。特別強調的是,在整個項目實施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使得各自完成的分項任務和創作的完整作品得以優化。
4 參與競賽
作品完成后即進入參與競賽階段,主要任務是“參賽準備,現場答辯”。競賽一般分初賽和復賽,初賽無需學生在場,而復賽則要學生參加。參與復賽是多媒體學科競賽活動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學生在競賽現場的表現非常關鍵,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清晰表達創作意圖和作品亮點,能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闡述甚至辯護,關系到是否能為參賽作品增色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參與競賽的具體活動包括提煉作品特色,按規定提交作品及相關文本,答辯演練,現場展示并答辯。
教師在該環節的主要活動為:幫助學生提煉作品特色,指導學生撰寫參賽文本,為學生答辯準備提供指導。教師在該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組織答辯演練,演練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現場表現力,使其能清晰、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具體任務是指導學生陳述和辯解,從態度、用語、聲調、姿勢、表情等側面進行全方位指點,使學生能夠在限定時間內清晰而準確地展現作品的關鍵點、創新點。
5 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是指參賽結束后學生在反思的基礎上完成自我總結和團隊總結,目的在于積累經驗,提煉方法,優化思維過程,使自己未來的探究活動更為有效。因此,總結反思是多媒體學科競賽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總結反思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積累經驗,尋找不足”。對學生來說,該階段具體的活動是自我總結和團隊總結。
總結反思階段教師的活動是引導、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并組織交流匯報活動。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7]。對于多媒體學科競賽來說,反思是對整個項目完成過程進行再認識的活動,還包括對參賽過程的再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反思總結個人和團隊成功的經驗,同時通過反思察覺自己和團隊在完成項目、創作作品、參與競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因為反思不是簡單的回顧和一般的分析,而是從新的層次、新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與不足并予以解決和彌補的活動。反思是一個內隱的過程,教師應通過組織匯報活動等形式使反思的結果外顯化。匯報活動既可以在小組(團隊)內進行,也可以是小組(團隊)間匯報、還可以在班級內演示匯報。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未獲獎項的團隊和學生,既要找出差距,也應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為下次參賽做好準備;教師也要總結指導的經驗與不足,為日后的有效指導打好基礎。
三 基于項目的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的應用原則
基于項目的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是寧波大學多媒體教學團隊在多年指導競賽的基礎上,借鑒基于項目的學習思想,根據PBL的實施步驟以及多媒體學科競賽活動的流程構建的,在實際運作中已顯現出其優勢與實效,但該模式的應用也有一定的要求,需遵循一些原則。
1 以項目為中心的原則
基于項目的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是以項目為中心的,指導活動主要圍繞著項目來進行。雖然多媒體學科競賽的最終產物是多媒體作品,但具體的指導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的制作上,而應該上升到項目開發與項目管理的高度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其在親歷一個完整項目的過程中,掌握項目開發的整個流程,培養管理項目的能力,同時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還需強調的一點是,該模式倡導來自社會或企業實際需求的真實項目,因為真實的任務對學生更具挑戰性,因而也更有吸引力,學生所獲也就更多。在我們的多媒體競賽指導實踐中,學生的很多項目選題都是來自社會或企業的真實需求,比如,第九屆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競賽網站類作品一等獎《寧波地源熱泵系統建筑應用設計軟件》,DV類作品一等獎《記憶1944》,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競賽課件類一等獎《荷花書苑網絡學習平臺》等。實踐證明,通過基于真實項目的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不僅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完成實際任務的能力,還加強了學生的項目意識,使其具備了項目策劃和管理能力,這也是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所必備的技能。
2 發揮團隊指導的原則
基于項目的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強調專業教師的團隊指導作用,指導教師通過形成優勢互補的團隊,能夠克服單兵作戰式指導的不足,提高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的質量。以網站類作品的指導為例,我們形成由具有策劃能力、市場推廣、項目管理實戰經驗的教師以及美工、動畫高手、編程人員組建的指導團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使多媒體競賽作品的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3 提倡過程反思的原則
基于項目的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特別重視學生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的反思,在項目進展中,教師要鼓勵并指導學生通過反思不斷總結項目開發與作品創作經驗。事實上,反思不只是“總結反思”階段的活動,而是貫穿于項目開展的始終。作為指導者、促進者的教師在項目進行中應適時引導學生主動反思自己的工作路線和軌跡,從而不斷調控完成項目任務的策略,提高項目開發的效率,積累項目開發與管理的實戰經驗。
4 虛實互相結合的原則
為了加強教師團隊對多媒體學科競賽活動的指導工作,應該建立快捷有效的指導通道,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信息溝通,為此必須掌握一個虛實結合的原則,即將面對面指導與基于網絡的遠程指導結合起來。基于網絡的遠程指導既可以通過QQ、MSN、BLOG和BBS等通用性社會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專門開發的指導網站進行。在我們的實踐中,開發了“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網站”,不僅實現了虛實指導途徑和方式的交融,而且提供了多媒體學科競賽資源庫,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范例與素材,實踐證明虛實交融的指導方式使得學科競賽活動的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雖然基于項目的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指導模式在實踐中顯現了其優勢,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而且,大學生多媒體學科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其他因素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從系統的角度予以考慮,其指導模式不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必須要有相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作為支撐和保障,對此,筆者將另行撰文論述。
參考文獻
[1] 胡慶芳,程可拉.美國項目研究模式的學習概論[J].外國教育研究,2003,(8):28-30.
[2][5] 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8-19.
[3] (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萊門斯著,張金成等譯.成功的項目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21.
[4] 曾昊等.第一次做項目經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2:8.
[6] 高志軍,陶玉鳳.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
[7] 鄭菊萍.反思性學習簡論[J].上海教育科研,2002,(8):43-46.
On the Construct of Multimedia Subject Contest Instruction Model of Undergraduate Based on Project
WANG Hai-yanXU Jian-dong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