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審計知識點整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舉辦健身氣功活動和設立站點工商登記后置審批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4〕50號,以下簡稱“國務院決定”)有關規定,進一步規范工商企業從事經營性健身氣功活動,積極穩妥地推動健身氣功社會化發展,培育健身氣功市場,激活大眾體育消費,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根據《健身氣功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決定,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依法治理,堅持積極穩妥、有效管控的原則,按照明確內容、規范活動、限制組織、監管有力、漸進開放的思路,穩步推進對經營性健身氣功活動的規范管理。
二、工作原則
(一)依法行政原則。落實國務院決定,明確審批依據、界定審批標準、細化辦事流程,堅持依法治理,強化執法檢查,加強法治宣傳,倡導企業自律。
(二)市場導向原則。遵循市場規律,完善市場機制,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推廣普及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大眾體育消費,提供市場化的健身氣功公共服務。
(三)積極穩妥原則。鼓勵地方積極探索,由點及面,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推進工作。
(四)有效管控原則。納入健身氣功整體建設,明確管理職責,堅持齊抓共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風險防范體系,確保健身氣功事業健康發展。
三、主要措施
(一)明確適用范圍
1.根據國務院決定,凡工商登記取得健身氣功項目經營許可的企業,舉辦健身氣功活動和設立站點,須經體育行政部門審批。經營活動和收費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遵守健身氣功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
2.舉辦健身氣功活動和設立站點所涉及的功法,必須是國家體育總局審定批準的健身氣功功法。
(二)舉辦健身氣功活動處置措施
1.舉辦一般性健身氣功業務培訓、交流展示、功法講座等,實行屬地管理。
跨地區的健身氣功活動,經所跨地區共同的上一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
舉辦全國性、跨省(區、市)的健身氣功活動,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
2.申請舉辦健身氣功活動除應具備《健身氣功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條件以外,申請單位須具有工商登記批準的法人資格。
3.申請舉辦健身氣功活動須提前三十個工作日報送材料。
4.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舉辦健身氣功活動的監督檢查,核實舉辦單位的法人資格證明、健身氣功經營范圍證明、與活動規模相適應的銀行資信證明等。
5.承辦健身氣功活動,廣告、贊助等管理和使用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并自覺接受審計、稅務等部門的管理和監督。
6.通過互聯網組織舉辦健身氣功業務培訓、交流展示、功法講座等經營活動,須遵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92號)有關規定,取得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互聯網企業經營性信息須審查主體資格。省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對本地域從事健身氣功活動的互聯網企業的信息內容和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從事健身氣功活動的互聯網企業應記錄提供的信息內容及其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記錄上網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賬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記錄備份應當保存2年,并在有關管理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
在線舉辦的健身氣功活動按照舉辦全國性、跨省(區、市)的健身氣功活動管理,報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線下舉辦的健身氣功活動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審批。
7.連鎖性企業以會員制方式組織舉辦的健身氣功業務培訓、交流展示、功法講座等經營活動,根據會員所在的地域范圍報有管轄權限的體育行政部門審批。
8.開展涉外健身氣功活動,按外事活動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并由省級體育部門報國家體育總局批準。
(三)設立健身氣功站點處置措施
1.設立健身氣功站點,應當經當地街道辦事處、鄉鎮級人民政府或企事業單位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報當地縣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批,體育部門須征求同級公安機關意見。
2.申請設立健身氣功站點,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⑴小型、分散、就地、就近、自愿;
⑵布局合理,方便群眾,便于管理;
⑶不妨礙社會治安、交通和生產、生活秩序;
⑷習練的功法為國家體育總局審定批準的健身氣功功法;
⑸負責人具有合法身份;
⑹有社會體育指導員;
⑺活動場所、活動時間相對固定。
3.申請設立健身氣功站點,應當報送下列材料:
⑴申請書;
⑵習練的健身氣功功法名稱;
⑶負責人的合法身份證明;
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資格證明;
⑸活動場地管理者同意使用的證明。
4.批準設立健身氣功站點的縣級體育行政部門向獲得批準的站點頒發證書,加強日常監管。
(四)監管與處罰應對措施
1.舉辦健身氣功活動和設立站點,不得進行愚昧迷信或神化個人的宣傳,不得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不得借機聚斂錢財。
不得舉辦“帶功報告”、“會功”、“弘法”、“貫頂”及其他類似活動。
不得銷售未經國家指定機構審查、出版的健身氣功類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不得出售“信息物”。
不得以推廣健身氣功的名義,教授和傳播國家體育總局審定批準以外的氣功功法。
2.加強經營性健身氣功活動的人員管理,鼓勵從業的健身氣功指導員獲取健身氣功段位資格,積極探索實施職業健身氣功指導員制度,規范職業標準,加強供給側改革,豐富供給內容,更好地滿足練功群眾多元健身需求。
3.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工商企業舉辦健身氣功活動和設立站點的監管,規范企業經營,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政策,確保各項經營活動有序開展。
4.凡違反上述各項規定,擅自舉辦健身氣功活動或設立站點的,由體育部門配合公安、工商等有關部門予以取締或查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認真學習國務院決定,充分認識舉辦健身氣功活動和設立站點工商登記后置審批工作的重要意義,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人員,細化工作方案,積極穩妥地推進實施工作。
(二)齊抓共管,協調聯動。爭取各級防范辦的領導,建立健全工商、稅務、體育、安全、公安、廣播電視、電信、園林、街道、社區等共同參與的部門聯席工作機制,既為工商企業從事健身氣功經營活動創造條件,又有效管控,確保不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