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混站環保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陽光三進”(“陽光纖檢進工地”、“陽光纖檢進幼兒園”、“陽光纖檢進學校”)活動中,我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絮用纖維制品質量消費警示宣傳活動,主要做法為:一是建立宣傳平臺。在省市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的同時,充分利用河北省纖維檢驗局、河北棉花網、國家羊絨中心網站、各市質監局網站宣傳絮用纖維制品質量消費警示內容,普及絮用纖維制品有關知識,并公布質量問題舉報電話,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二是選擇適當時機。我們建議各高校在“新生入學須知”中刊印相關內容,提醒廣大學生要選擇安全、合格的絮用纖維制品使用。同時,由教育廳后勤服務中心統一組織,利用高校網站、廣播、內部校刊等多種途徑,相關內容。此種宣傳警示方式,直接面對新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開展現場宣傳。現場宣傳最具震撼力效果,我們選派技術骨干進入幼兒園、學校、務工人員聚集的工地、廠礦等進行現場宣傳。發放宣傳單、張貼公告、舉辦知識講座、實物展示等,提高消費者自我維權意識,擴大專業纖檢機構的影響力。四是開展免費檢測。我省對進城務工人員、學生自購的絮用纖維制品實行免費檢測服務,受到了農民工兄弟和學生家長的好評。全省共免費檢測790件(套),在免費檢測中,對不合格產品順藤摸瓜,查處了生產“黑心棉”違法行為。
政府主導:做好再加工纖維監管工作
過去幾年,我省對再加工纖維的生產進行了多次打擊,效果都不明顯,稍有松懈,就會死灰復燃。近兩年來,我省調整工作思路,充分依靠各級政府做工作,依法履行職責,再加工纖維的監管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主要做法是:一是省政府制定規章,明確地方政府職責,為監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據。2008年,我局起草并力促出臺了《河北省再加工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作為政府規章,其第四條、第五條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再加工纖維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的職責,為開展再加工纖維的綜合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力促市級政府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形成地方政府負總責的氛圍。為引起當地市政府的重視,省局加強宣傳報道,主動暴露問題,市所抓住時機以市質監局的名義向市政府作匯報,市政府組織成立聯合整治領導機構,并明確了縣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責任,職能部門按照各自的分工開展相關工作。三是縣政府組織各部門開展綜合治理,狠抓落實。有了政府規章的依據,市級政府的安排部署,當地縣政府必然高度重視,狠抓落實。在石家莊市的專項整治行動中,當地政府組織鄉鎮、質監、工商、公安、電力、水利、環保等部門,對315個非法窩點實施了斷水、斷電,拆除漂洗池773個,清理晾曬場383個,封堵水井103眼,對3個違法案件的5名嫌疑人移交公安機關立案處理,鏟除了違法生產再加工纖維的土壤。四是纖檢機構發揮技術優勢,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省局領導高度重視再加工纖維整治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監督部門全力抓的領導機制。專業纖檢機構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幫助企業制定產品標準,為企業宣講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培訓技術人員,并開展檢測服務,助其提高產品質量。
我省的再加工纖維加工戶數量最多時達到1076家,經過大力整治,近年大幅下降,現在,常年開工的全省不足300家。
多措并舉:開展絮用纖維制品重點區域整治工作
一是明確責任,把絮用纖維制品質量監督工作常態化。省局把絮用纖維制品質量監督工作作為全省纖檢系統的年度重點工作加以部署落實。省局及各市纖檢所都制定了日常巡查、重點檢查、督導檢查制度,并明確各級打假責任,確定重點區域所在市纖維檢驗所為當地重點區域監管的責任單位,同時,各市局也與重點區域所在地的縣局建立責任制。市纖檢所聯合當地縣質監局加大巡回監督檢查力度,每月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省局不定期進行突擊督查。盡管上級每年都有絮用纖維制品臨時工作安排,但常態化安排部署,使得各級機構干部職工最大限度減少了工作的突兀感,各方面工作銜接更加順暢。
二是明確目標,重點打擊。主要明確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時段、重點內容。根據多年的監督檢查工作情況,確定了全省的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建立質量檔案,實行重點監管。每年的工作計劃中明確重點時期的重點監管內容,開展專項檢查。如元旦、春節的“雙節”專項檢查、3月份的進城務工人員使用絮用纖維制品專項檢查、9月份的高校采購絮用纖維制品專項檢查、入冬前后的重點區域專項檢查、救災采購產品的專項檢查等。為了加大打擊“黑心棉”違法行為力度,形成強大的打假聲勢,我局從2001年開始,共組織了12次大規模的針對“黑心棉”生產窩點的集中打擊行動。為保證集中打擊行動的安全順利,每次行動都聯合公安一起行動,統一組織全省絮用纖維制品執法骨干力量,多家新聞媒體現場跟蹤報道。多次大規模集中打擊行動和新聞媒體的報道,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了強大的“黑心棉”打假聲勢。
三是加強督導,明察暗訪。絮用纖維制品質量監督是一項成本高昂的工作。為提高絮用纖維制品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克服基層監管單位麻痹松懈思想,省纖檢局領導常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深入重點區域進行明察暗訪,督導各市抓好落實。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知當地纖檢機構和市質監局,要求市局和市纖檢所立即采取措施依法查處,同時要向地方政府匯報,地方政府切實負總責,抓住時機協調組織相關部門采取綜合治理措施。這種對各市纖檢所承擔的“黑心棉”打假工作的突擊檢查方式,有效促成了各市纖檢所打假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積極扶持:培育優質絮用纖維制品生產基地
我們始終把發展產業、規范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培育優質產品作為工作目標。石家莊市藁城市北營村是全國重點區域,該地加工絮用纖維制品的產業已有較長歷史,加工戶多、假貨劣貨集中、銷售網點多、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多次打擊,效果都不明顯。為此,我局采取了長期逐步規范,積極引導的策略。一是召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舉辦技術培訓班和標準宣貫會,提高企業的質量意識;二是派出技術人員前往生產企業,專門就提高產品質量進行現場指導;三是選擇思想覺悟高,法律意識強,有較好經濟實力且有做好產品愿望的村民重點扶持,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從設備調試、生產試車、產品出廠把關、提供市場信息、合同把關等各個方面提供服務。通過這些活動,使企業及時了解國家有關政策,掌握市場信息,認清發展前景,促使企業轉變思想,從建廠做起,高起點、嚴要求,從基礎上杜絕“黑心棉”生存空間。如一家新建企業,經省纖檢局積極扶持,當年投資150萬元,當年利潤超50萬元,目前的設備投資已超過230萬元。在這一示范效應下,村中有實力的幾家加工戶紛紛效仿,“黑心棉”加工大大減少。現已建成5家較大規模的絮用纖維制品生產企業,投資均超過100萬元,其中有3家超過150萬元,年產量可達50余萬件,產值達2000萬元。
滄州黃驊市呂橋鄉原是一個“黑心棉”生產集中地,全鄉原有小加工作坊30多家,省局和滄州市所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通過集中打擊、整治規范、引導培育,昔日著名的“黑心棉”集散地現在已徹底改變了家庭作坊手工生產的模式,摘掉了“全國重點區域”的帽子,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省纖檢局、滄州市纖檢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積極扶持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為企業生產、銷售、參加招投標等各方面提供技術支持。目前,當地已建成一個占地200多畝,總投資2500萬元的河北省黃驊市被服工業園,園內有絮用纖維制品生產企業10家,每家企業年生產能力都在30萬套以上,產品范圍從單純的絮用纖維制品擴展到床單、被罩、枕巾等10多個品種。已成為擁有國內先進生產流水線和專用加工設備,擁有較完善、齊全的檢驗手段和售后服務體系,內部管理規范的大型綜合經濟實體。產品銷售市場除河北外,還占據了北京、天津、內蒙古、東北三省等地大中專院校集團購買70%的市場, “思學”、“通達”、“鴻福”等品牌在全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多年來未發生一起質量案件,河北優質絮用纖維制品生產基地已基本形成。
認真履職:扎實做好棉花質量監督工作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突顯監督效果,是對我們依法行政能力的考驗。對此,我們只有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在棉花質量監督上,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部署,明確重點。我們及時召開全省棉花質量監督工作會,結合河北實際,將工作目標和任務逐一分解、明確,在全面做好棉花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將加強對收購環節的監督、打擊摻雜摻假、配合有關部門取締無證加工、對新體制企業違法行為露頭就打作為工作重點,將重點區域的監管職責,列入省局局長和市所所長簽署的責任書內容,要求各市所制定出具體的監督工作方案,明確具體的監管責任人。
二是狠抓專項治理。根據中纖局棉花監督會議精神,我省確定了異性纖維、混等混級、收購超水棉、大包棉條碼缺失等四個專項治理,各市級機構分別制定了各專項的針對性措施,省局把專項治理工作到位情況和工作效果作為督點,并在棉花質量監督工作考核中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得益于今年收儲形勢,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幾個專項治理工作效果明顯,為穩定棉花質量形勢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政府牽頭,綜合治理。我們有個深刻的體會,無論是絮用纖維制品監督還是棉花監督,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省局向市級政府況通報的形式效果明顯。省局向非法加工問題突出的當地政府發函,通報情況,建議當地政府開展綜合治理。同時,市纖檢所通過市局積極主動向地方政府匯報棉花監督工作和存在的問題。這些措施,引起了地方政府對棉花質量問題的高度關注,啟發了地方政府的主動管理意識。相關地方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制定專項整治方案,組織各職能部門,采取綜合措施,對“非法加工”進行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強法制管理:提高纖維質量監督執法打假工作質量
法制管理工作是纖維質量監督執法打假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加強法制管理,才能高質量完成纖維質量監督執法打假工作任務,保證纖檢機構依法履行職能。我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完善規章制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我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并不斷完善法制管理規章制度,力求把執法行為嚴格納入規范管理,有效提高工作質量。除一般性的管理制度外,近年還制定了《河北省纖維質量監督行政執法檢查工作實施辦法》、《河北省嚴重棉花質量違法企業公示辦法》等一系列的法制管理制度。2011年,為規范棉花質量案件的查處和審理,保證合法、合理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研究制定了《河北省棉花質量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規則》。目前,共有16項法制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有效落實,實現了嚴格辦案、文明辦案、規范辦案。
二是加強執法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省纖檢局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學習培訓制度,每年安排專門的全省執法人員集中培訓,重點培訓行政法律基礎知識,學習新的法律規范,規范執法人員在行政執法中的法律用語,提高執法人員重程序、重證據的意識,做到嚴肅執法、嚴格執法;請有執法實際經驗的執法人員講授執法技巧,并對經典案例進行分析;請有經驗的執業律師,尤其是有行政訴訟經驗的律師講課,重點分析行政訴訟中風險的預防、取證的注意事項和技巧,規范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提高行政案件質量。每次培訓后都進行閉卷考試,增強執法人員學習的自覺性,同時找出薄弱環節,確定下一次的培訓內容。形成了培訓 ― 實踐 ― 考核 ― 再培訓 ― 再實踐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