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班級班務與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級班務與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班級班務與教學

第1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經過三四年級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興趣,掌握了英語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將繼續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全方位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二、教學目的任務

1.能按三會與四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讀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規范,整潔.

6.養成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逐步培養語感.

三、個人教研專題

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

四、主要措施

1.重視語音的訓練,進一步復習鞏固音標。

2.扎實訓練四會句型,切實掌握語言材料。

3.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言語技能的發展。

附: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周:Revision

第二周:Unit 1 period 1-4

第三周:Unit 1 period 5-7 Unit 2 period 1

第四周:Unit 2 period 2-5

第五周:Unit 2 period 6-7 Unit 3 period 1-2

第六周:National Day

第七周:Unit 3 period 3-6

第八周:Unit 3 period 7 Unit 4 period 1-3

第九周:Unit 4 period 4-7

第十周:Unit 5 period 1-4

第十一周:Unit 6 period 1-4

第十二周:Unit 6 period 5-7 Unit 7 period 1

第十三周:Unit 7 period 2-5

第十四周:Unit 7 period 6-7 Unit 8 period 1-2

第十五周:Unit 8 period 3-6

第十六周:Unit 8 period 7 Unit 9 period 1-3

第十七周:Unit 9 period 4-7

第十八周:Unit 10 period 1-4

第十九周:Revision: Unit 1—Unit 4

第二十周:Revision: Unit 6—Unit 9

第2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語教學重點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上,要培養良好的發音,正確的聽說讀寫習慣和運用語言的習慣,重要的是要養成良好的接受英語和學習英語的方法。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1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整體來說都比較活潑,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較積極,對學習英語具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較強,他們勤學好問。因此對他們而言,英語基礎知識需要繼續深入的滲透,把重點放到聽、說、讀、寫的要求上。擴大學生對西方國家了解的知識領域,充分發展學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和習慣。但有個別同學的學習習慣較差,不愿意學習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五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整體有所下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本學期應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學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有助于因材施教。這不僅有利于發展不同水平學生的智力與能力,也適合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的需要,確保他們也能達到《新課程標準》最基本的要求。突出興趣培養,保護和發展求知欲,寓教于樂。小學五年級英語教材突出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教科書全部采用彩_畫,情景會話貫串全套教材。緊密結合兒童好新奇、愛活動、善模仿、愛說、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點編排和設計教材的內容與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游戲、繞口令、謎語、小詩等和一些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書寫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能夠自覺學習,同時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朗讀流利,準確掌握書中的重點內容;幫助他們能夠利用簡單的日常用語的交際。熟練掌握所學歌曲、chant等。同時,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世界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四會句型、單詞。

②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③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2、難點:

①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②使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成績。

五、教學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4、培養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5、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6、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2一、教材簡析

本套教材的編寫,參考了國內外先進的語言教學理論,吸取了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和全身反應法等各教學法的優點,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齡特點,結合我國國情,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教材在編寫中盡量做到教學內容淺顯易懂、生動活潑、分量適度、易于入門。教學內容的編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點面結合、循環往復不斷復現,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學中要求教師在交際中聽說,兼顧語法結構,以便于教學,易于接受,同時做好中小學銜接工作。

二、教學目的、要求

1、使兒童獲得一些英語感性知識,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能力,使學生敢于大膽開口說英語。

2、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初步的基礎。

4、能聽、說、讀、寫81個短語和單詞,以及16組句子和11個單句(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使用并能讀懂簡單短語篇)。

5、能聽、說認讀21個單詞。

6、學會手工制作。

7、聽懂后、會唱8首歌曲。

8、能聽懂、會吟唱10首歌謠。

9、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10、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11、能了解6個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生活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1、各課、各單元中的四會詞、句。

2、在逼真的情景中練習英語會話并發展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打好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四、實施措施:

1、教學會話時,教師要使自己全身心地進入角色。

如果可能,盡量以現身說法或表現法,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實際情景之中,從而理解會話的含義,以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2、教學詞匯、句型或常用的表達方式時,可與會話教學結合起來。

要盡量利用該課中會話的情景,或用卡片、圖片、投影片及其他事物、模型、玩具、剪貼畫等使學生邊學習邊體會所學詞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3、語音教學要貫穿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要貫徹教學始終。

但要注意所用的語氣要和緩,利于學生接受。

4、要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融于各種形式的活動中去。

5、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

無論課上、課下師生間相互招呼、問候、道謝、道歉或教師發指令讓學生活動或獎勵評估等等都盡量用簡短的英語說。

五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3一、教材解析

本冊教科書共十個單元,其中第一至第四單元和第六至第九單元為新授單元,每單元各由八個板塊組成;第十單元為復習單元,每個單元各由四個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既相對獨立、有所側重,又緊密聯系、相互呼應,教師要正確理解教材的這一編寫意圖,并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將各個板塊有機組合、合理安排,使它們相互滲透、融會貫通。

新授單元的第一部分Read andsay是情景對話板塊。該板塊通過情景對話,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以提高會話能力,同時還呈現新的詞匯和句型。第二部分Look, read andlearn主要按話題歸類和圖詞結合的方式呈現詞匯。這些單詞有的已在3A,3B,4A及4B中出現過,有的則是全新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特別要加強對要求四會掌握的詞語的操練。第三和第四板塊中的句型,是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一般都要求四會掌握。句型必須放在情景之中教學,這樣做,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二能幫助學生理解句型的`意思,了解句型使用的場合;三能防止操練時枯燥乏味。

Read and act和Look and read板塊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和良好的朗讀、閱讀習慣。本冊書第四單元和第八單元都出現了較長的語篇,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力求做到能初步理解。Look,find and say/ Do a survey/ Work inpairs等具有游戲和“任務型”學習性質的活動板塊。這個板塊提供的饒有趣味的語言材料和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有助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的智力都有作用。

二、教學目標

1、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使用性。

學生能聽說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要求學生能在真實的語境中正確運用并能讀懂簡短語篇。

2、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的方式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積極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參與,樂于合作,主動與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解決學習困難,得到幫助。

4、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就課文內容進行角色表演活動,能理解6個幽默。

5、注重融合學科知識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其他學科知識。

6、注重中外文化知識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來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理解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7、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來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三、教改措施

由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所表現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都各不相同,他們對英語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學習成績上的體現也不同。這些具體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必須達到同一個基本目標,教學設計上須體現不同層次,才能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需求。

1、尊重每位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的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認真分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共同目標,然后確定每節課的擴展方向及內容。

5、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獲得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

6、設計分層的家庭作業,使學生可自選學習內容。

7、學科實踐活動

四、研究措施

1、課前指導預習;

2、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性學習的動機;

3、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途徑,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關注過程評價,為自主學習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五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4新的學期已經來臨,為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我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接受新知識速度參差不齊,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很高,能按時完成作業,但個別學生書寫不認真。所以本學期應抓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二)學期教學目標和奮斗目標

1、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的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2、能運用英語在日常學校生活和課堂情景中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的日??陬^交際,如問候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

3、能參加運用英語組織和開展日常課堂教學和生活游戲及其他課內外活動,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聽懂指令并做成適當的反應,能讀懂配圖小故事,能根據

圖片進行簡要的口頭描述,能唱教過的英語歌曲,并誦讀一些英語詩歌和歌謠。

5、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6、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7、樂于了解英語國家兒童的興趣和愛好及外國人的風俗習慣。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

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四)主要教學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勤于觀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多向學生介紹學習英語的方法。

2、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充分利用教學用具運用錄音磁帶幫助學生正音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3、設計全面、高效、富有層次性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4、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進行:“比、學、趕、幫”活動。通過多種競賽形式,檢驗學生英語掌握情況,課堂上盡可能照顧后進生,面向全體學生。

5.根據小組競賽加分的形式,把每班分成多個英語學習小組采取學生自主管理,老師指導的方式,督促學生自覺完成作業、背單詞的任務。

6.教授英語國家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民俗時,適時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讓孩子們揚長避短、汲取其他國家比較進步的思想,加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五)、課時安排

Unit 1 My new teachers 6課時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6課時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6課時

Recycle One3課時

Unit 4 What can you do 6課時

Unit 5 My new room 6課時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6課時

Recycle Two3課時

五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5教材編寫思路

以話題為綱,交際功能為線,兼顧結構,運用英語去完成任務為目標。即 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教材特點

1、強調語言運用。

本教材體現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起始階段采用“全身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

2、注重能力培養。

整套教材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 /Let’scheck /Pair work /Task time 。在活動手冊中還特別設計了學習評價的欄目。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

3、突出興趣激發。

教學形式多樣化,其中包括對話、歌謠、小詩、歌曲、游戲、任務、繪畫等

4、重視雙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紹。

本冊介紹中西方稱呼姓與名順序的不同 ,西方國家涉及星期的主要節日等

5、融合學科內容。

(對其他學科的兼容并蓄)

6、重視靈活擴展。

充分考慮學校老師學生個體的差異。C部分可選擇學習。

7、實現整體設計。

內容與目標

1、能聽說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和9個單句。

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并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說認讀16個單詞。

3、能學會6個手工制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2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教學方法建議

一、詞匯教學(Let’s learn)

Let’s learn部分的詞匯是圍繞話題歸類出現的。與前四冊不同的是,從五年級上冊開始,Let’slearn中的部分或全部詞匯要求學生做到聽說讀寫四掌握。

教法注意點

1、注意詞匯的呈現方式

2、利用Let’s

start 部分引入新詞。Let’s start既可以復習三四年級的已學過的單詞和句型,

還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入新單詞,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朗讀、拼讀新詞。

3、在交際中教學單詞。

教師應力求在語言交流中教單詞,用舊詞聯系新的語言,融會語言

和詞匯的教學。不要為了教單詞而教單詞,也不要讓學生死記,要把它放到具體的對話(句子)中學習。

4、充分發揮單詞卡片的作用。

二、對話教學(Let’s talk Pair work Group work)

本冊教材濃縮了原有的情景會話,更突出了目標句型。為給學生提供靈活運用語言的機會,這部分還提供可供替換的內容。為此,教師應做相應的調整。

1、在聽力活動中感知新的語言(Let’s

try )。在原來Let’s talk一頁設計了新板塊Let’stry,這個聽力練習用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Let’s learn部分的.學過的新詞,并在進入Let’stalk新句型的學習之前先從聽覺上感知新語言,方便了教師針對目標語言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循序漸進達到教學目標。如學生聽不懂,可反復播放錄音,學生通過聽音 看圖理解關鍵詞判斷出正確答案。

2、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學說語言

(1)抓住主句型,替換關鍵詞操練主句型。如在第四單元A部分的主句型為:Can you……..?Yes, I can.No , I can’t.教師可引導學生替換動詞單詞,突出重點地操練語言。依然需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然的交流中逐步掌握主句型,為Read andwrite打好基礎。

(2)教師應面向全體,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學生。

(3)教師要充分使用各種手段,使學生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鞏固、掌握新語言。

三、閱讀理解教學(Read and write )

這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讀懂對話或短文;完成檢測學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練習;聽說讀寫四會掌握一組句子;完成一項綜合運用語言的任務型語言活動。

這部分的注意點:

1、不應象Let’s

talk中那樣教,應降低要求,并不作要求全部會認讀;

2、write部分照樣子“抄”并不是“寫”,應該讓學生自己擴展,運用到現實中去;

3、可以表揚加鼓勵寫的好的同學可以少“寫”;

4、要從開始就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這部分的教學建議:

1、學生閱讀對話,可以同桌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約5分鐘)

2、教師解惑答疑、設計問題以考察理解程度,并引導學生完成填充句子的練習。

(約5-10分鐘)

3、學生全體參與任務型活動,實際運用所學語言。

(約10-15分鐘)

4、課堂完成活動手冊。

(約5-10分鐘)

第3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一、摸清學生底細,做到工作有的放矢。

開學初,我對全班學生作了一次全面了解,基本上掌握了學生的分布情況、家長對子女的管理層次、學生乘搭校車情況、學生智力水平情況等等,使我的工作目的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如,王楠同學,開學的時候成績很差,其本人也缺乏自信,針對這個特點,我設法在她有丁點進步的時候表揚她,還在她學習急需幫助的時候出現在她身邊。現在,王楠同學不但成績進步了,而且在她的語言中更增添了許多自信。

二、充分利用好班干部,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

由于這班學生是我從四年級帶上來的,所以班干部隊伍已經成型,這學期的一開始,我就確立了“以生管生”的工作思路。為此,我的做法是:1、想方設法提高班干部的威望。2、要求班干部任何方面都要起模范帶頭作用。3、制定班級管理制度。4、人性化處理班級出現的大小問題。

通過本學期的努力,我班班干部的班級管理水平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班風得到了明顯改善。

三、利用班會課時間并配合《品德與社會》對全體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

學生還小,他們還缺乏自覺性,這是客觀事實,需要我們班主任從旁經常提醒指點。為此,每逢單周星期一的班會課,我都會按照學校德育處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并將要落實的德育要求每星期寫在黑板醒目位置上,時刻提醒學生,有時我還舉一些具體事例來進行說明。除此之外,我還配合《品德與社會》各單元的主題“解開心中千千結”“法律在我身邊”“不屈的民族”和“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開展“一幫一”互助活動。

第4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商務英語;教學創新;數字出版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飛速發展,通信技術促進了新媒體的誕生。新媒體集網絡化、數字化于一體,具備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傳播優勢。新媒體使傳播更為快捷、內容更豐富、形態更多樣,滿足了人們對于信息和知識的多元化需求。在教育領域,伴隨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一些新型教材和教學模式也不斷涌現。商務英語教學也開始借助新媒體,倡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生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同時還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和教學的創新對教材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即是對《商務英語》數字化出版的探索。

一、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

第一,新媒體傳播范圍更廣,既包括普通大眾,又涵蓋社會精英。新媒體是網絡環境下產生的一種傳播媒體,它應用網絡技術,突破了傳統媒體中話語權的壁壘,實現了大眾言論的自由化。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消息,評論朋友或是其他公眾人物所發的信息等。新媒體出現后,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傳播變得更為大眾化。第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路徑不同。傳統媒體雖然也具有時效性的特點,但是其傳播速度遠不及新媒體迅速。當下的信息傳播時效加快,人們登陸任何一個網站,人們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類型的新聞、資訊,而手機等移動通訊的廣泛應用,又使信息傳播變得更加便利。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媒體的一端是信息者,另一端是信息接受者。新媒體是網絡狀傳播,人們可以隨時和任何人進行信息溝通,其對信息的評論也可以讓他人看到,這方面的顯著例子就是娛樂新聞的傳播。新聞剛一出來,就會有很多人關注并在聊天當中談及,或是當作一個話題來聊。信息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可以實現時時互動交流,信息經過層層衍生和傳播,已經難以辨別和在嚴格意義上區分者和接受者。參與新媒體的人,通常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下次信息傳遞的者。第三,新媒體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當新媒體還未出現時,人們的交流是單一的,每個人只能與現實生活中的朋友聊天,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當新媒體產生并成為流行的交流平臺后,每個新媒體用戶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網絡當中人人地位平等??梢哉f,新媒體改變了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使大眾由被動變為主動,并成為新媒體的一部分。第四,新媒體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在傳統媒體中,人們接收資訊受到固定時空的限制。而新媒體所帶有的巨大知識庫以及信息網,打破傳統媒體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原來封閉的信息變得自由、公開和透明,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搜尋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新媒體視角下的《商務英語》出版

在新媒體視角下,《商務英語》也改變了原有的出版方式,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原有的紙質文字、圖片,存儲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設備中,通過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終端設備進行讀取、分析?!渡虅沼⒄Z》突破紙介質的媒介特征限制,內容不僅可以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存在,還可以是音頻、視頻、Flash等形式。多媒體融合的內容表達形式,增強了內容的吸引力,也提升了教材內容的自我表現力。數字出版方式改變了原有印刷圖文的載體,從而擴展了圖書內容,拓寬了讀者的知識面和視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原本單一的出版方式,使圖書出版開始向多元化轉變,由此印刷版圖書被轉化為更為環保的網絡版圖書,原來的厚重書本也變成數字化的字符圖案以供讀者閱讀,攜帶起來更加方便,大大增強了圖書的實用性。數字化的《商務英語》具備了網絡傳播的可能性。借助新媒體銷售平臺,《商務英語》可以實現電子商務的銷售方式。電子商務平臺與傳統的書店不同,讀者能夠借用網絡輕松了解書籍內容,可以看到其他讀者的評論,幫助他們決定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圖書。網絡的快捷傳播,也使《商務英語》吸引并擁有了更多的閱讀者和學習者。數字化出版的優勢還體現在,能夠隨時更新教材內容,適時增加教學的豐富資源。紙質圖書容量固定,修訂的周期較長。而數字化出版可以隨時調整內容,如若發現有錯誤的地方可以及時更改,若發現更好的內容素材可以替換。數字化出版還可以大量開發與教材配套的課程資源,比如音視頻配套資源、習題資源,方便讀者選購。學習資源的立體化、多元化構建,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按需選擇。關于紙質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利弊的討論不絕于耳。目前以數字出版物完全替代紙質出版物還有一定風險,借助新媒體,我們也可以輕松實現二者結合的方式。即使沿用紙質出版物,也可以通過新媒體銷售平臺實現《商務英語》的發行工作。同時新媒體上的大量資源,對于紙質出版物更是必要的內容補充。如果同時出版紙質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既能與傳統的閱讀模式相匹配,減少教學的不適應性,又能基于網絡平臺,為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商務英語》的教學創新

1.更加凸顯學生的自主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生的主體性往往體現不足,加上僵化的考試制度的限制,學生積極性不高,以考試通過為目的。課堂上的正式教學,師生互動因時間關系十分有限,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能獲得及時解答。新媒體的使用,擴展了課堂教學的范圍,連通課內外的學習。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極大發揮,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自我選擇學習內容,自我檢測學習進度,和教師保持實時溝通。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以《商務英語》教材為媒介,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效知識進行自我學習評估,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更加注重案例教學

商務英語的學習需要借助很多實際商務活動的案例讓學生去體驗、去學習,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借助新媒體平臺,教師可以搜索更多鮮活的案例與學生共同探討,讓學生對商務英語的職業要求有更加直接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商務英語教學的技能和技巧,為未來從事該職業做好準備。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積極參與案例教學的討論。案例教學往往沒有固定的答案,最好的解決方案存在于充分的智力交流中。

3.更加注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

商務英語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擴大商務英語詞匯、短語、句型,在商務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有所提高,以便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借助新媒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分別進行英語技能的學習和提高。比如,傳統媒體下的聽說讀更多是通過教師的示范或者錄音、錄像等,新媒體下,教學資源非常豐富,網絡上的商務英語教學的視頻、App、公共微信等,都是學生可以參考和借鑒的資源。總之,新媒體環境下,《商務英語》的教材編寫、出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隨之而來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生較大的變化。教材編寫者、出版社和教師需要積極應對,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為商務英語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韓晶晶.淺談外貿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科技信息,2011(9).

[2]嚴俊,廖國強.從英漢商務合同的對比看英文國際商務合同的文體特征[J].經營管理者,2011(8).

第5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3~9單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9-0013-10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整體感知

這部分內容是數概念中基礎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根據1~5各數的特點和兒童的生活經驗,把1~5集中學習,使時間大大縮短。從“1~5的認識”——“1~5的加減法”——“0的認識和加減法”,分散了寫字的難點,便于學生掌握數的概念,使學生在認數的時候,有比較多的時間練習寫數字,更好地掌握數字的寫法。把加減法計算結合,有利于加深對5以內數的認識,掌握5以內的加減法。

數的概念教學基本結構是:基數(數數)、數的順序、寫數字、比多少、序數(第幾)、組成(合與分),在數數、認數、讀數、寫數的過程中,重視學具和實物操作,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含義。

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認識數的過程,不只是單純認識數字符號,而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教師要綜合考慮數、數量、數量關系等要素,結合學生學習的特征設計和組織相關內容的教學。通過數量的感知、數字的認識、數字的大小比較以及數的運算等,逐步抽象出數的概念和數的運算。這個過程是數學基本思想——數學抽象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一個從具體事物和數量抽象為數的過程。

(一)1~5的認識(基數)(在教材中沒有出示名稱)

第一,引導看圖感知數量,說一說圖中各種數量(一位老奶奶、一只狗、兩只鵝、兩個籮筐、三只喜鵲、三盆花、四棵向日葵、四只小雞、五個南瓜、五個玉米),可以把看到數量盡可能地表達出,建立實物與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了解實物的個數可以用數量表示出時,是用數量刻畫事物,把事物的個數與相應的數量建立聯系。物化出相應的小棒根數(1根小棒、兩根小棒、三根小棒、四根小棒、五根小棒),同時滲透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將數和形適當聯系,直觀反映出某些圖形的特征。通過以上由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使學生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用一句完整的話,表示一個數字。如:我有一只鉛筆,我有兩只手,我家有三口人,我有4個本,我有5元錢……

第二,從數量抽象為數。從一位老奶奶,一只狗,一根小棒,到數字1;從兩只鵝、兩個籮筐、兩根小棒到數字2;……從數量到數的抽象。教學中應當把數量為1的事物放在一起,把數量為2的事物放在一起……引導學生感受這些數量可用數表示1、2、3……

(二)數的順序

是由數字——動態演示——點子圖組成。

學生認識了1~5后,在計數器動態撥珠,著重說明:1就是一顆珠子,2就是先撥1顆珠子,再添上1顆珠子就得到2,……。使學生從實際操作中逐步認識到,后面一個數是由前面一個數添上1得到的。

然后讓學生擺點子圖,從整體上掌握1~5各數的順序:1后面一個數是幾?2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和后面一個數各是幾?5的前面有幾?

(三)寫數字

要重視書寫,分散難點。先教學1、2、3的書寫(一筆),再教學4、5的書寫(兩筆)。

教師示范數字的寫法,從哪起筆,在哪里拐彎,在哪里停筆,并說明每個數字在格中的布局。然后讓學生按著筆順進行書寫練習,或在桌子上用手指比劃。接著在書上的練習格里描寫,注意學生的書寫姿勢,做到三個一(一寸、一拳、一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最后在空格中獨立書寫。1~5這5個數字在一節課內大約用25~30分鐘的練習時間。

(四)比多少

本單元的“比多少”,將實驗教科書中的比大小和書寫“>”“2、2

(五)第幾(序數)

自然數有兩方面的含義,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叫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稱為序數。教材通過排隊購票圖,引入序數的含義。實驗教科書是給出第1和第3,填第2、第4、第5,新教材給出第2,充分把基數與序數結合比較,理解序數含義。有5人排隊,叔叔排在第5,都用了數字5,其含義不同。還有小孩前面有人,穿裙子的阿姨排第,她后面有人。

教材還設計了從圖中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用來發散教學的思想?如阿姨買了票后,小孩排第幾……

自覺排隊,是一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質,教學時適時向學生進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

(六)數的組成(合與分)

在實驗教科書稱為“幾和幾”,本單元稱為“分與合”。

數的組成知識是學習加減法的基礎。教材從“4、5”的組成為例,通過實踐活動直觀了解5以內數的組成。

P21頁主題圖,教學“4”的組成,4個向日葵放到兩個筐里,有幾種情況。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用學具把4個向日葵分成兩堆,說一說,把4分成幾和幾。然后引導學生把分的過程和結果歸納總結:4個向日葵,先往右移1個, ,說明3和1組成4(4分成3和1);接著向右再移一個, ,說明2和2組成4(4分成2和2),最后再向右移一個, ,說明1和3組成4(4分成1和3)。寫出分析式,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比 4 4 ,讓學生理解兩種分法是一樣的。

做一做:1是3的組成,2是2、3、4的組成。

P22頁主題圖,教學“5”的組成。把5個玉米放在兩個盤子里,有幾種放法?聯系4的組成操作過程,動手操作,然后總結,把5分成兩堆的幾種不同分法,并把幾種分法填在書上。然后將5的分析式進行整理,使學生明白 5 和 5 5 5 是一樣

的,只要知道4和1組成5就想到1和4組成5。

做一做:通過操作和實踐,以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組成,加深對5的組成的理解和記憶。

(七)加減法

這部分內容按加法、減法,分別進行初步認識和計算兩部分來編排的,更加突出加減法的含義,計算中呈現不同思維水平的算法。

1.加法。

加法的含義:主題圖是一手拿著3個紅氣球,一手拿著1個藍氣球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個氣球?表示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3個氣球用數字3表示,1個氣球用數字1表示。把3個氣球與1個氣球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算式是3+1=4,“+”叫加號,算式讀作3加1等于4。認識加號及加法算式的讀法。然后增加了點子圖,利用集合圈,更明確地表現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使之更抽象。然后通過做一做,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說出加法算式。

加法計算:根據兒童的不同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突出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通過3個學生計算3+2=,體現不同的學生在計算上存在明顯差異,尊重學生的想法,逐步體驗哪種計算方法更簡便。一是點數:1、2、3、4、5;一是接數:從3接著數4、5;一是想組成:3 2,3和2組成5,所以3+2=5。

做一做: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2.減法。

減法的含義:教材的編排與加法的初步認識類似。一個小朋友手中拿著4個氣球,飛走了一只,手中還剩幾只氣球?接著出示了點子圖 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 表示去掉,從4個中去掉1個,用抽象的點子圖,把事理表示出來,還剩幾個?去掉要用減法計算,4個氣球用數字4表示,1個氣球用數字1表示,從4個中去掉1個,用減法計算,算式是4-1=3,所以認識“-”減號,讀算式:4減1等于3。

減法計算:通過2個小朋友計算5-3=的思考過程,尊重學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一是倒著數,從5開始,去掉3個,也就是去掉5、4、3,還剩2只;一是想分成 5 逐步體驗哪一種算法更簡便。

做一做的練習,通過5-1=、5-4=,使學生初步感知差和減數的關系。

在學習加減法時,第一要讀懂圖意,知道圖意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會用三句話描述圖意,也就是注意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訓練。如p25頁主題圖:樹上有3只松鼠,又跑來了2只松鼠,一共有幾只松鼠?p27頁做一做1:地上有5個蘋果,拿走1個,還剩幾個?第二,要理解圖意,也就是分析數量關系,用什么方法計算。如加法:一共有幾只松鼠?就是把樹上的3只與又跑來的2只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減法:地上有5個蘋果,拿走1個,是從5個中去掉1個,還剩幾個?用減法計算。第三,用自己理解的算法進行計算。所以在加減法計算時,要注意對學生說理的訓練,不要求學生說得完整,但必須要引導學生說。

數學是很講“道理”的科學。數學為什么是科學,就是它得結論的過程是有邏輯的。不要責怪學生能力太差,要注意從小就培養學生“講理”。要讀懂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題意(分析問題)、抽象出數字進行計算(解決問題),為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八)0的認識和加減法

這部分教材與實驗教材相比變化不大。

教材通過三幅畫展示小猴逐次把桃吃光的過程:

盤里有2個桃 盤里有1個桃 盤里沒有桃

說明“沒有”用0來表示,0表示“沒有”的含義。

出示直尺,左端的起點是0,說明0表示“起點”的含義。

然后學習0的寫法。

教材通過3只小鳥全飛走,兩片荷葉上青蛙和小朋友思考5-0=的圖畫講述有關0的加減法,明白其含義。

(九)整理和復習

本單元比實驗教科書增加了一個整理和復習。

本單元安排了“整理和復習”,是學生入學來第一次系統整理和復習數學知識。教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知識的整理,使知識形成結構和網絡;另一部分是供練習用的習題。

整理是將教材中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設計成一些題目,以這些題目為整理知識的線索,一方面讓學生根據這些線索再現“1~5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所有知識,另一方面根據這些線索將分散學習到的“數和加減法計算”綜合起來,溝通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整理和復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要明確整理和復習的任務。這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重新學習,但不是重講。這種重新學習并不是對已學知識內容的簡單重復,它更多的是一個加深理解,擴大聯系,進一步提高掌握水平的過程。

(1)系統整理和復習所學數學知識的過程,感受不同數字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似內容之間的差異。(2)引導學生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知識掌握水平。(3)在整理和復習過程中彌補知識、技能掌握上的某些缺陷,查缺補漏,全面落實知識技能掌握的教學目標。(4)經歷知識的應用過程,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創新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5)進一步學習整理和復習的方法,養成自覺整理所學數學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數學知識的復習整理過程,就是對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形成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整理和復習”要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其次,啟發、激活學生頭腦里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然后,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和理解方式對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形成知識結構;最后,將重新組織的知識內容,應用于新的情境,進一步發展數學能力。

3.精心設計練習。整理復習離不開練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練習。復習課中的練習不能簡單重復新課學習中的習題,避免簡單機械重復的無效勞動,既要重視有針對性的單項練習,又要注重綜合性的練習。練習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挑戰性,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特別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通過整理和復習的過程有很大的提高。P32頁 (1)是對第一、二、三單元知識、數數、寫數、比較大小的整理。(2)是對2、3、4、5的組成整理。(3)是5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系統整理。

教材按照縱、橫兩個維度對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進行有序的排列,要求學生探究、發現算式的排列規律。

提出了“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說出得數”的要求,表明在單元學習結束時,對加減法計算速度提出了要求:計算第一列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說明0的加減法的特殊性。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的各數,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的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認識符號“>”“

2.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組成。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3.使學生感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本單元教學注意的問題

1.教學中注意數和圖形適當聯系,一方面結合認數和加、減法計算出現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實物教具(學具);另一方面盡可能直觀地反映出某些圖形的特征。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符號感。

2.適當滲透集合、對應、統計思想,但不講集合、統計、基數、序數等名稱。

3.重視學生操作和語言表達結合,創設情境,直觀教學,通過操作建立表象,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表達”有機結合,加強數學意識。

4.在計算過程中,鼓勵算法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差異,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5.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提出各種數學問題。

本單元教學時間:10課時。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一)

整體感知

本單元是在兒童生活中有較多的關于圖形感知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隨著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感性經驗進一步抽象形成初步的幾何概念,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狀、大小、顏色、材料等,形狀是物體的一個主要特征。兒童在認識物體時,首先感知的就是物體的形狀。因此,形狀知覺在兒童對物體的感知發揮主導作用,它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和知識經驗的增加而逐步發展。

本單元主要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比實驗教科書降低了難度。兒童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大多數是立體圖形,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本單元只認識立體圖形。

立體圖形的認識,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通過動手操作,摸一摸、擺一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和用數學思維、語言交流的能力,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悟立體圖形的特征。

教材是按知識引入(創設情境)——知識的教學(探究建模)——知識的應用(解釋和應用)編排的。這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由實物——實物圖——幾何圖形,使學生由直觀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出概念的認知發展過程,讓學生親自感知,豐富自己的智慧。

本單元適合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探究、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創新意識。

做一做1:讓學生充分動手實踐,通過觀察、操作,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圓柱、球容易滾動,球在地面上還能轉動。長方體、正方體有平平的面,不易滾動,只能推動。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平面,側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搭物體時,兩個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會倒塌;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區別。做一做2,通過游戲,按指定形狀摸實物,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經歷在各種形體中觀察、交流、活動的過程,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各種實物,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本單元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小組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知識。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滾一滾,擺一擺,搭一搭,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

3.教學中主要通過觀察和操作實物(或學具),使學生對這些圖形有一些感性認識,建立空間觀念,知道他們的名稱,能辨認就可以了,不要提高要求。

4.教學中注意圖形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學生的交流表述不一定規范,也可能說出暫時學不到的其它知識,教師要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其他同學都會說。

本單元教學時間建議:2課時。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整體感知

本單元的編排與實驗教科書基本相同。

教材結構

將“6~1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有機地結合。數的認識、數的概念形成和學習思路與“1~5數的認識”一樣。引導學生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大小——序數的含義——寫數字——數的組成,從現實背景中抽象出數的概念,形成數感。加減法計算,直接出現“一圖四式”,到“10的加減法”過渡到“一圖三式”。隨后教學連加、連減、混合運算,充分用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其意義及計算方法。

本單元安排解決問題,是為了鞏固“加減法意義”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P46頁~47頁、P57頁,第一次接觸用加減法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材中用:圖里有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用圖畫形式呈現解題的三步過程。在加法和減法中學生已經學了說三句完整的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到:圖中說的是一件什么事,學生要讀懂題,說明題中有幾個數學信息,都是什么?(發現問題)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有什么數量關系,用什么方法解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列式解答并且進行檢驗(解決問題)。6、7題是用圖畫呈現故事情節,8、9題用簡單的文字呈現情境。但6、7是認識大括號“ ”和問號“?”,用大括號表示總數(或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在問題情境中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并用語言描述出來,讓學生獲得解決簡單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為今后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到學習了“8、9的加減”后,第二次學習了解決問題。主題圖中有三幅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通過小鹿圖,我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進一步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根據情境所表示的數量關系,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明自己是選用什么方法計算和為什么要選用這種方法計算,選出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計算。教材還呈現了解決問題的三步過程,更深刻地感受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

(一) 6和7的認識與加減法

這部分內容包括“6和7的認識”,有關“6和7 的加減法”和“解決問題”三部分,與實驗教材基本相同。

1. 6和7的認識。主題圖是關于6、7的數數,將人物圖用點子圖表示并抽象出數,認識6和7,擺小棒,使每一環節對應編排,同時還有利于學生發現6和7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通過計數器和直尺圖,以及點子圖直觀的說明,5添上1是6,6添上1是7,抽象出6比5大1,7比6大1,直觀地發現5和6、6和7之間的聯系,以及他們之間的大小關系,還安排了魚缸和魚的圖,不僅安排了6、7序數意義,同時要求區別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第七缸和7條)這是本節的難點之一。寫數字,也是先示范,然后按虛線描數字,最后獨立寫數字。6和7的組成,與實驗教科書相同。先通過涂一涂、填一填,感知6的組成,讓學生有序地填出6的組成,幫助學生掌握6的組成。7的組成只出示了三種分法,其余三種分法讓學生去聯想前面的分法而自己得出。教材還提出了“看到每一組,你還能想到什么?”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聯想,去發現另外幾種組成。教材還增加了“做一做”的練習。

2.有關6、7的加減法。先學習6的加減法,再學習7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與實驗教科書比較,有很大的改變。改變了“一圖二式”的過程,直接過渡到“一圖四式”(兩個加法算式、兩個減法算式),注意把數的組成和計算練習緊密結合起來。

練習九中1~4題是數的認識的練習,5~12題是加減法的練習,第12題是一道開放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P45頁下圖內容是生活中的數學,介紹了生活用數字的語言表述,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訓練,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其中包括基數和序數的訓練,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我在一年級四班是否是序數的訓練?)

3.問題解決。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初步了解解題的一般步驟。P46頁是加法,p47頁是減法。每個內容都是用一幅畫呈現故事的情境。在加法中,首先要看懂圖意,圖中說的是有兩組小兔,左邊有只,右邊有只,這叫兩個數學信息。如果有數字就直接用,如果沒有數字,要從圖中數一數,用數字表示出來,使學生逐漸明白,從物體個數得到數量,從數量抽象出數字。要說“ ”大括號和“?”問號的作用,用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用語言表述就是一共有幾只?這樣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將所學數學知識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并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把左邊的4只兔子和右邊的2只兔子合起來),分析數量關系,合起來就用加法計算,把分析的過程寫出來,就是4+2=,想組成,4和2組成6,所以4+2=6(只),通過分析問題而解決問題,這就是第二步,做得是否正確,數字是否寫得正確,通過反思和檢驗,最后回答答話,學習填寫答話,把計算的結果寫在答話中,這是第三步。這樣就把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呈現出來,久而久之,形成了解決問題的技能。例題下面的做一做,引導學生仿照例題:理解題意找出數學信息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選擇計算方法——列式計算,并檢驗,回答答話。

在減法中,同樣呈現解題步驟。所不同的是大括號 表示已經是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從7只中跳入水中2只,表示從7只去掉2只后,荷葉上還剩幾只,用“?”來表示。因此,學生就能準確用語言表述圖意:荷葉上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荷葉上還剩幾只?明白了題意,就會找出兩個數學信息和一個問題,表示從7只去掉2只用減法計算,列式為7-2=5(只)通過檢驗后,回答答話,填寫答話。

做一做:還可仿照例題,先理解題意,找出數學信息和問題,然后分析數量關系,選擇計算方法,列式解答、檢驗,填寫答話。

在初學加減法解決問題教學中,一定要啟發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按照解題步驟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體現轉化思想。不要求學生說得嚴密,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特別是讓學生多說一說,啟迪他們的思維。注意解決問題,先不要求學生寫出單位名稱和答話,可以先講加法,再講減法,然后再混合練習。

(二)8、9的認識和加減法

這部分內容包括“8、9的認識”,有關“8、9的加減法”和“解決問題”三部分,和實驗教材基本相同。

1. 8、9的認識:主題圖是關于8、9的數數,將人物圖用點子圖表示,并抽象出數字,認識8和9,擺學具,使每一個環節對應編排。通過計數器和直尺圖,以及點子圖,直觀地說明7和8、8和9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然后教材安排了十二生肖中的9種動物圖安排了8和9序數的意義,這與實驗教科書對比,改變較大。十二生肖應是12種動物,因為現在只學到9,所以只出示了9種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同時又分別將8、9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加以區別(8只和第8只),這也是難點之一。寫數是先示范——描虛線數字——獨立寫數字。8和9的組成也比6、7的要求高一些,編排上與實驗教科書相同,要求學生去分、去擺8和9的組成,只給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通過學生聯想去推出,特別是9的組成,看到一組組成(如9 )馬上想到另一組組成( 9 )。

2. 8、9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比實驗教科書改變較大。先學習“8的加減法”,再學習“9的加減法”。用“一圖四式”(兩個加法算式兩個減法算式)表示算式,注意把組成和計算練習結合起來,經歷根據一圖寫出四個算式的探索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一圖四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在練習十一中的9,是抄寫算式并計算,引導學生正確、工整地抄寫算式,教師要講抄寫的方法:一個數字、一個符號占一個田字格。養成書寫的良好習慣。

3.解決問題:這部分教材改變較大。由于學生在6和7中已經了解了解題步驟,本節是根據圖畫加簡單的文字呈現問題,進一步體驗解題的過程;知道題中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幾個數字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

主題圖出示三幅情境圖。第一幅圖中,用文字給出了一個數字信息,用圖畫表示出第二個數字信息(跑走了3只小鹿),給出了問題。第二幅圖中,用文字表示了第一個數字信息,用圖畫表示出第二個數學信息(大樹右邊有2個蘑菇),自己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蘑菇)。第三幅圖中,用圖畫呈現了兩個數字信息,給出了問題,這部分教材主要說明:一道解決問題,必須有兩個數字信息,和一個數學問題。數學信息有的用簡單的文字表示,直接用;有的用圖畫表示,必須通過數抽象出數字再用;如果沒有問題可以提出問題,使之呈現出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所以在主題圖下又呈現解題的一般步驟,讓學生自己看圖提出問題并解答。

(三)10的認識和加減法

這部分教材包括“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比較實驗教科書刪去了“填未知數”這部分內容。

“10的認識”編排同“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數數——點子圖——抽象數字——操作學具、擺一擺——計算器(10的產生)——直尺圖(順序)——點子圖比較大小——組成——寫數字。在p60頁下方第一次呈現了數學背景知識——算籌,用“你知道嗎”介紹數的產生。

10的加減法:由“一圖四式”過渡到“一圖三式”。因為一圖可以表示兩個加法,而兩個加法算式,只是變換了兩個數的位置,和是一樣的,所以寫哪個加法算式都可以,因此,今后只寫一個加法算式就可以了(實際滲透了加法交換律)。這樣大大降低了計算的難度。

關于“解決問題”只在練習十三中10題出現,鞏固解題步驟,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解決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四)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是本單元的又一難點。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是兩步計算的初步接觸,要分兩步進行口算,第一步計算結果記在心里,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為加減或被減數進行計算。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于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數而想不起來,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在計算前各安排一幅插圖(與實驗教科書相同),用小雞的走來和離去的過程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根據直觀圖意感受連加、連減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在教材中算式用連線的方法標明計算順序(注意減法帶有箭頭),并注上得數,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變成看得見的數,從而克服因記不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無法連續計算的障礙。這種方法,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計算順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不要求學生計算時這樣注明。

教學時可把例題的情景圖制成課件或圖片,根據畫面上的動態過程理解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順序。使同學思考:連加中圖上的小雞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導學生從左到右的順序列出算式,算出第一步算式后,提醒學生第二步應是第一步計算的得數和第3個數相加,從而排除學生計算第二步時由于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數而無法進行的障礙。同樣連減也是根據動態的畫面理解連減的計算順序。

(五)加減混合

這部分教材在編排上與連加、連減基本相同,配合例題各安排了一幅情景圖,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同時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數。所不同的是第二幅圖中的第一步算式的得數沒有標明,留給學生自己填寫。第一幅圖是先加后減,而第二幅圖是先減后加。

(六)整理和復習

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既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其內容包括本單元所學習的“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一部分是對知識的整理,另一部分是練習題。在知識的整理中將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設計成一些題目,以這些題目為整理的線索,再現“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所學的知識,將分散學到的數和加減法計算知識綜合起來,溝通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這部分內容有:“基數和序數的整理”、“1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整理”、“解決問題和連加連減的整理”。

練習十六,1題是組成的練習,2題是10以內的計算,3、5題是解決問題,4題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6、7題是拓展性的練習。

P72頁,以“你知道嗎”的形式,介紹數學背景知識——象形數字,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P72頁下方,呈現了本單元的數學評價,“你想說什么”啟發學生自己總結表述學會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成績等。

本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數數的過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數。會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各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掌握6~10各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比較熟練地運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

4.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本單元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發揮主體作用,使學生感受參與觀察與操作活動的過程。注意把操作和觀察與思考、語言表述結合起來。

2.引導學生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自我評價,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4.計算要體現算法多樣化的理念,尊重學生的選擇,在計算中逐步掌握其它計算方法。

5.教學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隨意增加教學難度。要關注學困生,多給他們練習和表述的機會,使之更快地進步。

本單元教學時間建議:20 課時(6、7 5課時;8、9 5課時;10 4課時 連加 4課時;整理2課時)。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本單元是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由一位數擴展到兩位數,是學生認識上的飛躍,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操作活動,使所要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單元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認識十位、個位;能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并能計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并認識加法,減法中各部分名稱,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本單元內容結構

數數數的組成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數位寫數10加幾和相應加減法加法;減法各部分名稱;解決問題。

(一)11~20各數的認識

教材在p73頁展現了一幅圖畫,圖中有水果,一個梨,一個菠蘿,一個柿子,兩個桃子,兩個蘋果,兩個香蕉,兩個石榴。通過數數,復習了10以內的物體個數的數數。然后通過數11個正方形、15個球、20個小棒,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

例一:突出以數單位“10”為基礎,認識11~20以內的數。

首先,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個一就是1個十(也為滿十進一做了鋪墊),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直觀了解到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其次,通過操作,在數的組成的基礎上,用小棒擺數時,10根小棒一捆,就是一個十;幾根小棒就是幾與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幾,二捆小棒就是二個十,也就是20。使學生會讀11~20各數并了解11~20各數的意義。

例二:數的順序。把直尺上的數讀出來,重點是11~20各數,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多練習一些接數。

例三:在計算器上直觀地認識數位:十位和個位。利用小棒圖和計算器說明計算器的十位和個位上每個珠子的數的不同,初步了解進制。寫數時從十位寫起,十位上有幾個珠表示有幾個十,用幾表示,抽象出數字十位寫幾;個位上有幾個珠,表示幾個一,用幾表示,抽象出數字,個位寫幾。

讀數時只要求口頭讀,不要求用漢字寫出讀法來。寫數時,每兩個數之間要適當留開一些不要連在一起,寫20時不要把0丟掉。

在p76~77頁練習十七中3、4題,豐富了學生數數的經驗,數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地數(3題),還可以5個5個地數(4題)。7題的三幅圖,每幅的左邊都是“十”,第一幅圖10本,再接著數2本是12本;第二幅圖10支鉛筆再接著數3支是13支;第三幅圖中是10個球,再接著數6個球是16個球。都是加深對“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的體會。

(二)11~20的加減法

本節分兩個內容:“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同時介紹加法、減法各部分名稱,這部分內容與實驗教科書相同,不同的是做一做中1題,不要求學生寫“一圖四式”,而是“一圖三式”。

學習“10加幾”,一方面鞏固了11~20各數的認識,也為今后的進位加法做了準備。學習“相應減法”,看到了加減法的關系。

學習“十幾加幾”和“相應減法”,實際上是簡單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但幫助學生理解20以內的數,也為今后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做準備。但這不作為基本內容,不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不作為考試內容。主要是認識加法、減法各部分名稱。

(三)解決問題

如例6,是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同時體會到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數字比較小,畫圖比較方便。

如:小麗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

可以數(接數)小麗10,11、12、13、14、15是小宇。中間有4人。

可以畫圖:小麗 小宇, ,

第 10 第15 10 11 12 13 14 15

中間有4人

如練習十八例5、6題。

例5題:今天星期一,推遲3天星期幾?

3天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

例6題:從10頁讀到14頁,讀了幾頁?

10頁、11頁、12頁、13頁、14頁

5頁

P81頁下方,呈現了本單元的數學評價,“你想說些什么”,啟發學生自己總結表述學會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四)數學樂園

數學樂園是教學實踐活動。

“課標”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主要途徑。針對問題情境,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及其它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

“課標”還指出: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課內外相結合。

教材p82~83頁的“數學樂園”,是將學過的數學知識,以問題的方式串起來,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出來。

教師可以事先做成卡片①2個②3個③4個④5個⑤4個⑥3個⑦2個,分組活動。

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生經歷正確數出在11~20的物體各數的過程,感知這些數是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使學生初步感知“十位”“個位”,初步了解進制,能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3.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本單元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加強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加強表達能力,加強對數的理解。

2.增強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加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3.讀數只要求口頭讀,不要求用漢字寫出來。初步了解進制,引導學生感悟,不是講解十進制關系。

4.寫數時要求整齊均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本單元教學時間建議: 5 課時。

第七單元 認識鐘表

整體感知

本單元是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認、讀、寫整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本單元比實驗教材降低了難度,只講“認識整時”。

本單元的內容結構

認識鐘面:時針、分針、12個數字;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表)概括認識整時的方法;練習鞏固中滲透一些知識,介紹了鐘表的背景資料。

P84頁主題圖,介紹鐘表表面有12個數,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電子表,表面上有兩個點,點的左邊是幾,點的右邊是“00”就是幾時。

P85頁通過小明的一天生活,說出每幅圖的內容,寫出相應的時間。同時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要轉兩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用“小明9時在做什么?”說明有上午9時,還有晚上9時。通過一天的作息時間,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學習,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在p87頁6題中快8時了,快12時了;10時過一點,8時過一點,滲透看時間不但要看時針,還要看分針,怎樣表述。練習的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彈性,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除了基本練習外,8題稍難一點,要求學生根據前4個時間排列的規律,判斷第5個鐘表的時刻是幾時,并畫出時針和分針,填寫時針、分針指向幾。

P85頁下圖介紹了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日晷和銅漏壺的鐘表背景資料。

P87頁下圖是本單元的教學評價,用“我會什么”?“我知道什么”?啟發學生自己總結表述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本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和操作過程,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概括認識整時的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單元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時間比較抽象,教學時結合操作學具,親身經歷、親自實踐,摸一摸、撥一撥,建立時間觀念。

2.結合教學滲透思想教育,珍惜時間。

本單元教學時間建議: 2 課時。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整體感知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1~20各數”的基礎上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簡述為20以內的進位加減。本單元編排與實驗教科書相比有些變化。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將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單元知識結構

20以內進位加法

“湊十法”是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方法,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做一做”中專門安排了練習題?!皽愂ā本哂幸幝尚詮姡子诶斫夂瓦^程簡捷等特點。在以后學習中經常會用到。“湊十法”本身包括了多種方法,如“拆小數,湊大數”“拆大數,湊小數”等,其中“拆小數,湊大數”比較簡單,因此, 先教學這種方法,在掌握了此種方法的基礎上,再教學其它方法。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為了使計算達到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教材中適當安排了練習題。注意變換形式,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通過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

(一)9加幾

通過一共有多少盒的情境圖,用對話形式發表自己的看法:“接著數”:箱內有9盒,從9起接著數,數出結果?!皽愂ā保合鋬扔?盒,先放進1盒湊成10,10加3得13,畫面上“你是怎樣算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

為了強化湊十法,“做一做”1題通過擺一擺,操作學具,感悟湊十的過程,配合圖在算式下面注出了湊十的過程,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對應起來。這樣,便于學生理解算理和掌握“湊十法”,也為學生脫離實物通過思考算出得數打下基礎。

教材增加了一組對比練習題,“做一做”2,溝通兩個算式的聯系:9+1+2= ;9+3= ,進一步強化了湊十的過程。練十四的1、4題,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9加幾”的數學問題。

(二)8、7、6加幾

如例2,從主題圖中取出一幅情境圖,在上節教材的基礎上學習的,計算加法的方法與上節相同。在情境圖下方出現了點子圖,滲透了集合的思想,從物體抽象到點子圖,由物體個數抽象出數字計算,給出了算式,把湊十的過程留給了學生,學生不依靠實物,自己想一想 ,及時抽象用湊十法計算8加幾的方法,加深對湊十法的算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做一做”1,類推7加幾、6加幾的湊十法,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完成湊十的過程,再算出得數?!白鲆蛔觥?,是8加幾、7加幾、6加幾的對比練習,進一步溝通兩個算式的聯系,強化了湊十的過程。

再如例3,教材編排與實驗教材相同,只是在三種算法下,加了一句“你喜歡哪一種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做一做”的練習,比以前更抽象了。學生用哪種計算方法都可以。“做一做”的3題,練十八的8題,啟發學生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練十一的6題,從圖和算式都是填未知數的形式,這里不是講填未知數,可以用數的組成填寫算式,既鞏固已學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又為學習減法做準備。

(三)5、4、3、2加幾

通過前兩節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本節“5、4、3、2加幾”,都是與前兩節內容相關的小數加大數的題,都可以用交換加數的方法來算。教材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完成這些計算。從編排上看,與實驗教科書相同。只是在練十二2題,滲透了統計思想。4題是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解決問題

本節教材注意呈現形式是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設計情境圖,為學生學習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資源。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發現數學問題,收集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數據,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求得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由于尋找信息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運用數學知識,體會加法的含義。

例5,教材還是呈現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用“知道了什么”提出信息和問題;用“怎樣解答”分析數量關系,用什么方法計算,列式解答;用“解答正確嗎?”檢驗計算結果,填寫答話。并啟發學生“他們的解答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1)按群計數(前排7人,后排8人);(2)按性別計數(男生9人,女生6人)等等,體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使學生真正理解算理。

例6用畫圖的方法和對話表示領走的7個和還剩下5個,要求原來有多少個?就是把領走的7個和剩下的5個合起來,用加法計算。通過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進一步掌握解題的方法。

(五)整理和復習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掌握解題步驟。

3.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單元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應該把培養計算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計算能力要從一年級開始做起。在正確的基礎上,提高計算速度。

2.教學中要創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豐富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

3.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密切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4.根據教學實際,選擇效果好的練習方法,講究實效,以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

本單元教學時間建議:14 課時(9加幾 3課時;8、7、6加幾 4課時;5、4、3、2加幾 2課時;解決問題 3課時;整理2課時)。

第九單元 總復習

整體感知

本單元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小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總復習,就是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系統化,建立知識網絡。回顧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拓展。通過集中復習,使學生掌握知識間的聯系,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概念、計算和解決問題分別集中起來復習,便于從整體上把握本學期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

本單元重點復習“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以及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單元的編排與實驗教材有很大改變。教材以學生自我回顧為出發點,對“20以內的數”的一些基本知識,“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認識鐘表”,知道整時,“認識圖形”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為主線,通過一些多形式的練習題目,把復習串起來。最后又通過“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圖形變化以及圖形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P105頁1題,由填寫圖表引發問題:數的大小比較——基數、序數、數的組成——數的順序——數位——數的排列特點——結合認數,認識鐘表。

P106頁2題,“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3題認識圖形。

P107頁練十五中,1、2、3題是數的概念練習;4、5、6題是數的計算、比較大小練習;其中3題結合鐘表對鐘表整時的認識。6、7、10、11,是解決問題。11~14題是認識圖形。9題以填未知數的形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也為今后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做了思維策略和思維方法的準備。如用“湊十法”計算進行加法,還可以用“接數”和數的組成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一種重要的思維策略。這種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想加算減的過程。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個數,會讀寫20以內各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會區分幾個或第幾個。掌握20以內各數的組成。

2.知道加法和減法各部分名稱,知道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及數量關系,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比較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能根據數量關系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直觀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鐘表中的整時。

4.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單元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整理與復習,以學生為主,多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不要做為新知識來講授。

2.整理和復習,可以對教材進行加工、再創造,以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不要機械、枯燥、重復地抄寫,以免加重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

第6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一、基本說明

1、教學內容所屬模塊:初中英語。

2、年級:八年級 (上)。

3、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屬的章節:the fourth period of Unit 5

5、學時數: 45 分鐘。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a) 能聽懂、會讀、會說的形容詞:famous, rich, successful, main, common, unlucky, ready, simple

b) 能聽懂、會讀、會說句型:think of, one of … be like, try to do, not so …as…

c) 能用所學句型描述一部熟悉動畫片。

2、情感態度目標:

a)通過學習和運用恰當的形容詞進一步表達喜歡和不喜歡的電影和動畫片,把所學的語言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b)通過對電影和動畫片的談論,希望同學們能了解語篇中涉及的一些美國文化,體會語言中所表達的深層含義。

3、學習策略目標:

運用粗讀、細讀和品讀,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及寫作的能力

(二)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使學生初步認讀一些相關的形容詞及重要的句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閱讀與寫作。讓學生能運用所學介紹自己熟悉的影片和動畫片,最終達到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通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在口語表達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同時還保留著一點愛動勁兒,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他們閱讀文章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在閱讀活動中主動掌握和運用所學語言。

(四)設計思路

在本課教學的熱身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喜洋洋和灰太狼”,創設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通過不同的閱讀活動,使學生鞏固新知、運用新知。教學中還設計了分析文章、歸納段落的中心,在拓展部分,讓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寫作,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

Step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Look at the picture

意圖:使用圖片進行熱身活動,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為后面新知識的教授做好鋪墊。

Step2 Reading

1、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at it is about .

2、Read the article firs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

______ Steamboat Willie came out in New York

______ He made 87 cartoons with mickey.

______ Mickey became the first cartoon character to have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3、Read it again,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

2) Who created him ?

3) What was his first cartoon ?

4) Who is his girlfriend ?

5) Why is he so popular?

意圖:

1、通過看圖片猜測本課的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營造學習的氣氛,為后面的教學做準備。

2、以時間為線索,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3、要求學生再讀課文,帶著問題既能增強學生的閱讀目的又能提高其閱讀理解的效果。

4、Learn the new words

Mickey

lovely, unlucky, popular…

Walt

great, rich, successful…

1)It's kind of fun to do the impossible.

--Walt Disney

2)All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

--Walt Disney

意圖:

在分析人物的過程中呈現本課的生詞,更易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生詞的含義;同時,學生在理解中了解Walt,激發了學生向名人學習的熱情。體現教學的激勵性原則。

5、Important sentences

1)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Mickey was like a common man, but he always tried to face any danger.

2) People went to see “the little man” win

3) He was always ready to try his best

4) Today’s cartoons are usually not so simple as Mickey mouse.

意圖:幫助學生掌握語言難點的目的.

6、Make sentences

意圖:運用語言點造句,鞏固所學。

7、Analyze the article

Paragraph 1 background

Paragraph 2 popularity

Paragraph 3 influence

意圖:學生歸納三個段落的中心,以及擬文章的主題。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

Step3 Practice

1 Repeat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given words

Some people might ask… so popular.

1) One of the main … that …, but he always …

2) In his early films, Mickey … and … such as …or…

3) However, he was …People went to the cinema ….

4) Most of them … Mickey.

意圖:

1、讓學生重復,幫助學生進行課堂積累。

2、降低了背誦的難度,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熟悉度。

Step4:writing

1.Choose the favorite one

2.Give them an example

意圖:

1、在掌握詞匯和句型以及整體學習課文后,學生在輸出的過程中拓展實踐,重述主題。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

2、給學生提供操練的機會。

Step5: 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lesson?

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 對學生記憶和再現所學知識很有幫助,同時也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梳理知識的學習策略。

Step6 Homework

1、Ss finish the writing

第7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關鍵詞: 八年級物理 速度 教學設計

目前科學技術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科學理論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得到迅速拓展。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和航天技術等迅速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的大量涌現,對人類而言早已無法靠記憶接受知識和傳播知識,靠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記憶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不能再順應當代教學的需求。物理課程應該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下面筆者就以初中物理“速度”一課為例談談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速度”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物理概念,也是學生開始學習物理后的第一個物理公式,在整個初中力學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速度”為例談課堂教學設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著掌握知識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素養的三重任務,筆者經過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研究,結合教學對象實際情況嘗試了一節融實驗性探究設計和非實驗性探究設計為一體,并有機滲透德育教育的教學設計。

一、聯系熱門視頻,聚焦探究問題,逐步建立速度概念

播放劉翔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后思考:“觀眾覺得劉翔跑得最快,所用的比較快慢的方法是什么?而裁判判劉翔跑得最快所用的比較快慢的方法又是什么?”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到比較物體快慢的兩種方法,方法一:觀眾所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路程大的運動快;方法二:裁判所用,相同的路程比時間,時間少的運動快。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再思考以下問題:汽車2小時行駛200千米,飛機10分鐘飛行100千米,那么在此過程中飛機和汽車哪個運動得快呢?學生一定能輕松得到飛機運動快的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在路程和時間都不同的情況下得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大小比較運動快慢?從而在符合初二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建立起速度概念,引出速度公式和單位。

二、合作探究,完成紙錐下落過程中速度的測量,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首先通過多媒體投影給學生出示如下實驗提示與引導。

思考:1.測量紙錐下落過程中的速度:

(1)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2)選用什么測量器材?

2.如何控制紙錐從1.5米高處下落的速度呢?

3.如何減小誤差?請大家自己設計表格。

4.測量并計算出紙片下落的速度。

5.組內同學如何分工?相互交流,不斷改進。

以上思考中“如何控制紙錐從1.5米高處下落?”,對學生而言很有研究價值,很多學生會因為紙錐起點的位置不正確而沒有控制高度為1.5米。實驗完成后,請各小組展示實驗成果。

通過以上試驗和練習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效果很好。

三、規范速度公式運用,提升學生公式運用能力

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第一個公式,學生對該公式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今后的公式學習,為此我在公式v=s/t學習運用過程中通過以下一道趣味性較強的練習題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了首次運用物理公式解題的主要途徑,一是直接代入公式(或變形公式的代入)解決問題,二是以公式為依據通過列方程或方程組解決問題。選的題目可參考如下:

例題:喜羊羊發現后方100米處的灰太狼正以15米/秒的速度向自己撲過來,此時喜羊羊與前方的羊村相距200米。問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速度才能安全跑進羊村?

以上例題的規范解答,可以使學生既快又規范地掌握物理公式的應用,從而為今后物理公式學習做好鋪墊,從而使初中物理學科教學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到此速度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一定要有滲透德育的意識,因此我在速度一課的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有機地將愛國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中,我的主要做法是先向學生展示如下幾段素材,然后請學生在看了各段素材后分別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我選的素材都是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如我國體育運動員在奧運會速度項目上勇奪金牌的場景,展示我新一代戰斗機各項與速度有關參數等。

實踐證明,學生在看了以上兩個素材后,感想頗多,受益匪淺,有的學生說將來要像劉子歌一樣為國爭光,有的學生表示將來要像研制殲20戰斗機的科學家一樣為國家研制出全世界領先的戰略武器。至此,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已遠遠不僅僅局限于“速度”知識的學習。

第8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喜歡動物跟我來看一看

Whataboutyouhownicelikehorse

十三只猴子我的新家那只老虎

Inthetreethesemangoesmakeatoypanda

試一試過來看多少張桌子

Don’tsleepunderthedesk打籃球

二、按要求寫(10分)

gilr(對應詞)these(對應詞)is(復數)bus(復數)

too(同義詞)they’re(完全形式)isnot(縮寫形式)

donot(縮寫形式)can’t(完全形式)thanks(同意詞組)

三、選擇(12分)

1、()Thisismango,thatisapple。

A、aaB、anaC、aan

2、()thatisatiger,doyoulike?

A、tigertigerB、tigertigersC、tigerstiger

3、()Ihavetoycars,doyouhavetoycars,either?

A、somesomeB、someanyC、anysome

4、()wouldyoulikecakes?—

A、Yes,IamB、Yes,pleaseC、No,Idon’t

5、()Thisisacakegrapes。

A、forB、toC、with

6、()It’timebed。

A、forB、toC、with

7、()Iastudent。

A、amB、isC、are

8、()Ican’tskate,mybrothercan’tskate,。

A、tooB、toC、either

9、()doyouhave?—Ihavesomepens。

A、WhereB、WhatC、Howmany

10、()ismypencil?—I’sonthetable。

A、WhereB、WhatC、Howmany

11、()ballsdoyouhave?—Four

A、WhereB、WhatC、Howmany

12、()areyou?I’mten。

A、HowoldB、WhatC、Howmany

四、按要求做(20分)

1、Thatisatiger。(改成否定句)

2、Thatisatiger。(改成一般疑問句)

3、Arethesepandas?(肯定回答)

(否定回答)

4、Thisisabox。(改成復數形式)

5、Icanplaybasketball,too。(改成否定句)

6、Mymotherisinthelivingroom。(對劃線部分提問)

7、Iliketoydogs。(改成一般疑問句)?

8、Thebooksarethedesk。(對劃線部分提問)

9、Mysisterhasninteenbooks。(對劃線部分提問)

10、Wouldyoulikecakes?(作否定回答)

五、連詞成句(注意大小寫)(20分)

1、thatyourcaris(?)

2、youhavetoydoacattoo(,。)

3、arethetigerswhere(?)

4、youwouldwhatlike(?)

5、makelet’sacartoy(。)

6、haveIcanayourlookpandatoy(?)

7、father,my,a,is,teacher(。)

8、Isschoolbagbedroomyourinmy(。)

9、fifteenLindahasbookstheschoolbaginhis(。)

10、ahowbooknice(!)

六、從Ⅱ欄中選出Ⅰ欄中的答句。10分

ⅠⅡ

1、Goodmorning,Yanglin。Howoldareyou!

2、Howmanypensdoyouhave?OK

3、Howoldareyou!It’sanapple

4、Where’sthebird?Five

5、What’sonthetable?Sure

6、Whereismymother?Goodmorning,Wangbin

7、Let’splaytabletennis。They’reballs

8、Wouldyoulikeapencil?It’sinthetree

9、Where’reinthebox?No,thanks

10、CanIhavealookyourpen?She’sinthebedroom

七、根據內容判斷是否正確(正確的用T,錯誤的用F)10分

Hi!Myname’sAmy。Lookatmyfamilyphoto(全家照)。Thisismyfather。He’sateacher。He’stall(個子高)。Helikessports(運動)。Thisismymather。She’sateacher,too。Shelikesreading。Thisismybrother。He’sastudent。

He’sstrong。Ilovemyfamily。

()Amy’sfatherisateacher

()Amy’smatherisanurse(護士)

()IsAmy’sfathertall?——Yes,heis。

第9篇:班級班務與教學范文

一、前言

英語課堂教學糾錯就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語音、拼寫、詞匯、句型、語法、語篇等問題,以及不符合西方文化習俗的言行等給予指導和幫助的一種方式。可以說,外語學習中,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正確、巧妙的糾錯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提高口筆頭表達能力。研究發現:教師對待和糾正學生錯誤的方式,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糾正錯誤的次數、類型和方式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但不管怎樣,預防和糾正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語言錯誤是英語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遵循糾錯的原則,講究糾錯的技巧和藝術。本文在論述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常見糾錯誤區的基礎上,就如何合理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進行糾錯進行了思考,為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思路。

二、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常見的糾錯誤區

1.英語課堂教學糾錯不重要

當下,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教師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課堂糾錯想當然的就被認為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實際上,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體所在,要求他們能夠真真切切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由此,課堂糾錯就必須要提高學生對英語錯誤的敏感性,引導學生從理論高度認識到英語學習中的錯誤,并積極加以糾正。在一份問卷調查中顯示,部分英語教師認為糾錯不是很重要。他們認為,犯錯在英語學習中正常的,是母語習慣在英語學習中的正常體現。

2.把英語課堂教學糾錯看的過于重要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存在這樣的錯誤觀念――英語課堂教學中,只要學生出現錯誤就立馬進行糾正,這種部分青紅皂白、地毯式的糾錯方式,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提高高考英語分數。其實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學生只要一開口,就會被教師打斷。時間長了,學生就不敢說英語、不敢用英語,久而久之學生開始討厭這門課程,嚴重影響其學習興趣和成績的提高。

上述兩種糾錯理念顯然是相悖的,不相容的。由此,有些老師開始將兩種理念整合,提出了有選擇性糾錯的理念。他們認為學生語言能力就是在錯誤不斷呈現和不斷被糾正的過程中逐步得以提高的,英語學習更是如此,學生學習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會受到自身母語習慣的影響。雖然說錯誤出現難以避免,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因為一旦被忽略,很可能會導致英語交流的失敗。

三、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合理糾錯的思考

1.正確看待高職英語課堂學習中出現的錯誤

首先要正確看待高職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問題,實際上,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語言內化過程,要求學生能夠在短時間達到課堂教學的標準要求,顯然是不現實。由此,在外語學習中,學生出現的任何語言上的錯誤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此外,作為一線英語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比如有的口語強一些,有的寫作強一些,甚至同一學生不同方面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樹立正確的糾錯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糾正問題。

2.擺正英語課堂教學的糾錯心態

作為英語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是英語學習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課后輔導的重要依據。對于課堂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一定要擺正心態,不能持消極態度,更不能諷刺、挖苦學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勵,少批評,更不要態度粗暴、生硬。

3.注意把握糾錯時機

在搞清楚學生犯錯根源之后,就要切合時機進行糾錯。但是,到底在何時糾錯,是立即糾錯能還是過后指正呢?這就涉及到糾錯時機的問題。筆者認為,必須要切合英語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比如說:如果是在學習語法、句型、語言點等方面的知識,應該立即進行糾錯,以保證語言學習的準確性,確保語段表達的合理性。而如果是在學習口語,學生出現詞匯、語法上的錯誤,此時最好不要立即糾錯,避免打斷學生“說”的思路,挫敗其想說的積極性。正確的方法是,在學生整篇表達完畢之后,再將其中錯誤之處羅列出來加以糾正,這樣可取得很好的糾錯效果。

4.合理采用糾錯方法

在幫助學生分析口語表達錯誤原因的基礎上,還要注意選擇合理的糾錯方法,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實際糾錯過程中,建議多采用暗示的方法。如果學生口語表達中出現錯誤,教師可采用面部表情、手勢等等方法決定學生是否停下來。但是在教師做決定之前,必須要耐心等待。看學生是否有能力自我糾錯,如果學生意識到問題并立即改正,教師可繼續保持沉默。此外,還要注意發揮學生間相互糾錯的作用,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糾錯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精品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视频 | 日本大臿亚洲香蕉大片|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黄色片| 校花小雪和门卫老头阅读合集|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在线| 青青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一级一级一级一级毛片|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成人a在线观看|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伦理视频|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视频|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男爵夫人的调教| 国产91在线视频| 黑白配hd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xx00动态图| 成人禁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欧美三级黄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 男同免费videos欧美| 四虎影院在线播放视频| 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