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

第1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

(2)對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深度,運用理論結合實際去處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外語水平,計算機運用水平,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要求技術含量較高.

(2)設計或論文應該在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限內完成.

(3)書面材料:框架及字數應符合規定

3.成績評定

(1)一般采用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計分的方法.

(2)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成績給予評定.

4.評分標準

優秀: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熟練地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 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較高技術含量.

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嚴謹,結論合理,獨立工作能力較強,科學作風嚴謹;畢業設計(論文)有一些獨到之處,水平較高.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充分,符合技術用語要求,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工整.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正確,回答問題基本概念清楚,對主要問題回答正確,深入.

(2)良好: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 有一定的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結論合理;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為,科學作風好;設計〈論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正確,符合技術用語要求,書寫工整.設計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基本正確,能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3)及格:在指導教師的具體幫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務,獨立工作能力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遺漏;能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但技術含量不高.在運用理論和專業知識中,沒有大的原則性錯誤;論點,論據基本成立,計算,分析,實驗基本正確.畢業設計(論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順,但敘述不夠恰當和清晰;詞句,符號方面的問題較少i圖紙質量不高,工作不夠認真,個別錯誤明顯.

答辯時,主要問題能答出,或經啟發后能答出,回答問題較膚淺.

(5)不及格:任務書規定的項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沒有本人結合實際的具體設計內容或獨立見解的論證,只是一些文件,資料內容的摘抄.畢業設計(論文)未達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順,書寫潦草,質量很差.圖紙不全,或有原則性錯誤.

答辯時,對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闡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對主要問題回答有錯誤,或回答不出.

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要求

----論文內容符合任務書要求

1.對管理類論文要求: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本人獨立論證的內容.

·要求論點明確,立論正確,論證準確,結論確切

·論證內容要求有調查研究,有統計數據,對統計數據要有分析,歸納,總結,

·根據總結得出結論.

·最后有例證說明

管理類論文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要領

增強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力量,達到概念明確,論證充分,條理分明,思路暢通,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關鍵.提高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性,需把握以下幾點:

(1)要思路暢通

寫畢業論文時,思維必須具有清晰性,連貫性,周密性,條理性和規律性,才能構建起嚴謹,和諧的邏輯結構.

(2)要層次清晰,有條有理寫畢業論文,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一層一層如何銜接,這一點和論文行文的邏輯性很有關系.

(3)要論證充分,以理服人,寫畢業論文,最常用的方法是歸納論證,即用對事實的科學分析和敘述來證明觀點,或用基本的史實,科學的調查,精確的數字來證明觀點.

(4)畢業論文行文要注意思維和論述首尾一貫,明白確切.

(5)文字書寫規范,語言準確,簡潔.

2.對工程設計性論文要求:

·有設計地域的自然狀況說明和介紹

·有原有通信網概況介紹及運行參數的說明

·有設計需求,業務預測

·有具體的設計方案

·有相應性能及參數設計和計算

·有完整的設計圖紙

例如: 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 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 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 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 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 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 SDH網絡保護方式

1, 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 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 SDH網同步

1, 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 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 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 方案論證,評估

3.計算機類型題目論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統

·需求分析(含設計目標)

·總體方案設計(總體功能框圖,軟件平臺的選擇,運行模式等)

·數據庫設計(需求分析,概念庫設計,邏輯庫設計,物理庫設計,E-R圖,數據流圖,數據字典,數據庫表結構及關系),

·模塊軟件設計(各模塊的設計流程),

·系統運行與調試.

·附主要程序清單(與學生設計相關的部分,目的是檢測是否是學生自己作的).

校園網,企業網等局域網設計

·功能需求

·對通信量的分析

·網絡系統拓撲設計

·設備選型,配置

·軟件配置

·子網及VLAN的劃分

·IP地址規劃

·接入Internet

·網絡安全

例如:××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1,開發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想

(1)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用戶需求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

(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3)系統開發環境簡介

3,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具體實現

(1)數據庫結構的實現

(2)應用程序對象的創建

(3)應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單結構

(5)數據窗口對象的創建

(6)登錄程序設計

(7)輸入程序設計

(8)查詢程序設計

(9)報表程序設計

4,總結

設計報告格式與書寫要求

·設計報告應按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其順序為:封面,任務書,指導教師評語,內容摘要(200~400字),目錄,報告正文,圖紙,測試數據及計算機程序清單.

·報告構思,書寫要求是:邏輯性強,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簡練,文字打印清楚;插圖清晰準確;文字字數要求1萬字以上例如:(1) 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 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 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 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 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 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 SDH網絡保護方式

1, 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 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 SDH網同步

1, 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 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 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 方案論證,評估

(2 ) A 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一,A 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現狀

1,A地區概況;人口,地形,發展情況

2,系統現狀;現有基站,話務狀況

3,現行網絡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①接通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②掉話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③擁塞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4,話務預測分析計算

二,A 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1,優化網絡拓撲圖設計

2,硬件配置及參數的優化

3,基站勘測設計及安裝

4,交換局容量及基站數量

5,傳輸線路的設計

三,網絡性能及分析對比

1,優化前網絡運行情況

2,數據采集與分析

3,撥打測試

四,網絡優化方案評價

(3 ) A 市無線市話系統無線側網絡規劃設計

一,無線市話網絡概述

1,A 市通信網絡發展情況

2,IPAS網絡特點

二,A 市本地電活網絡現狀

1,現有傳輸網絡結構

2,傳統無線網絡規劃

三,無線網絡規劃設計方案

1,A 市自然概況介紹

2,總體話務預測計算

3,IPAS網絡結構設計及說明

4,覆蓋區域劃分,基站數量預測計算

(l〉每個覆蓋區話務預測計算

(2)基站容量頻道設計

5,基站選址,計算覆蓋區域內信號覆蓋情況

6,尋呼區的劃分

(1〉各個網關尋呼區的劃分

(2〉各個基站控制器尋呼區的劃分

7,網關及CSC的規劃

(1)網關到CSC側 2M 鏈路設計

(2)CSC到CS線路設計

四,基站同步規劃

(4 )A 市 GSM無線網絡優化

一,GSM網絡概述

二,A市GSM網絡情況介紹

2.1 網絡結構

2.2 網元配置

2.3 現網突出問題表現

三,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及流程

3. 1 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

3.2 交換網絡優化流程

3.3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1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2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的實際應用

四,網絡優化的相關技術指標

4.1接通率

4.2掉話率

4.3話務量

4.4長途來話接通率

4.5擁塞率

4.6 其它

五,無線網絡優化設計及調整

5.1 網絡運行質量數據收集

5.2 網絡質量優化及參數調整

第2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 原生數字數字資源信息資源

[分類號]G203

互聯網以其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溝通手段成為當今人們充分開放、自由地發表意見及傳播信息的平臺,使人們不必再借助傳統的媒體發表觀點和言論,從而使信息的生產和交流變得越來越方便和簡單。在這種環境下,基于互聯網活動而直接產生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得到迅速增長。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ohn Pal―frey和瑞士圣加倫大學教授Urs Gasser在他們通過E―mail合著的Born Digital:Understanding the First C-ca―eratlon of Digital Natives一書中所說,Born Digital(數字原居民)開始出現,人類社會已經步入網絡原生時代。這些“數字原居民”(主要指生于80、90后的青少年網民)在學習、工作、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方面與互聯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他們生活在互聯網中,同時也生產了大量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據CNNIC2008-2009中國互聯網研究報告統計: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國的青少年網民達到1.67億人,占到全國網民的55.9%。可見,網絡原生時代已經開始悄悄來臨。網絡原生數字信息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數字信息的主流,并為人類的學術科研、經驗分享、教育教學、文化傳播等做出重大的貢獻。本文對我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研究現狀進行簡要述評,旨在引起學界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理論研究的進一步關注。

1 數據統計、分析

1.1 宏觀方面

以CNKI為數據源,以“題名:原生數字”為檢索式,對檢索結果全文下載,剔除重復的和主題不合的論文,得到6篇學術論文。根據我國學界對原生數字資源的理解,這6篇學術論文所研究的對象存在兩種意義:一是具有原生態特征的傳統文獻數字化后的轉化型數字資源,這是對原生數字涵義的誤解;二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定義的除了數字形式再沒有其他載體形式的信息資源,這是目前國內外較權威的一種理解。根據這兩種理解,這6篇文章中有2篇文章的研究對象為轉化型數字資源,另外4篇研究對象為真正的原生數字資源(見表1)。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到2006年,我國理論界才真正從宏觀層面來研究“原生數字資源”,其中常娥、袁曦臨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管理問題探析》一文專門以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為研究對象,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評價、組織、長期保存進行了簡要闡述。

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Born Digital”(原生數字)的定義,國外在原生數字資源理解上不存在誤區,并且"Born Digital”這一術語來源于互聯網,從一開始就具有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意思。以讀秀外文期刊知識庫為檢索源,以“題名=Born Digital”為檢索式進行檢索,剔除重復的和主題不合的論文得到3l篇以“Bom digital”為研究對象的外文學術論文。國外學者早在2000年就開始對“Born DiotM'’進行研究。由此可見,國外在“Born DigitM”宏觀研究方面比我們起步早,理論成果比國內多,但仍然還處于起步階段。

1.2 微觀方面

在“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稱謂提出以前,國內已經有許多學者就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某一具體內容進行大量的研究。目前,互聯網中常見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包括博客(Blog)資源、網絡論壇(BBS)資源、播客(Podeast)資源、維基(WIKIS)資源等。現以博客資源、網絡論壇資源、播客資源和維基資源為例,同樣以CNKI為數據源,分別以檢索式為:題名=博客+或者Blog,題名=網絡論壇+或者BBS+或者電子公告板,題名=維基+或者WIKIS+或者維客,進行檢索,剔除重復的和主題不合的論文,如表2所示:

以時間為軸,以研究以上四項內容的學術論文為例,在CNKI中統計2002年至2008年的論文數量,可以發現,研究博客和播客的學術論文在2007年達到頂峰,網絡論壇和維基的研究論文在2007、2008年也已

近年來,國外網絡原生資源的微觀研究逐漸減少,已經轉向開發、應用的實踐階段。我國學者從微觀方面研究這些具體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時,許多是研究和總結國外的實踐經驗,這對我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建設具有借鑒意義;但是,國內的這些研究還缺乏對國外實踐成果的科學分析和系統歸納,難以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

2 從不同的研究內容來分析

2.1 關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定義

國內有關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博客、網絡論壇、BBS等某一具體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開發以及保存上,而系統研究整個網絡原生數寧資源的很少。所以,究竟何為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李寶強、孫建軍從數字資源產生的技術手段出發,把原生數字資源定義為:直接由文字處理軟件、CAD、數字攝像設備等數字信息系統產生的數字資源;常娥、袁曦臨從原生態的角度出發把網絡原生數字資源定義為:網上最初始的信息資源,指那些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創造、生成、存儲及傳播的數字資源,并且沒有經費支持,沒有固定的組織、機構或者商業公司加以管理,由網絡用戶自發創作的,原汁原味的信息資源。

我國對原生數字資源的定義強調原生數字資源的數字原創性,并沒有明確指出數字形式是其唯一的表現形式,因此不能很好地定義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揭示其外延和內涵。筆者認為,要定義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應把握好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兩個本質特性:一是網絡原創性;二是數字形式唯一性。只有從這兩個特性出發才能較好地定義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概念。

2.2 關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規劃

在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規劃方面,馬海群、周麗霞認為應該從技術、經濟、法律、人文方面對網絡數字資源進行綜合性調控。孫建軍等人在分析PEST方法在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環境分析中的應用與改進后,構建了基于系統觀的國家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模式,將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過程分為戰略環境分析、戰略功能定位及戰略形成三個階段。李寶強和孫建軍在研究網絡數字資源建設時,把網絡數字資源分為轉換型網絡數字資源和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認為根據網絡數字資源的不同類型和性質,對轉換型數字信息資源的配置宜采用政府調控模式,對網絡原生數字信息資源的配置宜采用市場驅動模式;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政府應當通過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介入其中。

我國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規劃研究仍然沿襲對網絡信息資源規劃的政策方法,主要側重于宏觀規劃的研究,強調國家應該從資源整合的角度進行統一規劃,分工協作,聯合進行網絡原生數字資源建設,而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微觀層面的規劃,也可以說是忽視了基礎規劃,使得宏觀規劃成了空中樓閣。因此微觀規劃方面的研究,即對每個信息服務機構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規劃的研究,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和加強。

2.3 關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評價和采選

我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評價和采選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某一具體方面的研究。例如:栗久珍針對網絡論壇(BBS)中的情報收集,提出FAQ生成的方法,并依此概念模式研發出網絡論壇情報收集系統;邱均平等基于Page Rank算法提出Blog Rank算法,應用于對圖書館博客的搜索和評價;劉莉等提出基于RSS技術的博客采集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方案;蔣凡等設計了BBS主題發現原型系統,通過計算詞語在回帖傳播鏈上的影響力,采用對有影響力詞語進行聚類的方法,發現BBS論壇中具有影響力的主題。只有常娥、袁曦臨專門針對整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評價和采選進行過研究。她們認為:首先按照網絡信息資源的內容對網站進行分級處理,收錄較高等級網站上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然后根據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進行評價應考慮從其內部和外部特征人手,形成一套以定量評價為主、定性評價為輔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評價指標體系。

我國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評價和采選方面的研究,微觀研究多,宏觀研究少;個性化研究多,標準化研究少。雖然,微觀方面的具體研究可以對某一種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評價和采選進行深入研究,其評價和采選系統易于實現,但是從宏觀方面來看,由于各種評價和采選方案標準不統一,一方面會造成微觀方面的研究成果應用范圍狹窄,難以推廣,不利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體系的構建;另一方面會使得網絡原生數字資源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開發利用。

2.4 關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組織

我國學者專門針對某一具體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提出過一些組織方法,特別是針對網絡博客資源。曹錦丹針對網絡Blog的原生數字資源提出Web2,O―Blog的他組織與自組織模式。陳志新對博客中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組織模式進行研究,討論文章時序組織、形式分類法、形式主題法以及關鍵詞聚類組織,提出博客數字資源的自我組織、博客網站的公共組織方法以及博客資源網絡分類目錄。常娥、袁曦臨則針對整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組織進行研究,認為原生數字資源種類多、范圍廣、數量大,應采用自動化的方式進行處理:首先,利用網絡蜘蛛程序,自動將經過嚴格評價和采選后鎖定的、穩定的、質量可靠的原生數字資源下載到本地服務器;然后,根據系統構建的分類體系進行自動分類,使資源序化;最后,將自動分類后的原生數字資源,按照系統確立的元數據字段進行自動標引入庫,形成原生數字資源數據庫。

由此可見,我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組織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方面,特別是對博客資源的研究,已經較為成熟,如自組織和他組織,傳統組織方法在博客資源中的應用等,新技術在博客資源組織方面的應用,這些都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組織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是,一方面組織模式多樣,標準不統一,難以實現資源的集成整合和共享利用;另一方面過于依賴現代化科學技術,許多研究都是基于新技術在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組織中的應用,而忽視用戶需求。

2.5 關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

近年來,網絡數字資源保存經歷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個體實驗再到最佳實踐的發展過程,研討內容不斷拓展和深入,吸引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學者關注;但專門針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卻寥寥可數。

常娥、袁曦臨提出原生數字資源的保存可以借鑒網絡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技術,如數據的更新、遷移和仿真等,但是除了利用網絡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技術外,還有必要建立多個副本的分布式長期保存體系;劉釗、陳以敏、賀晶晶認為在生產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時候,生產者應該從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和人類長遠發展的角度,將生產過程中的所有原生數字信息都保存下來,讓使用者來決定哪些是有價值、哪些是沒有價值的。但是,這些研究都擺脫不了在網絡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研究中形成的固有思想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是網絡數字資源建設研究的擴展和延續。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原創性決定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其數字形式唯一性決定其存在形式的單一,因此在保存標準、保存期限、保存方法等方面都有別于一般的非原生網絡數字資源,在保存技術上也更加復雜和棘手。

3 兩個突出問題

3.1 沒有進行較系統化的理論研究

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是網絡信息系統、網絡生態系統中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其研究應該在系統論的前提下把其內涵、規劃、評價、采選、組織、開發利用、長期保存等一系列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的系統化研究。

不管是從數據上分析還是從內容上分析,我國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研究顯得過于散亂、單薄。從宏觀研究來看,明確以“原生數字資源”或“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太少,還沒有較系統的研究網絡原生數字資源及其建設等情況,沒有將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研究內容的各個方面看成是系統中的有機整體;從微觀研究來看,以某一具體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論文雖然數量多,甚至出現繁榮跡象,但是卻沒有理論研究將其串聯和歸類系統化,還沒有任何理論研究將其囊括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之下,只有量的突破,而沒有質的飛躍。

因此,有關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研究不但研究范圍單一,沒有全面地對其各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而且大多數研究也只是淺嘗輒止,很難形成較深的理論體系。這也是我國目前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研究處于初級探索階段的重要表現。

3.2 寄生于網絡數字資源研究

第3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網絡工程;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8021202

作者簡介:趙卿松(1972-),男,碩士,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

1專業培養方案的體系結構

根據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并重的原則,課程體系的設置以“低年級實行通知教育和學科基礎教育以提升學生素養,高年級實行有特色的專業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準則,構建理論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創新教育平臺。

理論教學平臺由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通識教育課程由公共基礎課和素質教育課兩個模塊組成;學科基礎課程按照學科大類安排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則分為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個模塊。

實踐教學平臺由實訓、實驗和實習組成:①實訓包括:軍訓、綜合課程設計等;②實驗教學以課程內實驗為主,并開設一定比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③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

創新教育平臺由課程創新教育、學術創新活動和實踐創新活動組成。課程創新教育包括學科前沿課程和創新教育課等;學術創新活動包括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實踐創新活動包括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企業培訓合格證為目的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活動等。

2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及社會對網絡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培養“高級應用型網絡人才”為目標,具備計算機科學與網絡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網絡規劃設計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開發能力、具有網絡維護與管理專長、能從事網絡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維護等工作。

課程體系是專業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按照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特色,結合學院目前的學科發展狀況,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培養原則,在課程設置方面認真考慮了以下幾點:

(1)由于網絡工程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專業,因此,在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字通信技術、信息處理等方向上,設置了對應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適應性。

(2)課程設置強調了公共基礎和學科基礎的重要性,對重要的基礎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

(3)將方向的選修課程分為網絡規劃設計及管理、網絡信息處理兩部分,以適應社會對網絡工程專門人才的需求。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如表1。

表1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作為工科專業,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與其它工科專業類似,開設大學英語、數理、政治理論基礎和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學科基礎課程除了電類基礎和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基礎外,增加了網絡工程導論、計算機網絡和數字通信原理等課程,以補充學生在數字通信領域上的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網絡工程的后繼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網絡規劃設計方向,在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在網絡組網和網絡規劃設計方面的能力;針對網絡信息處理方向則設置了網絡編程、網絡協議、網絡互聯技術、Linux系統管理、Linux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在網絡應用程序設計與開發方面的能力。

3實踐教學環節

3.1課程內實驗

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都設置了一定比例的實驗,課程內實驗以加深、鞏固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實驗以實驗項目的形式來組織,每個實驗項目占2學時或4學時,實驗項目分為基礎性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項目或綜合性實驗項目,一般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項目的學時數占課程內實驗學時的30%~40%。

基礎性實驗項目主要是對課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與過程、基本方法進行實驗驗證,以消除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綜合性實驗項目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綜合運用課程涉及到的知識,以增強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會貫通,適用于數字通信原理、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為后繼的綜合課程設計打下基礎。設計性實驗項目也是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提出實驗任務與要求,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實驗任務的方案、實驗步驟和方法,適用于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網絡編程、網絡協議、數據庫系統原理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設計類實驗項目的鍛煉,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的思路,掌握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綜合課程設計

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是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其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從第四學期開始至第七學期,開設了基礎軟件綜合設計、基礎硬件綜合設計、網絡工程綜合設計、網絡通信綜合設計、網絡應用綜合設計等綜合課程設計。每個綜合課程設計集中安排在學期末,占2周時間,為了更好滿足學生的興趣,采用教師給出多個設計題目供學生選擇這種雙向選擇的方式。同時要求課程設計指導教師的最多指導學生的人數不能超過30人,以保證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效果。

為培養學生的論文書寫能力,要求學生書寫完整的綜合設計報告,包括課題背景、設計簡介及設計方案論述、詳細設計、設計結果及分析、總結等內容;為保證綜合設計的質量,安排了綜合設計答辯環節,答辯中由學生先對設計的內容進行闡述和演示,然后答辯教師針對設計內容隨機提問,以考察設計完成情況。綜合設計成績評判由平時表現、完成情況、報告質量和答辯情況等內容按照一定比例組成,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完成綜合設計質量。

3.3實習與畢業設計

為讓學生接觸社會,體驗未來就業單位的工作環境和實際項目開發過程,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分別組織3次實習,即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

認識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初,占2周時間,參觀IT企業或事業單位的科研環境或辦公網絡環境,見識不同廠家或品牌的網絡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及網絡應用系統的應用情況或研發過程,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增加感性認識。

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初,各占3周時間,為了保證實習的效果,與IT企業或思科認證培訓機構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到組網工程、網絡管理與維護和網絡軟硬件系統開發等項目中。特別是在與思科認證培訓機構的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他們的師資與設備資源,很好地克服了我校網絡組網設備不足的缺陷,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

畢業設計為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在畢業前提供了一次綜合性專業技術實踐鍛煉,畢業設計課題圍繞網絡規劃設計與網絡信息處理兩個方向展開,畢業設計周期為14周左右,包括選題、開題、課題任務的完成、書寫畢業設計論文和論文答辯等環節。我們將校企合作方式也引入到畢業設計環節中,對部分學生實行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的方式,真題真做,以達到在完成畢業設計任務的同時,解決企業某方面實際問題的目的。

4結語

網絡工程專業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等專業基礎上經過發展逐步形成的專業,作為一個實用性強、服務面廣的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根據專業特點不斷地摸索、循序漸進和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春枝,李紅.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3).

第4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1.1來自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需求眾所周知,目前國內各普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是以國際主流的ACM和IEEE系列課程教學計劃即著名的計算學科教學計劃2004(ComputingCurricula2004,簡稱CC2004)為主制訂的,CC2004列出該專業學生建構其領域核心知識體系結構框架所必需的核心知識單元模塊,并基于此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計算機網絡或曰面向網絡的計算便是其中之一的重要核心知識單元。[1][2]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反饋表明,僅僅開設《計算機網絡》一門課程,對于主要以培養工程應用型本科畢業生、以滿足學生就業和在該行業領域內生存與職業發展需求為主的普通高校,以及具有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網絡工程專業、定位于為社會培養網絡工程師的高校而言,還遠遠不足,對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改革、整合與建設勢在必行。參考筆者《普通高校工程型應用型網絡人才培養專業方向課程改革與實踐初探》一文,[3]將計算機網絡這一公認的較難學懂、理論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作為基礎入門性的必修課程,通過網絡工程與技術、網絡管理、信息安全、網絡程序設計、Web開發技術等一系列后續拓展的特色課程群,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和具有特色及優勢的專業方向課程群。[4]例如:可以形成以網絡工程與技術、網絡管理、信息安全等課程為主的、適當偏硬的系統集成/組網工程類網絡人才的培養路線,其未來的職業定位以網絡工程師、網絡/系統管理員為主;或者也可以形成以網絡程序設計、WEB開發技術等課程為主構成的、適當偏軟的網絡應用系統研發/站點設計類網絡人才的培養路線,其未來的職業定位以軟件工程師、網站站長等為主。基于課程整合和課程體系/課程群建設的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并開展配套實驗教學條件的建設。如圖1所示,在建設網絡工程專業實驗室時,需要統籌規劃,兼顧多門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需求,并配合課程群的建設需要,避免出現很多高校把專業實驗室建成了計算機機房、僅有聯網PC機數量優勢的普遍現象。1.2來自課題研究型教學環節和課外延伸教育的需求毋庸置疑,普通高校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以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需求的職業技能為首要目標,同時支撐專業方向上的課程群(課程體系)的建設。因此,實驗室的建設在滿足課程內的實驗教學需求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課程設計環節,以及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環節的條件改善和綜合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需要。只有充分運用好這些配套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在網絡工程的方案規劃設計、網絡系統管理與運行維護、網絡程序設計與開發、網絡設備配置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動手實踐技能得到綜合訓練和提高。由于近年來社會和IT行業對網絡工程、網站建設、網絡運行管理和安全維護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續升溫,驅動學生看好網絡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就業前景,使得學生選擇該方向作為就業首選或選擇該專業方向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或論文題目的數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不少院校現有硬件條件不足,缺乏必要的硬件設備作為支撐,使得指導教師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畢業論文題目的選題設計上受到極大限制,一些非常想做或者值得指導學生去做的課題項目或題目,不得不迫于無法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環境而被迫放棄,制約了師生進一步提高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論文的選題水準和課題質量,加劇了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上師生對于實踐條件的需求與現實條件不具備之間的矛盾。因此,除了滿足課內實驗項目的需要,網絡工程專業實驗室還應提供開展集中式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和以SRP項目、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等研究型、課題型教學環節改革試點的基礎硬件條件和場所。此外,還可兼顧考慮提供開展面向社會或學生需要的諸如思科認證考試、NCNE國家軟考、NCRE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相關考試培訓、學生競賽活動參賽集訓等課外延伸教育項目的場所和設備,使學生在分析設計能力、工程化的思想和理念、動手實踐應用等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綜合訓練機會和條件。

2網絡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規劃與設計方案

綜合上節所述,問題的核心在于找尋和設計出一種既能兼顧滿足各種教學環節需求、又能分階段集成且一次性投入不高的可行方案。通過深入地分析比較和實踐探索,筆者所在的課題組提出了如圖2所示的一種可行的網絡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方案。該方案通過逐步添購、分階段調整到位配套的計算機與聯網設備的方式,可使新建專業實驗室提供不同的、可逐步擴展的實驗條件。例如:在一次性投入的初期,可以提供8人一組一桌、一次支持2-3個行政班(共12個組/桌)的實驗教學條件。若每班以32人計,則一次可支持3個行政班約96人同時上實驗課,每8人一組,共12組,每組配備一臺服務器、2臺路由器、2臺交換機、8臺PC機;然后,根據資金情況和可能性,通過分期分批階段性擴展,改善每實驗組/桌的配套設備數。這樣的每個實驗組/桌,不僅可以保障學生人手一臺PC機,同時還可以通過配置,使每實驗組/桌的設備自成子網或以VLAN劃分,獨立構成一個典型的LAN網絡應用環境,并能提供各種B/S、C/S架構的集成開發環境。實驗組/桌上的服務器,可由學生根據項目需要自主安裝和支配使用,條件不足時,可通過Vmware等虛擬技術構建多服務器OS系統,條件允許時,可通過添置多臺物理硬件構建服務器集群環境。實驗組/桌上的路由器/交換機設備,可供在相關課程中進行網絡設備配置、IOS系統操作等課內實驗項目、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題目以及認證培訓項目中使用。在數量上仍不足的,亦可通過在PC機上安裝模擬器軟件的方式,開展設備配置類實驗和學生研究型課題;條件允許時,還可支持遠程開放式實驗,即通過遠程登錄方式連接至設備進行IOS系統的配置。DMZ區的服務器群還可為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提供基礎性的公共資源存儲與共享,或者作為實驗室的網管或安全方面的基礎設施,例如提供給網絡管理、信息安全等課程作攻擊用的靶機實例。每實驗組即每張桌面上的設備連接拓撲可采用圖3所示的邏輯設計,具體到實際的物理環境中,可視環境因素合理進行布局調整和擺放。

3網絡工程專業實驗室后期建設與管理芻議

3.1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與優勢,要求我們在實驗內容設計、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實驗教學體系完善等內涵建設上要下大力氣、花真功夫。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如何對實驗內容進行系統地優化組合,把培養目標真正融入到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中;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對實驗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和實踐,積極尋求能夠真正突出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主性和創新性活動的主體地位的解決之道,盡量使學生能夠較早地接觸網絡工程和技術實現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并較早地參與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在此基礎上,研究建立多層次、一體化、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將系統訓練、技能培養和開放實驗相結合,把單純為課程實驗教學服務的實驗室轉化為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和能夠為多元目標服務的實驗條件,提高實驗室建成后的功效。基于這一理念,筆者所在的教研室全體成員不僅針對新建的實驗室進行了課內實驗項目的再設計,而且整合了各門相關課程的配套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課題等工作的需求,使新建實驗室可統一支持下述8大類課題型的實踐項目活動的開展:①網絡工程項目規劃/方案設計類題目②網絡互聯設備配置實現類題目③應用服務配置實現類題目④基于套接字編程的數據通信傳輸類題目⑤Web站點開發設計類題目⑥網絡互聯設備的協議仿真/算法實現類題目⑦網絡管理及信息安全編程類題目⑧學生自擬的網絡方向研究探索類題目3.2實驗室管理規范的建設通常,一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需要分階段實施,首先實現階段性的目標。如在基礎建設階段,需要完成必備設備的購置、安裝、調試,開出相應的實驗項目,實現能夠初步為專業方向的一系列課程提供實驗教學服務;在第二步的規范性建設階段,通過實驗室的系列化規范管理制度的建設,為師生提供符合規范的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在第三步的拓展性建設階段,則要充分綜合利用實驗室的條件和資源,變單純的實驗教學條件為立體化的、能夠為多元目標服務的多層次的一體化教學資源;而在第四步的穩定運行階段,則需要新建實驗室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發揮最大的功效和作用,為師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實驗教學和研究環境。因此,基于階段性建設、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實驗室的管理規范、制度建設亦不容忽視。[5]例如:如何安排設計實驗室的開放制度?有關實驗室日常運行維護方面的管理規定,實驗檔案記錄等等。

4結語

第5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2.2 高速緩沖存儲器

2.2.1 多級存儲器體系

2.2.2 Cache概述

2.2.3 Cache的映像方式

2.3 流水線

2.3.1 流水線的概念

2.3.2 流水線阻塞

2.3.3 流水線的吞吐率

2.3.4 流水線的加速比

2.3.5 流水線的效率

2.4 磁盤調度

2.4.1 磁盤結構與參數

2.4.2 數據存取過程

2.4.3 磁盤調度算法

2.5 數制

2.5.1 進制的表示及轉換

2.5.2 三種常用的碼制

2.6 內存編址方法

2.7 計算機的分類

2.8 并行計算問題

第3章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217分鐘)

3.1 考點分析

3.2 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3.3 計算機網絡分類

3.3.1 局域網

3.3.2 千兆以太網

3.3.3 無線LAN

3.4 網絡設備

3.4.1 常用網絡連接設備

3.4.2 路由算法

3.4.3 路由協議

3.5 IP地址與子網劃分

3.5.1 IP地址

3.5.2 子網掩碼

3.6 虛擬局域網

第4章操作系統 (281分鐘)

4.1 考點分析

4.2 操作系統的類型與結構

4.3 進程管理

4.3.1 進程的狀態

4.3.2 PV操作

4.3.3 死鎖問題

4.3.4 管程與線程

4.4 虛擬存儲管理

4.4.1 地址變換

4.4.2 存儲組織

4.4.3 存儲管理

4.5 作業管理

4.5.1 作業狀態與作業管理

4.5.2 作業調度算法

4.5.3 作業周轉時間

4.6 文件管理

4.6.1 文件的邏輯組織

4.6.2 文件的物理組織

4.6.3 樹型目錄結構

4.7 設備管理

4.8 UNIX的SHELL程序

第5章數據庫系統 (367分鐘)

5.1 考點分析

5.2 元組演算

5.3 范式理論

5.3.1 函數依賴與范式

5.3.2 模式分解

5.3.3 多值依賴與4NF

5.4 并發控制

5.5 數據庫設計

5.5.1 數據庫設計階段

5.5.2 E-R模型

5.6 數據庫安全

5.6.1 用戶認證

5.6.2 用戶角色

5.6.3 數據授權

5.6.4 數據庫視圖

5.6.5 審計功能

5.7 分布式數據庫

5.7.1 分布式數據庫的體系結構

5.7.2 分布透明性

5.7.3 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

5.7.4 分布式查詢處理和優化

5.8 數據倉庫

5.8.1 OLAP與OLTP的比較

5.8.2 數據倉庫的概念

5.8.4 數據倉庫的體系結構

5.8.5 數據倉庫的設計與開發

5.9 數據挖掘

5.9.1 數據挖掘一般結構

5.9.2 數據挖掘的方法和技術

第6章系統配置與性能評價(98分鐘)

6.1 考點分析

6.2 系統可靠性

6.2.1 可靠性性概述

6.2.2 可靠性計算

6.3 性能評價方法

6.3.1 時鐘頻率法

6.3.2 指令執行速度法

6.3.3 等效指令速度法

6.3.4 數據處理速率法

6.3.5 綜合理論性能法

6.3.6 基準程序法

6.4 軟件容錯

第7章信息化基礎知識(103分鐘)

7.1 考點分析

7.2 信息的定義與特征

7.3 企業信息化

7.3.1 企業資源計劃

7.3.2 客戶關系管理

7.3.3 企業門戶

7.3.4 企業應用集成

7.3.5 供應鏈管理

7.3.6 商業智能

7.4 電子政務

7.5 電子商務

第8章信息系統建設(337分鐘)

8.1 考點分析

8.2 信息系統工程

8.2.1 系統的特性

8.2.2 系統理論

8.2.3 系統工程

8.2.4 信息系統工程

8.3 企業系統規劃方法

8.3.1 BSP方法概述

8.3.2 BSP方法的研究步驟

8.3.3 定義企業過程

8.3.4 定義數據類

8.3.5 分析現存系統支持

8.3.6 定義信息總體結構

8.3.7 確定總體結構中的優先順序

8.3.8 評價信息資源管理工作

8.3.9 制定建議書和開發計劃

8.3.10 研究成果報告

8.4 戰略數據規劃方法

8.4.1 概述

8.4.2 自頂向下的規劃

8.4.3 企業模型的建立

8.4.4 主題數據庫及其組合

8.4.5 戰略數據規劃的執行過程

8.4.6 總結

8.5 信息工程方法

8.5.1 信息工程方法

8.5.2 信息戰略規劃

8.5.3 建立企業模型

8.5.4 確定企業信息結構

8.5.5 確定業務系統結構

8.5.6 確定系統的技術結構

8.5.7 信息戰略規劃報告

第9章軟件工程與軟件過程改進 (704分鐘)

9.1 考點分析

9.2 軟件開發方法

9.2.1 軟件開發模型

9.2.2 第4代技術

9.2.3 原型化方法

9.2.4 敏捷方法

9.2.5 凈室軟件工程

9.3 總體規劃與軟件定義

9.3.1 概述

9.3.2 目標系統框架分析

9.3.3 可行性分析

9.3.4 新舊系統的分析和比較

9.4 需求分析

9.4.1 概述

9.4.2 需求定義方法

9.4.3 需求捕獲方法

9.4.4 需求分析方法

9.4.5 軟件需求說明書

9.5 軟件設計

9.5.1 總體結構設計

9.5.2 詳細設計

9.6 軟件測試

9.6.1 概述

9.6.2 測試方法

9.6.3 測試步驟

9.7 軟件運行與維護

9.7.1 軟件維護

9.7.2 再工程與逆向工程

9.7.3 系統評價

9.7.4 運行管理

9.8 構件與軟件復用

9.8.1 軟件復用

9.8.2 構件技術

9.9 軟件開發環境

9.10 軟件體系結構

9.10.1 軟件體系結構建模

9.10.2 軟件體系結構風格

9.11 軟件過程改進

9.11.1 CMM模型

9.11.2 PSP和TSP

9.11.3 軟件過程評估標準

第10章面向對象方法學 (229分鐘)

10.1 考點分析

10.2 面向對象基礎

10.2.1 基本概念

10.2.2 類的定義

10.2.3 面向對象方法

10.3 統一建模語言

10.3.1 UML結構

10.3.2 用例圖

10.3.3 類圖與對象圖

10.3.4 交互圖

10.3.5 狀態圖

10.3.6 活動圖

10.3.7 構件圖

10.3.8 部署圖

10.4 面向對象分析

10.4.1 建立域模型

10.4.2 建立用例模型

第11章軟件項目管理(303分鐘)

11.1 考點分析

11.2 項目管理工具

11.2.1 圖形工具

12.2.2 工具軟件

11.3 軟件成本管理

11.3.1 軟件成本估算

11.3.2 成本效益分析

11.4 軟件進度管理

11.4.1 軟件生產率

11.4.2 任務的確定與并行性

11.4.3 制定開發進度計劃

11.4.4 進度安排的方法

11.4.5 項目的追蹤和控制

11.5 軟件風險管理

11.5.1 風險識別

11.5.2 風險評估

11.5.3 風險量化和處理

11.5.4 風險監控

11.5.5 常見風險及應對措施

11.6 軟件質量管理

11.6.1 質量特性

11.6.2 軟件質量保證

11.6.3 全面質量管理

11.6.4 六西格瑪管理

11.7 軟件配置管理

11.7.1 基線與軟件配置項

11.7.2 軟件配置管理的過程

11.7.3 配置標識

11.7.4 版本控制

11.7.5 變更控制

11.7.6 配置狀態報告

11.7.7 配置管理數據庫

11.7.8 配置審核

11.8 軟件文檔管理

11.8.1 文檔的種類

11.8.2 文檔管理標準化

11.9 軟件項目的組織

11.9.1 項目任務的劃分

11.9.2 軟件項目組織的建立

11.9.3 人員配備

11.9.4 指導與檢驗

第12章安全性知識(341分鐘)

12.1 考點分析

12.2 數據安全與保密

12.2.1 密碼術的發展

12.2.2 加密體制

12.2.3 PKI與數字簽名

12.2.4 數字信封

12.2.5 PGP

12.3 計算機網絡安全

12.3.1 網絡安全機制

12.3.2 網絡安全防范體系

12.3.3 單點登陸技術

12.3.4 集中式認證服務

12.3.5 無線設備的安全性

12.3.6 防火墻

12.3.7 入侵檢測

12.3.8 虛擬專用網

12.3.9 IPSec

12.4 電子商務安全

12.4.1 SSL

12.4.2 SET

12.4.3 SET與SSL的比較

12.4.4 認證中心

12.5 安全管理

12.5.1 安全策略

12.5.2 風險分析與管理

12.6 安全體系結構和模型

12.6.1 Unix系統的安全性

12.6.2 數據庫的完整性

12.7 計算機操作安全

12.7.1 安全威脅

12.7.2 物理安全

12.8 業務持續和災難恢復規劃

12.8.1 業務持續規劃

12.8.2 災難恢復規劃

12.8.3 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

第13章標準化知識(167分鐘)

13.1 考點分析

13.2 標準化法

13.2.1 標準的制定

13.2.2 標準的表示

13.3 可擴展標記語言

13.3.1 XML的組織

13.3.2 CSS與XSL

13.3.3 XML編程接口

13.4 CORBA

13.5 計算機信息安全標準

13.5.1 可信計算機系統評價準則

13.5.2 ISO 7498-2標準

13.5.3 BS7799標準

13.5.4 其他標準

第14章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95分鐘)

14.1 考點分析

14.2 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

14.2.1 總則

14.2.2 著作權

14.2.3 出版、表演、錄音錄像、播放

14.2.4 法律責任和執法措施

14.3 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

14.3.1 總則

14.3.2 軟件著作權

14.3.3 軟件著作權的許可使用和轉讓

14.3.4 法律責任

14.4 商標法及實施條例

14.4.1 總則

14.4.2 商標注冊的申請

14.4.3 商標注冊申請的審查

14.4.4 注冊商標的變更、轉讓、續展

14.4.5 商標使用的管理

14.4.6 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

14.5 專利法及實施細則

14.5.1 總則

14.5.2 專利的申請

14.5.3 專利申請的審查和批準

14.5.4 專利實施的強制許可

14.5.5 對發明人的獎勵和報酬

14.5.6 專利權的保護

14.5.7 費用

14.6 反不正當競爭法

14.6.1 不正當競爭行為

14.6.2 監督檢查

14.6.3 法律責任

第15章多媒體基礎知識(183分鐘)

15.1 考點分析

15.2 多媒體技術基本概念

15.3 數據編碼技術

15.3.1 數據編碼方法

15.4 數據編碼標準

15.5 圖形圖像

15.6 音頻

15.7 視頻

15.7.1 視頻文件格式

15.7.2 視頻點播

15.7.3 視頻會議系統

15.8 多媒體數據庫

15.9 流媒體

第16章離散數學 (414分鐘)

16.1 考點分析

16.2 集合論

16.2.1 集合及運算

16.2.2 等價關系

16.2.3 偏序與哈斯圖

16.2.4 函數

16.3 圖論

16.3.1 特殊圖

16.3.2 最小生成樹

16.3.3 最短路徑

16.3.4 關鍵路徑

16.4 數理邏輯

16.4.1 命題的表示

16.4.2 等值演算

16.5 代數系統

16.5.1 二元運算及其性質

16.5.2 代數系統的概念

16.5.3 半群與群

16.6 組合數學

16.6.1 計數原理基礎

16.6.2 排列

16.6.3 組合

16.6.4 鴿巢原理

16.6.5 容斥原理

第17章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案例(90分鐘)

17.1 考點分析

17.2 如何選題和答題

17.3 分類解答方法

第18章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論文(185分鐘)

18.1 考點分析

18.2 軟件工程試題歸類

18.3 論文寫作注意事項

18.3.1 學習方法

18.3.2 論文準備

18.3.3 合格論文的條件

18.3.4 論文解答步驟

18.3.5 例題

18.4 論文應試法則

第6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論文的參考文獻是我們在學術論文寫作當中不可忽視的,讀者可以通過參考文獻來了解作者在論文的寫作當中都查閱和引用了哪些文獻資料。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網站建設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網站建設論文參考文獻:

[1]何建權,邵駿.信息化新形勢下醫院管理模式的發展變革探析[J].醫學與社會,2014,27(1):59-61.

[2]朱朝霞,馮怡,李一鳴.信息化建設對醫院公共服務水平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4,21(1):79-80.

[3]丁徐徐,溫超,冀麗紅,等.淺析新形勢下醫院網站建設與發展[J].中國醫學裝備,2012,12(7):52-54.

[4]朱雷,熊軍,卜世波,等.我國醫院網站醫療信息服務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及其實證研究[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13(9):1-9.

[5]吳艷君,于京杰,馬錫坤.基于虛擬化技術的醫院信息化平臺設計[J].中國醫療設備,2014,29(1):42-44.

[6]吉宏圖.完善醫院信息化系統推進醫院精細化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8(12):221.

[7]宋磊.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網絡架構規劃與設計[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35(11):17-19.

[8] 周軍.淺談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J].現代養生,2014,12(10):170.

[9] 胡鐵驪,歐陽榮,蔡斌,等.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C]//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第一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論文集.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2014:4.

[10]尹琳,王燕森.以信息化促進醫院健康管理系統建設[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2):186-187.

網站建設論文參考文獻:

[1]謝智慧.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課程理實一體教學法初探.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2]劉春英.“工學六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3]趙園丁.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課程實驗模塊化教學思路初探.電子商務,2012(5).

[4]于樺楠.基于網絡環境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5]蔣文彬.高職網絡教學資源庫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8.

[6]徐洪亮.職業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課題建設的實施分析[J].消費電子,2012.

網站建設論文參考文獻:

[1]何克抗.《關于信息技術課整合的理論思考》.《湖北電化教育》.2002

[2]吳嵐.《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師的信息實素質》.《中國電化教育》2001

[3]苗逢春.《信息技術》高中版.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4]胡飛.淺談網站建設——以“比翼”網站建設為例[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1,19(32):187-188.

第7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畢業設計(論文)必須要自動生成目錄(不要手工錄入)(在自動生成的目錄上按住CTRL鍵并單擊鼠標可以跟蹤鏈接),格式如下: 四號字,黑體,加粗,單倍行距,居中。目錄單獨占一頁

     

目   錄 (本行空一行)(以下目錄清單為:小四號宋體,單倍行距。顯示到3級目錄即可) 1. 引言 2. 流量工程 3. MPLS流量工程 4. MPLS流量工程研究進展 4.1 LSP建立方法 4.1.1 預規劃路徑法 5.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小二黑,加粗居中。單倍行距。

  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研究進展  

(空一行)       軟件工程專業 小四楷,加粗居中

  120642009001           姚某某       指導教師:鄒某某  

(空一行) 【摘要】MPLS已成為IP網絡的核心技術,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術對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改善網絡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MPLS流量工程技術中面臨的問題,概述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新研究進展,并進行分類,提出MPLS流量工程結構模型,以及MPLS流量工程研究的認識和建議。 小五楷加粗。單倍行距

  【關鍵詞】MPLS, 流量工程, LSP  

(空一行) 1.     四號黑體,單倍行距,段前段后均空0.5行 引言 漢字為五宋;

英文為五號“Times New Roman” 單倍行距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的逐漸增多,流量增長呈指數級迅速發展趨勢。傳統IP網絡可滿足傳統業務(如Email、Web)的傳輸要求,不能提供QoS保證。但是,………………,傳統IP網絡也無法滿足的這種傳輸過程的可預見性要求。  

…………………… 2.     引用參考文獻 流量工程 流量工程是映射業務流到實際網絡拓撲的過程,是均衡網絡鏈路、路由器以及交換機上負載的強有力工具[2]。通過管理和控制網絡流量分布,可減少關鍵節點或鏈路的擁塞,提高資源利用率。流量工程技術不但可以……,而且……。流量工程通常包括各種技術的應用、網絡測量規則、各種問題的模型化、流量控制,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和技術應用到實踐中來獲取一些特定指標的性能[3]。 …………………… 3.     MPLS流量工程 正文…………………… 4.     小四黑,單倍行距,段前段后均空0.5行 MPLS流量工程研究進展 4.1         LSP建立方法 五號黑體,單倍行距,段前段后均空0.5行

  通常應用約束路由的方法建立LSP。約束路由是一種命令驅動并具有資源預留能力的路由算法,它能夠和現有的IGP共存。約束路由根據流量主干屬性、資源屬性、拓撲信息等,……………………,將有助于對網絡的性能優化,減少手工配置和人工干預。  

4.1.1 預規劃路徑法 預規劃路徑可分為三個步驟[7],這些步驟都是離線完成的。第一,路徑查找:為每對出口/入口路由器之間查找所有可能路由,這些路由作為備選LSP路由;第二,路由選擇:從路徑集合中選出兩個子集…… (1)流量預測法 要有表序號和表名,放在表格上方。表格用三線表

  文[12]提出一種動態路由算法,該算法的主要思想是…………。算法分為兩個階段:預處理階段和在線路由階段。兩階段的算法以對照表形式列于表4-1。  

表4-1 預處理階段和在線路由階段算法對照 預處理 在線路由 <預處理算法描述> ………… ………… <在線路由算法描述> ………… ………… (2)關鍵鏈路法 通常情況下,根據MPLS網絡的拓撲結構、各鏈路的剩余帶寬建立LSP,而不考慮入口/出口路由器的位置。事實上,如果不考慮入口/出口路由器的位置,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考慮圖4-1所示網絡結構。 要有圖序號和圖名,放在示意圖的下方

   

五號黑體

  圖4-1 資源使用產生沖突的例子  

(空二行) 5. 結束語 ……………………………… (空一行) 致謝(注:文獻綜述不寫致謝) 漢字為五號宋;

英文為五號“Times New Roman”。單倍行距。 實心的句點,半角的冒號和逗號   起止頁碼 感謝……………………  

(空一行) 參考文獻 [1] Yufei Wang,Zheng Wang. Explicit Routing algorithms for Internet Traffic Engineering[C].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1999:228-239. [2] Chuck Smeria.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the New Public Network[R]. White Paper, Part Number: 200004-004 09/2000, Juniper Network, Inc.. [3] D. Awduche et al. Requirement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Over MPLS[S]. RFC 2702, September 1999. [4] D. Awduche. MPLS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in IP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1999,37(12):42-47. [5] 王靜華,張新家. 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約束路由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5,26(9):2386-2388. 期刊名。期刊不要寫出城市

  [6] 張輝譯. 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88-92.  

[7] ………… 卷號

第8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在信息安全專業的實踐教學中,除少數重點院校外,多數院校普遍存在學生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能力較弱的問題,相關網絡與信息安全課程以課堂授課為主,學生難以很好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他們面臨一個實際要解決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問題時,不知道如何結合已有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并編程解決問題,比如非對稱加密算法RSA,簡易掃描器和消息摘要算法MD5等學生在具體實現時面臨較大困難。

 

另一方面,在“最難就業季“的大背景下,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需要畢業生具有很強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能力的“求”與高校畢業生的“供”就形成尖銳的矛盾,導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因此,解決這種矛盾已迫在眉睫。

 

結合我校教學實踐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我們在提高學生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能力方面做出的一些探索和嘗試。

 

1以經典案例激發學生編程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對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的興趣,才能在整個培養過程中逐步引導和提升學生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的能力。從教學過程發現,學生對安全工具的使用比理論學習的興趣大,而編程實現某一安全工具或軟件所帶來的興趣和成就感又高于簡單機械地使用安全工具。筆者曾在“網絡與信息安全概論”的課堂上演示了一個“盜取”U盤文件的小程序,當同學們發現一插上U盤,U盤里的所有文件被悄無聲息地拷貝到計算機后,課堂氣氛馬上“炸開了鍋”,同學們立即來了興趣。于是筆者趕緊抓住這一時機,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①如何實現“盜取“?②用到哪些專業知識與技巧?③你能不能編寫一個這樣的程序?④此程序如何躲過殺毒軟件或防火墻的檢測?通過這幾個問題的一連串提出,引導學生思考,激發起興趣。

 

另外,演示一些國內外經典黑客工具如流光、Advanced Office Password Recovery等,通過展示這些工具的強大的功能同樣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和編程創作的興趣。

 

2 構建連貫的編程體系,使得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能力過程貫穿本科4年

 

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對相關專業課程的系統學習,如網絡基礎、密碼學基礎、編程基礎等課程[4]。所以梳理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與編程課程的關系,合理安排進度,實現編程不“斷線”顯得尤為必要。為了保證學生編程能力培養的連續性,本校從大一到大三6個學期中每學期都有與編程相關的課程,是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安全專業2013年修訂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編程體系。

 

3“以本科生導師為核心”組織學習興趣小組,提供相關教材,給予指導方向

 

我校從第1屆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開始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度,從大二第一學期開始,學生可以結合學校的開放實驗項目,由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題并書寫項目申請書交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審批并給予經費支持[5]。以一個學期為一個周期,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指導老師給每位學生推薦參考書目指導學生完成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某一方面的編程。如筆者所指導的學生中成立兩個方向的編程小組,一組對密碼學的加解密算法感興趣,推薦了《精通PKI網絡安全認證技術與編程實現》,本書介紹了PKI應用開發常用的技術,包括OpenSSL開發、CrytoAPI開發、Java Security開發等,每個系列都是按照先原理、再講解、再實戰的方式進行,非常適合學生獨立練習PKI編程。另外一組對防火墻感興趣,推薦了朱雁輝,朱雁冰編寫的《 Windows防火墻與網絡封包截獲技術》,陳卓,阮鷗,沈劍編寫的《網絡安全編程與實踐》和劉文濤編寫的《網絡安全開發包詳解》[3]。

 

通過這種以“本科生導師為核心”的組合,每學期結束進行驗收時,學生能按時完成相應軟件或工具的編制任務。學生普遍反映通過平時的安全編程訓練實戰,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網絡與信息安全編程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顯著提高。

 

4 3+1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課程置換、畢業論文(設計)雙導師制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人才機制,淮北師范大學以培養切合現代社會需要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改革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體系和實踐教學模式體系,通過多渠道,多途徑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素養,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專業、信息安全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2]。

 

為了深化改革,淮北師范大學與安艾艾迪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NIIT)聯合建立了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淮北師范大學-NIIT(上海)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安徽省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淮北師范大學-NIIT(無錫)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011年9月,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為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企業需求出發,為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在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從 2008級大四學生中選派了84名學生赴NIIT(無錫)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進行畢業實習。84名實習生按照個人意愿,分別選擇參加了JAVA軟件開發項目和.NET軟件開發項目的工程實踐實訓項目。通過這種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措施,大四學生在完成了前3年的本科教學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學科基礎,再經過這 1年的采用企業化辦公環境、企業管理、真實開發項目和開發流程等培養模式的訓練,從技能、工作經驗、職業素質三個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的IT實戰技術和真正的工作經驗,使大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成長,為順利就業、成為合格IT企業人才鋪平道路。

 

2011年下半年,為了深化校企結合的新模式改革,支持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建設,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與NIIT(上海)簽訂了 “課程置換協議”,將信息安全專業的部分選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與NIIT(上海)無錫中心的一些實踐性強的工程項目開發課程進行置換;并簽訂了“畢業論文(設計)雙導師制協議”,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團隊,對每一位參加雙導師制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的學生安排一位校內指導教師和一位企業指導教師,共同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和評價工作。他們的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也采用了雙導師制的形式進行,畢業論文(設計)題目均為具有實際工程實踐和項目開發背景的課題。畢業論文(設計)完成后,由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與NIIT(上海)無錫中心專家共同組成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進行答辯,24位同學中有11人達到優秀等次,其余均為良好,優良率均超過沒有實行“雙導師制”指導的學生。這24名送去NIIT(上海)無錫中心參加工程實踐教育培訓的學生100%就業成功,而且就業的企業都是較大的IT公司或軟件開發公司,如:江蘇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福瑞博德軟件開發(無錫)有限公司、上海易遠軟件有限公司等。畢業生到崗后能夠很快地進入角色,符合IT行業和軟件公司對人才的需求。

 

5結束語

第9篇:網絡規劃與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檔案,圖書,情報,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

圖書、情報、檔案進行統一管理的成功的例子有美國。早在1984年,美國總統負責的委員會得到一份關于信息差距的調查報告,并針對政府信息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該委員會提出在每個機構中設立一名主管信息的高級官員,全面負責本部門的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和利用,直接參與最高層的決策管理。美國國會在1996年2 月通過了,《信息技術管理改革條例》,該條例要示政府進行信息工作改革,并在各政府機構設立信息主管職位,信息主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本部門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評價、指導、設計、利用等工作。為了配合信息主管的工作,每個部門還成立了專門的辦事機構。自此以后,政府各部門紛紛設立信息主管。(9)我國可借鑒美國成功的經驗,檔案館、圖書館、情報機構的信息資源都屬于國家財產,從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出發,借政府上網工程的鍥機,設立信息主管,以政府信息資源建設為主線,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協調和管理。促進圖書館、檔案館、情報機構和政府網站的共享共建。

2.3建立政府信息資源導航系統

將網上的政府網站的信息、圖書館、檔案館、情報網站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建立政府信息資源導航系統(GILS)。在政府網站中有許多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信息資源,如政策法規信息、專利信息等。在檔案資源中有許多過了保密期可以進入公有領域的信息。充分整合這些免費的信息資源,以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GILS則可實現這些功能。GILS利用網絡技術和國際標準來搜集與標引信息,以便用戶能以各種途徑檢索到網上公共信息。它有點類似于圖書館的卡片目錄,可識別整個政府機構的信息資源。科技論文。科技論文。描述這些信息資源中的可用信息,以及提供獲取這些信息的幫助。(10)鑒于目前中文信息網站的現狀,有必要建立政府網站、圖書館網站、檔案館、情報機構網站的導航系統,實現資源的統一檢索,一站式檢索。

總之,從我國目前的現狀和長期形成的歷史看,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科技論文。即要從思想觀念上改變傳統、封閉的理念,又要從理論研究上進一步探索,而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上改變傳統的管理體制的弊端。切實落實圖書、情報、檔案的一體化工作。需要政府、圖書館、情報機構、檔案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煒,試論圖書、情報、檔案信息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內在依據。圖書情報工作,1998,11

2、李莉,論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河南圖書館學刊,2002,4

3、萬清安,論圖書情報檔案管理的必然趨勢,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3

4、孟世恩,梁博,我國檔案信息網絡一體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檔案學研究2003,1

5、查先進,網絡環境下政府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保密,圖書情報知識,2004,4

6、趙潔,論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

7、劉換成,電子政務時代的美國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圖書情報工作,200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特级毛片www| 把极品白丝班长啪到腿软|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网站|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黄页在线播放网址| 波多野结衣系列无限发射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本xxxxbbbb|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好男人影视社区www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不卡| 五月天国产视频| 2016天天干|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品善网| 学霸c了我一节课|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午夜性福利视频| 欧美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亚洲美女综合网| 91福利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女教师|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99精品免费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8| 好吊日视频在线| 国产va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高龄五十路中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欧美bbbbbxxxxx|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