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英語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一要學的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通用技術課、心理健康。
高一第二學期會分文科和理科。文科對應的科目是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和地理;理科對應的科目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和生物。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高一英語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76-02
何謂閱讀,《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認為:“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的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也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1]《閱讀學原理》也指出:“閱讀是讀者從寫的或印刷的書面材料中提取意義或情感信息的過程。”[2]《教育大辭典》(卷一)則界說為“從書面語言獲取文化科學知識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橋梁和手段。”[3]從這些定義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在整個人類的學習過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它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又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閱讀的成功不僅保證了優良的卷面成績,更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極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填鴨式的被動態為自主獲取信息的主動態,同時由于高一學生的情感特質,教師還應在情感上與學生互動,既要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要讓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趣。
1.高一英語閱讀現狀
筆者長期擔任高一英語教學工作,據筆者調查,由于學生個人資質和初中受教育背景的不同,高一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甚低。且大部分的高一英語閱讀教學都側重單詞的講解,語法的分析,如此一來,生動的故事被肢解為英語知識的拼盤,零敲碎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聽講做筆記,被動接受枯燥的語法講解,課后則沿用初中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長此以往,學生對高中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銳減。筆者在擔任高一英語教學前,曾加了幾個高一班級的QQ群,并在網上做調查。結果顯示,喜歡填鴨式英語閱讀教學的學生為0,對填鴨式英語教學持反感態度的學生占到了98%,還有2%的學生則顯得很無奈,因為他們早已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所以,任何英語閱讀的教學方式都無所謂喜歡,也無所謂不喜歡。
2.提高高一英語閱讀水平的方法
傾聽了學生們的心聲后,筆者甚感慚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筆者深深感覺到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去探索提高高一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方法,經過長期的實驗,筆者做到了,以下就是筆者的一些經驗。
2.1 寓教于樂,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在開學之初,筆者就讓學生謹記這樣兩句話:Interesting is the best teacher;Yes, I can.翻譯成漢語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另一句話是“我一定行”筆者讓學生在每次上課前都默念這樣兩句話。心理學家認為心中的信仰能激發自己做某件事的潛力。筆者就是利用這樣一原理,達到學生自己激勵自己的效果。一學期過后,筆者又做了一次調查,認為課前默念這兩句座右銘能激勵自己的學生居然占到了全體學生的90%。筆者甚感欣慰,這個實驗成功了。其次,筆者注重課堂中的互動,我國著名的外語教學法專家王仁才指出:“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師生間思維、情感和信息的交約。師生是平等、合作、互動的關系。”[4]筆者摒棄昔日單一的問答互動方式,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表意見:對閱讀教材的批判,對閱讀故事中的人物的分析,對平時的閱讀方法的意見等等,筆者都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用英語說出來。但前提是至少要運用閱讀教材中的一個有用的句式。不管學生的觀點正確與否,筆者首先說的都是肯定的話語。高一學生都喜歡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在獲得認可后,他們往往會信心倍增,隨后便會自主的去尋找課文中新的信息和同學分享,希望得到再一次認可。就這樣一個良性循環,學生把機械的英語閱讀變成了一種尋求新信息的興趣。閱讀水平自然提高很多。
2.2 以興趣為指導,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提高了,筆者緊接著培養學生良好的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之初,筆者告訴學生,“閱讀作品,不單單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和作者情感交流的過程,作者在文中的喜怒哀樂,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就是大家的喜怒哀樂,我們在閱讀作品前,要有這樣的思想:文中的作者不是要用理性教育我們某個道理,而是要用感情來影響我們的思想或行為。”由于好奇心,高一學生在聽完這段話之后都會自主地學習閱讀課文中的故事,這就達到了筆者倡導自主性閱讀的效果。在閱讀過程中,筆者還特別注意處理好學生閱讀與老師指導的關系。筆者在課堂上指導閱讀方法。設計并組織各種方式的閱讀訓練,點撥、誘導,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困難等等,而不是把自己閱讀所得交給學生,更不應以教師的講擠掉或代替學生的讀。即使必要的講,也應該注意適時、適量、適度控制,以促進學生更好地讀書。
經過長期實踐表明,筆者所在高一班級的閱讀水平較開學之初有了明顯提高。閱讀不再是高一學生頭疼的事。期末考試中,學生的閱讀成績明顯上升。甚至還有學生在閱讀這一塊得了滿分。這所有的成績都歸功于以上教學方法的引導。
參考文獻:
[1]王妮 閱讀與閱讀教學[J] 中學語文 1996(5)
[2]王妮 閱讀與閱讀教學[J] 中學語文 1996(5)
[3]王妮 閱讀與閱讀教學[J] 中學語文 1996(5)
[4]曾銅 聽力八法與JEF教材[J] 中小學外語教學 1996(7)
【論文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高一英語泛讀教學的現狀,探討高一英語泛讀課的開設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高中一年級開設泛讀課教學的必要性
胡春洞主編的《英語教學法》里面提到,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是潛力最大的一個領域。……在學生具有了基本朗讀能力時,及時地把默讀能力的培養提到日程上來,實現默讀教學早期化。眾所周知,全國大中小城市的“雙語”教學正開展的如火如荼,很多有條件的地方從小學學前班(甚至幼兒園)開始就開設英語課。這一現象表明,外語學習從小抓起,比較容易形成準確的語音語調和培養外語學習的興趣。同樣的道理,在搞好精讀教學的基礎上,從高一始開設泛讀課,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而且能廣泛地調動學生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使學生自覺、努力地去堅持課內和課外閱讀。另外,閱讀從高一抓起,才能為高中學生完成《新課標》規定的30萬詞以上的課外閱讀量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二、泛讀教學的安排與選材
泛讀教學的開展必須要有一個詳細和周密的計劃。從學期一開始就著手進行泛讀教學的準備工作。具體有以下幾點安排:
1.制訂計劃。要搞好泛讀教學,就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且具有可行性的訓練計劃。
2.選材。閱讀材料的挑選直接影響著泛讀教學的成敗。選材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① 內容要健康。② 語言的難度要適中。為了達到訓練目的和培養閱讀興趣,材料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生詞率宜控制在3%以內。③ 題材要廣泛,必須具有交際化和時代的生活氣息。體裁要多樣化,如人物傳記、故事、寓言、科普小品、新聞報導、社會生活以及書信、通知、廣告、各類圖表等。
3.課時的安排。每周一個半課時及課外3小時為宜。
轉貼于
三、泛讀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泛讀教學的大膽嘗試。具體分幾步進行:
第一步:閱讀的入門。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泛讀(即廣泛、大量、快速地閱讀),教育學生做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其次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心理。這一階段主要挑選一些易懂和有趣的閱讀材料(主要從一些初中畢業升學試題或模擬題中挑選),并給予較為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嘗到甜頭,并感到了一點成就感。
第二步:培養和提高閱讀技能。這一階段的閱讀材料適當要有一些推理、判斷、總結、歸納等綜合理解題目,并適當控制閱讀時間,目的是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閱讀技巧:① 直接理解書面語義而無需通過任何形式的聲讀的默讀能力。② 以意群(語段)為單位,抓住成串的文字,不斷擴大閱讀單位。③把握主題句。④ 捕捉關鍵詞或指示詞。 ⑤ 掌握層次結構、人物活動和情節的發展。⑥ 根據上下文猜生詞等。這一步訓練約用8周時間。
第三步:限時閱讀訓練。從這一階段開始,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限時閱讀訓練以提高閱讀的技能和技巧。在選材方面,筆者主要選用《學英語》報里與課文單元同步的閱讀理解題,這樣就省去了很多選材及編印方面的工夫。但是,教師必須在學生閱讀前先把材料瀏覽一遍,若發現生詞太多,就必須按照大綱要求的閱讀材料生詞率不超過3%的標準,把一些難以猜測及嚴重影響對文章大意理解的生詞及詞組抄出黑板,并寫出與該詞(組)等同的漢語意思。在限定時間內要求學生完成的文章的篇數也應由少到多,循序漸進。
四、泛讀課的講評
教師對泛讀的講評切勿手牽手、句句譯,要有所放棄、有所側重地講評。講評的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和歸納文章的主題或大意,引導學生學會找出文章的主題段或各段的主題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2.指導學生分析長句、難句。
3.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的指導。指導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的表層大意,更要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
五、高一泛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教師必須清楚,高一階段的教學重點應培養學生英語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說,精讀教學第一,泛讀教學第二。教師必須在抓好精讀教學的前提下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泛讀課上的閱讀量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發展英語閱讀能力的需要。成功的泛讀教學應該是使學生對獨立、快速、大量、整體的閱讀產生興趣,并能長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3.擴充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一個人的非視覺信息越豐富,閱讀單位就越大,難度就越低,閱讀速度就越快,理解力也就越高。因此,教師必須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閱讀的文章。
4.關心掉隊的學生。由于泛讀課開設得比較早,總會有一些同學由于基礎、學法或學習態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一時難以適應,教師就必須主動地關心和幫助他們,幫他們找出問題的根源并鼓勵他們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習的過程是語言技能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文化互動的過程,文化認同碰撞與建構的過程。語言與身份認同,尤其是文化認同息息相關,語言學習會改變學習者的文化認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探究云南省昆明市三所高校泰語專業大二和大四學生的目標語文化認同的相似和差異。通過研究,文章發現年級是影響文化認同的因素之一,認同度隨著年級的上升而加強。
關鍵詞:年級;文化認同;泰語專業學生
1.引言
語言是一個人,亦或是一個地方的明信片,透過語言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讀懂其隱藏在行為背后的奧秘。語言的傳遞即是文化的傳遞,語言的沖突和改變即是文化的摩擦和融合。后建構主義認為,文化認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靈活的,隨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的重新建構,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規律。
2.理論背景
隨著對語言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語言研究者開始由認知語言學向社會語言學轉變,他們從社會文化視角探究二語習得中所呈現的一系列現象。近二十年來“身份問題成了社會科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熱點”[1]。Guerrina認為身份認同主要包括社會認同,文化認同和政治認同[2]。文章認為文化認同是指個體或某一群體對自己文化或其他文化的歸屬感以及態度和看法。在我國,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化認同進行了探索。高一虹以中國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深入調查了英語學習者自我認同變化特征[3],提出并驗證了生產性雙語模式的存在。薛芬和韓百敬對英語學習者的雙語文化特點以及認同發展的軌跡進行了探究[4]。任小華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維度分析英語學習者對英美文化的認同情況。但前人的研究對象多集中于英語學習者,少數民族或者移民,對身處中國外語語境中并有機會接觸目標語境的泰語專業學生的研究相對較少。此外,云南優越的地理位置為東南亞語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近幾年,云南省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小語種,但是對小語種教學所產生的非語言結果的研究很少。因此文章立足于東南亞語中的泰語,探究年級差異與文化認同的關系。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云南省昆明市三所高校203名泰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大二學生共106名,大四學生共97名。其中所有大四學生都有在泰國學習一年的經歷。此外,文章在做問卷調查的學生中隨機挑選12名同學進行訪談,每所學校選擇4名同學,一個年級2名,分別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
3.2 研究工具。為了避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不足,文章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定量分析,采用訪談進行定性分析。問卷是在陳新仁對文化認同調查問卷的基礎上修改而成,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信息,包括學校、性別、生源地、選擇泰語的理由等。第二部分是文化認同的題目,包含五個維度共21個問題。所有題為選擇題,測試對象可從強烈反對到非常贊同五個選項中選擇一個。在其老師的監督之下,調查對象用6至15分鐘完成問卷。問卷填寫之后,隨機挑選學生在空教室里進行一對一的訪談。在征得受訪對象同意的情況下,所有訪談內容通過兩只錄音筆記錄下來并進行轉寫。
3.3 前測。為確保調查數據可信、有價值,在問卷大規模的發放之前,本研究對59名泰語專業大二學生進行了前側。綜合學生和泰語教師的反饋信息,文章對問卷進行了修改,提高了問卷的可信度。
4.年級差異與目標語文化認同的關系
為更好的解析數據,文章運用SPSS11.5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來探究年級與文化認同的關系。
由表1可知年級對泰語、泰國宗教和泰國文化行為的認同影響較小,而對價值和政治的認同受年級影響比較大。由表2可知總體來說,大四學生對目標語文化的認同度高于大二學生,其中大四學生對政治和價值的認同高于大二學生。這是因為大四對泰國文化的了解相對深入,且一年的留學經歷讓他們更真切的了解泰國。被采訪者認為留學經歷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出國前只是想象,學習泰語越久他們越喜歡泰語。表2中大四學生對語言的認同低于大二學生。這是因為隨著語言學習的深入,難度不斷增加。此外,大四學生在留學過程中逐步發現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
表1年級與文化認同單因素方法分析數據
5.結語
本研究通過采用問卷和訪談的方法對年級和在昆高校泰語專業學生目標語文化認同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年級差異對泰語專業學生的目標語文化認同總體產生積極的影響,成正相關;年級與語言認同成負相關。因此隨著年級的增加,教師可適當增加對中國文化的引入。(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云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云南省在昆高校泰語專業學生對目標語文化的認同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曹燕萍.身份、語言與學習[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曹梅.新疆少數民族英語專業學生文化身份實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
[3]高一虹,程英,趙媛,周燕. 英語學習與自我認同變化――對大學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5(2),132-139.
高中英語“六化”導學記憶效率孩子們剛入高一,就意味著向社會又邁進了一步。當然,也就面臨著向高考的挑戰。為了讓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走出自己的美麗,發揮出應有的特長,挖掘出孩子們的真正聰慧,這就需要老師從孩子們步入高中的第一天,正確地把握方向。特別是英語學習,更是我們跨世紀學子融入世界的關鍵學科。老師怎樣才能引領學生邁出這第一步?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當然,英語教學也是不違背常規的。所以,筆者就將自己二十幾年的實踐經驗作一總結。
一、國際音標化
用兩個課時集中、鞏固、全力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學生們的語音,語調真正做到國際音標化。因為面對旗(縣)級高中學生來講,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不同地區的,由于地域、方言這些客觀原因以及孩子們滋生的英語基礎這一主觀原因,造成孩子們一進入高一,英語的語音離規范的發音就有了一段距離,可以說,此時孩子們的語音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南腔北調。有的學生則自己憑感覺,胡編亂造,使之離正確的發音甚遠,當然對國際音標的要領就無從知曉了。我們最常見的清輔音濁化的現象。如school,sky,sport等很多詞就在清輔音濁化的現象。還有對于什么是相對開音節,什么是絕對開音節,什么是重讀閉音節也知之甚少。導致很容易發音,很容易記憶的單詞確復雜化了。像bike,cake,face等詞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多年的實踐證明,對于高一新生花費兩個課時集中學習鞏固國際音標是有價值的。
(1)能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英語的水平。
(2)能幫助學生快速而牢固地記憶單詞,從而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單詞記憶歸類化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這句話道出了基礎的神圣與重要。因此,再優異的英語成績,再高超的英語水平,單詞才是最重要的基礎,沒有強大的單詞寶庫,想要學好英語,那真是空中樓閣。所以,面對高一新生,首先教給他們記憶單詞的方法是致關重要的。筆者實踐檢驗“單詞歸類化”記憶法很適應學生。
如下面的分類:
(1)名詞:cap,desk,bus,water
(2)動詞:be,like,can,will
(3)形容詞:big,small,fat,thin,beautiful
(4)代詞:this,that,those,these
還可以把單詞分類系統化,例如:
(1)人稱代詞:主格代詞I,he,she,it,you,we,they,you.
賓格代詞:me,him,her,it,you,us,them,you.
形容詞性物主代詞:my,his,her,its,your,our,their,your.
名詞性物主代詞:mine,his,hers,its,yours,ours,theirs,yours.
(2)指示代詞:this-thatThese-those
(3)不定代詞:somebodyanybodyeverybodynobody
Someoneanyoneeveryonenoone
somethinganythingeverything nothing
這樣記憶起來,實踐證明有以下益處:
1.學生們感覺到從表面上單詞有了自己的單位組織,數量在視覺上少了,減輕了心理負擔;
2.學生面對這樣的記憶,無形中尋找到了規律,使記憶單詞簡單化,輕松化,減輕了學生的勞累感;
3.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記憶單詞的興趣;
4.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單詞記憶效率。
三、短語學習比較化
進入高中,隨著年級的增長,高考的臨近,生詞量的隨之擴大,短語的數量也有增無減,怎么辦?實踐告訴我,老師引領學生掌握短語利用比較法是很有效果的。例如:
be made of+可以看出的原材料——物理變化
The desks and chairs are made of wood.
be made from+不可以看出的原材料——化學變化
This kind of wine is made from grape.
be made into+成品
Stones can be made into bridges.
Be made in十產地
This kind of TV is made in shanghai.
實踐證明,比較法具有以下優點:
1.學生很容易地學會并掌握一大串類似公式的短語,易記,也擴大了同學們的短語量;
2.在記憶短語的同時,無形中擴大了單詞的儲備量。
四、句子成分明確化
學習生詞、短語,最終是為了組成句子,形成文章,最后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句子成分就擁有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多年來,經過對學生的調查,檢驗,學生在初中不是很注意句子成分的。當然,孩子們對英語的句子成分既沒有十分重視,也不會很好地利用。
而對于賓語補足語,主語補足語,形式主語,形式賓語……學生就更不明白了。但讓學生在高一時就明白這些本質性的東西,隨著今后實踐的不斷增加,學生們學習的效果就會顯著好轉。學生掌握了句子成分,就可以輕松地造句,分析句子,理解文章。其優點是:
1.學生能夠快速,完整地分析句子;
2.在句子成分的幫助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英語文章的能力;
3.能促使學生整體性地提高英文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五、時態家族分支化
英語中的時態主要為16種。常用的10種。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準確地使用英語,首先讓學生對于16種時態有一個清晰的圖標分類是十分重要的。要讓學生知道16種時態,是由4個家族,16個分支組成。下面我們以do為例。即:
1.第一家族:一般時態分支
(1)一般現在時:do/does
(2)一般過去時:did
(3)一般將來時:shall/will do
(4)一般過去將來時:should/would do
2.第二家族:進行時態分支
(1)現在進行時:Be(is,am,are)doing
(2)過去進行時:Be(was,were)doing
(3)將來進行時:shall/will be doing
(4)過去將來進行時:should/would be doing
3.第三家族:完成時態分支
(1)現在完成時:have/has done
(2)過去完成時:had done
(3)將來完成時:shall/will have done
(4)過去將來完成時:should/would have done
4.第四家族:完成進行時態分支
(1)現在完成進行時:have/has been doing
(2)過去完成進行時:had been doing
(3)將來完成進行時:shall/will have been doing
(4)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should/would have been doing
在初高中銜接的這一階段,教學生溫習,規劃時態。分析家族的共性,與細微的區別。對于學生進行高中知識的學習又有極大的好處,鞏固了基礎,理清了頭緒。
六、語態學習思源化
語態變化是動詞的另一種形式,語態是用來表示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英語中有兩種語態: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主動語態表示主語是謂語動作的執行者,而被動語態中主語是謂語動作的承受者。被動語態來自不同的時態。英語中不同的時態就是英語中不同語態的源泉,任何不同被動語態的句型都來自于不同的時態句型。
一、怎樣理解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系統視角
系統視角一般是指看待一件事情或一個事物的時候,不只從單純的直接影響因素來看,而是綜合可能影響到事物的所有顯性和隱性因素,系統地進行分析,以求得對事物的全面理解,以求得更好地促進某一事物的發展。
初中英語閱讀作為一種語言學習,作為一種第二語言的學習,用系統的視角來看,其不只是一個孤立的閱讀過程,而是學生將閱讀對象與自己已有的英語基礎,與原有的漢語基礎,甚至是與自己的思維習慣同時作用的過程。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放到系統視角下來研究,是因為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英語閱讀是一個心理機智十分復雜的過程一這是已經為許多研究成果所證實了的。既然如此,對于學生的閱讀而言,我們就不能用線性的思維來看待。既如上面所說,初中英語閱讀是一個多方面參與的過程;又如當代教學心理學的成果所指出的:初中英語閱讀,應當是具有了初中階段所應有的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單詞、短語、句子、文章等不同層次上,調動頭腦中多方面的學習因子尤其是語言方面和用于語義理解方面的因子,同時參與的過程。具體地說,學生會將原有的與未知的在思維中編織成一個自身理解的語言體系,進而內化到自己的語言網絡當中。
二、系統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分析因子
顯然,經由系統視角的理解,我們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顯得更為科學合理,更為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那么,作為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分析,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從系統視角下來改進我們的教學呢?通過閱讀相關理論,我們可以發現系統視角可以分為三個切入點,它們分別是閱讀語言結構、閱讀內容組成和英語閱讀方式。那我們就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其一,閱讀語言結構。在系統視角下,這是一個大的內容。僅從英語閱讀來看,我們可以獲得這樣一些認識:作為英語閱讀,其面對的是書面語言,獲得是口頭語言(有可能是默會的語言能力)。英語語言是以字母的不同組合來提供語言形式與結構的,在學生由小學到初中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已經通過原始性積累形成了屬于自身的,簡單的英語語言結構。比如說他們熟悉了師生之間的問好Good morning!熟悉了簡單的口語對話:Hello!What is your name?熟悉了比較長的英語文章閱讀,如現在七年級的英語文章已經是不短的篇幅了。這些存在于學生知識結構當中的英語知識,成為后續英語閱讀學習的重要參與者。而正因為這種參與是綜合的、無序的,不同的學生所動用的原有知識結構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用系統視角去解讀。
其二,英語閱讀內容組成。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表明,在我們的教學中總會存在學生能夠知道每個單詞的意思,但卻無法弄懂句子的意思,以及讀懂每句的意思卻弄不懂全文的意思的現象。如果從傳統的線性思維來分析,這是解釋不通的:基礎的東西已經會了,為什么更高一級的就不會呢?而從系統視角下來分析,我們是可以找到理由的:學生雖然弄懂了基礎的東西,但卻缺乏系統理解的能力。說得具體一點就是雖然有了語言詞匯,但卻沒有形成將語言形成整體意義的能力,而根據系統論的觀點,這種整體能力的形成來源于對英語語法的內化,對英語語言習慣的理解,以及對英語文化的了解,等等。
特別是有@現象值得我們研究,無論是小學,還是到七八年級的學生,甚至是九年級已經要畢業的學生,在他們翻譯一些句子的時候仍然遵循的是中文習慣。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是誰”應該翻譯成“Who are you?”,但有部分學生就是想不通為什么不是“You are who?”,這就是用漢語的習慣學習英語的結果,而說到實質上就是用漢語的習慣去理解英語的結果,就是缺乏必要的英語內容組成。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呢?
一、盡快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和自畏的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在初中時,英語總是學不好,到了高中后,由于英語難度較大,容易產生自卑和自畏心理,感到自己的學習不如人愿。通過幾次考試后,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也不如從前了,并時常為此苦惱,慢慢地學習英語的勁頭就不足了,有的干脆放棄了。其實,因自卑而苦惱說明學生其有上進心,這也是他們的閃光點所在。作為教師應鼓勵其自信心,告訴他們人人都有自卑感,人無完人,關鍵是你自己怎樣去認識。一個人有自卑和自畏的心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要多想自己的優點,以此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面對緊張的學習壓力以及各種考試的壓力,讓學生們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把有利變為動力,這樣就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
二、向學生簡介初、高中英語特點,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方法
初中是打基礎的階段,各種學習主要是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積累,一般側重簡單的聽、說、讀、寫的訓練,知識點較淺,靠背背記記就能夠學好。而高中英語則是在初中英語基礎上的再提高,主要是聽、讀、理解、寫的訓練。這些在語言的要求和難度上都比初中英語要求得高。進入高中后,如果僅僅是記單詞、學語法是學不好英語的。因此,教師要及時促使學生改變學習觀點。高中英語的重點轉向讀后理解,轉向實際運用,強調運用能力,高考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學生要想辦法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還要訓練自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
三、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剖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其適當地、有計劃地復習初中知識,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查漏補缺,使基礎更加牢固。制定學習目標很重要。教師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就像航海中的燈塔給他們的學習指明方向。對學生而言,目標就是希望,但目標不要過高,應根據他們的情況而定。如果定得太高,有了幾次挫折后,學生會感到疲倦,但也不能過低,目標太低會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造成松懈,起不到作用。
四、鼓勵學生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什么是好的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會迷惑不解,為什么有的學生不如自己努力,但學習卻比自己好?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學習方法可以介紹給學生:
1.課前預習:熟讀課文,了解生詞在文章中的使用,標出難點。
2.課堂學習:課堂上要積極參與,不能做被動的聽眾。提高課堂效率,珍惜每一次練習機會。另外需要提醒學生的是老師設計的課堂活動是有目的的,別人答題時自己不能不聽不練。讓學生意識到記筆記的重要性。理解≠記住≠靈活運用。因此,對好的例句、詞語辨析、常用句型、文化差異、中英文差異、習俗差異都可做些筆錄。
3.課后閱讀:閱讀應該是高中三年中最應重視的部分了。因為它是培養英語語感,鞏固和熟悉所學知識的最有效途徑。而近年來的高考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考查。因此,課外閱讀時可采用半精讀與泛讀的方式。
半精讀:選長短適中,有一定生詞的原文材料或某一種教材,要持之以恒。要記住,用一本教科書學英語是絕對不夠的。
泛讀:書報雜志。讀不同題材、體裁的文章,理解跨學科知識。讀時注意對運用精妙的詞匯,短語或句子做些摘抄。
4.堅持“五多”,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在英語學習中,許多學生對英語寫作感到困難。其實,提高寫作水平貴在“五多”。所謂“五多”指的是多看、多讀、多背、多想和多寫。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多看英語文章,堅持大聲朗讀并把一些精彩的文章、語段、句子熟背于心。其次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善于思考,能把自己的想法用簡單的英語寫出來。鼓勵學生勤動手、常練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寫作習慣,寫作欲望會油然而生。同時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寫作指導,告訴學生英語中的文章是由多個句子構成的,每個句子里包含有多個單詞、詞匯、時態、語態和從句等。所以,學生在寫文章時要把好句子關,力求語句正確,然后達到句子用詞完美。因此,教師平時應要求學生多看、多練,多了解一些英語的習慣表達,多記詞匯、短語和句型。《英語輔導報》、《英語通》等報刊上的許多文章非常精彩,要讓學生盡可能多讀、多背。堅持用英語寫日記也是一個好辦法,由易到難,逐漸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文化意識 培養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認清語言教學的本質,從語言感性出發,提升學生們語言感性認知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輸考試常考知識點,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文化意識對于英語學科教學而言是一項長久教學任務,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從學生們的英語學習生活積累出發,做到持續性、積累性滲透,讓學生們在生活中貫穿英語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英語文化滲透力。
一、挖掘中西文化差異元素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們的英語文化意識,就必須讓學生們明白中西方的語言文化差異在哪,導致其產生的文化背景分別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在大腦中充分確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跨文化思維與跨文化意識。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英語知識點,它們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性較強,英語教師一定要在教材中挖掘生活文化元素,使得教材的教學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教師必須要以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為跳板,幫助學生拓寬語言文化視野。
就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而言,其最顯著的差異點就是語言發音方面的差異,因此高中英語教師首先要通過語音差異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跨文化思維能力。比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高一英語Unit 1 School life的教學過程中,我在教學環節就從英語語音發音方面對學生們進行了跨文化意識的滲透,例如在headmaster、struggle、satisfaction等單詞讀音教學過程中,我從形聲的角度將其與中文發音相區分,讓學生們認識到英語語言發音文化的美妙。當然,教材中還有一部分單詞標注為“俚語”,俚語是英語方言,我以此為英語發音的另一突破口,進行跨文化意識滲透,讓學生們懂得英語使用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
二、開展英語文化生活體驗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開展英語文化生活體驗,這樣才能夠在英語課堂中逐步滲透情感元素,讓學生們面對英語文化形成身臨其境之感。開展英語生活體驗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們能夠充分鍛煉自己的英語能力,同時也能夠擁有更多的空間學習英語,拓展英語知識視野。那么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有效開展英語文化生活體驗呢?筆者從自身英語文化培養課堂實踐經驗中總結得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教學交流情境創建;(2)模擬化情境交流;(3)文化生活真實演練。英語教師一定要注意從英語文化角度挖掘學生們的英語文化體驗,以此提高整個高中英語文化課堂的層次。
比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 6 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英式幽默”的教學主題,我為學生們創造了良好的英語文化體驗情境。我結合學生熟知的的幽默大師“卓別林”的人物形象,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卓別林在其幽默啞劇中的精彩表演,以此提升學生們對英語語言文化幽默的認知感。在播放卓別林視頻的過程中,提出以下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rlie Chapli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s films? What is so interesting about them?進行情境對話交流,與學生們在英語文化氛圍下討論英式幽默,不僅能夠深化本單元的教學主題,還能夠讓學生們切實提高英語文化認知能力,培養英語文化思維意識。
三、豐富課外閱讀模式
要想充分培養學生們的英語文化思維,高中英語教師切不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局限于教材中的英語內容,而是要大力開發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模式,提高課外閱讀的創新性、多樣性和多元性,使學生們的英語文化思維能夠充分得到培養和鍛煉,拓寬英語文化視野。學生們要想真正了解英語語言文化,也只有通過英語本土文章的閱讀才能夠深入了解這個國家、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背景、環境等等。一個國家的社會文化L貌和人文素養也往往在一些著名書籍中可以體現出來,教師一定要結合每一節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外閱讀元素的挖掘,給予學生們廣闊的文化素養拓展空間。
比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English and its history的教學過程中,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英語的歷史,能夠充分加強學生們對英語語言文化的認識。為了實現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區分,并且讓學生們對西方國家文化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們介紹了一些外語著名書籍,例如《基督山伯爵》,給學生們布置課外閱讀任務,使其能夠加強西方文化了解。同時,結合本單元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的教學內容,我讓學生們就Frederick William這一歷史人物進行課外知識了解,鼓勵其在課外尋找與其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加深歷史文化認識。
結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英語語言教學逐漸成為基礎文化教育中的重點項目,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避免素質教育模式與應試教育制度的矛盾性沖擊,務必兼顧對學生們英語使用能力的鍛煉和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領悟英語文化內涵,逐漸提高英語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安玲玲. 論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J]. 英語廣場,2013,32(5):56-58.
關鍵詞高職高專 工業分析 專業英語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
工業分析專業英語是科技英語體系中的一種,科技英語是指用英語闡述科學技術中的理論、技術、實驗和現象的英語體系,工業分析專業英語即為其中分析與檢驗領域中用來闡述各種理論、技術、過程和現象的英語。《工業分析專業英語》是培養高職高專工業分析及相關專業人才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既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英語原著和報刊的能力,又可以使學生接觸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及有關的英語知識。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產業知識化的今天,熟練掌握專業英語是學生參與人才市場競爭的一個必備素質。
本文主要介紹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文獻檢索之間的關聯,強調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文獻檢索相聯系的重要性。
1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
專業英語并不是簡單的等于英語語法加專業詞匯,它的語言體系及內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點。正確認識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的關系,可以使兩門課的學習相輔相成,達到共同提高。
1.1聯系
(1)構詞法和詞性轉變。專業詞語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和記憶,這就需要在詞匯教學中補充構詞法知識。學生第一年的公共英語學習中,對英語單詞的構詞法有系統的學習,這為他們學習專業詞語及專業詞語構詞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元素的英文表達很多都是以-ium結尾的。這些以-ium 結尾的單詞的字頭與元素符號相符合:如calcium代表Ca(鈣),aluminium代表Al(鋁)等。專業英語中,詞語常常是混成的,如:redox =oxidation + reduction 氧化還原作用=氧化+還原;bromocresol=bromo+cresol溴甲酚=溴基+甲酚;electrochemistry=electrical+chemistry 電化學=電的+化學。
專業英語詞匯的另一個特點是采用大量縮略詞或符號使得詞匯最大簡約化,如EDTA(ethylene diaminete tetraacetate,乙二胺四乙酸),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等。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一樣,都存在詞性的轉換的規律,如:
滴定 titrate(動詞)titration(名詞)titrimetric(形容詞)titrant(名詞,滴定劑)
中和,中性 neutralization(名詞)neutralize(動詞)neutral(形容詞)
(2)語法教學,分析句子主干。進大學以后,有些同學對高中階段所學的語法知識已逐漸遺忘,而專業英語的特點之一就是長句多,所以重視語法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句子主干結構的能力至關重要。我們知道英語的句子和漢語句子的最大區別就是結構嚴密、主謂分明,搞清了句子的主要結構理解就不會太難了。閱讀專業英語文章遇到長句時,應該學會從整體上分析和把握句子,首先粗略的看幾遍,心中對這個長句大體有個輪廓之后,然后再進行語法分析,即辨析句子的主干和分支結構。之后,再把分支部分往主干上添,如修飾主語的定語,修飾謂語的狀語,以及一些從句等等。
1.2 區別
(1)詞匯的專業性。化工專業英語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在詞匯方面主要表現為生詞多、詞匯專業性強、長單詞多、專有名詞多等特點。在化工專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專業詞匯的學習是一個攔路虎,甚至有些普通詞匯看起來似乎很熟悉,但是其具體的詞義選擇也是一個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已經不是原來的意思了。比如:concentration,大多數同學一見到這個詞,就馬上想到“集中,專心”,而實際上,在分析專業英語中,這個詞最常用的意思是“濃度”,如molar concentration表示摩爾濃度;再比如cell,常見含義為“細胞”,但是專業英語文章中可以作為“電池”,如electrochemistry cell 意為“電化學電池”;再如positive 和 negative,公共英語中常用的意思是“積極的”和“消極的”,而在專業英語中常常采用另一種翻譯“正的,陽的”和“負的,陰的”,如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為“正負電荷”之義。
(2)被動語態多。據統計,被動語態的句子在科技英語中約占1/3,比非科技英語中被動句出現的頻率高一倍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在科技論文中著重講述客觀現象和科學真理,在意思表達上被動語態通常比主動句更簡潔明了,與日常英語和文學作品不同。
(3)文章中長句多。一般說來,專業英語文章的句子結構比普通文章的句子結構更復雜,長句很多,邏輯結構非常嚴密,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少困難。理解專業英語的長句常常是一個令學生頭痛不已的問題。因為專業英語文章具有此特點,所以對于學習者來說,掌握了專業詞匯并不代表就能讀懂專業文章。
(4)與專業知識的結合緊密。對初學者來說,即使詞匯句法均沒有問題,但在文章的理解翻譯過程中常常詞不達意,不能以專業的口吻譯出。這種現象主要是相關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遺忘或欠缺等原因造成的。
如《工業分析專業英語》中課文“Redox Titrtion”,若學生對氧化還原的理論知識已有所學習并較好掌握的話,那么這篇課文學習起來就很容易,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性;反之,即使老師認真講解,學生也未必能理解,還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很難得到提高。
2 專業英語與文獻檢索
文獻檢索含義(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組織和存儲起來,并根據信息用戶的需要找出有關的信息過程,所以它的全稱又叫“信息的存儲與檢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這是廣義的信息檢索。狹義的信息檢索則僅指該過程的后半部分,即從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過程,相當于人們通常所說的信息查詢(Information Search)。
文獻檢索中檢索工具和檢索對象很多是英文的,專業英語是文獻檢索的語言工具,文獻檢索又是專業英語的應用,把兩門課程相結合成,使學習更系統,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文獻檢索》課中CA 章節,以及從外文網站獲取信息,如專著、論文、文摘、產品說明書、標準、專利等,有大量專業英語的內容,如檢索關鍵詞,所得文章的摘要乃至全文,實用性強,又能增加趣味性,從而學生能更好的認識和學習專業英語。
《工業分析專業英語》中各篇課文均為英美等國的分析專業的期刊、文獻,在每篇課文結尾處均有斜體字注明,如 selected from“Brown,P. R. Analytical Chemistry,1990,vol. 62,pp. 995-1008.”,講課時可與文獻檢索知識相聯系,將此含義授予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讓學生根據課后注明在網上搜索相關文章,這樣既學習了專業英語,也練習了文獻檢索的使用,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3 結論
工業分析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文獻檢索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正確處理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及文獻檢索的關系,有利于各門課之間的學習相輔相成,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同時使得專業英語的教學更具趣味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朱飛艷.高職化工專業英語教學初探[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3):91~93.
[2] 杜志云,林麗.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教學的探討[J].廣東化工,2007,34(5):105~106.
[3]王允威,高朝陽.化工專業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關系探討[J].新西部,2009(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