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神病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重癥精神患者;長期藥物;治療;耐藥性
重癥精神病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重度自閉癥、重度焦慮癥、重度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這類型的疾病治療比較困難,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服用治療藥物。而長時間的服用藥物往往會產生耐藥性,對治療效果和患者的身體健康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掌握重癥精神患者長期藥物治療的耐藥性以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就顯得非常重要[1]。本文選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重度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重度精神病患者,本組患者中有85例為男性,65例為女性,年齡為19~76歲,平均年齡(44.56±3.11)歲,病程為5個月~19年,平均病程7.1年。
1.2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所選150例重癥精神病患者進行藥物耐藥性調查,調查方式為:由患者的家屬輔助填寫表格或者選擇患者神志清楚的狀態下自行填寫。調查問卷由本院自行設定,共設計5個題目,每個題目1分,總分為5分,設計的題目問題為:服藥的劑量有無在我院處方的基礎上加大、除了服用我院的處方藥物以外是否存在服用其他藥物的情況、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存在自行增加服藥次數的情況、在嚴格按照處方用藥要求的過程中是否出現精神疾病癥狀難以控制的情況、在本次調查期間是否按照醫囑到院復查并在醫師的指導下加大服藥劑量。患者回答"是"則為1分,如果回答"否"則不進行計分,最后統計分數。
1.3數據處理 將本次統計調查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P
2 結果
本組患者使用的藥物主要包括抗抑郁藥物、心境穩定藥物和精神病藥物,3種藥物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3種藥物應用情況見表1。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在發病之后持續服用相應的藥物。用藥時間為2年。用治療過程中,有15例患者在我院處方用藥基礎上自行加大用藥次數和用藥數量,有14例患者在嚴格按照處方用藥要求的過程中出現精神疾病癥狀難以控制的情況。計算分值顯示,有3例患者得分為5分,占總數的2.0%;有10例患者得分為4分,占總數的6.67%,有11例患者得分為3分,占總數的7.33%,有20例患者得分為2分,占總數的13.33%,體育9例患者得分為1分,占總數的6%。
3 討論
重癥精神病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由于人們的生活壓力、疾病等因素引起。對于重癥精神病的治療,目前主要是依靠藥物治療,并需要長期服用藥物[2]。而服藥時間過長又容易產生耐藥性,使藥物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臨床診治過程中,對藥物的調整一直是個難題[3]。研究發現,在15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的藥物濃度在有效范圍內未得到控制,有22例患者需要在有效范圍的基礎上加大濃度才能控制癥狀,28例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有3例藥物濃度在超過標準范圍后癥狀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見,本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現了耐藥性。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醫生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耐藥性宣傳,為患者講解規范用藥的重要性和自行加減用藥量或者增加用藥次數的危害,并根據患者的各項情況合理調整用藥,逐漸的減少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保證患者的健康。
參考文獻:
[1]陸雪娟,趙姣文,徐艷華,等.上海市嘉定區貧困精神患者藥物治療情況調查報告[J].上海精神醫學,2006,06:342-343.
小學生學習困難及其行為問題與父母素質關系的分析 張榮蓮,王茂樺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述情障礙研究 劉曉鵬,林莉,田剛,王東,刁俊榮,魏秀芹,王懷霞,范玉霞
Klinefelter綜合征1例報告 孔永彪,孫洪強
250名高中生自我和諧量表測查分析 刁俊榮,范玉霞,王玉紅,劉曉鵬,楊瑩
抗精神病藥物合并音樂康復療法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 賀方仁,馬龍,孟憲偉
中小學教師神經衰弱調查研究 李建輝,胡夫東,李淑敏,孫慧娟
曲唑酮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 周剛,邵榮,韓伯軍,盛蕾
舒血寧合并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36例臨床分析 王勝利,王啟軍
100例癲癇病人的剝奪睡眠誘發腦電圖分析 宗文斌,張桂娟,張志成
自殺死亡482例資料分析 祝英祿,張玲,祝強
血管性癡呆106例臨床分析 周增杰,曾存芝
認知行為療法在心理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癥對照分析) 龍瑞芳,李連啟
老年性譫妄病人的護理(附36例護理資料分析) 盧世臣,張曉艷
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心理溝通的技巧 徐清芝
凱爾丁對美沙酮脫毒治療后海洛因癮者的繼續治療 羅學東,何純正
精神分裂癥與性有關的精神癥狀 張小聆,溫達民,姚在瑞
利培酮治療抽動障礙15例療效觀察 譚常贊,胡衡麗
氯氮平所致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孫振曉,于相芬
重癥情感障礙的遺傳學研究 汪廣劍,仲愛芳
精神分裂癥伴低血鎂1例 張泉水,夏莉,羅小年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科室核算質量 張超敬,于建新
舍曲林(左洛復)治療8例強迫癥觀察 金衛東
以精神異常為首發癥狀的胰腺癌1例 張燕
帕羅西汀與阿米替林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 孫振曉,于相芬
損害多系統的肝豆狀核變性1例 林永,夏傳紅
氟西汀與多塞平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 孫樹花,史青,張陸云
氟西汀與多塞平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 徐文英,刁琨圃
甲基苯丙胺致精神障礙1例報告 劉銘濤,趙汝銘
曲唑酮與阿米替林治療焦慮性神經癥的對照研究 李箕君,袁勇貴
曲唑酮與阿米替林治療焦慮性神經癥的對照研究 鄭占杰,王騫,王立濤,田博
大黃蘇打片治療藥源性便秘30例 孫守憲,馬洪濤,林中
Tourette綜合征患者的智力水平研究 陳景清,李功迎
苯丙胺類興奮劑濫用情況調查 唐衛東,陳良義,李培芬,賈偉
嗅觀念--牽連綜合征2例分析 張勤鋒
顱腦外傷患者的抑郁癥狀及相關因素研究 侯瑞華,陳騰,唐茂芹,高軍,高松,李傳奇
石杉堿甲膠囊治療增齡相關記憶減退癥(良性記憶障礙)雙盲對照研究 柴新生,盛建華
維思通治療兒童孤獨癥顯效1例報告 陳德昌
防風通圣散治療精神分裂癥104例臨床研究 趙建桐,周長來,周華琳,王繼欒,侯明進,胡佰文,程子翠,李秀紅
性受虐癖1例報告 孫振曉,于相芬
利培酮與氯丙嗪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 馮春霞,黃世勛,楊洪志,陳九義,劉和祥
萬拉法新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的對照研究 張增
季節性發作抑郁癥臨床特征的對照研究 陳景清
以精神障礙為首發癥狀的嗜鉻細胞瘤1例 翟秀芝,張吉柱,董蘭
Alzheimer病患者精神科門診現狀調查 盛建華,高之旭
卡馬西平致剝脫性皮炎1例報告 鄒海寧
晚發性和早發性抑郁癥的臨床比較研究 左津淮,尋知元,王茂樺
丙戊酸鎂致脫發1例 孫振曉,于相芬
男性青少年犯的人格特征差異研究 原秋華,紀術茂,房明
初中生違紀行為的相關因素研究 曹秉玉,翟靜,劉金同,郭傳琴,呂曉敏,陳修哲
大學生性心理與調查分析 宋玉東,趙聯和
被拐婦女心理狀況調查 林崇光,黃文武,陳素琳,蘇尚益
氟奮乃靜致單肢水腫1例 張吉柱,翟秀芝,董蘭
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臨床觀察 倪峻華,歐陽筠淋
情感性精神障礙231例復發因素分析 戴福強,陸萬美,朱文波
精神疾病患者中性粒細胞核突變化觀察 魏琦
萊蕪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劉太浩,孫守憲,陳延華
癲癇性精神障礙90例臨床分析 劉惠敏,張玉海,王文安
腦卒中后抑郁癥狀的對照研究 李玉蘭,張李娜,李猷河,李蘭英
100例精神疾病患者CCMD-2-R與ICD-10診斷符合率對比分析 石善江
氯丙咪嗪合并暴露療法與單用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的對照研究 劉紹梅,肖培賢
鹽酸曲唑酮對高血壓病患者的輔助降壓療效觀察 楊瑞豐,張戈,朱榆紅
維思通所致靜坐不能的研究 朱少毅,蟻麗芬
痊愈精神分裂癥病人服藥依從性及相關因素的對照分析 郝維德,黃穎,張淑芹,劉兆璽,侯慶香
利培酮、氯氮平對分裂樣精神病的療效對照觀察 張玉勝,安慶華,高勇
氯氮平合并舒必利高、低劑量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觀察 韓攸村,石壽森,許榮九,尚鳳枝
哈力多、氟癸酯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臨床對照研究 龐道記,孫良民,張哲福
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服藥不依從因素分析 薛令合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體會 丁秀珍
654-2醇液、復方補骨脂酊治療肌注性皮下硬結療效分析 杜桂麗,李宜翠,郝鳳華
快速循環型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進展 袁勇貴
循證醫學在精神科的應用 唐濟生
新型抗精神病藥-奎的平 張秀平,姜有京
性別、負性情緒對醫學生自殺態度的影響 袁勇貴,孫厚純
兒童家庭健康知識及心理衛生狀況調查 王燕妮,張玉英
158例抑郁癥患者共患焦慮障礙的臨床分析 熊鵬,王繼才,張吉營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性搖頭1例報道 孫菊水
阿爾采默病和血管性癡呆死亡病例病程分析 王軍,奚巍
氟西汀致抽搐發作1例報告 王東,朱孔美,刁俊榮
氯氮平致癲癇發作的臨床分析 何伋,何任,欒清明,謝傳革
可樂定治療杜冷丁依賴18例臨床分析 潘文,米國琳,朱樂信
男性同性戀群體45例分析 石濤,荊小莉,王潤平,王新瑞
15年間住院病人一般情況及診斷變遷調查 姚建軍,袁國楨,周德祥
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療精神病性抑郁癥的臨床觀察 李守春,盧振勝,李艷,韓崇明
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刑事案例司法鑒定分析 徐厚才,羅明,衡克禮,李沛亨
旅途性精神病2O例臨床分析 牟宗平,楊霞,王松梅
納洛酮在急性氯氮平中毒的臨床應用 羅加國,江秀云
奧氮平合并碳酸鋰治療躁狂癥1例報告 李寧,金衛東
疑病癥并發肝癌1例報告 張建華,楊學玲,程玉梅
首次住院精神疾病患兒父母的心態變化及健康教育 孫麗麗,劉虹
精神科護理糾紛的原因及對策 張兆秀,孫希潤
1985年3月11日,隴海、蘭新線上,一位男性旅客在擁擠的列車上突然掏出隨身攜帶的牛角狀尖刀,聲稱“先下手為強”,連續將身邊的6名旅客殺傷……
飛馳的客車上,一名2歲幼兒正偎依在母親的懷抱里玩耍一把水果刀,不料,旁邊一位壯漢倏地立起,將該幼兒從母親懷中奪出,砸碎車窗玻璃,將幼兒摜出窗外……
據蘭州鐵路公安局反映:僅1989年3月24日這一天,運行于蘭州至烏魯木齊線上的234次客車,就發生類似事件9人次,造成跳車2人,傷11人。另據調查:每年春、夏季客運高峰期間,這類突發事件尤為頻繁突出,有時一個車班竟發生20余起。奇怪的是,“兇手”均否認事前就有傷人企圖,使“犯罪動機”成為空白。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些惡性事件的突發呢?
1989年,某鐵路公安局對該局1983~1989年共6年中類似的典型案例進行系統分析和精神病學鑒定后,指出:造成這類自傷或傷人惡性突發事件的真正兇手,是長距離超員旅行導致的“急性精神障礙”。同年,來自烏魯木齊的一份調查報告也證實了“鐵路長途旅行發生急性精神障礙者屢見不鮮”。報告說:1989年第一季度,烏魯木齊鐵路客運段運送旅客共139.26萬人次,較1988年同期上升43.2%,列車超員情況前所未有,車廂內擁擠不堪,有時廁所里竟擠下7~8人。全段由烏市至北京、成都、鄭州、西安等地全部7對列車上,共發現急性精神障礙病人277例,發病年齡18~40歲,30歲以下者206人,占74%,男性269人,占97.1%。277例病人中,跳車37人,其中6人死亡,余均不同程度受傷;因精神障礙于列車上誤傷旅客、乘務員16人。患者中95%以上為盲目外流的內地省區農民。
列車嚴重超員運行是發生急性精神障礙的重要原因。曠日持久的擁擠不堪,給列車的服務、治安工作帶來一系列困難,從而導致旅客缺水、缺飯、缺睡,無法大小便,加之顧及行李物品和難以避免的磕碰、口角以及高溫、污染的影響,精神高度緊張,如若再暈車、生病,就極易產生急性應激反應而導致無法自控的惡果。有關人士在探討鐵路長途旅客精神障礙的相關因素時指出:睡眠剝奪與嚴重失水是兩個主要因素。一個人若每次睡眠時間未超過兩小時,完不成每天有效睡眠周期次數,3日后記憶力、計算力、思考力便會明顯下降,易激怒,進一步可出現幻覺與錯覺等精神障礙。精神病學鑒定顯示,許多患者均是因超員、無座、無法休息而形成睡眠剝奪持續3天以上者,最長的達7天。有一位患者事后回憶說:我上車以后連續幾天幾夜人挨著人,又熱又渴又餓又困,實在受不了,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跳下車去了。另一位患者在清醒后回憶說:我當時很緊張,在與別人口角時,突然覺得他要動手打我,甚至看見他拔出刀子,于是,我覺得我該先下手才能免于一死,行為就不能自控了……在事態平息后的鑒定期間,這些患者均有強烈的睡眠意識及睡眠時間的延長,有的患者甚至連續昏睡20~40小時不醒。而待充分睡眠后,精神障礙明顯緩解。同樣,一個人若失水達到6%以上,便會導致思維能力顯著降低而出現幻覺、譫語、躁狂等精神癥狀。那位扔幼兒于窗外的患者,事發前曾因嚴重失水而導致幻聽幻視,妄想幼兒會拿水果刀將自己殺害,遂無法克制沖動而將幼兒連人帶刀扔出窗外。事后,經給予足夠的水補償,精神狀態恢復正常。
長途旅行急性精神障礙的危害是極嚴重的。每當發生跳車等事故,列車均要緊急停車處理,若致死人命,停車處理時間更長,不僅延誤正常運營時間、打亂鐵路運營秩序,還會給國家和群眾造成難以估價的損失。可見,避免急性精神障礙的發作已成為長途旅行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內容提要: 量刑調查報告在西方國家有160多年的歷史,我國開始于1989年,現在,已經有10多個地方法院實施這一制度。其理論基礎是刑罰個別化理論、教育刑理論和罪犯人權理論。在我國實施這一制度的前提是量刑程序與定罪程序分離,調查對象應當適用于可能判處所有刑罰的、所有未成年和成年被告人。調查的主體來看,應當由社區矯正機構進行量刑調查。調查的內容來看,應當包括個人情況、犯罪情節、犯罪前后表現、行為人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環境、社區環境、幫教條件等8個方面。為了法官無須解讀冗長的文字就可以直接獲得所需的信息,調查報告應當簡短化和表格化,形成“量刑調查表”。
媒體曾報道,2007年4月19日,豐臺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故意傷害案。與以往不同的是,被告人住地的司法所所長來到法庭,坐到公訴人邊上宣讀了一份“社會調查報告”,證明了被告人的一貫表現。“據了解,在刑事案件當中以“社會調查報告”的形式證實被告人的平時情況,并作為法官量刑參考依據,在本市尚屬首次。”①事實上,這并不“首次”,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借鑒域外經驗,進行了審前調查制度(有的地方稱“人格調查”或“品行調查”)的探索和嘗試。
所謂“社會調查報告”、“量刑引入社會評價”、“人格調查制度”,其標準的名稱是“量刑前調查報告”制度(pre-sentence investigations report,英文縮寫為“psi”),為簡便起見,我們通常也可以稱其為“量刑調查”。如今天美國的量刑前調查報告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犯罪人情況報告”,一部分為“犯罪行為情況報告”,其信息來自于被告人本人、被告人的家庭成員、被害人、其他與被告人經歷有關的重要的個人。兩個報告的具體內容包括:以前的犯罪和少年違法情況、犯罪行為的描述、被告人職業和工作歷史,被告人的從軍經歷、經濟狀況、社區居住期限、教育背景、和其他相關資料,吸毒史、濫用藥物史、心理和精神病史,被害人是否對其有傷害、被害人陳述一、被告人本人陳述、可能適用的量刑指南條款、被告人是否能夠適應社區生活,量刑建議。②以上兩部分情況,都將作為量刑時的參考。
量刑調查制度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基礎。
一、量刑調查制度的理論基礎
正如評論者指出,“法律講究的是以事實為依據,丁就是丁,卯就是卯,犯多大事就該承擔多大的責任。”③那為什么在西方國家會產生一種包括了很多與犯罪事實無關的因素的“量刑前調查報告”作為量刑的依據之一呢?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刑罰個別化理論
在資產階級思想啟蒙時期,作為刑事古典學派最具生命力和代表性的原則:罪刑相適應,在報應刑理念的支持下,要求刑罰應當與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大小相適應,要求有罪必罰,無罪不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而此處的罪,是指犯罪行為。報應刑建立在每個人的犯罪都是因為自己的自由選擇的前提下,認為犯罪是道德惡劣的表現;犯罪人個人應當承擔責任;應當承擔與自己行為相當的責任。這就是所謂刑事古典學派在犯罪行為哲學哲學觀念上的自由意志論、犯罪原因觀念上的道德原因論、犯罪概念觀上的行為論、刑罰責任上的個人責任論、刑罰根據和目的上的報應論。
但是,這一觀念的問題是,只認識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因為每個人的犯罪都有社會的原因;個人不是完全有選擇自由的;犯罪也不一定是道德惡劣的表現,社會也應當承擔責任;犯罪概念只考慮行為而不考慮行為人的情況是不妥當的;刑罰的根據除了報應,還應當考慮預防。于是,19世紀中后期,刑事古典學派日漸衰落,刑事社會學派在批判古典學派之基礎上逐漸壯大起來。“應受處罰的是罪犯,而不是犯罪。”“矯正可以矯正的罪犯,不能矯正的罪犯不使為害。”④隨著李斯特這一著名的口號的提出,出現了刑事社會學派關于犯罪和刑罰的新觀念:犯罪行為哲學哲學觀念上的社會決定論(意志不自由)、犯罪原因觀念上社會原因論(而不是道德原因)、犯罪概念觀上的行為人論(而不是行為論)、刑罰責任上的社會原因論(而不是個人責任)、刑罰根據和目的上的預防論(而不是報應論)。
進入20世紀,無論是古典學派還是實證學派都意識到各自的理論不能很好的遏制犯罪、預防犯罪,所以都取對方之長。因此,現代各國在刑事政策上表現為一般預防與個別預防并重,報應主義與功利(預防)主義兼有,客觀行為與主觀惡性統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結合。在此基礎上體現刑罰的一般預防與個別預防。其中,刑罰的個別預防要求刑罰的個別化,要求刑罰應當與罪犯的個人情況相一致。
行為的社會原因決定論認為:“犯罪并非意志力的驅使,而是個人長期或暫時處于自然環境、道德條件下,內部、外部的因果鏈條使他們傾向于犯罪”,“任何足以使人類社會不誠實、不完全滿意的社會條件,都是引起犯罪的社會因素”,因此,社會和其他非個人意志因素對犯罪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根據各種人格的罪犯,則需要實施不同的處遇方案”。⑤
1898年法國學者雷蒙?薩雷伊在他的《刑罰個別化》一書中正式提出刑罰個別化理論。薩雷伊對刑罰個別化作了如下表述:刑罰個別化包括法律上的個別化、裁判上的個別化和行政上的個別化。所謂法律上的個別化是指法律預先著重以行為作為標準,細分其構成要件,規定其構成要件,規定加重或減輕情節等。所謂裁判上的個別化是指法官根據犯罪分子的主觀情況適用不同的制裁方式。所謂行政上的個別化指刑罰執行機關根據罪犯具體情況執行刑罰。刑罰個別化思想為近代實證學派所倡導,經過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明確了以下兩個觀點:第一,適用刑罰應當以犯罪的個別預防為出發點;第二,刑罰個別化是根據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決定刑罰的適用。⑥
在我國,雖然在立法上沒有明確規定刑罰個別化原則,但立法體現了刑罰個別化的精神。例如,我國刑法第5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這里所說的“刑事責任”,就包括了行為人的個人情況的內容。我國刑法第61條規定:“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在這里,“情節”與“犯罪事實”是并列的,且“情節”前并沒有犯罪二字的限定,“情節”包含著反映行為人人身危險性大小的有關內容,如作案動機、一貫表現、悔罪態度等。因此,立法精神體現了刑罰個別化的意蘊。
刑罰個別化要求對于不同的犯罪人,因其個人情況不同適用不同的刑罰,要實現立法上的制刑個別化、量刑個別化和行刑個別化,所以要對可能判處刑罰人進行量刑調查,以確定適當的刑罰。
(二)教育刑理論
刑事近代學派的犯罪與刑罰理念同樣包括了教育刑理論。
意大利憲法第27條第3款規定:刑罰不能有與人道相悖的處遇,必須以對被判刑人的再教育為目的。“教育為主”的處遇理念,自然引申出審前調查制度的必要性。因為教育的有效性要求“因人施教”,在每一個具體的犯罪案件中,行為人的人格特征、所處環境、平時表現、致罪原因等各有不同,只有通過細致而周密的調查,查明上述各種因素,才能幫助法官選擇最具有針對性的處遇措施,進而使矯正機構實施有效的教育和矯正活動。
自19世紀末的刑事近代學派提出教育刑理論后,便形成了20世紀50年代在歐美轟轟烈烈展開的重返社會或再社會化思潮。罪犯再社會化的思想,以使犯罪人順利地重返社會為刑事政策的基本理念。對于犯罪未成年人而言,強調再社會化理念尤為重要。未成年人之所以涉足犯罪,就是因為基本社會化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通過審前調查活動,弄清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實施有效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才能幫助其順利完成社會化進程,成長為健全而負責任的社會成員,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及人類的可持續性發展。
但是,再社會化原則即指刑罰權的界限與行使,應以犯人再社會化的需要為依據,刑罰的宣告與執行應能作為犯人再社會化的手段。因此,唯有符合再社會化原則的刑罰,才是有意義而必要的刑罰,一切足以阻撓犯人再社會化之目的的構想的刑罰,應盡量避免。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刑法典或監獄法典中,明文規定了罪犯再社會化的原則。
罪犯再社會化是人的社會化的一種特殊形式。人的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相互作用中,將社會所期望的價值觀、行為規范內化,獲得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社會、認識社會,從而達到改造社會,不斷完善自己人格之目的的過程。罪犯再社會化這一命題是在教育刑理論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行刑社會化要求針對不同人格和自身情況的犯罪人適用不同的刑罰和行刑方式,需要進行社會調查,以確定其需要獲得何種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人格完善。
(三)罪犯人權理論
聯合國《囚犯待遇基本原則》第5條規定:“除了監禁顯然所需的那些限制以外,所有囚犯應保有《世界人權宣言》和——如果有關國家為締約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其《任擇議定書》所規定的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其他公約所規定的其他權利。”人權事務委員會要求成員國在他們的報告中提供他們執行聯合國罪犯待遇標準的情況,參照聯合國制定和通過的一系列有關監獄管理和罪犯待遇方面的標準和規則,例如1955年在第一屆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上通過的《聯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囚犯待遇基本原則》、《執法人員行為守則》、《保護所有遭受任何形式拘留或監禁的人的原則》、《關于醫務人員特別是醫生在保護被監禁和拘留的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懲罰方面的任務的醫療道德原則》等。
刑罰人道化思想體現在刑罰執行過程中,是指要把罪犯當做人看待,充分尊重其人格尊嚴,不體罰虐待罪犯,實行文明管理,保證其享有各項法定權利,切實關心日常生活并給予相應的物質保障。當代西方監獄學理論強調犯人的法律地位,認為應將犯人視為具有權利義務和責任的人,應保障犯人生活、學習條件和探視權、申訴權以及信仰自由的權利等。
實現這些權利要根據罪犯的不同情況對罪犯作不同的權利保障,而這也需要以量刑調查為基礎。所以,在美國,量刑調查是被告人應當知道的重要權利。關于量刑前調查報告的介紹,出現在有些社會組織網站“知道你的權利”(know your rights)的欄目中。可見,量刑調查制度,對于選擇適當的刑罰以使罪犯在行刑過程中的基本人權得到保障,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量刑調查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量刑調查報告并非中國法官的創造,而是在西方國家早已有之。
早期“量刑前調查報告”的雛形起源于美國的1820年代,最初目的是為法院提供被告人個人的歷史和犯罪行為的信息以便于提高量刑的個別化。現代量刑報告制度開始于1840年代,它首先由波斯頓鞋匠約翰?奧古斯圖(john augustus,1841-1859)提出。奧古斯圖生于1785年,1859年7月21日于波斯頓去世,是一個著名的慈善家。他將他一生的智慧和勞動奉獻給了窮人和犯罪人。1840年代,他的是風行美國的戒酒運動的參加者。作為華盛頓戒酒總會的成員,他曾經致力于使男人戒酒,在他的家鄉波斯頓,他的主要的工作則是到法院要求暫停或者延遲給予刑罰,他說服法庭和警察局允許他支付罰金和提供友善的監管。在1841-1858年的20多年中,他不斷地來往于警察局和法院,保釋了近2000名犯罪人。⑦
他相信:“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改造和阻止犯罪,而不是惡意復仇和報應”,他常出現在法庭的量刑聽證程序中。他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確定哪些人是可以假釋的,為法官提供祥細的被告人“個人行為報告”。⑧今天,奧古斯圖被稱為“現代緩刑之父”,也被認為是現代刑罰個別化措施中假釋制度、量刑前調查報告制度、量刑建議制度、社區矯正制度的創始人。
奧古斯圖的努力導致了麻省于1878年頒布了美國第一部緩刑法,該法授權波斯頓市長指定警察作為緩刑監督官,當然這在1894年的紐約州法院和1916年的最高法院都曾經受到挑戰,兩個法院都認為法律并沒有授權法院延緩量刑。但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擋,到1925年美國聯邦緩刑法出臺之日,美國大多數州已經頒布了緩刑法,而與之相配套的量刑建議、量刑調查、社區矯正制度,也已經在美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體系。
這些制度中的前提性制度是量刑前調查報告制度,因為對被告人的信息是運行其他量刑措施的前提。到1930年代,當年的緩刑監督警察的任務發生了變化,他們的調查任務不再僅僅為了調查是否應當處緩刑,而且要為整個量刑提供“量刑前調查報告”(pre-sentence investigations,英文縮寫為“psi”)。經過多次改革,到1980年代,量刑報告在美國已經成了量刑的標準形式,有固定的表格。⑨
在美國紐約南區的一份量刑調查報告表格中,對量刑調查的具體內容作了祥細的要求⑩。根據這一表格,一個量刑調查表必須具備以下內容:a.犯罪行為:描述行為與法律規定中典型案件的差異。b.對被害人的影響:如果被害人是確定的,緩刑監督官舍以給機會讓被害人說明犯罪對其影響。c.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如果是共同犯罪,必須描述每一個其他共同犯罪人在案件中的作用從而確立本案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位。d.被告人對司法判決的妨礙:如果被告人曾經企圖影響政府的調查,或者有其他妨害司法公正行為,緩刑監督官將建議對該被告人課以更重的刑罰。e.認罪后的刑罰調整:因為認罪給國家的調查和審判節約了時間,作為一種獎勵,國家可以對其減輕處罰。 f.犯罪檔次計算:根據犯罪的嚴重程度,以《美國量刑指南》為依據,確定犯罪應當適用的量刑檔次。g.犯罪歷史:即在過去是否犯罪,過去犯罪對量刑的影響,根據美國聯邦量刑指南第四章解釋。h.犯罪人性格:這部分要求描述犯罪人的家庭情況和在社區的社會關系。i.藥物濫用:即在犯罪前有無藥物濫用的歷史及其具體情況,這個內容對量刑影響很大,美國國會曾經制授權聯邦監獄局,對于在聯邦監獄局接受過500小時戒毒治療的罪犯,可以減刑一年。j.身體狀況:包括罪犯是否有病、身體是否健康、醫療條件如何等。k.教育與技能訓練:緩刑監督官將與罪犯過去的教師談話,調查其是獲得某種文憑,緩刑監督官還將對其實際文化水平進行檢驗,不能證明受過高教育的人將接受一馬當先40個小時的培訓而且在監獄勞動中的報酬也相應減低。l.從業記錄:了解其職業和工作習慣,這對刑期的決定影響較小,但是其經歷中顯示其是否是一個敬業的公民,將會對量刑法官的印象產生影響。m.經濟狀況:即罪犯的債權債務情況,大多數犯罪將會導致罰金處罰,所有有罪的人都涉及到犯罪評估費和關押費,量刑法官了解這些情況以確定是處以一定的罰金還是一定期限的監禁。n.量刑選擇:根據情況,能否適用小時拘禁、社區矯正或者監獄關押。
英國緩刑制度與美國緩刑制度的形成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一般認為,英國的緩刑始于1876年,一名叫德赫福德的印刷工人向英格蘭禁酒協會教堂的主席埃利森建議,將該協會的活動擴大到警察法庭,向因酒精致罪的犯罪人提供幫助。這個建議很快被采納,警察法庭開始任命牧師監護因酒精致罪的緩刑犯,向他們提供幫助,并以慈善之心拯救他們的靈魂,從而使緩刑具有了社區矯正的意義。英國《2003年刑事司法法》規定:“法庭在判處監禁刑、社區刑時必須獲得判刑前報告,法庭有責任獲得并考慮判刑前報告,如果法庭認為沒有必要,也可以在沒有報告的情況下量刑。”在英美國家創設這一制度后,德、法、日等大陸法系國家也設立了這一制度。11
日本1948年《少年法》第9條規定:家庭法院調查少年事件時,“務須就少年、保護人或關系人之現狀、經歷、素質、環境等,運用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及其他專門知識,努力為之。”
2005年1月18日,作為韓國總統咨詢機構的“司法制度改革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為“司推委”)成立。司推委是一個為期兩年的臨時性機構。其2005年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法學院制度的引進與否和刑事司法改革的領域。一年來,司推委經8次委員會會議形成了諸多決議,其中與刑事訴訟相關的內容最終形成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目前正在國會審議中。法務部檢察方面主張使用現有的保護觀察官。而法院方面則認為,量刑是法院的固有業務,量刑調查官為法官的輔助者,因此量刑調查官應隸屬法院。司推委最終選擇了折中的方案,即量刑調查官原則上屬于法院,但在偵查程序中,保護觀察官可以進行量刑調查。12
在我國香港地區,為了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最適合他本人的矯正措施,法律要求法官在判決時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犯罪人的個性、體能、精神狀態等情況。在開庭之前,一般由社會福利署的工作人員先對違法青少年的有關個人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犯罪成因、身心發育狀況、情感類型、興趣愛好、成長環境、學業情況等,并起草調查報告向法庭提供。另外,香港還建立了青少年罪犯評估專案小組,該小組由懲教署及社會福利署的專業人員所組成,專責就年齡介乎14至不足25歲的男性罪犯及14至不足21歲的女性罪犯的個案,向裁判官或法官提供關于判刑的綜合專業意見。專案小組成員通過研究法庭轉介的個案,在其后遞交法庭的報告中,推薦最適合的自新計劃供法庭參考,以協助對定罪的青少年罪犯作出判刑。13
在我國臺灣地區,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的規定,在少年法院專設少年調查官,其主要職責是調查、搜集關于少年保護事件之資料。少年法院在接受移送、請求或報告少年事件后,應先由少年調查官調查該少年與事件有關之行為、其人之品格、經歷、身心狀況、家庭情形、社會環境、教育程度以及其它必要之事項,提出報告,并附具建議。少年法院依少年調查官調查之結果,參酌事件之性質與少年之身心、環境狀態,作出最合適的處分措施。14
1955年8月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第一屆防止犯罪及罪犯處遇會議上,各國代表及專家均認為:“實行個別處遇,應從人格之調查分類著手,必先根據精密的調查,由是進而決定個別處遇之方法,始便于分類收容。”這是規定量刑調查的第一個國際文件。
三、我國量刑調查制度的立法化設想
盡管量刑調查制度在我國尚未實現立法化,但有關的司法解釋涉及一些這方面的內容。如2001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21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分別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調查,并制作書面材料提交合議庭,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就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進行調查。”這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次用司法解釋這樣的規范法律文件的形式確立量刑調查制度。
我國在1989年蘇州市平江區的“少年刑事案社會調查制度”15以后,后來實行這一制度的有:青島市法院系統的“人格調查制度”16、合肥市中院的“量刑前人格調查制度”17、北京門頭溝法院的“社會評價報告”制度18、連云港市連云區法院“刑事案件審前調查制度”19、北京市豐臺區法院的社會調查報告”20
根據以上各地的實踐,我們可以列下表加以比較: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我國的量刑調查制度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從名稱來看,很不規范,表述不一。第二,從調查的適用對象來看,除了豐臺區法院以外,其他地方都只適用于未成年人。第三,從可能判處的刑罰來看,大多數法院沒有要求只針對輕刑,只有蘇州市平江區法院要求只對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具有管制、緩刑的被告人適用量刑調查。其目的很明顯,是為了“由社區矯正機構根據對未成年被告人的綜合調查情況及再犯可能性大小,提出是否對其判處非監禁刑罰進入社區矯正的建議。”21第四,調查的主體來看,有社區矯正機構指定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工作機構、被告人住地的司法所,各地沒有統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量刑調查。第五,調查的內容來看。家庭背景、個性特點、案件情況、自我認識這四個方面都是調查對象。但只有一個地區要求考慮“社區評價”(北京門頭溝法院),只有一個地我法院要求考慮“幫教條件”(蘇州市平江區法院),都沒有考慮酒精史、藥物史(吸毒史)和心理診斷。而以上所有內容,恰恰都是量刑中要考慮的因素。
在我國實行的、有著各種名稱的“量刑前調查報告”是既符合現代刑法理念,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判決前調查報告,對于法官決定是否適用緩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這一制度,急需上升到立法高度進行規范化。
(一)量刑調查制度的前提
在我國,量刑與定罪程序是沒有分開的。從我國現行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一審程序”的第一節“公訴案件”中,我們找不到一個“量刑”的字眼。在權威的教科書對法庭審判的闡釋中,也極少單獨提及量刑。實際情況正是這樣,我國的刑事訴訟在程序上對定罪和量刑根本就沒有作什么劃分。其主要表現是:
首先,對證據的審查在形式上并不明確的區分哪些是定罪的證據哪些是量刑的證據。其次,在合議庭評議和隨后的宣判中,定罪和量刑也是被捆綁在一起的;而且合議庭評議是處在外人不知的秘密狀態下的,即使先前法庭質證和辯論中即使存在過受關注的量刑問題,也很難知曉它們對量刑的影響力。關于英美法國家為什么要將量刑與定罪程序分開,我沒有看到有相關的國內文獻進行論證,英文文獻對此也未見論述:因為定罪與量刑完成不同的任務,牽涉到不同的人的參與,所以被認為自然而然的。
在這樣一個程序中,牽涉到大量的被告人品格的信息。而這些品格事實是在定罪即判斷被告人犯罪事實是否成立時所禁止的。例如有關被告人平時自私、愛占便宜的品格證據,不應作為被告人犯盜竊罪的根據。22
在英美法中,可采性是指是否被允許在開庭或者審判中作為證據進入的性質或者狀態,指證據能否在事實的審理者面前暴露或者出現。也就是說可采性是指一項證據是否具有在法庭上提出并讓認定事實的法官知道的資格。如果一項證據根據證據法規定不具有可采性,則不能在法庭上提出,不能被事實的審理者看見和聽見,如果被事實審理者看見或者聽見,則相當于該證據具有了可采性。事實的審理者不僅僅指陪審團,也指庭審中的法官。因此,證據可采性規則產生的原因和陪審團有關,但是并不僅僅適用于陪審團審判,美國聯邦證據規則、各州證據法典適用于一切在法院進行的訴訟。
由于量刑調查報告中涉及的內容有很多是與犯罪無關的,但是又影響量刑的,而這些量刑情節如被告人的品格和習慣,容易在事實問題的判斷上造成事實認定者的偏見,所以,將量刑程序從定罪程序中分離出來,是保障法官既不會因為與犯罪無關的事實影響自由心證,又能適當量刑的前提。為此,我們應當將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定罪程序與量刑程序分開。在定罪程序中,確立品格證據制度,不允許品格證據進入定罪程序影響法官心證;在確定之后,進入量刑程序,量刑聽證時,應當提交包括了與犯罪無關的信息的量刑調查報告。
(二)名稱可以確定為“量刑調查”。
我國現有的多種名稱,有的只強調“社會評價”、“社會調查”,但實際上,這是不確切的,因為量刑調查報告雖然包括社會評價,但還要考慮的是家庭情況、性格特征、教育情況等內容,而這些情況不僅包括社會評價,還有一些與社會評價相反的,只有專業調查人士才能理解的情節。如家庭環境和吸毒史,這些是自身道德品質以外的因素,就吸毒而言,如果對此規定為犯罪,很多吸毒者最初是因為被欺騙、引誘甚至于被強廹吸毒,后來無法戒掉毒癮的人的行為作為犯罪處理。在生活中真正自己主動希望吸毒的是少數。所以對于吸毒者,各國法律往往把他作為治療對象而不是犯罪主體。而一旦吸毒后引起犯罪,不僅不是重點打擊的對象,恰恰應當通過治療其毒癮,才能真正防止各種可能由吸毒者從嚴的犯罪。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社會評價卻可能是相反的,認為吸毒者品質很差,應當加重打擊。也有的叫做“人格調查制度”,但是除了考慮本人人格以外,家庭情況、文化水平、職業技能等是否有利于于選擇社區矯正,也是量刑要考慮的因素,“人格調查”只是這個調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所以, “量刑調查報告”這個名稱比較合適,因為這一名稱能夠概括所有需要調查的內容,抽象的叫做“量刑前調查報告”或者“量刑調查報告”,不會出現以偏概全或者遺漏的情況。這也符合國際上的做法,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是叫做,pre-sentence investigations report,即“量刑前調查報告”,英文縮寫為“psi”,但考慮到這個調查報告目的是為量刑,當然是發生在量刑之前,不必加上時間定語,就可以直接叫做“量刑調查報告”。
(三)調查對象應適用于可能判處所有刑罰的被告人
我國各地的量刑調查,除了豐臺區法院以外,其他地方都只適用于未成年人。量刑調查到底適用于什么人,要看調查的目的是什么。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讓犯罪人得到適當改造,重新回歸社會。針對未成年人的量刑調查特別重要,但是,從理論基礎來看,成年人,同樣需要回歸社會,其存在的依據并無不同。因此,要在對未成年人實施量刑調查制度的基礎上,推廣到所以成年被告人。
如前所述,我國有的法院規定,量刑調查只適用于輕刑。其目的很明顯,是為了“由社區矯正機構根據對未成年被告人的綜合調查情況及再犯可能性大小,提出是否對其判處非監禁刑罰進入社區矯正的建議。”23但問題是,量刑調查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慮是否適用社區矯正。刑罰個別化在外延上包含:制刑個別化、量刑個別化和行刑個別化三個方面,而行刑個別化則是其中之一。在行刑方式上,矯正刑的執行,以受刑人的不同特點為根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執行,以適應矯正犯罪人的需要,即實現行刑個別化。如:將成年犯與未成年犯、累犯、慣犯與初犯、偶犯分別行刑,以免其互相感染,對少年犯予以高于成年犯的待遇,并予以特殊的教育、感化等等”24。“矯正刑又對人身危險性不同的受刑人以不同的方式予以教育、感化與矯正,從而實現行刑方式的個別化”25“科學界定分級處遇等級、規范分級處遇設置,完善分級處遇制度,增強分級處遇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26。
以上個別化措施說明,量刑調查報告不光是為是否進行社區改造提供依據,其任務要廣泛得多。另外,量刑調查的除了“提出是否對其判處非監禁刑罰進入社區矯正的建議”外,還要從量刑公正的角度,考慮對被告人刑罰的輕與重,這些因素可能根本就與“如何改造的”問題無關。
因此,量刑調查針對的對象應當是已經被定罪、可能判處任何刑罰人,而不能僅限于可能處輕刑的被告人。
(四)應當由社區矯正機構進行量刑調查
委托社會上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退休老干部、團市委、街道司法所等民間機構擔任社會調查員進行調查,雖然有利于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體現司法民主化理念,但這種由一般公民進行的調查顯然專業性不夠,難以保障調查結論的科學性,也很難保證其公正性。比較而言,社區矯正工作機構進行調查更為合理。
從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做法看,審前調查大都是由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而這一機構一般就是社區刑罰執行機構,因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植根于社區,在調查的開展上有著其他機構不具備的諸多便利。如英美的緩刑官的職責之一就是為法官提供判決前的報告,就對犯罪人適用監禁還是社區方案提出意見。英美國家的緩刑官雖然也是警察的一種,但是并不進行刑事偵查,而我公安機關的警察則是打擊違法犯罪為已任,不能與他們相提并論。
其實,從其具體職能來看,由公安機關進行調查也是不可取的。審前調查主要是一種人格調查、社會調查,同公安機關進行的刑事偵查在性質和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從實踐看,公安機關著力于對案件的偵破和對犯罪事實的認定,因而對行為人人格狀況的考察普遍重視不夠,即便是考察人格狀況,也往往只重視考察那些法定情節,尤其是從重處罰情節,如是否累犯等,而對被告人的成長背景、一貫表現、犯罪原因等很少涉及。盡管有時為了偵破的需要,公安機關也會考察行為人的作案動機,但這種考察仍是淺層次的,并不會系統、深入地考察、分析犯罪的深層次原因。另外,公安機關作為偵查機關,是刑事訴訟中的的控方,由它進行調查,容易出現偏見和不公正。因此,公安機關難以代行審前調查的職責。
在我國目前正在開展的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中,基層司法行政機構是實際上的工作主體,當然,由于立法不健全等原因,當前的社區矯正工作存在執法主體與工作主體相脫節的不正常現象。我們可以以現有的司法行政機構為基礎,構建專門的社區行刑機構。將來可通過立法形式,賦予基層司法行政機構審前調查的職能,由該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調查。
(五)量刑調查報告包括的具體內容
在我國已經有的、不同地區的量刑調查報告中涉及到了家庭背景、個人特點(包括個人經歷、生理、心理特征)、案件情況、自我認識、社區評價、幫教條件6個方面的的某些內容,其實,這些內容都應當是量刑中要考慮的因素,因為以上情況都會影響刑罰的輕重、刑罰個別化的具體措施,也會影響教育的方式,還會影響人道對待罪犯的具體方式,至于幫教條件,則影響社區中能否使某一種刑罰方式變成現實可行問題。所以,以上內容,都應當是量刑調查報告的內容。在美國紐約南區的一份量刑調查報告表格中,其內容實際上也涉及到了上述6個方面27。
參考以上內容,量刑調查的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查清楚犯罪原因,看是否有從寬或者從嚴處罰的理由。這些原因在犯罪學上整體概括為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的原因及在個案中被害人的原因。二是查清楚適合何種處罰進行教育改造的條件,才能達到教育改造和保障人權的雙重目的,而與此相關的條件包括:自身生理、心理特征、工作技能,悔罪表現、家庭環境、社區環境、社會評價和容忍度。以上內容有些既是從寬或者從重處罰時框考慮的理由,也是是否適合某種刑罰的理由,有交叉的地方,是兩者同時要考慮的因素。綜合起來看,應包括以下方面:
1、個人情況。包括具體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生活經歷,以及案發前的身份和社會經濟地位,如是在校學習還是務工、務農,是否有輟學、流浪等情況。
2、犯罪情節。包括犯罪的起因、同被害人的關系、被害人是否有過錯,以及犯罪的目的、動機、手段,等等。
3、犯罪前后表現。包括平時的一貫表現、有無違法犯罪的前科或其他不良行為、犯罪后的認罪、悔罪態度等。
4、性格特征。尤其要注意是否有生理和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吸毒、酗酒、賭博、早戀、網癮、夜不歸宿等不良表現,是否接觸不良的閱讀物、光碟、網站等,是否同具有不良表現的人進行交往,等等。
5、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員的構成,監護人的職業、收入、健康情況,父母的個性與和睦情況,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情況,等等。尤其要注意,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父親或母親去世、父親或母親被判刑入獄以及父母離異等情況;父母是否存在對孩子虐待、體罰或管教不當等情況;父母是否具有賭博、酗酒等不良行為;父母之間是否因感情不和而經常發生吵罵、廝打現象;等等。
6、教育環境。包括學習成績如何,對學習、對老師的態度,是否有退學、逃學等情況,學校管理秩序如何,學校是否重視品行教育、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存在歧視差生、體罰學生等現象,學校周邊環境如何等等。
7、社區環境。包括家庭遷移的情況、所在社區的治安秩序好壞、鄰里是否和睦、社區評價等等。
8、幫教條件。這是一種現實的考慮,由于緩刑的適用還要在具體的地區具有可行性,所以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判決前調查報告的內容要求簡明扼要,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讓法官捕捉到重要的信息,所以,調查報告的簡短化和表格化是它的一個趨向,目前,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通行格式化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不再是敘述性的文字,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標準化的表格,法官無須解讀冗長的文字就可以直接獲得所需的信息。
參考文獻:
①北京法院首將道德表現納入量刑參考,北京晨報,2007-04-20,。
②the pre-sentence investigation and report(psi),h. michael.,/thepresentencereport.htm,2007.
③婁獻忠:“一貫表現”不宜作量刑參考,揚子晚報,2007年04月22日。
④轉引自陳興良:《刑法的啟蒙》,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3頁。
⑤[意]菲利:《實證派犯罪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頁。
⑥轉引自陳興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礎》,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頁。
⑦ john augustus,famousamericans.net/johnaugustus/,2008-6-1.
⑧ origins of probation and parole,law.jrank.org,2007-8-8.
⑨the history of the presentence investigation report,/pubs/psi/psireport.html,2002.
⑩understanding the federal pre sentence investigation report by: michael g santos, /forums/showthread.php?t=271,2001-10-28。
11 李恩慈,論緩刑的矯正制度,載《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5年度)第一卷:刑法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724頁。
12李太薰:韓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動向和展望,法制日報,2006.5.25.
13 李恩慈,論緩刑的矯正制度,載《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5年度)第一卷:刑法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724頁。
14 李恩慈,論緩刑的矯正制度,載《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5年度)第一卷:刑法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724頁。
15袁定波:少年刑事案社會調查制度需完善,2007年04月24日,法制日報。
16青島法院對少年審判施行“人格調查制度” /news/2003-05/22/content_523655.htm2003-05-22,新華網山東頻道。
17黃勇:合肥 人格調查辟出維權新路,中國青年報,2003-11-27。
18北京門頭溝法院對未成年人量刑引入社會評價,news.xinhuanet.com/legal/2005-07/07/content_3185213.htm,2005年07月07日
19連云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全面啟動刑事案件審前調查制度,jgjy.gov.cn,?2007-4-11。
20王 琪:豐臺法院量刑參考案前表現,民主與法制時,2007-4-30。
21袁定波:少年刑事案社會調查制度需完善,2007年04月24日,法制日報。
22黃士元 吳丹紅:品格證據規則研究,《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23 袁定波:少年刑事案社會調查制度需完善,2007年04月24日,法制日報。
24 邱興隆:《刑罰的哲理與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頁。
25 邱興隆:《刑罰的哲理與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頁。
城市擁擠綜合癥
在節假日和上下班的高峰時間,公共汽車里擁擠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在擁擠狀態中,極易引起老年人精神疲勞,導致內臟功能失調。時間一長往往使老年人感到頭暈眼花,渾身酸痛。
防治措施:首先要認識到擁擠對健康的危害性,盡量不去“湊熱鬧”,使自己盡可能錯開乘車高峰。
睡眠障礙綜合癥
這兩年“腦白金”聲名鵲起,“松果體素片”一時成了人們常用語之一,“安定”則一如既往地維持著它的市場份額。對于現代人來說,失眠是個什么滋味,恐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偶爾一兩次的失眠并沒有什么大問題。然而,睡眠障礙卻是現代人面臨的一個特大問題,許多現代病都能引起睡眠上的障礙,然后睡眠障礙又可引起其它病癥。
據衛生部2000年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失眠患者患病率達120―140萬,城市居民中發病率高達:10%―20%。老年人睡眠的質和量較年輕時有了很大的下降,常感到睡后不解乏,精神不振,甚至發生睡眠倒錯現象,晚上不能入睡,到處亂走或做些無目的的事,甚至吵鬧不安,但白天則昏昏欲睡,精神萎靡。睡眠障礙往往造成身體惡性循環,易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高血壓等。
防治措施:保證飲食起居規律,每天睡眠不可少于8小時,睡前2小時不要飲用刺激性食品。如茶、咖啡等。此外,應營造良好的有助于睡眠的環境。
精神抑郁綜合癥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2億人患有抑郁癥,我國初步估計5%左右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法國研究抑郁癥的專家認為,現代人群中大約有1/5的人一生中曾患過此癥。憂郁狀態是老年抑郁癥常見的情緒反應,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沮喪、興趣喪失、精力缺乏、言語及動作減少或易激動,自我評價降低,甚至萌生自殺意念。
防治措施:要改變傳統的錯誤看法,不應把抑郁癥與精神病混為一談,大多數抑郁癥病人經過心理醫師的咨詢、診治,或服用具有疏肝解郁,養心安神的“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等中藥復方,以及“百憂解”等,可以完全康復。
迷戀電視綜合癥
老年人由于生活范圍局限,愛好單一,長期迷戀電視或打麻將,很少活動,長時間地坐臥,使坐骨神經受壓迫造成下肢麻木、腰臀部疼痛、視力下降、痔瘡及便秘等。
防治措施:老年人每天看電視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原則上每隔1小時閉目休息5―10分鐘,并起身活動一下肢體,走動3-5分鐘。尤其應通過游泳、爬山、繪畫、集郵等有益活動,擺脫對麻將及電視的單一迷戀。同時,應注意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的食品。
身體肥胖綜合癥
近幾年來,發福的人越來越多。“啤酒肚”成為成功男士的標志,老年人發胖也成了普遍現象。我國今年公布的醫藥調查報告顯示,每百個老年人中就有18個人超重,肥胖癥病人已呈上升趨勢。1989年上海香山醫院開設肥胖癥治療中心時,一年只醫治幾百名病人。而現在每年該中心要醫治一萬多名門診病人。此外,每年還有60名嚴重超重的病人住院接受減肥療程。肥胖給人們尤其給老年人帶來了精神上、身體上的極度痛苦。肥胖不僅是外表不能讓人滿意,而且因肥胖引起的連鎖疾病也隨時危害著老年人們的健康,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的發病率在老年人群中日益增高。
防治措施:老年人應避開高熱高脂食物,熱愛運動,做體操,打羽毛球,或者清晨與黃昏時慢跑。各種運動對瘦身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方便慢跑,那么每天可以不乘電梯,沿著樓道的階梯拾級而上,爬到6樓、8樓或者10樓,不能太低,也不必太高,每天2-3次。強度夠了,自然就不會發胖了。
慢性疲勞綜合癥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累死了”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一天到晚沒精神,可到哪個醫院都查不出毛病。”這也是一些老年人常抱怨的內容。用更科學的說法,那就是“慢性疲勞綜合癥”。
天 中
想維持健康的生活嗎?最近《時代》雜志專刊介紹了包括番茄等九種現代人最佳的營養食品,深受亞洲民眾喜愛的綠茶也風光上榜;值得注意的是,被西方人視為主食的馬鈴薯、白面包等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建議減少攝取量。
番茄內含的LyCOpene素,能夠大幅減少罹患前列腺癌等癌癥的幾率,在烹煮的過程中,Lycopene素就會自然釋放,生食也很好,是最佳的維生素C來源。
菠菜富含豐富的鐵及維生素B,能有效防治罹患血管方面疾病,并能預防盲眼癥。一杯菠菜汁只有41卡路里,完全沒有熱量,愛美的女士可以安心食用。
堅果堅果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是預防心臟病的最佳配方。不論是花生或杏仁果等,都是好的選擇,食用時務必要適量,千萬不要過度。
花椰菜多項研究指出,花椰菜富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長期食用可減少罹患乳癌、直腸癌及胃癌的幾率。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簡易烹調后使勁地咀嚼。白菜、豆芽也是不錯的選擇。
燕麥每天食用燕麥可以降低膽固醇的攝入,研究還發現,燕麥也可以降低血壓,它所含的豐富纖維會使人很快就有飽腹的感覺,如此一來可以減少其他油膩食品的攝取量,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鮭魚經常食用可以防止血管阻塞,甚至有研究發現,鮭魚含的Omega-3s成分可以保護腦部防止老化,減少罹患老年癡呆等疾病。
大蒜雖然吃了大蒜“口氣”令人退避三舍,但大蒜卻有極佳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不但可以降低膽固醇的攝入,并有清血的效用,殺菌功能也使大蒜備受科學家推薦。
藍莓藍莓擁有極高的抗氧化劑,除了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癌癥,還能增進腦力。
綠茶研究發現,經常飲用綠茶可以預防癌癥。每天飲用綠茶的民眾罹患胃癌、食道癌及肝癌的幾率較低。日本的研究也發現,每天喝10杯綠茶,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老外的健身新主張
潘 楊
挺胸抬頭
美國密蘇里州大學的醫生說:“抬起頭來將會令你外表年輕一些,而且可以減少患病機會。”當你抬頭挺直腰時,胸膛會挺起,肺活量可增加20%到50%,空氣吸入多,身體組織所獲得的氧氣量也就隨之增多。當一個人獲得較多氧氣供應時,身體就不易疲倦。同時,抬頭也會減輕腰骨痛,因為挺胸的姿勢會減少脊椎的弧度。
雨中漫步
在歐美一些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冒著綿綿細雨,到戶外逛街散步,充分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溫馨和快樂。雨落大地可洗滌塵埃,凈化空氣。雨前陽光照射及細雨初降時所產生的大量負氧離子,素有“空氣維生素”之美譽,可營養神經,調整血壓。
適當日曬
美國紐約州精神病學會專家說,陽光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最好的提神方法是在晨曦中做30分鐘的散步或慢跑,因為這可以使身體貯存大量的維生素D,有助于維護骨骼和牙齒的強健。
騎自行車
英國醫學協會的一份調查報告說,騎自行車可使那些患神經官能癥和身體過胖的人變得身0健康。騎自行車能加強心血管的功能,增強耐力,促進新陳代謝,調整人體脂肪分布。
靜坐冥思
美國的研究人員說,如果每天靜坐兩次,能延長壽命,并可改善健康狀況。
1、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
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位于潛山縣城西北側,天柱山腳下。該校為安徽省示范中學(當地最好的中學),面向全省招生。現有高一班 14個、高二班 18個、高三班 19個,在校學生 3000多名。
在校學生中,80%為農村學生,大多來自大別山區,家境貧困的占了相當比例。據校方提交的學生貧困程度調查報告:
2012~2013學年度全校受助總人數 655人,其中高中 180人,高二 226人,高三 49人。其中,一等(特困)生 136人,分別:高一 40人、高二 43人、高三 53人。
調查小組到校后與野寨中學徐校長、林副校長、政教處楊主任(QQ:1115457064)進行了座談。調查小組 @昏鴉向校方介紹了臻緣——傳遞義工團隊的宗旨和相關捐助意向。徐校長也向調查組介紹了學校的背景、現狀和學生情況。
徐校長在介紹學生情況時,動情的說到:貧困生們很刻苦,學習成績很好,但都不長身體,普遍矮小。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營養不良。
政教處向調查組提交了校方編制的貧困生調查表,并國家針對貧困生的資助計劃以及學生們實際在校期間的需求。
按照國家和安徽省的政策,一等(特困)貧困生每學年補助 3000元人民幣。
而在校期間的實際費用是:
學雜費:1750元/學期*2學期=3500元;
伙食費:300元/月(最低)*10個月(扣除假期) =3000元;
住宿費:200元/學期*2學期=400元(住宿按照人數不同,分為 200~360元不同檔次,按照團隊維持學生最低生活水平的出發點,取低值)。
根據上面的收入和支出計算:
收入 3000元—支出( 3500元+3000+400)=—3900元/學年。
即一等貧困生在享受到國家貧困生補貼最高標準的情況下,每學年仍有 3900元的資金缺口。
在與校方充分交流并表達了我們團隊能力相對有限的現實情況,昏鴉初步向校方表達了團隊捐助高一年級 40名特困生中 10名作為傳遞團隊 2013年度一期工程的意向。
十名特困生情況摘錄如下(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相關姓名、家庭住址均作了技術處理):
01號 CWW,女,101班。中考成績: 716分。槎水鎮人。家庭三口人。 20XX年父親患直腸癌雖已做切除手術,但由于發現病情較晚,術后病情已經惡化。家庭收入靠母親偶爾在家做點縫紉工維持生計。負債八萬多元,家境十分貧困。一等(特困)貧困生。
06號 WMQ,女, 108班。中考成績 708.5分。黃鋪鎮人。家庭五口人,父親患有精神
分裂癥。住漏雨平房,12歲的弟弟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等(特困)貧困生。
08號 TL,女, 112班,中考成績 680分。黃鋪鎮人。家庭五口人,父親患心臟病,手術后常年吃藥;母親患有白內障;姐姐就讀銅陵學院。家境貧困。一等(特困)貧困生。
11號 CSF,女, 109班,中考成績 675分。黃泥鎮人。家庭六口人,六歲喪母,祖父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父親在外務工,收入微薄。三個子女均在校讀書,屬特困家庭。一等(特困)貧困生。
21號 LY,女,111班,中考成績 657分。水吼鎮人。父親屬農村老好人,晚婚晚育,無一技之長,只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母親患子宮瘤、頸椎病、低血壓等疾病,干不了重活,因此家庭經濟來源十分有限,至今居住在上世紀 80年代造的土房內,家里連一件像樣的現代家具也沒有,一臺電視機只能聽到聲音放不出圖像。一等(特困)貧困生。
22號 WT,女, 114班,中考成績 682.5分。五廟鄉人。自幼喪父,母親改嫁,由爺爺撫養長大,前幾年大伯又去世,現由大媽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與爺爺住在一起,屬孤兒。一等(特困)貧困生。
24號 WNN,女, 102班。中考成績 686.5分,源潭鎮人。家庭四口人, 20XX年父親罹患癌癥去世,家庭生活靠母親一人維持,奶奶年事已高且常年生病,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困難,屬低保戶。一等(特困)貧困生。
31號 LHS,女, 114班。中考成績 694.5,源潭鎮人。父母離異,父親患精神病。該生隨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年事已高,身體狀況較差,無生活來源,經濟困難。一等(特困)貧困生。
43號 ZHL,女, 114班,中考成績 668.5分,塔畈鄉人。該生生父多年前去世,遺二女。其母為撫養女兒,再嫁其夫的小弟。繼父身體差,所得收入無法維持生計,還要幫扶患眼疾的兄弟。該生母親患風濕病、頸椎病。家庭有債務。一等(特困)貧困生。
46號 CJB,女, 104,中考成績 664.5分,官莊鎮人。家住土坯房已過 15年,其父在外打工,曾骨折,只好做一些雜活,如幫別人看工地,收入微薄。其母患心臟病。兩個孩子,大的在沈陽讀大三。年收入無法維持兩個孩子讀書,家庭負債 4萬余元。一等(特困)貧困生。
以上是十名一等(特困)貧困生的基本調查資料,請團隊予以審查。(出于對野寨中學校園內安葬的近千名抗戰烈士的崇敬之情,我們在校園內沒有拍照)
2、潛山縣水吼鎮中心小學梅寨教學點
該教學點位于潛山縣水吼鎮梅寨村,學校與村委會、村醫務室毗鄰,遠離國道省道,在大山深處。
該教學點有一個小院子,坐北朝南的三間平房有一間已經成為危房。坐南朝北的兩間校舍為新建平房,不通電。
教學點有一年級、二年級學生共 17名,一名王姓老師負責教學,復式教育。王老師 56歲,即將退休,普通話很差。
經過調查得知,學生們多為留守兒童,但家境尚能維持溫飽,上下學路途也不大遠。但孩子們普遍不會講普通話。經過調查組和校方商議,初步達成捐贈意向如下:
校方負責為兩間教室安裝電氣,其中一間作為多媒體教室。
臻緣——傳遞團隊在確認電氣安裝到位的前提下,定向捐贈一臺可以直接播放視訊軟件(USB接口形式)的平板電視機;并由蘇州新蘇師范附屬小學定向捐贈適合一二年級學生教學使用的(以提高普通話水平為主要目的)教學軟件。軟件載體( USB接口硬盤)由臻緣——傳遞團隊捐贈。相關圖片請見下圖:
說明:坐落在山坡上的水吼鎮梅寨村教學點
說明:擺在廊下的老師批改作業的辦公桌
說明:校園內狹小的場地,無法運動。
說明:一位老師十七名學生兩個年級的教學就在這間教室里完成。教室沒有通電。 3、潛山縣五廟鄉程沖村小學
潛山縣五廟鄉為安徽省最偏遠的鄉鎮,與岳西、太湖縣交界。程沖村則是五廟鄉最偏遠的村落,翻過村南的大山,就是安徽省太湖縣。從五廟鄉駐地驅車到程沖村,需要半個多小時,沿途為單車道盤山公路。
該學校有一個小院子,一座校舍,院子里有一個簡易籃球架。兩名教師,分別 56歲和 58歲,不會說普通話,與我們的交流很困難,需要懂普通話的當地人做翻譯。
該學校有學前生 8名,一年級學生 10名。我們與孩子們進行了簡單交流,總體感覺孩子們不懂普通話,交流十分困難。學生沒有體育器材,運動場地也非常小。相關圖片見下圖:
說明:雜草叢生的校園
說明:在簡陋的教師辦公室,義工與教師進行交流(內側抽煙者為學校老師)
說明:十名一年級孩子。我們與孩子們的交流非常困難,他們不懂普通話。
說明:靠窗坐著的是兩位即將退休的老師,僅有的兩位老師。義工們在與他們交流,
交流因為語言障礙,同樣不順暢,需要翻譯。經過與鄉領導、中心校領導交流,初步達成捐贈意向如下:校方負責在場院內修建兩個簡易乒乓球臺;臻緣——傳遞團隊在確認乒乓球臺修建到位的前提下,定向捐贈以下物資:
(1)、為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的視訊設備,即一臺可以直接播放視訊軟件( USB接口形式)的平板電視機;由蘇州新蘇師范附屬小學定向捐贈適合一二年級學生教學使用的(以提高普通話水平為主要目的)教學軟件。軟件載體( USB接口硬盤)由臻緣——傳遞團隊捐贈。
(2)、定向捐贈籃球(小學生用) 2個;
(3)、兒童用羽毛球拍(含用球) 5套;
(4)、兒童用乒乓球拍(含用球) 5套。
二、助學捐贈初步方案
1、潛山野寨中學方向。
潛山野寨中學特困生捐助,建議團隊納入臻緣——傳遞助學基金日常項目,按照三年為期、每年集資、逐月發放的形式進行。
潛山野寨中學依托民國時期的創建人臨終遺愿建立的基金會,接收和定向發放助學資金。經與校方商談,達成如下初步約定:
臻緣——傳遞助學義工團隊募集的資金,按照事先確定的助學對象和預算額度,按月匯入野寨中學基金賬戶。野寨中學基金會在收到助學款項后,立即按照確定的額度為受助學生支付伙食費(為飯卡充值)、繳納學雜費、住宿費等費用。野寨中學基金會在為臻緣——傳遞助學基金代支付受助學生相關費用時,按照學生簽字確認,班主任簽字證明,政教處楊主任(@華哥)負責提交單據、 @天柱客定期回訪確認的流程進行。
2、水吼鎮梅寨教學點方向。
該教學點的平板電視捐贈,在確認該教學點已經解決校舍電氣之后進行。確認工作由團隊委托當地帶路黨@天柱客進行。后期的正常使用方面的確認,由 @天柱客本人或者其委托可信的其他人拍攝照片上傳確認。
3、五廟鄉程沖村小學。
該教學點的平板電視和體育器材的捐贈,在確認該教學點已經解決校園內簡易乒乓球臺建造之后進行。捐贈后的正常使用方面的確認,由該鄉中心小學教導主任楊主任負責拍攝彩信上傳確認。帶路黨@天柱客不定期對該校進行回訪。回訪時拍攝照片作證。
三、助學資金募集方案由臻緣——傳遞助學基金會常務理事 @歪脖樹下的昏鴉負責另案編寫,盡快提交。
四、其他報告事項:
1、野寨中學需要資助的一等、二等貧困生數量很大,我們團隊規模不大,籌資能力有限。建議團隊循序漸進,在做好當前福建柘榮、新疆哈密助學的前提下,力爭籌集足夠資金,把報告中提到的這 10名學生救助起來。也許我們只需要輕輕的力所能及的推一把力,就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夢想。如果,隨著團隊的壯大,基金規模有所擴大的話,我們還可以把資助的范圍稍有擴大。
2、我們在考察過程中,野寨中學校方、水吼鎮中心小學校方、五廟鄉鄉政府鄉長均表達了要招待考察小組的意向。盡管他們的邀請是真誠的,但我們不能接受。
【關鍵詞】 疾病報告;住院期間審核;學生
【中圖分類號】 G 478.2 R 1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2-0147-02
Inpatients Disease Composition Among Students in Shandong University/XIE Ying-hui, QIU Li-ping.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ease composition of inpati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ir health promo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disease categorization(ICD-9), the disease of student inpatients had been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from March in 2002 to December in 2005. Results The main diseases in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fectious diseases,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diseases of genitourinary system, injury and diseases of five senses organ. The leading three diseases were digestive disease, infectious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 was 22.08%, 17.06% and 12.84%. The percentage of accidental injury was rather high. Conclusion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iseases of respiratory.Meanwhile, improvement of safety consciousness and avoidance of accidental injuries are also important.
【Key words】 Disease notification;Concurrent review;Students
【作者簡介】 謝英慧(1958- ),女,山東臨沂人,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高校醫院管理和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校醫院,濟南 250100。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社會各階層的基本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其中也包括人們的身體狀況、疾病的流行趨勢以及人們對醫療的需求。了解和掌握這些變化規律,對于保持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對山東大學近幾年在校大學生因病住院情況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學生住院疾病譜的變化趨勢,為進一步采取措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依據。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從2002年3月開始,山東大學為所有計劃內招生的在校大學生實施了學生住院醫療保險。資料來源于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的全部住院醫療保險登記。
1.2 方法 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方法(ICD-9) 對病例進行分類統計,同時與社會醫院住院疾病進行比較。
2 結果
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統計住院大學生1 893人次,其疾病構成見表1。大學生因病住院的前3位疾病依次為消化系統疾病、傳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這3類疾病病種構成見表2~4。
3 討論
山東大學是一所涵蓋文、理、工、醫類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全國招生,連續4 a的大學生住院資料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學校為所有計劃內招生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學生住院醫療保險,避免了學生因各種原因而不愿意投保或因為疾病的輕重緩急不同而選擇不同醫院所造成的統計偏差。
對4 a中1 893例大學生住院資料的綜合分析顯示,當前影響大學生身體健康的疾病主要為傳染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外傷和五官科疾病,而位于前3位的依次為消化系統疾病、傳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這與綜合醫院疾病排序有明顯的不同[1-2],同時與大學生門診常見疾病也有明顯的變化[3]。
消化系統疾病在所有住院疾病中高居榜首,而排在消化系統疾病前3位的依次為闌尾炎、肛周病變和潰瘍穿孔或出血。闌尾炎的發病率較高可能與該病的好發年齡有關,而潰瘍病和肛周病變則與生活不規律,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低纖維素等飲食習慣,以及平時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因此,教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平衡膳食,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將會有助于減少該類疾病的發生。
傳染病位于住院疾病的第2位,嚴重威脅著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應引起高度重視。由于全國各地近十幾年來普遍重視了對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種,使乙型肝炎的發病率較過去明顯下降[4-5],但肺結核、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卻在不斷上升。
高校內傳染病發病率較高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我國大學生普遍采取集體生活方式,日常密切接觸,容易造成傳染病流行或爆發;(2)大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區和民族,且每年的2個假期使其流動性增大,容易導致傳染病的傳播,且不利于傳染病的控制;(3)癥狀較輕的傳染病病人或處于傳染病潛伏期的病人,由于缺乏明顯的癥狀而不容易被發現,這一部分病人往往是導致校內傳染病發生的重要傳染源;(4)學生對常見傳染病知識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預防傳染病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所以,開設健康教育課,有針對性地進行衛生知識講座,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防病意識,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同時,各高校醫院要加強對傳染病的監測和管理,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和疫苗接種工作。
因各種外傷而住院的人數雖然不在住院排序的前列,但大學生因意外而導致的傷害不容忽視。調查結果顯示,在外傷住院的212例病例中,骨折占了74.06%,對學生造成的危害較大,后遺傷殘較多,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甚至威脅到學生的生命安全。因此,應把對傷害的防范列入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內容,強化防范意識,使其學會和掌握各種急救常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和掌握自救、急救與互救, 將突發事件的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同時,建立規范的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體育場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也是防范大學生傷害發生應該重視的問題。
調查結果還顯示,因精神障礙住院的患者僅占同期在校大學生的0.14‰和全部住院病人的0.98%,明顯低于文獻報道[6]。這可能與近幾年來該校重視和加大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健康教育課,積極進行心理咨詢等措施有關。
4 參考文獻
[1] 姚炯.16 613例住院病人疾病分類的秩和比分析.中國病案,2005,6(5):38-39.
[2] 梁小維,李國佩,游泳.1995-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構成分析.中國醫院統計,2005,12(2):187-188.
[3] 樊秀云,陳金紅.2002-2003學年大學生門診常見疾病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5,26(8):705.
[4] 麥浩.桂林市2002年度學校傳染病疫情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625.
[5] 成洪旗,于秋燕,楊華.濟南市急性傳染病發病與死亡動態分析.職業與健康,2001,17(4):85-86.
Abstract:2010 i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system first stage “receives year of the official”, then our item of Huimin policy whether really let us the farmer common people obtain materially beneficially?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analysis current around the countr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out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system, hometown Wuzhi County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關鍵詞:新農合 實施效果 完善
Key word:The new agriculture gathers Implementation effect Consummation
作者介紹:田沙沙1989女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的農民滿意度調查報告
河南省從2003年9月1日開始在25個試點縣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武陟縣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第一批試點縣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武陟縣已經實施了八年之久,政府及媒體也不斷報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喜的實施效果以及農民的滿意程度,但大多都比較概括,而且很少有反應當事人農民的真實情況和真切感受的,我們此次深入基層調查主要就是基于農民滿意度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績效和新農合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調查和簡單的評估。我們選擇抽樣調查的方法,在武陟縣的10個村莊近百戶人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問調查。經過認真的調查、統計、整理和研究,完成了這份調查報告。
一、武陟縣農民參合情況分析
武陟縣自200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以來,積極探索新農合籌資新路子,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制度不斷發展,群眾受益程度穩步提高。
從橫向進行比較,2010年,全國參合人口8.36億,參合率達到95%;河南省參合人口7651.48萬,參合率達到96.51%;而武陟縣參合人口61.62萬,參合率到高達98.20%。
而從縱向進行比較,2003年以來,武陟縣堅持把推行新農合作為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農民參合率逐年提高。2004年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實施以來武陟縣農民參合率62.20%;武陟縣采取措施積極落實新農合政策,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探索各種支付模式,在不斷完善改革政策和宣傳方案下,2005年武陟縣參合率增加到90.43%;2006年參合率90.40%;2007年參合率98.89%;2008年參合率96.60%;2009年參合率92.60%;2010年參合率高達98.20%。
二、武陟縣新農合制度實施情況分析
2003年―2004年武陟縣醫療保險費用為10元;2005年武陟縣醫療保險費用為20元;從2006年到目前為止,武陟縣醫療保險費用為30元。
在武陟縣,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為70%,縣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為60%,省、市級和外省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比例為40%。在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看病,每次按照30%的比例進行報銷,一年最多可以報銷門診費用60元。在縣級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看病,每次按照60%的比例進行報銷,一年最多可以報銷門診費用5000元。
新農合實施以來,藥價有所增長。“原來3塊多就能把感冒治好,參加新農合后,就得5塊多,報銷之后也得4塊多”,“不過小病看不出來參合的優惠之處,這要是遇上大病,那政府的這項政策可是要幫上大忙了。藥價漲點也沒啥,不要漲得太離譜就行了”。
武陟縣2010年大力實施新農合縣級一卡通計算機聯網管理建設工程,400個村衛生所計算機配備和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已經完成,2010年9月武陟縣開始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卡。
武陟縣在全省率先實行門診統籌補償模式,門診基金使用率由原來實行家庭賬戶的36%提高到目前的48%,門診就診率由原來實行家庭賬戶的0.81人次上升到目前的2.33人次,農民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門診統籌的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廣。
武陟縣積極創新“一設一不設”服務舉措,為278名家庭經濟困難、長年臥病在床,患有腦血管病后遺癥、惡性腫瘤晚期、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參合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提供免費上門醫療保健服務;對農村參合的貧困人口不設住院補助起付線,并實現新農合制度與醫療救助制度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結算同步的“一站式”服務,有效減輕了農民群眾的醫療負擔。
2006年起,已把部分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等納入大病統籌,以擴大受益面。
三、武陟縣農民滿意度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支持率達97%,滿意率達92%。總體來說,農民對新農合制度基本持支持的態度,但也有農民不滿之處。
有農民認為新農合補助的門檻費太高。“有些地方,除了規定不住院不補助外,還故意設置不同等級的門檻費。同樣是生病,卻拿大部分人的利益來保護少部分人的利益,難道一般病人就不該享受國家同等政策的救助扶助?”因此,農民盼望最好盡快取消門檻費。
新農合的補助尺度不明。補助的標準盡管寫在紙上,卻很難兌現到農民的心坎上。農民往往是一頭霧水,給多少拿多少,以致有的醫院冒住院農戶之名,套取國家利益,中飽私囊。農民熱切盼望有關部門能將農民生病住院的“補法”說清楚,國家給農民的利益,農民要能真正享受到。
對部分家庭貧困的農民來說實施新農合后藥價驚人。同樣的藥品,不一樣的價格。擺上“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柜臺的藥品,明顯高于個體醫療點,以致有的人一旦生病,寧可走進個體醫療點,不愿邁進“新農合”醫療機構。農民盼望“新農合”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能夠盡快降下來。
補償比例過低、自付比例過高和封頂線過低的給付結構,一方面可能喪失吸引力,把本愿意參加合作醫療的人群拒之門外,而享受不到其優越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導致醫療服務利用率的下降,造成貧困家庭即使參加了合作醫療,也不敢住院。如此結果,還導致了另一問題,即富裕家庭在合作醫療上的花費比貧困家庭要多許多,形成了窮人補貼富人的現象。
農民對政府的宣傳政策不滿意。我國新農合制度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而地方上目前多采取的是政府組織、各級部門大張旗鼓宣傳發動,鄉村干部和醫務人員上門辦理的做法,一些地方為了追求高參合率出現不同的違規行為,影響了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度。
四、新農合政策的完善
全國各地都在為新農合的實施而努力著,而河南省也在不斷地總結經驗中,針對新農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不足,河南省于2011年對于新農合政策進行了完善,重要內容為:提高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補償封頂線,由6萬元提高到10萬元。2011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市級醫療機構都將實現新農合跨區域直補。參合農民門診就醫的費用按不低于40%的比例補償。特殊病、慢性病門診補償不設起付線,按一定比例或按年度定額包干的辦法給予補助。普遍開展新農合門診統籌工作,進一步擴大新農合受益面,將重性精神病常用口服藥和9項殘疾人康復項目納入門診報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