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傳統醫藥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醫藥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醫藥論文

第1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職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必要性

一、高職史論課程教育的必要性

在追逐現代設計思想、理論、方法的同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和遺忘了支撐著我們整個設計并可以讓它永恒不息的精髓元素――傳統文化。如何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思想及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設計教育體系,已成為我國設計教育改革的首要課題。

1、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切合性

室內設計方向以家庭裝飾設計與施工,可取得建筑裝飾或室內設計師資格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具有家居裝飾設計、裝修的能力;具有從事公共商業環境設計、施工的能力;具備對室內裝修項目的工程預決算能力。

傳統文化課程在提高學生的家居與公共建筑裝飾的設計和具備創新的意識、精神和能力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是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重要目標。該課程與專業培養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如果沒有傳統文化藝術課程,培養的學生只能是繪圖員和監理員的單一目標,沒有創新和突破性。

2、改革后專業體系中的課程定位

課程結構要體現了三級教學平臺,圍繞專業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課程模塊設計,具體為:

(1)理論教學計劃體系

該專業的理論課均和專業技能密不可分,這是該專業教學的特點和最大的優勢。該專業的第一級教學平臺在保證學院規定的課程外。

(2)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中技能訓練項目的構建,主要要針對該專業高職人才應具備的職業崗位技能精心設計。按照由低到高、由簡入繁、結構有序的原則設計訓練項目和實訓體系。

(3)在二級,三級教學平臺上都離不開傳統文化課程

二級平臺上的課程如《建筑裝飾簡史》。該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對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發展歷程有一個簡要的了解,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設計素養,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在三級教學平臺上的設計實踐環節如《優秀設計方案》課程和《公共空間設計》課程少不了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和應用。

三、學生狀況分析

目前設計專業學生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設計內容的設計項目時,少部分學生能較好的理解設計內容和設計目的,同時能比較主動的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素材,并進行相關市場調研,從而使設計作品表現得比較到位。而同時也有相當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及文化元素的積累并不是很深入,往往流于表面的了解,因而設計出的作品效果膚淺,內涵不足,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體現,這樣的設計往往是歸于失敗的。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文化歸屬感薄弱

文化歸屬感應是在文化氛圍之內接受一定程度的熏陶后積累形成的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而目前的現狀是大多數的青少年由于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對本民族的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日益薄弱。哈韓哈日,歐美流行風是當下大多數現代青少年關注的文化趨勢和熱衷追逐得對象,多元文化的沖擊慢慢淡化了中國傳統文化在青少年思想中的地位,因而形成了上面所述的在目前藝術院校當中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的“游離感”,這種“游離感”的形成使學生對于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設計具有不確定性,因而往往是模棱兩可、似是而非、點到為止。

2、設計手法運用的模仿和設計元素的套用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陳漢民、靳埭強先生為代表的內地及港澳臺的一批設計師將中國傳統元素符號以極致的手法運用到標志、招貼、包裝等設計項目中,將傳統文化的韻味體現得深厚悠遠,他們的這一舉動為中國傳統文化在設計領域中的重新興起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2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文獻標題:基于CNKI的中醫養生保健文獻計量學分析

參考文獻:

[1]劉敏.北京市公務員和科技人員亞健康及生活狀況調查[D].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

[2]于琦,李敬華,高宏杰,等.中醫養生數據庫建設[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8):73-75.

[3]薄智云.亟須系統構建“治未病”學科[N].中國中醫藥報,2015-05-29(3).

[4]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國養生保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策略研究[J].中醫研究,2014,27(9):4-7.

[5]朱吉,賈楊,陸超娣,等.上海市長寧區醫療機構與社會養生保健機構聯動下的“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平臺”建設[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5):13-15.

[6]袁尚華.中醫健康體檢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1):8-10.

(收稿日期:2015-11-10)

(修回日期:2015-12-10;編輯:向宇雁)

附1: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法律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

[1]喻文迪.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探析.世界中醫藥.2009(2).

[2]黃建銀.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戰略選擇的探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醫藥國際服務需求曲線模型.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國中醫養生保健發展的現狀及思考.中醫研究.2013,26(7).

[4]劉薇.WTO對法律服務貿易的規制及中國應對.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0.

[5]木泉.中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石靜霞.WTO服務貿易法專論(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6.

[7]吳益民主編.國際服務貿易法學(第1版).上海交通出版社.2013.

附2:芍藥谷景區發展中醫養生旅游產業市場分析

參考文獻

[1]苑慶磊.中國芍藥花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1.

[2]宋煥芝,于曉南.中西方芍藥花語及其景觀應用_宋煥芝[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002-1003.

附3:中醫養生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方法研究

參考文獻

[1]邸朝華.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J].教育科技資訊,2010,(23):210.

[2]伍婷.簡論文化中的情緒養生[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01):5255.

附4:中醫養生儒家思想探討

參考文獻:

[1]毛淳.論儒家思想對中醫養生學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6,(03).

[2]徐正德.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3]彭昊.與道家思想[D].湖南大學,2010.

[4]張時.中醫個體化運動養生體系的構建[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1.

[5]魏勝敏.中國傳統導引養生術的方法論特征及其當代價值[D].福建師范大學,2012.

第3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鄉土文化 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教育 高職高專

【論文摘要】中醫藥高專院校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在中醫藥高專因各種原因淡化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況下,,指出中醫藥高專人才應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和醫學人文素質。各地鄉土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醫藥文化,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著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積淀,這些文化因素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醫藥文化作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每一寸鄉土。鄉土文化與中醫藥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將鄉土文化融入到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之中,有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1中醫藥高專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

中醫藥高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當地城鎮社區和農村基層培養專科層次的實用中醫藥人才。中醫藥高專院校的多數學生從故鄉來,學成后又回到故鄉去反哺于故鄉。所以,中醫藥高專教育主要是培養愿意到基層去,能為本土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鄉土中醫藥人才”,簡稱“下得去、用得上的中醫人才”。

2中醫藥高專應加強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

在高職高專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注重技能培養”的影響下,加上學制短,中醫、西醫兩種醫學交叉教學,生源素質較差等原因,中醫藥高專院校很少注重給學生喂養優秀傳統文化的食糧,易使當代青少年學生錯誤地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產生功利主義思想。尤其是在“就業就是一切”指揮棒的指揮下,有些中醫藥院校更是舍棄了“人文”傳統,“把大學降低到市場經濟的附屬地位,市場需要什么,大學便做什么,一種產銷對路,短、平、快的人才培養模式悄然形成”

醫學是對生命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和實踐活動,醫學科學發展的過程始終貫穿著人文精神,脫離人文關懷談醫學,學生就會成為醫學匠人。中醫藥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脫離傳統文化談中醫,學生很難真正理解中醫,也就學不好中醫。鄉土文化是一個特定地域內發端流行并長期積淀發酵,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鄉土文化的地域范圍放大到全中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從學習鄉土文化入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論課時有多么緊張,不論技能是多么的重要,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對中醫藥高專來說是必需的。

3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的途徑

鄉土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將鄉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貫穿于教學之始終,分階段實施是一條有效途徑。由于中醫藥高專教育學制短、課時緊張,鄉土文化教育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安排,可通過開設課程,組建興趣小組,建立專題網站進行輔導,舉辦學術講座、文化節和知識競賽等多種途徑實現。如我校在中醫藥類各專人才培養方案中列入《三峽文化與三峽中醫藥》這門課程,納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之中,前4個學期均開設,每學期32學時,教師和教學時間不固定,靈活安排,重在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

3. 1入學教育普及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開展鄉情教育,強化學生熱愛家鄉之情。每個學生對家鄉都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由于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對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多數是零碎的片斷,不夠系統全面;多數是直觀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學前兩周,學校結合軍事訓練的理論教學時間,用4-6個學時向學生講解家鄉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未來規劃等,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發展歷史,強化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我校地處長江三峽庫區,學生入學時就對學生講長江文化、三峽文化、講三峽庫區沿線城市未來的發展,頓時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對家鄉產生了自豪感、認同感。

(2)開展本地中醫藥歷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醫之情。中醫藥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各個地方鄉土文化中富含中醫藥文化。學校通過系統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學時開展1次本地中醫藥歷史與來來的講座,安排1-2次參觀,如參觀學校中醫藥博物館、中藥園、中醫藥專業實訓室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醫藥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醫藥類專業新生參觀校內富有特色的中醫藥實訓中心、中醫文化陳列館、中藥科技館、生命科學館、藥用植物園,并講解長江三峽地區中醫歷史文化,學生一開始便對中醫藥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3. 2深入探究鄉土文化,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第4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高等中醫藥人才是新時期中醫藥教育的目標。文章通過分析現行中醫教育制約人才成長的因素,提出從培養周期、課程體系、教材、教學方法、實踐、考核等環節的改革來構建創新型高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建國50多年來,中醫藥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實現了由傳統教育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式的轉變,基本形成了現代中醫藥教育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學科學的發展,新時期對醫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有的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和中醫教育體系由于發展滯后,已不能滿足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中醫藥復合人才的需要。

1現行中醫教育制約人才成長的因素

1.1學制太短

現行中醫教育普遍實行五年制培養,七年制專業只是少數院校開設。通過五年培養周期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基礎知識不甚牢固、動手能力不強,中西醫都懂一點但都不精的情況。

1.2培養目標存在誤區

一是求全:將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醫療、科研、教學型的高級中醫藥人才。二是求備:中醫藥高等人才培養追求中、西醫兼顧這種培養目標的定位。但兩種醫學領域里各自龐大的理論體系和大量的臨床實踐要求,在短短的幾年時一間里,不可能完成設想的培養計劃。Www.133229.cOm

1.3課程體系重復繁瑣

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弊端:

(1)中醫學科界限不清,中醫課程內容與課程界限不清,內容大量交叉重復。

(2)素質教育薄弱。

(3)課程結構單一,造成基礎過窄。

(4)反映在中醫課程體系上的中醫理論無明顯進展,臨床課程停留在證型論治上,缺乏臨床思維訓練,學生臨證能力差。

(5)西醫課程知識模塊沿用了西醫院校的主干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實行壓縮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造成學生處理病房工作及危急重癥能力差。

(6)中西課程之間,缺乏溝通、比較的橋梁課程,未能達到整合目的。

1.4教材編寫滯后

內容陳舊,且重復無序,教材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很大。

1.5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被割裂為兩個互相獨立的階段,臨床實習僅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臨床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上與理論教學難以保持前后一致,學生臨床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

1.6綜合素質培養不夠

重專業學習,忽略其他自然科學特別是人文社科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較差,知識面窄,適應社會能力差。

1.7考核制度死板

考試以考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為主,忽視了臨床能力的培養。

2構建創新型高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筆者認為,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前提下,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

2.1培養周期

現代社會的中醫院已經遠非與傳統意義上的中醫診所相比較,因此對中醫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醫學知識的系統性要求不斷增高。為了保證中醫人才的培養質量,必須要有足夠的培養周期。在調研分析基礎上,探討高等中醫教育人才培養學制的合適年限。

第5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辦刊方針

宣傳貫徹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反映國內外醫藥特別是基層醫藥的發展動態,促進學術交流、信息傳播。 

主要欄目

中國基層醫藥設有述評、論著、綜述、講座、衛生管理、護理學、傳統醫學、醫藥新進展、藥物與臨床、社區衛生、病例報告等。 

讀者對象

為全國各地各級醫院、各醫療單位的醫藥衛生工作者和高等醫藥院校的學生。

第6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黃靖醫師潛心中醫臨床與科研近四十個春秋,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臨床工作,他以中醫內科為主體、中西結合為用,兼通部分民族中草藥知識。對常見的內科疾病、疑難雜癥,診治經驗豐富、成績顯著。

主要對高血壓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風心病、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各種癌癥適應中醫內科治療者,風濕病、痹癥、頸椎病、腰椎病、關節病、骨質增生、頭痛、眩暈、中風后遺癥、腦梗塞以及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肝炎、肝硬化等有較完整、系統的中西治療方法,療效顯著。

在科研工作中,黃靖醫師亦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科研探索性經驗,與人合作做過不少相關工作。近年準備在心腦血管病臨床治療,骨關節病治療研究,以及民族醫藥開發應用研究等方面選擇課題,申報立項并尋求合作。

黃靖矢志不渝地走在中醫的臨床和科研征程上,讓他逐漸具有了學科發展思路,他基于參加全國專科(病)骨干培訓班之源,深得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博士生導師,心血管內科主任馮德勛教授之指導,立意在心腦血管病內科臨床方面形成體系,努力以中西結合為思路探索途徑。

黃靖是一個著述頗豐的醫師,他的主要著述及公開發表的文章有:《現代內科治療》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編委;《心腦疾病診斷與治療》/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副主編;《肝癌中醫辯證論治問題》/《世界傳統醫藥》/世界科學出版社/1998年;《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發展戰略思考》/《國際民族醫藥》/世界科學出版社/1997年;《九靈三七芷痹湯治療痹證50例臨床評析》/《中國中醫藥科技》/2004年;《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痹證100例臨床觀察再評價》/2011年全國中醫內科專家高層論壇暨中醫內科臨床經驗高級研修班(論文集)等。

第7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關鍵詞】CBI教學理念 中醫藥院校 醫學英語

一、中醫藥院校醫學英語教學背景

1.中醫藥國際傳播的需要。中醫藥因其獨特的療效受到世界的關注,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也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雖然中醫藥為人類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一直被排斥在世界主流醫學之外。中醫藥海外發展和文化傳播面臨許多困難,既有語言文化的差異,也有各國法律法規的限制。中醫藥學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國古代哲學、心理學、天文學、氣象學、邏輯學、養生學以及宗教文化的影響。因此中醫學科包含了與其內容相關的許多抽象概念, 中醫文獻的翻譯難度更大。就中醫藥文化的輸出而言,中醫藥文化的翻譯對其國際傳播至關重要。

2.中醫藥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需要。目前,國內中醫英譯主要由中醫院校的英語教師和中醫醫生或中醫類教師構成,英語教師有較好的語言文化背景,但缺乏臨床經驗。中醫醫生和教師且有一定英語交流技能但缺乏翻譯技巧和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主席將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列為重要項目加以推介。如何順應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的潮流是每個中醫研究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把這個任務完全依賴英語教師,很明顯滿足不了實際交際的需要。而缺乏翻譯和語言學知識的中醫醫生也無法翻譯大量的教科書和中醫文獻。但是專門從事中醫英語翻譯研究且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人鳳毛麟角。

目前,僅有一部分的中醫院校開設醫學英語課程,而招收中醫英語翻譯與教學碩士的學校僅有幾所院校。甚至很多高等中醫院校并沒有為研究生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醫學生的專業課程任務比較繁重,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以自學的方法完成醫學英語的學習,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才能更好的查閱醫學文獻,撰寫科研論文,尤其是結構復雜的中醫學術論文。這才能為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高質量的中醫學術論文打下基礎。隨著國際交流的廣泛開展和中醫藥國際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中醫藥研究人員開始在國際性學術期刊上,中醫藥相關的英文論文數量也在逐年攀升。如果用英文撰寫的中醫學術論文語法錯誤百出,不符合科技論文語篇表達習慣,使國外的編輯和讀者難以理解,那發表的幾率就會減少。從長遠看,不利于中醫傳播交流。

二、CBI教學理念及主題模式下應用于醫學英語課堂

1.大學英語學習和專業英語學習的銜接。事實上,高等院校英語教學主要有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兩個階段。大學英語是醫學英語教學的基礎。在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主要任務是鞏固和應用中學階段的語法知識和規律,擴大詞匯量,提高運用英語技能。順應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在大學生的基礎英語教學階段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符合專業英語注重專業性和學術性的要求,與專業英語教學銜接更緊密。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目前雙語教學已應用于許多醫學專業。而學生良好的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水平才是實施雙語教學的前提。

醫學英語有自己的學科特色, 有其特定的詞匯結構體系和和語篇分析。尤其是中醫英語,它包括大量的專業術語,特有的句法結構和篇章框架,涉及許多玄妙深奧的中醫概念和理論。中醫院校是中醫文化傳播的主體之一,但是,目前在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專業英語人才的培養體系不成熟,醫學英語教學工作還缺乏一整套能反映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醫學英語的教材還有待改善,師資隊伍也不穩定。

2. CBI教學理念指導醫學英語教學創新。醫學英語教學要有所突破,就必須有適應其特點的理論指導。從目前中國知網檢索醫學英語教學的文獻來看,應用到醫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理念主要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導向, 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務型教學,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內容依托教學理念。這些研究對指導醫學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各有千秋。筆者認為,在中醫院校醫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鑒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中,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遵循既定的教學程序,很少有突破和創新。在醫學英語課堂中,教學的重點一般集中在醫學詞匯的識別和醫學文章的閱讀上,傳統的做法是教師在對新的醫學詞匯介紹完之后再逐詞逐句翻譯課文,這樣一般來說比較枯燥,難以完成對學生醫學文獻英語閱讀及聽說應用能力的培養。

CBI教學理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沉浸式“實驗班”,是指將語言教學基于某個學科教學或基于某種主題教學來進行,80年代廣泛應用于西方國家的語言教學,通過主題或學科內容教學來增強和發展語言能力。在國內,CBI的應用范圍從大學英語過渡到專業英語,以及雙語教學。目前,有些醫學院校對此已經展開了研究,用其指導醫學英語課堂教學。部分中醫院校將其運用于雙語教學。例如浙江中醫藥大學以臨床康復學為例,展開了內容依托式教學視角下中醫院校雙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建議教師和學生,參考CBI倡導的教學方法,將秉承學科知識和目標語言學者結合起來。

3. CBI主題模式及其應用。CBI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四種:主題模式(theme-based courses)、課程模式(sheltered content courses,或稱保護模式)、輔助模式(adjunct courses)、專題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筆者重點論述在主題模式下的應用。

CBI主題模式是圍繞某個特定主題或與某個主題有關的話題組織的教學活動,其主題應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理論性,應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愿意用目標語獲取與這一主題有關的知識。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就可以選擇與醫學或者中醫學相關的內容作為主題,難度或題材可以給學生做測試之后再定。醫學英語教材的選擇和編寫也可以以此為依據。在確定主題之后,還可以應用PBL教學法選擇相關視頻或案例導入主題,從而有效開展師生互動。在討論主題的過程中,還可以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在學習成果展示時,也能運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務型教學,以作文或是主題陳述來表達,并作為形成性評價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教師進一步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問題。在這N師生互動的課堂結構中,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得到教師認可這個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快樂感,從而激發學習醫學英語的興趣。

例如關于中醫的五行學說(five elements theory),相關的主題有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Wha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 elements?(五行之間的關系是什么?)、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diagnosis?(五行理在診斷方面的應用)、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五行和針灸治療的關系)等。首先,教師可以選擇用作導入的話題: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在課件上面可以配以五行及其相互關系的彩色流線圖,激發學生對相關主題的興趣,為教學進展做鋪墊。確定主題后,可以組織學生分成五組討論,每組同學分別負責五行當中的一種,并推選出一名同學做總結,結合教材展開論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程度,從而更有效的分析重點難點。至于五行理論在診斷和臨床方面的應用這兩個主題,教師可以運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務型教學法,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后,進行主題陳述。

三、結語

筆者認為,在中醫藥院校用CBI主題模式指導醫學英語教學具有可操作性。對于中醫和西醫的題材都適用,主題的選擇和應用方法可以靈活選擇。所謂教無定法,教師不能僵化的固守教條,遵循某種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取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平.中醫藥科研思路與方法[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264-265.

[2]賴月珍,丁年青.中醫院校特色英語教學探討[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2(5):16.

[3]賀月月,徐海女.內容依托式教學視角下中醫院校雙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9(5):402.

第8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關鍵詞】: 氣象因素 中醫證型 骨性關節炎 相關性研究

【正文快照】: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是我國四大老年病之一。屬傳統醫學“骨痹”范疇。臨床上以關節腫痛、骨質增生及活動受限為常見癥狀。該病的發病原因十分復雜,通過長時間地觀察,我們發現在骨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中,

獲取全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燕;孫樂球;林海飛;;急性腦梗死中醫證型與甲狀腺激素水平相關性研究[J];福建中醫藥;2009年02期

2 周文強,阮傳亮,林惠琴,劉德桓,林求誠;腦卒中中醫證型與神經功能缺損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3 唐亞平;羅麗潔;賈微;朱文鋒;;中醫證型與基因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08年01期

4 施衛兵;;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證型與客觀檢測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7年05期

5 樂惠榮;梁昀;袁惠;楊德才;;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證型與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的相關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08年10期

6 曹婷婷;;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證型與胃鏡表現的相關性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7 林樹芬;;呼吸道真菌感染與中醫辨證的相關性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年01期

8 謝世平;潘萬旗;許前磊;;281例艾滋病患者常見中醫證型與免疫指標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年07期

9 劉宇龍,徐凱,曾普華,于雪梅,劉宜敏;鼻咽癌中醫證型與TNM分期相關性研究[J];四川中醫;2005年09期

10 蔡行平;;穴位貼敷治療哮喘證型與療效相關性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9年02期 

 

論文好網專業從事醫學職稱論文寫作發表服務十多年,成為多家出版社常年合作商!

第9篇:傳統醫藥論文范文

梁曉春,49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科主任。

出診時間: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帥府園1號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

郵編:100730

個人簡介:1978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87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至今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讀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中草藥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發展基金等重點課題9項。90余篇,獲優秀論文5篇。曾獲衛生部、北京市、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獎9項(2003年、2005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2005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作為主編、副主編和編委的書著12部。1997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員會教學成果二等獎。1998年獲全國中西醫結合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2006年獲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名中醫。目前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醫藥學會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醫生》雜志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成藥》、《中華全科醫師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北京中醫》、《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種雜志的編委。

專業特長: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相關科室信息: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請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陳慎吾、錢淇光、李重仁等為顧問。1975年聘請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醫祝諶予作為中醫科主任。幾十年來全科以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和發展為主要方向,中西醫結合開展醫、教、研工作,培養了大批中西醫結合的骨干人才。曾獲得衛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學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及世界傳統醫學成果等多種獎項。數百篇,獲優秀論文多篇,主編與參加編寫的書籍40多部。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科室成員在全國學會擔任理事、常務委員、委員及國家級雜志擔任編委的人數達15人以上。200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綜合性醫院示范中醫科。

于康,38歲。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出診時間: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帥府園1號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

郵編:100730

個人簡介:現任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首席營養專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臨床營養雜志》編委、《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雜志編委、《糖尿病天地》雜志編委、《糖尿病新世界》雜志編委會顧問。

在中國核心醫藥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臨床營養治療學》和《臨床營養醫師速查手冊》。副主編學術專著《臨床腸外與腸內營養》、《腸內營養》、《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診療手冊》和《臨床營養學》等。作為編委參加16部學術專著編寫。主編科普叢書《作自己的營養醫生》、《臨床營養解決方案》、《營養與疾病防治241問》、《非典型肺炎營養防治90問》、《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壓高血糖飲食自療法》、《代謝綜合征的營養治療》、《營養門診》、《寶寶的第一口食譜》等45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遮挡a级毛片免费看|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波多野结衣厨房被强电影|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女人又爽又紧又丰满| 被按摩的人妻中文字幕| 无需付费看视频网站入口| 国产免费观看青青草原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观看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看的让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区在线播放| 天天拍天天干天天操|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大全 | 黄页网站在线播放|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韩国女友的妈妈|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男人午在线|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无套日韩免费播放| 天海翼视频在线|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日本a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 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3300章极致易天下完整| 欧美福利视频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